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4 10:16:30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并重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招聘、绩效管理、薪酬三方面的特点及加强措施,以此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三、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四、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1.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2.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在招聘方面,应该对申请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比如,团队合作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价值理念,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新的员工是就会考虑新员工团队意识强不强,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招聘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培训方面,一是针对成员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公司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企业最好的最强的凝聚力,员工若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发地形成共同目标,形成和谐默契的团队合作,去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3.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确保企业的各种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又有突出成果的行为,这样不但强化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又可使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优化企业业务活动的结果。

综上,运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效益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最有成效的贡献,企业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建设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依靠文化管理企业的管理之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我国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形成的,被企业职员认为有效合理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及认知。它是一种能够凝聚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归属感及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兴衰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管理更加的合理、科学。

二、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招聘管理体系分析

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其为了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在企业文化的视角下,应充分了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重要特点,通过特点分析得出,加强战略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工作的措施,以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

(一)战略人力资源招聘管理的重要特点。

1、招聘以企业文化为基本导向。要在企业文化的视角下做好战略人力资源招聘工作,就需要将企业文化中正确的以及为职工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作为人员招聘的重要衡量标准。2、优先做好重点职位的招聘工作。战略招聘相较于一般的招聘方式而言,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3、战略招聘要求系统化。在以往的人员招聘上,招聘工作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单独完成的。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工作则需要所有部门的共同参与,以此来促进企业各部门的协同运作,更好的发挥整体效益,实现系统化管理经营,使战略招聘得到贯彻落实。

(二)加强战略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工作的措施。

1、制定好合理计划。在企业的经营运行中,应根据战略所需的人才类型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招聘计划,可以促进招聘工作取得实效,从而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2、招聘工作要做到公开透明。在需要进行职员招聘时,企业应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让招聘需求广为人知,并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以此来获得更多求职者的关注,避免错失优秀人才,也可保证企业招聘时做到公正,让所有求职者公平竞争。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分析

(一)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特点。

在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相比,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的作用与引导,因此,在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有企业文化的支持,才能是战略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第二,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进步提供了内在基础,其包括薪酬待遇政策、人才培训政策以及绩效考核政策等工作措施,这些都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可知,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具有战略性、人文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

(二)加强战略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1、要做到绩效考核的全面均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绩效考核能准确有效地进行,应采取全方位多指标的绩效考核方式,并将考核方式及考核计划落实到实处。2、要重视企业文化的考核。要在企业文化视角下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就需要将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职业态度也进行考核,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也随之提升。在对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的绩效考核之后,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展开培训,以此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身业务工作能力共同加强。

四、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

(一)战略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重要特点。

在战略薪酬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员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获得优质的战略资源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就需要加大对战略资源的薪酬投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肯定,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自觉的为企业发展目标而奋斗,并促进自己的业务素养及企业文化认同感的提高。

(二)加强战略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的措施。

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应制定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战略计划,以此来促进企业持续稳步的发展与进步。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应当与每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相协调,以顺应企业发展的需求,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发展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并重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招聘、绩效管理、薪酬三方面的特点及加强措施,以此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作者:曹文丽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正确的指导,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同时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企业的使命与文化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例如,在人员招聘、选拔、奖惩等方面,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尊重个人价值,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对全体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强调,通过劳动员工不仅可以享有获得报酬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享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得到尊重并获得荣誉的自我实现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正确的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文化发挥自身的支撑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企业的诞生,在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同时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精髓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得以充分的体现,企业文化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通常情况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进而便于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实现的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积极向上的,符合人们心愿的,另一方面是消极落后、不尽如人意的,或者是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兼而有之。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文化是否优秀进行检验,同时对管理理念的正确性进行核实,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做出相应的调整,进一步使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对企业的使命、精神、目标和价值观等进行提炼,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产生影响,在一定的管理思想指导下,人力资源对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度进行规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企业中,员工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求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的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普遍采用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管理模式,并将其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关键。借助企业文化活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工作的着眼点一方面需要掌握某种技能,另一方面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关系。“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才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帮助企业员工健康成长。由于企业员工之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模式。

3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结合,强化竞争力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全体职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通常情况下需要将企业的经营宗旨、经营理念等企业形象不断地向员工、社会公开,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围绕企业中人的因素建立相应的价值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凝聚作用,以及规范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氛围,用何种文字、通过何种方式表述不重要,重要的是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职工工作的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职工与企业建立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命运共同体。对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有位企业家曾说:“人们不会做你提倡的事,只会做你考核的事情”。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异同点,应给予正确的认识,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提炼,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结合,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彼此之间通过互为依托,通过优势互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通过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提升企业的品位,强化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作者:李相朝 单位: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高职班级管理论文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需要间存在差距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是很正常的,可是到了企业工作后,许多学生出现了不适应工作环境问题,他们对企业师傅的依赖性很大,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低,很多苦的、脏的活都不主动伸手,这样的工作态度根本难以胜任,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2、3个月才能学会工作程序,动手能力还需提高;而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实习任务,更别提就业了。所以,学生们的吃苦耐劳精神还需培养,否则就会被企业淘汰,与社会脱轨。

二、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高职毕业生不适应企业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完成学生到工人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的环境和在企业工作中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环境的改变让学生很不适应。所以,我们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校园环境和企业环境的概念入手深入分析,找出二者间的差异,然后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胜任工作。我们都了解,学校环境指的是学校的学习风气,学校的学习环境,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等;而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的工作作风,企业的工作目标,员工需要遵守的企业制度等。二者间有着明显的差距,学生只有在学校学习中学到企业文化才能了解到企业的需要和要求,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就业后的工作状态,才能督促自己成为合格的实习生。渗透企业文化一定要作为必修课来向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了解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精神,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转变观念,在企业实习中就会摆正位置和端正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真正的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做到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的平稳过渡。

三、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办法

1.加强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识。企业就是一个团体,而团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合作意识,有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多组织学生参与团体活动,共同完成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意识的重要途径。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就有了自己的责任,有没有责任感也是检验一名员工是否称职的标准,因此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劳动纪律,按操作要求进行工作,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工作者。

(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个性化性格是要及时进行纠正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工作、帮助他人、无私奉献是高尚的,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具有这种精神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学生就是企业的新生力量,他们肩负着企业兴衰成败的重任。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专研精神,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2.引进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和班级管理上存在差异,所以,我们把企业文化内容适当的融入办理管理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内容,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极大地好处。例如:根据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班级管理机构设置,班长职务转变为总经理职务,然后在班级中分设人事处、宣传处、业务处和后勤处,班长组织各处室开展文体活动,执行企业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这样学生们都投入到企业的角色中,对他们适应企业环境有极大地帮助。

3.营造企业环境

营造企业环境是提高学生企业适应能力的有效办法。班级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不同,这样我们就按按企业环境的特点来对班级环境进行一些简单的布置,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例如:在班级墙面张贴:“没有品质,就没有企业的明天。”和“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等企业口号;在学生的布告栏和校内专栏张贴企业发展的图片及文章;在教室摆放一些生产工具、使用设备等。通过改变班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企业环境有了一定的认知,便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后的企业环境。

四、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是提高学生企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现如今,就业环境越来越差,学生们就业压力也来越来越大,要想让学生有更强的竞争力,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这是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保证学生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

作者:张颖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1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1.1企业文化

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包括独特的文化理念、文化形式及行为模式、相关的制度与组织结构,从中体现出企业与员工形成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与凝聚力[1]。

1.2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人本主义”管理哲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现代的管理理论及解剖学原理,对企业内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调配,保证它们处于最佳配比。同时,重视对员工思想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

2.1二者均以人为中心

企业文化是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种文化,体现出人的价值,并侧重于对员工思想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硬管理,并侧重于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需把企业与员工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要重视企业的发展,更要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实现双赢。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才招聘、制定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员工培训及绩效评估等工作[2]。采用上述措施,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围绕着人开展的,均是建立在人的管理的基础上。人才属于企业中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2.2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属于软文化,不同于硬性管理,但它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也侧重于为员工创建更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从而调动大家参与积极性;而在严肃、专制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监管、约束。企业都应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文化精神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二者更为协调。

2.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企业文化的基础

国内引进企业文化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浅层次。它们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简单的口号、标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企业文化,便不能形成好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的人文环境。简单来讲,它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建设出有巨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进行。二者均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必须将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企业独特文化

企业文化是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文化的提升也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必须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围绕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企业才能不断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也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下列几方面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3.1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员工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逐步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要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从外面邀请一些优秀的专家、高管到本企业开展讲座,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选派少数优秀员工到其它企业考察学习或继续深造,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3.2重视日常教育,凝聚员工力量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员工的职业观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大部分人摆脱了传统观念的限制。除了关注企业效益以外,他们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前景,因此,很多人都不会死守一个单位,常抱着“跳槽”的心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员工的日常教育,从而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尤其是企业效益较差时,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向他们介绍企业面临的困境,让他们能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团结一心,共同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3.3相互沟通,民主管理

企业文化就是“人本文化”,企业在运用制度管人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和员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形成和谐、融洽的企业氛围。另外,加强民主管理,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有效沟通。通过民主管理,让普通员工也参与到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之中,不仅能扭转企业大事小事由领导说了算的局面,更能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这样,他们就从被动的参与转为主动的参与,也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之一。总的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此,企业应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当代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一、研究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的意义

当今时代,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资本,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构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互动性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企业文化能够为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二者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只有在这两方面都能做到尽善尽美,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竞争实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只注重生产建设,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另外,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这就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更好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就必须要做好对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的互动性研究。在大力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要把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其中,来提高对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的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并实施。但是我国关于构建企业文化被提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企业在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迫使企业提高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逐渐的开始学习国外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发展理念来提升其管理水平,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性研究中的主要目的。作为在企业文化中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形式,既是文化的创造和积淀,又是人力资源的科学发展。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的互动性研究趋势已经愈演愈烈,在企业的自身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促进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时也越来越考虑到文化的差异,逐渐朝着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理论联系

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使用方法。目前几乎所有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中都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来对管理制度进行制定。这就凸显了企业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以及处事准则都是企业在自身发展中所要遵循的,也是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珍贵财富,能够对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中的导向作用能够激励全体员工时刻保持积极地工作劲头,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向文化管理方向过渡。一般来说,企业的文化主要弘扬的主旋律是人尽其才,艰苦奋斗、大胆创新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力支持。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在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要制定出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划,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日常生活中文化和物质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企业就开始从企业文化出发,提出构建以企业文化理念为主导的人力资源管理。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文化管理已经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至文化高度,对激发企业员工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性的具体分析

首先,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有效互动要有个过程。企业的文化不仅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理念,更是企业参与贸易竞争的核心资本因素,所以它必然会运用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应的,它必然会融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但是这需要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其次,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构建二者之间的互动性机制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在对二者进行互动性机制构建的研究时,要将静态中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动态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性结合。最后,无论是企业文化的构建,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都是为促进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企业员工在生产创造中实现自身价值为主要目的。在相同目的中,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和塑造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也是通过对企业生产中的具体方法作用于员工。在具体实践中,企业文化是理论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是实践指导。二者间的互动性研究是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正确认识。二者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互动性研究的分析都是从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来阐述的。构建二者之间的互动性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本身内部的科学合理建设,能够激励企业人才的创造动力。而且对企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参与国际社会经济竞争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在对二者之间的互动性研究还不成熟,但是还是要在如何建立二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企业学习组织机制、社会信息收集整理以及企业文化的设计机制上多下功夫,在二者互动性研究中涉及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更加完善对企业自身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研究。

作者:彭艳 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企业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当下的社会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健康稳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新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所起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一个员工具有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规范标准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价值取向不能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如果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或违背企业的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就会将其纠正,并且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上来。

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他就有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是来自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大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角度、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和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违背了道德规范的标准,就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胜利油田的“三老四严”道德规范,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一直约束着广大大庆石油人必须严格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标准管理、严格公司的规章制度,打造油田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持续发展。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什么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和人才的竞争上,要更好的建设企业必须还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如调动起公司员工积极性,让公司员工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提合理化的、有益公司的建议,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得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份子,在认识上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与企业的步调协调、一致。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激励员工。

在我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而经营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那么这些油田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力以达到员工心理需求的更深层次,比如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技术大比拼、评比先进和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文化提升整个企业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靠时间的积累,当然也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胜利油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它是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油田员工心中的,这样胜利油田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个经营宗旨。再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已经有50年了,为什么大庆油田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那是因为它培育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可见,树立企业信誉,打造品牌形象,进而扩大企业影响,是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我国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迟,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解。这些误解和问题有可能成为发展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的阻碍,从而减慢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比如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抄袭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普通员工无关;企业领导者想要在短期内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等等。

三、企业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一天比一天激烈,各企业的领导者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都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1)不断提高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素质,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2)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勇于创新,建设有个性化、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如大庆油田近期实施"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战略,这必然对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3)要有耐心,要不断传播企业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毕竟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五、结语既然企业文化与社会、企业、领导、员工等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且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那么构建个性化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者:田秀玲 白中霞 刘萍 单位:新疆鄯善火车站吐哈油田吐鲁番采油厂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论文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融合的策略

1.1从源头入手,形成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

1.1.1形成员工认同的、接受的企业文化

虽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应注重人的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开始构建企业文化时,就应该让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有被赏识,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就会认真去遵守自己所认可的价值文化。想要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外部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员工所认可。

1.1.2通过创建企业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已有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现有的特征,从企业的中心目标出发,确立“爱岗爱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员工价值理念体系,逐步实现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统一,使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1.1.3建立企业文化评价机制和更新机制

建立企业文化评价机制和更新机制,定期向企业员工征询一些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不断改进、更新企业文化,使它更能为员工所接受。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新的外来人才,新的思想理念,来更新已有的企业文化。

1.2企业管理要更好的适应企业逐渐形成的文化

1.2.1加强制度建设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这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应该通过建设一些制度将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规范化,然后逐步加深,使其形成员工的价值行为导向和制度化的规范。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知道、了解、认同、接受到成为员工自身的一种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文的刚性制度的约束与内化无形的文化的柔性疏导双管齐下,以克服人的“惰性”,让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在企业员工的心里根深蒂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使得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顺利贯彻企业文化。例如,企业通过完善人力资本管理制度,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制度,不断激发员工的动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完善各种升迁机制,使职工明白在这个企业工作,自己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使其围绕企业目标进行创新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

1.2.2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在于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运营机制,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成效,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此,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首先,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在管理上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分工负责、管理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体系,另外,企业应鼓励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提建议,并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等。其次,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构建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成效进行考核与完善。一旦企业的价值观、目标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得到初步形成,这时企业就要抓住时机,立即让它“内化于心”,让员工自觉的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付诸行动,使员工快速地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人”。另外,这样做还能有助于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减少企业的人才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

1.2.3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如说让职工参与企业的企业文化标语征集活动,进而可以了解到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对症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员工对企业文化可能有的误解;通过各种企业文化宣讲活动,让职工通过学习和教育,更正确地传承自己的企业文化,并用它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员工之间的互评活动,员工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互相结合,互相学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正确引导企业的非正式组织,尽量让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成为企业的正能量,带动更多的群体不断向企业的文化和目标看齐。

2结论

总之,有机地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有助于建立、完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能使企业更好地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

作者:熊铫简练丁兰兰李宴兵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用人、育人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真正形成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逐渐从管理科学丛林中分化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层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清楚,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仅作为一种向外界宣传的包装,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即使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建设上总是照搬照抄成功企业的方法与模式,缺乏创新;或者刻意创新,却没有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文章试图说明怎样有效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塑造和传播企业文化,真正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作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的联接点是人——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财富。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它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资源,对人的管理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企业文化所提供的企业价值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中的精神与行为依据,同时又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形的,它将企业的观念、价值、制度、以一种权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输入给每一个成员,让他们遵从它,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整体凝聚力。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令员工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员工最终共享统一的价值观、荣辱感和献身精神,企业的人际关系将更加融洽,人与组织的互动关系将得到更好地处理,企业文化的凝聚、规范和激励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因此,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应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

另一方面,被企业文化所滋润、加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精神固然是在一种文化环境、氛围中生成的,但最终必须内在化为职工的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但这种内在化的过程是必须有一定外在形式作保障的,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

总之,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选人、育人、用人中塑造与传播企业文化,使员工了解、认同并遵循它,逐渐形成一种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有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最终也达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选人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企业在选人时就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联系起来,选好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要在企业价值观的指导下制订招聘要求,在招聘甄选过程中要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的人员,对被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这样选择的人员既可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又可以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尤其可以防止那些经过企业培育并在生产中获得较高技术的人员,最终因没有认同企业而“跳槽”。

(二)结合企业文化进行育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真正的职业资格。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育人环节。培训不仅是包括使员工掌握基本的岗位、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价值观传达给员工,也就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这是塑造企业价值观的关键步骤。培(下转第42页)(上接第22页)训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和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员工都必须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纳入到企业目标的轨道,激励员工的责任感。

因此,企业应全方位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并投以一定的人力、经费,要尽最大努力,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不断进步。

(三)企业文化与用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的最大效能,绩效评估可作为衡量用人结果的标准。企业文化对业绩也有很大的贡献。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凝聚作用,使员工产生“认同感”,积极参加企业的事务,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业绩。

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调整员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使他们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正确行动,促进组织绩效的改进。设计绩效估评方案时,以定义绩效为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为定义绩效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绩效反馈的方式、重视程度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员工的评估体系内,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营造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作到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奖励,不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惩罚,通过奖惩的办法,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正处在探索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管理,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在管理中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企业文化 管理 宣传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而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主要特征的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了“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的21世纪企业新战略,而美国《财富》杂志则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管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消费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等,管理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文化是以精神和意识层面反映着人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从深层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护,对组织协作能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力量,是巨大生产力的推动者。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包容关联的关系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文明建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轨道。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达成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共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促共赢关系

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择业观念,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保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属于管理理论范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有不少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互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均较计划经济时代有深刻的变化和很大的转变,企业管理功能受市场和人们思想意识以及企业实际的影响,不可能发挥出人们想象中的、理论上的全部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企业文化则可以弥补企业管理功能中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完善。

2.协调上的互补性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手段时,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协调、说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善关系,缓和紧张气氛,以达到保持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

3.吸引力上的互补性

亲和铸就企业魂,和谐造就企业人。在企业,员工是工作的载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是否有用),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是否愿意奉献),企业吸引力、凝聚力强不强,员工是否对企业有依附感、归属感,除加强企业管理,为员工谋福利外,还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让职工对企业有自豪感、满意感,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定的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

四、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1.企业核心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

企业核心文化要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而提炼出管理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讲,管理也是文化。现在,我国企业己经进入到文化管理时代,必须高度重视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注意培养人的价值观,让各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员工意志、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有一个与企业宗旨相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拓展企业与社会的交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所以,抓好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就我国企业的状况而言,凡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抓得好的,如“白沙”文化、“海尔”文化、“bgs”文化、“联想”文化等。

2.抓好企业内文化和外文化的结合

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抓好企业内文化和企业外文化的结合,在坚持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借鉴和学习外企业的文化。如大庆的传统文化:“三老、四严”及“铁人精神”。其次,要抓好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的结合,如“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美国的“罗文精神”则是西方优良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立于世界众多的大企业之林,经济要不断取得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用巨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广大员工,拿起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企业文化,多在“优秀”这一点上做文章,真正创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所以,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盲目,可以借鉴,但不照搬照抄;发展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对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尤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1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日益受我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受到管理者的广泛推崇。重新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质量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文化 绩效 管理

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运行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反过来,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的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因此,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文化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以下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二是无缝沟通。

一、塑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为什么要强调绩效导向呢?一方面,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一种“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必定是含糊不清的,无法对员工形成正确有效的引导,使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

以上两种文化导致的后果就是,多数员工认为考核不公平,他们的上级并没有真正客观准确地评价他们的绩效,而是想方设法,努力寻找平衡。

因此,一个企业要是使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是一个组织的真正“控制手段”。因为,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将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

在这方面,联想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联想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踏踏实实工作,正正当当拿钱”,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上,就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他们有一套规范的手段和流程。不是以某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人员的录用和选择,而是在对素质、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联想有一套从战略目标到组织到岗位责任的可操作化要求,针对业绩管理制定出可衡量指标和激励机制,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二、塑造无缝沟通的文化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大量的有关绩效管理的专著、文章中,作者们大都不约

而同地强调了沟通对效管理的作用,更有的人把沟通称作效管理的“灵魂”,可见沟通对绩效管理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只有同员工沟通,双方目标才能达成一致;绩效目标制定以后,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绩效目标往往略高于员工的实际能力,员工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所以难免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另外,由于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也会出现不可预料的调整,随之变化的是员工绩效目标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需要管理者与员工一起,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改进业绩,提升水平。

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与员工做好沟通,不断辅导员工改进和提高业绩。帮助员工获得完成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绩效考核结束后,管理者还需要同员工进行一次沟通,通过沟通让员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克服,这样不但可以使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目的性,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然而,在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却往往是绩效管理最薄弱、最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在笔者调查的几家企业之中,有的企业仅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同员工做过简单的沟通,有的企业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没有。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给员工一个认可的机会。在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不管不问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既伤害员工,也影响企业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沟通应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这对管理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可能不太愿意做。但必须这样做,否则,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而不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然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习惯成自然,搞好沟通,帮助下属改进业绩应是现代管理者的一种修养,一种职业道德,当然它更是一种责任,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应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沟通,贵在坚持。

所以,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要塑造这种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下级的行为和对文化的认同。我们一些企业的高管人员不妨学学前通用总裁韦尔奇的做法:抽出时间到你“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对搞好工作非常有效。

通用电器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官僚主义”,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在沟通的同时,形成一种高层领导的定期沟通制度,这对于无缝沟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企业,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安排一些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会见的职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保持沟通的顺畅,不仅能使您更具亲和力,而且能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

对一些中层或基层的管理人员来讲,要接受这种文化并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我认为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在培训中一方面要讲清楚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传授一些沟通方面的技巧,消除由于方式不当造成的沟通不畅。二是通过绩效管理进行强化,通过设置这方面的指标引导管理人员重视沟通。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摘 要】企业文化对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国内企业在处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缺陷,然后针对国内企业文化如何更好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 战略 企业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和残酷,企业之间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上开展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文化在吸引人、留人上势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和持久的动力,便成为当前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1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它包括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和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的过程。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个体差异分析、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价、激励、工资与福利、沟通等。

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人力资源优势的独特性更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驱动者。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灵魂组成。

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成为现代经济新的增长点;企业已经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的层面变迁为更好层面的文化竞争。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互动、互补和匹配关系的考察,有助于企业更系统和更有效地来开展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凭借企业文化这个有机体充分发挥成效。

2 我国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就是重视人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的重视人的作用,他们都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更好的实现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相结合,能够互通有无,弥补不足,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几年,中国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大致形成了以变革创新、求真务实、诚信合作为目标的价值观;企业基本建立了以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企业基本上建立了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加大管理的改革力度;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战略目标,通过全面创新,求真务实,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力求机制创新,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薪酬结构,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有所进展。

当然由于中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对于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企业文化的理念先进,实践落后;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不足,员工参与不积极;传统企业文化的存在,影响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人才环境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局限在表层且花样单调,形式呆板,对于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力不从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在利用企业文化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任务。将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具体为业务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和支持。当谈到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领导和员工就想到是属于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职能,理应由人力资源部片面负责。

(2)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外部招聘不重视内部培养;重使用轻培养。企业过分重视外部招聘而忽视了建立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力开发机制,往往寄希望于外部招聘的人才上,希望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投入。

同时,在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而忽视了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只注重对学历层次低的员工进行培训,而忽视了对高层次员工的深入开发。

(3)人才安排结构不合理,不能人尽其才。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决策中所占的比重甚少,多数企业虽然设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却往往是企业高层的附庸,所从事的多是行政事务性工作,活动范围也极为有限。

(4)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缺乏有效的。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往往重激励、轻约束,激励时又往往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许多企业往往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试图凭借诱人的薪酬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从而放弃必要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3 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要改变上述情况,必须要转变观念,积极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因此,企业如果引入企业文化来加强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将成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弥补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不足与偏颇。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得到最佳管理效能。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处理好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的结合。人力资源经理人员在设计招聘政策时,要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对招聘主管人员与用人部门经理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录用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同样,也要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政策,只培养与发展那些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员工。

(2)在企业培训的全部过程中贯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企业培训,强化、试验和改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各类培训活动中,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传达给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

(3)对员工的绩效考察和激励措施要充分结合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绩效与激励管理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的内容作为考评与激励的一部份,将企业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

(4)建立基于企业文化的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等一系列措施。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培训方式使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态度的改变。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必需借助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合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在企业内部营造宽松、自由,对员工充满人性的关怀和情感激励的环境。

4 总结

能否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关系,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我国企业必须正视目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新观念,努力改善,只有这样,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论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摘 要:追溯了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发展的历程,研究了企业文化与各管理环节的关系,探讨了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

1 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工业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提出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20世纪70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论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

2 企业文化与各管理环节的关系?

2.1 企业文化与现场生产管理?

生产现场的有效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重视对企业操作层面的现场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的根基。企业文化是自成立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工作氛围及价值观,只要有企业就肯定有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劣势企业文化之分。企业文化的好坏对于现场生产管理的高效性同样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说企业的员工中对于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与内心认同,生产管理现场的局面不可能会是整洁而有序。反过来如果企业里存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从生产员工新入职就进行专业岗前培训与企业文化系统培训,让员工统一对企业远景、使命、价值观有所认识,了解自身岗位的重要性等,则无疑从根本上唤醒员工的企业主体意识,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同时也为有效导入5s等生产管理规范流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现在的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当中对企业质量管理均有表述,另外,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品牌的建树、营销管理的成败、成本管理的控制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3 企业文化与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因此许多生产性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特别重视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文化导向,从统一员工认识上花功夫,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员工爱企、爱岗的主人翁精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弥补制度建设中的不足,从“要我节约”的被动式成本管制管理转变为“我要节约”的主动型全员成本控制管理的良好管理氛围。?

2.4 企业文化与环境管理?

环境是人们对于一家公司最直接、最容易观察到的文化内容,建筑和办公环境设计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及其深层次的假设。此外,在建筑和环境的其它安排方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家公司的文化,像体现员工福利待遇的员工餐厅、休息室、卫生间等的装饰安排,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在人性化方面的基本想法。所以如有条件,公司在搬迁新办公场所时就应考虑和企业文化理念相适合,在建筑和室内装饰方面充分体现价值观和基调,因为这些可以暗示文化所强调的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公司重视的是创新还是原则,工作中体现的是团队还是个人,员工是平等的还是有级别区分。?

3 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3.1 分析内外因素,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像商场则可根据本身的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观;而工业企业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观。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员工所接受。如果他们接受了企业的价值观,就可能带动一批员工,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过程。再次,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内涵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3.2 把握企业形象,选择文化定位?

第一层,理念文化定位。包含的要素一般有: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观、企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经营哲学等深层次的无形因素,它是决定企业ci战略价值的基础。第二层,行为文化定位。主要包括两大类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一类是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如生产组织、市场营销等;另一类是非生产经营活动,如员工的教育培训、文娱体育运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第三层,形象文化定位。形象文化呈现一种表层文化的特征,它主要通过企业的建筑物、工厂环境、品牌商标、图案标志、产品包装等有形的物质表现出来。?

3.3 加强培训学习,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通过耳濡目染融入企业文化。?

3.4 领导身体力行,信守维护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

3.5 建立激励机制,巩固强化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使其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

3.6 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企业楷模?

成功的企业总是十分重视发现企业的楷模,宣传企业楷模,鼓励和提倡人们向英雄人物学习,使他们不仅为员工所熟悉和称道,而且也为员工所效仿。在树立先进的过程中,一是所确立的企业先进典型必须和企业文化价值保持一致性;二是肯定英雄的价值,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先进人物进行肯定、宣传,求得员工的一致认同;三是尤其要重视从普通员工中发现并树立卓越不凡的先进人物;四是要注意经常地推出英雄形象。?

3.7 创设特定情境,加深文化价值感受?

一个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场景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极其深刻,对人心灵的震动也更大。因此,成功的企业无不刻意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启发员工对情境意义的领会,加深他们对于企业所强调的文化价值的感受。创设企业情境的做法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采取某些具有象征性和戏剧性的做法,明白无误地告诉全体员工该怎么做,达到强化员工的意识、促使其行动的目的。如我国海尔电冰箱厂,在创建初期生产出了一批有质量缺陷但并不影响使用的电冰箱。厂长把全厂员工集合在厂区,亲手把这些冰箱一台台砸烂、碾碎,换来的却是全厂上下对质量空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尔电冰箱厂也由此走向成功。其二是举行礼仪和庆典活动,对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日本企业中,全体员工每天清晨都要在上岗前集体高诵厂训、高唱厂歌,重复和强化企业和工作的宗旨、规范,使企业文化观天长日久地植根在脑海中。?

3.8 通过情感熏陶,使员工更加忠于企业?

情感熏陶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感,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通常,情感熏陶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是通过员工之间相互交往来交流感情。例如,日本企业的领导人常常对员工的生育、生日、婚礼、晋升进行祝贺,送贺卡、鲜花、蛋糕等;员工遇到生病、家中有人亡故、意外灾害也会受到由衷的慰问。通过这些,员工在感情上把自己和企业放在一起,更加忠于企业。另一种做法是通过开展健康的业余文化活动,陶冶人们的性情、节操。日本企业常以柔道、插花、棒球等形式,引导人们的情趣,丰富人们的感情生活。国内企业也有较好的传统,如书法、绘画的交流,建立各种兴趣的人组成的协会,举行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都使员工的性情得到陶冶,而且文化活动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增进员工间相互了解的机会。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试论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沟通。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那么,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了协调个人努力沿着组织确定的方向所必不可少的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就需要沟通。

中国有句俗话:一言能使人笑,一言也能使人跳。这就极其形象地说明:沟通既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为了更好地掌握沟通这门艺术,也为更好地发挥同学们的管理才能,都有必要掌握管理沟通技能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海曼(haimann)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这暗含着沟通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正如巴纳德指出的:“当然,对现代高层管理者而言,一个最重要的限制,也是最为突出的严重困难就是写作或会谈能力的缺乏,不能将复杂情况用明白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对这些情况只有这些管理者有所了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drucker)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和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为重要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对所有管理阶层工作的功效都是很关键的。计划和实施的成功程度与沟通技能直接相关。

一、沟通的概念和模式

《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韦氐大词典》解释,沟通就是“文字、文句或消息之交通,思想或意见之交换”。拉氐韦尔(haroldlasswell)解释:沟通就是:“什么人说什么,由什么路线传至什么人,达到什么结果”。著名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管理者工作职能特性的要求出发,综合各种沟通的定义把沟通定义为: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沟通的基本模式是:谁向谁说了什么而产生了效果。根据这个模式,有三个沟通要素被认为会对信息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沟通者(communicator),内容(content),接受者(receiver)。

对任何沟通效果而言,信息发送者都是很关键的。沟通的信息发送者所发送的信息源的可信赖性、意图和属性都很重要。“研究的证据表明,对沟通的反应常受到以下暗示的重要影响:沟通者和意图,专业水平和可信赖性”。但到了接受者能区分信息和来源的时候,信息来源可能就要失去它的重要性了。但如果不能作出这种区别,沟通者就变得非常关键。

影响沟通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用两种方法构筑出来。第一,利用情感诉求:“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证据表明,当听众中的情感强度上升了,对沟通者所提建议的接受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上升。对任何类型的劝说性沟通而言,这种关系更可能是曲线形的。当情感强度从零增至一个中等程度时,接受性也增加;但是情感强度再增强至更高水平时,接受性反而会下降。”这就表明情感强度在高与低的两头时都可能有钝化的作用。中等情感强度是最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对某信息应施用多少程度的情感诉说还要靠主观判断。第二,沟通可构筑在理性诉求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研究报告给出以下建议:“在劝说型的沟通中,对非人格化的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论据,通常明确地给出结论比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更为有效,特别是听众一开始不同意评论者的主张的时候更应如此。”“从长远来看,给出双方面论据相对于只给出单方面论据更有效。如果听众一开始就同意评论者的主张,而后来又不会处于反面宣传之中,那么提供双方面的论据就没有只提供单方面论据有效。”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一个令人信服的单方面观点沟通,能使人们转向期望的方向,至少可以是暂时的,直至他们听到问题的另一方面。然而,双方面的沟通效果都是持久的。它为听众提供了消除或不理睬负面看法而保留正面看法的基础。“一个可能的假设表明,在开始时给出主要论据收到的效果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时对沟通的兴趣很小。”在开始时兴趣就很高的情况下,其他的因素如接受者的个性和倾向,及沟通者、消息的内容等,对表达更为重要。这些因素的相关组合可构成特定情况下的最佳表达。

接受者是沟通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个人的个性及他所处的群体都很重要,个性可从总体智力(generalintelligence)和需求倾向(needdisposition)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正确推理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易受影响,这种沟通主要依赖于印象的逻辑论证。第二,具有较高智商的人,由于他们具有很好的批判能力,所以当他们处于以下这种类型的劝说沟通之中时,比智商较低的人更少受到影响。具有很强自尊心的个人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而不会放任自己过分地受外界影响。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也会对沟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当这种沟通违背这个群体的文化惯例时,表现尤为强烈。一个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所属群体的观点和态度,特别是在他很珍惜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这一身份时。研究表明:“在一个群体中最珍视其成员身份的人,他们的观点最不易受那些违反原则的沟通的影响。”这就表明对一个群体的归附程度和这个群体文化准则的内部化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对沟通者的沟通中的接受者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沟通的内涵和途径

从沟通的定义中,可以得出沟通的内涵:传递、理解、符号载体等。传递:沟通首先是意义上的传递。如果信息和想法没有被传递到,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即说话者没有听众或写作者没有读者都不能构成沟通。因此,哲学问题“树林中一棵树倒了,但却无人听到,它是否发出了声响?”在沟通的背景下,答案是否定的。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被传递,还需要被理解。如果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用日语写的,这封信我也确实收到了,但我对日语一窍不通,那么不经过翻译就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故沟通是意思上的传递与理解。完美的沟通如果存在的话,应是经过传递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符号载体:一个观念或一项信息并不能象有形物品一样由发送者传送给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所有传递于沟通者之间的,只是一些符号。语言、表情、身体动作等都是符号。传送者首先要把信息“翻译”成符号,而接受者则进行相反的“翻译过程”。由于每个人“信息-符号储存系统”不相同,对同一个符号(例如语言词汇)常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如“定额”这样一个词汇,对不同的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高层管理者常常把它理解为需要,而下层管理者则把它理解为操纵和控制,并由此产生不满。问题在于,许多管理人员并没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不同成员“信息-符号储存系统”的差异,自认为自己的词汇、动作等符号能被对方还原成自己欲表达的信息,但这往往是不确的,而且导致了不少沟通问题。良好沟通不是双方达成协议而是双方理解协议本身,要想达成协议必需有良好的沟通,但良好沟通并不意味着能达成协;理解我的观点但并不代表接受我的观点;只有接受我的观点才能达成协议;要想双方达成协议必需有多种条件,如沟通良好与否、双方根本利益是否一致、价值观念是否类同等。又如在谈判过程中如果双方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即使沟通过程中不存在误解,谈判双方沟通技巧十分娴熟,往往也不能达成协议,即使沟通双方每个人都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沟通的实际运作可通过多种途径。口头沟通可能是运用最广泛的方式。文字沟通(包括书面和屏幕形式)及音频/视频沟通(包括远程通讯)在现代社会中是同等重要的沟通途径。然而,沟通不仅仅是上述几种方法,在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时,眨一下眼睛,用手指轻轻地弹一下等都是同样重要的沟通方法。在某些公开场合,携带旗帜或其他标志物都有一定的含义。有时,一个人的衣着和身体姿势也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有时非语言沟通比其他沟通方法更为重要。

口头沟通: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地交流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方式。口头沟通与文字沟通相比,为沟通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平等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人们通过沟通信息的内容培育相互之间的理解。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语义,不同的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二是语音,语调使意思变得复杂,不利于意思的传递。意思会因人的态度、意愿和感知而被偷换。人们推知的意思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据估计,在口头沟通中最终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内容不超过原来信息的20%.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者在同企业内部,由于文化认同不一,也会产生语言沟通的很大偏差。

文字沟通:在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或远程通讯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是传递信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面对很多人传递同一信息而且还需有一个永久存档时,这种方法尤其有用。沟通者可以精确地表达他所想传递的信息,并有机会在给接受者发送之前充分地准备、组织这则信息。文字沟通的其他问题有: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有关的部门没有机会对该信息进行讨论。现代通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但从个人化和说服力的角度来看,这种沟通的效果是有限的。企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对文字含义的不同理解。在一个有数千名职员的大型企业中,文字沟通可能是最方便的沟通途径。但必须运用文化进行理解整合。

音频/视频/通讯沟通:通过高度发达、高效的通讯/音频/视频辅助设施来使沟通变得更为有效,这种现象近年来日益增多。视觉感知是影响思想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工具。人们更易于理解并保留视觉印象而不是文字印象。由于人脑保留视觉形象的时间比保留语音文字的时间长,所以,现代通讯技术可作为一个极好的工具用来支持和强化其他形式的沟通。正在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能为增强沟通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一个语境下,理解信息传播者的真实含义。

三、沟通的风格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沟通的模式也要相应地改变。作为经营管理环境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因素在企业管理沟通的有效实现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上的不同可表现在思维模式、信念、价值观及共同的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可表现为信息处理方式的不同。在统一的企业文化中,信息处理是直接的、线性的。坚持按进度表行事、准时性等是一维文化的良好指标。如果企业文化是多维不一的,人们同时在不同的前沿思考、工作。它的信息处理通常是迂回的、深度的。对进度计划坚持程度比较松散,也不太按时,这都是多维文化的典型表现。企业文化不统一,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需要深度地了解背景信息后才能行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统一的企业文化,人们对企业各种事物的认知一致,价值判断相同,不必了解深度的背景信息就可以行动,从而可以促进效率提高。

美国、北欧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语国家是低维度文化的典型。这种文化中的信息扼要、清晰。文字和意义是独立的实体,可从其情境中分离出来。重要的是说了什么。人们的所说即所想,所想即所说。在亚洲国家多维的、高度情境的文化中,沟通是迂回的,表达方式和所处的情境变得非常重要。信息的理解不能脱离它的情境,以及说出这则信息时所处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意义就隐藏在这后面。美国人在一维的、低度情境中,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思,可能会被高度情境背景中的人们认为是“粗鲁和莽撞的”。而日本的文化是多维的、高情境的,西方人可能又会认为他们保留了许多细节的信息,不直爽。事实上,日本人可能是不想过于直接,以免被人认为是鲁钝的和冒昧的。他们希望逐渐地了解你,并和你建立起个人关系,然后再谈生意。就像日本谚语所说:第一次见面是陌生人;第二次是熟人;第三次是朋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例如,在田园经济的社会中,时间是以季节和月份来计算的。社会向前发展了,它开始以天为单位进行计算(如在农业社会)。到了工业社会,人们就开始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时间了。对一些更为高级的职业(如律师和医生),甚至是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的。随着时间价值上升了,直接利用时间的价值也上升了。作为一个普遍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就是金钱,它更倾向于使文化变成直接的、低情境的。然而,某些文化,如日本和法国,还会保留一定程度的多维性和高度情境,因为他们非常看重精细微妙的生活方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跨国经营需要对沟通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企业人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和企业的不同国别背景,熟练其沟通的方式和风格,实现顺畅地沟通,增强自我的竞争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效果。

从总体上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过程,沟通的情境也在实现从多维(迂回的,微妙的)到一维(个人化的,切中要旨的)的转变。官僚主义的工作文化,是处在两级中间的过渡阶段,在这种文化中,正规的结构、规章、法则,及设定的程序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它们决定了什么是能做的,该怎样做,以及该由谁来做。因此,在这种文化中的沟通会带有它固有“故弄玄虚的用语和官腔”,这就是它繁缛的和正规的本性。追求效率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沟通的顺畅使所有管理者的期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使企业内部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统一的理念进行指导,每一项事物都有一个铜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适应市场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新时期下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新时期下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和残酷,企业之间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上开展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文化在吸引人、留人上势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一种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强大和持久的动力,便成为新时期下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内涵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推动社会和组织的迅速发展。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我们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第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被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实际上包含3个层次: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首先,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其次,信念是支撑企业价值观的各种信条、观念,比如人才观、发展观、竞争观、营销观等,必须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等来动态调整,是企业发展与竞争策略的指导思想;最后,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中最真实、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企业的真正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第二,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独特性。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二是难交易性。企业文化是为该企业内部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甲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出了甲企业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适合乙企业,对乙企业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三是难模仿性。技术创新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不能模仿。企业文化有其独特性,是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体系。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关系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最大的利益空间,使企业达到最大的绩效目标。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人之上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关系,两方面的建设要齐头并进,共同建设,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企业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人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敏感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方式发挥着对人力资源的导向、人力资源激励、人才培养和行为约束等功能。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功能。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主要表现在:首先,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招聘开始以前就已描绘好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形象,即事前的招聘。其次,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既包括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再次,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企业应真正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

第四,人力资源激励功能。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五,人才培养功能。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来实现的。首先,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上。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非常明显,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反映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理所当然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员工。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从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对企业成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进行导向。

第六,人力资源的约束功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的一种非行政、非经济的心理约束氛围,能增强经济、行政手段制约功能。企业依靠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以行政命令的手段约束员工行为,而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同样可以约束、规范员工行为,如同上层建筑一样,一旦形成即表现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更高级、更长远地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高效化。

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一、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作用不显著

第一,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脱钩。企业在招聘前所要招聘人员的整体要求不明确,随意性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虽进行培训,但没有价值观念的输入,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第二,在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主要以业绩指标为主。虽然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第三,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没有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的薪酬系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大多数国内企业从传统国企转化而来,薪酬系统的设立按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中庸做法仍有很广的市场,表现出来的是由工龄、资格为主构成的收入体系,体现一定的按劳分配思想的奖金制也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下被同化得没有了棱角;在一些发展得较早的国内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亲情、人情、管理者的个人喜好成了薪酬分配的主流,这种状态下的薪酬高低成了人际关系好坏的指标,企业中的员工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影响了企业良好价值观的培养。以上两种情况,是我国现阶段企业薪酬系统的真实写照,薪酬仅仅作为一种劳动报酬存在,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更谈不上为实现企业价值而服务。

二、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

很多企业没能利用企业文化特有的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没能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约束力不足

没能利用企业文化中长期形成的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没能让其在员工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不良行为得到自我约束。由于员工与企业文化长期割裂,群体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没能被员工认同,能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的只有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员工只会以个人的利益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全然不会顾及企业的利益。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是要我干而非我要干,表现在工作效率上,是磨洋工而非高效精准,表现在工作原则上,则是损公肥私。

企业文化难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作用的原因

一、管理者、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参加者,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理解和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领导者必然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作用就不为领导者所知,不为领导者所用,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自然不高。

二、企业不重视整体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模糊

我国大多数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长期以来没有市场的概念,企业管理的理论落后。企业的中高层能够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还不多,因而他们的意识中还没有企业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确立。

我们知道,企业战略是指以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企业使命定位和以使命定位为核心的企业各项活动的取舍及其匹配。确立了企业战略的目标后,一切资源都应以企业战略目标的追求来匹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内部资源—人力资源也应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来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企业的使命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才能步人良性循环,否则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就无章可循。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缺乏联系

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存在偏差,为迎合流行文化的需要,把企业文化当作企业的门面,企业文化建设用于宣传和摆设,将其误认为是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不与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紧密相连,尤其没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契合。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在企业中,企业文化归书记管,生产经营活动归总经理管。在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书记把政工系统的骨干叫去,布置一下任务,贴几条标语完事。总经理依然按自己的思路去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短期经营目标而努力,久而久之,二者的关联越来越小,企业文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按原有的模式存在。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中高层工商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者市场经济素质

只有用现代的企业管理理论武装起来的管理者,才能深刻领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真谛,才能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关系,使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建设,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企业取得最大利润。

二、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

这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招聘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在制定招聘要求时要有专家的参与。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三、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

这种培训既包括企业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尤其是非职业培训,要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的模式,而应采取一些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四、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考核与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使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也缺乏具体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评价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

五、企业文化的形成要与企业的沟通机制相结合

只有达到上下理解一致的情况,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这不单单是人力资源部门独有的工作,也是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的工作,如此才能形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核心能力,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能否处理好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已经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企业必须正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新观念,努力改善,只有这样,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与管理论文: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绩效管理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的效果,两者相辅相成,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 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它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性,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绩效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被评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考察、评定、奖励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实现其总体战略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匹配”主要是指一种双方的配合关系,本文研究的是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分类

本文从价值观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利润导向型企业文化:企业的全部管理决策和行动都围绕着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标准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

以人为本型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本着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来进行,充分注意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服务社会型企业文化:统筹考虑员工、企业和社会利益,企业采取的各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的方法都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同企业文化下绩效管理的匹配

绩效管理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绩效管理体系。

利润导向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主要以绩效产出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而不仅是能力与行为表现。目标管理是其有效的管理方法。

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等,但是这种绩效管理往往过于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只能鼓励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以人为本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让员工参与到计划的制定并发表意见,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限和充分的信任,重视反馈和沟通,要与员工的薪酬、培训和晋升相挂钩,以此推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的提高,必须兼顾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不单是对以往的绩效考核,更是为了员工和企业将来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

服务社会型企业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不只考虑企业的利润、员工的发展,还注重企业上下游联盟和服务对象的整体利益,所以除上述经营业绩和雇员绩效指标外,还应从更多角度进行考虑。

顾客角度:顾客满意度、保持现有的客户的能力和顾客的忠诚性。

债权人角度:债权人满意度、资本成本、投资密度、负债率与还债能力。

供应商角度:供应商满意度、与供应商的谈判和侃价能力。

国家角度:国家满意度、合理避税能力、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的能力。

这种企业文化下的绩效管理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对社会提供服务作为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现代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考核方法的选择,而这些考核的方法、流程和指标反过来又影响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和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分配工作,同时也让员工明白企业对他的要求以及工作的报酬,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开发自己的潜力。

360度绩效考核:相较于单一考核,能防止因特定人的偏见而产生偏差,进而影响评量的结果,所以拥有比较高的信度及效度。此外,由于员工参与整个考核的过程,考核结果容易取得员工的信任,让绩效的考核更加公开和透明。

平衡计分卡: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部分,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达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目的,保持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绩效管理是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优化的管理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激励员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文化。

综上所述,文化决定了表现形式,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为绩效管理提供一种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而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文化的效果。绩效管理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气氛,以文化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