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30 10:45:54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摘要: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重视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实现阶段性的进步。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优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集成式转变,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服务。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事业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分析

虽然事业单位都是在为社会服务,但各个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它们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资源库等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事业单位服务领域的扩大,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虽然事业单位在管理理念上实现了改革,但对财务管理工作仍缺乏重视,或者是由于自身管理机制的问题,导致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许多财务人员的年纪都比较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很有限,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而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需要他们学习会计、管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事业单位来说,这方面的人力资源是很匮乏的,尤其是掌握会计综合事务,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全能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然那些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专业知识,但对信息化没什么了解,对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有限制的。另一方面,普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很难同时掌握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从整体上看,财务人员的素质成为决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意义

1、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的使用,我们可以快速解决财务作业中需要手工记账和手工报表等问题,因而高效实现财务核算,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工作质量,可以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同时也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为什么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得到认可和发展,是因为信息化的处理方式让人们从复杂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数据的快速高效分析,通过应用程序和软件对财务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处理,所以增加了财务工作处理的准确性,实现了现代化管理、运行。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根据单位财务数据,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这种系统的应用很灵活,该系统能首先解决财务管理中难以确定和预测的问题,它与财务人员有更好的沟通和交互性,能明确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得到快速的解决。财务人员在得到经济分析后,系统会预测其经济政策可执行性和风险,预测未来将会发生的问题。有了该系统,能为经济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防范会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准度。

4、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首先,它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挖掘数据规律,发现最深层次的数据,找出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的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较强,值得推广和使用。

财务信息化建设措施

1、建立起一套有系统的管理规范

事业单位内部应积极协调财务工作,因为建设信息化,其本质就是联合单位内部管理关系,完善业务流程,实现管理结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财务工作为基本内容,完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财务分析工作,当摘要:我国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日益完善,事业单位也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笔者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状况出发,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然也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信息化可以将我们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演示出来,并根据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改正不足,精确工作,让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更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并不是安装简单的软件,买几台电脑就行了,这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我们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上级主管单位需要从全局进行探讨,以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解决财务信息共享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为了监督财务工作而存在的,它需要对其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控制和监督,所以,我们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其监督性能的加强。信息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面前,我们不得不根据情况,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要获得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是不可能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平台,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的创新。

2、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具有优先地位。首先,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这种技术模式在使用中容易被黑客篡改,这是技术难题。对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权责的划分,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的安全度,在这点上还做得不够,而权责部分的问题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之后,财务管理基本依靠计算机网络运转,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不良操作导致的财务系统瘫痪。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我们必须建设网络安全制度,以便实现网络实时监控,实现软件开发和创新,从操作到管理,积极预防计算机病毒,严格按照指定操作规则进行作业。具体的做法有: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财务信息系统

完善以资金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系统,这是我们实现现代化信息处理会计事务的重要阶段,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它依附计算机平台,对事业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和评价,并与其它业务工作结合,既处理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又能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

4、加强人才培养

财务人员的培养对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时尤为重要,财务的信息化建设终究是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上,只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服务,才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这部分的成本是必要投入,可以组织讲座、外派学习以及进修等方式,实现人员培养。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后续 教育、上岗条件等进行明确的要求,确保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不断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运用好信息系统。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财务信息化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加强监督激励机制的建设,多鼓励财务人员,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到位的人才队伍,从而促进财务信息建设的发展。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重视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实现阶段性的进步。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优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集成式转变,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服务。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的措施

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很多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内控制度制定过于形式化,内部审计也过于敷衍,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有些事业单位在设置内控范围时,存在不规范控制行为,同时设置职位也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内控需求,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风险。

预算管理方面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活动范围、发展方向等进行有效的反馈。但是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体制不够完整、统一。主要表现在:未将财政资金归入财务预算中,导致预算内容不够完整;财务预算编制质量降低,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拨款制度不合理,对财政支出造成一定影响;财务开支范围随意扩大,导致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的产生。

人员素质方面随着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原有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很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导致很多财务会计问题的出现,对财务管理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事业单位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革新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依据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制定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案,优化财务管理方法,实现财务管理效益得到最大化[2]。其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制度、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责任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等。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有效执行,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物质保障,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以保证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资产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防止重钱轻物现象的产生,将货币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2)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登记产权,并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3)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在保证业务资产需求基础上,以合理节约、防止浪费作为管理原则,对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一方面能够满足事业单位活动开展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积压浪费、重复购置等现象的产生,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4)按照国家资产管理规定,对资产进行合理的报废、转让或者出售等。(5)对事业单位非经营资产转变为经营资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3]。事业单位在将非经营资产转变成为经营资产时,不能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造成影响,并按照我国转变程序进行报批,当报批合格后,才能进行资产转换。(6)完善资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物质保障。随着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虽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产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健全内控制度,加大监督力度

通过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建立并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财务情况进行事前预算和监督,以防止财务管理问题或者舞弊现象的产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措施主要有:(1)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并依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2)以会计内部控制出发,应延伸至每个管理环节中,同时实行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率。(3)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监督中的作用,以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4)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财务管理质量。

(四)优化预算管理;提升编制质量

首先,明确财务预算重要性。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财务预算,然后再进行财务拨款申请,所以财务预算在事业单位业务活动顺利开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其次,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可通过零基预算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并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合理性。由于预算编制范围较广,因此必须与各个部门相合作,以提高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遇到重大支出项目,需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统筹配置。再者,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有效执行。事业单位在尽心财务预算时,必须按照预算编制来执行,以达到节约资金,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发现财务预算出现超支或者超计划的现象,需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实现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知识、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一方面,能够使财务关系对我国财务管理方针正常、法律法规及财务理论有所掌握,以更新和优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沟通能力、业务能力及判断能力等,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

结语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事业单位必须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齐红波单位: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事业机构财务管理信息化分析

虽然事业单位都是在为社会服务,但各个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它们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资源库等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事业单位服务领域的扩大,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也越来越多,虽然事业单位在管理理念上实现了改革,但对财务管理工作仍缺乏重视,或者是由于自身管理机制的问题,导致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事业单位许多财务人员的年纪都比较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很有限,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而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需要他们学习会计、管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事业单位来说,这方面的人力资源是很匮乏的,尤其是掌握会计综合事务,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全能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然那些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熟悉业务流程和专业知识,但对信息化没什么了解,对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有限制的。另一方面,普通的信息化从业人员也很难同时掌握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从整体上看,财务人员的素质成为决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意义

1、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的使用,我们可以快速解决财务作业中需要手工记账和手工报表等问题,因而高效实现财务核算,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工作质量,可以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同时也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为什么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得到认可和发展,是因为信息化的处理方式让人们从复杂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数据的快速高效分析,通过应用程序和软件对财务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处理,所以增加了财务工作处理的准确性,实现了现代化管理、运行。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根据单位财务数据,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这种系统的应用很灵活,该系统能首先解决财务管理中难以确定和预测的问题,它与财务人员有更好的沟通和交互性,能明确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得到快速的解决。财务人员在得到经济分析后,系统会预测其经济政策可执行性和风险,预测未来将会发生的问题。有了该系统,能为经济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防范会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精准度。

4、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首先,它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挖掘数据规律,发现最深层次的数据,找出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的信息,系统的综合性较强,值得推广和使用。

财务信息化建设措施

1、建立起一套有系统的管理规范

事业单位内部应积极协调财务工作,因为建设信息化,其本质就是联合单位内部管理关系,完善业务流程,实现管理结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财务工作为基本内容,完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财务分析工作,当摘要:我国在信息化的建设方面日益完善,事业单位也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笔者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状况出发,阐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然也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信息化可以将我们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演示出来,并根据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改正不足,精确工作,让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更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并不是安装简单的软件,买几台电脑就行了,这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我们协调单位内部各部门,上级主管单位需要从全局进行探讨,以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解决财务信息共享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为了监督财务工作而存在的,它需要对其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控制和监督,所以,我们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其监督性能的加强。信息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面前,我们不得不根据情况,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要获得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是不可能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平台,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技术的创新。

2、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具有优先地位。首先,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这种技术模式在使用中容易被黑客篡改,这是技术难题。对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权责的划分,如何控制会计信息的安全度,在这点上还做得不够,而权责部分的问题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之后,财务管理基本依靠计算机网络运转,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不良操作导致的财务系统瘫痪。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我们必须建设网络安全制度,以便实现网络实时监控,实现软件开发和创新,从操作到管理,积极预防计算机病毒,严格按照指定操作规则进行作业。具体的做法有: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财务信息系统

完善以资金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系统,这是我们实现现代化信息处理会计事务的重要阶段,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它依附计算机平台,对事业单位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和评价,并与其它业务工作结合,既处理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又能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效率。

4、加强人才培养

财务人员的培养对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来说时尤为重要,财务的信息化建设终究是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上,只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服务,才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事业单位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培养,这部分的成本是必要投入,可以组织讲座、外派学习以及进修等方式,实现人员培养。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后续教育、上岗条件等进行明确的要求,确保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不断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运用好信息系统。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财务信息化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应加强监督激励机制的建设,多鼓励财务人员,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到位的人才队伍,从而促进财务信息建设的发展。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重视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实现阶段性的进步。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优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集成式转变,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服务。

作者:许若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文化馆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信息条件下的事业机构财务管理探索

事业单位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在财务管理上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技术,以便寻求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都采取的面向市场的运作机制,改制为自主面向市场的企业性经营模式,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不再由国家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这就意味着每个事业单位要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实施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积极地投身于市场的竞争中去。更重要的是,目前,许多的大型企业已经采取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财务,而并非以某个人为中心。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必须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的管理核心是要构建一个网络财务工作平台,将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做到协同管理,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以及提高工作的效率。我国有关会计及财务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在争取与世界接轨,不断的改变需要财务管理部门要跟上时展的脚步,积极创新。现在是网络时代,无论什么领域要想跟上时展的脚步就必须做到与网络接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持财务管理,这样才会有条件做到积极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1.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会随着事业单位的自主权、单位规模的改变以及管理的不足而产生一些风险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解决这些风险的有效地办法。随着信息技术在财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事业单位中的财政管理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实施中,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运营特点,制定合适的财务核算制度,完善规范财务的核算方法以及涉及到的账目处理程序,可以提高财务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同样通过系统反映出来的信息,及时反映财务上的资金变动情况,以便于实现监督及管理。

2.事业单位传统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1)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利益相关者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对其财务管理的关键人员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仅仅是从主观上判定,这就导致一些不够明确的利益相关者的决断,导致财务的整个过程都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2)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落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控制度不够严格,并且授权不明,这就导致了追究责任的困难程度,以及工作的懈怠现象,严重的导致一些不自觉的人钻了空子。而且会计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效率不高。

(3)缺乏监管制度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对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风险的监管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的章程、所签的合同等一些硬性标准来衡量的,并没有将道德、文化、法律以及市场的约束考虑在内,用这种死板强硬的手段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4)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方面存在漏洞,依然以传统的行内公认的风险计算模型考核风险的发生率,这种方法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找出原因。

3.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1)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除了从国家财政提供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经营收入、企业投资或者是社会的捐赠。多种资金的来源很有可能导致一些人的逃避税收或者转移资产等非法行为,为此必须要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每笔账目的进出情况,使财务管理客观化,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影响,另一方面,提高财务上的核查核算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小结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做到积极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一些以前由事业单位垄断的领域,不断被一些企业代替,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遭到威胁。要想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求取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好的掌控和解决财务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栾艳东单位:河北省清河县农业局畜牧办公室

事业机构财务管理研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适应性机制分析

摘 要:无论哪类机构改革方向都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强化传统职能的同时还须针对资金的有效使用进行引导和监管。通过对适应性机制内涵进行解析后可知,应围绕着:树立机构改革的危机意识、提升财务人员的岗位素质,以及完善财务管理的形式要素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适应性机制构建。应明确,在建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适应性能力时,仍需要注意挖掘自身潜在的纠错机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改革;适应性机制

根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思路可知,部分事业单位将逐步市场化运作,而另外部分具有显著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将采取:或者财政全额拨款、或者财政拨款与自筹相结合的形式。然而无论哪类机构改革方向都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强化传统职能的同时还须针对资金的有效使用进行引导和监管。

那么如何理解资金的有效使用呢。笔者认为,其中应主要包含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以及防范资金使用风险等两个方面。以“产出/投入”的表达式来解析资金使用效益,实则就要求提高该比值的大小;针对资金使用风险方面来讲,则需要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了资金使用漏洞,以及在资产重置环节中所可能出现的资金链危机。

从而,建立起财务管理的适应性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1 对适应性机制内涵的解析

在生物学隐喻下来看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路径指向,可以理解为它需要适应机构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外部要求,即需要适应因此而动态演变的外部环境。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适应性机制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内部优化中。

具体而言,内部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人员岗位素质的优化

需要指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并不存在着太大问题,但在工作意识上却时常受到习惯意识的侵蚀,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局限于职能部门的框架内来开展日常业务,却未能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广泛获取单位发展的综合信息。因此,这里优化的方向便是培养他们与其它部门间的沟通能力。

1.2 财务管理形式的优化

在上文中提到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所可能遇见的资金风险,以及如何提升产出投入比值。从传统视域下来解决这些问题,似乎更集中在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监管机制设计来应对之。对此,笔者表示赞同。但仍需指出,还可以在财务管理形式上进行优化,从而弥补传统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2 解析基础上的适应性机制定位

与生物体的适应性能力建构类似,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仍主要在局部层面建立起自身的环境适应性能力,从而遵循上文所归纳出的“内涵”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机制定位。

2.1 针对人员岗位素质优化的机制定位

在局部层面建立适应性能力的原则下,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素质优化的机制定位,可界定为提升他们工作的全局意识和沟通能力。就全局意识而言,则在于根据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轻重环节来合理进行资金配置(通过向管理层提出建议的方式);就沟通能力来说,则需要通过岗位培训和岗位制度建设来进行提升。

2.2 针对财务管理形式优化的机制定位

紧密围绕着提升产出投入比值和防范资金风险这两个问题来进行机制定位,其在财务管理形式的优化上应着力解决“激励冲突”问题。激励冲突构成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困境,即管理层自认为满足了对职工的激励需要,但职工的工作绩效则无法满足管理层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在形式上应能满足“激励兼容”原则,进而解决当前存在的产出投入比值不高,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资金使用风险。

以上两个方面的适应性机制定位实则为下文的机制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从中可以看出,在建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适应性能力时,仍需要注意挖掘自身潜在的纠错机制。

3 定位驱动下的适应性机制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适应性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3.1 树立机构改革的危机意识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程已经持续几年了,目前还面临着养老制度并轨的改革日程。不可否认,当前事业单位职工都普遍具有了风险意识,这种风险意识主要存在于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的考虑之中,而并没有完全落地于推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中。因此,树立机构改革的危机意识应着力于警醒广大职工,使他们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并在正能量的释放下激发他们岗位意识。这样一来,涉及资金使用、固定资产重置等环节的活动,便能在公共舆论下得到规范。

3.2 提升财务人员的岗位素质

在上文的机制定位中已经提到,需通过培训和岗位制度设计来实现岗位素质提升的目标。岗位培训主要在于建立起财务人员的全局意识,过去受到组织职能结构的限制,财务人员的视野一般局限在自身的业务范围内,从而对于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资金风险防范则依赖于管理者的行政命令。由此,再通过完善财务部门的制度设计,则将授权财务人员(以财务部门负责人为代表)在全局视域下向管理层提供资金使用建议。包括“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都需要依靠制度建设来给予长效保障。

3.3 完善财务管理的形式要素

在激励兼容原则下来完善财务管理的形式要素,则需要建立起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利益与资金使用间的关联性,或者说将部门职工的个人利益与资金使用相联系。如,对于部门经费和部门创收经费的支配上,在完成财务监管的基础上可做出这样的决策:部门所节约下来的部门经费可部分或全部作为部门职工的奖励性绩效来发放;部门所创收的经费可在与单位分层之后,可按规定比例向部门职工发放(作为福利性基金使用)。

4 问题的拓展

最后仍需围绕着财务内控进行问题拓展,对此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1 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针对目前的挑战可知,财务管理应形成部门跨界协作的态势。即,财务管理团队应吸收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来为资金预算、成本控制等环节做技术顾问。除此之外,该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施加其它影响。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关系影响力”的作用较大,这需要通过规范制度、强化审计监管机制来克服。

4.2 财务审计制度的完善

如同思路中所提到的,应完善跟踪审计制度。跟踪审计制度的完善工作,需要事业单位管理者、财务部门管理者、各业务部门管理者共同实施。其中,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提出跟踪审计的总目标;然后,在总目标的指导下财务管理部门细化自身的分目标。但此时,财务管理部门应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业务部门的技术经济特征。

4.3 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

财务管理目标是否达到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的要求,则需要建立针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如,以财务部门作为整体考核对象,将年度资金预算准确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预算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物理元”原理建立指标体系。并在对上负责的机制下,进行人员绩分量化、考核。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予财务人员年终奖励或是惩戒。

5 小结

本文认为,应围绕着:树立机构改革的危机意识、提升财务人员的岗位素质,以及完善财务管理的形式要素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适应性机制构建。具体而言,促使他们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完善财务部门的制度设计,在全局视域下向管理层提供资金使用建议;将部门职工的个人利益与资金使用相联系。最后强调,在建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适应性能力时,仍需要注意挖掘自身潜在的纠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