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优秀论文

时间:2022-05-15 04:30:44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优秀 幼儿教师论文

摘要:对幼儿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并促进其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评价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应努力将一支专业高效的教师队伍培养起来,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幼儿教师论文

一、研究目的与现状

科学规范地评价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先得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确定下来,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幼儿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需要先研究已有的信息资料,基于此来从价值上判断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状况,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虽然国内外有关幼儿教师评价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就幼儿教师评价理论研究看来,还是有不少不足存在的:第一,当前国内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第二,就研究层面而言,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现状层面;第三,就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而言,基本上是对中小学的套用,对于幼儿教师的个性化要求就被忽略了;第四,缺乏合理的根据来实现对幼儿教师评价的量化,所以其结果往往不够科学准确;第五,不能全面地评价幼儿教师,主要只是进行工作评价,缺少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与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相适合。所以,将一套较好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以便与幼儿教师实际相符,并做到定量和完善。

二、构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而言,其系统是按照从高到低多层次的,包括诸多构成要素,例如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这同时也作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素。

(一)评价对象和目标的确定

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对象自然是幼儿园的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标来进行指标体系的设置。如今我国的幼儿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形势,要想促使这种发展更加有序化和迅速,就需要引进和打造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但是,就当前的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来看,不尽如人意,并且成了发展的制约因素,限制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首先一定要将这一问题解决好。研究对象指定是幼儿教师,就是要从价值角度对其综合素质作出判断,从而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以便学校能够更好地选拔、任用和培训幼儿教师的选拔,进而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二)各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将评价的对象和目标确定下来之后,第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按照教育方针政策和评估的目的为依据来进行目标的分解。还要考虑到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多种理论,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该体系主要按照三个维度来划分,即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其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涵盖了2个二级指标,即关于职业理解与认识等,还有8个三级指标;专业知识所涵盖的二级指标有3个,三级指标有2个;专业能力涵盖的二级指标有4个,三级指标有13个。

(三)标度和等级的确定

标度,顾名思义就是达到标准的程度。可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划分为优、良、中、差四等级;可以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所达到的等级程度采用描述性语言来分等级进行区分,四个等级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采用量化形式表示则分别对应的是100、80、60、40。

(四)权重的确定

由于评价指标存在不同,所以对对象预定目标实现情况的判断,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所谓的指标权重,顾名思义就是该体系中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如何,同时促其数值化,而这个数值便是所谓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专家咨询费、层次分析法、平均数加权法等。通过整理和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设计出具有较强合理性的问卷结构,具有比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时候取得数据就可以来对研究期望获得的结果进行验证。由此也表明了问卷所获数据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如此便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五)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试评

在拟定评价指标体系之后,进行试评,以便再次修订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规定,以便使该指标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对幼儿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并促进其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评价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应努力将一支专业高效的教师队伍培养起来,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本文提到的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学前教育和社会的需求都在不断发展,所以要动态地制定指标体系,促使其逐步得到完善,从而使其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张亚婷 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幼儿教育及幼儿教师论文

一、要认清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是爱心工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幼儿教师,更要具有童心,只有拥有童心,才能与幼儿心灵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欢天喜地地生活,无忧无虑地成长。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对幼儿的教养,保育时刻都需要智慧。教育教学智慧就在于能够洞察幼儿的心灵,捕捉孩子们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加以调控,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就是幼儿教师智慧的表现。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这门学问很深,需要我们长期磨合,终生探讨。

二、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教师首先要成为大写的人,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必须不断提升、净化人格。要坚持修身养性,要修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幼儿教师的人生应该是道德化的,不断在道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三、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四、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教师的担子是沉重的,教师注定一辈子要做平凡事,要年复一年地与平凡牵手相依。要时刻与幼儿打交道。让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满意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正是不容易,才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幼儿爱动,喜欢歌舞。教师要充满激情、精力充沛、爱憎分明,要在朴素中多一份恬静与轻松,多一份理解与宽容,多一份幽默与灵动。让课堂吸住孩子,呼唤着童心,让课堂成为营造幸福的地方。教师激情满注、精神抖擞,容易进入角色,有力地感染着孩子,会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师生互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活力,师生在欢悦中享受成功,分享幸福。幼儿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坚强的毅力,要坚信改革的道路越来越宽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时时存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幸福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观念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改进,不断注入新的信息、新的观点,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和创新的氛围,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幼儿教师要勤练内功吗,加紧充电,以克服“本领慌”。通过学习、进修增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不断提高吹、拉、弹、唱、画、跳技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永远保持业务、学术的高势能。课改的浪潮风起云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耕耘在幼儿教育战线上的同道同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真的坚守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者:王靖 单位:河南省汝南幼儿师范学校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家长工作下的幼儿教师论文

一、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2]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253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3]254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三、结语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其特殊性在于它将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工作既对幼儿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是幼儿园对外展示其专业性的窗口。本文重点探讨了家长工作的意义,并厘清其内容,这是家长工作有效、高效开展的前提,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晓艳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系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文延伸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认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包括园内教师之间、区域内园际教师之间、幼儿教师与专家学者的共同体,即幼儿教师基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自身学习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即幼儿教师)及其助学者(包括教育专家、幼儿园领导、骨干幼儿教师等)共同构成的,以幼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为取向,以合作精神为核心,共同体成员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最终实现互促共进。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幼儿教师为达到其专业发展目标而持续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得以及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的活动过程。维果茨基指出,“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技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强调学习是通过活动获得的。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融入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在与他人互动的活动中进行建构,而不应只是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简单的教师培训。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建构

(一)建构条件

日本学者佐藤学曾提出,公共性、民主主义和卓越性构成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各种不同的思考方式都应该被尊重。基于此,建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需要以下几个建构条件:1、民主的园区文化建构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首先必须要有民主、平等、自由的园区文化做支撑。只有一所充满人文精神和合作态度的合作型幼儿园,幼儿教师才能够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团体,在合作共进的氛围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真正构建起有利于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全面发展的学习共同体。2、良好的学习氛围探讨任何一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包括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幼儿教师为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必须进行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学习共同体内进行的人际沟通交流只是一种全新的手段,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3、共同的愿景目标共同体成员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幼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只有共同体成员对这一目标拥有集体认同感才能确保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形成,在愉悦、民主及和谐的氛围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探讨、深化和建构。4、权威的专家学者权威的专家学者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能够引导幼儿教师把握学术前沿,为其进一步的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一员的专家学者,应该具有民主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与一线的幼儿教师进行人际互动,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学相长。5、上进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对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和基本的科研、实践能力,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当中,自发自愿地与共同体内部成员交流互动。

(二)建构路径

1、创建有利于发挥学习共同体积极作用的环境建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首先必须明确共同体内部的共同愿景目标,并创建和谐向上的协作氛围。共同目标是学习共同体内部凝聚的力量,是促进幼儿教师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源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互动是学习共同体发挥应有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每一个共同体成员都要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共享学习资源,并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吸取借鉴他人的思想,共同进步共同发展。2、发挥助学者的引导作用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中,充当助学者身份的有园长、专家学者以及骨干幼儿教师,负责在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过程中进行指导。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领导者,应该重视自身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使命,在园区内及各园区之间积极倡导建立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当中,引导并维护民主自由的园区文化。骨干幼儿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经验,负责学习共同体内部活动的组织,包括和教师们一起商讨确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课题研究内容等。专家学者并不能时时刻刻的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但仍需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教师的兴趣和水平,引导各共同体小组研究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3、建构过程规范化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该包括发起、成立和规范三个阶段。在发起阶段,园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园长应秉承自愿、互助的原则,积极倡导园区内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兴趣建立学习共同体,同时加强与园外专家学者以及区域内其它幼儿园的交流与和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打下基础。不过,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共同体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关键在幼儿教师自身。园长要大力倡导民主、合作的园区文化,融入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当中,并将组建、规范学习共同体的权力下放到骨干教师当中,不能越俎代庖。在成立阶段,骨干教师应起到召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与愿意参加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们共同探讨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题。通过教学观摩、课题调研等方式,共同体内部成员共同整合教育资源,共享教学及科研经验。同时,专家学者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结合教师们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向其介绍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共同体成员的课题研究中去。此外,区域内的幼儿园之间也应打破园区的界限,以学习共同体的名义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成长。学习共同体成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就进入了规范阶段。此时,共同体内部成员已经有了较明晰的合作愿景和“共同体意识”,并达成了约定俗成的合作交流机制。学习共同体日益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同事的交流可以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专家的建议能够引起教师的反思。共同体成员能够共同学习理论知识、共享实践经验,在较为轻松的人际互动中突破自己有限的理解和束缚,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拓宽研究视野,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同时,引入了园外专家学者的全程指导和支持,真正实现了知识和经验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共同体成员间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观摩也可以让幼儿教师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教学常态,并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以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共同体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但仍需看到,这种路径模式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但是实践中如何提高园外学者参与的积极性、建立更加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萌 单位:江南大学教育系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体育教学幼儿教师论文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担任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体育知识也很匮乏,导致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了科学性。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了简单的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示范讲解,更忽视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二、男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

近年来,男幼儿教师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学前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幼儿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男幼儿教师以其性别、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男幼儿教师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优势

从生理因素上来讲,男幼儿教师和女幼儿教师的差异不单是器官上的差异,还有组织、细胞、分子的差异,遗传与基因、解剖与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其身体形态的差异。正是这种先天的差异性,使得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在速度、密度、力度、险度等方面均展现出强烈的“阳刚”风采。男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刺激、惊险和富有挑战性,因为爆发力、体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男幼儿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如鱼得水。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幼儿在玩“小小跳水员”的游戏(幼儿要从凳子上面跳下来)。由于幼儿的准备动作不当,在起跳的时候失去了平衡。几乎所有的围观女性教师都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几位身体本能地冲过去,这个时候身旁的男幼儿教师还在组织其他幼儿排队。可是就在幼儿要摔倒在地的一刹那,身旁的男幼儿教师一个跨步,伸出双臂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其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女教师感慨不已[6]。

(二)男幼儿教师具有阳刚之气和果敢的性格特点

男幼儿教师阳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男幼儿教师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具有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具有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在与男幼儿教师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品质,在自然中便学习了他们的举止。所以在幼儿园,男幼儿教师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的气概,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

男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好、体育技巧高、精力旺盛、办法活、点子多、保护能力强,更适合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男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深受幼儿的喜爱。男幼儿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特别是让那些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大一些的幼儿得到满足,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男幼儿教师善于抓住体育活动中的关键点,在给幼儿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让幼儿在大量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心情愉悦,身体健康[7]。

三、提高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水平的建议

(一)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该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幼儿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幼儿体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视。

(二)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儿教师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的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的心理。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男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男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男幼儿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认识到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其次是要了解在课前如何确定活动目标、选择体育内容、准备体育材料和活动场地,掌握组织体育活动的相关技巧;最后懂得如何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加强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学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幼儿体育方面的水平。

作者:王立明 单位:绥化学院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体育教学活动中男幼儿教师论文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并未落到实处,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会出现轻视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现象。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每天早晨,入园后几乎都有体育活动时间。但在体育活动开展时,教师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具体的活动时间、幼儿的性别、身体形态和年龄等方面并没有详细地划分。这就使得幼儿活动的场地、器材和范围等受到了相对的限制,对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价值。

(二)师资性别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当中,大部分的教师均为女性,她们具有细心、体贴等特点,更符合对于幼儿的教育需求,但是男性教师的缺失使孩子普遍缺乏男子气概和勇敢坚强的品质,这对幼儿初期体育活动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导致幼儿体育活动不能进一步开展。

(三)师资水平不高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担任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体育知识也很匮乏,导致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了科学性。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了简单的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示范讲解,更忽视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二、男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

近年来,男幼儿教师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学前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幼儿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男幼儿教师以其性别、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男幼儿教师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优势

从生理因素上来讲,男幼儿教师和女幼儿教师的差异不单是器官上的差异,还有组织、细胞、分子的差异,遗传与基因、解剖与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其身体形态的差异。正是这种先天的差异性,使得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在速度、密度、力度、险度等方面均展现出强烈的“阳刚”风采。男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刺激、惊险和富有挑战性,因为爆发力、体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男幼儿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如鱼得水。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幼儿在玩“小小跳水员”的游戏(幼儿要从凳子上面跳下来)。由于幼儿的准备动作不当,在起跳的时候失去了平衡。几乎所有的围观女性教师都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几位身体本能地冲过去,这个时候身旁的男幼儿教师还在组织其他幼儿排队。可是就在幼儿要摔倒在地的一刹那,身旁的男幼儿教师一个跨步,伸出双臂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其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女教师感慨不已。

(二)男幼儿教师具有阳刚之气和果敢的性格特点

男幼儿教师阳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男幼儿教师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具有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具有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在与男幼儿教师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品质,在自然中便学习了他们的举止。所以在幼儿园,男幼儿教师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的气概,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

男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好、体育技巧高、精力旺盛、办法活、点子多、保护能力强,更适合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男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深受幼儿的喜爱。男幼儿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特别是让那些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大一些的幼儿得到满足,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男幼儿教师善于抓住体育活动中的关键点,在给幼儿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让幼儿在大量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三、提高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水平的建议

(一)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该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幼儿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幼儿体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视。

(二)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儿教师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的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的心理。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男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男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男幼儿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认识到体育在幼儿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其次是要了解在课前如何确定活动目标、选择体育内容、准备体育材料和活动场地,掌握组织体育活动的相关技巧;最后懂得如何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加强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学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幼儿体育方面的水平。

作者:王立明 单位:绥化学院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家长工作幼儿教师论文

一、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幼儿园常见的是教师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个别交谈。自然,还有很多零交流的现象。其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较为局限。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集中于幼儿在园的吃、喝、睡等情况,少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伙伴、肢体冲突等。似乎教师能告知给家长的就是这些事务性工作,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在园的饮食、安全等问题。这样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既体现不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特性,也无法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支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幼儿园的内部事务甚至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认清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厘定家长工作的内容,是幼儿教师取得专业化地位的途径之一。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性行为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四、结语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其特殊性在于它将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工作既对幼儿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是幼儿园对外展示其专业性的窗口。本文重点探讨了家长工作的意义,并厘清其内容,这是家长工作有效、高效开展的前提,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晓艳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关于通识性知识幼儿教师论文

一、幼儿教师应当具备通识性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更高,通识性知识成为幼儿教师所必备的知识。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包括:(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的教法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法知识;(5)有关学生的知识;(6)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7)其他课程知识。其中,第七点就体现了通识性知识的内涵。不仅国外学者重视通识性知识,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基本内容的第七点也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通识性知识,其中包含:“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由此可见,通识性知识对于幼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入职前的幼儿教师学历教育中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聘任考核的缺陷和在职培训内容对通识性知识关注不够,目前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十分缺乏,因此对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值得去研究。

二、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原因

(一)入职前,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

幼儿教师在入职前的教育中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通识性知识,其中包括自然和人文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艺术基础和现代信息知识等。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更多精力放在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舞蹈、钢琴等专业技能方面,普遍对通识性知识不够重视。

(二)在职培训中,涉及到的通识性知识内容较少

幼儿教师在入职后,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精力和机会都比较有限,能接受在职培训的幼儿教师毕竟还是少数,在职培训不能涵盖大多数。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接受在职培训中涉及到的通识性知识比较少,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多为幼儿教师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入职后,幼儿教师接触通识性知识比较有限

目前,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工作比较琐碎、普遍工作时间过长加上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职后开展学习。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往往把关注点集中在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通常接触到的通识性知识比较有限。

三、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危害

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不但妨碍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自身专业发展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

幼儿教师因通识性知识贫乏,不能对幼儿的疑问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回答,无法满足幼儿探究的兴趣,也不能帮助幼儿认识缤纷多彩的世界。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尤其是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常常突如其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通识性知识,不能对幼儿的疑问作出正确的解答,势必影响幼儿正确概念的形成;而错误概念一旦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以后会很难纠正,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无法更好地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识,也妨碍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同时,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把自己的劳动局限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上,缺乏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幼儿的教育、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修养,也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师幼互动与启发式教学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征,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有效的合作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如果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则不能实现有效互动。同时,缺乏广博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不能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目前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主要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及发展智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四)幼儿教师缺乏通识性知识,影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缺乏通识性知识的幼儿教师不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解答幼儿的问题,达不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目的。由于回答不出幼儿提出的问题,有的幼儿教师就会采取回避的办法或者责怪幼儿“胡思乱想”。这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自身形象,而且影响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幼儿在一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中成长,会形成一种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社会等优良的社会性品质;反之,如果幼儿在一种紧张的师幼关系中成长,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加强幼儿教师通识性知识的措施

(一)在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历教育中增加通识性知识课程

通过学历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岗位或社会需要的技能,又要使之具有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又能促使学习者完善自我,其着力点应放在培养“通才”上。学历教育要在制度建设上鼓励未来的幼儿教师学习广泛的知识,因此在学历教育课程设置上,幼儿教育专业应分为专业课和通识课。专业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与学前教育等专业课程,通识课应包括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所必备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修养、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在学历教育中开设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课程。应通过加强学业要求,严格学业考核来提高未来的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通过学业考核提高他们的通识性知识水平。

(二)聘用幼儿教师时要重视对通识性知识的考察

增加目前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幼儿教师上岗考试内容,除目前考察的教育学、心理学、时政和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外,还应增加幼儿教师必须的通识性知识。

(三)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中要加大通识性知识所占的比重

受目前学校办学模式的制约,幼儿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匮乏。目前,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形式是在职培训。因此,一方面要创造各种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参加在职培训,这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有利于幼儿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职培训中十分有必要增加通识性知识,提高通识性知识在培训内容中的比重,以提高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

(四)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掌握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背景,要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知识。这不仅是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者:冀秋阳 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艺体教育系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论文

一、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角色错位问题

(一)教师在选择绘本时盲从,不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

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有固定的绘本教材和教师对绘本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很少自己去选择绘本,对已有的绘本也不仔细筛选,她们只是使用幼儿园固定的教材或从网上找现成的绘本教案,是盲目和被动的。不仅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无形地剥夺了幼儿的选择权,失去了绘本教学应有的乐趣。为幼儿选择一本绘本至关重要,这也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价值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缺乏融入绘本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当下,绘本教学成为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绘本教学像是讲故事而不是教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将绘本与看图说话相混淆,教学目标设计不明,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和看图说话无多大差异,忽视了绘本本身的特性,缺乏对绘本教学的研究,使绘本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最后演变成故事教学。并且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低,缺少文学素养,加之园内工作任务重,使教师在活动前拿到绘本,只是大概的浏览故事内容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教案,缺少对绘本的深层解读,就会导致自身难以融入到绘本诱人的故事中。

(三)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置身于教学之外

绘本是绘本教学的重要媒体,在教学中应以绘本为主,幼儿直接用手接触到绘本与其他方式看到绘本的体验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幼儿园中拥有的绘本数量少之又少,市场上绘本的定价偏高,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大批购买多种绘本。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就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绘本,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于是就只能通过电脑屏幕一页一页引导幼儿集体观看。教师不再与幼儿共同阅读精彩内容,不再为幼儿进行逐页引读,而是用鼠标点击来指挥教学,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简化,所以不能传授给幼儿阅读的技巧,也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在教学前后没有进行反思,使教学失去价值

每一本绘本都会呈现不同的世界,每一次绘本教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绘本不会讲一些难懂的内容,而是用有趣的方式表现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才能将绘本精彩的故事准确地传递给幼儿。近几年来,绘本教学在公开课上频频出现,公开课是检验幼儿教师水平的手段,所以每一次公开课都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能力。但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未能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使绘本教学失去价值,所以每次绘本教学结束后,作为执教的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情绪的变化、整节课的流程等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反思。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因素的限制

1.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不足。

在影响教师角色定位的因素中,教师自身的因素不可忽视。当下,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大专毕业或者非学前教育专业,学历低,专业知识薄弱且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所以她们在面对新的教学理论时感到力不从心。绘本进入幼儿园成为了教学媒介,但多数的幼儿教师没有接触过绘本,没有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绘本教学根本派不上用场,从而导致教师对绘本教学概念不清,想当然地认为绘本教学就是看图讲故事。

2.教师工作负担重。

在幼儿园里家长最担心的是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于是幼儿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幼儿的安全问题上。除了这些,幼儿教师还要备课、上课、写教案、赛教、迎接各种评比、考核、检查、搞科研、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经常加班。其实,很多幼儿教师对绘本还是有浓厚兴趣的,但是家长的诸多要求和幼儿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迫使教师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保障幼儿的安全上和教学工作中,因此没有时间去研究绘本教学。

(二)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合理

1.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绘本教学。

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儿教师在园长的指令下开展工作,幼儿园的课程基本按照五大领域来设置。而很多绘本正是涵盖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但是有些园长却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个新事物上,对绘本教学缺乏重视,依然坚持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超负荷的工作使幼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没有研究绘本的精力和时间,也没有组织教师进行绘本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

2.幼儿园的绘本经费不足。

其实很多幼儿园不是真的缺乏资金,只是大部分经费被管理者过多地用于“面子工程”,导致购买绘本的经费不足。很多幼儿园虽然班级里有阅读区或图书角,但是摆放的图书中几乎没有绘本,全都是价格便宜、质量低下、被简化的童话故事书,有的甚至已经残缺不全。这样的阅读区根本无法满足幼儿的阅读量,不仅缺少能让所有幼儿都能看到的“大书”,而且还缺乏每个幼儿都能看的有意义的“小书”。

(三)家长对幼儿期望不当

家长期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能为以后入小学打好基础。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首要位置,识字、数学、艺术等填满了幼儿所有时间。家长们的期望不当就会使幼儿教师不得不“剥夺”幼儿快乐的游戏活动,忽视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并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教学。

三、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绘本教学实践包括绘本的筛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反思这四个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在这每个阶段中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从而充分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一)教师选择绘本教学内容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优秀绘本的筛选者。

绘本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能否以读书为乐,取决于幼儿期间阅读绘本的好坏。因此,教师选择绘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幼儿选择好的绘本是决定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绘本内容是否积极,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幼儿的教学目标,都会直接影响绘本教学的实施。

2.教师是解读绘本的先行者。

教师在确定绘本教材后,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绘本的图片、文字、色彩和情感等各因素进行研究,对绘本进行细致解读。然后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与幼儿一起阅读的结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确定绘本教学目标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开启幼儿绘本阅读的引路者。

绘本教学是教师与幼儿连接心灵对话的桥梁,是幼儿走进阅读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让幼儿透过绘本喜欢阅读,教师要做好引路者,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师是把握教学方向的主持者。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幼儿情感、体验、理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作为把握教学活动方向的主持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语言特点和绘本所传达的教育价值,来制定具体的目标。

(三)教师实施绘本教学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绘本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和主动挖掘绘本的力量。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只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去预设问题,忽视幼儿的兴趣,就会使幼儿在听故事时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接受教师的问题,这样教学只会让幼儿厌倦排斥绘本,更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的培养。

2.教师是绘本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开展绘本教学的目的是给幼儿带来快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既不打扰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又能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作品,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是当前绘本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绘本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借助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找提问的策略。

(四)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知,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对绘本内容、教学活动目标、教学环节等进行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更好更快地发展。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幼儿教师在起初接触崭新领域的绘本教学时,关心的只是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实施,而忽视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于是我们需要幼儿教师明白,她们是绘本教学的研究者,从最初绘本的筛选者,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最后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教师就应该致力于绘本教学活动的研究,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让绘本教学真正体现教育价值。

作者:刘丽娜 单位:安康学院教育科学系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农村幼儿园管理与幼儿教师论文

一、幼儿教师失衡流动的原因

(一)农村幼儿园缺乏健全的人事聘任制度

当下,农村幼儿教师的聘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人事聘任制度,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幼儿园。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求不严格,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尽量降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并且幼儿教师无法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当下,幼儿教师的聘任制度致使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作待遇方面,从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城镇幼儿教师的工资,而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又存在着差距。根据某项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比为:2.3:1。虽然,在园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差距,但工资待遇却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参加评选,她们受到的待遇与城镇教师也存在差别。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就会缺少职业成就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

(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是“三教一保”,但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个班级只有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曾经对某农村幼儿园进行访问,发现全园共8个班级,而仅有9名幼儿教师(包括园长),通过与在园幼儿教师的交谈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十名幼儿。据了解,本园有幼儿教师在编名额,而且也有新考入的在编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多数幼儿教师在工作几个月后就选择离开。农村幼儿教师不仅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还要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特别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如果受到伤害,家长就会将责任归于幼儿教师,这就给幼儿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面临着重大的生活压力,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

多数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偏低,而且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缺少幼儿教育管理的经验,园长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多数农村幼儿园采取非民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传达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完成工作任务,无法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管理者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不予关心,对幼儿教师缺乏关心,更有甚者不理会幼儿教师的意见,不尊重幼儿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流失。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并且认为幼儿教师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为园方服务,办园者和教师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非常不尊重幼儿教师。这就会渐渐增加幼儿教师的不满,使幼儿教师丧失教师应有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差,不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要远远低于城镇幼儿园,这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会选择调动工作。而且,农村幼儿园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

二、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策略

(一)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制定严格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聘任标准,丰富幼儿园的招聘内容。农村幼儿园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还要采用相应的方式制约非在编幼儿教师的任意流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在完善农村幼儿园聘任制度的同时,要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非在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在编名额,同时缩小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的工资及其他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参与评定职称的机会,公平地对待农村幼儿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改善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这不仅会阻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增加幼儿园的财政收入,并适当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村幼儿园要增加园内的工作岗位,招聘更多的幼儿教师,保障园内班级配班的最基本名额。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还要减少每个班级的幼儿名额,适当调整师生的比例,保障幼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幼儿。此外,幼儿园要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便于幼儿教师抒发自己的情绪,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同时,增加幼儿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便于幼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以便预防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三)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掌握全新的幼儿园管理理念。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关于幼儿园的事务要多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根据多方面的建议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还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对教师团队进行人性化管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幼儿教师,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教师的真实想法,帮助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及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给予幼儿教师安全感与归属感。农村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国家要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师是农村幼儿园发展的前提,农村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在留住本园幼儿教师的同时,还要引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此外,农村的幼儿教育机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孙雪 杨宁宁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生命哲学视域下幼儿教师论文

一、反思幼儿教师研究的工具性价值取向

在以生命哲学视野来审视幼儿教师研究价值,我们有必要先对当前人们幼儿教师研究价值的认识与定位作梳理与反思。当前人们幼儿教师研究价值的主要认识与定位,可以将之概括为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两大方面。前者认为,幼儿教师研究是属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教育实践研究以实践为中心,教育实践研究目的的应然指向于改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自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所追求的是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后者观点是在教师专业化运动时代背景下,将幼儿教师研究赋予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认为立足于日常教育教学的研究(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现实而长效的途径。应该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从内涵和层次上都远远大于和高于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后者包含了前者。当前人们对幼儿教师研究价值的这一主要认识与定位,显然是从实用性视角出发的。在认识幼儿教师研究的价值不是立足于研究主体本身而是在研究主体之外,认为幼儿教师研究是用来满足研究主体之外的某种需要,这种定位方式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工具性价值取向的表现。以工具性价值认识幼儿教师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研究是源于幼儿教师外部附加性需要,而非内源性需求。那么,也就意味着研究这一工具也会因外在需要的满足而弃之不用,研究活动也随目的的实现而停止,研究活动缺乏持久性。而对幼儿教师来说,职场中最大的现实需要就是自身的专业发展,且专业发展需要又往往直接体现在外在的职称评聘上。在当前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下,一旦教师评聘上高级职称,也就意味着其专业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再往上的中学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对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说只能是遥望而已。因而,将幼儿教师研究价值定位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那么,一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得以满足,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性动力又不足,则幼儿教师研究也将随之而停滞。按目前通行的职称评聘的速度,正常情况下,幼儿教师在参加工作15年左右就可以达到,以大专毕业生为入职学历,大致在38岁就可以达到职称相对顶峰,如果幼儿教师就此将职场研究活动停滞,则意味着还有15年左右的职场生活是行走在研究意蕴状态之中,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想象的可怕现实。诚如是,研究在幼儿教师职场生涯中的角色只能是既爱又恨的过客,而不是形影不离的无悔伴侣。教师职业既是与知识,更是与人的灵魂打交道的职业。已知的知识要学习与运用,未知的知识要学习,更要探究。教师的职场专业活动是复杂的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育工作的对象、情景、具体任务都是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教师职场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应是以变应变,随机应变。有变化就意味着要有研究相随。

因而,教师职业理应是充满探究欲望的一种职业。研究对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来说,更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而言,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心理学所揭示的“向师性”特点的教育学意义在幼儿教育体现得尤为突出。在实践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从班上孩子身上往往可以看出该班教师的影子,即什么样的老师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和什么样的孩子。幼儿在与教师高频次的互动中,则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存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一个好学习、好探究的老师,在他所带的班级的孩子必然能被这种职场生命的情绪、情感所熏陶的。幼儿教师只有能惊讶幼儿的惊讶,去探究幼儿的探究,才能有效地激起幼儿更大的惊讶与探究;反之亦然。幼儿教师研究的工具性价值取向是将研究与教学、更与教师职场生命相割裂开来,这不符合幼儿教师角色的历史与当下存在的事实,也不利于正确认识研究在幼儿教师生命哲学层面的意义。研究是幼儿教师角色应有之义,对幼儿教师来说,没有研究的教学和脱离教学的研究,则其职场生活方式都将犹如跛脚走路,既未能真实地反映研究与教学运行的应然轨迹,也严重扭曲了幼儿教师职场生活的真实面貌,使幼儿教师职场生活处于一种单向度的职场生活方式,即有教学,无研究。研究活动和教学活动本应是共同构成教师职场生命活动的有机存在,研究与教学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这一主体中的“一体两面”,教学与研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共同反映出幼儿教师职场生活的本真存在。幼儿教师研究价值的工具性取向是教师职业价值工具化的自然演绎,从大家所熟知的“工程师、园丁、人梯、春蚕、蜡烛”等教师角色的隐喻中,便可知教师职业价值长期被社会工具化,教师职业生命是单维度存在,只有他向的社会维度,没有我向的内在维度;教师职业生命是用来奉献和牺牲给学生和社会,是为他人而存在。可以这样说,就当前而言从社会到教师自身都缺乏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给予足够的关注,教师职业本体性意义长期被人们所遮蔽。值得欣慰的是,在期刊文献检索中,也发现了少数学者是跳出了工具性价值窠臼对教师研究价值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如柳夕浪(2003)认为,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建构积极的“教学自我”。陈振华(2006)从教师生存的角度阐发教师研究的意义。吴义昌(2010)也对教师研究的生存论意义作了探析。陈学军(2012)认为,中小学教师可以从人生意义的角度思考教师研究的价值。但目前尚未发现明确地立足于生命哲学层面对教师研究价值做较全面探讨的相关文献。本文所谓的生命哲学是持广义的理解,生命哲学强调人存在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而其中的人也是活生生的、极具个性的存在者;强调人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在不同程度上把人当作哲学认识与理解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要把握这种生命存在,最需要的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思”、“观”、“领悟”,当然理智方式也是必要的。尊重与敬服人的生命意义,观照人的存在价值,对人的生命延展进行反思与追问,最终在精神与文化层面使人得到提升。费迪南•费尔曼在《生命哲学》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生命哲学之所以一直还那么有吸引力,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生命哲学认为,哲学的思考只有服务于生活才有价值,因为“我们拥有的生命是唯一的一次”;二是生命哲学的价值在于它包含的思维形式要比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更丰富、更灵活。

二、本体性意义:在生命哲学观照下幼儿教师研究的应然转向

以生命哲学视野来审视幼儿教师研究,则必然要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幼儿教师研究与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有何联系与意义。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是专指幼儿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的生命存在,其不同于教师自然生命,也不同于幼儿教师在其他领域活动的生命呈现。幼儿教师研究,不仅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的有机构成,而且有利于唤醒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命意识、深化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命体验以及创造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命价值,即确立起幼儿教师研究的本体性意义。

(一)唤醒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意识

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指的是幼儿教师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的生命存在,其生长与发展是建基于职场活动之中;其不同于幼儿教师的自然生命,也不同于幼儿教师在其他领域活动中的生命呈现。而所谓的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意识,则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职场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意义的存在,生命是有追求的,是不断寻找意义的存在。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幼儿教师职场生命及其意义在其职场实践活动中展开。幼儿教师是怎样表现他们自己职场生活,他们的职场生命也就以怎样的方式而存在的。“人的整个生命机能正是在这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中,亦即正是通过创设‘属人的现实’而由自然原始性的生命向着主体的、属人的生命即‘自由自觉’的生命不断地生成的。”幼儿教师职场生命要走向“自由自觉”,则唤醒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意识即是首要的前提,有了职场生命意识,明白了职场生命为何与何为,也才能主动去追求职场生命的意义。研究对幼儿教师来说就意味着是一种怀疑、批判和探究。幼儿教师所研究的乃是其职场生活中所境遇的实际问题,是“我”的问题。在对“我”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教师对问题中的“我”保持一种批判反省的态度,以不断地澄清、质疑问题中的“我”背后的预设、信念、思维模式,从而开启了新的视野,摆脱了问题中“原来的我”,并从中获得内在的启蒙和解放的力量。幼儿教师在基于职场活动的研究过程,其实就是其不断地认识、反思与评价职场中的自我,并由此而获得职场中的某种自我意识,即获得了一种生命在场的职场存在意识,一种对职场生命为何与何为的自我关注的意识。关于教师研究与教师职场生命意识的关系,也许从时下在教师研究中所倡导的叙述教师教育情境中的真实故事,寻找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的教师叙事研究,更能管窥教师研究本质之一斑。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职场生活意义的体验感悟与发现,以及建构积极自我的过程。有学者明确指出,“关注自我与自我职业的教师研究,本质上即是教师自我意识的彰显,是一种自我理解、自我发现的过程,是教师从‘不自觉人生’走向‘自觉人生’的体现。”而若从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出发,也可推知,研究即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对幼儿教师而言,“我思我在”,那“我所思”必然是生命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即“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也许对幼儿教师职场生涯而言,不同职场阶段所关注与所境遇的问题不同,相应的所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但贯穿于“我思”的主线仍然是基于职场生命及其意义的追问。幼儿教师有了对职场生命及其意义的追问,也就意味着其职场生命意识的觉醒。如果说“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那么,教师理应先唤醒职场生命的自我意识,唯此,也才有可能去承担起唤醒受教育者生命意识的神圣使命。一个人在职场生活中没有养成研究的习惯与能力,怎么有可能去思考起职场生命这一沉甸甸的主题呢?不研究、不质疑、不思考的幼儿教师,则意味着其职场生命只能是无意识或无奈地生活在工具性价值的世界里,其职场生命是难以超越生命的自在性和盲目性。生活盲目,生命则必然是苍白的。

(二)深化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体验

生命哲学认为,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主张通过体验来理解生命,认为最能感受和表达生命存在的直接方式是人的体验性。生命体验是一种生命历程,是在生命个体经过努力而主动争取后得到的一种体验,生命的这种“体验”是超越基本的感性“经验”,比感性“经验”更内在、更本源,它“跃入”生命内部去感受,又“跃出”生命去反观。生命体验是直接指向主体自身,是内化于主体生命世界的有异于外在世界的原初体验。不断的体验构成了人的永不停息的生命。生命体验是生命活动的过程,也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在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中有什么样的职场生命体验,也就决定其拥有着什么样的职场人生。研究作为幼儿教师职场中最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无疑是最能让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命体验带来最别样的感受。研究对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来说,可以拓宽其职场生命体验的广度,提升其职场生命体验的高度,从而深化了其职场生命的体验。研究可以使幼儿教师养成一种批判的态度、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惯常的职场生活周遭的一切,改变幼儿教师职场思维方式,让幼儿教师能积极地找寻职场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和生命意义。幼儿教师因研究而改变了其职场行走方式,从而其职场生活显现其本真之貌。不同的职场行走方式,意味着其职场生命的体验方式也是不同的。研究无疑是最能激起幼儿教师对职场生活的怀疑与好奇之心,研究使幼儿教师对职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想去探究一番的冲动和必要,因而研究大大地拓宽了幼儿教师思考的范围。在“研究性思维”视域下,幼儿教师职场生活呈现了职场生活的本真性———多样性、丰富性和情趣性。在教育活动中,每个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正在成长变化的个体,教育情境也一直是稳中有变,人是活动的、景是变化的,职场生活本身就是弥漫着一种不断在变化着、生长着的浓浓气息。因而,叶澜教授曾有四句新基础教育的名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很多幼儿教师的职场生活却是灰色的呢?教学生活是昨日故事的重复,职场生涯更是没有乐趣的孤独之旅。这是因为幼儿教师职场活动长期处于“研究空场”的生活世界里。因为缺乏研究的观照,日复一日的职场生活也就慢慢地涂抹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看不到职场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工作没有乐趣,职场生命的体验是单调的,职场生命也自然失去应有的活力与冲动。研究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寻,幼儿教师研究的过程也是其职场生命能量贯注与释放的过程。对幼儿教师来说,研究的过程是艰辛的,研究所带给幼儿教师的是艰辛的意志考验和强度的智力挑战,浓烈的情感体验,这一切无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研究所带给幼儿教师的是职场生命的深刻化体验。研究使幼儿教师获得依靠自己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在研究中解决了问题,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无疑可以使幼儿教师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存在。研究为幼儿教师开启了职场生命潜能得以现实证明的另一扇曾被尘封的大门,让幼儿教师的职场生命存在获得了根本而有力的自我确证。在职场生命得以有效的自我确证中,让幼儿教师深深感受到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纯粹的消费者,更不是知识的奴役者;他们是知识的驾驭者,甚至是知识的生产者之一,研究使得幼儿教师得以走向职场生命自尊。“Piaget(1966)极力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他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化地位,不能像医生、律师、科学家等职业一样享有受人尊重的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正是因为研究具有深化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体验的功能,让幼儿教师有效而有力地确证了职场生命的力度、广度和高度,研究也才能给幼儿教师带来职场的幸福之感。

(三)创造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价值

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这种超越性就来自于生命与生俱来的能量与活力,因而,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柏格森认为,“生物是生命的载体,生命的冲动有一种内在的需要,就是创造,这是生命本真的意义之源。”正因为“创造进化”,人类和宇宙人得以发展,生命的意义得以不断更新。关于生命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特征,齐美尔提出了“生命比生命更多”“生命超出生命”这两个著名的命题加以说明。他认为,生命有超越自身的能力。生命过程是不断保持生命自身,不断壮大、发展生命自身的过程。但是生命的含义不仅仅于此,它不仅创造更多的生命来时时更新自己,而且从自身创造出非生命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具有他们自己的规律和意义。正因为人的创造性也才让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确证成为可能和必然。“人是一个意义的存在,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获得是人生命的一种自觉活动,是人生命存在的本质特征。”对幼儿教师而言,其职场生涯必然要承载着创造生命价值的使命。生命价值是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人既要注重自身价值的满足,又要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人在满足自己的自然生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超越自然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价值就是在育人育己的同时,完成自我生命在职场生涯中的自我确证和自我实现。概言之,就是“达人达己,己达达人。”幼儿教师所从事的研究活动,是有效地完成其职场生命价值创造的不二法门。研究对幼儿教师来讲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脑力劳动,是幼儿教师在职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最好途径。幼儿教师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时段的研究,其实就是在特定领域特定时段对幼儿教师智力的最大挑战。因为其所研究的问题是自身已有知识与经验所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必须要有效地调动起已有知识结构,通过积极吸纳新的知识,并加以创造性地改造与应用于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之中。因而,研究也是学习难度与强度最大的一种在职学习方式。研究有助于教师自身经验条理化、理论化,使已有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是教师更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锻炼了幼儿教师自身能力,让幼儿教师看到自身的能力潜能和真实力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增强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看来,研究所带给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事实,其实就是为幼儿教师在职场生活中有效创造生命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说幼儿教师本人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第一受益者,那么,幼儿则是第二受益者。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无疑能在其职场生涯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能担当起“培养人”的职业使命;同时也更能体会到职场成就感与幸福感。研究使幼儿教师满足了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创造自身职场生命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使幼儿教师更好地履行社会所赋予教师角色的神圣使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职场生命的社会价值。幼儿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研究其实就是丰富和加深其对某一问题的个性化认识,这一基于研究而获的个性化认识,即“研究成果”对幼儿教师来说,既可以将此个性化认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即将研究成果转化于个人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师劳动是一种精神性劳动,幼儿教师劳动成果更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幼儿的身心成长之上。幼儿身心的健康茁壮成长,就是幼儿教师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最有价值的转化与体现。幼儿教师可以将基于研究所获得的个性化认识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即所谓的“将理解的做出来,将做好的写出来”。这种基于自身职场研究的论文,其实就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中的某一时段对某一问题所的精力而获得生命体验与认识的一种记录,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幼儿教师研究论文的发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内在价值的一种外显的自我确证方式,也是幼儿教师职场生命的自我超越,即“生命多于生命”。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幼儿教师研究,强调的是幼儿教师研究是教师职场生命存在的内在需要。在当下职场生存背景下强调幼儿教师研究,还研究权利予幼儿教师的目的在于唤醒幼儿教师职场生命意识,将生命返魅于职场生涯之中,使职场生活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使本已具有自主自觉意识的人能够在不断的追求与超越过程中,走向职场生命的完善,即确立起本体性意义的幼儿教师研究价值观。

作者:吴振东 袁爱玲 单位: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基于师德教育的幼儿教师论文

一、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人,尤其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幼儿园时期学生的各方面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耐心指导,因为孩子们还很幼稚,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浅显易懂地教会他们所要学的知识;在照顾生活中,幼儿教师要热情地接待孩子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幼儿教育就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师会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会注重学生在精神层面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的生活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向老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一个好榜样,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们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要让教师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无意中的很多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举止。由此可见,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孩子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二、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幼儿教育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每个人一生的前半部分大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幼儿园的校园生活是每个现代人都经历过的,教师的言行及道德修养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园的生活不美好,小朋友很难改变对学校的厌恶。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幼儿园的师德情况。就像近期新闻中报道的,如果幼儿园的教师都像他们那样打骂学生,那学生还会愿意和教师做好朋友吗?家长还会信任老师吗?校园还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吗?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任务,而教师就是这个任务的领导者。他们从小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现如今发生了多起幼儿教师虐童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家长怀疑的态度中,必须反思一下幼儿师德教育是否能做到让家长放心。根据多年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我认为幼儿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更要注重教师的师德教育。可以开展加强幼儿师德教育的活动,比如说开展照顾孩子大赛,通过教师照顾孩子的细心程度可以观察到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小朋友。还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观察一下教师的教学方式,看是否能让学生和教师融洽相处,是否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三、加强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人员。教育关系着社会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就像如今虐童案的发生一样,会给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更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消除家长们的恐慌,挽回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加强师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幼儿教育的恰当,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促进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上过大学,但是大都受过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中的每个人,而幼儿园的教育更是社会关心的重点。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原则,把孩子视如己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的起居,在学习中注重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幼儿园的师德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顺利成长,更有利于教师完善自我,进而促进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海凤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纳日松幼儿园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口语模块式教学下幼儿教师论文

一、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学者对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者较少,并且鲜有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一是研究内容相对单一,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缺少对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课程开发程序、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等内容的系统研究。二对国外教学模式理论的论述,缺乏对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使得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案例、教学实例研究过少。三是虽然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缺乏对我国学前教育现实需要的考虑,实践起来缺乏可操作性,实践意义并不大。理论研究者少,实践层面更缺乏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实用教材。目前我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口语教材大部分与人才培养方案脱离、对职业发展需求缺乏关注。

二、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的方向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弊端,笔者所在的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教学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讨研究、运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并取得显著效果和初步成果。主要做法是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现行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梳理的基础上,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改革为个案,采用国际先进的模块化课程开发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以可供选择的模块课程教学的形式具体化,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在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态度领域)、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期通过一个专业的模块式教学模式构建,抽象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可资借鉴的、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特色的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模式。

三、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的主要环节

一个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设计开发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能力本位的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首先必需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结合中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国情,从“幼教师资调查与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环节,做较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模式分为五个环节,具有周期循环提高的特点,称之为“五环节周期循环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幼教市场调查分析环节。一是市场调查,主要研究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政策,调查幼教市场需求,正确作出模块设置的决定;二是模块设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幼教市场人才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方式、学制等。第二环节: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分析环节。经过幼教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了开设的模块,就需要研究模块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第三环节:教学环境开发利用环节。教学环境开发利用包括开发教学软环境和开发教学硬环境两方面内容。软环境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课程标准的规范制定及执行,教材的选用以及校本教程的开发。开发教学硬环境主要是指教学实训室的开发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开辟与建立。第四环节:教学实施与管理环节。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部分:一是入学水平测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面试环节必须通过普通话口语表达测试;二是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制定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学计划;三是实施教学计划,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计划;四是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定,这是模式化教学成果的考量与展示。第五环节:教学评价与考核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环节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证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周期提高。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目标评价、教学环境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四、幼儿教师口语模块式教学研究的构建模块

深入研究幼儿教师课程模块,建立科学、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块。教学模块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职业口语训练三个模块,为了模块的可操作性,整合这三个模块的知识点、能力和情感,确定教学目标及内容,从而进行口语模块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研究,将模块细化为语音训练、朗读、说话、讲故事、幼儿教师教育口语、幼儿教师教育口语等六个项目内容。同时,着手对口语模块教学课堂过程的研究,体现在模块教学课堂过程生动化、专项化、应用化和系统化这四个方面。口语模块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口语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最后,从设定多元性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及同行评价,学生及考试评价这几个方面幼儿教师口语模块教学进行评估与反馈的研究。

五、实施效果

我国的课程模块化教学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课程模块化教学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进步中。这种模式化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放在首位,课堂可操作性强,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徐州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100%,在幼儿园受到单位的好评,这得益于科学的培养模式锻造了学生完备的职业素养。

作者:张海清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关于职业幸福感的幼儿教师论文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享受着幼儿教育工作带来的愉快和幸福体验。具体分析如下:

1.与领导、同事、家长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幼儿园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要尊重并听从园领导的指示,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同事之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支持;要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在各种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幼儿教师才会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之中。

2.随着工作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认可,逐步从新手教师转变为骨干教师,对于工作得心应手,幼儿教师才会投入更多的激情。

3.发自内心爱孩子,并赢得幼儿的信赖与喜爱。

最重要的是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尊重、爱每一个孩子。幼儿虽然是不成熟的个体,但自从其出生便拥有与成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师幼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孩子一样的爱。以上这些都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

(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1.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与幼儿、家长、同事、领导的良好关系。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会转化为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会产生更多的亲和力,从而使幼儿愿意与你亲近、同事愿意与你交流、家长愿意与你沟通,于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师也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配合。

2.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可以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职业幸福感能为个体创造更多的原动力,可以把职业的幸福感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实现理想,努力接近自己设定的目标。当荣誉的光环照耀在你身旁时,你会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由此教师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荣誉,幸福就这样获得了良性循环。

3.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造就生活幸福感。

幼儿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很幸福,那么在生活中会扩散他的幸福,而且幸福不仅体现在脸上还有心情上,会把这份幸福感染给家人及周围的朋友。大家都分享到你工作带来的幸福,会更加支持你的工作,因为你的工作给大家带来了欢笑与健康。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家长的评价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外在因素之一。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不过一百年,在1903年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学制系统。官方创办了第一个幼儿园(湖北武昌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中国第一代幼儿师资,是敬节堂的洁妇和育婴堂的乳媪,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外界看来似乎还很可笑,妇女走出庭院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那时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很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虽然中国学前教育到现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幼儿园里带孩子只是母亲或保姆带孩子职能的一种代替和延伸,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地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儿教师丧失了职业幸福感。学前教育在师范院校早已是热门专业,近几年在呼和浩特的教师招考,吸引了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进入幼儿园,这些教师中几乎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的教师可占一半,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明显提升。但相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来说,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略低一些,家长乃至更多的人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也不够理解,没有认识到其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全部的教育责任便给了老师,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要求苛刻,期望过高,幼儿教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这样下去,幼儿教师会对工作失去热情,哪还会有幸福感。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态度、评价也会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2.幼儿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幼儿教师工作的独特性。(1)工作的艰巨性。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其工作具有艰巨性。因为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不但要承担教育责任,还要承担保育责任,幼儿教师承担的保育职责是其他各级各类教师都无法比拟的。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度提升,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身上的责任加重,要求工作的全面细致性,幼儿教师几乎要对幼儿生活中、学习中每件事、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总之,幼儿教师所做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2)工作时间较长。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其他各类教师较长。还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从上班开始精力就要高度集中,甚至顾不上喝水上厕所,得时刻关注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活动及应对突发状况。下了班还要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反思、多种计划、论文等。私立幼儿园的教师下班时间更是不固定,一天工作平均在12个小时。其次,工资待遇较低。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儿园工资基本上在两千元左右。但在我调查的这些幼儿园教师中,所有人都对目前的收入很不满意。私立幼儿园的工资基本上不到一千元,没有保险,基本生活保障都难,所以幼儿教师改行的很多。如此大量付出劳动,却与得到的不成比例,幼儿教师心里怎么能平衡,幸福从何谈起。

3.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环境因素。

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用一句诗词来形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且学前教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叫做环境育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幼儿也影响着幼儿教师。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室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简单地说如果幼儿教师每天工作的幼儿园周围是个垃圾场,园内没有活动场地,教室内空间狭小孩子又多,嘈杂声一片,幼儿教师连休息、备课的地方都没有,资源缺乏,有好的创意得不到幼儿园的支持,长此下去,也就蒙混度日,或是另寻出路。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教师专门准备的备课室休息室,让幼儿教师感到自己在被关怀,一来到幼儿园就心情舒畅,自然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带到工作之中带到家庭之中。幼儿园环境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内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文化氛围等。这里我主要想谈一谈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幼儿教师希望获得领导的支持、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和手段。因为,对教师来说,它意味着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工作业绩是否获得认可等。幼儿教师的发展与领导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幼儿教师获得园领导的认可,感到自身工作很有价值,增强职业幸福感。其次是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工作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牵着教师的心,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和认识上,家长一方面是社会的代言人,一方面是教师工作的直接评价者。绝大多数的家长尊重、信任和肯定他们的工作。这是对幼儿教师辛勤劳动的承认。这种被承认和认可的体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再次是幼儿教师与幼儿爱的互动,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给予幼儿爱时,幼儿也会以一份真诚的爱回报教师。对于教师的付出来说,幼儿的爱是最大的安慰、补偿和回报。这是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我在多个幼儿园实习过,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很多40岁左右在幼儿园当教师超过15年的老师,看到幼儿因为想父母哭闹、尿裤子、办错事,都很默然,甚至生气地指责,比较烦躁,工作积极性明显低于年轻教师,得到幼儿爱的反馈较少,职业幸福感偏低。

(二)内在因素

1.幼儿教师的工作态度。

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裴斯泰洛齐、福录贝尔、陶行知等,他们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但实际中有不少幼儿教师工作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2.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

幼儿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可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断提升,二是幼儿的成长进步。幼儿教师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幼儿,教会幼儿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成功地组织一堂课,内心都会伴随着无比的喜悦,看到幼儿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认为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并非常有价值,当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之一。

3.幼儿教师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富有理想、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著地为实现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他们过分努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精力的消耗会非常大,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然而现实并不总是如愿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职业幸福感。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应树立正确的认识

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幼儿教师只有对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体验到幸福感。因为每一种工作都有它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便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什么人都可以干,其实不是这样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首先我们自己应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儿在六七岁时脑重已达成人的90%,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都是在此之前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说明幼儿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都知道0~6岁,存在着很多不同关键期,比如说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要在这段时间注意对幼儿坚持性的训练,并告知家长进行配合,可以帮助幼儿拥有良好的坚持性,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错失了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今后将很难弥补,甚至影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说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工作拥有巨大的价值。其次,为什么同样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面对同样的孩子,有的能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感,有的却不能,其原因是源于不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如果想从幼儿身上体会到幸福,我们要改变对待幼儿的看法,试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经常会犯一些让成人看了极其可笑的错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充当“妈妈”的角色,应该理解包容孩子的缺点、错误,去帮助他,而不是指责、怒骂、嘲笑。孩子的天真无邪,爱得真挚、纯洁,让许多成人自愧不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作家周树人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所以,幼儿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儿童观,理解幼儿就会减少大发雷霆和误解幼儿,而且幼儿的好多优良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评价,也可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所以,社会应重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对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尽可能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并让学生有机会去幼儿园参观、见习,从而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幼儿园时不会茫然失措,更容易适应幼儿园。其次,是幼儿园提供各种机会为在职教师充电,或鼓励他们外出学习。最后,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后,主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得失,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幼教工作的得心应手,便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好评、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会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三)建议教育部门针对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给予制度保障

幼儿教师的工资低于其他各类教师,去年呼和浩特市为教师上调工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每月工资增长600元,没有提到幼儿教师工资的增长,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满,最后涨了300元。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政府对幼儿教师的重视度还是很低的,幼儿教师担负着保育教育的双重责任,工作的内容琐碎,其劳动量不低于甚至高于其他各类教师。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工作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教育部门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投入资金,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确保幼儿教师的工资与其他各类教师工资持平。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应保证不低于当地的最低收入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物质需要满足了,人才可能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作者:张倩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幼儿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教师论文

一、当前幼儿教学活动评价的现状

教师教学活动的的设计往往根据教材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按照教材上的教案进行活动的安排,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时往往侧重于教学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但较易忽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评价时往往注重显性的一些能力。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往往注重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注重教师的授课,容易忽视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目标或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常以教案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依据,来选择与其比较匹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但容易忽视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这是在评价中忽略的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需要融入大的环境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参与的更多一些,幼儿参与的较少,在对教学环境评价时也往往是集中在环境是否与活动相关,环境更换的频率如何,而对是由教师还是幼儿来进行环境布置这方面信息评价相对较少。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园领导、同行、幼儿、社会及教师本人。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如何是需要他评的,从而能够客观地去看待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应通过自评,来分析自我,教师是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的,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

二、评价原则

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坚持一些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水平。首先,应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对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地进行评议,从质的方面分析它的优缺点,对被评价人要历史地、动态地进行分析。应通过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应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评,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如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来了解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项目往往从整体出发,来全面衡量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察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领域结合各自的能力、专长等来来开展活动。如一些教师音乐较好,在进行语言课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入课程内容,而美术或者手工有专长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才能。最后,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时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教学观,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达到幼儿园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自身和幼儿的发展。同时,应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特色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情况下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建议

为了更好的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树立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这其中应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也应包含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细化,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教师教学的技能,还应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尽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要求,以及教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评价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课程展开,而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评价结果来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组织得到体现和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评价,客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准备,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所要表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总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在幼儿教育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对教师教学活动展开评价,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栗慧萍 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