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时间:2022-06-25 04:57:12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摘要: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公园体系,也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成为城市中公园类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湿地公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娱乐环境,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景观的深入研究,提出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方式,完善和系统的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基础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湿地公园、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化、人性化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的基础上,满足湿地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设计出湿地公园适宜公众游览的景观。

1.3湿地公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析

1.3.1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沿岸景观及陆域景观构成为主要构成元素。湿地公园内面积大的水体通过自然界物理反应可以形成小气候,可出现云雾缭绕、潮涨潮落等现象,易形成独特景观可以使人亲身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

1.3.2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的。湿地动物景观主要是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湿地鱼类等组成的。湿地动物可以活动的景观,可以为静止的湿地公园景观增添一丝生机。

1.3.3湿地文化景观:湿地文化景观为区域的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体现出该区域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性等特色,展现在湿地环境中独特场景、意境。该湿地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人类所改造地域所保留的印迹、建筑、地域特色、硬质景观等。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各种元素要统一,形成的有机整体,相互发展促进,设计要有内涵,再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湿地公园各个节点层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如湿地性水域,植物群落、大型活动场地设计风格要相互统一,设计主题贯穿设计之中。湿地公园的整体性设计,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目标、设计特色,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园中应提供人们亲水性,设计出可以足够观赏和体验的场所,注重人的五感,使人全面感受湿地水的魅力,湿地公园设计时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利用湿地的植物设计遮蔽空间。美学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与人互动性,湿地水体应注重动静结合,植物配置应实现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达到色彩和材质的统一,使湿地公园富有节奏和韵律。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的是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设计时不受城市发展和影响为基础,在考虑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城市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同生存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地理、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的独特风格的景观体系。

2.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服务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游园的路线、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湿地公园设计时必须满足有人的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如景亭、回廊等,动态路线是为了满足园内游览路线的需要,划分空间形态,采用远近景结合的方式,园区内的雕塑小品设计可以更好体现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湿地的表现形式。

2.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对人们的景观旅游,从而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旅游必须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设计,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公园在城市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是人们了解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是在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

3、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通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城市公园发展旅游格局。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作者:夏静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湿地是地球有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系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化,但随着环境的污染,树木的减少,农耕的扩大,严重缩减了湿地的面积,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加大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已刻不容缓,但随着湿地建设步伐的盲目加快,也导致湿地建设在景观设计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就针对湿地公园的美学设计理念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内容及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地球的有限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在各地已经出现不可阻挡的趋势,但盲目的加大湿地的建设,使得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存在误解,导致湿地公园的设计与湿地科学理论严重脱轨,没有真正发挥湿地的功能,形成系统的湿地公园,更没有达到湿地公园的美观设计理念,严重的影响湿地公园的美观。此外,我国的湿地公园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湿地美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景观过少,湿地地貌不明显甚至进一步恶化;湿地公园的水陆过度带缺失,景观硬质化严重;湿地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没有系统的生物景观部落,湿地公园的建设没有按照当地的水土及文化习俗,缺乏对区域湿地文化的认识,与区域湿地文化产生视觉及美观冲击。因此,在湿地公园尚未受到明显的损害,需要我们以湿地公园为主题进行保护与再建[1]。

1.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湿地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之肾。湿地的扩大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改善全球的环境状态。而湿地公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满足了生态环境的需求,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保护与恢复的工作,不断地提高湿地资源配置,进而深刻了解当地的湿地美学设计理念和湿地文化内涵。湿地公园景观需要我们将湿地的恢复与保护、美观与人文、社会文化与艺术等进行结合,构建适合当地习俗及审美标准的湿地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而湿地公园主要是由人文、自然、生物景观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只有实现在三者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湿地公园。

1.1湿地公园的人文景观

湿地的人文景观设计主要要立足与湿地独有的生态特征,当地文化习俗与人文风情的融合,彰显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湿地公园的人文景观构成由各类生产方式、改造湿地的印记、文化交融的精华三要素组成。(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湿地,自古湿地就是人类进行吃、穿、住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各类生产方式形成与之对应的渔猎文化、稻田文化、住宅文化及衍生的饮食、服饰文化等。(2)人类利用湿地进行大量的生产活动,改造湿地进行各色桥梁、河提、运河等水利工程的建造,形成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硬质景观。(3)湿地文化的独特生态特点与其他文化相交融,产生极具特色的文化结晶,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等赞美之词数不胜数,描绘湿地文化的诗词歌赋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流传在历史的长廊中,见证了湿地的发展轨迹,山歌、民族舞蹈等受地域文化限制,丰富了当地湿地的独特风情[2]。

1.2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

湿地的自然景观主体是水体景观,而水体景观可分为水域景观、岸带景观及近岸陆地景观。水域景观是通过水的流速、缓急等特点形成了湖泊、瀑布、沼泽、池塘等壮丽景象,岸带景观是受潮汐、水位高低的影响形成了海滩、沙滩等间断性的线性岸带景观,近岸陆地景观是为了方便游客观赏游玩的亲水设施,如近水楼台、亲水台阶、栈道等亲水娱乐设施,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近岸陆地游玩策略和提升湿地公园自然景观的意境,让游客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在建设湿地公园时,要明确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遵循湿地公园建设的原则,建设具有现代气息的民族特色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创建丰富多彩的湿地乐园,满足对人们对生活的享受及民族文化的汲取。湿地公园建设的原则:(1)维护生态平衡原则,在建设中,尊重湿地的自然性,从防旱、蓄水、净化、提供生物生存空间的角度来设计,合理利用土地、动植物及其他自然资源,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湿地环境恶化或遭到破坏。(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建设中,除了维护生态平衡,还需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人们的亲水性,在公园内提供多种亲水设施,实现人们与水进行零距离接触,让人们了解水的魅力,明白湿地的重要性。注重实现人的试听感觉,让人们在繁忙之中聆听自然之声,亲近自然,沉醉在湿地乐园。(3)美学原则,在建设湿地公园时,必须实现自然景观与美学的结合。景观设计要实现虚实、动静、色彩等方面的有机交融,将湿地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湿地公园要全面的彰显湿地水体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营造湿地意境,提升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和审美境界。

3.湿地公园景观的设计方法及内容

就目前来看,湿地公园通常可分为湿地保育区、服务管理区、湿地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等[3]。然而湿地保育区是针对生态过程及生态特征的一个保护点,环境建设容量相对较小、景观建设内容单一。因此,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服务管理区、湿地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为主。

3.1湿地公园服务管理区的设计内容

湿地服务管理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设置,且可以烘托出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便于人们组织游览路线,在游玩中欣赏湿地建筑物、景观小品等硬质景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栈道、游廊、园桥、水榭亭台、观景亭等。一般我们将其分为三类:(1)点景景观,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湿地内涵,营造一个充满湿地意境的水上公园,发挥了湿地的独特功能,提升了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和人们的游玩乐趣。如将远古农耕文化中的水井等多元农耕设施及插秧、打渔等生产方式表现出来。(2)静态景观,是为了满足人们休息及静态欣赏湿地公园景色的需要,静态景观是湿地公园的总体框架,是公园构图的艺术主体和中心,往往起到一个点睛的作用,通过采取对景、借景等手法烘托水榭亭台、亲水台阶、栈道的美丽,丰富了湿地公园内的静态景观,彰显了静态景观的魅力。(3)动态景观,是为了实现动态赏景和人们游览路线的需要,并对公园内动态景观进行空间合理配置,实现俯景、仰景、远景的有机交融,达到一步一景的观赏境界。

3.2湿地公园湿地体验区的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通常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设计内容上,设计者可以考虑建造大量的人工浅滩、瀑布、喷泉、沼泽及河流分段等湿地景观,让人们体验湿地水体景观的魅力,显示出极具特色的湿地公园。通过合理的分布及配置,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折服,静静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亲近大自然的美妙,得到心灵上的栖息之地,为心灵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在湿地公园的水体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宽度不等、形状不一,并有石头点缀的溪流及瀑布景观,在相应的湿地植物相衬下,构建成欣欣向荣的水体景观,为人们打造一个回归乡土、拥抱自由的湿地乐园[4]。

3.3湿地公园湿地功能展示区的设计内容

湿地功能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化,生态效益明显,湿地公园景观展示出来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化、水体的净化等。湿地公园功能展示区的设计主要是保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水质净化,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来招引更多的水鸟、湿地昆虫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实现湿地公园环境的统一,达到一个鸟语花香的景观效果。以水质净化、环境幽静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湿地公园带来功能及景观两方面的双重效果[5-6]。在林间下种植耐阴、易存活、生长速度快的植被,增加湿地公园的植被种类及植被覆盖率,强化公园景观的层次感,构建富有林间野趣的湿地公园。在沉水植物、湿水植物、浮生植物的空间分布上,彰显植物种类的繁杂及生长结构的规律。此外,还可以在湿地公园内种植水稻,增长游客对历史悠久的水稻的认识,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游客们的环保意识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的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设计是繁杂多样的,既要保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又要满足游客的试听感受,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和丰富湿地的意境,提升了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大力发展湿地建设,有利于发挥湿地的独特的功能效益,又充分的调动了社会及人们参与保护与恢复湿地面积的积极性,改善了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满足了人们亲近湿地与自然的欲望,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平共处。随着湿地文化及功能的普及,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和景观设计水平将会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了湿地公园的美观及意境。

作者:龚京美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小议

1湿地公园与景观

1.1湿地公园

湿地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作为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以下儿个要素(:1)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自然景观;(2)具有明确的湿地范围;(3)具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对湿地公园进行有效管理;(4)具有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

1.2湿地公园景观

湿地公园景观是指以湿地为对象的景观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建设与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并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最佳资源利用方式,湿地公园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2.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得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与其它景观设计相比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2.1.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场所的特殊性。与以往的设计对象不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以水面为主体,以陆地为辅助,大部分景观是在水面上或者滩涂沼泽地上营造出来。2.1.2硬质景观设计的局限性。由于在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有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环境,这就限制了硬质景观的出现,使之带有很强的造景局限性。2.1.3湿地生态的脆弱性。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引进外来物种,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植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

2.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该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出发,遵从湿地的净化环境、蕴涵水源和保持生态的多样性稳定性.合理利用湿地上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其它自然资源。尽量使湿地公园的建设不对该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2.2.2以人为本的原则。湿地公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对湿地景观的感受;湿地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得到便利,而不是针对少数人,因此要注意营造公园空间、增加公园景观的连续性。

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湿地保育区、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和服务管理区4种功能区。其中湿地保育区属于原生态保护,要求人类干扰必须很少,因此设计内容较少。

3.1体验区景观设计

体验区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改造地形、联通水文等方式,来营造出浅滩、沼泽、溪流、喷泉、瀑布、河流片段等湿地景观形态,从而让人们可以体验湿地独特的水体景观、湿地农耕文化、鱼类捕捞等生产活动以及小范围湿地的合理利用。

3.2功能展示区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净化水质环境等功能。因此在该景观区可以通过构建表面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通过配置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设置供游人出入的亲水栈道,来达到维持湿地功能和为人类提供优美景观的双重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比较污水经过湿地前后的水质视觉效果,来展示湿地公园对水质的净化功能。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展示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配置乡土物种,通过招引湿地鸟类、昆虫来维持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3.3服务管理区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服务管理区属于硬质景观,是为方便游人而设计的能够烘托自然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为的是能够更好地组织游览路线。主要的景观有水榭、园桥、木栅道以及景亭等。

本文作者:李旭艳工作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古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综述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湿地的利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天然湿地数量减少、湿地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污染严重的趋势不断加剧,并呈愈演愈烈的态势。因此对其开发、利用、保护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广府古城环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研究湿地景观公园的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l广府永年湿地现状概况

1.1区位介绍

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东南广府镇,距县城临沼关东偏南25km,西南距邯郸20km(图1)。古城临近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青红高速公路、309国道、邯临公路,区域交通十分便捷。古城与永年县城和邯郸市联系密切,其为永年洼,四周有防洪大堤环绕,洼地北侧有洛李公路穿过,通过出城的大堤可达县城,洼地南侧有省级公路邯临公路与邯郸市相通。

1.2资源特色

1.2.1自然资源充足广府湿地又叫做永年洼,以广府古城为中心向辐射,总面积近30km2,依靠滏阳河供给及雨水积存。这里地势较低,长年积水,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也是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内陆淡水型湿地系统,它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资源:广府古城周围水资源丰富,由大片的水洼地组成,每当骄阳西坠时,渔舟唱晚,碧波荡漾,鱼鳞跳纵,鸳鸯交颈,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称(图2)。水生植物:主要以芦苇和荷花为主,并有天然形成的万亩芦苇荡,湿地植被类型主要有金鱼藻、蒲草、水烛、芦苇、芦草、菖蒲、车前子等。植被:广府镇内的林木种类较多,主要的乡土绿化树种有旱柳、榆树、国槐、刺槐、泡桐、毛白杨、青杨等;主要的经济树种和庭院绿化树种有石榴、枣树、山楂、香椿、海棠、柿子、梨、桃、杏、苹果、苦楝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枸杞、荆条、紫穗槐、白腊等。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种鲤科、鳅科、鲇科鱼类以及鸬鹚、黑鹳、苍鹭、野鸭等水鸟。

1.2.2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广府有很多历史遗存,如清晖书院、文庙大殿(遗址)、杨禄禅故居、武禹襄故居、黑龙潭、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图3)。太极文化:广府古城作为太极传承的重要圣地,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太极拳向全国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大太极流派均与广府和广府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广府在太极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图4)。诗歌文化:古城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至今古城的普通民居春节对联和商铺对联及照壁对联还表现出了较为浑厚的文化底蕴。如“锦上添花春风得意花千里,秋月扬辉桂一枝”、“十分春色千头爆竹呜盛世,万里春风过富门”等,特别是那首“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至今仍脍炙人口,其将整个古城、水城、太极城的风貌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民俗风情:风物民俗主要包括当地的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宗教信仰,如转城墙、放河灯、放风筝、吹柳笛、荡秋千等民间游艺地方,这些风物民俗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广府古城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全面理解广府古城历史文化特点不可缺少的内容。

1.3存在问题

一是湿地生态功能不完整,景观主体不突出;现状居民社会问题复杂,对湿地公园建设影响较大。二是水域面积分散、不连通,缺少系统的治理;可欣赏的景观元素过于单调,不够丰富;同时现状的古城周边房屋形式杂乱,景色也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景观界面。三是湿地内功能单一,服务设施少。2设计构思与原则

2.1设计构思

通过对湿地景观的现状分析,提出广府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为“生•物•恋”(图5),其景观规划构思为“三步一景、五步一观、七步一城”。其空间结构分为绿色空间:植物、绿化空间;蓝色空间: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生境;灰色空间:道路与交通,室外人类活动空间;红色空间:生态建筑物。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湿地生态过程(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物种适应等),模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恢复与重建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的湿地生态系统。

2.2.2活化原则在保护湿地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再利用,为它们注入新生命,使其以更好的面貌展示。

2.2.3多样性原则功能多样性:景区内功能较单一,因此需要开发多种功能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生物多样性:湿地内动植物、水生植物、植被类型等的多样化是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景观多样性:针对景区内的景观元素单调需发展丰富的旅游景观以提高吸引力。

3设计对策

3.1湿地的保护与传承

根据广府古城内资源特色的评价,人们对其各个环节进行保护与传承:首先,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基本在水域的原有位置把大面积的水进行打通和扩展,使其贯通到整个的湿地内,且水域面积有大小之分,形成不小于5013"1的水上观光通道,让游人在航行中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其次,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很丰富,设计时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的种植,设置鸟类保护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等。再次,由于其人文资源特别丰富,在规划时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址。

3.1.1杨露禅故居广府古城是杨氏太极拳的创始地,因此设计时保留其故居,并在此宣传其太极文化,使太极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3.1.2毛遂墓是指地处古城东南的战国名士毛遂的坟墓,规划时将其封土加高,立古朴石碑,周围全部为水面,形成安静的区域,在其西部为生态保护区,限制游人进入,除为湿地保护及科研所必须的设施外,禁止其它人工设施建设,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最小的人工干扰。

3.1.3点将台以点将台为中心,根据其历史典故扩展为水上娱乐中心,其位于广府古城湿地公园的西北部,设计有较大的湖面(点将湖),主要供游客在湖面上进行各类活动(龙舟比赛、水上漂流等)。区内还有娘娘坟与白玉庵等历史古迹遗址,方案结合古城河周围现有的古迹和民居,改造并设计了民俗博物馆、生态冒险岛和休闲沙滩,使得古城的文化更好的与湿地文化相结合,也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有更多的休闲去处,增加了对湿地文化和广府文化的认识。

3.2生态修复与再生

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和功能意向,使古城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对湿地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的有:甘露寺、村委会、广生寺、赵斌太极园、傅仲文纪念祠等;在原址上需要进行再生的有:清晖书院、娘娘坟、白玉庵等。

3.2.1清晖书院位于古城东北角的护城河东岸,按传统风貌恢复其原有的特色,且与码头相结合,增加了其观赏性。

3.2.2太极文化广场在原有保留基础上进行修复以加强其功能,且增加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在宣传太极文化的同时又促进了人与人的沟通。

3.3多功能的置人与创新

为了增加景区的旅游活力,在满足原有基址功能的要求下,在洼地内设置了多功能的旅游项目,并且进行创新和扩展以吸引游人的目光,如:水上娱乐区、乡村野趣区、工业观光园区、水上观光区、荷花观光区以及设立湿地研究中心以及湿地公园展览馆。总平面规划图见图6。

3.3.1生态教育科研区该区位于古城的西南偏西处,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湿地植物,是集科普科研、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点区域和精品区域。规划区内还设有儿童活动场地、水生花卉园和休闲广场等。

3.3.2乡村野趣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北偏北处,区内设置了水生植物岛、植物园、观景塔、许愿岛、生态岛、八卦田、野营探险园、野营俱乐部、石趣攀岩、生态迷宫、越野道等,在此游人可进行极限运动与野外探险活动,丰富游客的兴趣爱好。

3.3.3水上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东处,其中包括钓鱼中心、水上森林和农业观光;钓鱼中心设置了室内与室外钓鱼和水上人家来丰富钓鱼乐趣。水上森林结合周围原有的湿地植被、地形,规划出水上森林游览的路线,让游客划船游乐,寻求一种曲径探幽的神秘感和刺激感。农业观光园内设置了游客可以亲自体验的活动,如草花园果树采摘园、茶叶采摘园,让游客真正体会到自得其乐的目的。

3.3.4荷花观光区该区位于古城的东南偏南处,规划时在保留原有的荷花塘与芦苇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特色购物休闲街,在此街集中了广府古城特有的民俗产物如特色小吃、民俗风情展示等,且此街仿苏式风情,把河流引入街内,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4结语

通过对广府湿地公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坚持利用、保护和提高原有旅游资源的原则,以创造出一个集生态、遗址保护、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湿地综合功能区。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宁杭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植物种类选用、配置方式、形成的空间感觉等方面分析了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和杭州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的异同。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七桥瓮湿地公园;西溪湿地

一、引言

(一)南京杭州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比较

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019.5 毫米,无霜期225天。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南京、杭州虽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南京冬季较冷,降水量较少,适宜植物生长的时间也比杭州短,很多在杭州可以生长的植物在南京不能越冬,故南京的植物种类不如杭州丰富。下文中,笔者将以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和杭州西溪湿地两个湿地公园为例,对两地的植物配置做详细地比较。

(二)七桥瓮湿地公园和西溪湿地位置及成因比较

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东起胜利村路南下,西至苜蓿园大街南下,北起石杨路,南至纬七路,占地总面积约1000亩,于2008年建成。是依托七桥瓮古桥,疏浚秦淮河水,并引水入园营造的人工湿地公园。园内植物除保留下来的高大树种,也有移植的;由于植物的生长年限较短,公园内的植物还不够茂盛。

杭州的西溪湿地有悠久的历史,始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当代。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公园自2005年开园,由鱼塘水网连接而成,是天然的湿地。西溪湿地内原有的植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保护,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其中乡土植物尤其丰富,形成了野趣自然的植物群落。

二、植物种类比较分析

(一)七桥瓮湿地公园主要树种

据不完全统计,七桥瓮湿地公园植物总类共有35种乔木(常绿乔木9种,落叶乔木26种),其中常绿小乔木和灌木23种,落叶灌木5种,地被和花卉16种,竹类2种,共计81种。

(二)西溪湿地主要树种

据调查,西溪湿地共分布着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香樟、枫杨、柳、柿、桑、构树等。

三、植物配置特色比较

通过对七桥瓮湿地公园和西溪湿地植物的现场调查,笔者认为,前者植物种类的丰富性要远远落后于后者。由于同为湿地公园,两个园区的植物配置都是以芦苇、芒、黄菖蒲等水生植物为特色,辅以乡土植物和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七桥瓮内的乡土植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而西溪湿地内运用柿树、梨树、梅等大量的乡土树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水边植物配置

七桥瓮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主要分布在公园入口处、西南角和西北角。总体来说,入口区域和西南角区域形成了开敞空间,水边主要运用了芦苇、芒、美人蕉、再力花等水生植物。此外,这两部分区域内除了保留下来的几棵高大乔木,以及片植的落羽杉,上、中层乔木较少,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空间的围合感较弱。植物除了丰富空间层次,还有屏蔽视线以及减少周围环境对湿地干扰的作用,七桥瓮湿地公园周围主要为民房,仅有下层植物显然不能满足遮挡视线和屏蔽空间的功能性需求。

西北角部分的水体周围植物配置相对较好,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下层水生植物,水体周围还配置有石楠、红枫、紫海棠、梅、落羽杉、香樟、苦楝以及高大的柳树等中上层植物空间层次性比较好,郁闭度也比较高。

比较而言,西溪湿地水体周围的植物配置注意了水生和陆生植物搭配,常绿和落叶植物搭配,植物的丰富性比较强。植物配置还注意了空间层次性,上中层乔木的使用使得空间的围合感比较强,形成了半开敞的空间环境。水体周围除了芦苇、芒、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等下层水生植物,中层还种植有刚竹、淡竹等竹类以及木绣球等,上层还种植有河柳、无患子、枫杨等大乔木,形成了上、中、下三层丰富的空间层次。

西溪湿地内部水域宽阔处和水域面积较小处水生植物配置也有不同,水域宽阔处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如再力花群落。而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配置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更高的要求,运用手法细腻,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在西溪湿地三期内水域面积较小处主要通过开花的水生植物黄菖蒲以及观叶植物花叶芦竹的运用来达到以上要求。

除此之外,由于西溪湿地的水体多是鱼塘水网连接而成,水体中间形成了许多小岛,这些小岛结合植物营造出了忽而开合、忽而郁闭的空间,人们在道路上行走的时候会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从竖向上来说,小岛的地形本身就比水面高出许多,再加上岛上面保留下来的高大乔木,在竖向上加强了对比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七桥瓮湿地公园和西溪湿地虽然同为湿地公园,但由于所在地区的气候降水量等存在差异性,植物的丰富性以及同种植物的长势有很大不同,这也启发我们在园林设计中配置植物之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比较而言,西溪湿地内的植物生长时间较长,这说明植物的时间性也是影响植物造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配置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搭配使用,在进行早期植物种植设计的时候就要对后期的效果有一个大致的预期。

(二)陆上绿地植物配置

通过对两个湿地公园现状植物的调查,笔者发现,七桥瓮湿地公园内陆地上的植物配置与水边相比,高大乔木和灌木更多。虽然绿地植物配置注意了乔灌草的搭配使用,但是由于多数采用群植的手法,没有注意植物不同外形的合理搭配,并且种植的时候没有考虑空间的聚散开合关系,营造出的空间并没有多少特色。

而西溪湿地内部陆上植物的配置主要运用了柿树、杨梅、枳骸㈣凌说认缤潦髦郑丰富的植物配置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和乡村野趣的生境。这与七桥瓮湿地公园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浓的感觉有很大不同。

(三)道路植物配置

公园道路主要起引导交通、组织游览的作用。园路曲线流畅,两侧植物种植自然多变,形成景观丰富的绿色廊道。七桥瓮湿地公园主道路两边植物配置比较规整,上层主要用杨树、柳树、香樟等大乔木,下层主要用红花继木、龟甲冬青、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海桐、月季等灌木点缀空间。从植物外形上来说,注意了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结合,但局部道路两侧的绿化较单一,缺少下层灌木,地被植物长势也不是太好。因此,营造出的景观感觉并不怎么整齐,同样也没有营造出完全自然的韵味。

西溪湿地道路两侧的植物布置以自然式为主,上层的乡土树种柿树、梨树、美人梅、杨梅等长势良好,下层的苜蓿、野蔷薇等比较茂盛,结合道路石材,营造出了自然的环境氛围。

此外,根据路面宽度与周围环境,选种一些与当地环境相适应、花色鲜艳的天竺葵、黄晶菊、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成片群植或小丛栽种。原来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径或花境,使之与周围景物自然的衔接起来。林缘处种植芦竹,在乔木与草地之间交接自然,起到过渡作用,增添深度感。

四、建筑周围植物配置

公园中植物与园林建筑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植物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

植物的这种柔化作用在七桥瓮湿地公园内的建筑周围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温室建筑基本上由规则的长方体穿插而成,建筑背后用绿篱和小乔木衬托,使建筑和周围空间有一个自然的过渡。西溪湿地内的建筑式样繁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牌楼等建筑。木构件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营造出一种林茂花繁、绿野松啸的自然环境。

五、结语

以上通过对南京和杭州两地地理位置和气候、降水量等的分析,得出杭州的气候更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植物的多样性和长势较好。通过在南京和杭州两个地区选取两个典型的湿地公园――七桥瓮湿地公园和西溪湿地作更具体的多方面的比较,得出结论:植物配置不仅要做到适地适树,突出当地植物特色,而且要遵循植物生长的时间性规律,营造出高质量且富于变化的环境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