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教学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3-04-10 16:21:20 关键词: 土建类专业 产教融合 模式构建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分析了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现状,最后论述了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模式构建路径,包括多维合作、实践教学分工、产教融合效益。

土建类专业教学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且该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工程经验久缺、实际操作能力差、理论基础薄弱等,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1]。在新工科背景下,教育部号召地方院校率先转型,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2]。实践教学是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实操、创新、协作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3]。为此,搭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进而探索构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推进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阐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现状,对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模式构建路径加以探索。

一、相关背景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方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兴起了100多年,产生了多种先进的产教融合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4-5]、英国的“三明治”[6]、美国的“CBE”[7]、澳大利亚的“TAFE”[8]。无论哪种模式,都可归于以下三种合作类型。①以企业为主导。企业是培养学生的主要角色,而学校起辅助作用,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学校缺乏自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②以学校为主导。学校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有可能出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对口的情况。③企业与学校并重。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并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从而使学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第三种合作类型更加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地方工科院校产教融合规模逐步扩大,为提高应用型人才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9]。我国地方工科院校产教融合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学校产教融合理念得到深化;②拓展了学校社会服务功能;③拓宽了学校发展渠道;④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逐步与市场需求接轨。然而我国地方工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处于浅层次合作育人阶段,亟须深化。

二、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现状

为提高建筑行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多数地方院校不同程度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改革。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作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的环节,正面临学时缩减、实习单位难找及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目前,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0]。

(一)合作形式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多数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受限于实习单位难找,对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总体规划,从而出现现有什么实习企业就去什么实习企业,现有什么内容就指导什么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然后带领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一遍,只能看不能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在考核评价中缺乏全过程评价,主要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给出最后成绩,不能鼓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实操训练;学生实践学习时间短并且前期准备不充分,现场实习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这也是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二)合作分工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合作方案形同虚设

从当前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教学分工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践教学管理评价的全过程,同时仍然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且缺乏对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有效运行的校企合作寥寥无几。此外,由于校企双方目标不同、权责不明、管理不力和沟通迟滞等,一旦校企双方合作中出现困难,若解决不及时,往往会导致企业合作热情减退,甚至合作方案形同虚设。

(三)缺乏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础,导致合作难以持续

为解决实习难和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各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陆续建设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些学校对基地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要求,由此导致过于追求合作企业规模及基地建设形式,而忽略双方需求及后续建设等关键性问题。在此情况下,企业可能将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作为一项短线投资,并未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也未充分考虑后期技术支持及创新受益等问题。现实中,经常会发生学校单方面推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而企业呈现半推半就的态度。这是因为学校和企业双方没有建立长期合作规划,即实现长期高质量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具体而言,应以协同育人为手段,企业协助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分担就业压力,同时学校也应利用智力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对企业反哺不够,导致企业缺乏持续推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动力。由此可见,当前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在校企初步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校企协同育人形式单一、教学分工不明确和互惠合作基础不牢等,下面将结合东北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经验,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为目标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模式。

三、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模式构建路径

我校作为黑龙江省应用技术转型示范高校,为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应对新工科发展需求,现以OBE为导向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积极与大庆宝石花热力公司沟通,就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达成共识,并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和协同育人协议,几年来,在教育资源互惠互享、联合培养学生、在职员工培训、优先推荐录用毕业生等方面开展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大庆宝石花热力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建环专业学生有了稳定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基地,已连续5年成功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其中生产实习以掌握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技能为主要任务,毕业实习以供热站顶岗实训为主要形式,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校企合作中,建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也得到企业一致认可。2022年,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环专业持续推进智慧供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产教融合热力实验班。热力实验班是以为智慧供热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目标,因此人才培养各环节均应以供热相关内容为教学核心内容。首先需要建立由专业教师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然后商讨制定联合培养教学方案,最后落实所需经费及各方面准备工作。热力实验班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包括为期2周的供热工程设计(室内采暖系统设计)、为期1周的城市热网设计(室外供热管网设计)和为期1周的建筑热源设计(锅炉房系统设计);实习实训包括为期1周的认识实习、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和为期3个月的毕业实习;另外还有为期16周的综合性毕业设计。为保障热力实验班教学效果并消除前述地方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初步构建了具有土建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拟通过引企入教、案例开发、综合考评、师资培训及联合创新等多维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并对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专业培养环节进行改革,明确教学分工,以此为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奠定基础,最后分析产教融合育人效果及校企收益。

(一)多维合作

现针对热力实验班,对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过程中引企入教、案例开发、综合考评、师资培训、联合创新等主要合作形式进行详细介绍。1.引企入教。引企入教广义上是指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理论课讲授和实践课指导、课程考核及教学研讨。在课程设计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企入教指将企业技术人员(企业教师)请入课堂,由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授设计流程、分享实践经验,并参与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案例开发。土建类专业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设备原理和系统流程,而受现实条件限制,传统实践学习难以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技能训练,更不能为学生提供体验新技术操作的机会。对此,可将重点课程案例库建设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相结合,开发仿真案例教学系统,并精选建筑企业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新技术,联合高校和仿真教学实验开发企业共同整合开发适用于新的时代人才培养的虚拟教学实践模块,采用逼真且方便互动的虚拟仿真动画教学模式,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对设备原理及系统流程进行深入理解,同时通过人机交互,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综合考评。合理的考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并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可从培养目标出发,以企业为主体制定实习实训方案,并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具体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结课考核,其中以每天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以报告或答辩等形式进行结课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要占总体成绩的70%或以上。在考核过程中,可通过小组成员打分、学校教师打分及企业教师打分等方式进行多角度评分,同时成绩不仅包括技术性得分,还包括非技术性得分,如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和创新思维等,如此可形成多元立体式综合考核评价模式。4.师资培训。大部分专业教师理论基础深厚,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而企业注重实效、强于实践。在校企合作中,可通过软件学习、教学研讨和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帮助专业教师熟悉专业软件操作方法并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建立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半年到一年,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5.联合创新。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行业痛点问题,并利用高校科研智库资源进行科研技术服务,这样一方面可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校企联合创新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深层价值,是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构建稳定的产学研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是OBE理念的必然发展趋势,将行业新技术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与行业发展接轨,例如,在毕业设计环节,高校可以企业或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教师科研方向,针对新型可再生能源采暖系统设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现及实践创新的能力,从而发挥产学研协同促进的优势。

(二)实践教学分工

通过开会交流,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并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从教学计划制定到各教学环节指导任务落实,再到现场指导,企业需要全程参与,从而确保实践教学效果。1.课程设计。教师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项目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及教学计划;企业提供实际项目背景资料并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入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并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内容。2.认识实习。该环节以企业为主体。在学生进入企业供热实践训练基地后,由企业安排高级工程师基于实物对供热设备、系统运行、设备维护及故障诊断等相关内容进行介绍讲解。之后由专业教师对认识实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3.生产实习。该环节以企业为主体。在学生进入企业供热实践训练基地后,由企业安排技术骨干分组带领学生进行供热生产各环节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以企业为主、教师为辅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4.毕业实习。该环节以企业为主体。学生进入企业技术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真正参与企业具体工作,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之后由企业骨干负责指导和考核,专业教师进行辅助指导。5.毕业设计。由企业提供综合性供热工程案例和未来新型技术需求,专业教师整合需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企业高级工程师负责指导工程设计类题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新型技术研究类题目,最后由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6.竞赛指导。企业提出当前行业痛点问题及新技术的不足,之后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商讨并制定多个研究方向,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研究方向并形成竞赛小组。此过程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并结合仿真案例创新实践模块,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同时融入思政教育,鼓励学生求知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竞赛任务,并形成逐年连续指导竞赛机制,从而持续探索解决企业及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产教融合效益

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必要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并开展配套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同时带动教师和企业协同发展,预期效果如图2所示。在实践教学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和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发挥优势力量联合应对科技转型的新需求,由此可使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直接受益。其中,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且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找到满意的工作;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实现科研与教学互促相长;企业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同时解决了技术难题,还能提前签约并培养优秀毕业生。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社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因为高质量专业人才可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可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可促进社会进步,同时高校就业率提高,师资科研教学水平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也会相应地增强。总之,本文在调研当前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产教融合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符合地方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提出配套改革方案并分析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后续仍需增加双方交流,规范基地管理,构建双赢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雪,齐永正,曾文杰,等.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1):124-129.

[2]阳令明,张俭民,周基.新工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9(5):96-102.

[3]高远浩,蔡拓,钞春英,等.应用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0):181-183,205.

[4]吴春花,陶文彬.德国“双元制”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22(23):63-64.

[5]包晓晖,罗鹏.基于“二元制”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1):88-94.

[6]李广斌,王勇.建筑类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路径研究:基于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4):36-40.

[7]阿拉腾格日乐.美国职业教育之我见[J].现代企业教育,2015(2):293.

[8]恽佩红,马建富.实践取向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理念、特征及其启示———基于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年报的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21(3):99-105.

[9]温馨.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10]缪海锋,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3-225.

作者:张姝 李栋 刘昌宇 高梦 张成俊 吴洋洋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