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论文

时间:2022-04-18 04:15:58

摘要: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个挑战,只有家长老师配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多种媒体辅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效率的作用研究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较特殊。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一直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数学课堂的游戏环节对课堂效率的研究入手,从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方面研究怎样使用课堂游戏才能使数学课堂的效率得以提高。量化课堂游戏对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的影响。

【关键词】低段数学 课堂游戏 课堂效率

一、前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从散漫式的宽松的环境,进入到有规律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中,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首先对小学生的特征分析如下[1]:

1.注意特征。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因此,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教学的组织严密、形象有趣、方法得当,这样可使小学生保持40分钟的连续注意。

2.感知特征。小学生视听觉感知迅速发展,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感知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3.思维特征。朱志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4.记忆特征。小学生很多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提高都是通过无意记忆起作用的,如故事、言语、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中。

根据小学生的以上特点,如何提高低段小学生的课堂效率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李晓梅[2]认为不但要为学生创设游戏与故事情境,还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贾乐青[3]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顾爱红[4]从导入新课,弄清概念,突破重点和巩固效果四个方面来阐述课堂游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

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5]:首先,游戏是数学内容获得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游戏与数学结构的相似性保证了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最后,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本文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的时间长短方面研究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课堂效率的影响。量化课堂游戏对于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的影响,为从事低段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课堂游戏对于低段数学课堂的效率的影响

开展实验班级为小学一年级上学期阶段的班级,为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学生,学生人数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对于实验有效性的说明,各实验从游戏开始时计时,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即为有效开展实验。游戏结束时计时结束,游戏结束的判定依据为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停止计时。

1.情境图讲解实验

本部分实验给学生们出示一幅内容较丰富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记录讲解多长时间,学生开始分散注意。如提供一幅图,图中有草地和小河,草地上有两颗桃树,桃树上和桃树下各有几只大猴和小猴,有的猴在吃桃,有的猴在玩耍,天上还有几只飞翔的鸟,树上还停留了几只鸟,小河中几只大白鹅和小黄鸭在戏水。学生开始发言为计时开始,学生发掘图中的数量关系,举手发言,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关注图片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时停止计时。本次实验所得计时时间约为10分钟。

2.游戏形式及时间长短实验

本实验采取的游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部学生集体参与的游戏,即集体游戏;另一种是选几个学生到前面展示游戏,其他学生做回答判断,即展示游戏。游戏开始时计时,参与学生或关注的学生人数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停止计时。

集体游戏,本部分实验根据所上课堂内容,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课堂游戏。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2单元《位置》,教学内容为《左右》一课,教授完左右内容后,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口令摸摸自己的左眼,摸摸自己的右耳,举起自己的左手,跺跺自己的右脚,看谁又快又准。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验进行了6分钟54秒,三分之二以上同学就开始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以外了。

展示游戏,本部分实验根据所上课堂内容,设计与课堂内容相符的课堂游戏。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为《第几》一课,请5到7名学生到前面来排队,先请排队的学生报数,老师随机提问,排在第3位的同学是谁,全班同学一起说出他或她的姓名,老师说排在队列中同学的姓名,让全班同学说出他或她排在队中第几名。本实验计时所得时间为10分钟。

展示游戏的时间比集体游戏的时间长,说明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是有影响的,展示游戏与讲解情境图的时间相似,说明无论是看图还是游戏,此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都是有一定范围的。

三、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的课堂游戏的形式,课堂游戏的时间长短方面研究课堂游戏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课堂效率的影响。课堂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是有影响的,展示游戏会比集体游戏对课堂效率提高有更好的作用。

四、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1.运用有效课堂游戏提高课堂效率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游戏形式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影响。教师在低段数学课堂上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尽量避免教师一个人在前面演示等形式的集体游戏,多增加学生参与性的展示游戏形式,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从本研究可知,无论是游戏形式还是说说情境图形式,学生的兴趣时间都不会超过10分钟。现行的低段数学课堂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一节课中至少要安排4种以上的不同形式来完成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课堂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安排一节课的内容,达到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我们学校申请了《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我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研《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课题的实验能真正落到实处,我在本学年主动申请到村小教一年级,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但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小学数学报》,“班班通”等资源,结合家长培训会,QQ、微信等聊天工具及时指导,让孩子在数学阅读能力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激发孩子浓厚数学兴趣。

【关键词】村小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我们学校申请了《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我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研《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课题的实验能真正落到实处,我申请到村下教一年级。我接收的班级有48人,80%都是留守儿童。因为幼儿园不教识字,加上没有家长辅导,有几个孩子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阅读方面只能算零基础。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助力”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一年级会口算就是数学得行,少部分家长想辅导,但为了生活也鞭长莫及。怎么办?及时召开家长培训会。大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刚入小学,对孩子和老师都充满期待,而且也十分热情和配合。我赶紧抓住这个契机召开家长会,跟家长们讲解一年级学习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万事开头难”,但“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打好了,孩子后面的学习就会越来月轻松了。国家主席提出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让家长们明白孩子学习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这是国家的要求,让家长从认识上去改变,从而愿意陪伴孩子走过“幼小衔接”的这一段路。同时培训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和配合老师督促孩子自主学习,例如让家长每天坚持伴读,在孩子做作业时在旁边看着,孩子有不识的字要及时提醒;读不懂的题目家长要指导,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书写规范,姿势正确等。QQ、微信也是我们沟通的主要渠道,把每天的作业要求发到群里去,家长们及时提醒孩子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就在群里讨论,家长取长补短,也跟着涨了知识。家长不会上QQ的,就由孩子父母打电话提醒,“遥控指挥”。对于特殊家庭,我只有采取定期家访。

二、从识字教学开始,指导读题方法,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奠基”

一年级的孩子在幼儿园识字基本为零。让这些孩子阅读书本文字那简直是看“天书”。看着孩子们“蒙蒙”的样子,我真的无语了。

怎么办?从识字教学开始吧。在新课教学时,先教孩子们认识关键字。例如:第一单元的关键字是:多,少,数一数,左右,最,第,顺序,同样多,比,画,涂,划,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第三单元的关键字有:分一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数学课中经常出现识字教学,让有的家长误会我要改行教语文呢。刚入学的一年级,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是无奈之举。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就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就一包到底。因此,练习设计中,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就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数学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在读题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当做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便有了凭经验做题的贪懒思想,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读题中来,同样也受小朋友的欢迎。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给出读题的方法。例如:5+=9,-=3。想一想,表示几?表示几?思考先求那个图形?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正方形表示几”对应的是“表示几”,但在点的时候不能一一对应,学生一点无法对应,就傻傻等在哪里,这时候老师应当在投影仪下指导逐字点的方法。这样题目读顺了,孩子才能够思考有几个问题,如果连题目都不顺,何来按要求呢。

在数学阅读中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有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纯图片,图文结合,表格,纯文字等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读文字的方法,更要仔细观察题目的习惯。如图文结合的题目中往往隐含着一些条件。要挖掘这些隐含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先看文字,找出这些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再从图上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信息。一些只有图形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说说图的意思。

三、借助课外读物《小学数学报》,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注入“活力”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意识也差,孩子基本没有课外读物。于是,我就向家长们推荐定了《小学数学报》。例如,关于“第几”的练习就编了一首儿歌:《鸡鸭排队》(说稀奇,真稀奇鸭子队里混只鸡。正着数数它第三,倒着数数它第七。小朋友来算一算,小鸡小鸭各是几?)当孩子们通过自己阅读理解,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的时候,孩子们心中的成功体验是多么的强烈。又如,把“0”的作用编成故事《“0”的记者见面会》,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就记住了0的妙用,孩子们发现,原来数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和计算,而是有趣的故事和儿歌。还有《名师大讲堂》、《大数学家的故事》、《每日一练》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栏目。每周三的中午是孩子们读报时间,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长了智慧,更是激发了孩子浓厚的数学兴趣。

四、利用“班班通”资源,为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国家“均衡”教育让村小也享受到现代化数字信息资源。“班班通”提供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格、慢放、加速、重读、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次情景下的阅读理解更是事半功倍。例如,讲“几”和“第几”的区别时,就利用动物开运动会的动画场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一旦激发,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通过“班班通”资源,对一个知识点呈现多维动画,都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个挑战,只有家长老师配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多种媒体辅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议高中一年级数学学习的习惯及能力养成

高一年级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转变传统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各种数学能力

1.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3.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4.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6.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12、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7.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8.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9.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10.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写数学学习心得,就是记载参与数学活动的思考、认识和经验教训,领悟数学的思维结果。把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能促使自己数学经验、数学意识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概念、知识结构、方法原理进行系统分类、概括、推广和延伸,从而使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从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总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

摘 要: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动画人物、游戏、动手操作、讲故事、编口诀、儿歌等激趣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带入最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趣;数学知识;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要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激趣方法。

一、以动画人物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荣誉感较强,喜欢争强好胜。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让学生扮演他们喜欢看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或“光头强”,进行两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争当“熊大”“熊二”或“光头强”比赛,让全班学生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式,让学生抢答,答得又对又快的就是“熊大”“熊二”“光头强”,或让学生自己出题,同学之间进行抢答。不言而喻,争当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具有很大的激励性,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将他们带进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游戏激趣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抽象的内容以游戏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思考、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时,在教室指定两个地方假定学生熟知的两个车站,然后由教师当司机(游戏熟悉了可由学生当司机),学生当乘客,自愿在两个车站上下车。游戏开始:教师开车到1号车站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由5个学生上车,教师开车到了2号车站并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这时下车3人,又上车4人。由学生提出“车上一共有几位乘客?车上共有多少人?两个车站共上车多少人”等问题,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提出不同的问题,再逐一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

三、操作化激趣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唱歌,豆豆同学的前面站3个同学,他的后面再站5个同学,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学生在唱歌。教师也可摆学具:。用“”表示豆豆,用“”表示其他学生。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这一队一共有9人。接着,教师再改成:总共有10个学生做游戏,从前数倩倩第4,从后数倩倩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倩倩排第7。将实际操作活动运用到数学课堂,其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易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生活化激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设计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设计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应用题计算”时,让学生参与“买”室内的任何物品,并标上价格,如告诉学生:“一个笔袋3元,一个本子2元,一根铅笔1元,妈妈给你10元钱,你想买哪几样学习用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提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五、置身童话激趣

我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的身心特点,利用童话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对小动物都有喜爱之情。因此我把一些数学内容编成童话故事性的东西让学生边玩边学习,如:让两个学生分别充当熊妈妈和熊宝宝,他们在自己的果园里采摘了许多水果,想请小兔子、小猴、小刺猬、小羊、小马(由学生扮演这些小动物)来家里做客,熊妈妈带领熊宝宝礼貌地拿出6个苹果、4个梨、5个桃子、10个葡萄(可用卡片)请它们吃。学生会兴趣盎然地根据这个画面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利用童话法教学,可使小学生积极地、愉快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六、故事化激趣

低年级学生最爱听故事,于是,我在教学时会随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时,我边画简笔画,边讲:“星期六上午,五只小白鸡来到草地上做游戏,两只小黄鸡看见了,高兴地跑去也参加了游戏。一会儿,两只小黄鸡的妈妈叫它们帮她做家务,两只小黄鸡高兴地走了。一只小白鸡的妈妈叫它去吃饭,这只小白鸡也高兴地走了,其他小鸡就在草地上讲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兴趣也特别浓厚。

七、口诀、儿歌激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单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掌握,而且课堂也变得富有生机。例如在学习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根据两个符号的特点编口诀:认符号看左边,左尖尖小于号,左口口大于号;比大小,看符号,尖尖小,对小数,口口大,对大数。学生念着口诀使用“”就不会搞错了。学习“凑十法”时,我编了“凑十找朋友儿歌”:小朋友,拍拍手,我们帮数找朋友,一和九拉拉手,二和八是朋友,三见七点点头,四找六玩游戏,两五相凑就满十,九一、八二,七三、六四相加都是十,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这些口诀、儿歌大大地帮助了学生的记忆和计算,使学生计算又快又准。

总之,“激趣”教学能发挥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使课堂焕发活力,吸引和感染学生,并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低年级数学素质教育。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

【摘 要】常言道,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正是无忧无虑、喜欢玩耍的时候。对于学习方面,他们还没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而且,一贯的数学教学模式似乎僵硬许多。所以,教师应该以激励和趣味性强的方式将小学生们带入到愉快又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去。如此,小学生们才会轻松并有效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下面就如何激励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激趣方式;数学游戏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我国各方面都应该做到相应的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教育方面的改革。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结合孩子的自然天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们自我学习的本能,我们国家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

我们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们都处在心智还不健全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学会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和小朋友们爱玩爱闹的天性结合到一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和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节中,小朋友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都不太熟悉。于是,我就拿出我已经准备好的魔方、水杯、牙膏盒等让他们先看一看,观察一下。然后,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这些东西的基本特征,归归类。从而,使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有一个概念性的理解,而且也会使他们印象深刻。

小孩子们还处于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玩闹。教师们只有学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们。特别是数学课上,给一些实物,让他们的主动意识增强。这样,课堂效果才会大大提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们做游戏,小明的后面有3个小朋友,小明的前面有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先让学生通过摆具的方式来记住代表小朋友的数字符号,“”表示小强,“”表示做游戏的其他小朋友。我相信通过这次简单的游戏,他们能够很快计算出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所以说,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来提高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二来能够使他们很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二、用简单有趣的物体来帮小朋友们快速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远远没有玩具有诱惑力,当然不易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和关注。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们应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教师可以放映多媒体,将小动物或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等下面标识1、2、3...9,然后让他们说出喜欢的动物或玩具的数字,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融进到了孩子喜欢的事物中去,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被动地去督促。

三、游戏可以最大化激发小朋友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

(一)爱玩爱动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恰恰符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一边做着游戏,一边慢慢地对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这也可以为他们喜欢上数学而打下一定的基础。如此一来,小学生们在数学游戏中,学习和玩耍两不误。并且他们也会在在游戏中享受获得成功的极大的快乐和自豪感。这样,能够极大调动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做关于“6”的游戏时,老师说2,伸出2个手指头。然后小朋友们说出几能够得到6,可以老师学生一块猜,也可以同桌之间相互猜。

(二)在教学中,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数学游戏中,玩并快乐着,快乐着并很好地学习着,这样肯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书本排队、土豆先生是几号、超市大采购等,再增加一些奖励游戏,如颁发优秀卡片、小红花等,气氛会更加热烈。

例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把数学渗透到猜谜语的环节中去。把小朋友们分成若干组,然后多媒体上放出谜语的问题,要外放声音,哪组小朋友回答正确的多,就可以获得小红花的奖励。这样,在竞赛中,不仅能够使小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还能唤起他们内心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的能力,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多媒体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现代社会里,信息表现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个视听说并存的奇妙的学习环境。这种方式可能比老师在黑板上讲更具有诱惑力。这样,不但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好玩,还能快速加强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例如:在学习10的知识的课堂上,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9,并且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是老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和0站一块,就比你大。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相信吗?”。然后话刚说完,1和0站一块,他们俩紧紧吸一块了。最后,9悲伤的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结语

总之,要想充分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教学的内容,来设计小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不一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当然,教师们也应该正确把握数学教学语言的特色、技巧等。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数学知识,这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知识无法有效的理解,长期下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主要是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

现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来说,小学生刚刚升入学校,对小学生活不够熟悉。并且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存在较大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1]。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而教学模式,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以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就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设置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现今,小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来说,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的习惯。教师不能直接为学生解答疑问,要能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针对一些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且能够小组之间进行探讨,以此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3.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信心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且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问题的分析,最终得出答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很多都是教师一个人主导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举一反三,思维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这样学生无法有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采取创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学合作教学模式,为各个小组成员设置一些有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从而来不断思考,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考,不断开发一些新型的解题方式,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得到锻炼,从而来在探究中了解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3]。

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提升学生的亲切度,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对数学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且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出合理的教学措施。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目,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探究与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去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并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此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一种有效的模式,能够带动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都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数出的数,例如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永远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解法不唯一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出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时,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受到表扬后,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课专心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就用眼神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都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时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一节课上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学生们解释:不可能全班同学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一定有机会叫到。学生回答问题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5.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组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的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时,不见得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些地方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可多方面解决问题时,才需要适时地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可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别人的想法,扩大知识面,又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新课程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彼此相互倾听、思考、交流。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得到发展。

6.打破常规,乐于创新。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让自己的思想插上创新的翅膀,也才乐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其次,要善于开发资源,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应用学过的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家庭作业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禁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7.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要求观察时要有条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按从上至下的顺序观察,也可以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好能多角度地观察。每幅图观察完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说说大体的意思。学生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提示,学生说得不完整的,要指导学生说完整。从而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数学语言完整地表达主题图的意思。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摘 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花朵,而对于他们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中的可造之才。从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开始着手分析,研究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从而实现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成果与效率,推动教育事业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习惯;问题

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重点强调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其性格、智力等素质能力还未开发与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知识得到促进与提升,还有助于小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小学生向着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方向迈进。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

1.数学学习近况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其心智、能力表现都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启蒙与开发,因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目前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是很热衷,并且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其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容易被外界因素吸引或者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在数学习题书写时字迹潦草,不仅存在错别字,还总是写错或漏写,使人不了解也看不懂他在写什么;不懂得审题或审题不认真、马虎,常常计算出错;太过依赖他人,经常抄写他人作业;上课小动作不断、爱玩游戏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制约着小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因此,改正小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是目前教育事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2.影响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问题

(1)心智不成熟

一年级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是小学生儿童时期所存在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而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小学生不能以成熟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转移的情况,这种内在因素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问题。

(2)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过程中的引导者,数学是一门由运算组成的学科,其主要依靠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现今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是采取以讲授的方式为小学生解答难题,却很少运用引导的方式使小学生独立找出答案,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才会出现不会审题、经常抄袭他人作业、太过依赖他人的情况。

二、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主要措施

1.教师应树立良好榜样,从而正确引导

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其能力的表现中,模仿能力是一种表现极为突出的能力,而教师是与小学生接触非常密切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老师榜样形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激发小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小学生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

创新教学方式,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多样化与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讲授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色彩比较艳丽的辅助教学工具,对小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数学演练,同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被新颖、颜色艳丽、可爱的教学辅助工具所吸引,实现高度的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小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近况与问题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小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成果与教学质量,还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未来的长远发展,为我国的人才之需提供强大的坚实后盾。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析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理念

摘 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初中一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可以说,初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初一能否打好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初二的学习与初三的复习,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老师应做充分的准备。针对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来探讨教学的理念。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承上启下、充分过渡,意在说明初一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第二部分为注重理解、引导思考,着重讨论思考与理解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第三部分为构建思维、不破不立,主要探讨思维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方法;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观点,收束全文。

关键词:承上启下;理解思考;思维构建

一、承上启下,充分过渡

初中一年级作为承接小学和高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有着不同于小学的特点。首先,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的深度拓宽,变得更加难,这是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当然,难度不会突然增大太多,还是会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适应时间。一般来讲,初中数学上学期的前六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的起点,也就是说,学生会有接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去适应。需要注意的是,在适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适应数学的变化,还要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方法、方式等,做好充分过渡。第二,课程设置增多。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每星期有更多的课程,学习的知识多,需要复习的内容更多,但是时间却相对比较紧张,因为还有英语、语文等其他学科需要复习。因此,学生要学会在课堂上学习,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要将所有的任务都推到课后。所以,对于任课教师来说,需要注意如下两点:(1)引导学生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生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适应,对于学生的疑问或苦恼要耐心、及时地解决,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带领学生复习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不鼓励老师急于讲解新知识,而是应该先了解学生对小学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复习,然后再讲解新课,做好知识之间的衔接。

二、注重理解,引导思考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初二、初三的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部分还停留在背诵与简单的计算,也有对思维的引导,但是往往教师都不太注重引导,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小学阶段尚且还有背诵概念的要求或者默写定义的考题,而初中阶段绝不会出现这种考题。所以,老师要及时转变学生的想法,不要心存“死记硬背得天下”的错误观念。对于概念、定义性的内容,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通过练习题来反复练习,便可以牢牢记住。在数学学习中,记住公式、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用、时时用,方可根深蒂固。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地背诵与重复并不叫思考,从问题入手,仔细对比、分析每一个条件,筛选有用的信息,不被现象所迷惑,最终获得正解与真知,这才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思考的理想状态。同时这也依靠经验丰富的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若在初一阶段就养成了时常思考的好习惯,在将来不论是继续接受教育还是参加工作都将受益。将课后的思考题重视起来,在平时学习、背诵或者运算的过程中多思考一下,朝真理不断迈进,长此以往,大量的积累自然会带来质的突破,教育工作者育人的事业也算前进一步。

三、构建思维,不破不立

数学本身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也许学生在小学阶段还并没有强烈地感受到,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就可以体会到数学的逻辑,尤其是学习函数、几何空间图形的时候。因此,一方面,数学任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种思维不仅仅局限于逻辑思维,还包括类比思维、演绎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数学的“模式思维”。另一方面,学生也要通过各种方法、练习等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仅靠教师的引导而自己不付出努力是断然不行的,学生要配合老师,从而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思维短期内效果也许并不明显,但是放到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中去,便可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去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此外,对于学生之前的“死记硬背”心理,一定要逐渐进行转变,数学仅靠背是学不好的,这一点要引起老师的重视,破除学生陈旧的思想,为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

总之,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长足的准备与思考,不断去总结以往经验并且探索新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充分过渡。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去理解概念、定义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学生思考的意识,不断向真理靠近。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破除陈旧的、落后的思维,有效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学生初二、初三甚至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一年级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 要:一年级学生刚刚从游戏教学转入知识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有待培养和养成。

关键词:观察;内容;顺序;方法

观察是人的感知发展的一种最高形式,是形成智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前提,不会观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而一年级正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开端,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容易人云亦云,假如一个同学说,我看见房子左边有2朵花,立马就有同学说,我看见房子右边有5朵花,有人说女孩在搬玉米,就有人说小男孩在掰向日葵。这就是说他们没有一双使用数学的眼睛,更不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不露声色地引导、点拨。点拨不好,课堂就会乱成一盘散沙,教学活动则无法进行。这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门前的花,告诉老师,你看见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快看学生手里的玉米,告诉老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有了这些提示,学生自然知道要看什么,哪些是我们需要的有用信息,哪些信息说的是一回事,而不会没有目的地去找一些与问题不相干的信息。

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是理论的先导。在教学“认识图形(一)”时,观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笼统又不细致,不注意事物本身的特点,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也很重要。首先,教师展示长方体几何模型,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通过对长方体教具进行观察,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观察,即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通过比一比得出长方体两对面完全相同。再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学具,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相邻面和相对面,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相同。最后把正方体和长方体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学会从理论上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生观察事物很表面化,没有一定的顺序,往往一个问题的出现,他随便看一下,就轻易草率地下结论,没有条理性。在数学教学中要多训练学生观察的条理性。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页第3题。老师出示情境图,问:“你从图中看到了谁在谁的上面?”他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小鸟在上面,小猴在下面” ……学生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定的顺序,于是老师又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立马就有学生说:“小鸟在小猴的上面,小猴在小松鼠的上面”按从上往下说的,也有从左往右说的,对于他们观察的顺序,教师都予以肯定,然后指出,观察可以有几种顺序,第一,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第二,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第三,从外往内或从内往外;第四,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的顺序,又培养了他们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艺术大师罗丹指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一年级教材的练习题中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老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如,一年级教材上册第9页第1题,求一共有多少人?大多数学生根据文字信息列出算式为8+6(男生8人,女生6人),老师即在黑板上板书问:“你们还能怎样解答?”同学们大眼瞪小眼,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这时有个小女生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列的算式是5+9”。老师:“说说你为什么列5+9呢?”小女孩:“有5个人在大树的左边,有9个人在大树的右边。”老师当时特别高兴,借机说:“你观察的真细致,棒极了,奖你一颗智慧星。”然后对其他同学说,其实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从手里拿的东西到头上戴的道具,甚至衣服、鞋子的颜色……甚至有同学列出几步计算的式子。从此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总之,观察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正如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所说:“观察,观察,再观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一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文章从营造良好氛围、示范模仿数学语言、实践锻炼等方面提出了一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 培养策略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下面根据教学经验,笔者主要谈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信心

影响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不自信,怕说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表达氛围,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初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生活接触面比较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其语言发展也不一样。再者,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而且好奇心强,对很多事情都想跃跃欲试。所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会说,而且能说好。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敢说。很多学生羞于表达的原因是害怕说错了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暗示他们:不要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通过这样的信息传递,和学生平等相处,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外,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有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巧妙提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生活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兴趣。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要提偏题、难题,以免打击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二、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使用数学语言

教师要积极示范,训练小学生模仿使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第一学段,许多数学概念在教材上没有明确清晰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不等于教师不用明确清晰地教给学生这些概念。例如加、减、乘、除,同样多、平均分等概念,三角形、长方体等有关几何形体的一些概念,教材上都没有明确清楚地用文字表达它们的定义,但是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概念。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准确、严密,帮助第一学段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让他们尝试着从运用生活语言向运用数学语言过渡,并加以指导。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教师在表述时,要积极发挥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像老师一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提出问题。还可以进行读图、识数、操作、演示计算等示范教学。在初级阶段教师教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讲,一句话一句话地说,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简单的基本数学概念、数学术语,描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

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将思维与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生活经验又少,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表述问题时往往表述不清楚自己所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个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在教授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动手操作,把外在的操作活动转化为内在的思维活动。最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就是要求学生借助数学语言,将思维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教学“比高矮”。教师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比高矮,要求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不少学生说:“男生高,女生矮。”接下来,教师站到了那个男生的旁边,让学生再观察:“我们俩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高,男生矮。”我借机进行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你们一会儿说男生高,一会儿又说男生矮,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完整?这就很自然地揭示了比高矮时注意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的问题。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提高。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策略,让学生形成想说、敢说、会说的好习惯,树立表达信心,同时也锻炼其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短时间的训练难以让学生完整而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也并非次次都能够完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教师必须要有恒心,在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之可以自主表达。教师要经常合理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通过反复强调,促使学生完整、连贯、清楚地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谈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本人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作为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我的理想与追求。虽然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在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认为数学教学理念是相通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儿歌、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40分钟的一节数学课,他们很难保证40分钟都保持旺盛的精力。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好玩?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下备课时,我就思考能否编个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开课第一天,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我给他们编了这样的儿歌:“上课铃声响,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放在桌子上,小手放桌上。有发言要举手,声音要响亮。”预备铃声响后,学生口中念着儿歌,就不会交头接耳,也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教学“>”“

游戏对于组织教学很重要。新课开始,为了激发全班学生的求知欲,这个时候游戏导入很重要,可用小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不能过长,因为自主探索新知部分还需花费学生大部分的热情和精力。

二、结合生活经验,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上采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把枯燥的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5-2=?时,学生早在家人的引导下就知道答案是3。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知道5-2=3这个得数,我觉得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怎么办呢?在此,我提高难度:“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5-2=3的例子吗?”生1举起小手:“桌子上有5个苹果,我吃了2个,还剩3个。”渐渐地,又有学生举手:“我家有5个人,爸爸妈妈出去上班,还剩3个人。”“我有5本书,借给同学2本,还剩3本。”……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趁机引导:“这些生活中的例子都可以用5-2=3来表示,大家感觉5-2=3这个算式的能力怎么样?”

学生有的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5-2=3来表示。”有的说:“算式的本领真强!”这节数学课,学生不仅学会计算,还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教学策略

在低年级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答案。

例如,《统计》这节课,主要是统计客人、统计鲜花、统计水果。第一次在一班上课时,由于小动物的头像卡片只有一套,我只设计让两名学生上黑板,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统计出小狗、小猴、小猪这三种小动物的数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这两位同学统计的过程。课后,感觉效果不好!

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后,我觉得应该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情境图中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让每个学生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在二班上课时,我决定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统计出三种小动物的个数。

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方法能一下就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想到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然后,让14个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教师准备的动物卡片,引导每组4人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当学习过程还给全班学生时,发现他们完全融入数学课堂。生1将这些打乱的动物卡片分类放好;生2将他们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生3将统计的结果填到书上;生4跟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组是怎么分、怎么排、怎么得到3只小猪,4个小狗,5只小猴。第一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小组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评价,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是轻松、活跃的。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合理地进行教学欲设,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析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受主客观条件的约束,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与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在进行改革。本文以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展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三种方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

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首先要注意教师的教,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图片、模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另外,还可以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的表扬。如,“某某某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也不错。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习惯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教”知识,而应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8加几”的学习时,也许你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8+3=11、8+4=12、8+5=1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幼儿园时学得好的,而那些幼儿园没学会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我们可以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8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十几减8的学生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学习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坚持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

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告诉了哪些数学信息,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要求书写数字清楚,整齐、美观、格式正确,并且要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要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还需借助每一次和家长接触的机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摘 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设计;认识;实践

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学习、引进、移植外地外校教师和本校同行们的理论和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六七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三、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2 个合起来的。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