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5-17 05:23:03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

一、扎实稳步推进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按照学院党建工作部署,继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年度计划中的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组织生活会等常规工作;以年度工作任务为载体,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服务工作、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做好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勤俭、廉洁、自律意识,注重深入读者进行调查研究;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围绕科学推动发展,夯实基层党组织,充分激发内在动力,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推动争优创先活动。

二、科学推进文献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1、根据计划科学严谨的完成采购任务。在图书采购工作中,加强与教学、科研部门的联系,完成配置、采购、预订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相关的图书;采取现场采购、书目选购、师生荐书等多种方式,拓展采购渠道。

2、做好馆藏数据统计分析。认真做好馆藏结构现状分析工作,全面了解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常态化做好读者需求调查工作;跟踪做好图书分类统计、流通借阅分类统计,结合文献利用率等数据,做好馆藏数据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馆藏资源配置打下良好基础。

3、完成2万册新书的到馆验收和加工上架工作。严格按照业务工作流程对新到馆的图书进行验收,确保到馆的每一本书跟采购书单相对应,严禁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出现,并严格按照《中图法》对新书进行数据加工,要求数据规范,错误率控制在1%以内。

4、继续加强书库的整理与维护工作。我馆实行全开架管理,图书乱架、跨楼层错放问题严重,为了保证图书排架精准到位,强化书库的整架、排架、倒架、维护等工作,制定整理计划,责任到人。

5、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完成新采购的4万种电子图书的安装调试,确保其在校园网内正常使用;积极引进优质数据库在我校的免费试用,为师生提供更有利的文献资源保障。

6、继续做好报刊杂志的验收加工上架工作。做好现刊和报纸的验收,加工,上架,登到工作及过刊的下架、核对、分类以及追缴退款等工作。

三、继续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1、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建设,激励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做好2021年下学期“迎新周”、“图书馆周”的阅读活动,加大线上阅读活动力度,增加线上读书推广活动,努力把阅读推广打造成读者积极参与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活动。

2、开展“利用图书馆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如LED全彩屏、网站、展板等,帮助读者学会利用图书馆,更重要的是吸引读者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二是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使他们尽快地了解图书馆并走进图书馆。三是和院系合作,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以引导读者更充分的利用文献资源,这样既提高图书的周转和流通,同时又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意识与信息意识;四是举办学术讲座,吸引更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

3、深入开展阅读指导工作。通过好书推荐,积极引导读者读好书,激发读书热情。每周拟向读者推荐50种精品图书;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对需要帮助的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并对读者做有针对性的导读工作。

四、加强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和建设。

1、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将最新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读者;时时关注新数据库试用等信息,使读者第一时间尝试体验;及时更新资源动态,将更新、更好的资源推荐给读者;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功能介绍以及宣传推介工作,提升数字资源平台的访问利用率。

2、做好各项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保障全馆业务的正常运行。定期巡查馆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电子阅览室电脑的定期维护工作;安排专人对馆内服务器进行定期维护,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建立电子设备档案,做到心中有数。

五、继续推进内部效能管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继续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明确职责,理顺关系,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各部(室)的工作职能与权责,理顺工作关系,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清、办事推诿等现象。不断梳理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的修改完善,缺少的重新制定。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部门工作效能和管理的规范性。继续做好考勤工作,严格执行学校请销假制度和考勤办法。

六、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馆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和学术交流,鼓励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等。注重拓展服务内涵,计划开展如信息咨询、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深层次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作用。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2

2.在图书采购招标过程中,要避免通过牺牲图书质量或服务质量来获得折扣的行为,如果图书馆单纯以价格为基点,以购买低价格图书而增加馆藏量,势必造成藏书的质量,以此导致藏书结构的紊乱和使用的无效益,让低质书充斥的图书馆只会失去读者,使图书馆没有生命力,因此图书招标采购过程中更要注重图书的质量。

3.在图书招标时,要对参与投票的商家资质、实力、信誉、人员素质、经营状况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认真审查投标书商的营业执照、简介、业绩、资信记录等资质证明材料;审核书商提供的电子征订数据、编目数据是否符合标准,编目数据是否是标准的MARC编目数据,有些经销商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因此使到馆新书的编目数据不规范,甚至没有编目数据,导致图书编目缓慢,新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从而影响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所有这些,在招标工作的评价中应予重点考虑和重视。

4.有些图书经销商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经常以提高优惠来增大中标几率,至于中标后的图书质量与服务,他们则很少考虑。我们选择合作图书供应商时,可从诚信、经营规模、到书周期、到书率、人员素质、服务、现代化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要多渠道咨询投标书商服务过的高校图书馆,了解投标书商的信誉、服务质量等,对与书商有供货关系的出版社进行电话咨询,了解其在出版社的业绩。考察投标书商的现代化技术状况、网站服务状况,看其是否能及时图书采购信息目录,是否能正常进行网上数据的传送与下载。有必要时,要对投标书商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更具体地了解对方,尽量避免以后不必要的纠纷。

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1.由于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有限,不可能对每一门学科专业情况都有十分精深的了解,为了避免造成图书的误码订与漏订,图书馆采访人员在理解各专业教学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要积极收集各种文献信息,把信息目录在图书馆网页征订征询上或送发给各系讲课教师的信箱里,广泛收集有关反馈信息,根据各学科专家提供反馈信息,制定合理的图书采购计划,从而达成图书馆与教学机构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切实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图书采购的实用性及合理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年度采购计划: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情况,确定各类文献的采购数量、构成及比例,制定出一个年度采购计划,使藏书建设具有稳定性、计划性及合理性。年度采购计划的制定要结合年度经费指标,按学院专业比例制定年度计划,在专业比例中要突出学院重点专业的需求。使年度计划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其他。

3.中、短期采购计划:随着学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专业设置变化快速,新的专业不断涌现,各项标准规范不断更新,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计划要适合师生的需要,制定一个中、短期采购计划,在每年图书经费中留出一部分经费,使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每年要不定期对读者进行调查,收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藏书的各种反馈意见,随时调整图书的采访计划,避免采访人员的采访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做到“采”有所用,提高图书文献的采访质量,是确保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质量的关键。

三、做好图书的采购验收工作

1.现在的图书采购工作,大部分学校都是以现采为主。我院图书馆现在也是如此,现在基本上是以每年一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和每年四月份的全国书市为平台,根据学院各专业学科提出的要求,同图书经销商一起现场采书,做到所采图书每册过手,准确判断图书的质量,研究出版者的学术地位、作者声望、文献资源的利用研究以及师生未来的使用情况,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效益原则。

2.新书到馆后要严格执行验收程序,注意图书包装是否完好,查看新书的书名、册数等是否和发出的订单相一致,新书是否有缺页、污损等现象,是否有不成套图书现象,随书光盘是否与图书相符,是否有盗版图书,是否符合图书馆馆藏原则,对质量不符合本馆要求的图书应予以退换,禁止任意增加复本量和随意搭配图书,仔细核对发票金额。

3.查看书商提供的图书编目数据是否与所发图书相符,是否是标准的MARC编目数据,加盖的馆藏章是否符合本馆要求,条形码是否覆盖透明胶带,图书的条码分配是否符合馆藏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图书馆图书分编质量提供依据。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93-03

作者简介:蒋西明(1963-),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高职院校图书馆是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库和信息库,是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知识信息支撑的后勤基地,在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中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与馆藏资源结构建设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十分重视馆藏结构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文献资源体系的结构,建立一个各类文献资源体系相对平衡合理的馆藏结构。为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的馆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的现状和问题

1.1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形成了集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型文献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具有本校专业和学科特色的复合型馆藏,资源收藏由原来单一的纸质型收藏发展到印刷型、电子型、网络信息资源等并存的复合型文献资源收藏,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和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1.2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建设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是通过改制职工业余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中专学校升格或与其他学校合并而来。而随之改制、升格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服务职能有所增加,原有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无法满足新的学科、专业及教学形式的要求。另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电子信息资源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改变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馆藏结构中原有的不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层次和结构问题随之浮现出来,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馆藏建设理念滞后。改制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中专或者是成人类大学的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和馆藏建设的要求不是很高,每年学校购书经费的投入有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也没有多大的动力。改制后从层次低的图书馆转变为层次较高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但是在图书馆建设理念上的转变较慢和较难,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放在组织机构的扩大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上,忽视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学习和推广。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建设理念滞后,没有制定明确的藏书发展规划、年度购书计划、采访原则和标准,只是根据学校图书经费的投入情况,凭经验和直觉购买各类图书,藏书建设的质量没有保证。虽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理念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但是为了达到图书馆评估指标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是采取突击购买大量的纸质图书以达到标准,没有很好地考虑与本校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是否相适应,只是指标任务式的购书,馆藏建设理念没有新的转变,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

1.2.2馆藏时间结构不合理。 馆藏时间结构就是馆藏文献资源中不同时期的文献的关系和构成状态。改制后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我校是2004年由原广西供销学校与原广西区直干部业余大学改制合并而成)把原有馆藏全部承接过来,其中一定数量的藏书是中专时期和成人大学的图书,在时效上已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中专图书馆藏书是针对中等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上与高职有相当大的差别,且文献在时间构成上也有较大的跨度,但是中专或成人大学年进书量有限,时间比较长远的图书也在馆藏中充数(以本馆为例:其中80年代以前的图书占馆藏的6.9%、1981年~2000年的图书占馆藏的35.6%、2001年~2004年的图书占馆藏的15.3%,由此可以看出改制前的图书占现有馆藏的一半多)。而高职教育是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当下最先进、最前沿的职业操作技能。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使用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教材,改制前的大部分图书已没有了利用价值,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计划经济的专业文献利用率几乎为零。但为了评估,这些书还得列入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以求达到评估指标。另外,高职院校改制后到评估以前这段时期,学院的重心放在体制构成和学科、专业的建设上,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进展缓慢,新的文献资源的补充有限,馆藏文献资源的时间结构改进不大,旧书占多数,新书占少数,这些因素导致了馆藏时间结构的不合理。

1.2.3馆藏学科结构不合理。 馆藏学科结构即馆藏文献资源中各学科文献藏书的状态和数量上的关系。各学科文献馆藏的完备性与专业重视程度和读者的阅读取向密切相关。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最欢迎实用性强的文献,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上面所述的原因,普遍存在学科旧书多、理论学术性的文献多、实用操作性的文献少、新学科文献基础薄弱的现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中图书馆突击购买的大量图书,由于实用性的专业图书有限,不得不购买大量的非实用性图书,因而导致了馆藏学科结构的不合理。

1.2.4馆藏的文献类型结构不合理。馆藏文献类型结构即馆藏文献中不同的出版形式和知识载体的比例和构成状况。在信息时代,由于电子资源阅读的方便和简捷,高职院校图书馆购买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造成部分电子资源的过剩,读者点击率低;而纸质资源购买经费相对紧缩,造成馆藏文献类型结构的不合理。但是,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先发表在纸质文献期刊上,成为读者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信息源,而且纸质资源不受条件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

2优化馆藏结构的思考和对策

学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服务需求也随之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要求与此相适应的具有鲜明应用性特色的文献,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及时地补充和保障相关的文献资源,不断地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蒋西明: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蒋西明:浅议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1创新馆藏建设理念

思想观念是一种工作动力,能增强主观能动性;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做好馆藏建设工作,优化文献资源体系,高职院校图书馆首先要转变馆藏建设的理念,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率。① 深入开展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讨,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性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特色,切实认识和领会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原则就是以高职教育的本质性特征和核心特色为自己的建设准则、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技能知识需求为导向,以充分满足师生文献资源需要为核心,有效地推进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② 走出去,学习其他职业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先进理念,把他们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本馆馆藏、流通的实际形成自己的建设思想和方针。③ 在新的馆藏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藏书发展规划、年度进书计划、采访原则和标准,使馆藏建设有序进行。

2.2加大文献质量建设的力度,使文献资源体系趋于合理

为了确保文献资源建设质量,使各学科文献资源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布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创新文献采访思路。笔者以为,具体应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本馆馆藏实际,采访人员分别将学校的专业对比现有的馆藏进行分析统计,统计各专业学科资源现有馆藏的具体数量和学科资源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馆藏发展规划、馆藏文献资源的补充和剔除计划、馆藏资源组织管理和采访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采访原则和标准,注重馆藏薄弱而且使用率高的学科资源的建设。② 调查分析文献出版、学生阅读意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本馆建立的教学科研档案、电子图书目录、特色文献目录、补订图书目录,制定详细的文献采购计划,提高文献采访的科学性。③ 统筹兼顾文献资源可持续管理建设。重点采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文献并兼顾基础文献和其他学科文献,重点采购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文献,并兼顾文学欣赏方面的文献,兼顾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兼顾好品种和复本的关系,兼顾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2.3加强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估和剔旧工作

图书剔旧工作是图书馆新陈代谢,保持馆藏建设可持续发展和持久活力的重要手段,是维护馆藏结构平衡合理必不可少的措施。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快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馆应加强对馆藏文献资源的评估和剔旧。① 学校加大购书经费的投入,为图书馆馆藏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建设,避免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而突击购买图书给图书馆馆藏结构带来的重大冲击。② 结合高职教育职业性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趋势做好现有馆藏资源的评估和预测。首先,使用数理统计学K.Pearson卡方假设检验模型检测馆藏结构和学科建设是否相适应,如果不适应,馆藏就需要剔旧和补充调整;其次,利用文献半衰期率来测定文献的时间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文献超过了半衰期,那它就没有多大的时间价值和使用价值,要剔除下架;再次,利用布拉德福(Bradford)定律来检测期刊、情报与学科建设的关联度,对与学科关联度不大的期刊文献要及时进行调整;最后,凭借经验直观地评估,将长期压架没有利用性的图书调整下架。在以上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剔旧计划。 ③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图书剔旧的质量。在对馆藏资源评估预测的基础上,数字化、智能化地标识各类文献资源的时间结构、内容的新旧程度、殘缺不全及破损程度,以及文献的利用情况,并按轻重缓急的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并建立相应的评估与剔旧数据库,提高图书剔旧的实效性和针对性。④ 为了确保资源的多样性和馆藏的完整性,要保全品种,只剔除问题册数。

2.4加大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文献的建设力度,彰显图书馆的资源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配合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着力开发和建设体现鲜明的高职教育应用性特色的文献。具体应考虑和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各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确定特色文献建设思路,明确特色文献的建设方向。以我校为例:我校有经贸系、财政金融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旅游系、文化与传媒系五个系,共设专业36个。在特色文献建设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针对各专业特色和职业的应用性开展特色文献的建设。例如:经贸系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收藏商品流通、运输管理与仓储管理职业实训指导和岗位要求、配送中心营运与管理技巧等方面的特色文献;财务金融系的会计电算化专业需要收藏专业特色期刊、优秀会计论文集、财务报表实例等方面的特色文献;计算机系的电子商务专业需要收藏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培训、电子商务实践与指导、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验、实训规范等方面的特色文献;旅游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收藏相关的历史、地理、地方人文特色等方面的特色文献;文化与传媒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需要收藏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社交礼仪经验与技巧、演讲与口才典型案例等方面的特色文献。总之,特色文献建设要紧密围绕学院各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以服务教学需要、切合专业建设为目标。② 把案例丰富、操作性强、图文并茂的文献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藏书的核心层次。案例文献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形成要靠平时实践经验的积累,案例文献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从案例中借鉴别人的经验,以达到强化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操作性强的文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操作性强的文献结合基本原理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实例,对照操作引导,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技能;图文并茂的文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图片加文字说明形成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视觉效果,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能够提高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2.5加强以纸质型和电子型文献资源相结合的复合馆藏建设

信息数字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看书学习,简化、节约了文献资源查找的时间和程序,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字资源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信息技术也给馆藏建设带来了具巨大的作用,数字资源是对实体纸质资源的重要补充,完善了文献类型结构,二者相互作用组合成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的现代图书馆复合馆藏。为了充分满足读者对文献类型多样性的需求和协调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平衡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考虑和实施以下几项工作:① 统筹兼顾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建设,使二者共同发展、互相补充、比例合适,让馆藏处于最佳配置状态。做好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流通的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比例和购置经费的分配计划。② 根据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特点实施馆藏建设。电子资源更适合文献的保存收藏,其不易破损,且完整性好,因此某些资源需要长久保存收藏,可考虑数字保存方式。③ 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组织图书馆采访人员对与教学、科研相关的网络信息加以收集、收藏或者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形成二次、三次文献,扩大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规模。

3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永无止境,馆藏结构调整和优化永不停留,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它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馆藏建设理念,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及时地调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结构,侧重符合学校专业结构特色的资源建设,优化馆藏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袁雄.对优化普通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7):10.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4

现存的图书馆类型划分方法,是各个国家依据各自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轨迹,并结合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文化传统而形成的。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各国图书馆类型的划分结果也各不相同,我国通常有以下三种划分标准。

1.1时间维度

按时间维度划分图书馆类型,就要对我国图书馆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划分,并为每个阶段确定一个明确的、可识别的标志。人们习惯上按时间将图书馆划分为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但难免会有个别图书馆的事业发展水平与其发展阶段称谓不相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研究者主张用序列化的词语对图书馆进行按时间维度的划分,分别将古代、近代和现代图书馆称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图书馆,此划分方法还能为图书馆的发展变迁进行充分的语言预设。第一代图书馆向第二代图书馆的过渡以公共图书馆的出现为标志,表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由“收藏机构”向“服务机构”转变。与第一代图书馆注重文献信息的收藏不同,第二代图书馆开始对公众开放,且更加注重文献信息的利用。第三代图书馆的出现则以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为标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巳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需图书馆服务对象求,类似“阅读推送”这种主动服务的推出,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使图书馆由“知识宝库”变为“知识喷泉”。

无论如何,在图书馆类型划分时,按时间维度进行的划分是不容易引起争议的一种划分方法。

1.2形态维度

图书馆形态即图书馆的表现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图书馆的外在特征。从最初的古代藏书楼,到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依据图书馆的表现形式,可将图书馆分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种形态。传统图书馆即我们所熟悉的拥有丰富的馆藏、固定的馆舍、由图书馆员进行管理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虽然现在的传统图书馆在大量的文献处理程序上,巳由手工转变为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只提高了效能,并没有使图书馆的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依然受时间、地点和馆藏的限制。数字图书馆是指在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家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下,以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并不断以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动力而要求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的信息中心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图书馆不仅表现在信息资源完全数字化,更主要是在它的服务形式上,可以让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导航、知识管理、智能检索以及推送等技术的应用,都使数字图书馆更贴近用户、方便利用。

由于以前人们对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大多数人模糊的认为这是三类图书馆。但实际上,三者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产生的图书馆建设的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模式;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虚拟化,打破了时空界限;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传统信息资源所无法实现的,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三者的概念只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即对信息时代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现代图书 馆的不同描述。所以就目前而言,图书馆形态貌似种类繁多,实际上只有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种形态。

1.3行业领域维度

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此标准中“图书馆的分类”一章将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型。实际上,主要是以行业领域为标准对图书馆进行分类的。在我国,行业领域也成为划分图书馆类型的一种标准,通常依此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其中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专业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也是三种主要的图书馆类型。

公共图书馆“指国家举办的,面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图书馆。它是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管辖的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县(市、区)图书馆等。”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科学、文化发展和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依附于大学而设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和科研的有力保障。其馆藏结构要与学校的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相吻合,这种馆藏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信息资源的教育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三方面。规模大、系科多或校园分散的院校,也可根据需要设立专业分馆和系(所)资料室。高校图书馆工作是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水平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教学科研水平。

《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将科学专业图书馆称为“专门图书馆”。在我国,这种专门图书馆种类多、馆藏文献专深,直接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服务。它们被按照专业和系统组织起来,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图书馆、政府部门所属研究院(所)图书馆、大型厂矿企业的技术图书馆以及其他专业性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往往同时是本专业的信息中心,在科学研究、生产建设方面起着“耳目”、“参谋”作用。

2.按行业领域进行划分的局限

在图书馆类型的传统划分中,基于时间和形态维度的两种划分方法巳在学界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我国行业领域众多,很多部门面临调整,以及研究者对一些概念的错误认识,造成按行业领域进行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标准不一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每次划分的依据必须同一。所谓“同一”是指“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即划分标准可以有多个,但在类型划分过程中,被选择的所有标准必须同时起作用。如果划分的依据不同一,划分结果就会混乱不清,出现“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受国家图书馆名称、地位和作用的影响,研究者们在按行业领域划分图书馆类型时,将国家图书馆也作为一种专门类型的图书馆列出,而国家图书馆并不属于一种单独的行业领域,这就违背了标准同一的划分原则。国家图书馆位于全国图书馆系统的最高层,在全国图书馆工作的各项规划中起中心作用,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其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国际图书馆界对其名称和职能有着不一样的解释,不同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分属不同的领域:有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及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也有大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如丹麦的哈根大学图书馆、挪威奥斯陆大学图书馆;还有科学图书馆兼作国家图书馆,如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等。〔13〕在我国,国家图书馆虽然专指文化部系统所属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但实际上也有其他领域的图书馆承担着国家图书馆的职责,如科学院系统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社科院系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农科院系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等。总之,尽管国家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系统中有着特殊地位,但它仍然归属于公共图书馆或者其他类型的图书馆,而不能列为一种单独的图书馆类型(如果要将国家图书馆单独列类,其划分依据应是图书馆的层级关系)。

2.2子项相容

子项相容是违背划分规则的逻辑错误之一,它是指划分后的各子项间是相容并列关系,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在图书馆类型划分上表现为各类图书馆间的子类存在交叉现象。以军事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为例,根据面向群体的不同,军事图书馆又可分为:军队图书馆(室)和军事院校图书馆,它们的任务、服务对象和馆藏特点都有所不同。军队图书馆(室)指的是团以下单位所设的俱乐部图书馆,它为战士服务,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其收藏的文献主要是通俗易懂、适合战士阅读的书刊。〔14〕而军事院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科研服务,服务对象是全校学员、教员和干部,其馆藏以军事学的研究文献为主,文献的采集范围也是根据各学校的专业性质而定的。总之,军事院校图书馆在性质、任务、职能和工作特点等方面都与高校图书馆相同,从名称也可看出,军事院校图书馆就属于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虽然军队图书馆和军事院校图书馆都和军队系统有关,但是性质完全不同。前者属于专门图书馆,后者属于高校图书馆。而传统教材中将这两类图书馆笼统的归为军事图书馆是不合适的。

有研究者将高校图书馆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Librar-y”,这是不准确的,该英文的含义是“大学的图书馆”,没有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高校图书馆的准确翻译是“Aca?demicLibrary”,“academic”一词具有“学术性的;与学校和大学教育有关的”含义,强调高校图书馆是为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15〕《世界图书馆与情报服务百科全书》认为,“各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资料必须对研究生和大学生两级教学大纲有直接帮助,而且还要求收藏综合性资料,以帮助学生和全体教师的学术研究。”〔16〕可见,为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很多高校图书馆同时肩负着相关研究领域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作用,特别是作为教学和科研中心的重点院校,承担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任务,比如医学院校图书馆、地质类院校图书馆以及军事院校图书馆等,都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高校图书馆一样,科学专业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也反映出学科的专业性,主要为本系统和本单位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服务,其用户具有比较专深的专业知识。总之,科学专业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都具备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特点,且同时为科学研究服务,两者的共同点导致研究者们无法按行业领域将两类图书馆进行明确的划分,划分结果存在大量交叉重复。

2.3划分不全

按行业领域划分图书馆类型的第三个问题是:各行业的图书馆列举不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我国行业领域众多。行业就是社会成员围绕专门化的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会组织体系,通常也称为一个部门或系统,如文教、政法、财经、体育、卫生、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等不同的部门都各自构成了一个行业。各行业领域的图书馆就是为该行业服务的图书馆,每个行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图书馆,应该说,有多少种行业,就有多少种行业的图书馆。我国习惯将教育系统图书馆归为高校图书馆,文化系统图书馆归为公共图书馆,而其他行业的图书馆却无法做到一一列举。其次,目前我国很多部门面临着合并调整。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国务院进行了机构改革,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卫生部和人口计生委;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铁道部划人交通运输部等。行业组织之间也经常进行拆分、重组。总之,行业领域在随时发生变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还会不断有新的行业产生。

按行业领域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的类型体系进行重构。

3.基于服务对象的图书馆类型体系重构

决定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点是用户需求,图书馆的一切运转都必须紧紧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组织的根本目的。用户,即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由此,考虑到按行业领域划分图书馆类型的局限性以及用户需求的重要性,笔者根据图书馆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图书馆的类型体系进行了重构,将图书馆划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术图书馆和专门图书馆三大体系。

3.1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为社会公众,它不仅为公共所有,而且面向整个社会,为每一个进馆阅读的社会成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19〕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公共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我国的图书馆及其制度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2006年9月,枟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t20]这一规划的提出更加突出了重新解读公共图书馆概念的必要性,公共图书馆不必再纠缠于投资主体、服务模式等问题,只需强调其“开放性”和“社会性”,鉴于此,金胜勇将公共图书馆重新定义为:以所收藏和组织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社会机制。〔21〕根据上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所处的多元化制度转型的环境,将公共图书馆分为传统公共图书馆和非传统公共图书馆两大类。传统公共图书馆的概念内涵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承办主体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二是经费来源是国家或政府;三是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四是服务方式为主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免费提供服务。传统公共图书馆主要包括国家图书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地区、市、州盟等行政区图书馆、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等。

非传统公共图书馆是指“由非政府团体、企业或个人举办,向全社会开放,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区域、组织或群体的图书馆。”主要包括社区图书馆、大学城图书馆、工业园区图书馆等新型的公共图书馆。非传统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传统公共图书馆一样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信息知识服务、开展社会教育、进行文化娱乐导航等社会职能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比传统公共图书馆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公众、贴近生活。

3.2学术图书馆

学术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为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是具有学术性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和各类科学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虽然属于学校图书馆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图书馆,其职能是根据该校的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为教学和科研搜集、整理、提供各种文献信息,其学术性贯穿于它全部的工作环节中。在国外,通常把高等院校图书馆归为科学或研究图书馆。前文提到,很多高校图书馆同时肩负着相关领域科研图书馆的作用,如医学院校图书馆、军事院校图书馆等。为了避免高校图书馆与科学专业图书馆在以行业领域划分时出现的大量交叉现象,此划分方法根据馆藏范围和图书馆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将学术图书馆分为综合性学术图书馆和专业性学术图书馆两大类。

综合性学术图书馆的馆藏范围涉及各个学科,如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以及综合性科研机构的科学专业图书馆等。在一些国际划分方法中,科学专业图书馆常被独立列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的多为前沿和尖端课题。在我国,科学专业图书馆是主要的图书馆类型之一,被按照专业和系统组织起来,隶属于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都属于综合性学术图书馆,它们为自然科学、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以及经济、法律、文史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

专业性学术图书馆是指该图书馆的某一专业领域很突出,其馆藏建设以收集与该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为重点,建立专业的馆藏体系,馆藏范围围绕该馆的科研任务和方向。单科性院校图书馆以及理工类、文学类、法学类、农学类等学科类别较单一的高校图书馆都属于此类。除此之外还包括军事院校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等研究方向专一的科学专业图书馆。

学术图书馆的馆藏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特点,且服务方式多样化,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文献信息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学术图书馆向科研人员提供有科学价值的信息资源,宣传报道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广大师生、研究人员进行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3.3专门图书馆

专门图书馆的服务群体面向的是某一行业或某一特殊人群。此处的“专门图书馆”与前文按行业领域划分时提到的“专门图书馆”不同,前文的“专门图书馆”是指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各级科研图书馆,强调图书馆的“专业性”,这类图书馆巳划分至学术图书馆体系中。而这里的“专门图书馆”是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而言的,强调的是服务群体的“特殊性”。

在各类图书馆中,专门图书馆是构成最为复杂的一类,它数量繁多,涵盖了各种行业的图书馆。为避免划分混乱,专门图书馆又可分为面向特殊行业的专门图书馆和面向特殊群体的专门图书馆。

面向特殊行业的专门图书馆,即为各个行业领域服务的专门化图书馆。前文在阐述按行业领域进行划分的局限时提到,我国行业领域众多,无法将所有行业的图书馆一一列举,而在实际的分类过程中,人们总是坚持“最简化原则”,舍弃不同行业图书馆的一般性差异,而根据其共同的特有的性质加以区分和归类。依此,所有行业领域的图书馆都可归人面向特殊行业的专门图书馆一类中,并且也可将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的行业图书馆随时归人此子类。这种专门图书馆具体包括军队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工会图书馆等。由于中小学图书馆不具备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也应归人此类中。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军队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与学术图书馆体系中的军事院校图书馆、医学院图书馆不同,军队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分别服务于广大指战员和医患人员,其作用是丰富读者的业余文化生活,藏书通俗易懂,而军事院校图书馆和医学院校图书馆则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主要面向师生和科研人员,馆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任务是满足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需要。

面向特殊群体的专门图书馆是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进行划分的,包括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监狱图书馆,以及为宗教徒和部分信徒服务的宗教图书馆等。由于公共图书馆既可以为一般社会民众服务,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读者人群服务,如儿童、盲人、农民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面向特殊群体的专门图书馆也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但由于利用的大众人群较少,多数为小众人群,因而将其归为专门图书馆。此外,育儿馆、婴幼儿培养馆、特殊疾病心理辅导图书馆、老年图书馆等虽然在我国还有待建设,但也将成为专门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特殊群体的专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构建的,比如在儿童图书馆内进行的阅读指导、对青少年开展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等服务,可以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此类专门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5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馆舍面积小、馆藏文献缺乏、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应大力改革创新、强化图书馆整体队伍建设、提升现有人员专业素质,优化服务水平。笔者就所在地区四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进行探讨。

        加大馆舍、馆藏投入、合理规划、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文献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知识信息支柱。经费紧张、经费短缺是专升本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馆舍、馆藏的主要因素、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评估体系中,有两个标准:一是生均图书100册或年新购图书6册/生;二是馆藏结构要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笔者对所在地区四所高校统计,多数院校图书馆藏书在升本前一般在40万册左右,而在校生规模一般在7000人左右,馆藏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

         对于馆舍而言,专升本院校图书馆面积均在6000-10000平方米之间,平均在1-1.5平方米/人,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生均2.03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

         在专升本过程中,为达到验收标准,大都采取突击采购图书的方式来增加馆藏量,尽管使馆藏数量达到了本科院校的馆藏要求。但难免出现重量不重质,馆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升本后本科院校的馆藏大多由原来多校合并而成。专科学校图书馆再升本前的馆藏,升本后“过时”的很多。

         升本后,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读者数量的不断扩大,原有学科专业范围的不断延伸和新学科专业的设置等因素,使得科研、教学类文献的专业性、层次性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很不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远远不能满足升本后高校快速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特色,围绕本科教学、科研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采购高质量文献资源,保证藏书的有效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本校新开专业,重点学科领域的书刊。按标准进行加工、及时投入流通。还要注意电子文献信息的采集,以电子文献信息补充纸质图书数量的不足。侧重网络数据库和全文电子图书的购置和引进。与院校专业紧密配合、咨询、统筹规划电子资源建设、积极引进适用性强、本校读者利用率高的电子图书与数据库。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馆藏资源,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录用缺乏规范性,进人渠道较多,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图书馆学,计算机专业以及复合型专业人员缺乏。

非专业人员多于专业人员,大部分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实际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和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承担。即使有受过图书情报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但也是个别情况,所占比例很小。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实际上当前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中(以本地区为例),大专学历占60%,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一小部分。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馆员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水平。建立关内业务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职工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可以短训班的形式,通过馆内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一线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的培训。一方面使馆员掌握图书馆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跟上图书馆现代化、科学的管理步伐,另一方面还要熟悉图书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保证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图书馆员还要具备先进、高超的获取信息和信息再造的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兄弟院校、地方图书馆馆员进行业务理论交流或请相关专家和业内的学术权威进行指导。

        3引进专业人才,改变馆员结构。有计划的引进图书情报、计算机、外语和有关本校学科所需的优秀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在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发挥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使馆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高校图书馆正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和技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员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

        优化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专升本院校图书馆基础差,底子薄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低层服务阶段。因此在流通服务工作上,要不断完善提高传统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应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个性化服务转型,从阵地服务向网络化服务转型。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1如对新入学的学生,应给他们介绍本校图书馆概况。传授一些图书馆的基础知识,信息知识以及简单的光盘检索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针对有基础的读者较详尽的传授计算机情报知识和文献检索知识。2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工作。设立读者意见簿,开设读者意见箱。定期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议和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保证充足的开馆时间,适当延长开馆时间,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延长服务时间是专升本院校图书馆读者的一大愿望。

         总之,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度发展。专升本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再造,馆员职业规划,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鸿滨 《试论专升本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难点及对策》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6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漠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靠吃“皇粮”度日的状况,工作人员信息意识淡漠,观念比较落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反应迟缓,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经费严重不足,文献入藏量锐减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是靠财政拨款。随着书价的不断上涨,经费不足也成为困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山西省社科院图书馆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购书经费最高达32万元,而90年代以来,年购书经费最高20万元,最低仅为1万元。使许多连续性文献有所中断。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外文杂志更是无力购买,从而造成新的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科研服务、为决策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

1.3人员队伍不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在职人员因长期人才安排不当,工作环境条件差,物质待遇低,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而降低或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虽然目前图书馆的人才结构较之前些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又不能及时培训和提高,传统技能和知识水平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需求。而图书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因种种原因另谋高就,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1.4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管理不足

(1)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大多数初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馆仍停留在馆内管理自动化的水平。(2)在自动化建设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手工作坊”开发方式,其硬件、软件、数据格式和环境往往相互脱节,购买机器和利用软件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各个机构系统之间不兼容,造成资金和设备的严重浪费,却难以实现文献资源共用共享。(3)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经济待遇不高,难以留住计算机专业人才。(4)自动化发展不平衡。就水平而言,沿海高于内地,高校馆、公共馆要高于社科院馆。总之,大部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颇为有限。现有的自动化功能也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1.5服务方式单一,对外联系和学术交流少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横向联系不够密切,固守传统的做法,只为本院人员服务,不对社会开放,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服务工作远离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供需脱节,从而降低了图书馆在科研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各省社科院图书馆之间由于地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纵向合作差。在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虽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协作会议,但却没有实质性协作项目。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仍然各行其是,这样下去将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社会化、网络化及资源共享的新要求。

2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

2.1更新观念,搞好服务,提高效益

首先要提高各级决策人员的认识,把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政策上、投资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其次,改变“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落后意识,树立现代社科信息中心观念、开放办馆观念和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意识。要将图书馆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被动呆板的服务模式向主动灵活的服务模式转变;由以文献收藏管理为中心的服务逐步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过渡;由主要为本单位的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向为社会各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扩展。为社会服务,不仅包括借阅服务,咨询服务等,还要主动开展市场信息调研,了解社会信息需求,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用户并与他们建立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关系;与科研工作配合,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中介等项服务中开展技术咨询、代查代检等项服务;为科研服务,要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重点课题开展专题服务、跟踪服务;还可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服务,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

2.2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

(1)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目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由于在全国归属该院同一系统,统一协调领导,因而在网络化建设方面进展较为顺利;高校系统图书馆可依靠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公共系统图书馆可依靠文化部组织的“金图工程”促进本系统的网络化建设。而社科院系统图书馆隶属于各社科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规划本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缺乏宏观调控,使社科系统图书馆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难达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牵头,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组成。集中领导、统一规划,根据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其自动化、网络化进行总体布局,制定中长期目标,对本系统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进行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切实保障本系统图书馆统一行动、共同建设。

(2)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要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①统一规划。要通过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从各馆实际出发,规划好自动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关键是要选择好系统软件,最好由政府统一出资,选择那些系统集成化程度高,数据格式标准化好,网络开放性好,功能齐全、稳定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加以强制推广应用[1]。②分布实施。第一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建立起标准的书目数据库(新书书目数据和馆藏回溯书目数据)、专题数据库和本馆馆藏特色的文献保障系统[2],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本院图书信息网络中心,将本院各信息部门(科研处、办公室的档案室,特别是各研究所的资料室)的力量组织起来,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行分工协作,建立有本院特色的相关数据库,并进行联网,使院、所、处领导和科研人员在办公室或家中即可使用网上数据。第二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联网,同时建立类似OCLC的使网络经营者和成员馆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和共享系统,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机构在协调起步时就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本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建成全国社科系统图书信息网络,达到本系统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其他系统联网以至于全球联网,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3)建立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尚未取得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应当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有理由、有能力成为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骨干,并且联合国家数字图书馆、重点综合大学图书馆及各地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重要的图书馆,共同努力,打造中国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3]。

2.3适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特色建设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馆藏文献载体结构。在馆藏建设方面,必须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并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以重点学科、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为中心的原则,来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逐步形成各馆文献资源研究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各馆藏书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系统。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形成互补关系,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作用,承担一定的角色。

(2)开发网络资源,扩展馆藏外延,弥补馆藏不足。为了弥补经费不足的缺憾,各馆应考虑在保证本单位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料作为馆藏文献(实体馆藏)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网络信息资源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整合作为补充,形成虚拟特色馆藏。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建立密切的馆际互借关系,制定切实有效的馆际借阅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实现文献资源多元化。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顺应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规划,既要继续保证搞好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又要积极扩大各类电子出版物的典藏量。电子出版物的典藏不仅外延的扩大,而且要注意内涵质量的保证[4]。

2.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有整体意识、长远观点和阶段性具体措施。

(1)针对图书馆人才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要增加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建议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起全国社科院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任务,经常举办在职人员培训班、研讨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解决实际工作别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在普及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根据本馆工作需要,选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双学位,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社科院图书馆还应注重通过中外交流的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

(3)特别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要接纳有学识、有才华的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吸引事业心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对那些不具任何专长与特长,不适应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规划布局;学习中心;建筑设计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planning layout;learning center;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77-02

现在的图书馆不仅仅是读书和看报的地方,新时代的读者对文化的需求及追求并不那么简单了,他们也想做文化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参与到表演和创作中去,以实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目的。新时代的文化是多元的,图书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多元的。第一,主要表现在文献资源上,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资源,而是多载体的馆藏资源,还有网上的数字资源。第二,读者类型也是多元的,不同的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不能仅仅是借书和还书,图书馆功能应该是多元化的,高职院校新图书馆的建设理念要以社会为舞台,要能够开展各种各样的科学文化活动,要能充分发挥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的源泉,在校园里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给大家例举几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①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作为一个学院的学术机构,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者,比如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及各类型的学术沙龙等。②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作为一个学院的收藏机构,这也是图书馆自古以来最基本的功能。③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作为一个学院的服务组织,服务于读者是新时代图书馆的最基本功能,要强调“以人为本”,这是与以往图书馆强调“以书为本”最主要的区别。④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作为一个学院的展示场所,现在有的读者如果想为自己的摄影作品或书画作品办个小型的展览,一般都没有合适场地,这个时候图书馆就应该发挥其多元化的功能,我们不仅可以免费提供场地,还可免费提供展出用的展板及相应的工具。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作为一个学院的学习中心,美国国会图书馆麦迪逊大楼的门牌上并没有挂图书馆的标识,也不是信息中心,而是学习中心。国外许多图书馆都在拆除书架,原来的藏书空间让位于学习空间,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在设计一座图书馆的时候,要先确定其主要功能,或者说是先确定其功能的主要方面(图1)。许多人过分强调图书馆的文化性、艺术性、开口闭口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新时代的图书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功能朝多层次、灵活性、综合型、高效性方向发展,而新时代的图书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区域。①入口部分:包括图书馆的出入口、物品寄存处、门禁管理系统,门卫管理等。入口处要与其它部门联系方便,并且能方便地到达信息服务区。②信息服务区:包括总借还处、计算机检索区等。读者可以由出入口直接到达并且能够方便的到达其它各个阅览室及功能区。③阅览区:新时代图书馆的阅览区应该是一个开敞的空间,集阅读、藏书、管理为一体,能够为读者提供多样的选择。阅览区域应该方便到达,并且应与藏书区相通,空间应具备较大的灵活性,适应将来开架阅览和功能区域调整的需要。④藏书区:包括最基本的书库、工具书书库、密集书库、特藏书库,藏书区要有专门的出入口和通道运送图书,人流(读者通道)和物流(图书运送通道)要分开。⑤馆员工作和办公区:图书馆的办公区域要与馆内其它部门有方便的联系通道,也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出入口。⑥公共活动区:包括学术报告厅、读者展览厅、学校书店、咖啡屋等。该区属于动态空间,此区域的设置必须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干扰到馆内其它区域的正常运行。⑦技术设备区:包括计算机网络机房、空调机组房、电话机组房等技术设备的用房,该区域应避免噪声及振动影响到其它的区域,一般常设在地下室或图书馆建筑顶层。

在图书馆建筑布局的时候,要根据图书馆内部各个空间的使用特点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各个功能区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要互相不干扰。

图书馆建筑一般应将内部工作人员活动区域和读者活动区域两大部分分开,杂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开,从而为高效使用图书馆而创造条件。

内外分区:内外分区即是将读者的活动区域、工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和图书的加工运送线路加以合理的区分,工作人员上下班要有专门的出入口,使各自的线路简捷明了,不会出现彼此穿行及迂回曲折和相互之间干扰。

闹静分区:有的读者看书读报及学习的时候喜欢安静的环境思考,有的读者看书读报及学习的时候喜欢讨论。因此在图书馆设计中还要将杂闹的区域和安静的区域分开,给读者建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学习环境。分区方法一般会采用水平面分区与垂直面分区或者两者同时使用。

大学图书馆内部装修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用来突出建筑的表现力。它属于一个建筑的整体,它要和建筑的功能及结构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大学图书馆装修的主要要求是:①要能够体现出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的氛围,既要能够体现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要体现出时代特色,能够符合国际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要做到简结、大方、朴实、典雅。②要坚持适用性的原则,设计要服从于图书馆的功能,受制于实用性,动静要分明,人流物流线路要顺畅,要注重消防安全的设计。③要以读者为中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注重对读者的关怀和尊重,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读者及馆内员工的需求。④要能够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等的应用,强弱电设计要满足以后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⑤根据以上原则,在设计之初图书馆的各个部门都要有具体的要求。不同区域装修的风格既要统一也要有所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应该有其对应的装修风格,要能够体现出各功能区的指向作用。

图书馆内的家具也是图书馆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家具首先要适用、舒适、尺度宜人,其次要经济、美观。为了能够满足图书馆内藏阅空间灵活多变的要求,最好采用多功能的家具,以适应馆内空间的多变。

对于各高校的一个图书馆来说,新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部门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它所得到的成果不仅仅只是一座新建筑的拔地而起,而应该是图书馆新面貌、新活力的开始,而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要在新馆建设之前就要进行练兵、制定计划,要将全馆的工作分解成若干不同的项目,并且要确定各个项目的负责人,明确工作的内容及其完成的时间,馆长要定期组织检查,才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靖.天堂,图书馆的模样——读博尔赫斯《巴别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6).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8

Survey on Demands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our Libra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chemes

ZHANG Ge.Library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anyu, Guangdong 51140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demands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our library, we know the reader's requirements on the library's development, and make future schemes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s.We hop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ibrary will keep pace with the hospital’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Electronic documents; Library development; Survey on demands

番禺区人民医院是广州市番禺地区最大的一间综合性医院,医院设病床800张,各级医务人员1600人,其中高级职称83人,设15个临床一级科室[1]。与其大批先进临床医疗设施相比,图书馆发展显得很滞后:只有不足3万册藏书,4台公用电脑,可以使用公共网络检索,2个初级管理人员[2],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对图书信息的需求。医院图书馆是专业信息服务部门,理应成为医学信息中心。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医学相关的信息量迅速增长,医院图书馆在保持传统服务的同时,要逐步向网络环境转变,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为了全面了解医务人员对电子文献的认识和需求,我们在去年做了一次全院范围的问卷调查,并以此作为依据作出未来发展规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行设计出问卷调查,包括:希望选用购买哪些数据库和数字图书馆;最急需购买的是哪种电子文献;在图书馆内喜欢用哪种阅读方式查阅文献。

1.2 方法 共印刷270份,分派到各科室、部门单位内回收,包括代表临床科室35份,代表个人交表49份,合计回收84份有效填写表格,其中科室填写部分都经过讨论,代表了科内多数人意见。

2 结果

这次调查涵盖了整个临床部门,反映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当前需求,统计结果与我们以往掌握的信息基本一致。

从调查数字可以看出:95%的读者希望使用多媒体数字图书馆,要求购买数字图书馆平台,方便阅读,可以在第一时间购入大量科技新书。对传统的纸质图书仍有37%的需求量,这是图书馆的传统项目,关键是我们要做好服务,减少手续。纸质文献是可以与电子文献长期并存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是临床医生检索的首选资源,调查占89%。英文文献检索也有33%的需求量。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为经费的问题,我馆已停订外文期刊3年了。随着高学历年轻人不断进院,这方面需求比例仍会不断增加。关于数据库的使用选择,调查结果除了与我馆这几年试用、购买网卡的使用习惯外,和各数据库本身设计是否合理、资料是否充分有关。73%的人员希望使用CHKD,而中科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是几年前购买的文摘版,这两年已没有读者使用了。

3 发展计划

3.1 电子资源购置 计划在下半年选购一个中文医学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已成为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资源,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和使用数据库[3]。根据读者需求调查和我院经费使用限制,结合我院现有网络环境,考虑选用镜像站点为医务人员提供全文服务。在同方、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先选一个购买:同方具有收刊较全、年代久远、更新周期短的优点。缺点是价格最高。万方因为购买了中华医学会近3年的电子版权,所以近5年的资料是最完整的,缺点是5年前的资料缺失,而且价格不菲。维普所存资料最长久,用费最低,但近年的国内资料不如前两者。在今年底明年初争取购入医学多媒体数字图书馆,利用医院内网,使各病区医务人员可直接阅读;在书库容量减少、工作人员不足的状态下,使阅读书量、阅读时间不受限制。外文文献的需求可以暂用个别电子邮箱传送方式,等以后图书馆经费充足再解决。

3.2 人才资源培养 医务人员电子检索培训在购入数据库后,由数据库公司和网络办共同对医务人员进行使用培训,使大家能顺利、正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在购入数字化图书馆后,通过培训,尽快使职工学会使用资源,满足各学科需要。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在今明两年时间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文献检索培训完毕。希望掌握基本文献检索知识、结合临床需要,协助定题科研信息查找。明年争取专业人才加入提升图书馆管理力量。

3.3 搬迁计划 我们医院正准备整体搬迁新址,图书馆也做好了搬迁准备。在新建成的番禺中心医院,各种设施更完善。我们的新图书馆计划预留20台连接内外网线的电脑设施。在购入数字图书馆和全文数据库后,可以和全院各部门网通。我们计划明年着手建立纸质文献数据库,让库藏书籍电子化管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将逐步加快步伐进行,将和新医院同步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藏书建设 评估指标 思考

key word: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Book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ppraisal target Ponders

作者简介:吴兴功,男,1958年生,江苏宿迁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现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已4篇。

我国的高职院校起步较晚,80年代初,正规化职业教育刚刚起步,90年代后,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高职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发展和大调整的欣欣向荣景向,高职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现状令人担忧

高职院校的前身大多是中专层次的中等专业学校,虽然办学历史比较悠久,但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购书经费不足,普遍低于学校总经费的5%,藏书数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高职院校大量扩招,使生均书刊数跌到了最低保障线以下,藏书结构不合理,以中专系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居多,而合并或升格后也没有即时剔旧更新,造成馆藏图书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利用率偏低,馆藏的现状令人担忧。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受评估指标的影响

早在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对成绩卓越的学校给予荣誉和经济上的重点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要整顿或停止办学。根据这一要求,自2004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指标进行监测,并下达《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明确规定综合性的普通高职院校人均图书合格标准是80册,限制招生人数人均45册,其中测算时电子图书不包括在内,而工科、农林院校也需要达到生均图书60册(合格标准)。按照此标准,一个规模5000人的学校其纸质图书的总量一般要达到40万册才能符合基本办学条件。因此,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需要大幅提高馆藏图书总量,否则就要被黄牌警告或停止办学,这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生存,许多学校不得不拿出资金,突击购书。为了添数,不少陈旧的、破损的和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不剔除。在采购图书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以最少的钱购最多的书,除了加大复本数以外,薄本书、低价书、打折书、特价书、过时书大量流进图书馆。既破坏了图书资源的整体建设,又造成了经费、人力资源、书库空间等一系列的浪费,些最终违背了人才培养工作办学水平评估“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估对藏书建设影响的认识

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均册数80册的指标要求,要客观的看待,其一,他确实促进了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其二,在藏书建设过程中出现盲目增加藏书量的现象,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与制定办学水平评估指标的部门,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客观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允许他们有一个发展过程。毕竟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暂,无法和其他的普通高校相比。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总量均未达标,如果让这些学校的馆藏一下子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一翻,建设思路是不科学的。其三,大批图书的同时购入,书商的服务问题,分类编目问题,架位的涨满问题随之而来。为了向合格标准靠拢,大多数学校加大了经费投入,却难以保证藏书质量。笔者认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开发利用资源,使文献资源建设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图书馆如何以评估为契机,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高馆藏质量,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争取院校领导对图书馆的重视,加大图书经费的投入

任何决策都需要领导的支持,要使院领导和馆领导充分认识到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性,得到经费的支持,保证计划的实施。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购书经费主要是以学校拨款为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资料购置费占全院教育事业费中应占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5%的比例数”。尽管文件的规定是明确合理的,但学院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而不能兑现,挪用图书馆购书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首先要做好调查,统计出图书资源价格上涨的幅度、图书资源数量不足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宣传图书馆藏书建设在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通过立法,根本解决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不足

对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藏书建设的“瓶颈”就是经费问题。要解决图书馆事业经费,靠创收和捐助是不行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立法和国家拨款,同时辅以检查、评估的压力。制定图书馆法,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图书馆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投入,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图书馆界人士一直呼吁图书馆法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可以加强国家对图书资源的保护,保证购书经费的正常投入,变“人治”为“法制”。

3.明确藏书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制定图书馆藏书发展规划

馆藏文献资源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指标和主要观测点,也是图书馆存在的物质基础,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才能形成资源规模效应,才能适应近年来学院规模扩大、专业调整、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广泛可靠的文献信息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图书采购上一定要注意把好质量关,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学院的发展态势,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同时,在每年经费指标下达后,再根据学院的培养目标,专业开设情况,制定跟经费额度相吻合的年度采购计划。一个科学合理的、完整的专业藏书体系若干年科学合理、专业门类齐全的馆藏体系才会呈现出来。馆领导和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有一个长期的馆藏建设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规范操作,确保专业藏书体系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定要在较高起点上进行规划,有条件的学校要购买正版书,本着对事业负责精神,努力把好图书采购的质量关。

{1}建立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馆藏如果没有特色,很难吸引读者。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确定本馆特色馆藏定位,在重点学科原始收藏的基础上,构建体现学院专业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体系。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学科范围不断拓展,虽然图书经费每年有所增加,但是与学院的发展规模、专业的增加相比差距还很大。一些新专业的图书资料基础比较薄弱,而有限的经费又不能满足各专业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根据现有条件,在有计划、按比例逐年加强各专业图书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把经费用在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上。航海类院校,航海、轮机、船电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因此,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要有先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收集不同学派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同时要保证品种、减少复本。构建特色馆藏,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全而不精的馆藏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本馆的藏书特色在馆际互借、资源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

(2)优化馆藏结构,增加电子文献的收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日益增多。电子文献按出版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光盘、软盘等形式的电子文献;二是网络电子文献。电子文献具有存储量大、内容丰富、检索快捷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使用时受条件限制的弊端。但是,电子文献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处理好纸质文献和电子的关系,适当收藏电子文献,是非常必要的。电子文献的收藏要与纸质文献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是利用率较高的文献,在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的基础上,兼收电子文献,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电子文献的优势,可以解决复本少的矛盾。电子文献,尤其是全文电子期刊、检索二次文献,非常符合高职院校读者的文献需求,在硬件设施及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电子文献的增长将成为必然。

另外提高馆藏质量,就必须要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是经过采购人员的选择而购买进来的,所以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馆藏建设的质量,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要会选书,把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作为采购人员的责任,在工作中,不但要熟悉图书馆专业知识,更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对文献信息具要敏锐的辩别能力,抵制不健康的作品,对学院培养目标,专业开设情况,学历层次水平,今后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对学生阅读状况的了解等,这些都是需要采购人员掌握和了解的业务知识。在网络时代,由于采购信息来源的广泛性,文献载体的多元性,文献出版发行形式多样,使文献采集的难度大大提高,这就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由于工作性质要求,采购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活动能力、协调能力、能与出版社、书店等单位及个人交往中,形成和谐气氛,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现有采购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是提高采购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采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上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将会逐步完善,馆藏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总之,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保证,藏书建设质量的高低,乃是衡量一个图书馆存在价值和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一定要抓住评估这个契机,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努力做好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 关于高职院图书馆馆藏建设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03(增刊)

[2]刘凡儒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分析与采购 [J]. 图书馆学刊 2004(2):46―47

[3]裴雪芬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J]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3(2)

[4]胡宇梁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与发展问题的若干认识[J] . 图书馆论坛 2005(5)88―90

[5]吴志德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10):21-23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0

 

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事业倍加辉煌。近年来不仅馆舍重建新建,而且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如日中天,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也连年增长,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拨款近百万元,条件较好的已超过百万元甚至达到千万元,这是建国五十多年从未有过的好势头。然而,办馆条件的迅速改善,给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压力,怎样充分有效的利用好这笔宝贵的文献购置费,成为我们要动脑筋研究的新问题。此外信息载体的多型化,信息服务的增值化,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也急迫地改变着传统的文献购置方式,改革立新,合理运作,建立一种新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就沈阳化工学院图书馆几年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新措施新机制谈几点认识。。

一、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机制

1.按学生人数制定文献购置费支配计划

将院拨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根据全校各二级院的学生人数,按一定经费比例数额分配到二级院,由二级院师生自己按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提出采集文献信息资源的具体依据。例如应化学院637名学生分配7.8万元;环境学院770名学生分配9.3万元;材料学院分配13.4万元;化工学院13万元;机械学院15万元;信息学院22.6万院;计算机学院21万元;管理学院19万元;外语学院0.4万元。对新增专业学科另加分配几万元。

对没有招收学生的基础部、体育部、社科部等按本年新生入学总人数分配一定额度,如高等数学、物理、体育等方面参考书8万元;基础化学参考书4万元;外语学习参考书6万元;社会科学参考书3万元;研究生学习参考书2万元。

图书馆本身根据馆藏特殊需要,如每年变化不大的中外文纸型载体期刊、国内外网上数据库虚拟信息资源;中国古、近代文学作品等支配总经费的百分之四十。

此项文献购置经费支配计划,必须递交院图书情报委员会讨论并决议方案,再上交院长办公会审查通过,然后按各项支配计划严格贯彻执行。

2.制定文献购置的新措施

文献购置的新措施仍由采编部负责实施,其新措施有四:

其一,采访员将国内外各种文献信息征订目录(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标准新书目,出版商书目,国际图书博览会书目等)及时下发到各二级院院长或教学秘书手里,由他们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圈选所需文献信息,并提供订单,订单内容包括文献名称、作者、文献标准号、出版社、单价和复本。不用交回征订目录。采编部负责收集清单,进行查重,统计和订购。

其二,有针对性地组织各二级院任课教师去相应的专业书店直接选书。如计算机学院和信息学院各出3—4名老师到沈阳华储书店(计算机和外语类图书)选书;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及经济管理工程学院等7—8名老师到北方图书城、市新华书店直接选书,由学校出车或联系书店出车都是很容易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愿意参加。外埠参加全国书市效果更佳。

其三,采编部认真统计和按部门管理好老师们提供的文献信息订单和去书店直接选书的结果,定期向二级院师生做出已购文献和缓购文献信息的回答。这是信息服务承诺。

其四,定期召开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每年三、四月间,由主管院长主持,馆长认真向委员会报告图书馆上一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情况,汇报各二级院为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数据的情况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到馆情况,对完成计划任务的给予鼓励和表扬,没完成的给予热情提醒。委员们(各二级院院长及学生代表)高度重视信息时代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文献建设不仅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收藏水平问题,而且是新时期办学竞争焦点之一。。所以,每次会议都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积极指导着图书馆工作快速向前。

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新机制的成效

1.有效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从2000年以来,化工学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一直坚持这种新的采集机制,得到了广大师生读者的认可和赞誉。老师们通过自己直接到书店选书和认真向图书馆提供文献采集清单,对馆藏本专业本学科的文献信息都基本掌握,甚至很清楚,所以他(她)们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担当起图书馆文献信息宣传员,主动向学生们介绍图书馆藏文献信息,自觉起到了宣传作用。几年来化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量一直在随着经费的成倍增长而倍数增加,教师们去书店选书一次都是几万元,最高可达20多万元。00年至02年平均进馆纸载文献信息量20000册以上,03年至05年平均进馆50000册以上,06年达到了118000册,07年继续保持。尽管如此,老师们还是经常借不到经过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因为都被学生读者借走了。

据不完全统计(指开架借阅的科技图书和社科图书借阅室,不包括开架阅览的期刊、工具书、文献检索等),2000年文献利用率是百分之三十,而2001—2006年平均达到百分之四十八。

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情况更加令人兴奋,截止去年底图书馆网已建立了15个国内外期刊信息资源数据库,年终统计,网上电子信息数据库读者总访问量超过了240万人次,文献下载总量达到115万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条件的改善利用情况会更好。

2.亲密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化院图书馆实行了读者亲自参与文献预订和选购的新机制以来,深受读者的拥护和赞誉。教师们自觉关心馆藏文献建设,酷爱信息,热爱图书馆,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不论走在路上,坐在通勤车中以及在办公室里,都有热心的教师和学生读者主动向图书馆人员传递文献信息,热情送上他们急需要购置的各种文献信息,数据清楚,信息点详实。。图书馆员非常喜欢他(她)们,彼此已成为知心朋友。

这种新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文献购置支配方法,已成为我们馆文献采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新模式适合了高校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的需要,提高了信息水平,亲密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卓有成效减少了供需矛盾。

3. 显著增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

高校馆文献信息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是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所利用的,师生直接参与采集文献,亲自、准确提供信息,显著增强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适合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从大学基础级、专业学科基础级、专业学科级和主干学科研究级,都在注重系统收藏。目前根据学校办学方针和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特色服务,正在研究建立化工文献信息数据库和工业设计文献信息数据库,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和有关专业教师组成,把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推上精良。

[参考文献]

1. 曹福林 等 高校馆文献购置费支配方法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3 (2)30-31

2. 白恒文 论我国大学文献采购工作的建构情报资料工作2004 年刊

3. 王成林 查萍 谈现代技术环境下高校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 1999 (1)32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1

【关  键  词】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

【  正  文】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与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是相伴相依,同步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发展必然依托的基础和支柱。20多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国各地社科院建立了30多所图书馆,中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丰富,现代化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工作管理日益科学化,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应该说,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漠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靠吃“皇粮”度日的状况,工作人员信息意识淡漠,观念比较落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反应迟缓,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经费严重不足,文献入藏量锐减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是靠财政拨款。随着书价的不断上涨,经费不足也成为困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山西省社科院图书馆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购书经费最高达32万元,而90年代以来,年购书经费最高20万元,最低仅为1万元。使许多连续性文献有所中断。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外文杂志更是无力购买,从而造成新的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科研服务、为决策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

1.3 人员队伍不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在职人员因长期人才安排不当,工作环境条件差,物质待遇低,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而降低或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虽然目前图书馆的人才结构较之前些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又不能及时培训和提高,传统技能和知识水平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需求。而图书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因种种原因另谋高就,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1.4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管理不足

(1)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大多数初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馆仍停留在馆内管理自动化的水平。(2)在自动化建设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手工作坊”开发方式,其硬件、软件、数据格式和环境往往相互脱节,购买机器和利用软件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各个机构系统之间不兼容,造成资金和设备的严重浪费,却难以实现文献资源共用共享。(3)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经济待遇不高,难以留住计算机专业人才。(4)自动化发展不平衡。就水平而言,沿海高于内地,高校馆、公共馆要高于社科院馆。总之,大部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颇为有限。现有的自动化功能也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1.5 服务方式单一,对外联系和学术交流少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横向联系不够密切,固守传统的做法,只为本院人员服务,不对社会开放,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服务工作远离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供需脱节,从而降低了图书馆在科研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各省社科院图书馆之间由于地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纵向合作差。在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虽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协作会议,但却没有实质性协作项目。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仍然各行其是,这样下去将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社会化、网络化及资源共享的新要求。

2 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

2.1 更新观念,搞好服务,提高效益

首先要提高各级决策人员的认识,把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政策上、投资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其次,改变“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落后意识,树立现代社科信息中心观念、开放办馆观念和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意识。要将图书馆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被动呆板的服务模式向主动灵活的服务模式转变;由以文献收藏管理为中心的服务逐步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过渡;由主要为本单位的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向为社会各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扩展。为社会服务,不仅包括借阅服务,咨询服务等,还要主动开展市场信息调研,了解社会信息需求,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用户并与他们建立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关系;与科研工作配合,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中介等项服务中开展技术咨询、代查代检等项服务;为科研服务,要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重点课题开展专题服务、跟踪服务;还可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服务,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

2.2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

(1)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目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由于在全国归属该院同一系统,统一协调领导,因而在网络化建设方面进展较为顺利;高校系统图书馆可依靠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公共系统图书馆可依靠文化部组织的“金图工程”促进本系统的网络化建设。而社科院系统图书馆隶属于各社科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规划本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缺乏宏观调控,使社科系统图书馆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难达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牵头,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组成。集中领导、统一规划,根据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其自动化、网络化进行总体布局,制定中长期目标,对本系统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进行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切实保障本系统图书馆统一行动、共同建设。

(2)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要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①统一规划。要通过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从各馆实际出发,规划好自动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关键是要选择好系统软件,最好由政府统一出资,选择那些系统集成化程度高,数据格式标准化好,网络开放性好,功能齐全、稳定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加以强制推广应用[1]。②分布实施。第一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建立起标准的书目数据库(新书书目数据和馆藏回溯书目数据)、专题数据库和本馆馆藏特色的文献保障系统[2],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本院图书信息网络中心,将本院各信息部门(科研处、办公室的档案室,特别是各研究所的资料室)的力量组织起来,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行分工协作,建立有本院特色的相关数据库,并进行联网,使院、所、处领导和科研人员在办公室或家中即可使用网上数据。第二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联网,同时建立类似OCLC的使网络经营者和成员馆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和共享系统,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机构在协调起步时就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本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建成全国社科系统图书信息网络,达到本系统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其他系统联网以至于全球联网,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3)建立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尚未取得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应当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有理由、有能力成为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骨干,并且联合国家数字图书馆、重点综合大学图书馆及各地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重要的图书馆,共同努力,打造中国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3]。

2.3 适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特色建设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馆藏文献载体结构。在馆藏建设方面,必须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并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以重点学科、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为中心的原则,来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逐步形成各馆文献资源研究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各馆藏书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系统。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形成互补关系,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作用,承担一定的角色。

(2)开发网络资源,扩展馆藏外延,弥补馆藏不足。为了弥补经费不足的缺憾,各馆应考虑在保证本单位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料作为馆藏文献(实体馆藏)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网络信息资源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整合作为补充,形成虚拟特色馆藏。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建立密切的馆际互借关系,制定切实有效的馆际借阅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实现文献资源多元化。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顺应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规划,既要继续保证搞好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又要积极扩大各类电子出版物的典藏量。电子出版物的典藏不仅外延的扩大,而且要注意内涵质量的保证[4]。

2.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有整体意识、长远观点和阶段性具体措施。

(1)针对图书馆人才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要增加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建议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起全国社科院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任务,经常举办在职人员培训班、研讨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在普及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根据本馆工作需要,选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双学位,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社科院图书馆还应注重通过中外交流的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

(3)特别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要接纳有学识、有才华的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吸引事业心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对那些不具任何专长与特长,不适应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王超湘.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情报资料工作,1996,(3)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篇12

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本着联合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合作共建的图书馆。”其共建原因基本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节省经费,二是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该模式最大的优势。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02年,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必要性、可行性、建设意义等宏观层面,且研究主题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开展调查研究。

纵观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近十余年的实践可知,合理的管理机制是该模式能够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经过大量文献调研,选取我国11所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展开访谈调查,由于普通馆员对运行管理不十分了解,因此将访谈对象限定于校地共建图书馆的中层以上管理者,如馆长、副馆长、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门主任等,通过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以及社交软件(微信、QQ)等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此类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摸清其现状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经验,为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校地共建图书馆管理机制调查

1.1合作类型

根据所属高校的属性,可以将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分为以下3种合作类型。

第一,本科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共建共享。这一类高等院校主要是本科院校,如河南科技大学、聊城大学、东北石油大学、池州学院、黄淮学院,均是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其行政级别有的高于与之合作的当地政府的行政级别。

第二,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共建共享。其中除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外,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均由当地政府主办。

第三,大学园区图书馆。主要有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它们均是由当地政府主办,同时服务大学园区各个高校与社会读者。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是深圳市政府独立建设,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深圳研究生院共同拥有的图书馆,同时面向深圳市民开放,是国内第一家兼具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双重功能的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是宁波市教育局投资建设的图书馆,是市教育局的直属单位,为宁波大学园区中各大中专院校共用的大学图书馆,同时又是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和宁波市鄞州区图书馆,三馆合一。

1.2投资方式

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建设初期的投资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第一,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新馆,一般学校是投资主体,如聊城大学图书馆、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第二,双方并未建设新馆,以原有的高校图书馆为依托,政府给予一定的运行经费,如池州市图书馆以池州学院图书馆为依托,市政府每年资助200万元。第三,单独由政府投资建设新馆,如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由深圳市政府单独投资2.3亿元,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由市政府单方投资1.4亿元。投资方式的不同也反映在法人代表上,除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北仑区图书馆各有独立的法人代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法人代表来自公共图书馆,其余7所图书馆均由高校承担法人代表,具体情况见表1。

1.3管理模式

校地共建图书馆按照合作深度可分为三种:(1)松散融合型:一般只共享馆舍,其他方面则各自独立运营,没有进行实质性重组。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北仑区图书馆,两者共用馆舍和物业管理公司,领导班子不变,人员编制不变,各自使用各自的资源建设经费。(2)部分融合型:管理运营主体多数为高校图书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多数共建图书馆的运营经费以高校图书馆为主,故管理也归高校图书馆;二是部分公共图书馆是依托在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上对外开放的;三是合并后D书馆的管理人员按照原有单位的行政级别进行职务安排,如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是处级单位,大庆市图书馆是科级单位,两馆整合后,正馆长由原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馆长担任,副馆长则由原大庆市图书馆馆长担任。(3)完全融合型:一般由市政府主导,打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体制限制,组建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人员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实现资源与人事的全面整合。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总的来说,松散融合型和完全融合型的共建图书馆发展较好,部分融合型的共建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不太理想。

1.4运营经费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运营经费普遍来说不够理想,虽然在建设初期,一些地方政府给予高校图书馆经费,但根据调查结果获知,大多数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运营经费由高校承担。根据地方政府投入运营经费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见表2。一是基本无投入型,包括聊城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二是少量投入型,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济源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大庆市每年为共建图书馆拨款100万;池州市每年为共建图书馆拨款200万作为文献建设经费,2011年池州市与池州学院合作5年的合同到期后,池州市不再继续为共建图书馆拨款。三是全部由政府投入经费,包括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1.5人事管理

1.5.1人员招聘与考核

总结11所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见表2。

(1)两个图书馆各自独立运营,不涉及人员整合,人员编制不变,职称评审不变,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图书馆。

(2)图书馆员工全部来自高校,如聊城大学图书馆、黄淮学院图书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均属此类。

(3)员工全部来自公共图书馆,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人员招聘全部面向社会独立招聘,编内员工实行绩效工资,编外用工工资由图书馆自定,馆员参加当地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职称评定;深圳大学城图书馆的人员全部面向社会招聘,由图书馆聘用,签订统一的聘用合同,工资由财政统发,职称评审由图书馆专业技术小组初评推荐,参加深圳市统一评审。

(4)员工由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组成,在业务上归高校图书馆管理,但其职称考核、工资发放仍由原单位负责。如:①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与大庆图书馆合并后,高校员工的编制仍然在东北石油大学,评审职称、年终绩效评审也在校内完成,而原大庆市图书馆的员工的编制仍然在大庆市图书馆;②池州学院图书馆与池州市图书馆仅是业务上的合作,其人员没有进行整合,编制没有变动;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济源市图书馆在机构设置时对人员进行了整合,原济源市图书馆人员的编制全部纳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将所有人员全部打散,重新安排岗位,原济源图书馆的馆员也参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考核与职称评审,但其工资仍由编制所在原单位发放。

1.5.2员工压力

访谈中馆员普遍反映工作量增大,一方面读者人数增加,读者需求复杂,导致工作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图书馆须同时参加高校与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接受双重监督,在11个共建共享图书馆中,6所图书馆同时参加高校图书馆评估与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见表2),令员工感到压力较大。虽然工作量增加,但是大部分受访馆员表示两馆人员整合后,未出现较大的职场文化冲突,馆员并无太多的负面情绪。

2.实践存在的问题

2.1发展受政府影响较大

由政府主导的校地共建图书馆,地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影响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总结ll所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实践,受到地方政府重视的图书馆,能够获得稳定的经费,都有较好的发展,如宁波市政府重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建设,建设前期投入1.4亿元,并在运行过程中非常支持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方面并不短缺,目前该馆已经成为宁波市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济源市图书馆的发展从建馆开始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且通过政策来支持图书馆员的彻底整合,济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08年5月16日印发的《关于整合济源市图书馆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通知》的文件,体现出市政府高度重视共建图书馆的发展。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的图书馆,则基本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如聊城大学图书馆,市政府只是在建设初期对其投入一些经费,后期基本上没有投入运行经费,黄淮学院图书馆的情况与其类似,目前两者仍然是服务高校师生的图书馆,对社会读者有限开放,并未在职能上成为真正的公共图书馆。

2.2缺少法律的有力保障

根据调查可知,大多数校地共建图书馆在建设前期只做了一般性调研,合作前期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地方政府与学校方面在签订协议时,仅是非常笼统地对图书馆的建设及运行作简单约定。一些图书馆是在真正开始合作之后才考虑业务上的管理、运行方面的协调问题,有关图书馆对整合之后日常管理的运行、读者服务的内容及水平、如何进行工作监督等,都未在协议中约定。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合作初期没有签订具体协议,由图书馆和学校双方共同的上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大庆市图书馆的合作协议只明确建馆主要由学校完成,仅声明一下主管单位,没有具体规范分工,双方在合并后通过口头方式安排具体分工;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在建设前期由深圳市政府与大学城各院校签订具体办学合作协议,但无图书馆专门合作协议;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地共建之初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只是通过市领导与学校领导口头协商确定共建项目。由于协议的缺失,使得在后期建设中,合作初期的口头协议可能因为领导变更而无法兑现,或是在合作中遇到矛盾时,没有解决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发展。

2.3模糊的体制归属

跨行政级别和体制归属不清是制约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行政级别关系到两馆整合后馆舍归属、馆内资产归属,以及员工岗位安排、职务分配、工资发放、福利、职称评审等一系列问题;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德阳市图书馆合并之初,共设置40余个编制,一直为市图书馆的人员转入保留10余编制,但由于双方级别不同,涉及较多复杂环节,至今两馆没有进行彻底的人员整合。另一方面,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都是按系统划分的,分为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及科技图书馆系统,经常会将共建共享图书馆边缘化,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理论上是“公共图书馆”,但事实上,文化系统只承认本系统的图书馆才是公共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没被纳入文化系统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其馆员在进入公共图书馆系统评职称时不是很顺利,造成理论和现实的脱节。

3.对策与建议

3.1保持经费供给来源一致

跨系统跨行政级别的校地合作确实为共建带来一定难度,由于公共图书馆的经费由当地政府划拨,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是由所在院校划拨,资产均归属于各个图书馆的主管机构,图书馆自己没有权力处置资产的使用权。在这种情况下,校地共建模式实行起来困难很大,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但若双方的经费供给来源一致,如高校是由当地政府主办,公共图书馆也是由当地政府拨款,那么政府就能够对城市或区域的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划拨等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同时双方在人员整合、资产划分方面都比较容易解决。根据目前实践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校地共建图书馆适合在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开展,两者经费来源一致,合作更加容易实现,通常适合在两种区域内开展合作:一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由于其城市规模较小,人口适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政府所属高校合作,尽可能在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共建图书馆;二是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在远离市中心的城市新兴区域,文化生活服务尚不完备,该区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当地政府所属高校合作共建图书馆,成为整个区域或所在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

3.2注重顶层设计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规划、建设须从长远发展考虑,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加强前期调研。在调研内容方面,对图书馆覆盖的人口、交通配套设施、区域经济发展、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环境进行评估,参观考察国内已有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借鉴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在调研对象方面,除了对在馆人员及相关顾问进行意见调查,也要面向市民与高校读者征询建设意见。其次,编制规划。地方政府与高校必须在建设目标上达成一致,图书馆发展应与城市战略规划、高校发展规划相结合,才能科学地确定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进而做好馆舍选址、功能布局、管理机制构建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建立协调机制。成立一个“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小组”,负责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协调馆内的管理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小组须分别向学校与市政府对口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在小组成员的构成上,应尽量做到平衡,既有原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又有高校图书馆的馆员。

3.3建立法制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