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2-07-19 04:52:30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1

1.讲座宣传的不到位和夸张化

对学生来说,参加学术讲座的目的是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教师来说,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因此参加的人员越多,讲座的效率也越高,这就离不开举办讲座前期的大力宣传。但是,很多高校的学术讲座的宣传不到位,只在开讲之时前一两天,更有甚者两三个小时。只是面向一个部门,只在自己院系门口摆上一块宣传板或者张贴一张海报,这往往使更多的同学错失了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在讲座时间安排上,也很随机,常常造成与学生的上课时间相冲突的局面。另外,在介绍主讲人的个人情况时,组织者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参与讲座,造成一定的轰动效益,常常采取过分夸张的宣传手段,动辄就是“国际××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学科的杰出教授”等等,其实也就是一般的普通学者而已,既而降低了学生的期望值,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2.参加方式的强制化

为了防止学术讲座的冷场,或为了撑场面,盲目追求规模大,参加人数多,主办方会通过行政文件或通知。规定、摊派各教学部门或派学生代表,或集体参加听讲,并且事先安排好固定位置,加强考勤管理。这就违背了学术讲座是自由选择听取自己关心、感兴趣的主题的初衷。使得听讲座变成了开会听报告,失去了激发听众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宽师生的学科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应有作用。

3.主讲内容的陈旧化、低水平重复化

学术讲座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效手段,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既能让学生了解理工农医文法哲史等学科基本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分析与探讨某一方面的学术前沿问题。因此主讲人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专业知识,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但一些讲座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讲座内容,因而缺少了思想上的碰撞,缺少了批判的自由和宽松,使得讲座内容的理论创新点、挑战性不强。另外,在有些情况下,缺乏针对性的相同主题的讲座低水平地不断重复。

4.目的的非学术化

举办学术讲座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但是,一些所谓的学术讲座的非学术性的目的过于明显。这些目的包括商业营利性的宣传,或推销书刊杂志,或宣传培训辅导班;为了显示政绩而举办的内容空洞的“学术”讲座;为了评职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而“设计”的功利性的讲座;为了标榜同学、朋友、同门的学术功力而造作的友情性、关系性讲座。学术讲座“暗渡陈仓式”的非学术化,导致了许多低质量讲座的存在,打击了学生对学术讲座的热情,致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学术讲座的心理。

5.主讲人身份和讲座形式的单一化

学术讲座的主讲人身份单一,是指主讲人绝大多数是本校的教师,很少邀请其他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精英。讲座形式的单一化主要指,在讲座过程中,一般只有老师“填鸭式”的单向讲解,缺乏与听众互动的环节。单一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术讲座的期望值,难以激发学生对学术问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术讲座听众方面的原因

一场讲座被异化,不仅仅是主办方面的因素,更有来自听众层面的原因。根据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笔者总结出以下方面的原因。

1.听众,尤其是学生对讲座的概念、目的缺乏了解

学术讲座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有效载体,应是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加强修养,营造学术气氛”为宗旨,邀请知名学者和社会人士登台开讲,传播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提高各学科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术水平,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然而,一些学生心态比较浮躁,功利性色彩浓厚,一味追求新奇、趣味和自我得失,对学术讲座的概念、目的不了解,甚至误解。总是认为学术讲座就是讲好玩儿的、有趣的东西,就是讲讲学术领域里生动的案例或故事,或是认为能够直接快速地从一场讲座里得到什么。抱着这种心理的人去听讲座,难免会对学术讲座缺乏兴趣,甚至失望。

2.学生对所举办讲座的内容缺少必要的准备和熟悉

学术讲座由于宣传与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导致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不但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而且不能有效地参与学术讲座的互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讲座的质量。

3.学生对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对学术讲座重视程度的缺乏,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例如,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对以往过多的非学术化的讲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厌恶,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后没有恢复;对被强迫参加自己毫无兴趣的学术讲座存在心理逆反抵制等等,觉得听不听学术讲座都无所谓,甚至养成了鄙视的态度。

因此,面对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高校学生,如何将学术讲座打造成学生喜欢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载体,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创新思维、丰富大学学术生活,笔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峰.大学学术讲座重要性探析[J].考试周刊,2007(34).

[2]闫世武.谈讲座在政治课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9).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56-02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绝不仅仅止步于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其中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基础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要素,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于两个方面的问题给予关注,即主体性人格的养成与铸就和构建厚重求真的大学文化。而要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育。无论是一个人、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国家,其良好发展离不开内在的文化积淀与文化传承,因此人文素养培育是培养可持续创新能力和创新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学术讲座的隐性育人功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博士曾在1973年提出素质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就,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需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个体的人格特质、行为动机及价值观等。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博士则从人格特征的角度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Competence)。基准性素质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因而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换言之,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习得。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这部分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ngCompe- tence)。它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鉴别性素质的作用比例就越大。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鉴别性素质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其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笔者以为“素质冰山模型”中潜藏于水下的内在素质,其实就是人才长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培育人的人文素养来实现,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人的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因此循着“素质冰山模型”的逻辑,要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除去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应当将视线聚焦于非智力因素即冰山中水下那部分鉴别性素质的培养。

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是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培育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着力开展各类学术文化讲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提升校园文化底蕴的重要路径,是高校学术活动的有效延伸,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又繁荣了校园文化,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彰显独特校园文化特色,发挥高校多学科和科研基地资源优势,高校应当及时整合校内面向学生开设的各类学术文化讲座活动,形成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校学术讲座集成化平台。

二、高校学术讲座集成化平台构建的制度考量

在工作理念层面,当下在很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崇尚科研与发展是学校的主流思潮,学术讲座价值往往被忽视,相关工作的管理机构组织不到位。另有许多高校虽认可学术讲座,但只流于表面与形式,将其定位于普通的学生活动来看待,未能有效整合各学科专家研究、组织具有一定特色水平的系列讲座来让学生受益。讲座的经费、场地等硬件问题往往也会制约到讲座的实际效果。校园内的舆论导向关注不够,实时报道也存在滞后现象,校园内的讲座文化尚未形成气候。

在实际工作层面,学术讲座的举办出现了集中和分散管理等多种模式,产生多头管理的矛盾冲突。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集中管理,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专家、教师做报告,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又单独安排本单位的专家讲座。两级管理模式虽然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因各自为战,缺乏体系化的工作思路。

因此首先应当提高认识,营造舆论氛围,构建讲座文化。高校应从学术讲座的价值入手,高度重视讲座的开展,给予软硬件支持。开设学术讲座,应当使听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了解一个专业的知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一个行业,以便听者在今后执业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讲座有助于帮助听者树立人生目标,寻找到自己努力的模板。其次,应当打破体制,科学筹划流程,规范讲座内容。高校应打破多头管理的乱象,行使引导和监督职能。鼓励以学科点为基础,发挥优势,开设独具特色的系列学术讲座,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打造校园学术讲座品牌化的工作氛围。第三,应当认真考虑学术讲座工作的计划性与前瞻性,做到科学运作与规划先行。及时调查学生需求,拓展宣传力度,推行线上与线下双轨的预告机制,严控讲座质量,合理设置讲座内容,保证讲座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将听学术讲座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实行讲座课程化,与学分挂钩,引导学生增加对学术讲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校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学术讲座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学术讲座的辐射作用。

三、高校学术讲座集成化平台构建的现实路径选择

学术讲座集成化工作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整合学校多学科和科研基地教育资源,发挥校友与学校所依托行业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大学生课外学术讲座平台,培养具有崇高科学精神,深厚文化底蕴、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对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1.建立高校学术讲座集成化平台工作机构,将讲座工作平台建设任务落实到位。首先应当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统筹各类学术讲座的组织与协调,规划相关工作方案,制定建设综合性、系统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高校学术讲座集成化平台的工作目标,负责引导与监督各类讲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务部门应当负责办理参与听讲座学生的学分认定手续,组织校内科研基地教师开设各类科技学术讲座,负责校内科研基地教师申报学术讲座的选题审核,负责讲座教师的工作量认定及酬金核算、发放;学工部、团委等单位负责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术讲座活动的宣传和活动氛围的营造,负责参与听讲座学生的动员、组织工作,负责在新的学生管理系统中开发学术讲座信息及学生听讲座申请、考核平台;人事部门负责在相关人事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落实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文件规定,鼓励、支持在校教师参与到开设学术讲座的工作中来;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校内科研基地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为在校学生开设相关主题的讲座,负责将各科研团队面向学生开设学术讲座活动的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到考核内容中;各学院负责在学院内加强对各类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术讲座活动的宣传,正确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活动,负责对本院学生参与听讲座的情况进行统计、考核;负责本学院的各类学术讲座活动。

2.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术讲座体系,将综合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学校层面的学术讲座活动为龙头,可以制定“每学期百场素质教育讲座”工作计划,鼓励引进高水平的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创新文化方面的讲座、报告、访谈,形成学校素质教育的品牌和亮点。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行业资源、校友资源、董事会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规范管理,打造学校层面讲座的品牌,扩大讲座影响,每年学校层面的高水准讲座(报告)做到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做到每场都是精品;学校团委部门可以结合参加全国“挑战杯”活动的工作和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科普讲坛”系列讲座,以科普教育为动力,大力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各高校的行业、校友等资源,着重开展“唤醒创新意识、培养科研能力、点燃创新热情”三个层面的科普讲座活动;教务与科研部门可以筹划“特色学术讲座课程”讲座活动。“特色学术讲座课程”可以纳入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讲座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最新进展”、“最新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创业范例”、“特色研究方法”等部分,涵盖科学普及类、科学研究方法类、科学前沿类系等三种类型,可在不同的阶段围绕某一主题开设本课程。具备开课条件的学院和科研基地在开课的前一学期到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纳入选课系统。

3.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讲座工作平台建设保障机制。首先应当完善本科课外培养计划方案,推进学生听讲座考核制度化建设。结合本科生参与听学术讲座活动的次数和效果,给予其1-2个课外学分。给参与听学术讲座的学生发放记录卡片,在讲座开始时和结束时分别盖章,盖章齐全者可以认定为参加一次学术讲座活动,达到一定次数则给予一定学分;对于积极参与为本科生开设学术讲座课程的科研基地教授,可以酌情以考核教学工作量的方式,给予其发放一定补助经费,并将其纳入到科研基地教授聘期考核政策中;对于积极参与听学术讲座活动的本科生,可以在本科生的评先评优和其他测评指标中设计考核内容,增加对相关学习表现的考核。

参考文献:

[1]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4).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3

资源共享平台不够开放,导致优质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高校学术讲座资源交流平台”于2008年建立,当时有21所高校共同参与,然而目前该平台的高校成员却不见增长。

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来专门负责专家讲座的资源建设和管理[2]。专家讲座基本上由学校的各个院系举办,没有统一组织管理。并且,目前各学校举办专家讲座还是遵循传统方式,即学校向专家发出邀请,专家受邀到各个学校,并重复地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期间花费图6系统组织机构和人事管理涉及到的类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成茜.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j].企业导报,2013(7):215?216.

[3]崔晓斐.uml建模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j].河池学院学报,(26)2006:73? 74.

[4]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7?39.

[5]miehaelblaha,jamesrumbaugh.uml面向对象建模与设计[ m].车皓阳,杨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6]朱树人.集成化uml建模环境研究[ j].计算机工程,2000(12):66?68.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陈福时)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目前,各高校重视学习资源建设,忽视教与学的交互研究,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和利用率不高[3]。没有参与专家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只能自己观看专家视频和讲稿,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对外开放此类资源。由于资源与互动的断层,教师和学生对讲解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有疑问的地方不能够得到及时解答。加上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完全靠毅力看完讲座视频的人数不是很多,导致专家的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可行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上现场直播已经成为可能,并被迅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2011年9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与中国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订了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合作框架协议[4]。即利用高清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开展两岸师生远程面对面交流、教师资源共享、公共教学资源共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视频网,为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提供了音视频直播与点播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5]。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卫星传播授课,或利用全时云会议视频系统或多终端同步视频等进行授课能够成为现实。

研究表明,远距离教育中的交互作用非同小可,并且可以通过恰当的实际操作缩小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迈克尔•穆尔[6]从结构、自主和交互3个方面出发,通过论证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过“对话”可以缩小交互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所以远程同步视频使得专家与听讲者有视觉和语音的交互,拉近了师生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持续有效。根据等效性理论,举办专家讲座的学校提供给异地学校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是对等的[7]。与只看视频和讲稿比较而言,通过远程专家讲座同步视频平台,可以使得异地师生的听讲效果如同在本地一样,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和学习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教育均衡发展。利用网络技术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针对不同校区专家讲座不平等的现象,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使得专家讲授视频在网络上进行直播[8]。让异地学校的学习者如同在会场听讲报告一样,通过视频终端和教师进行适时互动。同时把授课内容录制成文件,传送到多媒体服务器上,供学习端下载使用,扩大专业学术影响力。

3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3.1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思路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一个学校开展专家讲座,多个学校终端同步旁听,如同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异地学校的听讲者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同讲授的专家进行适时互动。

基于此理念,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设计如图1 所示。该平台要求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有稳定的网络环境,并安装寻像摄像头和相关输出设备。此平台功能的特点有:①讲座现场直播。能让异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如同坐在一个学术报告厅一样同步听讲;②平台操作简单,只需参与听讲的异地学校向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得到授权即可听讲;③各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不需要特别定制,在学校普通学术报告厅即可听讲(有网络环境、投影仪和音响);④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专家适时互动。

视频同步录播需要学术报告厅安装寻像摄像头和同步录播系统,利用流媒体技术将视频传输出去。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开展学术讲座的学校对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保护,防止其它学校或企业用于商业行为,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听讲授权控制”和“视频输出控制”是该平台的重要功能部分。听讲授权控制是对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举办讲座学校的资源保护,其他使用者必须经过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同意才能使用。视频输出控制是对通过审核的异地学校终端输出讲座视频。

图1多终端同步 “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

3.2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结构设计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置了管理平台、专家授课终端和异地学校终端,如图2所示。

管理平台是由开展专家讲座的学校管理部门建设,管理人员专门负责讲座信息的宣传、专家教授的视频和讲稿资源管理、平台维护以及对申请听讲学校的审核、授权等工作。开展学术报告的学校有责任对专家的讲座进行拍摄和在线传输,告知管理人员在线视频的地址,管理人员要负责保管,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异地学校终端在得知专家讲授的消息后,选择要听讲的专家讲座,向该校的管理员提交申请。得到授权后,提前组织本校教师和学生做好听讲准备。异地学校的听讲方式是:组织专家讲座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到本校的学术报告厅听讲,教师和学生也可通过电脑终端观看。在讨论时间段内,异地的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问题集中到专家讲授端,专家适时讲解,实现有效互动。 异地终端屏幕为专家讲授镜头和讲授稿件同时显示,保证异地学习者在听讲过程中清晰地知道讲授内容,跟上专家讲授的节奏。

图2多终端同步“学术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功能结构

4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优势分析4.1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学术影响力

专家讲座可促进不同学校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学习者视野[9]。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多个异地终端与专家讲座终端同步听讲,不再局限于本校师生,扩大了受众范围。异地学校可以选择高质量的专家讲座,同步听讲,打破了学校资源封闭的现状,使得专业前言的研究能够快速地被广大师生所知晓,加快了学科专业的发展。

4.2同步视频听讲,增强学习兴趣

打破了资源与互动分离,教师和学生只能观看讲座视频的现状,使得师生能够同步听专家讲授,并与专家通过视频适时互动,异地教师和学生就像看新闻直播一样兴奋,容易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转换价值的提高。把学生组织在一起,可以增加学习者讨论交流的机会,烘托学习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4.3节省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改变专家讲授需要奔赴各个地区的这种现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视频同步播放,可节省大量的路途时间和精力。专家不用再奔赴各个学校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

重复宣讲,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研究,提高文化产值。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计,使各个学校节省了重复建设专家讲授资源的经费,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5结语

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应用需要。最有效的授课是面对面讲授,地级市学校的师生通常无法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希望借助视频同步技术,尽量达到同样的效果[10]。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专家讲座的异地同步进行。该平台若开发成功,可保证身处各异地的学习者学到相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缩小了专家与学习者的心理距离,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军芳.高校学术讲座的现存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13(7):161?162.

[2]柳翔.多视角下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8):116?117.

[3]王星.“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研究室建设方案——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异地教学研究室[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71?75.

[4]我院与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签约开展高清远程视频互动教学项目合作[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4).

[5]何应锦.基于高校平台的视频直播系统研究与构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6]nipper, s. third generation distance learning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m].uk oxford: permagon, 1989:63?73.

[7]simonson, michael,schlosser. theory and distance education: a new discuss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9 (13):11.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4

Charms:大学为什么办讲座?

不说网上流行的“耶鲁大学公开课”“哈佛公开课”等番外线上讲座,单说我们所在的大学,每个院系每学期都会有不少讲座任君选择。讲座的主办方各有不同,上至校务处、人力资源部、学生会,下至各学院各系甚至班级,及各学生社团,都能自立山头设坛开讲。

讲座究竟有何魅力,能引得“各方英雄竞折腰”呢?首先,比起图书馆中浩如烟海的文献知识,每天45分钟的课时,讲座的形式更生动更开放。讲座的主讲嘉宾往往均为业界有名望、有来头的“大牛”,他们在社会打拼历练的经验或者造诣,对还未涉世的大学生们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探讨价值。其次,讲座还是大学与社会互通有无的桥梁。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环境,新事物新观点新概念层出不穷,讲座能作为教学系统的有益补充,将新风吹入象牙塔。再者,讲座针对性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事物、话题穷极东南西北中展开充分论述,指导的效用也远胜课堂。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座往往能让年轻的学子看到高山之高,正视自我之小,意识到自身所需。听一堂好的讲座,可以增强学子的求知欲望,加强学习的动力,智慧也将随之而来。由此可见,作为各主办方的“万金油”宝剑,讲座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Hot:什么讲座最受欢迎?

无论多寡优劣,讲座都已然成了每所大学不可或缺的要素。讲座林林总总,用什么标准来给一堂讲座“打分”呢?影响分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讲座嘉宾的名气。名人名嘴多半叫好又叫座,专业巨擘也捧场者众,偏门的无名学者就颇为尴尬了。但嘉宾名气是否是讲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呢?并不尽然。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专业巨擘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倒下一片的场面并不鲜见,而无名的学者讲得精彩飞扬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能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一堂课,与演讲者是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何况我国不少专家都习惯纸上见真章,口头表达力有不逮也在所难免。因此,演讲者的名气、硬实力固然是影响讲座分数的因素,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容忽视。

其次,讲座的主题。大学生们大多是“讲座主题控”。如今大学讲座按主题可粗分为三类:指导类、学术类和社科类。相比起实操性强劲的指导类和不那么接地气的学术类讲座,社科类讲座明显更受学子青睐。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会在今年3月请了蒋方舟、肖锋、东东枪做“台湾”的主题讲座,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场子就沸腾了。而类似昆曲艺术赏析、中国唐诗鉴赏之类的讲座,主讲人怡然自得听者陶陶然,也未必就会曲高和寡。

主办方们自然也知道哪些类型的讲座、主讲人更对学生的口味,为什么还要费力组织那些不讨好的讲座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除了对口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重要。比起社科类讲座,指导类、学术类讲座更像必备品。通识类增加广度,指导类则指明方向,拓展类为学生纵深专业的力量。为了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不少高校甚至还对某些讲座采取了“听课换学分”的鼓励方式,良苦用心程度可见一斑。纵使有个性者不愿领情,也请包容万千,多涉猎多尝试总有利无害。

Fit:你适合听什么讲座?

听讲座也如喝水穿鞋,受用与否,一千个听者可能有一千种意见,因此,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讲座,只有自己才心里有数。

根据笔者的经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听自己想听的。如果你走的是文艺范儿,在本专业学习之外希望陶冶性灵,深度思考人生,那么在大学这天然的文化场,一大批知名学者、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等名家的文化型讲座一定能让你豁然开朗。此外,不同的社会组织借校内教室举办的类似旅行、艺术、文学等社科类讲座也一定能正中你的下怀,赶紧麻利占座。

如果你是特别能“钻”的学霸,学术型讲座所谈的内容相对高端,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主讲嘉宾也是该领域中的翘楚,参加这类讲座,往往能体验到思维的碰撞,也能了解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和最新的成果,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学科的讲座,更可能成为相关院系学生除上课和实验外的第三课堂。

如果你是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学子,那么指导类讲座更适合你。大学里众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考研、考公务员的讲座,往往会请师兄师姐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学子现身说法,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更强,能为大家提神打气指明方向。偶尔情绪低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心理健康讲座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按“是否有用”这一功利因素来选择。比如,考研“大限”将至,此时如果有你所报考专业的大家前来开蒙授课,那这个讲座是排除万难也要去听的。因为专业内部的信息、关注热点很有可能会变成考点,而来自不同学者对同一热点的解读也能增加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由此带来的复习效果可比苦心孤诣的埋头苦读来得更快更扎实。

如果你的课业繁重,也不是一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打破,讲座已进入日常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抽出十多分钟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观看TED的演讲,我们有YY语音频道让我们能听到千里之外的智者之音,甚至能用多支录音笔去同时记录多个现场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5

1 院内学术讲座必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丰富多样,如开展部级及省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进修学习、科内讲座、疑难病历讨论、查房、技术技能培训、院内学术讲座等,而其中院内学术讲座方便易行,最大限度囊括了多学科理论知识,在缩小医学人才与医学科学进步距离、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中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院内学术讲座没有举办部级或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的繁杂程序,也不需要太多的费用,我们的专家基本上是义务讲授,但一样可以学习我院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的宝贵知识财富。当今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科学的分化,另一方面是科学的融合,作为医学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专业学科愈来愈细化,另一方面是各学科的交叉发展,这要求培养医学复合型专业人才,而融各学科专家为一体的院内学术讲座满足了培养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部级、省级的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展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进修等继续教育的形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院内学术讲座这一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对如何办好院内学术讲座,以充分发挥其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2 院内学术讲座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经济与社会加速发展、生命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一定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在此继续医学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单位对院内学术讲座有了一定认识,但目前仍存在不足。①从形式上看持之以恒的少,虎头蛇尾的多;注重内容的少,流于形式的多;真正以此为学习楔机的少,以此获取继续教育学分的多。长期以往,影响了讲授者的积极性,对讲授题目的遴选难以精益求精,也影响了听者的积极性,开讲时人数寥寥,发继续教育学分证时,蜂拥而至,讲座难以为继。②从内容上看有的内容专业性强,专家难以找到吸引学员的知识点,学员难以将此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这影响了讲授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有的内容偏重于科普性,失去了“四新”,也难以吸引学员;有的专家在备课时考虑专业学员较多,而对非专业学员考虑较少,大多数学员感到学不能致用,难以吸引更多的听众。③从认识上看也有人对院内学术讲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即使迫于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不得不学习,也只是应付,晚来早走,这使得院内学术讲座效果大打折扣。

3 我们采取的措施

3.1 组织保证

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三位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继续教育委员会,具体领导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设专人负责继续教育工作。成立了临床技能督导专家组及诊断学、介入、外科、微创外科、数字化技能、护理技能等专业指导组具体指导各专业各项技能的培训;各临床科室设立了继续教育秘书,具体组织各科室的继续教育工作。

3.2 制度保证

我们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每位卫生技术人员每年除要修满25学分外,还要修满院内学分5学分,达不到要求者为继续教育不合格,继续教育不合格者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年度考核不合格、低聘、解聘卫生技术职务和不准参加相应技术资格考试、不予执业再注册的处理。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不力的科室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科室负责人的责任,对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并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制作院内学分证书,严格按照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发放学分证书,以此作为接受院内学术讲座的凭证。建立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制度,登记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日期、内容、形式、学分数、考核结果,每年登记一次。

3.3 时间保证

每周二、三、四下午安排全院学术讲座。

3.4 以“四新”内容吸引学员

我们遴选了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信息,他们同时也有着满腔热情,自愿为医院的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他们是各专业的学术骨干,代表了我院学科水平,有些在国内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内容在保证“四新”的前提下,兼顾专业性与相对普及性;加大科研教育力度,注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全科医学、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总之,院内学术讲座体现“四新”(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和“三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以真正做到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

3.5 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对院内学术讲座的认识

通过每周一次的院周会及院内局域网等宣传院内学术讲座,使大家了解院内学术讲座的内容,认识院内学术讲座在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参与院内学术讲座的学习。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6

一、高校学术讲座的现存问题

(一)讲座内容散漫无序

大多数高校对讲座内容缺乏合理有序的安排,缺乏统筹规划,常以“新鲜、实用、有趣”为标准进行取舍,或是哪位专家来学校,就临时邀请其为学生开展一场讲座,内容参差不齐,讲座安排过于随机,缺乏系统计划和具体安排,主讲人准备不充分,易与学生正常课业时间安排相冲突,大大减少了学术讲座的上座率和有效性,降低了学术讲座质量。高校在讲座主题和内容安排上缺乏切实可行、详细具体的目标方案,无法在讲座开展前一周提前通知,造成学术讲座匆忙开演,闪电完结,没有提前、详细的组织预告,造成学术讲座前期宣传不到位,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何时进行,学生通常是在讲座结束后的报道上发现感兴趣的讲座早已结束,导致讲座资源的浪费。

(二)讲座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邀请的国内外学者头衔一长串,但讲座主题空泛,内容平淡乏味。若是主讲人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基于评职称的硬性规定而去作报告,自愿参与讲座的师生人数便会更少。生动形象、激情澎湃、内涵丰富、引人共鸣的学术讲座离不开演讲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涵养和过人的演讲水平。高校对讲座的主题、演讲的群体取舍不当降低了讲座质量,挫伤了学生听讲座的积极性,流失了讲座听众,不但不能发挥讲座的积极作用,反而浪费了讲座资源。只有在讲座的价值被高校认可推崇之后,讲座所学的经费支持、场地和设备提供才能得以保障,讲座内容才得以合理有序安排,讲座宣传才能及时高效,讲座的质量才也会得以提高。此外,要鼓励师生与国内外专家的沟通交流,珍惜讲座开展机会,确保师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讲座宣传不到位

听讲座本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而组织的自主性学术活动,但许多高校仍采取强制性签到的方式硬性提高上座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宣传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讲座现场空位太多,听众过少,为了不使讲座。

(四)讲座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功利参与热情低

学术讲座的质量与讲座人的水平密不可分。优秀的主讲人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的表达方式、现场的驾驭能力。高校目前普遍存在讲座人水平不一、内容枯燥无味、讲座档次不高、互动不够等问题,给予学生的启发太少。从讲座的主题到人选先确定,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常感觉喜欢的听不到,听到的不喜欢。高校还开设了名人访谈类、热点类专题讲座。较之理论性强、学术味重的学术讲座,学生们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名人讲坛、考研考证类的辅导讲座。学生们希望通过成功人士的指引,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功利倾向严重,成材就业类讲座成为香饽饽,学术讲座无人问津。

(五)行政干预过多

一所高校自身的专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绝大多数高校都会邀请校外专家作为校园讲座的主讲人,而讲座并非每一场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难免会出现听众不多的“冷场”现象,为了掩饰难堪,讲座的组织者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以非自愿的方式凑足听众人数,这种方式减弱了讲座的吸引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讲座的持续发展。讲座组织者行政干预过多的另一个表现是,讲座主题的确定存在不科学性,讲座组织者并没有对讲座主题做出长期的规划,而是任意确定的,能邀请到哪位专家就将该专家的研究领域作为讲座主题,学生在确认讲

座主题过程中的能动性则体现得更少。

二、改进建议

(一)要深化对学术讲座意义的认识

校园讲座拥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价值。“课可以不上,讲座焉能不听”,北大校园流行的这句话足以表明校园讲座的重要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正是校园讲座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校园讲座的价值,把学术讲座作为培养时代人才一个重要手段去努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知识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超越自身学科专业的局限,形成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宽的创新视野。

(二)要加强校园讲座的信息化建设

为优化校园讲座环境,促进优质讲座资源的交流、共享与传播,高校应成立“校园讲座资源交流平台”,这个交流平台的功能包括讲座举办信息的、讲座资源的共享、学生的反馈意见收集等,在技术上需做到讲座资源的检索,讲座的系统、点播系统、交互直播系统等。

(三)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

首先是解决校园讲座的重复建设问题,学校需对校园讲座进行分类别、分层次规划,对于主题相近、功效重复的讲座,进行科学论证,切除重复建设、功效较差的讲座,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办好相关讲座。其次,要以“市场化”方式来运行讲座,作为校园讲座的组织者,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听取专家的建议和学生

的意见,确定主题,邀请主讲人,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听众人数的多少、是否会冷场等因素则交由“市场”决定,不作或少作行政干预。

参考文献:

[1]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与人才培养的研究[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8.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7

一、探索“精神成人”的内涵

人之“成人”,不仅体现在生理学层面或法学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学层面、心理学层面上的“精神成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文化,不仅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为了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重要的责任担当。

“精神成人”旨在让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健全的人格,达到心智上的成熟。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应该具备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精神成人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一部分,其重要品质为诚实善良、内心丰盈、气质高雅,拥有独立人格和价值观,这些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精神成人与人们所注重的专业知识相比,精神世界、情感意识、人生态度、学生的生命状态,更为关键。

有学者指出,大学教育比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并热爱真理和智慧。大学的人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脚下的路,还要让他们抬起头来,关注远方的天空,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他们真正在精神上成人了,才可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也才能真正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设跨学科大讲坛的必要性

加强人文教育,是要让学生具有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修养”,文化意义上的“人道意识”,以及心灵意义上的“爱的情怀”。这些都是“精神成人”的内容。大学的人文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来实施,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然而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体系今天来看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博雅教育”,是英国人纽曼提出的,其内容重点就是强调学校要着重对学生品性的全面熏陶。他认为,让大学生“专业成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精神成人”。据此,他呼吁学校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这一教育思想为很多教育家所推崇。

美国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改革方案也是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具体而言,这一核心课程改革有四大目标:培养全球性的公民;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使学生理解生活的道德面向;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文化传统的产品,又是创造这一传统的参与者。这四大目标都以核心课程的方式显示出来。与现行的核心课程相比,这一新核心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而降低在某一具体题目上的深度。换句话说,就是求广不求深。这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大学要为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作准备,而不是仅仅提供专业知识。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意识。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学科学术讲座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是功不可没的,它有效解决了各高校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学到学校不开设的课程和知识,使学生与名师名人零距离接触,在校园内即可听到来自全国各地名师的讲解。

20世纪90年代,杨叔子院士就曾指出,我国的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这“五重五轻”中的重功利、轻素质是要害;而轻基础、轻实践、轻个性、轻素质又同轻视人文密切相关。人文教育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基础的基础,人文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素质。轻视素质,忽视人文,急功近利,危害无穷。忽视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只能看作是教育体制缺陷的表现。高校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开设跨学科大讲坛是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的顶层设计、建设与实施

开设跨学科学术讲座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的良好场所。跨学科学术讲座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内容以人文为主体,覆盖众多学科,内容包括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哲学等系列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升文化品位、倡导格调生活、拓宽知识视野、推进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跨学科学术大讲堂“启航讲坛”,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专为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开阔学术视野而搭建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列入本科培养方案。面向文科学生普及自然科学知识,面向理工科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自然科学知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中西方文化,同时介绍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的创新思想、治学精神、研究方法,学会做人之道,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启航讲坛”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多地接触名师名家、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平台。讲坛期望能吸引更多名师学者,办成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性的文化交流中心,形和科学精神的殿堂。

1. 发挥“启航讲坛”的育人功能

“启航讲坛”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了本科培养方案,其定位是素质教育跨学科的学术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主。主要邀请国内外高校名师,诠释通识教育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方面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学会做人”,这对大学生成长非常重要,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由“中外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艺术修养与审美”、“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国防文化与船海特色”等六大模块组成。

“启航讲坛”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重要载体,通过讲座互动以及讲座后座谈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达到典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启航讲坛”自2008年3月末开办,已成功举办近200多期。专家们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敏锐的思维、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同时学校也借专家来讲座为契机,扩大了知名度。“启航讲坛”开展的讲座,相继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教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我校徐玉如院士、“终身荣誉教授”邓三瑞、校友郭宝柱、“两弹一星”专家邢球痕院士,清华大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彭林、北京大学教授王义遒、少将金恩祥、徐光裕,“百家讲坛”的金正昆、马瑞芳、康震、鲍鹏山、隋丽娟、孙立群、喻大华等先生,还请到了美国工程院院士William C.Webster、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U.J.Fan,全球经理人尹建维、屈中华先生,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央视著名主持人韩乔生等先生。每一位嘉宾精辟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演讲都能够唤起听众的共鸣,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强烈反响。

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老先生曾提出了“泡菜理论”,即泡菜水里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同样,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取决于学校的文化氛围。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潜移默化的,“启航讲坛”所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通过“启航讲坛”,广大师生可以和知名学者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大师风范,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学生说“启航讲坛”像干涸的土地灌进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震撼学生的心灵。

2. 规范“启航讲坛”的顶层设计

讲座课程的顶层设计是做好讲座的前提,邀请谁、讲什么、怎样讲、效果如何,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校讲座专家的邀请主要围绕文化素质教育六大课程体系展开,邀请专家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讲座内容中一定要体现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应提前一个学期设计讲授主题与系列,提前一个月联系好专家。“启航讲坛”开办的讲座作为学分课程,具备一般课程所需的运行要素,包括课程大纲、教材与参考文献、讲授方式等。

针对我校理工科大学的状况,侧重中华传统文化、国防特色模块,开展名师系列和少将系列讲座。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责讲坛组织运转工作,负责对专家遴选、邀请、行程安排、现场掌控、课堂巡视、效果测评等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我们拟在每学期的教学周大致安排18场“启航讲坛”讲座,全年近40场。上半年讲座主要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的教学名师,以及来自跨国公司的CEO、国外大学的教授,重点讲授语言与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国际形势、国外高等教育相关领域。下半年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军工文化、学校特色船海系列、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国防教育系列讲座,重点邀请香港与台湾大学专家、“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军事领域知名少将开展讲座。

我校“启航讲坛”跨学科大课堂的举办,受到学校领导、院系、机关、师生的大力支持,从依托课程体系遴选专家的前期策划、讲座嘉宾介绍的PPT制作、讲座内容网络与海报宣传、讲座礼仪主持、课程内容采编、专家专访,学生听后感等,均由基地学生工作中心学生团队完成。每期讲座后,作为“启航讲坛”幕后团队的同学们都认真总结,仔细分析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3. 展望“启航讲坛”的开放课堂

“启航讲坛”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精品化、课程化、常态化”路线。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已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30多位学者,每年将到我校讲座至少一次。专家提前两个星期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启航讲坛”不仅浓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更是有效促进了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作为“启航讲坛”的有利补充,学校还开展了“启航讲坛——素质教育专题导读”,是应广大学生要求而开辟的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创新平台,主旨是“关注社会热点,品读文化精华,解析理性思维,营造互动课堂”。导读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灵活补充形式,以社会热点、读书工程、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选题。展开,以“小巧、灵活、亲切”为特点,以优秀教师或专家指引导读为主要形式的专题讨论会。导读以小规模的形式展开,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性、趣味性、丰富性。导读作为传统授课方式的积极改革尝试和文化素质课程的有效补充方式,将有效推动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8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民族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了充分发挥其作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的作用,创办了“博苑讲坛”。“博苑讲坛”依托内蒙古博物院文物资源优势、区内外专家学者优势以及研究成果优势,以专家专题讲座并与观众互动研讨、观众现场交流讨论等形式,达到深化社会教育的目的。

第一,创办“博苑讲坛”是提升传统陈列教育的需要。免费开放后,普通群众成为参观博物院的主体。由于不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更缺乏文物的相关深度知识,他们只能通过自行观看或听讲解员的简要介绍。而且有些非物质文化类的内容又无法用实物展示出来,所以大多数普通观众看不明白,参观效果不好。即便是对于具有一定文博知识的观众而言,他们也不满足于已有文物的陈列和简单的讲解,希望在博物馆里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因此,内蒙古博物院从满足观众、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在完善文物陈列和改进讲解内容的同时,通过创办“博苑讲坛”,为广大观众讲解专题性、深度化相关知识,促进博物院教育效果和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二,创办“博苑讲坛”是扩大社会全面教育的需要。为了把博物院建设成为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内蒙古博物院立足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调整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定位,以传播草原文化为特色,以加强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推进社会全面教育。博物院除了古生物化石和草原历史文物展品相对丰富外,其他内容的最佳教育形式就是通过讲坛的传播,“博苑讲坛”的创办为把博物院建成地区社会教育中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创办“博苑讲坛”是强化观众互动教育的需要。一是通过寓教于乐,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引人入胜的互动性社会教育活动,实现系列化、常态化、品牌化、规范化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通过创办“博苑讲坛”,观众不仅可以现场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与专家交流对话,一些有研究的观众还可以自己申请讲题进行讲演,实现了高层次上的教育互动。通过陈列式教育、活动式教育和讲坛式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克服了以往观众在博物馆看过了、看厌了的现象,变为观众在博物院常看、常听、常新,观众参观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博苑讲坛”深受欢迎

(一)讲坛内容丰富多彩,形成体系。主要从建设博物院社会教育中心的要求出发,以博物院的社会教育重点着眼,在深度和广度上着力。

一是中华历史文化讲座。以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主。他们以专业的角度、平实的语言,为广大观众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朱乃诚讲述了“中华龙的起源与形成”,为广大观众介绍了龙文化的起源、形成与意义;内蒙古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塔拉进行了辽文化、走进元上都等系列讲座,让观众了解了辽、元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二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讲座。重点介绍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内蒙古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会长巴拉吉尼玛讲述了“千年风云第一人——成吉思汗对世界的影响”;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宝音德力格尔将“蒙古族长调与我的艺术人生”故事娓娓道来;作家邓九刚通过“茶叶之路”讲述了历史上与北方邻国之间的贸易兴衰过程;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将自己深入调查研究蒙古族服饰文化的成果通过大量的图片形象地展示出来。专家们还为观众讲解了蒙古象棋、呼麦艺术、蒙古族说唱艺术、蒙古式摔跤、蒙古族服饰等民族文化。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如在“八一”建军节,原内蒙古骑兵某部队政治处主任图门昌讲述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蒙古族红色铁骑立下的汗马战功;在国庆之际,八旬老兵阿木古楞讲述了他“难忘的国庆记忆——两次亲历国庆阅兵式的经历”,回忆他带领骑兵部队两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过程;“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大家讲述她们保护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英勇事迹,探讨新时期的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邀请专家讲解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有效地配合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民族团结教育讲座。“博苑讲坛”结合时事热点,结合历史和现实,多角度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蒙古史专家薄音湖讲述的“蒙汉友好的一段佳话——隆庆和议”,论证了蒙汉人民友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民族史专家曹永年通过讲述“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融合问题”,证明了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些讲座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五是民族文化艺术讲座。让观众感受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克乃为广大观众介绍京剧艺术,让观众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新年之际通过对话形式,由美国志愿者乔纳森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习俗,由讲解员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让观众感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和民俗风情;春节前夕通过主办“北方剪纸艺术”、“蒙古族传统年俗”、“话春联、写春联”、“话龙、舞龙”等讲座活动,介绍北方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元宵节、端午节还分别邀请专业手工制作者现场展示元宵、粽子等节日美食和传统灯笼、香囊等制作工艺,观众可以在博物院里学习制作,体验节日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热闹喜庆的气氛。

六是大众文化普及讲座。为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大众文化水平,在“文化遗产日”邀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女士讲述《你身边的文化遗产》,通过介绍影片《草原晨曲》主演李玉泽先生的艺术人生,阐释了一部文艺作品升华到文化遗产的艰辛历程,唤起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国际博物馆日邀请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博物院讲解员和工作人员,举办了《内蒙古博物院与记忆》主题讲座,通过博物馆老照片和影像资料,带领观众回顾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历史和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李自健画展举办期间,画家本人带来“为艺术而人生——画面背后的故事”的讲座,使广大观众对画家的艺术人生、创作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绘画作品所表达的细腻情感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七是学术交流讲座。展示国内外最新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如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教授马丁·琼斯带来的《史前时代的东西方接触》主题讲座,展示了距今7000年前的史前时代,北方先民已在农牧业研究方面与西方社会有着频繁接触和密切交流。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馆长三轮嘉六的《日本博物馆现状及发展》主题讲座,带来了日本博物馆的先进经验与最新理念。

八是服务观众讲座。向观众介绍文物欣赏、鉴定、保护等知识,提升观众的文物鉴赏和保护水平。内蒙古博物院的有关专家经常举办文物鉴赏讲座,给观众介绍文物鉴定与大众收藏的基本常识,并现场为观众鉴定藏品。专家们还结合精品文物展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相关知识,并在展厅内就相关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赏析和鉴定,让广大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文物的赏析知识与鉴定方法,深受观众的欢迎。

(二)教育人员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坚持以“合适的人讲合适的事”为原则,确认权威性,保证可信度,追求好效果。目前,一批专家、学者、艺术家、科技专家、民族文化传承人已成为博物院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院外力量。

一是专家学者讲理论。对于历史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相关的国内、区内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根据历史文化类的讲座选题,选择本领域有研究成果、讲授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要求专家学者结合听讲观众的实际,做到讲前认真研究和备课,讲时达到理论高度、艺术表达和良性互动,体现权威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艺术人士讲艺术。对于文化艺术类讲座,主要聘请有造诣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进行讲解。主讲者不仅要讲基本的文化艺术知识,还要在现场进行艺术表演展示。比如,京剧艺术家在介绍京剧艺术时,现场演示京剧生、旦、净、末、丑的服装与妆容,演唱经典京剧唱段。蒙古族民族艺术家为观众讲解并表演蒙古族说唱艺术、呼麦等民族艺术。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亲历者讲体会。对于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类讲座,主要请某些事件的参与者进行讲述,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可信度、亲和力、感染力。比如,让参与过解放战争的老干部回忆战争年代的事件,让“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她们过去的经历等。讲述者用真情表达,谈深切体会,讲者与听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对青年一代观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四是能工巧匠讲技艺。对于民俗文化类讲座,主要聘请区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行讲解。比如,请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回族、朝鲜族和满族的一些妇女,为广大观众展示各族妇女的传统技艺,请民俗专家、书法家作《话春联、写春联》讲座,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是普通观众讲感悟。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扩大博物院社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观众的自我教育,除了积极组织广大观众听讲外,还动员有条件的观众自主选题,就个人有研究的专题进行演讲。同时,也鼓励观众在其他讲座中积极参与讨论。

(三)讲坛形式多种多样,引人入胜。以提升宣讲效果为目的,提倡形式服务目的,根据不同内容选择最佳宣讲方式。

一是专题讲座。为了便于观众全面、系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把所要讲解的内容分类、细化为若干单元,设置不同的主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具体、深入、详尽,给观众更多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演讲者要把理论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具体问题说得清楚明白。这样做的结果是,观众能听懂、看明白、想参与,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是图文演示。在结合陈列文物的专题讲座中,讲演者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并能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讲演者在会议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和视频演示,介绍历史背景。另一方面,讲演者在展厅结合陈列文物和展品进行现场讲解。这样就能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引发了观众对所展示文物和展品的强烈兴趣。

三是表演展示。除了单纯的讲述方式以外,在民族文化类的讲座中,还采取了讲述与现场演示相结合的形式,在讲座现场穿插长调、呼麦、乌力格尔等演唱,进行摔跤与服装模特的现场演示等,增强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在举办《真人演绎蒙古象棋》讲座中,既介绍蒙古象棋的历史文化价值、游戏规则和棋子雕刻工艺,又在巨大的棋盘上演绎真人对决。春节时通过“北方剪纸艺术”和“蒙古族传统年俗”介绍民俗风情,观众在现场可以亲自学习剪纸技艺,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身着蒙古袍在展厅中参与新年祭火、祭天仪式、“辞岁酒”、拜年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四是讨论互动。遵循“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明白”的教育规律,把参与性教育作为提升教育效果的突出手段,既鼓励观众在讲座上积极参与讨论,与主讲人互动交流,也组织观众参加讲坛上的表演性活动。比如在京剧艺术的讲解中,观众在京剧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学习画京剧脸谱,亲身体验“国粹”的魅力,这样就大大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三、效果提升,影响扩大,“博苑讲坛”成效显著

“博苑讲坛”自2009年6月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0多场讲座,观众们逐渐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教育形式。“博苑讲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每次讲座均有区内外多家媒体前来争相报道,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报道了50多次。国家民委专程调研“博苑讲坛”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博苑讲坛”提升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一是“博苑讲坛”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博苑讲坛”是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的凝粹与精华,涵盖了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搭建了各族群众乐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开辟了广大观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成为社会教育的广阔阵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二是“博苑讲坛”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支撑平台。在我国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历代各个民族所创造并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互动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蒙古博物院作为草原文化历史见证物的重要收藏、研究、传播、教育机构,在传播草原文化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博苑讲坛”把草原文化传播作为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方式、有效的手段进行宣讲,收到了显著的传播效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博苑讲坛”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式。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内容看,不仅直接讲述民族团结的内容丰富,而且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都意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宣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从“博苑讲坛”的主讲嘉宾看,少数民族和汉族专家学者形成共识,没有杂音,共同讲述民族团结一个主题,这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9

本科院校比较重视科技文化教育,但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教育非常欠缺。虽然高职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主要以应用技术、操作技术为主,但科技文化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科技文化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另外,讲座在本科院校中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形式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还未得到普及。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可以采用举办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科技文化教育是我国进入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科技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科技素养不仅仅是指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还包括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生态、科技与道德等广泛的内容。广大高职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利于整个社会体系、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转,是与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其次,科技文化教育是高职生全面提升素养的必然要求。目前的高职教育,不管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对高职生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能使高职生学会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认识科学技术。在科技时代,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科技文化教育目前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标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我国的技术人才也将走向世界。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中国的技术人才具备符合国际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的重要性

讲座这种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有一定的差别,也具有一些特殊功能。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等限制,一直没有系统开展讲座教育活动。从帮助高职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完善学科素养方面来说,在高职院校开展系列讲座非常重要。首先,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具有重要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通过讲座能掌握一些科研动态、热点问题、前沿思想等。由于高职院校授课时间比较紧张,学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将讲座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对于某些素质教育的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其次,讲座的听课学生数量较多,覆盖的专业较广,需要足够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由于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学校要想开展科技文化教育课程,就必须充分、高效地利用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长处。最后,讲座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等特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兴趣。讲座在反应一些前沿、热点问题的同时,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这种探索性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和学术氛围。

三、在高职院校开展科技文化系列讲座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科技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技与历史、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道德、科技与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每个具体方面都需把相关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科技文化教育的这些具体内容可以分别设立为系列讲座的一项主题,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讲座教育,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科技文化素养。其次,高职院校中的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应突出技术文化特色。职业教育以技术教育为重点,所以,科技文化系列讲座可以多涉及一些技术哲学、技术史、技术社会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素养和文化素养。最后,高职院校的讲座教育应制定较系统的规章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听讲座并从中吸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在学生的教育规划、考核体系、成绩单中专门设立讲座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学分或成绩。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开展一定的科技文化教育,这些内容已成为当今高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科技文化方面的教育比较适合采用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

作者:图力古日 吴海霞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凡,张明国.解析技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10

【Abstract】Academic lecture is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knowledg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holding academic lectures and list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lectur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analyzes its reasons. And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Through the academic lectu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Academic lecture;Medical college;Hold;Run;Administrate

大学是培育国家栋梁的基地,学术讲座是大学校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术讲座,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将知识 在短时间内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授给听众[1]。当前,医学生在校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专业的最新进展和疑难问题的了解较少行。但如今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医药知识更新换代快速,医学生及时跟上步伐显得尤其重要。而学术讲座是学生拓展知识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专业最新进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医学院校举办好学术讲座对学生拓展专业知识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学术讲座的认识还没到位,有些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术讲座的作用[2]。在此,我们结合广东药科大学的举办学术讲座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 举办学术讲座的作用

学术讲座可丰富校园文化,激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学术讲座可以更新学生的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术兴趣。聆听主讲专家们的讲座,可以学习他们的研究思路与思维方法,吸取科研经验,从中打开研究新思路,激发出潜心为科研奋斗的热情。

广东药科大学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活动,活跃科研氛围,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和拓宽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我校与外界的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3]。主办、承办了《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议暨“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战略新思想”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暨年度工作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及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联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药炮制技术传承高级研修班等全国性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打造具有广药特色的“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演讲嘉宾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邀请了包括樊代明院士、张伯礼院士、姚新生院士、钟世镇院士、陈凯先院士、贺林院士、洪国藩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家到学校讲学。

2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讲座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

高校的科研资源分配失衡。重点高校的讲座更仆难数,但平时学生的学业任务已很繁重,加上各种各样的讲座,讲座和上课冲突现象屡见不鲜,学生难以兼顾。而普通高校的讲座却寥寥无几,这些大学生则处于饥渴状态。

2.2 研究生讲座特别是硕士研究生讲座利用率极低

现在医学院校的专业招生虽然扩大了,但总体上各个专业的学生并非很多。而高校邀请对应专业的专家来进行学术讲座也不多,并且学生参加讲座的兴趣不大,上座率很低。有时候邀请了院士和名校的教授举行讲座,却呈现听讲座人数寥寥无几的窘境。这不仅不利于学术资源有效利用,还浪费金钱和时间。

2.3 学术自由氛围不佳

目前高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学生经常“被要求”去参加讲座,学生对这种行为持有抱怨态度,久之,学生学术兴趣减少,同时,学生在听讲座过程中无精打采,被动的氛围会影响主讲人的演讲激情,这样会使讲座的作用大打折扣。

2.4 学术性讲座专业性较强,难理解

聆听学术讲座往往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是听非本专业的讲座,那对演讲者来说无疑是对牛弹琴。学生也难以理解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另外,主讲专家的演讲稿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缺乏演讲技巧,只是一味地灌输自己的观点,缺乏互动,演讲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却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兴趣大大减低,难以达到讲座的预期作用。

3 举办好医学院校的学术讲座对策

3.1 合理分配科研资源

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追求效率时,而政府将对应的公共教育支出平摊给各个高校, 只有极少数重点名牌大学略有突出, 致使高校办学模式趋同,层次不明,职能不明确,培养的人才的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有出入。教育资源没有有效分配[4]。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科研资源,尽量缩小高校的教育资源的差距,这样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的均衡发展,又可以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3.2 举办师生感兴趣的讲座

做好学术讲座前期调查和后期反馈工作,举办师生感兴趣的讲座。举办学术讲座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师生感兴趣的讲座,如通过调查问卷,微信投票等。同时了解师生们需要拓展哪些研究领域的知识,解决哪些研究课题的问题,想得到哪些专家的启发与帮助等等。根据师生们的需求来举办讲座能最好的发挥讲座的作用。另外,举办完讲座后,可以通过现场或者留言等方式,给演讲者提出演讲的建议。这样能拉近师生与学术讲座的距离,调动师生参加学术讲座的热情,营造学术讲座氛围[5]。

3.3 指导大学生端正听学术讲座的态度

学生应该要J识到讲座是大学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听讲座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再次,端正听学术讲座的态度,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学习专家的科研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争取做到每一场讲座都学有所获。

3.4 引导听众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提出有质量的高水平的问题

学生向主讲专家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不仅可以使演讲气氛活跃,更有利于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使思路更清晰开阔。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学生要提前了解教授们的学术背景,此次演讲专题,最新研究成果等。并提前占座,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边听讲边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最后在提问环节,提出自己的问题。学术讲座有利于师生了解各个专业的研究动态,开阔知识视野,紧跟前沿。聆听专家们的科研经历与成果,可以激励大学生的学术研究,激发师生的科研创作灵感和提高高校学生自学的能力。因此,高校举办好、管理好学术讲座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田仙责,余树英,梅丽珍.大学学术讲座的产生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

[2]茹黎月.开展好医药类专科高校学术讲座[J].科技视界,2016(2).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11

图书馆讲座的历史是伴随着图书馆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在20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先后有沈雁冰、郭沫若、老舍、季羡林等文化名人在图书馆举办过讲座。自1996年12月建成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就将演讲、对话等作为图书馆的艺术设计主题,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同年同月对外开放的上海图书馆也确立了引领学习、激扬智慧的核心价值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讲座业务在中国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4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讲座作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取得了共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十年中,讲座业务必将在中国图书馆界得到更大的发展。

1 图书馆公益讲座的产生――以“开图讲坛”为例

1.1 “开图讲坛”公益性讲座的诞生

公益性讲座是图书馆学理论上的一个突破,是图书馆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自身影响力、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公众综合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专家与公众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公益性讲座作为一种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以其影响力强、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而日益受到业界的认可和重视。“开图讲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开图讲坛”是由开封市图书馆创办,为满足开封市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面向开封市民举办的长期性公益讲座,它通过图书馆精心策划和组织,邀请省内外各领域理论素养好、演讲口才佳,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家、学者及名人前来讲座,目的是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从而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1.2 “开图讲坛”创办的特点

“开图讲坛”创办的特点就是集大众性、知识性和互动性为一体。

1.2.1 大众性

讲座的选题应面向社会公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讲座是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根本宗旨,他与一些高校的讲座有本质的区别,他不但要有学术性,更主要的是他要表现出受众的广泛性,让陌生变得熟悉,让复杂变的简单。

“开图讲坛”就是专门针对广大普通市民而举办的知识讲座,它采用广纳公众需求的模式确定讲座选题,以帮助大众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及时了解我国省内外所发生的大事为宗旨,不分年龄、行业、阶层,只要你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零距离零门槛免费来到开封市图书馆聆听。

1.2.2 知识性

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使其不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的,它能够从社会教育角度出发,在选题上力求做到知识与趣味的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公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吸收接纳。同时,图书馆讲座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的服务理念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首肯和支持。他们往往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使公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文化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开图讲坛”邀请的讲师均是在我市及省内外各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并有着渊博知识的专家、学者、名人。例如,彭亨礼教授,他是河南大学副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化史方向博士后;现供职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原民俗与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节日民俗、戏曲民俗和中国文化史研究。承担“中国节日志”、“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等多项国家项目,出版专著《元宵演变习俗研究》,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一等奖。曾接受新浪网、河南卫视、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专访,向大众普及中国传统岁时文化。再如:韩鹏,他对开封人文历史有较深的研究。每年都主持开封市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和开发方面的课题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开封市社会科学“一等奖”;独立完成了《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调查报告》“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分布”、“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分类”等重要章节的撰写工作,其关于中原和开封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被开封市电视台制成十二个专集播放,先后多次被河南省文化网、省文化产业网、新华网等媒体传载;先后撰写《荒古开封》、《帝王与开封》两部专著,最近,又完成了西周《穆天子传》的新解和注解工作,对华夏文化在中原产生、发展与传承于作了全新的论证,整理收集了大量华夏文明发源于中原的史料和依据。

1.2.3 互动性

图书馆讲座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为公众与专家学者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讲与问互动、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社会教育新模式。

现今的讲座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以讲为主了,它的形式已经悄悄地发生变化了,他采取多种形式,诸如讲座与表演相结合、讲座与赏析相结合、讲座与展览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使讲师与公众在讲座的全程中实现实时交流互动。

“开图讲坛”的讲座活动,就是采取公众除了聆听讲座外,还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向讲师提问,实时进行思想互动交流。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公众在聆听讲座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公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讲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其感受到图书馆讲座就相当于他的“第二书房”。

2 “开图讲坛”公益性讲座的开展情况

开图讲坛举办一年多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赞扬,它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开封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来进行讲解的,重点突出开封的人文特色。笔者就举几期,来说明目前开图讲坛讲座开展的情况。

2.1 首期开图讲坛

首期开图讲坛是经过图书馆领导班子反复研究筛选,最终确定了聘请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著名作家王少华先生作为首期讲座的主讲老师,主题就是“开封文化的阅读与创作”。王少华先生,以他多年的文艺实践和创作经验来为开封市图书馆首期开图讲坛公益讲座进行了精心准备,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对开封文化以及阅读和创作方法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座现场人满为患,市民和王少华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他认真听取市民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作答。

2.2 第四期开图讲坛

第四期开图讲坛我们与河南大学的讲师教授们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最终确定在清明节期间举办一期题为“清明习俗的历史与文化”专题公益性讲座。彭恒礼老师一直专注于从节日民俗、戏曲民俗和中国文化史研究。他的讲座从“清明”本义、“清明”起源――从节气到节日、“清明”形成――清明与寒食、“清明”习俗为主题,最后归结到开封的“清明”特色习俗。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讲座形式,使在场的市民透彻的了解到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该讲座同时也契合了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举办,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3 第六期“开图讲坛”

第六期开图讲坛我们请到了多年研究开封人文历史的韩鹏先生。韩先生每年都主持开封市关于文化旅游资源和开发方面的课题研究,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开封市社会科学“一等奖”。韩先生讲座的主题为“开封鼓楼的历史与变迁”,此次讲座是为开封鼓楼复建工程而专门量身定制的,他从汉代的“晨鼓暮钟”与唐代的“晨钟暮鼓”、开封鼓楼是中国古都现存最早的钟鼓楼、开封鼓楼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传承、鼓楼击鼓报时的基本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市民朋友揭开了开封鼓楼的历史以及现今开封鼓楼复建的意义。

3 “开图讲坛”讲座的发展方向

3.1 开展资源合作,提高讲座质量

图书馆讲座不同于其他学术性报告、会议,它要求深入浅出,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文化、获取知识。因此,图书馆要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进行广泛地沟通,特别是要深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建立讲座专家资源库,通过图书馆讲座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为专家与公众之间搭起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文化平台。

3.2 开展合作共享,扩大讲座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就拿“开图讲坛”来说,由于讲座场地所限,往往数量受到限制。图书馆以往讲座的课件声像资料以及讲座的精华部分可以编辑成资料文献出版发行,这是扩大讲座文化影响范围的重要途径。让珍贵的讲座资源为更多的公众服务。

现今,随着郑汴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图书馆更应该逐步实现郑州和开封的文化融城,实现两地的讲座资源,专家资源的互相交流,从而从根本上真正实现两地图书馆的全面资源共享,使之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整体。

3.3 扩大媒体宣传,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图书馆讲座在阵地宣传的同时,应继续加大对讲座的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宣传等预报讲座的题目和内容简介。

3.3.1 “开图讲坛”应该与开封市电视台进行深度合作

在录制每期讲座录像的同时,可以提前在电视台做一个每期图书馆讲座的主题及简介的专栏,以提高图书馆讲座在社会上的知晓率,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3.3.2 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

把讲座的声像资料利用技术手段,实时传到网络上,使得社会公众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像在现场一样收看到图书馆为其提供的各类公益性讲座,通过更多的传播途径走进社会公众,同时也宣传了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3.3.3 将讲座信息通过手机传播

图书馆通过设计印制“图书馆公益讲座受众调查表”,广泛取得受众的阅读文化需求信息,并汇集到一起,建立图书馆讲座受众数据库,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将群众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罗列,将不同的图书馆讲座、活动按照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群通过手机推送技术,以及短信群发、电话等方式提前告知公众,采用这种“有的放矢”的服务模式可以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撒播到不同的受众群,从而更便于他们接受和关注他们喜爱的讲座。

3.3.4 确保资金支持,组织讲座专业团队

图书馆讲座要想长久的健康发展,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人员、资金的强力支持,不然的话,就会半路夭折,半途而废。

笔者认为首先要在资金和人员充裕的情况下,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具体负责对讲座的专业化策划、设计、和前期宣传,这样讲座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稳步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图书馆的讲座是纯公益性的,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关心和大力资金支持,同时图书馆也会积极想办法争取社会和热爱公益事业的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馆讲座的朝着正规化专业化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公众受益。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开展,是让每一位愿意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开图讲坛”就是秉承了这一理念,开拓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条新路,他打开了图书馆人的新视野,展示了图书馆社会功能可无限扩展的可能,同时也重塑了图书馆的窗口服务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民的终身学校。

【参考文献】

[1]金龙.对图书馆讲座若干范畴的思考[J].农业图书馆情报,2012,2.

[2]张双羽.试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业图书馆情报,2012,4.

学术讲座心得体会篇12

此次讲座共分个别儿童音乐治疗方法技术、集体儿童音乐治疗方法技术、其它音乐治疗方法技术以及中国音乐治疗实验点评、答疑四部分。讲座中贯穿了罗宾斯博士指导学习者进行的集体操作活动,使每位参与者亲自体验到“创造式音乐治疗”所提倡的“能力――体验”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治疗哲学。罗宾斯大师精湛的治疗技术和人格魅力,引起了讲座参与者的强烈反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