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艺术发展趋势3篇

时间:2023-02-24 10:05:50 关键词: 城市 雕塑艺术 发展趋势

摘要:关于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吴良镛先生在《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中提到:“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可称之为室外雕塑。

城市雕塑艺术发展趋势3篇

城市雕塑艺术篇1

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进步,城市建立不只是注重环境的绿化,更加应该重视人文精神的表现。这些雕塑耸立在高层建筑和交通中,一是能起到缓解建筑集中的压抑感的作用,为建筑增加一丝生气,二是能在场地上起到平衡建筑的作用,具有美化城市、展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同时,城市雕塑也是公共环境中最具有人性的文明元素。城市雕塑用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灵气,让群众的生活空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一个优异的都会雕塑可以或许反应一个都会的特色和一个时期的特色。中国雕塑史的历史来源要从原始社会开始追溯,在历史上雕塑的历史早于修建的历史。

一、经典城市雕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可以表现出城市文化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明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虽然不同于城市藏馆内的历史收藏品,但它也承载着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理念。它在高楼耸立,道路密布的城市中,能够缓解建筑物集中造成的拥堵,停滞和暗沉,也可以增加开放空间的平衡。它能够采用不同的外型元素,传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城市文明。例如新加坡的鱼尾狮,高达八米,重有40吨,其实鱼尾狮并不是真正的动物。新加坡的鱼尾狮是一个虚构的形象,它是由鱼的尾巴与狮子的头所组合而成的。这个城市雕塑的设计者是一位新加坡华人,名叫林浪新,为新加坡设计的旅游标志图像。鱼尾狮雕塑是新加坡市闻名的喷水雕塑,是新加坡这座都会的都会地标。鱼尾狮有着洁白的身形白璧无瑕,鱼尾巴上的鳞片刻的片片分明,它的双眸十分严肃炯炯有神,毛发柔韧蓬松,好不活泼。我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要数狮子嘴了,狮子的嘴是大开着的,洁白透亮的水花一刻也不停地从口中喷出,嘴里喷出水柱,水花四溅,顺着新加坡的河流,一路涌向海洋。它有着非常美丽的含义,象征着金融资源的滚动和繁荣。狮子抽象的形象是原自与一位圣尼禄乌达玛王子的故事。在公元14世纪时,这位王子出海时遇到了大风暴,天气突然大变,海浪翻卷起伏。王子漂到了一座岛上,他看见一只野兽——狮身鱼头,于是将此岛命名Singapure。鱼尾是用来描绘新加坡从渔港向商业港的转变,同时也为了纪念一代又一代辛辛苦苦飘洋过海求生存的祖辈先人们。一座经典的城市雕塑,它也能成为世界认识这个国家的一张文明名片,通过这些城市雕塑,就可以使得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更快的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底蕴。

2.可以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需要

城市文明的疾速发展让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艺术渐渐开始重视了起来,同时也对生活空间的审美才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进步。城市雕塑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文精神的表现,如历史文明,神话传说,以及名人故事。就比如上海,南京东路口正对着外滩的陈毅雕像就是一件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城市雕塑作品。陈奕事建国后上海的第一任市长,外滩则是上海最具有象征性的地区,当这样一副作品摆在公众面前,观者自会感受到所在城市的政治和历史气息。城市雕塑可以鞭策城市化成长,使得人们的城市生活有着更好的成长。城市雕塑不仅仅只是一个大型的装饰物,它可以体现出城市展开的内涵,更能够表达出当地居民的审美与民众的精神状态。所以一座城市雕塑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展开方向与指标,对城市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性。

二、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

所以说城市雕塑不单单只是考验一个设计师的手上功夫,而是整个社会的事。艺术要取得成长,必需要让更多市民赏识和介入艺术活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竭晋升观赏的目光、促进艺术的审美本领。而城市雕塑则是普及艺术教育与提高全民审美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城市雕塑建立在大众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欣赏城市雕塑获得审美感受,也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贝克•米歇尔创作的(相遇)位于英国托马斯莫尔广场超市外边,两个面对面的形态,紧密相连的腰身和曲线体态,没有面部细节和四肢造型,却暗示了男人和女人的靠近,简洁易懂。米歇尔是一位隐居在里昂郊外的雕塑家,她的这件城市雕塑以全人类为主体,所以看不出什么文化或人种的特征。而将这件雕塑置放在购物顾客的必经之路上表达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致意的有好心情。城市雕塑是一种观点艺术,而城市雕塑则是可以以实际所表达出艺术家的思想追求的物体。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并不在乎是否有完美的表现形式,而在乎是否能体现共同的精神价值。可以传承延续城市文化

1.传承历史文明

城市雕塑有着娱乐、地域、纪念等特点,所以它不仅仅承担着美化环境美化建筑的任务,更肩负着展示城市文明内涵的重任。对于市民所生活的城市历史的了解,大多数人可能来自书本或博物馆,甚至有些是从影像资料里所了解的。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没有太多的休闲时间可供他们去参观展馆,看书和录像材料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那么我认为让这段历史成为城市雕塑,并将其设置在街道上是十分有必要的。任何经过这里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个雕塑并了解这段历史。而这座饱含了历史文明的城市雕塑,不怕的风吹日晒。跟着时候的推移,城市雕塑自己已然成为一种汗青文明。城市雕塑可以用来纪录古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后浅谈经典的城市雕塑建筑对城市文明的影响张萱(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美术与设计·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展示不同时代文明风貌,弘扬国家民族精神。例如,美国为了纪念二战的成功,所建立的《胜利之吻》城市雕塑,它位于美国纽约的广场。

2.彰显地域文明

每一个的城市都有着它独特的天文位置和民俗习惯,当设计师为这个城市设计一件城市雕塑时,往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域性的特点。例如,临海城市所建筑的城市雕塑,其中所蕴含的海洋元素就会比较多,例如坐落在厦门市的城市雕塑《鹭岛女神》,和坐落在珠海市的《渔女》。当我们行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时,除了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印象深刻的影响外,还有的就是城市所特有的地域文明。因此,我认为城市雕塑最需要的是创作者要深入探索和了解某个地区的历史文明和地域环境,找到属于这个城市历史背景的最佳表达,并通过具体的表现手法使城市的地域文充分的展现出来。该部分以城市雕塑的形式呈现。

总结:

城市雕塑对城市文明的影响是多重多样的,随着城市的不停建立和发展,城市雕塑逐步被归入城市的布局之中。城市雕塑不只是美化城市的装饰品,同时,它也是承继了历史文明、突出地域文明、引领人生思想、增强居民审美意志的重要载体。在城市雕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雕塑不断涌现出来,我认为通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雕塑将会很好的解决。最后,我认为城市雕塑这座城市的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思想体现,是一种精神文明的继承,城市雕塑则作为传承城市文明,历史背景的特殊载体,更是一张让全国乃至世界认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作者:张萱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城市雕塑艺术篇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化已经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逐渐成为一种被公众所接受和认可的趋势,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也伴随着数字化发展逐渐多样化,引入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城市雕塑艺术的一大发展趋势。

一、数字化城市雕塑概况

关于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吴良镛先生在《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50年》中提到:“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可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造城市景观,也可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不同于架上雕塑对公众进行信息单向度输出,城市雕塑置于公共空间,与周围公共环境产生互动,并与公众之间形成多向度的互动交流,公共性成为其核心特征。因此,城市雕塑可以说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协调且具有公共性和互动性的三维空间实体,其作用在于美化和装饰城市空间、展示城市文化内涵和传达公众的审美诉求。

二、数字化城市雕塑的发展特征

纵观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艺术的创作手段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条件的发展,当不同时期的新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时,艺术作品的表现形态以及创作者的创作观念都会随之产生变化。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的不断融合,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具象转至抽象、由实体转向虚拟的发展趋向。同时城市雕塑艺术作品的材质、色彩、艺术形式等也因数字技术的介入而得到拓展,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变得富有科技性与创新性。

(一)动态化

如果说雕塑艺术作品从架上走到公共空间中是迈出了雕塑与公众互动的第一步,那么动态城市雕塑将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由静态转向动态则是进一步强化了城市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动态城市雕塑通过其动态特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从视觉、听觉、触觉上给公众带来了更为沉浸的体验感。动态城市雕塑主要动力来源为自然动力、机械动力和人力,通过轴承、电机等来控制作品的运动轨迹、动态幅度和运动速度,以可活动的形式唤醒城市雕塑,使其能够通过运动来体现作品与环境的交融之美。动态城市雕塑充分证明了科技与城市雕塑艺术是可以共生的关系。它将机械科技与城市雕塑融合,在维持城市雕塑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增强其互动性,打破了城市雕塑静止不动的传统形式,为城市雕塑增加了动态的美感。

(二)数字化

数字城市雕塑不同于传统雕塑需要在实体材料上进行雕、刻、塑等创作,是使用诸如ZBrush、Maya、3DMAX等三维设计软件在计算机中制作3D模型或通过3D扫描仪将传统雕塑转换为雕塑模型,之后通过软件对其进行细微调整以及动态模拟,最后再使用3D打印技术和数控雕刻技术将城市雕塑模型实体化。因此,其创作不受空间的限制,只需要在三维设计软件中进行创作并保存即可。不同于架上雕塑,数字城市雕塑更依赖于三维设计软件所构建出的虚拟公共空间,通过模拟城市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放置状态,分析作品与公共空间的和谐性。除此之外,还可在设计阶段通过网络模型以得到公众的反馈,从而进行修改。这就使得公众不再只是欣赏者,而是成为作品的创作者之一。但数字城市雕塑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当下3D打印技术的精细程度还远远不如传统雕塑技术,雕塑表面存在大量需要进行再处理的瑕疵,并不能完全脱离手工雕刻。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和3D打印材料的不断更新,3D打印的精细程度也将得到提升,可供创作者选择的雕塑材质范围也将更为广泛。

(三)灯光化

灯光城市雕塑是以三维空间实体的形式放置于公共空间内的雕塑作品,通过灯光的照射、自体灯光、异形投影等方式,在夜晚给公众带来同白天有所差异的视觉感受。近年来灯光设计因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光色的变化给公众带来视觉上的吸引力和冲击力。而异形投影是针对不规则投影表面而设计的大型投影展示方案。其与传统投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异形投影的投影面不受限制。异形投影作用在城市雕塑上时,在城市雕塑的表面形成动画,实现静态雕塑与动态画面的融合,并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但因其造价过高和技术难度较高的缘故,该技术目前并未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灯光城市雕塑通过灵动的灯光效果使城市雕塑实体的静与光影的动相结合,是改造传统城市雕塑的一种方案,通过光电技术使传统城市雕塑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是当下较为新颖的技术,它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世界信息“无缝”结合,并进一步增强了人机的交互,在增强公众沉浸感的同时也拓展了城市雕塑的创作和展示空间。不同于数字雕塑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出实体雕塑的创作目的,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城市雕塑艺术的概念得到延展。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城市雕塑传统意义上的现实空间三维实体概念进行更新,在虚拟空间中对公共空间进行仿真复制或重新设计,使城市雕塑与环境实现和谐共生。同时,公众也可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浏览,与城市雕塑进行交互,这便发挥了公众在审美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也完成了人与作品的双向信息交流。

三、数字时代城市雕塑的发展趋势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城市雕塑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强化了公众的参与程度,改变了公众与作品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审美上力求实现环境、人、作品之间的全面交互,促使城市雕塑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互动性的不断增强

1922年,莫霍利·纳吉在一份声明中提出活动艺术作品和公众的互动关系为:公众不是被动地观看,而应该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主动参与到作品中,作品将根据公众的参与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观点强调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为数字化城市雕塑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归根结底,城市雕塑本质上属于一种需要在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产生互动的艺术形式,其根本属性为公共性和互动性。长期以来,创作者尝试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公众更好地融入公共雕塑当中。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的结合相较于传统城市雕塑而言,在关注作品与环境的交融之外,更注重通过作品与公众的互动,达到公共空间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当数字技术与城市雕塑走向融合时,就不再仅满足于使公众与作品产生接触,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公众参与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对作品进行实时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作品与公众的双向信息交流。

(二)公共空间范围的拓展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一般分为自然空间、人工空间和人文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公共空间开始出现第四种存在方式,即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数字技术基于现实空间延展出来的数字空间。近年来,网络虚拟社区及网络共享的出现,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公共空间的认知。虚拟空间兼具公共空间社会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又以其便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成为公共空间的一种新型存在方式。数字技术手段的应用影响着空间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则将空间范围从现实空间拓展至虚拟空间。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雕塑艺术从创作到展示均置于虚拟空间中,让城市雕塑作品在动态的空间维度的基础上,成为涉及多维空间的新形态。对城市雕塑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共空间的革新,公共空间同城市雕塑一起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提升而发展。

(三)艺术表现形式的更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其所依托的数字技术所具备的技术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城市雕塑表现形式的决定因素,最终又通过城市雕塑表现出来,二者在互相影响中共同更新迭代。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数字技术的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所提供的艺术语言也变得更为丰富。数字技术未来将不再局限于光电、显像等媒介,多感官媒介将成为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城市雕塑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大趋势之下,城市雕塑艺术也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新艺术语言来丰富自身表现形式。

四、结语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城市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语言与创作形式,在拓展城市雕塑创作手段的同时也拓宽了创作者的设计思路。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雕塑创作中,为城市雕塑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城市雕塑艺术的创作者,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上带给公众的体验感和冲击力,不断探索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形式和设计观念,使公众更好地与作品产生互动,发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互动性。

作者:吴雅祺 曾新

城市雕塑艺术篇3

城市建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民城市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既能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又能提升观感享受,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绕不开的课题。雕塑艺术与建筑有着天然联系,都是用相似的材料构成的三维空间形式,形象具有实体性,形体具有物质性;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建筑更加注重空间的使用功能,而雕塑则更注重主题、情感、寓意、形象等艺术功能。随着经济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将雕塑艺术的一些理念、思潮、艺术风格借鉴到建设设计中,改变建筑的外观形状或内部结构;将雕塑作品与城市建筑通过恰当的方式结合,丰富建筑的艺术形式和提升视觉美感,都对城市建筑设计产生积极影响。将雕塑艺术与建筑设计有机融合,成为今后城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户外场所等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其美感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观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物质获取能力的提升,对公共空间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要求提高。公共空间成为人们认识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旅游的地标符号,对城市文化气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快节奏的发展使得公共空间多以成熟化、标准化的模板进行设计,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公共空间与城市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的融入度较弱。雕塑艺术能将地域文化元素、精神面貌、审美价值、生产生活习俗等文化特征展现在公共空间,将城市文化中的人物、故事、民俗等元素提炼为具体的图形、图像等文化符合,通过不同材质、形状将其表现在雕塑作品中,将文化元素与公共空间巧妙的结合起来,有效装点和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和观感享受,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构建城市深层次的文化氛围。

雕塑艺术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商业综合体是以商业活动为主,多种综合功能为辅的公共建筑,是城市商业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得到迅猛发展。但商业综合体环境普遍存在商业气氛偏重,缺少人情味和体验感等现象,雕塑艺术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现缺憾。商业综合体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的自然元素很多,绿树、花草、喷泉等等,将雕塑作品与之融合设计,能够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机互动,以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增加客户粘性。商业综合体的客户群体以家庭和年轻人为主,图中将动物雕塑与树木花草融合一起,赢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大人也会因此感到安全、自然、放松,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了购物的吸引力,也拓展了商业潜力;将树木雕塑与自然树木结合,在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映衬下增加时尚感,提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心理舒适度,使其得到心理和精神满足,对商业的人气和活力是最好的推动。雕塑艺术在公园中的应用。城市公园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最贴近的绿地空间,对人们户外活动、休息放松、体育锻炼和人际交往都起着重要作用,公园环境质量直接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美观性是公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具有良好美观性的景观设计可以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感觉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公园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景观的功能多样性。雕塑和建筑小品是公园环境中的文化景点,是展现公园景观设计特点及地方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公园亮点、营造公园气氛和实现公园社会宣教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对体育健身、释放压力、调节身心等需求在公园中需要得到满足,图中运动雕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观感,不仅能唤醒人们运动健身意识,还能使公园更具生机活力,还可以作为代表公园特色的地标,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园优美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居民生活质量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采用艺术文化雕塑或建筑小品,并将其融入到景观或设施中,既能丰富公园景观,使其更具丰富性和层次感,又能寓教于乐,传达国家法规、科普文化、健康生活习惯、文明规范等知识,润物无声地实现社会宣教。雕塑艺术在酒店等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等,这些建筑共同塑造了城市风格,其艺术水准直接反映了城市景观的发展水平,近年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新奇特,设计出很多大洋怪的公共建筑,对城市品位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公共建筑的环境设计要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公序良俗和营销理念,增加其艺术性、吸引力或者经济效益。本节主要以旅游建筑酒店为例,对此展开探讨。消费者到了新的城市,会对即将入住的酒店进行比较,不仅是其居住功能,对其外部环境和室内空间都有会一定要求,个性化和特色化环境能大大增加酒店的吸引力。雕塑作品能够展现酒店的主观设计理念,提升酒店环境的艺术感,如图中飘动丝带雕塑装饰酒店水池,使静谧的池水多出一份灵动,给消费者以视觉美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酒店主体设计风格,选择合适的雕塑作品进行搭配,通过选用不同材质、形状、颜色、摆放等要素,将雕塑作品与酒店风格相协调,使酒店内外环境更具有层次感,将富有情感价值和艺术感受的雕塑作品融入其中,赋予酒店更多文化内涵和精神感受,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从而提升酒店的竞争力。

雕塑艺术在住宅区的应用。小区是人们生活、娱乐、放松的重要场所,住宅区的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城市细部设计。小区环境中有娱乐健身、景观绿化、休闲栖息等,随着新材料、新理念的不断出现,多种景观的融合设计,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将雕塑艺术融合在小区环境中,在视觉上造成一定冲击力以及情绪上的感染力,能够增加小区的灵动性,使人们生活情趣变得更丰富。图中将蝴蝶雕塑与小区绿化结合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使得景观绿化多出一份生机,给孩子们玩耍、嬉戏增添一份乐趣。小区雕塑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又要根据具体的具体情况,基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将建筑楼宇、景观绿化、环境设施等通盘考虑,使雕塑艺术在营造优美小区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居住体验。雕塑艺术对建筑外观形状的影响。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建筑已经不仅仅提供空间使用功能了,人们追求建筑外观形状的艺术感和自然的协调性,这就使得建筑外形更具雕塑的艺术性。为了满足人们审美和精神需求,建筑外观设计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具抽象性。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复杂而又流程的线条结构、曲折抽象的造型都使得建筑外观形状更具雕塑性,使得建筑物本身就是一座大型城市雕塑。图中建筑多用曲线轮廓,构造出相互交织、流动的空间,使用石材、金属、玻璃等不同建筑材料满足造型需求,屋顶用绿植花草打造出空中花园,与周边道路、景观合理呼应,俯瞰下形态优美宜人。

在建筑雕塑化设计时,要将设计者的主题情感与现代建筑技术结合,在科技、工艺、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支持下,使得建筑在满足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外观造型更丰富多样,为城市环境注入更多艺术亮点和精神内涵。建筑与雕塑在历史上有很多渊源,二者相互借鉴发展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将雕塑艺术与城市建筑融合设计,用雕塑装点城市广场、户外场所来展示城市文化风貌,在商业综合体的室内外设计中引入雕塑作品满足顾客情感需要,在公园中通过雕塑、小品来科普知识展现情感实现宣教功能,在酒店等公共建筑中提升环境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在居住小区提高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将雕塑元素引入到城市建筑外观和造型设计中,提升城市环境的艺术性和观感,这些都使得雕塑艺术与建筑技艺高度融合。当下,城镇化进程已经快速推进,如何整体规划布局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成为重要课题,建筑师们应充分吸收、借鉴雕塑艺术,将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绿化、建筑设施有机融合,打造出具有环境适宜、文化特色、高度融合、使用功能和艺术功能俱佳的城市空间。

作者:杨山青 单位: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