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26 05:11:20 关键词: 工程 工程论文

摘要:城市市政工程造价审计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和审计。我们只有加强每个环节造价控制和审计,通过审计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

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南京某涂装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招聘和配置论文

南京某涂装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招聘与配置研究论文(1)

员工招聘与配置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基础之一。员工招聘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获取具有合适技能、认同企业的文化、有意愿并能较稳定地服务于企业的员工。员工配置则是将企业的员工安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优状态。员工招聘与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会面临“找不到合适的人,留不住人”的难题。

一、研究背景简介

(一)公司概况

公司是一家工程涂装工程企业,主要业务有除尘室、风淋室、排风系统、UV涂装等,服务对象主要是美国、西欧以及我国台湾的电子半导体、药物生产等大型企业。整体而言,公司在业内中处于前列的位置。整个企业包括研发、设计、财务、采购、生产、施工、市场、人事行政部门。目前拥有员工400余人,人员构成大致比例是:50%是操作工,30%是工程技术人员,20%为财务/人事行政等职能部门人员。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管理情况

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阶段。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公司的人事行政部担当,此外,部分还要兼负责很多行政管理的工作。部门包括人事行政主管、招聘培训专员、薪资绩效专员,共三人。企业的招聘渠道主要有网络招聘、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中介,校园招聘等。应聘人员筛选只要有:简历筛选、面试、试用工作等方法。员工配置主要是按人力资源规划,缺少什么样的人,即由所在部门的主管向总经理提出招聘要求,然后由人事行政部负责操作,最后的面试、试用阶段主要由各个负责的主管承担。

一般而言,人事行政部会根据应聘员工的情况向各个部门提出一些意见,但主要还是由各个部门的主管负责安排这些新招聘员工的岗位。至于公司内人员的调动、晋升等主要是由总经理负责。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中的问题

(一)“计划不如变化快”

由于行业目前竞争的激烈,企业的业务量变动比较大。有时候业务量小,施工部门就会显得人浮于事。尤其是淡季,公司会要求减少这些部门的人员数量。同样,业务量大的时候,企业的设计、施工、采购部门都会出现人员短缺现象。尽管市场的波动很大,但人力资源市场却不可能总是满足所有要求,短时间内需要找到大批的员工也是人事行政部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

员工招聘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关键部门的用人需要变化较大。这个问题既有部门工作特质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沟通的原因。企业注重设计与市场这两个关键部门,而人事行政部则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年会、季度总结会上,每个部门的主管都会向人事行政部提出招聘、配置等要求,但这些建议往往是一个模糊的、主观性设想。以设计部门为例,某次月度总结会议中,设计部经理会提出招聘一个流体计算专业的员工,具体要求包括“懂流体计算、人要会沟通、能吃苦(公司设计部会经常加班),要马上招进来”。经过人事行政部的多次主动沟通,才最终确定下来具体的招聘标准。为了能第一时间满足设计部门的招人要求,人事行政部通过中介、网络招聘两种方式搜索符合条件的人员。就在人事行政部已经通过简历筛选确定了进一步考察对象的时候,与设计部协调共同面试时,设计部经理才提出不需要招聘人员。

工程论文:卓越工程师园林的专业论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着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

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聘任兼职教师是建立多层次卓越型教师队伍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改革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聘请企业界、工程界知名的专家、工程师到学校兼职。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听取企业界、工程界专家学者的建议。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另外,可以安排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合作指导毕业实习,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工程论文:绿色节能化学工程的论文

1.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开发

传统化学工程使用处理工艺对有毒污染物的处理滞后性较强,通常是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再另外做针对性处理,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且治标不治本。比如传统工艺烟气除尘,虽然净化了气体,但是污染物直接转化为废渣废水,还需要另一道工序做清洁处理,无疑工序和成本的增加都使得效果不那么理想。绿色化学工艺的介入,可以直接在生产或排放阶段就完成清洁使命,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预防、控制和消毒污染的目的。

化学原料是化学工程的源头,原料决定了生产流程和工艺的选择,绿色工艺的介入可以从源头上改变原料生产带来的各类化学污染,同时绿色工艺与化学工程的结合还可高效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实现深度开发利用,兼顾无污染、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必然会掀起一轮新的工业革命。绿色原料的典型开发应用比如甘蔗渣、稻草、麦秆以及木屑、树枝、芦苇等可加工成为酮类、酸类与醇类化学品。

在化学反应中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也是绿色工艺应用的一个途径。以石油化工为例,生产过程中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较为普遍,作为一种强方热性反应,具有生成物不稳定、易进一步氧化等特征,所以,催化反应中此反应并非最佳选择,生成物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提取最终产物,所以,为改善这种情况,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是最佳途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还能够降低分离产品的难度提升纯度,无疑实现了提升效益和减少污染的双赢,所以,绿色化学工程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非常热门。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催化剂对提升反应速率效果显着,所以目前化学工艺领域积极研究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不一,不仅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化学分子深入研究也有助益,分子筛催化剂和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应用

分析绿色化学工艺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工艺的重视与开发也彰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达两百余年的工业化路程,使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三废”问题十分突出,PM2.5问题也成为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问题等推到了台前更加显着的位置。大型化工企业作为与人们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石油化工与煤炭除去提供能源之外,还提供多种衍生化工产品为人们衣食住行服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消耗的大量原材料都警示着当前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化工工艺,以达到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目前而言,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主要以下几种:研发新科技、新工艺全过程控制污染;利用先进清洁工艺从源头控制污染;利用技术和工艺创新打造可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等。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就目前来说,主要以三种表现为主,分别是清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及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使用生物技术服务可再生能源的合成,像有机化合物原料的应用经历了从动植物到石油煤炭的发展过程,现如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各类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在绿色化工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多以工业酶和自然界中存在的酶,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成物优良、污染少等优势,对于当前化工领域而言,生物酶的利用和研发就成为了绿色化工的重要发展方向。像丙烯酰胺的制备,最早使用丙烯晴,在环城生物酶催化后,不仅能耗与成本大幅度减低,且反应完全无副产物,对工业生产而言有多重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绿色化工工艺还广泛应用于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生活中有众多具体应用实例。比如空调制冷多使用氟利昂,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多、温度升高,目前正积极寻求替代品且朝着低能耗方向发展,无磷洗衣粉减少对河流水域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可降解塑造制品对土地、水源危害都将进一步减轻,清洁汽油的使用可对大气污染降低,以上种种尝试都说明了在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绿色化工工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无污染汽油的研发与应用,像低硫柴油、乙醇、二甲醚等,不仅经济环保,发展前景好,且制备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危害都不断降低,证实了绿色工程化工应用的优越性。

3.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工程化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对生产生活益处多多,应当积极鼓励绿色化工介入工农业生产,以贯彻节能减排目标。

工程论文:核心课程教学工业工程的论文

一、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功能

(一)教学传承,注入青年活力

优秀的教学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学生是一贯有益的。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年教师有经验有创新,青年教师创新多,想法多。如今信息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通过老、中、青三代老师的交流合作,能够有效地传承本院本课程中的指导性思想和教学特点,保证优秀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延续。

(二)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教学力是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教学力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课堂效果。教学的具体过程与时代背景及教师的个人特色有着重要联系。组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们探讨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心得。共享信息资源,汲取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及教学方法,互帮互助,协同提升教学力。

(三)产学研合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家提出了“2011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企业实际产业状况,高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教学三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专业最新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能够使学生思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并激发他们新的想法。

二、现有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及分析

(一)普遍单干,缺乏紧密的实质合作

各成员在教学团队之外也还有一定的教学,科研或是行政工作,在团队固定合作事项之余,教师交流合作不多,因此,目前一些团队成员合作质量并不高。可以建立团队专用讨论室,鼓励老师间多交流。规定老师间需要进行实质的合作教学项目,并将此计入验收标准。希望通过此举,教学团队中的各成员能够更加有效地互相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并增加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二)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团队成员都有各自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部分队员对于自己在教学团队中的权责不明晰或是没有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建立权责档案,每期任务权责需签字确认,在期末团队验收对各人权责履行情况进行验收,将其计入考核标准。

(三)研教比重不清,缺乏自身优势

教学和科研的比重设置相对重要,各位成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有一定的偏向性,有所成就,优势互补。总体上不能顾此失彼,需保证教学与研究大致平衡;其次,应注重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及专业发展方向,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及所学知识的思考,有利于其专业课程学习及创新。

三、南航工业工程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一)组建

实行教学团队建设的首席负责人制度。每个教学团队设首席负责人1人,成员为有该课程建设意愿和从事该课程教学意向的任课教师。教学团队负责人应为具备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持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在编在岗教师,同时,应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在遴选方面,团队首席负责人可由成员推举或者系主任指派产生。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首席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该教学团队的建设任务制定、分工、建设和质量控制,负责提交检查和验收材料。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属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核心或有特色的课程(群)。团队中至少有2名成员在3年内承担过本团队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团队需拥有较好的年龄和学历层次构造,团队成员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积累较为丰富。为了高度融合,提高团队的建设效率,鼓励能同时进行双语或者英语课程建设、同时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优先。

(二)激励

为了持续鼓励团队协作进步,采取“建设启动—合格验收”的资助模式,学院按照年度预算,给每个系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拟建设团队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进行建设工作,各系按照实施方案的计划节点进行检查。参考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分目标完成的激励机制。在专业建设团队目标方面,按照时间或者效果设立不同的分目标。教学分目标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团队总目标的完成。分阶段完成相对应的目标,当分目标完成后,即给予相应的激励。其次,建立多方面激励。各系根据情况给予拟建设教学团队适度的启动经费支持。启动经费主要用于拟建设教学团队的课程建设调研差旅费、资料费、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版面费和教材出版费等。由于团队核心成员相较于普通成员要为团队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故团队核心成员应当给予更多的激励。另外,对于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给予特别表彰与奖励。

(三)考核

团队需提供各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志等基础性材料,积极建设教材(含自编讲义)、习题集、案例集和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且

质量良好;在学校教学共享平台系统中架构教学网站。各团队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如含课程内容的教学视频、微课程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企业视频,课程相关的前沿教学素材等,并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同时,团队应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如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和论文、围绕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企业参观、实习、课程竞赛等。教学改革和探索是教学过程中的头等大事,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在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团队成员合作并发表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2~3篇教学研究论文。为了鼓励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团队建设,要求建设期内有3名以上老师从事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团队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能主动参与院系的各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的申报、研讨和建设工作,这些公益工作对团队、学院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团队成员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效果良好,团队成员的学生有效评教结果100%达到良好及以上;教学督导组听课效果良好,团队成员无教学事故,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四)交流分享渠道

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交流机制,成员积极围绕教学改革进行交流,定期在团队内部组织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沙龙和教学研讨会,为了进行示范和分享,应撰写1~2篇简讯至学院网站。通过不定期的答疑、课程沙龙和网络手段等,团队成员和学生的课堂内外互动交流充分。青年教师可以利用人人、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交流平台,与学生及时开展线上互动交流,为师生交流注入新活力。面向校外,定期开展沙龙或其他活动与其他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团队相互进行探讨交流,汲取经验。同时深入与企业的交流,定期安排教师及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来校演讲交流。

四、结束语

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的是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并让学生得益于此。任何教学改革都将围绕这个核心目的展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建设性的作用。本文希望能够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探讨,有效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及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期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在不断探索中更加完善,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更加良好有效的影响。

工程论文: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论文

1验收调点

新规范强调,验收调查的过程中,应重点核实输变电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噪声环境影响的主要输变电工程内容,并核实实际输变电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化情况和噪声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验收调查时应结合环评报告中提到的敏感点,调查线路及变电站周边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变电站站址从设计到实际建设基本无变化,因此敏感点情况环评中和验收调查阶段基本相同,目前大多数输变电项目是在可研阶段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研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初步选线和方案论证,在初步设计阶段是施工图阶段输电线路路径经常会有局部调整,甚至个别地段还会友较大的变化。环评阶段确定的环境敏感点不是很准确,评价范围也很宽。验收时一般调查沿线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因此验收中常出现敏感点和环评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

2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

新规范细化了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要求对于3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应考虑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交叉或平行线路中心线距离小于1m时,应调查相关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名称、电压等级、与拟验收输变电工程相对位置关系。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多限于模型预测及类比分析。其中模型预测多限于对直线塔在无干扰、理想、满负荷情况下的电磁分布情况,对于含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的输电线路,尚无有效的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于电磁环境影响的类比分析,也多限于直线塔。因此,对于需考虑多条线路对同一环境敏感目标综合影响的情况,需在验收监测时确定敏感点所在区域电磁场强度的达标可靠性。

3声环境监测规定新规范要求

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厂界噪声监测点应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一般情况下课在每侧厂界设置若干代表性监测点,如有超标现象,应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变电站声环境影响一直是变电站周边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为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冷却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和机械噪声。铁心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是产生电磁噪声的主要原因。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装置引起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油泵等。当变压器加电投入运行时,变压器油泵也要投入运行。油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当外界环境气温较高时,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却风扇也要投入运行,同时产生振动,辐射噪声。由于变电站昼夜运行,变电站噪声又为中低频噪声,波长较长,不易被吸收,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变电站站内有多个噪声源,围墙较长,对变电站厂界单一布点难以全面反映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情况,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布置噪声监测点,在没测厂界设置多个噪声监测点,十分必要。若超标现象出现,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可有效确定变电站建成后周边声环境质量超标区域,对分析厂界噪声和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对后续公众参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论文:乡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论文

为加快我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农[20__]603号)和《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水利的意见》(陂政[20__]6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工程管理,盘活资源存量,调动和激发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农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则;

(二)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决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的原则;

(五)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通过2至3年的改革,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明确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形成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改革的范围

(一)总库容1000万立方米及以下的小型水库工程。

(二)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以下的排灌工程,或设计引水量1立方米/秒以下的独立引水工程。

(三)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以下,除涝面积3万亩以下,总装机容量1000千瓦以下,或单机容量280千瓦以下的机电灌溉排水工程。

(四)小型饮水、供水、水电站、塘堰、堤坝工程和其它小型水利设施的改革,参照本方案实施。

(五)个人兴建的小型水利工程不列入本次改革的范围。

五、改革形式

本次体制改革鼓励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卖则卖,进一步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

(一)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个人或组织,作为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运行、维修养护、安全保卫、防汛等的执行主体,负有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筹资建设、组织施工、使用管理、安全运行、维修养护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应制定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统配与灌溉服务,协调好用水户之间的关系。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回收的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实施步骤

(一)确定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做到山权地界清楚。凡纳入此次体制改革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前必须先确定其用地面积、用途和范围,并报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权办证。

(二)界定产权。按照国资委、水利部《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产发[1996]5号)的有关规定,产权界定按如下办法执行:1994年3月31日以前,由国家投资为主,群众投工、投料兴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形成的资产属国家所有,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1994年3月31日以后,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其形成的资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报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权。

(三)资产评估。国家和集体投资形成的农村小型水利资产,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应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工程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写出资产评估报告书,确认资产现有价值,如进行土地评估,应将土地评估报告报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确定方案。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方案,包括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形式、承包费、租赁费或拍卖标的的确定,必须经区水务、财政、土地、物价等部门、村组干部和受益群众代表组成的专门班子认定,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经充分协调酝酿后共同制定改革方案。国有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由区水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物价、土地部门备案;集体所有的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方案,由区水务部门与区财政、土地、物价部门会商后负责审批,由所在的街乡镇场或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

(五)公开招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工程所有者公布改革方案,进行公开招标,区水务、财政、土地、物价部门派员参加,进行指导和监督。同等条件下,原经营者和受益人优先。

(六)签订 合同。公开招标确权后,由工程所有者与中标者签订合同书,合同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在合同中应明确改革的经营期限、工程的用途和服务对象、工程维护标准、不动产处理、工程设施管理制度、供水价格、开发利用规划、防汛抗旱、工程安全责任及义务等。凡涉及以有偿使用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由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中标者,或者区土地主管部门监督集体土地所有者与中标者签订土地使用合同书。

(七)建档备案。对区管水利工程、在册小型水库,在合同签订后,由区水务部门向中标者发给省水利厅统一印制的《水利工程管理使用许可证》,并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备案。村组集体所有的小型机站、堤垸、塘堰,在合同签订后,由街乡镇场向中标(承包)者发给《水利工程管理使用许可证》。

七、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20__年6月底前)。制定改革配套文件,并监督、指导各街乡镇场实施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二)第二阶段(20__年7月底前)。各街乡镇场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机构,明确人员、职责、任务,并负责领导和开展本辖区内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

(三)第三阶段(20__年7月底前)。对各街乡镇场分管领导、农业科(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参与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的专班成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文件,掌握工作方法及工作步骤。

(四)第四阶段(20__年7月至9月)。开展试点工作,暂定罗汉街、祁家湾街为试点。在此期间,各街乡镇场对本辖区内的小型水库、排灌站、引水工程以及其它符合改革条件的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确定改革的形式,并向社会公布实施方案。

(五)第五阶段(20__年11月底)。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试点任务。

(六)第六阶段(20__年12月底至20__年12月底)。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全区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任务。在本次改革期内,每年完成的比例分别为:20__年10,20__年60,20__年30。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区、乡两级分别成立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公益事业,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将此项改革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此项改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四)强化指导,落到实处。区水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组建工作组深入到各街乡镇场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五)实行奖励,激励先进。从今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全区的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评比活动,对完成任务和达到质量要求的给予奖励。确定一、二、三名,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资金。奖励资金用于工程投入。对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走向良性运行机制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优先安排农水项目。

(六)落实经费,推动工作。区财政部门从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正常开展。

(七)合理定价,依法征收。合理确定水价,依法做好水费征收工作,是搞好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走上良性运行轨道的重要一环。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后,其灌溉用水、排水收费标准,要按照有关规定,在区物价和水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要积极推行科学灌溉、节约用水、定额配水、按方计价、超量加价的计量收费办法,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八)加强管理,促进发展。做好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是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前提。对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区国土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以促进水利工程依法管理。凡是新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要全面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不准从其它渠道安排扶持资金。新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未明确划定的工程,不予批准工程开工建设。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并明确划定工程的管理范围、树碑立界。区水务、国土、建设部门共同监督。对已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属单位提出申办水利工程确权划界要求的,区土地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考虑历史条件和现状,积极配合其做好确权划界工作。

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技术的简述

地面石材泛碱已成为精装修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本文从地面石材泛碱的成因、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泛碱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

关键词:石材,泛碱,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随着精装修市场的推进,住宅品质对于精装修工程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同时,在精装修施工中也有很多质量通病出现,例如石材泛碱等现象,对于此种问题在后期石材养护也同样会发生,如何从成因、预防、措施中加以考虑与处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

一、什么叫泛碱现象

湿贴天然石在安装施工期间,石材板块会出现似"水印"一样的斑块,随着镶贴砂浆的干燥和硬化,"水印"会稍微缩小,甚至出现消失,其孤立、分散地出现在板块中,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特别是是在潮湿天气或受雨水影响较多的户外区域,水从板缝或石材表面等位置渗入,天然石的水斑就会慢慢变大,同时在板缝中形成片状并析出白色的结晶体,常年不消退,外观受到严重影响,工程上称此种现象为泛碱现象。

二、石材泛碱成因:

首先我对泛碱的成因作以阐述。由于天然石材结晶在一定程度上相对较粗,我们肉眼几乎很难看到其中的毛细管,例如花岗岩孔隙率大概为0.5%至1.5%,大理石孔隙率大概为0.5%至2.0%,其抗渗性能相对普通水泥砂浆而言较差。对于花岗岩,虽然其吸水率在0.2%至1.7%,数值较低,但水仍可经过石材中的毛细管渗入到另一面。因此,由于天然石材的特殊性及毛细孔的存在,在某方面反而为石材粘接剂中的水、盐、碱等物质的侵入提供了通道,最终形成了泛碱。

此外,在粘结剂产生含盐、碱等物质是渗入石材毛细孔产生泛碱的直接物质来源。其中主要是砂浆中析出的Ca(OH)2伴随多余的拌和水沿石材的毛细孔逐渐渗透到板块中。拌和水越多,移动到砂浆表面的氢氧化钙就越多,水蒸发后,氢氧化钙就存积在板块里就形成了泛碱。而水是泛碱物质的溶剂和载体。

对泛碱成因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目前石材铺贴工艺是离不开水泥,砂子和水的,但是只要解决了水入侵石材板材的问题,就能有效控制石材泛碱的现象,所以我们一般工程中使用的地面石材都是要求要做六面防护的,通过在石材板底涂刷树脂胶,再贴化纤丝网格布,形成抗拉防水层,使石材表面封闭水汽不能进入,但是有的工程为什么还是会泛碱呢?

三、预防方法

针对泛碱现象的成因,可以相应从切断泛碱的途径,减少Ca(OH)2、盐类等物质的生成,同时减少水的渗入,基于以上三个方面采取对策,从而起到预防的效果。

(一)石材安装前的准备

1、在设计的角度上考虑杜绝泛碱,应可能设计成干挂方式,充分考虑结构的防水处理,同时应以吸水率指标及其他物理性能均符合要求的石材为主。

2、对于施工前期,应提前作好预防措施,事先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泛碱的各个施工工艺[2]环节,做到样板先行原则。

3、在材料方面,做到相关材料应先检验后方可使用,不仅要求整体外观合格、对于尺寸、物理性能指标也要满足条件。

(二)防碱背涂剂的使用

1、对于石板安装,则需要在施工前在石材背面和侧面均涂刷专用处理剂,通过该溶剂渗入到石材堵塞毛细管中,从而使水、盐、Ca(OH)2等其他物质无法进入石材毛细孔,大大降低了石材泛碱的可能性。

2、此外,应注意在石材板底面涂刷树脂胶,通过贴化纤丝网格布起到抗拉防水层,同时也要在侧面做好涂刷处理,两者缺一不可。

工程论文:林业工程智能系统运用探究的论文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的概念最早由bonczek等人于2世纪8年代提出。idss是在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的基础上集成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及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而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将人工智能与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相结合,使dss具有人工智能,能够更充分地应用人类的知识。idss既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发挥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充分做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使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得到一个大的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dss是在2世纪7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morton首先提出,并在8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科学。dss是以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dss实质上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管理信息系统和模型辅助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使得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融为一体,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1)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靠人来实现模型间的联合和协调,解决复杂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效率低下,而决策支持系统是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和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达到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2)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需要。

dss由3个系统组成,即人机交互系统(对话部件)、模型库系统(模型部件)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部件)。

2世纪8年代以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应用于林业,并在林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森林病虫草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林业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森林资源状况、林业社会情况、林业情况、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营林情况和林业自然资源等数据。该系统运行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3层结构模式,即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模式,可提供数据的网络查询、管理和维护功能,为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wcschou等人开发了航空喷雾决策支持系统(spraysafemanager,ssm)。我们知道除草剂被普遍用于森林杂草防除,但除草剂脱靶喷雾沉积和漂移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清楚喷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效果、运用效率的前提下,可靠地进行除草剂喷洒是必要的。ssm的特点就是将喷雾沉淀和漂移的预测与反应模型融合在一起。该系统包含了一系列除草剂/杂草和除草剂敏感植物雾滴反应模型及产量模型。第二代ssm(ssm2)将喷雾沉淀和信息系统(gis)融合在一起,增加了斜坡沉积修正模型和飞行路线确定模型,从而可在真实的空间背景下区分喷雾区边界和敏感区域。由于使用者能够即

时、直观地“看到”喷雾区地图上的图像及数据,使得ssm2的模拟更加真实。

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2.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

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信息结构,其中知识库用来存放各种规则集、专家知识经验及其因果关系;数据库存放基础数据、决策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模型库用来存放各种决策、预测及分析模型;多库协同器从知识、数据、模型、方法等各个方面为决策服务,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

2.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1)分析、决策用的数据不再集中于一个节点,而是分散到网络上的不同节点;(2)分布、决策模型和知识处理方法也从一台机器上的集中处理,变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分布或分布加并行的处理方式。

进入2世纪9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糊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idss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世纪8年代兴起的agent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agent是一个能够持续自主驻留、活动于真实的或虚拟的复杂动态环境中的问题求解实体[7]。agent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协作性、适应性和社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部分智力。将agent技术融合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中所集成的基于agent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传统idss所没有的一些特性:(1)开放性。即能够与外界交互,系统资源不足时能够向外界请求帮助,同时具有对外提供资源的功能;其二是系统部件的易于增减,保持系统完整而不含多余的计算过程。(2)idss是分布式的、基于网络环境的。(3)资源可重复使用。不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可重复使用,而且系统资源(决策知识、决策经验、决策模型等)能被不同的决策程序多次调用。(4)集成群体的经验和智能。(5)突破静态的程序化决策方式,实现人机智能结合。

目前多agent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system,mas)是一个松散耦合的agent网络,这些agent通过交互解决超过单个agent的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多agent系统具有如下特征:每个agent拥有解决问题的不完全的信息或能力;没有系统全局控制;数据和知识是分散的;处理是异步的;agent是异质的、分布的;系统是开放的。

2.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

随着数据挖掘、人工智能、3s与dss技术的发展,以及精确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开始研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如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防火、变量施肥等。

北京林业大学研制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数据及数据库管理、图形及图形库管理、模型及模型管理库、专家系统,并以数据及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模型系统为分析手段,以专家系统为智能决策核心,各模块相对独立,以数据管理模块为中介,组成有机整体。可实现统计、预测、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土地分类及生态评价、林种的水平及立体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等功能。

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大兴安岭防火指挥中心课题组通过3个阶段的研究,建立了基于web与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防预报、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它包含了森林防火灭火系统中的地形图绘制,防火机构、历史火灾和各种代码等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火点定位、火场蔓延、派兵扑火、清理看守火场和损失评估等模型的建立,与上下级单位的数据交换,在火灾发生前可作出林火预报和预防;当林火发生时,可模拟林火的蔓延,并提供火场定位、派兵、扑火、清理火场、看守火场等辅助决策方案,为指挥员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火灾发生后可作出火灾损失评估。

&n bsp; raymondkfink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空间土壤肥力、土壤物理性质和产量数据,在可变量施肥系统中利用基于规则的决策支持工具(dss4ag)降低施肥量、增加产量。利用标准的gis工具将农田进行网格化,分成1×3m的矩形方块。根据历史产量数据、历史性质数据(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性质、坡度、地貌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cart回归树运算法则(beriman等,1984)确定产量模型,根据当前性质数据、产品市场价格等,按照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如果施肥费用大于增加产量的产值则不予施肥)。从测试结果看,采用dss4ag系统进行变量施肥,产量增加不很明显,但施肥总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成本,且降低的成本超过了必要的土壤测试和变量施肥装置的花费,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3.1精确林业的概念

精确林业是综合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科技,建立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林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获得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简言之,精确林业就是实现以最小资源投入、最小环境危害获得最大林业效益。其中,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通讯;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林业工程技术主要有林业机械自动化、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立地类型与立地条件分析、林木育种、施肥、林木采伐,等等。精确林业的研究与发展有助于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方面重大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林业环境保护,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3.2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建立gis和es集成的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可为林业生产者、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形象直观的信息服务。根据历史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和森林保护专家在长期研究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草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草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草害发生类型、程度等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特定区域的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病虫草害防治后的一系列数据可作为来年病虫草害预测和森林病虫草害防治战略的储备参考。

3.3系统的功能

(1)gis数据仓库包括3个基本功能:①数据获取。负责从外部获取数据,将数据分类,重新组合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从而解决idss中数据存储和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②数据存储和管理。负责数据仓库的内部维护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组织、维护、分发等;③信息访问。它属于数据仓库的前端,面向不同种类的最终用户,由系统的各种工具组成。数据仓库的最终用户在这里提供信息、分析数据集。

(2)数据挖掘系统。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大量的历史性数据分析,从中识别和提取隐含的、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多库协同器,将其分发给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法库管理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挖掘的主要技术是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关联的空间数据挖掘,它的研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空间现象(季节更换、气象条件)、空间因素(高山、谷地、平原)、空间组成(土壤、地貌、植被、水域)、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空间活动(水土流失、沙漠侵蚀)等的研究,力求从中揭示出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与规律。

(3)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分析各种历史数据的最佳手段,其主要功能是:①提供数据的多维概念视图,可以使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考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深入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②快速响应用户请求;③提供强大的统计、分析、报表处理功能,进行趋

势预测。

(4)精确林业工程系统。执行智能决策系统产生的结果,如进行变量施肥、变量喷雾。国内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企业管理等领域,而在林业及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研制和开发应用较少。但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信息技术、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确林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会不断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

工程论文:搞好市政工程审计分析探讨

城市市政工程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好本地区经济,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作为城市构成骨架的市政设施工程,一般都是非赢利性的,它建成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只能产生社会效益。市政工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资金筹措,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与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市政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一项市政工程从基本建设程序看,须经过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和环节。那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的投资控制和审计,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重视建设前期的工程造价控制和审计

这里所讲的建设前期是指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招投标期间。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而忽视开工前前期审计。但事实上,一个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整个造价。一项研究数据表明, 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因此,搞好此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至关重要。要搞好工程开工前前期审计,须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搞好投资估算审计。大量的事实证明,市政项目前期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隐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取科学的估算,细致的作好投资估算审计,形成最高投资限额,以便有效遏制“三超”现象。但就目前市政工程计价依据来看,缺少工程建设前期评估依据,对搞好前期的投资控制和审计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造价管理部门在做好新的市政预算定额颁布实施的基础上,搜集已建市政工程结算资料,做好市政工程定额的编制出台工作,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控制和审计依据。

其次,把握好设计阶段的造价审计。我们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图纸未交付使用实施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这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肩负起优化设计和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例如,我们对某市政项目主干道排水工程设计进行审计时,发现在管道沟槽开挖回填这一项,原设计方案是沟槽开挖后,回填石粉和石渣。经过我们实地勘测,此条主干道土质情况良好,在沟槽土方开挖后,采用原土分层夯实回填,就能保证上部路面基层的强度要求。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请有关专家进行强度验算,发现按此方案完全符合要求。仅此一项,两方案造价就相差4.6倍,就此审减造价356万元。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和审计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在设计一开始,就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和经济相统一。工程审计人员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的影响设计工作,以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最后,搞好工程开工前的招投标及合同审计。工程招投标及签订施工合同是工程项目开工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搞好此阶段的审计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招标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标活动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的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工程量清单在全国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标即是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工程量清单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作为标底的工程量清单,往往与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差别较大,施工方在报价时借此钻空子,利用报价技巧,采用不平衡报价,将合同约定不做或者少做的工程项目压低报价,将合同中必须作或者可能超做的部分项目报高价,以此来获得超额利润。如我们对某市政项目一条路堤合一的大道招标及合同审查时,发现合同约定道路北侧绿化带部分,基础土方此次不用填筑,而基础清淤部分清单工程量太少,施工方将土方填筑每立方压低单价5元,而基础清淤部分每立方抬高单价10元。经过我们核实,道路北侧绿化带部分土方量为16万立方,基础应增加清淤量5万立方。此两项经过我们审计,调减合同价35万元。由此可见,在一项市政工程开工前,开展招投标及合同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 加强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

工程建设期间是影响工程造价又一个相当关键的时期,因为工程建设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建设周期长,建设工序繁多,因而影响工程造价形成的因素也多。此阶段一直是工程审计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工程建设期间的跟踪审计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市政工程造价跟踪审计:

1、审计关口前置,搞好工程开工后的土方挖填造价审核。市政工程的建设,原始地貌的勘测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土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对最终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扩大工程量。我们必须从地形的勘测开始同步进行跟踪审计,以便准确地第一手材料,为最终的造价确定打下基础。

2、严格、认真地审计现场签证。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施工单位往往在隐蔽工程方面巧立名目、千方百计地增加各种签证。现实中市政工程签证多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勘查设计不到位,造成实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差别较大;二是招投标不负责任,未认真审查标底清单工程量,造成实际应完成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区域较大;三是现场监理工程师执业责任心不强,甚至与施工方勾结在签假证、多签证,损害国家利益。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签证往往给工程建设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如我们在某项市政工程审计中发现,监理签证的增加基础清淤、填沙工程量为34000立 方,我们找到该段工程的地形原貌图,据图测算只有25000立方,我们走访询问了该段工程当地居民,又翻阅了现场监理的日志,发现只有26000立方,我们采信现场监理日志记录的工程量,按综合单价55元/立方计算,仅此一项就审减44万元。

3、加强设计变更的控制和审计。设计变更是市政工程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在变更审计这一块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帐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在审计时,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在审计中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一味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三、坚决把好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关

目前,我省市政工程结算大多采用定额计价为依据,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笔者根据多年审计工作经验,认为要做好市政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应做到“三个结合,四个到位”。三个结合即一是理论计算工程量与实际完成工程量相结合;二是图上标注数据与实地勘测数据相结合;三是合同内完成工程量与合同外完成工程量相结合。四个到位即一是施工方完成的实体工程量要审到位;二是监理等签证工程量要审到位;三是设计变更工程量要审到位;四是主要的材料价格要核实到位。

总之,城市市政工程造价审计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和审计。我们只有加强每个环节造价控制和审计,通过审计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

工程论文:水利枢纽工程环境保护实践论文

1工程概况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工程批准立项时起,就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提出和制定了“绿色亭子口”的环保目标,提升生态文明水平,造福老区人民。为此,公司与枢纽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了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的设定

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地质、地貌、土壤和气象的特殊性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以上。二是部分支流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特别是闻溪河支流接纳了剑阁老县城的工业废污水,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三是自然灾害频繁。由于降水量的区域性和季节性严重不平衡,导致区域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威胁江河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保护针对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落实国家环保基本国策,以造福老区人民的更高要求提出了“绿色亭子口”的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总目标。其具体要求是: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7.6%,弃渣拦渣率98.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8.7%,林草覆盖率达到34.5%。施工期,要确保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并卫生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易扬尘的物料覆盖封闭运输,以防止运输扬尘污染;确保定期洒水,以消除道路扬尘;确保有效降低工地噪声和施工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在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还要确保坝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供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确保生产、生活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不降低原有功能和水质级别;对主要污染源闻溪河进行工程治理;对移民集镇和农村移民安置点,按照现代集镇和新农村标准,配套规划和建设环保设施。在移民安置区发展林果绿色产业,增加植被、净化空气、减少水土流失,使“绿色亭子口”名符其实。

3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规划

3.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配套、完善的制度性安排,保证了环保治理和建设的高标准。27年,在枢纽工程的准备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了《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与此同时,业主委托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得到了四川省环保局的批准;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项目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影响因子的评价和环境风险分析,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环境影响评估证明了该工程在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工程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后,不存在制约工程可行性的环境问题。该报告书是工程得以建设的环保通行证,也是工程环保规划的基本依据。

3.2制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规划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公司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定了《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规划》。《规划》确定了水源地、鱼类“三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古树名木等重点保护对象。其中,要求保证水源保护地12个取水口、居民点、14个集镇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的水质和水量;保证坝址以上嘉陵江干流、白龙江支流、闻溪河以及坝址以下苍溪河段的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得到保护;保证对该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的13种动物的保护和生境、生态协调的完整性;保证水库淹没区涉及的61株名木古树通过迁移得到保护;对水环境保护、陆生生态保护、水生生态保护、施工区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和人群健康保护进行了系统设计;对工程建设的生态与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提出了要求;水土保持规划着重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设计,同时进行了本工程的环保、水保投资概算。

3.3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23.4mm,水土流失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嘉陵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是该区域环保的主要任务。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项目的移民安置工程共扰动地表面积331.14hm2,产生弃渣311.85万m3。为此,专门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重点对移民安置工程建设区受扰动可能带来水土流失的区域制定了详尽的工程、植物和临时防护等防治措施。

4环境保护工作的运行与管理

4.1坝区和库区分类实施

根据坝区和库区的不同特点,将坝区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工程承包合同,作为枢纽工程建设合同的一部分,由承包商负责实施,主要目标是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和控制。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移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和控制,由其移民实施主体的地方政府负责落实。环保的工程治理措施,包括闻溪河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8片防护工程等,则由业主直接投资建设。

4.2建立环保水保监理机制

为了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工程建设单位决定建立监理机制。通过招投标,确定了由深圳市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亭子口枢纽工程施工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水保与环保专项监理工作。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不间断地对治污措施和效果进行监督,提出整改意见。监理单位每月向业主提供监理月报,对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确保业主实时掌控工程环保实施情况。

4.3实行施工期环境监测制度

招投标确定了广元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工程及影响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分包委托四川光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水生态监测。重点对生活饮用水源从严监控,对饮用水源的34项指标每天监测一次,一月一报。

4.4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

工程水保与环保管理体系包括监管层、决策层、协调管理层和实施执行层,分别由外部

行政和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决策机构、工程现场管理部门、水保与环保专业监理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水保与环保措施实施单位(包括承建单位、环境与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设计单位、水保与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单位等)组成;同时,制定了与上述管理体系配套的主要管理制度。业主单位将水保与环保管理工作纳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确定由公司移民工作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部、机电物资部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到2011年,亭子口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业主对工程建设水保与环保工作的统一管理、水保与环保监理单位协助业主进行水保与环保监督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对水保与环保设(措)施建设与运行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监理,各承建单位对水保与环保设(措)施进行分级管理,水保与环境监测单位和工程设计单位参与管理,地方政府对工程建设水保与环保设(措)施进行监督控制的综合管理体系———“水保与环保专项实施与综合管理”新模式。 5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5.1与枢纽工程建设进度同步落实环保任务

公司按照工程进度每年下达环保年度任务,由负责环保的移民工作部等部门与监理单位一起组织召开各工程项目水保与环保工作会议,向各参建单位进行分解落实,作为监理和考核的依据;同时,指导各承建单位编制施工项目水保与环保方案和制订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等事故的应急预案及年度施工项目水保与环保工作计划

5.2建立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业主、政府移民工作部门、监理、参建单位等组成,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协调有关各方配合开展工作。

5.3落实人员,专题培训,建立环保水保台账

在参建单位落实环保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后,与业主签订目标责任书。由业主单位牵头对所有参与环保工作的人员进行环保业务培训;建立承建项目水保与环保工作台帐制度,为日常管理工作保留了实施记录和运行资料,也为将来水保与环保专项验收保存历史档案。

5.4现场检查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现场检查是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的主要措施。其主要检查:枢纽建筑物、施工道路、永久占地区内施工附企设施等的用地建设开挖边坡及临时堆土等防护措施,部分零星裸露边坡绿化,道路两侧行道树和各弃渣场排水箱涵、边坡防、挡防护措施以及弃渣平整等情况;水库移民安置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及消毒处理,生产用水、粪便无害化处理,排水系统的清理管护,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卫生填埋状况等情况;库区植被恢复、陆生动物和古木大树迁移等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实施情况;交通专项复建工程中的等级公路、大中型桥梁和其他农村道路等建设过程中的弃渣场、料场及其他临时用地的防护措施;农田防护工程中的低地回填、护岸整治、截洪沟及土地复耕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料场、临时堆土场及其他临时施工用地的防护等。检查的重点是各项设施完成的工程量与投资、合同要求、使用情况与功能效果等。其方法主要为:现场查看、抽取样本、翻阅台账、座谈讨论、查找问题、督促整改。仅2012年,就现场解决具体问题6余件。

5.5考核奖惩,兑现承诺

由水保与环保监理单位每月严格按照《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施工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各项考核指标,对各参建单位及其承包的施工项目逐项进行检查、评定,按合同的约定兑现奖励或处罚。项目业主按照监理合同的约定,考核监理单位,兑现奖惩。由于合同单位业绩突出,业主仅2012年就兑现奖励4万多元。

5.6优先满足环保投资

公司勇于承担业主的社会责任,优先保证了对环保水保的投资。在工程设计阶段,公司按照环保规划足额预算了1.95亿元的环保水保投入。在工程建设中,确保环保水保资金的优先拨付和使用。

6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

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即将下闸蓄水,与枢纽工程同步进行的环保工作成效显着:一,坝区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空气质量、噪声防治、生活垃圾处理和人群健康保护持续达标;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没有受到破坏,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水质持续合格,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控制在6mg/L以下;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满足CJJ17—2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卫生设施符合CJJ27—2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人群健康通过建立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培训专业卫生队伍、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居住环境建设、加强病媒生物控制得到有效保护;三,一批环保设施建成陆续投入使用,新建集镇的供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防护区工程、闻溪河污水深度治理工程、鱼类放流增值站等环保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有的已经投入使用。环保水保指标完全满足了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对环境的要求,也即将实现建设“绿色亭子口”的总体环保目标。

工程论文:高校园林工程论文

论高校园林工程的功能、施工特点及科学管理

摘 要:高校园林工程是高校领导极为重视、高校师生密切关注的校园民生工程。本文从高校园林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和工程规范出发,梳理分析高校园林工程的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总结高校园林工程的施工现状和特点,归纳在实现预定园林工程景观效果的前提下的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园林工程 功能  施工特点 科学管理

高校园林工程是在高校校园地域内,通过利用并改造自然地貌或人工造景,结合绿化景观以及校园建筑的配设,构建供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高校园林工程是高校自身在长期的规划建设累积的产物,是高校师生追求教学育人氛围和高雅生活方式的载体。高校园林为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提供整洁优美环境的校园环境,其基本形态是由建筑群体、室外构筑物、道路管网、园林设施、绿化景点等要素构成。近年来,随着高校师生对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园林绿化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深受师生关注的校园民生工程,工程规模也从单一绿化、小规模向综合造景、大规模发展。因此,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提高对高校园林工程施工特点的把握,认真分析高校园林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

一、高校园林工程的功能

高校园林工程的功能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从一般性来讲,要注重高校园林对微气候的形成和改善、对师生休闲环境的培育;在高校教学育人的氛围中,要充分挖掘高校园林延伸出来的学习、教育和交通等潜在特殊功能。

1、生态功能。绿地是现代城市之肺,对城市的碳氧平衡、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甚至杀死病菌都能起到作用。在几平方米的有限的高校绿地空间里,由地形、植物、地表和建筑形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微气候,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高校园林工程中,通过水面、绿地、林荫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地改善校园的微气候,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对气流进行控制,降低周边城市噪音,净化空气,营造出虽有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的意境,成为师生驻足、留连的场所。

2、休闲功能。休闲活动主要指散步、小坐、谈心、游憩等放松身心、休养生息的活动,草坪、树林、小山、庭院都可为此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高校园林工程虽不是大气磅礴,景观丰富,但若设计精心,布局合理,注重人与园林景观之间和谐融洽关系,可使得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趣味。在植物与植物的配置上,要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配,观花、观果与观叶植物相间隔等和谐共处;在植物与地形的配置上,高处多种乔木,低洼多栽灌木,体现林冠线的景观变幻;在植物与建筑的配置上,体现庭院植物配置的特色。

3、学习功能。高校是探索知识、叩问真理、推崇学术的精神家园和学习殿堂,高校园林工程应该从内涵、从设计等角度有利学习功能的培育,在阶梯教室、走廊和实验室要有豁达开阔的景观视野,以促进心智的通灵和开放;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可以设计清醒头脑、调节神经、转换状态的庭院或藤萝架;在校园的公共绿地或花园之内既要有亲和性足够的开放式草坪设计,也要制造出有利于专心诵读、潜心思考的幽闭性的竹林。学习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交织的复杂活动。灵感、顿悟是感性思维的表现,常常会因为优美怡人的外在环境而激发。优秀的高校园林能提升师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师生的想象力,升华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4、教育功能。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曾说过:“那些长廊和庄重校园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中谈到:“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在古代中国,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昭示了环境在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教书育人的环境,校园则是其中无声的课堂,校园环境又可细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毫无疑问,整洁有序的物理环境、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高校园林工程在建设物理环境的同时也在培育着人文环境,发挥着双重作用。

5、交通功能。高校园林尽管是一个供师生休闲、交往的场所,尽管能够起到学习、教育的途径,但是在高校扩招、莘莘学子如过江之鲫的背景,却有一个极其现实的交通功能。由于高校师生人数众多,活动时间又集中,因此高校园林的交通配置功能凸显。当大量师生瞬间从高大雄伟的教学楼里涌出,当校园师生齐聚花园举办某个庆典活动,一般园林的园路、窄廊都已不适用。高校园林的园路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速度和景观。交通设计应根据师生的行为规律和活动特点,尽量减少曲折路程,提高交通的效率,尽心配置园林景观,有利出行和聚会。

二、高校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

1、施工涵盖范围广,涉及专业多,施工工艺复杂。高校园林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测量、地形整理、地面铺装,排水系统、给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园林小品(假山、雕塑等)、构筑物建设、绿化及养护工程等。涉及专业包括建筑、道路、装饰、给水、排水、电气、绿化等。同时,园林工程实质上就是人工造景工程,就是形成多个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在景观设计中经常采用“复杂多变”的手法,综合处理主景与配景、对景、前景、分景和点景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错综关系。所以,高校园林工程中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可能较小,但数量多,施工总成本并不低。

2、通常利用假期施工,工期紧,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 。高校一般是利用暑假期间施工,为了能在开学之际投入使用,预定工期大多不足;比正常工期减少较多,这就迫使施工单位调整组织设计,增加赶工措施,组织多工种交叉施工。

3、施工中变更量大,造价及施工成本控制较难。高校园林工程施工变更量大,推高成本和造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设计单位在方案阶段,依赖委托单位提供的图纸档案来天马行空、闭门造车,到现场进行勘察测量工作不细致,对现场地下管网更是茫然,结果设计图纸同现场实际不符,漏洞较多。二是高校有关领导对高校园林工程期望较多,希望既能体现学校特色文化底蕴,又能照顾到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学生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出来的很多指导意见形成工程变更。三是由于当前不少高校承担的部级考试、国际交流活动等大型活动频繁,为了减少施工噪音的影响或干扰,多次暂停施工导致工期延迟。

三、高校园林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

1、对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是核心。高校园林工程造价包括四大费用: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施工过程中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是发生于施工前和施工中的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用和临时设施费等。间接费由规费和管理费组成。规费是按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如工程排污费、社会保障费等。管理费是建筑安装企业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等。利润是施工企业完成工程获得的盈利。税金是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由此可见,高校园林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主要是做好直接费和间接费的节省、管理和控制。在高校园林工程前期阶段需要科学控制与管理的内容包括,一是项目决策时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详细编制投资估算,确保使植被效果更加完美,施工流程简化可行,施工工期安排合理。二是园林工程行业的项目设计与项目施工分开管理,容易脱节,造成设计方案与竣工现状大相径庭。因此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让园林工程设计、苗木采购、施工由一个总承包公司或设计与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实施整体协调与控制,并推行限额设计,增加对变更设计约束的额度限制条款。三是在工程招投标时严格施工单位资格审查,详细审查商务标、经济标和技术标。到了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现场不可预见的各种条件变化,或者设计不合理部分或考虑不周全的问题也将充分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工程洽商、技术核定的问题将不断发生。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要做好“四个严格”:严格控制苗木、石材等材料选择;严格控制设计表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严格按照进度拨付工程款。在最后的项目结算阶段,要防止承包方把结算价夸大上报,认真审核工程资料、工程量和定额套用合理性与合法性。

2、对质量控制的科学管理是基础。高校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景观效果最终要通过广大师生实际使用的检验和认可。因此,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全过程的保证措施。一是采取事前控制的保证方法。主要通过设计招标,组织专家会审图纸,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的会审意见和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的合理调整四个方面来实现的。二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进行质量控制,即施工主体、施工对象、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环境。施工主体要求在高校园林工程项目部组建时,必须选择有丰富管理和施工经验的人员,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全面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对图纸要求的质量标准及国家有关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做到心中有数,并自觉地付诸到施工实践中。施工对象涵盖对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的质量监控,特别是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如花岗岩、防腐木、大树等,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规格型号采购,必要时多进行采购考察,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场。施工方法即通过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的正确运用来确保施工质量。园林工程的施工顺序必须遵照“四先四后”的法则:先地下管线,后地上安装;先基础垫层,后铺装安装:先土方造坡整理,后绿化栽植;先乔木、灌木,后地被、草坪栽植。如果顺序颠倒错乱,就会严重破坏原有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并给施工质量埋下潜在隐患和风险。施工手段是通过正确运用施工机械、设备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特别是各类测量仪器要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定时校核,防止出现误差给测量放线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施工环境包括现场的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等。施工环境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同建筑、市政施工的严格要求不同,高校园林工程一般不进行事先地质勘探。因此在硬质景观基础施工时,遇到严重影响基础质量的地基,如垃圾基础等,必须及时地召集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提出解决地基隐患的方法,切忌盲目施工。三是落实好竣工后的质量控制,包括硬质景观的成品保护和绿化景观的养护管理。高校园林景观工程建成后都是开放式管理,人流量大,难免会出现人为损坏,因此对竣工后的保护尤为重要。高校应责成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专业化的管理,出现损坏能及时维修。

3、对设计变更的科学管理是关键。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写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高校园林工程为追求参差多变的园林造景手法,会在设计中和施工中经常出现变更。但是,变更的不加限制的增多直接影响到设计效果、进度和造价。因此,对设计变更的科学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有施工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了解各分项工程的具体细节,做好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设计变更。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测量、土建、装饰、水电、安装、绿化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仔细研究施工图,积极主动地到现场进行测量复核,及早发现问题。同时,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公司加强沟通协商,提前解决问题,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事前准备不充分等待设计变更或补充的被动局面。二是完善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前提,入场的施工单位要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安排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的技术人才,和设计单位的代表反复联系,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及时提出变更,完善变更图设计,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最终确认。这可以充分降低设计变更对施工进度的不良影响。三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实施设计变更项目。由于设计变更对原施工方案将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将产生较大影响。设计变更方案确定后,应当及时调整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调配人、机、料,组织交叉施工,实施赶工措施,保证设计变更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4、对 施工进度的科学管理是保障。高校园林工程由于学生开学等特殊时间节点要求常会出现因规定的工期不足和工程变更的实施而昼夜赶工。为了保证预期进度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措施:一是在施工技术层面,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工种负责人考察现场后再对施工图进行全面会审,对施工图中因设计不足有可能出现变更并影响进度的内容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设,将影响进度的变更及早解决在开工前。同时,施工方案的编制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还要考虑是否满足进度。二是在施工管理层面,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和月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到阴雨天和高校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变更事项对进度的影响,并预留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进度滞后。三是在施工组织和资源调度层面,要考虑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三大因素的影响。一线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人员素质是确保进度计划顺利完成的首要因素。配套有施工经验且素质高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材料员、预决算人员、财务人员、资料员等。其次,根据施工图的工程量准确估算材料供应的规格、数量和入场节点对施工进度影响重大。特别是一些加工时间长,采购困难的原材料如花岗岩、假山石、绿化大规格苗木等要进行精确计算,提前订购,严防“无米下锅、停工待料”现象的发生。确保原材料的采购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和国家规范,防止因不合格材料退货而影响工期。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也是提高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在土方或造坡工程中,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和装载机能提高土方作业、填埋作业的效率。

工程论文:大数据助力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论文

摘要: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自2012年起实施,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分配公平、制度完善,切实维护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切身利益。然而,保障性住房审计仍然面临着涉及面广、数据量大、信息化程度不高、核查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大数据审计为背景,提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筛查疑点数据,更大程度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安居工程审计 分配管理 大数据分析

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性监督部门,保持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灵敏感触,深挖细掘、充分运用,是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十九条明确提出: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这是国家首次在文件中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性监督部门,和数据有着天然的联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真实可靠性的,不是通过预测和推理得到的,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所以审计部门要保持对社会经济数据的灵敏触感,并深度挖掘、充分运用所拥有的数据,这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本次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包括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农村及垦区危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审计涉及财政、融资、分配、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审计署在对地方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和规范管理[1]。为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做到部门协调顺畅、方法有效。保障房的分配和使用是审计中应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审计的难点。面对大量的保障房房源和申请家庭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保障房审计是必由之路,运用多部门数据的联合比对是实施保障房审计的有效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

总理曾强调:“确保公平分配是关系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抓好保障房资源分配与保障效果的集合,关注保障性住房分配与运行管理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和社会矛盾,分配管理审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切入点,使真正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真正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果。

一是审核保障对象资格及流程。由于住房保障对象资格审核手段单一,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或佐证保障对象收入和财产状况的信息,而各部门之间未能实现数据共享,致使保障对象的核查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SQL计算机辅助审计,筛查疑点,审查分配结果是否公平,是否存在利用虚假申报材料骗取保障房或补助资金。了解当地政府是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申请、审核、公示、复核、退出等制度,包括申请申报阶段、审核和公示阶段及后续入住等环节住房分配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制度设计是否公平,分配过程是否公开透明。

二是审核保障性住房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由于个人工作、家庭收入以及个人财产属于动态变化因素,实行保障性住房的定期复核是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重要内容。了解社区、街道、民政部门是否定期复核,是否及时把握保障对象的动态信息,实现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查看是否存在违规将保障性住房出售、转借、出租、闲置,以及未将租赁补贴用于改善住房条件等问题。由于保障性住房数量有限,若不能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势必造成已不符合资格的人群继续享受保障政策而侵占了其它需要保障人群的利益,从而引起社会不公,需要审查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是否健全。

三是分清责任,加大问责力度。由于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对违规的单位和经办人员不能严加处理,对违规领取补贴对象仅采取停发等处理方式,未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于刻意隐瞒收入、伪造收入证明等方式取得资格保障的家庭要取消其资格,并将其记入不良信息档案,规定时限失去申请保障性住房资格。另外,对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或具体经办人员有徇私舞弊问题,应进行严肃处理。

我们把审查分配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骗钱、骗租、骗售”等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审查有无以虚假材料申请住房保障待遇的问题,揭示已拥有住房、高收入等不符合条件家庭,采取编造虚假证明材料申报、串通工作人员违规审批等手段,骗取住房保障待遇的问题。为了有效实现这一审计目标,我们采取了计算机审计方法对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核实。有了大数据分析的支持,审计人员犹如多了一双透视眼,可以快速锁定疑点,并追询疑点、定向排查、查实查透。从保障对象是否收入超标、已死亡、经商办企业、机关编内人员、拥有车辆、拥有其他房产等多个角度考虑,对保障对象申请资格和动态管理情况进行审查,从保障房分配后是否出租、私下转让、长期闲置等多个方面着手,对保障房分配后的使用绩效进行跟踪。并对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比对等各个环节可行性进行论证,创新审计方法,强化计算机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一)查处违规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配售问题。

1.将享受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配售信息与享受公积金家庭信息表关联查询,筛查出疑点数据61条,其中缴纳公积金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数据6条,缴纳公积金享受经济适用住房配售数据55条。

2.将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配售信息与拥有车辆信息表关联查询,筛查出疑点数据48条。

3.将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配售信息与机关事业单位缴纳养老

保险信息表关联查询,筛查出享受保障性住房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共16条疑点数据。4.将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信息与已死亡人口信息表相关联,筛查出已死亡人口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疑点数据1条。

(二)查处违规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补贴问题。

1.根据政策规定一户只能享受一次危房改造补助,对《申请人员基本情况表》以身份证号为关键字进行筛选,查找重复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的人员情况。

2.将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表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表以身份证号相关联进行比对,生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领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疑点数据4条。

3.以贫困户的身份证号作为关键字,将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与该地区贫困户花名册进行比对,查询不在民政或扶贫部门提供的贫困户名单内的人员享受贫困户补助资金。

4.在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补贴资金表中查询身份证号重复出现的情况,即可得到是否存在一人多次领取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的信息。

(三)查处违规领取保障房租赁补贴问题。

1.将低收入家庭信息表与领取住房租赁补贴人员信息表进行比对,生成非低收入人员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疑点数据10条。

2.将低保家庭信息表与领取住房租赁补贴人员信息表进行比对,生成非低保人员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疑点数据3条。

通过以上数据关联分析,生成违规享受保障房及农村危房改造待遇数据疑点,再有针对性地延伸到乡镇、村,直至入户进行调查落实,最终核实保障房申请人身份及保障房待遇资格的真实情况。

一是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这是为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而提出来的。由于审计要查证的宏观的、普遍性的问题往往隐藏在大数据中,审计要查证的个别的、特殊的问题又容易显现在数字化大数据中,因此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很有必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然。《实施意见》要求构建与国家审计数据系统相配套的数字化审计平台,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审计数据系统等电子资源,改进、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3]。可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财政、地税、社保、公积金、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同时平台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按审计需求导入人口、住房、车辆等行业管理信息,实现数据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年度的搜集和分析。数据集中管理,按需使用,保证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大力培养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span style="cole="color:#000000;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t">数字化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会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实施、运行以及到后期的维护更需要既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又懂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充分认识到掌握大数据审计知识的极端重要性,主动学习现代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审计技能。审计机关要把引进既懂大数据信息技术又掌握审计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培养现有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的能力作为现阶段提升数据审计水平的根本措施来抓,尽快造就一支熟悉审计业务、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审计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笃明.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J].《理财》2013,(08)

[2].李果,李伟.浅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难点与对策[J].《理财》2015,(08)

[3].杨国为.《实施意见》提出了大数据审计工作新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1)

工程论文: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原理就是用全过程、全方位、系统论观点把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等目标按计划有效地控制,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偏离目标的环节及时修正,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针对目前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情况频频发生,必须切实完善工程项目控制管理机制。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注重源头控制,抓好抓实项目费用估算与预测。

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算及成败十分重要。要做好投资估算工作,首先应弄清工程投资内容,避免漏项。实现投资估算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系统过程。它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作为编制人员应如实反映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投资,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在先的作用,为决策层当好参谋,为后续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1.1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力求投资估算的精准。

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不仅影响工程建设各方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且影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声誉。要想做好估算,就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一是类比分析,二是市场调研,三是分析项目的各类费用的走向,四是加快投资估算指标的更新速度,投资估算指标是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进行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因此,对估算指标应加快更新速度,及时吸收新技术、新经验,从而不断提高估算的质量水平。

1.2建立价格信息网络,加强设备材料价格的动态管理

设备购置及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些设备材料,由于信息不灵,无法了解到确切的价格信息,势必造成设备材料价格的失真,使估算价格和实际价格脱节。这就需要建立价格信息网,多方位的采集信息,对设备材料的价格及时更新,做到动态管理。

1.3估算人员要认真总结已建工程的经验、得失。

估算工作需要平时对已完工程,不断积累与总结,积累及收集施工图预算的指标,包括一些主要的工程实物量,分门别类归纳,发现其中的问题,弄清原委,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2、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在决策阶段,投资控制是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策人要根据项目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尽可能的降低整个工程的造价,尤其是在工程项目中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时,更要注重成本费用(项目造价)的控制。例如,要注重建筑物基础形式、结构形式、设备及材料等各方面的选择来控制成本,另外,对投资项目,应加强对当地建筑市场的了解,主要吸收、采纳当地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以避免设计方案保守和选择不当带来投资费用的增加。

3、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一般情况下,项目控制的90%决定于设计阶段,在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投资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概算。根据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从而形成的工程合同价款是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限额。

3.1积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种新兴的工程经济的方法,对我们代建工作中的投资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是通过性能价格比来体现研究对象的价值和对项目进行功能系统分析。有这样五种途径可以用来提高投资项目的价值:一是通过改进设计,保证功能不变,而使实现功能的成本降低;二是通过改进设计,保持成本不变,即使功能有所提高;三是通过改进设计,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换来功能大幅度的提高(这要提前告知使用人,毕竟上升的成本是要由使用人承担且认可的);四是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建筑物,在不严重影响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产品功能的某些非主要方面的指标,以换取项目成本较大幅度的降低;五是通过改进设计,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价值大幅度提高,这是最理想的途径,也是对投资最有效的利用,这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在管理上有所改善。

3.2合理进行招投标

在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时进行招标,可以使每个设计阶段均能通过公平竞争完成在设计中的经济核算。在变化不断的市场中,业主通过招标召集了多家供货商和承建商并进行择优选择,也就收集了多家投标单位的价格和质量信息,有效地了解了市场,确切的掌握了工程成本的实际情况。在招标中实行工程量清单方式,以发包方按图纸核算的工程量为准,以承包方自身企业技术资源为依据,进行投标报价。投标者一般会报出合理利润的价格,期待在竞争中取胜获利,这样就使工程价格趋于合理,也就实现了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在评标中,采用合理最低价为分值高的方法(要剔除不合理的最低价),关键是将工程直接费、施工措施费、工期及质量补偿费、材料价格以及不可预见风险费的上下限值进行算术累加,确定整个招标工程的合理价格区间,在此区间内,确定出价格最合理最低的投标。

3.3严格进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阶段实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就能有效的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要使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在预定的投资费用之内,就不能过分的提高设计标准,只要根据其使用特点,满足建筑物的适用性、美观性、经济性、耐久性,就已经达到要求了。一般情况下,要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就要坚持初步设计总概算不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和施工图预算、不得超过初步设计概算的原则,这是投资控制的关键之所在。

3.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

由于图纸本身不完善或设计深度不够,会导致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从而引起投资的增加。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认真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尽量减少图纸中的错、漏现象,使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对图纸中的错、漏问题,一是设计单位及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在双方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有权向设计单位索赔损失。

4、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要根据甲、乙双方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合同价格进行费用控制,依据施工图预算形成的工程合同承包价是此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要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投资控制,项目控制人员就必须积极主动,开拓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及确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进行工程量计算,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施工索赔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工程结算、决算的审核工作。

4.1工程量监督控制

工程量监督控制,这个阶段控制的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工程量计量的监督,检查计量时是否遵守技术规范和工程量清单中规定 的计量规则和方法;检查工程量的计量范围,是否在与监理机构审签实施的与设计图纸相应的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通知、设计修改通知以及合同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内。

4.2业主(或代建方)对预算修改的审查和监督

在施工阶段,业主(或代建方)应不断的监测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并与项目预算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项目实际费用是否偏离预算,或有无偏离趋势。另外,要对变更费用进行审查,使其尽量不超过批准的总投资额。

4.3项目部的投资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具有控制成本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要在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在既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的条件下把工程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可以组织的人才资源、通常能实现的工期、整个项目的投资费用控制值和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编制。项目管理部门要经常对照工作的实际进度检查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凡是出现偏离计划和预算之外的费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4.4施工合同的签订

中标后合同条款的签订应严禁、细致,工期合理,尽量减少甲乙双方责任不清造成日后扯皮的现象。如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尽量包死,不留活口。合同约定要防止施工方为偷工减料或频繁索赔找借口,要防止拖延、停工等严重事件的发生。这也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要预防的方面。在我们以往的工程项目发生过。

4.5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设计变更应尽量减少,如遇行政干预等原因的设计变更,一是要尽量提前变更,变更越早,损失越小(如已签订合同购买的只适用此项目使用的设备材料,可以在未生产制作前或初始阶段尽早通知供应厂家变更,以免生产出的成品要返工或成废品,造成建设方经济损失。土建、安装的返工也是如此);二是在每一变更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如果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要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提高工程造价的情况发生。

4.6对工程现场签证手续严格把关

通过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立专门部门,利用专业人员对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避免工程管理人员只管签证,不算经济账的现象,造成投资失控的严重后果。为了严肃变更签证手续,应采取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代表现场联签的方式,保证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经济性,避免弄虚作假现象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

5、设备材料采购的投资控制

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60-70%;随着建筑功能自动化、智能化兴起,设备投入也越来越多,相应的设备费用也随之增加。因此控制好材料和设备的成本费用,对整个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控制材料设备成本。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项目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作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设计单位应遵循功能适应、标准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开展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主要材料表、主要设备清单等。

5.1为控制投资,认为所用设备材料满足使用功能即可

在前期估算阶段,一般会按常规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成本估算,但到实施阶段,我们往往会受各种(有供应商的诱惑、有行政干预、有使用单位提高其要求等)因素的干扰,而使我们原本的控制有失,往往使用最新最好,甚至价格最贵的设备和材料。实际上我们不必要用最新最好的设备和材料,只要选择满足项目要求、性价比好、与拟建项目性能上配套吻合就可以了,这叫系统观点。即一个优秀项目并不是用最好的设备和材料组成的。

5.2杜绝设计单位和招标单位的舞弊行为

杜绝设计单位和招标单位的舞弊行为。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招投法规设计,招标单位必须按照招投标法编制招标文件,不给某产品(或某元器件)的厂家或商垄断的机会,造成价格失控,影响工程造价。要求:设计单位只能提及产品品质等的要求(是一线品牌的产品,还是中档品牌的产品),宽度放大一些,有的产品也可提出国标要求等。决不允许设计单位的人员和招标单位人员暗通款曲在设计图的电子文档中标注某产品(或某元器件)的代号来“推荐”;也决不允许设计单位的人员和招标人员在设计图中照搬某家产品样本中的技术参数,造成其他商家似乎均不符合招标文件对产品技术参数的要求,从而失去竞标的机会。

5.3掌握设备、材料使用集点

对设备、材料在工程中使用的时间集点要清晰。围绕工程进度,对设备、材料招标采购顺序要有明确计划,特别是对有生产周期的设备、材料在时间上要有确当的提前量。既要避免供应不上,耽误工期,而影响工程造价的情况的发生,又要避免采购的设备、材料因长时间用不上,而带来大的价格波动对工程的影响(价格上涨,供应商不愿供应,价格下落,投资遭受损失)。

5.4设备材料部门要做好把关和协调工作

设备材料部门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不仅要做好甲供材的供应工作,还应做好乙供材质量等的把关工作。设备材料人员要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及时了解并善于解决工程现场设备、材料供应过程中的诸类矛盾,对各类变更而涉及到材料设备需要变更的,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招标、供应商沟通、变更,防止对接不上,致使按合同生产的设备材料到了现场无法使用,二次购买造成浪费,对造价的影响。

5.5全方位考虑设备和材料价格

要全方位考虑设备和材料价格。有的设备和材料在估算或报价时,只是对自己部分进行估算,实际是现在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是横向联系的,比如安装某设备需要其他工种的配合,无形中其他工种的费用就增加了。选用了某个新材料,但此材料施工现场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有的设备或材料在后期使用阶段对环境要求很高,为了发挥这个设备或材料正常功能,无形中就要增加了一部分附加的投资费用,比如某设备安装后,使用说明书告知使用时环境要恒温、恒湿、无尘、不能有振动等,那我们就得对环境进行改造,这样费用不知不觉中就上升了。

6、认真做好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建设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经审核的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的审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6.1审核工程量的准确性。工程量的审核是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最重要、最繁琐、最细致的一项工作,必须以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为依据,严格按照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审核,以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结算上虚增工程量来增加工程造价。

6.2审查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审查所列分项工程的单价是否与定额单价相符,其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所包含的内容是否与单位估算表一致;对于换算的单价,首先审查单价的换算是否是定额允许的,其次审查单价换算是否正确。

6.3审查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定额和施工期间有关工程造价政策规定。

7、加强廉政建设,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是工程投资控制的又一个方面

7.1在制度严格工作程序的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招投标和没有水份的变更签证。这一点要做到真的很难,只能从制度上、法规上、廉政教育甚至道德层面上进行控制。

7.2在今天公开招投标的情况,各类招标依然不应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多一些参与方,多一些 公开,多一些监督,隐私舞弊的现象可以得到减少。

7.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对工程投资控制意义很大。

以上是本人对建筑工程投资控制方面的一些认识,尚需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提高。总之,做好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才能使房建中心在“代建”或“委建”工作中有竞争力,有可信度,才能使房建中心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得到更高的赞誉。

工程论文: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论文

摘要:

地基的建设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关乎着整体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就是基础灌浆技术。它在地基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便捷。但是在运用这项技术时,它要求的施工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场地要要保持防水、抗震,从而使得基础灌浆技术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以及它在水利工程中如何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促进这项技术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水利项目的发展也逐渐加快了脚步。但是由于技术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导致建筑方的施工难度不断增加。要想在国内找到符合水利项目的地基类型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地基都是为了建筑楼房所设计的,与水利项目的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合。该项技术的出现正好很大地解决了地基不符的问题。可是前提条件是施工场地的防渗处理要做好,不然很可能降低产生的效果。

1灌浆施工技术的类型

(1)帷幕灌浆技术。所谓的帷幕灌浆技术主要是被运用在上游迎水面的大坝内部,能更好地降低内部的渗透率,使得地更加稳定和牢固。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来选择帷幕灌浆的深度,一般来说,帷幕灌浆都比固结灌浆的深度多很多,有些甚至达到百米以上。但是其缺点是操作难度比其它施工技术难。(2)固结灌浆技术。通常这种技术布置在岩石地质较好的地方,对大坝的基部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如果一些地区的土质不好,且坝体的高度过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固结灌浆的难度大。一般灌浆孔的深度大约在5~8米之间,还有小部分的深度可能相对来说会更深一点,大概在15~40米左右,深浅不一的孔在各个层面上相互交错,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基岩的牢固性和抗压性。牢固性是固结灌浆技术最大的特点,它能够使得地基稳固持久。(3)接触灌浆技术。接触灌浆技术就是指用混凝土来联结坝基与两岸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坝体更加稳定,能够经受得起大水的冲击。首先,用混凝土钻孔压浆,等到坝体与两岸之间的混凝土达到指定的温度时,再对其施行接触灌浆的步骤。这项技术利用了物理的性质来很好地实现稳固的目标。(4)坝基岩石灌浆技术。坝基岩石灌浆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操作流程的先后顺序,严格遵守操作的步骤,否则容易导致产生的效果不如预期。第一步,按照科学比例,将胶凝性浆液与流动性浆液混合;第二步,利用灌浆设备将其打入岩层;第三步,待浆液硬化形成结石后,在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加强基岩的防水性能。

2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域的主要应用

许多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差甚远,有些甚至达到截然不同的地步。这种情况使得水利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传统的施工主要是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判断为主,先是派技术人员对地形进行勘察,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水利工程的整体设计图。但是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往往实践过程与理论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许多情况都难以预料。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项目的建设时,要从多方位地考虑问题。一方面,要按照实际的地域条件来挑选最适合的基础施工技术。另一方面,考虑当地的岩层质量来预测灌浆的深度。通常来说,岩溶地区所采取的施工技术一般分为高压灌浆技术、高压旋喷灌浆技术以及基础灌浆技术。(1)对高压灌浆的研究。高压灌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填充物变得更加牢固、不容易分散。岩溶地区地土质、天气条件本身就不是很好,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善地质条件,使得水利工程的地基能够更加紧密、坚固。如果运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渗水的现象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话可能造成坝体倒塌的结果。但是现代的高压灌浆技术能够使土壤凝结成网状,与土壤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减少空隙的存在,从而降低渗流率。(2)对高压旋喷灌浆的研究。许多施工人员对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可能不是很了解,它是比较新的一种施工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机械从地表向地下钻一个很深的洞,再将按比例调配好的水泥浆用带有喷嘴的钻机喷到底部,高速旋转的气流先破坏原有土层,再让松散的土层与高温的水泥浆进行混合搅匀,最终形成一个牢固的地基。(3)对基础灌浆的研究。基础灌浆技术对于普通的施工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水利项目中有很广泛地应用。这项技术的操作步骤简单,并且产生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当水利项目在浅层岩溶地区施工时,先把原有的泥沙挖出,直至土层看起来相当严实,然后再将混凝土浆液注入其中,使其填充到地表,从而完成对水利项目地基的建造。这种方法不仅实际操作简单,而且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很适合在水利项目中应用。当项目建设在深层岩溶地区时,一般是将泥沙挖净,再利用两种填充物相互挤压,相互反应的化学性质来形成一个坚实的地基。

3应对吸浆量大的水利工程采取的灌注方法

(1)限流方法。在限制的时间内将规定的浆液灌入到岩缝就是限流措施的主要内容。正常情况下,灌浆的速度要达到10~17L/min,这个区间内的速度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有利于砂浆进行有层次的沉淀、凝结。限流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砂浆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与土壤进行凝结,从而达到牢固的效果。(2)降压处理法。降压处理法是指利用降低灌浆压力的方法来减少浆液的流动速率,只要让浆液保持自流的状态即可。降低压力能够让浆液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凝结的过程,但如果岩缝中的温度多低导致浆液不能顺利流入孔中,可以采取适当地加压,使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3)多次灌浆法。多次灌浆法是所有方法中最没有技术含量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主要就是对灌浆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每一次灌浆都要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每次灌浆的间隔也要规定在同一个时间段,具体的间隔时间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通常是小于等于8个小时。

4应对水利工程出现严重漏水情况采取的灌浆施工技术

(1)模袋灌浆法。这项技术主要的优势就是耐磨。其在水利防水工程施工中应用时,先是选用大小合适的模袋,再往里填充水泥砂浆,让模袋与模袋进行挤压,从而将砂浆中蕴含的大量水分去掉,最终模袋要保持其中只有水泥和土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袋中的含浆量,更快地使砂浆凝固。袋中的沙土由于模袋的阻挡也不易流失,可以对漏水的地方起到堵塞的作用,从而解决水利工程的漏水问题。(2)填充配料法。通常作为填充配料的材料有水泥、砂砾以及细碎的石子等等。它们的获取成本低,但同时又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填充配料法在各个施工工程里都是属于十分常见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是将多种配料进行混合来进行填充。如果仅仅是用一种配料来填充的话,实际效果会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如:在大坝出现严重漏水时,采用填充配料措施,但是单单用砾石来阻挡,可能对于一时来说能起到作用,但是时间一长,随着水流通过的越多,砾石就会被冲刷得越厉害,致使产生的空隙也就越大,久而久之,大坝的漏水情况只会变本加厉。如果填充物是由水泥、沙子及砾石按比例相互组合,形成一层层的过滤层,不仅可以很好地治理漏水情况,而且对水质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使用填充配料法的时候要对配料的组合进行合理的推敲,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是盲目地使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地应用。所以,基础灌浆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使它能在水利工程中很好的应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加强对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完善其不足之处,施工人员要对基础灌浆技术有深刻的了解,减少它的失误率。相信只要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它重视起来,基础灌浆技术一定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很大的一个提升,从而间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作者:董巍立 单位: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