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6-23 04:42:58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 for counselors'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However, at this stage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how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of counselors,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important issues put in front of us.

Key words counselor; research capacity; path

1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从政策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和工作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是干部,也是研究者。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的承担者。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工作规律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又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型人才,而且要向专家型方向发展。一系列文件、通知如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等都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在刚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根据等级对辅导员科研能力也做出具体规定。

1.2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风云突变,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加之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范围扩大,内容增加,难度加大,专业化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这就要求辅导员加强科学研究,重新梳理教育理念,把握新的工作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形成成果。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联系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也就是要把出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把已有的经验上升为总结的理论。而形成的理论研究反过来指导实践可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3 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而所谓的“人生导师”是指辅导员要有“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能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扩大在学生心目中作为有学问的教师的影响力。辅导员科研能力可以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它的提升也会伴随着管理、研究以及教学的长足进步,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和认同感,激发出不竭的工作动力,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前面也提到了在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众多能力中,其科研能力处于核心地位,辅导员要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2002年杨世传首次使用了“研究型高校政治辅导员”一词,把“研究”作为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正式提出。现阶段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也成了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2 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

2.1 科研时间不足

教育部24号令规定了辅导员包括心理咨询、安全教育、资困助学、就业指导、班级管理、党团建设等八项主要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工作都和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受各部处、各机构、各系室的多头领导,扮演着上传下达的办事员角色,是学生的“马大姐”,实行一肩挑。坊间流行一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辅导员工作是白加黑、五加二,这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辅导员工作可以说是事情多、时间长、强度大、责任重。辅导员整天忙于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应作为工作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2 科研意识淡薄

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辅导员要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意识。许多专家学者的调查表明,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淡薄,很多科研论文、成果是为了评职称的“功利”需要。很多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学生,而科研的事情应交于专业课教师,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重管理、轻学术”思想。部分辅导员习惯于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恰恰没有意识到提高科研能力能为他们的工作带来更高的效率,也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3 科研能力不强

随着辅导员准入门槛的提高,现阶段辅导员大多是硕士研究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博士。可是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历较高,其科研能力不可小视。然而众多辅导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其研究多数是对某一现象的描述,理论性、学术性不强。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知识,所以在处理问题、分析资料时不能用专业知识加以指导,未能把个人工作和科学研究进行很好的结合。同时“辅导员出口多元,发展自主”的流动性也让众多辅导员在考虑年龄大后的分流问题,为自己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岗位作准备,更多关注自身未来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4 科研氛围不浓

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分散,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一起讨论的更多是实际问题。在辅导员的各类培训中,更多关注的也是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对辅导员科研上的培训、指导和规划明显不足。从学校层面说学校未把辅导员作为学校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立项申报、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的政策倾向性不够,辅导员科研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目前,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多处于自发、散养的状态,这样的氛围直接导致辅导员科研意识的缺乏,科研成效不高。

3 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

3.1 在工作中学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辅导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要不断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要涉猎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还要对所带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也就是要跨领域学习,进行多领域知识融汇整合。辅导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入情入理地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等,通过培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为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搭建平台,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兴趣,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凝练科研方向,提升科研实力。现阶段从国家到学校为辅导员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辅导员应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选择性地攻读相关学位,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3.2 在学习中总结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辅导员要弯下腰多深入学生中去,要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深入细致的指导。辅导员要注重积累,及时做出工作总结,通过撰写工作日志、生活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把积累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也就是要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对于日常工作要多思考,对于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要多观察,要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性规律,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每学期要注重总结,分析得失,要制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

3.3 在总结中提升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如何将这些资料归纳总结后运用学科意识和专业理论思维,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是每位辅导员应考虑的。辅导员要将所掌握的资料分类归纳,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其共性规律,并以此为点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升理论。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反过来指导新情况新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就现阶段辅导员从事科研现状来说,大多以应用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居多,理论性研究和文献性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文件是理论研究的成果。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学会研读文件,在多读多看多学习中总结提升。再次,辅导员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不仅可以研究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研究热点问题,更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带学生专业相结合,实现交叉学科的研究。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辅导员都可以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升高度,深入探讨,理论研究。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过去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实现由事务型向学习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长军,牟茁.浅析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J].科学教育,2009(2).

[2] 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实现途径

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如何建设,建设得怎么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重大。就当前辅导员工作队伍现状来说,辅导员工作有干劲、有活力,在学生群体中有领导力有亲和力,社会实践能力强,但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也较普遍的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辅导员队伍自身存在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性意识不强的现象;其次,就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上说,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缺乏工作经验交流和“深度会谈”平台,缺乏团队学习、集思广益的平台。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推进学习型组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发挥辅导员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整个组织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学习、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中。

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借鉴与主要内涵

学习型组织是来源于管理学中的一个理念,最早见于西方学者赫钦斯1968年出版的《学习型社会》一书,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时务》中提出,要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 (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1]笔者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具体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内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五项提炼分别为:(1)建立共同愿景,即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工作目标、使命,也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即要在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努力成为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追求自我超越,高校辅导员在共同愿景的指导下,确立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热情,不断进行理论深化和实践总结,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保证工作有成效、知识有提升、事业有成就。(3)改善心智模式,要求高校辅导员管理部门不断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事务化、命令化管理方式,给辅导员提供经验交流的成长空间和交际平台。就辅导员自身来说,也要解放思想,要从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意识的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理论修养水平。(4)注重团队学习,强调团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通过扁平的、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交流平台设置,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团队文化,发挥团队所有辅导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学习力和创造力。(5)学会系统思考,要求辅导员和辅导员管理部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纵观全局,形成系统思维方式,不能就事论事,注意分析工作难题的内部因素,并学会做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目标

(一)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由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提炼可以看出,应该在辅导员队伍中建设学习型组织。这是因为:

1. 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内容和对象等各方面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这都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包括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所涌现出的多元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校辅导员对新形势下所可能出现的新理论、新矛盾、新课题感到困惑,甚至力不从心,靠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2]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与时俱进,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外,也要更新知识层次,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2. 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型,很多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这给包括高校辅导员在内的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高等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其一以“学分制”代替“学年制”,这种弹性学制使得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的高校“自然班”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二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即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关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锻造。

3. 学生群体思想状况和特征在不断发生改变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征,高校在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每一个阶段的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这都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独生子女步入高等教育,一些大学生意志薄弱,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学生之间贫富差距明显,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问题的存在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直接引发学生的异常的思想和行为,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高校管理者在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后,要不断提炼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力。

4. 高校管理和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在辅导员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培养目标不确定,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众多,包括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各大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又会有各自的侧重,这些都会导致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和易发生角色定位冲突。(2)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培训和学习不重视,培养体制僵化,并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辅导员更多的只是基层管理队伍中的一员,高校管理层不给辅导员在职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够关心。辅导员晋升机会不多,职业前景黯淡,缺乏职业成就感。

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学习兴趣度不高,普遍呈现理论水平较低,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的调研和系统分析,缺乏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工作缺乏愿景、创新,仍沿袭固有的旧的工作思路;只满足于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看问题比较肤浅和片面。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目标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把高等学校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管理层和辅导员队伍中倡导先进的学习型理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观念;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型团队的组建,积极倡导团队文化,管理辅导员不断加强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辅导员总体工作风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可供辅导员学习的工作、交流平台,不断推行网络化平台建设和深度交流平台建设;不遗余力地进行学习制度建设,如考勤制度、学习型组织研讨会制度、调研制度、激励制度等,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

辅导员学习型组织首先是一个组织,而组织是把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按一定的规范安排在一起的系统。那么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因此,要分析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就必须要先分析构成这个系统的核心要素。

从主体来看,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学校的相关管理层,主体的核心是辅导员,他们是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动力和目的所在。从客体来看,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客体是辅导员队伍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所有知识,它有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条件性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管理等相关实践能力。(2)成就性知识,它即包括高校辅导员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的个人体验、凝练出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包括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个人教育智慧和管理风格。(3)一般性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补充性知识,这是形成不同的辅导员工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人文社科知识,外语、计算机等应用性知识和音乐、舞蹈等文艺性知识等。从环境来看,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给组织人员持续不断提供学习机会,创立获取和分享学习机会的平台,它的组织结构、机制和文化氛围是全体支部党员的共同财富,是支部能量的体现。从媒介来看,技术要素是学习的有效工具,是对辅导员学习型组织起支持作用的网络媒介和其他交流工具。从系统动力来看,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动力来自学习,学习是全体辅导员对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加以收集、储存、记忆、转播、运用,并融合到辅导员原有知识体系当中去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力、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可以构建出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模型,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搞好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保障,也是这个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辅导员队伍学习型组织要重点关注两支核心队伍。即辅导员管理层和全体辅导员。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辅导员自身,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改善心智模式,注重团队力量,不断增强学习力、创造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提升个人和整体素质,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基础上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共同愿景。

1.建设一支为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共同愿景而不懈进取的强有力的领导层。

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基层管理者和教育者,学校的学工部(处)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是辅导员各项工作的推动力之一。在角色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角色,做团队的设计师和教练。在团队工作中,他们要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设计辅导员团队建设发展的策略,调动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给辅导员学习提高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和工具,打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工作平台,最终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

2.建设一支特别讲学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面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最直接管理、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者来说,需让辅导员具备以下几种工作素养:(1)鼓励辅导员总结、提炼个人工作愿景,在此基础上凝练和统合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大家心目中的一股共同力量,具有感染力的力量,但是它的基础仍然是个人的真心关注和个人愿景融合、升华形成的,根植于个人的价值、期望和向往,我们应不断鼓励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经过讨论和整合所有个人愿景,建立起一个使人振奋的、真正想实现的共同愿景,才能扩展辅导员自我创造的能量,才会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2)培养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意识,掌握团队学习方式和方法。

(二)组织结构建设

外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工作对象不断变化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学习的动力,但要保证这种学习动力转换为源源不断的学习行为,就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载体。具体来说,包括合理的学习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

1.设计扁平化组织结构,加强辅导员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组织是等级、权力、控制型的组织。[4]而扁平化组织结构,即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结构改成集散型、动态性、相互联系的扁平型结构。要打破分级式的各级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扁平化组织结构要做到:(1)以学习小组或工作研究会的形式建设组织结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相互联系,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知识共享。(2)决策层向组织下层移动,以组员轮流成为小组领导的形式召集活动。(3)以专题学习、讨论的形式组织小组活动,可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小组成员的重新组织。(4)最大限度的发挥辅导员的主动性,引导辅导员自主管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定目标。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领导只作为组织机构的维持者和调配者出现。

2.建设辅导员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机构,实现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性。

为实现组织学习的连续性和创新性,在打造可供辅导员相互交流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外,我们也应积极建设能够推动辅导员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组织机构,具体包括:(1)建立辅导员培训机构。我们要构建创新学习平台,开展读书活动,把先进的教育技术传授给辅导员,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先进理论和知识的活动,如名师讲座、督导、视频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角色素质和胜任能力。(2)在构建辅导员学习型组织上,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构建学习网络。建立网上资源库,发挥网络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优势,及时将先进知识和理论传授给辅导员。

(三)学习机制建设

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任何有助于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素质提升的制度都可以称之为学习机制。机制建设是学习型组织能够实现连续性、长期化的保障。

1.建立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机制

培养培训是辅导员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工作创新性和研究性的重要途径。要研究建立融教学、科研、实践交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方式,着力提升辅导员多方面的工作素养,包括思想领域引领能力、班级和社团管理能力、学业与就业的指导能力、心理困惑的疏导能力和危机处理的应对能力等。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招生选拔机制,真正让表现突出、业务优秀、学有潜力的辅导员有学习深造的机会。各地各高校要将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2.建立健全辅导员学习的激励制度。

激励是强化个人需要动机的手段。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应重视激励的作用,并配有切实的人性化的制度保障。

[5]

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模式调动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倡导快乐学习。激励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精神激励模式。精神激励模式很多,有评价性激励,在定期考核中对在组织学习中表现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好评;典型激励,对辅导员组织学习中的先进个人进行评选和表彰;参与决策奖励,建立辅导员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建议的制度,对于辅导员组织学习中提出的有效建议进行采纳,提高辅导员在组织学习中的自主性。(2)物质奖励模式。适当金额的物质奖励对于调动辅导员参与组织学习是有很大裨益的。学习型组织的领导者应积极探索合理的奖励方式,分项目、按时间段的对组织学习中贡献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献言献策,认真学习,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推动组织学习的高效运转。

3.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合力。

各大高校要真正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中长期目标,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拿出连续性、一致性强的政策。要针对高校辅导员不同类型,制定适合辅导员发展的评价机制和晋升机制,对于辅导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部门化、碎片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编制、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努力突破辅导员编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瓶颈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多方支持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何龙山,吕民:论高校政治队伍的学习型组织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林成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4]陈佳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学习型组织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3

随着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辅导员队伍素质状况日趋受到社会关注,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是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一、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1/3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处于进修学习状态,法国则立法规定雇主必须用相当于工资1.1%以上的经费作为工人继续学习培训的经费,继续学习被视为“在正规教育之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的培训学习活动,旨在使人们不断地获得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或者为转换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在规定工程师和管理干部每6年要轮流脱产进修6个月,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号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高等教育领域,很多高校都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要求,明确提出构建学习型高校、学习型院系的理念。作为高校管理的一支重要队伍——辅导员队伍,也应成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辅导员唯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组织学习和个体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2.适应我国高校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今社会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办学的最高宗旨和首要任务。辅导员作为高校基层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人,要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适应新一轮高校人才建设评估要求。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旨在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使辅导员队伍整体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匹配,真正起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作用。

3.适应辅导员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理想、有抱负、有个性的年轻大学生群体。面临当今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很多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困惑、不解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其工作内涵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多领域、多方位的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备多种技能,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知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4.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和信息每天都迅速的增长,每隔几年都呈乘方倍速度增长,每个人都有被新知识时代抛弃的危险。高校辅导员是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而产生的职业,具有专业性、职业性,这就意味着辅导员岗位本身就具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和引领者,更应该增强这种职业危机意识,要适时在职业上保持和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和职业技能,在辅导员岗位上维持和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创新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日益变化,才能胜任好辅导员工作,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

二、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及包括的五项要素: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和个体的一种崭新的态度和理念,是通过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的组织。五个要素包括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指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及模式,高校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要明确学习目标及树立学习理念

(1)明确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治理思想,它将用来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教育具有阶级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第一要素是“政治性强”,辅导员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坚定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有大局意识,言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将这种思想贯彻落实到学生教育管理当中。

(2)学习团队要全面树立“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每一项工作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业务能力;将每一次学习都视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有意识的将学习作为任务来完成。不管是有经验的辅导员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辅导员,不论专业背景都要认真开展学习活动,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 转贴于

2.设计支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政策、战略和结构

高校要以实践为中心,以理论为基础,建立高校辅导员学习长效机制和组织机构。从国家来讲,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了关于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的条款,帮助辅导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工作水平。从学校层面来讲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实施意见》、《辅导员外出培训计划》等,从源头明确辅导员学习的意义、目的、形式、制度、考核,从制度和政策方面有力保障了辅导员学习的常态化和有效性,拓宽了辅导员工作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设计有效的学习程序

学习需要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制订有效的学习程序,使辅导员团体成为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队伍。

(1)制订学习计划,组建学习团队。高校应在《辅导员学习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以3~5年为一个学习周期,每名辅导员都要根据自身专业方向和工作内容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规划,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根据辅导员个人意愿和工作需要,遵循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规律,组建相应的学习团队,如党团建设团队,学风建设团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拓展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奖、贷、助服务团队,宿舍管理和维稳研究团队等,明确辅导员核心团队成员学习和研究的具体内容。

(2)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学习交流,进行考核评比。仿效教师队伍建设,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青蓝工程”,组成“传帮带”学习小组,形成老辅导员在工作中带领新辅导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局面。同时搭建辅导员学习平台,通过工作经验交流会、辅导员工作简报、辅导员工作信息平台、辅导员外出学习进修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最终目的,成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学习期内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关指导、全程检督,学习期满后要求每名辅导员都要撰写学习心得,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学习成果可以是辅导员的学历(位)证书、论文、考取的职业证书、外出学习汇报总结等。学习成果将作为辅导员职称晋升、评优升档的主要依据。

4.创造共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共同愿景是指个人与组织都认同的价值观、使命和目标。它可以凝聚意志,形成共识。在高校中,当一名辅导员的个人愿景在组织环境内部和整个辅导员队伍中通过接触、碰撞、冲突、结合之后,个体愿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逐渐与团队目标趋于一致,达成共同愿景。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4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着种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开拓学生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达到自我完善和发展。而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为自己设定目标并通过个人努力发挥才能,成长成才的实践过程。自我实现的关键是认识自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辅导员也要通过提升思想素质、丰富知识底蕴、增强社会责任、发掘自身潜力等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通过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打铁需要自身硬”。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这样才能使自己适应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的特点,才能找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共同语言”。同时,辅导员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潜心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理念,系统的学习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打好根基。

1.学习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

辅导员要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具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要有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备较强的政治辨别力和敏锐性,才能及时把握和正确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法律素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现实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有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

2.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这需要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辅导员不但要透彻掌握德育科学,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身的知识修养表现出优秀的人格魅力,使辅导员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并与学生之间达成共识、互信、尊重。同时,高校教育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辅导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励和感染能力等技能。辅导员工作繁杂,细微而又艰巨,只有不断提升工作技能,才能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各项学生事务工作。

二、通过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实践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辅导员来说,实践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实现全面发展是辅导员在实践中加强学习锻炼的根本。

1.通过实践形成健康人格和提高业务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而辅导员在其中发挥的就是培养、教育、引导、榜样的作用。辅导员要用自己完美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眼中你是政治上的一面旗帜、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行为上的典范。因此,辅导员必须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集学识和品质于一身,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首先相信,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只有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观察沟通、研究创新和应对紧急事件等能力,才能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

2.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同其他工作一样,辅导员工作重在创新。如何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富于创新、成效卓著的工作思路,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现阶段学校工作重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发展是高校工作的最终目的。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一切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一切为学生的成才着想,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因此,辅导员应该在借鉴以前学生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问题。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三、通过总结和反思完善自我

通过学习,实践的积累和总结,对所学、所见、所闻、所行的感悟和反思,从而逐步剖析自我,继而使自己的思想理念得到升华。

1.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5

小学辅导员总结汇报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我一向以陶行知的这句话勉励自我。虽然辅导员工作没有班主任工作那样常常被领导提起,但那份职责却从来没有被忽视过。稍作回忆,本学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德育为本,培养良好的礼貌礼仪习惯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对一年级的新生,我们旧丛升旗仪式的排队、行队礼做起,教他们做到升旗仪式上行队礼或注目礼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他们进行常规训练,为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严抓实管,经常、反复的组织队员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谆谆教导,坚持不懈;二是经过大肆表扬,个别谈话的方式肯定队员的提高,逐步带着队员走上规范。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经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本学期的活动以“自立”为主题如系鞋带比赛、早饭该不该吃等,并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妇女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对队员有影响、有教育性的活动。

充分利用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回到中队进行进一步具体、细致的教育,每周的班队课,针对常规、环保的最好时机,这时侯不一样的观点对对碰,总能碰撞出礼貌的火花。

二、利用好少先队标志,抓住教育良机

建队节前夕,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少先队的来历,红领巾的由来,激发他们争带红领巾的热情。当上少先队员后,我又针对如何保证不忘带红领巾、保护红领巾、会系红领巾等方面细致的指导、督促、落实,并派专人每一天检查队员们佩带红领巾的情景。

除此以外,我还利用了中队委员标志和小队长标志,树立榜样意识,激发学榜样、作榜样的斗志。

三、组织作好信息的交流

每次征订报刊,我总是进取的发动学生踊跃订阅,《我们爱科学》、《中国少年儿童》等刊物经常在队员间传阅。

以上是对本学年粗略的回顾,期望在下学年我的辅导员工作能有更高的境界——在创新、活泼中提升工作品位。

小学辅导员总结汇报二

身正为范,扎实肯干——这几个字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担任大队辅导员以来,我时时对照这八字警言,反省自我的言行。在这句话的鞭策中,我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职责!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在各项活动开展之际,更应进取投入,抓住契机,深刻反思自我的师德言行、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谦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提议,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调整好新的奋斗目标。

自身主要存在问题有:

1、理论学习较松懈。

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深。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xx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理论性太强,是我们党的高层决策者把握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而我们只是工作在最基层、一线的教师,似乎理论不太沾得上边,只要专心工作,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学不学都是无所谓的。

此刻我深刻认识到,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在实际工作中,仅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从更高层面的指导和开展工作,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生活中,仅有在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才能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不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更加坚定正确的信念。

2、工作作风欠踏实。

作为校大队辅导员,应全面落实校少先队基础建设,进取有效的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但工作中,还存在着“偷懒”的侥幸心理。例如,学校文化在各年级发展不平衡,自身也缺乏经验,心想反正就这点水平,凑和着算了;领导们也不会太过注意,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了,缺乏一种精品意识;有的活动开展纯粹是应付性的,匆匆举行,没有很好的发挥队员的创造意识,收尾工作也没有做好,对学校、学生好的影响不太大。

在网上看了较多的优秀辅导员的事迹后,对自我的言行感到深深地自责。原先在对待这些事时,也有过一点点的内疚,但很快便会原谅自我。此刻对照那些甘愿平凡却正不断创造着不平凡的优秀辅导员们的优秀事迹,我才真正理解了“原谅自我就是堕落的表现”这句话的含义。如果在教育教学中每次碰到类似的现象都这样应付,或不引起重视,构成一种习惯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从这些事例中也看到了自身对工作的不负职责,对孩子的不负职责,对学校的不负职责,又怎样来发挥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应有的模范作用,怎样让其他辅导员心服口服呢?

3、密切联系群众不够。

那里的“群众”主要是指中队辅导员教师。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在校内主要是以中队为单位的,一个有活力、团结向上的中队离不开中队辅导员的辛勤付出。作为大队辅导员,我一向有这样的想法,多深入中队去走走,多为中队辅导员供给一些中队建设的金点子,多为辅导员们供给一些相关杂志上的优秀理论及经验,使得我们的辅导员能在必须程度上实干加巧干……但“想想激动,做做一动不动”。原因在于,其一是怕指导不到位,想自我才任大队辅导员两年不到,许多东西自我还没经验,又从何去谈指导别人呢?其二对各中队的实情了解不够详细,怕“点错”,反而适得其反;其三,怕自我的干涉,给辅导员教师增加新的压力。于是,当一些中队碰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忙解决,有的活动布置脱离了实际等等。脱离中队及辅导员教师,就容易使工作开展变成一个花架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校少先队事业的发展。

我的整改措施:善学·严己·慎独。

1、要善学。

进取学习理论知识,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学习新时期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自觉性;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升华自我的师德境界;更要学习教科研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时转变理论观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学相长。

2、要严己。

在工作中严于解剖自我,认真进行自我批评,经过不断的反思来促进自身的成长。在工作中要强化精品意识,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的努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是长期的、复杂的,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责感,不能有“混”的思想,以“精”来严格要求自我,进取作好防微杜渐的工作。

3、要慎独。

“慎独”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是说,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时,更要细心、谨慎,严格要求自我,让自我的言行贴合优秀辅导员员的要求。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尽可能和教师们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团结关爱,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进取改善。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我更要强化自我的慎独意识。

小学辅导员总结汇报三

作为一位少先队辅导员,我进入主角,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设计、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自担任辅导员以来,我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以辅导员特有的敏锐和细致,针对孩子点点滴滴的小事,塑造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品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现将工作中的收获与感想简述如下:

一、热爱学生是工作的源动力。

热爱学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我像父母爱子女那样热爱自我的学生,把爱的感情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地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用爱的感情去打开她们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茁壮成长。基于此,工作才细致入微,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的优与劣,家庭的贫与富。

二、学习——实践——探索

辅导员工作中,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自觉学习少先队工作的新理论,研究和探索少先队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边学习边实践,努力探索一条贴合实际情景的少先队工作的新路子,构成少先队活动特色——既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又有适应性、可行性、实践性,为少先队工作开拓一片广阔天地。

三、鼓励队员个性化发展。

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种上适宜的种子,就会有花朵绽放。爱好读书写作的队员,鼓励他们多写作,利用空闲个别修改指导。喜欢制作的鼓励大胆想象。不一样的幼苗,浇灌得当,施肥恰当,都会茁壮成长。

四、工作中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习惯。工作闲暇之时,便会借阅各种有关教育的书籍,充实自我,方便工作。时常与家长联系,与同事讨论,聆听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取长补短。少先队工作中,遇到各种个案,加以思考,当作工作调味品。

辅导员的工作,是具体的,繁杂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苦有累,有甜有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工作,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少先队员。

五、用心育桃李、倾心奉真情

我爱教育事业,爱少年儿童,更爱少先队工作。既然选择做教师,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辅导员,那就应当自觉奉献。

这些年来,我就是以这种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同志们的尊重和全体队员的爱戴。

六、奉献在岗位,无悔献青春

以师为本,着眼长远。我立足于做好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教师这一理念,刻苦锻炼、精心钻研,从实践到理论、再到教学实践,悉心揣摩、探索创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苦为舟,苦练苦学,让教学更生动;以爱为桥,爱学生,爱学校,教给学生我的所有;酷爱事业,热爱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求真务实。

热爱本职、扎实工作,我追求崇高的职业梦想。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努力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我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少先队事业。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师,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我将继续以自我的实际的、实在的行动来证明自我的价值、证明学生的价值、证明学校的价值。

小学辅导员总结汇报四

我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关心和爱护下,与全体辅导员共同努力下,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明白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静心思索,潜心研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在扎实里成长。

日常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定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所以也是组织和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必要前提。

1、落实学生值岗工作,促良好习惯养成。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开学,我便抓紧对扶助员值日岗工作进行落实、检查,监督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礼貌言语及行为,少吃零食、不吃零食的习惯,并结合一周班级流动红旗的竞赛,进一步加强学生团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2、实行卫生突击检查,保学校环境整洁。为整治学校脏、乱的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整洁的学校里学习和成长,大队部针对具体情景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并和各段长、中队辅导员和扶助员努力抓好卫生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校的卫生情景有了明显好转。

二、努力抓好队伍阵地建设,以环境促成长。

1、开展阵地建设,展示全新面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以标准队室的规格对少先队室进行了建设。学校为组建一支鼓号队而配备了鼓号以及统一服装;还安装了学校智能广播系统,为平时的两操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学校鼓号队,丰富学校文化。本学期我校组建了一支鼓号队,邀请蒋良兴教师来校指导。鼓号队的组建,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构成。

3、加强队员素质,了解队章知识。大队部进取开展少先队知识竞赛,让每个队员学习队章知识,了解少先队,提高了队员的素质。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当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资料,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本事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月月有节,月月有活动,输送欢乐的“动脉”。三月开展艺术节、安全交通系列活动,四、五月份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大赛和读书节系列活动,六月份开展“庆六一”游园活动。月月有活动,月月趣味味,一系列的主题节日活动承载着队员的期盼,连珠炮式的在学校一次次引发欢乐的浪潮。在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结合“读活书,活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系列活动要求,经过讲故事、演讲、征文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鼓励队员多读书,读好书。

给队员一个月的节日,给队员一个月的活动,给队员一个月的欢乐,让生活在我们学校里的学生月月有完美的期待,月月有收获的喜悦,月月有欢乐的满足。

四、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在总结中成长。

吸取上学期档案管理不齐全的缺点,本学期大队部认真做好学校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1、首次使用书面文件,使队活动顺利开展。为避免许多中队辅导员忘记口头布置的一些任务,大队部首次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传达任务、总结活动,使少先队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加强了档案的管理。

2、整理每周竞赛成绩,档案工作认真进行。本学期大队部在过去五项竞赛的基础上修改为三项竞赛。每周各班级的竞赛结果,大队部都认真统计整理存档,使档案工作有序进行。

五、认真总结工作中不足处,在反思中成长。

1、学校卫生情景有所好转,但仍需努力。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6

光阴似箭,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总的来说,我正从一个半路出家的新手辅导员逐渐变得成熟,慢慢的理解、融入到辅导员角色之中.过去的两个月是转变的两个月,我必须从一个在校学生转变为一名辅导员老师;过去的两个月是学习的两个月,我必须由一个从未参加过学生工作的新手辅导员转变成为一个成熟、资深的思政工作者.转变和学习成为了我开展辅导员工作的两大主题.

一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刚刚接手辅导员工作,我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学生.深入宿舍、寝室、班级去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这为我今后开展辅导员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培养班干部,建立高效负责任的班委

班委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和骨干,一个高效的负责任的班委对建设优良的班风至关重要.刚接手辅导员工作,我就把打造一个负责任的班委作为我的工作目标.通过多次开展班委联席座谈会,了解认识每一个班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辅导员与班委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班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在他们心中树立我当班委为大家,服务责任两不差的理念.不能把当班委的动机功利化,庸俗化.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一个高效负责任的班委已初步形成并已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以优良的师德带动引导学生,让诚信道德深入人心

古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想培养一群正直诚信的学生,必须得有以为正直诚信的老师.某个意义上来说,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作为老师,处理工作必须公正、公平、公开,必须讲诚信,重品格,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这样才能服人,培养人.在实际工作中,比如学院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必须的树立一个标准,公开、公正公平的处理好这些问题,真正发挥出各种奖助学金的育人作用.再比如在考风考级的教育过程中,要在学生中树立***可耻的观念,让他们在诚实应考中培养诚实守信之风.考风必须严格,而且要落实到实处,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真正发挥考风对学风的促进作用和对学生的道德诚信培养作用.

四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总结提高

以前讲活到老,学到老,现在要讲学到老,才能活到老.要想适应新的环境,你必须的学会学习.很幸运的是,学院为我提供很好的平台,学工业务学习交流平台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系书记、主任好为人师,总是不厌弃烦的告诉我如何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他辅导员也是积极为我树立了榜样,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充实.在工作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时有价值的,他们的价值就在与你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总结和提高.

告别xx年,迎来了崭新的xx年.新年新气象,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奋斗,抒写辅导员工作的辉煌篇章.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7

一、深刻认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担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辅导员是培养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力量,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基础工程,深刻认识、周密部署、认真实施,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兴起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潮。

2、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高校实现科学发展、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党委要不断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3、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必由之路。目前,一些辅导员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理论素养同中央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省高校辅导员必须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辅导员工作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明确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实施原则

4、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大局,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辅导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辅导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5、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目标是:牢固确立辅导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创建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创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实现进一步推动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工作目标。

6、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学习,把握精髓。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推进广大辅导员在全面系统学习上下功夫,在准确深入学习上下功夫,在学习成果转化上下功夫。

——联系实际,重在实效。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求真务实,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方法和机制。

三、全面把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学习内容

7、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经典原著、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8、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引导广大辅导员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学校工作特别是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9、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全过程,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辅导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划清界限,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辅导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10、学习掌握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重大课题: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等等。要组织广大辅导员围绕这些重大课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和管理能力。

11、学结实践经验。要深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广大辅导员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围绕推进本校工作,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工作水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创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载体和途径

12、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创建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和争做学习型辅导员活动。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习型高校党组织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领导干部的学习带动辅导员的学习,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带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要把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13、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集体学习制度,各高校要确定每周半天时间,作为辅导员集体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建立健全辅导员自学制度,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日常学习,每名辅导员每学年要撰写一份读书体会。建立健全培训制度,积极鼓励、科学安排辅导员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在职研修和学位提升等,新任辅导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辅导员家访制度,要结合寒暑假,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社情民意。建立健全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解疑释惑。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工作研究,每年要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考评体系,定期开展考评,把考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辅导员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14、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培训体系。组织实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计划,组织实施在职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方向)硕士、博士学位计划,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面向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面向特定群体辅导员的专题培训、面向骨干辅导员的高级研修和面向全体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培训体系。组织辅导员开展广泛的学习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实践培训力度,促进辅导员实践成才。积极推进辅导员跨校交流任职、到党政机关和企业挂职锻炼,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努力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15、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支撑体系。要着眼于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需要,充分发挥辽宁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协会联系群众、凝聚人心、交流经验、培训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经常性的群团活动,为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搭建平台。要围绕辅导员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沙龙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工作研讨,促进经验共享。要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组织辅导员进行专题研究,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要组织编写《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读本》,创办辅导员电子刊物,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开设专栏,指导全省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面向辅导员开展主题征文活动、论文征集活动、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等,举办专题报告会,为辅导员扩展视野、展示才能、提高水平创设舞台。开展辅导员优秀博客、博文征集活动,引导辅导员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支持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树立辅导员先进人物,营造辅导员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五、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28-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鼓励和支持高校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的重要举措。

一、辅导员的工作现状

经过不断努力,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角色定位不断清晰,为高校人才培养、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高校不断发展,学生状况不断变化,当前,高校辅导员存在一定的困境。

1.对辅导员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高校中,教学、科研室主旋律,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还处在一种辅助、附属的位置,辅导员的工作常常被边缘化。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辅导员与教师地位差距较大,处于高校低层人群。

2.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在学校,只要涉及学生的事情,都直接找辅导员,辅导员工作的领域远远超过了职责范围,工作重点也偏离了岗位要求。每天单纯处理事务性的工作已让多数辅导员喘不过气,能与学生做思想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谈话的时间就更较少了,根本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状况。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参加学习,提升学历,提高职称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3.辅导员管理和保障制度不能完全落实。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度和难度不断加大。根据教育部明文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根据一份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辅导员。高校对辅导员的业绩不能进行有效考核,奖励和惩罚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政绩难以体现,职业成就感低,造成岗位发展空间有限,队伍不稳定。

二、辅导员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有必要考虑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业生涯发展。在日益要求辅导员专业化的呼声中,辅导员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实践研究型辅导员发展的必要性。因为选拔机制的原因,普遍辅导员都欠缺思想政治专业背景。辅导员当中较少同志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也就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学习过。短暂的学习,难以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另外,学生工作的内容是非常细分化,也很独立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的要求提高辅导员对相应事务的专业化。辅导员必须走实践研究型的路线。

2.实践研究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从业素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从业素质。辅导员应从“实践型”向“研究实践型”进行学术转变,提高自身对学术理论要求的水平,对不断提高自身从业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3.实践研究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技能。辅导员需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工作技能。就与问题学生谈话而言,简单的感情问题、厌学逃课、择业压力大等谈话,都需要辅导员掌握并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与之交流沟通。关怀特殊困难学生,更是需要一定技巧才能帮助他的同时也保证他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若能有计划地把在学生工作实践当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着手研究这些难、重点在学生工作过程所起的关键作用,寻找其在学生工作中的规律或法则。

4.实践研究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实效。辅导员开展深入细致的学生工作时,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中,辅导员李广面对学生认错中的“伪善”现象,就提到了经济学中的理论“博傻理论”、“破窗理论”。这些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使得一个不守纪律的坏学生改变伪善态度,虚心接受教育。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借鉴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把零散的事务性工作升华到系统完整的理论,在学生工作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实效。

三、辅导员提高实践研究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辅导员提高实践研究能力,一方面需要高校管理者提供开展学生研究必要的平台和支持,要改变自身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和定位的偏差;另一方面,辅导员月要从新审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的期望和要求,转变思想,切实认识到开展学术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1.高校管理者要重视辅导员实践研究能力的提高。①落实政策支撑:学校应结合实际,明确好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以保证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与理论学习时间;定期委派辅导员在外参观学习;多尝试网络教育学习方式,打破时间与地域的局限性;结合工作实践和理论热点,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辅导员提拔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制定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激励自身学术研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完善职称、职级制度,使辅导员有明确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②提供环境支持:高校应积极推广学术建设,多鼓励辅导员结合专业背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等相关学科立项或课题申报,加强辅导员对创新性工作实践研究的热情。加大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2.辅导员自身要明确定位。政策支撑和环境支持均属于外部条件,能否推动辅导员从“实践型”向“研究实践型”转变发展,做好学术研究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在探究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道路之前,应认识到做好学术研究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是增强自身学术意识,主动参与各种相关的学术讲座、报告等活动;其次是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再次是辅导员之间进行互相交流,组成辅导员学术团队,开展交流,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案例进行沟通,实现互补和提升。

职业化、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提升辅导员专业知识、从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使辅导员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总之,辅导员在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自身的学术发展,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并将成果运用在工作中,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1,(08).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34-01

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事务性较强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的工作。由于思想的差异性,所以对同一工作每个人的看法是不尽相同,但就工作本身的性质,其担负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来说,正确认识辅导员以及指导老师的工作特点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辅导员是学生们在校最亲的家人,是辅导学生衣食住行的核心领导,责任之重大,在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好工作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响应党的政策纲领,并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制定的教育相关政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客观认识当下教育发展趋势。

(2)就自身而言,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能够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经验,把学生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3)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责任心以及对事业的进取心。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克服焦躁情绪,遇到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做学生困难中的好老师,生活中的好朋友。

(4)工作要有计划进行,抓重点、难点,处理问题干净利落,提高做事效率。

(5)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好榜样。

(6)要及时做好工作反思,总结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摸索,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应清楚了解工作范围,辅导员应把握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遵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日常行为管理工作时遵循观察学生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生活中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发现工作经验。时常融入学生生活中,监督指导、做好总结。善于对于获奖的同学和团体进行表扬,恰当处理违纪同学。具体到我院,还包括组织管理学院社团,充分调动学生会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我院团学工作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对各指导教师团队组织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51-02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是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常有科研型高校教师的说法,也得到高校教师普遍肯定。那么传统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没有必要向科研型高校辅导员转化呢?显然是有必要的。若把高校辅导员队伍按照工作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成规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和科研型辅导员。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化成为必然。

二、关于成规型辅导员

什么是成规型辅导员?所谓成规型辅导员,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工作者。

怎么看待成规型辅导员?对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若言其过,其也尽到一辅导员起码的本分;论岗位职责,比周遭的同事一分不多,却也一分不少。可谓无功亦无过。

成规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工作如果说从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不切实际的。自辅导员岗位设立以来,前人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后来者直接运用和借鉴。初涉工作岗位的辅导员,带着源自于大学学习期间的耳闻目睹,可谓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没有直接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的安排和指示。按部就班或者可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表面看也能够做到一个基本合格的辅导员。经过一些时日的工作和历练,初步掌握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模式和范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非碰到一些未接触过的工作和任务,但凡以前从事过的工作事项,都可以采取复制、粘贴的模式进行下去。倘长年累月按部就班如此以往,不出现重大问题或者不犯严重过失,这辅导员工作也算顺风顺水,无功也无过。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工作在复制、粘贴的模式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想见其工作状态,无异于一潭死水。死水可以做到明哲保身,若能接受,或其乐也融融。

成规型辅导员的不足在哪里?多时日、多年月的工作实践,或也早就总结出一套工作经验,这经验,比对前人和同事,无多大出入,于后来者,这套模式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或者体会到亲身实践与前人无异,非但没有惶惶,反而因做到了与前人的经验一致,私下沾沾自喜。从此再无其他念想,墨守成规,以致以此了却此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成规型辅导员必然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打破固步自封的工作状态,必然转向开放的学习态度。

三、关于学习型辅导员

学习型辅导员的概念是什么?学习型辅导员是能看到他人工作的优缺点,并加以借鉴或反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优化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校工作者。

学习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庞大的队伍中,不乏精力过剩、不安分而易于躁动者。其视野从工作闲暇之余,飘忽到别人家身上。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可谓“人比人,气死人”。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是高效率、高标准,不成想一山更比一山高。生气过后,开始琢磨他人是怎么做到的。取取经,东打听西问询,终于把旁人家的经验学到手,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无论从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尝到过向优秀者学习的甜头,于是乎但凡闲暇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周边,投向了他人。然则并非所有的辅导员工作都于自己有过之无不及。遇有那些劣于自己的,或忽视,或反思其弊端,他人的教训加以汲取,以重蹈覆辙。有了这查漏补缺,无论优于自己的,还是于自己不及的,都可以或借鉴经验,或汲取教训,总之对自己百益而无一害。

学习型辅导员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对学习型辅导员的评说,比之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报以鼓励和支持。然则学习型辅导员在东借西取中,眼光总飘忽到他人身上,未免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忽略,就走向了偏颇。

对失去自我偏颇的补救,转向对自我的关注和挖掘。由此,学习型辅导员进而升格为科研型辅导员。

四、关于科研型辅导员

所谓科研,无非科学研究,本质在于求真和创新。科研型辅导员不仅能够向外界学习,而且能够把视线拉回自身,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在学习型辅导员的基础上,倘有一日认识到自身的缺位,转而不满足于只学习的现状和处境,把飘忽出去的目光收回来,以反观自身。开始发问“他人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加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又该怎么办?”如此便走向了科研型辅导员的道路。

科研型辅导员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会置之不顾,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为体现在面对新问题、新事物时,更是会开动脑筋,尝试采用新方法和新方式解决问题。譬如说,以下是某高校学生工作处对辅导员的考核项目:

辅导员月量化考核情况

(一)科考核项目:

寝室文化建设简报上交情况;信息联络员上报情况;禁烟禁酒主题班会开展情况;辅导员例会考勤情况;思想汇报上交情况。

(二)办考核项目:

所带班级学生人数统计情况;健全学生信息情况(QQ群、微信群、手机号码);对学生就业、心里指导辅导情况;学生相关考试报名等事项的关注情况;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情况(考试通过率、就业去向)。

(三)系部考核项目

本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管班级均分;文件、通知的及时传达;组织活动;协助突发事件;与学生谈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奖补等事宜的处理;参加学校、系部活动情况;日常管理。

(四)办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参保学生信息核对及提交情况;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五)委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对于以上考核项目,成规型辅导员会以默认的态度,按部就班去工作;学习型辅导员会看看身边的同事怎么做,向做的好的人学习。科研型辅导员就不同了,他们会比对各考核项目,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项目具体详细,条例分明,面面俱到;考核项目众多,考核部门也多,看上去辅导员工作压力不小,至少从考核项目上体现出这并非一个轻松的差事;以这种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来看,稍加以严格考核,就没有能够达标的,这一点那一点,就把考核分数扣去了;如果考核得一丝不苟,再加上考核和津贴挂钩,想必拿全勤并非易事;表面上来看辅导员工作并不好干,实则不然,只要把以上对辅导员的考核拿过来加以总结和分析,按部就班一条条去做,一项项落实,再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写成工作汇报,在考核之前把工作汇报交上去,拿全勤津贴如同儿戏;考核项目和考核部门众多,考核项目也有重叠,比如第四和第五项中的第1、3条,肯定会增加考核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这种考核方式,很有可能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不能最大化地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辅导员全部心思放在和上级考核应对上,想必就没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在学生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工作原则有可能因“有心无力”或“爱莫能助”流于形式。

面对同样的考核项目,以至于面对同样的问题,科研型辅导员会思考得更多,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优与劣,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针对诸多考核项目,首先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必要的考核项目应当保留和坚持,对于繁复、冗余和不必要的考核项应当合并或删减。再者,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要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考核方法和方式。比如是否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标准,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们看得最清楚和直接。比如考核部门是否应该缩减到最少,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来辅导员可以集中最多的时间扑在学生工作上,而不是用在应对部门考核上。再比如是否可以有一个专门用来考核辅导员的部门,例如交由各个系部来负责,直接对本系部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无论从考核部门、考核项目,还是到考核方式的最优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都值得进行完善和变革。这是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做不到的。

据悉,该学生工作处正在出台对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新方案。大体方针是对下放权,把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下放到各系部,而学生工作处则起宏观调控、总揽全局的作用。新的考核方案一旦落实,必定会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至于这新的考核方案对于辅导员工作起到的是正面作用,还是走向反面,值得拭目以待。

五、结语

科研型辅导员是那些最不安分、最勇于尝试、最敢于挑战传统、最追求真理的一批人。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辅导员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11

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传播,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课题,成为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团队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M?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提出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鲜明地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创建“学习型政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学习型理论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深入挖掘辅导员团队学习的精神动力和实施原则,有效促进团队建设,共同提升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和整体战斗力。彼得·圣吉认为要建设和形成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第一,组织成员通过终身学习、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第二,善于容纳别人,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建立共同愿景,努力追求卓越;第四,开展深度汇谈,发挥团体智慧;第五,学会系统思考,敏锐洞察渐变。结合辅导员团队的实际工作情况,笔者认为,团队学习是进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团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

辅导员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群体和重要力量,一般情况下,每一所高校均按照学生人数配备一定比例的辅导员,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目前高校实行二级管理,因此划分至院系,各个院系一般都有数位至十几位专职辅导员。拿华东政法大学为例,目前华政本科生十个学院有70余位专职辅导员,分到学院,小学院有三五人,大学院有十一二人。根据管理学规律,5—12个人是一个团队的最佳构成人数,因此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构建,以各高校院系为单位就自然而然。

团队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组合和简单的学习交流,而是要以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高效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互相协作、分享合作,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在这样的目标下,构成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每个成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个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个体又能紧密联系并交叉构成一个稳固的四面体,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团队学习的基础所在。

二、团队学习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共同愿景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共同愿景是促进每个个体的内驱力。共同愿景以个人愿景为基础,由个人愿景融合、升华而成,是自下而上产生的,是辅导员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源泉。创建辅导员团队的共同愿景,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鼓励辅导员发展个人愿景,努力让自身转型为学习型辅导员;二是个人愿景要与共同愿景协调统一。辅导员要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便是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愿景;三是分享共同愿景。分享是提醒、是沟通,更是促进。辅导员团队应结合辅导员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共同愿景不断强化,使其指导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在学院中,通过领导牵头,通过团队讨论,来确立团队的共同愿景。创建辅导员队伍的一流品牌,包括一流的管理质量、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办事效率和一流的公众形象,这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团队应该认可的共同愿景。这一愿景不是从上而下的命令,而是辅导员们统一认可的共同理念,需要对愿景有共同的承诺、付出和投入,并落实到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辅导员在大家达成的共同愿景下,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渐渐形成在这一共同愿景下自我管理、自觉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结果。这为学习型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合理分组

1、根据工作职能分组。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精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可以归结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维护安全稳定、落实帮困助学、开展就业指导、抓好班级建设、组织开展党团建设、培养学生骨干等几个方面,因此辅导员团队的架构和建设必须要有针对性: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工。分工是合作的前提,把对应的人放到最能够发挥其特长的位置,才能够发挥其潜力。目前,华东政法大学每个学院的辅导员团队除了基本工作之外,都有几个模块:学生工作管理、党建、团建等;大的学院还有年级组长、学生社团等职能模块,需要把适合的辅导员放到对应的职位上去,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2、根据年龄结构分组。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人数众多,以年轻人居多,但是为了让团队整合效果更加突出,就需要5—12人的辅导员团队在人员年龄结构上新老结合,这就要求团队要进行合理分组:新进辅导员都需要一个带教老师,办公室组合应该考虑年级问题,带一个年级的老师需要新老辅导员结合、每个模块的辅导员需要带一位新人,等等。通过组合,让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到最佳,既发挥了老辅导员的优势,又培养了新人能力,为随时的工作职能交接提供有力支持。

3、根据兴趣进行分组。根据科研兴趣进行分组,是团队学习的重要基础。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系统领导一直很重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一直强调科研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奠基石:不能一味“沉”在事务堆里“浮”不上来,需要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工作理论水平。学校通过辅导员协会等组织在辅导员队伍里面按照专业和研究特长进行分组,组织小组开展讨论,并配以一定经费,支助其开展相关科研活动,鼓励出科研成果,这是符合管理学原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为团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现实条件。

(三)实施目标管理

1、制定学习制度。彼得·圣吉认为,未来社会唯一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透过学习,可以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能够做到从未能做的事情,并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而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就需要对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学上的目标设定和目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组建辅导员学习组。只有构建符合辅导员特点的学习组织,使学习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平台和载体,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建立各种性质的学习组织,为辅导员的学习提供实实在在的载体,应成为创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工作重点。这种组织的最佳形式是辅导员教研组,类似于专业课教师的教研室。一般可根据学院规模大小设置1-3个教研组,主要按照教师兴趣进行组合,制定学习计划,共享资源、共享经验。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必须要有计划,计划可以按照学期或者月份来制定。例如每个月举行“辅导员读书会”、每学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每学年举办“辅导员论坛”等,在形成固定学习形式的同时,把理论读本、工作实际、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工作交流等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互相学习。

2、健全培训机制。辅导员的培训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辅导员团队学习的重要手段。华东政法大学目前对专职辅导员的要求是每年一场全国范围的专题培训,起码六次的校内培训。每次专题培训,必然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以十人左右成为一个小组,并推荐产生组长。在整个培训期间,由组长负责落实小组讨论、小组团队活动及小组总结等相关活动。专题培训成为体检和检验团队学习的重要阵地。整个上海市对辅导员的培训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若干个市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形成了格局特色的培训特色,比如交通大学的管理专题、上海海事大学的礼仪专题、华东政法大学的党建专题等等,复旦大学还成为教育部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每年的高级研修班成为规格高、效果好的实践学习基地。

3、落实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指的是一方面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信息共享,实现团队作战而非单兵作战;另一方面是指老辅导员应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向后辈传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起码应该形成三个制度:问题会商机制、工作分享机制和成果保留机制。辅导员日常工作方法、工作模板、工作总结、案例经验均可以形成文字进行总结汇总,继而形成数据库,供团队或学校整体使用。华东政法大学辅导员协会的“辅导员工作数据库”建设,正是这方面的尝试。

4、提供实践平台。学校和学院应该结合平时工作,积极为团队学习提供一定的实践平台,为辅导员提供实践学习、锻炼能力的机会,比如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演讲歌咏比赛;鼓励辅导员上形势政策课、入学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心理指导课、思想政治课等相关课程;开展各种规格的学习活动和挂职锻炼等,通过实践平台,提升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共同促进辅导员团队的成长。

(四)建立理想模式

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提到的“改善心智模式”、“开展深度汇谈”,对团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心智模式影响我们认知的方式,辅导员个体应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克服自我防卫心理,正视自己的思维蔽障,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与接受不同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视为工作伙伴。通过自身积极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团队成员心智成熟、团队具备共同愿景,和谐高效;同时团队经常开展深度汇谈,通过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可以获得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生成。同时,团队应该多进行系统思考,团队成员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可以帮助组织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因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

这是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理想模式”,在这样的“理想模式”指引下,辅导员个体的优势得到极大发挥,并保证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团队学习的外部保障

(一)营造和谐环境

1、领导作用。创建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关键是领导要带好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辅导员团队的领导者善于系统思考,才能在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工作中采取整体思考的方法,形成细密的整体规划,实施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辅导员团队领导具备系统思考能力,才能驾驭全局,指挥协调,调节控制,将学生工作融入时代潮流,准确预测教师教育结构的调整、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地方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数量及质量的变化等等。辅导员团队的领导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将辅导员的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

2、和谐团队。成员在改善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形成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友爱的团队凝聚力,对于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建立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过”的组织学习氛围,通过成员之间情感交流、信息共享、思维碰撞,可以获得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慧,可以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生成。

(二)制定激励机制

1、制定激励政策。对于在学习型辅导员建设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予以奖励,比如前文提到的华东政法大学学工部尝试给科研课题组提供一定经费,科研处对进行奖励,在工作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优先考虑进修培训等。通过激励,对学习活动中的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奖励,使团队成员体验学习的成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条件的学院,可以结合假期度假制度、薪酬奖励制度等,提高学习的动力。在目前的体制下,辅导员作为团队的意识远远大于个体,其薪资待遇基本上没有很大差别,在职级职称评定上也没有设置相关特殊性差异。对待辅导员工作,应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评价制度,可以大大激发辅导员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从长远考虑,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需要与时俱进。目前的辅导员评价制度是一种“单一性评价”,基本上以学工部和学院领导的评价为主体,学生的评价为辅的体制。学校应实行以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标准、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制度”,而且在“发展性评价”中,团队的意义需要体现出来。通过评价,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使评价成为辅导员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让他体验到工作的成功,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进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状态,实现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统一。

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围和发展

不可否认,团队学习仅仅是推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众多路径中的一种,而这不仅需要团队本身的努力,还需要在全校范围之内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只有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本文探讨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才真正具备了充足的外部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团队的最大潜能。要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学习,一方面要在学校范围之内对创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广泛宣传,使每位老师都了解“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明白创建工作不仅仅关系全校,而是关系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尽量让全体老师就“学习型高校”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把创建“学习型高校”看成是每位个体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把重视和培育团队精神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构建起每位辅导员和每位老师都能发挥主动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挖掘全体老师的潜力和聪明,提升高校的竞争优势。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其最终目标是提升辅导员这支队伍的个体能力和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服务于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宁曼荣,旷勇.论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02).

[5]陈清华.构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6]石贵舟.新形势下高校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09).

[7]李卫红.抓住根本立德树人,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8]刘永琴.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08(05).

[9]张智洪.关于学习型高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10]陈建波.创建高职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设想[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11]郑华丽.关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09).

[12]赵晖,刘海涌,李文文.高职院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13]丁兆明,焦阳,王玮.学习型辅导员成长路径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02).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篇12

作者简介:刘影(1981-),女,安徽阜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综合改革”视阈下江苏省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C-c/2011/01/6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二期教改课题“独立学院‘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Y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16-02

通俗地讲,“方法”就是“途径、步骤”,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1]相应地,辅导员工作方法即是辅导员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中,为达到教育和有效管理学生的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笔者通过对有关辅导员工作的体会、思考以及对相关论文的分析,对辅导员工作方法大致作了如下几种分类。

一、“重理论”与“偏实践”的工作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为众多的研究者所探究,笔者这里把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分为“重理论”与“偏实践”两类,并不是要隔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无法隔离的;也并不完全把理论等同于“一种察看现象的系统化观点,一组彼此关联的构念(constructs)或概念、定义及命题的集合。它通过确认各种变量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释和预测现象的目的”。[2]这里的划分,只是强调辅导员工作中所用方法的偏重方面。

首先,“重理论”的一种情况是在工作中分析问题时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依循从理论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形成工作方法。[3]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的很多具体事例和具体问题都可以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在探讨中可以发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理论层次。这种方式形成的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于初参加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关于工作方法的理论对这类工作者起着“指南针”一样的作用。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工作对象上以工作中的管理层或者领导者为出发点,把工作中的体会和对工作的理解以理论的方式表述出来,进而形成文字,为汇报工作或辅导员交流之用。或者根据领导层提出的学校规划的大政方针、某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分析和思考完成工作任务所用的途径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而后根据各种大相径庭、方式各异的途径,总结归纳出完成工作任务所运用的各种工作方法。

其次,与“重理论”的工作方法相对应,“偏实践”的工作方法也包含两种情况:

一是在分析方法上,强调辅导员工作方法的价值,主张遵循从经验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的思路总结而形成工作方法。[3]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检索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大多数论文,都是高校辅导员通过总结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工作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反复接触各种类型的学生,处理各种琐碎而复杂的事件,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辅导员通过分析、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牢固的思维反射模式,当出现类似事件时,大脑可以迅速的与原来的思维方式接通,按照熟知的模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迅速做出判断,指导工作。这种从工作对象具有的特殊性出发,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而后总结出指导解决某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特性的特殊群体通用的工作方法,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属于以经验为主的工作方法。

二是在分析对象上,以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或被管理者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地分析问题,总结方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时刻都在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个体,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工作中运用的方法必须具有灵活性与创造性,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以达到对学生的最佳教育效果。如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在学习活动或德育活动过程中运用的活动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意识、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的说服教育法;通过语言、行动或事实等来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使之逐渐发生变化的感化教育法;通过对被教育者的鼓励、发动,使学生产生激愤情绪,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生活勇气的激励教育法;教育者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模范言行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的示范教育法等。[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