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1-02 22:59:53

专业化管理论文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1

一、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必然性

l、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是电视技术发展的自然要求。数字压缩技术的突破,给电视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电视频道数量猛增,原本稀缺的频道资源突然变得丰裕起来。现在,一些城市经过技术改造后的有线网络,能够传输6O多套甚至上百套电视节目。这使电视频道的发展有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差异性传播。

2、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是适应受众市场不断分化演变的必然结果。80年代中期以前,电视台少、频道少、节目少,电视业市场是一个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而如今,全国已有3819个电视频道,年产节目60多万小时,受众近11亿人。在如此庞大的收视市场上,同一地区的几十个电视频道忽视受众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民族、地域的差异,整天播放大同小异的同质或同类型节目,其效果肯定不会好,不会受人欢迎。充分认识受众市场的多层次性,适应观众欣赏趣味的多样化需求,是传播模式由“传播者本位”的“传受型”向“受众本位”的“受传型”转变的社会动因,电视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正是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3、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是适应电视业市场竞争的合理选择。随着中国电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卖方市场中以生产为核心的“台”的观念在市场上趋于淡化,买方市场中以收视为核心的“频道”观念正在强化。观众手上的“遥控器”,事实上已成为“频道选择器”。电视人只有顺应其变,实行频道化经营,追求节目的创造性、特殊性,推销“个性产品”和“特色服务”,才能赢得市场。

4、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是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充分激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积极性和创造性都需要与全新的体制形成合力。同时电视媒体的产业化运作也需要有市场化的运作体制相配套。在未来的电视产业中,频道是核心单位,频道制将是电视产业中的核心体制。

5、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是精办电视节目的必要前提。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中,品牌的价值高于一切。精办电视节目的目标,就是要形成节目的品牌并累积为频道的品牌。每个频道应有各自不同的品牌。电视台不可能幻想靠其某一个频道的品牌而惠及其他频道。事实上,凡是用一个制作、管理系统办多个频道的鲜有成功的例子;反之却能够出龙出虎,其中即使有称为台的,其实也是频道的别称。

二、浙江省级电视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初步实践

浙江电视探索频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实行省级电视三台合并的过程,也是实施集团化改革的过程。2000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局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认真调查研究,于10月30日对原省级电视三个播出机构,即浙江电视台、浙江有线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实施三台合并,对原来分属三个台管理的六个频道,实行体制改革,整合成浙江电视台统一领导下,以一个新闻综合频道为龙头、五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频道相配套的多功能、系列化的新格局,新世纪元旦向社会公众亮相。这标志着组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这次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隶属关系的调整,而是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是资源优化配置、结构重新组合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浙江的省级电视,变“分散”为集中,从“各自为政”转向组建“联合舰队”,有利于把浙江的广播电视事业搞强搞大。

省级电视三台合并,做了“合频道、并机构、合管理、并人员”等几项工作,其中频道整合是重点。

频道整合,这是三台合并、实施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核心问题。从受众角度讲,频道是观众接触最直接的对象,从电视经营角度讲,频道也是基本的单位。合并后,六个频道统一用浙江电视台一个台名和台标。按照统一的规划,重新定位,强调由“广播”向“窄播”转变,突出频道的专业个性和地方特色,体现电视节目的贴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整合后的六个频道,有了明确的专业化定位:上星频道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其他五个为专业频道。钱江都市频道,由小综合台转为立足杭州面向全省城市的对象化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要求紧扣百姓经济生活,沟通国家宏观经济与其的内在联系;教育科技频道,改变大教育的取向,服务教育、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树人育人;影视文化频道,要求从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从影视和文化两方面来设置节目;体育健康频道,强调突出体育优势,服务全民健康。这样,初步形成了既有整体统一形象又有合理专业分工的多功能、系列化的新的电视播出体系。

“小外延、大内涵”是这次调整频道定位的指导思想。在节目新版的设置中,严格要求实行专业化,有所规避,有所抢占。如浙江卫视让出了体育节目,影视频道让出了时尚节目,教育频道让出了警法类节目,体育频道让出了音乐栏目,等等。

专业频道也只有在本专业领域内做好内涵的纵深挖掘,才能抓住并吸引更多的目标观众,从而使浙江电视台作为一个整体在内容覆盖上达到既“全”又“深”。基于这一思路,原散落在三台的新闻、社教、娱乐、经济、时尚、生活、影视、文化、科技、体育及健康等内容,均按照各自专业特色实施归并整合,不仅加大了内容的涵盖面,延伸了电视媒体的触角,还体现出强烈的整体感及时代特征。

三、浙江省级电视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初步成效

合并半年多,频道专业化的整体优势已初步呈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l、宣传管理得到强化,增强了党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合并后,各频道的宣传工作由浙江电视台一个口子统一管理及指导,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各频道节目管理遵循统筹规划、独立编排、各具特色、资源共享的原则。节目设置及编排由台统一审定,调改方案须报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批准;日常编排由各频道编辑部初排,报台编务会审定。这样,宣传管理明显加强,制度更为健全,调控更为有力。

综合频道和五个专业频道的新闻实行统分结合,时政新闻由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中心统一采制提供,各专业频道只搞符合各自定位的专业新闻。这样,各频道的新闻在各自的领域里,做专做深做透,占据制高点,形成权威性,体现某项专职的“喉舌”功能,结果就从整体上扩大了新闻舆论引导的广度和力度,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现在,时政新闻主干突出,专业新闻深度发掘,初步形成了“众星拱月,相映生辉”的效应。另外,还可以集中六个频道的力量组织重大战役性宣传报道,使宣传声势更大,效果更好。今年全省的“两会”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省“两会”期间,六个频道协同作战,综合频道负责现场直播,报道全貌,专业频道配合开辟专栏,组织专访,立体式战役比较成功。

[page_break]

2、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频道整合,理顺关系,人、财、物资源统一调配使用,使得原来三台分立时无法做或做不好的事情能够凭借系统优势,顺利完成。

比如大型活动。影视文化频道对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搞了一次现场直播,其操作难度较大。如按原有体制,一个频道根本做不了。这次尽管以频道出面,但全台各部门相互协调、全力保证,使长达10多个小时的直播信息丰富、衔接流畅,效果非常好。而且直播的录像资源共享,各频道各取所需,制作专题新闻或其他节目,协同播出,共同受益,充分体现了一个台的整体实力与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再如节目利用。过去是“自产自销播了算”,现在可以“一产多销串着播”。像《浙江卫视新闻》,专业频道要安排重播。体育健康频道每天一小时的“浙江电视医院”实行与新闻综合频道链接直播,直接覆盖全国。新闻综合频道还每天专辟了午间一小时集萃各专业频道的优秀节目。

除了体现系统优势,资源优化配置还提高了竞争能力,促进了良性竞争。体育健康频道没花一分钱就从浙江绿城足球队获得甲B主场的独家转播权,其直接原因就是合并后内部协调,把省级电视的体育转播权统一归并给了这一频道。独此一家,一致对外,因此就能不付分文,独占鳌头。

广告经营也是同样。三台合并后,成立统一协调机构,加强对全台六个频道广告的经营管理和协调,防止内部恶性竞争。同时照顾原有利益,暂时保留原各频道内设的广告经营机构及职能,分别在全台统一的政策和协调之下独立经营各自的业务,增强对外整体竞争力。今年前八个月,省级电视六个频道广告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2%。

3、频道设置专业化,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细分要求的、合理的电视节目体系。在节目改版过程中,正是由于坚决推行专业化,要求有所规避,有所抢占,按照各自专业特色实施归并整合,有的频道增强了新闻节目的档期,有的增加了演播室类节目的数量,还有的增设了有相对固定受众的新栏目,同时也引进了一批受人欢迎的名牌节目,停办了收视率较低的栏目,重新改版、包装了名牌栏目。现在,各频道基本避免了在节目设置上雷同、重叠的现象,针对各自目标收视群体设置的特定节目已构成频道的主体。辅、补充性的节目,也因事先基本圈定了节目外延,其综合化的成分大为降低。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着意强化或削弱,初步形成了一套特色较鲜明、符合频道专业化要求的节目体系。

4、内部机制得到活化,初步形成良性竞争态势。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各频道之间呈现了摩拳擦掌、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除了影视文化、体育健康频道举办大型直播活动外,经济生活频道拍摄了《飞越浙江》大型专题片,教育科技频道举办了“五月的鲜花”——由清华、北大、复旦等22所全国著名高校参加的新世纪西湖歌咏会。各频道都十分注意频道品牌与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强化了观众对频道的认知度。

5、为实行频道化管理开始积累经验。以频道为基本单位的管理新体制,必须要有新的运作模式,能随时对收视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必须确立大市场的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着力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实行频道化管理,就要把频道作为参与收视市场竞争的基本营销产品,节目只是零配件。零配件有专用品,也有通用品,前者必须自产自用,后者可以自产自用,也可以大生产乃至引进。今天,我们不仅缺少优良的名牌零配件(节目),更缺少以大制作为基础的名牌整机(频道)。频道营销应有大生产模式,要求制片人、编辑、记者抛却局部的喜好和本位利益,把一切融入到频道的总体利益和频道的品牌创造;不仅以栏目为单位面向整个电视市场创名牌,更要以频道为单位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推销。频道制还要求内部管理、成本核算、业绩考核、分配调节等,建立起一系列新的经营管理制度。这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有赖于通过实践,进一步总结形成。

四、浙江省级电视频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l、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化定位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个别频道还有错位、越位现象。尤其是那些边缘模糊、容易形成交叉重叠的非主打节目,稍有放松或疏忽,“小而全、综合化”的倾向就会抬头。要下决心继续调整。

2、办节目过量增加,人力物力增大投入,忙于应付,增加成本。合并后,六个频道的自办节目量增加了4个多小时,摊子铺得比以前大,效果未必好。自办节目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两者不一定成正比,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最佳的选择区间。如何确定自办节目量的最佳值,形成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形成频道节目经营、成本核算的最佳效益,最终实现频道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频道在节目设置上是否符合市场原则的标准之一。

3、专业化与创收的矛盾尚未理顺,造成有的频道在节目设置上尚欠专业,一个频道往往要兼顾宣传与创收两头。目前各专业频道仍承担着广告创收的任务,就这一点而言,节目设置在外延上越宽泛就比较容易能够赢得收视率,对创收也就越有利,而这正是与频道定位的专业化要求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矛盾,还要深化体制改革,把创收的任务逐步从各频道中剥离出来,由独立的专门经营机构来承担。

4、频道化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原来三台处于相互分隔的状态,在宣传、技术、创收、人事及分配制度上各自都有一套独立的管理、考核体系,由于各台起点不一,在制度建设上宽严的标准、尺度就不尽相同。如何在考虑历史沿革前提下,尽快理顺这一关系,是加强内部管理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专业频道之间节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有待探索。这里的共享,不是指靠拿来主义单纯地重播已有的节目或信息资源,而是指各频道如何根据自身不同的定位,综合利用、开发同一个较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问题。“雷峰塔”地宫发掘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各频道发挥协作精神,相互补充、多角度展示,信息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但在日常运行中,选题的多角度开掘与信息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仍然不够。

6、频道系列中平均用力、一样要求,效果未必好,实际也难以持久。目前,几个频道在人财物的分配上基本还是平均使用力量,资源配置倒挂的问题虽然已基本解决,但平均用力也有问题,难以发挥综合优势,寻求重大突破。频道定位依据的是对受众市场的细分,但细分不等于平分,目标市场本来就有一个不同的功能划分,用力当然也不能不分主次轻重。如何不断调整用力布局,确定一定阶段的突破口,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效益,是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五、深化改革的新课题

我们的改革刚刚起步,面对着许多新问题,需要继续实践,继续探索。

l、频道的专业化与频道化管理。频道是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经营单位,基本管理核算单位。要真正实现频道的专业化、对象化,就必然要突出频道的地位,减少层次,实行频道化管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如何处理集团、台、频道的关系,值得研究。还有,新闻综合频道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播出单位来对待,没有进行独立的核算,在频道化新格局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随着频道化推行,还需要在体制上进一步理顺关系。

2、频道专业化程度与集团化改革。频道专业化不仅仅是节目定位的专业化,还应有承担任务和功能的专业化。这就要推进宣传与经营双重职能的逐步分离。根据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在集团的构架里,频道应逐步成为一个单纯的宣传业务机构,经费由集团保证,统一调拨,以使频道总监无须心挂两头,可以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抓好宣传工作。这有利于把好导向,抓好节目质量,是强化以宣传为中心、加强宣传管理的根本措施。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2

二、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

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之弊,一是淡化了专业的特殊性,使专业的存在价值贬值。一个专业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专业,就因为它是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的。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在课程设置上与其它专业相互交叉渗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与相邻专业小异大同甚至同质化,就会模糊与其它专业的边界,弱化与其它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淡化甚至失去了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殊性而走向泛专业化,进而降低这个专业存在的价值,使专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二是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放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大学生,由于其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的限制,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目前的泛专业化现状则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就业压力,因为泛专业化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往往通而不专。虽然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人才流动频繁,需要就业者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但是泛专业化的教育,由于涉猎宽而泛使学生大多“样样通,样样松”,既难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也难塑造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所以,一个泛专业化了的专业,输出的毕业生不具备在本专业领域的专长和优势,在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上呈现出明显的可替代性,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毕业生应有的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保专业。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3

一、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必然性

1、实行频道专业化,是电视技术发展的自然要求。数字压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给电视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它最大的好处是增加了可以被传输的电视频道的数量,使原本稀缺的频道资源突然变得丰裕起来。现在,像杭州这样的城市经过改造后的有线网络,能够传播六十多套甚至更多的电视节目。这使电视频道有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实现差异性传播。

2、实行频道专业化,是适应受众市场不断分化演变的必然结果。80年代中期以前,电视台少、频道少、节目少,电视业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而今天,中国拥有上千个电视频道,年产节目60多万小时,受众近11亿人。在如此庞大的收视市场上,同一地区的几十个电视频道忽视受众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民族、地域的差异,整天播放大同小异的同质或同类型节目,其效果实在无法想象。出现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咎于电视从业人员,而是应该更多地从电视本体缺乏受众意识和对象性去探究原因。因此,认识和适应受众市场的多层次性和欣赏趣味的多样性,是传播模式由“传播者本位”的“传受型”向“受众本位”的“受传型”转变的社会动因,电视频道专业化正是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3、实行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业市场竞争的合理选择。随着中国电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卖方市场中以生产为核心的“台”的观念在市场上趋于淡化,买方市场中以收视为核心的“频道”观念逐步强化。观众手上原来被称为“遥控器”的东西,事实上已经变成了“频道选择器”,我们只有以频道为单位来履行我们的宣传功能、娱乐功能、信息服务功能并实施经营。与此同时,现在的市场已不是靠统货取胜的市场,而是“个性产品”或“特色服务”大行其道的市场。以电视节目这一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电视业市场,更应该追求节目的创造性、特殊性。时下的中国电视市场上众多雷同的节目和频道之所以还能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行业垄断,经不起真正的市场检验。

4、实行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充分激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积极性和创造性都需要与全新的体制形成合力。同时电视媒体的产业化运作也需要有市场化的运作体制相配套。在未来的电视产业中,频道是核心单位,频道制将是电视产业中的核心体制。

5、实行频道专业化,是精办电视节目的必要前提。精办电视节目的目标是什么?是通过精办、精选节目形成电视节目的品牌,并以此累积为频道的品牌。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中,品牌的价值高于一切。电视市场也是如此。但是正如可口可乐只能是饮料品牌、并不能成为西服品牌一样,电视台也不能幻想靠其某一个频道的品牌而惠及其它频道。事实上,凡是用一个制作、管理系统办多个频道的鲜有成功的例子;反之却能够出龙出虎,其中即使有称为台的,其实也是频道制的别称。

二、浙江电视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初步实践

浙江电视探索频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实行省级电视无线有线合并的过程,也是实施集团化改革的过程。去年,我局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认真调查、反复研究,于10月30日对原省级电视三个播出机构,即浙江电视台、浙江有线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实施三台合并,对原来分属无线、有线三个台管理的六个频道,实行体制改革,整合成新的浙江电视台统一领导下,以一个新闻综合频道为龙头、五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频道相配套的多功能、系列化的新格局,今年元旦向社会公众亮相。这标志着浙江电视台站到了新的发展高度和新的起点,也标志着我们组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电视业发展较快,特别是1994年率先上星以来,发展更为迅速,形成了较好的基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合并前,浙江电视台、浙江有线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的日子都比较好过,都有较强的实力。在这种状况下推进改革,搞三台合并,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此,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小而全”“低而散”的体制弊端,破除“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树立危机意识。

应该看到,在内挤外压的新形势下,自我感觉良好的所谓“好日子”是不牢靠的,对照国外先进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真是可以用“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来比喻。如果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体制性的弊端对事业发展的障碍,及时推进改革,创新体制,很快就会失去优势,大大落伍。“小富即安”只能小步慢走,决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何居安思危,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后劲不足等矛盾,已成为十分紧迫的关键问题。

实际上,在改革前的分离状态下,省级电视三个台六个频道,已明显存在着分散、失衡、无序三大弊端。

所谓“分散”,是指机构重叠,力量分散。原来我省省级无线有线三家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是副厅级单位,浙江有线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是正处级单位,相互独立,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管理分散。再从功能定位上看,三台没有明确分工,都在向“小而全”、“综合化”方向发展。如新闻节目,大家都抢搞时政新闻,有的台制作和把关的力量都比较弱,给加强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

所谓“失衡”,就是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扭曲。比如浙江电视台,有40年历史,500多名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办两套节目,自办栏目71档;而浙江有线电视台,创办仅7年时间,正式编制只有90人,却拥有3套节目,自办节目仅17档。再如硬件配备,有线台三个频道没有正规的演播厅,而教育台有个演播厅由于缺乏资金来装备,空着当仓库。这种“苦乐不均”的现象不是市场细分造成的,而是机构壁垒的人为结果,浪费大,效益低。

至于“无序”,以电视剧购买为例。三个台三班人马,为各自的利益争抢电视剧,使得电视剧购价恶性攀升。去年浙江电视台及其钱江频道两套节目的电视剧购片总额,拼命控制在1400万元内,而有线台一个娱乐频道,同年的购片总额已高达1800万元。三台分立的体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目的再生价值,难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事实证明,体制弊病带来了内部的无序“竞争”,不仅浪费了资源,消耗了投入,而且不利于宣传管理,实际宣传效果也不好。因此,实施浙江省级无线有线电视三台合并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广播电视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优化电视资源,解放生产力,提升浙江电视整体形象的必由之路,更是加强电视宣传管理,更好地为宣传工作服务的迫切需要。

2、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无线有线三台合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台合并,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迫切需要。面对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能否保证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到群众中去,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199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82号文件明确规定:“要推进地(市)、省级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的合并,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内部矛盾”,进而组建广播电视集团,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去年4月,丁关根部长、徐光春副部长在杭州视察调研工作时,对我省广电集团的组建工作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我们实施无线有线电视台合并,实现三级贯通,尽快组建广电集团,为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1999年底,浙江省委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把组建广电、报业、出版三大集团作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中央、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为我省广播电视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极好机遇。

三台合并是对原有体制的突破,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工作的核心和难点。合并前曾出现过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形成了较大的思想阻力。有人认为,三台合并是搞“一大二公”;有线无线合并会形成浙江电视台“一统天下”的局面,削弱甚至失去内部的竞争机制,也有的担心失去部门或个人的既得利益,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十分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认识上下功夫。要求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上来,使大家认识到,改革的着眼点在于我省广播电视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于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不能因为部门(单位)甚至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而损害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特别是在去年8月兰州会议以后,我们结合贯彻会议的精神,组织全局140多名处以上干部,举办了4天研讨会,从务虚到务实,充分讨论,议透问题,对于统一大家的思想,起了很好的作用。

3、突出重点,围绕频道整合做好无线有线三台合并工作.

这次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隶属关系的调整,而是广播电视体制的一项改革,是资源优化配置、结构重新组合的一次重大变革。目的在于使浙江的省级电视,变“分散”为集中,变“失衡”为平衡,变“无序”为有序,从“各自为政”转向组建“联合舰队”;在积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大背景下,在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下,把浙江的广播电视事业搞强搞大。

在筹划合并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各级领导的直接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部长丁关根同志,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同志,广电总局副局长吉炳轩同志,以及浙江省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和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去年都到浙江广电就广播电视的改革问题视察或听取汇报,给予指导。特别是光春同志和省委宣传部前任部长李从军等领导,不仅为我们把握整体改革方向,还具体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步骤的细节问题,给了我们许多指导和帮助,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还有总局机关一些司局的领导也给了我们许多支持和帮助。所以三台合并,其实也可以说是“合”上级领导之力,“并”各方群众智慧,才得以推动的。

这次合并,我们重点做了“合频道、并机构、合管理、并人员”的工作。

首先是对原有三台的频道进行整合,这是三台合并、实施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最核心的问题。从受众角度讲,频道是观众接触最直接的对象,从经营角度讲,频道也是节目经营和广告创收的基本单位。合并后,统一用浙江电视台一个台名和台标。以频道为基本经营单位,对频道资源按照统一的规划,重新定位,实行频道化管理,实现频道的专业化和对象化。我们按照电视宣传和节目生产规律,对原有三台自办的各套节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强调由“广播”向“窄播”转变,突出频道专业化、对象化和地方台特色,体现电视节目的贴近性、时效性和互动性,适应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合并后浙江电视台的六个频道,有了明确的性质和专业化定位:

上星频道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其他五个都确定为专业频道。钱江都市频道,由小综合台转为立足杭州面向全省城市的对象化频道;经济生活频道,要求紧扣百姓经济生活,沟通国家宏观经济与其的内在联系;教育科技频道,改变大教育的取向,服务教育、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树人育人;影视文化频道,要求从建设文化大省的高度,从影视和文化两方面来设置节目,经营频道;体育健康频道,强调突出体育优势,服务全民健康。通过这样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以一个新闻综合频道为龙头,五个专业频道相配套,既有整体统一形象又有合理专业分工的多功能、系列化的新的电视播出体系。

其次是调整归并机构。办公室、总编室、人事部、制作部、播发部等这样一些综合管理部门,由台里统管;时政新闻和对外宣传由台负责,节目可部分覆盖专业频道;各专业频道内仅设综合科、节目科和广告科。今后还要按照宣传与经营彻底分开的要求,将经营性、服务性的工作从电视台剥离出来,使台和频道成为纯粹的宣传业务机构。

第三是整合规范管理。一是健全集体领导与分工、分级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台长负责制,频道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监负责制。二是实行全台统一领导下的台和频道两级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四是统一调配人员。我们的原则是“按需定岗,择优竞岗,以岗定薪”。一是交流,全台人员不管哪个频道、部门,根据需要、特长,统一调配使用,优化组合。二是分流,择优分流,有的到管理、服务部门,有的充实到别的节目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临时人员要辞退。

为调动好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性,在整个合并工作中,我们尤其重视处理好上下几个层次的利益关系,包括局与台,台与频道,频道与栏目组、个人,并研究、制订相应的责、权、利规范。

三、实行频道专业化、对象化的初步成效

合并实施五个多月,合成运行三个多月,三台合并的整体优势已初步呈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宣传管理得到强化,增强了党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

光春同志在2月份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暨两台台长会议上指出: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改革,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要跟中央的政策对得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二是要跟社会需求对得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频道。三是要跟宣传宗旨对得上,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能影响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加强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这个重要阵地的领导和调控,准确、迅捷、形象地传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发挥好“喉舌”功能,这是这次三台合并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合并后,各频道的宣传工作由浙江电视台一个口子统一管理及指导,分级负责,层层把关。各频道节目管理遵循统筹规划、独立编排、各具特色、资源共享的原则。节目设置及编排由台统一审定,调改方案须报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批准;日常编排由各频道编辑部初排,报台编务会审定。这样,宣传管理明显加强,制度更为健全,调控更为有力。除原有的三级四审、重播重审等制度外,又新建了宣传例会、新闻例会等十大例会制度,严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提高引导水平和节目质量。

综合频道和五个专业频道的新闻现在实行统分结合的原则,规定时政新闻必须由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中心统一采制提供,各专业频道只搞符合各自定位的专业新闻。这样,各频道的新闻在各自的领域里,做专做深做透,占据制高点,形成权威性,体现某项专职的“喉舌”功能,结果就从整体上扩大了新闻舆论引导的广度和力度,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从实践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现在的浙江电视台,时政新闻主干突出,新风扑面;专业新闻深度发掘,精彩纷呈,形成了“众星拱月,相映生辉”的格局。另外,还可以集中全台六个频道的力量组织重大战役性宣传报道,使宣传声势更大,效果更好。刚刚结束的全国和全省的“两会”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省“两会”期间,六个频道协同作战,综合频道负责现场直播,报道全貌,专业频道配合开辟专栏,跟踪采访,战役打得很成功。尤其是全国的“两会”报道,3月1日开始,在北京梅地亚设立的临时直播室,按照会议的进程与安排,每天采用演播室对接的形式进行直播,把“两会”的内容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浙江及全国的观众。省委书记、省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各代表团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对提高浙江电视台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台合并后,理顺了关系,优化了资源配置,壮大了规模,增强了实力,提高了竞争力。人、财、物得以在一个体制下统一使用和调配,使得原来在三台分立时无法做或做不好的事情能够凭借系统优势,顺利完成。

比如大型活动。影视文化频道对“雷峰塔”地宫发掘现场的直播,是近年来社会影响和操作难度最大的。如按原来的体制,不仅一个频道做不了,就是整个有线台也不可能做好。这次尽管以频道出面,但全台各部门相互协调、充分保证,使长达10多个小时的直播信息丰富、衔接流畅,效果非常好,充分体现了浙江电视台的整体实力与形象。

再如设备调度。原来无线台有两辆直播车,有线台有一辆直播车,三台各有各的演播厅,合并后全部统一调配使用。体育健康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元旦开播的晚会或活动,第一次使用了浙江电视台的大演播厅。3月24日,体育健康频道的“甲B”足球联赛直播,首次出动两辆大直播车进行了现场直播,打破了多年来三台分割状态下形成的“壁垒”。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来实力最强的浙江电视台,也是一家所做不到的。

又如节目利用。过去是“自产自销播了算”,现在可以“一产多销串着播”。像《浙江卫视新闻》,专业频道要安排重播。体育健康频道每天一小时的“浙江电视医院”实行与新闻综合频道链接直播,直接覆盖全国。新闻综合频道还每天专辟了午间一小时集萃各专业频道的优秀节目。

除了体现系统优势,资源优化配置还提高了竞争能力,促进了良性竞争。体育健康频道最近从浙江绿城足球队获得甲B主场独家转播权,没有花一分钱,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把省级电视的体育转播权统统并给了这一个频道,独此一家,因此就不付分文,独占鳌头。

广告经营也是同样。这次合并中,浙江电视台专门成立了广告协调机构,以加强对全台六个频道广告的经营管理和协调,增强对外整体竞争实力,防止内部恶性竞争。同时照顾原有利益,各频道原内设的广告经营机构及职能也暂不取消,分别在全台统一的政策和协调之下独立经营各自的广告业务,重大问题由台里统筹协调。今年第一季度,六个频道广告收入1664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30.4万元,同比增长28.89%。

再就是覆盖问题,合并前三台为抓覆盖各自为政,效果不明显,现在通过局台的统一协调,一个口子对外,六频道的有效覆盖率均大为提高,目前教育科技、钱江都市、影视文化频道已基本覆盖全省。

3、频道设置专业化,初步形成了符合市场细分要求的、合理的电视节目体系。

实践表明,专业频道只有在本专业领域内做好内涵的纵深挖掘,才能抓住并吸引更多的目标观众,从而使电视台作为一个整体在内容涵盖上达到既“全”又“深”。在节目改版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专业化,要求有所规避,有所抢占,把原散落在三台的新闻、教育、娱乐、经济、时尚、生活、影视、文化、科技、体育及健康等内容,均按照各自呼号及专业特色实施归并整合,有的增强了新闻节目的档期,有的增加了演播室类节目的数量,还有的增设了有相对固定受众的新栏目,同时也引进了一批深受人们欢迎的名牌节目,停办了收视率较低的栏目,重新改版、包装了名牌栏目。现在,各频道在节目设置上雷同、重叠的现象基本没有了,针对各自目标收视群体,围绕其收视兴趣和习惯设置的特定节目已构成频道的主体。辅、补充性的节目,因为事先圈定了节目外延,其综合化的成分也大为降低。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着意强化或削弱,初步形成了一套有鲜明特色的、符合频道专业化要求的节目体系。

4、内部机制得到活化,初步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合并后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各频道之间呈现了摩拳擦掌、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态势。经济生活频道目前正在筹备拍摄《飞越浙江》大型专题片,向建党80周年献礼。教育科技频道正在积极筹办“五月的鲜花”——全国著名高等院校新世纪西湖歌咏会,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22所名校领导参加了相关的新闻会,活动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影视文化频道春节前组织了60多人的演出队伍,赴省内重要城市举行“老朋友,新面孔,心连心”大型广场文艺巡回演出,辗转千里,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拉近了频道与观众的距离。

5、为实行频道化管理积累了经验

合并后电视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必须有新的运作模式,这就是我们理解的频道制。这个新体制,应该是能够适应频道市场运作,并能够随时对市场做出反应的新体系。这次三台合已经为此积累了一点经验。它告诉我们,电视市场是很大的,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占有市场,就需要在频道制下确立一个大市场概念。频道是收视市场竞争的基本单元,节目是频道的零配件,零配件的生产可以是大生产,也可以是小生产,而总装则必须是大生产模式。在今天,我们当然还缺少优良的零配件(节目),但我们更为缺少的是以大制作为基础的总装线(频道)。频道制的大制作要求制片人、编辑、记者抛却本位的利益和个人的情愫、爱好、追求,把一切融入到频道总体的利益和频道的风格之中。频道制的大制作要求以频道为单位而不是以栏目为单位,进行策划包装,要求对采访资源和时段资源的共同享有。频道的大制作可以使我们在任何突发性事件和任何特殊要求面前应对自如。可以更大程度地履行好频道所确定的主功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要求。频道的大制作还要求节目的质量、形式、服务、信誉、收视份额、广告回报等方面均有不同凡响的表现。而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实行频道化管理才能得以实现。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化定位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还有错位、越位现象,要坚持原则继续下决心调整。尤其是那些边缘模糊、容易形成交叉重叠的非主打节目,稍有放松或疏忽,“小而全、综合化”的倾向就会抬头。

2、自办节目过量增加,人力物力增大投入,忙于应付。合并后,六个频道的自办节目量增加了4个多小时,摊子铺得比以前大,效果未必见得一定好。自办节目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两者不一定成正比,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最佳的选择区间。如何确定自办节目量的最佳值,形成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形成频道节目经营、成本核算的最佳效益,最终实现频道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频道在节目设置上是否符合市场原则的标准之一。

3、专业化与创收的矛盾尚未理顺,造成有的频道在节目设置上尚欠专业,一个频道往往要兼顾宣传与创收两头。目前各专业频道仍承担着广告创收的任务,就这一点而言,节目设置在外延上越宽泛就比较容易能够赢得收视率,对创收也就越有利,而这正是与频道定位的专业化要求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的办法,把创收的任务逐步从各频道中剥离出来,由独立于频道外的专门经营机构来承担,把频道功能单纯化,作为一个纯粹的宣传机构,只负责节目生产与播出,让总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日常节目管理、提高节目质量上来,专心致志地抓好宣传工作。当然,实行这样的体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才能在承担宣传任务的频道与承担创收任务的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约束、相互激励、协调运作的机制,否则有可能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

4、频道化管理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原来三台处于相互分隔的状态,在宣传、技术、创收、人事及分配制度上各自都有一套独立的管理、考核体系,由于各台起点不一,在制度建设上宽严的标准、尺度就不尽相同。如何在考虑各台历史沿革前提下,尽快理顺这一关系,是我们在内部管理上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5、专业频道之间节目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有待探索。这里的共享,不是指靠拿来主义单纯地重播已有的节目或信息资源,而是指各频道如何根据自身不同的定位,综合利用、开发同一个较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问题。“雷峰塔”地宫发掘是一个特例,各频道发挥了协作精神,相互补充、多角度展示,信息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但在日常运行中,选题的多角度开掘与信息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仍是不够的,有争当主角、不甘配角的倾向。

6、频道系列格局中如何合理界定主频道和辅助频道,以优势资源赢得优势效应的问题尚需理顺。合并后的“磨合期”内,几个频道在人财物的分配上基本还是平均使用力量,配置倒挂的问题虽然已基本解决,但平均用力是难以形成突破性局面的。频道定位依据的是对受众市场的细分,但细分不等于平分,目标市场本来就有一个主和次的划分,用力当然也不能不分主次。如何在新格局内找到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形成一种市场冲击力,以此带动其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五、深化改革的新课题

我们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正在面对和将要面对各种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实践,继续探索。这里提几点想法。

1、频道的专业化与频道化管理。频道是基本的节目经营单位,基本管理核算单位。要彻底实现频道的专业化和对象化,就必须突出频道的经营地位,实行频道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次。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原来台的概念势必将淡化,台将不“台”,如何处理台与频道的关系,值得研究。还有,现在浙江电视台的新闻综合频道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播出单位来对待,没有进行独立的核算和经营,在频道化新格局中,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位置。这样说不是要削弱其龙头频道的地位,而是要在体制上进一步理顺关系。

2、频道专业化程度与集团化改革。频道专业化不仅仅是节目定位的专业化,是否还有承担任务的专业化单一化,即宣传与经营彻底分离。根据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在集团的构架里,频道应作为一个纯粹的宣传业务机构,不承担经营创收任务,经费由集团统一拨给。现在钱江都市频道就是由别的公司广告经营,频道按比例分成提取来保证经费的。这应该成为方向。今后广告经营应由集团内其他的专业机构来承担,总监无须心挂两头,应该集中精力抓准节目定位、抓好节目质量。从试行效果来看,这样的办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3、频道的品牌意识与精品战略。在市场化程度已进入一个新层面的时候,电视媒体的经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纳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和理念。品牌意味着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着观众对频道的感受、印象,从而产生对频道的信任和亲近。为了建立频道品牌系统,创立几个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名牌栏目十分必要,要通过名牌栏目来吸引观众的对媒体的注意,从而把整个频道支撑起来。所谓名牌,就是精品。精品主要有这样几个评价标准:导向正确、内涵深邃、特色浓郁、策划精细、制作精致、反响强烈等。电视频道要想拥有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对栏目精益求精,特别是创牌子的时候更应如此。不讲特色,不讲品位和品质,是永远创立不出名牌栏目的。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4

文书档案是高校发展的原始记录,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学校各部门如何利用档案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取决于所收集的档案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具有专业化、多功能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单位以专业化档案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为核心,以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认识

首先,树立专业化理念,提高专业化认识。档案管理专业化是指档案管理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也包括职业专业,国家对档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档案知识、档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我国有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其次,培养专业化精神,增强专业化意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塑造档案职业文化、职业品格和职业素养,要甘于寂寞、乐于奉献、遵守法纪、保守秘密,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事业追求、职业理想和工作态度。陈希周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四忌”》一文中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忌态度冷淡,缺乏热情,二忌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三忌不熟悉馆藏内容和档案管理业务,四忌对查阅档案的人员不严格监视,对查阅过的案卷不经检查就人库。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克服“四忌”,努力做到服务质量专业化、学习培训专业化、业务技能专业化。

再次,建立档案管理专业化体系。蹇文燕在《浅谈基层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专业化构建》一文中指出,档案管理和开发专业化构建的路径主要有:一是提高认识,转变工作理念;二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专业化队伍;三是完善设备,加大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四是整合利用档案资源,促进事业健康发展。档案管理专业化的目标是人本化,要坚持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保管为主向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所有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离开了人所有的档案都没有任何意义。档案管理专业化过程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单位统一的文书档案标准,克服各自为阵、各自为术、各自为范的局面,积极推进文书档案建设一体化,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全面、准确、便捷的功能。

二、创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模式

要提高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模式,建设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经费独立、业务独立的档案馆。《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把档案事业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机构,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应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设置档案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管理,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检查和指导;档案馆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具有保管档案的专用库房,档案库房应当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鼠、防尘、防光等条件和设施。

目前,高校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文书档案产生并存放于各单位、各部门、各学院,或者单位内部设立档案室,由这些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档案管理零散,缺乏规范性、整体性,作用很难发挥,价值很难利用。二是成立档案馆的高校,文书档案由档案馆专人负责,各单位和部门指定兼职档案员协助做好归档工作,管理制度健全,文档生成过程规范,档案的价值整体得到利用。

三、改进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方式

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专业化、管理方式专业化、管理手段专业化、管理措施专业化等。陈丽在《提升四川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标尺》一文中认为,档案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从管理工作的各项专业环节入手,以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把服务者的工作重点集中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的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括组织专业性、管理过程专业性、技术专业性、人员要求专业性等。

制度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逐步采用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是文书档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为了提高文书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开发文书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必须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以信息化改变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档案馆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刊物、图书等媒介,采取出版、播放、陈列、展览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刘向在《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一文中认为,要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专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程序员的档案知识水平。要根据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使软件所附有的功能适应档案管理的特殊性。还要进一步完善软件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对软件和系统进行升级。陈金水在《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助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一文中认为,要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实现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业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及时配备业务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业务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养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化、事业型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实现高校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的关键。《甘肃省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档案专业及相关知识,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保守秘密,热情服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称评聘,并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文书档案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政治素质,在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上发挥表率作用;其次,要掌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熟悉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具有文书档案的鉴别、识别能力;最后,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文书档案的形成、收集、鉴别、整理、利用、保管等一系列专门环节。另外,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文书档案充分利用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贤文在《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干部档案管理队伍》一文中认为:“干部档案管理队伍应该懂得电子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能自如地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干部档案材料的贮存、检索,应该懂得录像、复制、缩微等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仪器,应该具有基本的化学、生物知识,以利用各种手段实行对干部档案材料的防霉、防腐措施,应该懂得中国档案发展史、干部档案史,等等。”为此,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使档案工作者从档案资料保管员向档案资源开发者和研究者转变。

其一,加强档案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发展档案学科知识体系,根据社会需求,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办档案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结合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培养档案管理应用人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人才和档案学研究人才。

其二,引进档案管理人才。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在职称评定、推优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吸引其他单位或部门具有档案专业学习或管理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5

违反建设程序建设与施工、监理的关系实质上是合同关系。目前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对施工、监理的合同履行情况把关不严,比如对人员的无序调换不能及时加以制止,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违约处理,对调换人员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仍予以批准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现。我市有多个交通项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执行中存在随意变更等问题,工程结算审价争议久拖未决,以致每年有农民工上访现象。特别是有的建设财务控制力量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困难,历年累积的应付工程款欠款严重。历年来工程款支付环节引发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建设管理部门等对合同管理特别是农民工支付保证金加强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设合同条款中单独对工程款支付和合同变更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1.2基础资料不全,竣工验收拖延

按规定要求,公路项目通车试运行两年后应进行竣工验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项目无法及时竣工验收。原因有档案资料不全,财务决算未及时完成等等。前几年已完工的多个项目竣工结算还未全部完成,有的项目尚在诉讼中,导致财务决算无法编制、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建设由于管理人员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没有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后续再补有困难。建设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近年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也成立了基本建设项目综合验收领导小组,大大推动了项目综合验收的进度。

2推动交通工程建设专业化管理的策略

2.1严格控制准入门槛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按法律规则办事,交通工程项目招标的时候,要深入调查竞标的能力水准、技术水平,对相关项目负责人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将组织机构的组建、人员配置的标准明确化,如此措施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团队管理的专业化。依据相关准入条件,对眼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检测、衡量,把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及时的变动,将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替换。新项目的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展开。

2.2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招标投标、质量标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变更、资金拨付、廉政准则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建立财务竣工决算、综合验收、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政府部门也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扎实督促建设建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

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将建设管理能力与项目建设的适应性纳入动态监管,重点考核机构和人员变化、履约能力、履职效果、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要素,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对社会投资项目,还要加强对资金筹措、履约能力的监管,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工程实施管理不力、现场管理混乱、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设,应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及时撤换。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6

2.制定组合菜单,促进营销桩工及非开挖产品有客户集中度高、圈子小、连带关系较为明显等特点;对局部热点市场,徐工基础将快销行业的“团购”方式引入本行业,制定“团购”方案,抢占市场先机,提高产品占有率;针对销售难点,推行科学的项目式管理方法,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以最大的优势调动各环节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专门针对用户需要及复杂地层进行研究、分析、定制人性化、成套化的施工解决方案,以工法保服务、以服务促销售。徐工基础还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集团400热线、阿里巴巴商务平台以及徐工微博等,为顾客提供网络在线服务、信息咨询,及时收集客户建议、跟踪落实服务改进,实现快速反应。

3.实现超值服务,满足需求徐工基础以快速响应服务、解决施工问题、现场培训机手等成套施工方案实现超值服务。徐工基础成立了20余个办事处,设立了专业化服务队伍,做到有市场就有销售,有设备就有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公开承诺现场接机、2小时响应、24小时解决问题,对每天服务信息100%电话回访、闭环管理。除此之外,在“四位一体”经营体系带动下,徐工基础专门成立“工法技术委员会”,聘请了经销商、供应商、用户中专业能力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工法实战专家以及行业学术专家,开创了工法微博、共享工法案例等,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为用户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4.培养全能机手,拓展市场徐工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准确把握行业新特点,全面培养懂产品原理、能熟练操作、会选择工法、专判断故障、精维修保养的“五项全能”机手,完善机手师资队伍,建立机手人才库,支撑产品工法及现场服务需求,更好的巩固用户群,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服务项目中增加免费培训机手,培训班采用技能训练,学术讲座,实习考察,月度例会,“零距离”工地实战、座谈会等;徐工基础专门建立了机手俱乐部,定期召开机手座谈会。

二、实施倒逼机制颠覆研发

1.倒逼产品差异化设计徐工基础创立了以市场为驱动的逆向多维协同产品研发流程:先开发市场,后研发产品,最后完成设计图纸,实现产业化。这种研发流程能够大大缩短产品研发时间,提高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市场为中心,通过市场期望的价格和需求调研,倒逼“差异化”设计,据此流程徐工基础专业化发展后推出XR360、XR280D旋挖钻机,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桩工机械专用底盘,差异化的产品性能,这两款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2.倒逼出口产品品质,促进技术升级徐工基础以出口产品为抓手,强化适应性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紧盯世界级品质目标,在核心技术和品质上对标、并赶超国外主要对手,促进技术升级。针对巴西市场,推出旋挖、长螺旋两用钻机,加大卷扬加压产品覆盖面;根据委内瑞拉政府惠民工程,设计XR150D旋挖钻机,专用于房建桩领域,一次性出口70台,成为国内旋挖钻机出口最大单;开发XR220DII型旋挖钻机,采用卷扬加压技术,适应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外无泥浆、全套管施工工艺;用于大直径、长距离江河非开挖穿越工程的XZ5000大型定向钻,在2012年度上海“工程机械博览会”上直接被马来西亚客户订购,成为国内出口钻机之最;目前,徐工基础已获得欧盟CE认证的产品共计5项,并全面销往海外市场。

3.倒逼产品质量,改进务实高效徐工基础的产品质量注重从源头抓起,将质量改进作为研发部门的KPI指标,同时分解至技术人员纳入月度绩效考核,督促技术人员及时分析质量问题、切实制定改进措施、深入推进各项措施予以落地,每月形成质量改进分析报告予以跟踪、反馈。每一类产品均研制出整机试验台,用于模拟实际工况代替传统作业,并在线监测、分析各项技术参数,确保产品性能及改进效果。同时每年组织2-3次由研发、服务等人员构成的质量服务走访分队,现场采集用户的意见及建议、解决用户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建议进行分析、改进,切实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三、精益管理,持续改进

1.精益管理促资源保证徐工基础遵循流程分析、布局改善、工序优化、标准作业、持续改善五个步骤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模式,优化内部物流运行模式,强化工业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运用,实现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借助规模持续增长,推行“比质比价,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对供应商进行月度供货业绩考核、季度量化评价、年度综合评审,将产品质量控制前移至供方,促进其工艺技术、设备工装等保证能力的提高;将供货业绩与供货比例及付款比例挂钩,对供应商管理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保障供应商良性合作;相继投入近500万元,分别建造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机、煤矿掘进机综合性能试验台,提高试验研究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建立行业首条水平定向钻流水线,打破传统地摊式装配,推行“JIT准时化生产方式”,优化工艺路线、理顺物料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通过6S模式推进现场物料分类定置摆放并标识管理逐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降低不良率及辅助生产时间,全力挖潜产能。

2.六西格玛管理促质量提升徐工基础以强化质量责任意识为基础,降低早期反馈为目标,全面推行六西格玛项目管理,建立灵活有效的持续改进系统,实现全流程品质能力的提升。设定六西格玛项目计45项,强化项目实施监控和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建立日常抽查制度,设定各工序关键质控点,定期对生产、装配、调试、入库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稽查,强力推行“岗位承责、一把手负全责”的质量定责制;通过举办质量警示展、质量意识教育等全员质量活动,组织“全国质量服务万里行”用户走访活动;持续进行产品质量改进,每月对外部反馈信息进行系统的汇总分析,制定改进计划、督促实施过程、跟踪改进效果。

3.行动分析致规范管控在学习运用“行动学习法”的基础上,引入“行动分析法”,以“下道工序为客户”的理念强化市场导向,按照“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及“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编制包含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具体内容约80个制度,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对涉及研发、销售、服务、生产、采购等核心价值链的30个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考核和调节的方法、流程和措施,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对10余个关键重要岗位实施上下游岗位体验,学会站在“下道工序——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对上道工序提出要求;定期对关键核心业务流程及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有效地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提高工作效率。

四、传承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1.建设诚信员工队伍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培养忠诚于企业、取信于用户的员工队伍。积极构建“四好”班子,打造“忠诚信用,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为人表率”的干部队伍;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教授,与长江商学院、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有针对性定制培训计划,并利用网络学院平台在模块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自主课程的开发,迅速强化和提升干部员工的综合管理能力及角色认知;组织“劳模风采录”、“忠诚、信用徐工人”典型人物专题宣传,修订、学习《员工诚信手册》,促进员工对徐工“诚信、尊重、创新、奋斗”的主题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引领员工保持昂扬斗志、奋力拼搏。

2.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徐工基础积极构建完善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以快速打造“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卓越钻级人才队伍。针对每个关键重点岗位(A角)设定B角,结合A、B角的实际情况设置帮带X变量(X≤3),以A角带动B角、并联合B角分别帮带X1、X2、X3,AB角构成轴线,同任意“X”构成平面,形成以点带线、以轴带面的帮带团队,充分发挥AB角的中流砥柱作用,实现对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快速化成长、优质化绩效、全面化提升的系统目标。横向充分融合营销、技术、技能、管理四类人才,纵向有机融合“AB角”、“后备人才培养”、“一带二工程”、“钻级新秀”等四项专题工作,形成党委进行培养、行政出具课题(项目)、工会实施关爱、团委服务成才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各类人才的前两个层次的82名关键重点岗位人员均设立A、B角;对2011至2012入厂的120余名大学生均建立帮带团队;对30名后备干部、20余名后备工段长、12名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建立“双导师”制帮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专题、突出问题等建立130个课题、170个帮带对象,分别搭建“钻级市场精英”、“钻级技术标兵”、“钻级管理引擎”、“钻级技能蓝领”、钻级新秀的评选及公开竞聘、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多个平台全力培养四类人才。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7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旅游企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缩短了向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但由于在旅游企业从事的多是一线高强度的服务工作,角色的变换、环境的差异、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等,使学生在实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必然影响实习效果。

在组织旅游专业实习中,笔者探索并体会到,实施立体化管理,做到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密切配合,关注学生思想、心理、技能、身体共同进步,是规避和处理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制度化管理是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是实施立体化管理、提高实习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领导机构和职能分工、实习工作流程、实习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制度文件。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从教师进行实习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制度。

如《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等。一是使学生通过实习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工作标准等有较深刻、实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管理、操作、服务技能;在实践中思考、提炼和形成毕业论文的初步研究范围或课题;培养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为未来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学生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二是强调我们已将“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实习并坚持到底,以形成较强的约束力;三是明确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办法和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形成激励机制;四是规定整个实习全过程———从实习的准备和动员、实习中的管理考核,到实习结束后的实结会、实习材料的立卷归档———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明确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以使有关人员心中有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二)从实习生的角度制定的管理制度。

如《学生实习纪律及要求》等。针对实习中学生应遵守的纪律和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端正心态、吃苦耐劳、服从领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学习、写好实习日志和实结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允许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允许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以期学生在实习伊始就能用实习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或减少违纪现象。

二、加强心理疏导。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也是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对于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其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实习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心理疏导主要分实习前和实习中两个阶段:

(一)实习前的心理疏导。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高职学生在实习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实习生”这一角色的特殊性。一方面旅游企业和游客都会把实习生当做企业员工看待和要求,所以实习生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工;另一方面,实习生顶岗实习的临时性,又使他们在待遇上与企业员工有差别。要正确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珍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实习中就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集体荣誉相联系,严格地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从事体力劳动和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

(二)实习中的心理疏导。

1.倾听倾诉,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宣泄情绪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际矛盾,因为实习纪律要求和集体荣誉感的约束,实习生遇到一些事情,往往会选择忍受下来,但是委屈不满等情绪仍郁积在潜意识之中,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教师利用到企业巡视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加以正确的疏导。一般学生倾诉之后,心理的委屈就会缓解,就会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

2.真心关爱,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在实习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但要严格要求,更应真心关爱,为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习基地遇到生活问题、明显不公平对待等,我们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指导老师到实习基地巡视时,尽可能逐个地和实习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真心关爱,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实习动力。

三。赢得家长的支持。

赢得家长支持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在家都没有干过家务。到旅游企业实习,让他们由别人为自己服务变成自己为别人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需要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适应过程。而如果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他们从事服务工作,就会成为这个转变过程的阻力。所以应把家长工作提到实习立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把阻力变成助力。

(一)新生入学时的工作。

新生接待在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注意灌输高职层次办学特点、学校的实习成果等信息,使其对学校开展实习、实训工作的必要性有所认识,对学校产生信任感。在组织实习前,向所有实习生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写明组织学生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时间、地点、待遇,实习纪律及要求、奖惩规定,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增强透明度,提高家长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请学生家长配合,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征求家长的建议。《致家长的一封信》要让家长阅后签署意见,返还学校存档。

(二)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

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时,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在实习中个别学生在工作辛苦或身体不适时,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能够正确对待,曾有家长对孩子说:“你在这儿行,以后到哪儿都行;你在这儿不行,以后到哪儿都不行。”给了孩子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有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也会编造理由帮孩子逃避实习。出现这种情况要着重与家长讲清两点:一是提高家长对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的认识;二是强调如果无特殊情况不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任务,按奖惩条例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希望家长能够引导孩子经历风雨,走上成才之路。

四、抓好实习动员和总结工作动员和总结是整个实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抓好这两个环节对于提高实习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一)实习动员。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实习成功的有力保证。每次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动员中要重申实习目的、意义,进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公布实习协议,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实习纪律及奖惩规定。

(二)实结。

实结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上交个人实结,班级召开总结大会。

1.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理性的回顾、规律性的概括。

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都是感性的,实习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来认识,找出自己能在艰苦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并取得成绩或有所收获的原因,并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负面的东西。

学生在实习中也会遇到受委屈、挨批评的事情和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身体不适等困难,可能也会看到实习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能正确认识,在总结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让学生懂得顶岗实习的所有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3.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为下次组织实习创造良好氛围。

在实结中,根据企业鉴定和反映以及实习指导老师的了解,按一定比例把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选出来予以表彰,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处理,有奖有罚,营造出以坚持实习、表现良好为荣,以半途而废、表现欠佳为耻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实习效果,为旅游管理专业下一届实习的学生树立榜样。

五、与企业合作育人。

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还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的沟通和协调,校企联手、密切配合、共同育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让企业充分认识校企合作育人的意义,提高其育人的主动性。

在建立实习基地时,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育人也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要让其意识到实习生身份和其劳动目的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而要把他们作为旅游企业后备力量来培养;要让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知晓,接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仅是解决自身劳动力问题,更是在履行一种社会责任。此外还要积极和企业协商实习细节,尤其是为学生争取实习补贴,保证学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合理的报酬能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

学生进入企业后,要与企业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服务网络,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技能比赛,引领学生融入企业文化,丰富学生实习内容。

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与企业协商有关学生劳动安全方面的协议,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顶岗实习安全、稳定、有效。

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尤其在顶岗实习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榜样效应作用,是保证实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一)学生干部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在实习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教师或其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每次实习前,最好专门给学生干部开会,教育、嘱托、激励他们,让其知道自己在实习中的管理职责,希望他们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作用,成为“班魂”。

(二)指导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提高其管理能力。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8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可以说是世界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电视受众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以及媒体竞争的必然产物。或者我们可以简明扼要地将其概括为“四个必然”:

1.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是世界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经济浪潮和中国加入WTO,海外电视业对我国电视市场的冲击已是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实际上,频道专业化也只是近20年代来世界电视发展中的新课题。大约二三十年前,美国的电视频道也并不多,专业化频道更是少得可怜,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样的主要城市也只有十几个频道。而今天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资料表明,美国目前拥有多达150个有线网系,一个家庭最多可以接收到35O个频道的节日,专业化频道越分越细,观众群被越分越小,如美国就有科幻频道、传记频道、卡通频道,甚至还有高尔夫频道、法庭庭审频道、居家庭院频道、白宫会议专门频道等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视业这种趋势更是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显示,亚洲电视市场上处于前十位的频道(收视市场份额与欣赏指数综合考察),也大多是专业频道,如HBO(美国家庭影院频道)、StarMovie(香港卫视电影频道)、Discovery(探索频道)、MTV(音乐频道)、CNN国际新闻频道、ESPN(体育娱乐频道)、TNT/CN(卡通频道)等等。国外与境外的这些专业化频道都十分注重频道的整体营销,注重营造自己频道的整体品牌形象,以自己频道独特的定位、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栏目和节目,甚至独特的主持人、独特的频道标志和音乐等等,来树立自己频道的品牌栏目,乃至于整个频道的品牌形象,集中体现为强化与推行专业化频道的营销策略。

2.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数字压缩技术的突破给电视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电视频道数量猛增。原来短缺稀少的频道资源突然变得供大于求、富裕充足。数字压缩技术大大增加了可以被传输的电视频道数量,使得卫星信道从理论上讲可以增加到20倍左右,陆地信道可以增加到40倍左右,一般的城市有线网络经过技术改造,普通家庭就可以至少接收到上百套电视节目。由于电视频道数量急剧膨胀,专业化频道便应运而生。在每家电视台都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频道的情况下,为了同其他电视台乃至本台其他频道区别开来,也必然会走上频道专业化这条发展之路。然而,一旦专业化频道大批涌现之后,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专业化频道也需要很好地运用营销策略,对自己的节目、栏目和频道本身进行总体设计与整合营销,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与传媒的竞争。

3.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是受众市场巨大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理论上讲,电视专业化频道之所以应运而生,是由于大众传播已经从“广播”转向“窄播”,从传者中心转向受众中心。与此同时,电视受众也由集群化转向分众化,观众的主体地位日益加强,受众已经分化,窄播化与分众化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电视专业化频道。再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还处于“三少”(电视台少、频道少、节目少)状态,而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3588个频道,电视业已经由“卖方市潮进入到“买方市潮,使得广大观众摆脱了过去的被动状态,使观众形成了多元化的收视需求,并且形成了若干不同文化品位和不同收视习惯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文化的大众化转型,中国当代文化正在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从总体上讲,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三者并存的局面在我国逐步形成,在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电视业的分众化趋势或窄播化趋势,正是顺应了我国当前多元文化的发展潮流。事实上,近几年来电视节目的这种趋势日益明显,仅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就出现了代表主流文化的“庆典型”综艺节目、代表大众文化的“娱乐型”综艺节目、代表精英文化的“高雅型”综艺节目并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频道专业化运作与专业化频道营销,正是适应了我国当代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与受众市场巨大变化的必然结果。

4.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是媒体激烈竞争的必然产物

21世纪初叶,媒体竞争的态势日益加剧。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传媒产业掀起了大规模重组浪潮,重组构建“大文化产业”已成为国际趋势。所谓“大文化产业”是将电影、电视、报纸、刊物、广播、网络等传媒产业与广告业、娱乐业、旅游业,乃至玩具制造业等整合起来,重组构建一个巨大的传媒文化集团。例如,世界闻名的迪斯尼,正是出巨资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ABC),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中,成为集影视、娱乐、旅游、文化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跨国集团。从本质上讲,这种重组构建实际上是将上、中、下游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代表着国际传媒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或新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电视同纸媒体(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因特网)的竞争越演越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专业化频道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例如国际著名的体育娱乐频道ESPN近年来就加强了市场营销战略,尤其从2000年初起,ESPN出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的巨大变化,在新的营销战略计划中,ESPN将在其机构贝茨公司(Bates)的帮助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的营销活动。ESPN经营部主任伯克哈特认为,从总体上讲,体育是国际性活动,可以说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热爱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赛事,但是,对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又有自己偏爱的体育项目,如美国人喜欢橄榄球、日本人喜欢相扑,中国人喜欢乒乓球等等,他认为ESPN在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电视营销的理念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这就是说,电视市场营销必须采劝本土化”策略,来实现全球化目标。

二、关于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策略的几点思考

当前,伴随着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与频道专业化发展趋势,电视媒体经营已经逐步发展到频道经营阶段,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或正在筹备试行频道总监制度,尤其是各省市电视台专业化频道大量涌现,表明我国电视业正在逐步进入频道营销时代,它将会给我国电视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制作播出模式,乃至电视与受众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电视专业化频道的营销策略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讨论,笔者在此抛砖引玉,谈出以下几点意见,以便引起更多同仁的思考。

1.专业化频道营销的基础是频道定位

如果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专业化频道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也就是说它是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传媒管理之中,把为特定受众群体服务作为专业化频道的最高任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分众化”的策略,实现“大众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如此,专业化频道的定位便显得十分重要了。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讲,频道定位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化频道营销的成败得失。

关于电视专业化频道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节目内容的不同来区分和定位,另一种是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来区分和定位。乍一看来,这两种定位法似乎没有区别,实际上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两种定位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相比之下,当然是后者更加科学,因为频道专业化并不是像节目改版那样仅仅涉及到内容的更新和变化,或者简单地把同类节目或相近栏目编排在同一个频道里,其实频道专业化划分要复杂得多,它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作为依据,真正做到根据重点收视群体的需求来制作、购买和编排节目,进行频道规划设置,努力实现电视市场的细分化与有序化。尤其是对于专业化频道来说,由于收视对象已经分众化与窄播化,必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才能使目标观众群形成稳固的收视习惯。这样尽管专业化频道的观众面缩小了,但由于满足了受众市场的多层次性和欣赏趣味的多样性,使得观众的注意力、忠诚度与满意度都会有大幅度提高。

正因为如此,电视专业化频道在定位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调研工作,取得大量的重要数据,真正做到从定性到定量、从粗放到精确、从宏观到微观地进行分析,重点应放在认真进行受众分析、对手分析、自身分析上,以这些调研数据与分析结果作为频道定位的基本依据。在此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受众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频道定位只是受众定位的反映。能否找准最大限度的目标观众群,可以说是专业化频道营销的成败关键,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调查统计方法,对于受众市场进行细致与科学的调查分析。例如美国依据先进的市场统计学方法,根据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状况、家庭生活圈、居住区域、种族与信仰、人口流动性等5大范围共39项细目,将美国居民划分为62个生活方式不同的群体。显然,在此基础上再对受众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分析,针对目标观众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准、教育程度、收视习惯,乃至消费能力、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诸多信息进行研究,就可以根据目标观众的需求制作出适合他们的节目。与此同时,从我国目前电视收视调查结果来看,不少受众当前收看电视的随意性很大,在众多雷同的频道面前显得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观众正是专业化频道应当争取的对象或者称之为潜在的目标观众,只要专业化频道真正具有了自己的不同特色与不同风格,电视观众就会自然地凝聚在这些不同的专业化频道周围。

第二,对手分析。在众多媒体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专业化频道在定位之时,都必须进行全面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研究已有的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化频道,寻找自己的独特性与个性,确保自己在竞争中以不可替代的特色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方面,美国的两个科普频道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NGC)与“探索频道”(Discovery),虽然都是专业化的科普频道,但这两个频道却各有自己的特色,相互区别,并不雷同。NGC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总部在华盛顿,创立于1888年,在全世界拥有上万名会员)与NBC合办的一个频道,该频道的特点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不但每年为美国中、小学提供大量的音像教材,而且向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发行,普及自然与地理知识,它的广告收入大约只占频道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他多靠上下游产品。探索频道(Discovery)自1985年开播以来,一直强调节目制作中的人文关怀,强调人文性和趣味性的结合,甚至将电影故事片的有关镜头剪辑下来,与纪录片、电脑成像和文字、史实、传说等等融合起来,拍摄了诸如《恐龙纪元》、《木乃伊》等特别系列专辑,在全球145个国家中拥有1亿2千万观众。

探索频道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人类探索特别贡献奖”。此外,探索频道还成为全球十大知名品牌中惟一一个媒体类产品,与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品牌并列。以上例子充分表明,只要研究分析,找准特色,同样的主题也可以打造出完全不同的专业化频道。

第三,自身分析。在专业化频道的定位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对本电视台与本频道自身的优势长处与弱势缺点进行认真地、客观地、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例如,专业化频道设计方案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考虑到节目的来源。任何一个专业化频道,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节目作为支撑,这就需要自制节目与购买节目来完成。从自制节目来看,任何专业化频道要想制作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专业节目,必须认真分析自身在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加大电视台自制节目的数量。从购买节目来看,这可以说是当前我国专业化频道难以推行的最大困难,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尤其缺乏像美国“辛迪加”(Syndiate)这样成熟的电视节目市常从总体上讲,我国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数量不多,拍摄的节目水平参差不齐,更谈不上像美国辛迪加市场既有首轮节目、又有转手节目:既有电影片与电视剧,又有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的交易,数量十分惊人;以及“辛迪加”关于市场调查、谈判、拍卖、购买等一整套市场运作的成熟规则。

第四,准确定位。在受众分析、对手分析、自身分析的基础上,方可进行专业化频道的准确定位。专业化频道的最大特点便是自己独特的个性,包括独特的栏目与节目、独特的内容与风格、独特的角度与包装等等。完全可以说,任何专业化频道或者准专业化频道,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提高频道的收视率,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在这个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体育频道、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等,由于定位分工准确、频道特色鲜明,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此外,湖南卫视以大众文化娱乐节目脱颖而出;浙江卫视最早以文化立台打出特色,又以周末版率先在全国掀起电视周末热潮:重庆电视台以浓郁的地方色彩吸引受众:辽宁电视台在宏扬传统艺术与民族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就。与此同时,专业化频道又需要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追求独特的定位与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每一个专业化频道独特的文化理念。例如凤凰卫视的文化理念就十分值得研究,凤凰卫视中文台将全球华人作为目标观众,他们提出了“东西南北大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港台文化与内地文化)的理念,以及“你无我有,你少我多,你慢我快,你板我活”的十六字方针,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理念取得了成功。此外,“阳光卫视”打文化牌,以历史、地理、人文、科学为宗旨,不做新闻,不做娱乐,闯出了一条文化类专业频道的路子。在专业化频道定位时,一旦看准了,就要能够下决心。1980年当传媒业巨头特纳决定开设专门的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特纳想以专门的新闻节目同美国三大传媒电视台的综合频道竞争,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1991年海湾战争时CNN一鸣惊人,人们这才真正认识到定位准确的专业化频道的巨大威力。总而言之,专业化频道的定位问题十分重要,必须在详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解决频道定位、观众定位、栏目定位、节目定位、编排定位、市场定位、投资定位、对手定位等一系列定位问题。

2.专业化频道营销的核心是品牌栏目

任何专业化频道都必须至少有几个自己的品牌栏目,这些品牌栏目应当做到“三高”,也就是高知名度、高收看频次和高欣赏指数。电视专业化频道营销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品牌栏目来建立观众的频道忠诚度,使观众建立约会意识并在固定时间锁定频道观看节目。从总体上讲,“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频道的生命。从市场营销学来看,品牌本身就是无形的巨大财富(无形资产),是带动频道收视率,吸引观众并增加广告收入的主力军。从电视观众学来看,品牌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媒体来讲,它是电视台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长期投入的成果,是许多电视工作者长期努力和心血的结晶;另一方面从观众来讲,它是观众在长期电视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荣格语),品牌栏目对于受众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巨大魅力。从文化传播来看,品牌就是栏目的形象,就是频道的形象,就是媒体的形象,品牌就是一种独特的标志,就是频道的象征。任何频道都必须具有自己的品牌栏目,它们是频道营销的核心。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则应当进一步将整个频道发展成为品牌频道,如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MTV音乐频道等,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专业化频道营销来说,重心应当首先放在品牌栏目的建设上。

第一,全力打造品牌栏目。

任何一个专业化频道或准专业化频道,虽然播出栏目很多,但是必须全力打造和创立几个品牌栏目。对于专业化频道来讲,品牌栏目不一定是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但它必须拥有较高而又稳定的受众群。品牌栏目应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创新的意识、精良的制作,忠实的观众,以及高知名度、高收看频次和高欣赏指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短时期内收视率高的电视栏目并不一定就是品牌栏目,真正的品牌栏目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栏目生存时间是检验品牌栏目的重要标准。品牌栏目应当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生活》、《经济半小时》、《幸运52》、《开心辞典》等等。总之,全力打造品牌栏目,以品牌栏目带动整体节目的提高,以品牌栏目提升专业化频道的总体形象,应当是专业化频道营销的核心。

品牌栏目也同样存在着准确定位的问题,例如《生活》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1996年7月推出的一档大型经济生活服务类栏目,这个栏目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它“贴近百姓,服务生活”的明确定位,因此它的选题贴近观众,总是选取近期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老百姓的衣、食、注行、用等生活的各方面来展开,加上精巧的制作与个性化包装,以及展现流行时尚与倡导健康时尚等方面,在全国众多生活服务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显然,品牌栏目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在众多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如《东方时空》的人文关怀,《实话实话》的智慧幽默等等,都证明了形成品牌效益的电视栏目,必须有自己准确的地位和独特的风格,才能赢得持久稳定的忠实受众。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品牌栏目必须有著名的主持人。名主持人是栏目的标志,是频道的象征,乃至于整个电视台的形象。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主持人中心制,因为如果一位美国著名主持人调离原来的电视台,就完全有可能带走一大批忠实的观众。每一个成功的栏目都有其名主持作为代言人,例如CNN的《拉里·金访谈》,拉里·金今年已是60多岁,他从六、七十年代成名至今,由于他的知识面广,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赢得了许多美国观众的喜爱,最近CNN给他的年薪底薪增加到700万美元,据说还不包括其他分成收入。CBS的新闻杂志类栏目《60分钟节目》从1968年创办开始,节目主持人就是出生于1918年的麦克·华莱士,他的成功归功于他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不是处理事件而是讲述故事,2000年8月15日***本关键字已替换***主席曾经在北戴河接受了华莱士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专访。从一定意义上讲,主持人与栏目是相互促进的一种互动关系,栏目有了出色的名主持人才有很高的收视率,而一档品牌栏目也可以造就一位名主持人。正因为如此,要想精心打造一个品牌栏目,必须全力培养和造就名主持人,这可能是构建品牌栏目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专业化频道的主持人,不但需要主持人必须具备各种素质,而且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这就给专业频道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主持人也应当根据自己主持的栏目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来培养和创立自己富有个性的主持风格。例如,作为中央台经济频道的两档经济益智类栏目,《开心辞典》的王小丫和《幸运52》的李咏就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色,使这两档知识性极强甚至有些枯燥的栏目,被演绎成一种娱乐化、游戏化并充满趣味性、愉悦性的现场氛围。

第二,品牌栏目经营中的“错位思维”与“创新思维”。

从一定意义上讲,“错位思维”、“另类思维”、“创新思维”对于创立品牌栏目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品牌栏目绝对不能通过“克卤产生,必须具有独创性,具有个性。即使在全国相同类型的栏目中,品牌栏目也应当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与众不同。只要有了“错位思维”的方式,就能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闪光的亮点。例如,一般认为课堂教学总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由于运用了“错位思维”方式,由凤凰卫视与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的《世纪大讲坛》开办一年多来,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在内地和港台,乃至海外华人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品牌栏目,这个栏目主要依托北大、清华等一批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动态,涉及许多学科和专业,使观众足不出户便可聆听到国内一流学者的精彩学术报告,颇受观众欢迎。又如《凤凰早班车》这个栏目,陈鲁豫首创在电视上说新闻的方式,实际上如果按照有的专家的看法,把《凤凰早班车》的诞生概括为八个字:“急中生智、穷中生智”。早上没有电视新闻来源、没有镜头画面怎么办?那就只有说新闻,买上几张报纸来说新闻,结果就说出一种“另类”风格来。事实上这是把报刊、广播的优势和电视的优势结合到一起了,也符合人们早晨时间紧张匆忙的情景,反而歪打正着地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显然,这种”错位思维”、“另类思维”与“创新思维”方式,不但产生了新的品牌栏目,而且创造了一种过去少见的新闻播报风格。

“创新思维”更可以称得上是品牌栏目的生命。不但创建一个品牌栏目需要“创新思维”(包括“错位思维”与“另类思维”),维持一个品牌栏目同样离不开“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创建和经营品牌栏目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而不断发生变化。针对受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视需求,任何品牌栏目都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内容。更何况每个品牌栏目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需要不断创新,才是栏目生命力不竭的源泉,推迟栏目进入衰退期的时间,针对受众的需要随时对于栏目进行调整与改革。在这个问题上,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一方面,栏目的变化十分重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变化才能发展;另一方面,品牌栏目又必须保持一贯的风格,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栏目的文化理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元素不能变,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受众新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微调。

3.专业化频道营销的关键是整合营销

从总体上讲,中国电视业已经开始进入了以频道作为经营管理单位的时代。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国际电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从栏目时代到频道时代,也是我国电视业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因此,必须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与电视观众的特殊需求,按照专业化原则对于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定位与优化组合,对电视市场进一步细分,对媒体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进一步进行合理化配置。加强专业化频道的宏观管理与促进专业化频道营销,应当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所谓整合营销传播(IMC)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营销传播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美国广告商协会对它的解释大意是:依据主体的营销目标,确认和评估各种传播方法综合计划的增加价值,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以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达到最大的传播影响。专业化频道的整合营销涉及到方方面面,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尽述,其中最主要的应当包括以下两点,即:注重频道整体营销与注重频道形象设计。

第一、专业化频道的整体营销。

在推进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必然带来我国电视业在经营管理体制、制作播出模式,以及立体化经营方式等许多方面的变革。“加强对频道控制,主要包括加强频道定位、编排、包装为主体的频道品牌建设:强化以栏目出台、跟踪考评、末位淘汰为内容的栏目全程动态化管理,即频道产品线管理;以尊重观众、面向市场开拓运营、强调宣传和经营紧密协作的频道整体营销。这些职能的最终指向是培育频道的市场竞争力。在频道管理的诸项内容中,频道品牌建设、频道的产品线管理都要服从并服务于频道的整体营销的需要。”特别是真正实施专业化频道之后,恐怕现行的各电视台管理模式也会相应发生重大变化,即从以节目中心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以频道总监为主的管理体制,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各种变化与改革。

根据发达国家媒体经营的经验来看,专业频道的日益细分化必须建立在宏观电视市场的高度整合化前提之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自1985年开播以来,覆盖面已遍及全美国99%的有线电视用户,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拥有超过一亿个家庭用户。探索集团总公司除经营探索频道与学习频道两种核心频道之外,近年来还成功推出旅游频道与动物星座等频道,更兼营家庭影带、互动多媒体、电视制作、出版、节目销售及发行等多种业务,并在世界各国开设了多家探索频道品牌专卖店。显然,与国内电视台几乎完全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存的情况不同,国外电视台除广告收入外,主要依靠上下游产品与节目销售,甚至依靠专利产品和卖概念来扩大营销范围。这就启发我们,专业化频道应当实行立体化营销,除继续增加广告收入外,还必须增加和拓展创收渠道,或者利用专业化频道的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产业,如教育频道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教育产业,旅游频道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体育频道可以开办球迷俱乐部等等。或者还可以结合专业化频道搞延伸服务,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许多节目都被制成音影制品销售到世界各国,少儿频道更是可以和玩具制造业结合起来等等。

其次,在频道管理方面也应当贯彻整体经营的原则,以频道传播效率最优化原则来组织频道的栏目和节目。近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媒体中,“倒二八结构”十分盛行,就是指使用20%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维持80%日常节目的运行,以80%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打造20%的品牌栏目,以整个频道投入产出的最优化原则来组织频道的栏目和节目。此外,在节目与栏目的编排上,也要做到以品牌栏目为中心,带动整个频道的发展。例如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针对目标观众群体的需要,在节目编排上非常下功夫,节目实行全天候垂直滚动播出,根据每个观众在一定时间内可能遇到重播节目的精确机率进行节目的循环式编排设置,有的节日甚至可以重播5次,以此确保大多数观众都能收看到节目,并且降低节目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对于专业化频道来说,由于已经窄播化与分众化,必须强化频道特色与品牌效应,使节目内容具有必看性,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第二、专业化频道的形象设计。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9

一、早期专业化时期

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中企业制度创新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以需要大量内部管理和复杂组织形式的铁路公司为先导的现代企业逐步兴盛起来。据统计,1917年美国最大的278家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单一产品型企业,只有7%左右为主导产品型企业。这也就是说,在美国企业发展的早期,绝大多数是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只有极少数呈现出较为“自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中国民企的创业初期,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某一种技术生产或提供某一种产品/服务开始创业的。所以可以说此时企业经历了一段极其短暂的专业化经营时期。另外,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业根据政府的行政命令决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企业无权自己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其产品类型及产品组合,因此,那时企业基本上也都是处于专业化经营阶段。

二、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时期

美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的。二战以后,多元化经营成为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进入50年代初美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热潮,且越来越猛;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出现,美国企业多元化发展达到高潮。最典型的是ITT公司,该公司从1960年起的20年里混合兼并了300家公司,进入美国最大工业公司十强之列。

20世纪中叶的“电子革命”使企业创造了新的产业平台,使一批批,一群群新产业,新产品生成和发展起来。企业技术飞速进步,每个企业一般都拥有了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出现了富余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企业经营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管理能力也极大提高。且那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时期,市场上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正处于卖方市场态势,许多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行业吸引力。

因此,在中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积极向外扩张,增加生产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在本行业已经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他们也在考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企业规模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也必然欲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此时企业也会选择多元化经营。

三、新型专业化时期

在西方,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及西欧就出现了一股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并出现了“反混合兼并”“反多元化”的呼声,逐渐形成了“归核化”(refocusing)或“范围紧缩”(dounsizing)的新浪潮。大公司们纷纷以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并加强核心业务,形成适度的多元化状态,企业开始注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后,受美国学者CK·帕汉拉德和哈默学的着名论文《公司核心能力》的影响,回归产业又一次成为众多企业明智的选择。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飞机制造业的“巨无霸”,正是波音公司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而反观中国改革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先后有多种形式的所谓“多元化”经营战略形式出现,如:

(1)“办三产”、“福利工厂”型多元化。这是“中国特色”,因为要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问题,解决富余职工生活着落问题。

(2)非市场、半市场型多元化。这多半是1992年以来,许多企业大搞所谓的“多元化经营”而兴起的。这完全是过渡时期,计划与市场双轨转折、胶着时期,卖方市场发展到顶峰。

国外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是为了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寻求到新的利润来源,重视多元化经营中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而中国的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过多地服从于公司扩大规模和低成本扩张的目标,加上我国企业领导人在经营和管理上有一种独特的“心态”,急于把企业规模做大,怀有一种明显的“大公司情结”,当原有产业和原有市场满足不了这种特殊“情结”的时候,就会迅速向其他产业和其他市场渗透,而不管这些产业与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如何,导致企业盲目多元化。巨人集团正是吃了盲目多元化的苦果,它盲目向与软件毫无关联的保健品业以及房地产业进军,最终兵败78层巨人大厦

四、企业的知识及能力决定企业的外在表现

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其知识与能力尚处积累阶段,企业还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时,企业只能集中自己有限的资源与能力,投入到核心业务的发展上来,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争取尽快在本行业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主导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相关条件,取得了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初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始力图在原有产业之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追求范围经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便会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10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1],是对大学四年综合知识的总结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阶段。对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动手能力和所学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而且是对创新能力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全面衡量。

在当前人数多、时间短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毕业环节管理模式已经运行多年,已不适应新世纪化工制药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急需改革。为此,我们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选题内容、过程管理、答辩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以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毕业环节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是毕业设计正常运行的保证。学院制定了《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学生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原因请假情况较多,学院根据请假时间长短,采取多级审批和登记制度,并要求学生及时请销假。对于无故缺勤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计。

对在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同学制定了更严格考核制度。校外的同学,由学院指导老师负责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每两周向学校导师递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在企业工作结束时由企业给学生填写鉴定意见,以此作为判定该生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由学院负责组织答辩,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在中期检查前一周和毕业答辩前两周返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

此项规定确保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率,并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毕业论文和答辩的质量。

二、以合理的选题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注重提高化工制药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在选题上,应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些教师科研工作业绩突出,承担大量的部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但是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以实验研究为主,由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与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这也导致毕业环节课题中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部分学生只会做试验,不懂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偏科型人才。工程设计是化工制药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此方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学院鼓励增加设计性课题,并为参加设计性课题的同学无条件提供上机条件,确保学生的设计时间,提高效率。

三、用对过程的管理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学生往往理论比较扎实,实验动手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毕业设计时间受到限制、毕业设计课题存在局限性,但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结合毕业课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在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自己独立设计并安排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指导老师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中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严谨的科研态度。毕业设计期间,我院要求老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次数不低于3次,每次不低于4小时。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度等情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定期组织毕业环节进展的汇报会,开展相互讨论和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及时指出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以及如何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科研上的困难,培养他们肯吃苦、肯动脑、勤动手的良好的科研素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并顺利完成其毕业设计。

四、用三级二次答辩的形式使学生得到锤炼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良好总结,通过答辩把学生在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高校本科毕业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指导老师要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看成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但是,有的同学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验进行得也很好,但由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完整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在毕业答辩环节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院每年本科生毕业答辩都进行“三级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顺利通过三级答辩的同学可取得毕业论文的合格成绩。此项政策我院已开展很多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院对毕业环节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并加以实施,成果显著。

一是系级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与自己的学生采取“背靠背”的形式,即二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答辩组,以提高对答辩学生的要求。二是院级答辩采取“二次答辩”的形式,即每个系级答辩小组答辩成绩最后1―2名同学参加院级合格答辩,凡院级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并将参加学院于同年的7月初至9月初组织二次合格答辩,通过者方可取得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在8―10分钟内阐述清楚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PPT的制作要求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应以课题背景、实验结果与讨论、创新点等作为答辩PPT的关键内容。并且每位同学要求有5―7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这就能充分反映出每位同学毕业环节过程中具体工作情况和对本课题的熟悉情况。

通过改革毕业答辩形式,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效果显著。学生制作的PPT精美程度明显提高、内容精炼、错误明显减少;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能够做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避免了答辩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管理的改革,强化了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11

[3] 杨元芳,郑至荣.论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4] 王志标,郭太臣.积极转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

[5] 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6] 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专业设置须看“贵州需求”[EB/OL]

http:///content/2014-01/13/content_391882.htm,2014-01-13.

专业化管理论文篇12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统帅和灵魂,其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思想素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各种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质量和前进速度。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学校的比重远远大于城市,因此,农村学校的发展水平反映和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但作为学校的领头雁,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如何呢?这个特殊又至关重要的群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校长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些都是教育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贵州农村中学校长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通过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部分农村中学校长进行抽样调查,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中学校长的发展现状,以期加深对农村中学校长的认识和了解,积极探求一条加快其专业化成长的思路和途径。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对遵义市十四个县市区62位在职校长、副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正校长21人,副校长41人。

2、研究内容:农村校长的年龄、族别、学历、政治面貌、工资、工作时间、家庭等情况;参加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和业余生活等情况;并重点就校长的才华、业绩、困惑、烦恼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重点采用了抽样法、访谈法、问卷法和统计法。

二、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队伍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30岁以下的8人,占调查总人数13%;30―40岁35人,占调查总人数56%;40―50岁17人,占调查总人数28%;50岁2人,占调查总人数3%。总的来说,农村中学校长的年龄结构年青化,中青年校长占了大多数,学习和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当然更需要不断成长和不断成熟。

2、学历结构

调查表明,本科学历25人,约占总人数的40%;大专学历35人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约占总人数的57%;中师学历2人,约占总人数的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历层次基本达到,但仍显底蕴不足,第一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比例较少,如按初中教师提高标准来说,有大部分校长的学历还需要提升,专业知识素养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3、职称结构

调查表明,中高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中一职称38人,约占总人数的62%;中二职称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小高职称6人,约占总人数的10%;小一职称4人,约占总人数的6%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从职称来看,中高职称占了78%,说明农村中学校长的职称水平较高,但初级职称的比重触仍然不小。

4、民族结构

汉族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少数民族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涉及仡佬、苗、彝、土等民族。遵义市有几个民族自治县,汉族校长占了主流,少数民族校长的比例也较大。

5、政治面貌

共产党员51人,约占总人数的82%;非党人士11人,约占总人数的18%。校长重视政治修养的培养。

(二)、校长素养及待遇情况

1、参与科研课题情况:

参加过科研课题人数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39%;没有参加过科研成果课题人数为38人,约占总人数的61%。大多数校长没有参加过科研课题研究,更不用说老师了,说明农村科研和教研工作存在较大问题,必须加强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2、情况:

平均一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二年/篇为28人,约占总人数的45%;三年/篇为10人,约占总人数的16%;未明确为14人,约占总人数的23%。从情况看,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农村校长规划思考、总结反思、感悟创新、经验推广等的主动性不够,意识和能力不强。

3、工资待遇:

调查表明:月薪1500―2000元为16人,约占总人数的25%;月薪2000―2500元35人,约占总人数的57%;月薪2500―3000元9人,约占总人数的15%;月薪3000以上为2人,仅占总人数的3%。从整体工资待遇来看,农村校长工资水平偏低,这也较大地影响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研中,我还深入对抽样校长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业余时间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并重点就校长最能展示才华工作、最得意的业绩和最困惑、最烦恼的事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农村校长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业余活动单调等现象,困惑和烦恼集中表现在工作和心理压力大、待遇低、资金不足、教师不配套、办学条件差等方面。

三、农村中学校长队伍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我市农村中学校长整体年青化,有较强的精力和干劲,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大;工作务实,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上,工作强度大;敬业精神强,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但无庸讳言,就农村教育和农村中学校长整体队伍现状而言,其发展和成长的任务还很艰巨。

1、作为欠发达地区,我市农村学校的条件普遍艰苦,除地域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高外,还伴随着教育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缺口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师资数量和质量差缺等诸多人为因素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致使办学效益不高,社会影响不大,校长们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不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体素质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在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同时,对校长继续教育的培训不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长,参加理论研讨和管理实践提高培训的机会不多,有的参加过岗位培训后,就没有参加过其它提高培训,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办学思想陈旧,这是制约学校发展和校长成长的又一个“瓶颈”,办学要有思想,教育要有创新,这些都与科研分不开,不潜心研究教育,只会吃老本,只会苦干蛮干是不行的。要重视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校长的办学底蕴。

3、职业倦怠倾向较为严重。辛苦勤奋,得不到对等的理解;努力付出,得不到对等的认可;高风险高压力得不到对等的待遇;发展前景茫然;成就感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农村校长职业困惑和倦怠的诱因。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校长事业激情不高;由于缺乏流动机制,在同一单位工作时间过长,校长的工作热情不足;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校长工作责任感不够等等,凡其种种,农村校长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

4、管理和办学环境亟待改善。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在实现中,校长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其不能更好地兑现教育思想和管理意愿。学校和校长的行政化倾向越来越大,行政、社会事务过多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影响了校长对教育发展的专注性;教育体制、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严重地束缚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人事、工资改革,职称评聘等教师核心利益致使管理矛盾凸显,工作难度大,校长被推到风口浪尖;农村地区对教育认识不够,对教育重视不够,家长松懈,学生厌学,辍学率居高不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矛盾较大,校长的办学精力受较大制约等等,办学环境给农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5、学校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资金缺口大,教育投入不够;设施设备差缺严重,有的维持常规的教学秩序都困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学科不配套,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怎么写论文免费论文。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办学水平,校长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加快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和途径

农村学校和农村校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加快农村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是农村教育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1、建立校长培养机制。作为“一校之魂”,校长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校长培养制度,将校长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校长培训不但要提升理论,更要实践指导,要把理论研讨与挂职学习结合起来,彰显办学思想,提高办学效率;校长培训还要在事业心、责任感上下功夫,培养校长的职业精神,能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一定会充满工作热情的。

2、建立校长激励评价机制。实施“名校长”工程,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弱化校长的行政级别,彰显其职业化功能;逐步提高农村校长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不断增强校长的职业成就感,坚定其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对校长的督导、监管,提高校长过程管理的水平。

3、建立校长合理流动机制。实现镇乡流动,甚至可以尝试县际交流,引入更多办学活力,优化办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补;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制度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减少行政干扰,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思想,让有真才实学的校长有目标、有盼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环境。引导校长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诊断,深化和规范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4、努力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加大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科学合理地给校长放权,给予更多的办学自主,充分发挥其管理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尽可能帮助校长清除外界影响;突显学校的育人功能,减少学校行政性和社会性事务,让学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稳定的同时重视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