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7 22:42:59

初一数学论文

初一数学论文篇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一)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二)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四)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论文篇2

现阶段,实行义务教育,数学后进生占有很大比例,后进生的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除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外,主要原因是:

1.1基础知识不过硬

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掌握。

1.2学习活动不适应

小学课程门类集中,内容简单。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起来,都有很大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立即适应这一学习环境,这是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

1.3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的父母为了生计,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因此留守学生比较多,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更谈不上父母对他们的管教。这些学生大部分思想消极,不思进取,生活懒散,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爱。

1.4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

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心理上说,初一学生都在13岁左右,正处在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而部分学生对这两个转化开始不适应,若不能较快适应这两个转化,就会渐渐跟不上教学要求。

2.防止和转化措施

鉴于数学后进生的上述原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就数学后进生的转化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2.1搞好中小学衔接

(1)知识上的衔接

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因而,新生入学,结合新课内容,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时防止和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特别要重视“代数基本知识”的教学。

(2)学法上的衔接

在小学里,一部分是“死读书”,学习方法以简单模仿、死记硬背为主;另一部分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重挖掘课本功能,更多学生做题只求结果,忽视数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开始应有意让学生体会到小学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是不能适应的,坚持严格的常规训练,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防止和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措施。

2.2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发展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数学教育的成就,很多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发展。为此,培养和提高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启动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和转变数学后进生的重要保障。

(1)设疑立障,引起悬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越是奇绝怪异,越要探个究竟。为此,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置情境,引起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

(2)呈现差异,引起冲突

通过呈现给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差别,或相冲突、相矛盾的情境,揭露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可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启动学生思维。

(3)引导学生自得,给予成功满足

兴趣是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成功的欢乐可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自得,给予学生多次的学习成功,能使学生多次获得愉快情绪,从而为数学废寝忘食,积极思维。如讲授公式时,可先安排学生练习计算出结果,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公式,对它产生兴趣后,再讲解其应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补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并指导学生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做个别教育,适度“偏爱”后进生

众所皆知,后进生常因暂时处于落后而受家长责备,同学数落,老师嫌弃,显得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丧失上进心。要使他们进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热情,特别是教师的关心鼓励,使他们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要措施。

师爱激励教师对学生施以深厚的教育爱,即自觉、具体、亲切、真诚地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能够感化其心灵,使之不断进步。对待数学后进生,老师应“关怀备至”,用自己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唤起他们的上进心。可以通过面批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巡视,向他们了解知识“卡壳”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补讲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作业、答问中的错误要循序善诱,切莫恶语伤人,“雪上加霜”。此外,还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善意地诱导他们不断觉悟,贴切地指导其出路,若老师“工作到家”还产生“为师而学,不学好对不起教师”的向师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积极性与日俱增,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情境陶治

对待品德纪律差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精神,把他们设计在一个足以兴奋并能鼓励其前进的新环境中,使他们置身于积极、主动、向上的情境里,能充分、及时表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加以表扬引导,从而提高其数学成绩。

2.4充分发挥集体功能,积级开展学习活动

2.5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艺术化,要能吸引学生

初一数学论文篇3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6.

[2]熊惠民.数学史方法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3]王子兴.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5

[4]孙朝仁,臧雷.数学史方法研究[J].综合数学教学参考,2002(10):28-29.

[5]龙开奋.论数学史方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60.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3]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4]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5]张明月.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傅顺文.浅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J].新课程导学,2015(4):8.

[7]王治春.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78.

[8]吴燕飞.谈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之友,2015(6):25.

数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徐美素.注重小学数学的人文教育[J].时代教育,2008,(04).

[2]钱丽.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08,(10).

初一数学论文篇4

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类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的最基本的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站在教学要游刃有余的角度上是必须掌握基本的初等数论知识的.为了在初等数论的教学中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本文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初等数论的有效教学法.

一、在初等数论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法

高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在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小学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小学数学联系紧密的内容要放慢节奏详细讲解.

整除的数字特征是与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许多时候需要学生直接借助概念进行思维,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难点.初等数论的教材中需要利用同余的知识来证明整除的数字特征,而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然是不适用的,小学生大多还没有接触过同余的知识,那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来理解这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呢?这需要教师对整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扎实地在较高层次上掌握小学数学的一些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

二、在初等数论教学中补充小学数学竞赛题

初等数论教材中有许多古代数学名题,如“百鸡问题”“鸡兔同笼”等都是小学数学的趣味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等数论的相关章节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例如,介绍带余除法时可以举例:“某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该数除以12余几?”介绍奇偶分析时列举几个大家熟知的“翻茶杯”“放硬币”“报数游戏”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学竞赛题.介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补充如下例题:一块长方形地,长24871厘米,宽3468厘米,要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正方形的地块,不能有剩余且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的大.问: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在讲授求解不定方程的内容时,给出如下充满生活气息的应用题:(1)150个乒乓球,分装在大、小两种盒子里,大盒装12个球,小盒装7个球,问: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才能恰好把这些球装完?(2)某人打靶,8发打了53环,全部命中在10环、7环和5环上,问:他命中10环、7环、5环各几发?在讲质因数分解定理的应用时,举例:如果935×972×975×__________结果末4位为0,__________中最小填什么数?在同余的应用时,举例:今天星期四,再过4734天是星期几?

在进行课堂讲授时结合小学数学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乐趣,深刻体会到初等数论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如果能再介绍一些与小学数学有关的趣味史料,则效果更佳.

三、在初等数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因此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致力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初等数论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如整除的概念与性质、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同余等知识,其他课程中已有涉及,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在初等数论教材中把它们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已,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后尝试写出教案,再选出一两名代表上台讲授,然后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拨,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讲课与课后评论这两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初等数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讲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可谓一举两得.而其他与小学教学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可以粗略地讲,尤其是太高深的数论理论,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必要求太高,否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要教好初等数论这门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竞赛题目,并让学生尝试教学提高授课能力,使学生在初等数论的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站在皇冠顶上看风景(二)——数学教师要掌握一点初等数论知识[J].湖南教育(下),2011(5).

[2]单墫,主编.初等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27.

初一数学论文篇5

一、引言

数学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初中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根据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来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听取小组之中其他成员的看法,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对于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作用,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为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省事,都是安排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初中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强,而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差的不均衡局面,不利于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组,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在建立分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初中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小组中的每个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保证小组讨论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讨论方法,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题目展示在初中生面前之后就立即安排初中生讨论,在他们讨论了两三分钟之后,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这种讨论仅仅浮于表面,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教师不应该为了节约时间而导致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地进行交流就草草收场,而应该为初中生营造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应该先安排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讨论,这样,初中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自身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够集思广益,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保证讨论的时效性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初中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初中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初中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初中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初中生讨论。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五、进行多元化的数学小组讨论,引导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小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初中生熟练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初中生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再让初中生依据讨论出的结果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在自主互动中能够开拓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小组讨论能够为初中生营造出一个气氛活跃、促进初中生积极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初中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此同时,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注意的是,在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也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以便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让初中生真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钱可晶.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4).

[3]李铮芝.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的正确方法[J].校长阅刊,2006(12).

初一数学论文篇6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好多种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其中十字相乘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对于有些多项式直接应用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本文给出了通过变形而转化为直接应用这种方法的几类多项式。

一、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

可化为二次三项式的多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比其他方法有规律,所以简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举例说明如下:

例1、把多项式a2x3+a(2a+1)x2+a(a+2)x+a+1分 解因式。

这是含有两个字母的高次多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观察知,该多项式具有可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的特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故重新组合后用此法分解。

解:a2x3+a(2a+1)x2+a(a+2)x+a+1

化为关于a的二次三项式 (x3+2x2+x)a2+(x2+2x+1)a+1

=x(x+1)2a2+(x+1)2a+1

x(x+1) 1

x+11

=[x(x+1)a+1][(x+1)a+1]

=(ax2+ax+1)(ax+a+1).

例2、把多项式ab(a-b)+bc(b-c)+ca(c-a)分解因式。

这是轮换对称多项式,乘开后可化为关于a或b或c的二次三项式。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就避免了用其他方法分解的繁难。

解:ab(a-b)+bc(b-c)+ca(c-a)

化为关于c的 二次三项式 (a-b)c2-(a2-b2)c+ab(a-b)

=(a-b)[c2-(a+b)c+ab]

=(a-b)(c-a)(c-b).

例3 把多项式 (x+y)(x+2y)(x+3y)(x+4y)-3y4分解因式

将该式化为关于多项式x2+5xy+4y2 的二次三项式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解更为简便.

解:(x+y)(x+2y)(x+3y)(x+4y)-3y4

=(x2+5xy+4y2)2+2y2(x2+5xy+4y2)-3y4

=[( x2+5xy+4y2)+ 3y2][(x2+5xy+4y2)-y2]

=(x2+5xy+7y2) (x2+5xy+3y2).

例4 把多项式a4+b4+c4+2a2b2++2b2c2+2c2a2分解因式。

解: a4+b4+c4+2a2b2++2b2c2+2c2a2

化为关于a2的二次三项式a4+2(b2+c2)a2+(b4+2b2c2+c4)

=a4+2(b2+c2)a2+(b2+c2)2

=(a2+b2+c2)2

本例说明某些齐次式也可用这种方法分解因式。

二、二元二次多项式(注)(三元二次齐次式)

二元二次多项式ax2+bxy+cy2+dx+ey+f在实数范围内若能分解因式,则可分解为a1x+b1y+c1与a2x+b2y+c2的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由待定系数法得a=a1a2, c=b1b2,f=c1c2, b=a1b2+a2b1,d=a1c2+a2c1, e=b1c2+b2c1.于是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由十字相乘法得

二次项ax2+bxy+cy2=(a1x+b1y)(a2x+b2y).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dx+f=(a1x+c1)(a2x+c2)

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cy2+ey+f=(b1y+c1)(b2y+c2)

上述三式的因式分解可以表述成

a1b1 c1

a2 b2c2

由此,一个二元二次多项式如果系数间有上述关系,可用此法分解因式。

例1、把 2x2-7xy-22y2-5x+35y-3分解因式。

解: 2x2-7xy-22y2-5x+35y-3

2 -111

12-3

=(2x-11y+1)(x+2y-3).

三元二次齐次式中,如果将第三个元看成常(系)数,也可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

例2、把 2x2-3xy-5y2-11xz+31yz-6z2分解因式。

解:2x2-3xy-5y2-11xz+31yz-6z2

2-5z

1 1-6z

=(2x-5y+z)(x+y-6z).

初一数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论文篇8

中学生英语写作分析与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人格浅析

感受语文之美品味语文之味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开发学生语文学习个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结构

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阅读教学之浅见

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论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意象把握

略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中学数学的课堂活动教学研究

浅谈数学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谈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分类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式思考

刍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整合浅议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

加强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英语成绩

如何提高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析学生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基于课堂有效提问促进情感体验的实践研究

民俗文化,解读文本的平台

谈谈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谈初中劳动技术的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老师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如何做好学生住校工作

中学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

系统论思想与体育课程评价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竞技状态的关系探析

新视域下初中女生体育课有效性教学探析

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蚂蚁哲学

《品德与生活》教法小议

浅谈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漫谈语文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试论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参与和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采

刘建东

减压,能让教师大胆管理

和谐沟通为,有效教学挣出一抹亮色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谈如何引导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

巧用多媒体网络,优化作文教学

建立动态生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尊重学生的见解是实现课堂互动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议后进生转化的对策

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共同提升的几个重要因素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刍论会计计量与货币职能

代数与算数的衔接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浅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浅谈物理数学中的“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浅析“测定物质密度”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追根寻底: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谈地理教学过程中创新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摭谈

浅谈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环节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

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学会积累,体验快乐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视域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变能力探析

拓展训练在中学篮球模块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试论新课程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考书面表达之我见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一数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31-01

数学竞赛的开展导致了竞赛数学的诞生,竞赛开始的那些年头,其内容主要是中学教材中的代数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源于中学又高于中学的数学新层面,其思想方法日渐与现代数学的潮流合拍,对第1~45届IMO试题的统计表明竞赛数学正相对稳定在几个重点内容上,可以归结为四大支柱、三大热点。

四大支柱是:代数、几何、初等数论,组合初步(俗称代数题、几何题、算术题和智力题)。三大热点是:组合几何、组合数论、集合分析、我国的冬令营试题和国家队选手选拔题,与国际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高、初中数学竞赛大纲的内容,也以中学教材为依托而努力接轨国际潮流。

一、代数

代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其在竞赛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理所当然的,已广泛涉及恒等变形、方程、函数、多项式、不等式、数列、复数、函数方程、矩阵等方方面面,近年的主要特点是:

1、出现集中的趋势。

统计表明,近几十年来,难度较小的问题(如恒等变形、单一的解方程等)消失了,明显超出中学范围的问题(如矩阵等)也消失了,代数问题正在向不等式、数列、函数方程上集中,这表明IMO代数题的命题趋向是,既在努力避开有求解程式的内容、提高试题的难度,又在尽力避免超出中学生的知识范围,而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上做文章。

2、与数论、组合、几何的交叉

代数知识在各个学科中都有基础的作用,无论哪一门中学数学分支都少不了代数运算。IMO试题在避开常规代数题的同时,正在加强与各个学科的综合,不等式不仅有大量的数列不等式、最优化背景的不等式,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几何不等式、数论不等式、组合不等工;方程知识也在数论问题、几何问题或其他离散问题中屡屡出现。

二、几何

欧几里得几何虽然古老,但在提供几何直觉和逻辑推理方面仍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因而历来受到数学竞赛的青睐,平面几何证明已经属于IMO的届届必考内容,少则1题,多则2-3题。我国高中联赛加试(二试)和冬令营考试,也是年年必有平面几何题。

IMO中的几何问题,包括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以平面几何为主。

IMO的平面几何题数量较多、难度适中、方法多样,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与中学教材结论比较紧密的常规几何题,虽然也有轨迹与作图,但主要是以全等法、相似法为基础的证明题,重点是与圆有关的命题,因为圆的命题其知识容量大、变化余地大、综合性也强,是编拟竞赛题的优质素材。

第二层次,是比中学教材要求稍高的内容,如共点性、共线性、几何不等式、几何极值等。这些问题结构优美,解法灵活,常与几何名题相联系。

三、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也叫整数论,其研究对象是自然数。由于其形式简单,意义明确,所用知识不多而又富于技巧性,因而历来都是竞赛的重点内容。

如果说代数、几何离中学教材还比较近的话,那么初等数论则在中学教材未系统介绍、而中学生(特别是优秀中学生)又不是不能接受这样一种思维发展区中,其在培养数感和发现数学才华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正在与组合数学相融合而成为数学竞赛的一个热点题源。它还有一个优势是,能方便地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各层次竞赛试题。“奇偶分析法”也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都使用的数学奥林匹克技巧。

四、组合初步

数学竞赛中的组合数学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它离中学教材最远,通常指中学代数、几何、算术(数论)之外的内容(俗称杂题)。对中学生而言,这类问题的基本特点是不需要专门的数学用语就可以表述明白,解决起来也没有固定的程式(非常规),常需精巧的构思,从内容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组合计数问题,组合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兴国.数学竞赛与科学素质 [J].数学教育学报,1996,5(3).

初一数学论文篇10

近几年来,在中考试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类讨论试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分类思想的意识不全,造成了结果不完整,得分率不高。下面详细地谈论一下数学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当中的渗透。

一、培养分类意识,渗透分类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分类的经验,比如,文具的分类,衣服的分类等,老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经验迁移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将分类思想渗透教材学习中,充分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大的知识板块。比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绝对值、数的分类等知识点的时候,都可以渗透分类思想。

比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意义这一章节时,可以进行如下分类教学:通过对负数、正数、零的绝对值的复习,指引学生学会分类讨论的学习数学的原则。再比如,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就可以分成正数与负数、正数与零、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等情况来讨论,通过上述的这些讨论,进而引向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授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缜密性

分类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标准,然后根据分类对象的属性,进行不遗漏、不重复的划分,再对每一类的划分进行详细的解答。掌握分类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比如,根据图像的相互关系和特征进行分类。按照三角形的角进行分类,可以分成: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根据圆与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可以分成: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和圆相离。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时候,因为圆心的位置可能在角的外部、角的内部、角的边上,因此在进行证明的时候,要根据这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证明讨论。

三、分类讨论,提高学生科学解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法则和定理都需要学生进行筛选和分类讨论。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要不断地给学生灌输这种分类思想,让学生明白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讨论,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完整的结果。如果不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往往会出现遗漏或者解题不完整的现象。与此同时,学生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背后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条理性。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类情况需要进行分类探讨:第一类是根据几何图形中出现的线与点的不同位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另一类是涉及方程或者函数或者代数式,需要根据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不同,进行不同情况的讨论。

比如,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3,三角形ACD是一个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现在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CD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根据题目画出ABCD这个四边形,然后计算ABCD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在进行这个问题的讨论时,就应该分类进行讨论,边长AC可以作为直角边也可以作为斜边,针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详细探讨。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从三大方面:培养分类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教授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缜密性;分类讨论,提高学生科学解题的能力,提出了数学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当中的渗透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初一数学论文篇11

从提高学生智力的角度来讲,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初中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能看出学生的未来智商。顺应时展,一种可以开发学生智力的独特教育模式应允而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整合初中数学复习策略,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智能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智能教育为目的,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身完整的智能结构,各自的智能领域又各具优势。所以,只有做好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工作,多元化智能理论将会在我国现代教育中起到令人瞩目的实际效应。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理论启发智能,以多元方式为前提而存在的一组智力。智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当个人遇到难题时,运用大脑进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主要存在条件表现为:语言、逻辑、视觉、音乐、身体、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者、存在智能等等。

2.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特征

首先,高度重视整体性。虽然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但九种智能都是相对独立的,都是以整个方式存在于个体之中,也就是说九种智能因素对于开发学生智能同等,每一种智能因素都应当引起注意,要高度重视多元智能的整体性。

其次,强调独特差异性。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即使都拥有同样完整的智能结构,但智能也因人而异,具体可分为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此,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其独特性,多元智能理论必须强调独特差异性。

再次,注重智能情境性。由于智能由个体所存在文化背景中的单一或多种智能所决定,它是大脑中文化背景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互相作用的产物,它不是一种心里属性,它只是一种潜意识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潜能取向。

最后,突出智能实践性。智能是一种能力,它是人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实践的演示模式,实际应用性值得肯定,多元智能理论突出智能实践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数学紧密结合

1.发挥认识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学生发挥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语言智能在数学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讲,数学的公式、定理、法则等都是启发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要素,而听、读、说、写又是培养、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最佳途径。

发展语言智能,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互相转换培养,主要是对文字、符号、图形语言的认识,因为各种语言标志都有其独特性,发挥的功能都不尽相同。有效发挥数学语言的转换策略,可以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结构,深入理解数学理论,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2.应用表征策略,创建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的是视觉对物体的大小、空间、形状等做出的感受和表达能力,空间智能是通过思维和想象实现的一种反映。这种智能的核心内容就是空间想象力,也是大脑中出现的空间映象的能力,将立体实物转换为平面图,运用大脑进行思考,再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在大脑中出现立体图的映像。这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表征策略创建的一种空间智能。

3.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学实例

作为一种智能理论教学模式,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作用也更加明显。以空间智能为例,说明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可行性,比如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上,其空间想像力应用最强的科目就是几何课,几何课包括着丰富的图形和材料,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识图模型,或者是在黑板上画图,这都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更好地掌握数学课程内容。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1.打造创造性的空间数学教育

在初中数复习课上,为了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多元智能理论的方式进行指导。授完课后,再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思维和想象力的空间,根据初中生的心里特点,使教学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具有激情的学习境界中,从根本上打造创造性的空间,这是一种很好的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2.理想环境下实现个性化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为其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引了学习兴趣,从而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上发挥最大潜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到满意,充满自信。

3.多元评价体系提高自我意识

大部分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在于自我意识薄弱,这是一种认识态度,不良意识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复习课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思考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定时在数学课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上明确学习目标。多元化智能理论的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多元智能理论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提高了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整个教育过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初中数学的特点,不断强化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复习策略。从教学理念、方式和和课程设置来说,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宣勇如.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班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2).

初一数学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3-01

1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是一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将整体的数学概念转换为零散的小部分,全方位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之后,又将零散的部分有条理地整合起来,得出有效可靠的总结。分类讨论思想符合学生初中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分类讨论思想遵循“每级分类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应逐级进行、同级互斥不得越级”的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数学题目中明确的对象要与讨论标准一致,要一步一步进行分类,要有层次地解决多次分类问题及相互矛盾的问题。在遵循原则的情况下,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达到的发展能力效果也会更好。

2 分类讨论的具体步骤

在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时,不仅要遵循以上三原则,保证解题流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还要依据分类讨论的具体步骤操作。分类讨论的主要有“1、明确分类对象;2、明确分类标准;3、逐类分类、分级得到阶段性结果;4、用该级标准进行检验筛选结果;5、归纳作出结论。”这5个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地说,在做初中数学题之前,首先看清题目具体的要求,然后确定分类讨论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其次,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研究并筛选出进一步分类讨论结果,接着,要对分类讨论的结果进行反复归纳总结,最后,综合得出所要结果。这几个步骤概括的说无非就是一个从确定分类讨论目标及标准到分析筛选问题结果,再到综合归纳总结出结果的过程。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又根据具体步骤操作,数学问题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更全面地得到解决。

3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分析

3.1 初中数学函数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函数在数学中是最为重要的一块,因此,初中教师更应把握这点,巩固并发展学生在函数这方面的思维。函数通常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之分,学生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如例题,某年杭州市生产运营水和居民家庭用水的总和为5.8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比生产运营用水的3倍还多0.6亿立方米,问生产运营用水和家庭用水各多少立方米?这道题可用方程来解决,但本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定性,所以应该用方程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题。首先设生产经营用水x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y亿立方米,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y=5.8,y=5.8-x;y=3x+0.6.接着通过作出量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曲其图像的交点,最后得出结论。

3.2 初中数学几何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有关几何题目解决方面是很常见的,在学习三角形与特殊三角形定义及联系方面得知三角形的任意俩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的长短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短都相等的概念。如例题,已知三角形ABC周长为20厘米,AB=AC,其中一边边长是另一边边长的2倍,BC长多少?从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可知,该题讨论的是有关等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这时学生应该回想教师课上所讲的相关知识,明白等腰三角形就是特殊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在等腰三角形上同样适用,然后开始分析题目。该题的解题思路有俩种情况,一种是AB=AC=2BC,即等腰三角形的俩等边是第三边的2倍,那么可以得出BC=4cm,AB=AC=8cm,可构成等腰三角形;另一种是BC=2AB=2AC,即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是俩等边的2倍,那么可以得出BC=10cm,AB=AC=5cm,无法构成等腰三角形,因此答案只有第一种情况成立,4,4,8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三边。

3.3 初中数学方程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对方程比较难把握,不知如何在具体情况下利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应在一旁主动分析并引导学生采用多角度、更全面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也应有效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科学、严谨地解决方成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如例题,试比较1+a与1-a的大小。这道题可采用作差法来解题,两个数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它们的差来判断。此时分为三个情况,第一种情况:当a大于0,2a大于0,即(1+a)-(1-a)大于0,1+a大于1-a。第二种情况:当a=0时,2a=0,即(1+a)-(1-a)=0,1+a=1-a。第三种情况:当a小于0时,2a小于0,即(1+a)-(1-a)小于0,1+a小于1-a。最终结果就分以上三种。可见,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涉及很多方面,不管是函数、几何、还是方程等方面都需要它。

4 结语

总而言之,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抽象思维,是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阶段最应运用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它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听课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