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8 16:17:50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1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51-01

一、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

二、室内设计的功能美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设施的功能性显的尤为重要。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人们对物的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而是由功能性提升为功能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充实其精神生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功能美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室内设计功能美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和功能的合理规划上。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室内空间是营造空间环境的主体,一个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首先应当满足在功能上的需求,注重科学的人体空间比例,其次要注重空间中材料运用的宜人性以及结构划分的科学性。也体现着空间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达到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使用和审美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客观规律的必然。”合理的功能划分是前提条件。居室空间是家庭成员居住、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应处理好各空间层次关系,使居室空间更好地体现其功能价值。经过设计改造后,会让布局变得合理而实用。

三、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空间的艺术塑造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室内设计的本质是对空间艺术性的塑造。从空间的整体性、设计思想的一致性 和空间的地位三方面探讨了空间的定位,论述了实体要素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 ,指出了在室内设计中如何塑造空间的艺术。这里我将通过色彩,陈设,软装饰三方面的塑造来体现空间整体形态的艺术美。

(一)色彩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它以其丰富的色彩关系,调整人的心理与情绪,激发人的想象,促进入的奋进。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陈设

陈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美化室内环境,增添室内意境,强化室内风格的重要手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室内空间中如果缺失陈设艺术就会使人感到冷漠,乏味,没有生机。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三)软装饰

软装饰可以对室内环境进行二度的布置和陈设,它作为可以移动的装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对装修行业的界定,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实现了一种新的突破。软装饰是一种艺术样式,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室内装饰艺术,片面追求富丽堂皇的气派和毫无节制的排场。也不同于环境艺术,强调科学性、技术性和学术性。它是一门研究建筑内部艺术效果的学科,属大众学科的范畴。它可以让你能冲淡和柔化工业文明带来的冷酷感、能创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并抚慰人们情感,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符合人们追求时尚、自然、艺术的室环境。

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内功能美和艺术美的的要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除了重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因此室内环境美的设计必须是功能美和艺术美的交融统一。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不只是简单的栖身之所,而且是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调节精神生活,实现个人愿望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全过程,在讲功能的同时,经济性与美感享受是同时交融的。”[1]因此,我们除了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下的物质需求即使用功能外,也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即艺术美。

一、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既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的室内空间环境。从广义上讲室内设计是一门大众参与很广泛的艺术活动,是设计内涵集中体现的地方。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条件的重要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原理进行功能与艺术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室内设计的功能美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设施的功能性显的尤为重要。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人们对物的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而是由功能性提升为功能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充实其精神生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功能美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室内设计的功能是物质的,也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功能美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和功能的合理规划上。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2]室内空间设计也如产品设计一样应注重实用性,具有功能美的空间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室内空间是营造空间环境的主体,一个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首先应当满足在功能上的需求,注重科学的人体空间比例,其次要注重空间中材料运用的宜人性以及结构划分的科学性。也体现着空间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达到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使用和审美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客观规律的必然。”[3]合理的功能划分是前提条件。居室空间是家庭成员居住、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应处理好各空间层次关系,使居室空间更好地体现其功能价值。经过设计改造后,会让布局变得合理而实用。例如对原格局不合理的户型进行拆除改造划分,给空间重新定位,赋予空间新内涵。原有客厅大而不当,餐厅小而不能且有过道。经过整体修饰变化,空间顿时开朗明亮,视觉得以延伸及穿透,改变了小空间的局促与不良采光。虽然面积不大,但各功能的设计却恰到好处。 三、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艺术美塑造体现了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精神功能的创造也就是艺术美的体现。室内艺术美塑造主要依靠视觉,涉及到布局、软装饰、陈设及色彩等要素的搭配所形成的风格,进而产生对空间整体形态的印象美。如今建筑物不断增多,空间形态也各具特色,人们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居室的艺术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色彩、软装饰及陈设上。

(1)色彩

在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室内空间是否富丽堂皇、艳丽多彩或淡雅清新与色彩搭配密切相关。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2)陈设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陈设品,给人的感觉将是平淡无味的。陈设品不仅能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使空间具有艺术与个性特点。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3)软装饰

室内艺术美是由整体氛围反映出来的,如今轻装修重装饰以深入人心,所以室内软环境是居室装饰的重点组成部分。为了追求室内空间整体视觉美感,室内纺织品应通过设计和处理,使纺织品的外观具有自然的视觉效果,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符合人们追求时尚、自然、艺术的室环境。

总之想营造出理想的室内环境,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环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内功能美和艺术美的的要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除了重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因此室内环境美的设计必须是功能美和艺术美的交融统一。

参考文献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不只是简单的栖身之所,而且是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调节精神生活,实现个人愿望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全过程,在讲功能的同时,经济性与美感享受是同时交融的。”[1]因此,我们除了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下的物质需求即使用功能外,也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即艺术美。

一、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既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的室内空间环境。从广义上讲室内设计是一门大众参与很广泛的艺术活动,是设计内涵集中体现的地方。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条件的重要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原理进行功能与艺术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室内设计的功能美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设施的功能性显的尤为重要。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着,人们对物的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而是由功能性提升为功能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充实其精神生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功能美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室内设计的功能是物质的,也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功能美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和功能的合理规划上。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2]室内空间设计也如产品设计一样应注重实用性,具有功能美的空间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室内空间是营造空间环境的主体,一个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首先应当满足在功能上的需求,注重科学的人体空间比例,其次要注重空间中材料运用的宜人性以及结构划分的科学性。也体现着空间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达到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使用和审美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客观规律的必然。”[3]合理的功能划分是前提条件。居室空间是家庭成员居住、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应处理好各空间层次关系,使居室空间更好地体现其功能价值。经过设计改造后,会让布局变得合理而实用。例如对原格局不合理的户型进行拆除改造划分,给空间重新定位,赋予空间新内涵。原有客厅大而不当,餐厅小而不能且有过道。经过整体修饰变化,空间顿时开朗明亮,视觉得以延伸及穿透,改变了小空间的局促与不良采光。虽然面积不大,但各功能的设计却恰到好处。

三、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艺术美塑造体现了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精神功能的创造也就是艺术美的体现。室内艺术美塑造主要依靠视觉,涉及到布局、软装饰、陈设及色彩等要素的搭配所形成的风格,进而产生对空间整体形态的印象美。如今建筑物不断增多,空间形态也各具特色,人们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居室的艺术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色彩、软装饰及陈设上。

(1)色彩

在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室内空间是否富丽堂皇、艳丽多彩或淡雅清新与色彩搭配密切相关。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2)陈设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陈设品,给人的感觉将是平淡无味的。陈设品不仅能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使空间具有艺术与个性特点。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3)软装饰

室内艺术美是由整体氛围反映出来的,如今轻装修重装饰以深入人心,所以室内软环境是居室装饰的重点组成部分。为了追求室内空间整体视觉美感,室内纺织品应通过设计和处理,使纺织品的外观具有自然的视觉效果,营造一个对人类身心健康,符合人们追求时尚、自然、艺术的室环境。

总之想营造出理想的室内环境,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心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现代室内环境。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室内功能美和艺术美的的要求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除了重视基本的物质需求外,更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因此室内环境美的设计必须是功能美和艺术美的交融统一。

参考文献: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4

1.1深化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合推行精英教育,也无法拷贝过去选拔“精英”标准和素质。另外,具有优秀教学资源的专业美院如果还抱着精英教育的理念不放,客观上是对教育发展动力的本源———社会需求的漠视。正确理解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美院扩大办学规模绝不是权益之计,而是历史给予的新的发展平台。大学的责任是为学生营造成长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使他们有能力成为日后社会拼搏竞争的成功者。大学教师的责任是以精英的标准鞭策自己,以自身的实践、能力、成就和人格影响,带动、陪伴学生成长并帮助他们日后的成功。

1.2科学规划主体教学与实验教学,优化师资结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教学建设已在国外成功运作多年,在我国也有成功案例,该模式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科学地规划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建设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艺术院校应从科学配置教学机构和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抓起,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结构和梯队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外,还要将设计市场化理念贯穿其中,承担起艺术设计衍生品的深度研发;在人员配置上安排资深教授授课,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在低年级教学中就贯穿实验室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室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延伸,并以高水平师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由注重产学研结合,具备高水平实验教学经验的团队组成。

1.3打破地域限制,引进优秀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问题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强、创造性高的专业,艺术院校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吸引企业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同时工作室、实验室需要提升内化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扎实的设计技能以及美学理论和文化素养的水平,谋求校企之间更高层次的合作。实验室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形成立体化培养,并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实际项目运作,为企业创收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为实验室投资设备,提供资金、项目,能为培养优质人才做铺垫。

1.4推广优秀的实验室案例,创造“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面对多数艺术院校内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可以选择性地将有成功经验的实验室的建设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使整个学校里的实验室教学既有重点,又不单一,形成“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这种教学交流是彼此作用的。图1—图3是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部分实验室照片。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办学实践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2002年开始在黄海之滨进行校区建设,并于2011年成功举行了首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其学科建设宗旨是遵循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倡导高素质、综合型、点面兼顾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条块式学科分布结构,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学校所推行的低年级打通基础,高年级进入工作室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对专业理解和兴趣点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专业发展方向。

2.1校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大连校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包括艺术设计和动画2个专业,由专业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筹建)、传媒动画设计学院(筹建)40个工作室构成实施教学的终端平台。第一学年(专业基础A段)2个专业平台相互打通,共同教学。第一学期的教学单位是基础教学部的相关工作室/实验室,课程内容是素描、色彩、综合材料、摄影、数码图像编辑。教学目的是发挥专业美术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打通造型艺术与艺术设计学科、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之间的传统壁垒,注重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和专业兴趣的提高。课程架构为各门课程平行展开,学生分批、分阶段、不同步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第二学期前段课程内容和架构与上学期相同,但教学要求有层次上的递进。教学目的是,为形成学生创意性思维模式及培养跨学科造型能力提供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的高端课程、师资等信息,为第二学年选择进入专业设计工作室或实验室做准备。第二学年(专业基础B段)学生在各自专业框架内经双向选择进入艺术设计和动画设计所属的专业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主任教师将根据校区教务管理委员会的要求组织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逐步偏重与本专业高年级设计课程相关联的基础知识。

第三学年(专业设计C段)的专业设计工作室教学是校区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工作室的主任教师依据其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实践的业绩和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力组织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科研方向及目标。引导学生在专业设计课程及实践中应用和深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力争取得阶段性的实践成果(如参展、参赛、项目应用及获奖等)。第四学年(专业设计D段)专业设计工作室将在第一学期末举办教学成果展和总结汇报,由校区教授委员会与主任教师共同审定学生进入工作室以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方向和内容。第二学期是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阶段,各设计工作室主任将按照教授委员会确定的方向和计划,带领教学团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组织毕业展览和论文答辩工作。鲁美大连校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坚持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在课程设置里,除专业课程还有文化课、体育课,使学生获得艺术理论、语言、文学、哲学等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2.2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鲁美大连院校区打破传统院系管理体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基础部+工作室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的工作室与实验室是复合的。见图4、图5、图6。工作室设置顺应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现状。实施教学的终端平台由平面、多媒体及展示艺术设计教学部、动画及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部、装饰及陶瓷艺术设计教学部、专业基础部、公共基础部的40个工作室构成。平面、多媒体及展示艺术设计教学部即下属的工作室包括:广告及视觉信息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手绘表现与空间设计、产品与会展、书籍设计、插图设计、影像艺术与设计。动画及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部下属的工作室包括:平面动画、虚拟立体动画、材料动画、多媒体/游戏动画、卡通读物、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综合媒介与互动艺术。装饰及陶瓷艺术设计教学部下属工作室包括:玻璃、金工、织造、漆艺、塑形、网印制像、综合材料、家具与环境设计以及两个陶艺工作室。当代艺术、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等交叉学科方向的专业工作室目前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大连校区的工作室体制与习惯认为的大师工作室或专家工作室完全不同,它是与扩招后的学生规模相对应的,是校区4千多学生教学管理的终端平台,其运营水平决定校区的经济效益、未来生源和发展模式。而其规模化的智力资源、科研实力、创造成果及其社会影响是对其教学水平的充实及放大,使其吸纳更多的社会项目、资金、设备及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进入。而在大连校区工作室体制中核心内容之一是使整个实验室体系形成艺术类之间多专业交叉发展的实验教学格局,并促使实验室的教学符合艺术类教育和人才培养特点,充分体现了弹性、灵活的特征。

2.3创办大连金州新区鲁美艺博产业基地

作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艺术学府,尤其是作为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领军者,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具备深厚的艺术文化传统积淀、优越的周边生态环境、高品位的设计和建设理念、先进的教学管理体系、极具特色的专业和工作室设置等优势资源。为了加速大学教学科研成功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大连金州新区鲁美创意产业基地,见图7。

2.3.1项目主题

鲁迅美术学院具有悠久历史(延安—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大连),为传承延安鲁艺精神,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以建立“延安鲁艺在东北”主题展馆为契机,创建代表先进文化的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以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创意人才资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集群;创建集艺术教育、文化产业、旅游资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2.3.2鲁美艺博产业基地4大板块

(1)校园教学旅游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文化品位的提升,著名大学的校园旅游成为热点已在国内外造就了众多成功的范例。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建筑及规划设计是经国际招标产生的德国奥尔•韦伯建筑事务所的方案,该方案根据金石滩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花园中的城市”的规划理念。目前校园区的建筑、道路、水体、绿化、公共艺术等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并日臻完善,将成为新兴的校园教学旅游风景区。

(2)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暨金州新区创意大厦。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是学院与大连市政府在金石滩共同投资建设的地标型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展馆之一。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校区计划把博物馆其中两层作为金州新区创意大厦使用。鲁迅美术学院将以重量级艺术展览、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人才资源带动创意大厦的蓬勃发展,建成以动漫创意产业、当代文化艺术、新兴信息多媒体交互设计研发为核心的产业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和多媒体交互设计与高端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同时,校企合作还将促进建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孵化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金州新区创意大厦的建成,将加速大学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大连金州新区快速跻身全国动漫产业前列,使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走在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沿。

(3)艺术文化长廊。依据国外设计师的理念,在鲁美大连校区的规划建设中没有校门和围墙,这与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矛盾,尤其安全问题无法回避。校区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企业投资,现已在校区周围建成艺术文化长廊。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审批后,学院计划将其统一规划为以画廊、书店、美术用品及鲁美师生作品及衍生产品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商业街,为金石滩旅游文化的品味提升填上浓重的一笔。

(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鲁迅美术学院校区大连利用紧邻博物馆、地貌优美的20万平方米校园预留区域,以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为推力,发挥校区自身专业优势,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纽带,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中国最大动漫游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基地。规划设计建设由动漫雕塑广场(鲁迅美术学院动画与媒体学院奖永久会址)、动漫游博物馆区、动漫游体验学习区、动漫游文化创意区、动漫游餐饮休闲区、动漫游特种影视区、动漫游演艺演播区、动漫游酒店区等区域组成的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主题乐园。该项目同时包括:陶瓷、玻璃、髤漆、金属、染织、服装、家具、木艺、平面设计、多媒体、公共艺术、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艺术摄影等学科领域和若干个艺术家工作室。

艺术家工作室将由著名艺术家和美术学院的师生常年在此进行教学实践和艺术创作,作品可直接在园区的景点进行展览和销售。游客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由此形成完整的艺术观光、创意体验、工艺参与相融合的园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将联合周边院校,组成文化创意产业群,全面建成中国最大的动漫游文化创意产学研基地。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不只是简单的栖身之所,而且是能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调节精神生活,实现个人愿望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全过程,在讲功能的同时,经济性与美感享受是同时交融的。”[1]因此,我们除了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下的物质需求即使用功能外,也要着重强调精神需求即艺术美。

一、现代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环境既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精神因素。

室内设计的目的是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的室内空间环境。从广义上讲室内设计是一门大众参与很广泛的艺术活动,是设计内涵集中体现的地方。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条件的重要活动,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原理进行功能与艺术的设计,使空间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室内设计的功能美

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室内设施的功能性显的尤为重要。功能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着,人们对物的功能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而是由功能性提升为功能美。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充实其精神生活,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形成的功能美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极其重要。室内设计的功能是物质的,也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功能美主要体现在空间设计和功能的合理规划上。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室内空间设计也如产品设计一样应注重实用性,具有功能美的空间体现出人性化特征,室内空间是营造空间环境的主体,一个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居住环境,首先应当满足在功能上的需求,注重科学的人体空间比例,其次要注重空间中材料运用的宜人性以及结构划分的科学性。也体现着空间的功能性和形式美感,达到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使用和审美的统一,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客观规律的必然。”合理的功能划分是前提条件。居室空间是家庭成员居住、活动、交流、休息的场所,应处理好各空间层次关系,使居室空间更好地体现其功能价值。经过设计改造后,会让布局变得合理而实用。例如对原格局不合理的户型进行拆除改造划分,给空间重新定位,赋予空间新内涵。原有客厅大而不当,餐厅小而不能且有过道。经过整体修饰变化,空间顿时开朗明亮,视觉得以延伸及穿透,改变了小空间的局促与不良采光。虽然面积不大,但各功能的设计却恰到好处。 三、室内空间艺术美的塑造

室内空间艺术美塑造体现了室内设计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重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精神功能的创造也就是艺术美的体现。室内艺术美塑造主要依靠视觉,涉及到布局、软装饰、陈设及色彩等要素的搭配所形成的风格,进而产生对空间整体形态的印象美。如今建筑物不断增多,空间形态也各具特色,人们对家居室内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居室的艺术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色彩、软装饰及陈设上。

(1)色彩

在室内环境中色彩设计占有重要地位,室内空间是否富丽堂皇、艳丽多彩或淡雅清新与色彩搭配密切相关。室内色彩搭配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及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色彩设计还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2)陈设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陈设品,给人的感觉将是平淡无味的。陈设品不仅能丰富空间的层次,还可以使空间具有艺术与个性特点。陈设主要包含具有日常生活使用功能物品的陈设布置,与具有纯粹装饰艺术美化功能物品的创意设计,也包含对固定在室内空间建筑界面上的艺术配套、呼应可移动物品的陈设布置设计,使他们符合室内总体空间艺术的构思、创意,做到功能要求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6

家具是一种生活必需的元素符号,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家具自身而言,它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一旦家具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便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家具的运用,就如同服装运用于人体,因为家具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的需要外,还体现出居住环境的完整设计风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如今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的出现,加上工艺品,炉饰、地毯、花艺等陈设品,设计师用独到的艺术天赋结合天然的客观环境,吸纳天、地、人的因素,同时根据陈列品的造型、尺寸、色调,创造出室内空间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感染力。把装修精良的空间,用家具的文化艺术意境,演绎出另一意象“关爱生活,感受艺术”的绝妙居住空间。

“家具”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随意摆放,而是首先注重空间的风格、规划、布局以及功能使用要求等,以不同形式与风格体现室内的使用性与风格效果及艺术装饰氛围,然而又以家具为主要途径展开室内装饰的设计,体现主人的独特品位和文化素养。选择家具关系到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家具烘托延伸室内气氛,空间通过室内陈设(家具)的“软环境”传递着设计师的设计主题及创作思想。

家具的选择

家具以形态与质感来体现家具的主要风格,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中,去提炼、概括,充分表达了设计的情调。根据家具的适当布局,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陈设语言,传递出一种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和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消费者不同的特性,决定了选择家具的差异。选择家具必须考虑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特性;不同人群对不同家具色彩的喜好;不同的文化差异、气候环境以及特定时期的流行色,常常能体现出不同人种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凡购买过家具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单凭家具的色彩好看,而决定购买家具。因为在购买家具时,总会把家具当作室内陈设中的一个配套物体来考虑,家具的色彩、款式与室内装饰能否“和平共处”、相得益彰,在整个环境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都是人们在选购家具时必须考虑的。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它起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在室内环境中,家具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家具了。家具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为室内空间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触觉上的舒适感。也就是说一件好的、完美的家具,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使用功能,而且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需求。

首先我们对家具的种类划分有个初步认识。

1. 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支撑类、储存类、依凭类家具。

2. 按材料分类,可分为木、金属、钢木、塑料、竹藤、漆工艺、玻璃等家具。

3. 按结构分类,可分框式、板式、叠加家具。

4. 按固定形式分类,可分移动式、固定式、悬挂式家具。

5.按使用场合分类:民用、公用家具。

作为当代室内设计师,在对家具种类了解的基础上,不仅要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家具,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还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努力营造出完美的生活环境。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的基本点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根本目的都是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等。

组织并划分室内空间

在室内空间中,通常以墙体和各种材质的隔断来分隔空间,但这种分隔方式不仅缺少灵活性且利用率低。用家具布置来组织并划分空间,可以更为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室内有限的空间。空间的划分又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划分。所谓实体空间划分,是指通过对建筑结构构件的外露部分,来感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环境;而虚拟空间划分是一种既无明显界面,又有一定范围的建筑空间。它的范围没有十分完整的隔离状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只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来划定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

在房屋户型相对较小,客厅和餐厅之间无明显界线的空间,且使用需求不同,如果直接用墙体进行隔断形成实体空间,难免显得拥挤。反之,如果我们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家具灵活方便的特征,结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使之看似有空间的限定,实则无明显划分,这样就既保证了空间原有的宽敞性,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功能。

调节室内环境的色彩

家具的色彩和质地对室内的氛围营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家具色彩的选择应首先对室内整体环境色彩进行总体控制与把握,即室内空间六个界面的色彩一般应统一、协调,但过分的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单调。家具的造型和色彩赋予室内空间以生命力,因此宜在充分考虑总体环境色彩协调统一的基础上选择家具的色彩。如,鲜艳的塑料色及软织物色,色彩丰富、装饰性强,使空间极富情趣,给人以轻巧柔美之感;天然材料本色和质地,使室内具有柔美温馨气质,充分展现自由、自然的风情,给人以亲切、温柔、高雅的感受;冷峻简洁的玻璃、金属等人造材质,则使空间更加灵动多变,精致时尚,极具现代感。在进行室内家具色彩与质感设计和应用时,应注意“统一与变化”的原则。家具的色彩与质感仅占空间色彩、质感的一部分,但却影响到空间环境的整体氛围,不能孤立地考虑。在室内设计中,界面的色彩、质感往往成为家具的背景,可采用调和、对比的手法来处理,或和谐统一、幽雅宁静,或活跃而有生气。总之,家具的色彩与质地的设计必须与室内环境及其使用功能做整体考虑。

营造空间气氛

家具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它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它的演变也体现了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心理行为和认知的发展。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都对室内设计及家具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看,家具的选择与人们的年龄、职业、文化素养等有关。一般老年人都比较偏爱稳重、色彩深沉、纹理自然、装饰性强、具有古典样式的家具;年轻人则喜欢造型独特、色彩明朗、线条流畅简洁的家具;而儿童则喜欢卡通的、色彩鲜明、象征性强并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家具。家具设计属于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不和谐的因素放在空间里都会破坏其整体性。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在原有的不完善的空间上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而家具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室内装饰中人们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布置家具,为营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创造条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7

发生地点:美国、日本

综合背景:

最早注意到核裂变价值的是德国科学家,他们在核裂变研究中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39年初,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刚从德国逃亡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知道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由于核能具有巨大威力,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疯狂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等科学家也都被迫逃离德国,定居美国。居里夫妇的女婿约里奥(后为法国科学院院长、法共党员,也是钱三强的导师)则在德军占领挪威前夕,把制造核弹必需的200升重水运到美国,而此时全世界其他试验室中的重水加在一起不过几升。因此,法西斯的残暴统治反而导致美国在核研究方面已有了最优越的人力物力资源。

详细内容:

曼哈顿工程是指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6月开始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939年,西拉德等科学家担心德国造出核武器,便向美国政府提出应抢先研制,几乎没有这类知识的官员却将此建议视为天方夜谭。沮丧的西拉德等人只好找到爱因斯坦,说服他直接致信总统罗斯福,说明核裂变可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他们的观点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1939年8月2日,他们用爱因斯坦的名义写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件(由西拉德等起草)。

罗斯福收到信件后,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经过周密的考虑,罗斯福后于1941年12月6日(即“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美国科学家虽然对原子弹的机制、应该努力的方向,甚至费用和时间都有了大致的构想,但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当时美国经济已经转向战争,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美国核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只有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1942年3月9日,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强调了原子弹的光明前景,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6月17日,布什给罗斯福准备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复了布什的报告。

罗斯福总统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3种方法哪种最好,只得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裂变工作。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曼哈顿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武器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支持下,美国军方同意按原S-1委员会(负责铀研究的一个机构)的建议,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军队把整个计划取名为“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由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赴任之前,被提升为准将。

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并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因为马歇尔上校的总办公室最初将设在纽约城,他们决定把新管区的名称命名为“曼哈顿”。于是,“曼哈顿工程区”就这样诞生了。美国整个核研究计划不久后取名为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虽然在这个计划以前,S-1执行委员会就肯定了它的可行性,但要实现这一新的爆炸,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劳伦斯、康普顿等人的推荐下,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负责这一工作。

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军事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奥本海默凭着他的才能与智慧,以及他对于原子弹的深刻洞察力,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命,才使他在日后赢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实验室到1945年时,发展到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鉴于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实验室的军事化,格罗夫斯同意加州大学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名义上的管理单位和合同保证单位,基地的军队负责实验室建设、后勤供应和安全保障。这就保证了实验室内部的自由学术讨论。奥本海默鼓励科学家们大胆地讨论原子弹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即使看门人的意见,也会对原子弹的成功有一定的帮助。奥本海默注意倾听任何人的意见,掌握着整个实验进程。有些参与核研究的物理学家后来回忆说,他们自己甚至都不如奥本海默清楚自己工作的细节和进展。在很多问题上,都是由于奥本海默的决断才取得突破,保证了原子弹研制时间表的执行。奥本海默在科学家、普通职工和政府官员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洛斯阿拉莫斯素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之誉,人们称奥本海默为这个集中营的“营长”。奥本海默没有获过诺贝尔奖,却拥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他的组织才能与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曼哈顿工程区”工作的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其实,全体人员中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从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例如,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长时期内进行复杂的计算,但大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由于他们不知道工作目的,所以也就不可能使他们对工作发生真正的兴趣。后来,有一个年轻人说明了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此后,这里的工作达到了高潮,并且有许多工作人员自愿留下来加班加点。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解决。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随着苏联军队出兵我国东北,日本天皇于14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曼哈顿计划”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也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1946年7月,在原子弹研制成功一周年之际,美国参、众两院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一项由参议员麦克马洪提出的议案。杜鲁门于8月1日签署命令,提案开始正式生效,这就是《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标志着美国战时核计划的结束和新的过渡时期的开始,也成为和平时期整个美国原子能发展的指导纲领。《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当美国新的原子能委员会组成后,杜鲁门决定在1946年的最后一天晚上12点,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从而正式开始了一个新的过渡时期。原子能委员会设有四个部:研究部,它控制一切与原子能有关的研究;生产部,它拥有并控制一切生产裂变材料和原子能的设施,组织核裂变材料的生产;工程部,它指导一切与原子能发展有关的设备和工程;军事应用部,它处理与军备有关的原子能事项。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范例分析:

一、“曼哈顿工程”具备项目的全部六大要素:

(一)目标:赶在战争以前造出原子弹。

(二)内容: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

(三)过程:提议、批准、授权、建设、生产、组装、实验、使用。

(四)资源:科学家、原材料、权限、资金、技术、设备。

(五)载体:科学家、美国领导人、美国军方、各大学和科研机构。

(六)标准:核裂变技术标准、生产流程、管理标准。

因此,“曼哈顿工程”是一个项目。

二、曼哈顿工程具有以下特性:

(一)完整:从开始到结束,没有缺失、断裂、破碎和中断,完整完全。

(二)独立:具备自有人员、资金、装备的其他内容,相对独立。

(三)正常:生存环境合理、稳定,全部发展过程正常。

因此,“曼哈顿工程”还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正常项目。

三、从发展过程方向来看,“曼哈顿工程”的活动分为以下九个阶段:

(一)发起:1939年,西拉德、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

(二)筹备:罗斯福于1939年10月11日下令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于1941年12月6日批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并赋予“曼哈顿工程”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三)开始:A:美国军方开始建设4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其他的研制、生产基地。

B:指派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负责全部行动。

(四)实施:从格罗夫斯选定田纳西州的橡树岭作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基地,并命名新管区的名称为“曼哈顿”开始,经过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等各个组成部门,以及试验、生产各种原料和部件,直到组成出成品。

(五)监控:A:工程开始后不久,布什发现核研究的庞大工程已经超过了科学研究机构的能力,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能在短期内完成有关生产设施的建设。布什认为只有给军队以最高优先权,才能在战争结束前生产出核原料来。

B:工程开始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又合不来,使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拖延了两个月。

C:奥本海默开始时对建设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困难估计不足,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但是实际工作中发现远远不能完成工作。

(六)改善:A:布什在1942年3月9日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提出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并于6月17日,提交了一份将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罗斯福立即批准。

B:1942年9月,政府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领导决定,领导修建美国国防部大楼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48小时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

C: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逐渐扩充,到1945年时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

(七)睡眠:每天的休息时间、每周的休息日、每一次单项活动的暂停时间。

(八)结束:A: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1946年12月31日晚上12点,杜鲁门决定将原“曼哈顿工程”的全部财产和权力移交给原子能委员会,总部也从橡树岭迁到了华盛顿。

(九)衍生:A: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B:“曼哈顿工程”留下了14亿美元的财产,包括一个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一个具有36000人、价值9亿美元的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的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C:1946年8月1日《原子能法令》正式生效后,格罗夫斯领导的“曼哈顿工程”在国会和政府的同意下,继续支撑着整个核计划。

四、从内容类别来看,“曼哈顿工程”的工作包括以下九个种类:

(一)产品:生产核原料、原子弹部件、成品原子弹、开展爆炸试验(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等。

(二)装备:基地建设、试验设备、车辆等装备、工作设备、200升重水等资源,具有9000人的洛斯阿拉莫斯核武器实验室,橡树岭铀材料生产工厂(36000人、价值9亿美元)和附带的一个实验室;汉福特钚材料生产工厂(具有17000人、价值3亿多美元),以及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等。

(三)技术:3种铀235分离方法、聚变技术、管理技术、军队工作方式、提升优先级等。

(四)发展:历时3年,工作计划、工作进程、活动日程、需求计划、全盘计划、实验进程等。

(五)经济:国家支持、资金保障、人员薪酬、财务管理、费用损耗、资金耗资25亿美元等。

(六)安全:保密(15万人当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计划)、防止敌对人员破坏、核辐射预防、生产基地隐蔽(田纳西州)等。

(七)保障:服务组织、管理组织、生活服务(每天15万人的餐饮等)、工作支持(“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等。

(八)组织:铀矿顾问委员会、军方机构、S-1原子委员会、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加州大学、科学家(西拉德、爱因斯坦、费米、波尔、格拉德、约里奥、奥本海默、诺贝尔奖得主)、文职人员、军事人员、美国总统、布什、马歇尔、格罗夫斯等;所有参加人员10万多人,顶峰时期53.9万人。

(九)信息:致总统信、技术资料、试验资料、各种数据、各种文件、工作细节、《1946年原子能法令》、原子弹的有关讨论问题、看门人的意见、任何人的意见、核计划全部交给军队领导执行的详细报告等。

五、从高度结构来看,“曼哈顿工程”的组织包括以下九个等级:

(一)全面决策:罗斯福、杜鲁门、美国政府、美国国会。

(二)专业决策:布什、马歇尔主席、爱因斯坦、政府战时办公室、军队高层领导、麦克马洪铀矿顾 问委员会、S-1委员会。

(三)系统指挥:马歇尔上校、格罗夫斯准将、曼哈顿工程、原子能委员会。

(四)专业指挥:科学顾问、军方高级参谋、曼哈顿工程分项总监。

(五)综合执行:奥本海默等各实验室、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

(六)专业执行:各专业科学家、部门专项管理者、军队专项执行负责人。

(七)专业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年轻人、轰炸机机长、计算小组、管理小组等。

(八)独立操作:洛斯阿拉莫斯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轰炸机投弹手等。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8

室内设计作为人类生产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发展,人类生存和行为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室内设计本质变化发展的认识也开始站在人与室内环境、生态文化关系的高度来加以审视。对当今室内设计本质认识不仅仅要求在室内设计实践中引入生态理念,而应发挥室内设计作为人和环境关系的调适作用,创造具有生态文化的室内空间环境。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它将促进人类生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生态哲学是生态文化的核心成分,它的基本观点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种观点影响着人们对人和社会、人和空间环境关系认识的整体水平、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习惯。

生态文化在不同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不同,引领人类思维和行为生态文化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内涵是过度追求人的独立价值,误认为只有唯一满足人的需求才能体现人本价值,导致室内设计的唯功能性,单纯寻求满足人的需要功能,放弃了对环境生态的兼顾,违背艺术设计伦理。当时的室内设计所使用的材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钢铁、陶瓷、塑料、有色金属、木材、玻璃、化工复合材料等成为室内装饰主材,但由于在室内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中缺乏对生态理念的全面认识,也引发出种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破坏生态和环境,增大环境治理的难度。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第一,缺乏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把室内设计仅仅看成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大量的室内装饰设计忽视室内设计的文化和技术内涵。在室内设计中为了达到人的视觉审美的单纯需求目的,过分使用磨光石材、大理石板、不锈钢、铝板、铜条、玻璃、金箔、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材料,加快了资源消耗速度,导致资源再生和人类审美的不和谐。第二,缺乏对新材料新技术的了解,现代室内装饰中大量使用了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化学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使用中还会长时间散发出来,污染室内空气,影响人们健康,导致空间营造与人类生存的不和谐。第三,缺乏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系统观,很多建筑空间不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需求,再加之室内装饰的时效性,室内装饰处在不断地更新过程中,在室内设计环节大量拆除建筑构件和装饰材料,由于这些材料不能再生循环利用,丢弃便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建筑垃圾,导致室内设计与人类生态文化发展的不和谐。

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时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又使中国的生态文化在许多方面还保留明显的工业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室内设计具有工业时代特点,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仍然存在,它昭示了现代室内设计的不可持续性。面对种种矛盾,现代室内设计在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原则基础上,应创造新的思维和实践方式体现出设计本质,真正实现人、空间、环境和谐发展的宗旨。即充分发挥室内设计在协调人与社会、人与空间环境关系中的调适功能。

现代室内设计的调适功能主要表现为审美调适、情绪调适、功能调适、信息调适等。

审美调适是指运用丰富生动的美感对个体心理进行调整、改善、充实、优化。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审美活动,对心灵具有调养滋润作用。通过运用生态美学原理,对空间环境的合理规划设计,创造出丰富生动的美感元素,激发人的审美欲望,获得美的感受,实现人的心里结构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现代室内设计的调适功能,将空间的形式审美与生态的自然美结合,实现人类多元发展的审美理想,促进人和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情绪是人类身体健康的保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持久动力,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人们要善于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身心,从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情绪反应是由包含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外在因素引起的,室内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变化。人一生三分之二时间是生活、工作、休闲在室内空间环境里,空间环境氛围变化可能产生苦恼、焦虑、愤怒、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室内设计通过创造丰富的生态文化空间环境,达到调适人的不良情绪的目的。如高大空间环境给人以宏大、开阔感,将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植物等引入室内空间中往往给人以清新、明亮的和谐美感;暖色调室内空间给人以亲切喜悦感等。室内设计通过空间形态、色彩、陈设的合理规划,良好室内环境氛围营造能调适人的不良情绪,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及生活品味有了很大的提高。室内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室内环境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发展与更加丰富多彩。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通过了解人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室内环境设计中各要素关系,创造符合需要的室内环境,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是室内空间装饰设计的最终目标。

1 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室内装饰设计的空间组织,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对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内装饰设计时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室内装饰设计师对于户型的整体理解很重要。思维空间必须跳出原有墙体围合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思考,一些设计人员常常在设计时先删除原有非承重墙体,再根据业务功能需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这样有助于解放思维。

2 室内动线与空间的联系

室内空间设计可以引入交通的概念,也就是在室内装饰设计出水平与垂直的交通,形成交通流线或网络,即室内装饰设计中常说的动线。这些动线划分室内不同功能区,将各个功能区联系在一起,各条动线交叉集中的地方也就是家居中活动的中心地带。也就是说,在空间设计时,要考虑门厅、起居室、卫生间、厨房、阳台以及各种家用电器、开关柜互相之间相联系的通路和空间。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交通路线的安全性、方便舒适性、经济性和艺术性。

3 隔断

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很主要的手段就是隔断。如何规划尽善尽美的室内空间格局,其中必然会牵涉到住宅本身的地理环境、家庭的成员组合与需求、预算成本负担等等的限制条件,因此所谓的“完美隔断”自然也因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隔断的主要作用是分隔空间,给空间增添一些遮挡,增加一个层次,同时也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所以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做隔断。首先是门厅。如果门厅与客厅相连,没有隔断就会使客厅一览无余,做个隔断,空间就有了层次感,而且鞋柜可与隔断结合在一起设计,实用功能丝毫不减。其次是客厅。现在许多家庭客厅与餐厅合一,两个功能区的划分除用地台、灯光、吊顶等手段外,更具装饰效果的办法是做一个漂亮的隔断。有些开放式厨房也与客厅相连,在餐台的一头做一个造型简洁大方的隔断,也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设计。此外,房间较小的家庭如卧室书房共用,也可在床边做一隔断,好使夜读的灯光不打扰睡眠。还有较大的浴室要干湿分区,也可用隔断来分隔。

3.1 隔断的选材丰富多样

可用于做隔断的材料很多,石膏板、木材、玻璃、玻璃砖、铝塑板、铁艺、钢板、石材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材料。但由于隔断的功能与装饰的需要,通常并不是只用一种材料,而常常是两种或多种材料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3.2 隔断设计

要兼顾实用与美观,对于隔断的设计,必须将功能放在首位,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再加入居室主人的个好和设计师的审美趣味,在造型上下功夫,就可以做出一个美观实用的隔断。

3.3 隔断价格要看材质、工艺与设计

隔断的制作装修在家庭装修中是作为独立一项单独报价的,它的价格由于选材、大小、工艺和设计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用石膏板、木材做的造型简单的隔断,价格只需几百元,而用玻璃砖、石材等高档材料制作的面积较大的隔断,造价可能达数千元。有些材料如铁艺、钢板、铝塑板等有些特殊的加工如剔槽、弯曲等对工艺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整个隔断的价格就会升高。设计师可根据业主的经济情况和空间品质要求而定。

3.4 隔断的多样性

隔断也常指专门作为分隔室内空间的不到顶的半截立面。隔断隔断,隔而不断。这很形象地说明了隔断的特点。隔断在居室中既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但同时它又不像整面墙体那样将居室完全隔开,而是在隔中有连接,断中有连续,这种虚实结合的特点使隔断成为居室装修中一个有很大创作余地的项目,是室内空间设计设计中最灵活的构成部分。

隔断根据使用状况分为永久性和活动性两大类。永久性多为建筑格局中本身带来的,活动性隔断却是打破固有格局,使居室环境富于变化的极好的装饰手法,为居室提供了更大的艺术与品位相融合的空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断采用固定不动的方式,或是采用灵活变化的方式;隔断可以要完全遮挡视线的,也可以有通透性的。隔断本身是很辩证的,隔断是为了分隔和美化空间,同时也需要尽可能考虑到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根据主人的需要,不同的隔断具有不同的功效,用对了地方,就能使你的居室增色不少。例如:

3.4.1 用布帘、沙慢分隔空间,布帘、沙慢等具有容易悬挂、容易改变的特点,价格便宜,花色多样,可以根据房间的整体风格随意搭配。居室里大多采用夹墙式硬隔断的方式来让某些空间隐蔽,而在一些特定的房间里,比如卧室,完全采取硬隔断会显得呆板、生硬,不妨试试用布帘、沙慢、串珠等来代替传统的硬隔断。

3.4.2 用屏风分隔空间,屏风隔断的特点是小巧轻便,可随意挪动,多种花色,想放哪儿就放在哪儿。一款别致的屏风,不但可以摆脱空间的单调性,还能为居室增添一番别样的雅趣。薄薄的屏风,不但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而且移动方便,易于收纳。现在,它更以其款式多、花色全的优点,很好地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眼光。

3.4.3 用百叶帘分隔空间,象推拉门或折叠门一样,竖式百叶帘能按环境需要随时调整开合、竖式百叶帘可以将房间分为起居和餐饮两个区域。百叶帘的叶片可以调整角度,这样就能调节光线的强弱。

3.4.4 用架柜分隔空间,通常,一间厨房兼起居室最好分为两个部分,这除了需要一套基本的厨房设备外,还应在两个区域之间有一个实际的隔断。采用从地面顶到天花板的架子可以很好地起到隔断的作用。

3.4.5 用吧台分隔空间,客厅通常是长方形的,一端摆放沙发茶几做会客区,另一端就显得有些空旷。靠墙摆放一只小桌,几把座椅,形成一个小的酒吧区可以作为会客区的有效补充,在这里边喝茶边聊天很随意。

隔断从装饰目的可分为实用和装饰两种,做得太厚则浪费空间,做得太薄不能起到稳定、隔音的作用,因此适当的平衡可以做到实用与美观兼备。

纯装饰性的隔断,材料就丰富多了,诸如铁艺、玻璃、铝塑板、钢板、木材等、其中以玻璃做隔断是一种有特点很容易得到用户认可的隔断方式。玻璃在建筑、家庭装饰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是因为它具有透明感强的优势,很多居住面积稍小的家庭,用玻璃制作家具,既满足使用又不增加压抑感。利用玻璃的通透来区隔空间也是极佳的材料。目前市场上玻璃的品种愈加丰富,装饰性也越来越强。常用的玻璃隔断有

4 空间装饰设计的实施

4.1 基本规划(空间形象和范围)在项目预算时,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户型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方向和受限制的因素,基本规划的作用是决定设计概念,从而建立空间形象。它显示了概念性的空间设计,例如空间结构,安排,灯光,颜色和人流规划,从而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各种方案,如有必要,可对设计进行修改或调整。

因为住宅是用户生活空间的场所,所以从总体设计的概念为出发点应是将空间利用最大化。也可以这样解释,即室内装饰设计应在满足顾客对功能和美学要求下,尽可能优化室内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4.2 基本设计(设计阶段)在基本规划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空间设计的细图(地板、立面图、天花板、照明和家具陈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再次和客户协商家具陈设,照明,色彩等适合于客户生活习惯和审美爱好的空间风格。

在这个步骤中,要将前期基本规划客户所建议的事项应用于设计,以便分析空间消费者及其行为。本步骤需要考虑操作系统,从以下角度考虑:空间形象、家具的数量、风格,各功能区的有效分布。

4.3 实施设计(总体协调)实施设计表示施工和最终基本规划的制造所需要的施工图。图纸应包括现场施工所需要的细节,例如施工方法、装修、家具的选择与陈设。而且,细节以规格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以免干扰施工。

这是根据实施设计图进行现场施工的过程,实施设计图是由设计师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应该检查客户的详细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合适地应用了设计。家具位置和尺寸是否与空间大小适合,以及动线是否得到有效地规划。现场设计应解决现场条件以及实施规划之后内容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这时候建议设计师要常到现场对空间进行体验。

5 结束语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10

2建筑装饰设计的“内”与“外”兼修

建筑装饰设计的方向,有的人提出从内到外,侧重平面及立面造型和外形;有的人提出从外到内,注重内部功能设计。这些观点扭曲了建筑装饰设计的真正价值,是对建筑装饰设计的整体性的否定。建筑装饰设计应该内外兼修,也就是说作为建筑装饰设计师,既要考虑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外部造型的完美性。“外”一般指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外观形状,也就是建筑表面的凹凸和曲折,是与人直接交流和能触摸或看得见的部分,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上的要求,即满足人们的审美感的象征意义,给人们以理念上的享受等。“内”一般指建筑的主体功能性的目的,包括产生功能的那些部件,以及这些部件的品质、性能、作用、相互间的关系及其与此有关的技术问题,应该说这一部分是建筑的心脏,当然也是决定建筑功能性质的部分,这往往是由科技的含量、建筑设计的水平所决定的,是投资额、施工技术、建筑规模、高科技材料等规范的,这应该说是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共同的技术问题。二是功能上的要求,包括与外形有关的结构、构造、表面肌理、材料、颜色质地、及表面装饰等,应该满足人的识别、使用、居住、生活、工作等需求。通常的建筑装饰设计造型都是根据建筑的内部部件的构造、内部功能要求和使用方式、人们的生活习惯来确定的。内部特征是外形设计的折射和意象,外部造型是内部结构的表现和扩展。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通过建筑装饰设计各要素的合理组织和运用,使实用性的建筑具备了审美观赏价值和独立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愿望和情感。从内到外的单一性。建筑装饰设计的从内到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建筑装饰设计的简单理解;二是把建筑装饰设计与绘画、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等同。这两种认识实际上都反映了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外形设计形式创新的复杂性、重要性、困难性缺乏认知,或者说还根本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建筑装饰设计的外形设计应包括两个任务:首先满足建筑的内部结构与构造功能上的要求,其次是要满足外形功能性设计以后的形式设计和风格的创新。建筑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复杂的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消费者的心理及与此有关的哲学、文化艺术、美学、民族习俗及科学技术都有密切的关系,又与设计者本身这方面的学识修养直接相关。形式的作用是重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建筑装饰设计要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及其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物质手段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性格鲜明、舒适优美,符合人的心里要求和生理的要求,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有个良好的室内外环境。物质措施是讲各式装潢物料以及装置方法,工艺措施是指各式建筑方法以及操纵措施。构筑装潢策划是一种策划,这种整体性需要我们从全体开始策划构筑,不能仅仅的去完成内部构造亦或者外表美观上。构筑还需要科学技术、文化以及新式物料。当前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具备物质以及物理的,优异的通信以及资料处置措施,家装家饰电器装置受操纵、科学化完好化和家庭作业形式。因此构筑装潢策划者一定要把构筑性能以及文化形式摆在一样的位置。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11

图书馆起源于文化,致力于文化。现代图书馆就像一部立体、富有魅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以开放、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来访读者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将知识文化内化于人的所思所想,促进人类继承和发展知识。作为公共建筑,空间规划利用对图书馆是否能够充分发扬文化特质、表现艺术审美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艺术意境与文化品位,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展现出来,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诸多探讨空间先进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内图书馆界针对空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也日益深入。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涉及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空间)、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Commons,LC空间)、第三空间(TheThirdPlace)以及公共空间(PublicSpace),研究的主题方向扩展到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览空间、共享空间、空间布局等。从空间理论的研究层面来看,图书馆界对空间主题的探究从最初的建筑空间、空间布局等物理空间,发展、延伸至对图书馆价值理念层面上公共空间和第三空间等的研究。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美学理论为指导,旨在从艺术审美及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握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表现,探讨设计美学视域下的空间规划办法。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要素

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是集馆舍环境建设、知识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是通过风格定位、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动态流向、光照设计、色彩装饰、材料运用等环境艺术手法,创造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者基于使用功能和设计美学的要求,综合考虑绿色生态、陈设艺术、空间色彩、声环境、空间采光、通用设计、家具形式、视听环境和通风系统等,将图书馆总体空间艺术和建筑之美深度融合,利用局部空间的特定环境,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年龄、性格、职业读者的多元化的艺术场所。设计优良的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雕琢,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丰富为美学展示和价值引导,将美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图书馆在知识收集与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其空间功能也融合了立体的美学拼贴,在无形中创造着一种综合效果。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引入设计美学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呈现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纵深,更应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创新知识的集合地。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通过美学引导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获得吸引读者到图书馆的持续动力,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借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对受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品格,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价值导向的树立。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图书馆自身、读者、美学、使用体验等多种因素,打造功能设计、审美情趣和使用体验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凸显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应该充分实现图书馆空间审美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燕山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规划中利用设计美学的实践

燕山大学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通过理性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手法表达了简洁有力的现代感。主体建筑由若干个类似盒子的形体组成,设计概念取自古代线装书,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函的雅致结构,自然地围合出内庭院──内含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园林精神理念。竖向排列的玻璃幕墙与石墙形似书架,规则地排列着,体现出韵律感,象征理工院校的严谨学风。外观界面的透明玻璃使读者在室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室内的空间开阔、自由、流畅,也为读者与行人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流动性的空间设计将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和接纳性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以燕大文库表现文化传承

大学文库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藏阅空间,建立大学文库是高校图书馆对学校智力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收藏、保存、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大学文库,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校文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则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已经达到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燕山大学图书馆于新馆规划设计燕大文库,在收集燕山大学名师、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名师与优秀校友的学术著作、教案、讲义、笔记、手稿、手绘图纸等进行收集、陈展。名师是有着深刻思想、业界公认的专家、学者,是能够感染学生的教师,他们一生中产生的大量著作、手稿,使用过的教学教案,批注过的学生论文等文献资料,能从不同侧面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燕大文库秉承“弘扬学术精神,传承燕大文化”的设计理念,承担了燕山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收藏和展示区外,燕大文库还设立了接待区和阅读区。设计师将文库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延展文库藏、展的功能至交流和阅读,通过室内设计实现文库收藏与展示、阅览与交流的功能,吸引读者驻足与利用。

(二)以主题书斋展现人文情怀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把图书馆作为多种目的使用者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图书馆正走向高度的空间复合化。长时间处于开敞的大环境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设计者应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打破单一的藏阅空间界限,将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样化、多功能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新馆于开敞的传统阅读区域以书斋的方式规划设置了6个特色主题阅读厅,借助建筑结构,打破单调、机械的开敞式阅读环境,根据所处区域藏书的内容定位书斋的设计风格和主题意向,例如,社会科学藏书区设计了红色文化与馆史典藏两个文学主题;自然科学藏书区展示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科普类主题;样本藏书区规划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史学主题。6个主题阅读厅的装修设计及家具选购与所在大区的室内设计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体系,既可以单独使用,成为开敞阅读环境中的点缀元素,又可以巧妙地成为共享空间中的衔接空间,将公共开敞的藏阅区域通过设计美学合理地配置,构成良好的空间序列体系。同时,利用角落空间和边缘空间围合出的半透明环境,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研究和交往互动需求,实现领域感和独立空间体验。通透的玻璃隔断使读者在书斋之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书斋内的包容、自由、流畅也为读者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书斋的设计不仅使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增加了过渡空间的阅读氛围,凸显了空间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是充分发挥设计美学指导意义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之一。

(三)以创意梦工厂实现多样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表现在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更多的研讨、交流、协作、创新、展示空间横空出世。保持公众兴趣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目的之一,趣味性的空间体验让阅览环境不再乏味单调,通过空间的层次性打破实体边界,同时延伸心理空间。图书馆的开放交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新馆利用大厅上空的连廊开放讨论区域设计沙龙性质的创意梦工厂,借鉴奥地利设计公司BeneGmbH的BOX概念,以盒子为基础模块,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灵活地组合为桌子、长凳、案台、阶梯等,轻松改造家具结构和空间形态,为团队工作和沙龙文化注入新维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创意梦工厂创造的自由、灵动的空间特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催化了服务创新与空间融合的化学反应。燕山大学是理工科类高校,燕山大学图书馆在努力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同时,竭力为广大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文化支撑。新馆通过布置开放的交流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集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创新体验、社交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为图书馆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四、设计美学视域下图书馆空间规划利用的思考

(一)融合时代文明特质,展现文化育人内涵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刻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明轨迹的重任。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与文化背景良好地融合,将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高校的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结合本校历史底蕴,立足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区级、市级或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则应当结合当地的文脉,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将图书馆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空间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一步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善用科学规划理念,提升空间美育价值

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放眼于图书馆整体环境构架,合理地布设多样化的功能分区,设计流畅的交通动线,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和装饰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室内导向系统,同时对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研究,充分权衡暂时与永久、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计划与实施的差别控制等问题,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人文及现有的景观资源,创造出集生态美学、环境效益于一身,适合读者学习行为和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环境。

(三)发挥设计美学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艺术性是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魂。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和对话艺术。设计师应以审美的视角规划图书馆空间,提升空间的意境与品位,根据馆舍建筑风格及文化定位,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图书馆内部大环境中,使空间的环境氛围协调统一,通过满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追求,达成读者追求美和感受美的强烈愿望。总之,设计师应将图书馆建筑之美与艺术之美高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室内区域的设计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开放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魅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

五、结语与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图书馆开始意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且针对空间规划带来的环境美化、服务延伸和管理探索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已经呈现出艺术氛围营造与理性空间构建相结合的趋势,功能空间设置也从为单纯阅览、单纯体验、单纯艺术表现而设置的直接单义空间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仍以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和业务服务为主,较少丰富空间内涵,更不用说融入空间美感。加上受经费投入、服务主旨、治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图书馆在全方位考虑和融入用户价值感官、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设计中仍然存在不能与功能充分融合,无法与区域、校园和图书馆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设计美学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将美学和文化要素场景化,通过空间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提升图书馆服务动能,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学术文化公共空间,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2]B-architecten.合成美学布鲁塞尔Muntpunt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3):112-117.

[3]程妹芳.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12):68-70.

[4]彭悦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当代旅游,2019(2):235.

[5]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70-74.

美术功能室工作计划篇12

二、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室内环境中如果没有陈设艺术的陪衬,将会显得冰冷生硬,缺乏活力,犹如骨骼内没有血肉的躯体一样,没有一点生机。可见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总结出以下六点。

1.分割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层次。

在传统的装修过程中,针对空间相对不足或空间过大的情况,经常会采用一些帐幔、屏风等来划分室内空间,起到充分利用空间和保护业主隐私的作用,我们通常将划分出来的可变空间叫作二次空间环境。通过利用陈设艺术划分二次空间环境可以有效地实现空间层次变化的目的,起到分割空间功能、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利用陈设艺术品分割二次空间环境非常常见,它不仅可以使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更趋合理,更能为人所用,还能使室内空间环境更具层次感。譬如,新型大都市下的办公写字楼就是一个整体结构空间,在这个整体空间内我们用办公设备及屏风使其分割为无数个小型工作单元,再配置一些装饰性植物,这样既满足了不同的办公需求,又起到了丰富办公空间层次的作用。另外,在同一室内空间,选用不同的地毯、沙发颜色,也可以从视觉和心理上划分室内空间。如高档宾馆、酒店的大厅,经常会用不同的地毯颜色区分酒店或宾馆的服务层次及消费层次,用沙发分割休息或会客空间,这样不仅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还丰富了空间层次。

2.烘托室内气氛,营造环境意境。

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合理应用可以烘托室内气氛,营造环境意境,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气氛通常是说事物的内部空间环境给人带来的总体印象,不同的陈设艺术装饰可以烘托不同的室内气氛。如吉祥纹样的家具可以营造欢快喜庆的气氛,简约风格的家装可以营造轻松随和的气氛,古典风格的陈设可以营造富丽繁缛的高雅气氛,等等。意境则是环境气氛的升华,当氛围达到一定程度便上升为意境,如不少公共空间常挂有浮雕或浅浮雕,不仅起到了装饰效果,也营造了古朴的文化环境意境。

3.增强语义内涵,美化空间效果。

陈设艺术在增强空间语义内涵、美化空间效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