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12-07 13:17:39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手足口病知识: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 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2

一、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3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 赵佩

副组长:杨晓敏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赵佩: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杨晓敏: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园长。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4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 赵佩

副组长:杨晓敏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赵佩: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杨晓敏: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园长。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5

为认真做好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能力,及时、有效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县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本级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辖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上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辖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市卫生局负责指挥、协调、管理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制定全市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和防控策略,进行社会动员并指导各县(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手足口病专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市级专家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培训,组织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应急控制,协调、调配、管理应急物资和经费。

(2)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手足口病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对重症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会诊,开展督导检查、社会动员、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置。

(3)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行政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订全市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和预测全市疫情,参与并指导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指导、督导全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本市手足口病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指导标本采集和送检,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创造条件开展检测检验工作。

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辖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反馈和上报,检查、督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手足口病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机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手足口病病例的筛查、诊断、报告、转诊、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防治知识培训。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同时,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

3病例诊断和疫情

3.1病例监测

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监测排查机构。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并在诊室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消毒剂,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3.2病例诊断

普通手足口病例由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由市卫生局组织市级专家组在接到报告后的24小时内进行调查和会诊。专家组应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进行诊断或排除。

3.3病例收治

全市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收治医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为手足口病病人后备收治医院。

3.4疫情公布与通报

市卫生局负责及时向市委、政府及省卫生厅上报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并经省卫生厅授权后,负责向本市有关部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信息。

4应急处置

卫生系统各单位全部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随时应对和有效处置发生的疫情,各县(区)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本辖区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

本县区内尚未发现手足口病疫情,但毗邻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关注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警,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2)做好各项技术及物资准备。

(3)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常规疫情监测。

(4)开展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手足口病知识水平。

4.2本辖区出现散发或聚集性手足口病病例

本县区发现手足口病散发或暴发疫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手足口病应急监测,实行手足口病病例零报告制度。

(2)按照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做好医学观察。

(4)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疫点的消毒处理工作。

(5)医疗机构要做好手足口病病例隔离、救治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的主动搜索、标本采集等工作。

(6)做好疫情调查处理、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7)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减少发生手足口病的危险性,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8)要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划定疫点和疫区范围,报请当地政府批准,采取学校或托幼机构停课等防控措施。

5保障措施

5.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消毒处理和实验室检验的能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的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手足口病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能力和诊疗水平。

5.2及时采样检测,务求诊断准确

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责任工作心强的技术人员及时采样,上送检测。

5.3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6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为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3~6月是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1],易在婴幼儿造成爆发流行。重症手足口病少,大部分为轻症患儿。如何管理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收治,是控制病情扩散,促进患儿健康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手足口病的门急诊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 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 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 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 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 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 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 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 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 已有溃疡患儿, 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 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 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 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7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44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42人痊愈出院,2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的异常减少并发症加快痊愈的速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型护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0-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过接触患者的消化液排泄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好发于小儿[1]。以手足口部出现红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并可结合体温升高,嗜睡,肢体抖动等症状[2]。少数严重者同时可并发脑炎、肺水肿等多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即使是危重型的患者通过正确治疗有效护理,也基本可以痊愈,为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2年间,共收治44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27例,女17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者5岁,平均(2.22±1.37)岁。

2护理方法

2.1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进行心电监护,时刻注意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的变化,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烦躁不安、四肢颤抖或萎靡不振、气短头晕、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症状,应及时记录及向主治医生报告,进行相应的救治。手足口病的危重患儿大多伴随有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因此需要在床边配备吸痰器,呼吸机,简易急救呼吸球囊,紧急气管插管用物,常用急救药物等,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术。

2.2制定安全护理应急预案。为保证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制定如下安全护理应急预案:①非计划性气管拔管应急预案;②静脉穿刺点药物外渗应急预案;③上呼吸机时突然停电应急预案;④病情突然变化应急预案等等。

2.3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患儿观察护理要点。保持气管插管固定通畅,适当约束肢体,严防意外拔管,有效湿化,及时吸痰,如呼吸末正压参数较高,应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保持呼吸机正常运作,观察呼吸机反馈参数,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4特殊药物的使用及观察。使用输液泵、微量泵进行用药,以确保用药准确及时,保证三条以上浅静脉留置针固定通畅,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深静脉导管,严防药物外渗,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穿刺点红肿热痛等药物外渗情况。严密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严密观察安定、力月西、静安等镇静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2.5发热护理。患儿卧床休息,保持病区的安静,环境温度设定在26度,湿度60%。患儿的衣物和被褥适度度,避免过厚,鼓励饮水食用水果。体温38.5℃以上的患儿,采取头部冰敷、温水擦拭全身、必要时上降温机或药物降温等方法进行降温。

2.6口腔护理。旨在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口腔内局部用2.5%碳酸氢钠稀释液清洗,无气管插管患儿鼓励多喝水。在餐后提供无菌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

2.7皮肤护理。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给患儿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每天一次为患儿用热水擦拭全身,并更换一次贴身衣物。进行静脉输液时,勤查看患儿的情况,防止出现局部肿胀,甚至静脉炎。注射或静滴的

部位经常更换,防止硬化反应。

2.8消毒隔离。患儿和其家属、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均佩戴口罩,杜绝患儿外出禁止探视,家属送入病区的物品全部都由医务人员消毒后转交。病房保持通风,每日进行一次30min紫外线消毒,患儿接触过的的餐具、床单被褥、玩具全部喷洒双氧水消毒。医务人员穿隔离衣,接触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医疗废物放入双层塑料袋,焚烧处理。

2.9饮食护理。为保证患儿营养,气管插管患儿按医嘱鼻饲饮食,清醒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忌辛辣生冷。患儿大多因为口腔疱疹溃疡,疼痛难忍张口困难,因此食物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为了避免刺激口腔内创口,温度略凉为宜。

2.10心理支持。关爱患儿,细心认真的进行护理,将医疗干预行为集中,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次数。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耐心的运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说服,使其配合治疗。

2.11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告知他们出院后注意休息,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饭前便后要洗手,室内注意开窗通风。身体状况恢复后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再次感染的概率。

3结果

44例患儿中42例陆续痊愈出院;1例入院时已经病危,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并发脑干炎,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具体情况参见表1。

4讨论

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间互相传染的可能性极强,治疗以预防为主结合抗病毒和支持治疗[3]。在小学和幼托机构大力宣传本病的特征性症状,能有效的尽早发现该疾病,并且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若有异常的发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此外,还要注意隔离患者,避免导致该疾病在一定区域内的流行[4]。

对于新入院的患儿,入院5天以内,需要进行更加密切的观察,因为新入院病人的情况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和对症处理能够抑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患儿和家属的心理一般表现为紧张和焦虑,担心患儿的预后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告知患儿和家属关于本病的知识,理性的对待该疾病,不必惊慌,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被治愈,治愈后也有可能再次感染[5]。

5总结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早期发现患儿的预后良好,危重型患儿的预后相对而言较为凶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儿情况,保持病区环境良好,消毒隔离,清淡饮食,和心理辅导等等。在护理得当的情况下,患儿基本可以全部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丘秀华,陈艳清,肖灼珍等.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95

[2]楼晓芳,蒋敏,马美芳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4-246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分类指导、有效应对的原则,加大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达到 减少散发、避免暴发、杜绝死亡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手足口病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单位要根据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明确专人牵头,落实工作责任,形成 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防治工作格局。

三、工作职责

县教育局:负责开展校园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指导做好托幼机构和小学低年级在校学生、教职工的自我防护工作;督促各学校开展晨检,并对发生疫情的教室及其周边实施消毒。

县公安局:掌握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及时处置有关突发

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

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县民政局:负责对特困手足口病患者家庭进行生活和医疗救助,动员和组织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参与群防群治。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手足口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管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保障手足口病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拟定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和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统一调度卫生资源。

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事件发生地的食品和环境进行卫生监督,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执法稽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相关检测工作;承担对乡(镇)卫生院、县直卫生单位工作技术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县人民医院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和检测样本的采集。

乡(镇)卫生院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并加强对院内医务人员、防保医生、村医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基层防控和救治能力。

县广电局:负责对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相应工作的组织协调。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众防病知识水平。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各单位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如发生聚集性病例或重症病例,要专题报告。各学校(托幼机构)要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

(三)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分析疫情形势,发现辖区内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多或出现死亡病例时,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要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要求,及时采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

(四)切实加强疫情处置。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xx年版)》要求,积极救治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对患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

(五)全面强化业务培训。一是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检测、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农村的乡医、村医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xx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模板二:根据自治区专家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研判,预测20xx年为手足口病高危流行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原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卫疾控发〔20xx〕55号和《《百色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xx年版)的通知》百卫疾控发〔20xx〕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做好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重症、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领导与专家队伍

(一)领导小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由岑秀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组 长:林正丰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明泽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成 员:李敬芳 县人民医院院长

李 杰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汤小规 县疾控中心主任

谭保林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黄景祖 县卫生监督所所长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专家指导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由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专家指导组。

组 长:罗 恒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副组长:潘祖旌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 员:韦昆成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骆炳锋 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何延思 县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

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制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手足口病疫情的处理及危重病例的救治,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现场处置机动队。县疾控中心成立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负责全县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其余医疗单位要根据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院内专家组、疫情处置机动队(组)。

四、防治措施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与患者有接触史及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缺乏为本病流行高危因素。手足口病以粪--口途径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健。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各级医疗单位应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的有关规定,早期发现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本辖区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检查和指导,要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要及时送医院诊治。杜绝带病坚持上学的现象。

县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及时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准确掌握疫情。疫情暴发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以及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2.重症、死亡病例的报告:报告重症病例时,必须经县级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方可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死亡病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3.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报告:聚集性疫情指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依法及时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报告。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要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事件级别,及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三)病例的救治和管理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的技术要求,积极做好手足口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其他非定点医院做好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和诊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诊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县人民医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一律不得留观收治5岁以下的发热儿童。

3.县人民医院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要加强预检分诊,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成立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负责对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救治和管理;同时要配备救治手足口病救治所需的必备药品(如丙种球蛋白)和儿童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救治以及安全转诊工作,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市人民医院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同时要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

4.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就医安全。重点科室和重点区域医院要配有含氯洗手液供医务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洗手消毒用。同时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四)托幼机构/学校的管理

1.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严格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需症状消失1周后返校。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及家长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2.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县疾控中心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五)疫情监测与分析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的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疫情分析、风险评估,掌握病原谱变化及疫情流行趋势,及时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提交疫情风险评估报告给卫计局作为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的依据。

2. 县疾控中心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手足口病日常监测任务,最少每月采集5例首次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在每月10日前送至市疾控中心,以及对所有暴发疫情、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监测,以便及时研判疫情。

3.要提前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准备工作,要通过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防止疫情蔓延发展。

(六)疫情控制

1.医疗单位要全面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科学救治、安全转诊、宣传教育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对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调和标本采集工作。

2.按照传染病属地管理原则,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将检测结果向医疗机构进行反馈,并及时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将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县卫计局和市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负责补充调查重症、死亡病例的诊疗情况及流行病学史,指导当地村卫生室开展病例的搜索、疫点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村卫生室负责重症病例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以及疫点消毒、宣教工作。

3.聚集性/暴发疫情处置要求: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暴发疫情时,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县疾控中心应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年版)》,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负责病例报告、救治和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若聚集性/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则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以建议托幼机构采取停课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把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务必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等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密切与教育、宣传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医疗机构防控责任,加大防控与救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识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季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短信平台、微信、新媒体等各种媒体播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教力度。幼托机构要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家长告知书等,提高家长防病意识和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重点针对5岁以下散居儿童家长开展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教育。

(三)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

1.组织开展以洗手为主的干预行动。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主动联系教育部门、托幼机构,协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技术指导,完善洗手设施,确实保证儿童餐前便后要洗手,衣被、尿布等日常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二是督促保健医生和值班老师认真落实晨检和午检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发热、皮疹儿童。三是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孩出现发热、皮疹症状,要立即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诊疗,以免耽误病情。

2.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消毒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卫生监督所要主动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监督指导,建议儿童游乐场所主管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督促儿童游乐场所开展常规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定期落实环境、设施和玩具消毒措施,确保游乐场所卫生安全。

3.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重点加强对儿科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和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医院要要求发热儿童及其家长在院诊疗期间全程带上口罩,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

(四)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足口病发现意识和诊疗水平,切实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救治。发现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人,要尽快转送到上级定点重症救治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如遇突发状况,必要时提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就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五)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卫生素养

1.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县爱卫办要组织做好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广大群众,以幼托机构、儿童游乐(活动)场所、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整洁。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9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应急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及职责

职责:统一领导和协调我区处理手足口病的应急工作;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组织指挥我区相关部门认真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尽快处理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及时向市政府和市卫生主管部门通报疫情进展情况,同时给予各防控小组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

2、防控小组组成及职责

第一组流行病学调查组

职责:当接到手足口病的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宣传材料和消毒药品,讲解预防隔离的知识。按照法律法规向相关医疗机构或学校托幼机构下达防控手足口病的卫生执法文书,调查结束后汇总资料上报领导小组。

第二组监管巡查组

职责:

(1)重点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学生管理,特别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要求落实操作规范,坚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清洗消毒等措施。

(2)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防止手足口病通过水源传播。

(3)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4)做好对医疗机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

第三组消杀组

职责:出现疑似或确认手足口病疫情,消杀组依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对学校(托幼机构)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组宣传信息组

职责: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疫情防治宣传工作。及时向市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报道我区工作开展情况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第五组后勤供应保障组:

职责: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负责应急工作经费、药品、器械、物资的采购、供应、运送工作。提供各种临时需用的办公用品和计划外物资。保障车辆完好,满足用车需要。

第六组督查组

职责: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案例。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我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要立即启动本工作方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扑灭疫情。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要求辖区医疗机构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科门诊室,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深入医疗机构及时了解疫情,并要求医疗机构实行零报日报。

(2)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3)要求托幼机构及小学要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及时报告,立即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4)要求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5)加强食品卫生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3、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4、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和清理卫生死角,阻断疫情蔓延传播途径,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宣传。

5、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1)及时对我区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防护措施、实验室采样及监测等技术。

(2)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四、建立相关制度

1、建立零报日报制度,各乡镇、街道、学校、医疗机构如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至区卫生局(电话:3040226),区疾控中心(电话:3077477)。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0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2014年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会上,***主任要求高度重视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密切监测我市疫情动态,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二、     制定预案,完善队伍

制定了《***市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制预案》,成立了两支包括消杀、流调、采样、检验的应急机动队伍,同时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山东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的培训学习活动,明确了手足口病防控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及机构职责,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层层培训,提高认识

于2014年4月份对全市7个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主任)、防保科长和一名防疫医师,开展《山东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业务培训,详细解读了方案的工作思路、工作原则、技术及防控措施。

四、     积极宣传、促进工作

对全市10个镇街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20000份,指导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乡村、社区、托幼机构、小学、医院等场所,针对全人群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介绍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对城区4所小学及20多家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下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指导学校及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报告、日常消毒等制度。

五、     加强指导,确保落实

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管理的指导工作,每月对各镇街和小学、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指导,不定时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检查,促进各有关单位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及发展。

六、     监测疫情,防范未然

中心高度重视疫情监测与分析工作,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实施24小时网络直报浏览,坚持疫情分析,研判疫情现状和发展趋势,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强化防控措施。

截止至5月29日全市共发病4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病例,目前3例病人已治愈。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次,并将流调结果录入数据库。共采集手足口病样品4份,送往济宁市疾控中心检测。共指导家庭消毒4次。共收到手足口病预警信息1条,涉及1例重症病例,目前该病例已治愈,解除预警。

七、     继续努力,力争圆满

为遏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蔓延,防止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巩固现阶段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掌握流行趋势;加强对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做到对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转诊和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出现;同时继续加大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全人群科学防病意识,提高居民自我防病能力,为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传染性极强,若控制不当,极易引发流行性疫情。该病的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我院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避免手足口病大流行,全部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14例病例均为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疱疹或溃疡,符合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男69例,女45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13d,平均病程(5.6±3.7)d。其中6例合并有肺炎,9例合并有脑炎。所有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及对症治疗,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1.2方法

1.2.1强化意识,迅速应对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极易发展成大面积流行性疫情,因此平时应加强防控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管理体系,确保在疾病暴发时,能迅速反应,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及时有效地救治染病患者。我院在收治手足口患者较多,且地点分布较为密集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设立手足口病病区,并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由院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各科室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组,调动各部门资源,统一协调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确保救治护理工作能够迅速运转起来。

1.2.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不影响各科室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从中抽调护士人数应按照国家针对流行性感染疾病的护理规定,确保病区中病床与护士之比达到1:0.6,指定其中有儿科工作经验同时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担任护士组组长,负责安排指导护理工作,全面配合主任医师的救治工作。在疾病高发时期,本着"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职业道德准则,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休息、休假时间,随时待命,确保医护工作良好运转。

1.2.3强化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由于护士是由各科室抽调,多数对于手足口病了解不足,为此护士长应配合感染科对病区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其中消毒隔离防护和护理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应详细讲解,提升传染病的防控水平,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相应的一般护理和急救操作。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分发到个人,定期组织学习,确保每位医务人员能正确执行各项医护工作。

1.2.4优化就诊流程 疫情突发期间,儿科各门诊就诊人数剧增,极易发生交叉感染,为确保手足口病患儿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特优化就诊流程,成立独立的发热门诊,指派专人进行预诊、分诊、导诊工作,避免就医混乱,保证所有患儿能够及时就诊,及早得到治疗。

1.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安排在病区病房内,病房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温湿度适宜,整个病区3次/d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前,应严格消毒,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安排专人处理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受到污染的物品。严格控制人员出入,禁止探视,患儿症状完全消失15d方可解除隔离。

2结果

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11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无1例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取得疗效显著。住院时间4~9 d,平均住院时间(6.8±2.3)d。

3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因此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对于防止疫情扩散、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充分调动各科室资源,通力合作,认真做好防控、救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所有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及医疗差错。总之,应对手足口病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注重平时的防控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在手足口病暴发期间,能够协调、管理好各方人力和资源,保证救治护理质量[1-3]。

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2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科学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宣教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夏秋季传染病疫情发生、扩散与蔓延,保护群众身心健康。

二、组织体系和部门职责

(一)组织领导体系

为加强我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确保工作质量,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曹琳瑛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洪四国、市卫生局局长周海宏任副组长,卫生、教育、爱卫办、工商、药监、质监、广电和各乡镇(街道)主管副职为成员的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周海宏兼任,副主任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高建华、高瑞增担任,具体负责制定全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物资储备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预防控制与监测预警体系

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防控网络,负责全市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与分析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实验室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充实应急处置队伍,做好检测、调查处置等物资准备工作。

教育部门要在各中小学校、托幼园(所)设置1—2名专(兼)职疫情监测报告与防控工作人员,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学生(幼儿)每日晨检、饮用水与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性消毒与灭蝇、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认真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处理工作。

爱卫办要结合全市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和创建省级卫生城等活动,按照相应规范和标准,在全市深入开展改水改厕、防蝇灭蝇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爱国卫生活动,做到常抓不懈,保质保量。

广播电视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教育、爱卫办等部门,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市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公共场所及用品的预防性消毒、饮用水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灭蝇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监测与调查处理工作。

(三)医疗救治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自4月15日起至10月31日止,要按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肠道门诊,配足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认真做好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筛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处置,防止医源性和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组建肠道传染病临床救治小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四)卫生监督体系

市卫生局要成立督导检查组,依法加强对全市各单位和医疗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管与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工作。

三、疫情监测

(一)信息监测

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要立即报告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直接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各行政村(居委会)卫生所,要加强本村(居)传染病疫情监控工作,发现肠道传染病患者,要按相应规范和标准进行诊治、登记,并及时上报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核实确诊后,直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市疫情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主动搜索,做好传染病日报分析工作,每周收集、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发现疫情线索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二)病人监测

全市各医疗机构要做好预检分诊。诊疗过程中,要提高对手足口病、霍乱、菌痢、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转至本院肠道门诊诊治。

肠道门诊要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采样器械,建立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要逐例、逐项登记,做到病人便检标本“有泻必采”,做好手足口病、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三)环境监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省、唐山市有关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要求,定期进行水源、食品和外环境的肠道传染病病原学监测工作。

(四)质量控制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每日审校和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情况,开展腹泻病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四、病例诊治与报告

(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根据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者,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医疗机构发现并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的霍乱、大肠杆菌0157病例和其他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初步核实,并将初步核实结果及时按程序逐级报告,确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二)病人的诊治

1.各级医疗机构要成立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组,按照相应的救治工作规范,负责本院的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抢救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2.各医疗机构发现肠道传染病危重病人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及时转诊到市医院传染病分院进行隔离救治,不宜转诊的要及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

3.各医疗机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要做好转送病人救护车、污染场所的消毒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

五、疫情处置

(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判定、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

接到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控制措施控制疫情。

构成突发疫情事件的,市卫生部门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市政府,迅速启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医疗机构做好对就诊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水、污物等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人疫点终末消毒工作。

(三)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分别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医学观察。对手足口病、霍乱等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每日上门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落实采样送检、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指导疫点、疫区做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及粪便消毒管理工作。

六、预防控制措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防病意识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和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以夏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广大群众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抓好“五清理、一消杀”,即清理垃圾、清理厕所、清理沟河池塘、清理庭院住宅、清理摊点和消杀病虫媒生物,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健康水平。

(二)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1.加强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按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到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加强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管理,注意操作卫生,防止食品污染。积极开展肠道传染病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和防止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现象,要及时报告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直接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协助做好调查处理。

2.加强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各乡镇(街道)要将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辖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对建筑工地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外来人口集聚地的饮水、饮食卫生和粪便管理等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发生。

(三)开展重点人群免疫预防

对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宾馆服务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按自愿、自费原则开展霍乱等疫苗免疫接种,以保护重点人群,减少因重点人群感染造成肠道传染病传播与爆发。

卫生部门在疫情应急处置时,如需在学校、工地等人数较大范围采取预防性服药或应急接种的,要请示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措施效果及有关反应,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七、保障措施

(一)规范工作行为,完善防控网络

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负责全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防治工作。要组建防治督导小分队,加强对全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

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夏秋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进一步充实、加强防控力量,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加强防病值班和疫情报告,确保通讯、交通畅通和信息快捷。要加强肠道门诊管理,规范工作行为,调整充实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专家组人员,努力提升全市肠道传染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质量。

(二)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卫生部门要组织对全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业务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实验室检测、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理、消毒等业务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肠道传染病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我市卫生系统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三)做好物资储备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有关标准,配置必要的诊治设备,储备充足的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杀器械和药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检测设备和试剂以及通讯网络设备等,以保证全市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部门协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