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策略

时间:2022-10-14 09:31:55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策略

摘要:相较于其他基础学科,小学体育的灵活性更强。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游戏的特点出发,组织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适当地将德育融入其中。这不仅能够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避免以往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带来的枯燥感和无趣感。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策略

2021年,两办颁布了双减政策,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有所减轻,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更多关注,为小学体育改革带来了一定机遇。加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改革,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体育课程如何渗透德育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活动。

一、小学体育和德育

小学体育的实践性很强,包括对小学生肢体灵活性、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多方面素质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体育教学将德育融入其中,需要将体育作为基础,把握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和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渗透进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站在理论的角度而言,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其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逐渐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德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小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德育中,应当加强爱国教育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和加强德育的必要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三,还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规则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能够遵守比赛规则,做到互助互爱。第四,要让小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加强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双减”背景下,重视小学体育教育,能够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德育渗透其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标与人生目标结合起来,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将班内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通过组内成员的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比赛项目,能够训练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遵纪守法。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会制定一系列规则,学生必须在严格遵守相关规则的前提下开展体育活动。日积月累之下,小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另外,还有助于磨炼小学生的意志力。大多数体育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其意志力必然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坚持的意义。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逐渐形成有韧性、有毅力的优良品格,为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德育并没有与体育教学完全融合,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小学体育教师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小学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这一思想导致教师在渗透德育时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认为小学体育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更无法实现德育的渗透。第二,学校对小学体育渗透德育的重视有待提升。有的小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他们品德和修养的训练。有的小学还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安全问题,刻意回避了一些体育项目,影响了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加强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十分关键,对小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近些年来,德育正逐渐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将德育渗透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整体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德育渗透工作,从各个角度出发开展德育。作为一项素质学科,体育教学在渗透德育时应当与德育的要求相适应,与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德育的整体目标,实现小学生思想观念的提升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二)延续性原则

德育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长期过程。因而,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长期、持续工作的准备。无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么完善精密,都不可能立刻产生良好的效果,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遵循持续性的教学原则。另外,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身心发展都处于一个相对变动的阶段,不同年龄段对德育的需要也有所不同。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德育工作,这都需要体育教师持续坚持。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原则

虽然小学生普遍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他们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运动基础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难度阶梯。对于那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更加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为他们设计难度更小、更易达成的学习目标;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任务难度。只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小学生道德修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将德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五、“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加强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

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毕竟有限,心智发展还未成熟,不能真正理解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挫折。相较于他们来说,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都更加丰富。因此,将德育渗透进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上,倘若教师过度关心爱护学生,将会影响学生坚韧品格的塑造,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也会更加脆弱。为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当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不遇到任何阻碍,只有勇敢地战胜困难,才能做好未来的每一件事。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长跑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小学生对长跑有着较强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长跑。此时,教师就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任务,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成长。在长跑过程中,教师也要跟随在学生身边鼓励他们,让他们不要轻易放弃。

(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他们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也有所欠缺。所谓“自知者明”,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不足,很难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外界力量的适当激发,才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到底具有多大力量,能够实现怎样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当避免为学生设置上限,也要教导学生避免为自己设定上限,鼓励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有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之所以会感受到束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或自己设定了一定上限,这就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难以突破某一目标,不能完成难度更高的任务。尽管过于自大并非优良的性格,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故步自封。例如,长跑时很多学生跑到后面都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极限,已经耗光了所有的力气,但事实上他们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因而,体育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训练他们的体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推动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是体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成效。故而,小学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首要任务就是整体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全部内容,明确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教师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只有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教师学习。倘若教师忽视了自身的示范作用,则会导致德育仅停留在表面,甚至会引起小学生的反感和排斥,导致他们对体育课丧失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加强自己对体育理论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积极与其他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办法。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保持谨慎、勤恳的工作作风,避免随意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做出评判。只有真正认识到“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才能够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四)加强体育游戏创新

相较于其他基础学科,小学体育的灵活性更强。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活泼好动、热爱游戏的特点出发,组织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适当地将德育融入其中。这不仅能够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避免以往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带来的枯燥感和无趣感。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体育游戏。例如,低年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最常见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游戏结束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同时,应当利用好这个机会,对学生开展适当的德育,让他们能够养成遵守规则、勇于拼搏、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体育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开展德育。一方面,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另一方面,这也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正确地看待竞争和竞赛,树立起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逐渐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自豪感。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提高重视,加强德育在体育课堂的渗透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作,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小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手段的优化和革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策略,将德育渗透于体育课堂中,切实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麻广一,宫士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2021,39(06):86-91.

[2]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95,98.

[3]周浩然.简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01):37-38,43.

[4]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79-80,91.

[5]胡亚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小学体育教学机制系统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0):98-103.

作者:康豫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