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2-04-10 08:26:53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论文

摘要:我国加强了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的应用,这样不仅使经济管理手段得到创新,也提升了经济管理意识,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推进监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的信息化,从而进一步加强监理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水平。只有这样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我国监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管理经济学论文

管理经济学论文: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经济学论文

1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性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得到基层领导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传递一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知识和体系,使得农民了解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的保障。因此,上级领导部门要不断的深入基层,传递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念。此外,各级乡镇的办公室及政府要把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充分考虑,从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农村经济发展足够的理解和扶持。

2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实况进行跟踪和调查

目前,农村不断的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状况,要想革新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和工作,就要对农村、农民、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了解实情,针对最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和颁布一些新的法规和政策,进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因而,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稳定等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最深入调查、系统的分析。同时还要大量的搜集有关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和监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更新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库还可以为党、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

3改善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体系

政府部门只有在合理的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体系下,才能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要想适应这种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体制就要不断地得到完善。同时,政府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规范化。对于那些自己经营的乡镇所,要逐渐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独立营销,进而脱离财政供养的模式。只有通过具体的措施来说改变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知识在任何发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农村经济管理得到有效发展,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不够高,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改善和农村的教育体制和加大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5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进而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稳步提升。而农村经济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工作,使农村经济增长能够得到科学的指导和稳步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和构建一个农村和城市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夺得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作者:张淼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管理经济学论文: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经济学论文

一、当前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始末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项目进展的所有环节进行跟踪和监督管理,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影响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当前地勘单位的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由单独的单位或者是机构负责,各个单位、机构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和交流,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影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2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能力有限现有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管理能力有限是导致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由于之前地质勘探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没有改革,没有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所以培训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培训专业,进而导致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数量比较少,无法满足转型之后,多样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需求。②因为地质勘探单位刚刚开始转型,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外拓业务刚刚发展起来,所以人们没有看清行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有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该工作,而从事该工作的人又没有太高的能力,进而致使管理工作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3管理力度不够当前,虽然地质勘探单位已经意识到加强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所具有的重要发展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却没有加强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力度,导致经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比如,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就没有对项目形成有效管理,所有环节的进展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依旧延续着以往惯有的浪费和大手大脚的工作作风,根本就没有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形成有效控制,影响着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4对自身的产业结构不了解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式的影响下,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就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拥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然后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保证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不会被市场所淘汰。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地质勘探单位对自身的产业结构并不了解,尤其是对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行业务的发展趋向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也没有对市场的具体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导致所生产的产品根本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5各层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各层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因为各层没有明确自身管理责任和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要求,导致在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②因为各层没有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各层之间相互制约,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比如,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应该归属国土资源部门统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方的财政、工商、税务以及农业、林业等管理部门也会参与管理,而其彼此之间又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管理工作进展混乱,影响管理效率。

二、加强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1成立专项管理部门管理工作脱节是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而想要有效解决该问题,就要从两方面入手。①要完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体制,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性的参考标准,进而让管理人员科学、合理、规范的对工程项目的经济进行管理,避免因为没有参考依据而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②应该成立专项管理部门,组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并有针对性的对工程项目进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并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经济管理工作真正能够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末,避免出现脱节。

2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是一项对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都比较高的管理工作,并且,由于地质勘探单位刚实现转型,类似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业务刚刚拓展,所以对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地址勘探单位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管理队伍。①国家应该提供大力支持,对教育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大学和高职中开始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②地质勘探单位和培训机构应该做好沟通,让管理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同时能够进行管理实践,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通过以上方法,尽快培养出合理的管理人才,以满足地质勘探单位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需要。

3加强管理力度,更新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使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管理作用,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管理方法的及时更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确保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的先进化,使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效率能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

4了解自身的产业结构以往,地址勘探单位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政府拨款和市场运营所得,但是,随着地质勘探单位经营的转型,其企业的发展对于资金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因此,想要解决资金上困扰,企业就要通过自我经营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而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就要先了解自身的产业结构,然后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比如,除了做地质勘查之外,少针对不同的市场化产业,还可以承担房屋地基勘探以及边坡治理等工作,并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知识传授的新型产品,尽快占据市场,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5对各层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对各层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协调,避免因交叉影响而导致的对管理混乱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基层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能力,并对其权利和责任进行统一,尽可能解决转型之后的地质勘探单位与政府之间的纠纷,使企业能够脱离政府的影响和主导自行发展。

三、结束语

地质勘探单位商业化和企业化的转型是行业发展必要,也是使地质勘探企业能够更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的最佳方法。而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就是加快地质勘探单位转型,促进其稳定、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龙青云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创新改革管理思考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理论实践探讨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构建适于应用管理经济学新体系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经济学分析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只有企业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能促进其持久的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函数关系式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内部管理能力M和外部管理能力R关系式等。基于此我们将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分析如下。首先,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企业应从产品价格、数量等方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自身价值。市场经济发展一致性程度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其次,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企业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洞察力、组织管理能力。最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知识性和系统性。其知识性体现在只有符合市场价值观的创新模式才能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选择对象,以此制定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其系统性与企业自身的系统性相吻合。以能力为核心的资源、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各种资源之间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只有各个要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的现实途径

2.1采用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培育企业核心市场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因此,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采取灵活的战略发展模式,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以此培育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确保企业在某一领域的地位,并逐渐扩展核心领域,为其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2.2规范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营造企业核心机制

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使其自身的组织结构保持一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实施动态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和调整其组织管理规范。切忌单一依靠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企业应进行适当的培训,时刻处于学习状态,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总之,要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机制的构建十分必要,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组织管理结构,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变化,建立有利于其经营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2.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文化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所奉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发展宗旨等。正确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另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从我国成功企业发展的途径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员工培育方法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树立。缺少必要的核心文化,企业的发展也将陷于尴尬境地。

3结论

实践证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是否能够依据客户的需求构建正确的发展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管理能力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无论是资源分配、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都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应将主要竞争力集中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当然,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企业发展也随时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应始终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则,进行正确的外部协调和内部管理,使企业处于动态发展环境下,解决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莉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教学设计论文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会考虑自己需要教的内容,如何教,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这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引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和老师以充分发挥和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入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其目标是在自由、轻松且有序的课堂环境下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新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实践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把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体会贯通到教学设计中,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教学设计的过程也是协调“学生主体”以及“教师主导”关系的过程,只有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和谐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知识,因学生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以及学生自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新课程理念下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特征

整合性。新的课程理念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三维目标,包括: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获得管理经济学课程知识,掌握寻找结果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适度性。适度性是指教学设计的时长要适度,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单一课或者单元教学为宜,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标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例,对大一学生的课时与大三学生的课时就应该完全不同,大一学生的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课时较短,而大三学生的内容比较有难度,而且会有实际操作部分,课时可适当延长。

互动性。课堂教学需要有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充分互动,才能完成教学活动,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不仅只包括教的部分,还有体现学的部分,只有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实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具有实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赋予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以《高等院校大专教材:管理经济学课程》为例,这份教材增加了弹性和综合性,教学方式的增多,信息来源的丰富都给教师保留了发挥的空间。教学设计的过程应是对教学的理念的创造过程。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进行完善,因此,教学设计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应该包括课后的经验总结,改善和进步,从而使得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三、新课程理念下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管理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了解管理经济学课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和解决与管理经济学课程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希望能通过教师的授课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所以课堂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问题中,那些知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凸显来,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二)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其弹性和综合性都增大,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例题进行加工,使其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关注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必学内容、哪些是拓展知识,哪些应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内容需要补充讲解,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新教材为基础,但是又不能困于教材中,要在实践中积极的进行创造性的授课。

(三)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是注入式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2],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教师通过事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要讲究实效。教学设计都要讲求实效性,没有实效的课程设计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是否有必要安排课堂内的合作探究、如果安排需要通过什么方式,合作探究想要达到的结果;如果不需要安排是否可以取得相同的结果,怎么样才能提高全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怎样实现不同学习形式的优势互补,怎样教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并且会表达观点,发现新的问题。

(四)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重点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活动形式要创新,创新性的实现教学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6]。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进行实验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五)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来教师梯队持续性的共同努力,课程教学实践不断适应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成熟、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和改造,形成了一定特色:一是针对课程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正确定位。二是适应管理经济学学科范围和内容的发展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三是针对管理经济学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的特点,结合课件授课、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经济热点问题网络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一位教师负责一节课教案的主备工作,写出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练习以及教学的思路等内容,形成教案中的活页[8]。以共性教案为基础,每位教师以自己班的班情、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为依据,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设计。五是增加“教后反思”的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反思和审视,记录下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见解、新发现、新突破等等,然后进行反思、分析,矫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式日臻完善。

四、结束语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成绩。

作者:徐火军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

摘要:在本科教学中,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一直是让学生甚至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管理经济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管理经济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在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充分说明管理经济学在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在本质上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区别,不能被微观经济学所替代。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区别;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从国内外大学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BA以来,管理经济学就一直是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然而,我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学位MBA始于1990年代初。可以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对建设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商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逐渐进入商学院的课程体系。然而,在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科教育中,由于缺乏对管理经济学的了解,缺乏对它在工商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简单地把管理经济学等同于微观经济学,因而在课程设置上,用微观经济学取代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管理经济学在课程内容上确实与微观经济学存在部分的相似性,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关系?”“管理经济学的课程内容与微观经济学有何区别?”这些问题一再被提及。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到,只有厘清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管理经济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管理经济学简介

管理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盛行,成为西方管理学院课程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属于应用经济学科的范畴,因其强调应用的特点而与传统的经济学科相区别。管理经济学有许多定义,这同它有许多名称一样,较为常见的几种名称是:(1)管理经济学;(2)公司经济学;(3)经营管理决策分析;(4)经营管理研究。实际上,许多差别是语义学上的,真正理解这门学科还在于明确其本身的内容、方法,它在管理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和其他学科(包括传统的经济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盈利性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经理必须对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问题,从日常工作的问题到制定未来计划等做出决策。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需要对决策的技术与环境状况有清楚的了解,把经济理论用来解释与分析有关的技术条件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将会对合理决策起很大作用。因此,经济理论对于分析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和它对决策过程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管理经济学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经济理论对于管理经济学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建立有助于认识管理问题结构的分析模型、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方法、以及澄清用于经营管理分析的各种概念,防止经理犯概念的错误等。因此,管理经济学是由作为分析经营管理的合理决策问题的那部分经济知识或理论所组成的。有的学者认为,管理经济学是利用经济概念和经济分析系统提出合理决策的学科。通过考查管理职责的特点与经济理论在帮助管理完成这一职责上的作用,可以获得对管理经济学特点的一个全面认识。如前文所指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依据某些预定要实现的目标来做决策和执行这些决策,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经理的首要诀窍。管理经济学所着重的,是经济理论中与企业管理决策最有直接关系的那些部分。从这一意义上说,管理经济学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决策两者之间的一道桥梁。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示意图表示了上述管理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经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问题和现实问题中的桥梁作用。

三、管理经济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

每一门学科之所以得以成立,关键在于其所依赖的基础理论,这也就构成学科之间的基本区别。如果说,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理论,那么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如表1所示,管理学科的课程一般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与公司管理活动中的内部职能部门有关的课程,管理学院一般都设有这些部门或系。第二类课程涉及管理技能、方法、技术、手段的内容,称之为工具课程。考虑到管理经济学与决策科学和方法的关系,也把它列入此类课程。常常有的课程跨及两个领域。例如,会计──它是企业内部的一项职能,但又是企业任何部门都要使用的一种工具。因此,会计既列作职能课程,又被看作是工具课程。第三类是某些与专门业务领域有关的课程,如银行管理、保险管理等。专门业务领域课程的界限也相当分明,它们在管理课程中的地位比较明确。不同的管理学院,侧重领域和特点不同的专门领域课程。第四类课程可称之为综合课程,包括战略管理、产业组织、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等。这些内容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是企业内部不一定设置专门的有关部门。第五类是综合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有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并用以指导其发展。管理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就占有这样的地位。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在其论文《管理理论的丛林再论》中,曾较系统地论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学科中所起的核心作用。[1]

四、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联系首先在于企业管理学科所获得经济理论的支持。从国外管理学院、系科的发展来看,绝大多数最初只是经济学系里的一个部门(如部门经济教研室),其课程偏重应用与实务。后来,随着商科课程的不断扩增,终于另行成立管理学院(或称商学院)。管理学院成立之后,与经济理论的距离似乎愈来愈远,人们也已日益认清这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很明显,经济学家要想描述企业经营活动并帮助企业确立规范性的目标,他们就必须对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管理实务有深切的认识,但这显然并非经济学家之所长。与此同时,商学院的教授们也日益认识到经济学家在企业管理的很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因此在西方商学院的课程中,管理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经济理论对管理经济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有助于认识管理问题结构的分析模型,这些模型能帮助决策者去除可能妨碍决策的次要因素,聚焦于主要问题。二是提供管理决策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往往无法直接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但对于提高管理者的分析能力确实是有帮助的。三是厘清管理决策中涉及的各种概念,防止管理者犯因混淆概念而导致的错误。必须强调的是,虽然管理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对于企业和经理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但是,不能将微观经济学等同于并替代管理经济学。

换言之,有关厂商的传统个体经济理论固然是管理经济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但并非等于管理经济学。因为管理经济学在分析起点上,把厂商视作一个经验上的实体(而非一个理论上的抽象构造),必须考虑理论模型在若干限制条件下的可实行性。在分析内容上,涉及风险与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投资、财务等问题,以及需求、生产与成本函数的测定;在分析工具上,则包括统计决策理论、线型规划、博弈理论、计量经济学、模拟模型,以及电脑技术,所有这些,都非传统个体经济理论所能概括。与微观经济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同,管理经济学主要是规范性研究。规范性研究不满足于描述经济主体实际采取的行为方式,而会进一步指明经济主体为了达到期望目标所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如何运行,而不涉及其应该如何运行,管理经济学则尝试建立一系列规范和方法,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例如,对于通用这样的汽车制造商,它如何进行产品定价是微观经济学所关注的,它应该如何定价则是管理经济学考虑的,这构成了两门学科的重要区别。在管理决策方面,管理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找出企业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供答案,使管理方面做出较佳决策。但是,经济学家并不实际就企业做出决策,而是经理在作决策。应当指出,管理经济学必须从实证分析出发进行研究。因为我们首先并且必须对所处的现实世界,诸如企业环境、制度环境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两者之间的不同,还特别体现于所研究问题上的差别。在经济学理论中,研究的重点是市场而不是企业。经济学在讨论经济问题时,主要着重于生产资源如何经由市场上众多个别选择的交互作用,分配在整个社会的各种广泛用途上面(市场机能或自动性的分配过程)。在市场机制下,市场力量支配着企业及其经营活动。市场对企业的产出进行检验,企业则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由此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前提是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企业是同质的,因而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只能被动地对市场做出反应。管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正好相反,其更为关注的是企业而非市场。管理经济学理论将市场视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并质疑完全竞争市场的现实存在性。作为完全竞争市场重要特征的企业同质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企业的真实实践相悖的。现实中的企业在资源禀赋、能力、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企业有强烈的动机避开同质化陷阱。因此,企业的决策既受到市场的影响,也受其内部要素制约。企业与市场相互作用,企业家和企业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是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中经常被忽略的一面,而其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另外,管理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有一定联系,而微观经济学没有。在产业经济学中普遍采用S-C-P分析范式,即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效果(performance)范式。S-C-P分析范式的主要方面在管理经济学中都有涉及,在该分析范式中,产业结构是后两者的原因。相当广泛的研究证实,行业中公司的集中程度越高,市场力量就越大,相应的利润就越高。在管理经济学对公司行为进行分析时,非常注意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特别是行业结构与竞争行为。另外,管理经济学中所引用的波特的五力模型就是基于对行业的分析。

五、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

在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上的区别在经营决策分析中,管理经济学把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联系在一起。经济学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中有一部分与企业决策有关。管理经济学吸收了这一部分的微观经济学内容(如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分析),同时也吸收了经济理论中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博弈论、委托理论)。之外,管理经济学还吸收了大量决策科学的内容,运用最优化技术,包括微分学、数学规划等来为决策者确定最优方案。作为对最优化技术的补充,管理经济学还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估计相关变量间的关系,并对数值做出预测。我们参考了西方众多经济学家的相关著作,包括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PaulA.Sam-uelson&WilliamD.Nordhaus)[2]、罗伯特•平狄克和丹尼尔•鲁宾费尔德(RobertS.Pindyck&DanielL.Rubinfeld)[3]所著的具有代表性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以及布鲁斯•阿伦(W.BruceAllen)等[4]、詹姆斯•麦圭根(JamesR.McGuigan)等[5]的被广泛使用的管理经济学教材,对两门学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

1.管理经济学强调对统计学方法和最优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理论的可操作性。虽然管理经济学部分理论来源于微观经济学,如需求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借用。以同为两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的需求理论为例,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市场均衡分析,关注市场力量能否推动相互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同时达到均衡,需求理论仅仅是市场均衡分析的一个构成部分。作为企业管理者,是难以将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理论直接用于确定对企业特定产品的需求的。例如,绝大多数经理人都知道,价格上涨会导致对企业产品的需求量下降(这是微观经济学所揭示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对于特定幅度的价格上涨,企业产品的需求量到底会下降多少(这正是管理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虽然管理经济学也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同样采用边际分析方法,但它侧重于需求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从理论上明确了影响单个商品需求的相关因素后,更进一步给出了估计需求函数的具体方法: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和回归分析法。这就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得以利用相关的数据,拟合出需求方程,进而利用需求弹性,制定企业的相关策略,如价格调整的方向与幅度、是否需要对竞争者价格变动做出的反应,等等。可以看到,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纯理论分析,而管理经济学则力求为企业管理者的日常决策提供分析工具。

2.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目标进行简单假定,而管理经济学则提出了一套有层次的企业目标体系。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所研究问题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课程内容上的差别。微观经济学把企业作为一个抽象的个体,没有兴趣去打开这个黑匣子,自然也就否认企业的异质性。这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目标的认识上。微观经济学将企业目标简单化,假定所有的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无一例外,并将之作为构建众多模型的理论前提。然而在现实中,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追求的目标也不尽一致。承认这一点,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企业是谁的?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早期,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决策机构单一,企业的运作由出资者负责管理。这种企业很少雇用管理人员,可称为雇主的企业。雇主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逐步转变为企业家的企业和家族式的企业。在企业家的企业中,股东往往是创业企业家的家族成员、朋友和关系较深的商业伙伴,因而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密切的监控。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虽然会由职业经理人担任一些中下层管理和上层管理职位,但创业者和出资者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对企业的控制。随着企业家的企业规模扩展,企业所有权不断分散,股东不再具备从事高层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于是职业经理人开始掌管公司的大小事务,企业家式的企业由此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企业。雇主的企业和企业家的企业是由所有者控制的,所有者目标明确,就是追求利润,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这类企业的目标并无不妥。但经理人的企业由于存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经理人具有相当大的管理自主权,他们追求的目标就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最大化,而可能是包括销售收入最大化、企业增长最大化、公司经理的个人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在内的多元化的目标。正是基于对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管理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把对企业目标的分析涵盖在内,提出了一个由多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并进而对现代企业中广泛存在的委托问题进行讨论。

3.在企业竞争这一重要问题上,微观经济学仅仅聚焦于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价格竞争,而管理经济学则围绕企业职能对竞争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深入的探析。企业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的企业价格与产量决策,以及短期与长期均衡。对于实践中企业之间丰富多彩且不断演变的竞争手段,微观经济学完全不予置评,而管理经济学则高度关注企业竞争的各个层面,采用区域、行业、职能等不同维度对竞争进行分类,以期实现对企业竞争全貌的了解。同时,管理经济学对企业竞争实践的最新动态非常敏感,针对新经济条件下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现象,提出了基于时间的竞争;针对越演越烈的不兼容的技术之间争夺市场支配权的状况,提出了标准竞争,并进而区分了标准之间的竞争和标准之内的竞争,明确了信息竞争、技术与创新竞争、筹供竞争、成本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产品竞争、促销竞争、服务竞争等标准内竞争的具体形式。由此可见,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与微观经济学相比,管理经济学更贴近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它所揭示的理论和方法也因此具有更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六、结论

作为一门在传统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管理经济学吸收了许多经济分析的概念,把经济理论家的纯理论分析和管理者面对的日常决策联系起来,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课程内容上都存在明显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而这种差异也是不同学院在课程设置时应该认真考虑的。以培养经济学者为目标的经济学院将强调市场均衡分析的微观经济学设置为核心课程,这自然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是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商学院若也重微观经济学而轻管理经济学就值得商榷了。对于未来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纯理论分析,而是能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而后者正是以单个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承认企业异质性,并不断吸收经济理论、决策理论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已用的管理经济学所能提供的。

作者:宋耘;毛蕴诗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对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决策的宏观指导,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依据管理经济学中的原理和知识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符合公司利益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的现状展开讨论,分析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运用管理

经济学是对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方法和技巧引导的学科,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管理经济学中的需求规律、价格规律、价格弹性、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导向性作用,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现状,管理经济学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遵循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决策,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折,我国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却面临着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第一,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由于前几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效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良好,而失去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掌握,导致企业对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例如组织臃肿、信息传达延迟、决策信息不全面、企业闲杂岗位较多等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有效决策。第二,管理模式杂乱。企业管理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按照既定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规划,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越级干预、越级管理的现象严重,这些越级管理、跨部门管理长期以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行程序陷入混乱,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更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第三,人员关系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风险与机遇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以及股东之间的决策就会出现争议,由于不同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人员组织,因此企业一些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执行,造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后建立和兴起的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思路依然存在,这就是导致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由于人员关系和利益群体的复杂性,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明显打折,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主要以管理较为混乱、矛盾较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杂乱等方面为特点。

二、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内容

管理经济学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原理对企业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生产计划以及产业分配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决策,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对象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发展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量来生产企业产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成本和资源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这些所生产的产品还能够被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这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之一。生产方法方面,由于不同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不同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和科技水平的约束,其生产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生产方法有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则必须依照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制定科学的生产方法。生产计划方面,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依照一个时间段内企业产品供应量与市场消耗量的具体数据来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量,即生产计划。如果企业生产产品过少,则供不应求,无法达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过多,则又会导致滞销或者价格下跌,也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是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原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管理经济学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在生产对象的制定和生产计划的制定关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遵循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科学地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产品生产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双重最大化;其次,管理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调动企业资源和员工积极性,可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促进。

四、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思想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方面来说,管理经济学倡导利用企业生产函数,通过企业的生产函数准确找出各项边界值,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通过企业边际产量来计算和规划的,通过对企业产量与企业产品价格的边界值可以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达到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数量的合理,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度。

3.合理定位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企业管能力者可以通过管理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都对不同价格的市场占有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产品定价之前准确了解市场中的价格弹性,首先进行较高价格的制定,然后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利润、价格、销量、成本的最优值的价格确定,这也是管理经济学的管理思维。

五、结束语

管理经济学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的引导和管理方法的优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对象、产品数量、产品规划、产品价格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计算而得来的企业管理规划方法,因此将管理经济学的管理原理和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可以引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秦秀兰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英县供电分公司

管理经济学论文:管理经济学变革贴近原有位置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研究对象、内容、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体系、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我国管理经济学新体系论文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构建适于中国应用的管理经济学新体系

[摘要]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中国的MBA教育已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其学位课程,但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基本承袭了西方的学术传统。本文在比较西方管理经济学体系、分析其缺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经济学体系进行了变革,构建了一个新体系。

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东方的印度以及以色列等国的大学,工商管理院系及相关经济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班都开设管理经济学。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发育,中国的MBA教育也将管理经济学列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基本承袭了西方传统。

然而,中国有中国的独特国情,我们不想完全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管理经济学》,而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经济学的缺陷和中国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传统管理经济学进行了一些变革,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

1西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

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

1.1研究对象、内容

正如帕帕斯和布里格姆两位教授所指出的:有的学者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运筹学的概念来解释它,有的则认为它是一门实用性的微观经济学,还有人把它的作用看成主要是为企业决策等问题提供一个总纲,这些观点虽然是正确的,但都只反映了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因此,他们认为: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

我们认为,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的管理经济学界定虽然更接近管理经济学的真髓,但是,依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经济理论都具有社会属性,也即与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有关。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其合理的应用界限应是现代市场经济。

其次,管理经济学要解决的和能够解决的也绝非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问题的全部领域,甚至不能解决企业管理决策的核心问题或首要问题。若依现代管理系统论者北原贞辅教授的观点,企业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应把人的关系与管理放在管理系统的首位,管理系统的绝对目的是“包含成长与发展的生存”,而企业系统的生存则依赖于企业参加者是否有自我实现的机会,有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认为:北原贞辅博士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解决北原所强调的“首位”、“核心”问题,则是管理经济学力所不及的。因此,管理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只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把管理经济学进一步界定为“管理经济学是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管理领域的经济决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科”或许更为精当些。

1.2体系

管理经济学目前在我国依然处于引进吸收阶段。因此,当我们谈到所谓管理经济学体系时,只能分析比较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两本管理经济学名著的体系结构。一本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莉拉•J•特鲁特和戴尔•B•特鲁特夫妇合著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该书是这两位教授的力作,深受各界欢迎,既被誉为当代企业家的“理论根基”和“成功的钥匙”,又几乎为所有美国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另一本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詹姆斯•L•帕帕斯和弗罗里达大学教授尤金•F•布里格姆合著的大学教科书《管理经济学》,这也是美国经济学界公认的一种好教材。《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投入产出、计量经济、项目评估、线性规划、控制论、概率论、对策论、弹性分析和边际分析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主线,以企业最优决策为重点,描述了企业及其环境,论述了成本、收益和利润的构成、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各种类型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定量分析技术和决策技术。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既是该书假定的基本前提,又是决定该书基本结构的总纲。此外,为使研读者迅速掌握一些关键经济概念和识别与企业决策有关的资料,该书在第一、二篇集中介绍了以后各篇分析特定决策问题所必须的全部方法和决策准则。第一篇讨论企业利润和市场需求,第二篇讨论企业的各种成本,第三、四、五篇专门讨论与管理人员必须制订的企业经济决策有关的一些特殊环境因素。

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则把企业视为一个集中统一的组织,提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有关经济学和决策学的观点,建立并使用了一个基本估价模式,该估价模式一反经济学界的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的观点,而意味着一种新理论观点:企业目标是在资源、技术和社会等条件约束下谋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正是由于该书强调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基本估价模式的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其体系结构的特点,即把最佳化原理与方法集中在一起,特别是把风险分析独立出来放在全书介绍基本理论之前。突出这二者的重要性是该书的最大特点,也是它与《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一书的最大差别之一。两种教材体系间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关于企业目标的假定,即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价值最大化假设。至于其他内容与结构,两书之间的差别是可以忽略的。帕帕斯和布里格姆教授基本上也是按需求理论生产理论线性规划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价格投资项目决策这条主线进行的。

2西方管理经济学存在的缺陷

如果随意取一本经典性的或流行性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譬如享有盛誉的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斯坦利•费希尔和鲁迪格•唐布什教授的《经济学》、K.E.凯斯和R.C.费尔教授的《经济学原理》或者亚瑟•A•汤普森教授的《企业经济学》与前述管理经济学名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在重复经济学,它几乎被经济学压得透不过气来,只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等几个小小的领域显示出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有不同的色彩。虽说这表明了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但这又不能不说是管理经济学的一大缺陷。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丰富的、多彩的,但管理经济学却过多地偏向或者说更靠近经济学原理,而不是贴近管理决策实践,为战后发展起来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这突出表现在企业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这就必然使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相当宽阔的深沟。显然,不消除这道宽阔的深沟,就不能弥补管理经济学的第二大缺陷。

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风骚十余年。但是管理经济学体系于50年代建构之后就没有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重铸自己的体系,从而难以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这无疑是管理经济学两大缺陷产生的根源。

3设计管理经济学的新框架

为了回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向传统管理经济学的严峻挑战,以便管理经济学能被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所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一个新管理经济学体系框架,按此体系进行的MBA教学实践深受欢迎。

这个框架与传统管理经济学体系有如下几点不同:

(1)重新界定了管理经济学,突出强调了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体制前提:即企业必须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而完整决策权的企业。这一前提要求:1)整个社会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2)企业是具有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3)政府行政干预降到必要的最小限度;4)企业--市场--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基础坚实完备。

(2)精炼管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把原体系中庞杂的体系概括在一章之中阐释。

(3)针对中国企业的两大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规模不经济、经营非集约化,提出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概念的新解释,并给出实际可用的主要方法,以期对解决中国企业两大痼疾有所裨益。

(4)吸收了系统管理学派特别是权变管理学派的理论精粹,即卢桑斯教授的“如果……就要……”思想,进一步提出我们的系统权变决策思想,即“如果……就要……才能……”,从而以境遇权变决策的“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替代传统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模式。

(5)为了使读者掌握“境遇--手段--目的”模式,提高解决各种企业经济决策问题的能力,新框架广泛涉及设备投资方案选择、设备更新方案选择、生产与库存决策方法、定价决策、广告决策、人力资源配置等领域。

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管理经济学论文:论在监理企业工作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

摘要:目前,我国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因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以往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同,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的合理应用,使其变得更加高效、科学。经济管理学的应用不仅给监理企业经济带来了更多活力,同时也对监理企业运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及财政资金的进一步规范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监理企业 经济管理 问题 措施

一、当前监理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监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监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妨碍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经济监管体系是保证监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然而,一手遮天、全权管理现象在我国部分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较为常见,内部监控作用在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未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我国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约束制度,这使得许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从而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低下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今我国监理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目前各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工资发放和物资采购,而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并将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但是,目前多数监理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更高的管理需求。我国目前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并不是完全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大多数为行政人员或者专业技术员工,并且这些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认真学习管理经济学,决定了目前的经济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胜任现代复杂的管理工作。

(三)信息化应用不均衡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迈入信息化。部分地区政府为了加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地区政府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对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发展。这最终导致了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并未在各地区监理企业得以均衡发展。而这种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监理企业对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的全面发展。此外,部分监理企业对管理软件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阻碍其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科学有效的的管理软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软件利用价值较低,远远不能地满足经济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完善济管理制度

管理经济学合理的应用有利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整体布局的主要环节,是各监理企业实现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科学合理经济管理制度还可以促进监理企业对本单位财务的科学管理及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加强管理经济学在监管企业中的应用以及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具体发展规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监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可以使经济管理工作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的变革,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管理意识是监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的基础保障,是衡量各监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好管理经济学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各行业部门的监理企业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推进监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的信息化

监理企业经济管理想要向现代化进一步迈进,信息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合理公正,同时也可以使经济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因此,管理经济学的信息化是必要的,各监理企业都应注重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加大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及时地对信息设备进行更新。同时,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各监理企业在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应注重信息设备的合理调配,确保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各地区监理企业的均衡发展。除此以外,管理信息学所涉及的软件应用也是推进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的另一途径。因此,监理企业在注重信息设备的更新和调配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经济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这将有利于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监理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监理企业的发展将面对诸多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加强了管理经济学在监理企业的应用,这样不仅使经济管理手段得到创新,也提升了经济管理意识,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推进监理企业管理经济学的信息化,从而进一步加强监理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水平。只有这样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我国监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管理经济学论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看廉价航空的票价制定策略

摘要:廉价航空又可以称其为低成本空运或免服务航空,是指那些通过取消或降低一些传统的航空乘客服务(比如:取消了免费的食品和水、取消免费的行李托运、取消免费的空中杂志及报纸、航班出现延误的时候不承担责任、机上座位空间狭小乘坐舒适体验变差、航班时间多选择在凌晨起降、租用偏远的航站、需要提前很长的时间预定机票且退改签政策十分苛刻等等),严格控制营运成本(比如:大量成批次采购同一机型飞机降低价格,并对机型进行改装使其能够搭载更多的乘客;舱位只设置经济舱,取消公务舱和头等舱,将节省下来的空间安置更多的经济舱座位;合理安排飞机航线,尽量多选择热门旅游航线和短途航线,提升飞机的客座率和飞机的使用率等等),从而可以长期大量提供便宜机票的航空公司,有的航班票价甚至比火车票还低。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廉价航空;票价;策略

1971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最早创建了“廉价航空公司”的经营模式。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是我国最早涉足低成本航空市场。春秋航空自2005年飞出第一班航班开始,常年推出99系列等特价机票,让很多普通老百姓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而且其在_航后的首个年度就实现了盈利;2007年经营业绩大幅上涨,实现盈利7000多万元,在2011年实现5亿元的盈利。持续的盈利使得春秋航空被资本市场看好,2015年1月21日,春秋航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春秋航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成本的控制管理,低票价策略,多元化的创收手段,并在信息化建设和销售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本文尝试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解读其快速发展的秘密。

一、需求价格弹性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廉价航空正是基于此,将目标客户进行细分,得出商务旅行者由于公务出差,公司报销差旅费、出行时间不确定等因素,他们对价格缺乏弹性。但偶然坐飞机的乘客和家庭旅游者对机票价格更敏感,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较大。因此,春秋航空将目标客户定位于对舒适性要求不高,对低票价有特别青睐的消费者上面。在降低成本上面,采取相应的 “两高”和“两低”策略。

1.“两高”――高客座率与高飞机日利用率

高客座率:在机队扩张、运力增加的情况下,春秋航空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客座率水平。

高飞机日利用率:春秋航空公司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约为30%,其中飞机占固定成本的比重最高,因此,公司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飞机航线,增加飞机的利用率,摊薄固定成本。

2.“两低”――低销售费用与低管理费用

低销售费用:春秋航空公司的机票订单大都来自于公司官方网站,几乎不通过机票或是旅行社之类的中介机构销售,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销售费用,增加利润。

低管理费用:尽管是廉价航空公司,但春秋航空公司在飞行安全、运行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方面跟非廉价公司相差无几,在降低管理费用方面,都不会以牺牲安全、服务和口碑为代价,而是通过租用临近郊区、交通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发达的机场的资源与服务的方式降低日常管理费用。同时,由于采购的都是同一机型,飞行员的培训费用及飞机的维护修理费用都可以大为降低。同时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以及严格控制人机比,大力降低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和日常费用。

二、两部收费制

相对于提供全服务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机票价格很低,但他提供的很多服务收取的费用却相对较高,如客舱餐饮,随身携带的行李超重(大于7公斤),快速登机服务,座位选择服务,保险等都将收取额外的费用。采用收取较低入门费,较高的使用费――用低廉的机票价格吸引潜在消费群体乘坐飞机,将其他航空公司免费给顾客提供机餐、20公斤的免费行李重量、免费的座位选择等服务变为较高的收费服务,达到增加收入、提高利润的目的。

三、混合搭配销售

吸引客源是旅游景区和航空公司共同的目的,航线带来游客的增加对于各方是共赢的结果。于是,春秋航空和酒店及旅游景区一道,采取了“机票+酒店+景区”捆绑式混合搭配销售模式。乘坐春秋航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偏好于“自由行”的“穷游”一族,推出这一销售模式对他们来说具有很高的吸引力,这也是廉价航空保证其极高上座率的有效促销手段。

四、结语

本文以管理经济学的视角,结合春秋航空利用其自身的低成本优势,实施低票价的策略,从三个理论出发:需求价格弹性、两部收费制及混合搭配销售,阐释了春秋航空的票价制定策略,对于其他航空公司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管理经济学论文: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

[摘要]:现如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步入网络信息时代,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购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不仅要了解淘宝“双十一”的发展背景,而且要学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淘宝“双十一”成功的必要性。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 淘宝 双十一 成功分析

淘宝与我们高中生的距离并不遥远,学校中老师的教学用具、学生的学习用品多数在淘宝上都可以网购到,网购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淘宝“双十一”在网络营销中取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人们在淘宝“双十一”期间网购,不仅获得了较大优惠,而且淘宝官方商城也获得了较高的利润。由此可见,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淘宝“双十一”的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淘宝“双十一”的背景

“双十一”是指每年的11月11号,淘宝商城在七年前将11月11号设定为网购狂欢节,人们在这一天可以疯狂购物、低价购物,进而人们通过消费举动充分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淘宝商城在推行全民购物节的第二年,支付宝的交易额超过了33.0亿,并且在全民购物节当天,个别品牌的销售量能够以单位千万来计;淘宝商城在推行全民购物节的第三年,支付宝的交易额将近120亿;淘宝商城在推行全民购物节的第四年,支付宝的交易额达到350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淘宝“双十一”的成交量以及交易额是非常巨大的。此外,淘宝“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方式。

二、淘宝“双十一”从管理经济学视角分析其成功的必要性

1、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进而人们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升。在高收入的影响下,人们对商品的需要会逐渐扩大,进而人们的购买动机会十分强烈,再加上淘宝“双十一”的价格比平时低廉,进而人们在需求的引导下会大量消费。其次,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良好,发展体系较为完善,随着网购的逐渐盛行,物流需求量以及运输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后,我国网民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在五年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5亿,并且当年新增网民超过550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网购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市场,有利于促进淘宝商城的扩大和发展,有利于加快网络营销的发展步伐。最后,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有效政策,进而通过政策的实施规范了我国的网络市场环境,随着网络市场环境的日益优化,淘宝交易的数量与日剧增。

2、从成本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淘宝商城店铺的租金与实体商店相比较低,进而人们利用淘宝平台开网店的商家越来越多,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消费平台。其次,淘宝网店经营所需的成本较低,淘宝商家只需要在淘宝客服以及淘宝技术人员方面进行雇佣就能实现淘宝网店的正常运转,然而传统的实体商店需要在店员、上货、运输、整理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而实体商店的经营成本与淘宝网店相比较高。然后,网络税收制度不健全。目前,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一直是相关部门讨论的焦点,讨论至今没有形成规范的电子商务税收制度,所以,淘宝商家与实体店相比减轻了部分成本负担。最后,淘宝商家不需要考虑商品的库存问题。淘宝商家的购物方案较完善,商品存储能够实现化整为零,进而降低了存储成本,实体商店则不然,大多数实体商店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进而商品的存储成本也随之加大。

3、从消费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淘宝“双十一”通过降低价格来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从上述淘宝商家成本分析中可知,由于淘宝商家经营商品的成本与实体商店相比较低,进而淘宝商家所推出的商品价格也会自然的比实体商店低廉。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消费的时候更倾向于淘宝商店。淘宝“双十一”网购狂欢节那天部分商品的价格只是平时的三分之一,并且个别商品以秒杀的形式出现,秒杀价格低至个位数,进而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淘宝商家会获得较高利润。例如,淘宝商城某件商品在“双十一”之前一直是321元,但是在“双十一”当天,这件商品只需97元。另一方面,淘宝“双十一”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在网购狂欢节来临之前,淘宝商城会以各种形式打广告、营销宣传,其中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以及室外广告牌等都成了宣传的重要途径,进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此时消费者的脑中充斥着各种消费欲望,进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理智,导致消费者从众消费、盲目消费。

4、从效用方面进行分析

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分析可知,消费者剩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当商品的价格比消费者心中最低价格还要低的时候,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进而消费剩余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在消费剩余扩大化影响下付诸实践。因此,淘宝商家就能获得较大的消费群体,进而提高商品的销售数量,增加销售额,扩大利润空间。

5、从定价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折扣定r。所谓折扣定价,即指商品的定价原则坚持高质量、低价格的定价原则。目前,此定价策略是淘宝商城应用较普遍的定价方法。淘宝商家在对消费者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折扣定价策略会随着价格敏感度的上升而具体实行,进而提高更多敏感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商品的销售数量。淘宝“双十一”主要是应用了折扣定价的销售策略,看似利润空间较小,实则是在以量取胜。其次,尾数定价。淘宝中尾数定价现象比较常见,这是在利用消费者的廉价心理进行商品销售,如果以整数对商品进行定价,那么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会有所降低。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为29.9,在消费者看来,商品价格属于二十几元的范围,但是如果这种商品定价30元,那么在消费者眼中,商品价格已经进入了三十元的范畴,进而消费者就会觉得商品略贵。然后,个性定价。淘宝“双十一”个性定价主要体现在商品的个性化服务,即消费者在淘宝商城上购买商品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我需要选择适合的快递,进而根据快递类型的不同,支付相应的快递费用。最后,组合优惠定价。所谓组合优惠定价,即在网购狂欢节当天,淘宝商城单价商品的价格标示一定,然而商家可以通过部分商品组合来实现优惠的定价策略,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完成购买行动。例如,一件加绒加厚羊毛衫180元,在180元的基础上加30元就能优购一件原价为90元的小外套。商家实行组合优惠定价,不仅能减少消费者与商家间的冲突,而且能够提高商品销量,进而扩大经济利润。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从淘宝网购狂欢节的成功分析中可以看出,实体商店与网上商店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目前淘宝商城的发展现状优越于实体商店,尤其是“双十一”的推出,更加冲击了传统的实体商店。因此,我们要在了解其发展背景、分析成功原因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为实体店制定科学的营销方案,应用合理的营销手段,进而实现二者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