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数学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7 11:56:04

高二上数学总结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1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2一、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所有内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即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我们把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研究《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把握课本是关键,夯实基础是我们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我们目标。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既要关心《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及变化的要求,又要重视今年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结合上一年的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求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两个班的数学:(20)班和(23)班,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打算第一轮20__年2月初;第二轮从20__年2月底至5月上旬结束;第三轮从20__年5月上旬至5月底结束。

三、具体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周边省份20__年《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

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__年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

特别是山东、广东、江苏、海南、宁夏等课改地区的试卷。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

及时了解20__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二学生的学情。

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三)提升能力,适度创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主题。教育部已明确指出高考从以知识立意命题转向以能力立意命题。

(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二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二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四、教学要求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注意一下几点: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组团队合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对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长一直强调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合作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几位老师准备做到一盘棋的思想,有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复习资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平等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宗旨是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很优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力争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出勤、实、悟、活的学风。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3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4一、指导思想

主动而不是被动的进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与高考衔接的问题;把学生的接受性、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5.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

2.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

3.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4.抓好本年级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三.主要措施

1.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2.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培辅工作,为高三铺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对难于上青天的教学我们应当从今天抓起。

四.活动设想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

2.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备课组为新教材每章节配套单元测试卷两套。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以便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

6.做好学科段考、模块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评价工作.

7.积极组织全组成员探索教材特点、积极思考教法分析、认真分析学情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选修2-2

1.导数及其应用(约24课时)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2、例3)。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y=_,y=_2,y=_3,y=1/_, y=_ 的导数。

②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_+b))的导数。

③ 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4);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用料最省、效率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参见选修1-1案例中的例5)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 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参见例1)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参见第91页)

2.推理与证明(约8课时)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参见选修2-2中的例2、例3)。

②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①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②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数学归纳法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数学文化

①通过对实例的介绍(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马克思《资本论》、杰弗逊《独立宣言》、牛顿三定律),体会公理化思想。

②介绍计算机在自动推理领域和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的工作方针与计划,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组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1、传达学校精神,落实工作计划

学期初,利用备课组会议,传达、学习本学期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上情下达,每位教师都了解工作计划和目标。

2、本学期工作重点

开展互帮互学,促进教师发展。加强常规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安排

1、认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

做到活动有内容、有记录,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精心设计准备好中心发言人的发言;

2、继续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3、做好期中、期末、月考评测及分析工作;

做好本学期教学总结工作。

四、具体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2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的准备加上有效的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我校自组建对口单招(对口单招,又称对口高考,对口升学,是相对于普通高中生参加的普通高考的另一概念。对口单招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种招生形式。对口单招探索了一种新型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有力推动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欢迎。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是指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考试,只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如职高、职业中专、中专等。)以来,我一直担任对口高考班的《计算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数制转换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及运算,进行了归纳总结,下面与大家分享。根据平时同学们用常规方法进行运算容易出错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出原因,关键是同学们没能好好地理解其概念与章法。于是闲暇之余,我就在捉摸:有没有什么简便方法来帮助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这一块知识点,特别是关于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运算?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我通过大量的数据论证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采用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在数秒钟内就能计算出正确答案。现将这些方法技巧总结出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二进制整数转换成十进制整数时,一般都是根据教材上讲述的方法,按部就班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如果数据较大(如超过100以上的数),则耗时较多且容易出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作业效率。即使在总复习阶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完成进制数转换过程中屡屡出错。所以我在教学之余,认真琢磨了某些数的特征,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并传授给学生,学生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进制数的转换亦不例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二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另一个是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一、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简便方法

十进制整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第一种情况:可以转化成2的特殊数字M

第二种情况:对于比2小1的特殊数字M

第三种情况:对于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非特殊数字M

对于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非特殊数字,其实是第一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的综合运用,关键是要先将其转换为若干个特殊数字之和的形式,再对各个部分使用上述第一种情况的方法或第二种情况的方法进行相应转换,然后采用二进制加减法,就能得出结果。例如: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3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表达.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比如,集合描述、简易逻辑语言、函数图像语言、空间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导数等.针对这些不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提醒学生把在初中数学学过的知识与高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要跟学生讲清楚初中学的只是直线和圆的最基础的知识,而高中要引入利用弦长公式计算某些线段的长度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利用初中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加以讲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找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上课时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方法大不相同.初中阶段,教师总是为学生将各种题型进行归纳统一.如,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因式分解的方法等.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型的、便于操作的思维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数形结合、倒顺相辅、动静结合、以简化繁等.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得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如,初中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在初中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去利用代入消元法或者加减消元法解出方程组的解,没要求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法来解题及验证解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到了高中,要求学生除了会解方程组外,还要求学生把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联系起来,得出结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实际上就是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又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局限于平面几何题目的证明,知识逻辑关系方面的联系较少,对学生的运算要求不是很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高中阶段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内容的差异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相比,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很多;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要学习掌握知识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各种辅助练习、课外练习明显增多了;学生自己用来消化知识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初中知识的独立性较大,便于学生记忆,又适合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然而高中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集合、指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等),学生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刚稍微有所理解,马上又要去学新的知识.因此,注意它们每部分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成了高中生学好数学必须花较多时间去整理的着力点.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4

二、相关分析及结论

(一)2011届高考成绩总体分析

1 标准差、均分等数据分析

结论:

(1)标准差分析从表中数据分析,语文科的标准差最小,理科9.89、文科8.56。说明语文科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小。学生要在语文科成绩与同学拉开差距每一分都很重要。英语科成绩的标准差也较小,体现离散程度较小。总分、理综成绩和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即成绩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2)标准差与均分的结合分析标准差较小的语文和英语,均分不同,数据的集散中心不一样。理科语文成绩是在9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理科英语成绩是在63分的均分上下集中。从结果看,我校的语文科成绩对学生高考总分达到平均分以上贡献不小,而英语科要达到相同程度距离还是很大的。

(3)从中位数看成绩的两极分布理科数学的均分91.06,成绩中位数是95分,体现该科高分段成绩不错,但部分学生的成绩是较低的,总体拉低了均分。理综、数学和总分分布状态类似的,标准差都较大,表明学生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

综上,本次考试高考总分指标状态与数学、综合科较为相似。文科和理科大体相同。

(二)高考总分与相关学科的横向分析

结论:

1 学生高考总分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0.93,呈现显著相关;理科高考总分与数学成绩相关系数为0.87,相关性也很强。数学成绩与理综成绩相关系数为0.77,相关性也较大。

2 英语和语文虽都属语言类学科,但在高考成绩中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理科为0.26,文科为0.31,相关性都非常弱。

3 文理科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非常弱,体现在理科0.23,文科0.13。

4 文科综合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6,文科总分与数学的相关系数为0.81,都体现显著相关。

综上,本次考试中,理科考生数学成绩和理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文科考生数学成绩高和文综成绩高,高考总分就高。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1班和8班个体进行分析,和年段的总体分析无显著差异)。

(三)、高考成绩与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的分析

1 高考成绩与高中阶段的成绩的纵向分析

结论:

(1)学生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性为中等水平,理科0.57、文科0.61。

(2)学生高中三年学习成绩发展情况,各期末成绩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逐年增加,总体上学生表现出较好的进步势头。

(3)高三上学期期末的市质检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相关系数为最大,理科0.86,文科0.84。

综上,学生在我校的三年发展情况,除高二上学期会考的复习对学生的高考科目造成一定的冲击(体现在这次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关性下降),整体表现出较好发展。

2 高三年第二轮复习的三次大型考试考试与高考成绩学科间的横向分析

(1)文科、理科的四次综合考试总分与各科成绩的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四次考试中,理科的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语文和英语则相反。

②在四次考试中,文科的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而语文和英语相反。③在四次考试中,理综成绩与总分的相关性在高考时达到最大,文综成绩与总分一直都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综上,学生在二轮的综合应试中数学成绩、文综成绩、理综成绩是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但总体表现文科较理科缓和。

(2)三次模拟考试理综、文综三学科相关分析

结论:

①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物理学科和理综总分的相关性都很强。生物学科、化学学科与总分相关性下降。

②在二轮复习的综合应试中,文综的历史学科、地理学科、政治学科与总分的相关系数都下降了。

综上,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很关键,理科学生在物理学科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3)四次考试中数学学科与理综、文综学科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①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理综学科的相关性越来越大。

②在这四次大型考试中,数学学科和文综学科的相关性虽有波动,但到高考时相关性最大。

综上,我校二轮综合考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理科综合成绩、文科综合成绩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关性。数学成绩是与理科综合成绩相关性最大。

三、几点启示与思考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5

对人力资本的估算一般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考虑,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类似,也是由积累形成的,积累生成人力资本;另一种思路是基于人力资本贡献的考虑,这是一种基于收入的做法,认为工资收入中含有人力资本的信息,高人力资本意味着高工资收入,不同的工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工资的相对差异反映了人力资本的相对差异。

一、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两个维度,即水平视角下的人力资本和结构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来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状况。

(一)人力资本水平

结合人力资本积累的形成机制,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主要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类别和各行业就业类别来分析。本文选取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及水平。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7.5%,中学教育程度的占67.9%,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24.6%(见表1)。2007年全国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6%,中学教育程度的占59.1%,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34.3%。同年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这3个指标分别是6.4%、62.4%和31.2%。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从整体上看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和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同期平均水平。但是,从东北地区看,2007年辽宁省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职工占就业人员总数的9.7%,中学教育程度的占66.4%,小学及未上小学的占23.9%;2007年吉林省这3个指标分别为7.5%、64.6%和27.9%。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与吉林省较为接近,而与辽宁省相比,却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程度上,二者相差2.2个百分点。

尽管黑龙江省2006年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这3个层次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黑龙江在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上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086%。而2007年全国研究生学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0.197%,黑龙江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比例的不足半数(见表2)。从东北地区看,同年辽宁、吉林研究生学历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304%和0.159%,是黑龙江省该指标的3.5倍和1.8倍。2007年黑龙江大学本科学历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为1.881%。同年辽宁和吉林两省分别为3.368%和2.564%,高于黑龙江1.487和0.683个百分点。可见,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层次上,就业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东北地区内部也处于较低水平。黑龙江省就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具有学历层次偏低的特点。

(二)人力资本结构

下文从人力资本就业所属的产业结构分析黑龙江省人力资本的就业结构。1998-2004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变化不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比例下降幅度为1.6%,这与国有企业改组、下岗职工分流存在密切联系;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28.6%上升至2004年的30.5%,上升了1.9%(见表3)。同期,吉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下降,辽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上升;吉林、辽宁两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下降1.7%和7.0%,高于黑龙江省的下降幅度1.6%;吉林、辽宁两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较快,增长幅度分别为3.5%和6.2%。可见,在此期间,黑龙江省在第一、二产业上的就业状况与邻近两省差别不大,而在第三产业就业发展上,无论是就业人员比例数,还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都落后于吉林、辽宁两省。

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看,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数的比例为43.7%,从2004年以来下降速度加快;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得到回升,由2004年的21.2%上升至2007年的21,6%;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上升速度加快,2004-2007年增幅为4.2个百分点,为1998-2004年增长幅度的2倍多。尽管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加快,但是与吉林、辽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仍然低于吉林1.5个百分点、低于辽宁5.4个百分点。从1998-2007年,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增长幅度为6.1%,而第一、二产业就业比例均逐年下降,可见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非常明显。

1998-2007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5.5%下降至13.0%;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不大,长期在53%左右徘徊;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由31.1%上升至34.7%,增幅4.6个百分点(见表4)。从截面数据看,2007年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52.3%、46.8%和53.1%,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34.7%、38.4%和36.6%。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对照中(见表5)发现,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第一产业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第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则超前于就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错位是与各次产业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剩余劳动力造成和区域产业引导政策有密切关联的,这不仅表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三产业,而且反映出我国的三次产业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二元结构现象。

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是解释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

影响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者接受培训、劳动者工作经验等。决定区域人力资本状况的关键因素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总量和投资速度,而人力资本的存量是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反映。因此,我们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存量的考察来分析黑龙江人力资本现状的特点。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来看,自1998年以来,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一直低于全国同期水平。2001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是41.8%,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7年该指标上升至47.8%。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仍然偏低。2001年黑龙江省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低15.4%,2003年为15.3%,2007年缩减为10.5%,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从每千人在校学生数看,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中小学生数一直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分布导致。从每千人在校大学生数方面,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13人上升至2007年的64人,增长了4.9倍。同期全国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了5.3倍。1998年黑龙江省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人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4人;2007年二者相差79人。可见,黑龙江省在校大学生人数与全国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从职工平均工资看,职工平均工资不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基础,而且是区域吸进人才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1998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为6328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84.6%;2007年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9386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77.8%。黑龙江省职工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大,一方面说明黑龙江省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解释了黑龙江省新增劳动人员中省外高级人才的比例偏低。

从医疗卫生水平看,1998年至2007年黑龙江省万人平均拥有床位数平均为32张,每万人拥有医生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为42人。全国同期水平分别为24张和35人。显然,在医疗卫生方面,黑龙江省要走在全国的前列。以上分析表明,除医疗卫生水平外,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教育经费支出看,1998-2007年黑龙江省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由1998年的人均115.3元增长至2007年的人均522.4元,增长了4.5倍。这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越多。

从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方面看,2004-2007年黑龙江省人均移动电话数增长最快,2007年人均移动电话数每百人近38部;2007年人均电信业务量为12.6万元,是2004年的1.8倍。而人均国际互联网数和人均电话机数目增长速度较慢。这些数据反映了近年来人们之间的联系程度越来越密集,人们享受人力资本外部性的程度在不断增强。

区域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来源于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和固有的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这不仅在于区域生产力发展程度、学校教育、职工工资、健康投资、通信网络的发展,而且与地区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底蕴关联;另一方面,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来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相关。经济发达省区在改革初期享有和运用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会发生人力资本的高增长,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而区域经济一旦失去对人才的吸引力,将会造成高级人才流失,使本地区人力资本增长相对缓慢。2007年黑龙江省国有单位新增就业人员18.6万人,集体单位新增就业人员1.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由外省调入人员为274人,仅为辽宁省同期的不足1/3,集体单位由外省调入人员为5人(见表6)。所以,黑龙江省与辽宁、吉林两省的人力资本差异性的扩大是区域内部人力资本投资和外部人才吸引力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先进技术能否形成高效的生产力取决于本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及其知识吸收能力,也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与引进技术的匹配程度。引进的技术水平越高,技术对人力资本水平的要求就越高。而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其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因此,黑龙江省只有尽快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依据产业结构特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才能获得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技术创新机会和能力,从而通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吸收能力与再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6

一、引言

众所周知,北京市有着雄厚的外来劳动力资源,那么,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北京市GDP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在此,以北京市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探究1994年~2008年外来人口对北京市GDP的贡献力。

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可知,近年来,外来人口俨然成为城市雄厚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人口对北京市GDP的贡献力是毋庸置疑的。为此,探究北京市外来人口对GDP的贡献值,以及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效用,对未来北京市劳动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及永续利用有着不可言喻的意义。

最后,根据统计口径可以推知:

此次研究的基础人口数据均是以此为标准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Jan Tinbergen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

这里采用其对数形式的生产函数,即:

(1)

其中,Y―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总产值;A―常数项(此为科学技术水平,并假设其不变);L―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总和;K―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α,β―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随机干扰项。

上述L包括外来人口的数量,估计外来人口对GDP的贡献值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北京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中的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分离开来,单独考察外来人口的贡献力。但是,若是如此进行估计,由于所采用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该模型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常数项和变量的系数将不合理,导致模型的统计性质欠良好。为此,实际估计中,为避免固定资本投资与产业劳动力的多重共线性(此研究,K和L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39151,且在α=0.01双侧,不能拒绝原假设),同时也减少异方差和自相关的影响。在此,假设第二三产业为“不变报酬型”,即α+β=1。变形可得:

(2)

如此,可算得α,则β=1-α。假设外来人口劳动生产率与户籍人口产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相等,则利用公式就可以推算外来人口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即外来人口占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比例乘以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贡献就是外来人口对第二三产业产值的贡献率。

因上可知,本次研究方法是基于以下几点假设与标准为研究前提的:

(1)假设生产函数为“不变报酬型”,即生产效率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且该模型假设“科学技术水平”在所研究时期内保持不变。

(2)假设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从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相同。然而实际中,由于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因人而异,其劳动生产率也是大相径庭的,但又由于其从业人口是随机分布,且劳动力素质为发现服从特定分布或倾向,在此,将其归入混杂因素中,不予考虑。

(3)文中不直接采用GDP数据而是以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替代之,主要是归因于外来人口绝大多数就业于第二三产业,且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统计也包括外来人口。

(4)为随机干扰项,假设其分布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实际在该模型的测算中,确实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本文直接采用OLS法(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

三、数据来源及整理

1.数据来源

此次研究所用劳动力L和固定资本投资K均出自《2009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其数据的统一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均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在本文中仅选取1994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的:我国户籍制度在1994年开始实现证件化管理,且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寄住人口的划为更新为按职业与居住地划分,其数据统计口径与现今的相关统计有很好的一致性。

2.相关数据处理

首先,关于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由于北京市公布的GDP为名义地区生产总值,为了考察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及提高研究的可靠性,需要将其折算成实际GDP。折算方法就是将历年的第二三产业产值除以历年各自的折算指数,然后加总。其中,第二三产业总产值折算指数均以上一年为100(这里以1994年为基年指标)。

其次,关于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同第二三产业总产值一样身为“流量指标”(存量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政府数据以流量数据为统计基准),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统计通常是在生产之前,而总产值的统计却是于生产完成之后。基于此,作者以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折算对所研究问题不会产生影响,且运用原数据(未折算)更有助于控制误差项,遂未折算第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最后,将研究所用数据汇总整理,以用于模型的测算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利用Eviews5.0基于最小二乘法对进行估计,结果如图1表示:

从上图结果可知,模型的t值和F值均在α=0.01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调整后的Adjusted R-squared为0.869596。但是,Durbin-Watson Stat高达0.906434,经查表得知存在正自相关,此原因多是由于资本的滞后效应所至,且本研究中样本总量较少(N=15),D-W检验多用于大样本的检验。因此,本文仍采取此模型的结果。

根据(2)式的估计结果,可以推算出劳动力弹性系数为β=0.3181。据此可以计算外来人口对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式中:β―劳动力弹性系数; L’―外来人口数量;L―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Y―第二三产业总产值折算值(实际总产值)。

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1994年~2008年,在外来人口劳动生产率与户籍人口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外来人口每年所创造的第二三产业产值从3.11%增长到11.83%,且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五、总结

综上所述,Jan Tinbergen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着优质的拟合度,通过适当的统计方法可以准确的推算外来人口对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的贡献值,进而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次,在Jan Tinbergen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假设前提下,在假设外来人口劳动生产率与户籍人口从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外来人口在对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总产值的贡献效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雄厚的外来劳动力资源是北京市GDP高速增长的有力战略资源,而即将到来的户籍制度改革或许又将进一步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强烈的吸引拉力,使北京的城市化建设如虎添翼。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此次研究未能将科学技术水平引入生产函数模型中,在15年间,可以说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北京市二三产业总产值的增长一定会产生相当的影响力,但由于作者个人经验所限,尤其是受科学技术水平与总产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难以有优质的拟合模型所制,难以在研究中考虑科技水平因素。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7

初中数学的习题课主要是安排在复习阶段,习题课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式,在习题课上,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知识,并且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完整地掌握好所有知识点. 同时,在习题的讲解中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和方法,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要上好初中数学的习题课,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选习题,详细讲解

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渗透解题方法的学习和指导. 习题教学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就是要给学生一堂高质高效的习题课. 高质高效并不代表要讲很多,很多老师都想在课堂上讲多一些,以为在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好,讲完了学生就学到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过多,学生并不能全部掌握好,一知半解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课堂上不求讲多,综合性的题型一两道就够了. 要精选习题,确保学生学完一道题就可以掌握一类题.

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有关根的判别式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1 = 0(a ≠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的值. 这道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根的判别式的理解和运用,还综合了代数式求值部分的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还会与二次函数结合起来考查,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 - 1)x2 - 2(m - 2)x + 1 = 0.(1)当m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点A(-1,-1)是抛物线y = (m2 - 1)x2 - 2(m - 2)x + 1上的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若点B与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B的直线?若存在,请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些比较典型的题目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综合性的掌握.

二、举一反三,适度训练

在习题课中,教师不能整节课都在讲题,内容过多,学生是很难吸收的. 教师如果整节课都在讲解,即使学生在课上是听明白了,也很难保证学生在课后还会做这类题型. 这也是我们平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学生听老师讲就觉得很简单,自己做就不会,这种就是很典型的听多练少的结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是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特别是对课堂上所讲的题型,要让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式的运用,更加需要强化练习,达到灵活使用公式的效果. 如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公式的运用. 学生对公式x1 + x2 = -■,x1x2 = ■可能很熟悉,但在考试中,常常是其他的考查形式,如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求x12 + x22或x12 - x22的值.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对公式进行变形,再求值. 又比如垂径定理的运用,关键就是要在圆内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已知和所设的未知数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并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数. 这就是垂径定理的运用技巧,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训练,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好这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遇到“油桶”还是“拱桥”问题,都能举一反三,轻松地抓住解题的关键点顺利解题.

三、注重评析,启迪思维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2-0036-05

办学体系是指由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功能的教育机构相互联系而构成的集合。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结构是否完善、层次是否丰富、功能是否健全、布局是否合理等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理清我国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问题的研究状况,以“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我国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结构研究方面的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1][2][3][4][5][6][7][8]。就全国而言,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有何结构特征、层次类型特征、行业门类特征以及区域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结构特征

所谓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是指职业教育的投资举办者。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的投资办学主体十分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央部委办学、教育主管部门办学、地方政府办学、行业企业办学、集体办学以及政企合作办学等。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作为办学经费的公办职业院校,另一类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以外的各类社会力量兴办的民办职业院校。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行业门类上五花八门,但在形式上主要有两类,即以正规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院校和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机构。

(一)职业院校办学主体结构特征

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办学主体的结构特征,对《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上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学校数量、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和结构特征,见表1。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民办职业院校数量增长较快,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兴办的职业院校依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公办高职院校在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以及在校学生数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表1 我国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办学主体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

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民办和公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差距更加突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力量还很弱。

(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办学主体结构特征

除了各级各类能给学生提供系统职业教育的院校以外,那些专门提供某类短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机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培训机构具有规模小、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灵活多样、办学成本低等特征。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近13万所,教学班(点)532983个,注册学生49250045人,教职工473108人,其中专任教师242299人,从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323258人。这些培训机构有的依托职业院校,有的独立办学。总体来看,政府和集体举办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占绝大多数,个体和民办的培训机构还很弱小。

从类型上看,我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培训服务的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另一类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化技术培训(学校)。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性质的培训机构。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从办学主体来看,我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部门(包括县乡层次的教育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主办,二是集体(主要是村集体)主办,三是社会个人主办。

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层次结构特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了三层次多类型的结构体系。在层次上,分别是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每一层次职业教育又可细分出相应的办学形态。

(一)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和机构在类型上比较多样,主要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各行各业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独立学院、大学下设的职业学院和成教学院以及一些民办的其他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1年我国有各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772所,在校生近1763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共计1246所,在校生数达到966万人,教职工数约60万人,专任教师40万人左右。2011年,民办高职高专学校数共计351所,占总量的比例约为28%,学生数达216万人,比例为22%,说明民办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等职业教育

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门类上显得相对简单、清晰。我国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以及技工学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其办学规模较高等职业教育要大。2011年,我国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5884所,约是高职院校总数的5倍,在校生约2239万人。

在四类中等职业学校中,就学校数来说,职业高中最多,共有5206所,占所有中职学校的32.8%。在校生数则是普通中专最多,2011年全国共有普通中专学校3938所,占所有中职学校的24.8%,但在校生约878万,比职业高中多出约152万,占全国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9.2%。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门类。二者的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分别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68.6%和69.1%。

(三)初等职业教育

我国初等职业教育不但层次低,而且办学类型也很单一,主要由职业初中承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初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规模和地位都在不断缩减,见图1、图2。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有职业初中1194所,在校生88.64万人。到2011年,全国职业初中的数量减至67所,在校学生数仅有34173人,教职工2187人,专任教师1975人。

图1 2000~2011年职业初中学校数

图2 2000~2011年职业初中在校生数

三、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产业门类特征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导向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是否与产业经济结构相协调,专业设置能否适应并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需进行深入分析。

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GDP增加值分别为35226亿元、157638亿元和148038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33%、46.24%和43.43%。具体来说,第一、第二产业GDP的比重偏高,尤其是第二产业的比重仍过高,而第三产业GDP的比重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如前所述,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但在学校数和招生规模上中职教育都是主体,其专业门类的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比较有代表性。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的统计数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设置和产业结构并不完全一致,而是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有所超前。2011年,我国共有中职在校生1816万人,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门类的学生数分别约为195万人、462万人、1160万人,三大产业门类学生的比重分别为10.71%、25.41%和63.88%,见表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中职在校生比例和第一产业的产值比例较为协调,均处于10%~11%之间。而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两者的差距较大。2009年,第二产业GDP增加值所占比重达46.24%,说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之我国第二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较多。而同期中职在校生数所占比例为25.41%,说明所有的中职在校生中,只有1/4是为第二产业培养的。换言之,在我国第二产业仍占较大比重的形势下,中职业学校第二产业门类专业的在校生数量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第二产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43%,而同期中职学校第三产业门类专业在校生的比重高达63.88%,二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第三产业门类的中职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过剩。

表2 我国三大产业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门类比例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

四、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状况的区域差异特征

习惯上一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2011年6月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将我国的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以更加科学地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市、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

1.区际差异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区际差异。在职业学校数量方面,2011年,东部地区共有高职高专、成人高校、中职学校和初职学校4538所,占全国所有职业院校总数的34%;中部六省有4010所,占30%;西部地区有3440所,占26%;东北地区最少,有1390所,占10%。从单位国土面积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每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职业院校12.11所,中部地区为3.96所/千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1.07所/千平方公里,东北地区为2.17所/千平方公里。可见,不论是总量还是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都处在领先地位。

从学生数量来看,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也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东部10省市各类职业院校共有在校生1416.68万人,占全国总量的39%,平均26.38人/千平方公里;中部6省有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1020.30万人,平均10.03人/千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量的28%;东北3省有253.66万人,仅占全国总量的7%,为四大经济区域中最少,平均4.12人/千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有939.0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8%,平均仅为3.25人/千平方公里,为全国四大经济区域最低。东部地区的成教、高职高专和中职学校在校生均居全国首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6%、41%和36%,其面积平均发展水平更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

2.区内差异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仅在四大经济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内部的发展也并不均衡。在东部地区的10省市中,2011年河北省拥有的职业学校最多,共有855所,其次是山东省,有828所,广东位列第三,有689所。高职高专院校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江苏、广东和山东,成人高校从多到少依次是北京、上海、山东,其他民办高校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上海、山东、北京,中职学校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河北、山东、广东,初职学校仅河北有1所。中部6省中,河南省的职业院校最多,达1044所,最少的是江西省,有606所。相对来说,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大。中等职业教育在河南、安徽、湖南等人口大省较为发达。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和辽宁的职业教育相对发达。2010年,黑龙江有520所各类职业学校,辽宁有489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职教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四川和陕西。2010年,作为西南经济中心的四川省共有各类职校650所,其中中职学校有558所,高职高专学生约66万人,中职在校生约124万人。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共有各类职校450所,其中382所是中职学校。就总量规模而言,这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程度最滞后的是青海、和宁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

(二)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区域、省之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为找出主导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因素,以职业学校总数作为衡量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并整理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职校总数和各地国土面积、人口总量、GDP总量、人均GDP、总就业数、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体来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有显著关联性。

1.人口因素

将各省、市、区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其他民办高校和中职学校)总数与相应的人口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α系数小于0.01水平上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86,见图3,说明一个地区职业学校的多少和职业教育的规模与发展水平同该地区的人口多少高度相关。

图3 职业院校总数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2.经济发展因素

相关分析表明,一个地区的职业学校总数与其GDP总量、总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α系数小于0.01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85和0.748。在α系数小于0.05水平上与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1和0.435。充分说明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水平主要与该地区的经济总量直接相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就业人数以及规模以上企业数也越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大。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国家财政拨款单一办学局面被打破,多元化办学格局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但民办职业教育在各种层次上都还显得比较弱小甚至缺失。

第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不完善,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较少,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缺乏。职业院校主要以初级、中级和相当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为主,整体办学层次低,造成职业院校的社会吸引力不足。

第三,当前我国职业人才培养在专业门类结构和产业结构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匹配问题,并集中表现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造成人才结构失调问题的出现。

第四,从空间布局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存在区内和区间的差异,这种空间布局不均衡,与经济总量和人口因素有着正相关关系。人口规模主要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经济总量主要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重点就是要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适应的问题,迫切需要对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金良.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6(3):11-13.

[2]马尧炯.建立起职业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1983(7):10-11.

[3]欧阳河,蒋莉,张燕.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演进[J].职教论坛,2008(10):59-63.

[4]欧阳河.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7.

[5]吴福生.努力建立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J]. 望周刊,1985(37):45.

[6]于红旗,王键.论我国职业教育新体系的建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5-146.

[7]于明春.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J].职业,2006(S1).

[8]周鸣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机制[J].经济导刊,2010(10):90-91.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WANG Ji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7-0063-05

学习倦怠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而逐渐丧失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无意义感,学习绩效和自我价值感降低。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在一些高校,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大学生比例竟高达40%,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厌学而退学。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业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我国目前对学习倦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和中学生,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倦怠情况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了解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并有效地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成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从成就动机的角度来分析学习倦怠的状况和影响因子,为找到减轻学习倦怠的途径提供思路,从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情况抽样调查情况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在校大学生300人,后得到有效被试279人。样本中男性98名,女性181名;一年级118名,二年级70名,三年级51名,四年级40名;专业文科165名,理科114名;来自城市63名,县城63名,农村153名。

(二)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抽样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以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为框架,参照Maslach的量表研制成新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共有20道题目,分为三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量表分半信度为0.8800(P

2.大学生成就动机问卷。成就动机量表中文版,该量表由叶仁敏修订,其中包括2个分量表:获取成功的动机Ms和回避失败的动机Mf。Ms大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高,Ms小于Mf则总的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低,个体倾向于避免失败。Ms―Mf则为成就动机水平总分。追求成功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回避失败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

统计工具:

本研究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一)学生学习倦怠整体情况

为了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倦怠的一般特点,本研究首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倦怠总分、情绪、行为与成就等维度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总学习倦怠分值为2.88±0.33,情感衰竭分值为2.86±0.50,行为不当分值为2.37±0.60,个人成就感低落分值为3.40±0.65。从分值来看,与理论中值3比较,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接近中等程度,并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二)学生学习倦怠特点

1.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通过对学习倦怠性别情况的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具有差别,如表1所示。

从此表看出,大学生学习倦怠从各维度到学习倦怠总均分都无性别差异,男女显著差异不大。但是从分值来看,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情绪低落及低成就感上,女生要比男生分值略高,即女生比男生情况严重一些。但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男生比女生分数略高,即男生比女生情况严重。

2.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如表2所示。

从此表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年级差异不显著,不过各年级存在一定差别。如在学习倦怠总水平上,随年级逐级升高,大四学习倦怠程度最高;在情绪低落维度上,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情绪低落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在行为不恰当这一维度上,大四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经过LSD事后分析,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差异最显著。

3.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倦怠表现的差别,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低成就感上,文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理科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理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文科学生。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情况严重,高于理论中值3,因此我们对学生倦怠和成就动机进行了相关分析。

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和成就动机的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学习倦怠与成功动机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学生学习倦怠总水平与学生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情感衰竭与追求成功、合成动机存在负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行为不当与合成动机存在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存在正相关。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存在中等程度的学习倦怠,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上略低于中等程度,情况比预先设想要好一些。这说明随着少数民族学生所在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比以前减少很多。但学生的低成就感严重高出中等程度,这个统计结果值得关注。这说明,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学生的低成就感仍然非常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是少数民族学生高考优惠政策才进高校学习的,虽然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刻苦学习,但是他们的自身条件和学习能力显然较同在班上的其他汉族学生差,使其内在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挫伤。对于正处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压抑在他们内心所留下的阴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某些学生,特别是跟汉族学生缺少正常交流的学生,如果没有外在的心理辅助,它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到他们整个大学生活。同时,大多高校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经验,个别民族学生内心的问题与困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所以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比较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有意无意地了解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水平明显低于同班的汉族生,毕业后因为受照顾降低标准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会各企业单位不很受欢迎,就业压力相对比较大,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自己何去何从,因而自我成就与价值感就显得比较低落。

研究注意到,国内一些学者作了相关研究,如对某民族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倦怠总分均值为2.7±0.7。而本研究学习倦怠分值为2.88,说明本研究学生学习倦怠严重程度高于该民族大学学生。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文理科上的差异特征

通过统计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从这里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性别的差异在缩小,在受教育水平上差异也在缩小,因此统计结果呈现男女学习倦怠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是从分值来看,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情绪低落及低成就感上,女生要比男生分值略高,即女生比男生情况严重一些;但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男生比女生分数略高,即男生比女生情况严重。这说明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高校,女生在学习倦怠及情绪和成就感低落上要比男生严重。但在行为不当上,男生要比女生略严重。

在年级差异上,少数民族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 ,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其可能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刚来,到比家乡发达的地区学习,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生命激情比较高,成就动机也较强。但经过一年的学习,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失望,另一部分则沉迷于网络世界或者忙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所以旷课情况会比较严重,因此在大二的时候成就动机有所减弱。而在大三时,由于面对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及自身的不确定性与无力感,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微妙的转变,觉得勤奋学习或者学习成绩好也改变不了就业难的命运,所以会干脆放弃努力,其成就动机自然会降到最低。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大二、大三少数民族学生退学率较高的现象。到了大四,学习倦怠情况较低的同学仍然会选择就读,而学习倦怠情况严重的大部分同学则选择了退学,所以统计结果显示大四学生成就感比大二、大三增强。在别的维度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少数民族学生不存在年级的显著的差异,不过各年级存在一定差别。如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情绪低落高于大二、大三,因为大一新生存在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情况,大四学生为即将的就业担心,所以在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上略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行为不恰当上,大四的学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大四的学生面临实习和找工作问题,所以,旷课、早退、迟到等行为不当上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

在文理科差异上,文理科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没有显著差异。从总分到各维度,文科和理科学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距,但是在学习倦怠总水平、情绪低落、低成就感上,文科学生严重程度略高于理科学生,因为从就业情况来看,理科学生有一技之长,找工作相对容易,因此在这几个方面学习倦怠情况略低于文科生。但在行为不当上,理科学生情况比文科学生严重,这可能是因为理科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这与前面性别差异的分析一致。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学生学习倦怠总水平和情感倦怠与学生的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正相关,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倦怠和情感衰竭主要与避免失败动机相关,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得到照顾录取的学生,因此内心对失败的恐惧成为其情感衰竭的主要原因,这提示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和辅导,此外还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潜能激发训练课程,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如此便能慢慢消除或减低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

学习倦怠的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411。这说明少数民族学生的追求动机仍然不强,这是学生学习倦怠中的低成就感直接导致的。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比如可以在校园文化塑造中注意少数民族学生成功事迹的推广,营造推崇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校园文化 ,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我们还可以从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生命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升其人格素质。另外,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心理训练课程,改变学生的自卑、无价值感等自我心理。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减低或者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四、结论

1.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中等程度的厌倦,但低成就感较严重,高于中等水平。

2.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文理科、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从表2看出,大学生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存在年级的显著差异,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成就感非常低,尤其是大三,学生的成就感严重低于中等水平 ,大四时学生成就感有所增强。

3.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呈相关关系,尤其是学习倦怠总水平和情感衰竭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学习倦怠的个人成就感低落与追求成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斯贝.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J].文化与教育技术,2009(12).

[2] 邹长华,韩建涛.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管理科学,2009年(2).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10

二、申报理由

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 积极负责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谦虚谨慎,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服从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当强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教学效果好,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学校及学生满意, 2000年8月被评定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担任过高一、高二和高三的数学教学任务,其中任教高三数学2年,2000-2001学年度第一学期获得“校级先进班主任”称号;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获得“校级先进班主任”称号;第二学期获得“先进学科老师”称号;承担过高一、高二和高三数学尖子生培训和全国数学联赛培训工作;2002-2003年在南海一中工作,担任高三(4)班班主任,高三(4)、(5)班数学科任,第一学期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至今任现职已满3年,符合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

三. 下面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总结

(一). 在教研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传授给学生,1999年-2000年,我教高一(5)、高一(6)班数学,高一(5)班班主任,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我刚毕业,经验不足,但是我有新观念、新思想,还有精力旺盛。开学我拟定四关:第一关:教材关,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觉得处理不当的地方就去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他们的热心指教下,我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填补手上资料不足,我订阅了大量的专业杂志,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第二关:吃透学生关,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作为老师,是学生信得过的朋友,跟学生交朋友,以情动人,学生因“亲师”而“信道”,会对你所教科目感兴趣。第三关:上课关,我是从学生过来的人,学生喜欢怎样的课我心里清楚,备好一节课,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还需要你有驾驭课堂的能力,照本宣科不符合时代要求,我们需要创新,怎样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讲一些数学史,创设数学情景,拟定一些开放型题,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第四关:信息反馈关,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忽约了学生的心声,每一次考试后,我都会叫学生给我提出意见,综合反馈回来的信息,重新拟定教学计划。我在进步,学生也在进步,付出总会有收获的,这一年,我所执教的两个班,中段考、期终考数学科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都排在前茅,在组织竞赛方面,开平一中数学科每个年级都开设尖子班,每周一节课,尖子生的培训工作由本年级的老师负责,我主动承担高一尖子生的培训工作的全部,这一年在第十一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本年级有16人获奖(1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我所执教的班有6名同学获奖,他们分别是:二等奖:关石链;三等奖:梁文江、张妙仪、关思贤、张焕堂、周卫明;因而我被“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评为“数学教育优秀园丁”。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11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高二上数学总结篇12

二、申报理由

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