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08:39: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三复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
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有了计划就容易取得好结果,反之则不然。有良好的复习计划能使我们的复习有明确的方向,避免盲目性,使复习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2013届的高考备战已经开始,为增强高三政治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复习的效率,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时间安排:2012年7月—2013年2月上旬。
主要目的: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做到考点问题化、系统化、清晰化,夯实学科基础。
具体可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以2012年的《考试大纲》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据,按考点逐个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一方面抓单个考点的复习,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抓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价格这个考点时,一方面要把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都讲清,另一方面要在讲清价格变动的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稳定物价的措施,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第二,进行梯级训练。所谓梯级训练就是将练习题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课时为单位的基础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训练;第二种是以单元为单位的综合训练;第三种是完成对应的近两年的高考题。
第三,整理复习提纲。每个模块复习中要按考点整理一轮复习提纲,提纲内容是把每个模块的每个考点问题化、层次化,并对问题进行解答,整理好之后每人一份,这样会方便学生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二轮复习全面提升学科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时间安排:2013年2月下旬—2013年5月上旬。
主要目的:提高应用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复习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与第一轮把基础知识作为重点的复习不同,二轮复习更加重视知识网络的梳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如果说一轮复习更加强调重点中的两点,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更加强调两点之中的重点;所以这轮复习要抓住重要主干知识,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要把每个专题中重要的特别是与热点有关的主干知识再强调和复习。而知识的整合可以打破考点、课、单元的限制,以某个知识点为主把相关知识串起来,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如在讲到企业的经营时可以把整本书中关于企业的做法概括一下,可以从第一单元价值规律的角度、第二单元公司经营的角度、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角度,又好又快的角度、对外开放的角度等来整理。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宏观把握知识。
第二,讲解典型例题,提高解题能力。讲解典型例题特别是解剖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趋势。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全面把握高考命题角度,帮助学生多方位掌握知识,同时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实际联系理论。如果说一轮复习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二轮复习的主要做法则是实际联系理论。通过对当年热点、重点和具有长效性意义问题的分析、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做好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工作,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第四,总结试题特点,掌握解题规律。在高三政治备考中一定要加强解法指导,可以在平时解题中穿插解法指导,也可以单独开设解法指导课。从选择题方面看,选择题归纳为体现说明类、措施启示类、计算类、漫画类等。选择题通常会设置以下五种陷阱:1.以假乱真;2.张冠李戴;3.混淆主次;4.因果倒置;5.逆向选择。考生可根据选择题设置陷阱的特点来逐一破解。从非选择题方面看,非选择题有六类即原因依据类材料题、意义类材料题、措施类材料题、体现类材料题、启示类材料题、认识评析类材料题。不管哪类试题,从宏观上都可以采用“三步破解法”解答。第一步,逆读。即先读设问,然后带着设问中的问题读材料,边读边思考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二步,确定知识范围。第三步,组织答案。在训练的基础上,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概括总结,形成一套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解题方法和套路。同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把答案写下来,在教学中提高,在训练中积累。
三、三轮复习考前热身,模拟训练
时间安排:2013年5月中旬至高考前。
主要目的:巩固提高,全面提升答题能力。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筛选高效信息,确定主攻方向。
第二,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第三,精选习题,考前热身训练。
1把握一轮复习,攻克基础能力关
一般来说,一轮复习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细的。这是成绩能上一个大台阶的最有利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想这样较为轻松地超越别人就不容易了。
在这个阶段,考生应该把“攻克每个知识点”作为自己的目标,然后想办法去把这个目标实现。要知道,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往往是依照班中中等学生复习进度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的。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简单”,那么你就可以在把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完成好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进行训练;倘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过难”,那么你就应该尽可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跟上老师的进度。在这个时候,只要能够保证自己跟得上大部队,那就达到了目标。
在第一轮复习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考生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否则第一轮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差。
当然,在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①畏难
在高一或高二时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个学科掌握牢固,从而出现弱科的情况,考生进而会对习题或学科产生恐惧和畏难心理。就要抓紧时间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请他们帮助自己调整好心态,跟上整体的节奏。另外,考生也要积极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毕竟这是第一轮复习,只要努力,补上弱科绝不是一件难事。
②缺乏阅读
阅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考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欠缺。近几年的高考显现出一个趋势,考题的文字量越来越大,而答案的字数却越来越少。这就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无论自己的知识多么牢固,无论自己解题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把题目的要求搞清楚,那么答的任何内容都没有意义,这道题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通过眼、口、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在阅读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课标改革以后,无论是哪个科目,综合性大题都越来越多,而这些日趋重要的综合性大题却成了很多学生的梦魇。
解题的关键是信息的处理,这包括通过审题获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通过思考整合信息,即把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钩;最后还要准确输出信息,把答案落实在试卷上。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2重视二轮复习,突破综合能力关
经过了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自己高中所学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知识脉络,考生就已经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档题了。所以实际上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
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考生应该树立以下目标:
①重拾遗忘知识点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②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务必要准确合适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并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更具体的,我们需要订立一系列的复习目标,比如,9月完成什么,10月完成什么……甚至可以详细到9月1日完成什么,9月2日完成什么……我们的复习进度就是实现这一个个阶段目标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把这个过程细化了而已。这部分计划,务求详细,因为只有足够详细的计划,才可以保证我们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中因为不断的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而拥有可持续的学习热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制定一份具体的详细的学习计划该注意些什么:(我们以日计划为例)
高考备考时间真的很有限,最合理的计量单位就是“天”。从现在算起,整个高考备考时间也仅仅只有200天不到。那么,在每天的复习当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我们可以把每天的复习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校与老师同学一起复习,一部分就是在家自由复习。在校复习可能更多地需要配合老师的复习进度安排,而在家,就需要自己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规划。
(1)最佳学习时间先学哪一门
最佳学习时间应该依据科目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来说,最佳时间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倘若你的弱科是需要大量记忆的,那么就应该把最佳的时间留给这些科目,因为你能够迅速记忆并掌握这些内容。
(2)最佳学习时间学习几科合适
有些同学是这样做的:因为现在的高考一般来说分为四大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或理综。这些科目在校复习的时候不见得都会涉及,如果在校时主要复习的是语文、英语和文综,那么你在家复习的时候就应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全力以赴地去复习数学学科的内容。这样既保证了每科都有比较充足的训练并且时间上也不会过于零散。
也有同学是这样做的:除了在校时间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之外,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学科主题。倘若今天定的是数学,那么今天所有的零碎时间都用来做数学题,保证持续的记忆冲击。这样的做法对部分同学来说十分有用,但是最大的缺点在于长时间复习一科会非常容易疲劳并感到枯燥。
(3)不要延长最佳学习时间
在复习过程当中,要注意劳逸结合,用一张一弛的原则来安排我们的学习生活,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样往往能取得满意的高考成绩。
4计划赶不上变化,谨防高考复习进度上的两大误区
除了在复习进度上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劳逸结合之外,同学们在备考阶段还要特别关注两个容易陷入的误区。
(1)误区零碎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利用好这些零碎时间的同时,也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特点和习惯进行自我分析,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拿出一小段时间来放松身心,以换取整体的高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书。从书的第一个知识点开始看,第一阶段需要详细的阅读知识点,不漏掉每一个知识点,需要分配大量的时间位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把知识点相近、有联系的进行归类、总结,加强记忆。
第三阶段:做题。结合前两个阶段,有针对的做题,题的数量不要求太多,但一定要精,做到触类旁通,做会一道题,从而会做一类题。 化学属于知识点型的课程,因此,前两个阶段很重要 。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