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1-26 09:52:35

听力教学论文

听力教学论文篇1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语言家们用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最早由著名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应用并发展了图式概念。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即图式)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二、听力理解与听力理解过程

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懂说话的语法结构,听到并接受相关语音及语法的信号系统所组成的句子,这种理解仅限于理解句子的字面意义;二是从语言的功用来理解,即除理解字面意义外,还得理解所听到的说话的交际动能,这样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听力理解。“听力理解过程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的结合。”也就是说,听力理解过程决不仅仅是听者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所得到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还是听者根据语言理解加工过的信息,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关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并加以运用,对话语信息进行预测、假设、推断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是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听力理解模式

听力理解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三种模式。“自下而上”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在词汇、句法、语法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解析来确定单词、句子或篇章的意思。“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所听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以及对预测或假设的确认。“交互”的听力理解模式是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交替使用的听力理解模式。

四、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头脑中的图式与接收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因此图式在听力理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图式有利于加强对听力资料的理解。

1.图式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的重要技巧,是听者根据背景知识预知和上下文推测说者意图的活动。学生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微观背景知识,建立信息框架,弄清所听文章的类型、结构和大意,就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当听者的图式被具体的听力材料激活时,就可以有效的预测出所听材料接下来的内容。

2.图式有助于克服心理焦虑。有些高职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就烦躁不安,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开始听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焦虑情绪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的输入,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降低听力过程中的焦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图式为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了心理框架,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中,焦虑情绪自然就得到了缓解。不少学生表示,如果教师在听力训练前对将要听到的材料作相关的背景介绍,他们则会感觉心中有数,在听的过程中,能更能专注于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学生所具备的相关图式越多,就越能在听力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整体上把握语言传达的信息,不会因未听懂个别生词而感到紧张、焦虑。

五、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提高高职学生听力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训练学生正确运用图式理论。

1.图式的激活与建立。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要耐心地、有意识地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式、构建新图式。图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形式图式是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听力理解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听者对词汇、语法和语言习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有了这种图式,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应用它浏览听力材料的练习,根据问题和选项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预测。高职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支离破碎,听力训练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回忆其已掌握的单词、句型,补充可能遇到的新单词、句型,并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间接降低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使学生有信心听懂材料的内容。

内容图式指关于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学习者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的。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能听懂一段话中的每一个句子,但却不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或理解上有偏差。

2.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图式理论为基础,Underwood提出了三段式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即听前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阶段。

听前阶段主要是教学词汇和激活与听力材料相关的图式。通常采用视听手段,利用图片、照片、幻灯、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扫清语言和文化障碍。听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等。

听力理解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方面运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材料进行预测,推理,掌握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细节的听辨。

听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听过的材料进行讨论、角色扮演、口笔头转述所听内容、写梗概等,以巩固他们在大脑中建立的新图式。

英语听力方面的长进会促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听力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把图式理论引进听力教学,使得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对听力教学有效进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图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以往听力理解的传统观念,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G.TeachingEnglishas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2]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

[3]郭艳英,高玮.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2).

[4]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李宏然.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2).

听力教学论文篇2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是教学设施及听力材料的革新。CD光盘盒计算机的普及,打破了“录音机———磁带”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在计算机上操作,更加方便重复多次听录音材料,也方便学生课下的自学。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听力课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插入一些影音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有效的提高汉语听力课堂效率。其次,PPT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展示生词和给出语境时,PPT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直观易懂,而且更具有趣味性。尤其是对初级班的听力词汇教学来说,非常关键。使用并不等于滥用。对比分析了传统听力教学与多媒体听力教学,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上述优势的同时,也提倡秉承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规范有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等三原则。此外,对PPT、WORD及电子期刊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引起了无纸化教育的新观念。学生利用便携式设备将课件等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方便快捷。鉴于教材上有很多写汉字的练习,本人并不建议摒弃纸质听力教材。第三,基于汉语听力教学特点,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听力教学网络资源建设,提倡建立对外汉语听网络资源并探讨其管理的实现形式,辅助听力教学和研究。央青(2008)提出建立语言实验室。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在视听结合、听说结合的多维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听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本人认为,多媒体辅助下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大有裨益。但是,对多媒体的利用对教师备课要求会相对增加,还需要教师合理把握使用时机,避免过度依赖,延误教学计划。同时,对于多媒体应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或者偏离课堂主题,从而对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关于听力教学的新思路

听力教学论文篇3

一、引言

Krashen曾指出:“语言学习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听力训练应放在首位。”二语习得理论指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和动机等。其中,焦虑被认为是阻碍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经历紧张、担忧、烦乱和恐慌等感受的不良状态和极力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的紧张反应(Burger.1997)。而听力焦虑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是学习者因外语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信仰、感情以及行为的明显焦虑情绪(Horwitz.1986)。有研究证实,合理的应对策略在调节、干预学习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DeAnda.2000)。

二、相关理论研究

1.有关焦虑的研究

对焦虑的研究是学习者情感因素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焦虑感是有害的。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焦虑感都对学习有害。只有适当的焦虑感对学习有利,过高和过低都会妨碍学习(Maelntyre,1999)。Brown.认为焦虑分为两种:抑制性焦虑和促进性焦虑。前者包括一些妨碍学习的不良情绪,如紧张、担忧、畏惧等;而后者对学习则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即抑制性焦虑对听力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有关应对策略的研究

应对(coping)过程指人们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极限的认知要求所进行的认知或行为调控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初始评价阶段,(2)继续评价阶段,(3)执行应对策略阶段。应对策略包括着眼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着眼于情绪的应对策略。着眼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指为消除或减少给自己带来压力或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而采取的行动、策略及持有的意念、想法等,比如积极考虑、规划下一步的学习行为。而着眼于情绪的应对策略指为调整和减轻某事所带来的消极或压抑情绪而采取的行动、策略及持有的意念、想法等,如发泄情绪、放弃学习。应对策略在调节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的同时必然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

目前应对策略研究主要从一般性和特定性两个角度入手。然而,学生不大可能会按照一贯方式来应对特定情境下的压力和困难,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所以两者有区别。本文研究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应对策略,属特定性研究。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现象分析

为了更客观直接地了解学生听力焦虑现象,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对济宁学院2009级计算机科技和体育教育专业四个班的144名学生的听力焦虑状况进行了分析。该问卷由12个题目组成,其中9个选择题和3个开放性问题,该问卷涉及大学英语课堂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听力材料难易程度、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教师指导与评价等。共回收139份有效问卷。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参考了关于情感、焦虑的一般心理学量表,并在进行试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为了尽可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听力焦虑的情况,笔者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要求他们描述听力课堂上所表现的焦虑症状、原因以及减缓焦虑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听力材料的难度的越大学生越容易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由此引发对听力材料的担忧和恐惧,进而形成焦虑心理,这部分学生占到61.9%,另有25.7%学生认为听力材料难度太大,听不懂,进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放弃听力学习。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差异来看,学生各自的英语基础,英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词汇量的差异也会使学生在听力课堂中的焦虑程度不同。由于这些基础能力的欠缺而在听力课堂中产生焦虑情绪的学生占77.6%。其次由于不自信导致焦虑的学生占19.2%,由于教师的负面评价而引起焦虑感的学生占到10.6%。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和课堂气氛在学生焦虑心理的形成中起到很大的影响,大约38.1%的学生害怕被提问,提问到自己时会感到慌乱、焦躁;也有26.1%的学生赞成老师的提问,认为老师的提问可以促使自己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更加专注地学习。有大约57.2%的学生认为老师正面的合理中肯的评价、鼓励和微笑会减轻他们的焦虑感。

以上统计数据显示英语听力课堂上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学生英语基础的好坏、学生自信心的强弱以及包括老师的指导与评价在内的课堂气氛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和英语基础的好坏。因为在听力课堂上,学生得主要任务是听,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听的过程稍纵即逝,极其短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所听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识别、理解、加工、连接、记忆等一系列的处理,同时还要不断唤醒头脑中积累的知识以配合所听的材料。因此学生在听力课堂上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听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基础知识,否则使听力效果大打折扣。至于上面提到的其他因素都是在听前或是听后产生作用,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

四、针对听力焦虑的应对策略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模式

在教材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材和授课方法。课堂上可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先准备一些清楚易懂的材料活跃学生思维,放松他们的心境,慢慢引导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讲解听力材料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通篇的理解。

2.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的训练

要加强学生英语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扩充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在进行听力练习的时候,要遵循听单词-短语-句子这一由简到难的原则,突出听辨训练,不仅要听辨音素、单词、短语和句子,还要听辨重读、弱读、连读、同化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较强的听辨能力时,自然就减少了听力理解的障碍,听的时候就会有收获感、成功感,焦虑心理就自然会缓解。

3.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听力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听力课的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向学生解释,听力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其次,教师要知道自己的负面评价可以导致学生焦虑的产生或加剧,过多或不当的纠错会打断思路、阻碍交流,导致强烈的焦虑感。因此,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和氛围,以积极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适当地允许学生犯错,而非每错必纠。如果对纠错的时机、次数和方式处理得当,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听力焦虑情绪在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过度的焦虑对听力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缓解听力教学中学生的焦虑心理,要有的放矢地设计最轻松有效的应对策略,尽力将焦虑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参考文献:

[1]Burger,J.M.Personality[M].Brooks:ColePublishingCompany.1997.

[2]Horwitz,E.K.,Horwitz,M.B.,andCope,J.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J].ModernLanguageJournal.1986,

[3]DeAnda,D.SBaroniL.Boskin,L.Buchwald,J.Morgan,J.Ow,J.S.Gold,&R.Weiss.Stress,stressorsandcopingamonghighschoolstudents[J].ChildrenandYouthServicesReview,2000.

听力教学论文篇4

受高考模式的影响,高中的英语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传统英语教学重视语法,而忽视听说能力。而进入大学尤其接触到社会的大学生,却猛然发现企业更加注重的是语言的实际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尤其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自己能否胜任该项工作。而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其首要问题就是能否听明白对方在讲什么。只有明确理解对方的态度、意见,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应答策略。于是,他们发现纵然英语语法逻辑再严谨、英语表达再准确,若听不懂对方的话那也于事无补。鉴于传统英语教学的缺点,教师要阐明英语听力课的重要性,可以从理论关系和就业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剖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都会组织英语四六级考试,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英语听力,四六级证书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深刻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弊端,改变英语听力课的从属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上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

(二)学生过分依赖教材

大学英语听力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主要就是通过刺激学生的“耳朵”,让他们适应英语的语速、音调,听懂里面的内容,理解听力材料要表达的主旨。然而,由于学生手里有教科书或文字材料,这就导致学生不是在用“耳朵”听,而是在用“眼睛”看,这种“边看边听”的方式就严重减弱了听力材料对“耳朵”的刺激,降低了听力课的教学效果,甚至把“听力课”变成了“发音课”。

(三)听力学习习惯的缺失

整体来讲,目前大学生缺乏课下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今,电脑、手机、QQ、微信、微博、网购等现代化通讯及购物手段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但同时这些也严重占用了学生的业余学习时间,甚至个别同学在课上也从事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即使课下进行学多是针对理论课的学习,尤其是针对期末考试的学习。部分学生能够课下背诵单词、学习句型,但是短时间内效果不能明显。

二、关于听力课训练方法的建议

在听力课上,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但教师并非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主角。课上如何监督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笔者认为,听力课上除了让学生通过训练听懂资料内容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听的技巧。根据训练的重点不同,笔者把听力材料分为以下几类进行训练。

(一)泛听训练

泛听训练是指将一段听力材料从头到尾不间断地给学生播放,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反复播送,然后要求学生总结出材料的中心思想。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快速掌握听力材料内容的能力。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语言是不间断的、连续的“听力材料”,听者是在极短时间内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因此,这种锻炼最接近实际,对学生的训练也最有效。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做这项训练时必须集中精力,调动全身细胞来努力听取材料内容。同时,为了提高听力效果,可在播放材料之前先将个别较难单词列给学生,同时给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材料。这样,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可以根据问题在所听到的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

(二)听写训练

听写训练就是教师朗读单词、句子甚至是短文,要求学生把所听到的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练习学生听力和用笔捕捉信息的反应能力。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考试材料较难。学生作为一个非母语的学习者,几乎不可能把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迅速抓住要点记录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可将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题作为听力材料来训练。

(三)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就是针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处或者某几处难点进行专门的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听力过程中遇到的某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英语中的数字的特殊读法很难掌握、英语复数的规律较为复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甚至是考试的时候往往很惧怕这种听力题的出现,一听到相关内容就会紧张甚至产生放弃的消极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笔者就有针对性地做一个专题,把相关内容先做一系统总结,然后把这类听力题目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听力训练。必要时可以把相关听力材料发给学生,让其在课下反复练习,这样做效果更佳。以上这些只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听力材料分类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各种教学方法,把握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改革方向。

三、英语听力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活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改革,在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

听力教学论文篇5

1.学生来源广、层次多、基础差,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

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

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

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

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

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

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双提高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听力策略与技巧培养。

现阶段,要努力转变听力课堂教学理念,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认真学习与听力课程改革、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等相关的课改理论知识,并加以理解运用;二是坚持准确把握所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上课;三是坚持注重听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衔接,在运用听力理论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认真检验听力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的听力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参与者、体验者、交流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地与师生进行交流,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在加强学生听力技巧培养方面,着重于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快速定位能力,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重要线索,快速找准听力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二是培养学生的捕捉信息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尽力排除各种多余信息的干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信息点,提高听力理解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联想预测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获取材料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点进行联想,逐步预测出听力材料内容的下文。四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鉴于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材料中讲话者的语气语调进行讲话,从中感受和体会材料中讲话者的态度,结合已捕捉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把握材料整体的主旨大意,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听力材料描述的主要事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最终过程及讲话者的身份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快速地把握整篇听力材料的全部内容。

3.合理选用听力题材与教学手段,增强听力教学的丰富性、真实性与实用性。

(1)选用丰富、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听力题材,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能紧跟时代步伐。如选用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影视时尚和社会热点等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现实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课外知识,积累听力素材,消除听力过程中对听力题材和听力内容的陌生感,便于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听力状态。

(2)坚持课上与课下、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少部分时间对听力策略与技巧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其余时间交予学生,由学生对已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或者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若遇到难点与问题,教师可以当堂解答,并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对该难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加强学习、深入理解。在课堂外,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类似于英文讲座、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竞争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及其他与英语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

(3)采用生动活泼、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语言点与学生兴趣、所学专业、就业方向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听力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注重音乐、诗歌等艺术的调节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适应风格各异的语言表达形式,也能够得到全方位、多层面的英语听力技能训练。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自我技能测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听力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听力学习的渠道。

4.帮助学生突破听力学习障碍,树立自信,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英语听力的学习也不例外。据了解,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听力材料的时候,就给予自身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暗示,总是认为自己对眼前的听力材料没有把握,只能让自己处于缺乏信心、过度紧张的状态,想听懂的欲望很强烈,但是听不懂的挫败感更为强烈,结果就是处于得过且过、永远落后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告诉学生材料的细节部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每个细节都重要,因此没有必要过分注意每一个语言和细节,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大意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在听力过程中,有些过于执着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已听过的那部分材料,却忽视了正在播放的这部分材料,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正在播放的材料内容。另外,要注意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身边环境、未来就业等密切相关且难易适当的听力题材,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听力课程简单易学,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听力课程的学习欲望,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

听力教学论文篇6

一、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学生特点分析

在英语学习乃至人类交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形式和技能,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的主要体现。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英语听力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的宗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熟练掌握英语各种技能是当今新形势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各种技能中,听力—直是许多大学生英语学习较弱的环节。我国外语应试教育—直占主流,语言的应用功能自然也难以从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从一开始学外语就在读不准发音的情况下硬记下词形和词义,有时还张冠李戴;外语从启蒙教师开始就围绕语法教学,只重视动笔,而轻视动嘴和动耳,知形、知义,不知发音的情况比比皆是。而高职高专学生相对本科学生而言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其中很多来自农村,在上大学前几乎未听过录音,也没有上过听力课,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听力部分大多靠“蒙”,得分极低,而完全是依仗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靠总分通过的考试,很显然以这种方法通过考试违背了学外语的初衷,是自欺欺人的。他们无法将语言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结果只能靠眼睛来学习抽象的语言,而耳朵和嘴这两个人类引以为自豪的器官在学习英语时却无法派上用场,因而成了听英语的“聋子”、说英语的“哑巴”。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建构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它吸取了近几十年来的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和教育研究领域里的新成果,逐渐成为被广大教师认识和运用的教学指导性理论。

建构主义的核心即是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在外语教学中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虚拟情境或社会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借助教师、学习伙伴或其他与之习得语言相关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氛围中的虚拟情境或实际背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要有全新的思路,教学设计不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全新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虚拟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实际背景也要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尽力而为,而相对于前者来说不得不居于次要地位,毕竟学外语的学生只有少数有出国的机会。“协作”:协作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能真正地使静态孤立的外语学习动起来。“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查漏补缺,互相纠正;此外,协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会话过程,在协作中会话,在会话中协作,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意义建构的媒介。“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指导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外语的性质、规律以及该语言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的运用。可见,学习的质量是由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能力来衡量的,而不是由学习者机械地模仿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来衡量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教师要授学生以“渔”,而不是不断地给学生“鱼”,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渔”,而不是以“鱼”代“渔”。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设计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节听力压力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的作用。知识的呈现与运用必须有与之相符的情景和环境。这样才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有效性,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听力教学是交际活动,没有任何交际活动的课堂学生容易产生疲劳,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如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不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真正的英语实践能力。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融听说于一体。《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指出,在听力教学中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设计多种交际活动,包括说的活动,把课堂变成真实的社会交际场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例如:高职高专新职业英语》第七单元CustomerService(客服)听力部分Task6是:handlingcomplaints(顾客投诉处理)。

教师给学生听一些关于顾客投诉问题的听力材料,讲解一些关于投诉的英语表达法后,教师把课堂创设为客服中心,为学生提供投诉的各种情景,让学生用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法表演对话,其他学生听后回答问题。学生轮换扮演顾客和客服人员等等。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多样化,拓宽了语言输人方式和渠道,不使大脑疲劳,有利于调节听力训练时的身心压力,达到最佳听力效果。

2.培养文化意识,减少听力障碍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学生听懂了语言,但由于缺乏对文化的了解,缺乏对话语附加信息的理解,也无法真正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当然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就会产生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错误,导致误解,甚至闹笑话。听力考核不仅检测学生的英语知识、思维能力、心理素质,还考核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教9币讲授语言知识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为学生正确的理解话中之话扫除障碍,帮助学生学会何时何地使用何种恰当的话语。例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听力:AskingandTellingtheTime(时间)。教师可以把英美人的时间文化介绍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这就决定了学生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进行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然后下次课互相交换信息。这样既减少了听力障碍,也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通过课上信息的交流,以会话方式实现听说一体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掌握英语表达方式,理解英语文化内涵,完成听力过程的意义建构

听力教学论文篇7

二、展示听力原文的背景知识

学生要想充分地了解英语听力材料,对材料内容有准确、客观的评价,就要对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人物场景、价值观念等背景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对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有充分的把握后,将会为理解、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在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要联系英语听力的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对听力材料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判断。例如,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一个Listening是讲ChenBin和Joy在讨论人们如何过复活节以及复活节的由来。如果学生在练习此篇听力前,不能对有关复活节的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听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有关复活节的theEsterBunny,Estereggs等内容展示各学生,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又能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三、提高听力内容的多样性

1.听英文歌曲。在高中英语听力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英文歌曲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声音播放器来组织学生集体听一些和学生水平相当的英文歌曲,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听,也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歌词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然学生边听边填写空缺的歌词。比如说,笔者曾经在一次英语听力训练时,就把Troubleisafriend这首英文歌曲的部分歌词删除,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第一遍和第二遍听写出空缺的词汇,第三遍注重听重读、连读、略读等现象,最后再鼓励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事实证明,通过听英文歌曲来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看英文影视剧。练习英语听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自如地应用英语这门语言。而英文影视剧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对英语这门语言最好的应用。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学生能接受的影视剧,让他们通过情节推理的方式,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老友记》这部英文剧,其语速是能被高中生所接受的,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机会给学生播放《老友记》,既能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对西方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3.课前听力训练。听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和坚持。教师可以在每节英语课前都抽出5分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短期的英语听力训练。教师可以把一段奥巴马的演讲或VOA的内容播放给学生,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拓展了眼界和知识面。

听力教学论文篇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高级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听力教学服务的网站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借助网络资源提高英语听力教学。

(一)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目标描述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牛津高中英语同步听力中的Unit30WildThings中所呈现的内容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有点枯燥,因此我就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观摩中渗透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提问,给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情境;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被激发了,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又如在人教版中第三册Unit10AmericanLiterature这一课时,我先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如土著人、奴隶制、内战、牛仔时期等等各种材料制成小电影片断,并配上纯正的课文录音,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扩大语言输入,加深听觉理解深度

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如All↗right?(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而Allright(表示厌烦或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如Hedoesn’tspeakEnglish(用降调表示“他不说英语”)而Hedoesn’tspeak↗English(用升调意思是“他真的不会说英语吗?)这种训练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容易找到。多多训练此类练习还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深入了理解了所听内容。

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必然就容易听懂。如Almosteverycultureintheworldhasheldcelebrationsofthanksforaplentifulharvest……TheAmericanThanksgivingdaybegan……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了解“感恩节”,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加强课后训练,提高自主听说的能力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的使用,灵活的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熟知的SpecialEnglish和BBC广播网站,www.cncradio.com中的烟馆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总之,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听力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浏览,自主听的能力。

(四)网络资源的劣势

当然,网络资源在丰富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缺陷。

听力教学论文篇9

一、BEC商务英语的概念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合作举办的权威性考试。目前分为(BEC1)、中(BEC2)、高(BEC3)三个级别。这三个考试是针对英语为非母语国家的需求而设计的主要在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已有28个亚洲和欧洲国家或地区,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举办BEC考试。该系列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证书。由于该证书的权威性,已成为在所有举办该考试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

二、我国考生通过率情况

在各种英语类通行证中,中国考生向来以高通过率而著称。与此相比,中国的BEC考试通过率却显得有些尴尬。

剑桥大学ESOL考试委员会的BEC成绩报告显示:中国考生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其他非英语国家考生通过率。2006年5月全球BEC平均通过率是43%,中国考区只有37%,而除中国以外的全球通过率为57—58%。

近几年来,中国BEC考试报名率以每年300%的速度疯狂飙升,中国考区的通过率却一直处于低迷徘徊阶段,严重拖累了世界的BEC通过率。为什么中国BEC的通过率低于世界水平?BEC考试由写作、听力、阅读、口试四个部分组成,只有A、B、C三类为有效成绩。如果有两个部分为D,那么总体成绩就是D,即为无效成绩。剑桥大学考试部授权的中国培训官陈雪翎指出:中国学生写作、听力、阅读、口试的成绩往往不在同一个标准上。

三、目前听力口语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相关商务知识。中国学生之所以在听力方面常常“败北”,原因就在于这两部分对于专业的商务知识要求较高。首先,口话话题往往都是商务方面的,在表述中需运用专业术语、专业语境,如果这方面欠缺,成绩自然大受影响。

2.非标准化的英语表达法。由于《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为原版引进,没有中文说明和解释,所以对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能力有限、商务知识欠缺的广大中国考生来说,难免感到困难,特别在听力部分融合了大量口语化的表示法、俚语以及行业术语,与学生平时听到的标准化的发音迥然不同,加之口音问题,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缺乏相关跨文化背景知识。各民族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传统商务英语教材以语法操练为主,教学内容单一、陈旧、跟不上现代英语的发展。四、BEC商务英语口语听力教学的几项措施

1.针对教材听力资料。熟悉听力材料,弄懂段落中所涉及的商务词汇概念及其Mainidea。在足够熟悉此段落中的内容后,脱离文字材料先听一遍磁带,此时绝对不允许照着文字材料听,看看自己究竟能听懂多少,然后把听不懂或容易出问题的部分特别列出,再听一遍,此次应特别留心其词义的语音及商业内涵。尤其是俚语以及行业术语。然后再反复使用录音机上的重复键,尽最大努力听懂全文内容。

2.朗读听力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如果留意,我们不难发现,本教材的听力材料实际上就是商务化的口语,无论从语音的标准化程度、语法的准确度以及大量语气词的运用,都可以说明这一点。所以,这就为我们将听力与口语结合学习训练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和可能。

3.具体到课堂

(1)商务背景知识介绍。由于文化的差异及学生知识结构的问题,加之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的不同,致使学生不了解每个单元所涉及主题的详细内容。(2)口语的练习。在我国,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对英语的学习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语法及词汇量不是问题,关键是听力及口语。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BEC考试对口语的要求,笔者除每单元中涉及到的Speaking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探讨以外,另外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加入口语测试部分,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商务知识中,任选一个topic,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个Presentation.。

五、考前准备

一般说来,应对BEC中级听力特别是短文听力,其备考训练必须抓住竖听和横听两点结合来进行。所谓竖听,是指一套题目从头听到尾,从第一题听到最后一题。所谓横听,是指把相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块对照比较着听,从而迅速抓住同类型文章的规律,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这样反复对比听,可以使我们很快掌握各种题材文章的模式和考题思路,在短时间内抓住考点,做到举一反三。

在考前一个月,笔者在此提供一套具体的短文听力训练办法,考生可以从BEC中级历年考题中选取10篇以上不同题材的文章,横竖结合起来,进行精听训练,以便在考试中赢得时间,确保其准确性。

考前对于口语的训练,应注意从商务的不同角度,最少选择10个以上的topic,与同学结对训练,在注意专业词汇量积累运用的同时,尽量做到熟练,要言之有物,观点突出。

总之,BEC中级短文听力及口语并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够宏观把握,平时坚持“用心去听”,认真练,我们肯定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顺利通过BEC考试。

听力教学论文篇10

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充分的预习,让学生达到熟练朗读,程度较好的要求背诵。同时,让学生结合有关注释,对这首词基本大意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其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在邓丽君优美动听的《但愿人长久》歌曲声中导入了本课的学习。这首由梁士宏作曲、歌词就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原词的歌曲,旋律回环婉转,还是首流行歌曲,学生一下子就被感染了,许多跟着轻声地哼唱起来。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第二组课件,关于对作者苏轼的介绍和写词时的背景(重点处我用光笔着重指出)。

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培养了学生视读能力。还让学生对作者写这首词时的遭遇、心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拉近了时空,产生了思想上的初步共鸣。

第三,我打开了第三组音频加动画的朗诵课件。学生在丰富的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上,对朗诵的技巧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们默默的跟着朗读起来。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感悟。学生看完后,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都领悟到了几幅画面,然后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层次的叙述,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对整首词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第四,出示第四组课件。这张课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对词作了简单的赏析。对主要方面作了突出强调。

这首词运用行的描述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旷高远的境界氛围,反衬出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上片写“望月”。尤其注意“我欲乘风归去”一句。为何归去呢?从作者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影响很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所以常有出世等仙的想法。之所以如此,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人世间有太多的不称心、不如意之事了,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接下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几句,词人感情忽转急下。写出了词人矛盾的心理。此矛盾足能说明作者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豪迈的作风,也正合他豪放派词人代表的身份。

听力教学论文篇11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还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的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外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一.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英国的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有关言语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以及教学界等其他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对人类语言交际的解释关键在于关联。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即说话人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更要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语言交际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过程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的理解是按照相关性的原则进行的,要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先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然后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关联理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交际双发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答案就是:交际双方说话就是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发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听力理解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言语声波在听者的耳蜗内转变为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听觉神经把讯号传到听觉语言中枢,引起这一区域的思维活动,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和分类。大脑把这些信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单位,运用已存储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解释。同时利用一些非语言性知识(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等等),去思考、假设、预测,并验证和随时修改假设,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准确理解说话话人的意图,成功地进行交际。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提到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Rost(1990)根据关联理论提出了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 (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的可能的知识; (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 (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 (4)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小论文免费论文下载。从Rost的模式可看出,听力理解是一个既涉及到利用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处理,又涉及到运用背景知识并结合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关联链,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言语交际基本上是一个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过程。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这种有选择地听话语,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即选择最相关的语境要素组成语境。完成对话语的解释。所以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的语境要素进行推理的能力对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概括和预测等能力。教师可以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应扩大信息输入面,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听到新信息最终都要和头脑里已有知识发生作用,寻找关联性,才能理解。学生知识越丰富,大脑进行推理判断所要的时间越短,判断越准确。如,“Little Mary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苹果”,在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变成了瞎子。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它来自《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里的瞳人。”但如果不明其摘要特别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课堂上使用的听力材料应与学生有适当程度的相关性。最好是选择真实的视频听力材料。另外,听与说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通的。听力课堂上还应注意加强听说相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听与说脱节的情况。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面对面的英语听、说练习,使学生的听说技能相互促进。这不仅有助于交际者熟悉各种词、句的不同用途,还有助于提高通过明示行为推理其背后意图的能力。简言之,英语听力实际上是一个根据关联理论,结合语境假设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三. 总结

关联理论指导听力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转变,关联理论能将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其理解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M ]. London: Longman,1990 .[2]Rost M. Introducing Listening [M ]. London: Penguin, 1994.

[3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2005(03).

[4]胡觉明.听力理解中的意图推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5]何自然,等.关联论.语用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听力教学论文篇12

  

 常有同学问我:“学英语是不是很要求天赋?”   

    

我那时竟顿住了,两种相反却都可自圆其说的答案,配着各自相关的剪影在脑中闪过。我也许该顺着他的眼神和流行的成功哲学以及可以预见的自我满足感,给他描绘自己少时遭天命不公乃至口齿不清,而后奋发图强而勤终补拙的似水流年。但我居然走了另外一条路线,我缓缓说:“不仅要具天赋,而且要求从幼时学起进一步开发天赋,但这些只是你的起点,你现在要做的是在起点与目标之间划一条尽可能精彩的弧线。”   

还在大学的时候, 经济学基础课虽牵强人意,自己却深受其思维方法的影响:过去的投入是已经沉落的成本,你需要的是利用现在争取未来。也许这种理性也会同样折射在其他学科上面,正如基辛格博士所持的论调那样:对过去的肯定是一种现实态度,而政治的任务是要塑造它。刚才给予那位同学的回答或许正是这样一种理性的鼓励。学习英语认识到天赋的力量是现实的,而在这基础上的捷径只能是一种理性的捷径:   

在体验中思考,在观察中总结,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方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