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交流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2-10-10 09:47:42

师德交流材料

师德交流材料篇1

曾经有人问我:选择教师这行,你后悔过吗?我坦诚地告诉他:我后悔过,我的理想原本不是当老师,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画画,一直向往艺术的殿堂。也希望自己能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这世上最美的画卷。也许是天意,让我成了一个孩子王。初为人师,我就体会到了教师的辛劳与琐碎,压力与清贫。说老实话,开始,我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以为自己壮志难酬。

直至真正站到了神圣的讲台前,我才发现区区三尺讲台,学问非凡,风风雨雨,苦辣酸甜,为人师表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当老师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教学相长,一辈子促你学在前面;二是为人师表,一生促你严于律已;三是世人敬仰,无论是那个民族,那个时代,尊师是共同的传统;四是奉献的化身,在奉献中永生。正是体会到了这些,我开始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而我也把我的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这个我曾经并不喜欢的事业。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那是2001-2002学年度的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还记得签到的明明是68人,可怎么数都是67人,一点名发现真的少了一个人,刚开学就“丢了”孩子我当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我找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最后在男厕所的一个黑黑的角落里找到了那个孩子,他叫马驰。我怎么劝他也不出来,最后我把他从厕所里硬抱了出来,这才有时间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这一打量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因为他的头上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根头发,而且在头的正中间有一个小锅底大的疤,在阳光下直刺眼,特别亮,特别吓人。我蹲下身子亲切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上课?”

他用仇视的目光注视着我说:“我就不去上课,谁让他们都说我是吓人鬼。”看着他那充满仇视的目光,我的心象被什么抽了似的直痛,小小年纪是什么经历使他这样呢?

我拉起他的手微笑着对他说:“别怕!有老师在,同学们都欢迎你回来。”他甩开我的手站着不动,怎么劝也不行,实在没办法了,我连拉带拽把他抱回的班级,事后经过了解才知道,他头上的疤是他三岁时他的父母打仗时被他妈妈用开水烫的,我没想到天下居然有这么狠心的母亲。他父母离异后,他一直跟着父亲过,他的父亲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整天很忙,没时间看管他,他被寄养在大爷家……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我觉得心里十分酸楚内心隐隐作痛,同时觉得心中有一根弦被他拨动了,我知道那是一根母爱的弦,我更怜爱他了。

他不合群总是自己玩,而且不和女生说话,对我这个女老师也是横眉冷对,我想这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吧!为了让他能在集体中快乐的生活学习,我时刻关心他,帮助他,对他嘘寒问暖。在班里我还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特意安排了几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一下课便主动拉着他玩,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不再讥笑他,都主动接近他。

使他真正的和我亲近起来的是另外一件事。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刚进班级,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还有的同学边捂鼻子边说:“臭死了,臭死了!马驰拉裤子啦!”我看见马驰趴在桌子上头低低的。我把他带到了水房把裤子帮助他脱下来,我一看满裤子一片黄乎乎的。说真的,我儿子的尿片都是婆婆洗……但我一看马驰那委屈的样子,我没犹豫,我一边洗一边问他怎么会拉裤子上,半天没回声,我回头一看,这个平时倔强的孩子眼里全是泪水,他一下子扑到我怀里,放声大哭,边哭边说:“老师,我妈也没对我这么好,她,她都不要我了……”听了这话我心里酸酸的、痛痛的,泪水落在脸颊上,渗入嘴里,那滋味是甜丝丝的。我感受到了从末有过的幸福。这幸福是柔风拂面的惬意,是月下花儿的芳香,这幸福只有用一颗纯洁的心才能体验到。在我的感召下,马驰变了,他成了一个活泼开朗整天神彩飞扬的好孩子。对我更是无话不谈,他对我的信任与感情的依赖令我感动不已。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而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以这样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就要教师要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不可有急躁的情绪,对学生,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班李世学同学从小就十分顽皮,经常和别人打架,到处惹事生非,邻居家鸡鸭被他见到就拿弹弓打,可谓鸭过留毛,谁家果子熟了爬上树就摘,而且还有偷偷摸摸的习惯。还在上学前班时,就把学前班的老师的头用砖头打破了,他已经换了二十几个学前班。邻居见了都说:“将来是个坐牢的料。”可我始终没放弃对他的教育,处处关心他、体贴他,对他生活和学习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有一天,我走出校园已经6:30了,天都黑了,我看见他在门口游荡。他家住在青山四队,离学校有十多里地。这么晚怎么还不回家?我心里犯了疑。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他又犯了老毛病,不但又偷了家里的钱出来花,就连坐车回家的钱也买小食品吃了,怕挨打吓得不敢回家。以前,他因偷钱曾被他妈妈用板凳打掉两颗门牙、打折一根肋骨。小客车已经停运了,我想都没想,骑上车送他回家,边走边跟他交谈,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做为一名小学生职责是什么。到了他家我与他父母倾心交谈,向家长指出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并与家长共同探讨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制定了“教育方案书”,我与李世学及其父母共同签了“承诺保证书”,他父母也保证不再用武力解决问题。晚上十点多,当我匆匆赶回家,在门外听到孩子的哭声时才想起来,孩子还没吃奶呢。看着婆婆正搂着饿得直哭的两个月大的孩子心疼的在流泪。连平时一贯支持我工作的丈夫也生气了,边生气边说:“平时你课忙,家里什么活也不用你干,我全包了,你的学生家里没钱交学费你就给交上都有一千多块了吧?我也支持你,你接新一年课多,不能及时回来送奶,为了不耽误你上课我就让咱妈把孩子送到学校,让你在学校喂奶,可是下班你总得按时回家吧,你看看孩子已经饿的什么样了,他才多大呀,你可真够狠心的了,你不要孩子不要这个家了……”

面对因心疼孩子气急而责备我的丈夫,抱着只有两个月大的孩子我真的心如刀绞,想一想我真愧对孩子,刚两个月我就撇下他上班,平时课忙又不能及时送奶,让他挨饿,他高烧41度住院,我也因为辅导学生不能在身边陪伴,看着哭泣的孩子我也泣不成声,我太对不起他了,做为母亲我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我不怪丈夫生我的气,但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愧对学生,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我坚持用爱温暖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真心拂去学生心灵的尘埃,使它们快乐健康成长。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率对于“传道”来说至关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一年级的学生小,做眼操非常不认真,看到这种情况我没说孩子们而是坐在讲桌前认真的做眼操,看见我这样孩子们也开使认真的做起来。我要求学生7:00到校我6:30就到,我从没因个人的事情耽误过工作,上班九年没请过一次假。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那是2003年九月份,由于我生孩子感染的病菌痔疮发作了,连凳子都不敢坐,走路都很费劲,又因为平时工作忙,没有保养使病情更加严重,已经溃烂得非常严重,到了医院医生建议我立刻动手术,但为了不耽误课,我请求医生中午为我手术,手术后麻药的劲没过,我就硬挺着上课去了,巨烈的疼痛和麻药的药劲在折磨着我,我脚一软,跌坐在地上,孩子们看见了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我:“老师你怎么了?为什么脸这么白?流这么多汗?”还有的用小手给我擦汗,我轻轻的摆摆手,忍着痛说:“没什么事,小病而已!你们继续写字吧!”那堂课真是安静的出奇,连得多动症的刘佳奇也在认真地写字。在那一刻我感受了六十多颗幼小的心灵对我的抚慰,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我心甘情愿了!而且从那以后我班的学生几乎没有因病耽误课的。

师德交流材料篇2

泽民总书记指出,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对于学校来说,首要问题是抓好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与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首位。加里宁曾经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托付给教师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年轻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完全嘱托给他们,这是把伟大的责任加在教师的身上的一种重托”。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判断能力,可塑性很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会使学生受到熏陶并竞相效仿。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更重要是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下面,就谈谈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加强学习,树立“三观”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积极地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指导性。在具体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积极引导教师把学习看作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进而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经过广泛深入地研究探讨,使广大教师从邓小平“三个面向”等重要科学论断中触摸到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脉搏,从知识更新周期的日渐缩短中感到补充知识的重要性;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求中认识到培养人才的紧迫性。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中认识到工作岗位的竞争性。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正确地树立“三观”,教师的思想素质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例如,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三元区教育局《关于实行城乡学校双向对流的通知》精神,上学期建小与莘口学区开展第一阶段城乡学校对流活动,活动内容的其中一项是教师下乡“驻校一周”。四名骨干教师在校领导的动员下,到楼源小学、西际小学交流,与乡下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回校后,他们在思想上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教育契机,让他们在教师大会上交流心得机会,教师们听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对教育主管局的这一举措在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认识。本学期,我们把“城乡双向交流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两校制定了第二阶段交流计划,城乡学校互派六名教师开展“驻校一月”活动。开始校领导以为又要象上学期一样做过细的思想动员工作,结果出乎意料,从书记、校长、副校长到一般教师,全部报名要求下乡交流。有的老师提出,乡下有的孩子家庭还很贫困,我们市区条件比较好,要开展“少先队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这一建议,得到两校领导的一致赞成,本学期建小决定全体师生捐助莘口学区六名贫困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践证明,区教育局的“城乡学校双向交流”活动是得人心的,是十分必要的,是完全符合当前我区学校城乡学校优势互补,缩小城乡差别,共同提高的需要,也是对我区尤其是市区学校教师师德教育的一项新内容。

依法治教,规范行为

通过建立政治学习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律观念。通过认真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学者风范。通过建立机制,更好地规范教师的行为:一是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工作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严重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把师德建设纳入年段长岗位责任制,对于不重视师德建设的年段不得评为“先进年段”,年段长不得评为“先进年段长”,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系统;三是建立严禁制。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触犯的严重违背师德行为的现象,学校做了“四个严禁”规定:即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搞有偿补课;严禁教师向学生和家长索要钱和物;严禁教师利用上班时间炒股。学校定时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掌握教师的师德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师德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树立典型,整体带动

一是要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学校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形象,直接影响着师德建设的整体水平。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声的命令,对教师提高师德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对领导班子的要求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职工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例如,在教师考勤制度上,我们要求教师实行签到和坐班制度,领导首先带头,与教师们一同签到,一同坐班,不搞特殊化。由于领导班子无迟到、早退现象,全体教师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二是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建小支部结合行风建设,要求全体党员在师德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开展“优秀党员”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同时通过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开展“一岗三挂”活动,“一岗”,即党员示范岗;“三挂”,即支委挂年段,中层党员干部挂教研组,党员挂班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领导和党员的带动下,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热情,对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开展后进教师谈心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把优秀教师的事迹与学校的谈心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谈心,促进后进教师进步。如,我校的一位教师,原先家长和老师反映最大的是经常体罚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通过领导的谈心帮助,他基本改掉了这一坏习惯。老师们都说他变了,他常对校领导说,我快退休了,要给学校和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后进教师进步了,就能促进整体教师队伍师德素质的提高。

四、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班子、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作为学校党政领导,首先要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带头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带头遵守纪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影响教师群体,竖正气,压邪气。

第二、把测评与考核相结合,是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作为一个群体,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单靠宣传和说教是不够的,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机制,约束人的行为。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师德规章;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如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使教师的行为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学校随时掌握师德动态;三是在建立教师工作考评办法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师德交流材料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 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师德交流材料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局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教育行风建设,树立教育工作廉洁、高效的形象,提高教育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满意度。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好了“组织、制度、考评、活动、奖惩”五篇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做好“组织”文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时代性强,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为此,我局从组织机构建设入手,层层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责任,形成局校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县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局人事股专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县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同时,建立了师德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规定局党委书记为全县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校长为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对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求各学校在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政、工、团等密切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

二、做好“制度”文章,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的行为失范、职业腐败和职业犯罪是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局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有悖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和现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一是为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巩固师德师风教育成果,树立教育新形象,出台了《关于严禁教师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公告,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对一经查实的有偿家教和校外违规办班等违纪行为决不姑息,依纪从严查处。为了全面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强制学生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的行为,我局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规定,对违纪教师作出:立即调往边远山区、停发五年绩效工资、终生低聘一级教师职称和永远不享受县直学校选调教师考试资格的硬性规定;对相关学校校长进行问责,采取诫勉谈话直至撤销校长职务的行政处分的措施。二是出台了《关于严禁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通告》,全面清理整顿教职工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等违规行为,要求已参与违规招生和从事保险业务的教职业工与外县招生机构和个人脱离关系,与保险公司自行解聘用人协议,有违规者,一经查实,一律按落聘处理。三是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根据国家《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南城县中小学教师十项个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在县电视台播放,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紧密结合教育系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指导和帮助学校、教师查找腐败风险点,制订防控措施,绘制各项工作腐败风险防控流程图,逐步建立起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了全体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做好“考评”文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

我局坚持把考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师德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建立师德考核档案,每年将师德考核结果载入教师师德档案,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提拔任用、晋级、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教师准入师德关。在教师资格认定、新教师聘用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考察和考核,严格把好师德师风关,对考察考核不过关者,不予认定和聘用。三是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年终考评。长期以来,我局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每年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时,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必查项目,并加大权重,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核排位后三名的学校,实行“黄牌” 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四是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对在师德师风上出现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在年终考核时,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对问题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年终考核时定为“不称职”等级,在晋升职务时予以一票否决。对出现师德问题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评优评先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校长降级或撤职处分。

四、做好“活动”文章,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我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师德建设年”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县教育系统以“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和激励全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书育人、敬业爱生、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争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职业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开展师德问卷调查。针对教师的从教行为,我局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发现不良现象,全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涵。三是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我局在全县各学校开展了“做满意教师,创和谐教育”和“禁止有偿家教”等师德承诺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利用家长会、教师会等形式进行书面和口头师德承诺。要求全体教师模范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等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争创先进教师集体,争做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立良好的校家关系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公众新形象。四是开展“以学促建”活动。以学习符爱起、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事迹为契机,在全体教师中积极推动“比奉献、比育人、比业绩”的“三比”竞赛活动,评选出年度“十佳师德标兵”,以学促建,有效改观了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精神风貌。

师德交流材料篇5

为更好地组织我校各种教育教学科研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举行讲座、教研组学习、印发学习资料、网络、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德育活动以及进行校内外的交流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现代教育模式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我校的教育改革,特制定以下德语科研工作奖励制度:

一、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讲座。通过讲座进行教育新理念的学习、科学育人方法、教科研经验的推广等。

二、教研组学习活动。

各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学习,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讨论学习一些教科研的经验成果等。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定时间,且要认真选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讨论题。

三、校内交流。

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德育教科研交流,对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及其它教科研工作进行交流,使大家在交流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有所认识、不断提高。

四、对外交流。

积极参加地区级及以上教科研活动,加强德育信息和德育工作交流。经常走出去或通过网络,学习先进教科研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深入的万向健康发展。

五、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网站进行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和交流。

六、每学期收集优秀德育论文、案例进行汇编,便于学习交流与推广。

七、德育教科研成果归档制度。

凡我校的德育教科研成果材料,如获奖论文、发表的论文、开发的校本课程等须及时向德育室申报归档。一方面作为学校档案保存;另一方面也用于作为奖励的依据。

凡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学校要以不同形式给予奖励。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自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能坚持经常地教师,且周围群众对其都有一致好评的教师可作为师德先进个人向上级推荐。被评为校、市、地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学校分别给记入档案,并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被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师德标兵”,“师德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体教师向其学习。

八、评选办法

先进年级组和优秀年级组长,由政教处组织评定,政教处、教务处提供材料,同意报有关会议审批。优秀班主任及先进班集体由各年级初步评定,政教处、教务处提供相关材料;学生先进个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评选条件和分配名额,由班级民主初步评定,年级组同意,报学校德育处审批。凡受国家、自治区、地区级表彰的先进个人不再受校级重复表彰,凡受校级表彰的不再受年级组重复表彰。

九、表彰方式

师德交流材料篇6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如何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结合,在平常的学习中向学生点点滴滴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外语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它以外语材料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兼有的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培养语言技能与语言思维能力;所谓人文性指外语专业课程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以教材为基础,发掘教材的内涵

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教材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注重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教师应从这些内容中挖掘出思想道德因素及人文素养因素,以教学材料为载体,适度的在教学内容中深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如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以国内高校使用比例较高的《高级英语》(张汉熙,王立礼)为例。教材第一单元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讲述了1969年横扫美国南部造成严重伤亡及破坏的飓风Camille来袭时,Koshak一家与飓风搏斗的故事,文章看似以自然灾害为主题,实际的主题是人类与自然的抗衡。飓风过去后,Koshak一家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财产,但万幸的是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幸存下来,文章最后以奶奶的一句话结束:When I think of that, I realized we lost nothing important. 教学中对最后一句的分析和讨论必不可少。现代社会的繁荣,物质生活的丰富,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迅速更新不可避免的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变化,对物质的追求和崇拜成为很多青年人生的追求目标,过度的攀比扭曲了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学生缺乏人生阅历,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结合全文,课文最后的一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物质是虚幻的,随时可能离去,但永远会陪伴我们的是亲情和友情。当代的社会环境极易造成现实中人们的生活重点趋向于物质,忽略精神及情感的追求。但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人们会逐渐意识到:只有精神和情感的富裕才是永恒。

二、教学素材灵活选取

有些课程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有思想内涵,既满足学生兴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在课堂讨论。如英语写作课程,该课程教学环节比较灵活,不需受限于教材,写作前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做brainstorming的活动。教师在选题时最好能够选择既符合学生兴趣,又能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话题。比如,在学习说明文的分类写法时,要求学生讨论不同生活方式。在学生积极讨论中老师看到了年青人眼中的世界,了解了他们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学生的习作中有相当部分都流露出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向往。之后教学中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了E.B.怀特在Newyorker发表的The Three Newyorkers一文,鼓励学生从新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不同生活,以及不同生活状态中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物质生活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忽略了精神世界和思想层面的提升将会使物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不能长久。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去发现周围美好的,令我们感动的事物,做一个感情丰富且洞察力强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语言带来的美妙。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推荐学习材料并监督促进

网络的发达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社交平台的发展也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交流场所从以课堂和教室为主增加到了随时随地社交平台的即时交流。科技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新的科技来服务于教学。例如组建班级的课程交流群,如微信群,QQ群。在群力定时推出某一主题的学习材料,并将此材料作为纳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小环节对学生进行考量。材料的形式各样,比如音频,视频,文章,微薄微信转贴等等;考量的形式灵活多样,比如讨论,口头小报告,书面习作等等。以听力材料为例,听力的提高仅依靠课堂和教材是远远不足的,课堂时间有限,教材内容有限,课后坚持不懈地训练才是关键。网络提供的语言材料丰富多样,美剧、演讲、公开课等等都是优秀的学习材料。学生没有针对性没有目的和鉴别力的去选择,教师很难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分类,按计划定期在交流平台。在选择材料时同样兼顾学生的兴趣和教育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出发点。

师德交流材料篇7

一、多媒体技术对德语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的德语授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学是以单词记忆与语法训练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德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语言交际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学生学习德语的现状急需改善,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语教学便成为途径之一。通过这一技术,德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仅仅是借助黑板与粉笔完成德语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师必须对德语教学课件进行设计并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将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进来,从而促使教师主动查阅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同时运用这一技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师生互动的关系比较单一。可是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语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关系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之外,它又产生了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这一教学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具时效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仅限于教科书,教科书中的内容很难根据知识的发展而得到及时的更新,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语教学可以使教师及时地更新课堂知识,使学生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

二、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语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手段也许能使学生在书面练习方面得到提高,但达不到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德语的效果。那么,德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在听力、口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今,网络上的各种多媒体音像材料丰富了听力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迅速找到并收听到最新的新闻报道,可以进行网上实时或即时电视广播的收听和收视。现在在德国ARD、ZDF等电视台有各种德语节目的视频或音频栏目。通过这些多媒体渠道,学生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语音,接触到大量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更能及时地在了解有关德国各方面资讯的同时,加强听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音视频材料设计出相应的听力理解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除此之外,学生可以上网即时收听在线节目,还可以把在线节目下载到智能手机等存储工具,反复地听,反复地模仿与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更自主地加强德语的听力训练,从而提高德语的听力水平。

学生通过收听及收看德语资讯节目促进了德语听力的训练。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强口语能力的提高。目前,网络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间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民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如,学生可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交及通讯工具来认识了解德语国家的朋友,还可通过定期的通话或视频来进行口语的训练,同时还能在交流中了解到德语国家更细节的语言及风俗习惯,使学生的口语变得更加地道与流利。

除此之外,网络也为阅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各种德语网站或德语教育网站提供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教学。如,德国Spiegel网站的新闻资讯文字版就可作为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可将最新的并且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作为阅读内容,然后再将内容整理后设计出相应的题目,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在训练完成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此篇阅读材料的心得讨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德语教学的前景展望

随着全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潮推动下,多媒体教学会逐渐成为德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德语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德语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习德语的教学途径,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德语教学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化德语教学环境与德语教学条件,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智坚.多媒体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09.

师德交流材料篇8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编排以一个个“范例”“话题”呈现,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因此,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必须依靠这一方式围绕“话题”丰富认识,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把书本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今,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已经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这给品德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与主题不符

【案例1】执教《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林则徐的资料,以及抵御西方外来侵略,虎门销烟的事。课上:

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林则徐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收集的资料。

生1: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学生拿着一张满满当当的纸读起来)

生2:老师,我跟他收集的资料一样的。

师:那林则徐此生有哪些事迹?你又收集到哪些信息呢?

生3:林则徐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赴广东禁烟。在虎门当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震中外……(该同学读了长长的一大段,其他同学听得云里雾里)

上课前,教师布置了资料收集作业。课堂内,学生拿出了所谓的整大张资料,似乎完成了课外收集资料的作业。但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找了什么内容的资料,更不清楚和教材有多大的关联。虽然有课前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学习,但收集到的资料与主题关系不大,效果并不明显。

2.寻找途径单一

【案例2】在上《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时,布置学生课外寻找身边的交通工具。课上:

师: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最早的火车和飞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发明者是谁?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和了解到的?

生1:当然是电脑啦!(几乎所有学生一致赞同)

师:电脑还真是好助手啊,那还有其他途径吗?

生2:书也可以嘛。

师:说得对,那你是从哪些书里查阅到的呢?

生2:嗯……(学生没有具体查阅过书籍,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从哪些书可以收集到本课的资料)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家庭,网络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利用与青睐。一说要收集信息,网络就成了学生的首选。尽管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只需动手输入关键词,大段的资料便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殊不知,网络搜索也存在着“信息饱和”现象。对于整理、分析信息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阅读、辨析这些信息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及精力,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网络搜索所带来的便利性,而且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局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成果形式单调

【案例3】这是学校组织教研的一节试教课《炎黄子孙》。老师先通过导入课题了解炎黄子孙的传说这一环节。课堂中老师问道:“炎传说中指的是我国古代的炎帝,黄指的是黄帝。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呢!你知道吗?”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因为准备过了,所以显得特别“自信”,小手如林。老师赶紧请学生来回答。“我收集到的是炎帝的故事。相传炎帝…… ”学生拿着从网上下载的密密麻麻一页文字资料,照本宣科地读起来,疙疙瘩瘩的,显然对资料不是很熟悉。再请一位,还是被资料中的一些难读字或一些拗口的句子给难住了。几个学生读得磕磕巴巴,听讲同学个个无精打采。四十分钟,想要交流的同学很多,但很多同学来不及交流。最后老师请一位相对比较优秀的孩子来汇报,“我收集到的是黄帝的故事。传说他……”总算比较流利了,可孩子的有些汇报根本与本课内容无关。学生的听课效果明显不高,课堂也变得沉闷起来,时间就在沉寂中过去了。

原本这节课内容有趣、生动,学生乐意去学。但学生资料收集的时候,选择了最方便的电脑搜索,打印出一张张资料,应付交差。因此造成了收集资料成果形式单一,不够丰富。人手一张资料,收集成果只有文字,让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也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出现以上种种现象,归根结底,原因在于我们没有领会贯彻课标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未给予重视和关注。不管在收集资料途径,整理资料方法上,还是在资料汇报组织上,都未能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为收集材料而收集的形式主义。

二、提高学生课程资料收集有效性的策略

1.按图索骥,明确要求

为了便于引导学生有效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料,根据品德课程内容的不同,其课程资料的收集方法和途径也有所不同。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归纳整合了以下的收集方法、途径及具体要求。

平时教学,只要依据内容类别,学生可以自己明确收集途径和方法,达到相关的资料要求。教师也避免了每一节课上重复要求学生可以收集哪些资料,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收集等。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不同,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适时调整资料收集的要求。

2.依据难度,形式灵活

(1)教师示范收集。历史题材的品德课初看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杂,但主题比较明确,所以我们围绕主题并提炼出典型事例或缩小范围,就会有助于学生收集与裁剪资料。

【案例4】执教《悲愤的吼声》,教师可以事先“下水”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因为理清资料的重点,心中的底气就足了。教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收集细菌战、南京大屠杀、奴化教育等与文本相关的资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5~16页,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和老师的补充材料,想一想,确定哪一个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感受帝国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在资料上找一找、画一画和主题有关的资料,如触目惊心的数据、血淋淋的事例、凄惨的描述等,进行简单记录。

这节课从资料收集、充分展示来说,这位老师已经潜意识中向学生渗透品德课程资料收集的各种有效方法,以及展示成果的形式。如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名人访问、录像播放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调查、探究等,来体验和感受品德课程的魅力。

(2)师生互补收集。《我与家乡》这类教材实践性较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这类内容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教师可做到收放自如。

(3)生生合作收集。《我与社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真正体现了品德课程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的理念。如“热闹非凡的市场”“走进大工厂”等。对于这一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这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品德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的宝贵资料和经历,让他们心生自豪感。本课中,学生是主导者,自由发言,展示合作成果,教师则充当欣赏者的角色。在交流中,学生的体验感受可谓弥足珍贵。

(4)家长协助收集。可在假期或双休日,家庭出游、旅行等形势下进行。如《我来做个小导游》,关于杭州的名胜古迹,由家长带领学生,在游玩之前或之后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在课上拿出了照片介绍,因为他们有目的地了解身边的人文景观、生活的环境,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有上城区的“河坊街”“元宝街”“吴山广场”,有下城区的“小营巷”“百井坊巷”,拱墅区的“信义坊”“卖鱼桥”,西湖区的“北山街”,等等。通过社区延伸性的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学生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重新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正确的判断,实现自我评价,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品德课程提倡“轻知识、重体验”。通过教材梳理,目标整合概括方法,再结合“教师示范收集”“师生互补收集”“生生合作收集”“家长协助收集”等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教材作用,做到始终关注学生的课前、课堂、课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3.多元评价,形成能力

教师就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适当评价,让学生逐渐明白可以这样收集,可以选择更多的呈现方式,收获更多调查体会。教师还应指导细节。正确的指导评价,正是教给了学生某一种资料收集、实践探究的能力,并且逐渐形成这种能力。

总之,资料收集是品德课程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践,活跃了我们的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逐步养成了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了有效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体验、实践中形成了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更大空间发挥品德课程的特色,作为教师,更要善于挖掘师生之间、社会之中的各种资源,对教材进行质疑和分析,敏锐地捕捉生活信息,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品德课程的活动中去。当然,“无论在类型上,还是方法上,抑或内容方面,实践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进而决定了它的生成本性,它不会机械地固守某个既定的程序”。笔者的研究还在继续中,今后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丰富的案例来反思、研究。让我们的品德课程彰显无穷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东,马 丽.提升边界的渗透度:教育的实践性诉求[J]. 教育研究,2012(6).

师德交流材料篇9

现如今,许多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忽视教材中的图文材料,对于图文资料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蜻蜓点水,没有挖深挖透。笔者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教科书上的全部内容,包括图文材料,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培养情感价值,减少思品课程小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从小学思品教材中《伸出爱的手》一课为例,分析如何活用图文教材来充分发挥小学思品课程的有效性。

一、运用图文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有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而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师的讲课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因此,要在课堂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教师利用思品教科书上的图文材料巧妙地设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创造活跃的课堂探究气氛,为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奠定基础[1]。

在进行《伸出爱的手》(人教版四年级)这节课之前,笔者布置给全班同学一个任务,要求全班每个学生回顾自己是否帮助过残疾人,如何帮助的,体会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与困难。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请学生自主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在课堂上创设出“如何向残疾人伸出爱的手”这一教学情境,然后表扬鼓励班级中真正回顾体会残疾人的困苦,并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生活困难的同学,这一部分自我总结的展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巧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探索学生在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用好教材”,教师就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教科书的正文内容,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要研究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明白编辑意图,让教科书真正成为学生最方便的学材。

笔者总结出《伸出爱的手》这节课教材的正文内容主要是回顾体会学生在成长中的爱与关怀,总结小学生在乐于助人方面的变化,学习帮助他人,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了解自身的角色变化,学会承担新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了解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过渡,目的是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笔者根据教材上关于“小学生进入小学后的转变”的图文材料,设计出具体的案例分析[2],案例如下: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交流环节,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对收集到的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交流。走访镇民政部门的小组还向大家介绍了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民政部门给全镇的残疾人都办理了“残疾证”。残疾人凭“残疾证”,免交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免交农村养老保险,由镇民政部门统一支付;每个月有30 到50 元的生活补助,节假日,镇、村、民政部门还派人给残疾人送去慰问钱物;生病住院费用全部报销。学生在具体案例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充分分析和思考自身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三、活用图文材料,创造教学情境与活动

要增加学生接受课本知识和参与课本知识学习的程度,就需要将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使用教科书中的图文材料,将图文材料变换成具体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合理安排学习探索时间,克服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课堂上,我给学生播放了2006年春晚文艺节目《千手观音》这个视频。当我说出这个舞蹈是由一群聋哑人演出的时候,原本课堂很兴奋的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惊讶地看着我。一学生举手了:“他们听不见,那怎么跳的那么整齐呢?”此时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我只是把学生们平时的文艺节目的照片拿出来,和千手观音的图片对比。这个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尤其是参与了节目的同学,道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及残疾人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

四、借用图文教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只有将思想品德的成果实践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思品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思品课堂上要充分借用图文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教材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和兴趣,借用《伸出爱的手》这一课中课后“阳光行动”栏目,在课堂前布置学生阅读其中的故事,欣赏故事中的图片,根据自身的实践和“伸出爱的手”这个主题写出自己的小故事,主要按照人物、故事简介、故事意义的思路写出自己给予残疾人的帮助,并写出自己对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新要求,最后将自己的小故事分享给同学。学生在别人和自己的故事中感同身受,更加体会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一名小学生,有了新身份、新生活和新任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小学的学习习惯上,不能和小学一样依赖老师和家长,而是学会自主学习[3]。

五、结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活用图文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陆丽.浅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社会美德的培育[J].快乐阅读, 2013, 28 (10):122-122.

[2]徐霞.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速读旬刊, 2014, 5期:126-127.

师德交流材料篇10

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Aufgabenorientierte Didaktik)是近二十年来所倡导的语言交际法理论的一种发展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Ellis,1999)。任务型教学以计划和操作为中心内容,倡导通过语言的互动来习得语言。实施任务型教学有利于语言技能的整合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2.听力活动与二语习得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从语言习得过程来看,“听”是一个接受和输入的过程,是产出和输出的基础,所以,它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在任务型语言听力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事实性或实时性语言听力材料,另一方面,教师的任务编排和活动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使用二语进行有意义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活力,让他们在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巩固和提高听力技能。

3.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德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听力材料的选择

一般说来,为了尽可能地使学生体验或感受到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使用多媒体视听材料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通过画面、视频、图片等途径可以更好地理解目的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设计提倡语言情境和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工具来规划、布置、搭建或模拟具体场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语言情境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编排与活动设计

由于适用于各阶段听力材料的结构、内容和难度不同,因此,各阶段听力教学的任务编排与活动设计的内容也不同,下面分别列出各阶段的任务活动编排和实施过程。

德语初级阶段的听力材料的篇幅较短,以对话为主,且内容主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可以以听力问题的设计为主,活动过程可以是师生间或学生间的相互问答,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设计的听力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布置或模拟听力对话情境,鼓励学生使用所掌握的情境语言进行对话。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与听力材料有关的信息数据,结合对话中的重要句型进行情境对话,通过互动加强并巩固学生的听力技能。

德语中级阶段的听力材料比初级阶段的篇幅要长,既有对话性质的内容,又有关于德语国家国情、社会等方面叙述性的内容,因此,课堂上的设计任务与初级阶段有所不同。对话性质的听力内容,任务设计和具体操作的过程基本与初级阶段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中级阶段的对话篇幅较长,且内容较复杂,所以不太适合情景模拟对话。这时,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增加主观题数量以增加讨论内容的方式,促使学生在讨论互动的过程中熟悉与理解对话中的生词和表达,以达到巩固听力效果的目的。

高级阶段的听力材料难度一般较大,语速较快,多为新闻、讲话、新闻会、政府宣言、辩论、电影等德语原版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与中级阶段一样,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对听力材料中涉及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可以相互交流,并尽可能地列举词汇。设计听力任务时,可以突出主观题的设置,如设置一些听力材料复述、评价和问题性任务,促使学生在掌握德语词汇的同时,能够活学活用,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优势评价

在大学德语听力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语言互动和讨论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完成不同的听力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增强课堂任务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增强学生的理解性输入和理解性输出的能力;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通常需要查阅一些图书或网络资料,因此,可以锻炼学生使用网上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交互性的听力活动,可以使学生熟悉不同的声音,进而培养辨别声音的能力,促使其逐渐克服语言输入性困难。

师德交流材料篇11

品德教材本身体现了开放性、生活性,它既有简明的活动提示,又有生动的活动模块。师生可以凭借教材架设对话的平台、实践的园地,引发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如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有活动角、聪明谷、计划书、小调查等内容。在活动角板块的预设中,笔者就先让学生在课前找一找有几种途径可以知道天气情况,要求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交流时,师生总结出了了解天气的方法并现场实践。学生得以学以致用。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的实际去读懂教材,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才能赋予教材现实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激活教材。

二、捕捉生成资源

学生之间身心特点、学习需要、知识基础都存在差异,这些为教育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并达成有序、有效的预设目标。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家乡人》时,笔者让学生事先进行了家乡名人采访。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提到了许多家乡名人,还采访到了许多奋战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企业家。笔者及时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与学生聊起了家乡的区域经济、名人成长史,让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的感受。

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活动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由感知生活上升到生活经验,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三、选择生活资源

品德教材呈现的是一种儿童文化,这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最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把教材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进行对接和碰撞,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实现自我建构。

有一次,一只飞不高的小麻雀被生活老师逮住,用毛线拴住小脚,当礼物送给了一个最调皮的学生,“礼物”的主人洋洋得意。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乘势引导:“如果你收到这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呢?”教师让学生尽情发言后引导:“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想?”学生议论纷纷、真情流露,直到“礼物”的主人被学生们簇拥着放飞小鸟,学生们才露出了笑容。

可见,有选择性地把一些生活资源引进课堂,不仅有助于目标的达成,还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发展。

四、引入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贴近并反映着儿童生活。

例如教学四年级《我们的民风民俗》时,教师引入《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调整节假日放假办法有什么意义?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和浓浓的亲情。这些资料突破了教材的局限,以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性,使教材更加生动,确保了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的理解、感悟和发展。

五、整合活动资源

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和学的中介活动。

1.课外延伸。鲁洁教授认为:“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在“温馨一家人”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给小树画树叶,学生回家每做一件家务事或让父母开心一次,就能给小树画上一片叶子。在几周后的反馈交流中,有一学生说:“我画了五彩的树叶,因为我让父母开心的事是五彩缤纷的。”多么精彩的话语!

2.主题体验。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从外在规范走向自我觉醒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引领和集体生活的规范,更需要在自主的实践中体验和生成。皮亚杰将“活动教学法”视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笔者结合品德学科的教学,以教材为依托,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体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择要介绍“4S行动卡”:“4S”是四个“十”的简称,具体是交十个知心朋友,养成十种好习惯,做十件对人、对集体有益的好事,争取获得十项有意义的成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给每位学生发四张不同颜色的4S卡,分别为交友卡、习惯卡、好事卡、成功卡,作为每一次行动的记录。期末评选“4S”行动积极分子。“4S”行动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方面,并以此为载体,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开发校本资源

实践告诉我们,开发适合校情的教材,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校本教材;二是根据活动即时生成的活动材料;三是指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1.校本教材。为细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我们对照《守则》和《规范》,分别编写了我校《小学生日常行为细则》《小学生日常礼仪细则》《小学生日常岗位职责》。每一本手册均由学生自创儿歌组成,并注上拼音,读起来朗朗上口,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师德交流材料篇12

主要议题:研究、部署学校德育工作,讨论德育工作计划,制订德育工作政策与措施。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每学期至少2次,可随其他工作一并研究。要做好会议记录。

2.学校德育工作大会

主要议题:总结学校德育工作,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今后德育工作;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及文明学生等;交流德育工作经验。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年召开一次,也可结合开学典礼、学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等进行。

3.校园文化氛围

主要内容:维护好校园环境,用好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牌、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感染陶冶激励师生的校园文化。

负 责 人: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品味高雅。

4.共建共育

主要内容: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协调公安、司法、文化、宣传、妇联等有关部门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协调有关单位协调解决学校突出问题,磋商小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德育师资与教学

5.班主任管理与考核

主要内容:完善班主任聘任、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负 责 人:校长、德育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班主任管理制度,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把工作绩效作为评先选优的基本依据。

6.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布置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学校、班级德育现状,制订整改措施;交流经验;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等。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包级领导、少队辅导员,可邀请学校领导、任课老师参加。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

工作要求:随即或者定期召开,德育处要留有会议记录。工作培训、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要留有相关资料。

7.德育科研

主要内容: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围绕德育管理、活动、评价等开展应用性研究。学习德育工作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撰写德育论文。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负 责 人: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研究确立本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课题,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实施。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学科渗透和德育科研工作。提倡研究编写校本德育教材。

三、德育活动

8.班会

主要内容:总结、布置班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进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交流学习、生活的经验体会,组织道德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全班学生。

负 责 人:班主任,学生干部。

工作要求:每周一次,每次一节课。班主任要认真备课,增强班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9.主题班(队)会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依据重大事件、时事状况、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学生实际具体确定主题班(队)会内容。

参加人员:全班同学。

负 责 人:班主任(辅导员)、班(队)干部。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月一次。学校统一确定教育主题,班主任要有工作记录。学校要对主题班(队)会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10.升降国旗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班主任、主要领导。

负 责 人:少队辅导员

主要内容及程序:升国旗,奏(唱)国歌;介绍旗手、护旗人员和负责升旗的班级情况;宣读国内外时政要闻、校园一周新闻;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先进班级;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德育处可根据实际调整升旗仪式的程序和内容。

工作要求: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作为国旗下讲话人员。少队辅导员要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把关,并负责整理和保存每次升旗仪式的材料,对国旗下讲话材料进行汇编。

11.法制、安全、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教育

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公检法人员、校外辅导员、英模先进人物等,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事迹报告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主任。

工作要求:法制、安全教育原则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其他教育讲座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要保存好会议的相关材料。

12.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节日和纪念日的内容、性质适时确定。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期间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老人节、国庆节、建队节、公民道德宣传日、环保日、助残日、重要历史人物生卒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学校传统纪念日等,以及配合国家有关重大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可以是学校集体组织,也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

13.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长期的、系列的教育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负 责 人:校长、德育处主任、少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结合上级统一部署的重点德育工作或根据学校情况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主题鲜明、形成序列,针对性、实效性强。主题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评价。

14.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到农村、工厂、社区、大自然、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参观、访问、远足、生产劳动、生活体验、军事训练、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小组(队)为单位组织。要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要保存好相关活动资料。

四、家校合作

15.家校联系

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家长对学生的看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参加人员:班主任。

负 责 人:主要领导。

工作要求: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班主任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与家长每学期至少联系一次。

16.家长会

主要内容: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互通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要求;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交流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参加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

负 责 人:德育处、教导处主任。

工作要求:每学期不少于1 次。学校要对家长会提出统一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会,政教处要对备会内容进行审查把关。

17.家长学校

主要内容: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办学环境,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负 责 人:校长。

工作要求:

①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根据学校情况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委员会例会。

②家教知识宣传。通过专家讲座、印发材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研究编写家长学校校本教材。

③家教咨询。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干部要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排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问题。

④学校意见征询。通过座谈会、信函、家校联系卡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征询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

⑤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一日活动,如听课、评课、活动等,体验学校生活。学校要主动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每学期组织一次。要保存好开放日活动的相关资料。

五、班级团队

18.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评价

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作为学生德育评价和班级评价的依据。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

工作要求:选拔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负责检查监督,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定期公布,学期末予以总评,将其作为评定先进班级的主要依据。按照道德认知、日常行为和班(组)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汇总,以书面形式(家校联系卡、家长通知书等)通知家长。

19.评选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市级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原则上每年一次。学校要设置各种特色奖项,并组织评选表彰。

20.学生代表会议

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对学校和班级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师德师风、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意见。

参加人员:每班3-6人。

负 责 人: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

工作要求:原则上每年一次。要做好会议记录,保存好相关材料。

21.少先队辅导员主要工作资料

总辅导员:工作手册,荣誉薄,文件资料,各大队的工作计划与总结、活动方案与总结,各大队辅导员的情况,各大队的组织情况,组织集中活动的资料,队前教育、入队仪式资料,组织活动的资料,主题班队会材料等。

22.少先队工作制度

(1)。队干部选举制度。队章规定每半年至一年改选一次队委会和队长。这是发扬民主精神,进行当家做主教育的一种制度。改选一般在学年或学期初进行。

(2)。队干部轮换制度。每个队干部有一定的任职期,期满无特殊情况不再连任。这种制度能够使更多的少先队员有机会参加队的组织管理,得到锻炼。

(3)。队干部例会制度。一般每周或隔周进行一次。主要内容是汇报、研究和布置工作。大(中)队例会可由委员轮流组织,并负责向辅导员汇报。

(4)。队干部培训制度。培训少先队干部,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方法和技能技巧,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的必要手段。培训的方法有举办队长学校、听课、实际操作、现场观摩等。

(5)。队前教育制度。新队员入队前要对他们进行队前教育。如学习队章、学唱队歌、学习敬队礼及呼号、系红领巾、为人民做一件好事。入队时要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6)。表扬奖励制度。少先队组织应当经常在广播、队报、光荣簿上表扬好人好事,在"六一"儿童节、10月13日建队纪念日,集中表扬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