采购保障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3-04 05:53:13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1

物资供应管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科学的物资供应工作,对于项目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讲的就是物资保障的重要性。优质、及时、齐备、经济地进行物资供应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物资保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一)物资供应部门是其它各个工程项目相关负责部门的基础保障部门

物资供应部门承担着工程项目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种物资的采购工作,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部门。

(二)物资采购工作是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物资的采购过程中,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己任,竭尽全力把好物资质量的关口,加强监督,尽最大可能把一切低质伪劣物资拒之于工程项目大门之外,降低事故发生的隐患。

(三)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提高资金节约率的重要途径

加强采购资金的管控,可有效的减少资金流失,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为项目后期的生产运营打下良好的利润基础。

二、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的特点

工程物资与其它项目物资供应相比,其存在着自身的特点:一是物资设备费用占比高,在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成本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50%~65%。二是物资设备、材料消耗的不平衡,使得物资设备、材料的供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呈现不均衡性。有时物资设备、材料的供应会出现较大的高峰,有时将出现低谷现象。三是工程项目物资的供应与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进程及设计的变更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物资供应计划的重新安排及物资采购数量的变化,且大量物资需求的增加出现在工程项目建设的高峰和后期转入正常生产运营前的关键时段。四是工程项目物资需要的多样性和市场变化的复杂性。随着物资设备采购全都转向市场,而且工程建设物资品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大小不一等原因,增加了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的难度。

三、工程项目中物资采购面临的风险

项目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计划制订、采购审批、供应商选择、价格咨询、采购招标、合同签订与执行、货物验收、核算、付款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而各种风险的产生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及工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外因型风险

外因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因素,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供应商和自身难以避免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价格风险、质量风险、贬值风险、合同欺诈风险。

(二)物资采购中的主要内因型风险

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和制度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和风险。主要包括采购计划风险、采购合同风险、采购验收风险、采购责任风险。

四、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体系的最终目标

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体系最终目标是安全、及时、经济供应。既做到保质保量地及时供应,保证工程项目按进度开展,又必须做到经济合理,确保设备的长周期运行,使利润实现最大化。

五、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体系构建

工程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必须对其从计划――采购――供应――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等整个物资供应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才能减少因物资供应不足或物资质量问题等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

(一)搞好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同样,在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中也要搞好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工程项目物资保障计划工作指的是针对各类设备、材料性质及供货周期结合设计进度及项目完工时间,做出有针对性的采购计划,制定项目采购策略,提前锁定供货商,为后期供货提供有力保障。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组织工作指的是建立专门的物资供应部门,明确供给过程中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制度,建立高效率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物资材料供应计划的顺利实施。工程项目物资协调工作主要指的是针对供应的不同阶段和涉及的不同单位和部门,沟通和协调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使物资材料在供应的整个过程里均衡有节奏地进行。物资供应部门可设置专门的项目协调人,专人协调、沟通物资供应与工程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工程管理等部门之间的问题。工程项目物资保障控制工作指的是对物资设备供应过程的动态管理,使物资设备供应计划的实施始终处在动态的良性的循环控制过程中,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使之与实际更加的符合。物资供应部门或工程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物资供应的对接会,及时掌握设备、材料的最新动态,协调物资供应中出现的各类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同时可设立物资供应的过程控制部门,专门对订货合同签订后的设备、材料的制造进度及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保证物资供应工作处于总体控制之中。

(二)完善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的采购工作

首先,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细化各类采购物资的预算,各类物资均应有分解概算,特别针对单台设备。严格控制超概算采购,坚决制止超出项目基础设计范围的设备、材料采购,绝对禁止无计划采购。其次,加强工程项目物资保障体系中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通过最大化使用本地资源,发展战略供应商,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等指标,引进民主的招标制方式,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监督,对供应商实行优胜劣汰,优化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2

一、引言

公司想要在海外经营并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并获得利润。公路工程物资成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50%~60%,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若想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就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物资保障和成本控制的管理。当前,海外工程项目物资保障和成本控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为了实现对物资保障和成本的进一步控制,本文对物资保障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予以了分析。

二、物资管理概述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三、影响海外物资保障和成本控制的因素、风险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司所在的海外市场都远在非洲经济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资源匮乏、生产资料价格昂贵、偷盗现象严重等特点,再加上所在国政治环境、技术规范、关税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保障海外工程项目的物资供应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是海外施工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又因地域、环境、文化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影响,与国内工程施工存在较大差异,物资保障工作可谓难上加难。

(一)海外物资的采购计划时间和准确性存在问题

由于非洲工程项目普遍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施工组织受到制约,致使物资计划不能超前或准确提报,造成后期采购供应的效率和数量准确性难以把握,不但影响施工生产,而且成本不易控制。

(二)海外资源存在问题

由于工程施工项目地处非洲,当地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能力有限,物资资源匮乏,可选择余地小,价格又相对昂贵,增加了物资保障和物资成本控制的难度,导致施工所需的物资设备大多无法在当地采购,需从国内和周边国家进口。

(三)国内采购资金占用数额大、时间长、库存量大、管理成本高

由于非洲资源匮乏,为了保障工程顺利施工,除主材以外的物资都在国内采购,如施工机械设备、配件,工机具、电料、生活物资、临时房屋等都要大量一次性采购,开工前期投入大,虽然也有一定的预付款,但相对于投入明显是杯水车薪。此外,资金占用量大且时间长,不但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而且也使库存量加大,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加。

(四)国外物资采购的影响因素多,采购成本不稳定

国外采购成本不仅与物资的质量、规格和订货数量等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货币币值汇率的变化等因素的影,从而加大了物资采购成本的不稳定性。采购成本高、周期长,有时可能采购一个非常便宜的东西也要专人办理,以及支付物管人员、维修人员工资及仓储费用等。

(五)国外工程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所谓物资采购风险,是指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导致所采购的物资设备不能按合同或规范要求及时、齐备、质量良好、经济地运抵施工现场,从而给整个项目实施在时间和成本上造成影响的、处于采购过程中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的总和。在国外工程项目物资和设备采购中常常会遇到这几方面的风险:一是货物数量、品质风险,指所采购的物资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合同或规范要求不一致;二是交货时间风险,指所采购的物资不能按照采购合同要求按时交货,导致工程施工不能顺利进行,施工生产严重滞后;三是运输风险,指影响物资从交货到运抵施工现场过程的货物运输安全和运输时间的风险;四是资金风险,指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资采购资金安全因素和资金运作过程中因汇率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四、中国企业在非洲工程中的物资保障建议

(一)生活物资、劳保用品、工机具、机械配件和机械设备的采购

非洲是一个工业、农业都极其落后的地区,而建筑企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众多就预示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物资、劳保用品、工机具、机械设备和机械配件等。这些物资在非洲当地的价格非常昂贵,非洲物资匮乏、价格高,有些机械和配件不易采购。因国内采购发运环节多、用时长,从国内采购、验收、装箱、集港、报关、发运一般要2个月时间,海运运输要30~40天(东非30天左右,西非40天左右),到项目所在国后从清关到项目大月在15~20天。计划一般要提前1~2个月进行编制,在国内采购物资,从计划采购到物资设备到工地大概要半年时间,所以此类物资的采购实施应提前周密策划,避免或减少发生空运物资,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大宗物资的采购与生产

工程所需物资主要材料有钢筋、水泥、沥青、柴油等,此类物资的数量比较大,是影响工期的主要材料,一般都在当地采购或跨国采购。砂石料主要用碎石设备和制砂设备在当地加工生产。

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所以生产力比较落后,产能跟不上就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他们讲求的是订单式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订单尤为看重,没有订单即使你出的价格再高也不会有人供货。所以,此类物资的采购要提前计划,及时考察,果断的与当地生产企业签订订单才能在施工中保障供应。

(三)危险品的采购

这里所说的危险品指的是火工品,含炸药、火雷管、毫秒延时雷管、导火索、导爆管以及氧气乙炔等物品。由于非洲社会不是很稳定,所以对此类物品的管理尤其严格,其控制权都在军方手里。炸药、火雷管、毫秒延时雷管、导火索、导爆管的控制权在各军区,申请此类物品需要企业出示施工的大合同、爆破资质、其相关委员会的审查表格、爆破申请以及本企业的证明文件,在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后,每次的爆破要传真书面的申请,再由军方核实后按本次的爆破量送来所需物资。

五、海外物资保障和成本控制措施及优化降低成本的策略研究

(一)做好市场的前期考察工作

为项目物资保障和成本控制制定初步的目标,海外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项目所在地的前期市场考察工作,不仅要广泛收集海外的物资资源、价格行情、交易习惯等信息,还要对所在国当地法律法规、风俗人情、港口码头、道路运输条件、运输公司能力、重大设备的装卸能力、施工现场的条件等进行详尽、真实的调查,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制定合理的策略目标,为整合国内国外资源优势提供依据,为项目物资管理的保障和成本控制确定初步的目标。

(二)提高物资计划编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明确编制注意事项

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准确性。首先,海外项目应在筹备期或项目开工初期就对整项目的物资设备需求作出一个总体的计划,并根据需求时间的紧急程度对各项物资设备的供给列出清晰的进度表。作为海外项目的物资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现场的施工进展情况,要有预见性的组织实施下一步的物资保障工作。为达到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根据项目经营和施组设计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施工实际需要,严格按照项目总量及年度(季度)需求制定具体采购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遵循基本量加一定富余量的计划原则,富余量要随工程进展做到前松后紧,反复核对做好需求总量控制。具体计划的编制应安排有高度责任心、有丰富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明确分工,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班组,否则会导致有些材料是急需的却无申报计划,只能选择空运或者国际快递来满足施工需要,这不但要承担较高的运费,还容易产生较高的清关费用。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为减少前期物资设备的资金投入,可根据不同阶段施工需要分批采购进场;二是食品类物资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充考虑其出厂保质期;三是计划编制应该提前1~2个月,因为一般从下达采购计划到货物运抵项目现场需要3~4个月,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优化海外物资管理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第一,严格规划采购流程。实行规划管理是物资采购的基本原则。通过采购分工与招标认证相结合,并严格制定采购程序,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集中批量采购是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

第二,加强物资的存储控制。存储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为了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了解物流市场发展状况,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第三,加强海外工程项目物资的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集中采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签订供货协议,通过加大对通用性较强的物资(如水泥、油料等)进行协议采购,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采购的风险和成本。

第四,理顺物资清关工作,加快物资供应速度,合理降低清关成本。物资清关是海外项目施工管理中的一项常见工作。项目在进场初期,就应该加紧了解当地的关税情况、清关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及时将收集的信息反馈给采购部门。这样在采购工作中就可以及时考虑到这些因素,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确保清关过程的畅通。另外,还有部分物资设备可以采取某些合理的方法措施,在关务问题上由不能退税甚至需要缴税筹划为最终获得退税来降低采购成本。

第五,国外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国外公路项目施工点多线长,管理难度大,偷盗现象严重。一是项目经理、施工员和物资管理人员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合理用料,是否做到工完料退库;二是项目经理、施工员和物资管理人员应加强现场材料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三是物资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巡查工地,回收所有施工时剩余的有用物资。

(四)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第一,从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来控制物资采购的风险。供应商资质控制一般需要审核供应商具有从事某一产品供应的经验、企业注册情况、企业是否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情况、企业内部质量体系情况、企业银行资信情况、企业背景等。

第二,履约保函对控制物资采购风险的作用。为了保证采购方资金安全以及合同规定的相关服务得到满足,采购方应该充分发挥银行履约保函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在合同签订前提供一定数量的履约金或质保金银行履约保函,在支付预付款的同时要求提供等额的银行保函,或要求对方以对开信用证的方式提供履约保证。在银行履约保函中要规定供应方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买方将在保函中扣减合同规定的相应违约金,从而起到约束供应商按时交货、保质保量及在产品使用维修期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关服务项目作用。

六、结语

我国企业在承接海外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系统来加强对物资采购供应和成本控制的管理,确保工程物资顺利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郑州中原铁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3

1.1公司物流管理模式专业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总部划分物资的60个大类来组建的采购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完成本部门执行所属大类的所有区域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办理合格入库手续。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业务部门按照GW公司境内外项目部全球各大区域而对应组建的采购保障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所属区域(项目部)所有需求物资的采购,并跟踪至入库、出库、发运到指定项目部。

1.2公司常用采购方式一级物资采购:GW公司总部制定了一级采购管理目录,由总部授权所属单位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实施采购。年度框架协议采购:GW公司总部一级物资(及以下)的物资,参照一级物资采购办法按年度进行招标或谈判签订年度框架协议的采购。其它常用方式采购:询比价采购、招投标采购、单一来源(谈判)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代储代销采购、网上超市采购、运输服务采购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维修、租赁类采购等。

1.3常用的物资信息系统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GW公司总部投入使用的在线价格查询、订单审批、入库和出库等业务物流数据系统。PS(PeopleSoft)系统:由GW公司投资开发使用的网页式物流软件。境外项目部通过网络PS系统向国内总部提报采购计划,国内业务与ERP系统切换,执行完后再集港发运,并通过PS该系统将相关信息反馈各境外项目部。GW公司总部合同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合同在线审批系统。GW公司总部物采平台系统:GW公司总部内部投入使用的物资采购方案审批、寻源采购及信息同步与共享业务等在线系统。公司价格审批系统:公司对常用物资低于招标额度而投入使用的价格审批系统。公文网络平台:公司还利用公文办公平台传递与审批业务文件,包括供应商管理、考评、招投标方案审批和招标结果上报备案等。

2公司物资供应链及管理系统

2.1供应链与全球采购供应链: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E.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所构成的整体,这些企业通过合作事先战略定位,增加运作效率。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一种方法,他要求采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组成部件、服务以及最终产品的潜在来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进入新市场,或者获得同一个供应商的帮助使全球企业更具竞争力。尽管有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为整个世界既是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供给源。

2.2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系统GW为钻修井、测录试和井下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型石油钻探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核算系统具有典型的施工企业特点。

(1)计划立项系统:GW各项目部根据作业队伍物资需求信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配件类由物管中心审批,固定资产及长摊类由规划计划处审批。

(2)采购系统:公司采购业务部门根据计划指令需求的规格及数量,以优质低成本完成的物资采购。公司负责GW境内外的装备类和二级(及以下)统购物资采购与运输;GW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根据自主采购权限和范围行使补充采购职能。

(3)运输系统:公司运输保障部根据运输计划将物资及时发运到境内外各项目部。主要委托货运或货运公司操作;境外项目部配合目的港货物清关及之后的内陆运输,GW生产协调处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

(4)仓储系统:公司仓储站负责妥善保管物资,正确及时完成入库、出库并形成相应记录。该部分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境内仓库主要为境内作业队而临时储存的周转仓库,境外为当地仓库,包括项目部仓库和作业队仓库。

(5)生产协调系统:GW生产协调处牵头并由物资的需求单位和各境内外项目部组成,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保障中心和生产协调指挥中心。

(6)会计核算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资金流动,是反映公司物资的周转和消耗等状态的系统,主要由GW财务资产处、二级单位财务科和项目部财务部组成。

3、管理模式优化

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简析人员管理和计划管理欠完善,尤其是供应保障管理模式问题最为突出。

3.1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模式

物资保障管理模式优化前,境内外共设立了9个专业化大类采购部门(见表1),分别负责相应的大类物资的采购。

3.1.1境内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内项目部由于供应商、物资业务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相对来说距离近,沟通方便。在作业现场遇到任何问题,从技术、人力、库存备货、设备回厂返修及各种应急设备和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利于快速处理。对于供应商来说专业化的采购其数量是规模化和大批量,更便于他们组织提供售后服务。

3.1.2境外项目部采购管理境外项目部则不具备以上优势,且还涉及货物的国际运输、出口退税、到港物资清关、项目成本结转等多个复杂环节。境外物资需求弱化了专业化采购的规模批量优势,反而凸显个性化、区域化、紧急化与整体化等特点。由于境外后勤保障人员少,物资到货时间则越短越好,批次越少越有利清关和内陆运输。针对每个订单的包装、交货期和国家不同等差异性需求较大,专业化采购会由于各部门业务量、办事效率和业务人员不同,而容易产生很多物流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再加上物资到货、验收和出入库以及运输集港、装船等业务与运输保障部人员的衔接等,更会直接降低物流时效,有些问题的滞后解决还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对境外项目来说,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3.2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

3.2.1采购计划信息不全面境外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物资计划提报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化工类和测录试两类物资采购计划,境外项目部一直按大类提报且比较专业。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所用物资的熟知程度较高。相对钻探类物资而言,物资种类庞杂,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大都是机械师或电气师兼职,对所有跨大类物资属性并不一定全部熟悉,物资采购计划型号、技术规格及物资编码等会产生一些误差。采购过程中,有些物资信息需要反复确认,会使采购周期延长。还有作业现场人员对物资消耗无准确的前瞻性和规律性分析判断,未能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采购计划管理。

3.2.2运输计划信息不准确运输计划是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唯一依据,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反映计划提报质量的关键。计划提报不及时将给运输货物的箱单发票制作、实物包装、数量核对、询船、定舱、报关、报检、运输全程监控和定险定损等工作带来很多隐患,也会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清关或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公司对提交运输计划的要求,成套设备应在预计起运35天前,配件和材料应在预计起运25天前。突出问题是为了市场开发需求,成套设备运输和公司统购物资运输计划,基本上都是刚采购完或在采购过程中就提交了信息不完整的运输计划,物资合同号、金额、包装、重量、尺寸等信息误差较大,给后续运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3.3物资库存及周转方面

3.3.1境内物资仓储管理水平一般公司境内现场物资仓储功能主要由境内仓储站和临时库房来完成,各境内仓储站的布局需要根据项目和井队移动作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境内需求物资采购后,先送达公司境内各地仓储站,再由需求单位自提或提交运输申请后由公司安排二次倒运到作业现场。由于二次短倒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所承运车辆吨位与所承载货物量不匹配,时有车辆亏载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3.3.2境外需求物资国内周转库效率不高境外需求物资周转库收货是按照国内厂家货到后验收入库,其计划性不强。出库物资也是根据项目紧急程度来安排装箱和提交运输计划,缺乏全程信息共享和全流程货物动态的计划性和高效性,时有装好了货物又掏箱的现象发生。由于整个过程有物资入库、开箱查验、入出库、包装、分类装箱、提交运输计划、集箱与集港等多个环节,导致采购和运输部门无法准确掌控实时动态的准确信息,直接影响了货物的整个发运效率。由于仓储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延迟收发货、货差或发错货物等现象;有些向境外周转的测录试临时储备物资和一些装备,无法及时核准到具体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和在途物资。

3.3.3境外项目部库存管理有待提高境外作业现场物资管理由项目部及作业队负责,库存周转率较低原因:

(1)物资种类繁多。主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型号,相应所需零配件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均不同,各种常用物资达4-5万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作业地点分散,办理入出库耗时费力,运输距离长,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有对库存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

3.4供应商管理不尽科学

目前公司入网供应商800余家,其中生产型的企业不足一半。按照目前GW境内外的工作量,供应商总数削减一半即可满足整个GW的生产需要。因大量低水平小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介入,不但造成整个供应商管理工作量的增加,更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逐年增高。

3.5质量管理措施滞后

公司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中心,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抽捡,合格率很低。公司无专业检测设施和手段,到货验收只通过目测检查进行质量把关,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化工类物资批批检验,配件类是箱箱打开逐个查验,在流转繁琐的程序中,经常遇到项目紧急需求物资,只能空运进行补救,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3.6物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依据近期的调查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未设立专职物资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后勤保障管理人员。有些海外项目虽有物资管理专职机构,在专职人员定编配置上严重不足,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培训、配置和储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是供应链所有程序能否规范运行的关键。

4、优化后的机构、业务流程设置及优势

4.1业务部门设置

2013年公司实施采购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优化策略,境内业务保留了原专业化采购的9个采购部门(详见表1)。境外业务按照区域新增设了四个区域保障部(化工、测录试保留境内外专业化采购),境外保障部实行采购、运输、退税和结算业务一体化,即每一单业务都由一个业务人员从头至尾做下来,避免了中间环节因工作交接出现误差。国际贸易部负责保障业务以外的所有贸易类业务,运输保障部按照区域分设中东、中亚、美洲和非洲四个区域化运输业务小组,分别负责各自的大型装备运输和设备回运等运输保障业务及结算等工作。

4.2管理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4.2.1供应链整体优化方面综合分析GW供应链管理现状,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础管理薄弱,尤其是过时的保障管理模式和流程是导致保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公司技术管理部(编码科)职能,增加编码管理、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建立成套设备台账和配套清单,落实原配套厂家相关信息等。

(2)整合生产经营部,使其负责计划、仓储、生产协调和经营管理。

(3)加强国际贸易部的采购职能,将一类集中采购物资、集团电子商务采购物资和第三国采购物资纳入国际贸易部业务范围。结合国际贸易采购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其专业化采购和国际采购能力。

4.2.2物资保障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物资供应链业务流应该是融合专业化标的物与通过公司供应链全流程的优化,质量控制、结算办理和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4.3采购计划管理方面

为了解决部分不具备条件的项目部未能通过ERP系统提报准确的采购计划,避免计划提报不及时、规格型号和物资编码不齐全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反复确认和数据重复录入,简化审批流程等工作,公司在采购计划管理上下功夫,从部门设置的源头上优化设置,且不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4.4采购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各专业采购部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供应商管理,接受公司采购计划指令,按要求完成各项采购任务。境内保留专业化采购模式,境外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力争同一批次采购需求计划按照统一的流转时间进行供应,避免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替,使海外项目物资的信息跟踪、出口退税和境外成本核算得以顺利进行。

4.5运输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仓储管理站和运输保障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指令接收采购物资,负责物资的验收及库存管理,根据运输计划组织物资发运。通过统筹安排,加强各仓储站虚拟入出库的管理(直达料),靠前管控,最终提高了所需物资发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6生产经营协调体系

该体系主要负责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和流转,下达采购及运输指令,协调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GW层面主要由物管中心和生产协调处组成。公司整合了生产经营部,作为公司的物资调剂、采购、仓储、计划和生产保障协调体系核心。

4.7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质量和仓储管理体系

4.7.1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严把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关,定期开展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评审和产品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了供应商考察和资质认证工作,由境外项目或境内作业单位根据现场装备、配件及化工品的使用情况,推荐信得过的战略合作供应商,结合资质认证和使用单位质量反馈,将供应商数量逐步控制在200-300家以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4.7.2质量管理、管控前移组织同类产品成本对标分析,确定合理价格,同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高质量保证金比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产品和服务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使供应商和服务商最终能够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至由供应商自己来管控。

4.7.3技术体系管理对所有境内外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和配套清单(含配套供应商),规范技术、技术协议、质量和检测标准库。建立物资生命周期表,完善物资编码库、合同价格库、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名录库,不断更新各仓储站的实际库存数据,强制执行单证备案和档案管理程序,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技术信息需求。

4.7.4物流过程控制管理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完成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认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年度框架协议组织实施力度,缩短组织周期,优化结算程序,大大提高了框架协议物资的保障效率。如境外需求的化工品,通过框架协议减少了合同签订量,缩短并统一了各供应商的框架协议下物资的生产周期、质量和运输包装要求,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库存。

4.7.5扩大可行的虚拟入出库比例境内物资在具备直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由公司国内仓储站人员到项目需求目的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办理虚拟入出库,即提高了运送效率又节余了大量的周转时间和倒运成本。境外项目在保证公司统购物资和合理物资库存量的基础上,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直达料的比例。业务员在给厂家下达订单时即可将包装要求和运装要求等一次性详细的规范下达,具备发运条件后即可直接将货物运抵提前确定好的货代堆

4.8利用信息化,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4.8.1完善物资编码管理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唯一和通用”的原则,对公司生产作业涉及的各种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物资中外文名称,大大减少了由于名称不一致而造成编码不准确或一物多码的情况。

4.8.2强化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化推广在物资计划及采购环节中获取了以下良好的效果:

(1)物资需求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需经过多种传递路径和审批手续,实现了实时记录,便于信息使用部门及时掌握物资计划完成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及时、不准确,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后只能存储在本部门的问题,冲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3)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简化了单据传递及会计核算流程。

4.9国际化物流供应体系的建立

公司在境外建立了两个子公司,全球物流供应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在全球其他合适的地区增设3-5处境外物流采购供应基地,实现物流的当地采购,就近供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国际成熟企业经验,制定规范的物流基地管理标准,保证了公司国际化物流管理体系的高起点、高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应、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据经济效益原则,明确各境外物流基地的物资采购供应目录,规定并规范了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范围。

4.10发展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动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顺畅促进国际贸易,两者相辅相成地发展。GW国内业务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展示平台将大大拉动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业务既是日常生产物资保障的补充,也是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4

作者:王文亮 张佳庆 李艳

“联合能力集成和开发系统”所确定的程序可支持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CJCS)和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对联合军事需求进行确定、评估和优先排序。这些需求反映在支持采购过程的一系列文件中,包括“初始能力文件”(ICD)、“能力开发文件”(CDD)、“能力生成文件”(CPD)等。2003年颁布的采购文件又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后勤”(PBL)策略,要求项目经理应制定和实施PBL策略,使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最高,同时降低费用和后勤负担。2004年11月颁布的“基于性能的后勤产品保障指南”规定,PBL是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政策。PBL的本质是购买性能,而不是传统的购买后勤物资、零件、维修。实施PBL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作战部队的作战要求,实施PBL的基础条件是紧密合作。2005年现有和计划的主要PBL项目累计达到143个,海军项目的反应时间减少70%~80%。及时改进军事后勤采购业务流程为了提高确定采购计划的效率,美军改进了国防采购委员会的审查进程。美国国防部采购计划共分3类:A类采购计划是花费最多的计划,即重要国防采购计划;B类采购计划是第二层次的重要计划;C类采购计划是不太重要的计划。顶层一体化项目小组处于最高机构层,管理A类采购计划,其成员通常包括计划主任、计划执行官、部门参谋、联合参谋部参谋、负责采购和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的参谋及国防部长办公厅的部门主管或其代表,他们参与监督和审查具体的计划。顶层一体化项目小组通常在预定的国防采购委员会审查前两周召开会议,讨论采购策略、计划状况、突出问题及标准等。如果问题能在顶层一体化项目小组内得到解决,该小组组长即会同军种采购执行官向国防采购委员会主席建议,不必召开正式的国防采购委员会会议,以节省时间,提高计划审批速度。另外,美军在采购运行程序中,加强了方案论证,优化了采购流程。一方面采用了减少决策点数量、增加决策灵活性的措施。20世纪90年代,美军将采购程序分为方案探索、工程计划与降低风险、工程与制造发展、生产部署与使用保障4个阶段。每个阶段前设相应的里程碑决策点,采购项目只能从第1个里程碑决策点进入采购程序。

后期又做了重新规定,将采购程序分为系统采购前期、系统采购和持续保障3项活动,设置方案与技术开发、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4个阶段,分别在前3个阶段前设相应的里程碑决策点。允许采购项目根据技术成熟程度,从里程碑决策点或各阶段中间进入采购程序,但是在进入各阶段时必须满足预定的“进入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对方案的前期准备与论证工作。虽然国防采购程序仍被分为系统采购前期、系统采购和持续保障3项活动,但重新划分为方案精选、技术开发、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生产与部署、使用与保障5个阶段。方案精选阶段主要是进行多种方案研究,评审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技术开发阶段主要是研制并演示验证分系统或部件,开展系统方案及技术演示验证。系统开发与演示验证阶段主要是对经演示验证的分系统和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开展系统研制工作,并进行工程研制模型的演示验证和联合研制与作战试验。生产与部署阶段由初始低速生产和全速生产与部署组成,初始低速生产主要是进行生产准备,生产供初始作战或实弹试验鉴定用的有代表性的装备。使用与保障阶段由系统维持和最终处置组成,系统维持主要是作战保障与改进,最终处置是指后勤物资处理等。日益强调军事后勤采购审查评估一是强化监督审查,确保采购成效。美军专门设立了国防采购绩效评估委员会(DAPA),负责对国防采购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并向国防部长提供有关改革意见、建议及实施计划,以提高国防采购工作的效果。国防采购绩效评估委员会由军方与工业部门的专家组成,接受国防部常务副部长的直接领导。二是开展成本评估,提高费效比。美军对重大采购项目采用“收益值”管理方式,把项目的成本、进度和技术性能管理及风险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经费管理和成本控制。这种方式的具体做法是:采购部门把“收益值”作为考核基础,把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和计划值进行比较,计算出成本和进度差异,从而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过程评价,以随时掌握项目成本、进度、技术等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继续深化我军预算制度改革一是狠抓经费预算制度基础改革。应该看到,当前军队经费预算制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从基数增量预算到零基预算,再到综合预算和绩效预算。下一步,应借鉴吸收外军先进经验,着重从预算体制、预算流程、预算执行、预算评估与监督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经费预算制度基础性改革。二是深化资产与预算相结合制度改革。在前期资产与预算相结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总部出台了《军队资产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了经费与资产预算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预算的平衡、调节、规范、约束作用,结合承担任务、资金来源、标准体系等依据,按照合理、细化、准确、规范、及时的要求,开展预算编制、上报、汇总、审批、下达等工作。同时,要编制更为细致的物资采购计划,确保经费与物资采购预算有计划、计划有执行、执行有力度。不断创新军事后勤采购理念一是要积极引入市场调节机制。除了借鉴美军后勤采购统一集中的规划与计划经验外,还需要辨证引入美军物资保障“承包商负责制”,把军事后勤采购机制置于市场运行之中,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市场因素的杠杆调节作用,实现军事后勤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佳状态。二是时刻瞄准战场特别需求。要积极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合理制定基于体系作战的后勤物资采购计划,切实推进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三是借鉴运用“绿色”采购理念。在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推行“绿色”采购模式,使物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资源使用效率最高。军队“绿色”采购的有效运行,不仅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及发展战略、社会“绿色”产业发展情况等,还取决于采购系统内部各行为主体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关系的协调程度。持续改进军事后勤采购流程一是加强集中采购的审议审批。规范军事后勤采购计划的编制、审议、审批及采购资金落实。集中采购部门接到物资采购需求任务后,及时安排采购计划,通过合法、透明的途径向具有资质的投标商进行招标,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暗箱操作现象。二是严格按程序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根据项目立项与审批情况,拟定采购日程和方式,成立采购小组。采购小组及时编制采购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预算、采购小组成员、简单情况介绍、采购方式、候选供应商名单、项目产品的市场情况、技术要求、采购时间与地点、采购步骤等事项。报相关领导审批后,采购小组具体负责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招投标各项工作,组织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评标办法、评标标准、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采购操作流程,需要运用军队后勤采购信息系统,有效控制采购流程与环节,减少寻租和程序漏洞。三是强化履约行为。规范采购合同签订、履约验收和采购费用支出等工作,做好项目跟踪评价和档案保管,并接受监督。(四)加快健全采购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我军后勤采购运行监督制约,应遵循独立性、法制性、公开性、实效性等原则,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监督制约机制。在外部约束方面,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审计部门、群众舆论等因素的外部监督制约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国人民物资工作条例》、《军队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军队工程采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在内部制约方面,通过合理的责任分工和权限界定,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组织制度。通过健全采购管理技术与标准化体系,推进军事后勤采购机制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5

(一)明确采购资金结算范围。作为军队采购资金支付机构,结算中心不仅要对属于保障范围内的机关事业部门的军队采购实施资金支付,而且要对其他非事业部门机构的军队采购实施资金支付。结算中心对军队采购资金结算保障范围应确定为所有机关部门及其所属的机构。

(二)收集和整理采购预算。首先,结算中心将军队采购预算从部门正常经费预算中分离出来,按照军队采购要求进行专项管理和专项结算保障。其次,结算中心应通过军队采购管理部门收集不属于保障范围内的非事业部门单位的军队采购预算,及时掌握其年度军队采购计划以及采购经费预算,作为对这些单位实施资金收集和结算支付的依据。第三、当军队采购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调整时,有关单位应尽快调整预算及时抄送结算中心。

(三)统一归集采购资金。首先,对属于结算中心保障的机关各事业部门,按照批准的军队采购预算,将资金从正常的结算保障范围中分离出来,纳入“军队采购资金结算专户”进行专项结算管理。其次,对不属于结算中心保障范围内的机关非事业部门单位,按照批准的军队采购预算,将资金从其原经费保障部门划至结算中心“军队采购资金结算专户”内,实行统一结算管理。第三,如果军队采购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发生调整,结算中心可以按照批准的调整预算数,对相应单位的采购资金及时划转,实行集中结算保障。第四,年度军队采购任务完成后,“军队采购资金结算专户”内资金如有节余,结算中心应将节余的资金按照原渠道及时划回。

(四)实施军队采购资金集中支付。由于结算中心对军队采购资金实行专户核算,属于结算中心保障的事业部门不再需要填写借款凭证向中心预借款,其他单位也不需要办理付款手续。所需支付的资金均由结算中心依据实际采购金额开据支付令,直接与供应商办理付款结算。这种结算方法,一方面符合军队采购制度关于资金集中支付的要求,有利于支付程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付手续,有利于提高支付过程的时效性。

(五)审核监督军队采购预算执行。重点审查各单位是否存在未通过结算中心军队采购资金结算专户,擅自支付采购资金的行为;审查采购资金支付项目是否与采购预算项目一致;审查采购资金支付申请手续是否齐全;审查实际支付金额是否在预算范围内,超预算支付资金有无说明原因;审查分期付款的采购项目是否按合同约定付款进度申请支付;审查有无申请将采购资金支付给与供应商无关的其他单位等。

二、加强军队采购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军队采购范围,加强采购项目管理。划分军队集中统一采购的项目范围应从以下原则考虑:一是关系到军队建设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质量的重要项目;二是基层部队采购能力有限,无法完成的采购项目;三是单个项目金额较大,或采购批量较大的项目;四是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物资;五是总部下达的专项任务;六是其他应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

(二)实行资金集中支付,规范采购资金管理。采购单位根据合同规定及时向结算中心填报货款支付联系单,结算中心按验收证明书及采购活动的有关规定,与供应商进行资金结算。不允许用预算外资金自行采购或在脱离结算中心的监督下进行采购。将各部门和单位拥有并用于采购项目的非预算拨款资金也纳入军队采购范围,使结算中心对各军队采购行为实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三)明确采购监督责任,强化资金监督控制。结算中心应当按下列规定对军队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一是军队采购活动是否按照经审核批准的军队采购计划进行;二是军队采购方式和程序是否符合《暂行办法》的规定;三是军队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四是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结算中心若发现正在进行的军队采购活动违法规定的,应当通知军队采购有关机关、负责人,立即中止军队采购活动。

(四)规范采购行为,做好采购资金效益评估。结算中心协同采购实体及有关管理监督部门对已采购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效益评估,可以判定采购实体的决策、管理能力及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还可检验项目运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如果采购项目运行效益差,而原因是出在采购实体身上,结算中心可建议事业部门在以后该采购实体上报采购计划时,要严格审查,或禁止该采购实体自己执行采购活动;若原因在供应商身上,也要予以通告,使该供应商以后会失去很多拿到军队采购合同的机会。

三、加强采购资金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6

军队实行物资采购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有关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领会上级首长的意图,把物资采购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党委政务公开的阳光工程来抓,摆上了党委的议事日程,结合疗养院的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我院物资采购情况,科学制定采购目录,对适宜集中采购的项目都尽可能纳入集中采购之内。实行计划权、采购权、经费支付权“三权”相对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制定相关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为了有效地按科学规律加强疗养院管理,我院领导转变了现念,调整思路,扎扎实实地组织综合治理整顿,把集中采购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完善管理机制 健全监督体系

我院成立了“物资集中采购办公室”,行政副院长担任采购办主任,院务处长任副主任,下设采购员、保管员、出纳员。物资采购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物资采购模式,而且牵涉到各部门的利益调整和权力再分配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工作中注意做好协调、衔接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确立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主动汇报、积极协调”的工作思路,根据“三权”制约协调的原则,制定下发了《疗养院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物资采购范围、运作方式及审批方法,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规范要求,建立了各种申请表格、凭证单据和物资明细账目,推行了一套有效的采购措施,做到办事有制度,行为有规范,事事有人管,采购活动有所遵循。过去,院采购工作由各部门自理,没有明细账。采购办成立后,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一律由采购办集中采购,所有物资均入库,建立明细账,领取单位细化到机关各部门、科室、班组,充分抓好以保障疗养工作为中心的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

3 注重结合实际 坚持循序渐进

3.1 科学的采购模式,提高资全使用效率。根据我院物资采购的特点,坚持制度正规化与方法灵活性有机结合的策略。保障物资种类繁杂,既要保障军事斗争准备的战备物资,又要保障应对突发事件的通用物资和特殊设施,还有保障疗养院服务、水电维修材料和日常办公等所需的物品,型号种类多,涉及领域广,单项物资规模不一,种类比较繁杂。因交通不便,鼓浪屿岛上的物价比市区高出许多(据调查估算平均高出约21.6%)。经市场调查摸底,参照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我院采取常用办公用品、水电维修材料以定点采购与市区市场批发相结合,保持适量库存,对常用易损物资按消耗情况设立基数,定期补充基数,节约费用,提高资金使用率。

3.2 完善账目统计制度,加强物资管理。一是严格经费预算编制,按需采购,坚持填报集中采购申请单,由财务、采购办对照预算审核,分管领导把关审批,采购办汇总采购。做到统一计划,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归口管理,克服各自为政,盲目需求,盲目采购。二是严格物资报领手续,须有单位负责人签字方可领物,对维修项目采用三联单申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三是严格加强物资的管理,克服“重钱轻物”的错误认识,坚持定期进行物资盘点,对全院的物资进行登记入账,建立了物资总账、物资分账和统计账表,分类达到1000余种,完善账目管理体系。但由于没有系统,仍用繁琐的手工记账,我们采取了局部操作的半电脑化记账系统,结合本院实际,设置了12个相关科目,20余个领取单位,每月汇总各单位领取的物资,为成本核算提供详实的数据,定期进行公示,将过去的“糊涂账”,变为现在的“明白账”,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都成为抓好工作的“明白人”。保证原始凭证完备、整齐、规范,账物相符,质量完好,防止跑、冒、滴、漏和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4 加强资源整合 发挥保障效能

针对物资保障工作面临的困难,必须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保障效能[1,2]:①整合人力。定期组织物资保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学习经贸知识,经济合同、《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知识,强化廉洁观念和服务意识,熟练掌握物资保障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和重点,搞好配合协调,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3]。②整合物力。对院内办公设备和通用物资统计、分类,充分利用,在购进新设备时,必须本着急需、必需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是急用、必用的不买,能维修的不买,能通用的合用,使用剩余的物资回收入库以备再利用,避免重复采购。③整合财力。全面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尽量压缩经费开支,杜绝浪费。在经费开支管理上,我们坚持了“联审会签”制度,实行民主经济,增强经济管理透明度,凡重大经费,根据各级组织分工,召开常委会等会议集体决策,充分酝酿论证,确保投资不失误,提高了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

5 强化制度管理 提高保障效益

物资保障工作涉及的都是钱和物,必须实施科学、严格、全程的监督和管理,才能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堵住“漏洞”,提高保障效益。

5.1建章立制,规范采购程序。严格预算制度,认真拟订汇总物资采购计划,严格按程序审批、按计划购买,对急需物资,采取《急购物资申请单》的形式,按规定审批后及时购买。

5.2增加采购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采购“双人制”、进出库登记制,进货原始凭证必须三人签字才能入账。坚持“提出需求,组织采购,集中支付,全程监督”的原则,定期采购公示,做到大宗采购及时公示,计划采购定期公示,接受纪委和全院同志的监督。

5.3加强教育监督,增加廉洁自律意识。依靠条令条例严格管理,切实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依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教育,结合法制宣传月活动,加强法制教育。组织学习先进事迹、案例剖析,开展“如何正确使用手中权力讨论”等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的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互相监督,警钟长鸣,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拒腐防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铁铮.深化资源整合 促进军队医院可持续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3,10(5):449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7

供应链: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E.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由一些相互合作的企业所构成的整体,这些企业通过合作事先战略定位,增加运作效率。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一种方法,他要求采购将整个世界看作是组成部件、服务以及最终产品的潜在来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进入新市场,或者获得同一个供应商的帮助使全球企业更具竞争力。尽管有局限性,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为整个世界既是一个市场又是一个供给源。

1.2公司物资供应管理系统

GW为钻修井、测录试和井下作业的综合技术服务型石油钻探型企业,其供应链管理及相关核算系统

(1)计划立项系统:GW各项目部根据作业队伍物资需求信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配件类由物管中心审批,固定资产及长摊类由规划计划处审批。

(2)采购系统:公司采购业务部门根据计划指令需求的规格及数量,以优质低成本完成的物资采购。公司负责GW境内外的装备类和二级(及以下)统购物资采购与运输;GW二级单位和境外项目部根据自主采购权限和范围行使补充采购职能。

(3)运输系统:公司运输保障部根据运输计划将物资及时发运到境内外各项目部。主要委托货运或货运公司操作;境外项目部配合目的港货物清关及之后的内陆运输,GW生产协调处是运输管理职能部门。

(4)仓储系统:公司仓储站负责妥善保管物资,正确及时完成入库、出库并形成相应记录。该部分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境内仓库主要为境内作业队而临时储存的周转仓库,境外为当地仓库,包括项目部仓库和作业队仓库。

(5)生产协调系统:GW生产协调处牵头并由物资的需求单位和各境内外项目部组成,它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保障中心和生产协调指挥中心。

(6)会计核算系统:财务部门负责收集供应链管理各环节财务信息、材料核算与资金流动,是反映公司物资的周转和消耗等状态的系统,主要由GW财务资产处、二级单位财务科和项目部财务部组成。

2、管理模式优化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简析

人员管理和计划管理欠完善,尤其是供应保障管理模式问题最为突出。

2.1物资供应保障管理模式

物资保障管理模式优化前,境内外共设立了9个专业化大类采购部门(见表1),分别负责相应的大类物资的采购。

2.1.1境内项目部采购管理

境内项目部由于供应商、物资业务人员和作业现场人员相对来说距离近,沟通方便。在作业现场遇到任何问题,从技术、人力、库存备货、设备回厂返修及各种应急设备和措施等诸多方面都有利于快速处理。对于供应商来说专业化的采购其数量是规模化和大批量,更便于他们组织提供售后服务。

2.1.2境外项目部采购管理

境外项目部则不具备以上优势,且还涉及货物的国际运输、出口退税、到港物资清关、项目成本结转等多个复杂环节。境外物资需求弱化了专业化采购的规模批量优势,反而凸显个性化、区域化、紧急化与整体化等特点。由于境外后勤保障人员少,物资到货时间则越短越好,批次越少越有利清关和内陆运输。针对每个订单的包装、交货期和国家不同等差异性需求较大,专业化采购会由于各部门业务量、办事效率和业务人员不同,而容易产生很多物流环节上的瓶颈问题,再加上物资到货、验收和出入库以及运输集港、装船等业务与运输保障部人员的衔接等,更会直接降低物流时效,有些问题的滞后解决还会带来恶性循环。所以,对境外项目来说,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优势远远大于劣势。

2.2采购计划和运输计划

2.2.1采购计划信息不全面

境外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物资计划提报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化工类和测录试两类物资采购计划,境外项目部一直按大类提报且比较专业。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涉及的物料种类较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所用物资的熟知程度较高。相对钻探类物资而言,物资种类庞杂,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大都是机械师或电气师兼职,对所有跨大类物资属性并不一定全部熟悉,物资采购计划型号、技术规格及物资编码等会产生一些误差。采购过程中,有些物资信息需要反复确认,会使采购周期延长。还有作业现场人员对物资消耗无准确的前瞻性和规律性分析判断,未能实现科学化、系统化采购计划管理。

2.2.2运输计划信息不准确

运输计划是运输部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唯一依据,计划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反映计划提报质量的关键。计划提报不及时将给运输货物的箱单发票制作、实物包装、数量核对、询船、定舱、报关、报检、运输全程监控和定险定损等工作带来很多隐患,也会导致货物无法报关或清关或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公司对提交运输计划的要求,成套设备应在预计起运35天前,配件和材料应在预计起运25天前。突出问题是为了市场开发需求,成套设备运输和公司统购物资运输计划,基本上都是刚采购完或在采购过程中就提交了信息不完整的运输计划,物资合同号、金额、包装、重量、尺寸等信息误差较大,给后续运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3物资库存及周转方面

2.3.1境内物资仓储管理水平一般

公司境内现场物资仓储功能主要由境内仓储站和临时库房来完成,各境内仓储站的布局需要根据项目和井队移动作业的需求而不断进行调整。境内需求物资采购后,先送达公司境内各地仓储站,再由需求单位自提或提交运输申请后由公司安排二次倒运到作业现场。由于二次短倒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所承运车辆吨位与所承载货物量不匹配,时有车辆亏载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2.3.2境外需求物资国内周转库效率不高

境外需求物资周转库收货是按照国内厂家货到后验收入库,其计划性不强。出库物资也是根据项目紧急程度来安排装箱和提交运输计划,缺乏全程信息共享和全流程货物动态的计划性和高效性,时有装好了货物又掏箱的现象发生。由于整个过程有物资入库、开箱查验、入出库、包装、分类装箱、提交运输计划、集箱与集港等多个环节,导致采购和运输部门无法准确掌控实时动态的准确信息,直接影响了货物的整个发运效率。由于仓储管理不到位,也会出现延迟收发货、货差或发错货物等现象;有些向境外周转的测录试临时储备物资和一些装备,无法及时核准到具体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库存和在途物资。

2.3.3境外项目部库存管理有待提高境外作业现场物资管理由项目部及作业队负责,库存周转率较低原因:

(1)物资种类繁多。主机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型号,相应所需零配件的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均不同,各种常用物资达4-5万项,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作业地点分散,办理入出库耗时费力,运输距离长,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还有对库存管理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因素。

2.4供应商管理不尽科学

目前公司入网供应商800余家,其中生产型的企业不足一半。按照目前GW境内外的工作量,供应商总数削减一半即可满足整个GW的生产需要。因大量低水平小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介入,不但造成整个供应商管理工作量的增加,更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成本逐年增高。

2.5质量管理措施滞后

公司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中心,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货物的质量抽捡,合格率很低。公司无专业检测设施和手段,到货验收只通过目测检查进行质量把关,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化工类物资批批检验,配件类是箱箱打开逐个查验,在流转繁琐的程序中,经常遇到项目紧急需求物资,只能空运进行补救,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6物流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依据近期的调查结果,公司三分之一的海外钻修井项目未设立专职物资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后勤保障管理人员。有些海外项目虽有物资管理专职机构,在专职人员定编配置上严重不足,也是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培训、配置和储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是供应链所有程序能否规范运行的关键。

3、优化后的机构、业务流程设置及优势

3.1业务部门设置

2013年公司实施采购专业化和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优化策略,境内业务保留了原专业化采购的9个采购部门(详见表1)。境外业务按照区域新增设了四个区域保障部(化工、测录试保留境内外专业化采购),境外保障部实行采购、运输、退税和结算业务一体化,即每一单业务都由一个业务人员从头至尾做下来,避免了中间环节因工作交接出现误差。国际贸易部负责保障业务以外的所有贸易类业务,运输保障部按照区域分设中东、中亚、美洲和非洲四个区域化运输业务小组,分别负责各自的大型装备运输和设备回运等运输保障业务及结算等工作。

3.2管理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3.2.1供应链整体优化方面

综合分析GW供应链管理现状,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础管理薄弱,尤其是过时的保障管理模式和流程是导致保障效率不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如下:

(1)完善公司技术管理部(编码科)职能,增加编码管理、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建立成套设备台账和配套清单,落实原配套厂家相关信息等。

(2)整合生产经营部,使其负责计划、仓储、生产协调和经营管理。

(3)加强国际贸易部的采购职能,将一类集中采购物资、集团电子商务采购物资和第三国采购物资纳入国际贸易部业务范围。结合国际贸易采购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其专业化采购和国际采购能力。

3.2.2物资保障模式专业化与区域一体化优势互补物资供应链业务流应该是融合专业化标的物与

3.3采购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各专业采购部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供应商管理,接受公司采购计划指令,按要求完成各项采购任务。境内保留专业化采购模式,境外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力争同一批次采购需求计划按照统一的流转时间进行供应,避免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替,使海外项目物资的信息跟踪、出口退税和境外成本核算得以顺利进行。

3.4运输业务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公司仓储管理站和运输保障部组成。该体系的主要职能是根据指令接收采购物资,负责物资的验收及库存管理,根据运输计划组织物资发运。通过统筹安排,加强各仓储站虚拟入出库的管理(直达料),靠前管控,最终提高了所需物资发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5生产经营协调体系

该体系主要负责完成物资需求计划汇总和流转,下达采购及运输指令,协调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GW层面主要由物管中心和生产协调处组成。公司整合了生产经营部,作为公司的物资调剂、采购、仓储、计划和生产保障协调体系核心。

3.6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质量和仓储管理体系

3.6.1供应商和服务商管理

严把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关,定期开展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评审和产品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了供应商考察和资质认证工作,由境外项目或境内作业单位根据现场装备、配件及化工品的使用情况,推荐信得过的战略合作供应商,结合资质认证和使用单位质量反馈,将供应商数量逐步控制在200-300家以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3.6.2质量管理、管控前移

组织同类产品成本对标分析,确定合理价格,同生产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高质量保证金比例,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加大处罚力度。不定期对供应商和服务商进行产品和服务定期检查或突击抽查,使供应商和服务商最终能够自觉控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至由供应商自己来管控。

3.6.3技术体系管理

对所有境内外设备建立设备台帐和配套清单(含配套供应商),规范技术、技术协议、质量和检测标准库。建立物资生命周期表,完善物资编码库、合同价格库、优质供应商和服务商名录库,不断更新各仓储站的实际库存数据,强制执行单证备案和档案管理程序,以满足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技术信息需求。

3.6.4物流过程控制管理

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在完成供应商和服务商资质认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可控的情况下,加大年度框架协议组织实施力度,缩短组织周期,优化结算程序,大大提高了框架协议物资的保障效率。如境外需求的化工品,通过框架协议减少了合同签订量,缩短并统一了各供应商的框架协议下物资的生产周期、质量和运输包装要求,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库存。

3.6.5扩大可行的虚拟入出库比例

境内物资在具备直达施工现场的条件下,由公司国内仓储站人员到项目需求目的地进行现场联合验收并办理虚拟入出库,即提高了运送效率又节余了大量的周转时间和倒运成本。境外项目在保证公司统购物资和合理物资库存量的基础上,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直达料的比例。业务员在给厂家下达订单时即可将包装要求和运装要求等一次性详细的规范下达,具备发运条件后即可直接将货物运抵提前确定好的货代堆场(一般7-14天免费),在此期间基本可满足境外物资的留样抽检、报关报检等工作并办理虚拟入出库手续。以化工料为例,一年来,减少了仓储站中转卸货、装货及运输计划提报等环节,整个发运周期缩短了10-15天。库存基本为零,即把库存向前移到了供应商的仓库,向后移到了货代堆场和项目部仓库。优化后的化工品保障流程示意图

3.7利用信息化,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3.7.1完善物资编码管理

公司组织人员按照“唯一和通用”的原则,对公司生产作业涉及的各种物资,进行统一编码,规范物资中外文名称,大大减少了由于名称不一致而造成编码不准确或一物多码的情况。

3.7.2强化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化推广在物资计划及采购环节中获取了以下良好的效果:

(1)物资需求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需经过多种传递路径和审批手续,实现了实时记录,便于信息使用部门及时掌握物资计划完成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不及时、不准确,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

(2)充分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后只能存储在本部门的问题,冲破了“信息孤岛”现象。

(3)实现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简化了单据传递及会计核算流程。

3.8国际化物流供应体系的建立

公司在境外建立了两个子公司,全球物流供应体系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在全球其他合适的地区增设3-5处境外物流采购供应基地,实现物流的当地采购,就近供应,以降低物流成本。借鉴国际成熟企业经验,制定规范的物流基地管理标准,保证了公司国际化物流管理体系的高起点、高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保障供应、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依据经济效益原则,明确各境外物流基地的物资采购供应目录,规定并规范了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业务范围。

3.9发展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国际贸易的增长带动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顺畅促进国际贸易,两者相辅相成地发展。GW国内业务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GW自主品牌,搭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展示平台将大大拉动公司国际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业务既是日常生产物资保障的补充,也是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8

2选择物资采购的供应商

选择物资供应商的第一个环节是严把物资和产品的质量关,可以通过多次选择和层层选拔的方法确定供应商,从供应商的硬件、软件、质量认证体系和生产加工环节等方面全面考察供应商,以达到对物资质量的保障。为了提高物资采购的经济效益,要重点对物资价格加以控制,应该综合考虑两个因素即价格、功能的比值,如果功能有所提高,允许成本相应增加,而功能有所降低,其降低率低于成本降低率时,其经济效益仍然是提高的。所以在判定价格时,要判断其价格性能比,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价格的高低。

3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应该从物资采购合同方面展开计划和审查工作,审查采购计划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转化为合同。审查物资采购合同号、数量、计量单位、单价、发运目的地、供应商、到货日期等。做好物资采购合同跟踪,以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对未按期到货的合同研究对策,加强监督。

4加强物资采购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管理物资采购过程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步骤,要规范物资采购绩效评估的环节,具体应该重点做好如下一些主要内容,一是,控制企业物资采购的价格与成本指标,采购的价格与成本指标包括参考性指标和控制性指标。参考性指标主要有年度采购总额、各采购人员年度采购额、年度人均采购额、各供应商年度采购额、供应商年度平均采购额、各采购物品年度采购基价及年度平均采购基价等。它们一般是作为计算采购相关指标的基础,同时也是展示采购规模、了解采购人员及供应商负荷的参考数据,是进行采购过程控制的依据和出发点。二是,控制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指标,质量指标主要是指供应物资质量水平以及有为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表现,它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物资质量水平等到方面,主要有:物资质量:包括批次质量合格率、物资抽检缺陷率、退货率、对供应商投诉率、及处理问题的时间等;质量体系:有通过IS09000的供应商比例、开展专项质量改进的供应商数目及比例等。三是,明确企划指标,供应商在实现接收合同过程、交货过程中的表现及其运作水平。包括交货期、交货质量可靠性以及采购运作的表现。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S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77-01

就餐官兵满意率、餐饮食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衡量承包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监控管理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要实现优质保障,就必须规范监控手段、监控程序、监控规定等。影响保障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承包商员工素质、原料质量。饭菜品种。饭菜质量等主要内容。要从提高监控管理质量入手,把保障质量监控贯彻于承包商采购、加工与出售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饮食保障社会化质量规范化监控水平。

1 对社会化保障的员工进行规范化监控

社会化食堂员工是饮食保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和队伍是否稳定是保障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决不能认为饮食保障社会化后,聘请员工是承包商的事,与军方无关。而应督导承包商规范用工合同,明确招聘条件,监控承包商按照条件招聘员工。对承包商员工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监控。

1.1 事前监控

所谓事前监控,就是根据保障任务,将炊管人员比例、等级厨师数量、管理人员队伍文化素养以及员工道德等方面要求,在发标文件、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作为监控的依据。一般来说,军队饮食保障社会化食堂,员工与就餐人员一般应按照1:25的比例配置,等级厨师应占食堂员工总数的30%以上。食堂员工必须历史清白,无不良社会记录,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聘用。承包商管理人员的学历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军方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食堂承包经营权后,承包商根据合同要求及保障人数、保障特点确定招收员工的数量、基本素质等,组织饮食保障。

1.2 岗前监控

承包商招收的员工一定要过严格的审查后才能上岗。这里所说的审查主要是指政治审查、身体体检和技术考核。政治审查。军方保卫部门要对承包商招聘的员工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首先要检查员工的有效证件,主要检查其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婚育证等;其次要主动与当地公安、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请他们给予协助配合,及时了解招聘员工的政治背景,保证每一位参与军方饮食保障社会化的工作人员没有政治问题、思想纯洁。军方卫生部门要对承包商招聘的员工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确保从事军方饮食保障社会化的每名员工身体健康。

1.3 技术监控

军方军需部门要对承包商招聘员工进行技术审查,重点审查等级厨师的实际水平与所持证书是否一致。政审、体检、技审合格的员工,才能上岗。未经政审、体检、技审的员工或者三个方面有一项不合格者,不得从事军方的饮食服务保障工作。

1.4 培训监控

承包商要经常加强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更好地为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军需保障与监控要监督承包商做好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员工应急保障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

1.5 日常监控

监督承包商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承包商员工要做到加强学习,积极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烹饪技术和服务水平;要讲团结、讲文明、懂礼貌,坚持文明用语,精神面貌好,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大方;实行挂牌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售饭要做到耐心、细致、周到、热情,做到“四清”:听清、写清、算清、说清,避免引起就餐人员误会;要遵章守纪,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平时严禁到规定活动范围以外的军事区活动。

2 对社会化保障原料进行监控

食品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饭菜的质量,关系到保障质量和效果。饮食社会化食堂,保障人数多,食品原料采购量大、品种多,且食品原料质量标准多,难以把握。为防止承包商追求高额利润和管理不到位,采购质次价低,甚至是“三无”产品,必须加强对承包商原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加工等方面规范化监控,这对于提高饭菜质量,减少损失浪费,降低成本,确保饮食安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对原材料采购进行监控

为了加强对承包商原材料采购的监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监控承包商采购的原则。监控承包商要做到比质比价,择优进货。要精打细算,使所购原料价廉物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尽最大可能降低饮食保障社会化的直接成本,提高官兵饮食质量。所在地区货源比较充裕的,要求承包商做到以销定进的原则,需要多少,就采购多少。对一些性质相近,可以相互代替使用的,采取以进促销的原则。对市场紧缺的原料,尤其是干货原料,要适当储备,保证满足需要。

(2)监控承包商的进货渠道。目前,市场货源质量参差不齐,必须加强对承包商的进货渠道的监控。承包商使用的粮、油、豆,要按照总部规定,坚持主渠道采购;承包商所用的肉、禽、蛋等主要原料,必须在当地工商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指定的销售网点采购;某些鲜活品、蔬菜等,可与农场、养殖种植专业户等单位建立固定的供货关系,直接组织进货;零星调味料、小水产、小食品等原料可与商户联购,或挂牌收购。军方军需部门与卫生部门要定期对承包商采购网点进行检查,杜绝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3)监控承包商的采购计划。计划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社会化保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影响到成本核算。为避免承包商采购的盲目性,就必须加强对承包商采购计划的监控。在承包商制定采购计划时,要求承包商必须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就餐官兵的伙食标准,依据就餐官兵的伙食标准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第二,就餐官兵对饭菜花色品种、数量、质量的要求。第三,市场原料的供应变化情况。市场原料的供需决定了市场价格,当某一原材料因特殊原因货源较少,价格较贵的时候,就要在计划中及早储备或寻找类似的原料加以替代,以尽可能满足需要,防止保障质量大起大落。

2.2 对原料的验收进行监控

原料的验收监控是保证原材料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饮食质量的关键。为防止承包商购进的原料,品名规格不符、数量短缺或有害健康的腐烂变质食品流入食堂,军需会同卫生监控人员对承包商采购的原料严格验收并复秤。

军方必须对承包商采购的原料进行验质、点数或过秤,详细检查所收到的原料是否与原始凭证(或进货发票)记载相符。对质量不好、质次价高、腐烂变质的原料或未经卫生防疫部门检疫宰杀的病畜病禽,都要责令承包商作退回处理,并按照合同规定,给予承包商一定的经济处罚。对于符合要求的原料,军方监控人员要在入库单上签字,方可作为承包商记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部队饮食保障社会化监控问题研究[J].朱紫怀.消费导刊.2006(11).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10

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物资采购方式,物资集中采购切实降低企业物资采购与物流成本,减少物资运输所需的费用,在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各种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通过对物资集中采购方式的应用,企业购置物资的标准化程度将得到提升,产品的质量也将因此而得到保障。尽管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具备多方面的优点,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都有着相对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在采用物资集中采购之后,非但没有实现预期的应用目标,还引发了部分问题的发生。

1.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可能引发的问题

1.1物资的及时供应得不到保障

企业实施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之后,物资需求的信息需要经过自下而上的传递过程,这使物资采购的流程变长,处理环节和手续都相应增加,此时一旦需求信息出现问题,物资采购的实施反应将会变慢,物资的及时供应则将无法得到保障。

1.2可能引发企业物资的积压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基于市场及自身因素的考虑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而这种生产计划的调整则会影响企业对物资的需求。因此,在物资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物资有用无备或者是有备无用的问题则会发生,企业物资将会出现积压。

1.3整体费用可能因集中采购而增加

物资集中采购会形成仓储费用和二次倒运费用的发生。但如果集中所降低的成本额不足这两部分成本,企业将得不偿失,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费用的增加。

1.4有可能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

实施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之后,企业所承担的应付账款的数额将呈持续性增加,在物资大量采购的条件下,企业的债台高筑,其资金的周转则将因此而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使其物资采购活动不得不终止。这一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和企业资金调度的不畅两方面原因影响。

1.5落实和推行方面存在部分障碍

作为一种新的物资采购方式,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打破了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之间现有的利益格局,因此企业内部部分部门或者是部分岗位员工将会对物资的集中采购管理存有一定的偏见。再加上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也有可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因此很容易使基层单位和基层员工对这一物资采购方式的应用形成抵触的情绪。

总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物资采购手段,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是可以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效益;但同时,也有可能是企业陷入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之中。

2.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应用策略

2.1加强对采购计划的管理

要保证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下,各项物资的集中和及时供应,企业必须加强对采购计划的有效管理,提升物资采购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切忌物资的盲目采购。在对采购计划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避免因用而无备问题的发生而使企业面临停工的风险,同时,要对备而不用的情况进行防范,避免企业物资的超储和积压。而要切实保证采购计划的有效性,避免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生产技术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作业规划和物资的消耗定额,分别以年、季、月为时间段进行物资需求量的认真核算,并将核算结果逐级上报至物资的集中采购部门;而后,采购部门按照实物资需求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进行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但在进行计划编制的时候,要注意留有余地,考虑适当数量的保险储备,以备生产的不时之需。

2.2保障采购信息传递的顺畅

企业采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之后,物资的需求信息从需求部门传递至采购部门,信息的传递渠道加长,审核环节变多,信息的失真和迟滞几率也因此而增加。这是造成企业物资集中采购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为避免因信息传递不畅而造成集中采购负面影响的发生,企业需要对采购信息传递的渠道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也优化,尽可能较少物资需求信息在传递上的中间环节。另外,企业还应当适当调整信息传播的手段,在选择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化的办公形势来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以及信息传播的质量。保证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3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

企业对资金的统一调度与集中是推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基础条件。在缺乏资金保障的条件下,企业物资浸种采购犹如无本之木。在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集团化的大企业,基于分支机构的独立性,通常不会主动将所获取的营业收入投入到物资的采购中,同时其也怠于对企业物资供应的资金进行有效偿还,如此变造成内部债务和债权的增多,企业资金的周转因此而出现不畅。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防治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加重企业物资采购的债务负担,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资金的有效集中和统一调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资金的结算平台,负责对一切内部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调度,在保证资金流转顺畅的基础上,为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

2.4完善物资采购部门的内控建设

要切实提高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有效性,避免各种消极影响的发生,同时防范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行为,企业还必须对物资集中采购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进一步的强化。针对物资集中给采购部门的工作性质,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基本操作流程、原则和规范等进行明确,进而实现对物资集中采购的规范化管理。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以公平、公开且公正的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并利用采购决策钱的意见听取、采购过程的纪检监督以及采购之后的集中核算等对物资的集中采购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3.结论

当然,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物资集中核算管理进行有效利用,企业除了要对以上问题进行关注之外,还应当适当赋予集中采购部门以相应的权利,在避免一刀切的采购管理方式的条件下,使各方都能够从物资的集中采购管理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以便于推动这一物资采购方式的落实和执行。

参考文献:

[1]丁英琦.现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王晓云.浅谈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及其风险控制[J].神华科技,2011,(06).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11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66-011 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思想上对物资管理认识比较肤浅的问题,认为“我”需要的就是生产的需要,公司就必须买。基层单位提报的部分物资需求计划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存在有新的不用旧的,该换不该换的换了,该修的不修了,该买不该买的买了,该买国产的买了进口等现象。

(2)对一线生产的了解不够深入,对部分物资的使用状况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控制现场物资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个别物资存在以领代耗的现象物料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使用消耗缺少标准,存在浪费现象。

(3)物资定额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对公司实际生产及设备维修保养用料的定额制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物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等素质普遍不高,对物资工作存在对验收标准不统一、对技术要求高的物资把握不准等问题,存在仅凭感官验收物资等现象。

2 提高物资管理水平的途途径与措施

(1)物资管理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物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有工作思路,用最小的支出、最小的代价把工作完成,把工作做好。公司要有目标计划措施、职责分工要明确,各单位要各负其责。要统筹合理安排好设备使用和人员的分工,要高度重视物资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庭,要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要采取科学有效地的管理办法,本着“省下的就是赚了的”原则控制好成本。

①物资采购计划方面:在计划审批前,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掌握提报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继续落实每月物资需求计划预编会制度,对各单位月度提报的采购计划逐项进行分析,保证物资需求计划与生产装卸需求和设备保障运行紧密结合,减少计划提报的盲目性。

②物资招标采购方面:严格按照公司招投标采购办法有关要求实施物资采购,严格落实密封报价,合理有效地控制成本,贯彻落实“阳光采购”,要制定企业供货商考核管理办法,对企业现有的合格供货商资质进行审核,掌握其相关及授权资质的情况,明确供货商的经营范围。及时掌握市场变化,了解物资市场价格动态,加强与现有的厂家及供货商谈判,做好询价、比价工作,切实将物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建立健全厂家档案,进一步理顺采购渠道,坚持厂家采购的原则,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采购,做到货比三家。

③物资库存方面:对通用类、常用类物资鼓励供货商为企业备存,企业需要时供货商按照协议价格供货,降低企业库存资金的占用;对现有的库存物资认真做好盘查统计,切实提高库存物资的流通率,保证库存合理。

④物资验收方面,要严把物资验收关。坚持物资验收制度,物资入库,必须保管员、采购员共同验收确认方可入库。大宗物资做好检斤、计量,重要物资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确认验收。确保采购到位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可靠。

(2)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物资管控模式。物资管理模式是否有效,各流程规范是否规范,最终反应的结果就是材料消耗是否合理。是要从其计划提报的科学性、采购过程的严谨性、库存额度的合理性、消耗环节的规范性上对比找差距,取长补短。

①在物资管理工作中要分轻重,要有重点,要抓薄弱环节,要抓重点,要以点带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特别是在单位管理基础比较差的情况下,更要抓重点。物资管理主要从计划提报,物资采购、物资储存,物资消耗四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作为物资管理部门要分析哪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并且找出这个环节所存在哪些问题,要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②做好物资定额管理工作,逐步推行物资计划定额、采购单价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物资管理措施。并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物资定额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完善物资定额管理标准。通过定额管理促使各项物资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用生产需求指导物资需求,保证生产的同时更好的控制成本支出。

③加强物资在生产使用环节的跟踪监督,了解物资的使用质量的同时,保证物资全过程监督控制有实效。坚持每月对各设备单位物资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各级库存物资“账、卡、物”是否“三相符”,及时对检查中的缺陷进行了纠正、整改。

④积极与基层设备单位沟通配合,积极了解一线生产现场的需求,在备件修旧利废、物资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积极做工作,加强与设备制造和改造厂家联系,切实降低材料成本消耗,全力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场地生产装卸顺利开展。

(3)建立供货商综合服务评级制度。通过制定供货商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提升公司供货商的自主服务意识。对信誉高、价格相对可靠、售后服务质量好且为公司主动做好储备的供货商,审议通过后可提高他们的供货额度。对综合信誉差的供货商,逐步进行降级,减少供货额度,直至取缔供货资格。通过这一举措,更好的用制度来约束供货商的行为,评价供货商的服务。

(4)统一建立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为契机,规范企业物资管理各流程。物资管理要加强物资信息化管理手段,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变靠原始的简单的手工操作,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物资管理整个流程水平,使物资管理工作处于最佳状态。系统涵盖计划提报审批、网上招标比价、分类验收入库、领用跟踪查询四大板块。计划提报前,可以先通过系统查询一级库、二级库的库存情况,合理编订需求计划;可以通过网上限时招标比价采购,规范采购环节;可以将阶段性采购的物资价格进行归档查询,形成价格档案;可以合理分清哪些物资需要入到一级库管理,哪些物资可以暂存二级库管理,同时对一、二级库物资进出过程及时跟踪。

(5)加强物资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第一,通过定员定岗、持证上岗等方式提高物资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引导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业务技能,促使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如发展愿景、经营方针、规章制度等。第二、多找自身不足,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多走出去调研,通过学习,促使员工工作态度积极转变,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长补短。

3 结语

提高港口物资专业管理水平,提升物资工作保障生产、控制成本的综合能力,“全面、规范、实效”的完成物资管理及各项保障工作,全面提高“保障生产、服务一线”的综合管理水平,做到用最低的采购成本和最短的采购周期提供最有效的保障措施,保证港口生产需求。

参考文献

采购保障工作计划篇12

一、物资保障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随着公司业务范围和规模的加速增长,物资保障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近几年公司钻探业务量以每年平均13%左右的速度增长,物资保障工作量也必然随之增长,如何迎接挑战,确保顺利完成物资保障工作是摆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艰巨任务。二是随着公司钻探业务的发展,对物资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做到保质、保量、保时,还要做好后续服务,满足一线用户的需求。三是随着公司钻探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领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使得后勤保障工作难度加大,紧急供应事件愈加频繁,需要物资保障机构紧跟公司主业发展步伐,靠前服务,在尽量降低库存的前提下做好预测工作。为此,分公司设立了“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习,苦练内功,优化流程,扎实推进物资管理上水平”的管理提升活动目标。

二、管理提升活动的做法、手段

为了积极响应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要求和部署,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切实加强物资保障水平的提高,公司采取了多种举措。

(一)管理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和保证

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审定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研究和决定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重大举措,解决公司层面和所属各单位之间的管理问题。

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一是负责制定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审核各单位的实施计划,对公司各单位的管理提升活动进行指导;三是举办例会和组织定期汇报,掌握和通报活动进展情况;四是组织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共同提高;五是监督检查各单位管理提升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果。

公司所属各单位负责具体本部门本专业业务的管理提升工作。一是组织收集国内国际先进指标,形成比较完整的对标指标和案例库;二是组织管理诊断,查找突出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提出管理提升工作目标;三是组织讨论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工作。四是组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总结工作。

(二)管理提升活动的具体工作方案

1.按照公司确定的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部署,搜寻国际上一流的物流管理企业,找出其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搜集其各项管理指标和案例等的信息,形成系统的指标和案例库。选取这些案例库中与我公司业务相似,可以借鉴的企业,作为我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对标单位。

2.我公司各业务部室和单位对照对标单位的业务领域的各项管理标准和指标,进行自我诊断,自查本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编制包含诊断计划、主要诊断方法、诊断结果的自我诊断报告,确定各业务部室的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

3.组织各部门间进行讨论和互查,查找薄弱环节和制约物资保障工作管理提升的问题所在。公司领导牵头组织专项讨论,详细听取各部门科室对工作流程、工作思路、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意见和建议的汇报,在此过程中,逐项分析严重制约物资供应流程顺畅的问题,详细听取每位在会人员的看法,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好的建议,公司领导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业务科室也开动脑筋,虚心接受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各科室长从中受到很多的经验和启发,大家得到共识:物资保障工作管理提升是大家协同努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过程,才能将物资保障的管理提升活动做得最好。

三、管理提升活动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经过几番自查和部门机构间工作的互查,对照物流行业国际上领先的石油物资保障专业公司的指标和经验,通过反复研究探讨,找准管理提升活动的关键着力点、细化改进工作措施,细化提升目标和指标,我们达成一致,力争用一年的时间,重点完成以下六点工作任务,实现六项工作目标。

(一)物资计划、采购、运输工作流程方面

工作目标:物资计划、采购、运输工作流程简捷、流畅、规范、完善,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清晰明了;建立科学完善及时高效的生产组织协调制度,保证物资保障工作流程顺利实施和被有效的监管。确保物资供应准确、配送及时、质量可靠,努力建设“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精细物资保障体系,发挥好对生产建设的物资保障作用。

提升措施:逐步理顺物资计划、采购、运输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简洁、科学、高效;细化并完善“日汇报、周总结、月分析”的物资计划、采购、运输运行管理制度;尝试在计划、采购、运输的关键节点处收集物资信息,实时跟踪钻探公司生产动态,掌握物资消耗总量和进度需求量,逐步摸索物资的信息整合方法和途径,为建立完善的物资信息整合体系做准备;通过落实物资流通关键节点的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他们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定位和应提供的信息,初步形成物资管理全体人员的沟通协调配合机制。

(二)在物资管理制度方面

工作目标:物资保障各项规章制度覆盖所有业务流程;各规章制度之间无缝对接互相补充和匹配;根据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变化定期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

提升措施:全面梳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制度体系,组织各部门对本专业的制度进行整理、修改、修订和下发,确保各项制度符合当前工作的实际,并对工作有规范和约束作用;组织相关科室全面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补充和匹配情况,进行必要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确保制度间连贯、匹配、互相补充;采取多种形式对规章制度进行宣贯和培训;定期根据公司管理模式的变化、业务流程的调整,对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三)在物资采购招标方面

工作目标:招标采购人员和评委不但熟悉有关招标采购的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钻探公司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还要提高谈判技巧;招标采购评审小组不但了解所购物资、装备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主要原材料的市场行情、物资装备的更新换代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评委和监委的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提升措施:组织专人跟踪国内外采购物资的市场行情,掌握价格变化和波动规律;专人负责对待采购物资的材质、性能、技术指标、质量标准等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并与使用单位沟通落实待采购物资准确的信息,形成待采购物资的资料库;在组织招标采购前将这些信息与采购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说明和介绍;定期组织相关的招标采购小组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集团和公司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流程,提高运用能力;定期对参与招标采购的人员学习有关采购、招标、谈判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四)在物资的国际运输方面

工作目标:强有力的物资运输过程管理;确保每一批次物资都严格按照海外项目部的生产需求及整个运输计划安排正点运行;确保运输配送的每一批次货物的质量都符合项目部的施工要求。

提升措施:一是加强物资计划的管理,物资需求单位或者项目部在制定物资计划时就详细列举出对物资质量指标和包装的要求;二是规范物资从计划、生产、采购到运输的整个工作流程,加强对整个工作过程的监控,明确各个节点的责任人;三是详细归纳出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各个环节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类型、容易导致物资运输延误的各种情况,提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对策。四是归纳和整理出各种物资在国际运输、清关中对物资包装的要求。五是加强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给每个关键环节都预留一定时间的提前量,确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时,都有可弥补的余地;六是加强物资需求单位、采购人员、运输人员、生产协调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列出物资运行动态表,通报每批物资的运行进程。七是建立应急程序,整个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情况时,启动应急程序,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及时通报,及时沟通协商解决措施;八是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流程。

(五)物资的仓储保管工作方面

工作目标:物资保管和保养专业性强、管理流程科学规范、符合集团公司规定;物资仓储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齐全、规范、准确、符合集团和公司标准。物资保管人员业务知识全面、技能熟练、责任意识强。

提升措施:一方面加强对Q/SY1033-2012《常用物资保管保养管理规定要求》标准的宣贯、培训和组织实施检查,另一方面组织相关人员比照Q/SY1033-2012标准对储存物资进行逐项对比论证,提出符合物资储存条件的具体物资保管保养措施;加强对基层管理和物资保管人员进行Q/SY1050-2012《物资储存主要基础资料管理规范》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强化保管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对计量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计量器具和检验器材的操作技能;开展岗位练兵,熟练掌握物资检斤、检尺和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物资编码工作方面

工作目标:加强物资编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编码工作流程的规范,使编码切实成为物资的唯一有效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为公司ERP系统的有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措施:加强对业务人员编码知识和编码使用的培训,确保在工作中正确使用好编码;以规范工作流程为基础,建立完善编码申报制度、编码编制制度;按照物资大类(专业),进行集中梳理,对于一物多码的情况,及时进行删减和封存;加强与各使用单位和业务科室的申码人员和物资编码使用人员的沟通,及时提供技术帮助,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申码速度和物资编码使用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