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19 06:26:40

中医教学论文

中医教学论文篇1

1对教授医学的教师须进行一定考核

当今中医教育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考核,教师的考察较为忽略,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教学质量将无法保证,因而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应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在人才选择上除特殊需要外应严格要求医学专业毕业,并对其中医专业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后,择优录用。学校应和相关医院做好协调工作,使双方人员流动更加灵活、快捷,医院带教医生可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技能甚至专业基础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并以模拟带教等方式进行教学考核。学校教师也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医院学习、实践,使得其真正具有医学教学的资质和能力,对学校教师除考核教学效果外,还应考察其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实际能力,甚至可以制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如每年接诊人数、病案书写、病人随访疗效等),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的临床能力进行定期检验。

2对掌管医学教育的官员实行考核来进行选拔及实施奖惩

古代医学教育一般从属于“太医院”之下,其相关职位上官员的推选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从在职官员中提拔表现优异者,擢升其官职;其二,从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中选择,考生大都是在“太医局”中学习的学生,择优晋级。当时选拔官员在考察范围上是较为狭窄的,使很多有识之士失去了机会,但其选拔官员体现出了一大突出特点即重视备选者的医学专业背景,出众的医学技艺往往是被提拔的重要条件。如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的时候,曾经正式颁布施行医学科举,一般一次取30名,分三甲,一甲可充任太医,二甲可充任副提举,三甲可任教授[3]。可以看到元代对医学管理者“副提举”的专业技艺要求比教授医学的教师还要高一等,这有利于其今后医事管理工作。当今中医教育选拔管理者时,也应适度向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倾斜,并且在供职期间对管理者进行的考核,应注重其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来实施管理的能力(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专业教师的选用与管理、学生培养模式的规划及学校重大科研项目申报等),都能体现管理者医学专业背景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古代医学考核制度对象的辐射面是较为广泛的,为医学教育和医事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医教育既应汲取当今国内外的教育管理方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应以古鉴今将历史上医学教育模式中的精髓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使中医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者:钟喈

中医教学论文篇2

2引入生活情景,化解教学难度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天地人,与文史哲,与儒道佛,与政经社等形成了一个带有明显人文内容的,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医学理论、哲学与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中医学吸收了古代哲学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将气的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内容来阐明中医学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哲学的内容以“抽象深奥、晦涩难懂”而著称,五行学说是先民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怎样将复杂抽象的五行生克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通过情景教学引入大家生活中熟悉的“金木水火土”5种具体物质,联想现实生活中木材点燃产生火焰,即木生火;火燃尽后变成灰烬即火生土;大量的矿石通过冶炼变成少量纯的金属,即革土成金;金属熔化后变成液体类似于水,即金生水;雨水充足,树木生长茂盛,即水生木。即为五行中相生关系。水可灭火,即水克火;高温燃烧可使金属熔化,即火克金;金属制成的工具斧子可砍树,制成各种模具,即金克木;大量的植树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即木克土;都江堰解释了土克水。而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达到制则生化。自然界就是按照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达到动态平衡,生生不息,变化发展。学生恍然大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了五行的生克关系,激发了其学习中医的激情和兴趣。

3再现历史画面,丰富教学内容

中医学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如神农尝百草,一天而遇七十毒,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积累药物学知识的艰辛。在讲《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巨著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其历史地位的认识,穿插“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的典故。古代大的游牧部落黄帝联合炎帝,与九黎族大酋长蚩尤决战于涿鹿,即逐鹿之战。蚩尤战败而亡。黄帝打败炎帝,两部落融合为统一部落。同时发现中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特别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他们决定定居中原,统称为华夏族,用龙作为图腾,故其子孙后代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在面对外国强敌侵略而处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下,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凝聚中华力量,驱逐侵略,战胜列强。这样再现历史画面,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们发奋图强,传承和创新中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力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一番疑问,一番长进。”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起思考的欲望。课堂中教师恰当地设疑能让学生产生悬念,不仅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中教师设疑及释疑不仅能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掌握知识,还能培养科研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运用问题将多个知识点连贯起来,层层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高潮。例如在讲肝功能时,防止与现代医学的肝脏生化功能相混淆。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肝病的患者心情急躁,为什么人生气后食欲下降、头晕眼花、两胁胀痛,带着疑问,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肝藏血,因为肝为血窦,储存一定的血液,调节外周血量,又能防止出血。现代医学认为,肝也是人体的外周血液的储备库,能合成一定的凝血因子以防止出血。而肝在五行属木,具有木行的喜调达,恶抑郁,主动主升的特点。这是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的功能体现。当肝气郁结则心情郁郁寡欢、喜叹息等症状,为肝气升发不及的表现;若肝阳上亢或郁而化火则升发太过致气机上逆,故头晕眼花、耳鸣甚至昏厥。肝经布胁肋、循、绕阴器,故肝失调畅时其循经部位出现胀痛。木克土,病理情况下肝木乘脾土,致脾运化减弱,故患者出现纳差。随着一连串问题的解决,学生也明白了中医要求高血压患者调畅情志,情绪波动易致卒中偏瘫的缘由。课堂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接连提问,那怎么治,前者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后者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这样通过设疑、讨论、释疑,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难点内容,又有培养了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创造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5虚拟自然环境,增强教学效果

虚拟一定的环境,启发学生大胆设想,使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赋予生命。在方剂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忆几百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量大、易忘、易混淆,怎么办?采用虚拟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讲“三仁汤”时,让学生想象在一个天气炎热、雨水充足的长夏,杏仁、薏苡仁及白蔻仁3个好朋友去郊游,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湿气很重,地面很滑,大家不小心,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倒在湿地上,这时互相帮助,终于克服湿热,重新站起来了。这样大家轻松地记住了“三仁杏蔻薏苡仁,竹叶朴通滑夏存,宣上畅中又渗下,三焦湿热尽能除”这首方歌,而且记住了湿热壅于上中下三焦的主治,清泄三焦湿热的功效。

中医教学论文篇3

2中高职医学教育师资培养衔接方法

在继续实施并完成“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基础上,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建立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目前,中高职医学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缺乏规划性,覆盖面小,文化课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专业课教师缺少实践锻炼。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中高职教师培养体系。首先,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要建立“定期研讨、专项培训、常态沟通”的培养机制。中高职医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使命,即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能力,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医学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需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制定有关制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如脱产培训、下临床、岗位培训、跟班研讨、老教师带教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医学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组织临床和文化课教师下临床锻炼,了解临床新技术、新管理理念,及时跟踪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完善中高职教师培训制度。比如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包括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以保证所有教师均有机会,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探索新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或以上)后上岗任教制度,为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到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各合作医院)训练,解决覆盖面小的问题;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医学行业协会组织,了解医学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理念。

2.2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十二五”以来推行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中高职医学院校要积极推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有秩序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类省级、部级和跨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3实现“双师”到“三能”高层次人才转变

“三能”型教师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各中高职医学院校这方面师资数量都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亟待调整。要采取灵活方式,加大兼职教师引进力度。首先,支持中高职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岗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考评和薪酬补助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制定兼职教师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聘用合同、登记注册、使用考核等管理环节,加强兼职教师聘用工作指导与检查,建立兼职教师资助项目公示制度。再次,加强师资培训条件和内涵建设,牵头组织职业院校、医院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开发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内涵建设。最后,除了培养现有的“双师”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外,要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生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首先,国家有严格的校长培训机制,是以国家和省级示范中高职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为重点培训对象,举办中高职院校校长共同参加的专题研究班,促进中高等职业学校管理者之间办学经验和发展思路的交流。采取国内培训与海外考察相结合方式举办中高职院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各医学院校校长交流讨论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作为校长,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多与兄弟院校交流,吸取成功经验,积极牵头,推进中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有效衔接。

中医教学论文篇4

二、讨论

根据本文的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均高度认可了中医护理课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现阶段的中医护理课程内容不够全面,教学的方式、手段不够新颖,因此,中医护理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下面将根据中医护理教学现状,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大力扩展教学内容在《中医护理学》课本设计中,多增加养生保健、中医美容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单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护理学习兴趣,以便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改变教学方式传统式教学方式是以课本、学生、教师三方面为主,老师将课本中的知识通过黑板的模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也并不能更为全面的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教学方式上的变更是势在必行的。例如:教师准备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像人体针灸模型、多媒体播音系统、按摩床等,教师在一边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学工具进行更深一步的讲解,如:护理操作性动作示范。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使得教学形式更为直观和形象。

(3)改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应专门为护理系的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并与医院模式相结合,形成新型的院校联合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充分学习了理论基础知识之后,将其分配至实习基地,给予临床实习。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

中医教学论文篇5

1.1目前各西医院校一般都存在着课时少、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这几乎成了中医学教学的瓶颈。现行的《中医学》教材包含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及中医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几乎是中医专业课的浓缩版,这些课程中医专业的学生至少要学700多学时,而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时仅为51,其教学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2中医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也就是西医各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和西医的内、外学科同时进行,这时的学生已具有较系统的西医理论知识,习惯于用人体解剖和生理、生化的知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很容易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中医学产生抵触心理,难以理解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并且西医课程多,分量重,使得学生必须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从而挤占了中医课学习时间。

1.3再有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用处不大,因此教师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多采用全部为理论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就学生而言,虽然一部分学生认为中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效果不错,特别是一些西医疗效不好而中医疗效卓著的疾病,或者在养生保健方面值得提倡,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对中医学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医学缺乏认同感,上述各方面原因导致中医学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2、中医学的教学意义

2.1通过对一些综合医院的门诊药房的了解,我们发现当前门诊使用中成药的概率,西医各科并不低于中医科,也就是说西医临床各级医生正在广泛地使用着中成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中成药治疗疾病可以弥补西药的一些不足,成为西药的很好补充,中西药配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由于一些西医大夫中医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临床病症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这就难免有给病人用错药的时候,基于上述原因,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让未来的西医专业人员在学习西医知识的同时,也兼学一定的中医知识是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然,因而必须重视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为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使用中医药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2.2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还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医学科研领域,有许多西医大夫正在从事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工作,而西医工作者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懂得中医,因此,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也是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今后有志于从事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发展的平台。

3、中医学的教学方法

3.1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包括安排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环节都进行仔细琢磨,尤其是第一堂课非常关键,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实例,告诉学生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中医与西医的差异、各自的优势,中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临床进行授课。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而且要加强临床实践,努力做到对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讲起课来才会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爱,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质量,通过动画、视频、音频、影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将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的诊治经过播放出来,把望闻问切四诊融于一典型病例之中,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中医临床,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弥补他们没有临床见习的缺憾,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在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充实、完善中医学网络课程,丰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习,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医教学论文篇6

2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途径

2.1对中医学循证的思考

中医学与西方医学大不一样,虽然同属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学科,但是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建立于临床经验之上,而后有理论;西方医学建立于自然科学,理论先于实践。而循证医学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医学对其基础———自然科学的尊敬;中医学里虽有循证元素,却并未提出类似理论,是出于中医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先验性。所以从循证医学被引入国内以来,中医学界对中医学能否循证就一直存在着争议。很多中医专家认为,循证医学就是要完全摒弃医生的个人经验而遵循所谓的经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所获得的证据循证,因而不适合中医。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师更加重视经验在治疗中的作用,原因是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而轻视现代检查技术,这就要求医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但是中医领域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有限、质量也并不高,故而容易出现无证可循的尴尬场面。这些原因让很多人认为中医根本无法循证。但是循证医学更多地是一种理念,它不仅仅是一门由知识堆积起来的学科,也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而是要求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具备这样一种思维:根据医生的经验和医学文献,寻找最佳的证据,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它并没有否定经验医学,而是提高了证据的可信性。中医作为经验医学的代表,从来都是重视证据的,也就是一直都有着循证的“基因”。只是中医学所循的证,部分来自经典古籍,部分来自古时的医家医案,甚至有些属于“祖传秘方”。这些治疗方法对一些疾病也许真的存在疗效,但是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检验,所以这样的“证据”在现代社会并不具有太大的可信性。在这种状况下,中医想要适应时代生存发展,只有通过提升自己证据的“可信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素材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在中医的教育实践领域提出适应时代的新的循证观念和循证方案。

2.2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的教育实践

2.2.1培养中医学生的循证思维

以前的中医教育传承,大多是学徒制,经验教学远远超过了理论教学,更不用提科学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各省成立中医学院,中医教育进入了正规教育的时代。但是由于这种教育并没有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导致我国这些年来培养的中医药人才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中医行业也青黄不接。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患者的参与这四大要素构成。如果培养不出一批具有循证思维的高素质中医师,那么我们将永远在中医学循证之路上原地踏步。我国循证医学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医学院校的循证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与学期末考试的阶段,这导致很多医学生的循证观念还只是简单的文字概念,而并没有形成一种思维模式,更不用说与临床相结合。循证医学并非一门知识性的学科,它的教学必须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循证思维的中医生。教学不必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临床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说,可以在学生完成基本的教材学习后,通过见习的方式学习临床医生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融入循证思维,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对某些文献做出“循证价值”的评价,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的循证思维。

中医教学论文篇7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能力、智力的培养,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相长,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的实践

2.1医林故事、传统文化的导入法

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在高校教学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1]。多元化教学是秉承传统教育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如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讲授金元时期的刘完素时,可用故事导入。刘完素以“火热论”而名著医林,他理论上的独树一帜,得益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启迪,十九条病机中论属火的病机约占四分之一,且刘完素生于北方,风土刚燥,素体阳盛,又处宋金交战,疫病流行,用《局方》温燥之品治疗所发热病,常无疗效,故此刘完素用药主张寒凉药,为“寒凉派”代表人。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深知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的讲解,应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借助《易经》中“阴阳”概念、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观,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中医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医学诊疗、防治疾病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扬。

2.2中西并重,实验教学法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思维方式虽有差异,但都是以人的生理、病理为研究内容,因而其知识点也可相互贯通联结[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中医学理论与当代前沿科学相沟通,许多中医学理论的奥秘得以逐步揭示。应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气与津液的关系”,可通过灌胃麻黄水煎液,观测小鼠发汗的情况,与正常对照组耐缺氧的死亡时间的比较理解“津伤耗气”的理论;通过灌胃人参水煎液,观察补气药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强化对“气能摄血”理论理解[3]。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中医思维规律,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中医问题的能力。

2.3实验法、病案法与知识拓展法的有机结合

藏象,源于《素问·六节藏象论》,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故此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应注重多元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如讲解“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可通过给大鼠颈静脉插管法,连接心动图机,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较直观地观察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反应所出现的室早、室速、室颤的实验效果,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炙甘草汤益气补血复脉在抗心率失常中的应用。如讲授“肝主疏泄,调节生殖”时,可以列举案例:一对年轻夫妇结婚3年未孕,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吃了很多中西药无效,心理压力很大。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孩,1年后妻子怀孕了。经过解释,学生自然明白了:原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压力增加,情志不畅时,会出现“肝郁气滞”,肝不能正常行使疏泄功能,就会引起女方排卵紊乱、月经不调,或男方排精障碍,从而导致不孕。在这里,“肝”是通过调畅情志来调节生殖的。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激发中医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又强化教学效果。理论与学科前沿接触,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老的中医理论、中医学永恒的魅力。将语言古奥、强于思辨的中医理论知识,辅之以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来阐释,以讲授“肾主骨生髓”的内容为例,可引入现代医学研究内容,西医发现肾与骨在发生学上是同源器官,皆发生于胚胎外层;西医的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的功能,能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临床上骨骼、骨质异常、贫血等疾病应该从肾来论治的理论基础,既拓宽学生视野,有巩固和加深了对中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2.4仿真情境与动漫视频教学法

仿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4]。如对于血液循行、经络的走向的讲授,可进行仿真人体血液循行。如“病因病机”的解读,其中关于“六淫致病”、“阴阳失调”可制作动漫或者拍摄录制的形式表达风、寒、暑、湿、燥、火之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动态图。七情内伤影响病机的相应临床表现可以从大家熟知的电影、电视剧中获取视频影像素材,如“喜则气缓”可用“范进中举”的视频;“怒则气上”可选《三国演义-孔明三气周公瑾》的片段来呈现,能有机地将视听结合起来,声像并茂,帮助学生将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难以描述和理解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弥补了学生缺乏临床感性认识的不足,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达到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高度统一。

2.5学生授课体验法与讨论法

“体质”部分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适宜学生自主授课方式为主导,让学生体会“讲台上下”、“学与教”的不同。应用理论知识全体学生来辨别自己的体质类型,并且共同讨论不同体质的用药宜忌及如何指导养生,使知识能够当堂吸收,学以致用。

2.6网络课程教学法

可将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部分教学录像及内容丰富的音频资料上传于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同时也将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上传,方便学生复习、自测。在此网络平台中建立在线网络论坛、公开教师电子信箱,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中医教学论文篇8

我校将预防医学课程列为中专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共4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所使用的教材为沈志谦主编的《预防医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理论课的章节主要包括:绪论、环境卫生与健康、饮食与健康、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社会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介绍、疾病的发生要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营养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实验内容有:正常成人的食谱编制、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儿童铅中毒的案例讨论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等。

1.2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中专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两个合班,每个合班含4个小班,一合班人数为128人,二合班人数为103人。

1.3教学改革方法

依据近年的教学经验和中专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中专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一合班为教改组,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二合班为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

1.3.1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章节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3.2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大量图片和视频。

1.3.3在讲课中加强教学互动和课堂提问

讲课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采用提问以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遇到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提问,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1.3.4改革实验课教学内容

在预防医学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大约30人一个班,请长期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课小班教学辅导,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4课程考核方法

预防医学课程考核包含两个方面:理论课考核:在教学结束后两周进行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复习时不划重点,加大理论考试监考力度,杜绝考试作弊;实验课考核:以平时实验课的学生作业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按照评分规则进行评分,共4次实验课,以每次实验10分计,总分40分。最后的总成绩=(理论课成绩×70%)+(实验课成绩×75%)。

1.5资料的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使用Excel录入,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教改组比较指标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实验课成绩

食谱编制和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两次实验课成绩,教改组学生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1);食物中毒案例讨论和计量资料描述两次实验课成绩,两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课总分教改组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理论考试成绩

在预防医学理论考试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教改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组学生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理论考试总分教改组学生高于对照组(P<0.05)。

2.3中专护理学生预防医学成绩总评

通过本次针对我校护理中专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结合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综合考评,教改组学生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不及格率教改组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中,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中等职业护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预防医学的学科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在本次中专护理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课教学中,食谱编制实验课内容较难,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同时还要学会计算三餐能量以及优质蛋白占蛋白摄入的百分比等,且本实验设置内容较多,计算繁琐,注重培养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次实验的得分在4次实验中较低;食物中毒和儿童铅中毒实验是以案例讨论为主,只要理论课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再结合实验课教师的辅导就容易操作,两次实验课内容均较简单;在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实验中,由于需要计算频数分布以及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学生在计算时认真细致,相互核对计算结果,因此本次实验课的出错率较低,在4次实验课中得分最高。从实验课教学中体现出一些预防医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不排除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预防医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和管理,一方面,对以往以医学统计学为主的实验课进行改革,增加一些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中专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其对理论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中专学生实验报告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学生相互抄袭,同时带教教师应该坚守岗位,积极为学生辅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在理论课考试中,教改组学生名词解释得分、问答题得分以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说明此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些客观题来看,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效还不明显,例如,判断题的得分甚至出现了对照组较教改组高的现象。通过查阅试卷我们发现,一些中专护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客观题考试时,胡乱答题,存在侥幸心理。同样属于客观题的填空题,教改组学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因为有些学生答题不认真以及有些学生对题干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有些填空题的回答完全偏离题干。从总评成绩来看,教改组学生的总成绩和及格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本次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中专学生处在相当于高中教育的阶段,此年龄段的学生有以下共同特点:(1)可塑性强;(2)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到诱惑;(3)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但又乐意成群结队[3]。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现就本次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以下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①案例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枯燥的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将生活中学生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例子,或者请一些学生发表意见与大家讨论,也可以将PBL教学法融入部分章节的教学中[4-5]。例如,在讲到涉及补钙的知识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亦可以提出一些补钙的误区请学生讨论,最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当然,也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对难以采用案例讲解的知识也可采用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6]。②创设情境的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认知结构,这样才可以创设情境[7]。例如在讲基础营养学中脂类的生理作用时,可以举生活中脂类饮食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学习该内容。

中医教学论文篇9

1.1医学生人文教育的不足

据2010年实施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毕业生要达到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标准,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顺畅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健全的法律观念,完备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等。实际上,医学院校中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与人文相关的专业课课时较少,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形式大多为选修课和阅读、社会实践,开展程度取决于各学校情况和学生兴趣,缺少统一标准和衡量指标。

1.2医务人员人文教育的不足

目前,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专业讲座居多,人文培训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对处理医患纠纷的策略了解不多,对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掌握不够。根据医生职业满意度大型调查,近75%的医务人员认为执业中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90%对工作不满意,相当一部分对目前压力和职业发展持担忧态度。网络上疯传的“李芊医生列车助产被认定非法行医”其实是一名医生杜撰的谣言,反映出了医务工作者们的群体焦虑。在对医学科学的艰难认识和实践中,医务人员陷入维护道德修养、职业信仰和精神境界的困境。

2MOOC优势在医学教育中的体现

综合分析Udacity、Coursera、Edx、Udemy、Future-leam等国外较为成熟的MOOC平台,可以梳理出MOOC的基本运行模式。教学开始前,教师课程框架及授课人员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本门课程;教学启动后,教师定期10-20分钟教学视频,配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幻灯,再布置一些扩展阅读和课后作业,有些教师还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辅导学生学习;教学结束时,MOOC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安排测试,评价学习效果。无论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模式,还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都有力推动了高教教育的普及、优质资源的共享,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与学角色的融合和转换。在医学教学方面,MOOC扩展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场景,延伸了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同时借助互联网海量存储、便捷交互、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使医学教学完成标准化任务后,也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需求。

2.1延伸教育功能

在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MOOC放大了优质医学教育资源的功效,降低了医务人员乃至大众接受医学知识的门槛和成本,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对医学新理论的认同度,对医疗新技术的掌握度,从而助推整个社会对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同时,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维护崇尚知识、法制、生态的现代文明体系,传递、保存、创新已有的医学文化和人文关怀,甚至助推人类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在个体发展功能方面,MOOC为促进医务人员适应医学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便捷的途径。

2.2拓展教育资源

MOOC诞生短短几年,已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几何式增长。在医学教育中,顶级大师授课、稀缺标本展示、高难度手术演示变成了可无限复制的资源。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点对面传播知识,MOOC中则变成了面对面传授技能,拥有更大决定权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安排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达到理想的目标。

2.3丰富教学手段

MOOC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更多采取贯通式编排。设计者在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围绕知识点优化学习路径,以问题导入为牵引,通过设置特定场景,展开话题,引导教学。游戏式、互动式、对话式的MOOC平台可以进一步延伸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ing,PBL),通过设置特殊诊疗场景、引入典型病案、实施同步会诊等方式展示知识点,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体的优势。

2.4实现教学评估与认证

传统医学教育偏重于由表及里的讲授、由师到徒的传承,MOOC与传统教学、网络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延伸了教与学的反馈链条,评估和认证使教学富有更完整的意义。一部分MOOC平台的检测方式结合了机器评价和学生互评,对学员的作业和结业测试打分;一部分MOOC平台借助哈佛、斯坦福等国际顶尖高校的优质资源,MOOC可以在检测后向完成学习的学员授予经过官方认可的学分。

3通过MOOC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设想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目前,人类追逐越来越进步的医疗技术,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其实越来越背离医学的本质。技术再强大也仅是工具,关键看为谁所用、怎样使用。对于医学教育者来说,可以借助MOOC等技术进步的成果,缩小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疗技术发展的背离。

3.1规范整合资源,拓展共享内容

目前国内的MOOC平台主要有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MOOC中国(www.mooc.cn)、网易公开课(open.163.com)等。爱课程是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MOOC中国和网易公开课为商业网站推出的非营利性教育项目。检索国外MOOC平台,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占医学、生命科学类课程比例都很低。Udacity未搜索到相关课程,Coursera中有“生命起源”、“基因和精密医学的社会和伦理调整”、“志愿者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Edx中有“美国卫生政策”、“健康与社会”等课程。在爱课程、MOOC中国、网易公开课中,与医学人文相关的的公开课分别为6、1、2门,占医学类课程的5.3%、11.1%和50%。纵观国内外的这些课程,真正意义上的MOOC比例不高,尤其是国内课程大部分仅为网络教学,创新内容不多,教学方法有待完善。目前的MOOC课程是各高校自发推荐开设的,建议主管部门动员国内的医学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MOOC平台建设,并挑选国内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专家,讲授科学发展观、哲学与批判性思维、伦理道德与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医学人文实践等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爱课程网等主流平台构建起完整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这既可以缓解医学生人文教育需求和部分院校相关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可以使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发挥出最大化效能。

3.2优化反馈通道,实施个性教导

Coursera等较成熟的MOOC平台要求学生学习前填写学历、兴趣等信息,学习中参与和课程相关的学习社区、讨论论坛,可以借助数据采集,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推荐学习资源;Udacity甚至希望将学习信息提供给雇主,以便多方携手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建议国内的MOOC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优势,注重在课程交流区、论坛中即时搜集和整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课堂反馈,分析汇总出学习规律;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通过平台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想法和效果,进而及时修订课程架构、调整教学安排、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应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于医患矛盾的个体情绪和集体认知,帮助学生缓解执业压力、增强执业应对能力。

3.3延长学习时限,强化行为养成

目前,各类型医学人才培养大纲在人文教育方面,仅针对学历教育作了指导性规定,医务人员工作后接受此类培训的机会不多。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几十年执业中的人文素养大部分来自学校2-5年的人文教育。这一现状距离培养医德高尚医务人员的目标相差太远。所以,翻越高校“围墙”、降低学习门槛的MOOC平台,可能成为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执业操守、从业信念等终身教育的理想平台。主管部门应针对医学生、住院医师、中青年骨干医师、高年资医师等各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在MOOC平台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人文教育,包括从医患沟通技巧到价值观培育、医学美学、人类学等内容;强制性要求将MOOC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医护人员每年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教育学分,完成一定的MOOC人文教育课程才能晋升职称;促使完善学校阶段性成绩和职业生涯全程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教育模式,通过终身化的人文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执业操守、规范执业行为。

3.4增加情景教学,强化实践运用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其中的人文关怀需要学生们在情景教学、诊疗实践中仔细揣摩,互联网教学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但MOOC平台可以将诊疗室、手术室在课堂上真实还原,大大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和针对性,弥补了书本学习较为抽象的劣势。MOOC平台应在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中,展示不同科室诊疗场景及可能发生的人文关怀疏失,邀请医学人文专家逐一介绍避免医患纠纷的方法,邀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讲授开展临终关怀、绝症安慰的实践经验,邀请癌症康复者、器官移植患者介绍患病的真实感受;在考核阶段,结合标准化机考作答和情景化面试,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交往技能予以评估,尽力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比如,在分娩场景教学中,教师不停地给模拟产妇鼓劲、加油,帮忙擦汗、喂水,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医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中医教学论文篇10

1)教学思想保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差。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形成了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应做到:

(1)在备课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2)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合理,与课程内容契合度要高;

(3)还要协调相关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安排好使用时间。所以,为避免一系列的麻烦,部分教师不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虽然变换了教学手段,但更多是为了节省时间,省了手写教案的力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学校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或认识不够,学校没有引进需要的媒体或引进了相关设备但没有充分利用,教师使用先进教学媒体的意识淡薄,媒体操作的能力有限,从教师现在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对基本知识也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软件来制作课件的教师不到50%,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已经意识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就把这些原因归结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上的问题都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缺乏。因此,中医院校应该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

2中医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作用的对策

2.1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现

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教育技术是对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另外,它注重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中医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应当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度定位,不能看成是中医教学改革的唯一方法,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衡量教学改革的成绩。应当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多种模式,以期更好地发展中医教育。

2.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优势及局限性现

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的许多环节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宜理解的问题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记忆,学习热情也会提高。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从穴位的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概念,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的。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比,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网络信息等素材融入教学当中,增加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将中药的图片、药物采摘及炮制过程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中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脉诊,许多概念及手法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不同的脉形波形图展示在课件当中,使学生直接从视觉角度看到脉象,从现代血液流变学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远程开放性教学,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作与多媒体教学系统互动,该系统把现有的实验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将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学以及现场控制操作等整合在一起,能够使现有的设备有效的互动,打破了常规的播放幻灯片,有效地改善了教学。另外,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在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当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随时给相关学科的老师留言。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养成主动学习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但临床教学中最核心的临床经验难以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所传授,大多数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其节奏适中,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反而难以实施。例如讲解过去的病例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重复过去的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模拟或记录少量病例,更多的病例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也削弱其对知识的探索性及创新性。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大量用图片会无形中将中医的概念固化为图片本身,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产生偏差。如使用腧穴的人体解剖图,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腧穴就是人体的这个部位,但腧穴并非只是一个部位这样简单,还含有气血的多少、运行的方向、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过程中会弱化,甚至丢失。因此在中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与中医教学各环节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教学论文篇11

二、日常生活体验,强磁吸引制造兴趣

在三大哲学的教学中,每一个哲学体系的讲解都是从起源、形成、内容、在医学中的应用逐层解析的。为了使每个哲学体系能充分掌握理解,在讲形成的过程中,比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先让同学闭目,想象清晨独自站在一个山顶上,等待东方的日出。在日出的那一刹那,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眼前有了亮光,脸颊感到了温暖,周围的黑暗被挤到了你的后面。经过大家的视觉、感觉等综合之后,我们理解了最早的最朴素的向光即为阳,背光即为阴。再让大家睁眼看看周围的世界,看看有阳光的地方有什么样的特征,背光的地方又有什么样的特征。这样阴阳的内涵就丰满了很多,并且和自己有密切的关系,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概念的。在讲到五行的知识时,五行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从简单的事物原型就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用身边已知的很多事例来理解,让学生知道五行是无处不在的。比如水域里水葫芦的引入,但是最终形成的泛滥成灾,就是一个相乘的例子;动物界的食物链,就是一个相生又相克的例子。

三、多媒体教学海量信息,满足多方信息需求

多媒体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多媒体教学有点很多,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以下几点优势。1.信息量大,形式多样,有图、文,声、影等。能够满足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授课以视听获知信息。如在讲五行之土时,可以在PPT中插入长满庄稼的图片,让同学通过联想获知土的特性。2.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观察。如上述例子,把图片放出来,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寻找与土有关的信息。3.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如在讲到金之时,教师先启发同学思考金的古代用途,然后逐一用实物展示,再分心各种器物的作用就发掘出金的特性有变革,改革之意。采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熟练使用各种软件来制作高质量课件,并对知识点要加工塑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可以事半功倍。

中医教学论文篇12

2.学习上尽早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

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培训后,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我们在中医耳鼻咽喉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既避免了标准化病人选择、培训以及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时间等问题,又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巩固作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还节约聘请和培训社会上其他标准化病人所需的大量资金。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具有生理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等特点,其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常常觉得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在学习上容易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等教学工具,将难懂和难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充分利用解剖实验室和各种网络视频影像资源,而且可以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进行讲解,并针对临床专科实践技能培训与考核的需接受较全面的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例如: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病史采集、症状体征演示演技及考核培训等方面内容来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让其感受某种耳鼻喉常见疾病,并通过模拟临床教学场景,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在模拟教学过程中,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安排标准化病人与其他学生角色互换,互相提问,熟悉相应部位和形态,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医耳鼻咽喉科“三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对病人尊重和爱护的医德人文素养。

3.开展形成性评价,调整考核侧重点,注重临床能力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尝试开展形成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强调对能力考核的评价,更加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改进提高的评价。比如在课程PBL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同学多次首先学生根据问题已提供的信息(如病史、症状等),结合原有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和待收集的资料;再通过看书、上网、咨询专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资源以完善假设;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得出结论,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各小组陈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的评价与反思是在每一个问题完成之后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回顾、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最后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重在过程和环节的评价,轻结论、结果性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并帮助分析原因和改进提高,轻直接给出优良中差这种结论;重在考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轻只注重理论和知识掌握的考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