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12 03:28:56 关键词: 行政管理 行政 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有利于专业化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打造新型服务理念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政策法规医院行政管理论文

1医院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行政管理的内容从过去以疾病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以患者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使得医院的行政管理在医院工作中的价值、地位等发展了明显的变化。对于一名行政工作者而言,应该更加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从而减少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对医院的影响。从大的角度来说,我国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1行政组织结构多样化,人员相对复杂

医院行政部门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医院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还是培养过硬作风的载体,是一所医院内部形象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当前,在我国现有医院中很多医院领导对于行政管理思想上不够重视,从而造成行政组织结构的多样化,人员也相对比较复杂。多数人员为医院退休人员、退伍干部、待业人员等,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行政培训,并且对于医院的行政等工作并不了解,对医疗政策法规等不完全知晓,这些不利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1.2医院行政工作人员管理经验不足

行政管理是医院一切管理的基础,对于管理人才的要求较高。但是,当前医院中行政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很少有专业的管理高材生,并且医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时不论在专业、学历还是在知识水平上也不合理。多数人凭借着自己的资历、文凭等进入,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中的政策、法规等不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求。此外,部分医院由于规模较小,对于医院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再加上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得很多行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效率也相对较低。

1.3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

医院行政管理应该是依托政策法规实施和执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者由于学历不高、创新精神不强,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缺乏,无法帮助医院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管理体系,从而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在许多员工中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增加了医院的成本,从而影响医院经营效益。

2政策法规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1政策法规能够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医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院能够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医院一切工作必须以服务患者为重心,行政管理也不例外,他们或者直接服务于患者,或者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而对于患者而言,医院行政管理中能够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等运用其中使患者实实在在地感到医院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心,也就无形中树立了行政管理及服务的品牌。

2.2政策法规是医院行政管理的后盾

医院的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政策法规则成为了运转的坚强后盾。在我国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传达、组织、协调、督促等任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树立“临床第一”的服务理念,将相关政策法规熟记于心,并且善于运用政策法规去解决科室间的关系,能够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减轻医务工作压力,把行政管理功能发挥到极致。此外,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一线科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一线能够正常运转。

2.3政策法规能够提高医院整体效益

医院行政管理在我国现行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策法规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掌握政策法规并且正确、合理地运用,将直接影响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运行,它制约着全院的整体效益。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等人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说到: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政策法规则是“做正确的事”。医院的行政管理并不应该背离政策法规而独立存在,两者应该共存。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着眼于政策法规,然后再更好地完善行政管理。医院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更是一个高技术含量、多专业协作的特殊专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相对较大。医院应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管理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根据政策法规充分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从源头上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3讨论

医院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要做到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宏观调控,通过多种综合手段提高医院的总体效益。同时,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它是医院依法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行政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建立团队作业的组织文化,互相监督,促进医院持续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此外,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将工作进行分解,如:甘特图、顺序图等,保证行政功能能够有力推进,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傅宝宏 覃立耿 单位:象州县卫生局 象州县人民医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我国体制改革行政管理论文

1“行政管理”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行政管理体制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特点,行政管理范围较为广泛,造成政企不分、政事混乱的现象,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政府权力过大且集中,形成严重的官僚作风,脱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以后,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经过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负面影响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有一些政策已经融入体制,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必须通过体制转型来实现;体制转型的目的是突出公共意志,制定公共政策,即实现公共行政体制的建设。事实上,我国从行政管理体制向公共行政体制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为了满足各项公共事业的需求,政府必须完善自身的体制和能力;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主体是在同样公平、开放的环境中发展的,政府不应该做过多的干预。

2“官本位”向民主法治转变

“官本位”思想即长官意志,是一种糟粕般的价值观,应该受到摒弃和抛弃。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非常严重,并在政府机关人员的价值观里形成了一种潜在意识作用。在建国早期由于缺乏民主法治建设,导致行政管理体制中“官本位”思想泛滥,长官意志、官僚作风等问题严重,肆意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等事件频频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府开始针对官本位思想进行治理,但就目前来说,在很多地方和政府机关中,官僚作风依然很严重,而且逐渐向基层蔓延发展。通过构建公共行政体制作为民主建设的基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缺乏社会民主,就不可能形成公众意志,政府的执行监督也就不可能实现。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政府执行力作用奠定基础。

3“放权”向“分权”的转变

放权是针对集权而言的。在建国初期,为了加速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实现物资的统一调配管理,我国实行了中央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就是一种流通表现。相对应的,各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也实行了权力集中制度,这一体制的主要缺陷如下:第一,容易导致个人权力膨胀,形成家长制作风。权力的过分放大会导致权利所有者独断专行,忽视党内外民主观念,缺乏集体主义意识,甚至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容易脱离群众,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第三,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责任意识淡薄,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开始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市场建设和繁荣。放权和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放权是指权力下放,指的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但依然是相对的集中;而分权是指合理分权,将国家的行政权力合理地分配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当中,用来实现政府更多的职能。

4体制改革向机制创新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对政府结构进行优化,促使政府机构更好的为公众服务。但行政体制改革的局限性在于,它始终针对政府机构展开变革,缺乏对社会和公众的接触。相对而言,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变更具有创新性,它包括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参与政务的渠道,完善了行政问责制度,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倒逼行政体制改革,改进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模式,建立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现状的体制;例如,近年来不断完善和成熟的电子政务体系,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现有政府平台进行了重新构造,以适应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需要性。

作者:周蓉 单位:西藏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教育发展行政管理论文

一、中华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

我们知道现代行政管理教育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对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行政管理教育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较为详细论述国家行政管理的第一人,他博大精深的行政思想对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国内外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推动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的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行政管理学,到新中国建立以前,许多院校也开设了行政学课程,并有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一些学者就开始了翻译和引进一些著名的行政管理学著作,这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科研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引进和翻译国外著作,中国的原创行政学著作也陆续问世。1935年由张金鉴编写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际》,被称为中国第一本行政学专著。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了行政教育上的实践。1934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由当时的国民政府设立名为“行政效率研究会”,专门从事行政管理问题研究,并出版了名为《行政效率》半月刊。还有一些体现学科相对独立形的学术团体———学会组织宣告成立。比如1943年春成立的“中国行政学会”,以及1944年夏成立的“中国行政学学会”。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曾进行过一些实践上的尝试,比如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建立过行政学院,开设行政学课程。可是在当时那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行政管理教育在社会上很难产生广泛的影响,更别说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所以总体上看当时的行政学教育仅仅处于初始阶段。

二、解放初期的行政管理

建国以后,我国的许多院校都曾有行政学方面的研究和教育。新中国建立以后,几乎一切都在准备作新旧更替,真是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我国国情和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出发,对改善我国的国家行政管理状况作了巨大、艰苦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新中国的高等院校很快恢复上课,并且按照新的需要对课程设置实施了初步的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和前苏联高等教育体制等的影响,许多高等学校在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存在问题,一些院系从原来的规模较大的大学分离和独立出来,而一些院系要么合并要么取消。其中各大院校取消了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从而导致了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行政学改名“行政组织与管理”后仅存在不到三年,即告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才迎来新政管理学的春天,不过这一中断一直持续了30年。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

(一)酝酿阶段(1982—1985)

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改革,当然也包括行政领域的改革。而政府行政领域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发展,愈来愈处在突出地位,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学会的成立,可以说是行政管理学的酝酿恢复和发展,从此政治学研究逐渐重新被重视起来。从1981至1984年期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次政府机构改革;举办行政学习班,为行政学的发展在全国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通过舆论唤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对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极大热情;1984年“行政科学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恢复和重建行政学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热潮,不少大学和研究单位先后设置了行政管理学专业或开设了行政管理学课程,同时成立了一批行政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管理学甚至被视为我国几千万党政干部的必修课。

(二)恢复阶段(1986—1992)

恢复阶段是中国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之后,从1986年开始中国行政管理教育进入了恢复和重建的阶段,总结此阶段行政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将其归结为两发面:一是恢复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左倾”思潮等错误指导思想被迫停止的行政学,一些普通高等院校重新开设了行政管理学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健全本专科层次的行政管理教育,之又逐步建立了行政学硕士专业。二是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来。1987年在召开的中共“十三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公务员制度。该项决定无疑给中国刚刚恢复重建的行政管理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在恢复时期的最后阶段然由于一些风波,原定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计划被推迟,从而使得之后两三年的行政管理学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恢复的速度明显放慢。但是总的来说从1986年到了1992年经过6年多的恢复和重建,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已经初成体系。

(三)壮大阶段(1993—199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教育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之所以称此阶段为行政教育发展的壮大阶段,是因为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机遇。这主要要归功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发表著名的“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国在此期间对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政府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已被拖延几年的公务员制度。但同时九十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未来行政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转型阶段(1999—现在)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面临许多难得的机会。对于挑战这方面,首先来自与中国本身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新时期中国政府机构职能转变,还有来自于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新特点。而对于机遇这方面,行政管理教育面临向多学科模式转型和高层次专业化等一系列难得的全新机遇。在同时面对挑战和机遇的关键时期,中国行政管理教育从此开始步入转型和发展的新阶段。

四、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从新千年开始,我们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际上看,都处在一个历史非常时期,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我们的政府管理也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向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又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相信,我国的行政管理教育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只要认真分析总结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正确地面对挑战,把握好机遇,勇于改革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迎来行政管理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作者:柴让措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工伤预防机制行政管理论文

一、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必要性

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工伤事故伤害主要集中在工作中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和违规操作等责任性事故伤害。每年认定的工伤中,安全生产事故约占90%左右、交通事故约占6%左右,有90%的工伤事故发生在县城小微企业,工亡事故中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死亡的占总数的46%。这类生产事故大多是因为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造成的。加强工伤预防,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守法维权意识,促进各项工伤保险政策及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细化机器设备和工作流程的管理规范,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14年,唐山市积极探索实施工伤预防工作,在参保人数增长4.92万人的情况下,工伤事故同比降低了4.7%,工亡事故发生量比2013年降低了13%。工伤保险只是提供一种事后的经济补偿,加强工伤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特别是减少重伤残和工亡人员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政府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伤预防工作义不容辞。

二、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涉及工伤预防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只是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基本义务的规定,如何体现工伤预防功能促进工伤预防工作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尽管制定了生产过程中个体预防的措施和手段、职业病防治等相关规定,但对预防费用的资金来源保障并没有明确,未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国家层面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工伤预防工作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法规的空白、空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伤预防工作的无法可依。

2.工伤预防配套政策不健全。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但至今没有明确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配套的规定。同样,工伤预防的专业队伍建设规划也没有明确,安全生产或职业病预防技术改造评估验收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3.工伤预防激励约束机制欠缺。

《工伤保险条例》对如何追究企业责任还是空白,对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的处罚和制约机制相对欠缺。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相当一部分工伤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范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认定的程序复杂,处罚范围窄,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威慑。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浮动范围和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完全科学的模式,对工伤预防工作搞得好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4.工伤预防部门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在当前管理体制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工伤预防工作,却没有权利对企业进行安全监督、提出整改措施,无法直接对企业的事故预防工作进行评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状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对事故处理的批复不能成为工伤认定的重要依据。两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职责划分不清,很难形成合力。在工伤预防机制上,没有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之间的衔接配合机制,也没有形成实施工伤预防工作有机统一、综合协调的体制。

5.工伤预防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管理。

工伤预防宣传内涵空泛,没有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或虽纳入制度但缺乏有效的落实,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伤预防过程当中参与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宣传缺乏制度化安排,宣传监督不到位,以致一些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仅仅是为了转嫁工伤事故风险,没有完全落实安全生产标准,一些参保人员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依法维权能力不强。

三、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工伤预防配套制度。

从技术手段、管理方式、设备更新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面的措施和标准,明确工伤预防各责任主体的权责,强化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和措施,形成相应的奖惩机制,将工伤预防植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同时,应当对工伤预防资金的来源、资金使用管理、工伤预防管理实施细则等方面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建立一套工伤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考评奖励办法。

2.建立完善工伤预防组织体系。

各级政府应当通过建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形式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建设密切协同、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伤预防组织领导机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工伤预防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研究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的措施,加强对企业工伤预防工作的激励和督查,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各项工作。

3.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安监部门,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及时对事故企业进行督查。社会保障部门,要提供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服务,帮助企业改进安全措施。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建立,督促企业改善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改进工艺条件,改造生产设备。住建部门,要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安全行车教育、检查和处罚力度,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财政部门,要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实现工伤预防常态化、综合性治理。

改革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办法,建立工伤保险奖励调剂和返还制度,发挥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工伤鉴定、安全生产检查等数据的共享,提高工伤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专业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内容,为参保职工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跟踪职业病危害较大的行业和岗位,督促企业定期组织职工体检,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建立企业大型特种设备的资料档案,对部分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要求企业进行定期检测。

5.培育安全生产文化。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工伤典型案例和工伤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培训对象主要是职工、企业法人、劳动人事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工伤预防本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感和守法意识。为确保宣传教育有效推进,可以考虑将安监部门收缴的安全事故罚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专项支出,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和培训;人力资源部门每年组织的就业培训活动中,也应该要求培训机构增加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伤预防知识等内容。

作者:宁高平 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行政管理论文

一、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治民思想

人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人自身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识和感情,同时人因为需要存活在社会中,故而形成了团体,拥有了属于团体的意识和感情。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素养、道德观念,所以在进行现代行政管理是就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进行有效的衔接来解决遇到各类问题。无论传统文化的治民思想还是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治民思想,都离不开人民,要借助于传统文化来规范、约束人民的行为,让人民有社会正义感,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家庭事业中去,提高社会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1、传统文化在行政管理思想中的反映

西方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发源地,在行政管理中注重的是时效性、制度性、规范性,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管理思想多是刚柔并济,提倡传统的仁政,同时又强调法制,用道德和法制共同来治理中国的行政事务。中国一直强调要建设和谐社会,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以礼待人,以礼安邦,凡事都是讲究个情、理、法。讲究人情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大特点,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孔孟思想有莫大关系,儒家思想提出的仁政就是让凡事都讲情理,不要追求苛刻的法律,在行政管理中有情有理。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工作者同样以传统文化中的正己化人来进行管理,管理的根据更有文化底蕴,让管理更有人情味、更加融洽,不刻薄呆板。

2、传统文化在行政管理目的中的体现

管理目标的设定往往是与利益直接挂钩的,这样就使得管理目标变得狭隘,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是要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的,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符合人民权益保障的,同时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此来实现中国梦,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传统文化有许多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相通的地方,尤其是儒家思想对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让行政管理目的更具人性化,不在只是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的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制定。当管理受到法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为谨慎,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并会因为蝇头小利而降低管理目标,坚持遵守规范性,拒绝越雷池半步。当管理目标受到道家影响时,管理目标就变得更具备道德性,坚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具有道德性的管理目标。

3、传统文化在行政管理方式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在于,传统文化必然要与管理过程进行相融合,这是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所进行的。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的要求就是进行和谐社会的发展,这就相当于道家思想所提出的“无为而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实至权利下放到个人手中,这样会更为有效的发挥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更为有效的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能力,进而提升管理的实际效果。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性可朔”人的性格都是会根据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改变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根据不同事件的特性进行具体的管理措施。

4、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管理背景

古代选拔人才通常是通过科举制,同时以举孝廉、推大儒来进行国家人才选拔和召集。让这些人才参与到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中,让这些贤明人才发挥自己的才能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提出的儒家思想就是提倡“举贤才”来治理国家,让有德有才的人来进行国家的行政管理。传统文化中还提倡儒家的仁政思想,治理人民群众要合理利用道德和法制来管理人民群众,让人民处于一种德、法结合的社会,在这个环境下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格。传统文化管理人民的背景同样适用于今天中国的行政管理中,也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文化依据。借古通今是完善现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当代中国的行政管理更应德、法相结合,在社会树立一个充满正确价值观的大环境,让人民群众自律,有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行政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制,制度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人民的权益,最大化有利于实现民主国家。

5、传统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负面遗留

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比如重形式,轻效率;重权利,轻人民;重等级,轻民主;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这些情况屡见不鲜,新闻报道的钓鱼执法、玩忽职守、效率低下、营私舞弊等。这些传统文化负面的遗留都与中国现代行政管理相悖,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要摒弃这些,学习传统文化中好的方面,提倡德政,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更好地发挥行政机构的效能,才是社会进步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是世界的一员,要时刻紧跟世界的变化,同时也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决定着中国行政管理必受其影响,两者有着天然相通的地方,相辅相成。利用传统文化来提高中国行政管理的效率,构建一个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合理行政管理制度,才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赖锦鑫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行政管理论文

1.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

结合已有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高低并非是通过行政管理系统的自我评价方式所实现的,更多的需要以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图书馆管理实际,通过转变观念,促进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提升。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在管理观念上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主动性。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树立面向读者热情、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需要善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及时且耐心地解答读者的各种疑问,满足读者需求,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第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完全性。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不单单需要以本校的读者为对象提供服务,还需要积极面向校外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读者服务层面上,还需要兼顾全面性与局部性的特点,使读者服务更加周密与细致,尽可能地避免错漏问题。第三,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公正性。针对高校图书馆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要求,需要人人平等,杜绝任何搞优待或者搞特殊的现象。即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能够因与读者的关系亲近或疏远就反映到读者服务的工作当中,不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掺杂感情因素,以维护图书馆声誉。

2.以人为本理念在行政管理中的体现

2.1对读者服务的管理

第一,需要引入人本理念创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览环境。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的中心场所,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图书馆除了需要面向读者提供优质多样的服务,还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阅读环境。例如,阅览室中的读者人数较多,读者密度较大,因此可以在其中摆放一些植物,如花卉以及盆景等,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使读者所处的读书环境更富生机与活力。同时,图书馆馆舍对照明需要在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更具艺术性特征,以达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利用率的目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第二,需要引入人本理念优化读者服务工作。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原则,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把广大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的制度保证。图书馆只有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才能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服务质量上,图书馆应有足够的开放时间,要根据不同读者的时间需要适时调整服务时间,节假日要安排好人员值班。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大学生读者,只靠热情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必须开展深层次的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第三,需要引入人本理念做好文献资源的采访与建设工作。文献资源采访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入手,尽全力满足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时,必须以图书馆自身的专业设置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规划重点学科的藏书方案,根据学科建设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构建系统性的文献资源体系,满足科研教学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文献资源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如计算机专业,设计专业等,在文献资源采购中难以通过简单的书名搜索与介绍来确定图书的采购价值。因此,可以在这部分文献资源采购中引入专业读者的采访工作制度,组织学科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的直观性以及针对性,使读者对这部分资源的利用率更加理想。

2.2对馆员的管理

第一,需要体现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主体与对象,是将图书馆与读者联系为一体的重要纽带,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意义显著。也有数据资料中显示,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建筑发挥着5%左右的作用,信息资料则发挥着20%左右的作用,但图书馆馆员所发挥的作用可达到75%左右。由此可见,图书馆馆员需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这种基层性的工作往往无法得到读者的理解,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深入馆员内部,多多的关心、照顾、帮助馆员,体现人文关怀,使馆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基础工作。第二,需要体现对图书馆馆员的尊重与信任。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就是面向读者提供多种类型以及多个层次的服务,日常工作大多是非常琐碎与平凡的。在这种特点下,馆员所需要的是其他人对工作的理解,对人格的尊重。因此,在将人本思想引入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背景之下,需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尊重馆员,认真地听取和采纳馆员的意见与建议,为馆员才能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有进步需要肯定,有问题需要及时指正,使馆员能够在一种充满信任与理解的工作环境下发挥其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3.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之一,这一理念与行政管理工作的融合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最本质性的要求。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必须遵循主动性、完全性以及公正性这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融合绝不能够单单从读者或者是从馆员的角度入手,应该两者兼顾,切实抓好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促进部门职能的优化,提高部门运行效益,使馆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人本性的服务,以达到提高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综合质量的目的。

作者:幸红霞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下行政管理论文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的研究

(一)创新了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

专业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培养学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中央电大改为指定题目的调查,使调查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的社会调查真正落到实处。创新了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

(二)社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电大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对于提高电大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旧有的模式,开拓了一条新的有特色的模式,促进了学科建设的丰富和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调查,强调实际操作训练,选择规定的专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了电大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对行政管理专业开展专题研究,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于解决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专题调查活动,进一步拓展电大社会化服务职能。

(五)对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来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进行了尝试

行政管理专业学员的社会调查课题,由原来自定题目调整为定向的题目,使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国家的重点、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是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进行的一项新尝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影响

因素对分校和学习中心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状况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分析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些错误认识。学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少数学员态度不端正,认为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抱有侥幸心理,东拼西凑,没有实际参与调查,文章陈旧,没有自己的观点,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达到综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势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形式呈现单一化

尽管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总体而言,实践教学形式仍单一化,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专项的社会调查模式要求社会调查主题、要求一致,方便了学生的操作,但是也带来了限制学员思维,束缚学员参与主动调查的积极性。例如,统一设定的选题限定了社会实践的选题范围,学员只能从农民工、农村青年、大学生这三个题目中被动选择,脱离了工作实际,客观上造成了一部分学员态度不认真、应付等现象。

(三)师资力量欠缺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显露出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以山西为例大部分分校电大进行集中实践环节辅导时都是聘请外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因为本职工作的繁忙,在指导教学实践环节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到位,师资力量欠缺是阻碍实践调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社会调查流于形式,调查报告抄袭现象

严重行政管理专科学员普遍存在文化底子薄,专业理论素养不高的现象,专项的调查形式,导致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学员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相脱节,导致一些学员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从网上下载资料和参考别人的调查文章,拼凑完成,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结果社会调查流于形式,使得集中实践教学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办学的局限性。就学生而言,学员工学矛盾突出。二是普遍存在注重课程轻实践的情况。三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欠缺。基层电大教师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水平、结构体系、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现象,很少参加学术活动,学术视野比较闭塞,综合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不够。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查的思考

(一)丰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我们可以完全不拘泥于中央电大规定的四个专题选项的研究,可以根据山西电大的实际情况,分校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为了进一步拓展此思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1.开展随岗实践

学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工作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际。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随岗实践教学设计。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理念,随岗实践作为社会实践调查的一种尝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进行随岗社会实践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环境、条件及实践能力的差异,要由学员自主选择随岗实践项目、实践单位及时间等,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要求选择实践项目与单位,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随岗实践单位,或由学校安排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实践小组在同一单位进行随岗社会实践调查。

(2)以教师为引导落实随岗实践调查指导。为了切实保证随岗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专业辅导教师要按照教学实践规则确定学期随岗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制定随岗社会实践参考项目供学生参考,拟定学生随岗实践活动安排表,确定参加随岗实践活动的学生名单、实践单位,和学生商定随岗实践的具体事宜,指导学生按照统一规定的要求开展随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随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要求学校辅导教师利用班级QQ群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导。

(3)以督察、监控为手段加强随岗实践过程的考核。辅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员随岗实践过程的督察和监控,定期到社会实践单位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同时要求实践单位对学员随岗实践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并写出鉴定意见,学生必须在随岗实践结束后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校辅导教师对学员随岗实践报告进行评阅,给出报告成绩,成绩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只有成绩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专项调查

行政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资源优势,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对当地的社会发展起借鉴作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小组协作调查

所谓小组协作调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促进学员的学习,在小组协作调查中学员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学员成为相互合作的共同体,依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分工,使调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充分发挥学员自身优势,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了学员沟通、合作能力,最后以协作小组的团体总成绩作为主要的评定标准。

(二)建立激励机制

形成良好学风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学风是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学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风。在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查的设计上,要科学、合理,符合社会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确保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实践教学的支持服务充分利用

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网上资源辅导,结合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色,建立选题指导、专题讲座、调查前瞻等栏目,满足学员对社会实践教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要建立以系统内教师为主体,以普通高校专家为辅助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库,来解决辅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质量。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学校普遍存在的忽视社会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监控,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能是孤立的,要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总结

总之,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评价主要通过依靠对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定,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模式要以是否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特点和需求为前提,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施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阶段,应当对改革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考察和分析,一方面监督分校和学习中心执行改革方案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学员的反馈登记,从而为深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奠定基础。因此,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不仅是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裴小琼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办公室行政管理论文

一、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在单位的正常运转当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联系纽带,需要进行大量的联通单位上下级方面的工作。而行政管理工作有相当于办公室的窗口,需要对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进行负责。虽然大多数的工作较为重复和琐碎,但其重要性却不可忽视。例如办公室最常见的电话转接,虽然工作内容十分简单,但其意义却非同小可。它代表了单位联系内外关系的重要形象,它需要对上级指示、情况反映、各种问询等进行负责。因此,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单位的整体情况,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艺术和与其态度,这样才能提升单位的良好形象。另外,在单位当中,各个业务部门所负责的都是本部门之内的工作。然而,每一项工作的不同环节之间,都要及时的及时、准确、合理的进行衔接,这就需要靠办公室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位置和任务,才能够建立全面服务的观念,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形象,更好的为单位其它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二、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和局部不协调

在单位当中,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是综合性的,它与其它各个部门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服务性。因此办公室应当遵循一切服从整体和服务整体的工作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当有些部门的局部工作与单位的整体工作产生冲突时,办公室没有很好的协调和安排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局部服从整体的工作原则。

(二)工作性质被动

由于办公室是服务性的部门,因此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被动性质。久而久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会产生被动的情绪和习惯,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发挥主动性,不善于在被动工作中寻求主动解决。对于一些常规性、规律性、阶段性的工作,有时会消极怠工。而对于领导临时安排的工作和布置的任务、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使得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工作分寸掌握不准确

办公室的另一方面作用就是为领导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办公室应当掌握好一个度,控制好工作的分寸。在领导的决策过程中,办公室是处在辅助和从事的地位至上,因此,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办公室无法充分领会领导的想法和意图,因此不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和背景资料。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办公室往往没有掌握好这个度,甚至越俎代庖。

三、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增强服务意识

办公室应当充分明确自身的服务性质,用于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在琐碎的工作当中,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于工作要做到认真负责,严格遵循工作原则和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吃苦奉献的精神。同时,对待自身也应当严格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在工作中要保持仔细研究、一丝不苟,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应当充分的重视起来,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提高工作能力

在新时期,单位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办公室拥有更加宽广的工作面和更加强大综合性。在实际工作当中,行政管理人员不但要更加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还要为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对待工作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日常的工作任务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加强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学习和研讨,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强化团队意识

新时期的办公室应当注重团队的配合,与各个部门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办公室的工作虽然职责和分工不同,但大多数工作都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因此,要想进行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就应当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加强与同事之间的配合默契,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结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当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办公室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帮助。而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单位服务。

作者:王琪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高校绩效行政管理论文

一、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行政管理中不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分工不明确,职位不清晰,责任交叉等现象。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当某项工作出现问题时,就会相互推卸责任,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这就为绩效管理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即使得出了考核结果,许多工作人员认为不公平,就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反而不利于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与目的不够清晰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绩效考核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或者说绩效考核的指标不能完全地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绩效考核难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另外,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了做做样子,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分析,更没有应用到行政管理的完善中去,这就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变成了一种空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工作。

(三)绩效考核只注重奖惩而忽略的调节改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所得出的结果,最大的作用就是奖励那些工作积极、工作成果较大的员工,同时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果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然而,却并没有通过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这就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奖惩,当对于未来的工作改善并没有明显的作用,绩效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四)绩效考核缺乏可持续性绩效管理的作用是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改善工作。这就需要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反映过去一段时间的管理效果,更要成为未来管理工作中的指导,在不断的考核与改善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然而,实际的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考核并未与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得绩效考核失去了可持续性,难以发挥其不断促进行政管理发展进步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责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不仅能够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更能够在运用绩效管理时,方便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一旦岗位职责明确,行政管理人员就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进行绩效考核时,便能够更方便地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仅使得绩效考核实现公平公正,更能够通过考核结果直接地指出工作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二)明晰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要反映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工作,要进行保持,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及时调节改正。而不能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失去其本质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考核目标,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绩效考核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体现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合理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全面反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真实情况,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绩效指导与沟通,及时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调节绩效管理注重的不仅是工作的结果,同时也应当正确反映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期间,应当以绩效考核作为参考,及时地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中,应当制定合理的沟通与指导制度,丰富沟通与指导的形式,使绩效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即时的沟通,对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从而使行政管理达到更佳的状态。

(四)完善绩效考核具体程序首先,要确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在某一段时期内,行政管理工作开始之初,就应当制定这一阶段的绩效考核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结合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行政管理的同时,绩效管理并行,方便于随时发现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记录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参考,另一方面则是避免该问题再次出现。另外,要鼓励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自我绩效管理,并接受高校全体人员的监督。最终,将平时的绩效考核成绩与最终的工作结果进行结合,得出最后的绩效考核成绩。

(五)合理分析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绩效考核结果是对过去行政管理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行政管理工作的指导依据。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应当及时地进行分析,通过绩效考核,对行政管理工作作出正确的诊断,帮助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反思,并利用恰当的激励手段,督促行政管理人员不断进步,在未来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做出优秀的表现。从而使绩效管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作者:倪乐一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服务理念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特色

1.专业化服务模式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专业化服务模式。只有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不必要的误差,使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各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由多个岗位共同构成,且由专业化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2.范化的服务模式除了构建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之外,高校还要建立规范化服务,这是实现高质量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实施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应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制度和程序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加强服务型行政管理。例如,实施人性化管理或将繁琐的流程尽量简单化,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将规范化服务模式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3.尊重性服务模式构建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尊重性服务模式,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或者矛盾。首先,各个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将尊重性服务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其次,在高校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工作人员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构建行政管理的尊重性服务模式。最后,通过各种适时机制让尊重性服务模式得以完美展现。例如,由于行政管理涉及管理对象的基本权益,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给予管理对象一定解释的权利,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复查或复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避免矛盾或者纠纷的产生。

二、如何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1.有效地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原则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模式中,在提高服务的过程中加强行政管理,将服务和管理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行政工作人员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将服务意识深入到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将服务当作首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另外,在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强制或命令式的工作指令,提倡主动的工作模式,以尊重师生利益为前提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

2.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充分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通常以本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学习管理中的组织和策划沟通能力等,使行政工作的专业化操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行政工作人员应经常参加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或者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了解兄弟院校的行政管理优势。总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进行行政工作方面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健全并完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服务型管理为前提,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施的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权。例如,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等,应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加强与师生间的沟通。通过实施民主决策权建立透明化制度,加强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其次,建立部门服务制度,主要体现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进行。最后,建立并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让广大师生了解行政工作人员的职能,增强广大师生对行政工作人员的监督化管理,一旦行政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将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有章可循,赏罚分明。

4.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对行政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核心,将服务水平及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有效地对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效率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有利于专业化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打造新型服务理念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林力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角色定位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高校当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重要性分析

高校当中开展有效行政管理工作产生主要是建立在高等院校产生之后,其属于一个历史性范畴的概念。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是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而同步进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目的是为了将学校教育目的真正实现,通过进行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建立规章制度,采用适当的管理办法,真正组织协调,合理分配学校当中的资源。调动学校当中各个部门与单位的积极性,领导与引导高校师生共同发展。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层次及与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校在创办规模方面也放手阔步,不断进行体制调整与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可以说这种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十分具有重要性,其重要性的主要表现分为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属于学校竞争中的主要武器,更是学校提高管理效能的力量之源。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的文化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并承受了较大竞争压力。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基于对社会需求的认知组织决策,快速反应。第二,行政管理效率是高校内部发展的“稳固器”。2l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高校只有坚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以及师资队伍的新面貌等等,必然要求更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以推动高校的发展。同时,高校还需要充足的办学经费,以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主要方法

1.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体应当是行政管理人员,从职业定位以及功能职能与素养角度看,这些都应当是衡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当中组建一支具有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队伍意义重大。因此应当做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1.1角色定位准确,培养管理意识

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也是一样。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自身的职能以及组织架构属性进行角色定位,确定自己的身份与工作内容。高校当中行政管理人员只有成功的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才能够真正为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相反如果角色定位不准确,则会造成管理工作中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确定高校当中行政管理人员角色定位的主要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管理角色,就就是管、理这两项内容在行政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性。(2)执行角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属于执行高校领导的行政命令以及相关的决策内容。(3)保护角色,这类觉得就是为高校当中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并全力支持学校当中各项工作内容。

1.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

行政管理属于一门科学,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当逐步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专也资质的管理能力与技术,缺少专业性能力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必然会造成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相反则能够带领高校不断发展壮大。

1.3加强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从业人员综合能力

行政管理属于一门科学,因此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这种大环境需要高校进行培训,不断提升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提升。之后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2.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不同环节的执行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最终需要落实在执行能力上,因此,可以说执行能力是关系到高效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最重要载体。

2.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体制

高等学校当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比较完备的制度作为前提和保障,这也是行政管理工作落实下去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当从几个方极强注意:(1)不断强化行政管理工作职能责任,明确岗位。(2)形成监督管理与纠察机制,确保问责依据。(3)形成行之有效的问责管理机制,防止出现责任不清等情况的出现。(4)建立工作竞争机制。(5)形成行政管理奖罚机制体制。

2.2要加强对提高执行力的思想认识

行政执行是行政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贯彻政策和决策、执行行政决定以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和任务的全部活动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当属于一个立体、动态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当基于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技术手段为前提,实事求是,紧跟时代脚步,以适应社会发展、改革需要为真正目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相关组织架构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创新思路,推进改革与发展。形成一个高度默契,高校运行的统一体。

作者:王嘉玮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可持续发展企业行政管理论文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管理、协调和服务是企业行政管理中主要包括的三个功能

企业行政管理以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协调为核心,以服务为根本,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可以将企业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企业行政管理要确立和选择组织目标,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做出规划和安排,确立计划原则,编制和实施计划。第二,负责企业的组织活动,企业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织物结构,以期实现企业的行政管理目标,并且对每一类业务进行分类,对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活动为企业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以及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指导和领导作用,就是要对企业的全体人员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目的是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第四,控制。所谓控制就是为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组织实际活动与成果预期目标相一致就是控制工作的目的。企业行政管理的每项职能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构成企业管理的有机体系,形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二、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意义

1.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能够保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企业行行政管理效率的作用很强,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快速健康运行,进而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企业行政管理正好与我国重大战略任务和战略思想相适应,这不仅仅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企业中起到主要的指导工作,企业才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3.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努力营造切合企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系统化模式

重视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行政管理,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果在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情况下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失误也不可能被经营者及时的发现,从而给企业带来败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应该设置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结构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各部门各岗位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下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第一,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从企业的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都有一个完善的流程,这个流程不仅要十分健全而且要十分明确。隶属关系一定要明确,主要是哪个部门应对哪个部门负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企业领导的一言堂现象可以被避免,以免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二是明确责任制度以后,可以明确部门责任,可以清晰地建立起问责机制,企业的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问责。第二,现代化资源要充分的利用。企业管理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要充分地进行微机化系统化的运作。这样,可以把一系列的操作流程清晰化,简便化。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管理资源,同时企业的一系列事务也可以公开,将奖惩制度公布于众,真正地激励企业员工。

2.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不到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会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改变以往机构臃肿、人员冗繁的行政管理状态,在行政管理上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创新。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增强企业的行政管理能力,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要做好,同时,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3.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更好的深化企业行政管理,首要的就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时展的潮流相适应;其次,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准入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引入标准,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核心职员的选拔和培养,要想办法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把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中。要给予企业的关键人才充分的、全面的激励。保证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企业所需的各方面高素质人才到企业中来,并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后备力量支持;再者,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最后,为企业职员建立合理双赢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职员自身的分析、总结和定位,明确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相契合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发展和职员的发展相结合,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地进行生产,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在新的时期里,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自身的特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严育飞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路桥工程公司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服务理念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特色

在通常情况下,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主要以“服务”为重要理念,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专业化服务模式

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专业化服务模式。只有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不必要的误差,使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各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应由多个岗位共同构成,且由专业化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2规范化的服务模式

除了构建专业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之外,高校还要建立规范化服务,这是实现高质量服务模式的重要途径。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为了有效地实施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应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制度和程序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加强服务型行政管理。例如,实施人性化管理或将繁琐的流程尽量简单化,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将规范化服务模式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3尊重性服务模式

构建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尊重性服务模式,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或者矛盾。首先,各个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章程,将尊重性服务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其次,在高校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工作人员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构建行政管理的尊重性服务模式。最后,通过各种适时机制让尊重性服务模式得以完美展现。例如,由于行政管理涉及管理对象的基本权益,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给予管理对象一定解释的权利,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复查或复核。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避免矛盾或者纠纷的产生。

二如何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够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针对如何有效地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有效地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

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原则直接决定了服务的质量。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模式中,在提高服务的过程中加强行政管理,将服务和管理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树立良好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念。行政工作人员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将服务意识深入到行政管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将服务当作首要的行政管理职能。另外,在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强制或命令式的工作指令,提倡主动的工作模式,以尊重师生利益为前提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

2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只有充分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通常以本校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服务理念下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学习管理中的组织和策划沟通能力等,使行政工作的专业化操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行政工作人员应经常参加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或者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了解兄弟院校的行政管理优势。总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进行行政工作方面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健全并完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服务型管理为前提,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施的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权。例如,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等,应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加强与师生间的沟通。通过实施民主决策权建立透明化制度,加强师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信任感。其次,建立部门服务制度,主要体现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进行。最后,建立并完善服务承诺制度。让广大师生了解行政工作人员的职能,增强广大师生对行政工作人员的监督化管理,一旦行政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将根据具体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有章可循,赏罚分明。

4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

创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考核制度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对行政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核心,将服务水平及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有效地对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效率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提高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服务理念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有利于专业化和规范化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打造新型服务理念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林力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医院人员素质行政管理论文

1当前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人员素质的情况

1.1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分类

目前,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来源主要分为两种,即职位晋升和医院外聘。其中,因为职位调动成为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遇到医疗处理事件可以提供专业意见。而招聘成为医院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以及较强的管理能力,对于医院各个方面的管理能力较强。

1.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情况

在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并不高。造成医院行政管理中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1.2.1缺乏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

在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期间,从业者缺少对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需求。集中表现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普遍低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及工作的要求都比较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兴趣大大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程度的后退。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精神及物质上的需求,就无法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投入工作。

1.2.2缺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观念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水平并不是很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不注重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观念,在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不注意知识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缺乏,无法对医院各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伴随着医院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以往依赖经验、资历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具有科学管理观念、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创新工作形式、优化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为更好地治理医院创造条件。

1.2.3缺少相关激励

标准医院缺少较为全面的、对行政管理从业者发挥激励作用的标准,部分医院创建了年度工作的考核制度,但多停留在表面,医院并没有将行政管理从业者的工作成绩、工作质量及效率与奖金挂钩,无法真正发挥激励作用。

2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从业者素养的措施

2.1增强医院行政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要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举止,规范地、合理地进行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行政管理工作。要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观念,向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宣传科学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改变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管理意识。其次,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开展适当的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2.2充实行政人员的知识能力及经验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充实的办公管理专业知识及经验,同时掌握其他部门的工作业务及流程,明确各个组织的整体信息及情况,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了促使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逐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其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行政管理工作。适当开展演讲、专家座谈等活动,向工作人员传授管理经验,使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医院行政管理经验。对当前或缺乏管理经验、或缺乏医疗经验的医院行政管理从业者进行医院行政管理经验传授和知识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丰富工作人员学识、强化工作人员能力,促进工作人员高质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

作者:肖钰单位:唐山市中医医院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高校人员素质行政管理论文

一、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意义

1.适应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办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高校已全面进入了教改时期。面对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创新,进而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只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只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能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进高校的现代化进程。

2.更好地协调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校整体工作包括教研工作、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因此,要想全面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协调好高校各部门关系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集中高校各部门的力量,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高校实现培育人才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3.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随着高校改革的全面深入,高校的发展与变化给高校领导层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如何既能纵观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又能抓好各项工作的细节,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层所面临的挑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深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学校内部事务的方方面面。因此,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促进高校发展为己任,不断地从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为高校领导出谋划策,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

1.现代化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效率低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应与时俱进。但是,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依旧禁锢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致使其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开展工作,这就从根本上束缚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的现代化进程逐渐深入,更新了行政部门的硬件设施,不仅为行政部门人员配备了计算机,还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淡薄,尚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会有力地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行政管理人员也不善于应用计算机来强化管理。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了高校的资源,还致使行政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变低,从而阻碍了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发挥作用。

2.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致使行政管理人员待遇过于低下当前,高等教育院校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其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强,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地提高,其收入与待遇也随之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由于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忽视,致使行政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处于弱势地位,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中也长期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其待遇要远远低于教研人员。这就致使高校中拥有较高学历或职称的科教人员不愿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多数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学历都低于教研人员。

3.行政管理工作岗位设置以及管理缺乏科学性

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体制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形式。在此种体系下,各行政管理机构的重复设置致使管理工作发生重复,从而使岗位职责难以明确。久而久之,管理层次的不明确和重复性致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产生矛盾。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任用、管理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是依照当前政府机构人员的编制建立的。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臃肿。近年来,随着该种体制弊端的日益暴露,高校开始进行相应的转变,实行聘用制度。但是,这样的聘用制度是建立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并没有对原来行政管理部门岗位设置等问题进行改变,也没有对行政管理人员能够被继续聘用等问题进行规定与执行。因此,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无法解决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过于稳定,致使其完全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进而缺少相应的服务意识,无法将个人的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为高校的发展而服务。

4.过于注重个人的经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开拓进取的精神

当前,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其下属院校合并以扩大办学规模,增强社会影响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将很多无法分配到教研岗位上的人员,集中分配到行政管理部门,这就致使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复杂,来自于不同岗位,具有不同专业学历背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缺少相关知识的培训,加上行政管理工作又相对比较复杂,重复性的工作比较多,致使这些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通常按照个人以往的有限经验行事,很多时候缺少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缺乏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由于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秩序流程规定,这就直接导致管理人员思想上变得懒惰。长期的墨守成规,使其人浮于事,对行政管理业务缺乏钻研的精神,这种守旧且懒惰的思想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长期束缚于陈旧的管理理念中,以致于无法适应当前高校教改的实际需求。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

基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现状的分析,按照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必须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满足当前高校教改的实际需求,推进高校现代化进程。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力度

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一个人的思想理念体现着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才能指导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价值取向,才能具备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因此,高校要想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必须从思想工作抓起。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的力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从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政治思想,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理念,将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地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从而实事求是地分析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调和高校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以促进高校和谐、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正确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能够勇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积极进取的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努力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当前,随着高校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与发展,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在高校教育不断开放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这就要求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还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现代化进程。同时,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具备实事求是精神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高校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提出新想法,以创新性的发展眼光为高校开拓出新局面,从而能够使高校更好地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3.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高校要想不断地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就必须使其树立服务型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地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有目的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提升自身知识结构素质的同时,能够明确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从而深入师生之中,切实地体察“师生之情”,想师生之所想,为师生所需和学校发展所需而服务。同时,要不断地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情感,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使其肩负起工作的职责,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进而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4.为行政管理人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再一次强有力地说明人的行为习性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熏染。因此,要想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必须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净化其工作的氛围,使其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思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付诸于行动,并能够有效地规范其行为,为其更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才能充分地挖掘出管理人员的潜能,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工作,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

5.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

以激励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高校要立足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根据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考核体制,并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性,使其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也要求高校要将考核机制的建立定位于“激励”的基础上,将考核结构与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根据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尽职尽责地服务好行政管理工作。同时,在完善行政管理工作相关体系的过程中,要提升对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使其享受到与教研人员同样的薪资福利待遇,能够获得同样的培训学习和晋升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努力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从而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素质、业务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等。

作者:刘冷单位:吉林大学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论文

一、在企业中行政管理的作用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应有的保障,对企业的整体效益进行提升。企业的重中之重是效益,要想保证企业有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及生产环节方面进行有效的安排调整,以期达到各部门协同作战,各环节高速运转,从而使企业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相应的,员工的福利也可以得到改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也可以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以图自我发展,从而建立学习型的先进企业;此外,还可以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其进行转换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当中。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二、企业行政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过低就目前我国的企业来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各项任务都不是十分的熟悉,甚至有的业务根本就完全不了解,许多管理人员的招聘都是通过招聘会,面向社会的,应聘者多是高校毕业生或是一些从事文字类工作的,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进入企业后,无法很快融入到员工当中,只能从最基层做起,或者干脆只扫自家门前雪,因此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与其他的部门相脱离。一些刚刚制定完成的制度在企业中很难进行落实,而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较少,不了解实际情况,一些不切实际的制度逐渐使得其他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出现排斥和反感的情绪,对于这种尴尬和紧张的局面,行政部门又不会主动的去进行改善,从而使得这种矛盾被不断的激化,最终导致行政效率越来越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行政管理模式比较单一行政管理单位在传统的工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负面性影响,对于当今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和“机关作风”,将原有的机关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搬用,最为常见的就是形式主义,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逐渐的发生相脱离,忽视了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认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机关上传统的“坐办公”是一样的,茶水报纸,一天无事。存在这些风气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会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考虑,现今多数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仍然很少有人主动到其他部门或企业的生产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很多制度在制定时也是闭门造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效益和人力资源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产生了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还极其容易挫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

3、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实际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领导人员也会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凭借的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意愿,并不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考虑。部门负责人很少与其他部门沟通,甚至很少依据企业的规章制度,而是根据自身的利益与意愿做决定。同时,就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并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和系统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和严谨的工作程序。甚至有一些部门根本就是无章可依或者是有章不依,不论什么工作都是根据领导人员的主观意愿来进行,对于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来说凭借的完全是主观想法和运气,这样就导致了多数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从而使得企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三、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1、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必定不能缺少人才。在企业当中,选取高水平、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人才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应该对人才选拔的环节进行完善,培养出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同时企业还应该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从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制定完善的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缺陷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并且对该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同时企业还要对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不良现象和不当行为进行纠正。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此外还应该对各个岗位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所有的员工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将自己的力量在岗位中尽最大化的发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对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来说,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的缺陷所在,完善自身的行政管理工作,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赵遐单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