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学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5 09:10:25 关键词: 图像学 中小学 美术教学

摘要:作为中小学美术的教学来说,以往的课堂授课方式在讲述艺术作品时有其局限性,通常做法是将作品分析和作品包含的情节分别讲述,而不再牵涉与作品相关的其它知识。但从艺术作品的创作来看,它产生于特定时代,并与特定时代因素复杂互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艺术作品呈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人类诸多学科都有深度的联系。正是从这一点,本文尝试以潘诺夫斯基经典“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它简化并实际融入到中小学美术教

图像学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引言

在目前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之中,常规的做法和观念,乃是将美术教育课程看作一种审美知识和审美趣味培养。如此做法,正是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向需要。但实际上,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作为艺术的产生,自来是附属于其它政治、经济和人文学科的部分。当考虑到这一层面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加应当全面看待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转变课堂美术教育授课方式的同时,以美术为各人文学科架设连接,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2“艺术”和产生它的时代密不可分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作为常见“意识形态”大类有政治、宗教和文化,艺术是经济基础之上“意识形态”的边缘部分。而在其中,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和经济基础的作用和反作用方式是间接的,即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尚且中介着政治、宗教和文化。而三大部分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综合性质的[1]。从学科来说,这种影响尚可以分析得来,而放到艺术家或艺术作品之中来看,这种影响便是或隐或现的千丝万缕关联。这便牵涉到“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所谓“艺术”是和“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联系到一起的。而“艺术作品”正是“艺术家”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创作。因而,并不存在单纯某一因素导致的艺术作品产生,艺术作品始终和时代中诸多因素紧密关联[1]。而作为文化因素,再要细致对待。所谓文化,又包含着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重要的人文学科的诸多部分。而作为文化内涵之一,艺术又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启发下展现出来的。不同于政治、经济对艺术作品的外在影响,文学、历史和哲学是内化于艺术作品的,并和“艺术家”的个体情感密切关联。于是乎,从人类与自身历史的关系来说,人类历史实际可以分为理性的历史和感性的历史两个部分,而作为艺术的部分,正是后者。所谓理性地历史,便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客观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连接对人类的影响。而作为“感性的历史”的艺术,记载的则是人类的审美、时代情感等更为主观的内容,其作为客观历史的另一端,亦不可小视。

3“图像学”的艺术分析模式

在目前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之中,“写实”为主的作品所占艺术作品的篇幅较大。而作为“写实”作品部分,讲述艺术作品的“故事”并分析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是最为常规的课堂讲授方式。而一般常见的“写实”类艺术作品,也通常是记述历史中的事件,或描绘文学历史故事。但不得不说,目前这样在中小学课堂讲述艺术作品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容易割裂艺术与其它人文学科的联系,分离了艺术和现实世界的关联。而正是多年以来这样的讲授方式,人们大大忽略了艺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并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从西方来看,艺术作品始终被放置在极为重要的部分。诸如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等图像学研究学者,都将艺术作品看作是与其它人文学科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并对其它人文学科提供新的研究和思考维度。而作为“图像学”这一专业学术研究,实际大可融入今天中小学美术教学,为各人文学科架设连接。在此,我们先来简要看下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分析方法:所谓图像学,实际上是中世纪以来的“图像志”传统发展而来的。所谓“图像志”,研究的是符号和象征物及其背后的宗教内容。比如在西方基督教之中,葡萄酒象征耶稣基督的血液,十字架象征耶稣基督的受难等等。这样的象征系统和图像分析方式,最早产生于宗教,而后在潘诺夫斯基那里结合了其它人文学科,进一步发展为“图像学”理论。图像学分析作品的步骤为:a)首先识别一幅写实艺术作品包括人物、物品、着装、行为、色彩等方面的显著特征;b)通过对图像的辨别找出叙事主题,以及叙事主题的典故或历史事件的文字记录,找到图像和典籍的对应;c)对比类似主题的图像或作品,寻找叙述方式的异同;d)将作品放置到艺术家所处年代,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作品的意图和时代精神[2]。以上四个步骤,作为“图像志”的部分,其在第二步就止住了,而作为图像学的部分,正是在之后两个部分的操作之中,完成了艺术作品和其它人文学科,尤其与思想、历史的连接关系。

4举例王式廓《血衣》进行讲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开篇是一幅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依照上述图像学方式,本着建立中小学美术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关联的方式,本文尝试以例举的方式探讨《血衣》的讲课方式。教材已有的基本交代:“《血衣》的创作始于1954年,作品取材于画家王式廓解放初期华北各地参加的斗争场面。他以一位妇女高举被害丈夫的血衣作为激发受害农民起来控诉地主罪行的导火索,塑造了众多具有不同性格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3]除此之外,书本也展示了关于该作品创作的画家照片,以及为创作而进行的单独人物的素描。可以添加课堂讲述部分:a)结合中小学生的历史基础,结合作品讲述建国后中国为什么要进行;b)向学生展示其它的美术经典作品,诸如著名版画家古元的版画作品《减租会》。可以添加课外启发阅读部分:a)结合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中小学生进一步阅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以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让学生在文学中体会作品及历史,更好理解作品的时代氛围;b)结合影视动画作品,引导中小学生观看类似题材的国产木偶片《半夜鸡叫》,体会中国优秀的动画经典创作。经由以上课堂内讲述与课堂外阅读、观看的结合,相信可以让中小学生认识到教材标语“艺术从生活中来,并高于生活”这一主旨。并且,也触类旁通的方式中让学生认识到了艺术和历史、文学、动画等多方面的联系。而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图像学”融入中小学美术史教学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参见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8次版.

[2]参见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第1版.

[3]《美术》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作者简介:毛德龙(1988-),男,汉族,陕西安康人,现任安康学院教师,专业方向:美术教育、版画理论及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