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策略

时间:2022-11-02 10:21:29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赏识与信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知,促使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提升,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策略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1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初始时期,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经过引导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而德育工作在该阶段的开展就显得更加关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的开展愈来愈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小学的传统教育体系中,班主任大多将工作重心置于学生学习上,而忽略了德育。但是,德育通常是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中需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德育工作,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与道德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现状

首先,德育方法相对单一。目前,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已有多年,德育工作开展中仍偏重于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这种状况下,学生的自我表达及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比较少,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1]。其次,德育内容相对简单。德育工作说起来较为简单,但践行起来却有较大难度。目前,小学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过于理论化、扁平化,这就使德育内容缺乏灵活性与生活化,且没有与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及生活热点相结合,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德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使德育工作无法实现深入推进。最后,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目前,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还没有形成体系,致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片段化问题。这种状况不仅会使德育内容缺乏关联性且重点不突出,还导致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表面化,无法得到真正落实[2]。

二、基于赏识与信任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新策略

(一)基于“赏识”的德育策略

1.赏识学生小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心理波动,希望获得来自班主任的肯定。因此,班主任的赞赏及表扬就显得极其重要。班主任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赏识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在德育工作开展中,班主任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充分享受欢乐,感受自身价值[3]。由于个人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不太理想,但在美术、音乐、表达力等方面很有天赋。对此,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班主任应配合音乐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积极组织开展合唱、小品、舞蹈等节目。而在该过程中,班主任需持续地给予学生鼓励与夸奖,以使学生保持积极性。另外,班主任需注重赏识教育的合理应用,通过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以使学生自身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需注重发掘学生的长处,积极观察学生的状态,并通过适当的机会引导学生挖掘自身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2.赏识具体,不“搞”含蓄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实施赏识教育时的语言表达不能含蓄、模糊。一旦含蓄、模糊,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无法让学生内心明朗,反而会导致他们不知所措。因此,班主任要将自己的赏识语言具体化,为学生提供明确、清晰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然后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照,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在“如何看待金钱”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描述做出评价,看看他们是否科学、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对某个学生进行具体赏识,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处理零花钱比较合理,这样处理零花钱的意义及表现出的价值等。这样,这位学生就可以起到榜样作用,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典范。3.赏识恰当,不“走”形式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色彩,穆勒说:“不管以什么名义,毁灭个性的做法就是专制。”换句话说,一切不考虑学生个性的赏识都是唐突的,都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思比较细腻,也较为敏感,自尊心较强。因此,班主任要转变赏识方式,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开展赏识教学。例如,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时,某位学生比较内向,在校园礼仪之交往礼仪的表演中表现得很拘谨,但是在其他方面表现得非常好,如走姿、站姿、坐姿及递物与接物等。为了让这名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班主任可以适当开展赏识评价,注意不要像评价乐观、开朗的学生一样直截了当,而是要以一种交心的方式走近这名学生,不断鼓励他,并将他表现优异的地方列举出来,建立其内心的自我认同感,然后引导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只要有进步,就对他进行积极评价,激发他与其他同学交往的热情。

(二)基于“信任”的德育策略

1.尊重、关爱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一些班主任在面对学困生时不仅不会鼓励学生,还会在学生出错时采取批评的方式。虽然班主任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但效果比较差。因为学生通常会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伤害,认为自己得不到班主任的认可,从而出现抵触心理并产生负面情绪,通常会出现不听话、不配合班主任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重视,并发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需履行的义务积极践行,主动学习,并在面对班主任管理时,主动配合,以确保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4]。另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需确保关爱的持续性,并发自内心地给予学生关爱和信任,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班主任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时,要对问题出现的诱因进行总结,以此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实现良好的发展。2.信任学生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步骤就是赏识学生,在给予学生赏识后,第二步就是信任学生。同时,班主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在学校中最信任的人。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对班主任的相关行为进行学习。因此,班主任要在德育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5]。例如,某学生在课间与其他班级的学生发生了肢体冲突,在把他们带到办公室后,班主任首先要表明自己相信他们,然后了解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和过程,避免出现误会学生的情况,而影响师生彼此的信任。此外,班主任在充分了解事情经过的同时,需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做到知错能改,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6]。3.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而转变个性,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对此,班主任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然后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及潜能[7]。针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设置其他活动(如抄写板报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自信心转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板报抄写活动具体如下:要求根据板报主题,每组学生以最快速度抄写相关内容,并保证抄写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牢记其中精彩语句。在确定板报主题后,班主任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将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穿插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尽可能挖掘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从而增强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还要设置活动积分标准:速度最快的小组加一分,抄写中出现一处错误扣一分;在回忆板报内容时,回答语句要超过两句,阐述有错误一处扣一分,全部正确则加一分。在该规则的激励下,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希望为小组获得更高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也会被课堂氛围感染,大胆参与,并努力记忆相关词句,为小组得分。班主任在统计分数时发现,这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反而得的分数更高,相较于比较活泼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抄写更加认真、严谨。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这些同学同样有值得学习的优点。这些比赛活动可以加深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让他们相互看到彼此的优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8]。此外,这些活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卑学生的内在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同时对于自傲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看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既实现了德育目标,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品格。

(三)给予学生生活化教育

小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班主任的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这就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虽然能收获一定的德育效果,但无法对真实情况进行探究,并担心学生出现校园霸凌等不良行为。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许多做出过激行为的学生通常在班主任、家长面前的表现较为良好。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在班会上需注重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等,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根据学生在探讨中的反应,了解学生自身的真实想法与内心世界[9]。如果发现学生对恶性事件表现漠然、行为过激等,班主任需要加以重视,给予学生相应的共情引导,探讨学生实际生活中是否存在家庭冷暴力、隐性的校园霸凌现象,以此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引导与调整[10]。同时,班主任还要开展相应的法治教育,这不仅能对学生的隐私与权利进行保护,还能帮助学生划定道德底线,促使其充分认识到任何压力或心理问题都是有方法解决的,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赏识与信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知,促使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提升,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落实,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黄红曼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2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和学习去了解外部世界,完善个人的认知体系,也需要跟随教师的指导,以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式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并在此过程中把握特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德,顺利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鉴于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日常教学管理需求对他们展开德育,且要注重创新方法,以便更为高效地完成德育任务。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引导时,班主任必须要关注其认知特点,选取贴合他们实际的素材设计德育活动,且要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体现开放性和系统性,让学生高效地吸收理论知识,将其内化于心之后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还要关注学生在每一次德育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以便据此制订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德育方案,力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让学生学有所得。只有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小学班主任设计的德育活动才会真正发挥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践

开展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使之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可以做出正确选择,并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因此,德育工作不能拘泥于理论指导,还应对接实践活动,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内化知识、外显于行,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主动管理和约束自我。当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落实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学生的发展平台,也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各种晦涩的理论,以更加直观和感性的方式进行记忆,再转化为自身的素养,用以指导个人的言行,进而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科融入

德育工作有着特殊的功能,能够覆盖的范围较广,所以其虽然算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也与不同的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科融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将德育融入于其他学科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升该项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遵循学科融入原则,与其他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使之结合所教科目,从中挖掘德育素材或是在教学期间抓住各种德育机会,从而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过多传授理论,学生难以消化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部分班主任会存在认知偏差,将德育看作常规的学科教育活动,一味地向学生传输各种理论知识,以为学生记得越多,德育效果就会越好。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德育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只注重“喊口号”,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其内涵的,也就无法辅助他们将具体理论和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相应的,学生的道德修养很难得到提升。另外,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这门课程主要代表的是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所以参与兴趣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德育形式单一,育人效果不佳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需在特定的氛围中,指向最终的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班主任在组织德育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引导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促使他们更为深刻地记忆各种理论知识,并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导向,不断完善个人的精神世界。然而,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且存在机械套用的问题,所以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不强,也很难将正确的、积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最终的德育质量。

(三)忽视德育评价,缺乏明确导向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可据此更加系统、全面地制订方案,对学生实施科学引导,另一方面可依据此标准评估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情况,并通过整合信息反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指导策略,从而保证德育工作顺利且有序地推进,促使学生良性发展。但是,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评价标准,所以会导致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也会影响学生评价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效率的策略

(一)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1.注重校内实践组织校内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为他们提供将德育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通过有效联动完善他们的道德认知体系,进而顺利提高德育质量。为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与学校领导商议,围绕不同的德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如可根据“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设计红歌比赛、讲英雄故事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且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品,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之自主搜集信息,在整合与应用中提高自身的爱国热情,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德育效果。班主任也可围绕“规则”组织实践活动,即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本班同学和其他班级学生的言行,记录各种不文明、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而后将其有序地整理出来,并据此拟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遵守校园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再由班主任张贴于校园内的展览板上,以便起到警醒自我、提醒他人的作用,辅助强化德育成效。2.组织校外实践为保证德育成效,丰富学生的体验,小学班主任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从而以更加直观、真实的素材感染和教化学生,助力其道德修养的稳定发展。例如,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博物馆,让其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了解每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使之近距离了解毒品及其危害,同时观看视频,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还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或是在儿童节带领学生去孤儿院、福利院给那里的小朋友送温暖,即可以带上自己的玩具和干净的衣服送给他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充分体会帮助别人的成就感,或是在重阳节时引导幼儿慰问老党员、到敬老院做志愿者,进一步丰富其实践经历。通过开展多彩的校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主动完善个人的言行,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创新德育的形式,完善学生的认知

1.依托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班会活动是班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所以班主任可充分利用该机会开展德育工作,以便通过系统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掌握更多优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例如,班主任可在每学期初规划好对应的德育主题及需要的德育素材,而后在具体工作中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不同主题的出场顺序,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新闻片段、影视剧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挖掘相关的德育素材,也可以在班会上设计与德育有关的辩论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之在深入解析的过程中受到正面引导,完善个人的道德体系。另外,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将学生划分成固定的班会组织小组,按照顺序为他们发放对应的德育主题,如“自强”“宽容”“诚信”等,再由对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准备,搜集与主题有关的素材,精心设计班会流程,且可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制作课件、下载和剪辑视频等,而后轮流担任班级的主持人,有序地推进各项活动。通过组织德育主题班会,可以更加系统地传输信息,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顺利实现教育目标。2.协调任课教师全面落实德育目标作为小学班主任,应当发挥自身的统筹协调职能,将各学科教师组织起来,共同围绕德育工作展开研究,确保所有任课教师明确自身的德育职责,同时能够根据所教课程开发出更多优质的德育资源,并使用多元化手段对学生实施科学引导。例如,语文教师可积极挖掘课本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在讲课时通过情感融入促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使之准确把握真善美,据此完善其价值取向;数学教师则可挖掘数学家、数学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理性思考和开拓创新的品质;英语教师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并使之树立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意识。通过学科融合教育,可以扩大德育的范围、丰富德育的形式,同时使得德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3.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保证德育的效率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且成长背景不同,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把握学生的差异性特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提升整体的育人成效,促使学生取得更多进步。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上课时喜欢动来动去,且安静不下来,那么班主任就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让大家在上课时多提问这名学生,且要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从而唤醒其积极心理,促使其保持专注,认真聆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以便潜移默化地改善其不足,而针对学习成绩较好,但是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则需多与他们交谈,引导其关注自我,多与过去的自己比较,使之发现个人的闪光点和进步,缓解其焦虑心理。通过差异化引导,可以促使不同学生以不同方式完善自我,辅助提升德育的效率。

(三)完善德育评价的标准,明确工作导向

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首先,班主任需要确定评价的内容,使之涵盖到学生发展的各个层面,如知识、能力和精神面貌,且可以对接核心素养理念,保证全面性和完整性。其次,班主任要结合评价内容出具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如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能力等可以转化为对应的数据来表现,而学生的意志力、抗挫力等可使用语言描述,对照相应指标给出“优秀、良好、一般”等评价结果。依据设定好的评价标准,班主任可以更加高效地组织德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也会基于阶段性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自我,在不断努力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继而凸显德育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我,学会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具体来讲,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统筹协调作用,使德育工作融入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且要优化德育的形式,将理论指导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内化德育理论,不断完善个人的言行,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发展质量,顺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者:孙莹莹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七实验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3

以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都比较教条,不会随机应变,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这些老掉牙的德育教育内容一方面不再符合新时期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与了解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不适应时展,既不能利用时展的产物———新媒介,也不能有效解决时代产生的负面元素,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与时俱进。网络是当今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事物,深受学生喜爱。网络世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元素,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世界光怪陆离,导致很多学生沉迷其中,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

一、网络时代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价值

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配合运用实现了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进步、个体的成长,其对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来说同样也有巨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以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如爱国主义、爱心教育、尊敬师长等。但是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德育教育新要求、新趋势,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不断丰富内容实现更全面的德育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还难以深入理解纯粹的德育教育理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网络寻找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如通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解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国主义力量。这种具体、直观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认同德育教育内容。第二,丰富德育教育形式。以往的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学生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但是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德育教育项目及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如何体现的,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网络时代虽然推动了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运用网络也会阻碍德育教育工作有序、有力实施。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网络理念

目前很多班主任依旧认为德育教育是长线项目,而且不能转化成学生的分数,因此就把班会课改成文化课,偶尔开展的德育教育也是浮于形式,只讲一些老旧的德育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地借助新生事物,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力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班主任缺乏借助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的理念,他们面对资源丰富的网络世界却丝毫认识不到这个新生事物的价值,片面认为网络内容是毒害学生的主要因素,从思想深处就对网络抱持否定的态度,更不会积极利用网络力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小学生错误的网络观念

很多小学生认为网络是万能的,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如可以搜索各种学习资料,甚至认为网络也可以替自己完成作业。但是由于小学生辨别能力比较差,社会阅历不丰富,对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缺乏辨别、抵制的能力。网络世界充斥的大量信息,尤其是物质主义、过度消费主义和奢侈主义等思想会对小学生产生负面、消极影响,这无形中会增加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难度,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小学生接触网络的便捷性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毫无阻碍地浏览公共网络内容。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小学生开设的网络端口能确保学生畅通无阻地浏览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复杂的网络环境并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正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学生更容易接触不健康的内容信息,这就给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尤其是面对新的网络不良信息,教师要及时调整德育教育方案,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以此更有力地应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挑战。

三、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革新德育教育工作理念,善于借助网络力量

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既不能对网络力量产生畏惧之感,认为网络中处处有陷阱,从而人为割裂网络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不能盲目认为网络力量是万能的,觉得所有德育教育工作都可以借助网络力量完成。教师要科学利用、有效发掘网络力量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把网络对小学德育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转变成积极力量,让网络的力量更好地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服务。所以,小学班主任要努力学习、全新认识网络的力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积极发掘网络世界蕴含的德育教育能量,实现让德育教育迈上新台阶。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相关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讲座给班主任剖析网络力量对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班主任应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引导小学班主任互相分享德育工作经验,共同探究网络时代对德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找出针对性解决方法,同步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要组织班主任自学。通过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利用网络学习新时期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力点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应用网络力量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小学班主任以后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力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借助网络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当小学班主任有应用网络力量的意识之后,就要善于结合德育教育大纲和本班学生的品德特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借助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德育教育元素,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要通过德育网站、题库、课本、教学案例库等寻找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以便完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展现小学德育知识,如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网络行为要求、网络相关制度和法律内容等,逐步提升德育工作成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班主任在选取教学素材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特征和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德育内容,确保全面、有力地实施德育教育。例如,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搜索最新的教育案例,以有巨大影响的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学生都非常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通过播放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短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新时期“最美逆行者”的力量,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力量。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是传统“口耳相传”的德育教育模式所没有的优势。

(三)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

网络时代让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现较大变化,传统灌输式德育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德育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小学班主任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变化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喜好等一系列因素大力革新德育工作模式,进一步改善德育工作成效。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以下这些要求:第一,用双主体观取代传统的单主体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班主任占据着德育主体地位,给学生单向灌输德育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而在网络时代环境下,小学生形成了较强的主体意识,传统单主体德育模式的弊端更加明显。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及时转变德育工作策略,引导班级学生深度参与德育工作,班主任负责策划、组织德育活动,学生则要深入体验与客观评价。在这种德育工作模式下班主任、学生是两个关键的主体,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姿态科学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德育工作效果。第二,用实践观取代传统的填鸭观。传统德育工作模式属于填鸭式教育,班主任利用说教、奖惩等诸多方式让学生接受道德规范,存在明显的封闭性、僵化性等特征,忽视学生的兴趣、需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明确填鸭式德育模式的弊端,将道德实践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组织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养成道德品质、能力等素养。

(四)提高小学生的辨识能力,引导小学生利用好网络

网络世界对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难以有效杜绝学生不健康的网络行为,尤其是受到学生“追捧”的、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的网络内容更加难以隔绝,这就需要学生增强辨识网络内容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自我净化的能力。对此,小学班主任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给学生传授常见的网络内容辨识方式,给学生剖析负面网络内容对他们健康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导小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德育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德育工作计划专门组织以“网络利弊”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然后班主任再系统总结正反观点,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网络,让他们养成正确利用网络的良好习惯。相较于传统的道德说教模式,学生能有效、深度参与这种主题班会,不但能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也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内容。面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小学生需要具备必要的辨识能力,能准确判断哪些网络平台对自己发展与成长有益,而哪些网络平台内容不利于自己健康发展与成长。对此,班主任要给小学生传授常见的互联网信息甄别能力,包括不良网站的主要表现、如何通过绿色网站安全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一旦浏览到不良信息应该如何处理等。只有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网络辨识能力,他们才能从网络上学习到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有益的德育知识。

(五)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优化网络德育教育氛围

面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小学生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家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教育的主体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但不少家长有关网络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匮乏,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和家长沟通,给家长剖析家庭教育对孩子德育教育的积极价值,引导家长下班之后多读书、多陪孩子到户外玩耍,减少使用网络的时间。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给孩子分享自己在闲暇时间看到的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图片、视频、文字作品等网络内容,和孩子一起探讨,实现不间断、持续地推进孩子的德育教育。同时小学班主任要和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在学校和家中利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实现互通有无,为学生构筑健康的网络德育教育之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了提升家校合作成效,小学班主任要在常规家长会的基础上利用微信、QQ等多样化的网络沟通平台,与学生家长展开深层次、实时性互动与交流,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一方面,班主任要利用微信朋友圈、班级群等多种载体向学生家长分享德育方面的知识内容,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微信等平台与家长密切联系,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行为习惯等,制订针对性德育工作计划,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首更需要小学班主任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展相适应的。对于目前的网络时代来说,小学班主任要克服网络时代给德育教育带来的弊端,充分发挥网络时代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价值与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力量对德育教育的价值,要教会学生如何甄别网络信息,及时引导学生汲取对德育教育有益的网络内容,同时构建健康的网络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更多德育教育力量。从而实现在网络世界中更有力地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外在行为,为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连小玲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