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教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2-08-14 08:27:32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教育

摘要:医学生人文教育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应坚持以问题和医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供给生态、供给载体、供给方式、供给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精准供给”应从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路径选择,如净化供给新生态,营造医学人文教育良好氛围;优化供给新资源,建构医学生人文教育价值共识;调整供给新模式,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供给方式等层面入手,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精准度,发挥其

医学生人文教育路径研究

1“精准供给”:提升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的有效策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路就是要创新供给结构,有效引导、鼓励和刺激潜在需求,化解供需矛盾,实现“精准供给”。医学生人文教育“精准供给”应该以服务医学生成长成才的期待为目标,以对准医学生人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改革教育教学供给结构,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1对准未来,服务需要,夯实精准基础

精准供给视域下医学生人文教育,要把握好发展目标,服务好学生需要,夯实教育精准供给基础。一方面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目标,始终坚持“四个正确认识”的价值取向,精准把握学生需要,积极响应学生期待,有效关照学生成长,促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教学思维、优化供给生态、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育教学途径等举措,实现医学生人文教育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积极转变,并本着贴近学生实际,融进日常生活、重视实践体验、实现内化提升的理念,对准新时代医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满足医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优化供给结构,刺激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课程的兴趣和欲望,提升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新时代医学生人文教育提供新的内生动力创造课程教学新的内动力。

1.2解决难题,提升质量,突出精准核心

医院院校人文教育存在供给生态不佳,供给方式陈旧,供给资源单薄等突出问题,造成医学生人文教育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不强、实效性不佳、接受性不高等现实难题。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只有坚持以“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为导向,加快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师队伍、丰富课程内容、美化供给生态、拓展教育方法,更好促进人文教育精准供给,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黏合力。让医学生人文教育成为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中,接受医学人文教育,让教师在学生的积极回应下,提高授课的积极性,以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显然,精准供给能够有效化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长期存在的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1.3协同育人,融合共促,塑造精准格局

精准供给视域下医学生人文教育改革旨在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医学生人文教育,主体之间又能无缝对接,从而凝聚起全员育人的强大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合力。医学生人文教育改革实施精准供给,遵循着“混搭形、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本着融合、多跨的原则,将医学生人文教育打造成联合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医学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临床医生、学生家长和优秀校友等多元主体的共同育人体系,利用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与人文教育基地实践,实现“立体化、全方位、无界化”的育人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医学生人文教育,发挥各类育人主体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效果,努力形成精准育人、多主体育人的良好格局。

2供给失准: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实难题

新时代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对福建省三所本科医学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访谈调查中发现,精准供给视域下医学生人文教育面临如下现实难题:

2.1医学生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供给生态营造不力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专业理论教育和技术训练,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重视医学生人文教育环境营造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仍显不够。调查结果显示,有82.5%的医学生认为加强人文教育较有必要。在访谈中也发现,医生认为很有必要加强人文教育,但目前福建省几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总课时仅占医学生学期间总课时的9%不到,这个数据显然低于许多欧美国家,美国达到20%~25%。二是人文教育的创新动力仍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医学生人文教育改革的理念还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尚不完善。三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还未形成。多主体融合互动、共融共促的整合机制还不健全,学校、医院、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整合明显不足,融合共促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育人格局还需继续推进和巩固。

2.2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滞后,教育供给资源共享难

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和供给资源存在教育内容相对滞后、单薄,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共享的问题,影响了医学生人文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与新时代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学生体验不到医学人文教育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满意率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融合人文知识”“对当前开设的人文课程”“学校的人文氛围”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分别是34.8%、25.5%、26.3%,当让学生对开设的人文课程进行评价时,有49.2%的学生选择减少人文课程课时。同时,校内相关部门互动、沟通不力,全员化育人意识不强、氛围不浓;校际资源共享机制缺乏、平台搭建不力,资源共享难以共享;学校、医院、家庭、社会多方教育资源的衔接机制尚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格局需要进一步巩固;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的能力不强,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

2.3医学生人文教育模式简单,供给方式相对陈旧

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教育供给模式是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福建多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没能与地区文化、学校特点相结合,仍然存在“重说教、轻实践”“重整体、轻个体”等老问题。医学生人文教育在供给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供给模块上缺乏灵活衔接、融合共促的教育模块,且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力,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二是供给方式上缺乏日常化、接地气的话语,教育教学与客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制约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三是供给载体上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的能力不足,教育方式仍以传统灌输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四是供给主体上理念陈旧、滞后,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易被忽视,人文教育教师进修再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影响教育能力再提升,分析、研究能力不强,供给主体缺乏潜心问道精神,整体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供给结构上多以大课堂授课为主,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育和实训内化。

3“精准供给”: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路径选择

“精准供给”对医学生人文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具体要求,人文教育应该牢牢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推进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无界化、立体式的教育新模式,才能让人文教育被学生接受,并从中受益。

3.1净化供给新生态,营造医学人文教育良好氛围

医学生人文教育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习得、内化的重要结果,是学习、实践和生态的统一。医学院校要把人文教育生态纳入到医学教育体系中,培育学生对医学和健康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关爱病患的情感。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医学院校要营造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环境氛围。学校不是职业培训所,是传授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地方,是塑造优秀品格和端正价值取向的殿堂。只有转变教育理念,不仅重视科学知识教育,也要注重人文素养培养,才能培养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围绕医德医风、生命价值等内容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重视医学人文氛围。二是推进协同育人。医学人文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人文课程教师,要把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医学专业课教师、医院带教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纳入到人文教育主体系统中,整合有益教育资源,形成聚合效应,探索建立融合多方力量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方式,实现课内外衔接、教育实践一体,让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内化和深化。三是丰富实践路径。提高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质量,为医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可选择的教育资源、环境和途径,建构个性的教育、自主的学习、弹性的评价的教育方式。建设话语生活化、资源一体化、服务精准化的贯穿整个大学全过程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3.2优化供给新资源,建构医学生人文教育价值共识

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强调技术至上的理念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人们的需求,为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需要,医学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将人文精神融合到医学教育,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防止医学异化、回归医学人化。医学院校要优化供给新资源,让人化医学成为医学生的价值共识。一是课程设置要增加人文精神。课程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不少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都占有较高比例。美国、德国的医学人文类课程占课程总量的20%~25%,我国的医学生人文课程则低于8%。医学院校应增强医学人文课程,努力让医学生人文课程占课程总量的10%~15%甚至更高。二是教学方式要融合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不是给医学生添加“文化外衣”,传授的医学人文知识不应仅是作为解决医患纠纷等问题的工具,更应是价值养成的抓手和途径。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应该根据学生和医学的实际,探索专题讨论、调查实践等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医学领域的人文社会问题,将人文精神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三是教师队伍要提升人文素养。医学院校缺乏既有医学知识又有人文知识的人文教育教师,在课程教师培养方面要定期举办医学与人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选拔优秀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人文教育教师的素养,可以吸收临床医生开展专题式教学,通过医生言传身教,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人文教育效果。

3.3调整供给新模式,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供给方式

供给模式创新是实现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教育精准供给的重要途径。医学生人文教育供给侧改革要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供给模式,满足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一是通过模式创新促进“精准供给”。医学生人文教育精准供给要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借鉴国内外学科教育先进理念、模式,结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学校和学生实际,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医学人文供给模式。二是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精准供给”。医学院校应结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坚持选修和必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理论基础与实践内化的育人体系;改变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安排一二年级的模式,让医学生人文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全过程包括临床实习过程,构建全过程、全员育人体系;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用好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创新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的供给平台和途径,开展现代化课堂教学,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等多种“微教学”供给方式,加快数字化优质医学生人文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和延展性。三是通过资源共享促进“精准供给”。医学院校应本着优势互补的理念,构建校内、校际资源共享系统。加强资源整合,以大人文教育的理念,强化教育主体的合作意识、大局意识,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搭建协同育人的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尤其要紧紧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加快医学人文教育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依托共享资源,提升教育实效。

作者:李锋清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