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30 10:09:31 关键词: 小学 德育 教学

摘要: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难以达成,而寻找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关键点,则为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指明了方向。以贤德教育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用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的于反思的习惯,是实践小学德育教学关键点的主要方法,值得小学各科教师进行尝试和探索。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论文

一、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总结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王佳毅 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化起镇教育管理中心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生态德育建设下的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一、构建学校生态德育环境,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效

1.以生态德育为抓手,带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以及学科教学在学校生态德育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不仅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思考德育操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要和学校的学科课程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教育的过程符合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首先,德育主任要从学校管理出发,探索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心理需求,构建德育生态环境。其次,要从课程建设出发,不仅要积极探索学科教学,而且要从各种德育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获得德育熏陶,提高学生的德育。另外,德育主任要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在小学生态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德育主任不仅要积极和学校领导商讨学校德育生态重塑的德育教育模式,还要与思想品德教师以及班主任商讨如何建设“主体自育、交往互动”的生态化德育课程,并与教师一起思考如何开展“主体自育、形式多样”的生态化德育课外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德育主任要紧抓住校园建设的主阵地,营造“主体自育、协调共进”的生态化校园德育文化,构建以对话、开放、融合为特征的德育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三位一体的德育文化建设中逐步完成对自身生命的思考。

2.以生态德育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作为小学生态德育教育的主体,其个性差异就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因此,在生态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主任要拓宽小学德育的领域和途径,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德育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和教师讨论如何创建生态化德育课程,一方面要强化学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以便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可以用图片展示形式创建德育课堂。在品德课堂中,图片展示能够以一种直接的视觉教育反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国庆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征文、手抄报或演讲等形式让学生针对社会发展中的某一侧面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重阳节期间,可组织学生赴敬老院慰问老人,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关爱。

二、唤醒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努力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

1.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唤起学生的生态德育自育意识学校德育主任要想探索德育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就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态化学校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活跃起来。在学校整体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抓住学校的升旗仪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要引导学生遵照小学生行为规范规范自身的言行。如在低年级生态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教育片让学生观看并引导他们进行自省,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从教师讲解的童话中获得道德引导。

2.家校联合,三位一体,构建家校合作生态道德建设体系在小学生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单凭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德育教育主任,不仅要引领学校的生态道德建设,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家校共建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如在“清明缅怀”德育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清明祭扫缅怀烈士”,也可以通过演讲、征文以及班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校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家长通过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查阅相关烈士资料、讲讲烈士的光荣事迹等多种活动构建家庭德育教育体系,让家长能够在家庭中也会孩子成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教师要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从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出发,通过校讯通等多种教育形式与家长形成积极互动。

三、探索学生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用心营造生态化德育课堂

1.探索学生自主发展德育教育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生态德育建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活动化、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中,在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形式中获取对生活、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整合品德课程、班队、综合实践活动等,创建适合学生的综合实践德育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德育认识。如五年级可以开展“蠡口家具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进行观察、交流、采访、参观、访问,在多种形式中了解蠡口家具,再请同学通过网上查找、请教专家等多种活动了解蠡口家具的发展史,了解简单家具的制作工序,认识制作家具的工具等,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蠡口家具第一城”的影响,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长大后要为家乡贡献一份力的情感。因此作为学校德育主任,不仅要和教师一起努力构建生态课堂,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往互动、开放灵活、多向发展中完成生态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思考中交流,在体验中生成自身德育观。

2.营造学生主体自育生态化德育课堂教师在德育建设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学生自育生态化德育课堂,实现平等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发展共赢。如在生态化德育课堂中,可以实现文本对话。在学习语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去揣摩体会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心路历程,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到: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用处。这是一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谈谈学后的感受。例如:当你与别人在一起时,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学会尊重他人;而当你受到嘲笑而感到自卑时,又该如何去面对,去学会欣赏自己,赞美自己。通过这样形式的文本对话来实现学生的主体自育。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实现生态德育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作为学校德育主任,不仅要积极和学校领导协调,探索德育生态建设新路,还要和德育教师探讨,努力创建生态化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中实现自我完善。

作者:金梅芳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做好小学德育教学论文

1.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德育教学的作用范围狭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是目前小学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到小学学校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印象,目前小学德育教学的作用范围与德育教学的根本目的相比是十分狭窄的,德育教学在学生成长中最明显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使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更加轻松,而德育教学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

1.2小学德育教学的难题较多相对于其他学校教育内容,小学德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更多,一方面,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一致导致学生德育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有限;除此之外,德育教学虽然被认为是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但实际上,受课堂时间限制,这个教学目标的达成结果也并不理想。要彻底解决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必须寻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使小学德育教学能够深入到学校教育当中,使小学各科教师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在教学过程当中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

2.做好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点

2.1树立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和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小学德育教学的表现和实际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是小学德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

2.2使用合理的德育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德育教学来说,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将使小学德育教学整体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使德育教学跨出“教学”的范围,成为小学师生交流的方式、成为小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方式。

2.3使学生自身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体要使德育教学有实质效果,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这是小学德育教学目的能够实现的最根本的关键点。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小学德育教学关键点的实践方式

3.1以贤德教育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则“德”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德育教育应做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贤德”的种子,是学生怀揣这颗种子,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结果,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充满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人。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县的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作为德育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必须具备贤德的品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2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说教”,即使教师们力求从语言艺术的应用和情感交流方面与学生达成互相的信任并以此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德育教学也逃不出被学生当成“耳旁风”的怪圈,因此,应以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城市环保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使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从而形成相应的公民责任感,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

3.3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的习惯在以往的德育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估者是家长和教师,学生自身并不能够对自己的品德发展形成清楚的认识,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学则要去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反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如在课堂上管理学生之后,问学生一个问题:“你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同学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行为吗?”,或者在管理学生之后,问全班同学一个问题:“你们身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大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学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认识到自己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德育自评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难以达成,而寻找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关键点,则为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指明了方向。以贤德教育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用活动教育代替谈话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的于反思的习惯,是实践小学德育教学关键点的主要方法,值得小学各科教师进行尝试和探索。

作者:刘波郭光云单位:山东省胶州市胶莱镇马店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一个体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要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目标,要发挥教学管理有效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学校领导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积极调动各种力量,包括学生家长、社会力量等,及时联系,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发展中,开门纳言,建言献策,将家长和群众集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实际,将好的建议纳入学校的管理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现将教学质量的评鉴标准进行改革,取消学生排名评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纵身发展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意见。

二、大力加强德育教育,打造和谐健康的校园

重视德育工作是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德育教育工作能直接影响着人才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教育,学校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应该进一步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开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展开:一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二是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三是建立校内、校外的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四是坚持正面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五是通过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毅力;六是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实现家庭与学校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上述几点建议之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获得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保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有重要意义,对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邵化梅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管理教育教学论文

一、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育要在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德育本身肩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可靠保证,身心健康也是德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德育工作任重道远。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就需要我们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环节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制定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实施

1.建立小学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运用多种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评估效果

1.制定标准

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

2.评估效果

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三、思考总结

一个时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

四、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是崇敬老师的,并且是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对学生的爱护之心,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当学生失意时,能倾听他们的诉说;当学生无助时,能向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当学生无望时,能用最亲切、最感人的话语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也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二)抓好课堂教学

1.利用教材资源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语文、品德、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中国近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获取信息快、直观性强的特点。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青少年上网前就向青少年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青少年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抵制不健康的网站和信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资源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利用当地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样化的认识环境和空间。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家乡、学校的德育资源,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增强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学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说教,使德育更具有实效性。茅以升事迹陈列馆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落在优美洁净的茅以升实验学校内,馆内陈列着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迹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桥梁事业方面的成就的文字与图片等。馆内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体设备滚动播放纪录片《架桥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展现茅老奋斗进取、无私奉献的一生。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生活品质,2008年1月,茅以升事迹陈列馆作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的71座场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借此契机,学校依托少先队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围绕展馆建设和宣传,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以“桥”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场馆的内部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放,在做好迎接广大青少年、市民参观的各项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响了德育的“集结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德育工作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有趣味,而有意义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要经常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活动促德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结合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班级活动或召开主题班级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程度,有层次地安排活动。如低年级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健康、家庭负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中年级可安排一些培养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培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与人友好相处、诚实守信等品质方面的活动;高年级要侧重从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动,即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之关心班级、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

2.结合社会实践

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意愿,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总目标,具体的地点、活动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培养,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结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在德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提出教育学生的明确目标,教师要与家长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建良好的环境

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努力创造整洁优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学生营造和保护良好的校园环境要靠大家来努力。学校的校园环境包括班级环境、走廊环境、室外环境等,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要搞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一进校门,教室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同时要注重积累过去和现在校内的有德育内涵的人物、事例、文章、作品、实物等,使之逐步成为本校德育文化环境的个性特色。

五、结语

总之,德育要与时俱进,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符合时展的要求,才能使德育工作充满活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学校发展。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德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有些观念需要教师的灌输和引导。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情感,用音乐改变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终处于兴奋、快乐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给学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诚恳的交友态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变得枯燥。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赞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过音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多音乐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来源和意义。例如国歌,通过国歌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对祖国和民族英雄产生敬爱之情。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会树立自己的目标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持之以恒的思想,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收获音乐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音乐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探究激发自己的音乐灵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和培养,可谓事半功倍。

音乐无处不在,好的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身心,为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听适合的音乐,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育人为本。

作者:迟莉 单位:新疆石河子第十七中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论文

一、开篇立志,抓住文章开头进行德育启迪

再播放电影《七七事变》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得那样勇猛和无畏?这样既利用教材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图文结合,形象生动地进行德育浸透

课本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是文本内容的延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去领悟图意,让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文本变得形象化,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德育浸透进课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康鹿》一课时,除了看康鹿的插图外,我还让学生看了一些大丰康鹿自然保护区的图片,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康鹿的特点,了解康鹿的珍稀,再配之学生对康鹿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我对康鹿的讲述,使学生对康鹿的习性、长相、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家乡的美丽,进而产生了自豪之感。培养学生爱家乡、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以文生志,在解读文本中进行德育感化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时,我帮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紧扣“为什么称为军神?”这个主题,通过朗读、理解、感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体会到勇敢而坚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回到语言文字之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既感受了忠于革命、坚强勇敢的崇高形象,让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贼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语文课情感培育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体,开辟一条小学德育与语文教学和谐之道,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沈建宇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计划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更应该根据其科学性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处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公要求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还要求学生从学习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地安排到语言文字训练中,从而提高德育常渗透强度。

一、制定德育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渗透。

无论哪能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行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也一样,但平常所说的目标一般都指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其中的思想品德大多象征性的点到为止,不作目标硬性要求,认为学科知识达标就算完成任务。其实则不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也就是说,德育也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课前也应该制定好德育教学目标,以便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恰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中围绕目标创设感染情景,激进情感震动。

小学阶段是发展儿童随意注意的主要时期,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者必须在教学中创设独特的感染情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去组织自己的注意,激起情感震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创设感染情景,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震动,启动学生的情感闸门,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定期约束自己,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哀乐,读完后再看总理和人民在一起的录像。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震动,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

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各类型课文中的具体体现。

小学阶段,语文包括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作文教学等。其中除了拼音教学时间比较短外,其它四种类型的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须贯穿其中,下面就分别谈一点看法:

(一)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教师大多数都不愿意教低年级,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单枯燥,而且周而复始的识字写字。其实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识字教学要求“按照认识事物的特点,加强识字与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这就必须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低年级学生理解生字的主要方法是组词练习,然后根据词语表示的意思结合具体事物和动作来理解。就我多年教低年级的经验来看,组词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我曾听到过这样一节识字课,教者在教学“打”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听了这位教师的课,我深受启发,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像这位老师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怎么能说这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呢。从此,我一边摸索一边照此法上课,不仅学科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加强讲读课文的同类联系,促进良好品德的养成。小学语言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内容也随着增多,思想内容也随着逐步加深。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短时间是不会见效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后,要加强巩固,否则学生的思想认识就永远处于朦胧状态,良好的道德观念就难以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同类课文的联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在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教者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通过回忆,让学生迅速加深对本课的理解,认识到“人和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的原因,也巩固了以往的所学知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诗歌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诗歌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中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阶级教育,现代革命烈士诗还渗透了共产主义教育。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可凭借作者描写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示儿》可凭借诗人陆游的心声,教育学生树立实现祖国统一的远大理想;教学《锄禾》可凭借诗歌描写的场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在这些诗歌的教学中,如果只简单的分析字词句的意思,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则根本没完成诗歌教学的目的。如果既理解了字词句的意思,又认真分析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防城港市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广西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教学具有以德育工作任务为中心、时空跨越大、取材当地、活动形式简单的特色。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多所中小学,发现存在德育教学活动难度较大、活动冗杂和成果不能广泛推广等问题,建议今后的德育开展要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加强宣传,积极互动交流;培养专职德育教师,改善兼职德育教师条件。

[关键词]防城港市;德育教学;调查报告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紧邻越南,总面积2445平方千米,是防城港市老城区,也是整个防城港市的文化教育中心。伴随着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以及上思县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引起优势教育资源的部分转移。教育决定着未来的人才发展,而人才则影响着城市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重视人才就必须重视基础教育,而德育则是教育的灵魂〔1〕。德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方针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如何在保持自己传统优势的条件下,发扬创新精神,并积极探索新的德育活动契合点,为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成为防城区百余中小学校需共同承担的重大使命。

一、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教学特色

作为防城港的老城区,防城区在文化教育方面依然具有较大的优势。防城区不乏如防城中学之类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根据走访和了解的几所学校,发现目前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德育工作任务为中心,突出政治性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在此理念思想的指导下,防城区中小学的德育活动紧紧围绕德育工作任务进行,并带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如大录米丰小学红旗归程队活动中进行的关于“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的讲故事活动、滩散小学开展的护界碑活动中把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60周年致中国少先队的贺信中提出的“争当四好少年”作为进一步深化开展活动的契机等,这些都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中小学德育工作所要承载的特殊任务。

(二)时空跨越大,贵在坚持

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教学起步较早,防城区江山中心小学最早从1989年的植树节开始,就开展了以保护珍珠湾红树林为目标的“红领巾绿色行动”,距今已经坚持了近24年,从最初的仅局限于保护珍稀物种红树林,到保护当地的历史文物、古迹,再扩展到保护海洋,环保视野不断扩大,空间地域范围也在不断蔓延;而滩散小学自2001年开始,以界碑为载体,开展“跟随边防军叔叔共护界碑”的体验教育活动,迄今为止,也坚持了12年,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其它立有国界界碑学校的护碑活动。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和我国与诸多邻国边境、海域矛盾冲突实际存在的今天,中小学校开展的这种与军队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有其独特的意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3〕。德育教育非一时之功,贵在坚持,而防城区中小学不仅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并且很多活动坚持了多年。

(三)取材当地,着眼于现实需求

在有着自己特色资源的地区,许多中小学校能够发掘本地德育资源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如防城区滩散小学利用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共和国领土仅一河之隔,紧邻1346国界碑),开展的护界碑活动,在学生德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引起社会上较为广泛的关注;江山小学则依托当地的红树林,开展与环保有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而在没有特色资源的地区,多数学校则是围绕本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想对策继而开展了各项德育活动。如大录米丰小学开展的红旗归程队活动就是为了解决该小学的学生所在村庄分散、学生上放学路程上的安全问题而开展

的。防城镇二小开展的解烦恼活动则是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小学生的烦恼也需要被充分关注才能快乐成长的背景下开展的。不论是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开展德育教学,还是着眼于现实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都在客观上拉近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四)活动形式简单,效果显著

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人〔4〕。相对于今天许多高等学校的德育活动而言,防城区中小学的德育教学更加侧重于实践而非理论,这与德育工作对象不同有关。而且形式也比较简单,不过恰恰这种活动形式才不脱离实际,充分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实施起来简单有效。一次简单的升国旗、国旗下讲话,一份倡议书,一幅横幅上的签名,设一个烦恼小信箱,讲讲故事,办一份小抄报,给界碑除除草等,尽管活动规模不大,但却能在有限的投入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大录米丰小学的红旗归程队活动,使许多孩子在以后都把考入军校当成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受条件所限,德育教学活动难度较大

如受教师人数限制以及专业心理学教师的缺乏,在防城镇二小的解烦恼活动中全校共2000多名学生,而自愿参与“爱心志愿教师”解烦恼队伍的教师只有65名。每位教师分摊下来大致30多个学生左右,从而导致教师任务量较重,这对于非心理专业的专职教师来说无疑是困难的。教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腾出大量时间解决学生的烦恼,短时期内可以坚持,长期下去就不现实,这样难免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佳。滩散小学德育活动涉及严肃的国界问题,小学生年龄尚小,若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他们对于主题活动的深刻理解,也很容易使小学生对参加护碑活动仅当作一种形式。 (二)活动冗杂,缺乏一个重点

在很多中小学的德育活动中,往往围绕一个大主题而开展一系列的小活动。但也容易导致小活动过多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活动变得没有重点,缺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使之效果深入学生心的典型活动。德育活动的冗杂也给学生带来的负担,缺乏重点的特色活动很难吸引学生,从而达不到德育教育的初衷。创新德育活动,使繁多的活动变得简单而易操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明白和受益。

(三)德育载体未能深入挖掘,成果不能广泛推广

防城区中小学中有代表性的德育活动恰好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隐性教育方式,这种好的方式值得向全国推广。如那良镇滩散小学利用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在各方面资源都很匮乏的情况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在学生德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受防城区整体经济水平以及自身所处偏僻山区地理位置的影响,学校在宣传载体方面大多还是局限于报纸、电视等,影响范围较小。受制于传播媒介的限制,防城区代表性的德育活动不为外界所知道,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防城区中小学德育活动建议

(一)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

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德育内容是否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是否真正吸引学生感兴趣并自发参与。当然,良好的德育形式也有助于帮助德育活动的开展,为能取得预期的德育目标服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如滩散小学护界碑活动,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讲解护碑活动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要参与这项活动的意义。此外,还要采用通俗、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总之,在注重形式的同时,切勿忽略德育教育的实质内容。

(二)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任何一项活动若要想永葆生命力,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像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的互联网载体,德育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学校可以在网上独立开辟一个特色活动的专栏,与外界加强联系和沟通,让德育活动影响范围更广,像诸如护界碑此类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参与,要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进来。还可以通过注册微博主页、人人网等形式,将学校的概况以及学校开展特色德育活动的历史渊源、所获成果之

类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上传到网上,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开设留言专栏,积极与关心德育活动的人互动起来,这个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既是学校德育的客体,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三)加强宣传,积极互动交流

要变被动宣传为积极主动宣传,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德育成果,提高自身知名度,多争取外界资源的支持,并改善德育条件促进自身发展。鼓励具有典型德育活动经验的学校走出来,与更多的学校交流,分享自己学校的德育经验,增进与大中城市兄弟学校的交流,实行优势资源互补。使得防城区代表性的德育活动为外界所知道,并得到广泛学习。

(四)培养专职德育教师,改善兼职德育教师条件

德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德育教师的推行,教师的以身作则是学生为之效仿的重要条件,德育教师尤其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德育教师多参与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也要改善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待遇,只有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才能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今天,思政工作面对社会日益复杂的形式下变得更加难以进行,高校中思修课之所以效果不佳,学生在中小学时期重智育而轻德育是影响因素之一。再加上在当代世界形势下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发展程度上均占很大优势,一些国家利用发达的媒介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中小学学生在没有人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误导,一些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采取的表面的、讲空话、不切实际喊口号式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甚至反感。防城区中小学的这些德育教学典范,能够为更多学校的德育教学提供借鉴,若能进一步完善精品德育活动,继而加强宣传推广开来,意义将更加深远!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

摘要: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

关键词:数据;观点;实践

符合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对比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对比,赋德育于数量关系的教学之中,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数据对比有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教材现题对比。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编有不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例题和习题。数学教学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中这些例题和习题的德育功能,通过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使数学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二是根据需要编题对比。即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安排,配合消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或由教师提供数据,指导学生自编自解,在编题解题中渗透德育。如要进行国情教育,就可以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教学时,给学生出示两个条件: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②江苏省全省的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两个条件,编题计算江苏省全省的面积占我国现在的国土面积的几分之几;还可以结合教“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我国用占世界7/10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这两个分数哪个大?”这样即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增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

二、观点熏陶法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养料”。充分挖掘教材的辨证主义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树立对立统一观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实践观点等唯物辨证法基本观点的种子及早撒播在小学生的心灵里,对其形成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数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基本有力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讲解数学的方法用唯物辩证法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间的种种辨证关系,在学生的脑海中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印记。二是通过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具体的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的渗透,实效性强,学生从中受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熏陶更为深刻。

三、实践锤炼法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实践的德育功能,加强数学实践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增知长智,又培育品德,锤炼操行。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数量要适当,要求要严格,并要通过对作业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处事态度。其次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除一般作业训练外,经常适当地给学生另外出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思考题,并引导学生正确解答,促使其养成知难而进、勇于攀登的钻研习惯。第三,要加强学具操作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论什么课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都应尽量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并计算学校操场和农田菜地的面积,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数据,自编应用题并进行解答等等。充分利用数学的趣味性和广泛应用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内容生动有趣,生活中充满数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对教学要精益求精,言行举止也要力求体现严谨认真。只要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做到以身作则,学生就不会不受到耳濡目染。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渗透更为重要,所起作用和效果不可低估。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摘要】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的重点,没有道德和人格的支撑,那么科技越发达,人的文化层次越高,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就可能越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我国人文素质的发展状况。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从教育的方向性和倾向性来看,只要有对儿童的教育就有德育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 ;渗透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首要地位。但在许多人心目中还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天经地义的。而数学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加一等于二,有什么德育可教呢?”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无时无刻都渗透着德育教学。而且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加上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挖掘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能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3、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根据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一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我刚从哪里来?

学生众说纷纭。

师:告诉你们吧,我刚去过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

生:去过。

师:你知道超市里是根据什么付款的?

生甲:根据每件东西的价格和数量付款的。

师:刚才我忘了买水果糖,谁愿意帮我去买五包水果糖?(生抢着去)

师:要是你能告诉我买五包水果糖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让你去。

生乙:老师,你没告诉我们要买几元钱一包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

师:昨天你们语文老师买了三包水果糖,用了15元,就买这种糖。(学生思考后,争着举手)

生丙:老师,我知道了要付25元。因为三包是15元,每包就是15÷3=5(元),那么,5包就是5×5=25(元)。

师:说的真好!数学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开放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燃起了学生迫切想学好数学知识的愿望和自信心。

4、 在评价中渗透,让评价承载德育的功能

评价的导向作用无疑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评价中,让评价承载德育的功能,效果将会出乎意料之外。比如,教师经常用“如果先让同学说完,你再发言,将会更好!”“如果你能让同学先来,会显得更有礼貌!”“懂得保护小动物,你真棒!”等语言,学生将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和发展,德育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三、小结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摘要]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4.球类项目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思想道德高尚,身心健康的未来建设者。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浅析小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 德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育 学校德育 学生学习 重要性 德育教育 受教育者 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学

1 .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 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1 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3.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3.1.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3.1.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3.2优化课程进程。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3.3.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3.3.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3.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论文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育实践,深入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我对此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尊、乐观向上的信念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这部融交响性、写实性于一体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英勇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众性的特点。中学课本所选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段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游击队员们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给人无穷的力量,收获激情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人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的效率远远胜过接受一个不喜欢的单调的说教。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着眼于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学唱、背唱其中优秀的主题及段落。学生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自然会被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吸引,继而自觉领会、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力支撑。

二、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活动开展好。这样,将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训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而且提高了音乐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力度变化、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等方面都尽量一致,各声部声音要均匀,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在学校的拉歌比赛中,学生忘情地歌唱,在齐唱班歌的时候自信而骄傲,大大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种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和向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艺术作品而团结协作,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艺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成为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恰当利用音乐资源,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早晨,清新、纯净的乐曲(如《校园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师生走进校园,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午休时,抒情、徐缓的音乐(如《美丽的梦神》、《摇篮曲》等)可以为学生的梦境增添浪漫的气息,提高睡眠质量;写字课上,典雅、古朴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隐隐响起,会使学生有一个恬淡的心境。“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悦,定能由美生爱,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当然,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它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论文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育实践,深入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我对此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尊、乐观向上的信念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这部融交响性、写实性于一体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英勇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众性的特点。中学课本所选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段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游击队员们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给人无穷的力量,收获激情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人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的效率远远胜过接受一个不喜欢的单调的说教。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着眼于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学唱、背唱其中优秀的主题及段落。学生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自然会被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吸引,继而自觉领会、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力支撑。

二、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活动开展好。这样,将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训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而且提高了音乐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力度变化、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等方面都尽量一致,各声部声音要均匀,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在学校的拉歌比赛中,学生忘情地歌唱,在齐唱班歌的时候自信而骄傲,大大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种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和向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艺术作品而团结协作,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艺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成为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恰当利用音乐资源,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早晨,清新、纯净的乐曲(如《校园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师生走进校园,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午休时,抒情、徐缓的音乐(如《美丽的梦神》、《摇篮曲》等)可以为学生的梦境增添浪漫的气息,提高睡眠质量;写字课上,典雅、古朴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隐隐响起,会使学生有一个恬淡的心境。“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悦,定能由美生爱,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当然,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它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德育教学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德育教学的现状,通过研究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对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相关教育工作者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们人生、价值及世界观的形成。但在实际小学教学中,德育教学通常得不到重视,而且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成为了困扰小学德育老师的难题。

1.开展德育教学的意义

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以及能否能成为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而小学德育教学对人成长起着基础作用,因此,抓好德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德育教学是中华传统美德重要组成。中国能够成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道德素养又占据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半壁江山,并且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因此,为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在小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就有着重要的意义。1.2德育教学塑造学生的品格。小学作为人们接触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品德起着奠基的作用。由于小学生们思想的单纯、纯真,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对学生品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学生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道德观,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小学开展德育教学非常必要。1.3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越来越重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很多,不只是优秀的成绩、健康的体魄,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学校开展德育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们为人的道理,使学生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德育教学在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困境重重。造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方面性,本文主要从学校的重视程度、授课教师的专业性以及德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一一论述。2.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通常来讲,相较于德育教学,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着学生们更加关注文化课成绩,甚至文化课成绩是一项主要的硬性规定。而德育教学只有品德课上有所涉及,并且实际分数也不能准确划分出其所占比例,学校对德育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关注度也远远不够。2.2德育活动流于形式。目前所组织的德育活动通常只是做样子,喊口号,流于形式。而且每次开展的活动也是既定的,无论学生们处于哪个阶段,几乎是一样的活动,并不重视活动的内容,这样也难以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不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学的老生重谈,没有新意也使得德育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目的。2.3授课教师缺乏专业性。目前的德育教学很多都是通过文化课老师兼任,并没有配备真正专业的教师,而这些未经专业培训的老师,在德育教学当中,不仅仅各方面的品质相差甚远,甚至可能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太牢固。因此,其教学的有效性也亟待考证。

3.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模式

面对目前国内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主要从方式、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模式。3.1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认知和接受能力,因此在实际德育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合适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与提高。同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因此就需要制定一个逐步积累、学习的过程。3.2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目前的主体教育方式已经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小学老师在德育教学当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由于德育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生活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拉近了师生间关系,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拔河一类的团体活动,不仅仅释放了孩子们的天性,还教会了他们只有团结才能取得胜利;又比如以“秋天的收获”为内容,让大家细细观察生活中的秋收,课堂上分享给大家,积极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德育教学奠定结实的基础。3.3教学观念的转变。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影像集于一体,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观念,深入到了当下的教学理念中,改变教学观念。合理的引进多媒体教学,更好的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便于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3.4实际生活与德育教学相融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迹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一些学生的先进事迹,将这些先进事迹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利用具体事迹的可见性指导学生们学习先进的思想品德。

4.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学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而实施的德育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显然目前的现状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忽视了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特定阶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及世界观。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里面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以外,同时也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品德。在学生德育教育中,老师是最关键的,因为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进行情感体验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将德育情感体验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因势利导,营造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策略;创新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且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便能真正实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理解学生,走近学生

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耐心教导。老师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小学生而言,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非常伟大和尊重的形象,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小学生们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不成熟。很多的学生心理都会封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跟老师沟通或者寻求帮助,这会使他们的心理生活空间大大缩小,易于产生孤独感。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到学生这一重要心理特征,从思想上真诚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尊重他们,使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沟通,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情感。

二、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创造轻松学习氛围

在中国古代,师生关系是一种严格遵守的关系,老师说什么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你管我从”的君臣关系,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而无亲切之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由于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身边环境影响。比如老师能够提高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学生就不会感受到太多的压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在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里面,才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老师需要真正做到跟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而不再只是以老师的角色去定义师生关系,更多的需要以朋友身份来交流。老师需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情感体验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同时,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情况下,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地爱护和帮助他们。故而一位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好教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一个老师如果能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他不仅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自然而然也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关心学生,深入学生

由于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生活中很多都不能独立照顾自己。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碰到很多困难,这时候都需要老师进行关心,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这样更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天气冷的时候老师发现学生穿的太少,可以联系家长给学生送来衣服,天气热的时候,老师可以烧点绿豆汤送给学生降暑;学生在学校期间生病了,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医院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但是都能够在学生心理留下暖暖的爱意,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在小学所有老师中学生平时最为亲近的应该是班主任老师,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老师,同时班主任平时也会经常找找学生聊天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需要多用心、多感化学生,放下老师的身段和学生进行真诚交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才会真正的信任老师,在生活或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才会主动的找到老师进行帮助,这样老师在平时的工作开展也会更加的顺利。记得之前一般小学班上,一个同学经常会来得很晚,刚开始,老师不知道原因会责备这位同学。后来班主任到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才知道该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经常早上起来会帮助家里干点农活再去上学。老师在知道情况之后不但没有再责备该同学,还会表扬他的担当和成熟,并且老师也会经常给该学生很多经济和物质的帮助。通过这一举动,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位班主任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也得到了班上同学的信任和爱戴。作为老师,除了传业解惑以外,关爱学生也是老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去评价一位老师师德的重要标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也可能因为其中的一些小事情感染学生,从此建立师生之间彼此的信任感。老师只有在德育工作中真正投入情感体验,教学方式才能够做到真正感染学生,更加有利于老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

作者:程长梅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摘要】小学德育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使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发展健康的思想意识,端正学生的心理,保证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算得上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本文从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讨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影响些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时对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关系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小学生具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小学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有效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长教师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其内心实际的建设也还有待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大都是进行摹仿,而学生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同时也是他们摹仿的主要对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家长及教师所说出的一些话,做出的一些事情,会让学生觉得影响深刻,并且加以学习。在下一次出现相同的情景时,学生也会下意识地做出同样的举止。除此之外,家长教师对学生说的一些话及做出的事情,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学生做错事情,如果家长及教师都是一味地指责怪罪学生,那么会让学生产生负面的思想,并且产生逆反心理,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如果家长教师是给予正面的引导,为学生全面分析事情的好坏,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环境的影响

除了家长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外,实际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小学生所能够接触学习到的除了现实社会,还有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导致学生对人生产生错误的认识,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在现实社会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大人所说的一些抱怨生活的言论,或者是一些杂志上的不良信息等,这些也会阻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学生能够客观的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算得上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一部分。同时通过提升小学德育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及教师就应当充分重视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做到两者的有效融合,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三、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小学德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适当招揽一些新的德育教师,同时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开展“如何在小学德语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等。只有保证小学德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才能够有效保证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融合。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的教学环境却不能够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所需。因此,学校及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去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不利的因素,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更多地认识到外界环境的美好,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价值观念及思想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式来看,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都是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从而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保证学生更加自主参与到实际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促进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开展一些时间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够走出课堂,去到实际的生活中接受德育教学,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其形成积极正面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人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结合当前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并且注重实践教学。只有保证小学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融合,才能够有效提升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作者:李长敏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小学德育教学论文: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在基础教育工作中都是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永远都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并健康成长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但当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德育教学实践内容欠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本文就主要探讨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其他德育教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以往学校不是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学校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其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过程,欲速则不达,难以一蹴而就。鉴于此,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相融合就成为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教学提供必要补充与支撑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内在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软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学工作的支撑。其次,从某种程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学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其目的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德育教学工作则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加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则倚重于构建学生的自我认识、强化学生的自制力,从内容上补充了德育教学工作。

(二)德育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路明灯

德育教学工作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路明灯,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做指导方向。所以,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采取德育的“视觉”和“思维模式”去进行,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渗透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否则方向偏颇,心理健康教育易出现南辕北辙的境况。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学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学中,关键在于如何将二者融会贯通,从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完成效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已是势在必得,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工作的契合点、互相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会成为实现学生心理需求和教育服务的必然选择。因此,作为德育教学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学生的心理导师。对待学生的德育教学困难时,不是一味地呵斥或者强行禁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并遵循和利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辅导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科学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在学生在校期间,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问题也大多是由心理的不平衡或者暂时性失意引起的,并不是完全因为学生的思想问题引起。此时,教师不能急于将问题定性,而更多的应该是仔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透过表象分析内在原因,然后加以心理疏导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积极改正,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创造班级良好心理环境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本身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所以,学习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老师要不断完善个人品格,塑造健康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关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

2.营造健康的班级氛围

有这样一种说法: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环境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作为老师,用自己的真心与爱营造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氛围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活跃身心,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德育工作者应刷新认知,积极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心理需求,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班会、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在各种活动中,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同时又充实了内心,从而加强了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同时,学校还可以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目的。只有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把握思想道德原理,才能让学生在新的道德演变中减少迷失,从而不断融入社会发展的需要中。

四、关注个性发展、个别谈心与辅导

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也一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个别学生及时进行心灵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要耐心等待,如同春播种,秋丰收一般,要坚持不懈地去沟通,关注个性发展。

五、建立家长沟通机制

教育永远离不开学习和家庭,因此,心理健康和德育融合教学必须要结合两大阵营,密切配合,形成一股合力。这就需要老师掌握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等。及时地与家长互动,齐心协力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素质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德育工作的完成,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融入不代表可以互相代替,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真正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完善德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接班人。

作者:孟加锦 单位:民勤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