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灌溉管理要点3篇

时间:2023-02-17 11:34:24 关键词: 农业水利 灌溉管理 要点

摘要:针对传统灌溉工程的轻管理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灌溉工程的认知与理解,并对整个工程内容完成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对水利灌溉内容进行完善化处理,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在工程运营时出现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状态下的灌溉需求。

农业水利灌溉管理要点3篇

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农业生产中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此项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符合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有利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1农业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1.1微灌技术

目前常用到微灌技术主要有3种形式:第一种,微型喷雾式;第二种,微型滴灌式;第三种,脉冲灌溉式。在进行微灌技术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种植规模、种植环境、农作物灌溉所需周期以及品种问题,在大棚种植中一般会采用微型喷雾式以及微型滴灌式技术进行灌溉工作。其主要的运作原理是:在种植区域的内部,设置便于灌溉的管道,位置在作物根部附近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在管道附近设立灌水器,将可溶于水的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根据种植作物品种需求进行充分调配放置在管道的内部,水会利用自身的重力将肥液充分地输送到种植区域,最后完成农作物的灌溉工作[1]。微灌技术的优点在于,灌溉水的流量较小,针对指定区域能够实施高频率灌溉作业,并且灌溉效果较为均匀,对水的利用率也较高。由于主要灌溉区域在农作物的根部,这样就能够解决传统灌溉作业中出现的地表水分蒸发的问题,并且灌水的周期也较短,与传统地面灌溉作业相比能够节约50%左右的用水量。微灌技术的局限性在于容易造成盐分的累积,这样就会造成土壤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在较为干旱的地区使用此项技术时,要尽量采用淡水洗盐的方式,以保证不会在湿润体外部形成盐壳。

1.2喷灌技术

目前喷灌式技术在我国农产品浇灌方面使用的较为广泛,并且喷灌可选择的类型也较多,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其主要的运作原理是:利用水泵或者种植区域所形成的自然落差,通过施压将水输送到种植区域,再通过喷头大面积地喷射到种植范围之中,形成较小的水滴,能够均匀地铺洒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喷灌技术的优点在于,灌溉方式比较均匀,占用的农耕面积也较小,对于地形的要求较低,喷灌系统可选择的形式也较多,适用于果树等作物的种植。相比传统的地面式灌溉能够节水30%~50%[2]。其局限性在于,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设备的投资费用较高。随着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不断发展,喷灌技术的类型已出现了数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像固定管道式、半移动式、中心支轴式、滚移式、大型平移式、纹盘式以及喷灌机组式等。对于固定管道式而言,需要将大部分的管道系统埋于地下,整个灌溉季节内都不会再移动,其管理上而言会减少劳动力的浪费并且稳定性较高,由于使用的管道类型大多以PVC、PPR材质为主,所以使用的寿命也较长,并且对水的阻力也较小,但是设备投资资金较高,每公顷在12000~18000元。

1.3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防渗技术在我国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利用率较高,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减少渠道在输水时造成的渗漏损失,从而降低地下水位,节约灌溉水资源,防止种植区域土壤盐化。目前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原渠床渗透性能。二是,设置防渗层。对于改变原渠床渗透性能方法,可以通过将土壤压实、淤淀以及抹光的方式,达到缩减土壤空隙减少渗漏的目的。还可以使用一些化学材料填充渠床土壤,使土壤减少透水性。在防渗层的设置方面可选择的材料较多,应根据实际种植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目前防渗层可选择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料薄膜、砌石、砌砖、沥青、三合土、水泥土以及黏土等,其中塑料薄膜材质的防渗层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其技术也较为成熟。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大面积地运用此项材质开展渠道防渗技术。而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运用,但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改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具备投入资金较少、防渗效果较好的优势,一般多用于流速较小的种植渠道。

1.4滴灌灌溉技术

滴灌灌溉技术相比以上3种技术是最具节水效果的一种技术,滴灌灌溉技术所涵盖的设备较多,因此投入造价成本也较高,但从长远的格局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应大力推广此项技术,这样能够极大程度上缩减后期农作物生产所投入的资金。滴灌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动力和加压设备,配合水质净化设备能够过滤掉水源中存在的杂质,保证滴头不出现堵塞情况,净化设备中的筛网多由尼龙以及耐腐蚀的金属丝制成,其筛网的规格应根据实际的杂质颗粒大小进行选择,像沙粒、悬浮藻类等。在灌溉的过程中,水通过毛管流进灌水器(滴头或者滴灌带)当中,通过压力将其滴灌到土壤之中,完成灌溉作业。此项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过滴灌灌溉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程度,保证了农作物根部所需要的营养,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灌溉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地防止杂草生长。农作物通过肥料与水共同滴灌的方式,能够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进而也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其局限性在于,由于受到设备性质的限制,所以毛管和滴头常会因为矿物质以及杂质的沉淀而堵塞,不适宜大规模的种植。

1.5井灌式节水灌溉

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其主要是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分化应用,以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种植区域的资料收集工作,根据种植的品种以及当地气候和土壤性质确定种植区域急需用水时节,将井灌的高峰期设置在此时节当中,其他时候就可以降低对于种植田地的灌水量,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灌水的周期,以便达到合理运用水资源的效果。为了优化此项技术的运用效果,可以通过将井灌设置在种植区域的中心位置,结合干管以及直管形成合理的移动式井灌系统,同时可以安装两套井灌系统,以保证此种灌溉技术达到最佳的节水灌溉目标。此项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合理地运用水资源,并且能够解决地下水位过低的问题,既可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又能够达到节水高产的效果。

1.6间歇式灌溉技术

间歇式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运用较少,主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普遍。其主要的运作原理是:通过向种植区域内的畦,间歇性输送水分,使其能够产生连续的供水效果,形成无需供水的周期,在此过程中这种间歇式的灌溉机理主要是通过间歇阀来完成,通常会使用两组畦交替供水的方式开展。据研究表明,间歇式灌溉技术相比传统的连续式灌溉技术能够节约22%的水资源,并且这种灌溉技术具备水流量小、推速快的特点,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灌溉目标,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工劳动力,缩短轮灌周期。与传统的连续式灌溉技术相比,间歇式灌溉更加均匀,一是能够减少畦首和畦尾的渗水量;二是防止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了作物的生长环境。间歇式灌溉技术还可以实现小定量的灌溉以及自动化灌溉,小定量的灌溉模式能够结合降雨等环境因素解决长期灌溉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田间管理系统中安装间歇阀和自动控制装置,能够减少造价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1.7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农用机械配合电力作用,产生灌溉的动力,使其能够实现适应移动灌溉的效果,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这种灌溉方式是农艺和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的产物,其对于设备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通过组装和装配的性质形成集成性的灌溉系统。此项技术的优点在于,适应性和灵动性较强,由于具备组装和装配的特点,在投入资金造价方面相比前几项技术要少一下。并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根据水源所在的位置配合灌溉机进行作业,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不需要大量的修渠工程,便可以保证灌溉作业的实效性。

2优化农业水利工程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途径

2.1优化调整种植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率,应提前做好相关计划,根据每个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农业生产项目,通过结合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开展相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3]。在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时,可以采取分区发展生产的模式进行,其主要的运作模式就是依据种植品种或者农业项目进行单项的农业区划,在这种区划之下相关水利工程也能够根据种植品种、种植地势特点因地制宜地改良其建设方案。在进行农业种植区划时要注意3方面问题:第一,农作物自然以及经济条件的评价工作;第二,目前农业生产的状况、农作物的构成、耕作管理制度以及增产潜力;第三,要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相关规划。将资料收集好之后,根据区划好的农业种植品种选择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做合理的科学决策以便达到最佳的节水灌溉效果。

2.2积极推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

高效节水技术存在着诸多优势,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相关地区应充分做好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政府牵头的方式,加大地方农业部门和农民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合作的形式,加大政策补贴,实现大范围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目标;还可以采取印刷海报、发传单和定期开展宣传活动的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种植人员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以此来提高宣传力度。相关部门也要建立健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建立制度体系时要对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分化,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将实际施工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实现农业水利工程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3积极引进新型高效节水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充分引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技术,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优化农作物的质量。引进新型技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培养技术人才。无论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以及提升,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研发,因此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人才的培养,给予相关人员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发展的平台。第二,结合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技术上的优化。全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是在高效节水系统基础之上的延伸,其主要是依靠各类传感器的数据收集,根据目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借助计算机系统实行智能化的灌溉作业。这种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不用再通过人工调节作业实现灌溉工作,而是通过提前预设好的程序自行运作,种植人员还可以通过农业智能平台对作业情况实时监测,能够极大程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智能化、科技化、科学化的节水灌溉作业[4]。

2.4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特点

在建设农业水利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特点,实施相应的节水灌溉技术。首先是不同农作物之间的需水量问题。例如,像水稻这种农作物,在旱田和淹水的环境下都能够良好地生长,具备一定的两栖性,如果在同一种植区域之中,它就可以根据其他农作物的特点配合调节。而像花生这种农作物由于需水量较少,要注意调节灌溉的水量以及灌溉周期。在进行相关灌溉作业时也要根据环境,选择适合的管材,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发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最大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水利工程中有诸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其对农业种植以及生产的影响也较大,为了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应配合其技术适当地改变种植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建设。在目前全球水资源匮乏、气候极端化的背景之下,应不断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作业目标,为发展循环经济作出贡献。

作者:赵燕妮 单位:临洮县水务局

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篇2

农业领域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社会框架的重要内容,与国家经济格局息息相关,就目前来看,我国有关农业经济的实际占比正呈现下降的趋势,不但会使得整个农业工程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农业人员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关方面在实施农业灌溉项目时,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其经营重点,提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手段,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对于整个农业现代化建设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有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且效果不佳,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内容的管控力度,并开展相应的处理手段。

1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概述与原则

1.1关于农田水利灌溉的简述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受到地区因素、历史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有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极容易会受到不利影响,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因而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应用与管理,从而来满足日常状态下的工作需要[1]。一般来讲,农业灌溉项目是针对不同的资源分配条件下的农业灌溉,并结合具体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和排水技术,以此来完成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衔接工作。从效果上来讲,良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能够有效降低土地旱涝现象的发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支出,以此来实现农业地区经济建设的各方面需求。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农业地区为主,为了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方面需求,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要点与标准,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完成农田水利措施的应用,进而为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所对应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在施工速度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工作人员缺乏对要点的认知,操作不规范,便会对后续的发展造成阻碍[2]。

1.2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原则

对于工作部门而言,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工作需要,人员应当及时开展应对手段,并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始终坚持社会原则与标准,进而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工程建设需求,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1继承性原则

任何一种规模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无论是设计还是管理阶段,都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工程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系统性管理,进而来满足相应的工作需要。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前现状进行结构的优化,并开展相应的布局措施,加强管理强度,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外,工作人员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从当前结构形式,布局分析以及问题研究三部分入手,通过智能化技术完成系统分析,从而来制定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案,以此来达到促进农业工程长久发展的目的。

1.2.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这方面的管控力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由工作人员明确农作物生长的资源需求,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生态服务的优化,实现隔离建设用地功能的落实,所有参建部门都要参与其中,不同环节都需要进行整体性处理与优化,以此来满足不同状态下的水利资源需求。倘若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或者是整体性原则落实存在问题,很容易会打破工程管理的平衡,生态环境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生产安全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以至于地方经济安全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3]。

13农田水利节水管理的标准

1.3.1农田水利节水管理保证率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明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性,任何一环发生问题,都会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后续的施工内容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工作人员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利用计算机后台系统进行标准数值的对比,倘若发生灌溉效率或水资源利用率问题,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管控,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农业用水效率与质量也能够产生良好的保障。此外,工作人员在开展水资源管理中,还要明确并掌握工程周边农田的覆盖情况,从而完成有关工程项目标准数值的估算,而后,在勘察阶段,人员应当明确地域用水所对应的实际来源,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农业产物的正确分辨,根据地区降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完成相应的调整。倘若整个地区处于干旱状态,或者是土壤对应的含水量低于农作物种植需求,则需要工作人员对工程技术进行调整,加大给水效果,确保整个工程的水资源利用率能够满足50%以上的要求,但不能高于80%,过度的水分补充并不会使得管理效果得到提升,这一点是需要工作加以重视的[4]。如果农田中所种植的是水稻,或者是整个地区处于降雨季节,那么工作人员则要对整个工作内容进行减少与控制,只要水利工程的利用率满足70%到90%要求即可,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降低费用,而且有利于农民的经济发展。

1.3.2挨过旱季的天数

相关部门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干旱气候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工程效果不佳,都是因为人员管理不当,在干旱时期过度使用或少量使用,使得最终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相关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应当明确农田水利灌溉需求,并依照地区的灌溉需求完成天数的调整,进而来确保整个灌溉设计标准能够达到农业地区的建设需求。比如说,工作人员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中,先要对现场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通过深入勘察的方式来完成总用水量的确定,确保灌溉工程能够有效应对旱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工作人员还要注意的是,有关旱季的内容也会受到农作物的属性影响,需要人员开展相应的处理手段,减少成本支出,同时满足农作物的耕种需要[5]。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

2.1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认识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农业人员还是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方面都存在着管理不当的问题,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依旧选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缺乏对农田水利灌溉认识,这种情况下,不仅员工的工作热情会降低,而且还会对以后的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相关部门并没有对有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宣传,人员无法对这方面产生足够的重视程度,加上灌溉手段的落后,不但会使得整个水利工程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农业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较为不利的作用。此外,导致整个水利灌溉工程难以进行大规模展开的原因,还有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受限,地方政府无法调用足够的资金,使得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灌溉质量较低,人民的生存品质很难提高,这将给区域整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为此,有关方面对农业灌溉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治理,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管控方面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宣传力度,否则会导致地区的经济建设始终受限。

2.2缺乏对水利灌溉工程的维护

缺乏足够的维护力度是当前农业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相关部门在重视程度的缺失,使得整个工程的投入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本身满足惠民工程的各方面需求,其本身所对应的建筑管控需求较为严格,且管理手段需求明显,倘若相关部门并没有做好维护工作,不但会导致整个水利灌溉工程效果不佳,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往往会存在装置老化或者是零件破损严重的情况,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则是因为人员的管控力度不足,维护效果不佳,加上资金投入的缺失,这些都会使得整个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生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或者是发生渠道堵塞的情况,水利灌溉效率也会因此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明确灌溉工程与整个农业地区经济发展得到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内容优化与升级,制定并完善水利灌溉管理模式,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来满足人们的经济建设需求。

2.3缺乏对农田进行科学水利灌溉

水资源分布不均是阻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因素,大多是受到地域资源分布两极化所引发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尤其是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更是出现了紧缺的情况,因此,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如何实现科学的农田灌溉与管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我国而言,农业领域的资源需求相对较大,为了满足科学灌溉需求,需要各方参与其中,引导并合理用水,这样不但能够满足现代农业水利灌溉建设需求,对于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匀,人员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较为落后,使得整个工程的监督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所运行的科学灌溉效率无法满足预期标准,在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也无法得到保障。

2.4缺乏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

资金问题是大多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任何工程都会涉及三部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养护阶段,这些都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运营与管理。对于水利灌溉工程而言,因其是为了满足农业灌溉需求,因而往往会受到地区资金来源单一的影响,只有在当地的财政支持下,才能进行相关的经营和维护。虽然有关单位在工作中,会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收费,但受到水费标准的影响,人们所应当承担的水费数值相对较低,无法实现水利灌溉工程的有效管理与养护。地区经济落后、资金运营受限、工程效果不佳,从而形95工作探索成恶性循环,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对于后续的发展也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关方面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投资和经营在水利水电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利用合理的手段减少经济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完成风险的优化与升级,这样不但能够减少成本问题,对于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质量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3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建议

3.1提高广大农民认识,助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在开展灌溉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依照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手段,进而为后续的工作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详细情况如下所示。1)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水利灌溉内容的宣传,提高对水利工程相关知识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思想状态上的转变与完善,确保水利灌溉工程效率满足预期标准。2)为了确保水利灌溉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相关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应当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明确气候因素以及地质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加强对特征要点的捕捉,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人民群众的思维引导,确保相关人员在思想层面上,都能够正确认识到水利灌溉工程各行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具体的条件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下一步的工作。

3.2加大水利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生存的重要保障,而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为了减少水资源紧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倘若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角度加以分析,能够发现,工程效率与质量会受到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日常工作中,应当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并以此为基础完成灌溉方式的调整,及时地做出改变,通过对国外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可以为其它区域提供参考,既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又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施工需要,从而来为后续的工作内容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说,在地区含水量较低的区域,可以选用滴灌的技术,实现资源的精准把控,降低环境因素的干扰,满足低质量环境的灌溉需求,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长久发展。

3.3加大水利灌溉工程监管力度,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

针对传统灌溉工程的轻管理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灌溉工程的认知与理解,并对整个工程内容完成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对水利灌溉内容进行完善化处理,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在工程运营时出现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状态下的灌溉需求。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管理与检查,比如说对设备进行维修与零件更换,及时做好水利设施的备注,减少水资源浪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对农业领域的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提高对灌溉工程的巡查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并制定严格且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人为破坏现象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农田水利灌溉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3.4加大水利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保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要保证农业灌溉项目的正常进行,必须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内容的建立,加强资金内容的投入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成本支出,打破地区非平衡性循环的影响。1)相关部门与政府应当做好资金方面的规划工作,由国家进行周期性资金拨款,加强统筹管控,确保工程质量得以提升;2)开源节流是整个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设计与应用,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国家银行融资管理模式为主,并由专业人员完成灌溉水费的收金标准调整,提高合理性与可靠性,以此来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灌溉工程建设需要无法满足新时代建设需求,在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满足农业经济的各项需求,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做好水利灌溉技术的优化工作,强调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并依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优化与升级,这样不但能够发挥出整个灌溉工程的实用价值,对于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林建恩 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

农业水利灌溉管理篇3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是应对我国特殊气候环境与复杂地质环境的重要项目,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是协调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各地区降雨分布并不均匀,必须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保证水资源充足,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因此,农业水利灌溉系统有待强化,要加大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的研究力度,制定有效的节水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灌溉的作用。

1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模式

1.1渠道防渗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有效节水,必须做好渠道防渗工作。渠道输水是水利灌溉工程输水的关键方式,然而渠道渗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特别是传统土渠输水,渗水情况非常严重,渠道输水流失大[1]。近年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技术得到创新,施工结构与材料等优化,渠道防渗能力也明显提高。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所应用的防渗材料类型与防渗处理日益多元化,如土料压实处理、塑料薄膜防渗处理、三合土护面处理等新技术被广泛使用[2]。实践证明,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在农业水利灌溉过程中有效控制输水渗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输水效率与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以喷洒灌溉为主,借助动力机、管道以及水利工程专用水泵等设备,通过水自然落差的方式及时完成水利工程灌溉,随后再借助喷洒器将水流调整为细小水滴加以喷射,以此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喷灌系统所应用的设备比较多,如水源工程、管道、控制设备、动力机等[3]。喷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分为三种系统,一是固定式;二是移动式;三是半固定式。固定式系统只有喷头灵活移动,移动式系统动力机、喷头等均属于灵活移动设置,但是水源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可移动组件包括喷头与喷头支管,其余不能移动[4]。

1.3滴灌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滴灌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溉具体需求,对需要灌溉的区域制定滴灌计划,并且于毛管与低压管道系统安装灌水器,这样就可以实现水源均匀滴入作物区,沿着作物根部区域提供充足水分。滴灌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首部枢纽;二是管道;三是滴头。相比于其他灌溉技术,滴灌技术灌溉量小、灌溉时间长,同时能够根据农作物需求设定灌水周期[5]。灌溉全程自动化管理,既可以对灌溉量严格控制,又能够节约水源,整体来讲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明显[6]。

1.4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的节水出发点同样是以作物需求为主,借助灌溉系统中的管道系统覆盖情况,在灌溉区域管道安装灌水器,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对水流进行分流控制,将水源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对比喷灌、滴灌与传统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对局部水分灌溉控制更到位。微灌系统灌溉处理,需要四方面的支撑,一是水源工程;二是首部枢纽;三是输配水管网;四是灌水器[7]。微灌技术可以灌溉到每株农作物,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最少的水分维持农作物生长需求。微灌技术主要以管网供水为主,灌溉操作便捷,并且灌溉率比较高。2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难点首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处理中,虽然接触很多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应用一些新设备,但是整体来讲革新力度小,特别是节水效果比较好的喷灌、滴灌或者微灌技术,以示范工程灌溉为主,同时集中在经济作物方面,还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微灌、滴灌等技术应用规模[8]。其次,当前的灌区运行过程中,虽然逐步渗透了节水灌溉理念,但是却存在很多方面的纠纷或产权关系争议,继而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灌区管理中还存在政企管理分割不明确的情况,虽然制定了监督管理机制,但是落实不到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各方面调度不到位,影响到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效果。最后,水资源节约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水资源丰富地区,节水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加上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资金投入力度小,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属于资金消耗大的工程类型,并且后期维护费用高。加上部分灌区维检不及时,部分建筑老化失修,水利灌溉的面积减少,灌溉效益降低。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灌溉需求增加,但是新建灌溉节水工程与现有灌溉节水工程衔接不到位,资金压力大,限制了灌溉节水工程发展速度[9]。

3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节水措施

3.1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统筹规划灌溉工程节水

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来讲,节水工程的设计,是灌溉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农业发展需要以及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灌溉工程节水处理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改善农业水利灌溉缺水现状。农业生产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粮食产量,水利灌溉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抗旱、科学用水,保证农田经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必须不断研究灌溉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同时还需要在现有农田灌溉基础上节约用水,协调农田生产面积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真正认识到资源型节水的重要意义,灌溉工程节水并非单纯的工程或者设计问题,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

3.2合理规划水利灌溉区域,优化灌区可供水资源分配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现状的研究发现,虽然部分区域引入新的灌溉技术,设计节水灌溉系统,但是实际实施中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水利灌溉区域合理规划,根据灌溉工程灌溉能力与覆盖范围,积极对灌区可供水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对于灌区地面水,灌溉的分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内拦蓄;二是区外引水系统。积极整理灌区可供水资源管理资料,在科学利用地上水资源基础上,对地下浅水层加以利用,打造调节水库,通过降水补给、排水沟渗漏补给等方式,及时为水利灌溉节水工程补给。灌溉区外的地下水补给,以人工回灌形式为主[10]。根据农业灌溉需求对灌区的水源进行统一分配与科学调度,通过有效的分析实现水源的均衡利用。充分利用开采布局条件,科学控制地下水开采强度,根据地下水补给量计算规划补给区域。以冲积平原中下游区域为例,因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这样就需要对上游引水科学控制,观察外引水源情况,若达不到灌溉标准,则可以借助井灌的方式,打造以井补渠结构。但是如果地下水利用超出开采范围,则需要减少上游饮水,利用蓄水工程的建设,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

3.3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实现灌溉渠道系统化管理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的实现,节水技术是关键。结合上述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目前灌溉区域节水技术类型多元。节水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与用水需求等,推广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打造更完善的节水灌溉模式,尤其是对微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了灌溉节水的优势,低压、节能,还可以实现多目标同时利用。基于此,对微灌、滴灌等技术进行产品标准化处理,并且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当然水利灌溉工程中,灌溉渠系统化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是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管理的主要方向,并且对渠道施工材料进行升级。根据地面灌溉情况,制定精细化灌溉方案,同时加入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对地面灌溉现状进一步改善,科学控制田间灌溉水源,遵循适时适量原则,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4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节水策略的实施与节水效果的提高,都需要从现代化信息管理方面着手,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系统,对水资源科学利用。如地下水监测系统、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等。参考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同时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地下水监测系统,能够随时观察地下水的水位、水温与水质等参数变化,并且在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存储监测数据。此外,部分水利灌溉工程还需要增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以远程监测为主,随时了解自然河流、人工运河等的水文情况,通过对水源变化的分析,及时对洪涝事故等进行预警,有效规避水利灌溉工程经济、人员等损失。山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黑龙江省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文监测、长江流域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均是成功的水文监测工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的土壤墒情进行监测,该系统可以做到长时间连续监测,及时整理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对土壤水分传感器灵活布置,随时了解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还具备土壤温度监测、土壤电导率监测、土壤酸碱值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空气温度与湿度监测、光照强度监测、风速风向监测等功能,对灌区进行全方面了解,为灌区的科学管理与节水方案调整等提供参考。科学设置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根据IC卡刷卡取水与用水的方式,精准计算用电量、用水量,方便农田机井的费用结算管理,同时还设置了防盗报警功能与远程监测功能,随时对灌溉区域的用水总量进行掌握,精准分析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为调节水资源分配提供帮助,辅助水利灌溉工程制定针对性的节水措施,真正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率。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集潜水泵、电表、水表/流量计、水务局监控中心、村管理站等于一体,在云服务器的支撑下,有效管理与控制农田机井灌溉工作。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灌区供水远程控制、闸门远程启闭、渠道/水池水情实时测报、用水量自动采集和图像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和科学、高效管理灌区的目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5建立水利灌溉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灌溉节水投资稳定性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的研究与节水难点的分析,发现当前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并且资金链不够稳定,导致新旧灌溉工程与节水系统衔接不及时。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水利灌溉工程布局作出调整,突出节水重点,适当减少冗余项目,并且积极将节水新技术的应用示范规模扩大。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其认识到粮食安全、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安全等的重要性。借助国家对水利灌溉工程投资数额增加的有利条件,及时丰富灌溉节水项目建设内容,尤其是扩大节水灌溉工程的覆盖范围,增加新技术应用示范点,以此来放大示范效应。调动农民参与灌溉节水的主观性,为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示范项目投入重视的同时,还需要从财政资金方面制定保障方案,并且科学调整灌溉区域资金投资比例,做好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节水水权等进行妥善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的研究,是改善水资源过度消耗、落实节约用水策略的重要内容。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是协调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的研究,认识到灌溉节水的重要性。深层次剖析水利灌溉工程节水难点,科学梳理灌溉工程节水思路,更好明确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方向,积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灌溉节水投资稳定性,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统筹规划灌溉工程节水。合理规划水利灌溉区域,优化灌区可供水资源分配,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实现灌溉渠道系统化管理,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达到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亮.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4):110-112.

[2]李斌.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及节水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2(2):121-122.

[3]王森.浅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节水措施[J].南方农机,2022,53(1):166-168.

[4]崔清.农业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36):124-126.

[5]覃文文.农业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24):42-44.

[6]张捷.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现状与有效的节水措施[J].甘肃科技,2021,37(20):119-120+42.

[7]刘多红.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运用研究[J].河南农业,2021(26):47-48.

[8]武赞新.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6):170-172.

[9]李春景.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9):229-230+233.

[10]曹申林.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1(6):162+168.

作者:杨荣盛 单位:民勤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