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实践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31 04:36:48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84-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里最高层次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紧密结合实践,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其个性发展,同时符合当下的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具有创新性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至关重要。

1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园艺行业、产业及其技术特征,园艺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涵盖的服务领域包括园艺良种繁育与推广、基地规划、设施设计与建设、生产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园林苗木繁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以及园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与创新等。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立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实际,将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园艺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涵盖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茶学及其与之相关的交叉领域设施园艺中的诸项内容,果、菜、花、茶的栽培及繁种、贮藏加工的新技术与应用推广。园艺领域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应与园艺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比,所学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和方法,掌握园艺科学最新成果和应用技术,能够独立承担园艺科学试验研究、技术指导、组织生产及经验管理任务,具备编制园艺发展规划、开展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起步较晚,健全合适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面向行业和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命,实践类课程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形成了以实践取向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学习农业硕士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课程内容;系统地学习园艺专业基础知识、现代传媒知识、农业推广知识等相关知识;还要学习生产管理技能、教学技能、调查分析技能、计划与评估技能等。专业技能素质培养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的品种培育、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储运加工以及园艺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2 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管理非常重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缺少实践经历,只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创建实践基地则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共同搭建的一个人才培养平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专业实习、教育见习、企业实践的方式,利用共建的平台先行了解相关职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基地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充分加强与相关行业组织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要发挥校院两级单位的主动性,学校可承担部分跨学院的专业学位基地建设,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学院多渠道自主联系、建设实践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方面的沟通和深层次的合作,优势互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践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培养具有创新活力和工程素养的高级人才[2]。

3.3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研究能力强的教师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因为部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学术及学历水平,所以加强对一些学术型导师的培训和锻炼,选送缺乏实践经验的导师到科研、管理、生产等领域进行锻炼,促使其转型[3],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般选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同时,要求其有能力、有时间且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指导。校外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实践工作,对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并与校内导师共同商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保证研究生所学课程能够为实践及将来的工作服务。同时,校外导师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材料,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3.4 规范学位论文管理评价体系

学位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环,也是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是研究生对专业领域认识和理解的凝练。规范专业学位论文研究的实质就是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位论文体系,并在规范中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必须加强学位论文的规范和管理。首先,学位论文的课题应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项目研发而选择,突出实践应用能力,避免将纯理论或重科学研究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1]。园艺领域要求结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导师研究项目和培养单位基本条件选题。选题应来源于园艺产业的实际需求,是某一区域园艺产业或科技型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生产、技术、流通或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命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等开展试验研究。鼓励和支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形式多踊,论文可以是市场(产业)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试验研究、产品开发、产业规划设计、产业案例分析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的论文评价标准,引导研究生树立问题意识、实践导向、应用导向,围绕行业或职业的现实问题,将理论和自身实践经历有机结合。调整专业学位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结构,扩大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委员比例。同时,规范学位论文研究也离不开校内外导师的力量。校内外导师要引导研究生结合实践经历进行论文撰写,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行业(职业)问题作为论文研究中心,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

3.5 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

以专业学位改革为契机,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加强教学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要依据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以及社会重大需求的变化而持续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切实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组建由主管院长任组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研究生实践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总结和表彰等工作。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学习前,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实践计划。另外,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要遵守基地单位的有关定与要求,认真完成预定的实践任务。实践领导工作小组以研究生的工作态度和实践任务完成的效果、实践单位评语及书面总结等为依据进行考核[5]。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环节考核评定项目和标准必须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4 结语

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园艺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遵循“合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提高发展”的原则,强调科学、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艺领域应用研究型人才[6]。

5 参考文献

[1] 陈培坤.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36-137.

[2] 徐林,张斌,巩恩普,等.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11-14.

[3] 刘宗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02-103.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7-0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转化和变化的特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注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关注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等体现实干能力的素质[1]。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应用型名校建设。园艺专业是本次名校建设中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如何将我校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名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作为从事园艺教学的教师,谈几点看法。

一、要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园艺应用型专业和人才

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和应用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或地方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应用型专业和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一般说来,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2]。而应用型专业就是培养这些应用性人才的专业。针对园艺专业来说,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园艺专业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除扎实的基础理论外,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等知识体系;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园艺植物的分子结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规律,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服务于园艺生产实践,从事与具体的园艺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评聘办法,使之与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3]。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部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四、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六、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3]。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7]。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上述是对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的几点肤浅看法,只是一般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应用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相应措施的改进和加强,才能使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5.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

[3]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李培环,董晓颖.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8-39.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3

关键词:

创新教育模式;园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教育模式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园艺行业是国家经济行业之一,同时也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仅承担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承担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使命,园艺行业是一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行业,虽然我国园艺行业的发展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全国各地的园艺行业都面临着技术人才空前紧缺的问题,本文就创新教育模式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园艺行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性

园艺行业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园艺技术专业性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理论,还要具备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园艺专业性人才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方式。园艺行业具有其特殊性,由于园艺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导致实践教学成为园艺技术行业人才培养的难点,我国传统园艺人才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通过对园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我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技术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形成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性教育模式。

二、园艺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现状

1、创新意识缺乏

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本驱动力,是个体在创新行为中所有的自觉创造意识,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想法,园艺专业性人才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是否具有自主支配进行实践活动的意识,是否觉得有意识的创新行为,表现出积极的创新自觉性。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模式主流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启发,大多数园艺专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缺乏主动性。园艺专业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学生对园艺行业普遍具有偏见,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足,动手实践能力差,对园艺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园艺专业没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2、创新能力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内容大多相同,专业使用教材大多属于老旧内容,知识内容更新缓慢,落后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过于严谨,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封闭,教学内容结构陈旧,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增长,园艺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从未停止,但学生对于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没有及时的了解,对园艺行业的现状不了解,就业方向不明朗。

三、创新性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

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人口增多,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大幅降低,因之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提高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培养质量,随着市场的发展,园艺专业人才呈现出由“精英化演变成大众化”。目前我国园艺人才的培养,分为专业应用性人才和专业复合型人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拓宽高校的专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园艺生产设施已经开始了科技化、集约化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高科技、现代化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搭建高校园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搭建了宽广的园艺专业技术学习平台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人才培养。(2)完善高校园艺专业教育体制,可以从课程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时间选择两个方面进行,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和选择权,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课程、教师、和上课时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教学实践环境

目前我国高校园艺专业依然是传统教学理念,普遍认为教学实践只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只注重课堂的试验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因此形成了一种统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技术、设施普遍落后,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建立一个包括完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多层次的,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在建立完整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园艺企业的实习、基本是技能培训、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动手能力培训、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园艺企业,提高对园艺的专业的市场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开设创新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园艺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新形势下的园艺市场发展急需创新性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专业性园艺人才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

作者:张晓东 热沙来提·买买提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32-02

园艺植物栽培学属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群,其涵盖的主要课程包括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木本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等,讲授包括蔬菜、果树、苗木花卉等不同园艺植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着力培养园艺专业学生植物形态特征识别、田间整理操作、播种及种苗培育、植株调整和整形修剪、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生产管理的能力与素质,结合各种教学实践、专题调研、基地参观实习、校外专家进课堂、毕业论文等不同环节的训练与实践,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性环节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显著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研究生报考录取、公务员考试录取等反映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等指标上得到明显提升,彰显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课程建设历史回顾

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前身主要是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1982年,我校率先在全国将果树专业和蔬菜专业及观赏园艺合并成立园艺专业,由此开始了园艺专业相关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园艺植物栽培学作物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群,自然成为改革与实践的先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按照园艺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归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探索创新研究性教学体系、不断加大开放开门办学力度、强调面向园艺产业实际需求,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06年开始在课程群内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鼓励以不同方式改变传统上灌输填鸭式的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校外导师创业导师进入课堂、调研汇报、实践实训、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考核,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与学的互动明显增强,学生对园艺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具有更多的一手资料,课堂教学效果现状提升,2010年,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被遴选为扬州大学精品建设课程。

二、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承担本课程的校内教学团队由5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2名讲师共10人组成,5位教授年龄分布为40岁到56岁,3位副教授的年龄分布为30岁到51岁,在10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为8人,由此不难看出,这是一支结构、年龄、学历学位结构十分合理的教学团队,其中1人获评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1人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外教学团队由11位高级农艺师和12位农艺师及其他技术人员组成,他们中超过50%的人员具有较好的农学背景,在园艺产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具有清晰的认识,每年均结合课程需要邀请2~3位专家进入课堂进行拓展性教学及非教学大纲以内的知识,通过这些行业主管部门或产业一线的专家介绍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创业经验等,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教材建设

十年来,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努力推进教材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主编教学参考书1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5部。

四、教学方法改革

1.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施了“园艺专业技能证书”制度,它是一种对园艺专业主要实践环节操作技能的综合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积极性,也保证了指导教师制订实践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授予《园艺专业技能证书》的条件包括:(1)通过指定先修课程如《木本园艺植物栽培学》、《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2)生产实习成绩达到及格以上;(3)通过《园艺专业技能证书》考核。考核项目选择采用1+1形式,即整形修剪必考,在植物芽接和植物枝接中任选一项参加考核。参加植物芽接或枝接考核的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20株苗以上的嫁接;以此计算成活率;参加整形修剪考核的同学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株成年果树的整形修剪任务;每个单项考核的完成时间不超过120分钟,每延迟10分钟,扣1分;单项50分,两项计100分,60分及格。

2.专业主干课程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鼓励、引导、支持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活动,它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塑造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完成听课和考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欲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实践动手能力没有根本提高,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关系不甚明了,对为什么要学以及知识的实用性及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毕业生在从事相关实际工作时不能快速进入角色,面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群)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着力改革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更紧密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已经完成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课程包括《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木本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种苗生产技术》等。以《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考核形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拓展性教学(又分为专题讲座和专题学习与讨论)、自学、实践实训和其他环节五个部分组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改革后的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除了原有的基础知识部分,增设了拓展性教学、自学、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一卷定终身,而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是按照理论考试50%,实践汇报20%,平时成绩20%,自主学习(开卷考核)10%的比例来最终进行成绩评定,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评定学生成绩采取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汇报则是检验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可以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知识点,而平时成绩则是主要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讲解以及问题辩论的情况。这种多侧面的成绩评定,不仅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讲解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除考查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的方面有:实践性环节尚需进一步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考查和实习需要更为丰富的设计和思考;将部分课堂教学直接进入基地,结合田间园艺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现场教学和互动;将更多相关产业领域的专家、企业家甚至农民聘请作为专题讲课的老师,建立校外专题教师专家库。

五、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群),理论知识如何得到巩固、学以致用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与实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狠抓实践实训基地与条件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实践性需求。在校内我们建设有包括环境控制温室和不同结构形式的薄膜大棚、苗圃及花房等设施在内的设施园艺基地近20亩,可以满足学生从播种育苗到定植、植株管理与调控、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采收等不同环节的实习实践;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建有江苏省级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银杏、芍药和梨种质资源圃,让学生充分了解园艺学科的学科优势,吸引一部分优秀的同学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论文和考研参与相关老师的科研项目。针对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需求,我们积极与园艺产业相关企业和高水平基地合作建立产学研综合基地与研究生工作站,学生每年有大量的时间与机会进入基地或工作站进行参观、调研、实习和实训。

六、课程建设展望

园艺植物栽培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在教学团队、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条件建设等方面具有了较好的积累和基础,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园艺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技术、人才需求,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需要对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内外产学研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更优质的条件支持;加强实验室开放,结合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实施,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进入实验室;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尽早面向社会进行远程网络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及时总结教学教研的成果,编写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参考文献:

[1]张维德.高等农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国内外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0,(6):29-31.

[2]胡虹文.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信阳农专学报,1998,8(1):40-43.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削弱,而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改革农林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能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农林院校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现状

1.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一般为三年制,第一、二年为学校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因此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基础课非常多,如大学英语、政治等,大一几乎都在学习基础课,仅大二一年学习专业课。但是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也包罗万象,除了基本的果树栽培、蔬菜栽培等外,还学习如园艺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检验、植物组织培养等,但每门课程教学时数又不足,大部分课程都是每周2~4学时,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有学到。

1.2 教学模式死板单一

高职院校仍存在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被动的接收信息,完全没有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的能力,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园艺专业的学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条件,因此造成社会紧缺园艺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1.3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要完全发挥园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园艺专业涉及范围广,植物种类多,需要的实践场地大,如果有条件还需要自己的基地,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园艺专业教学缺少的恰恰是实验基地,由此造成实践教学不够,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生对田间操作更是知之甚少。

2 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研究

针对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要获得改革成功,首先要改革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生产的实用性、弱化理论的系统性,突出技术的应用性,提高知识的综合性。园艺专业综合性强,涉及植物种类多,高职院校可效仿本科院校,适当细化园艺专业的分科,及分为果树、蔬菜、花卉、茶学等,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某一类作物的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并适当选修其他作物的相关知识。

2.2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课堂讲授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也是高职院校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应结合园艺专业的特殊性,及面对的是植物,我们可以适时的把课堂移到田间地头,面对具体的对象来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样能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除此之外,鼓励和提倡全员参与、校企合作,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园艺生产管理、种苗繁育、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和“培养能够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型人才”这两条主线,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

2.3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都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不足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实践应遵循“下到田间地头,亲自操作体验”的原则,建立“现场体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必须建立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或与相关企业结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园艺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完整的实践机会。学生直接参与基地管理和生产劳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了生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又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在参与管理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综合实践,在实践中体现知识的创新性。

3 结语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有增无减,在这种形式下,农业相关专业包括园艺专业的技术人员非常紧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学从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应与时俱进,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6

《园艺植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园艺植物栽培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教学条件和园艺植物季节性生产的局限。常常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为此,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结合学校条件和生产实际,合理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实验、技术推广相结合,多方位培养学生从事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符合社会发展对农业高科技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2008年开始,我们结合本地区园艺植物栽培的生产实际,对教材进行多次调整,选用了近年来出版的最新教材,将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的有关知识都综合到了《园艺植物栽培学》中,同时增设了《设施园艺学》《组织培养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采取先基础、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将《园艺植物栽培学》分一学年讲授,二年级第春季学期(秋冬季)讲授总论部分,同时结合实际主要完成园艺植物种类和品种的识别、果树的冬季修剪、保护地设施类型调查、环境指标测量、棚膜和草苫装卸等实践活动,并结合温室蔬菜、花卉的生产项目,开始初步参与设施蔬菜、花卉的栽培管理;三年级第秋季学期(春夏季)开始讲授各论部分,同时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认识、了解园艺植物的种类和栽培习性。

园艺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安排实验时,要考虑园艺植物的播种和育苗、嫁接、定植和整枝等栽培管理的顺序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田间的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却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如果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传统的单项、独立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验技术方面涉及到多种实验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不同的实验思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商讨,确定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专业思维。因此,增加设计性实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田间调查法。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种子形态、植株形态、花果的结构、不同生育期生长状况等,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到田间观察、调查记录,并结合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第二,实践操作法。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果树的修剪、嫁接、扦插及蔬菜的打权、摘心、人工授粉等,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注意事项后,可利用实习实训课完成。教师进行指导示范后,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统一考核,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第三,探讨互动法。针对一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如园艺设施的结构、温室生产中CO2施肥等),采取提前实地观察,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围绕着问题进行现场或课堂教学,以掌握理论依据、学习或改进相应生产措施为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在课程内容合理整合的前提下,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和实地录像为基础,用于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景、乐、图、文并茂,人文、基础、专业知识并存,学生在观赏中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五,项目教学法。以生产项目(或教学、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教学,教师、学生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落实责任到人,教师、学生参与生产的全过程,达到教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共同提高,基地形象良好,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六,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通过调查可以获得以前没有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获取新的信息,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劳动作业法。劳动作业是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基础,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专业教育打下基础。

三、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各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要求在专业课中的综合反应。任何一门专业基础课(如土肥、植物等)技能的培养及能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都会影响到专业技能,对于不同的园艺植物要掌握栽培管理技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在一个相对短的教学时间内要把各种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也就有一定局限性[4]。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园艺植物栽培的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惯穿于二年学习的始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从2008年开始系上提出了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计划,其目的是强化《普通化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活动。我们还设想在具备一定的条件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株(区)栽培和管理园艺植物,定人定区栽种试验、丰产、繁殖园,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已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2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将果树、蔬菜、花卉的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完成,由于植物种类不同,年龄不同,这样在任何一个学期里是不可能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栽培管理措施等完全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将园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园艺植物栽培学》用一学年的时间完成,从时间上保证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工作,使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于生长实际,促进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荣,陈吕意,徐跃进.应用“现代农业”理念改造和提升园艺专业[J].高等农业教育,2003,(5):34-37.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6-01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农林计划”)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关键点有:培养什么人即培养目标定位,怎么培养即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的设计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园艺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园艺专业人才,具体目标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园艺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本训练,能胜任园艺产品(主要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生产、经营、管理、贸易、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管理文件,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设计的蓝图。园艺专业在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依托于行业、企业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发挥双方优势,科学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内容,培养过程模式,培养方案要科学设置基础课程体系,夯实学科基础,以适应宽口径培养的要求,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注重更新观念,努力将专业领域内多年来的改革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打造特色专业教育,鼓励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和新生研讨课程,使学生尽早确立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园艺职业岗位能力对接,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平台,让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的同时完成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到生产实践的转化,更养成了行业生产的标准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实训中引人入企业的绩效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

应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各类实验室、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和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理论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

1.基础技能:由第二到第四学期的基础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在此实践环节,通过认知型实验与实习、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训练学生园艺基础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责任感。

2.专业技能:由第五到第六学期的专业技能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具备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的栽培、育种、植物营养和施肥、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技能。

3.综合应用能力:由第七到第八学期的综合实践环节训练完成,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使学生具备园艺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养护管理、小区绿化美化、插花与盆景制作、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岗位。

工作需要。

4.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学生科研立项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农林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涉及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两个方面。专业教师方面,建设以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研究、到企业现场实践以及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企业教师聘用方面,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聘请企业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技术部门)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监督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参与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各个企业的便利条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加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个实践环节实施“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为学生选课、学习提供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实际为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选题及其实施、完成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进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企业导师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卓越农林人才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

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并将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1)对在企业进行专门性生产实践培养的教师,在生产实践阶段给予适量的工作量学时补贴,对生产实践中成果显著的教师,在配套研究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2)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参加“一对一”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学校考虑计算一定工作量。

3)对实践技能型教师的评价应该着重考察评价生产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生产实践方面的成果,使实践技能型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向生产实际。

4)对参加“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均给予单独的激励政策。

六、结束语

当今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以前有明显的不同。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突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传保.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39-40.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16-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精神。然而,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考核,这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适应,继续完全沿袭传统考核方式将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况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也不同,其考核与评价方式也应不同。因此,高职教育考核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一、《设施园艺》课程特点

《设施园艺》是园艺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特点、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园艺设施建造、环境调控、设施作物栽培等核心内容,能够从事设施园艺相关工作。

二、考核方式改革迫切性

目前,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考核中仍然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现象,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方式较少,理论考核内容多,技能操作能力考核少。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业和技术运用的真实水平,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技能性、操作性和岗位性强等特点,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操作技能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前,我院《设施园艺》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理论考核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具有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容易量化等特点,但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解决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需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授课老师也可通过考核了解教学效果,应时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设施园艺》考核方式探究

(一)《设施园艺》考核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要求,对园艺技术专业《设施园艺》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将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核改变为注重实践操作、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分阶段性考核。学生最终总评成绩由各部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得到。考核由平时考核(30%)、技能考核(30%)、理论考核(40%)等三个方面组成。

(二)《设施园艺》考核方式建议

1.建立园艺专业考试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纯以课程知识的考核分数来衡量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就显得非常不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考试标准,把考核当作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全面评价学生能力。要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就要从考核内容、方式等方面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设施园艺》课程考核标准,作为考核该课程教学的依据。

2.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课程规定技能并能够与实际生产相衔接,适应生产工作岗位要求。这样考核的内容就要加大平时及技能考核权重,具体考核组成如下:①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课程论文完成质量、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量分,占总成绩的30%。②技能考核。重点对《设施园艺》课程中设施园艺建造、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等核心技能进行考核,综合量分,形成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③理论考核。重点对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等理论性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40%。

3.采取适合职业教育的考核方法。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实践技能、注重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特点,研究适合课程的切实可行的考试方法。

(1)在单一科目考核中,突出理论知识对实践生产的指导意义,真正达到通过考核反映出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例如在对《设施园艺》中项目“日光温室的建造”阶段的考核,我们把日光温室设计的原理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当地的纬度、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及该温室在当地的应用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设计要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更具有实践应用性。(2)改革考核方式为阶段性考试,重视过程考核。《设施园艺》课程的实践教学受到季节、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技能训练项目受到气候和季节条件限制。因此,阶段性考核是最适合《设施园艺》课程的评价方式,使生产实践和课堂、学习与考核相融合,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设施园艺》课程中“穴盘育苗技术”的实训项目的考核便是这样完成的,这样的考核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同时对学生适应岗位技能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在考核评价中,依据考核范围的全面性、考核指标的系统性、考核主体的多样性、考核方法的综合性的原则,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适应生产一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相比较,这种考核方式更全面、更客观,效果较好。

4.建立考核分析与考核反馈机制。考核分析既是高职考核过程中的基本步骤,又是促使考核评价走向科学、合理的必要手段。在高职考核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考核的分析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即对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程度,准确分析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核的评价反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计划,调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教学和创新等。

参考文献:

[1]孙淑凤.高职蔬菜栽培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75):8-9.

[2]田伟,刘艳侠,郭振升,等.高职高专作物栽培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

[3]姜国立,朱丽丽,李井会,等.园艺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55).

[4]秦旭,王猛.浅谈蔬菜栽培课程模块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

[5]陈元生,刘永贵.高职课程《设施园艺》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园艺,2009,(5).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9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意识不断提高,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的发展的方向趋向于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统一。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的将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预示着全国上下都将非常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园林绿化将随着国家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园林绿化将会保持空前的持续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园林绿化城市,同时商业及居民区建设也非常重视打造居住区的环境绿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非常有发展前景。大的环境趋势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在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的与时俱进,让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和行业的发展。

一、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的手段,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与小品、布置园路、设置水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自然环境。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在园林绿化课程的课时量的总量不能与园林专业相比,所以要抓住重点,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学习内容必须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和居住空间绿化和庭院建设、小绿地、小中景观的设计实用性转换相关。园林绿化教学内容的特点首先是涉及范围广,课程内容包括植物的基本知识、生长习性、适应环境、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等诸多知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环境结合紧密,实践操作性较强。总体来说,环艺专业园林绿化的课程设置内容多,课时有限,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精准抓住常用植物的造景运用和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二、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内容

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点,园林绿化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对易懂易学的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一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植物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主要生态因子调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三是树立生态观点,学会从生态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生态观念;突出实践环节,加强能力培养。

三、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教学实践重要性分析

园林绿化课程的理论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园林绿化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不应低于教学计划的1/4,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园林绿化的实践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绿化园林的操作能力,如植物种植、修剪技巧,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园林绿地的规划原则等;二是培养学生组织实施绿化园林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绘图、地势测量、施工现场调查,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程序、设计要点和方法,学会综合使用植物材料及园林设计手法创造良好的绿化景观环境设计。然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路等。

四、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

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忌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该课程的主要方法。在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各种资源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对于开展环艺专业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的方法具体运用探索。一方面,指导学生自行编制关于园林绿化课程的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可以利用虚拟项目或者实际项目中的数据、要求、技术、需要的植物种类、环境小品、园路铺设等具体的事项和数值。编制实践计划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园林绿化部门联合实习,联系周边的园林育苗基地,带领学生去考察,制作考察调研表。总结归类常用的适合地域性种植的地被植物、灌木、乔木,注意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地域适应性。园林绿化设计中实现艺术性和功用性的意义,园林绿化建设在美化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37-02

实践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园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起主导性的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逐步形成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为基础,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的执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一、园艺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园艺园林专业培养体系中有许多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具有极强操作和动手能力,比如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观赏园艺学、设施蔬菜栽培等,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植物学、园艺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在农业、工业等部门从事与园艺相关的工作的专门人才;茶学专业培养体系中的茶树栽培学、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茶树育种学、茶叶加工学等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体系中的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造景、测量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课程离开了实践教学环节可谓纸上谈兵,只有理上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如虎添翼。

园林专业具很强的实践性,还有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型强等特点,园林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合适的园林规划、设计、管理、建设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其过程中动手实践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由于学生理论基本知识很扎实,动手能力相当来说比较差,因此,建设园艺专业、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园艺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需要大批园艺园林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园艺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始终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主导性的地位。

二、现状分析

园艺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植物生态学、园林规划与景观设计、园林预算与施工等方面知识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对美化城市、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作用的专业。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是间接影响美化城市建设,改造环境生态等问题的潜在课题。

1.我们院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老师往往跟我们讲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老师教学生实践绘图的课程很少,最终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较差。老师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只有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成为一个高等应用型人才。

2.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跟学生讲解的是优秀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优秀案例的设计理念,然而相对学生来说,不管是成功案例还是失败案例都具有指导性和教育意义,从失败的案例中,学生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因此要增加讲解优秀和失败的设计案例。

3.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关于园林设计的比赛,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设计的比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秀设计理念,同时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4.除了存在我们学校资源不足、实习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外,现在许多外地实习、实践很多是学生参观、旅游、拍些照片,导致学生很多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走过场,使得实践课像走形式一样,有时候根本就学习不到专业上的精髓。

三、具体对策

(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我们学院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能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实践是强化专业知识,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有助于老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的锻炼,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能够让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机会。建设和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了高校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有助于企业单位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者相辅相成的结果。只有把这两者结合好,教学才会如虎添翼,而且使学生拉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一体化,易于突出所学专业的重点,便于学生学习。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它主要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推动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达到统一性和实用性。

5.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给学生专业知识梳理实践的空间。用于训练学生进行插花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工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实地考察和训练。在这个部分下有园林小品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区、园林草坪绿化区。园林小品区主要用于给学生提供园林建筑的实训场地,由学生自己主动设计,制作,布置园林小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从环境、生态、功能以及用途等方面掌握园林小品,训练学生的设计理念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提高划设计案例的真实性

具体的设计案例应该有时候取材于老师自己真实设计项目,而不是一直讲解他人的优秀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它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所选择的案例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我们老师可以把自己已设计好的作品给学生看,然后跟学生分析面对一块空白区域,老师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需要考虑的地势、环境因子、功能以及用途,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图纸和实景照片更一目了然的学习,更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由于学校有的基地建设是开放性的,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规划相对来说有时很难的。管理体制滞后的另外表现是从事实践教学的编制的人才很少,许多高素质人才很多是不愿从事实践工作,他们很多是侧重理论上的工作,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人员的层次得不到提升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此外,学校很多实习安排在暑假,夏天要顶着酷暑实践调查,所以条件很艰苦,然而它的现行工作量计算方法所得的较少,从而影响了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人才要面向市场的需求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场地如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结果是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模式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够彰显学校的办学特点,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光明,陆晓民,高青海,等.应用型园艺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3,7(5):5-6.

[2]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42-43.

[3]文心田.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我国农业高等教育改革[J].高校农业教育,2000,(2):3-6.

[4]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01):231-232.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01

长期以来,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量”的变化上,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给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1]。这主要体现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呈现出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精准农业等多样化的消费方式[2],同时消费者对园艺产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更加凸显出来[1]。此外,随着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品种更新也更为频繁,野生类型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现实问题为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实现园艺产业“质”的飞跃,必需培养产业发展相应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然而当今普通高校园艺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系统的、完整的园艺专业基本理论,对园艺专业的基本技能理解不够透切,很难掌握并真正地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园艺生产工作中,也谈不上为园艺产业贡献力量。虽然,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研究较多,但这些培养模式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都是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拓宽面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更新内容、整体优化、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1, 3]。虽然强调了实践,也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但基本上都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学生自主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独立主动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园艺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大部分学生仍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4],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与探索。这反映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教和学的统一,尤其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急需加强[5, 6]。

因此,如何把应用型和创新性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适合本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是本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7]。为此,探讨和研究如何加强园艺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培养质量的意义重大[8-9]。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校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笔者在《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当前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教改内容

1.1 课程设置的由来及构想

园艺专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果树、蔬菜和花卉等方面,《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等为专业主干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都是在学习园艺植物相关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包含的内容应用性极强。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较晚,一般大三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基本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时间较短,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较少,因而使得对知识理解不透切,技能掌握不够牢固,更不用说在生产中加以利用,这些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笔者经过与多届学生交谈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由于接触专业知识的时间较晚,使得很多学生对园艺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专业兴趣不浓,在学习生活中很难找到学习目标,如此恶性循环,当进入专业知识学习时已全无兴趣,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此,凯里学院园艺专业教研室结合单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园艺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学期均开设了《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该课程是使学生在参加园艺产品生产、评价和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将逐步获取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应用于园艺生产各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转化为自我专业素养的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时就让其参加专业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由于园艺专业技能的极强实用性,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园艺产品的观赏性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地去获取一些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对培养应用型创新性园艺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

园艺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极其丰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一直是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值得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多数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时相对较少,《果树栽培学实验》和《蔬菜栽培学实验》等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有限,同时为了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这些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此外,大多实验内容仍以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制定的内容为主,这又使得很多内容与目前园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实用性不强的状况。为此,在综合考虑上述背景和《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设置情况下,我们对其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

例如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围绕“建园”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由园艺场地参观,园艺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园艺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山地园艺场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前准备,及冬季果树苗木的定植组成;第二学期则以“桃”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桃树花果管理,桃果实品质评价、分级和包装,桃树夏季修剪。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首先这一修订可以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如以学期为单位)围绕某一核心内容进行学习,由于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内容联系和运用于实践,同时所学内容相互交错使得所学内容不断得到巩固加强,最后转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

1.3 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

园艺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实践操作的能力并进行实际生产体验,以及能结合各种园艺植物树种的特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2]。然而园艺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并且这些生产中的问题与园艺植物特别是果树的物候进程密切相关,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基本一致,但这恰好给任课教师提出了建设性的教学思路,即教学要有问题意识与教学过程要问题化,开课时间物侯化。例如,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的教学,首先提出什么是物候期?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侯期的概念,接着再结合生产过程中开展常规管理各个环节时期的选择讲解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此外,园艺专业所学知识大多不仅为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然而随着园艺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依靠继承和传播,或者说简单的复制和重现是很难满足园艺生产要求的,这些经验和技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转化发展,以此来适应园艺产业的需要,这就要求从事园艺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较强的探索能力。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园艺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培养园艺专业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应用型的培养,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的教学,首先结合实例,提出桃幼树和成年树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结果的基础是什么?生长结果的能力与那些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如何利用生物学特性促进桃树实现早结丰产?这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不仅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理解了桃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在要求学生围绕促进桃树早结丰产拟定幼树管理方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形式的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1.4 校内实训基地施行“模拟承包制”管理

为了培养毕业后就能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在经过前两年一些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常规管理的学习后,从大三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成立兴趣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承包制”管理,使学生获得相对独立管理和自主经营的机会。这一教学的改革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每个同学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是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园艺场经营与管理需要考虑的各个环节,包括成本预算、产品定位、市场需求、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等,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教改效果

2.1 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了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从园地的规划与设计、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物侯期和生长结果习性,常规管理,果实采收、分级和包装等。这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与勤奋的精神。通过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及校内实训基地 “模拟承包制”的实施,使学生跳出了前人经验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2.2 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应用性,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技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但这种传播并非简单的“复制”和“重现”,而是要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转化[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应将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并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加生产、实践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且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已学的知识更新,掌握行业前沿最新的科研现状和技术,同时可以在生产中找到科研的切入点,从而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清西,李冬香,关夏玉.试论导师制与园艺本科人才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78-8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244(10):94-95.

[3]徐呈祥,朱士农,催群香等.我国高等学校对新时期园艺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南京农专学报,2001,17(1):68-74.

[4]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模拟承包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64-165,177.

[5]邹佩文.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6]胡繁荣.园艺技术专业“生产过程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8.

作者简介:杨芩,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113-02

The Dem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Employing Uni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Horticulture

Tian Ji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The students in horticulture specialty have hig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demand than students in other specialty.In this paper,we introduced the demands of students and employing units i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horticulture,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ur departments.We hope we can provide some research direction to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talents cultivation practice.

Key words:Horticulture;Professional practice;Demands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体系的逐步建立,北京农业的功能定位也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北京农业的转型,保障城市供给已不再是农业第一功能,其功能已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的融合,使城市农业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因此,如何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高等农业教育的规律与特征:在调整中找准位置、在转变中提高质量、在教育中办出特色,培养出合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园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北京农学院校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1-2]。

近年来,北京农学院率先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观。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设计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同时提出了“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培养观。但是如何进一步加强都市型高等农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管理能力,建立相应培养体系和相应实践培养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

通过对北京市周边果园和农村合作社的走访,了解了北京市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定位,同时通过参与北京农学院现有实训课的教学,对此,本文提出了对现有园艺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园艺专业学生需求

1.1 考研学生 园艺专业学生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其中考取研究生人数大约占所有学生的30%。而对于选择研究生学习,这样更加有专业性的学生来说,更应鼓励引导其参加所有课程,深入的了解园艺专业,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现有实习和实训课程,使其明晰园艺作物生产过程中各种实际生产问题。同时可以根据考研学生的需求,除安排生产基地实习外,还可安排进入各实验室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使学生对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研究学习中,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结合,并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本专业就业学生 在每年毕业的学生中,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约50%~60%。在这些学生中,对实训和实习课程较为满意,并在实习单位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多安排一些实习,在实习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北京农学院的专业实习一般为90d,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在2~3个基地内流动,或者在一个基地的不同专业内进行流动学习;比如在果树生产基地学习45d,在蔬菜生产基地学习45d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整个园艺作物3大方面: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都有着全方面的学习和认识。便于学生在未来求职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兴趣,对工作进行选择。

1.3 跨专业就业学生 同时,每年会有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进行就业。这部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课程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园艺产业销售,园艺企业管理等工作,使专业实习和实训能够与学生自己意愿结合;既能完成专业实习和实训的课程要求,又能满足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用人单位需求

2.1 技术人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新技术推广到生产单位和农户需要时间较长,而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把新技术学习消化后,却缺少了对农户进行培训推广的技术人员。因此,园艺专业的学生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培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了解生产的最前沿走向;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的与农民接触,了解技术推广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2.2 研发人员 园艺专业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以及农户和企业生产过程中,都在不停的发现各种问题。经过对园艺生产企业和农户的走访过程中发现,能够解决问题的研发人员相对缺乏。因此,回顾园艺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实用性,使学生能很快进入状态,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结语

培养创新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是园艺专业培养学生的出发点,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实习和实践教学是以学生收获为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确定学生的技能训练内容,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较扎实、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操作;并且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全程了解各项生产措施,并根据实际生产发现的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步入现代化的生产第一线,亲身经历实际工作中的环境,为下一步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园艺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重要的突破环节,重点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园艺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教学也更应该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联系;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能力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园艺人才。使培养方向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适应现在都市发展潮流[4]。

参考文献

[1]李震,朱昌平,范新南,等.“3+1”教学模式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技术与管理[J].2007,24(1):128-130.

[2]袁颖.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12-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