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困境与措施3篇

时间:2023-02-20 15:39:50 关键词: 班级建设 困境 措施

摘要:高校班级学生人数众多,都是在校大学生,思想上尚未成熟,因此不仅要在学校层面加强引导,更需要的是班级本身立足现实,多举措加强自身建设。

班级建设困境与措施3篇

班级建设困境与措施篇1

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实践的主阵地,在立德树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班级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氛围的优劣关乎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甚至关乎学生的未来。而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想法新颖,无拘无束,按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为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主要从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出发,通过分析辅导员自身条件、班级管理现状及班委能力等方面,提出改善高校班级建设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现实困境

1.1辅导员自身存在不足

(1)学科背景复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辅导员应该按照党委部署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的职责。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林琳对199名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占比15.58%,管理学专业占比13.57%,心理学专业占比6.53%,其他诸如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均有相应占比示。可见,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复杂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占比较低,部分辅导员与班级学生专业不符,对班级学生就业前景不了解,使得辅导员在学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层面难以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图1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背景占比。

(2)知识储备薄弱。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广州松田职业学院余永松对某高校40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7.5%的辅导员年龄在20~25岁之间且72.5%的辅导员工作年限不超过3年。由此可见,辅导员群体偏年轻化,工作阅历尚浅,思想政治水平不高,未能较好地掌握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高等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危机事件干预等知识储备,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加上辅导员日常疲于应对各种事务性工作,受时间和精力的制约,难以及时推进关于班级建设、思想引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进程受阻。

(3)创新能力短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很大变化,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有必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科研经验,创新育人工作方法。然而部分高校辅导员管理理念落后,掌握的理论知识过于老旧,不能结合新时代、新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学生难以了解当前国家和社会最新形势。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海梅对N高校50名专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人员中从未发表过论文的人数占比为28%,从未主持过辅导员科研项目的人数占比为46%,不确定学校是否制定辅导员科研激励制度的人数占比为40%。由此可见,辅导员队伍存在理论知识落后、科研水平薄弱、课题申报意识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班级的创新性发展。

1.2班级管理存在漏洞

(1)班规班纪尚待健全。班规班纪的施行有助于维持班级学习和生活秩序,时刻提醒学生谨言慎行,但据广西工学院朱广生调查发现,56%的高校班级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认为依靠学校规章制度管理班级已经足够。另外,目前高校班级的管理较为粗放,纪律的遵守多为强制性、命令性,部分辅导员缺乏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耐心解释,学生层面难以从内心真正认可、理解制度的初衷。长此以往,班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违规乱纪的学生层出不穷,甚至产生负面舆情,不利于高校维稳工作。

(2)学年考评缺乏依据。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公平且良性的考评机制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抓手,也是营造良好班风的关键举措,但部分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严重影响班级建设实效性。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这是规范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手段,但因为部分辅导员不注重量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导致学生不重视日常量化考核,难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育人成效难以凸显。部分学生干部缺乏责任心和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工作效率低下,但因辅导员未能建立起相应的考评机制,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3)学生动态难以把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中指出,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应按照1∶200足额配备,然而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存在配备不足的问题。辅导员因与班委成员接触较多,只能关注到班委群体的动态,难以把握班级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和困惑,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辅导员与一般学生交流断层的情况,班级凝聚力下降,不利于班级日常管理。

1.3班委能力参差不齐

(1)思想认识不到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网络思潮的涌起,部分班委的心态发生了明显改变,思想政治水平不一,功利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在学生群体传播,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整体形象,阻碍高校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班委成员主动了解国内、国际大事的积极性不高,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了解浮于表面,从众心理突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同化。加上部分班委“重工作、轻思想、轻学业”的心态比较突出,直接导致其学业成绩远远落后于一般同学,思想上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薄弱,班级公信力不足,无法胜任相应工作。

(2)培养机制不健全。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赖勖忠对广州高校422名学生干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只有58.77%的被调查者所在学生组织曾经偶尔开展过不成系统的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训,13.98%的被调查者反映几乎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开展班委培训活动是提高班委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升组织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班委成员被选拔出来之后往往直接接手全新的工作任务,学院和辅导员针对不同班委职位开展的培训不足,导致部分班委工作经验欠缺,工作方法缺乏技巧性,工作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班委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分工不明确。班委是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力量,班级工作的推进、同学心声的传达都离不开班委的严格落实。不同班委职能分工不同,但均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生班委选拔完成之后,部分辅导员往往缺乏对班委职能分工的意识,将大量学生工作全权交由班长、团支书等主要班委执行,导致班级工作量分配不均,其他班委名不符实,工作积极性受到挫败。另外,部分班委存在对自身职位职能不清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性地出现缺位、推诿的现象。

2改善高校班级建设的对策

2.1转变角色认知,争做专家型辅导员

(1)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育人成效。辅导员应该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主动学习先进理论,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争做专家型辅导员。广大辅导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执行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党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辅导员也应自觉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深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里,掌握学生目前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育人成效。

(2)丰富知识储备,锤炼过硬本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辅导员工作特点的精准描述,这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要求辅导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除了掌握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外,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诸如管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求职规划、危机事件应对等与学生实际情况联系密切的课程,优化知识结构,确保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用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塑造学生。

(3)管理带动学术,注入创新活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对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要对日常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思考,学会从实践中凝练科研理念,力求使日常管理与科研创新达到双促进的局面。辅导员应积极进行科研项目申报,通过撰写项目申报书、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材料,全面提高文章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科研创新实操经验。学院也可邀请科研经历丰富的教师担任年轻辅导员的科研导师,充分发挥新、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年轻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

2.2创新管理方式,营造班级良好风气

(1)善用规章制度,敦促学生自我管理。根据校规校纪和学生日常管理相关规定,鼓励同学们自主制定适用于本班级的班规班纪。该项工作可由班委会成员牵头落实、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并执行。具体内容可包括日常考勤制度、会议制度、课业制度、集体活动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班规班纪推行期间,辅导员应该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反馈,对不合理的制度条目及时进行修正、更新,避免出现形式主义。

(2)巧用班级日志,助力班级阶段测评。由每位同学按照学号顺序担任一天值日班长,执勤期间负责对班级同学上课情况、考勤情况、自习情况以及请假情况等进行记录,便于辅导员把握每位同学的日常表现,为学生阶段测评提供参考依据。该举措既可以强化同学们的规则意识,规范日常行为,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对于表现出色、态度积极的学生,辅导员也应当考虑将其作为候补班委进行培养。

(3)活用谈心谈话,掌握学生隐形动态。通过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的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空间,消解学生顾虑。比如可以借助心理普测结果,重点关注心理异常的学生,通过了解其原生家庭背景、过往教育经历以及当下生活状态等信息,分析引起该生心理情绪波动的原因,结合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医院等多方面力量,帮助该生走出心理困境。总之,高效的谈心谈话要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通过掌握其原生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兴趣特长、教育背景等方面的经历,引导其正视自己,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脚踏实地的过好当下每一天,最终实现大学四年的目标。

2.3提升班委能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1)深化班委思政教育。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应不断完善班委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主题沙龙、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帮助班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辅导员可以广泛征集班级同学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积极举办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思想教育活动,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灵活性和实效性。最后,各班级应充分发挥党员班委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团建,不断扩充思想政治队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班委自主能动性。

(2)健全班委培训机制。建立班委培养机制,着力打造高效、一流的班委团队。一是通过岗位竞争制激发学生潜力,为德才兼备者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二是通过岗位合作制加强班委之间内部沟通,使各班委凝心聚力,通力配合,共同为班级建设献言献策;三是通过岗位监督制约束班干部的行为,不得民意者,要及时予以批评教育,若仍然我行我素,应考虑予以撤换;四是通过岗位评价制由班委自评、同学互评、导员评价等方式对班干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五是通过岗位激励制对表现优异的班委进行综测加分、口头表扬等奖励,以此调动班委成员的积极性。

(3)完善班委职能分工。设置班委分工表,明确各班委职能,确保权责明晰,任务到人,同时避免出现班级重担都压在班长、团支书肩上的窘境。定期开展班委工作例会,对前期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倾听班委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对后期即将开展的班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保障班级日常管理有条不紊地推进。

作者:管清苗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班级建设困境与措施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班级对于高校学生的意义作出阐述:班级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班级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作用[1]。

一、强化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建设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开班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投入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排忧解难,发挥思想引领、宣传教育的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供服务保障等[2]。

(一)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是高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校班级密切接触青年大学生,引导他们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并内化于行。加强高校班级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效果,当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提升,高校的文化建设、学风建设也能提质增效。

(二)加强高校班级管理是落实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

班级是高校开展各类工作的基本脉络,班级组织发挥效能,影响着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能否有效落实。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首先就是明确党全面领导高校的一切工作,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理想信念。班级中的学生干部,是高校班级建设的基础环节,是打通高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是发挥学生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主要抓手

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上,每一名学生党员都经历了层层选拔与考核,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的信誉。各大高校一直为中国共产党培养输送年轻人才,为党保持活力、开拓进取提供人才保障。强化学生党员为班级建设积极做贡献的信念,可以坚定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铭记入党初心,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学生党员分别来源于各个班级,在学生党员的选拔过程中,考察其对班级建设的贡献,既有利于整个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彰显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淡漠

当前,大学生生长在日新月异、网络发达的年代,一方面大学生们可以更快地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信息更新换代过于快速,让大学生很难沉下心来研究传统的文化知识。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让很多大学生应接不暇,难以分辨优劣,从而影响到价值判断,对我国的社会制度、传统文化等缺乏信心,甚至产生动摇。在大是大非,需要坚决表明立场、划清界限的问题上,缺少坚定信念,态度冷淡,对于网上鱼龙混杂的消极言论,选择视而不见,不批评、不制止、不表态。对待需要严格遵守的各项制度规则,执行过程中不加理解,浮于表面,态度敷衍,行动散漫。很多学生甚至在评选班委班干时,动机不纯,企图用班干身份加持,在评奖评优、考研就业等方面更有优势。一旦成功入职,达成个人利益,就忽略了身为一名班级干部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二)围绕班级自我服务,弱化班内思想教育

班级具有多重功能,其中,思想教育功能应起到统领作用。然而有部分高校在落实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的同时,误认为应该将服务学生作为核心任务,导致班级内部过分注重个人得失,缺少正面的价值引领。更有甚者,部分班干在班级管理上存在思想误区,认为同学们学习任务繁重,不应该在班会上过分占用时间和精力等。在应该严格要求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上,草草了事,开展班会时,千篇一律,墨守成规,导致班内组织生活单调肤浅、空洞乏味。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习以为常,失去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热情,在思想上也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高校班级各项功能的发挥并不是单独的,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将服务功能放在首位,就割裂了与其他功能的联系,弱化自我教育的作用,最终也会对其他作用的有效发挥产生影响[3]。

(三)纪律松弛,放松自我要求

部分高校班级在班委班干的选拔上,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标准,忽略了其他标准,在班干入职后也缺少班级管理状态的考察。有些班干部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在班级内缺少号召力,在班级管理上缺少制度建设,导致班级纪律松散,甚至个别学生漠视班集体,不将个人得失与集体荣誉紧密联系,对班级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班内集体生活兴趣寥寥,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思想懈怠,认为考上大学就算达成了目标,逐渐放松自我要求,忽视后续的自我成长。

(四)缺少共同目标,学风涣散

在目前高校的建设中,班内同学之间关系疏离,并不亲密。很多高校开设课程的教室并不固定,除了必修课以外,其他课程上课人数并不固定,这就导致很多班级缺少共同的愿景和目标,除了完成培养计划内的课程以外,并无其他学习上的交流。在开展班级活动时,也只是疲于应对学校的硬性规定,缺少班级特色,学生也提不起参与的兴趣。同时,由于班级缺少凝聚力,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也只停留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层面,在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上也缺少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班干部职能并无实际发挥,难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另外,缺少班级共同目标,难以凝聚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风建设,导致学风涣散。

三、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校班级学生人数众多,都是在校大学生,思想上尚未成熟,因此不仅要在学校层面加强引导,更需要的是班级本身立足现实,多举措加强自身建设。

(一)提升思想道德引领,动态把握学生思想

从整个学校的层面来讲,学校在对班级管理进行工作指导时,应注重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统领,要对班级管理提出以下要求:摆正角色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拓宽育人路径。当前,零零后已经陆续进入大学校园,这一代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活跃,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和资源。然而,面对网络上各类信息轰炸,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往往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这种时代环境下,发挥班级思想道德教育引领的第一步就是要班主任深入学生群体,动态把控学生思想舆情,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行事风范上,可以通过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增进沟通,深入浅出地加强思想引导。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丰富思政教育活动

载体理论是行动的纲领,思想是前进的旗帜。班级里的学生干部与广大青年学生紧密接触,因此,必须要保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在班级里树立榜样。选拔学生干部时,要慧眼识人,择优吸纳品学兼优、有执行力和领导力的优秀青年大学生成为班级班干,充分发挥他们紧密联系广大同学的作用,形成正面示范,将班级自我教育的功能充分落实。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并且承担部分思政类课程,也应该严于律己,身正为范。在班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形式上,不应该拘泥于集体学习相关理论书刊的形式,还可以进行多种尝试,丰富集体活动。不仅仅是辅导员,包括任课老师都要聚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强化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合力打造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营造层层示范、层层带动的作风氛围,为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开辟新思路。创新学习载体也可以成为加强学习的关键,把提高学习兴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克服形式化、教条化的抵触心理,杜绝把学习视为负担,转被动为主动,端正学习作风,之后将理论知识内化于行。班级集体活动在开展时,教师作为朋辈互助,学生干部作为先锋模范,要合力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政治信仰,在组织培养、教学科研、社会奉献等方方面面,充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4]。

(三)强化组织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的班干培养制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班级的建设离不开班委班干的共同打造,因此,班级的自我建设、自我管理极其重要。在自身建设管理方面,应摆在首位的就是班干的选拔。选拔班级干部时,首先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竞选初心,参照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多角度定性定量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严守选拔程序,择优选择一批品学兼优且具有公信力的优秀大学生成为班级干部。在班干部队伍的管理上,要加强纪律约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管理。在集体学习和社会实践方面,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主题内涵,全员牢记全心全意为班集体服务的信念,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日常的管理方面,讲纪律、讲原则,注重过程考察。很多学生因为前期表现优秀被选为班干,但是入职之后就觉得自己目标已经实现,从而思想上开始懈怠,缺乏进取心,因此,班级在组织管理上要强化制度约束,在班干部管理上加强班内同学监督,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查漏补缺。

作者:孙璐 高俊杰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班级建设困境与措施篇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由此可见,高校班级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加强班级建设对高校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班级建设现状

(一)班级文化缺失,缺乏精神支柱

班级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积极健康的班级思想政治文化,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能促进班级的优良学风以及学生间和谐团结的人际关系的生成。当前,高校班级思想政治文化建设较为缺乏,方法及平台比较单一,部分学生的政治敏感度较低,容易受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同时,有部分学生道德意识淡薄,利己思想严重,信仰缺失。

(二)班级学生关系淡漠,缺乏沟通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和00后的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缺乏集体意识。同时,高校授课的教室也不固定,且课程以大班制居多,打破了以往学习过程中班级的时空限制,学生形成“上课来,下课走”的学习形式,班级固定场所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逐渐淡化,而宿舍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生活重心,使得班级学生之间因为无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导致班级意识弱化。另外,由于当前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学生间的面对面交流减少,很多时候信息传达、人际交往都依靠网络,再加上很多学生是“手机控”,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关系松散,人际关系冷淡,班级中难以形成凝聚力。

(三)班级缺乏共同目标,学风涣散

当前高校在班级建设中,有的班级因为缺乏目标内核,导致班级在开展活动时仅以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为目标,往往只依据学校的要求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有时甚至出现应付的现象,从而导致班级活动开展盲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不愿意参与。同时,由于班级没有共同目标,班级干部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层面,对班级活动的组织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其干部职能并无实际发挥,因而难以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班级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另外,由于班级没有统一目标,整体凝聚力不强,学生无法在学习上形成合力,班级学习氛围不浓厚,从而导致学风涣散。

二、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一)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重要内容

班级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交友及提升自我的平台,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高校班级建设的成效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积极向上、团结有爱、拼搏进取的班级能大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班级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阵地,是学生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集体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阵地。在班级建设中,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提高成员间相互合作的关键。因此,高校班级管理岗位的设置应以学生能力发挥最大化为原则,切合学生实际,明确岗位职责,促成学生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在承担中成长,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班级是大学生的“心灵家园”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相对独立,缺少兄弟姐妹间的关心与支持。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在学校的同学既是兄弟姐妹,又是情绪疏导的主要对象,而班级是形成良好同学关系的主要载体之一。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而且能够积极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友谊的温暖。这既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三、加强高校班级建设的对策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班级的学生结构千差万别,因来自不同区域,且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各不相同,使得他们学习基础、行为习惯、个人素质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从班级建立之初,辅导员和班导师就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对人民英雄、时代楷模以及身边优秀学生代表等事迹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谈心谈话熟悉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目标,并逐步形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发挥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在工作中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掌握班级特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集体意识,打造和谐上进的班级氛围。

(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通过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班风创建的重要力量。因此,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加强班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开展使命担当教育,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要构建合理的学生干部队伍组织结构,制定规范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丰富的活动,如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经验交流、组织学生干部团训、工作述职等,增强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

(四)建立健全班级制度,确定班级共同目标

班级制度是班级正常运行的保证,只有建立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和遵守的班级制度,才能加强对个体的约束。班级制度要深入每一个人的心,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在班级成员中要强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要求学生规范个人言行,共同维护班级的集体形象。班级共同目标是班级建设的核心,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优良班风创建规划”的形式设立班级建设的共同目标,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从而形成统一的集体认同感,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个凝聚力强、学习风气浓厚的班级。

(五)组织开展优秀的思想文化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建设中,思想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这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关键。在班级建设中,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主题团日、班会、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团建团训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班级凝聚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在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有利于班级建设。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不仅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单位,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载体和重要平台,班级建设无论对高校还是对学生均至关重要。因此,要调动班级中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切实提高班级凝聚力,进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平.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5).

[2]岳海洋.日常生活视角下班级建设实践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

[3]温凯.“全课程”背景下的包班制班级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

[4]魏亚玲.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7).

[5]李小霞.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提升高校班级凝聚力[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6]隋春艳,徐建晓.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

作者:刘丽娟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