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23 02:45:28 关键词: 中医 专业论文

摘要:在中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精神的传承,不断指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好中医知识,传承好中医文化精神,更好的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有效促进中医专业建设。

中医专业论文

中医专业论文:高职高专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高高专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的课程也面临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本文简单介绍了混合学习的含义, 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混合学习应用的基础设施、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课》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只有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采取“理论知识+技能”的简单叠加的方法,侧重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效果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1)完善网络系统。研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网站,网站有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微课、优质课视频、校讲课比赛视频。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网站,查询相关知识及获取需要的资料, 学生也可以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题库、多媒体教学设施、电子邮件、校园论坛等网络系统,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校园实现免费3G无线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智慧家园网络建设之中。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下通过WiFi或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 将实时交互功能有机的融入,学生、老师建立“QQ学习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学生学习中如果有疑问,“QQ学习群、微信群”进行课后实时互动。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基础课,进行课后实时互动,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这种模式简便易行。

(2)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是要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活动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外临床诊治教学方法:教学直接转化为临床,中医实训室临床诊治,学生正常的课程不耽误,遵守纪律在教室上课。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医实训室。老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老师主要传授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学生带至教学医院,选择合适的病例,老师演示接诊病人的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胃痛中医分为几个证型: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如何区分证型,辨证要点记住。

在没有患者就诊的闲暇时间,练习病史采集,学生先把所叙述的病史读懂,把该病的病名搞明白(一般显而易见),然后根据该病的具体表现看该问些什么东西,一般的内容各病都要问,特殊的病要着重问些特殊内容。其实各病采集病史仅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按照这个提纲回答。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实际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完善考核系统。实行“6、3、1”考核系统,打破以往的期末成绩“一次定终身”。成绩有多部分组成。其中“6、3、1”理论课考试占60%,实训课占30%,加强了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占10%,学生也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平时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提问、作业、模拟考试。实训课练习临床操作技术:“中医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按照中医执业医师的操作考试来进行模拟练习,穴位操作、推拿操作、针灸操作、拔罐操作,推拿操作。中医实训室1为穴位操作,有模型人或者电子发光仿真模型人,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2为拔罐刮痧操作,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3为推拿操作,学生两两结合,老师演示完后,学生互相结合操作。中医实训室4为辨证操作,病例可以是生病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早见习、早临床、早就业。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四、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基础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医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础医药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更应该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升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课堂的教学品质,建立高效的中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操作得到提高,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作者简介:

杨金枝(1980~),女,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学教育。

周开(1981~),男,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编号:Wjlx2015206)。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和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国在中医、中西医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概括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为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1)从学生角度分析。 医学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医学+化学”的结合,因为有学科交叉,因此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前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作为前提。但是,当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医用化学对化学的需求。且很多专业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并不重要,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

(2)从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基本处于重视理念,不重视实践的阶段。有的专业则直接选择本科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本科教学同步。

(3)从教学方式分析。 在具体教学中,医学化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主要是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未能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设备过于落后等,这些均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4)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西医、中医专业中,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教师一般是由化学专业出来的。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化学知识经验,却没有医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化学及医学两门学科,无法让医学和化学融合。

2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要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校教学主要的培养对象,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中,均要以学生作为主体。

(2)实操原则。医学化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中西医及中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人才作为目的。

(3)普遍性、应用性原则。需要拟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医用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提升。

3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中西医、中医专业的医用化学内容方面,优化落后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的理论、实践性有机结合,并且补充最新现实需求内容的有关教学。

(2)教学方法改革――分层次教学。根据之前教学经验分析,对学生开展统一教学方式未有针对性,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发展潜力开展教学,如分层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开备课。在这之前,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等,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开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共性、个性关系,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整体式的分层安排,确保基本教学目的完成。③分层指导、训练。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分组式指导或是个别式指导,不单对课堂上学生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开展指导,又可对学生开展拓展性知识的指导。④考查的分层。在考试中,也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题目进行选择,或是拟订多份试卷,让学生可以更好选择。

(3)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不重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开展研究、总结,对相应问题可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在多媒体技术进步的现代,可以利用此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想要切实提升有关专业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者本身科学素养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开展研究、总结并提升教学能力等。

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质量,在原有教学方法上创新,以此达到提升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

中医专业论文:国外学府也设立中医专业

近年来,在我国中医学院门下的“洋徒弟”颇多,中国传统的中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西方主流医学界早已名声大振。如今,国外“中医热”再度升温。国外高等学府在专业设置上也把中医专业纳入旗下。据不完全统计,在欧洲和美国所创办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已经超过半数以上。此外,美国知名学府60%的医学院开设“替代医学”课程,其内容也涉及中医。那么,我国传统中医为何在国外如此“走热”呢?走进国外中医专业的学府需要什么条件呢?

国外的“中医热”将给留学生带来契机

一方面,国外社会需求催生“中医热”。据英国《地平线》杂志报道:“英国五分之一的人口经常使用中医药或其他传统医学做医疗保健,每年在中医等传统医疗方面的消费开支达1.3亿英镑。使用中医做保健医疗,已经成为英国公共利益和社会需求的一部分。”资深专家告诉记者,现在的社会更注意绿色环保,中医药正是符合了这种社会需求,因为中药都是些植物、动物等为原料,污染少,副作用小。在国外的医疗保健市场上,对于传统中医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者费者所看重是其保健的功效。由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国外对中医保健理疗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这就要求国外医疗保健市场提供给消费者更全面以及高质量的中医保健服务。在国外社会需求的催生下,使中医在国外不断升温。

另一方面,国外中医专业入标准因校方而定。对于国外中医专业入学标准大都由校方而定,一般说来其申请者要达到学校的最低学术要求方可被录取。以澳大利亚某大学申请中医硕士为例,首先,申请中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该校完成相关的学士或证书课程,并至少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成绩优良。另外,申请者还要提供从事过相关工作实践经验的证据,而且所有的申请者还要具备很强的中医背景。最后,申请国外中医专业最适合于致力投身中医事业的学生。而且,要有一定中医药学习、工作背景以及优秀的英文成绩和交流能力。

对国外中医专业前景引发不同声音

声音一:国外中医专业将“持续升温”

专家告诉记者,调查显示:在美国范围内,已有超过80所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所设的中医专业设置的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达400或500以上。此外,在欧洲范围内,法国和西班牙是较早提供中医课程的国家,其中在法国仅私人中医学校就超过30所。欧洲其他国家诸如英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芬兰等,也纷纷开办形式不一、规模不等的中医教育活动,而且培养许多相关人才达到数千人。

目前在国外从事中医的人数很少,但是需求量却很大。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呈现增长的态势,而且外国人对中医的看法不再感觉是很稀奇的医术,慢慢地对中医的兴趣在升温。各国高等学府火热地设立中医专业,对于中医在国外的发展态势很乐观。这不仅是东方与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融,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中医得到世界认可,以及为东方文化的传播提供很好的平台。

声音二:学透中医还需在中国深造

国外中医专业的授课教师一般都是从中国的合作院校聘请的教授。如果出国读中医专业,对于签证官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出国读书通常都去学习那个国家比较领先的技术。相信中医药学还是在中国比较发达,其中的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子午流注恐怕很难理解了。本国具有学习的优势为何还要到国外申请中医专业学习呢?

虽然中医近些年在其他国家也逐渐有些市场,尤其针灸和按摩发展得比较快,学生到国外研究一段时间,考取资格证书后就业前景虽好,但是对于有些中医的精髓外国人能掌握的还很少。最好学生可以在中国学习传统的中医,把中医的精髓得以领会并很好地继承发展下去。

选择国外中医专业需注意

专家指出,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所要申请的国外大学相关信息有充分的了解,主要看学校是否需要中医药的背景或是其他专业背景。其次,申请者要分清是授课还是研究性质的学历,因为不同的学历申请过程完全不同。最后,选择到国外读中医专业,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多少应该抱着中医与西医对比研究的心态去学习。毕竟中医药学的鼻祖是中国人,到国外对比研究后,也许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精髓所在。并且,在国内学好了中医,在国外又深入研究并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取得相应的职称后,在一些国家确实可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探索

[关键词]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医医疗行业用人缺口逐年缩小,但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医专业学生上岗就业要求增高,因此,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而此举对于就业难的中医专业学生也是除就业之外的新兴机遇。

1 中医专业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1.1 学生对创业认识较浅

据调查,中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选择到继续深造或者到医疗岗位就业。就中医专业的特点,谈到创业,学生结合本专业首先想到的是开中医诊所、社区医疗服务,进行医疗美容或者推拿按摩,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职业医师执照、有启动资金、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其他创业形式,对于中医专业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转行,同时在创业中还需面对未知的失败风险,对大多数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只是无法进入医疗机构后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中医院校受办学理念、中医教育传统性、专业特殊性的影响,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期,也未开设相应创业教育课程。因此,中医院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以致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薄弱,意识淡薄,仍停留在浅层面。

1.2 学生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虽有创业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程序和创业所需条件不太清楚或根本不知道,缺乏参加创业培训、比赛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医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其他专业学生要弱,除了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外,创业实践主动性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学规范的创业理论应用体系来指导医学生参加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由于缺乏创业基金和创业基地等保障支持措施,医学生的创业活动很多局限于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编写创业计划书等纸上谈兵的方式,缺少有资金注人、注册企业的亲身体验式创业实践,不利于对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医学生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或者干脆彻底放弃创业的想法,从长远而言,将会影响或限制学生的职业发展。

2 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方式

2.1 转变传统观念,培养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

就业理念决定就业取向,中医专业学生需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不能仅仅为就业而就业,而应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所以,中医专业学生应该激发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范围,要敢于破除中医就业的局限性,要多多学习创业知识,扩宽自己的就业面。改变以往就业只选医疗机构和创业就开诊所的狭隘观念,拓宽就业及创业思路,积极参加医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医学生创业意识。

2.2 调整教学内容,完善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

目前创业教育在各大中医学院校中少有开展,这局限了中医学与中医专业学生的事业发展,创业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即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技能教育。中医院校可以循序渐进,分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可在大一、大二时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可在大三时开展创业的素质教育,最后在大四、大五时开展医创业技能教育。构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开设中医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创业教育的核心宗旨和基本要求,必须依托课程来进行。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在中医学生中开展普及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中医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优化课程建设。其次,建立中医学生创业教育专兼职队伍。要在中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又有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做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给专职教师提供机会走出校园,参与各类专题培训、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学习,以提高授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2.3 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中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中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方式。中医院校应重视并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组织学生到乡镇以上医院、农村卫生所、制药厂等进行实践锻炼,加深对群众健康状况、各种病情及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医德修养,使医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修正自己的创业和职业发展目标。

2.4 整合资源优势,搭建中医专业学生创业平台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中医院校除了在教学层面上渗透对学生创新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开展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医学生创业技能的应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其创业能力。在校内可通过以下途径为医学生搭建创业技能应用平台:①通过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要注重活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针对性。②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类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活动,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校内的创业教育基地。③建议开设创业园区,既营造中医院校的创业氛围,又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现实可能,增加实践的机会。在校外,要注重开拓中医学生创业的幅度与深度,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①要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合作,引进成功人士为学生授课,并指导中医学生开展创业活动。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项目,以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操作能力。

2.5 落实创业政策,激励中医专业学生创业动力

首先,国家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基层政府或部门要加快政策落实的速度,让大学生尽早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帮助。其次,中医院校应该为创业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如: 定期为创业中医学生强化中医学专业知识,定期考察创业中医学生的情况,定期指导创业中医学生开展活动。相信在中医学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学生创业困难必定减少许多。中医院校要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创业的作用,通过资金和政策优惠等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创业。最后,要善于发挥宣传的作用,号召社会各界的支持,需要人们改变“经验医疗”的看法,给创业的中医学生更多的机会;需要中医学生改变学中医就是进中医院工作的传统观念;需要家庭成员以及学校给医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大对创业成功人士及其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在社会、校园营造创业氛围,倡导创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院校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我们选择对外中医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对象,以探索一种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近年来,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日渐革新,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开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之一,其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中医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专业上还是属于中医学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并且入学后的第一年并不安排学习医学课程,而是先接受高强度的公共英语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期间还酌情进行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前期训练,所以对外中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故我们选择此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探索的对象。以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学校要足够重视,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课前认真备课。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比如,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也就是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选择的教,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则建议学校出面,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岗前试讲制,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毕竟专业不一,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这样,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不论什么专业,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医专业论文:浅析高职中医专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重要桥梁,而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对高职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薄弱的环节,又受学时所限,所以本校该专业的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而实验教学方式较为灵活,可变通的区域多,所以就成为了改革的新领域。本文主要就从理论和实验教学角度分别进行浅析,以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免疫;改革;高职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1],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来验证理论知识的结论,有助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课时分配较少,但是教学任务却较重,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实验教学更好的辅助。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实际临床过程中,无菌观念相比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较为淡薄,西医基础医学理论也比较薄弱,所以实验教学就显的更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在这种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为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老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方法相比理论教学而言方式会更灵活,可变通的区域更多,所以实验教学就成为了改革的新领域。本人从事高职医学微生物教学多年,就个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思维,通过多种方法来优化中医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一、首先,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竖立创新教学思维

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就是理论老师先在讲台上讲授实验原理,然后教师进行实验示范,最后由学生模仿教师练习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讲授方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被动,无积极性,学习的内容也容易混淆,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中医专业的学生,专业的特性决定他们更注重理论的推理和判断,而动手能力却有所欠缺,并且高职学生基础、学习动力和习惯参差不齐。所以要改变教学方法,多吸取其他先进的教学经验,如研究性教学[2]、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兴趣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学校规定的相同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也是相同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是实验老师精心设计好的,实验步骤由老师统一印发,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结果也是预期的。所以实验的目的只是在验证微生物学理论,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思考习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所以我们要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和中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常规仪器的使用,又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要考虑到中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优化,使其更加切合专业的实际,更有针对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验计划范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程序。糅合一些先进教学经验,如“PBL教学法”、“复合性实验”[4]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备、器皿的洗刷、培养基的配制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积极性[5]。由老师全程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启发,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手法和观念,另外在教学计划分配学时设置两个机动学时,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学问题,自行进行查阅、设计、准备,最后以论文的形式书写实验报告,作为最终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的方式之一,以此来激励学生。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教师的教学实验计划要提前通知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提前知道教学内容,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如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教学,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要,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多加强校院的联系

安排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学校的附属医院传染病科、检验科、基因研究所等科室见习,让学生们参观临床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先进设备仪器,如自动化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分析仪。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细菌的感染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知识在临床中价值。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方面使同学们把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们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六、实验室在自习时间对学生开放[6]

使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受实训技能教学课时的限制,又能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并且有利于实验课的良好开展和学生技能的提高。微生物实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显微镜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细菌的分离与培养、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分布等。实验室要配备专业老师值班,一方面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随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能对实验室的安全起到监管作用。

七、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机制

加大实验课程在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现场指导,当场考核,还要依据出勤情况、现场实验操作手法及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规范的操作和可靠的结果是考核的重点,占实验课成绩的40%。对于实验报告,占实验课成绩的40%。还应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严防抄袭现象。通过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基本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最后,还要加强教师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学习新的实验课程管理理念,不断开发新的研究课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学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同时也要多听取学生对项目的意见,集思广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7]。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用性非常强[8]。同时,微免也是一门桥梁学科,它能为是学好生化、遗传、诊断等其他基础课程的奠定基础[9]。通过以上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对中医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将微生物学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开设,通过多种举措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就业或深造中具有很大优势[10]。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社会对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给学校的反馈意见就是学生眼高手低,这也成为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验教学是培养操作技能的前沿阵地[11],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纽带[12],中医课程的很多现象,通过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学习,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因此加强对中医专业微生物与免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在高职中医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模式评价

摘 要 随着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探索实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结合本校特点,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将“四站式”考核模式进行改良,增加中医脉诊、舌诊、中药材辨识及经典条纹背诵等内容,并对比改革前后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可见改革考核模式后的成绩高于改革前的成绩,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考核模式是督促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专业能力训练、提高临床技术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 考核模式 中医

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实际工作中,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尚未达到社会和行业预期要求。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可以说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年承载900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责任重大。我院积极探索,结合本校特点,改革考核模式。通过分析改革前后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成绩不难发现,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①考核模式,严格、客观的考核制度不失为督促研究生临床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1中医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制度现状

面对大规模扩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内中医院校尚无系统的并且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的临床技能考核办法。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核模式近几年被多所医学院校引进,并经部分院校推广,但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中医药院校开展得较少。

我院借鉴并改进“四站式”考核模式,在2013年和201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中(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试行,并与试行前2012年研究生的考核成绩相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实施方案

2.1 组织实施

我院在教学主管院长领导下,临床研究生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由各临床科室联合学位点组成考核小组,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具体考核工作,考核小组至少由5名成员组成,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组长由该临床科室主任承担。医院同时成立考核监督小组,由教学主管院长及各学位点负责人担任,监督小组负责审核考核试题、监督考核过程并评价考核结果。

2.2 考核方案

考核分为四大站:病历书写站、体格检查站、基本操作站、临床答辩站。考虑到临床工作繁忙,以上四站采取分别考核评分,统一汇总计分的方式,总分为100分,不严格规定四站的先后考核顺序,临床科室可以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各部分考核即可。要求考核不脱离患者,充分反映研究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水平。各站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1)病历书写站(占总成绩的30%) 根据临床科室实际情况,选择新入院的患者作为病史采集对象,完成问诊及常规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结束后研究生在60分钟内完成临床大病历书写,做出诊断,并给予初步治疗意见。

(2)体格检查站(占总成绩的20%) 此站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病史采集时所做的体格检查(检查患者)和随机抽签确定的体格检查项目(同学互查),两部分分值各10分。后者是将全身体格检查项目(去除外生殖器和肛门直肠检查)共计177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5 分题、3分题和2 分题,由学生二人一组相互扮作病人,然后在各类分值的题目中随机抽取1 道试题进行考核。

(3)基本操作站(占总成绩的20%) 此站分为中医和西医两部分,中医基本操作包括刺法、灸法、推拿手法、中医脉诊(必考)、舌诊(必考)、经典条文背诵(必考)、中药饮片的辨识(必考)。西医基本操作包括缝针、打结、戴手套、穿手术衣、换药、插胃管、心肺复苏、胸穿、腹穿、骨穿、腰穿等临床操作。学生在中西医基本操作站除必考项外另各抽取1 个项目进行考核。

(4)临床答辩站(占总成绩的30%) 围绕采集病史的患者进行考核,内容分中医和西医两类。中医内容包括该患者的中医治疗思路、理法方药与类证鉴别等,西医内容包括该病的临床表现、所需实验室检查及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判断等。考核专家提问,研究生当场回答。

学生每站考核完后五名考核小组成员当场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考生该站的成绩。每站满分100分,60 分以上为合格,每站考核低于60 分者,须进行该站的补考,补考成绩仍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阶段临床训练。最终考核成绩按照各站成绩乘以各站的得分权重来计算,纳入中期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与奖学金评定挂钩。

3 结果

我院是在2013年和2014年运用“四站式”考核模式考核研究生的临床技能,2013年参与考核的是2010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和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2014年参与考核的是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和2012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我们分别将改革前2009级、改革后2010级、2011级毕业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简称毕业成绩)做了比较,可以发现2010级、2011级毕业成绩与2009级毕业成绩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2011级毕业成绩均值稍高于2010级毕业成绩,但无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详见表1、2、3。

4 结果分析

(1)我院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总体通过率较好,无未通过考核的研究生。(2)改革后的考试成绩均较改革前的成绩有显著性提高,可见严谨科学的考核制度能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2011级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均采取改良的“四站式”考核模式,而2010级研究生仅毕业能力考核采取改革后的模式,2011级研究生的考核成绩均值较2010级稍有提高,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提示我们考核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在下次考核中才取得更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持续有效的严格考核模式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临床能力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5 讨论

(1)改良后“四站式”考核模式从基础知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考核评价,兼顾中医能力和西医能力考查,较全面地反映出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水平。

(2)改良后“四站式”考核模式不脱离患者,又不完全依恋患者,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使研究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既不脱离患者又得到充分训练,两者相互补充,使考核更具可操作性,考核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研究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但在考核难度和考核方式上还有改进空间,在评分细则上也需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

(3)中医学“易学而难深”。四大经典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熟读经典是掌握中医辩证思维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现行中医院病房多是中西医并用的诊疗模式,研究生需要掌握中医技能和西医技能,而日常实践往往不注重中医药辨证思维的培养,缺乏对中药的认知和使用体会。本研究的考核中适当增加对经典条文及常用中草药的考核,对研究生的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不失为适当引导。

(4)受限于考核资料和人力资源的短缺,目前尚无分站得分差异及各学科间得分差异的统计学分析,今后需在这两方面做出细致全面的统计学分析及评价,找出制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提高的瓶颈,提出解决方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水平。

中医研究生培养是中医优秀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是中医发展的主要力量,要想真正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严格的管理应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而合理的考核模式,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失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改良后的中医四站式考核模式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对研究生中西医基本技能和辨证思维的考核,使研究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主动学习意识,以考促学,是优秀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督促手段。中医学博大精深,只有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以考核促学习,力求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通讯作者:张兰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lnxwb12064)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建设中中医文化的作用分析

摘 要:文章简要地阐述了中医文化含义,着重从专业建设的维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文化对中医专业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专业建设;中医文化;作用

在传统文化领域中,中医不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我国的中医学事业是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如今完善的医学体系,可以说,中医药事业经过反复实践和奋斗历程才创造出了更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医文化精神的传承,不断指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好中医知识,传承好中医文化精神,更好的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有效促进中医专业建设。

一、中医文化分析

(一)中医文化的含义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具有不同的定义,具体而言,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中医文化包涵了中医事业发展的整个主体制度,涉及多种形式的中医文化活动,而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药事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临床技术和医疗实践经验等内容,也可以说,中医文化是中医事业发展过程中所汇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精华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医传统文化特征,同时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传统文化为中医文化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而中医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更广阔的内容。目前,在中医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中医文化的具体内涵才能更熟练的有效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因此,作为中医事业发展的灵魂,中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医文化的特性

中医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医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中医文化既融合了传统文化中儒家、佛教和道教的经典论述和相关思想,也在吸收其合理文化精神内核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医文化强调自然与整体的普遍联系,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注重保健和预防疾病,才能更好的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

二、中医文化对中医专业建设的作用分析

(一)中医文化对中医思维模式建立的作用

在中医专业建设过程中,加强中医文化可以积极推进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同时传统中医文化系统涵盖了几乎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内容,也含有哲学、艺术和宗教等领域的理论,所以从多角度来理解中医文化将更好地发现中医专业建设和学术体系发展的真正含义,发挥中医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基础,直接体现了中医文化的精髓,所以从中医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医文化作为中医专业知识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是对中医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对中医事业的繁荣有着促进作用。

(二)中医文化对中医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有专门具体的章节是对从事中医事业的人员提出的要求,这也就要求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对于刚步入中医院校的在学在学生,他们可能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类似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对中医学理论和逻辑思维等内容完全是处于模糊状态,特别是在医学院课程体系中,学生对中医的了解相对不足,加之受到中医和西医不同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当前中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现状进行课程设置。所以由此可见,要想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医传统中医文化,同时中医文化作为中医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断增加中医文化课程在大学入门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也能够起到促进中医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繁体字知识,进而为学生在学习中阅读医学书籍提供充分保障。

(三)中医文化对中医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针对中医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要不断创新中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同时也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更深或更广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吕医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经典书籍和现代医学知识进行业务素质能力的提高。结合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水平。中医继承了我国历代的许多医生的思想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中得到了发展,所以必须深入研究中医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运用水平。虽然中医文化和古代哲学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按照古代语言结构与现代文学表达意义来区分,可以这两个词之间仍然有很大区别,而一些中医理论著作大多是用古代文言进行写作的,所以学生必须了解古代文化,才能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中医知识和理解掌握中医文化,当然,加强中药研制和开发也需要结合当前新的医学知识。由此可见,只有熟悉中医文化,并在中医教学专业中引入中医文化建设才能使学生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因此,中医文化不仅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也代表着丰富的现代中医知识。所以了解中医文化的具体要求,不仅是中医药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前提和桥梁,更是提高医学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医文化实现了不断发展变化。同时中医文化经过历代长期临床试验实践的积累,并不断反复总结中医理论知识,才形成了当前具有独特内容和风格的传统中医文化,也可以说,中医文化是古代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留下的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也就决定了中医文化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同样也具备着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属性。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自我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中医专业作出专门研究,调查中医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现状,实践探索中医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将自我教育融入中医传统教育中,共同促进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医专业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相对于学校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意识能动性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及网络的全面普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自我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发挥中医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践是必然趋势。通过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四个阶段,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

一、中医专业学生学生自我教育的现状

为了解现阶段中医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现状,项目组成员制作了调查问卷。在校内中医专业各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同时在网上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0份。问卷主要集中于几个重点问题:是否了解自我教育、学校自我教育的现状、形式、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

校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了解不多,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对于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72.3%的学生选择与师兄师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52.7%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学术性活动、团学组织的活动更能体现自身价值,更能进行自我的认知和反省。另有38.4%的学生喜欢参加班级举办的活动,这让他们更能融入班集体,更有归属感。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学生对于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的认知度更高,学生更乐于接受多种方式进行自我的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自我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宣传自我教育理念

在校内及各教学医院对中医专业各个年级学生宣传自我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践,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最终获得自身发展。

(二)进行自我教育实践

分阶段进行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根据自我教育能力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不同年级段提出自我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目标,运用不同的方式和载体,使学生熟悉自我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四种体验。具体到年级内部,可先由学生干部层面进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带动全体学生的自我发展。

1.第一阶段:“学长模式”

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懵懂无知,欠缺协调、组织、沟通和人际交往等通用技能,对中医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尚未入门。挑选和配置大二年级的优秀学生一对一帮助新生,让新生主动向高年级学生学习和寻求帮助,了解大学生活,培养中医兴趣,提高通用能力,从而形成学生的个体自我教育,并且在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采用的形式有新老生交流会,座谈会,传授学习和生活经验。还可以有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例如新老生接力赛,班级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

2.第二阶段:“团队模式”

大学二三年级着重进行中医专业文化培养,掌握中医思维方式;同时加强进行综合素质培养,锻炼社会技能。随着专业课的增多,要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之外必须让学生自己学习充电。充分利用多个专业社团,将专业性质的社团作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载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性地加入社团,并积极组织和参与专业活动。学院的扁鹊医学社、刮痧协会、推拿协会以及针灸协会等学术社团在学生中有很大很广泛的影响力;定期举办的国医大赛、医学辩论赛、针灸大赛等,能够鞭策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加强专业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辅助下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一些社会经验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志愿者活动,比如敬老院的打扫,留守儿童的知识宣传。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亲自体验社会,完善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和个人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团队中完善群体性自我教育。

3.第三阶段:“师友模式”

大学四五年级着重加强中医临床实践、医德医风、未来职业发展的自我教育。进入大四、大五,实习生活正式开始,迎接学生的是为期两年的医院生活。在此期间,学生面临着考研与就业,临床实习与考研复习的矛盾。自我教育需要在专业课和思想层面上同步进行,医学是严谨的科学,诊疗上的任何失误都应该杜绝,在专业课上学习要求精益求精,培养认真严谨的作风。医德医风的培养逐渐提上日程,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在显得尤为重要。多参与就业与考研、医德医风讲座,鼓励学生与名医、老师交朋友,可与古代名医交朋友,可与现代医家交朋友,也可与任课教师交朋友……务求使学生摒弃闭门造车,以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良师益友的影响下获得成长。

(三)总结自我教育的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医专业的学生对自我教育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学生活动中均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教育的锻炼,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终身受益。

三、心得体会

(一)自我教育的培养对中医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模式正在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教师、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化要靠学生亲身感受,主动消化吸收。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是比较自由,进入到无人监督也无升学压力的环境,学得好坏,全凭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而作为一名医学生来说,中医专业的学习任务相对较多。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有大量知识、技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领会,才能正确熟练掌握。因此,养成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自我教育既是社会的需求又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学校的传统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方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自我教育的培养要灵活运用多种载体

学术性社团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比赛、医师医德风采、邀请专家医家讲座等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中医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中医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当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经过耳濡目染、长期熏陶,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可逐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风貌和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这种建立在充分自觉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比任何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纪律约束效果都要好得多。充分利用“两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由任课教师辅助学生组织一系列活动:以十八大为主题的板报制作活动、自选主题的社会实践……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可以展现学生的各种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自我教育的培养要重视集体的力量

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群体由个体组成,群体与个体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应注意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体活动是青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影响源[1],既要发挥集体帮教对每个个体的巨大作用,又要发挥个体自我教育对所属集体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道德教育力量,实现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集体对其成员有促进、提高的作用。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有竞争意识和成就需要的激发,学生会调动自身的热情度、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尽力完成任务,希望得到群体的肯定、赞扬和尊重。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影响,既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又完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优秀的表现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成员,从而促进集体的共同进步。因此,要充分发挥集体在培育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作用。

(四)自我教育的培养需要与中医专业特点相结合

中医是实践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良好的临床实践是从医的重要保障。中医专业学生的自我教育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为了学到真本领,学生会有意识地跟随知名中医出诊,参加临床医院实习,参加各种义诊活动。这些实践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更是自我教育的一个新阶段。大学生要观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分析自己的品质特点及有别于他人的地方,对自己的品德及其他方面的社会价值作出评价。通过见习可以让学习思路更清晰,重新形成衔接临床的学习体系。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更注重人文素养,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愈演愈烈,我们要做到切实为患者考虑,对待患者有耐心和爱心,给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设法满足其需求,这一点在医学伦理课上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在实习的同时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对待患者的态度,使中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五)自我教育的培养要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关系到以后的择业、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因此,自我教育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习与复习,考研与就业的选择,都是需要学校在传统教育中指导学生,在自我教育培养中引导学生。就业或考研成为大学生最后一年的艰难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大学生因此而陷入焦虑、迷茫和苦闷的学习、生活状态,所以对个人的自我教育容易陷入混乱和颓然,这就需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这是自我评价的重要阶段。选择考研的学生,需要对专业知识更加深入的学习以及对自我精确定位,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在一年的备考期内要协调临床实习与考研复习的关系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备考期更是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一个过程。相反,选择就业、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同学,要珍惜这一年的实习机会,在临床实习的同时要不断回顾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就业力。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与学校传统教育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困惑学校应及时提供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中医专业论文:本校中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为了解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目前中医院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问题的看法,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改革提出合理建议,笔者对本校217名在读三年级中医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三年级中医专业本科在校学生,抽取4个班共217名。其中男生78名,女生139名。

围绕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为封闭式,包括2个部分共8个题目,其中1~3题是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总体看法,4~8题是对本校教学情况的评价。问卷由任课教师在课堂统一发放,学生自行填写后当场收回,避免学生就问卷内的问题相互讨论。

2 结果

2.1 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意见(见表1)

2.1.1 关于培养目标 72.81%的学生认为中医院校应培养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很好掌握的人才,27.19%的学生认为应培养既有中医思想又有西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理论和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1年);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建设项目(2011年)

通讯作者:王琦,E-mail:

临床割裂、只重视学习中医不重视学习西医的观点,没有人表示赞同。

2.1.2 是否愿将所学专业作为未来职业 217名学生中有212名愿意或很愿意将目前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占总数的97.70%;回答不愿意、很不愿意或无所谓的仅占2.30%。

2.1.3 关于专业设置 86.18%的学生认为目前本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基本适应,认为“非常适应”的占11.52%,亦有少数人(2.3%)认为不太适应。

2.2 对教学情况的意见

2.2.1 关于教学方式 主要调查任课教师是否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或其他参与式教学方式。40名(18.43%)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充分,144名(66.36%)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运用这些教学方式比较充分,29名(13.36%)学生认为任课教师较少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4名(1.84%)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从不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

2.2.2 课堂内容的理解 所有的学生表示能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内容,其中80名(36.87%)学生几乎能全部理解,137名(63.13%)学生能理解70%以上。

2.2.3 对专业课老师整体评价 以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作为考量依据,调查学生对于本校专业课任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对每项指标的认可(较好与很好相加)几乎都占70%以上。尤其对于教师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的评价,达到较好和很好的占90%以上,但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评价“一般”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16.59%、13.36%)。见表2。

2.2.4 对本校学生的整体评价 以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考量依据,调查对于本校学生的整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各项考量指标,回答“一般”的比例均为最多。对于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评价,共有112名(51.61%)和91名(41.94%)学生回答“较好”或“很好”,只有4名学生回答“较差”。对于实践能力的评价是最低的,15.21%的学生回答“较差”;其次是外语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见表3。

2.2.5 关于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 以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师资情况、教学质量等作为考量依据,提出本校专业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被调查者选择是否认为本校教育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并就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名,列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图书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实践环节薄弱”、“忽视个性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是排在前五位的因素。对于每个问题的重要程度的认识,31.34%的学生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要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24.88%的学生认为忽视个性化培养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19.82%的学生认为图书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11.52%的学生认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见表4。

3 讨论

中医院校人才培养是关系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大学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专业基本功的阶段。由于大学三年级处于大学教育的中间阶段,学生经过了前两年的学习,对中医院校教育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且已经结束了基础课程的教学,开始学习临床课程并进行临床见习。因此,本次调查选择在大学三年级学生中进行。

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总体看法,大多数人认为中医院校应培养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很好掌握的应用型人才,也有学生认为应培养既有中医思想又有西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理论和临床割裂、只重视学习中医不重视学习西医的观点,无人表示赞同。在所调查的217名学生中,97.7%的学生愿意或很愿意将目前的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对自己所学专业认可度较高,有一定的兴趣。

对于本校教学情况的评价,共设计5道问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教学环境、资源、教学方式的评价。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时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异议。因此,教学方式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整体评价结果较好,尤其对于教师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和敬业精神的评价较高,但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对较差。由此可见,中医院校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着重于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对本校学生专业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整体评价,多数人认为本校学生各种能力均一般,无明显突出优势。在所有指标中,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能力在各项考量指标中最为满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则相对较差。因此,中医院校教育应当倡导多种能力培养相结合。对于培养模式,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校的专业设置能够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亦有少部分人认为不适应。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实践环节薄弱、忽视个性培养、教学方法单一等当前教育模式的弊病,今后应当逐步加以改善。可以采取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方法,为学生选择知识、选择教师提供机会;后期实施专业分化乃至专业方向的分化,为学生二次选择发展方向提供机会,应当在中医专业中推行导师制方案和临床教学导师制方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挖掘、兴趣爱好之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临床能力是中医教育的根本,尤其是本科阶段。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复合型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出现[1]。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时,应当鼓励、指导学生多实践,或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于研究能力较强或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应在此基础上多学习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如循证医学、实验学、统计学等,并将这些学科引入中医药研究中,为中医药事业开创新的天地。当然,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亦包括对中医和中药自身两方面的结合,不能懂医不懂药,或只认药而不知医,应当医药兼通。类似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6~2009级37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亦证实了中药人才“医药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2]。

(收稿日期:2012-10-29,编辑:梅智胜)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探讨

摘要: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针对中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病理生理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在中医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病理生理学学时、提高其相应学分,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专业是中医院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也是当前中医院校招生和就业相对热门的一个专业。然而在某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为例,对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病理生理学课程学时太少 在某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病理生理学虽然还是一门考试科目,但学时安排很少,见表1。

从表1可见,我校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课程仅安排了24学时,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的1/3。由于课时太少,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相比,这种培养方案不得不删除一些重要的章节(表2),从而影响了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

从表2可见,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安排太少,使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差甚远,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因学时安排受限而无法达标。在理论授课方面,因为只安排了16学时,对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DIC、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基本内容因无学时而不能讲授。而在其它基础和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又往往认为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知识而不再详细讲述,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程时没有相关知识作铺垫,将严重影响学生对其它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授课方面,因为只安排了8学时,只能安排缺氧和休克实验,许多应该开设的实验课无法开设。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

1.2 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试图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架起"桥梁"。因此病理生理学可在各基础学科间起横向联系作用,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纵向沟通作用,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中医专业本科生由于对自我专业的认同性较高,往往在心理上会排斥对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中医课程,就可以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医疗工作。此外,由于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安排少,学分低(目前只有1.5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复杂难懂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分更多的课程上,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对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建议

中医以其特定的学科属性,原则上应该专修,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人们的观念,单纯学习中医,难以被社会所接受。所以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由基础医学过渡至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目的正是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培养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正确应用至临床疾病,对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2]。

对于本文列举的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修改现行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有关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学时并提高其相应学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明确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从思想上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作为病理生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加深学生对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逻辑推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医专业论文:从表意功能弱化论中医专业学生识写繁体字之必要性

摘 要:汉字基本性质为表意文字,以形示意为其特点,论述形体变化对记录字义的影响,指出繁体字造字原则及字形结构上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并举例说明其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形体简化后表意功能严重弱化,故而熟悉繁体字十分必要。

关键词:表意文字 以形示意 简体 繁体

现行文字可以分成两个体系:一是表意文字;二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记录文字的语音,如果读音改变了,那么字形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其存在则没有意义,比方说房子(house)这个单词,古代英语(hus)和现法不同,这只表明二者读音不同,成了没有任何联系的两种文字,所以,现代英国人看不懂古代英语。汉字的基本属性是表意的,记录字义是其主要功能,以形示意是其主要特点。它的形体不会因为读音变化做出调整,这种性质使汉字的字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而,我们今天的学生读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困难不会太多。虽然汉字的形体几千年来也发生了很大演变,但这属于形体趋简书写方便等因素的需要,记录字义这种属性没有改变。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的智慧很不了起,为了更好的记录字义,以形示意,使用了很多方法。按照事物形体用弯曲的曲线来描墓,画成其物。象形表明祖先了对于有形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甲骨文中虎字的大口,犬字的卷尾,豕字的圆肚都很明显。而眉字中用目来衬托,说明它是眼睛上面的物体,牢字用牛来陪衬,表达牛圈的含久,都是很巧妙的以形示意。再比方说树木,画一个树木的形状来象形,但是要表达树根,象形就比较难画,于是就先画好树木,然后在其根部标明一下,说明这个部分就是树根(本),同理,树梢(末)、树干(朱)也可以同样表达,指事这种方法是对有形事物的视觉联想。象形,指事来源于对单独物体的观察,而会意则是多个客体之间关系的表达,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文。”会意字的以形示意属于思维更高级的阶段,对它的理解要靠对事物关系的观察以及社会的规定,寇,《说文》:“暴也,从攴从元。”这个字形记录的是以手持杖入室击人头部,入室抢劫之意,本义为强盗。取,说文:“捕取也,从又从耳。”古义是战争中对战俘割其左耳以计功,后引申为拿取之义。形声这种造字方法使汉字从表意到音意发生了飞跃,但记录字义仍是其主要功能,较早产生的形声字都是兼会意的,声符是借音,可以表意,形义音一致。可以据形体推断字义,根据意符兼声符来记录字音。汉字的初文是象形,指事,后期大量的形声字直接取材于这些初文,所以,形旁表意功能有很高的系统性。金字旁都和金属相联系,木字旁都与树木有关系。选取声符时,也是择优选取音同音近而且意义也有一定联系的字根。所以,即使形声字,通过字形来表意仍是其灵魂。

那么,汉字这种以形示意的特点,在文字形体发生变化时,记录字义的功能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呢?答案毋庸质疑,肯定会有影响。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变、楷化等过程,简化字出现的也很早,从战国时期,大篆当中就有,秦统一天下,“书同文”由丞相李斯等人将大篆“省改”,形成规范文字小篆(秦篆)。汉唐时期佛经抄,宋元时期的刻字工,都简化了一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太平天国使用简化字,民国时期钱玄同主持编写《简体字谱》,但这些后来都未投入长期使用。直到建国后,1965至1964年国年先后公布了四批简化字,并规纳总结成《简化字总表》,1986年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形成标准。总体来说,大规模的汉字整理有两次:一次是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了汉字;一次是建国后的繁简字改革。但从秦至民国这段时期,虽然也经历了隶变,楷化等大的变动,但汉字从篆书到繁体,其笔画、字形变化并不大,结构非常稳定,所有笔画都有其意义,繁体字字形有迹可寻,有理可认,保留着造字结构的初衷,仍然发挥着以形示义的特点和作用。而建国后的简化字则有所不同,当时为了汉字走拼音化的政策道路,很单纯目的的追求形体趋简,忽略了汉字的表意性。而结构的变动使汉字系统的严谨性、造字原则遭到破坏。俗体和罕见异体的使用造成古文今天理解上的歧义,以普通话为标准随意改换声符破坏了古代音韵规律,用笔画少的同音字代替造成一简对多繁的局面……这些都对我们学习古文造成了很多障碍,笔者认为更重要是使汉字表意功能弱化,使汉字中原有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很难从现有形体中表达出来。举例来说:

医与,简化字“医”古时已有,在《说文》中有记载,《说文匚部》:“医,臧弓矢器也。从匚,从矢。”应该是古时盛弓弩矢的器具,和医生治病无关。《国语》曰:“兵不解医。”段玉裁注:“今《国语》作翳假借字。韦曰:翳,所以蔽兵也。翳行而医废矣。”所以,这个“医”实际上是一个古代的废弃字,而且和医生职业完全无关,不能表达今天医生之意。而繁体的“”,则在《说文》的酉部,解释为“治病工也。”这是医的本意。从字形上来看则更是如此,“矢”砭石类的针具,“匚”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类似竹筐,里面装着医疗工具。殳,以手持针的样子。有人认为殳是古代武器,以木竹制成,但就其形状而说,极似针具。酉,《说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酉即酒字,象酿器形。就是医生用的药酒,今天我们也常看到古代医生带着装药酒的葫芦行医的画像,从繁体“”字形来看,是一个医生带着装有治疗工具的药箱,拿着针具,带着药酒行医的形象。更有人认为“匚”表“按跷”,“矢”是“砭石”,“殳”为“针灸”,“酉”似“药酒”,表明丰富的医疗手段和我国早期医学上的成就,从字形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药与。,《说文》:“治病,从声。”这是一个形声字。但如上文所言,这是形声兼会意,声符亦表意,参考“疗”也曾从“”为声符。所以“”和音乐的“”有关,古人重视音乐,“政象乐,乐从和。”孔子非常强调音乐的学习,更认为以和谐为美,要和节和度,“大不过宫,细不过羽”和谐中正之音才悦耳,《左传》:“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都认为音乐可以调理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甚至使国家和平有序。中医的文化中也重视“和”,认为治病的目的就是调理阴阳平衡,使元气和谐。“亦所以极元气之和也”(《外台秘要》),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破坏这种状态就会生病,生病也叫“违和”。故而“”字可以理解为使身体能够象音乐那样和谐的一种草。虽说是形声字,但是表意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中医对治病用药的理解。而简化字的“药”,是一个草名,指白芷。《楚辞九歌湘夫人》:“辛夷楣兮药房。”成为的简化字,仅是因为读音相同。所以完全不能表达治病药物之意。

弃和,“”字的本义是扔掉,《说文》:“,捐也。”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金文的字形近似于“图1”,上面是子(即婴儿),中间的是一个如簸箕的盛物器具,两边是双手形。整体表达的应该是,双手持簸箕把婴儿扔掉了。为何弃之?如段注所言,不孝子也。看图形中子的形象为正立之形,而与生育的“育”和“毓”甲骨文中的字形,子都是倒立的,表示正常的生育,即婴儿都是这样生出来,头先产出。而“”中“子”的形象是正立的,即脚先产出,这不是正常的生育,叫“寤生”。“寤”通“牾”,《说文》:“牾,逆也。”逆生即倒生被视为不顺,不吉利。而会使母亲受到惊吓,故为不孝。一种说法寤生就是难产,古代的难产会使母子很难保全,故而这种婴儿被视为不吉祥,要扔掉。《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郑庄公是寤生,使母亲受到惊吓,所以不喜欢他,喜欢他弟弟共叔段,后来导致了一场母子反目,手足相残的故事。但庄公并未被弃,而历史上被弃的人也有,周人的祖先后稷小名就叫“”,曾视为不祥之子被弃过。繁体“”字基本上保持了金文的字形,有迹可循,表达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生育现象,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而简化字“弃”是草书楷化而成,表意功能基本很难看出来了。

汉字简化之后,表意功能严重弱化,而许多文字现象都是基于繁体而发生。今天的古籍和中医药古典医著仍以繁体字出版,所以学好古代汉语,学习中医文化,识写熟悉繁体字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功。

中医专业论文:张仲景文化在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张仲景文化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张仲景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有利于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有利于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张仲景文化;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为不断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指明了方向。在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又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

近年,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受西医教育模式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厚西医薄中医风气的影响,忽视或弱化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致使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一些独特有效的诊法疗法濒临失传。部分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和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至于他们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对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上述思想问题,必定能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西医以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注重微观、解剖解构式的思维方式,而中医深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从宏观和整体调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和现代西方医学有着诸多不同。通过张仲景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专业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医药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认识到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各自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学会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张仲景文化旨在使中医专业大学生改变重科技、轻文化的观念,唤起他们发展中医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坚持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下定了献身医学、立志为民解除病痛的决心。张仲景文化是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能够帮助中医专业大学生解决专业思想不牢固、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二、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仲景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包含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到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张仲景提出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至为密切,脏腑之间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对当时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总结,指出人体发病的原因,是内在机能的改变、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并认为疾病发展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可以说,其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医诊疗的重要法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在从医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信科学、用科学、讲科学、普及科学的典范。

三、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

张仲景医德文化是张仲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深受以儒家“仁爱”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影响。“仁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仁爱”思想引入医学,“救命活人”“仁爱救人”就成为传统医德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贯穿于张仲景医德文化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者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仲景“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可保生长全”的精神境界、坐堂行医而全心为民治病的惊世之举、辞官归乡潜心研究医学的执着追求,均体现了其仁爱救人的医德风范。

“仁爱”思想与清廉正直作风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作风。他认为一味追逐名利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告诫从医者学医的目的和动机要纯正,切忌急功近利。

“仁爱”思想与严谨的医疗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密不可分的。张仲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端正医疗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医生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无论是临床行医还是组方配药、药物炮制加工,张仲景都详审周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仁爱”思想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医疗器械十分先进,许多医生对器械检查高度依赖,而在医疗态度上却粗心大意,时常酿成医疗事故。要通过对张仲景文化的教育和张仲景生动事迹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从医的路途充满艰难曲折,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应该具有不计名利、清廉正直、严谨认真、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四、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张仲景文化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医学成就和中医理论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的,但并不局限于前人,而是较前人有更新的发展。对于古人的学术成果,张仲景不被古人之说所局限,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接触的病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大胆提出新的见解,确立新的治疗方法;对于他人的经验,张仲景不受门户之见的束缚,而是“博采众方”“精求方术”,留下大量灵验药方,其中绝大多数药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至于自唐宋以来,研究张仲景著作者多达四百家,形成仲景学派和伤寒学科,至今人们研究的热情依然不减。

张仲景坚决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观点,对那些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但又“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的庸医非常反感。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认为那种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态度既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患者。他主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并引用孔子在《论语》中:“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说明自己并非天才,只有刻苦学习,多听广记,才能掌握住“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的医学科学,才能医治患者的疾病,成为济世良医。为此,张仲景长期刻苦钻研医学,精益求精,这都为他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来说,精湛的医术是成才的关键。没有过硬的本领,无论治病救人的愿望多么迫切,也只能望病兴叹。学习中医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有的中医古文知识还晦涩难懂,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张仲景文化中所蕴含的锐意进取的革新创造精神,必定会给中医专业大学生带来思想的指引和灵魂的感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将继承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将创新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既坚持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又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张仲景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定能自觉学习张仲景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中医药的根基,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

中医专业论文:基于网络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探索

摘要: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是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平台。本文从研究探讨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构建思路。

关键词:中药学;共享型;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建成的互动化、多媒体化共享式资源库[1],能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并运用到教学中的开放式终身自主学习体系的公共平台[2]。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亦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教学资源库是减轻教师负担,促进知识的融合与碰撞,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总结教育教学成果,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平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平台[3]。

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框架的构建思路与实践:

一、建设目标

建设集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虚拟实训及教学评价考核为一体的高职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既为专业教师搭建教学资源平台,又满足专业网络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资源库平台框架

(一)总体框架

本系统采用ASP结合动易平台进行开发,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端)模式,介入internet连接,不区分用户群层次的使用限制,采用最基本的关键字/词检索的形式来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本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进行管理和维护,既保护了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又方便对授权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系统根据普通用户(含学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教师用户、资源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四种角色进行功能设计。

(二)常用功能

1.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收集了中医专业中药学教案、PPT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

2.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3.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的制作、管理,信息的、交流等都能在网上进行,从而实现远程操作。

4.资源检索: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多种检索功能,方便学习者使用。

5.网上交流:提供BBS服务,实现网络教学的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功能。

6.自主学习:可提供完善的讲授型网络课程库或相关课程影音资源链接、多媒体课件库、素材库、专家辅导系统等,使用者可以完成中药学课程的自主学习[4]。

(三)模块构建及功能

资源库从整体上进行相应运行管理,可促进自主型学习,教师方便用,学生乐于学,具有标准化、结构化、动态化的特征[3]和开放、高效的优点,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教改成果的交流平台。

1.资源处理与上传模块。以2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上传,一种是注册用户在前台将本地资源上传到资源服务器,上传后需要资源库管理员审查和验收;另一种是资源库管理员针对已经在资源库服务器上的现有资源进行批量入库。

2.资源管理模块。作为管理员,本系统除了对会员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查和验收、对现有资源批量入库外,还可以进行其他资源管理,比如资源、评价管理,资源编目的导入/导出,以及资源的清理、删除等。

3.资源共享模块。可通过个人会员、学校加盟和共建共享等方式,鼓励用户贡献资源。另外,针对IP分段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校内外用户不同的共享权限。

4.资源浏览及内容检索模块。通过资源检索(关键字搜索等)发现自己需要的资源,进行在线预览,在线点播和下载,并可以上传资源评价。资源浏览模块包含资源检索、在线预览、资源下载等功能;内容检索模块包含全文检索、主题检测等功能。

5.系统基础设置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以及系统的基础数据,比如存储方案日志查询等。作为WEB站点,还提供站点设置、界面定制及个性化,信息等功能。具体包含如下功能:①存储管理。提供学校加盟参加共享共建功能,系统提供统一访问门户,但学校内部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多级存储,保护知识产权。②系统管理。专业管理:专业管理员能对专业参数进行修改配置,例如设置选择建立子库、配置专业首页布局等;统计功能:统计资源访问率、入库率等;检索服务:提供多种检索机制。用户管理模块:能建立用户、批量导入用户等。站点管理模块:新闻管理和栏目、论坛设置等。

(四)资源库平台的内容建设

按照分步实施、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依据中医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设涵盖教学设计等内容的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资源库。

1.师资信息库。主要包括专业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信息库。

2.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中医专业中药学课程试题的集合。

3.课件。教材分专业、分课时的同步教学课件。

4.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5.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中药学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等,以及中药学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献和书籍等。

6.资源目录索引。列出中药学教育及专业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7.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某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五)资源库平台的应用

1教师备课与教学。中医专业中药学资源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教学平台。教师在资源库的支持下,可开展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合作性学习,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5]的培养。另外,资源库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个人能力,提升教学能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2,6]。

2.学生自学。资源库可以提供学生自学的资源,提高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促使学生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掌握更多的医学技术更新知识,促进学生及早与临床实践接轨。

3.行业、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医学的发展和知识更新很快,从医者必需“活到老,学到老”。教学资源库给医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

4.强化数据管理,解决安全隐患,确保系统安全和维护知识产权。资源库由高性能的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组成[7],实现资源管理和资源的有限开放,实行内外有别的管理办法,保证了各高校资源库的知识产权和数据的安全性[8]。

作者简介:李智红(1980-),女,重庆万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教育。

中医专业论文:中医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深化

摘要:结合《中药学》学科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深化的措施和内容:坚持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基原植物的识别与考核;坚持中药药理实验的学习;坚持案例式教学;创立师承"双导师制"。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中药学;实践教学;深化;改革

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近年,在中药学实践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经过不断实践和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

1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背景

教育具有普遍性,但各学科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中药学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因此中药学课程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学习。

中医专业学生的教育以培养医生为主要目标,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药性熟",中医源于实践,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今的教学中存在脱节的问题。现行的中药学教学以课堂讲授基本理论为主,对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训重视不够[1]。多种实践教学法的采用可激发学生学习中药的热情和兴趣。近年各中医药院校都开始重视并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笔者就我校中医学专业中药实践教学的体会与思考同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以期与同仁达成共识。

2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具体措施

2.1坚持药材饮片的辨识和考核 学生的知识一般是从感知起始的,教材的语言唤起的知觉远不及直接刺激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那样鲜明具体。

教师在每次授课前将课上所涉及的中药饮片准备好,授课时带入课堂,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及时观察和辨别,同学对于饮片的色泽、性状、气味、口感等有了更详细的认识, 如黄连色黄、玄参色偏黑为佳,黄芪的"菊花心"纹理;薄荷的凉、鱼腥草的腥等。课后再利用中药标本室的资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中药饮片知识,让学员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比较鉴别等方式加强对所学习中药的感性认识。

严格合理的考核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标本辨认的有效方法[2]。为了准确考察学生识别药材的基本能力, 我们采取了"模拟药铺, 现场认药"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认中药为100 种常用中药,教师准备好试题卡,每个卡上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意选择10个数字, 学生随机抽取一张试题卡,根据卡上数字编号, 当场辨识药物,并写出名称、归类和功效。考试时我们收取学生的学生证,以规范考试纪律。我们曾对进行标本考试的班级和未进行标本考试的班级进行期末成绩的比较分析,分析发现,进行标本考试班级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高分成绩的比率都较未进行标本考试班级的明显增高。

2.2带领学生参观中药基原植物 注意是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注意时,才能保证感知的形象清晰和完整、记忆效果好、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的新鲜基原植物,现场教学生辨认中草药,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到中药生药生长的环境和状态,并且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可以让学生识别和比较名称或外型相似的药物, 如茵陈和青蒿、苍术和白术等; 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的药物, 如枸杞子和地骨皮, 大青叶和板蓝根,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等,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区别了相似的药物,提高了学生探究中药知识的欲望,也让学生了解到许多常用中药都是十分常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教师到药学院听课,学习中药鉴定学及药用植物学的知识。

2.3坚持中药药理实验的学习,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们始终坚持中药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红花、苦杏仁、延胡索的作用,观察乌头的毒副作用。其中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为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按申报科研项目的方式,写出中药药理科研选题和设计方向, 并指导学生进行查文献、技术路线设计和实验准备,最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并写出实验论文,教师对实验论文进行评分, 计入课程总成绩。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机械的做实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了中药实验活动, 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中获取、迁移知识。

2.4坚持案例式教学 学习中药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应用中药,如果只是讲解理论知识,未免会使得中药知识显得枯燥,且在当今西医盛行的社会环境下,也很难让学生相信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疗效[3]。因此在讲授中药知识的同时,我们坚持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中医逻辑思维方法和辨证论证思维模式[4]。

案例式教学所选病例多是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呕吐、泄泻、水肿、便秘、胎动不安等。学期初病例教学,我们以巩固学生辩证思维,把握药物的个性特征为主。如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我们通过病因病症的审查、讨论、辨证清楚后告诉学生常选用麻黄,结合案例把握麻黄作为发散风寒药,其宣散力较强,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要药,最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代表方剂,麻黄汤。再如,湿热泻痢选黄连等。学期中案例教学,除了巩固学生辩证思维,把握药物立体功效以外,还可以适当的增加药物特殊配伍的讲解。学期末案例教学,可以结合案例将对症作用的药物进行比较,如举胎动不安案例时,可以将具有安胎作用的紫苏梗、黄芩、艾叶、白术等药物进行比较,由于药性不同,其治证也不同,紫苏梗理气安胎,主治气滞胎动不安、呕吐者;黄芩清热安胎,主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心烦脉数;艾叶温经止血安胎,主治胞宫虚寒、胎漏下血不安;白术健脾补气养胎,主治脾虚胎萎不长、胎动不安等[5]。

2.5创立师承"双导师制",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古代医家的成长,多有"幼承庭训"、"心羡口随"的过程,十分注重跟师临床的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教授《中药学》的教师,绝对不可以脱离临床只讲授理论知识。坚持年青教师上临床,跟师学习,以保证强化临床实践,更好地体会药物的特性,更好实践案例教学。我校中医专业特设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积极探索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立了师承"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夯实了学生的前期基础理论,强化了学生后期临床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与深化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实践教学方法。几点建议与思考:①加强临床用药技能的培养:让低年级的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制订临床见习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安排分组见习教学,使中医和中药专业的学生都能初步了解中医诊疗的基本流程,并能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信心,为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知识丰富扎实,才能在教授中游刃有余,先哲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教师要博览群书,累积素材以外,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且制度化。

中医专业论文:探索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摘 要】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目标的确定,职业素质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应聘技巧的掌握和就业观念的改变都是班主任着重指导的内容,并且班主任在其中有着重要影响,对此初探其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职高专;班主任;工作重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学生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只有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本人已担任三届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的班主任,对此我认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班主任工作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1.入学就确定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针对中医专业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专业又比较抽象、难懂的情况下,让学生一入学就应该知道所学专业学习方法及就业情况,首先应用短时间、针对性不强、覆盖面广,给予学生对专业比较浅的认识,然后再及时利用每次班会等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使专业方向明确,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本专业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并且本人通过QQ空间、博客向同学们介绍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前景,并介绍目前医院及相关医疗单位现状等,从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目标,从而指导他们制定高职高专三年的学习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学生逐渐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通过加强纪律观念教育,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遵纪守法是对一名合格大专学生一项基本要求,在各项活动中都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学会从外在的控制走向自我批评控制,用主动的、积极的态度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如上课不溜号、不无故旷课、不迟到等应是一个学生具有的基本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感知什么是规范行为,学会自觉约束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不断调整自己,培养自己的意志,加强个人的自我驾驭能力。

2.1 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教材这样定义职业素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对于素质的提高,其中就包括教化,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素质的高低,一般决定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职业素质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有意识加强培养和提高职业素质。

2.2 指导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成才和成功的基础。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本专业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学习方法,比如“对比法”、“联系法”、“提炼法”、“总结法”等,建立起他们自己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但要“理解”知识,而且要“会用”知识,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课,鼓励学生培养操作设备的能力,利用学校的中医综合实训室设备,加强操作能力的训练,不仅要会用,而且还要知道其工作原理。

其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锻炼,积累社会经验。如我班的部分同学在节假日到超市做临时工,他们辛苦一天挣到20-30元辛苦费时,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父母赚钱的不易,从而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加强了它们言行的训练,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倡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假期鼓励学生到乡镇医院见习,或到相关医疗单位见习,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熟悉专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增强能力。通过实践锻炼,学生逐渐习惯于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不但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锻炼了能力,同时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相关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体验。

2.4 培养学生在挫败中重新找回自己

考入高职高专的同学曾经也有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现实不如人意,他们认为考入高职院校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看到其他同学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心理有一种挫败感,再加上到了高职高专院校后,校园环境、学习条件、教育资源的占有等与名牌大学相差甚远,使学生有一种失落感,针对以上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再者,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冷静面对现实,不盲目攀比,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制定自己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一旦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失去信心。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在挫折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利用专业优势,积极鼓励学生加强技能学习,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推拿按摩技能,给患者治疗疾病,得到了患者的夸奖,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3.不断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拓宽他们的视野

3.1组织学习、了解医院及医疗单位对应聘者的基本要求

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一些省、市、县、乡、村镇医院及医疗单位对人才招聘的标准和对应聘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如医院医疗单位普遍的要求包括:吃苦耐劳、有责任心、踏实肯干、不怕脏不怕累、热爱自己的专业、注重形象和礼节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且通过成功人士特别是学生知道的名医对他们成功经验介绍,来体验、分析他们成功的决定因素,对今后学生走向社会有直接的帮助。结合就业指导使学生了解大专生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影响薪金的因素、当代大专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3.2理智面对现实,更新就业观念

收集近5年全国各大、中城市医疗卫生人才招聘会的情况,然后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就业难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突出矛盾。让学生一定要转变不切实际的职业期望,一步到位的要求,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先谋生、后发展”的观念。到乡镇、民营、个体医疗单位工作是比较现实的就业选择,凭自己的双手、医术和聪明才智谋求发展,树立成功信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那么就业就不再成为问题。

4.结论

总之,本人把班主任工作总结为以学生思想为中心,坚持专业指导,坚持实践指导,坚持心里指导,坚持就业指导的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的原则,让学生在高职高专三年的生活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并在专业上有自己的见解。

中医专业论文:谈新时期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由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对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仍存在种种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时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深化,中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中医人才来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一形势下,中医院校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外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为适应中医药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为国家培养外向型的中医药人才,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应该随着时代和学科的发展, 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此, 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1 中医专业英语与中医专业英语教学

中医专业英语,是指研究如何将中医知识系统而全面地用英语来表达及运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专业英语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研究的成果在外语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其目的和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特殊性,一方面,与专业知识或特定职业密切相关, 要求学习者能够在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另一方面,未经过专门训练或系统学习就难以获得的专门化内容。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既能系统掌握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知识,又能熟悉运用英语对外交流;既能从事中医药专业口语会话,又能从事教学文献资料翻译和国际对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医学英语人才。可见,中医英语教学承担着英语语言教学与中医专业知识教学的双重任务。其一,它要组织运用英语交流与中医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语言教学活动。其二,它又面临着学习者不具备中医专业知识的难题。以何种方式向学习者传授教学过程中必须的中医专业知识,能够在既满足英语语言教学需要的同时又兼顾到专门化内容的学习,这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 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逐年提高。然而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

2.1 教材缺乏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在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建设落后,尤其适合课堂讲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有限。目前,中医专业英语教材大都是中医原版教材的翻译,缺乏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支持。并且,教材编写内容不统一,不规范,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选择面窄,针对性不强,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发展的需求。

2.2 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不仅精通本学科内容, 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但是,大部分教师难以兼顾两者。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和专业训练, 大多数教师表现为外语读写能力强, 而听说能力较薄弱,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中医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更多的备课时间和精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给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难度。

2.3 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仍延续老一套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仍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多为被动的回答问题,缺乏主动参与,影响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虽然现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但多媒体课件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2.4 学生素质不齐

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制约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其水平还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语法和写作,轻听和说的练习,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对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

3 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3.1 编写合适的教材

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编写的中医专业英语教材应原汁原味地反映中医的概念和内涵。其中,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要规范化、标准化,体现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以利于学生对中医精髓的理解。也就会说,英语教材既要包涵中医药学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又要体现现代英语的本质与特色;既要适合学生学习使用,又能为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果条件成熟,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可以联合部分西医院校共同编写出一套或几套中医专业英语教材,将有利于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与质量评估,有利于高层次的中医人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2 加强师资培养

这是提高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应该既具备较高的中医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能用英文熟练准确的表达中医专业术语,并充分展现中医理论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医院校应尽快建立中医专业英语教师校内外培养机制。一方面,学校可选派部分从事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出国学习或到外语院校全日进修,以系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现有的外语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承担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对其进行基本知识、应用能力和翻译技能等方面专门培训,提高其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专题研究,确立政策保障,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

3.3 改进教学模式

要摈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方法,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重视师生合作及学生间的合作。首先,改用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向学生提出问题, 赋予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鼓励他们去探究,自己解决困难,使学生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其次,采用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等互动教学法,多给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时间和机会。此外, 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模拟动画等优势丰富教学方法, 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保证。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活动。一方面,举行关于中医的英文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进行英文的病例讨论,使其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剧的表演的形式,可以饰演医生和患者的医院场景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表达,提高中医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机会和环境,与外国留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而且能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4 结语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正处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之中,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中医院校应该本着科学、严谨、创新、求是的治学态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出符合时展的中医专业复合型人才,最终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中医专业论文:对于新增七年制中医专业信息化方向的思考

摘 要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为了不断开拓学科发展的空间,急需使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等学科深度融合,提高创新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快速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因此,增设中医专业信息化方向,将为即将到来的中医药事业的新发展阶段,输送和储备充足的专门人才,满足事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信息化 传统中医药 人才储备 信息化方向

1 当前的问题

目前,传统医学正在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客观来说,目前中医学创新和发展与西方医学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认为,差距的成因就在于两点,其一,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相对少,其二,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不够。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大形势下,这种差距必须得到尽快解决,而相应的人才基础是最根本也是最难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需要宏观构想,全盘设计,踏实构建的不懈努力。事业的发展不但需要学科自身的快速深入的发展,而且需要加深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的方向和空间。

2 确定信息化方向的原因

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信息已经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巨大变革。传统医学的发展身处其中,必然也需要深度整合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和高速发展的形势推动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探索和开拓新的发展领域,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程度和速度上的问题。而这不但需要强化和推动科研工作,更需要坚实而有前瞻性的人才储备计划和人才梯队建设,相关的学科交叉人才储备和积累到一定数量和质量,创新能力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具备必要的信息素质,是对当前及未来社会成员的必然要求,通过具备较强信息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将迎来传统医学发展的新态势。而当前医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人才存在很大空缺,制约了自身发展。笔者对2012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对学科交叉的把握和自身学习需要的问卷调查如下图,反映了当前研究生对信息技术的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和对学科交叉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图1

此外,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来看,当前医药学等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尚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在几年来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教授我校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计算机课程,从中发现,很多研究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不足以满足日常工作及科研工作需要,很多同学迫切希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以帮助自己完成科研任务和日常文档处理工作。对于一部分研究生同学来说,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瓶颈。

目前已有的信息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面向实际应用,涵盖多个应用分支,大多数信息类课程已开始三年以上,师资和教学经验充分。由于之前课程结构规划合理,课程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因此课程设置吻合度很高。此外,除了计算机教研室一线教师外,在网络信息中心及其他系部科室,近年来学校也引进了很多计算机、管理信息、教育技术等专业的教师和教辅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初步具备。

3 努力方向和预期效果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从事中医学信息化、诊疗仪器研发、中医工程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临床等医务工作,还可以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一旦在七年制中医专业中增设“信息化专业”,会达到直接培养和向社会输送中医学科和信息技术的交叉人才,满足医药学院校、研究所,医院等医疗机构对于该交叉学科的人才需求,此前,“在中医药专业学生中选拔计算机特长的学生”从事有关学科结合工作的状况将明显改观,符合目前社会对专业人才越来越细化分工的大势要求。

4 结语

众所周知,当今的时代是社会巨变的时代,各种不确定性不但存在,而且还会不断加剧,这使高校必须面临现实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有目标有步骤地推动中医药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整合和应用如同伸展开来的树根,更广泛地汲取相关学科的营养,促进自身成长,与此同时,抓住机遇牢牢巩固住自身的地位。对于学校来说,该专业方向的增设,会开拓研究领域,促进学科交流和深度融合,促进主干学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创新能力。同时,由于拓展学生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能够为毕业生更好地择业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科交叉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从原来只具有中医学专业知识,其他领域知识离散和薄弱的情况,转变为重点掌握中医学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知识和技能,更有利于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亦博亦专,提高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中医药专业的各类医疗与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素质、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最终会整体提升我校的社会声誉、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无论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宏观意义上,还是具体到我校的专业设置与发展,或是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信息化专业的开始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作为立志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类高校,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特色人才培养工作,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