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0 06:31:54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

张大良在讲话中回顾了15年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历程,总结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三方面主要贡献:第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促进高等教育观念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高等学校从更深层面上思考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引起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第三。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前一阶段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进一步加深了高教界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凝聚了共识,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理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他强调指出,要充分认识着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第二,要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第三,要努力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第四,要切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要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论坛围绕主题安排了多位专家的报告:

杨叔子:“学应有专,德育为先,文化整体育人”;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王义道:“从教育本质进一步思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

杨桂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南开大学教务处长沈亚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山:“母语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清华大学教授胡显章:“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东南大学副校长郑家茂:“相通互融,相濡以沫,促进和谐发展——大学应该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睦依凡:“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

北京大学教授张顺燕:“数学科学与人文”;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2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李桐海主持大会主题报告与交流发言,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家强作了题为《信息化环境下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大会主题报告,阎桂芝副书记代表主办单位作大会总结发言,巩树林政委代表论坛主办致开幕词,并于闭幕式上宣读优秀论文及作者名单,胡利民主任主持论坛开、闭幕式并作题为《突出任职教育的军队院校科学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本届论坛特邀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郭作了题为《21世纪终身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对策》的主题报告。

本届论坛以“信息化条件下继续教育发展”为主题,共同探究信息化条件下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聚焦人才培养特点,探索交流和研讨继续教育的新理念、新政策、新形势和新经验,大会论坛共收到论文230篇,经专家评审,录用论文105篇,并由论坛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出30篇优秀论文。

本次论坛设科协系统、高校、军队学历教育和军队任职教育及四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分别就论坛主题结合本职工作对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

研讨。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3

2007年9月27日—28日,由中国文化报社《艺术教育》杂志主办、沈阳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辽宁沈阳召开。来自全国50余所各类艺术院校的近百位代表参加了论坛,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主席郭祯祥和美国麻省艺术学院的专家代表的参与,表明“论坛”的影响力与所受到的关注。论坛对艺术教育在新形势下从单一的纯粹艺术教育转向保持纯粹艺术教育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应用艺术教育并重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2008年11月22日—23日,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与中国文化报社《艺术教育》杂志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召开。来自全国百余所艺术院校和美国、韩国5所艺术大学的专家、管理者近200名代表参会,就“探索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分学科研讨,注重探索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整体性。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一元价值、二元结构提出结构设想。此届论坛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是历届中水平最高的,尤受业界关注。

2010年6月25日—26日,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共同主办,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大连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论坛主题为:回顾总结建国以来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研讨艺术院校特色建设与创新教育。全国百余所知名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等100余名参会,此次研讨的话题,进一步说明论坛主题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办学之路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4

当前,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在线学习作为一种全新学习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这种学习方式中,网上课程论坛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沟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定义

“交互”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具有更多特性。远程开放教育的交互定义为:在信息化学习情境下,两个个体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教学任务、目的或建立某种社会关系而进行的双向或多向沟通。

在线交互是交互的其中一种形式,也是远程教育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交互形式。

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属于在线交互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在开放教育的网上教学活动中,针对一门具体课程,专门设置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讨论的论坛。一般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是指学生必须同时但可以不同地地在同一个网上课程论坛内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能及时反馈沟通交流结果,体现交互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弊端是学生只有在同时处于联机和在线的状态下才能实现同步交互。非实时交互则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习者将问题发至课程论坛上,会得到教师或者其他参与人员对于问题的有效反馈,异步交互由于不受时间限制,且信息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参与人员可随时进行自由的沟通和交流,弊端是比同步交互反馈信息的时间要长,不适用于学生集体之间的共同讨论。

二、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在开放教育中的作用

网上课程论坛在信息传递与交互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开放教育中也得到高度重视。论坛已成为远程开放教育中师生互动、教学沟通的重要渠道,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络,克服远程开放教育师生分离的弊端。

在网上课程论坛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教学安排做好网上教学工作,同时,科学设计一些课程相关问题供学生讨论。此外,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孤独感。

2.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探讨切磋相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网上教学论坛。教师可以适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讨论,这在以文字教材为教学媒体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做到的。

3.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

通过网上教学论坛,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它始终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可以通过论坛交互,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网上辅导形式和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当前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教学中,每门课程都设置了网上课程论坛,有些学校甚至在每一门课程项目又分别设置了学生论坛和教师论坛,用于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教研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每学期要求每门课程进行实时的网上教学3次,网上教研2次。课程责任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前,即在课程论坛设置了两个非实时的网上专题讨论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跟帖讨论。同时,各个分校也对学生在每门课程论坛上的发帖数提出硬性要求,比如至少五条。要求课程责任教师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回复学生的帖子。在采取多种促进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措施的背景下,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活跃度不断提高,在推动网上教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表面上比较活跃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在网上课程论坛发帖大多迫于完成发帖任务。

如果没有学校对学生的硬性要求,那么,网上课程论坛基本形同虚设,学生很少主动发帖提问或者按照教师设置的专题讨论进行网上交流。在学校制定了发帖与课程考试挂钩的要求下,学生主要为了自己的新帖完成任务,基本不浏览他人帖子。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发帖子,很少与其他学生互动,虽然他们希望获取更多信息,但无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利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进行学习的效果不好。

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几乎都设置了网上课程论坛,要求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交互学习。但学生在交互之后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一些学生经常通过网上课程论坛帖子寻求作业和答案,大大挫伤了教师答疑的积极性。通过对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师生的共识是虽然学生在网上进行了交互和学习,但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网上交互缺乏深度,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交互不足。

在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是处于相对分离状态,缺少交流和沟通,学生遇到困难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非常必要。情感交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参与网上课程论坛的频率低、时间少、主动性差,因而也不能取得应有效果。

四、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对策

为了提高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质量,具体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师对网上课程论坛的设计与引领。

加强教师对网上课程论坛的设计与引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每次的讨论活动列出几个讨论主题,提前在网上课程论坛并置顶,并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针对许多开放教育学生都有日常工作,讨论时间最好选在大家休息的时段,为保证参与者的数量,一次讨论以不超过一个半小时为宜。最后,要做好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点评和总结工作,吸引更多学员参与到网上讨论中。

教师在组织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时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讨论主题。第二,采取适当强制措施,要求学生发帖子,并保证学生发帖数量和质量。第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时为学生讨论提供支持与鼓励,使讨论顺利进行。

在网上课程论坛中,教师应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维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网上课程论坛的交互讨论中,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非常重要。

2.营造良好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的氛围。

积极的讨论氛围对交互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交互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教师在网上课程论坛交互中要注意营造热情、民主、平等、和谐、活泼的讨论氛围,创设合适的交互情境。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大家围绕主体深入开展讨论。其次,教师尽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启发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的观点有明显欠缺的时候,要善于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使问题在辩论中明晰,让学生在比较中求真,切不可简单粗鲁,强加于人。

最后,教师要始终掌握主导权,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不能使网上课程论坛交互演化成教师的自编自导和自言自语。

3.建立科学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有效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反馈和评价体系有助于及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发现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和采取补救措施。在远程开放教育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中,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参与课程论坛交互的情况。评价应该包括对参与课程论坛交互过程的评价和参与课程论坛交互结果的评价。根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特点,可以选择形式多样又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如在线非实时专题讨论、在线实时小组讨论和发言、网上案例分析及点评等,事先向学生公布评分标准,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工具,尽快反馈评价结果,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差距,并定期总结,公布在课程论坛并置顶置精华,向全体学生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专家专业性检查测评和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检测网上课程论坛交互质量与效果,要做到监控指标体系标准化、评估评价体系常规化,注重网络监控及数据统计,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解决,教师要根据反馈评价结果反思网上交互学习的各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并且根据情况进行必要调整,以提升网上课程论坛交互的有效性。

总之,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进步,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广大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一定能够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员提供更加适合的网上课程论坛交互学习和更加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社区,分享学习资源,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使远程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网上交互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培训课程文字教材,2009.

[2]Robin Mason.计算机会议和大学教学:来自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http://.

[3]王佑镁.在线教学设计标准及其评价应用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6(6).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 G2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42-02

教育期刊编辑的成长离不开对教育专业理论的研究,而这种研究除了海量阅读教育书籍外,还有一条很关键的途径――参与教育论坛互动。据我了解,国内比较知名的教育论坛包括k12、教育在线以及一些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的教育论坛等,这些网站的论坛往往汇集了国内外的教育经典专著,以及国内知名的教育大家和各学科教学的高手。作为一名教育期刊编辑,如果能经常参与这些网络论坛的互动,就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动态,洞悉教育的内涵,对课堂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编辑专业知识的提升。

十多年的教育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同时进入单位的同事,有的依然在原地徘徊,有的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这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笔者觉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编辑是否拥有名师资源,是否深入了解教育的问题,是否与广大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归根结底,这些外在的差距都指向一个问题――是否经常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为此,笔者在这里谈谈参与教育论坛互动的积极意义,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期刊编辑有所启发。

一、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与名师近距离接触,挖掘骨干作者,充实作者队伍

许多知名的教育论坛上往往汇集各种层次的教师,有国内知名的教育家,也会有一些教坛新秀,还会有各种善于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新锐教师。如果编辑能经常到论坛发言、回帖,参与一些重要话题的讨论,就会和各种层次的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编辑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渐地和老师们成为朋友,进而向他们约稿,挖掘骨干作者,充实自己的作者队伍。

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笔者对教育一无所知,对自己的负责栏目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更没有一个得力的作者。这样每逢交稿时,笔者总是拿不出满意的稿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在一些读者朋友的建议下,来到了教育在线网站。随着跟帖、回帖的增多,我渐渐地对网站各个版面都有了了解,且因为经常上线,和一些版块的版主也慢慢熟悉起来。在不断的联络中,我能有机会与朱永新、李镇西、王栋生、余映潮等名家交流探讨,并向他们约稿。几番信件往来后,这些名师都成了我的“名师教谭”栏目的作者。

教育在线上还有很多年轻的新锐教师,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或许并不是很成熟,或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即便这样也无妨,因为他们有不断探索的执著精神,他们善于思考、总结,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我在网站上参与论坛的互动时,有意地搜寻那些文章观点新颖、思考有深度的网友,多次与他们联系,并把我的约稿要求发给他们,让其针对要求写适合栏目发表的文章。几次三番的交谈之后,他们都成了我的骨干作者,如大潮河、铁皮鼓、快乐小荷、马玲等。

二、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关注教育现实,策划贴近教育一线的选题

一个人周围的环境及其经常讨论的话题决定了他的眼界与思维的高度。对于教育编辑而言,如果他经常参与教育论坛的互动,就会深入了解教育的热点,关注教育现实,思考破解教育难题的方法。这样,他就不再仅仅是一名教育编辑,而成了一位与教育同呼吸、共命运的教育同行者。那么,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策划出贴近教育一线的选题,同时调动教育论坛上的人脉,集思广益,使之深刻、易读。

我在2011年第一期的《河南教育》(上旬)上策划了一期关注课堂教学范式的专题,题目是《让教育拥有生命温度――探寻高效课堂的密码》,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欢迎。我深知,策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多年来参与教育论坛互动的结果。那是在2010年年末,随着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被各大媒体大肆报道之后,全国继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范式,这引起了一直关注课堂教学的我的注意。

那段时间我有意去教育网站上参与一些教育范式的讨论,并到各大教育网站去搜寻成功的范式,通过在论坛上和一些骨干教师及校长的沟通,我发现所有的教育范式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所以,我和论坛上的网友多次交流探讨这个问题,并深入思考该专题的模块组成。经过历时几个月深入课堂,在多次采访后,我撰写了长篇通讯《从“知识”到“生命”的回归――高效课堂的内涵剖析》,同时我还约请原山东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江苏宜兴实验中学校长王俊以及原民权县实验中学校长申宣成分别作为一线名师,发表了各自对建设高效课堂的见解。另外,我还多方联系,约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教授写了《关注师生关系中的“教学价值”》一文。值得骄傲的是,此策划一经刊发后,立即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探讨关于课堂模式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同时,此组文章被收入百度文库,申宣成老师的《参与式学习变课堂为“智慧盛宴”》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05年第5期《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三、参与教育论坛互动,可以随时对读者及作者进行调研,便于开设贴近读者的新栏目,找到合适的作者

通常情况下,编辑如果开设新栏目,必须要深入学校读者中进行调研,甚至要来回跑至少3―5所不同地市的学校,才能得出稍微有代表性的结论。而即便是这样的省内调研,一般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若是经常参与教育论坛互动,就会拥有全国各地教育界的网友。在开设新栏目时,编辑无需走动,在办公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全国性的调研。在确定出实用性强、关注度高的新栏目后,同时还可以发现合适的作者,找到新栏目的主持,在这样一举几得的情况下,教育编辑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在《河南教育》(上旬)2011年开设的“教学多棱镜”栏目及2012年开设的“问诊新课堂”栏目就是在这样的调研下进行的。那是在2007年,我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瞎逛时发现了“语文沙龙”板块,认识了版主刘祥。随后经常去该板块,看他们发表的话题,阅读他们发表的帖子,同时参与他们的话题讨论,发现自己的看法并不太成熟。随着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提升,逐渐地和全国各地语文教学界的骨干教师都有联系。特别是版主刘祥――他对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他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也让我欣赏。于是在2011年开设新栏目时,我首先征求各地语文教师的意见,记录他们关注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多次和刘祥商讨栏目名称,并邀请他做栏目主持。几个月之后,一切如愿以偿。2012年开设的“问诊新课堂”栏目也是在这样调研的基础上和申宣成博士商议后确定的。

四、参与教育论坛讨论,便于搜罗征稿话题,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扩大影响力,募集优秀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论坛的交互性、快捷性越来越明显。经常参与网络论坛发帖的人都会发现,往往刚刚点完“发送”图标,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会有跟帖进来。当然,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那些经常参与话题讨论的、有大量关注者的网友身上。对于从不上论坛或者很少出现的网友,那他的帖子通常会石沉大海。对于一名教育编辑来讲,如果能够经常参与论坛的互动,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发表观点独特的帖子,就会拥有一定量的“粉丝”,那么,他在论坛上的发帖就会引起“粉丝”的关注。这样群策群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气,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你要组织活动,就会有很多人为你出谋划策;你要征集教育话题,就会有很多人为你建言献策;你要公布约稿主体,就会有很多优质的稿件雪片似的飞来。

如《河南教育》(上旬)的“班主任谈丛”栏目的征稿过程――编辑提前两个月左右在论坛上征集话题,经过思考、筛选后,确定出适合该栏目的话题,并第一时间在树人网的论坛上公布,让广大的教育者参与话题的互动。读者可以把各自对话题的看法以跟帖的形式发在论坛上,也可以选择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发表在话题后面,编辑根据大家发帖的文章质量,可直接选择发表,或者让其进行充实修改后再发表。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编辑的是,论坛上鱼龙混杂,教师的能力、水平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是真的深入思考过某个问题后,才谨慎发言的,而有的教师却牢骚满腹,把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像垃圾一样往论坛上丢,弄得论坛乌烟瘴气。这就需要教育期刊编辑一定要持一双慧眼,拨开层层迷雾,选择那些有真知灼见的精华文章,与其作者交流探讨,相互学习提升,实现编辑与作者共同成长的目的。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6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两天来的工作繁忙而充实,大家辛苦了!我代表主办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向两天来认真准备、精彩演讲的专家学者,向近两个月来为了论坛的成功举办而付出辛勤劳动的论坛组委会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参与、支持和付出,才使本届论坛得以圆满成功,才使我们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留下了一段充满艺术气息的难忘回忆。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发起、全国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积极响应的“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到此时此刻,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回首过去六年,对艺术教育来讲,我们也看到了诸多令人欣喜的质变。而我们的高峰论坛活动,也记录了发生这些根本性变化的点滴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每一份努力和贡献,都是对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努力和贡献;我们的每一次热烈的掌声,都应该送给蒸蒸日上的中国艺术教育事业!

从海河之滨――天津师范大学的胜利启程,到滇池之畔――云南艺术学院的美丽相聚,我们看到,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和艺术教育事业的现实发展紧密联系,参加的院校和专家越来越多,论坛的成果越来越丰富,这项活动已经成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一大文化品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参加本届论坛的近200名来自全国百余所知名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多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在分会场的讨论都有精彩的发言。在论坛的主报告中,仲呈祥先生以“讲真话、诉真情、求真理”的学术态度,向我们阐释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对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呼应。

曹意强先生、周星先生立足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独特背景,以切中要害的学术力道,向我们展示了当前艺术教育领域中“学科体系建设”“学科规范制定”“学术逻辑确立”“专业学科建设”等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态势。让我们更加坚信,艺术不变,艺术认知多变,艺术精神永存。

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分论坛报告环节中,数十名专家分为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戏剧、艺术理论四个分论坛。专家们的主题报告和分论坛演讲,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有深度,既有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复兴、人文精神建构的宏观思考,也有对艺术学科升级为学科门类问题的政策解读;以及对艺术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各类艺术教育发展的定位,学校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其中,建构人才培养格局、提升艺术人才的综合能力、艺术学科定位及特色发展、艺术教育国际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的助推作用、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等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为艺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亟待教育者开拓思路,应对挑战。报告和发言给大家传达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使全国艺术院(校)长高峰论坛真正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

“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创办与召开,为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开启了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和助推窗口。参加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都是全国著名专业艺术院校的掌门人或者综合大学、师范大学里的艺术学院的领跑者,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谈锋犀利,学术严谨……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每一次高峰论坛的议题,实际上都代表了中国艺术教育界所讨论问题的最高水准,越来越显现其在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发展当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推进、调整和完善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杂志在今后的论坛中,拟申请增刊号,将我们每届论坛的优秀学术成果集中,以使我们的论坛成果惠及全国千千万万艺术教育工作者。本届论坛中,我们还特别制作了“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意见征集单”,目的是为了广泛听取广大参会代表的不同意见和建议,请各位代表积极配合,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使今后的论坛更能贴近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的每一次成功召开,都能对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关心者、思考者和推动者有所启发与帮助,我们愿为之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将积极为全国艺术院校搭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及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已建成的杭州创作交流基地,将通过“2012’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活动,为艺术院校战略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希望得到艺术院校的支持。

值此时机,也向大家通报,我们正在筹划参与CAA 年度会议。CAA艺术联盟成立于1911年,行政办公室位于美国纽约,其任务是通过实践和约定促进视觉艺术之间的理解。这次会议将于2012年2月22―25日在洛杉矶举行,将会密切关注CAA的百周年庆祝活动,会议上将有150多节课程、艺术家的采访及特别活动。CAA境外的理事已经准备欢迎并会见代表团,以协助他们为期4天的会议。因此,真诚希望各位专家及代表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此次国际盛会。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7

在西安成功举办的首届报告论坛,定位为大学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全国高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本届论坛则侧重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将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交流纳入到同一个平台上,有利于发挥学科整体优势,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交流促进。本届论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信息化进程中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核心课程建设;二是计算机实验教学、实验环境建设与工程实践的探索。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正逐渐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本届论坛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前所未有的热情。本届论坛专家、教师热情非常高,到会专家、教师超过第一届,有300余所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领导参会。因会场限制,仍有不少教师希望参加而未能到会。近800个座位的主会场座无虚席,有些分会场的教师只能站着聆听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收到教学论文投稿300多篇,经过程序委员会评审,最终录取160余篇进行分会场报告和会议期间的张贴交流,会后将组织论文出版。

2.高屋建瓴的报告。本届论坛报告层次高。李未院士的报告“当前形势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要求”,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新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计算机学科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周巢尘院士的大会报告,把一线教师领到了计算机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前沿。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王志英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的报告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计算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这些报告令广大一线教师受益匪浅。论坛当中不少教师表达了兴奋的心情:“参加本次论坛太值得了!”

3.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论坛邀请了美国ACM计算机协会教育委员会前主席Russell Shackelford教授,他结合美国ACM、IEEE-CS等联合制订的计算学科系列教学计划报告CC2001―2005以及美国目前计算学科的现状,作了题为“为什么目前计算科学教育困扰学生、教师以及院系领导者?”的大会报告,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美国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做法,也为国内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晓东教授结合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介绍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推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思考。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使与会教师很受启发。本届论坛通过同声传译手段提高了国际化交流的效率和深度,现场活跃的提问也把会场气氛推到了高潮,论坛从内容安排到会务细节上,都为构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

4.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届论坛的内容设计更加丰富、组织安排也更加有序。本届论坛除安排8位专家做大会报告外,还安排了6个分会场48位专家教师做专题报告、100多篇论文张贴交流、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等。发动和邀请的会议报告人、报告主持人、Panels主持人等近80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譬如第三分会场以主题为“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分专题报告,吸引了近200位老师参加。一位来自赤峰学院的老师表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和相关的新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靠一个学校去想、去解决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这些专题报告,发现很多问题是相通的,可以获得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

5.创新的组织形式。本届论坛新设立的5个专题讨论(Panels)分会场,为专家和教师创造了更易于互动的形式。为了使每个Panels讨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对广大一线教师更有益,会前论坛秘书处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交流和意见征询,为5个Panels准备了30个讨论题目(5个主题和25个子问题)。每个Panels的多位主持人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引导与会教师展开讨论。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与会教师争论热烈,台上台下频频交锋,不时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形式令参会者耳目一新,而且对话专家权威性高,使与会教师收获很大,也孕育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的思想。

本届论坛得到了许多专家教师的高度赞扬。李未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报告论坛有利于把广大教师聚拢起来,按照国家的发展目标,抓住教育优先发展的有利机遇,促进各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RussellShackelford教授在谈到自己对此次论坛的看法时说:“这个会议组织得非常好,虽然是第二届,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历史悠久的会议,规模盛大,组织井然有序。在美国也很少见到规模这样大、组织这样好的会议!”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94―04

引言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高质量的网上交互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网络异步环境中师生间社会互已经成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区别于前两代远程教育的新的维度。通过对国内文献的调研,发现国内关于在线论坛的研究中很少关注论坛中知识的构建水平及促进高水平知识建构的组织策略,而且这些较少的研究论文中更少有关心教师之间交互的。教师论坛作为贴近一线、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在线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参与的教师还有机会参加学术讨论和教研活动,获取专家的引领等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师论坛这样的在线交流平台。

同时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影响着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及交互内容和质量,即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协作知识构建的水平,进而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了解教师论坛中教师间的交互,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分析高质量教育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助于教师论坛中根据教师需要组织和改进论坛,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师从论坛中能受益,反思教学,收获资源,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一 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也称协同知识建构。可以用社会建构主义原理加以解释,即知识是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不能独立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而存在,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学习目的,通过协作、交流而共享成果。协作知识建构所揭示的正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如何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的过程[1]。

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一般过程,Harasim提出了包括共同探讨观点、相互评价、检验论证、相互质疑、通过协商将不同观点综合为几个阶段。Gunawardena提出四个基本阶段:共享和比较信息;发现、分析观点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 通过协商等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并运用新建构的知识。这四个阶段递进性的给出了知识建构的水平,只有达到四个阶段的高层次,才是有效的协作知识构建。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方式包括引入共享知识、论证观点、辨识差异、协商分歧、相互激励敦促以促进协作等,建构方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线论坛就是很好的协作知识构建平台。[2]

除了上述的知识建构过程的分析,针对在线论坛这样开放性的交互平台,美国学者Roschelle认为,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在于“观点收敛”。加拿大学者Harasim认为“观点收敛”可分为三个阶段,(1)提出观点(Divergent Thinking):展示和表达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点;头脑风暴。(2)观点联结(Divergent to Convergent Thinking):对论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此的立场和论据。(3)智能收敛(Convergent Thinking):将论题的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3]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协作知识的构建首先要有众多可以分享的观点、经验,这就需要有较多的积极参与者;然后有观点的争论、辨析;之后是观点的收敛和总结;最后协作体中的成员达成共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教师论坛个案中的交互情况的分析,得出交互水平所处的阶段,从而分析出距离有效知识建构的差距,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组织策略。

二 国内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

我国关于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研究论文出现于近几年,相关文献及研究比较少,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在对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多是用到个案研究的方法,一般选取一个或两个典型的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是经过调研之后得到,拥有较好的教师用户群网站,如:武俊学的硕士论文中选取新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在线社区(bbs.省略/);3A教育论坛(bbs.省略/);新思考教育在线(bbs.省略/index.asp?boardid=68);中国教育在线(省略/);中国教育网论坛(省略/bbs1/);K12教师频道(省略/teacher);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省略/);中国教师资源网社区-教师论坛(bbs.省略/);教师论坛-中国教师论坛(省略/index.php)等,设计与开发这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 教师论坛中协作知识建构现状分析

对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已有的从利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的分析方法有:

(1)Henri[7]的五维分析框架:参与、讨论、认知、元认知、社会。

(2)Gunawardena改进了Henri模型,于1997年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的分享和差异比较。团体成员交流观点、相互提问,描述讨论主题;第二阶段,主要涉及发现、分析观点的差异和分歧。团体成员试图找出观点中的分歧,提问并回答问题,进一步阐述主题; 第三阶段,团体成员协商讨论,或者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整合各种观点,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 第四阶段,成员利用个人经验、收集的信息检验和修订新建构的观点;第五阶段,成员达成共识并适当运用新建构的意义和知识 [8] 。

(3)陈丽指出在研究异步交互中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时,首先使用Bales的交互过程分析法,分析鉴别各类学习者的交互内容,比较参与者和观望者在学习任务相关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帖子差异,然后,采用线索解析模型分析学习任务相关的帖子,研究各类学习者在异步讨论组中的教学交互水平。

上述几种方法都是从协作体成员间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在线交流的。我们综合上述方法,以教师论坛网(省略/index.php)为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师BBS中的帖子。中国教育论坛开设于2006年3月份,根据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处于教育网站的发展阶段。它是定位于中小学教师学习、网上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教师BBS开设于2006年5月16日,本次研究取样于2009年3月20日。

在研究中采纳了两类方法:一方面,利用记录的量化数据,例如:注册人数、在线人数、帖子的总数、帖子被回复的数量等,研究教师的参与度,并对帖子进行初步分类统计为:教学类和情感交流类;另一方面,对平台中记录的教学类的交互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从而确定交互的水平[9]。在进行内容分析时,参考Gunawardena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对帖子进行分类,设计类目为:信息的分享和提出问题、分析和比较信息、协商讨论、产生新的观点或达成共识、运用新建构的意义。

1 参与度分析

统计数据:注册会员:1922人;总 帖 数:3644条; 话 题 数:2431条。

其中教师专区的话题数为235条,总帖数为669条,其中,教学交流类(主题帖:137条,总发帖:375条)、德育工作(主题帖:35条,总发帖:112条)、学校管理(主题帖:26条,总发帖:57条)、 教师论文(主题帖:27条,总发帖:125条);

休闲特区的话题数为244条,总帖子数为555条。其余为论坛事务区的帖子,包括一些广告信息和其他信息。

从这些数据得到的图表(如图1所示)来看,虽然注册人数很多,但是真正参与交互的并不多;首帖回复率不高;教学任务类帖子和情感交流类帖子数量基本持平;不过教师专区内也有不少情感类帖子,总得来说情感、休闲类帖子数高于教学类帖子数量。而从帖子的浏览次数来看人气更是远远高于回复次数,有的帖子已经被浏览好几百次,但是只有几次回复或者没有回复。也就是说很多注册者仅仅是交互中的观望者,不是显性参与者。

究其原因,有两点:

(1)多数成人学习者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10]。

(2)帖子本身的质量。有可能是浏览者对帖子不感兴趣或觉得是不值得讨论的问题。

2 交互水平分析

对教师专区的有效帖子按照所划分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及对论坛交互内容的其他分析得出:

(1)处于第一阶段的帖子最多,为413条,占总发帖数669条的59%,特别是提出问题的,帖子数为141条,占第一阶段帖子的34%,这说明帖子过于分散,浏览者在浏览帖子目录时不能很好的明白帖子的主题,这也就造成浏览者无目的的进行浏览。

(2)处于最高阶段的帖子寥寥无几,仅有5条,占总发帖数699的0.7%;多数帖子是在前三阶段,为674条,占总发帖数699条的96.4%,这反映了虽然可供交互的话题很多,但是交互的水平不高,对提出的话题缺乏深层次的交互。

总结上述分析结论,在线交互中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1)“观望者”多于“参与者”。

2)帖子主题分类不明确。

3)帖子多处于知识建构水平的较低阶段,缺乏“观点的收敛”。

四 促进协作知识构建的教师论坛组织策略

虽然影响教师论坛的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环境因素、学科因素、课程因素、参与者的个人因素等都对交互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与影响[11],而针对上面总结的三个问题,笔者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提出三个对教师论坛进行改进的组织策略:

(1)促进边缘性参与策略,使“观望者”向“参与者”转化。

与《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到实践共同体的模式有关,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也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一级一级的传递,新手教师要通过从专家教师的知识、经验及集体智慧和文化的交流、分享和传递中逐渐成长,从“边缘参与者”成为“核心成员”[12]。从注册论坛的人数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师论坛很感兴趣,期望从中受益,但种种原因,处于边缘参与者的位置,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从核心参与者的交流中的到交流的经验后会逐渐成为核心参与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更多教师成为积极参与者,能产生更多的观点和可以分享、讨论的资源,有利于讨论的深层次和多维度发展。所以在组织教育论坛时,要注意促进边缘性参与者的参与,具体措施有:论坛中有对各种交互工具的指导应用;设置讨论专区组织讨论参与论坛讨论的重要性,改变教师观念;选择的问题要有意义,激发讨论者兴趣;一定的激励体制的建立等。

(2)信息属性分类策略,明确帖子主题。

群体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首先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在信息交互的激发下,观点和态度会随着过程的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另外在任一时间点上的信息状态也比较复杂。这些非结构化信息的关系包括逻辑关系、层级关系、情感关系以及交互过程的态度所形成的关系,具体信息关系可以是“疑问”、“支持”、“反对”、“否定之否定”等等,也就是说信息是有一定属性的,根据信息的属性对帖子分类,可以方便教师在论坛中对帖子的判断,从而为观点收敛做准备。所以在组织教师论坛时,要设计一定的信息属性分类策略,例如在回复帖子时,设计一定的支架观点,首先引导发帖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阐述观点,可以作为支架的观点是根据信息属性分类的,包括:赞成、创新或提议性、怀疑、反对或质疑、中性(如起支持作用的资料)、综合分析、质询性、直觉或其他。[13]

(3)观点收敛策略,促进知识建构的高水平。

观点收敛策略,就是强调学习者在经过对话后,一定要进行智能收敛,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观点或看法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教师在参与教师论坛时,总希望从大量帖子中提取出较为重要的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意义、关系的分析与综合,得出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的有用信息,要让教师能从论坛中受益,就必须有一定的观点收敛策略,这是知识建构的关键。首先,将观点收敛策略纳入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规则中,使成员具有观点收敛的意识[6];其次,论坛中有专门人员负责观点收敛这项工作,包括“隐形的助学者”和“显性的专家”,在帖子的回复中及时归纳、总结并引导各个回帖,使讨论有序、深入进行,并对观点收敛的帖子给予肯定。

五 结束语

论文中提出的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利于教师在在线交流时提高交互质量和知识建构水平,而究竟建设什么样的教师论坛更能反映教师意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结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更多的了解教师的声音。笔者在后续研究中将关注教师对论坛的需求和教师在线交流平台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魏宁.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52-54.

[2] ,周明全,黄荣怀.面向协同知识建构的小组共识形成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1-54.

[3]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收敛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29-33.

[4]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5] 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 徐睿.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7] 陈向东,徐锦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87-90.

[8]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2):12-16.

[9]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7).

[10] 陈丽. 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博士学位论文)[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9

20*年,《*教育论坛》拟设以下栏目:

1、专稿、专访。介绍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部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重大举措。

2、局长论坛。请市、县、区教育局局长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发表见解,畅谈思路,阐述举措。

3、区域教育。请市、县、区教育局介绍本地基础教育各项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特色。

4、热点关注。请市、县、区教育局和广大中小学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考试改革、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介绍本地的做法和经验。

5、校长论坛。请中小学校长畅谈教育和管理理念、论述治校方略或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问题,发表见解,交流经验等。

6、名校巡礼。宣传介绍各地名校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名校的特色,名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名校校长访谈或特写等。

7、学校文化。请中小学校介绍学校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和特色。

书香校园。请中小学校介绍学校如何组织、鼓励、引导教师阅读经典和专业书籍,教师如何指导、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

和谐校园。请中小学校介绍学校如何在师生员工中创造团结合作、互助互敬、积极进取、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团队精神的。

文明校园。请中小学校介绍学校如何深入进行八荣八耻、五讲四美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培养良好文明习惯的。

绿色校园。请中小学校介绍学校如何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营造绿色环保空间的。

8、教育丛谈

班主任工作。请各地中小学班主任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发表见解,介绍做法,交流经验。

德育天地。请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发表见解,介绍做法,交流经验。

多元智能。请各地中小学就多元智能问题加强研究、探讨和实践,从片面强调智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转变到适应人的智能多元化需要教育的多样化上来。

体育与健康。请各地中小学就如何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发表见解,介绍做法,交流经验。

艺术与审美。请各地中小学就如何加强音乐、美术、书法(写字)等艺术与审美教育发表见解,交流经验。

安全教育。请各地中小学就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公共卫生事故、意外伤害事故、自然灾害、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等)发表见解,介绍做法,交流经验。

9、教师发展

杏坛人生。请各地中小学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感悟、教育故事,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做到教学相长,畅谈自己的成长之路。

名师风采。宣传介绍各地中小学名师成长之路、主要业绩,或名师访谈录,或请名师自己撰写文章、介绍经验。

教坛新秀。宣传介绍广大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主要业绩,或请他们自己撰写文章、介绍经验。

10、教改之窗

课程教学。宣传介绍各地中小学是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包括如何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建设和实施学校课程等)。

教学研究。宣传介绍各地教研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怎样围绕新课程教学开展教学研究的(包括各地教研部门怎样指导中小学进行校本教研,各地中小学如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并组织教师紧密联系本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等)。

评价与考试改革。宣传介绍各地中小学是如何开展评价与考试改革(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期中期末考试等)研究的。

11、它山之石。介绍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供我省基础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12、学会工作。介绍各级教育学会工作成绩和经验,学会工作信息。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0

那么,什么样的培训老师才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派上用场呢?我的一次难忘经历启发了我。在一个中外教育名家论坛上,我有幸作为本地校长的代表与魏书生、李镇西、《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围坐一台,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对话。能够如此“亲密接触”这些教育大家,感受他们的魅力和风范,这是多么让人激动!为了准备这次论坛交流,我翻阅三位大家的许多著作,丰盈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在论坛现场,与教育名家对话,思维的碰撞使自己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论坛对个人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于是尝试将论坛运用到教师培训中。通过实践,我发现教师论坛是一种很好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内涵

1. 内容

教师论坛模式以教育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为特色,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它是为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鼓励教师深入思考,独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集思广益,互相交流,互受启发,通过思想上的交锋和观点上的碰撞,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

2. 形式

由主持人、辩论团队、观众三类人员组成。所有参与者在现场抽取卡片,卡片分为两种――“请您按图形到主席台就坐”与“欢迎您到观众席就坐”。抽到“主席台”的老师约为30人,按不同的形式分成三组,组成三个辩论团队,在会场的前面就坐,直接参与论坛讨论。抽到“观众席”的老师坐在会场中后段,可以参与抢答讨论,参与主论坛的补充发言。这种随机的形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大激发了老师们的参与欲望。论坛还设 “智慧老师”奖,根据发言的次数与质量选出。观众席参与抢答的也可以获得礼物。主持人调控现场,各团队老师各抒己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每位老师都能发表看法,人人参与其中

3. 特点

①主题鲜明。根据学校近段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针对班主任,就有一系列主题: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与新接班”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的制定与执行”

“想说爱你不容易――特殊学生教育问题”

“我想有个家――班级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成长――班主任与主题活动的开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主任与期末评价”

②平等民主。论坛的参与者,不管专家,还是教师;不管是主持人,还是观众,都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说困惑,也可以道经验;可以直抒胸臆,也可旁敲侧击。大家身份平等,只有观点与认识的差异。

③交流互动。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④灵活方便。校内论坛可以不拘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科组、级部进行,也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参与者既可是本校老师,也可以邀请外校教师;既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其他行业人士等等。

二、教师论坛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教师论坛是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者围绕一个主题或案例,各抒己见,每一个培训现场的人员都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论坛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教师论坛的核心,其来源有三:

1. 学校管理层发现的一些亟待解决或需要完善的问题。如:怎样布置合理而有效的作业;放学后的学生“留堂”问题等。

2. 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例如:有效课堂教师是多讲还是少讲;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问题等。

3. 当前教育界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减负,择校等问题。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促进教师认知、情感、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使老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主题的确定上要注意两点:一是与学校实践直接相关,但又要高于实际,这样可以让教师体验到学习、培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教师的动机;二是不宜把个别化问题作为论坛主题。有些个别问题或许只有个别教师感兴趣,但不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就无法形成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则互动性不强,容易出现冷场。

(二)选好主持人

因为论坛是由主持人和台上嘉宾以及全场观众在现场围绕某个主题讨论,所以主持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现场参与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教育理念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处事不惊的临场应变能力等。

主持人要善于倾听,这种“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听”的过程中,要迅速对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预测话题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趣味的话题。

主持人要鼓励现场人员大胆地发表观点,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进而激发起大家的自我表现欲望,激发交流热情, 营造真正的“谈话场”。

(三)方案

论坛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主题设计好论坛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公布。论坛参与者可以根据主题预先思考、酝酿以及准备好发言素材。

(四)现场交流

在现场,主持人与台上嘉宾、台下观众相互探讨,充分表达对论坛主题的看法。由于探讨的话题都是发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所以大家都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各自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异,所以观点有冲突,话语有交锋,再经过主持人“煽风点火”的“挑拨”,辩论更加激烈,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提高了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分析能力。

(五)反思总结

每一次论坛结束后,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看到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因为,每一次智慧的分享,都会带给全体与会者不一样的体验和专业成长。更为可喜的是,论坛过后,通过微信、QQ等交际工具,老师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教育教学的方式策略等,论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学校会要求全体参与论坛的老师把感想写下来,并绘编成《论坛文集》,以引导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1

来自国家机关及企业、地方高校系统、科协系统及军事院校和部队系统,共近70个单位的11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付跃钦处长莅临大会指导,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政委何福东少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周济副部长在大会致辞。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晋南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康飞宇教授、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训练部部长曲炜教授、海尔集团培训中心总经理、海尔大学邹习文校长等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专题演讲。中国科协常委、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教授作了《面向农村开展继续教育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的书面报告。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去年12月,党中央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战略性部署。论坛主办单位根据这两个重要会议精神,确立了本次论坛年会以“继续教育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继续教育与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为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和会议代表围绕年会主题,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研讨。认为,近年来,在国家主管部门及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对继续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继续教育内容不断丰富,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工作程序不断规范,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要求相比,与应对继续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相比,继续教育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为此,与会专家、代表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和探索。

一、拓宽视野,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

专家和代表们认为,继续教育要在新形势下有大的突破和发展,必须要拓宽发展视野,要在服从和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工程;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人才资源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大局下,研究和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国家人事部付跃钦处长在《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主题报告中提出,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要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视野下进行思考,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丰富内容形式,加强培养力度,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

陈晋南教授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南非、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并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继续教育领域的十个研究热点:一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思路、方法和管理,二是继续工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三是大学、政府机关及其他团体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四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案例学习与培训;五是大学/工业之间的关系;六是继续职业教育发展的案例学习;七是应用远程和网络技术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八是网络学习(E―learning);九是发展中国家的继续工程教育;十是知识的管理。

二、把握趋势,明确继续教育发展的科学定位

专家学者们对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诸多分析,对继续教育如何科学定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在《继续教育的转型和主要特点》的学术报告中提出,转型是当前继续教育的一个时代特点。他认为,继续教育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补偿性的继续教育转变为一种发展性的继续教育,二是从计划体制转变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继续教育;三是从一种边缘性的形式转变为一种规范化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要充分考虑到这三种发展变化趋势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康飞宇教授从继续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的实施、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制、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清华大学的实践,认为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共定位要坚持“三个面向”,即以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强调继续教育要“面向国家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高层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三、适应变革,更新继续教育理念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而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服务社会的形式,也必须紧紧把握社会发展变革的脉搏,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康飞宇教授结合清华大学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实践,提出继续教育要坚持“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品牌、效益、规模相结合的创一流继续教育的理念;坚持“高质量、高效益、高层次”的办学指导原则。海尔大学邹习文校长解剖了海尔集团成功的、独特的培训模式和经验,把培训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视野下进行思考,提出做培训实质是做文化,先造人才再造名牌的教育培训理念。

四、立足发展,研发培训项目内容体系

继续教育具有现实针对性强、岗位指向性明显、课程内容先进等特点,因此,对于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的研发,要考虑到发展的要求,一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二要考虑到行业、部门和企业的发展;三要考虑到人的发展,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曲炜教授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下的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军队任职教育改革要以教育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为指向,着眼于培训对象军事职业生涯的发展,突出其岗位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邹习文校长介绍了海尔集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培训需求,以价值观培训为先导,以资格认定、资历认定、资质认定“三资认定”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训服务为手段,研发、确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提升员工素质能力,培养员工岗位履行能力的教育培训经验。

五、革新技术,创新远程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新的教育培训理念。陈晋南教授介绍了斯坦福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的理念和经验。康飞宇教授认为远程教育技术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在研究生课程进修、职业培训、企业远程培训、教育扶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国际合作教育等方面大有作为。

六、依法管理,构建继续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法规制度的完善是继续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付跃钦处长认为,继续教育法制化建设着重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快继续教育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继续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如继续教育统计制度、证书登记制度、考试考核制度、质量评估制度等。康飞宇、曲炜、邹习文等分别介绍了所在单位构建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保证体系。

七、加强协作,打造继续教育发展合作平台

继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施教机构教育培训资源的不足,但对于这种不足,可以采取一种机动灵活的机制,对各种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来加以解决。几家主办单位联合举办“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实质是为这种整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专家的主题报告和代表们的讨论中,对于沟通协作,有效整合资源,打造继续教育发展合作平台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以不断提升大学办学能力和政府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及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陈晋南教授介绍了美国通用公司与各地大学合作,剑桥大学与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与经验,并强调国际合作应该被看成合作各方均受益的活动,达到加强能力建设的目的,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与会专家和代表还对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一是呼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加快继续继续教育全国性立法进程,使唤继续教育在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水平,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三是加强继续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有效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建立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培训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演讲,激发了广大代表对继续教育的理性思考,给代表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获得了代表们的一致好评,认为本次年会的报告视角新颖、理念前沿、信息丰富、思路务实,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论坛主办单位对明年工作达成以下共识:

1、“论坛”四届年会的成功实践表明,“论坛”作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的一个良好形式和有效载体,对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要继续加强沟通和协作,把论坛作为一项事业来抓,一直办下去,并使论坛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健康发展。

2、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论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经过四年的努力,“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在全国继续教育界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后,除继续办好《继续教育》杂志设置的“2l世纪继续教育论坛”专栏外,还要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宣传“论坛”,发展“论坛”。欢迎有志于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团体、单位以多种形式关注论坛、参加论坛,以不断促进“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发展壮大。

3、要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论坛”发起单位要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拓宽合作范围。除办好一年一度的“论坛”年会外,论坛发起单位要加强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策划、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培训项目。同时,论坛要以开放的胸襟,积极共同推进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合作,积极推进与企业的合作,把“论坛”办成一个继续教育理论的阵地、交流的场所、合作的平台,推进合作单位继续教育事业共同走向繁荣。

4、论坛主办单位研究决定,“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2005年年会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拟以“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主题,初步决定于2005年8月下旬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举行。论文征集工作在本次论坛年会结束后随即展开,应征论文寄《继续教育》编辑部。优秀论文将在《继续教育》杂志专栏上发表。有关具体事宜的预备通知将尽早在《继续教育》杂志上刊发。论坛主办单位竭诚欢迎与会代表和其他同仁踊跃投寄论文,并积极参加和支持“21世纪继续教育论坛” 2005年年会。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教育教学论坛论文篇12

为贯彻五四讲话精神,紧密围绕“育人”工程,2014年陕西科技大学轻工与能源学院团委在致力结合学院特色与学生团学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了一项学生活动的新型载体――“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该平台将以在校学生、指导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为主要活动参与者,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并且有深度的交流平台。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一)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开设“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与学互动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实践。论坛的增设将为学生开辟一条自主学习的路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促使人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犹如学生论坛般的第二课堂的开设,让学生能够内化知识和理论,给予巨大的创造和延展空间,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论坛活动的进行中,学生们能够巩固和加深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自主开展实践式的讨论与尝试,充分调动个人知识储备,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化。教与学的充分互动便在这样的模式下顺利开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始终是学校教育所关注的主体。高校肩负着“育人”重任,在育人过程中就更加应当坚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主人翁意识。

学生论坛上,学生由以前讲坛中的观众变为主讲,化被动接收为主动整合输出,主讲学生在完成课题选择和研究,知识重构,多媒体制作这些任务后,通过论坛平台将自己的见解分享给所有同龄的朋友们。并且论坛具有开放性,对于主讲学生来说,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无疑是高强度的,当然对于讲台下的学生观众来说,他们一样能够自由选择在平台中找寻一席之地。学生论坛的环节中,最精彩的一定是讨论和辩论的环节,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针对主体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和看法,不需要拘泥于任何形式,不需要受制于传统课堂的约束,是培养自主分析、乐于思辨、勇于思考等诸多能力的较好途径。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学生论坛的选拔条件

主讲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在完成学业要求的基础之上,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或擅长的知识领域,并且在擅长的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该生最好是学生中有些影响力的干部或活跃分子,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个人讲演的素质上,需要有好的文字功底、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另外要善于活跃现场气氛,有较好的组织能力。

(二)“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的实施流程

论坛的具体实施模式应遵循:报名―确立主题―积极备课―论坛开讲―总结评价。(1)报名是学生论坛平台建设的入口。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或者有所在班级或学生组织推荐。由学院团委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和审核,原则上不在短时期内重复安排同一班级或统一社团的学生作为主讲人。(2)确立主题是论坛公告通知里最核心的内容。建议论坛运行前期,主题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议确定,具体操作是由学生上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题,由老师根据题目分析探索的可行性提出指导意见,帮助修改或加以确定。(3)积极备课是学生论坛实质准备阶段。选题确立后,主讲人需要围绕中心搜集资料,整理课件,撰写讲稿,准备讨论问题。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制定出自己讲授主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对学生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有更深刻理解。(4)论坛开讲这个环节是主讲学生的成果展示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且刺激学生的探究欲。讲座形式是,主讲学生一名,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展现主题内容,不要求用说教或讲授的方式。可以通过小品、访谈、辩论等形式展开。(5)总结评价环节预计每学期进行一次。通过组织专业教师给出评价,学生参与人数统计,学生观众进行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每学期的“论坛达人”,予以表彰。并且当年的“论坛达人”也会直接成为学院推优树模工作中的年度“轻工之星”。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成效

“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平台的搭建,从形式上讲是迎合了当代高校“教改”的呼声。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是对第一课堂的巩固和延伸。能够让学生通过准备,讲授,解答几个环节,继续深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互动。

现在轻工学院“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平台是起步阶段,已经成功举办了2期。其中主讲人一个是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张盼,一个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雪。张盼结合自己入学以来的学生工作经验为诸多大一学生干部讲述了《我的服务有意义吗――浅谈学生干部的发展方向》,获得了许多新干部的认可和追逐,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学生工作中逐渐出现疲软期,这样的讲座不仅对他们的价值观有指导意义,同时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工作中自行探索工作技巧,提高工作热情。李雪作为研二和专利成果较多的学生,通过题为《科技成就未来――我的科研梦》的学生论坛,给研一学生和本科生真实演绎了自己一路追逐科研的经历。通过她在校级、市级、省级的获奖历程,给学院很多同学以巨大的鼓励,鼓励大家勇敢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参加“外战”,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论坛推出以来,学院的反应积极良好。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覆盖的范围还很有限,下一步学院将完善工作机制,继续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进来。

(二)主要经验

1.选题要考虑受众。学生论坛的主题定位很重要,这个在实施流程当中就有具体讲述。大学生现在接触的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需要先进的,前沿的主题与知识。如果选题定位失误,比如某个印刷专业中的偏门项目,知道的人很少,了解的更少,参与的观众更是少之又少。听众的参与度是论坛的又一关键因素。学生论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探索能力。目前轻工学院“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的选题主要来源于主讲人,加之教师的审核。下一步会在学生中广泛征集意见,以学生群体的关注度为选题主要依据。

2.线上线下媒体共同作用。传统线下媒体配合新型线上媒体的共同作用,能够是论坛的宣传覆盖面加大,提高影响力。传统线下媒体主要包括:海报,宣传板,宣传单,横幅,电子屏;新型线上媒体包括: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人人网主页,微博互动平台,百度贴吧。主要宣传内容包括:论坛主题与内容的介绍,主讲人介绍,以及论坛结束后的宣传介绍。后续还将与社会媒体取得联系,将学院的学生论坛平台推广至更多人,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

3.非传统形式受欢迎。就已开展和即将开展的讲座来看,内容多样化,形式还是比较单一。传统讲述式的讲座方式依然根深蒂固,互动环节设计不够紧凑,经常出现冷场或关注低的情况。调查显示,学生们更希望看到新型的论坛形式,比如漫画的引入,或者小型故事的表演等等。

四、探索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完善主讲学生培训机制

主讲人登上学生论坛讲台之前,是要通过报名后选拔的。但是学生有热情是一方面,毕竟缺乏讲坛经验。需要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做进一步的补充。所以对于主讲学生的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聘请学院有经验的教师或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平台培训机制建设。在确保学生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基础上,对于课件的准备,讲课技巧的教授,课堂互动的方式等临场表现做深入指导,甚至可以在论坛开始前进行“模拟论坛”讲述,给主讲人足够的时间适应学生论坛的流程和要求。这个机制的推行无论对主讲人的能力培养和论坛的正规性都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二)开拓一、二课堂的互动机制

“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平台的搭建本来就是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应当在推行学生论坛的过程中,配合教育体制改革,让第一、第二课堂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互动。开辟一个渠道,聘请专业老师,让学生在完全熟悉第一课堂理论学术知识的基础上,将其灵活、生动地通过论坛表达出来,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付诸实践。对于主讲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良好的强化,对于广大学生听众,更有利于引发大家关于本专业的思考,拓展课堂知识学习,让更多的人摆脱学与做脱节的现状。

(三)巩固基础,发展线上学生论坛

学生论坛的成功事例在高校中已经不少见,轻工学院学生论坛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是最应该巩固工作基础,完善工作机制的时候。然后可以考虑将“我有话要说”学生论坛平台形成为一个学院的文化品牌,并推出配套的网上学生论坛。在发展壮大时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给更多未到场的学生以平等的机会。其实工科生做论坛的起步是比较艰难的,工科生普遍条理化、规矩化、人文底蕴较为薄弱,希望能够借由学生论坛这个平台,真正给学生们一个抒发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渠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