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04 03:05:49 关键词: 景观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论文

摘要:园林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美观性,更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而推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而这就需要将园林设计理念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里,首先,要明确其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创建丰富的园林景观。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论文

1人类与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的居住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否则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随着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日益加强,像原始森林和极地那样的原始生态系统已很少见,人们正以大量的养殖湖、薪炭林和乡村等半人工生态系统及城市、工厂等人工生态系统所取代。不过,人类已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把自己的事和环境联成一个系统来考虑,产生了"人类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保持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1.1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设计的目的

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包括如何尽可能少地干扰和破坏自然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如何尽可能多地使被破坏的景观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设计。可持续设计就是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将设计纳入“人机—环境”系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强调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在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大力开发绿色资源,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使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1.2城市化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不注重生态保护。随着城镇的繁荣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目前许多城景观设计作品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过分追求个性的张扬,急切地想证明自身的存在,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从而破坏了自然原有的统一和谐;然而,生态的平衡破坏起来很容易,却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的和谐状态。在景观设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其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系统的作用。保护生态原貌就是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使其不断延续下去,而这正是现在景观设计中较缺乏的。同时,设计缺乏整体理念和协调艺术。许多人认为景观就是对已有空间的一种美化,是随意性的附加物。目前很多景观设计毫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随便种种树栽栽花,这是缺乏整体景观概念的行为。景观应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统一。美好的景观是一种和谐、一种完整,任何将环境割裂成部分来设计的思想都是不对的。

1.3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坚持的原则

1.3.1保护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

景观是一个生态系统或者多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它的可持续性会受到生态系统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景观的可持续设计,就必须以保护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维护生态系统再生能力,生态系统的的可持续性是由于有再生能力,再生能力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物物种的可持续性。

1.3.2注重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

景观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将带有当地特征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并且尽量多采用乡土树种,从而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类型以及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和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标准的空间场所。

1.3.3运用现代技术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材料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景观设计中不仅仅要考虑美观,营造宜人的健康环境,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而且更要注重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构建社会发展与现状环境相协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绿色景观与建筑分析

2.1绿色植物的视觉魅力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2.1.1独特的地域景观

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2.1.2四季更迭的形与影

绿色景观四季变幻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得灵动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丰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其或优雅、或自然、或绚丽的外观自然而然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呼应和限定。

2.1.3绚绚丽变幻的色彩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在一年四季变换出生动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

2.2绿色植物的人文魅力

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因其姿态、生长特性的不同常被人们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以及时代文化背景。纵观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都能觅到植物被赋予神圣象征含义的踪迹,并且它们所具有的含义往往取决于人们在时间和社会变迁中对其的评价,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和个人经历,其内容复杂地盘绕于个体和人类发展进程之中。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互借和融合而显现出的整体性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髓。植物历来是文人造园表意的主角,在传统文人逸士的私人园林中,植物的选择极大地反映了他们的意趣。精心配置的蓊郁花木配以意义精到的楹联匾额,使人产生无限遐思和美妙想像,为园林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

3建筑与环境的互动

在人们有意识地改变环境的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同一性关系逐渐发展为对象性关系。马克思认为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当然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但在这种初级的人与自然界的意识中,人们同自然的关系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动物式的服从意识,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性则表现在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狭隘关系的相互制约,以及对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一现象的意识。而建筑环境设计思想作为一种意识也必然遵循主观意识发展的规律,经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3.1古代朴素的建筑环境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讲究顺从自然、依附自然。儒家的入世之境、道家的自然之境、佛教的出世之境三家美学思想的相互揉合,使中国美学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和深沉,合流之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作为社会文化取向的物质形态表达,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例如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私家园林:室外空间中建筑与自然元素的组合极为精妙,形成相互掩映的多变化、多层次的空间效果。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性使中国园林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含情至深。传统风水学对所勘察的风水区位的地貌、水流、水质特别重视,其中许多道理与现代水文地质学也是相合相通的。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系统地将传统风水学的数千年经验与现代水文地质学知识相互联通,从而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及其产生的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与事业的正反影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庭院美化,也非常重视庭院风水,认为庭院建筑、花草树木、假山流水的组合布局,要符合风水的要求,这样就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财运事业,这是传统风水学中朴素的环境景观意识。如苏州园林就是人造环境景观风水的典范。风水学将传统风水学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相互嫁接,不仅研究环境景观的美学规律,建筑学规律和植物学规律,更要进一步研究环境景观的结构、方位、材料、色彩、外形及其场态信息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各种作用力,从而探索选择和营造出有利于人类自身健康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景观的科学规律和方法。

3.2现代建筑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1863年,美国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建筑的观念。伊恩•麦克哈格是第一位将生态概念引入建筑设计的建筑师。近年来,植物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绿色植物的生长范围更加宽广;屋顶种植和室内种植的发展,使得建筑和绿化的融合更趋全方位和立体化。屋顶栽培中,比较早的是藤森照信的“韭菜住宅”与“蒲公英之家”,在设计中追求自然与人的“寄生”关系、人工物与自然物之间的微妙平衡点。绿化不再简单、安分地仅限于屋顶,蒲公英成为住宅立面的主角。这种为了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不仅可以看做绿化与建筑由寄生关系到共生关系的发展,而且这种探索也可以看做是对未来建筑的一种发展方向的预示,暗示着建筑绿化已经走向立体化和生态化。19世纪80年代,屋顶绿化就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现象”也可以通过大面积植被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得到缓解。在一些易受洪水影响的地区,绿化屋顶通过其保持雨水的能力可以控制暴雨雨水流量的70%~100%。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2000年,安藤忠雄在大阪湾淡路岛东北岸建成了“淡路梦舞台”,在其规划中安藤忠雄明确提出“要建设,先种树”的方针。1994年就开始了24万株苗木的栽种工程。“淡路梦舞台”的设计从整治建筑环境着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治愈山体开采留存的伤痕,恢复和彻底改善山体的生态环境。这种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着眼点和目标上的转变暗示着建筑设计与绿化景观关系质的跳跃。所有这些都表明建筑绿化已经从原先单纯的营造建筑空间氛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逐渐向建筑中生态要素的角色转变。

4.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统一

4.1景观设计优先的理念

现在的很多设计往往把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把景观设计理解为建筑设计的附属物,这里搞一点水,那里搞一个小品雕塑等。不研究规划布局而先确定园林小品,不考虑交通、消防、停车等硬技术指标而先去考虑平面布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方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空间的营造。从建筑角度来说,建筑不是游离于环境的,它只有与外部环境形成一定的关系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建筑必须与外部空间相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这也有利于建筑个性的表达。建筑独有的特征除了反映在建筑本身外,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在外部环境中得到体现。因此,室内外空间的结合、呼应,不仅完善了建筑空间,也使内部空间得以延伸、扩展,特别是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结合,可以大大丰富建筑本身的空间。所以,当代建筑设计不仅要完成自身主体设计,对环境、景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应先于建筑设计。把场地的景观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限制性、前提性条件,使建筑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因素,设计成为有机的整体。就此而言,建筑设计是否应该树立景观规划为先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的始终,是否贯穿对景观的参照、理解、协调与统一,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4.2树立整体设计的思想

建筑整体设计思想是一个新概念,其特点是全面地考虑与建筑相关的各个元素——外部环境、建筑构造、技术装备等协同关系。城市中的建筑不只是其本身构筑的主体,也是城市单元的一部分,从时间上说它是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断面。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城市空间的整体效果,考虑对所处地块有影响的城市景观要素,如面宽、轮廓线、相邻建筑造型等,不可因过分强调自我表现而与景观相冲突,保持建筑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4.3寻找建筑与景观的最佳结合点

在中国城市建造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先建建筑,然后再考虑景观环境的美化;另一种是在已有的环境中添加新的建筑,包括建筑改造及扩建,导致建筑的独立性非常强,很难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因此,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首先,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建筑师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其次,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

4.4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首先,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其次,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可以采取的手段有:一方面,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另一方面,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狭窄区域,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视觉对象。这种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源于建筑思维。

5结论

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这意味着设计应尊重自然,尊重物种多样性;要顺应自然,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以有助干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在景观设计中综合的进行环境和生态分析,努力把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改造成美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居住环境,设计师的作用是把那些不美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和存在缺陷环境,运用设计的各种手法,把它们改造成既生态又美丽、更能、适合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长和生活的环境,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景观建筑设计建筑学论文

一、中国景观建筑学发展现状的思考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的景观建筑学也在不断进步着,其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景观建筑设计,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过多的借鉴与照搬,缺乏创新性

中国目前的景观建筑设计很多的是为了设计而做设计,经常由于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短期内出效果,往往使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使得景观建筑设计既没有很好的遵循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律,又没有从实质上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反而是照搬模式,盲目的借鉴国内外做的较好的景观设计,使得我国的景观建筑设计缺乏特色。

2.注重平面布局的形式,忽视对场地的研究与利用

对于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景观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使用者的感受最重要。一直以来,我们做设计的时候都习惯在图纸上研究关系,注重其平面布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对场地的深入研究,没有真正做到因地适宜。为了制造出美观的效果,不惜浪费自然资源以及财力物力,比如大面积使用硬质铺装,随处堆砌景观小品等现象在我国随处可见,还比如有些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平面圆形元素过多,道路上的分割太多,影响行车。形式美观但是交通流线上不够合理。

3.缺乏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一般情况下,景观建筑设计师往往认为景观建筑设计是创造景观,缺乏对景观本身的利用和保护,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是人工景观。这种不考虑生态性的景观往往造成了荒漠化的侵蚀,水土流失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的破坏。事实上,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景观设计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造成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4.景观建筑设计中缺乏对社会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大国中,是有很多文化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的。虽然景观建筑学源自西方,很多设计理念是科学、合理并且前卫的,但是它作为一种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应该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保护生态原貌的意义其实就是最尽可能的还原地理文化风貌,然而现在这正是中国景观建筑设计中较缺乏的,很多城市做景观规划的时候,只是看到别人好的就抄,丝毫不考虑其与本地的联系。

二、岐江公园对中国景观建筑学发展的启示

1.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原有资源

粤中造船厂与中国很多的传统国企都有着相似的境遇,它们为国家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它们更是中国繁荣昌盛的见证者,可是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中,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它们遭受了无情的拆除和销毁,只有年长的人才有着关于它们的记忆。不过,粤中造船厂在这场浩劫中保留了下来,通过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的改造设计下,它重新赋有了生命,它不仅给中山人民带来了对历史的回忆,还为中山市带来了一个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2.强调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景观建筑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岐江公园的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研究了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让人们更好地融入于环境中,也让普通大众在参与互动中了解设计师的情感,使人们在冰冷的城市中体验到一丝温暖。

3.注重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岐江公园的景观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对场所中的原有建筑和材料进行了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也保留了原来场所的时代精神;在植物配植中,设计师也没有应用城市公园里常见的观赏花木,而是大量使用乡土野生植物,比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既维持了植物生境,又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4.重视中国文化在景观中的作用

岐江公园的设计与中国的文化充分的进行了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环境,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的景观语言作出了生动的诠释与表达,这种传承与创新对于景观建筑学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的。

三、结论

虽然中国的景观建筑学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在生态性与可持续性技术手段的发展上还需提高,对要把人类融入整个生态系统的认识还有些不足,但是中国有着广阔的国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以及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造园史,具有独特的园林文化,这些都为中国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本文通过对中山岐江公园案例的分析,给中国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如果中国的景观建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有效的利用与保护资源;能够重视社会文化的作用;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能够注重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国的景观建筑学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为人类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景观环境。

作者:王伟唐莉英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城市景观规划中建筑设计论文

1、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是否舒适,而城市化的建设需要重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怎样借助人为的手段把城市有机的融入大自然中,是当今城市景观规划的重点,而这有赖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再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园林,把自然的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之中,为人类生活工作创造一个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环境,不但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提供美感,更改变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给予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2、园林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规划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2.1多样性和综合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指描绘生态镶嵌式结构拼接的多样性,环境不同造就植物类型不同。而这种多样性是通过生物自身特性的植物配置来实现的,也可以通过多种风格的水景园和专类园来实现。而景观综合性是指,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最终结合多种因素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2遗留地保护原则

自然遗留地之内的有价值的景观植物需要保护好,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或者自身特点的植物,更应当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利用和保护。

3、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策略

3.1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城市建设首先需要注重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积极展开生态保护首先是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绿地建设。这是因为绿色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不能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当地小气候,达到冬天暖和夏季凉爽的目标;还可以适宜地增加城市湿度,更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害浮沉,抵御风沙的侵袭,保持水土,进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3.2合理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原有的植被和自然地貌

3.2.1依据城市用地性质,合理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用地规划需要合理的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的面积。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不能忽略的方面。它对城市绿地的不断发展提出总体的方案和目标,进而调整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有机结合,这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之所在。

3.2.2园林设计需要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当前的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部分地区在进行经济开发时大范围的推土、移山造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貌自然植被,接着建设住宅、厂房、休闲娱乐场所等。这样的行为在生态学角度看来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城市近郊必要的植被保留是很重要的,这是地区特色植物的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的社会迁移、生态环境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3.3优化植物配置,提高绿色植物覆盖率

优化植物配置需要根据城市不同的用地性质进行,而当地建筑群落功能和城市景观以及具体气候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的配置。这就需要合理的选择绿地的设计风格和种植植物的种类,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植物。以保证不同植物群落共同组成了多样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的目的。

3.4建立健全衡量现代园林绿地的科学标准

按照生态系统理论的需要,园林设计者需要在规划城市景观建设时遵循一些标准,针对一些能够体现园林环境质量的具体数据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建设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价值。

3.4.1功能标准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进而维护人们生活的健康。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功能标准必须是以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的。

3.4.2

系统与连续性标准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是一个独立休闲游玩的空间,应作为人类生活的地方与自然过程有机结合的连续体来进行规划设计安排的。

3.4.3地方风土特色标准

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程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而园林绿地恰恰是地方文化精神珍贵的保存地,它对于地方文化来讲不是形式上的表达,而是深层次的内涵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设计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美观性,更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而推动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而这就需要将园林设计理念应用在城市景观规划里,首先,要明确其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创建丰富的园林景观。其次,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用策略,以便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效用,进而提升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规划水平。

作者:鄂晓丹宋雪丽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论文

1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表现形式

1.1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的优化设计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第二层次的设计方法是优化设计法,在旅游风景区进行景观建筑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要满足于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它所遵循的应当是“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设计方针和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基本设计原则,也就是在充分尊重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力求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条件(如环境、资金、材料等)使旅游风景区的设计达到最优化。寻求优化的景观建筑效益是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目的之一。作为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为了寻求优化,需确定设计评价体系及其执行标准。首先,景观建筑功能上得到最大满足,体现在第二层次的功能要求及环境的需要中(如在旅游风景区寸土寸金,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紧张的前提条件下,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弹性设计或通过时间差来获取更大的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等);其次,使用及设计规范上的严格执行,这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规范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如景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建筑密度的影响、建筑结构的影响、景观设备与环境的卫生要求等);最后,追求经济上的最高性价比值,既从经济因素出发,对景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做出限定。既在保证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以及坚固、安全的前提下,又可以取得美观的效果及良好的经济回报(如提升设计的品位、选择本地化的材料以及选择最优质和高效的施工方案等)。因此,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及周期与普通的景观建筑设计相比,相对较长,其优化设计法的主要流程为创作—反馈—再创作。设计师首先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甲方的需求先做出一个或多个方案,然后在与甲方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用相应的评价模式做出评价,指出方案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而推出新一轮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相对成熟、稳妥及各方都较为满意方案出炉为止。

1.2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的创造设计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第三层次的设计方法是体现旅游风景区的自然与文化特色,体现地方“文脉”特点的设计过程。它更多的体现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在对旅游风景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关注,体现了对游客和本地居民心理需求的关注及人性的关爱。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提炼,将属于本地区特有的设计语言和设计元素在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使得新建景区的景观建筑与旧环境之间能产生一种呼应关系,更能使游客和居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如在庐山风景区近年来所新建的如全国供销社疗养院新楼等建筑中,融入了大量庐山近代别墅景观中所常用的如拱券、外廊、雨淋板等元素,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景观空间的所在区域特点和使用者说明其具有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和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这种空间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因此,一个优秀的景观空间环境的形成取决是否实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功能需求,是否体现了本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第三层次设计方法需要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通过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任务的分析,对本地区设计历史的考察、环境的考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把握等,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挖掘和梳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任务中的各种设计元素,并将其恰如其分的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将创造性的设计反映在景观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之中。

2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体系构建

从大量的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实践中,尤其是象庐山风景区一类的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在设计方法上的着眼点与研究角度。其设计方法的体系构成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偏重于理性的研究方法,它比较适用于目标及条件相对比较明确的问题;二是偏重于感性的具有某种特定导向性的设计方法,适用于设计目标及条件不确定的问题;第三类是兼有两种类型的特点。

2.1旅游风景区理性化景观建筑设计方法首先,作为偏重于理性的设计方法,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它严格按照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各种规范,将设计环境中的各种困难及限制性因素进行反复论证与修订。在实践中从理性的思考中展开设计,用相对比较合理的角度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调研、论证、收集、分析各种与设计有关的信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演,通过反复论证得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终方案。这类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使设计者通过系统对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考察、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与甲方沟通协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符合环境要求的最理性的设计方案。

2.2旅游风景区文化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文化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是一种偏重于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要求的具有导向性和指示性的设计方法。它是在对设计地点进行大量的实际调研后在设计师脑海里产生的一种对于本地区地方文化设计元素的提炼与概括。在文化性景观方法的应用之中,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气息。这种设计把尊重人性、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体现时代特点等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如庐山风景区建于民国初年的朱植圃的别墅,其中式的窗花和“小桥流水”的庭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其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色,更是近代庐山别墅民族性与时代性交融的深刻反映。文化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更能够显示出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

2.3旅游风景区综合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将“理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方法就是综合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它要求将感性的理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研究。在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实践中,综合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把理性的规范设计和感性的优化设计相结合,从而能在实际中产生动态交替互补作用,能够扬长避短地处理各种实际性的问题。如在20世纪60年代所设计和建造的“芦林一号别墅”,也就是今天的庐山博物馆,就是典型的综合设计的例子,其设计方案阶段是在充分调研地形地貌特点、与周边的建筑与环境充分的比对、充分尊重建筑、景观、园林等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及与甲方充分协商和调研的基础上所应运而生的。此外,设计方案也融入了设计团队在庐山大量调研和考察的智慧结晶,设计者将明代庐山赐经亭石斗符号运用到别墅外廊休息座的凳足上。基于以上诸多缘由也使得“芦林一号别墅”成为近代庐山优秀景观建筑的代表作。综上所述,在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功能层次的研究,还是设计方法的研究,还是设计元素的提炼,设计文化的总结,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既设计出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坚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能够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文化个性。

3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时代演变特征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变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作为与旅游事业最为密切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需要运用科学的设计观和与时俱进的方法论来指导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对国内外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成果的追踪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未来的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将会呈现出很强的时代演变特征。其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知识结构变化更加频繁和密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丰富等。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时代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群力量的壮大与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群体的扩大。时代的发展使得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综合了各学科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依托于地理、地质、园林、环境、建筑等众多学科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学科群的产生和研究队伍的壮大。在这个研究领域里,积聚了一大批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园林设计师、景观建筑设计师、工艺美术设计师等走向有机的分工协作与设计研究联合之路。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无疑对提高我国整体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使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得到全面优化。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使得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从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形成和完善等各个过程与环节及设计方法本身得到全面的优化与升级。在严格的设计规范与各项指标的指引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最好的贯彻与执行,设计的每次分工都能找到最佳的设计人员。这样,设计师的个人劳动和价值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最大程度的发挥,景观建筑设计工作的创造性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和反映。

(3)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法不断更新。时代的发展促使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对景观建筑设计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技术手段才能赢得设计竞争的主动权。

4结论与讨论

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职业。古老是因为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设计职业。无论是其设计方法、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都比较完备。年轻是因为旅游风景区的游客和市民的个人素质及修养在不断提高,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新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越来越多,设计的个体化差异越来越多,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的促使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去看待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问题,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去组建新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系。

作者:江昼单位:南京大学地理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浅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建筑的实用性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景观的设计与建筑的发展就成为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建筑要依附于外部空间来体现它存在的意义,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建筑所具有的个性及特征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反映。而且,景观设计不仅起到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当今时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融合

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

1.1景观设计在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地位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人们为了更加融合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品位,往往要求设计师或者专业人员在建造之前融入自己的需求或者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所以,这样的需求就使得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与景观设计相互融合,两者最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独特的学科,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建造出真正优秀的建筑物。要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就必须要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1.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现在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相融合,在保持传统思想的同时,要融合现代人们的新要求,再逐步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和局部调整,这种方式在主要的景观部分体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产生了建筑物景观化的趋势。只有加强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才能够改善建筑物实际建造中的所面临的困境,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完善建筑物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文化,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将景观设计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分离的情况。周围的环境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主动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使景观意识融入建筑中。在设计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1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单纯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束缚,注重设计中的整体性因素。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分析和掌握,以整体的高度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2.2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

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将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调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2.3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

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又或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都市建筑景观化的倾向。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无论材料、形态或环境效应等,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并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3.景观意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3.1提升景观设计的地位

在建筑的设计规划过程中重视景观设计,了解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把景观意识真正的融入到建筑的整体规划中,就可以创造出精湛的建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规划建设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真正的景观设计要求人们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审美、价值观和伦理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建筑的价值。在建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提升景观意识,在建筑建设中强调“提升景观意识”就是要让我们的建设理念更加完备,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3.2 完善建筑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所以不能把建筑看做一个孤立的存在,要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概念。建筑不能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而是要以积极的策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建筑师要摒弃个人的思想模式的桎梏,要充分的分析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3.3 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景观的协调的手法

我国的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大部分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而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4.结束语

建筑和景观均存在于环境之中,建筑与景观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融相契的关系,未来发展过程中并非以谁为主体,而是在和谐双线合一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中国传统元素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即对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使现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新中式风格更具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文化;审美

1 中国传统元素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设计领域,中国传统元素主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而衍生出的精神外化形式。例如皮影、脸谱、书法、八卦图、篆刻等。中国传统元素外在形式优美,意味深长,其内涵更广袤。兼具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精髓和我国传统习俗文化。从我国遗留的古典园林建筑来看,其建筑形式无不体现了园林设计者与使用者的文化内涵,若是在朝为官、凌云壮志的豪士,园林的设计也多大开大合,贵气磅礴;若是郁郁不得志、青楼洒泪的文人,园林当中的诗情画意便不可少;若是红顶当头、厘出贯进的商人,其园林设计往往追求的则是富贵平安的意境,多用牡丹、静水。于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所表现的传统元素更多的是文化,将生活情趣与审美情趣聚集放大,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了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和思想寄托。

2 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逐渐增强,同时高科技、新技术与新材料更新迭代的加速,使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形式多样。常见于三四线城市公园中哥特式园林建筑形式、小区内日式园林风格的出现、甚至一线城市中景观园林建筑风格也与园林整体搭配大相径庭,彷佛景观园林建筑游离于整体园林之外,随意套用建设风格和特色。

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在不断加大,如果出现没有文化底蕴、没有统一风格、不能突出我国传统元素的园林景观建筑,那么就是简单的建筑材料的堆砌,丝毫没有神韵可言。

所以,当下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者要充分将古典园林设计风格和传统元素与现代社会审美相结合,同时博采众长,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具有我国传统元素特征的新中式景观园林建筑。

3 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3.1 设计思想方面

基于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在设计方面与中国古典式的浪漫是一脉相承的。西汉帝王立儒家为宗、东汉佛教传人中土、汉末道家开始吸收儒家佛家思想而渐渐秀与重学派当中,与儒释两宗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古典园林的建造,即追求儒家和的思想,注重佛家静的意境,同时也将道家的天地人三者和谐的观点运用其中。以道家学说为例,秀美的山川往往是人杰地灵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势、天向、人和,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当中,同样要追求跟自然风景同根同源同样和谐的地势、天向、人和,即为“风水”。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元素,在亭台楼阁厅堂坊榭设计中巧夺天工而又看不出雕饰匠心,这种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设计思想为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源泉。

3.2 设计形态方面

以亭为例,亭的基本形态有半亭与独立亭,半亭一般与长廊结合而存在,而独立亭在水池畔、花朵丛中。造型多样,有八角亭、六角亭、海棠亭等,造型要与整体园林环境和谐。亭的造型主要由顶盖而决定,有单檐亭和重檐亭之分。在亭的设计中,可以充分传统元素中书法元素、传统色彩等要素进行设计,凸显其空灵的文化内涵。

3.3 设计风格与意蕴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对意境的追求,与古代的诗词歌赋、水墨工笔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建筑在建造设计之时,往往也会考虑国画当中留白的手法,给园林增添“画意”,例如将一处小亭与一汪清泉结合起来,泉水就是这片规划设计当中的留白;同时园林景观建筑也成为了整个园林中的“诗情”,例如在溪水边花丛萦绕中的神龛建筑,便有了“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无情葬落花”的寂寥感慨。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园林建筑是何种意境,与中国传统元素和文化息息相关。

4 小结

中国传统元素是融合了儒释道三种传统思想而形成的特有的文化表象。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以传统元素为根基和内涵,再结合设计师所掌握的艺术思想和现代建筑理论对建筑进行设计规划。在设计时要揣摩当下的审美特点,贴近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引导传统的、中国式的艺术审美情趣,同时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园林景观整体风格,力求园林景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久的艺术性。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浅析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摘要]一件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不单单局限在最基本的使用功能上,还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性,这能使人们在精神层面得到最大的享受。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两种设计意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最大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为建筑和景观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案例,景观一直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而存在,但同时建筑也作为园林中的景观而存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分别对功能性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建筑的功能是否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景观对建筑的观赏性产生多少影响。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当前建筑和景观不再是两个孤立存在的个体,建筑和景观均存在于环境之中,为寻求两者的良性共生,首先应当在理念和精神上找到最佳的契机。要将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和视觉感受贯彻到建筑设计中,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把景观设计作为其固有的一部分纳入设计中,摒弃两者过于独立的观念,求同存异,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两者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为建筑和景观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案例,景观虽然是建筑的附属品,但是建筑也作为园林中的景观而存在,建筑景观化是我国将两者融合的独有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形式和观念上找寻共同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生。

一、当前背景

1.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作为建筑设计附属品的景观设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景观设计在整体规划布局中被重新定位。好的景观设计包含着文化、自然与美学等多方面因素,但这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职能所独立完成的,这需要建筑师、景观师、规划师共同协调,将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规划的一部分。

提高景观环境设计的地位,重视景观环境设计,是实现景观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的重要途径。在修建计划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景观在规划中的价值和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建造更高水平的建筑,建筑和景观的融合势在必行,这样不但可以体现建筑的价值,更能突显建筑特有的文化内涵。建筑是时展的产物,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景观和建筑的融合不只是在使用功能上的兼容,更在视觉上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各个时代多种因素的融合。社会、历史、经济、空间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建筑类型。

在当前环境设计中,景观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不能忽视的因素,重视景观设计也是提升建筑设计的重要的一环,可以充分表现建筑的时代性和功能性,同时建筑和景观不再作为两个独立的单体,两者相互融合,彼此共生,景观设计作为体现人们在审美和精神上的需求被赋予了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在原有古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性,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将本民族特有的建筑技艺和设计观念与时俱进,使原本只具有单一的使用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为功能和形式的发展开拓新的道路。

2.社会开始关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矛盾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直提倡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但由于它的私密性和封闭性,不能适应现代人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们没有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一味地追求西方,造成景观设计平面化,设计思想追求形式美,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使景观成为建筑的附属品,同时景观行业的出现也较晚,不能及时与建筑设计保持同步。我们应当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与现代景观结合,营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用景观来提升建筑品质。

随着设计的“西化”,我们抛弃了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布置大量的混凝土路面,大面积的铺装,景观也变得形式化和轴线化,将其作为建筑的配景;后来我们认识到中国园林的精髓,设计开始回归,开始提倡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开始建筑与园林的相互融合。纵观西方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从误解和对立到相互理解,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持建筑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建筑设计是正道,而景观设计充其量只是建筑的点缀而已,人的使用需求才是人的本性;持景观为主导设计观点的人们认为,景观设计是从全局出发,自然、文化、美学都是景观设计所必须考虑的,是设计的根本,而人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也是不能忽略的。实践和历史证明,每一件优秀的建筑、景观设计作品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良好的融合和积极的参与才是唯一出路。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本职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景观设计师考虑的和接触的更多的是人文与自然,理性加之感性的思维方式的碰撞,可以解决很多建筑设计师所不能涉及到的问题,反之亦然,建筑与景观可以协调解决一些问题。

二、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辩证关系

1.建筑与景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对立统一。如果仅仅把目光投放于建筑设计,而忽略了景观设计,这样会使建筑功能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了建筑的观赏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只着重于景观设计,而缺乏了对建筑设计的关注,那样的设计带来的只是样式美观的壳子。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要把景观意识牢记于心,同时,建筑意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不能被忽略。在设计中,兼顾以上两点便可将建筑的功能性和观赏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2.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分析

景观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便是视觉上的冲击,它体现在环境中的方方面面,城市、乡间无一不在诉说着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我们应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景观设计灌输新的灵感和血液,推动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代建筑具有舒适、便利、安全等使用功能,同时也兼具视觉审美和寄托情感的精神需求,功能不再单一,建筑被赋予更多职能。主体建筑设计的初期,我们必须首先对其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适当的调查,通过了解周边情况,才能确保将建筑和景观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

(1)整体设计思想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整体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到建筑主体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将目光只关注于建筑本身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从把握建筑整体的高度和水平出发,这样才可以使建筑和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使建筑本身成为整个设计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为了实现建筑和景观的共生,设计师必须要具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当然这不能只单单依靠一方面的尝试,需要建筑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通力合作,充分考虑已有环境,因地制宜,将区位、文化、气候等因素综合在一起,以求得建筑和景观在最大程度上的协调统一。

(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建筑的存在要基于现有的环境,建筑对构成现有周边环境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虽然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强调一味适应周边环境,但还是要努力最大限度地去改善周边环境。建筑代表着城市的一段历史,它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每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有着值得诉说的故事。城市景观作为环境与建筑融合的纽带,正将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建筑和景观寄予环境之中,可以被视为是人文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共生,两者相辅相成,为人们带来最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

三、设计实例分析研究

1.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

中国古典园林历尽千年,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设计理念处处凸显着东方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世界园林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意境美,诗情画意,更注重建筑与景观的结合。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与苏州留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同时更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其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拙政园继承了千百年的造园思想和人文理念,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集大成者,遵循自然法则顺天应人,借鉴自然,与山水环境相容,使建筑和环境实现最大的融合。拙政园的总体布局以水见长,一仙山,一池岛,因地制宜,使水面有聚有分,岛上竹树苍翠,半遮半掩,池山为全园中心;庭院建筑高低错落,力求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无限景致。造园目的多为营造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美,这与崇尚规则、人工美的西方园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五千年的环境美学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建筑意匠,由于社会生活、风尚、文化艺术、美学思想等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山水园林形式更加丰富。在造园时,以崇尚自然和追求真趣为最高目标,对自然和人文理念的追求使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达到高度融合,呈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而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迥异的风格造型和意境表达。

2.建筑与景观通透流通――巴塞罗那德国馆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出现,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一直持续至今。德国馆的修建实现了建筑与景观的良好融合,它的主厅由8根金属柱子支撑,屋顶是薄薄的一片联成一体,室内采用了大理石和玻璃来分割空间,大理石的简洁和玻璃的通透在视觉上就给人以明亮的感受。整个德国馆的室内空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看似单一独立,各个空间又环环相连,纵横交错;室外环境设计沿用了室内设计方式的精髓,建筑与景观融会贯通,大面积使用玻璃作为建筑材料,虽然在感官上分割了空间,但游客可以在室内透过玻璃从各个角度充分欣赏室外的景致;德国馆作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建筑本身便是最精彩的景观,外部与内部的贯通形成了景观与建筑的流通空间。

3.德国馆与拙政园的异同

德国馆与拙政园无论从地域文化还是人文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是千年传承的历史积淀,另一个则开创了近代建筑、景观设计的新潮流。德国馆在设计上更多强调的是环境的秩序性与实用性,过于刻板的理性思维促使建筑与景观的互动是静止的;拙政园遵循了中国传统园林灵动、感性的设计理念,建筑与景观、人与自然的联系契合了“天地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思想。因为种种差异的存在,所以人们很容易就忽视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哲学认识论教会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要从现象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两者的本质是相通的,都实现了建筑与景观的良好融合。

四、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之路

1.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科学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去认识世界,艺术则在主观与精神层面追求创新,追求卓越,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设计理念上看,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建筑与景观的发展与科学息息相关,科学的进步牵动了建筑技术的革新,促使新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为设计理念提供了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同样也对建筑的采光、保暖、通风等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与艺术是理性与感性的撞击,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意境,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借物抒情是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寄托对新生活的渴望。

2.文化的传承和对自然的领悟

建筑与景观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和满足,更是文化、自然的传承和领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设计将文化具象化,设计更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设计终将是一具行尸走肉,材料再考究奢华也只是一副空皮囊。传承的文化是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根本所在。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从古至今的历史规律告诉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领悟自然,改造自然,然而一味顺应与不计后果的改造是盲目的,取舍之间方能彰显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者相互融合,寻求共生。

建筑与景观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的,也可以将两者视为社会发展的具象的具体体现,两者虽同源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究其缘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所以景观和建筑的关系应该以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以理性的态度去发展。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使两者不再以个体的方式而存在,建筑拥抱自然,景观贯彻功能,两者最终将走向相辅相成、相生相伴的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契合了这种融合方式,我们当代的设计师不能忽略我们曾自以为傲的根本,应追本溯源、善于吸收,用正确的视角和态度去面对,从而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与景观的和合之路。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试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共通性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建设也随之得到重视,人们在关注建筑设计实用性的同时也关注到景观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补充与协调作用。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相互融合是对建筑效果的完美呈现,二者相辅相成,其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它与建筑设计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当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景观设计的出现往往还是局限于修饰效果,虽然建筑设计的形态千变万化,然而景观设计却始终难以摆脱花草拼贴的命运,建筑因素与景观因素的结合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呈现。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谐统一;建筑思维

1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论述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对于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于人们工作生活都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传统钢筋水泥的建筑环境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绿色环保建筑模式成为了当前建设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回归自然是当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互结合的初衷所在,类似花园小区或是景观住宅的出现正是从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融合方面实现了对现有建筑形式的创新,这样的建筑风格广受欢迎。可见,当前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除了对功能结构等因素的考虑之外,更多地是将重点置于社区环境建设方面,是否做到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

从景观设计的构成分析,景观设计的内容极其丰富,并且景观设计学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设计师纷纷意识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积极影响,并且二者的互相融合也是当前时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更加突出了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它是对传统建筑设计方案的完美补充。景观建筑学的出现正是从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出发,将城市规划发展与景观设计规划相互联系,突出了风景园林景观与建筑设计相互映衬的别致效果,是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统一的有效路径,同时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及舒适性方面也大有裨益。以景观建筑学作为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一脉相连,这一设计理念也成为了当前城市规范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因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景观建筑学所涉及的专业与内容极其广泛,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顾此失彼的问题仍旧难以避免。

2 建筑设计中景观意识的融入

2.1 设计思想

建筑设计与景观意识的相互融合从广义范围分析是将城市建设视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局部设计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来体现景观意识的渗透作用。而狭义范围内的建筑与景观结合主要从设计思想方面将景观意识融入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像是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技术设施或是基本构造等,这一协同关系的体现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融入了景观意识之后的建筑设计其主体部分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本身,而是从城市单元组成方面突出设计过程的动态变化效果。由此可见,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出发,建筑设计中景观意识的融入应当对城市景观要素中的轮廓线以及面宽等内容进行细致划分,突出景观意识与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效果。

2.2 设计策略

2.2.1 建筑先入式设计原则

在对建筑单体进行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建筑创作模式进行创新,从极端的单体设计心态中积极融入景观设计意识,将周边环境或是视域环境融入到建筑设计过程之中,形成全新的建筑设计导则。建筑先入式设计原则重视对建筑主体风格的突出,从环境主色调方面突出景观设施的导入价值,这一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过程正是环境保护与建筑设计的有效统一。

2.2.2 建筑后入式设计原则

从既有环境中对新建项目进行改造需要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出发,重视建筑后入式原则中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之间的调整。这是由于后期形成的单体改建过程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而景观意识的融入正是从新元素组成方面对现有建筑与环境形成强而有力的冲击,在适度调整中突出建筑后入式设计原则的重点。

3 景观设计中植入建筑意识

相较于建筑设计而言,景观设计正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之中,从这一生命周期变化角度分析,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意识的植入必要建立在理性化态度基础之上。

3.1 景观设计中生成过程的控制

景观设计中的生产过程是从科学化角度对景观实施途径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在综合考虑景观设计经济、功能、技术以及生态等诸多要素之后再对其建筑意识的融入进行合理分析。此外,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气候因素也是需要涉及的重要内容,从垂直模式方面分析景观场地的生态环境是对现有水平式分析的有效补充,这对景观场地区域功能的提升以及适应性的完善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这些科学性依据的存在都为景观设计中生成过程的控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然而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造园作品的存在往往忽视了对景观主观设计意图的呈现,景观意识与建设设计的融合并没有得到深入体现。

3.2 通过建筑理念实现对景观设计深度的挖掘

由于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理论建设都亟需完善,加之景观设计的总体水平良莠不齐,甚至还存在盲目抄袭的问题,因此理解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理念是现阶段实现景观与建筑设计融合首要解决的问题。建筑意识指导下的景观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花草装饰或是平面延伸阶段,而是通过建筑的设计与分析模式来对景观设计进行美化,突出建筑思维对于经管设计的影响,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现代景观设计模式。

3.3 建筑手段与景观创意的结合

3.3.1 突出建筑技术对景观空间的有效拓展

当前景观设计的畅想空间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落实,相较于传统植物造景意象而言,景观空间的拓展更加依赖于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现手段。由此不难分析,建筑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空间的拓展不容小觑。以伦敦西部的卷曲步行桥为例,它在利用建筑技术对景观空间的影响作用下使得桥体呈现出变化的发展动态效果,或是圆形状或是弧形状,景观设计的空间效果被有效延伸,这不得不说是建筑技术对景观设计的创意效果。

3.3.2 建筑思维对景观限制的有效解决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景观创意呈现往往会面临各种因素的限制,像是场地或是经济因素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筑思维来对现有的景观设计模式进行变更,以突破各种限制性问题带来的设计困扰。例如城市夹缝地带难以突出城市造景效果,或是受制于场地的限制无法体现出必要的景观功能,我们就可以利用建筑思维中的经济适应原则来突出建筑与景观的巧妙融合。又或是由于城市狭窄区域的限制隐藏了道路本身的视觉功能,我们就可以通过彩色喷涂的方式来明确人行与车行之间的界线,是对视觉形象的创意呈现。建筑思维通过最为经济简单的方式实现对景观设计的合理变更,而这一思维对于景观限制的解决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背景下,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展,同为建筑质量的组成要素,建筑设计更加关注实用性的呈现,而景观设计则趋向于观赏性。如何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实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是现阶段建筑物设计共同探寻的设计目标。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低碳理念在紫气东来景观及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低碳节能成为众领域以及设计行业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国家和地方也在建设相关环节相继颁布了各类强制性的节能条例,节能设计成为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然而设计落脚点一般在单体设计的保温隔热,形式停留在设计完成后的节能报告和计算机模拟。建设环节上具体操作来说低碳理念运用范围比较狭小。在整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节能技术与设计本身相结合,使建设主体在全寿命周期中更好地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嘉定新城紫气东来景观以及建筑项目在设计开始,就以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设计目标,在设计各个阶段不同层面充分考虑低碳节能,实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四个目标,尽可能减少人们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一、紫气东来景观及建筑项目极具创新的设计思路

紫气东来景观及建筑项目位于嘉定新城核心区主轴线位置,东临远香湖,西至F1国际赛车场,北临塔秀路,南至天祝路。东西向贯穿嘉定新城,长约2.7公里,宽约350米,占地面积约62公顷。该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以陆俨少书法为灵感,概念定义为“舞动的水袖”。在这块狭长型区域中设计了四条走廊:即动感走廊、静谧走廊、滨水走廊、林荫走廊。这四条不同属性和特点的走廊相互交织,构成整体设计的脉络,而生态环保主题在各条走廊中,均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动感走廊是紫气东来项目积聚人流最重要一条路径,该走廊最窄处3米,设计可供通维护车辆。点睛之笔呼应项目名称“紫气东来”,铺设不同灰度紫色材料,通过设计的方式,达到动感的效果。但紫色材料自然界不多见,未达到紫色动感,我们研究各种可能的材料。考虑大面积使用,以玻璃水刷石为灵感,研发环保新材料,用回收的蓝紫色玻璃作为骨料,灰白水泥作为黏合剂,加工打磨。工厂定制加工成铺装大小,现场铺设。

静谧走廊顾名思义,“静”态为设计理念,在设计中,我们大量使用废弃回收材料。新城在拆迁过程中,已经收集了废弃红砖22万余块,青砖6万余块,瓦3万余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废弃材料将最大限度的应用到静谧走廊当中。利用旧砖旧瓦自身的材料属性,呼应“静”的设计要求。而事实上,静谧走廊同样是条陆地野生动物走廊,通过静谧走廊在景观中全线的沟通和联系,维持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生存环境。

滨水走廊的设计除了考虑人行区域亲水效果,同样考虑水生野生动物走廊的延续设置,通过江南水乡河网密布的优势,以及部分区域的湿地设计,达到提供水生动物栖息,维系生态平衡的目的。事实上,通过一期的建设和养护,诸如白鹭等候鸟已在建成区域自行展露英姿。

林荫走廊是在旧天祝路上改建的一条廊道,林荫走廊利用现状旧天祝路改造设计,原天祝路红线24米,属于机动车道,现设计成红线宽8米的步行通道。设计将8米红线内完全保留其沥青的特色以及属性,红线外沥青路面打碎并清理撒草籽,打碎的沥青铺面保留在原地为林荫走廊,利用现状本身造成“野趣”的趣味。并利用旧天祝路标高低,并保留有废弃雨水系统的特点,作为雨水收集的储水池。

设计过程中,日乃本厂房作为重要建筑元素被保留下来。日乃本厂房总建筑面积1万2千平方米,旧厂房位于紫气东来中心区域,东临政务大道永盛路,原规划用地性质为绿化用地。考虑到碳减排宗旨,设计放弃纯景观的想法,经多方协调,将四中心项目功能赋予保留建筑中,即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中心、劳技中心。四中心建筑设计和景观四条轴线设计相互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在基地中保留改建的日乃本厂房建筑附近,将道路、屋顶、水池中的雨水收集起来,通过净化和处理,用于冲洗、洁厕、以及绿化浇灌用水。

二、紫气东来景观及建筑项目采取了多项节能措施

该项目在低碳设计上采取了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本身的环境特质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这四个技术元素和设计语言在项目中融会贯通。

1、雨水收集技术的利用

日乃本建筑改造利用铺地收集雨水,主要载体为雨水管以及豆石下面的透水吸管,管道设计不小于7%的坡度,利用雨水的自重,多余的雨水采用溢流方式排出。设计收集45700平方米面积的自然降雨,收集到一个500立方米的池子,过滤循环后通过压力泵的方式浇灌绿化植被。而在旧天祝路改造成林荫走廊设计中,除了废弃沥青的利用外。利用旧天祝路原有雨水管网的收集,旧天祝路废弃后,充分其废弃雨水管网作为收集雨水管径,收集至大草坪下的雨水收集池内,辅以自动喷灌系统,作为浇灌草坪之用,很大程度解决草坪长期养护大量用水问题。另外一个特色是豆石,豆石本身是一种低价传统材料,有很好的透水性,目前不常应用为广场铺地的设计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豆石的透水性并结合雨水收集和利用,在豆石层下面铺透水的塑料吸管,利用雨水的重力流,收集雨水,过滤后通过喷灌系统喷灌绿化。

2、节能

设计中尽可能的利用传统节能方式,比如太阳能板,太阳能照明主要应用在路灯,地灯,候车亭灯,自动垃圾压缩机,以及小品建筑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太阳能发电潜力大:年平均日照460 KJ/cm^2/year = 3.5 kWh/m^2/day,假设10%的效率,一平方米光电板平均提供350瓦电(足够点燃60瓦的灯6个小时)。安装在建筑朝阳屋面的4000平方米的屋顶太阳能板每年能够生产510千瓦时的电量。另外上海为夏热冬冷地区。需夏季降低获热量,冬季减少热损失、增加获热量。在日乃本厂房改建餐厅设计中设计控制窗墙比,为了在得到良好景观视线和降低窗墙比见取得平衡,建筑将透明玻璃幕墙控制在室内地坪1.4m的高度;在保持入座景观视线同时,尽可能降低窗墙比。而在外墙面材料选择上,尽可能考虑遮阳措施,比如透明界面材料采用三玻中空玻璃以及其他透明隔热材料(如PMC材料)。而非透明界面材料,通过控制墙体导热系数、消除热桥的方式实现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3、节地

在节地举措上,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日乃本旧厂房改造中,利用旧建筑的高层高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面积。而在新增建筑体量中,采用建筑底层架空,增加绿地率的方式,并赋以架空层下采用透水地砖以及灌木绿化的设计,利用地表水的渗透避免产生城市热岛。其二是充分利用景观堆坡造型设计地上的“地下车库”,避免大量挖土以及因荷载减少造成的结构设计成本降低。同时,也给景观施工带来少进土的便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回收材料的利用

设计以废弃回收材料为母题,设计充分考虑利用。嘉定新城在拆迁过程中,通过综合管理收集了废弃建筑砖瓦,根据这些废弃材料将最大限度的应用到绿地中。主要有两种方式:结合中国传统园林铺砖形式,在静谧走廊以及滨水走廊区域创造古典雅致的设计图案;将废弃材料用于建筑当中,装饰用途的围墙、轻质隔墙。将江南水乡的青砖黛瓦元素和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融合。在材料选择上,设计所选用的材料均是低碳环保材料,如合成塑木、透水地坪等,面积达3万平方米;尽量少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一方面节约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减少了在材料生产中的碳排放。

回顾设计建设的始末,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即以生态环保低碳节能为设计目标和理念,而在后续设计深化中,有效结合节能技术;施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末的思索、探讨以及落实。在这样一个大规模复杂性项目中,我们强调不是单个建筑的低碳设计的外表,更多的是规划层面宏观框架性把握的内涵。在嘉定新城后续的大量建筑项目中,我们将继续节能和城市规划、设计创新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不断追求环境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技术革新。提供宜居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节能减排的理念贯彻为新城的建设标准之一。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中国古代景观建筑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 要】 景观建筑学是在一定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这门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科经过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本文探讨的是对我国景观建筑学的思考,主要论述了场所精神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 景观建筑设计 场所精神

19 世纪后期,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词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提出。1900 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景观建筑学专业,标志着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开端。

一、何谓景观建筑学

根据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的定义,景观建筑学是一门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去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修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从业人员将本着管理和保护各类资源的态度,在大地上创造性地运用技术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来规划安排所有自然和人工的景观要素,使环境满足人们的使用、审美、安全和产生愉悦心情的要求。景观建筑学关注的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既强调人类的发展又关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景观建筑学的理论研究范围很广,它更侧重从生态、社会、心理和美学方面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实践中有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层次,这个专业的核心是研究景观环境与景观生态。

二、我国景观建筑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调研和分析,可以总结如下:(1)景观建筑学作为新兴学科,在国际上哈佛大学 1901 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筑专业,之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少数世界著名大学也相继设置了此专业。在国内发展较晚,底子薄弱,仅有少数几所名校开设,综合来看处于起步阶段,其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力还不够。(2)设计表现与施工的衔接度不够:景观建筑设计中过于强调图纸的艺术化表现,实际空间却不尽如意。在现代的景观建筑设计中,许多设计师、规划师为了迎合社会上的现实需求,在图纸上反复推敲,极力表现平面图和效果图的美感,讲究整体和统一,力求做到完美展现,而对场地为谁服务置若罔闻,造成建成后大为逊色。(3)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彰显力度不够: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表现形式,很多景观建筑从形式出发,其设计盲目借鉴,没有对场地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功能、定位上有所偏差,既不充分考虑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也不遵从景观建筑功能与艺术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不伦不类的景观建筑到处遍地开花;也有些人在设计景观建筑时,缺少对场

地地域特征的科学认知与评价,由此导致了不同场地环境的景观建筑同质化的尴尬局面,造成建成使用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中国景观建筑学的思考

1. 挖掘场所精神

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的自然特征、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社会结构和审美价值观等,它们积淀成了这个地区的场所精神。景观建筑学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设计景观建筑,这种建筑是物质形态和文化载体的共同体现,需要以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参与为基点,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把建筑所表达的意境传达出来,要求设计师对项目的各种背景和性格特征有充分的理解,然后对其提取及注入,寻找与场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需求相一致的建筑形象,从而使建筑的美具有更深的内涵,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对于景观建筑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成分,就不可能做出有内涵的作品。分忻一下现当代成功的景观建筑设计实例,大都强调了这种场所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要规划设计一个景观建筑作品,如果没有传统的场所精神,没有来龙去脉,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品。好在许多设计师已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灵感,如景观建筑大师巴拉甘的作品。他在借鉴了多元化的设计语言后,将其与墨西哥地方气候生活状态相结合,最终成功捕

获到了墨西哥本土文化的内涵。

2. 推崇生态意识

改革开放政策极大推动了城市化运动,随着经济的繁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相伴而生。在脆弱的生态系统面前,我国已开始逐步意识到生态观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生态思想引入当代景观建筑学中,在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景观建筑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应当是景观建筑所追求的更高境界。景观建筑生态观应当把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来思考,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设计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以多角度评价其整体价值,来实现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国内比较典型的对原有旧厂址的改造工程,经过精心设计后,使保留着的厂房和各种设施成为极具有欣赏价值的生态景观建筑。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和多空间的发展理念,反映在现代景观建筑学领域中,则是一个以提高人类生存状态为基础,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各种资源的前瞻性设计理念,已成为景观建筑学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设计中应将其作为战略并加以运用。景观建筑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之间辩证统一的动态的发展,该理念在协调现实与未来、功能与精神、人与自然等多种矛盾上有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有景观建筑师理查德・哈格承担的建于 1906 年的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废弃空间进行改造的西雅图煤气厂项目,成功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四、 结语

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景观建筑学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挑战。因此,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需在正视现状的基础上尤其要做到真正地去理解和运用场所精神和历史文脉,同时结合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以促进这一学科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杨绍军,1972年8月16日,男、助理工程师、工作于河南锦达建设有限公司

窦静艳,1989年2月11日,女,助理工程师、工作于河南锦达建设有限公司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摘要】建筑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完工之后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建筑的景观设计对于建筑的观赏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建筑来说应该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将建筑设计和经过设计相融合,从而设计出实用性同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建筑,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实用和审美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只有分别将两种设计意识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不断的加快,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建筑的实用性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当前建筑设计中,往往过于追求个性化的建筑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没有实现很好的融合,导致一个单独的建筑独立于周围的环境之外,即使设计的很优秀,但是仍然给人一种不协调的突兀的感觉。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分强调建筑的经过设计,造成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是却缺乏实用性,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就迫切需要将建筑设计与经过设计相融合。

1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将景观设计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分离的情况。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前提和条件,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就会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建造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树立景观意识,在景观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建筑的本体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1 整体设计思想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有整体设计的思想,充分考虑与建筑本体之间存在关系的相关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建筑本体设计本身。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只有将目光放在整体的高度和层次,才能够使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体,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使建筑本身成为周围经过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突兀的个体。

1.2 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周围的环境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被动的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还要积极主动的通过建筑设计来对周围的环境施加有利的影响,主动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

1.2.1 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打破以往的单纯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束缚,更应该注重设计中的整体性因素。首先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分析和掌握,在整体的高度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1.2.2 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

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1.2.3 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

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在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倾向都市建筑景观化。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景观设计中建筑意识的植入与建筑设计不同,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使用的展开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种生命过程,其维护需要系统化的思想及理性的态度。

2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2.1 以科学的理性控制景观生成过程

景观生成过程是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与实施的过程,是景观理性途径的应用。科学的景观生成过程应是对功能、经济、生态、效应、技术等因素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及推理。对景观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

被、生物、地下埋藏物等进行“千层饼”模式的垂直分析。然而,在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抒发个人美学情怀的传统造园作品仍然存在,不考虑客观存在的主观设计比比皆是。西方的景观意识仅仅作为舶来品。让大多数人学会皮毛,而真正隐含的深层科学理性却无人借鉴。

2.2 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

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每个层面不同的功能,以科学的方式将广场与周围的建筑、公共设施结合成为系统化的环境。

2.3 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

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2.3.1 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

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

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2.3.2 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

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 或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

总结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辨证统一。一味的注重建筑设计而忽视景观设计,这就使得建筑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观赏性。相反,只注重经过设计而不重视建筑自身的设计,那就是舍本求末,这样的建筑只是一个好看的空壳,失去了作为一个建筑最基本的实用功能。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景观意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建筑意识,从而设计出既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建筑。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大力开展城市的建设,而建筑工程则是城市建设中最关键的项目。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单位在设计中存在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一味的注重城市建筑物的美观效果,而忽略了城市建筑物的实际功效。与此同时,设计师过于注重城市建筑物的平面设计,而忽视了城市建筑物的立体设计;此外,设计师不能将建筑物的风格与城市的风格相融合,使建筑物与城市格格不入。因此,将景观学有效地融入在建筑设计之中,不仅能提升城市建筑物的美观效果,同时还能提升城市建筑物的实用效果。本文重点介绍景观学的设计理念,并阐述景观学在实际建设中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学;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应用前景

景观学是一门全新的建筑学,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景观学还处在研究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建筑设计师还处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缺乏创新,无法跳出建筑规划的框架之中,使建筑物仅仅具有美观性,而缺乏实际功能,这也给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景观学进行全新的阐述,重点探讨景观学的重要性,并将建筑物的外观性、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及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探讨的切入点,进一步说明景观学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景观学的应用前景,并将景观学合理的运用在国内建筑的工程中,进一步提高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从而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一、景观建筑学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添加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品味。例如,在施工时,合理的利用周边景观,在提高建筑物美观性的基础上同时对周边的景观进行保护,这样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味。与此同时,要想凸显建筑物的美观性,设计师就需要在设计中对建筑物的表面轮廓加以控制,对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形式进行合理的排列。此外,将建筑物室内空间与建筑物室外环境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样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味。此外,景观学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包括风景地带、绿化地带、建筑地带等,将景观学的设计对象拓展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能够相协调。

二、景观学的发展现状

(一)景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还停留在建筑物的外观设计中

就目前来讲,国内大部分景观设计师对景观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设计师较为注重对建筑物外观的设计,而忽略了对建筑物实际功能的设计。这就造成建筑物美观性强而实用性差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物无法达到居民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注重外观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景观设计。

(二)景观设计师无法跳出建筑规划的框架,在景观设计中缺乏创新意识

建筑工程往往和景观设计有着相对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施工时通常需要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建筑物的形状、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建筑物的排列形式等建筑指标。与此同时,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还具有相似之处,包括建筑的美观、建筑的风貌以及建筑的功能等,这就使景观设计师容易受到建筑规划的影响,在设计中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导致景观设计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走出建筑规划的框架,从真正的设计角度对建筑物进行美观设计。

(三)景观设计师无法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设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进行设计时,传统的景观设计通常注重平面设计,对三维设计却显得不够重视。当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师大多数仍在采用传统的景观设计形式,这种注重平面设计忽视立体设计的设计形式就使得建筑物缺乏立体感。而目前国内居民则较为青睐形象、直观以及立体的建筑形态,并且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往往要求设计师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部分再进行开发,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走出传统的设计思维,以现代化的景观设计理念对建筑物进行设计。

(四)建筑开发商过于追求经济利益

在实际设计中,部分建筑开发商过于追求利益,将绿化地带转为娱乐场所,并且将某些景观分割成较小的部分,从而达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建筑开发商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造成景观的缺失,从而无法满足居民用户的实际需求。

三、景观学的应用趋势

(一)在设计中添加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景观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建设添加到设计当中。与此同时,合理利用城市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此外,在设计中需要对城市资源进行保护。例如,对城市所有的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在建设中不能给原有的景区造成破坏。

(二)在设计中添加健康设计

健康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景观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将人的健康作为设计的核心思想。例如,景观设计师可以对居民小区内进行有效的健康设计,包括建设健身广场、建设小区篮球场以及建设小区跑道等,使居民可以随时进行健身运动。因此,在设计中,景观设计师不能只考虑建筑物的美观性,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互动性,使人能够随时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居民的城市归属感。

(三)在设计中添加艺术设计

艺术同样是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果景观设计师能够将艺术有效的融入在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升建筑的品味。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将艺术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并结合城市的各个特点,其中包括城市的气候特点、城市的地理特点以及城市的文化特点,使建筑物能够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的内涵。例如,当某座城市处在草原地带,景观设计师就可以将草原风格融入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物能够体现出城市的风格。

(四)在设计中添加功能设计

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功能,包括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节能效果、采光效果以及绿化效果等。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前需要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在确保建筑物能够具备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再对建筑物进行景观设计。例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添加景观走廊,这就能够防止景物被较高的建筑物所遮挡;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还可以添加绿化带,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绿化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景观学能够提升建筑物的品位,在景观设计中添加生态设计,在保证建筑景观美观性的基础上,能够对周边景观进行有效地保护;在景观设计中添加健康设计,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在景观设计中添加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景观的内涵,还能够使建筑物与城市风格相匹配;在景观设计中添加功能设计,使建筑景观不仅具有美观性,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景观学在建筑行业的建设当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保证建筑美观的条件下,还能发挥出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总而言之,将建筑学和景观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建筑景观能够与城市、居民相融合,从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

作者简介:刘岩民 男 {1965} 汉族 籍贯:吉林省 大学本科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 建筑材料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摘要】谈到园林,脱口而出的就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之母”,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谈到苏州园林,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园林景观建筑,没有了这些苏州园林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被人啧啧称赞,足可见园林景观建筑在园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所有园林都像苏州园林一样来建筑景观也会有和苏州园林一样的效果吗?本文简单阐述了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

前言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不管是耳熟能详的苏州园林,亦或是清晖园、绮园、豫园,或者是只留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它们的名声都是享誉中外,世人皆心向往之。然而建造一个成功的园林却并非易事,不仅是园内的景观建筑颇有考究,就单单是选址、结构、功能就让设计师头疼不已。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一、满足园林使用功能的要求,二、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这二者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处理的好该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就可以算是成功的,处理的不好就不能说它是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建筑。

一、满足园林景观要求

优秀的园林就像是一位窈窕淑女,惹得众多“才子”心向往之,不管是唐朝的以胖为美还是宋代偏爱瘦弱纤细的女子,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这个人的外貌与体型,同样的道理,对于优秀的园林来说,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观是外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尤为重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不仅在于选材是否美丽耐看,园林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园林建筑的摆放不能让人产生违和感,空间布局一定要给人舒适的印象,让人一看到就会产生“放在这里最合适”的感叹。不仅如此,“亲切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陌生的环境看到具有亲切感的事物对人们来说无异于“他乡遇故知”,这种亲切感会让人们对该园林景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引起人与物之间的共鸣。

二、满足园林使用功能

有句古话说道:“以色侍君,色衰而爱驰;以德侍君者,天长而地久。”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师也可以从这句话中受益匪浅。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建筑不仅是为了装点园林,再美的园林景观建筑如果只是虚有其表,也会有让人厌倦的一天,人们都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说最重要的是有内涵,用到园林景观建筑中就是它必须拥有实用功能,如果一个园林建筑空有其表却毫无实用之处,就只会让人们生出“美则美矣,没有灵魂”的感叹。游客们在园林中进行观赏游玩等活动时,时间久了难免会生出疲累之心,这个时候如果园林建筑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能够在不同的地貌场所为人们提供休憩活动所必要的功能,那么就一定会受到游客们的热烈欢迎,从而赢取“民心”。

简单的总结来说,就是优秀的园林景观建筑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给人舒适的环境,唤起人们的认同感,还要有内涵,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这两个方面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能够站在游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做到合理的布局和熟练运用不同的地域文化来表达园林景观建筑的情感。下文就通过园林景观建筑的不同类型功能等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进行阐述。

三、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一)园林景观建筑的类型的功能

要了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必须先要知道园林景观建筑都有哪些类型。一般来说,园林景观建筑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游憩性建筑、园林建筑小品、服务性建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用的设施、公共管理用设施和标志性建筑设施等。这些建筑和设施当然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功能,,在观赏性上,它们不仅可以起到点景、赏景、空间分割等作用,还能在实用功能上有突出贡献,为游客进行引导或者是提供更好的服务等。

(二)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点,一个园林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而是一味的模仿别的成功的园林来建设,这样的园林必定是要被遗忘在角落的。拥有冲击力的个性标志和寓意深刻的外观和内涵是这个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布局设计、空间处理、造型和情景交融方面做出特别的吸引人的地方。增强园林景观的故事性是吸引游客的重点,有内涵才深刻,好的故事才能创造其价值。另外在园林的装修方面也要注意装点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精巧的装饰能为整体添加俏皮细致的特点,为整体加分。

不仅如此,园林景观建筑的立意和选址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立意即创意、灵感,设计者必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知识以及奇思妙想,才能为园林景观建筑创造独一无二的立意,之后再以该立意不断延伸,创造出富有深刻内涵的园林景观建筑。其次,选址和布局也是园林景观建筑的重要部分,在合适的地方建立合适的建筑才是一个园林景观建筑成功的基础。对于选址,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相互融合是关键,因地制宜的考虑周围的地形、水体、植物等,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对土壤、水质、风向等都有一定的了解,最终才能对园林景观建筑的选址有正确合适的判断。在空间布局方面, 层次是重中之重,可以利用对景、框景、空廊及建筑空间穿插、错落彼此渗透,增添空间层次。

总结: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面,最终的方法和技巧都要归于“才貌”这两个方面,美丽的景观让游客称赞不已,内涵的故事则可以让他们流连忘返,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建筑时,在对园景多加点缀的同时,不要忘了情景交融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做到对立意、选址、布局等方面精确合适的判断,就是做出成功园林景观建筑的重要因素。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中景观环境融入与生态策略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也在蒸蒸日上,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周边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建筑整体效果的差异,这就需要注重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讨论景观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什么是生态策略,以及其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生态策略完美的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景观环境、生态策略、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自身领域的快速前进使得建筑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方面得到广泛的提升。在建筑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水平同时,如何将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答案――建筑艺术。景观和环境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到今天,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为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强调景观环境与建筑空间的协调统一的和谐关系,创造出优美、典雅的风格迥异的环境空间,来提升建筑的价值和水平。本文针对景观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理念思想进行讨论,分析相互关系和影响,探究了将景观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的方法和措施,实现两者的融合。

1 景观环境概念性融入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要求外观整洁、优美的同时,与周围的环境景观协调一致是建筑艺术的自然追求。在为人类提供宽敞舒适的活动场所的同时给人美的感受,建筑师和景观环境师给出了良好的答案――将景观环境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按照景观设计的原则,将建筑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也就是将建筑的外在美与周围环境实现相互协调,提高建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随着人们对建筑概念的认识的不断改变,要求建筑设计在完成自身主体设计的同时,也要对环境、景观的把握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程度。在我国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景观设计概念的植入,始终贯穿着对景观的理解、协调与统一。我国的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建筑样式和艺术的多样性发展起来的,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和关注,使得景观设计概念的必要性融入到建筑中,真正的景观环境设计是基于原始自然景观形态的基础上,以自然、安全、经济性为主。

建筑和景观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只有优美典雅的外在景观环境,或者仅有新颖别致的建筑是不够的,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只有将自然景观之美与建筑之美充分融于一体才能建成完美的建筑。景观环境设计的细节把握,应充分考虑景观因素的相互融合,建筑的风格、造型应该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把建筑和景观环境充分体现到“意与境”的完美融合,建筑充分融入景观环境,让景观环境影响建筑,在自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充分融为一体,造出完美和谐的的建筑,体现现代建筑的发展水平和高度。

2 生态策略的含义及生态建筑的特征

任何建筑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所建造的,但是在建筑这些设计的时候往往对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就要遵循生态环境所存在的规律,所以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不仅仅是顺应人们购买居住空间的意愿,更是保护了自然环境,顺应了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1在建筑设计中一种建筑叫做生态建筑,主要指建筑物具有生态思想和技术。而生态策略则是生态建筑中的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生态建筑可以展现于我们眼前全靠生态策略这一抽象的理念才得以实现,所以说生态策略是一种指导思想,是生态建筑的根基理念,而反过来,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的具体化表现。在我国北京,至今仍流传着以前人们居住的四合院,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名胜古迹,但是四合院的建筑设计就是一种生态建筑,其体现的生态策略就是古代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2.2生态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的结合,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态建筑也可以称它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是要把建筑本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完美设计,使得物质能源在建筑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可以得到有序地循环利用,并且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低消耗、少污染并且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3 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在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中,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要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分别讲一下如何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3.1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屋面设计中

在一个普通建筑中,其屋面的耗热量达到了整个建筑物的十分之一,所以在建筑屋面设计中首先可以采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通过增强屋面自身的热惰性以及热阻性来加强其隔热保温的能力。其次,可以采用蓄水屋面。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所以可以在平屋面上蓄好三到五公分的水层,这样就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蓄水屋面不仅仅可以在气候干燥的区域起到有效的保温隔热的作用,而且它在湿热的区域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再次,可以采用种植屋面,就是紫屋面上铺上一层土壤,并且种植一定的植物,通过植物对阳光的阻挡以及植物本身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对房屋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最后在屋顶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架空屋面,就是指在屋外的最外层设置遮阳板,在其下部再设置可通风的架空层,这样就可以通过遮阳板来有效的拦截大量太阳的辐射热量,并且利用遮阳板的上下表面将其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热量转移到架空层的空气当中,并随着风慢慢散去。

3.2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外窗设计中

窗户是每个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由于窗户为薄壁的轻质构体,所以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窗户与墙之间的比例,并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来进行比例的合理控制。比如说,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采用较小的窗户,这样可以减少白天从窗户透过的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而在湿热的地区,可以将窗户设计的稍微大一些,夏天可以利用比较大的南向窗户进行自然的通风,冬天可以用其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的热量。

3.3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混凝土材料中

由于近年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高性能的混凝土往往施工工艺更为严格和细致,所以其配制和生产也需要采用更加优质的材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有事,时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等等特点。所以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受到了当今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和关注。

4 结语

随着建筑和时代特色的发展,建筑要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发展,就必须在满足高性能的基础上,注重与周围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是自然环境,而建筑设计又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生态策略充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真正的做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能源,利用再生能源,维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也是一种发展的新趋势,一种新时代建筑设计的历史责任。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浅谈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的应用

摘 要: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出创新性的建筑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使建筑物也具有思想情感,丰富建筑的环境。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色彩应用到建筑中,为建筑带来不一样的意境。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色彩的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关键词:景观建筑;设计;色彩

景观建筑设计是建筑的形式与色彩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自然风貌,也是建筑设计的直观表现形式。色彩是景观建筑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因素。将色彩融入景观建筑的设计,反映了建筑的艺术形式美,还能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建筑。

1 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景观建筑实际是将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融合,通过科学和艺术的研究进行规划、设计和修建环境的一门学科。基于景观建筑设计的理念,就是对各个相关学科的整合,最终表达出色彩的结果。色彩作为我们可见的元素,能唤起人们的感觉神经,将它应用到景观建筑中能有效激起人们的视觉效果,带来直观的建筑景象。

2 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 利于辨别

在众多的建筑物中,通过色彩对建筑物进行区分,这是色彩的辨别功能。利用这种方式来突出建筑物的存在,也能突出各个建筑物间的层次感,使人们清晰的知道什么色彩代表什么建筑物。这就突出了建筑色彩的引导作用,它有效引导了人们对建筑物的认知度。如果在建筑物的风格形体都相差很少的情况下去辨别一个建筑物,光通过建筑的外形是不能看出来的,如果建筑物有景观色彩,这样就很容易辨别,色彩能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冲击力,这时候人们在建筑物的辨别上就很轻松,看到色彩就能知道建筑物的功能特征。此外,色彩还能起到对建筑物风格进行改变的作用,通过色彩就能一下辨别出建筑的功能。比如医院的建筑几乎都是白色,象征着安静平和。

2.2 美化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上的美化,一般都是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通常情况下,构成建筑艺术感的两大因素就是造型和色彩,建筑的造型与色彩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换一种说法,假如建筑的造型是建造的身体,色彩的应用就是建筑的衣服,那么这两者相结合,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建筑所具备的特点和意义。在建筑设计中,色彩不仅能有效的调整好建筑造型的比例,还能够演示建筑造型的不足。由此可知,色彩在建筑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色彩所具备的明度差异,还能够有效的调节建筑物各个部分对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改变建筑的各个部位的比例。

2.3 建筑的物理功能

物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建筑热的功能。色彩主要通过光来进行传播,光的本身就有一种能量,所以色彩和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就像我们日常所了解的,深颜色会比浅颜色吸收更多的热量,这其中的原理便是深颜色对光的反射比较低,相反,浅颜色反射光的能力就比较高。比如某学院的建筑物,楼层外表都是白色的涂料来进行墙面装饰,因为当地的夏季特别炎热,运用白色的涂料粉刷外墙,能有效降低光的折射,减少对光源的吸收,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这样减少了空调的使用率,既能够节能环保,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色彩在景观建筑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3 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3.1 突出建筑物主题

色彩应用于景观建筑物的设计中,要与建筑物的功能相符合,使建筑物的建筑使用目的和色彩搭配协调。现在很多的建筑物,在建设时和使用的功能都有了变化,在不推倒重建的前提下,人们通过对建筑物的外观进行合理的色彩装饰,来突出建筑物使用的功能,而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建筑物的内部。建筑物的外观装饰就和我们人一样,即使内在情况再好,外在的效果特别差,那么这个人也不会得到外界人士的重视,甚至引来众多的议论。建筑物也一样,内在的装饰和外在的装饰同等重要,这就突出了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比如,烈士纪念馆的建筑,外表就应该使用庄重大方的色彩去装饰,没有使其尊严丢失,还有一定的亲和力,这样的建筑物就应该采用单调一些的色彩进行装饰,色彩的纯度还不能太浓重花哨,如果太花哨就会与烈士纪念馆的意境不协调,还会导致一种亵渎烈士的感觉。而对于娱乐场所来说,建筑物的色彩就可以花哨一些,采用色彩饱和度高的色调去装饰,不光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还可以将人们心中的激情唤醒,增加人们憧憬色彩的直观感受。这样合理的色彩应用,能衬托出建筑物的时代效果,还可以让人对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一下就辨别清楚。

3.2 美化建筑物环境

好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造型与色彩相结合,建筑是因为环境的衬托,才显得更加的有魅力,由此可见,环境对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与建筑的相互映衬。建筑物的环境美化,首先就是建筑物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如果建筑物与其周边的环境不协调,还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俗的说,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就相当于人穿衣搭配,只有搭配协调才能够体现美丽,搭配不协调,反而会起丑化作用。建筑与自然协调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互补色彩,这样反而使建筑在自然环境中,显得像个配角。其实,当建筑在自然界中建立的时候,其本身就是非常的耀眼夺目的,根本就不需要再去用色彩让其更加的突出来。例如:使用无色彩的涂料去装饰建筑物的外墙面,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的与周边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想要更加醒目一点的效果,那么可以采用一些色彩作为外墙装饰的重点色,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3 和谐共存

建筑就是供人们工作和生活使用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由此可见,建筑的中心就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将城市的建筑色彩进行和谐统一的构建,这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和谐城市的例子,但是并没有什么人去重视这个问题,然而,城市依然能够规划建设的很好,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所致。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中,不但建筑的形式一样,而且连建筑的色彩也相同,因此,没有表现出各个不同城市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但是去体现了和谐共存的现象。

结束语

总体来看,将色彩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景观建筑中,不光能突出建筑物的功能所在,还能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程度,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能感受到景观建筑带来的视觉舒适感和心理上的安逸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带来的美感和艺术的效果,不是简单的设计理念,要想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就要在以往的设计经验中不断探索新的创新理念,完善色彩的设计效果。色彩能使建筑物有特殊的表现形式,也能代表一个城市特有的人文风情和地理常识,为社会的和谐带来了新的体验。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论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

【摘要】景观建筑在园林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不同的景观建筑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简单地阐述。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方法

1 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功能

1.1 园林建筑的类型

a.游憩性建筑:有休息、游赏等使用功能,具有优美的造型。b.园林建筑小品:以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兼有一定使用功能。c.服务性建筑:为游人在旅途中提供生活上服务的设施。d.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用的设施。e.公共管理用设施:主要由公园大门、办公室、实验室、栽培温室,动物园还应有动物兽室等。f.标志性建筑设施:如一些假山、雕塑、标识物等。

1.2 园林建筑的功能

a.点景功能: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的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b.赏景功能: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重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c.引导功能: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d.空间分割功能: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2 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特色特征

a.布局设计上,因地制宜是园林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在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方面,除了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限制之外,更需要统筹考虑当地的地形因素,将建筑以“自然”的形式融入到当地的环境当中。b.做到情景交融。想要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景”更需要“情”,但是请的抒发需要通过景来表现出来。例如在古典园林建筑方面,建议与诗画相融合,这样能够显著增加建筑的情感感染力,使游览者的情感与建筑的情感产生共鸣。c.空间处理。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d.造型方面。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型、轮廓要有表现力,增加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e.装修方面。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制造气氛并获得安全感,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3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2.1 点―――景点

点作为最简洁的形态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寄托在景点形式中。首先,点的布局要能够突出重点,且疏密有致。景点的分布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聚集和分散的情况,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其次,点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以点作为吸引游客视线的核心,并在视域范围内将点与其他景观进行联系,景点之间要能够相互协调,注重游客的视线范围和角度。再次,点要做到主次分明,且重点突出,要有一个点能够体现出园林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出园林景观的构思立景中心,这个点既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主要包括置石、筑山、水景、植物、建筑、小品和雕塑等。点的布置既要协调,又要突出。

2.2 线―――景观线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功能主要为审美功能、导向功能、分隔功能。审美功能即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粗细线条、浓淡线条、曲直线条和虚实线条等能够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印象和美感;导向功能即线条的方向性,能够引导人流;分隔功能即通过线条来展示出路径、植物、地形等的区分,分隔出特定的空间。在线的布局时,要遵行自然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由于园林要表达的是自然美,因此在线的布局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另外,线要能够发挥出满足人们观赏、交往、交通等的需要。

2.3 面―――景观面

在城市地理学中对面的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那么便是一个区域。按照活动要素来讲,可以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面分为游憩区、服务区、管理区、休闲区等。面的布局原则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能够在总体上有机完整的进行空间分割和关联,在空间的排列序列中,能够理清主从关系和各个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山水、土地等进行组合,并最好和自然地形的分界线一致,这样稍加点缀,便能够呈现出如画的风光。再次,要遵循生态原则,让土壤、植物、动物、气候、水封等条件能够相互作用,并维持景观环境的平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主要包括植被、硬质铺地和水体。植被主要为各类树木和花卉、草坪等,植被的作用是以形、声、色、香为载体体现,为园林增添独特的、变化的风景。硬质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游客提供活动的场地,还能够帮助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通过限定空间、标识空间,能够增强各个空间的识别性。水体主要包括河、湖、溪、涧、池、泉、瀑等,水体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体的审美价值较高,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体现,其次,水体能够提供一些活动形式,例如划船、游泳、钓鱼等,再次,水体能够调节微观气候,为园林中的动植物提供水源。在对水体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对地形、意境等进行考虑,避免营造出死水的感觉。 3 设计心得

3. 1 设计的同步思维

⑴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环境设计与建筑单体之间总是矛盾交织而又有联系,呈现模糊性,我们对两者设计的思维必须同步,考虑相互的联系和制约关系,采取技术措施调整,使它们和谐统一。

⑵ 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同步思维。建筑设计对平、立、剖的研究应是一个同步思维进行整合设计的过程。片面考虑任何一个单一的阶段,都是对整个设计的割裂,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平面与空间设计反复同步思维,使它们逐步达到协调发展、有机结合、提高设计效果。

⑶ 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同步思维。建筑设计的最终确定是以建筑技术条件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技术条件的支撑, 再好的方案也是空中楼阁,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和技术设计同步思维,甚至要先对结构设计进行独立思考,以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3. 2 设计调整互动推进

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各方面入手, 展开思考, 不断推敲, 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及未解决的矛盾, 及时展开互动调整工作, 避免设计中走弯路, 提高设计效率。

4 结语

人类的思想、心理及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 新时代园林景观建筑也要走创新的道路, 要经历实践、演进的过程。尤其随着人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 现代园林不单纯是作为游憩的场所, 而应该把它放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度来对待, 那么园林景观建筑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追求, 不断总结经验, 炼发展, 使它更适宜人们观赏, 更适宜生态环境。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研究

摘要: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小区或者地标性的建筑物设计时,不仅要对主体建筑进行设计规划,还要对其周围环境以及相关的景观进行考察,全方位的掌握总体设计,做到让建筑设计和景观相融合,但是从实际设计过程中来看,设计人员对建筑和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还没有起到很好的重视,设计人员把景观设计归属于城市规划范畴,自己只对建筑的主体进行设计或者直接忽略了景观设计,这就是建筑设计和周围的景观设计分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怎样才能做好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更好的融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一、前言

在整体建筑设计进行过程中应该辩证的看待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只注重建筑设计而忽略周围的景观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只具有本身的使用功能,而缺乏实际的观赏性,如果出现了过分注重周围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本身的现象,这样的建筑设计就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这样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具有坚持景观的意识,让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做到很好的融合,既兼顾了建筑设计,又可以使景观设计融合在其中,从而设计出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建筑。

二、二者相融合的现状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设计形式过于单一,格局也很单调,大部分格局形式呈现条形排列方式,而且朝同一方向的行列式,这样的住宅构建模式大都采取一梯两户、或多户的结构,虽然这种单元结构可以使居民拥有安静的生活氛围,但是这种设计结构具有高度的秩序性,实际上的构图又缺乏多样的变化,给人的印象虽然简洁整齐,但是过于单调有,没有新鲜感。没有让人值得欣赏回味的地方,小区里的绿化形式大多是以乔木植物的栽种作为堆积植物的设计形式,从而使建筑外部环境营造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困难,而外部环境的设计又被局限到了经济方面的使用水平上,没有给居民精神上带来美的享受,忽略了建筑设计要以人文本。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现象,居民建筑设计也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观点,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人们的心里环境和生态环境可以相互融合。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建筑环境有意识的在进行改变,人们在对于居住环境和精神上的追求时,景观设计必将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过快,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发展必将受到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景观设计还处在初级阶段,设计方案主要从视觉、绿化、活动空间三方面进行设计。从前的建筑设计只注重了实际使用功能,却忽略了与周围自然结合,在设计中融入自然部分,使居住建筑中体现自然景观的美。所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具体体情况因地制宜,突出自然景观的美,并且还要兼顾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三、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在对建筑设计的主体设计之前,就应该周围环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是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入,运用科学的手法控制景观的形成,用建筑理念加深景观设计的深度,用建筑手段完美的实现景观的创新设计。关于城市建筑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例如,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等,我们对其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

在居住小区中单体结构建筑高度密集,对于景观的设计,在增加活动范围区域后,不能再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可以适当的修建一些花坛,然后栽种各种花卉,虽然同样是环境绿化,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单体结构的建筑也可以延伸一部分到周围的环境中,设计开放式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融合,让建筑成为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让建筑融合到外部环境中,但是要做到外部环境和建筑的界限要分明,使建筑和景观设计相互交融而不乏味。

(二)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

实际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实际结合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搭配立体抽象的线条,跟自然线条的美相比较起到对比鲜明又显得不单调,城市的建筑规划需要建筑与景观设计相融合,运用巧妙的手段使自然环境有整体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相融合,给建筑使用者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层次,让建筑与景观相融合,提高建筑和景观设计层次感和观赏的艺术性。

四、建筑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提倡环保、提倡绿色生活的今天,城市建筑景观化也会成为今后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在满足于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生活质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给实际工作带来便捷,但是这种想象的背后带来的是人们的冷漠,人们很少会出现邻居碰面时的寒暄,少了原本应该有的热情,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会使人们和自然和周围环境发生隔离。所以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就应该尽量贴近以人为本,让人们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相连,建筑的设计的布局要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始终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实际设计中

(二)让居住的建筑景观具有共享功能

小区的景观环境,使在此居住的居民能够拥有共同享受和使用的权利,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原来就有的自然环境,对其原有的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把它改建成人工的景观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设计出让全体居民能共同享受到的公共场所,让居民们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娱乐。

(三)建筑景观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迈进

当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给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良好健康,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做好通风,提供良好的日照等最基本的要求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景观设计时尽可能避免破坏环境,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根据人性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对建筑景观的设计工作。

五、结论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的观赏性,与建筑设计不同的是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的施工完成而逐渐完善的,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意识的进行融合,才能真正的完成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但是根据我国现状,因为不够重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所以相对专业的设计人员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融合的新理念探索实施的影响。尽可能的做到让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互协调最后达到统一的目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要实际的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人们以后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美化会由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来尽行推动和发展。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简析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摘要】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色彩的现状、景观建筑设计的词汇、色彩与建筑的关系,对建筑设计中色彩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色彩

一、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色彩的现状

目前还没有对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色彩规划进行统一,所以在城市风貌上很难进行色彩控制,展现不了城市景观的整体美。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出现了无序化发展趋势,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再加上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景观建筑色彩的设计并不是很重视。城市景观建筑设计主要研究的就是对城市色彩的完整性,就像德国哲学家谢林说过的,世间并不存在个别的美,只有整体才是美的。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对城市色彩完整性进行充分考虑。

二.景观建筑的设计语汇

1、形状。最直观的的东西就是形状了,它可以体现建筑外表的特点,这是人们很容易就发现的。当建筑物的外表特征进入到人们的视线时,人们的大脑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而这种联想会跟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水平而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也是建筑物给人的基本形感。

2、光影。现阶段景观建筑的环境汇集了各种空间功能,光影变幻在建筑景观的空间功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现今景观建筑设计中,运用光影变幻进行建筑设计构思创新的情况很多,其主要是根据光的强弱、明暗或者光影变幻将建筑中的光进行适当的补充及调节,假如建筑物光源太强,就对其进行适当的弱化,假如其不足,就对其光进行补足。

3、色彩。在建筑美学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表达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是一名专业的设计师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在现代景观建筑形态的要素中,色彩可以对所有的基本元素进行调和。所以说,要很好地表达建筑形态,就要合理的运用色彩这一因素。

4、肌理。因为物体的表面光滑度、纹理等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可以说肌理就是质感,所以一般可以将肌理认识为物质的材质。在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要素中,肌理有着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对于其他的因素来说没有的功能。由于丰富多样设计材料,是人们会对不同的材料质感产生不同的感触。一般是依据对景色与自然物质的模仿来充分表现现代景观建筑的形态效果。

5、形态场。在很多时候,人会对某个场合产生特别的感觉,这些特别的感觉是因为这个场合中有某种物体存在,我们通常将这些感觉称之为形态场(感)。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设计要根据某个实物才能将建筑形态的设计构思表达出来,此实物即是实用性现代景观建筑的一种,其包含着诸多的建筑基本元素,比如点、线、面、体等元素。

三.景观建筑设计中色彩与建筑的关系

1、色彩与建筑的象征意义。因为区域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不同,各个国家对色彩的认知与理解也完全不同,所以,色彩不仅仅是传达一种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建筑中,运用不同的色彩,人们则会根据其外表色彩猜测其象征意义。例如,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黄色被当做帝王专属颜色,只有皇族服装或者建筑装饰才能使用该颜色。

2、色彩与建筑造型效果。人的视觉艺术活动的两大主要方面是色彩与造型,运用色彩结构原理进行建筑环境色彩造型设计,要综合分析建筑的基本情况,比如其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体积大小、建筑功能、区域文化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依据建筑所传达的不同的意义进行进一步全面的规划,用色彩的特点有效的传递建筑意义。可以说色彩和造型相互依托,假如将造型看做躯壳,那么色彩就是外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物体完整的意义才能完全表现出来。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美信息载体的视觉语言,经过实物的造型体现出来,将视觉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并以此表现出真正的视觉价值。

3、色彩与建筑功能。在建筑单体中,如果建筑功能不一样,可以用颜色进行有效的划分。与此同时,运用合理的色彩进行区分,不仅可以区分建筑功能,还能很好的区分四周建筑与该建筑,将建筑物的识别度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运用色彩进行建筑功能区分,能有效引导人流迅速找到其想去的功能区,进而将建筑功能明确,提高运行效率。

四、建筑设计中色彩的作用

人对于建筑的审美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对建筑评价偏重于建筑造型以及建筑色彩两个方面,如果这两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人们就认为其设计是成功的设计。确实如此,因为色彩在很多时候传递给人们的是建筑物的隐藏信息,而且色彩运用成功,会为建筑加分不少。人对色彩常常有一种特别的视觉以及心理感受,这就是色彩功能的表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可以使人居住的色彩环境有所改观,进而达到人的视觉和心理与四周色彩环境融合、协调的目的。

1、标识区分。色彩能为建筑赋予一些独特的个性,在分辨许多信息都能传达出来,比如,对于地域性的信息传达以及在空间上的差异,还有对建筑的识别。目前的建筑设计的形体都是单纯化了的建筑,而色彩在其表现方式是也是非常经济和直接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使得在城市大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能很直接的被识别出来。在小区中,不同的色彩对于不一样的部分能很好的区分出来,在办公型的建筑中,为了能将工作效率提高,应尽量使用冷色,将明度提高;在大众化色彩的商业型建筑中,利用对比色以及纯色,可以对商业的气氛加强,能吸引大量的人群。

2、表现建筑物氛围。对于色彩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建筑物本身的氛围以及基本的格调。利用色彩来体现建筑物的性格,在对色彩的运用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为了美观。通常来说,冷色系主要表现建筑物的肃穆以及庄严;温暖以及欢乐依靠的就是暖色系的色彩来表现。比如想要表现出健康和清洁的感觉就要利用白色来表现,尽管目前有很多科学家的研究说明,黄以及红色比较鲜艳的一些颜色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能引起其好感,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感,在卧室装饰成蓝色格调,还能对于头疼以及发热、失眠等有助于减轻,因为这种色调的环境能使人感到宁静和幽雅。通常医院的主色调就是白色,在幼儿园等主要使用的是黄色以及红色灯比较鲜艳的色彩。

3、烘托情感。色彩能对于地域性的信息传达以及在空间上的差异能表现出来,因此,处于不同地域的人其在审美方面以及心理的结构框架方面都是比较独特的。相对于北方人来说,性格比较豪放,对于一些温暖和对比性强烈以及大气的色彩比较常用,而对于细腻的南方人来说,在建筑色彩方面,则比较喜欢清淡且有些低调的建筑色彩,其在情感的表达上通常也是比较含蓄的。

4、装饰美化。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没有色彩的建筑设计是非常少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色彩起的的作用就是装饰作用。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不同的色彩其表现的特点也是不同的,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没有颜色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在当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

结束语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景观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运用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可以展现城市魅力,同时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

景观建筑设计论文:基于“香城泉都”背景下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

【内容摘要】“香城泉都”指湖北省咸宁市,因桂花之芳香四溢和遍布全市的温泉而久负盛名。得其天时地利,咸宁市政府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城市,因此,其园林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在现有的生态特点、地理条件、建筑布局和人文历史上进行规划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就此对咸宁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势和缺点,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以期为咸宁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咸宁 园林与景观 建筑设计 问题 对策

咸宁市位于鄂东南,气候温和,降水量丰富。市区内有淦河穿越,还有傍水休闲的潜山、教育重地青龙山、十六潭山公园等,是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楠竹之乡”。市内温泉遍布,“香城泉都”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咸宁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在市区建设上规划绿地面积高,并对一些原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出现了不少亮点。

一、咸宁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考察现状

基于此,笔者先是到咸宁市园林局和市规划局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然后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有沁香园、淦河、潜山、十六潭公园等经升级改造的景点,还有新建的水上喷泉、竹博物馆、桂花博物馆、规划展览馆等,以及一系列工业园区绿化、街道和道路绿化等,对咸宁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了以下直观的体会。

(一)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注重民生

根据现场考察,在园林规划方面,市区里面充分利用群山环抱、山城相依的地理特点,将山体园林化改造为景观园林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包括青龙山公园、十六潭公园等。并且充分利用街头绿地,先后建成了望泉园、石景园等多处街头游园对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的休闲、健身和娱乐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街道绿化方面,在经道路绿化升级后,增加了很多冠大浓荫的速生乡土树种,绿荫地快速形成且分布较广。在主干道如咸宁大道、桂乡大道等,种植有双排或多排树木,形成了道路绿化和休闲相结合的绿化带,便于市民行走、散步。这些绿化工程不但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让市民深切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后的舒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以人为本”。而这种考虑民生的方案值得称道。

(二)绿化建设突出地方特色

在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了地形特色,种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彰显了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的特点,在生态景区的打造中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找到了求同存异之处,彰显了个性,提升了魅力。

1.广泛种植桂花树。咸宁桂花资源丰富,是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在桂花树的种植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目前,咸宁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充分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即“桂花”文化。咸宁市区多条主干道上栽种了大量不同种类、品性、规格的桂花,建设了桂花主题公园――沁香园,将月桂雕塑设置在人口集散度高的火车站广场,在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国内首家桂花博物馆。咸宁市以丰富的桂树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科研和种植,营造桂树氛围,弘扬桂花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香城”。

2.因地制宜,种植咸宁本地其他植物和植被,打造园林城市特色的景观。咸宁根据植被好坏将城区山体分为生态林地、山体公园和城市建设用地。山体公园除种植桂花和竹类外,还栽植樟树、枫香等乔木,并配以薛荔、石血等植被,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建设用地也注重景观设计,合理处理其和山体、绿地的搭配和过渡。

二、国内其他地域园林与景观建筑设计现状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频繁、严重的雾霾已经强烈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存环境。近年来,国内城市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通过打造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园林景观来改善城市环境,展现城市形象。在园林规划方面以城市生态建设为终极目标,以旅游景点建设为手段,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自然风貌、气候和历史文化背景,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环境。笔者通过考察和总结,认为国内园林与景观建设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但实际执行存在不到位之处。目前的城市园林规划蓝图宏伟,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画面感很强,看起来绿化面积占比大,景观之间无缝衔接,显得舒适宜居。在这种规划引导下,各个城市涌现了一批园林景观,如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东湖生态景区、木兰天池等。这些景观生态环保给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是市民之福。但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这些景观之间的衔接较差,甚至没有关联,各自独立。因为这些景观的建设和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脱节,景观之间的城市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从整个城市来看,绿地总面积占比不低,可给人的感觉还是绿地太少,其原因是建筑和景观之间没有合理布局,建筑和景观各自独立集中,这就是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更新了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回归到重视本地特色。园林景观建设结合城市实际,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在城市文化底蕴、历史背景、景观现状和地理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探讨,有了创新和科学管理,增加了城市园林和绿地,创造了一批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个性突出的园林景观作品。

(三)园林景观建设工艺水平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除了采用常规的工艺,还应用了很多如LED灯、音乐喷泉等设施,如武汉高铁站的设计大规模采用仿生的钢筋骨架,在传统的构景手段上进行创新,为园林造景和景观建设增添了现代气息。

(四)园林景观建筑雷同现象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节奏过快,各地在规划设计时对人文景观、建筑形式和环境缺乏认识,在景观设计时对建筑与植物的搭配、布局缺乏思考,只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生搬硬套,缺乏独创性,导致了很多雷同景观的产生。

三、咸宁园林与建筑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随着咸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用地不断侵蚀绿地,新城区又面临重新造景。如何完善生态旅游城市,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咸宁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整体规划方案不够明确,专项方案不够具体,导致执行难。整体规划方案应从全局出发,明确主题,清晰主线;第二,建筑规划方案没有考虑地理地貌和风俗人情的实际,理论和现实脱节。新建城区应避免大面积破坏植被,旧城区改造也应以人为本,不要片面追求现代化建筑;第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为城市建设让路而导致变更太多,规划执行不到位。规划方案应当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拆建;第四,设计人才相对匮乏,缺少创新方案。从目前的园林建设来看,有一些特色方案,但总体来说还是缺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或建筑。第五,缺乏立体绿化以及多层次绿化。

(二)加强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坚持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不动摇

充分考虑咸宁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风土人情,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进行评估和保护,在生态的基础上造城,而不是造城之后再来造景。应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前瞻性地进行几十年上百年的规划设计,以生态保护、改造城市生态环境为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性和生态性的统一,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天人合一”。

2.重视整体规划设计

明确咸宁整个城市、园林建设系统规划目的,从理念设计、用地情况和园林建设入手,创造和谐、适应自然的环境。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咸宁的目标是打造生态旅游城市,首先要树立满足市民、游客需求的人本意识。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都应从细节上为人们的起居、工作和休闲服务,改善小气候环境,增加舒适感,才能得到市民和游客的认可。

4.立体化、多层次绿化

目前在各区域如商业中心、公园、住宅区和街道铺设了很多草坪空间,只种植少量高大乔木点缀,零星地搭配一些灌木。通过这种方式可快速地扩大了绿地面积,但却没有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咸宁靠近武汉,夏天极为炎热,应种植更多高大的达地乔木,增加绿荫面积,同时在建筑屋顶栽种花草灌木,增加草坪,这样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增加宜居空间。

5.加强设计师团队建设

咸宁应考虑引进高水平设计人才,择机举办园林设计论坛、设计方案比赛等活动,吸收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四、咸宁城市建筑景观发展展望

由于园林景观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大规模的修建景观园林难度巨大。咸宁的园林景观设计应探索新的途径,考虑以点带面,在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和生态景观上进行改建和改造,打造一些具有规模性、示范性、代表性的景区,吸引各地游客旅游拉动经济,同时经济的增长又能激发园林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