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01 05:29:15

水利水电职称论文

篇1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关于工程师的职称论文

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综述

摘要: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勘测 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发展回顾

50年前,中国没有专业的工程地质人员,少量简单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筑设计中的地质问题,主要由土木工程师凭经验确定解决方案,有时也聘请少数地质师进行咨询。至于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由于没有建设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就谈不上相应的地质勘察与研究,尤其是大坝建设中的工程地质勘察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也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20世纪50~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建设了许多水坝,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淮河流域的梯级水坝,板桥、石漫滩、响洪甸、梅山、佛子岭等,黄河上的三门峡、浙江的新安江、资水的柘溪、广东新丰江、江西上犹江等。

(2)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兴建了一批有代表性且规模较大的大坝,这一时期的工程建设及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全方位地为提高中国大坝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水平提供了条件。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国政府为进一步综合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相继决定兴建当今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巨型水利水电工程,即雅砻江二滩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这三大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已登上世界水坝建设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沿。

2、水利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从决定因素和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壳稳定性、地表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3方面的内容。地壳稳定性主要由地球内因影响下的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性;地表稳定性是地面由于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外因条件下结合内外动力工程地质作用的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指水利工程影响范围内地基岩土体的稳定性。

(1)地壳稳定性

地壳稳定性是在地球内因、外因及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断层移位、一些临界稳定性坡体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现象的加剧或诱发。我们主要从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来调查研究影响系统应力场和渗流场重新分布的规模和强度,从而获得这些工程地质现象发展的预测资料,稳定性破坏的空间范围,稳定性趋势的时空关系,预测其稳定破坏的相对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现有的工程地质破坏现象进行应力应变反演算反分析,找到影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人为的外力作用来协调,达到系统的稳定。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影响地壳稳定性的突出因素是全新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最重要的是由于现有的水环境平衡状态的改变而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现象,造成应力场和渗流场的重新分布,以求达到系统的能量平衡和结构稳定。

(2)地表稳定性

地表稳定性则主要表现为滑坡、泥石流等动力工程地质现象和地面沉陷、黄土湿陷、砂土液化、水库边岸再造等各种地表变形破坏,还包括地表岩土体的性质变化(地下水位上升促使的沼泽化、土壤盐渍化等)。主要调查研究和预测这些工程地质现象的发育规模、发展速度及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来防止或减弱这些变形破坏。

(3)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主要是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这里的地基稳定性不仅仅指水工构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而带有区域性的地基稳定性。坝基的稳定性除了承载能力和变形问题,还有坝体的抗滑移问题(坝基岩层的产状对坝基的抗滑移稳定性影响很大)。水利工程的地基不仅承受水利构筑物本身的自重,还得承受水自重及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各种荷载作用,接受这些荷载后地基必产生一定的变形来平衡,以应力能转化为应变能。特别是对于岩基,在荷载作用下,既有岩石的弹性变形,也可由岩石的塑性变形或者沿某节理裂隙发生剪切破坏引起基础沉降。软弱夹层或节理也是抗滑移稳定的主要研究对象。

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的主要方法

(1)钻探

钻探仍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随着工程建设的地基条件日趋复杂,许多特殊的地质问题,如软弱(泥化)夹层的层位确定及取样,砂卵石地层特别是巨砾、漂砾地层的钻进,砂砾石层取样,砂层取原状样,特硬地层如燧石层、石英砂岩地层的钻进,钻孔岩心定向等问题,依靠常规的钻探方法无法获得满意的结果。国外解决类似的特殊地层钻进问题,有的有成熟的设备机具,但价格很昂贵;有的则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决。在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中,中国的工程师本着为生产服务、自力更生的原则,为解决上述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批在实践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成果,包括:大口径钻进技术、金刚石套钻取芯技术、金刚石钻具砂卵石层中钻进技术、液动阀式双作用冲击回转钻进设备、各种类型的砂层和软土层钻进及取样技术等。此外,在绳索取心、破碎地层取芯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缩小了和国外技术的差距。

(2)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①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②地震勘探

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

③电磁勘探

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MT法)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EM法)等多种方法。近年来,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④电法勘探

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率法。

⑤地球物理测井

20世纪90年代,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可能。另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适用范围由原来的91mm钻孔发展到50mm的钻孔,并可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l]张悼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l981.

[2]谭周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A].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4).北京:地质出版社,l987.

看了“工程技术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限制”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2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篇3

我公司工会有20个工会小组。公司现有工会会员44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工129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级职称59人。

公司现有总资产2、2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19亿元,流动资产总额7699、45万元,营运资金1409、66万元。

市电网通过两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分别与省电网儿郴州地方电网联网,实现两点并网。拥有一个以110千伏输变电设备为主网架,35千伏输变电设备为辐射,配电网络齐全的市办电网。有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线路5123、3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13、275万千伏安,现有直供负荷约8万千瓦,年内最大负荷为11万千瓦。

资兴市电网的电源以水力发电为主,截至2005年9月,网内有并网电站96座总装机容量9、04万千瓦,另有在建小水电站14座容量5、14万千瓦。其中装机最大为212500千瓦的程江口水电站已于2005年8月实现首台组投产发电。2004年全市小水电发电量3、1亿千瓦时。预计到2006年,网内小水电年发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版权所有!。

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总支的领导下,我工会团结全体会员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取得了“2004年一星级工会”的称号,“资兴市模范职工之家、郴州市芙蓉标兵岗”称号,公司于2000年荣获共青团郴州市委授予的“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荣获郴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调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4年荣获资兴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工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4年荣获资兴市委授予的“创先争优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郴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和工会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倡导“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个公司呈现出勃勃生机的职工信赖的模范职工之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组织落实,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资兴市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经济工作总体形势良好。在这一有利前提下,我公司进一步增强并坚定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为起点,以“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公司”为目标。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把创建和谐的职工之家作为努力创办一流公司的必由之路。公司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建家工作,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工会具体实施、工会会员积极参与的党政工群齐心协力的共建格局。

二、以人为本,加强学习,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素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我公司为实现创建一流供电企业这个目标,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职工队伍,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为争创模范职工之家的工作打好基础。以公司新办公楼启用为契机,投入大量资金,添置电教设备,新建多媒体教室,精心组织职工学习《工会法》、供电企业的业务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今年还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一是计量安装、管理人员培训,二是安全人员培训,三是待岗人员培训,并将每周五下午定为职工集中学习时间,由各部室的业务主干串讲业务知识,做到有学习制度、学习记录、学习体会,使学习工作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利用公司现有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高质量的资兴电力网站,在该网站上开辟“创建职工之家”学习专栏,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掀起了“学习在工作中,成长在岗位上”的学习热潮,使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形式多样,学以致用。我们把政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几年公司深入开展了调度、运行、外线、抄表、收费等技术比武活动,为检验职工全面熟悉和掌握业务知识,实行了公选调运行人员、安全人员,110kv站长的封存闭式考试。

三、结合实际,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引导职工参政议政

多年来,我公司党总支、行政、工会都十分重视职工参与公司民主管理,重视职工对公司工作的民主监督,党政工把公司的民主政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司职工的积极性,而职工以公司发展为宗旨,投入心智、思考管理,本着对公司的热爱,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公司管理。这样,公司上下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使得公司整个和职工个人都得到更大发展。

开好职代会、让职工参与公司的民主管理和公司重大决策,在涉及到公司的发展、基本建设、聘用人选、晋职评优、福利待遇等重大问题,都召开了职代会,并公示内容,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通过充分讨论、论证,求大同啥小异,最终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决策,得到职工的认可。

每年都开展民主评议干部工作,让职工对公司管理层实行民主监督。平时,公司很多职工都能面对面地给公司领导及干部提意见和建议,干部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了解民心,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群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事。每年进行民主测评,绝大多数干部都受到了好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都在95%以上。

四、关注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维护职工的的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困难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建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建家活动中,公司工会十分关注职工生活,积级向公司党组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为公司每位职工购买了人身平安和财产保险,并采取多种方式为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开展了“婚、丧、病”带礼金慰问的“暖人心”活动,认真做好贫困职工的登记,前年10月份,公司瓦家坳变电站职工唐汉,先后折女丧版权所有!妻,遭此大难,悲痛欲绝,公司领导知情后,立即到医院慰问并处理后事,由工会倡议全体干部职工献爱心,共捐款2万多元,今年三都变电站的职王泗南因肝硬化需要资金治疗,工会资助他治病1000元,还为职工谭隆强、黄存兆、黄东芳三位困难补助每人500元。真正做到了积极争取解决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奉献爱心,我工会不仅维护本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还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社会的爱心捐助活动,将维护延伸到社会.近几年来,公司组织抗洪救灾捐款为贫困地区捐款为下岗职工子女捐款捐物为太平洋地震海啸地区捐款等等,共捐款三十万元.

五、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近年来,我公司党政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深入开展“结对奔小康”和“双联”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有效果,人、财、物支持到位,2005年3月份,公司党总支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多次到黄草前程村共6户了解情况,与村民结对子奔小康,从村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商定了以养植和种植果果木为主的产业发展项目,资助钱、物共十万元,帮助村民户解决了实际困难,真正从资金上和信息上为村民勤劳致富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做好了“双联”工作,去年,公司派安装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爱国参加了市“双联”工作队,驻市氮肥厂“双联”工作付队长,为特困职工和下岗工人办实事,并捐款20000元,送到特困户家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六、完善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为建家增强了凝聚力。

创造条件,建设活动阵地,美化院内环境,公司机关各项硬件设施得到加强。我们按照要求,从美化环境和改善办公条件入手,现有105平方米的职工活动室,45平房米的阅览室,有三个标准化的灯光篮球场等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公司院内的道路水泥硬化、院内绿化和景灯等,公司机关基本实现了一人一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信息化。在创建活动中,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我们开展了一系例活动。一是党政工组织春节团拜会,二是组织职工到革命圣地“韶山、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三是组织职工参加系统男女乒乓球赛,四是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市的男子篮球等级赛,五是组织职工参加公司成立五周年文艺晚会、演讲、征文,五年成就图片集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职工的身心,丰富了职工的生活,增强了职工的体质,更增进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七、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建家水平。

要真正在建家活动中发挥工会主渠道作用,就是要使建家活动常建常新,不断提高水平,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组织建设。我公司工会组织机构健全,按时换届改选,健全了经审小组和女职工委员会,人员结构和分工合理,工会小家按时建立。思想建设。为促进工会自身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抓好理论学习。根据上级工会安排,定期组织工会委员、小组长学习《工会法》,学习建家活动的要求、经验。结合公司中心工作进行讨论,提出建家活动的新思路,制定建家活动的新措施。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会工作的制度、措施和重大决策都要通过工会会员讨论,全体会员表决通过,让广大职工真正体会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三是坚持群众对工会工作的监督。

篇4

我公司工会有20个工会小组。公司现有工会会员44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员工129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8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级职称59人。

公司现有总资产2、28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19亿元,流动资产总额7699、45万元,营运资金140,9、66万元。

市电网通过两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分别与省电网儿郴州地方电网联网,实现两点并网。拥有一个以110千伏输变电设备为主网架,35千伏输变电设备为辐射,配电网络齐全的市办电网。有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变电线路5123、3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13、275万千伏安,现有直供负荷约8万千瓦,年内最大负荷为11万千瓦。

资兴市电网的电源以水力发电为主,截至2005年9月,网内有并网电站96座总装机容量9、04万千瓦,另有在建小水电站14座容量5、14万千瓦。其中装机最大为212500千瓦的程江口水电站已于2005年8月实现首台组投产发电。2004年全市小水电发电量3、1亿千瓦时。预计到2006年,网内小水电年发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

在上级工会和公司党总支的领导下,我工会团结全体会员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取得了“2004年一星级工会”的称号,“资兴市模范职工之家、郴州市芙蓉标兵岗”称号,公司于2000年荣获共青团郴州市委授予的“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荣获郴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调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4年荣获资兴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工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4年荣获资兴市委授予的“创先争优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郴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我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和工会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倡导“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个公司呈现出勃勃生机的职工信赖的模范职工之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组织落实,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来,资兴市经济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经济工作总体形势良好。在这一有利前提下,我公司进一步增强并坚定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为起点,以“建家就是建队伍,建家就是建公司”为目标。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把创建和谐的职工之家作为努力创办一流公司的必由之路。公司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建家工作,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领导、工会具体实施、工会会员积极参与的党政工群齐心协力的共建格局。

二、以人为本,加强学习,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一)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素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我公司为实现创建一流供电企业这个目标,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职工队伍,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为争创模范职工之家的工作打好基础。以公司新办公楼启用为契机,投入大量资金,添置电教设备,新建多媒体教室,精心组织职工学习《工会法》、供电企业的业务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今年还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一是计量安装、管理人员培训,二是安全人员培训,三是待岗人员培训,并将每周五下午定为职工集中学习时间,由各部室的业务主干串讲业务知识,做到有学习制度、学习记录、学习体会,使学习工作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利用公司现有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高质量的资兴电力网站,在该网站上开辟“创建职工之家”学习专栏,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激发了职工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掀起了“学习在工作中,成长在岗位上”的学习热潮,使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形式多样,学以致用。我们把政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增强学习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几年公司深入开展了调度、运行、外线、抄表、收费等技术比武活动,为检验职工全面熟悉和掌握业务知识,实行了公选调运行人员安全人员,110kv站长的封存闭式考试。

三、结合实际,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引导职工参政议政

多年来,我公司党总支、行政、工会都十分重视职工参与公司民主管理,重视职工对公司工作的民主监督,党政工把公司的民主政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司职工的积极性,而职工以公司发展为宗旨,投入心智、思考管理,本着对公司的热爱,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公司管理。这样,公司上下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使得公司整个和职工个人都得到更大发展。

开好职代会、让职工参与公司的民主管理和公司重大决策,在涉及到公司的发展、基本建设、聘用人选、晋职评优、福利待遇等重大问题,都召开了职代会,并公示内容,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通过充分讨论、论证,求大同啥小异,最终形成适合公司发展的决策,得到职工的认可。

每年都开展民主评议干部工作,让职工对公司管理层实行民主监督。平时,公司很多职工都能面对面地给公司领导及干部提意见和建议,干部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了解民心,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群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事。每年进行民主测评,绝大多数干部都受到了好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都在95%以上。

四、关注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维护职工的的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困难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建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建家活动中,公司工会十分关注职工生活,积级向公司党组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为公司每位职工购买了人身平安和财产保险,并采取多种方式为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开展了“婚、丧、病”带礼金慰问的“暖人心”活动,认真做好贫困职工的登记,前年10月份,公司瓦家坳变电站职工唐汉,先后折女丧妻,遭此大难,悲痛欲绝,公司领导知情后,立即到医院慰问并处理后事,由工会倡议全体干部职工献爱心,共捐款2万多元,今年三都变电站的职王泗南因肝硬化需要资金治疗,工会资助他治病1000元,还为职工谭隆强、黄存兆、黄东芳三位困难补助每人500元。真正做到了积极争取解决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奉献爱心,我工会不仅维护本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还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社会的爱心捐助活动,将维护延伸到社会.近几年来,公司组织抗洪救灾捐款为贫困地区捐款为下岗职工子女捐款捐物为太平洋地震海啸地区捐款等等,共捐款三十万元.

五、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近年来,我公司党政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深入开展“结对奔小康”和“双联”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总结、有效果,人、财、物支持到位,2005年3月份,公司党总支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多次到黄草前程村共6户了解情况,与村民结对子奔小康,从村民的实际情况出发,商定了以养植和种植果果木为主的产业发展项目,资助钱、物共十万元,帮助村民户解决了实际困难,真正从资金上和信息上为村民勤劳致富给予了大力支持。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做好了“双联”工作,去年,公司派安装公司办公室主任李爱国参加了市“双联”工作队,驻市氮肥厂“双联”工作付队长,为特困职工和下岗工人办实事,并捐款20000元,送到特困户家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六、完善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为建家增强了凝聚力。

创造条件,建设活动阵地,美化院内环境,公司机关各项硬件设施得到加强。我们按照要求,从美化环境和改善办公条件入手,现有105平方米的职工活动室,45平房米的阅览室,有三个标准化的灯光篮球场等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公司院内的道路水泥硬化、院内绿化和景灯等,公司机关基本实现了一人一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信息化。在创建活动中,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我们开展了一系例活动。一是党政工组织春节团拜会,二是组织职工到革命圣地“韶山、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三是组织职工参加系统男女乒乓球赛,四是组织职工参加了全市的男子篮球等级赛,五是组织职工参加公司成立五周年文艺晚会、演讲、征文,五年成就图片集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职工的身心,丰富了职工的生活,增强了职工的体质,更增进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七、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建家水平。

要真正在建家活动中发挥工会主渠道作用,就是要使建家活动常建常新,不断提高水平,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组织建设。我公司工会组织机构健全,按时换届改选,健全了经审小组和女职工委员会,人员结构和分工合理,工会小家按时建立。思想建设。为促进工会自身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抓好理论学习。根据上级工会安排,定期组织工会委员、小组长学习《工会法》,学习建家活动的要求、经验。结合公司中心工作进行讨论,提出建家活动的新思路,制定建家活动的新措施。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会工作的制度、措施和重大决策都要通过工会会员讨论,全体会员表决通过,让广大职工真正体会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三是坚持群众对工会工作的监督。

篇5

二、政治思想表现

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严谨、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较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并能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我处电站的生产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及成绩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电站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他除了搞好电站日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外,还牵头完成了电站的多项大修和技改工作,并且还经常帮助兄弟单位和外单位解决技术难题,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得到了内外的一致肯定。其主要的工作业绩有:

1、参与了银河电站一号机蝴蝶阀的大修工作。

2、参与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推力瓦的更换工作。

3、主持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导水机构的改造。

4、主持了银河电站1250KW机组主阀操作机构的改造。

5、参与了银河电站3200kw机组上导油冷却器技术改造。

6、参与了银河电站1250KW水轮机转轮的技术改造工作,主持了新转轮底更换工作。

7、主持了银河电站3200KW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技改工作。

8、参与了星火电站两台3600KW水轮发电机组安装,

9、参与了星火电站主阀更换工作。

篇6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机电制造安装分局是其下属分局,分局先后承建100余台大中型常规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和贯流式、冲击式机组的安装工作,在新形势下,根据水电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特点,分局以工会为依托,充分发挥水电施工企业党组织以及党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构建和谐企业的建设。

工会作为分局党委和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工作的重要支柱。企业工会以宣传、执行公司和股份公司工会的指示、决议精神,开展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工会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特别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使工会越来越受到广大职工的重视。

一、近年来,制安分局党委在抓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企业职工和业主满意的企业为两大主题。以工会为依托,以“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注重在创新上迈步,在务实上用力、在规格上落实、扎实推进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员工信得过的基层党组织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分局通过行政专项经费来支持党委开展工作,拉近党组织和党员的距离,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党内管理和教育机制,体现出党员的主体地位。如分局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在“七一”到广元苍溪红军渡红色景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和企业员工一起到都江堰、青城山、剑门关等景区参观游览。通过这些活动让党员和员工感受到党组织处处在关系着,也体现着党员的先进性。

二、近年来,在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分局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分局工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局在2008荣获“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在2011年荣获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2011年分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授予2010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称号,四川省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并且在公司各分局工会工作评比中,各项工作名列前茅。近几年来,分局党政领导深深认识到:企业员工工作、生活需要党组织、需要工会,党政工作离不开工会,工会工作已经成为凝聚人心、联系群众、内强素质、共谋发展的大舞台;主要做了了以下工作:

1、党委重视、行政支持,精心组织安排职工活动室建设。项目员工活动室作为企业员工的活动阵地,其建设一直受到分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水电建设项目一般都属于野外施工,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职工业余生活单调,为增加职工业余生活,近年来分局通过在项目建设活动室,保证每个职工有活动场所。活动室不仅有乒乓球、象棋等大众化活动器材及卡拉OK等音像器材外,并且新添置了跑步机和阅览室;另外在项目营地安装篮球活动等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

2、关心职工成长,提高员工素质。近年来,分局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女员工进行免费体检,来关爱女工健康。分局通过员工科研技能培训和开展劳动竞赛,有力推动了分局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先后分别获得国家专利五项;获得省部级工法二项;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分局科技人员在各级刊物发表科技论文三十多篇;青居水电站人字闸门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桐柏抽水蓄能电站获“全国优质工程银奖和天府杯金奖等奖项”等。

3、切实解决企业员工需求,深入实施温暖工程。通过建立帮扶平台,增强困难帮扶意识,分局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劳模关爱”、“金秋助学”、“双节慰问”、“大病职工救助”等温暖慰问活动,最大限度地帮扶困难员工。其中,2011年,“冬季送温暖”活动投入慰问资金405100元,慰问涉及36个项目、3个边远艰苦项目、8类慰问对象及3类困难职工;“夏季送清凉”活动共投入资金97911.7元,慰问职工和农民工1606余人;“金秋助学”活动投入资金10700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6名;为大病患者捐款101933元;深入开展医疗互助行动,98人参加了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

4、充分发挥党建与工会建设互动作用,全力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近几年,分局党委除了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对职工代表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具体的处理和答复,还全力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如2011年,分局工会对工资集体合同和有关员工津贴补贴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支持。

通过制安分局党建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与回顾,我们坚信,只要企业每个党员都努力增强先进性,分局党的先进性才有可靠的保证。只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就能发挥更大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更能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刘月森.思想政治工资与构建和谐企业[J].企业文明,2006,04.

篇7

作者简介:汪文萍(1969—),湖南澧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是高职教学管理。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这种需要更为突出。“双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队伍,对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以来,湖南省教育厅实施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对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学生的动手努力提高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我院是2004年4月经教育部备案、由湖南省政府批准建院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集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教育为一体的培养综合水利、建筑、电力类专业人才的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设有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电力工程等4个专业系部、19个专业。其中《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被水利部认定为水利部示范专业,《水利工程》专业被湖南省教委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同时,学院拥有“建筑材料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中心”、“电子实训室”等20个实训中心。

建院8年来,学院的办学取得了快速而显著的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是得益于学院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队伍建设。

一、“双师”内涵认识

(一)“双师”结构是个体与整体同步双向整合的结构模式

教师个体层面的“双师”结构即指“双师”素质,它包含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对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组成提出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包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内容。专业教师既要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解决具体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职业资格认定方面,不仅具备教师的任职资格,而且具有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具备这样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通常被称为“双师”素质教师。第二层含义是指,这种对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是双向的。在工科类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由专业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部分组成。传统的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专业理论教师在课堂实施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场所带领学生实习;理论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随着新一轮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逐步推进与不断深化,专业教学逐步由课堂为中心向实训场所现场教学转型,对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亦进一步提高。因此,“双师”素质要求已不仅仅针对专业理论教师,对实习指导教师同样有这方面的要求。

教师团队整体层面的“双师”结构也包含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要求教师团队是一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队伍。专职教师的优点是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有系统性,理论基础扎实;同时,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不少的年轻专职教师遇到具体实际的问题,能用理论来解释,但动起手来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对教师团队的很好的补充。聘请兼职教师应层含义是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个体,构成了教师团队整体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展现个性。我们不能要求教师成为全才, 同一个专业的教师不应是同一个模式的“双师”,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即在教学上既有侧重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 又有侧重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同时,同一专业的教师团队应由具有不同专门化方向的教师组成,就好比一支交响乐团,教师们各有所长,能充分发挥个体在整体中的作用,推动整体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二)“ 双师”结构模式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具备专业能力是专业教师的必备素质。知识能力与动手能力相加构成专业能力。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放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上。专业教师要做到“进课堂能教学,下工地能做事”,即对专业理论教师而言,要能说会做;对实习指导教师而言,要能做会说。因此,随着课程模式的转型,专业教师的两大组成部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限将被淡化。

二、“双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瓶颈

(一)职业院校中“双师”教师从事理论教学的比例偏高

(二)兼职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实际上,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偏少,一方面是费用偏高,另一方面是无法满足兼职教师的上课要求。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兼职教师是来自一些高校的在读硕士、博士。虽然不乏优秀者,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多数只能兼职理论课教学。学院也疏于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三、“双师” 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进一步明确 “双师”教师的培养标准

只有有了正确的认识,科学规范的标准,才能进一步谈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进一步谈如何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才能进一步谈如何激励、评价“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是两个证书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两个职称的简单相加。

(二)进一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因为“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培养、培训以及学生各种技能操作的学习都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一些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是举步维艰的。政府必须要建立稳定的职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建设的投入。

为了加快“双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我院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的转型。首先,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即推进“ 2.5 + 0.5 ”培养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期延长至半年。专业课程门类按工作的相关性规划设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教学上采用大类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一体化、模块式教育培养模式,专门化方向的名称、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均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接轨。其次,推动教学场所的转型。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体,按岗位任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逐步从课堂向实训中心转轨,专业教学逐步朝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向迈进。再次,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校本教材是体现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重要平台,学院着力推进新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鼓励教师将他们从企业学来的先进的专业技术汇编成教材,8 年共有38本规划教材公开出版发行,完成16本专业校本教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从2010年以来,湖南省推行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要求学生需有标准规定的动手能力,这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大大的促进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

(三)优化“双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队伍的成长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出台了《师资队伍“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开放实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一帮一带教制度试行办法》、《专业带头人选拔及管理办法》、《教师系列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聘任及管理办法》、《专职教师寒暑假下企业锻炼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造孕育“双师”队伍成长的良好环境。学院每年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对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教,并为他们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创造良好条件。对于成熟型人才,特别是有3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在人事制度管理上,优先考虑他们的需要,优先安排他们上课。同时,学院还鼓励广大专业教师通过进修取得“双证”,并给予经费报销的待遇。仅2012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有43名教师利用暑假到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锻炼提高,有6人参加各类教育部2011年度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180人,其中高级职称62人,双师素质教师有65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6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双师”队伍的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与动手能力,学院进一步加强教育研究与实践,加速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教师自行研发适合校本教材教学的专业教具。如学院电力系教师自主开发的模拟试验系统、水利系教师开发的,都是由学院的专业教师自己开发、改装、亲手制作。自主研发专业教具,一方面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检验,另一方面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更能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同时,学院还加强了科研课题管理与申报, 2004年以来,共有28 位青年教师立项申报了课题,这些课题均为高职专业技能应用型课题。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学院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职称进修,另一方面制定了《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规定》和《教师下企业带实习的有关规定》,要求专业教师每2年下企业1个月,或每4年下企业1个学期,实施全脱产、带课题到企业的一线岗位实践,学校在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同时,通过教师带学生下企业实习,推动教师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在教学中能进一步活学活用。

四、完善“ 双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展望

篇8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为适应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趋势,大部分学校采取了扩建校区的措施,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管理上的难题,其中最突出也是最迫切的就是水电的节能管理。水电是几乎占据了其资源费用的38%,由于高职是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少高职学校节能措施目前注重的是行为管理和节能宣传教育,而很少实施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因此导致了水电浪费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现象,笔者建议采用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方式来管理。

一、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定义、目的及意义

1、高职院校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定义

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是根据高职学院特点,在高职学院特定的环境为依托,以实现水电节能为目的,以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为途径,进行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工程化管理的过程。

2、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提高资源利用率。创建节约型高职学院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和循环利用;要重视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第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此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通过广大学生的宣传影响全社会。

第三、构建管理机制,形成评价考核体制。在全国高职学院中,有专职能源管理机构的很少,凡是建立专职能源管理机构的学校,其节能工作就抓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

第四、完善规章制度,高职学院应该根据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能源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节能奖励基金”。

第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出本单位重点耗能设备的定额。在对用户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耗能设备定额,运用定额开展节能工作。例如: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

第六、成立各部门参与的节能工作管理的群众组织是建设“节能型”高职学院的群众基础。

二、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最佳模式

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1、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概念,管理部门将全校水电用量目标任务经过分解、组合、捆包后分别下达各水电使用单位,并与各方签定水电用量定额管理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各实际使用水电单位的水电用量有了定额,一旦超出了规定定额,使用单位将根据合同向学校缴纳超定额水电费,反之,如果节约了定额,将受到学校的奖励。故此种水电节能项目管理模式被称为使用单位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简称水电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2、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特点

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和遵循原则。为了改变传统模式下形成的水电管理不尽人意的状况,确立一种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促使校内合理配置学校资源,达到真正控制开支,有序管理的目的,,改革传统水电管理方式,建立新的水电管理模式,这种新的水电管理模式,即“用量定额管理模式”。

基本思路是:把校内的水电职能部门相当于校内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局,将水电管理和水电收付职能统一划归学校水电职能部门,由其代表学校对外实施水电支付和业务联系功能,对内在学校相关规章约束下实施水电管理和水电费回收功能。

3、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应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的测算标准给各单位下达水电经费指标,各使用单位在校财务部门开设水电经费专户并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月向水电收费部门缴纳水电费,超支部分在本单位财务成本中列支,节约可转至下年度使用。对校外单位及个人,校内经营性单位,校办产业,经费包干单位,由水电职能部门直接收取水电费。节能不再是哪个部门哪个领导的工作,我们改革的目的是全校人人参与管理。

4、用量定额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给予简便易操作的水电管理保障措施,使水电职能部门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具体讲包括水电各项收费标准的制定,水电指标的划分办法,明确各项水电管理权限等。

其次,学校管理部门应为水电职能部门落实管理经费,表计安装、设备维护经费以及水电费用周转金等各项经费。

(2)水电收费职能下放到职能部门以后,水电管理措施的实施主要由水电职能部门来落实,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a搞好现场调查,做好严密细致的资料工作。

b配套建设。

C、加强表计及管线的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工作。

d、做好水电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分析工作。

5、用量定额管理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充分注重水电指标的合理性。

第二、财务、后勤部门与水电职能部门必须做到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第三、管理部门深入实际,注重全面宣传节能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学院水电节能项目管理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并在结合实际实例的分析下,认为水电使用者定额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施行水电节能适合的模式。能给高职学校减轻一系列管理问题,它使得高职学校校后勤主动适应社会化管理,能够通过用量定额管理模式改革,在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形成人人参与管理水电的新局面,可以为高职学院节约大量资源,使其有限的资源能投入到教育质量管理上去。

参考文献

[1] 黄澄夏.合同能源管理:中国企业节能的曙光[Z].大众用电,2005,(4)

[2] 刘焕章.从创建节约型高校略论学校水电节能对策[il.科教文汇,2007, (2)

[3] 张西峰,王霜.认真开展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后勤〔il.高校后勤研究,2007, (4)

篇9

其中对湖北省人社厅的质疑中前几条分别是:文学专业职称升级的条件是什么人、以什么样的准则制定出台的?有关省作协(或文学类)的职称升级在出台前有没有征求过文学专业人员意见?省作协高职定额指标的决定有什么样的标准?决定权是什么人?一个鲁迅文学奖,可以反复用来评职称,这个规定是谁制定的?

由一条微博引发的讨论

此微博一出,关于作家评“职称”的话题在众多媒体间展开了讨论。

《京华时报》题为《作家要职称有用吗?》一文中借以此事称公众衡量一位作家的作品标准主要是其文风、题材,而与职称关系不大;并举出很多优秀作家是没有职称的,比如王朔、郑渊洁,这些作家当中,不乏以自由写作者身份自豪的人;职称却可以特别鲜明地区分作家在体制内地位的高低,甚至为这些离开职称以后的作家活路做出担忧。显然,此文对作家评职称是持反对态度的。

腾讯文化网的评论一开始就将作家评职称论为“酸腐之事”。语言客观犀利,抛出讽刺现状:“当你称自己是几级作家时,何曾赢得过几许尊敬?报以“呵呵”已算客气了。”称除了作品本身、读者褒贬为标准之外,其他与数量、学历、经验、时间全无关系,职称制度只会进一步衍生文坛腐败。

《人民日报》报道著名作家“铁流”(著有中国第一部反映“城中村”农民生存问题的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真实的职称故事:12年来天天趴在电脑前备战职称考试,却屡战屡败。计算机和英语,就像是两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无情地把他挡在副高职称门外,因而占据了他大把的创作时间。但是看着同辈作家大多已经跻身一级作家(正高级职称)行列时,铁流依然只是中级职称――三级作家,心中难有不平。

“同样的例子,让人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当年范进连续考了多次,直到54岁才考中一个秀才。但相比之下,范进是幸运的,因为铁流能否跨过计算机和英语这两道门槛,成功获得副高职称,还是个未知数。”《福建日报》对于作家职称并没有完全否定:认为亟待解决的是对职称评定系统的改革、修改和完善,让它能够在对作家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不耽误作家文学创作,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那样,无疑是本末倒置,失去了职称评定的本来意义。

同样,《北京晚报》也认为关于作家职称评定关键应改变职称评定制度。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比如实践能力测试的部分,即兴创作文章等,同时也要求评审人更加的公平、公正。

综上,各家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作家评职称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作家职称作什么用?

全世界范围内,职称都是某一特定领域内对专业技能水平的客观认证体系。一个领域内从业人员应获得何种等级的职称,通常取决于专业技能水准,当然也会参考从业时间、经验等等从属因素。通过职称大致可以判断其业务能力,以及他可以享受何种工资福利待遇。建立职称体系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一个专业团体减少内部摩擦,实现有序合作,不一定所有行业都适合评职称。单就文艺创作而言,给作家评定职称,是表明对其文学创作的肯定,象征身份和荣誉。

但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同时对应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比如评选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津贴,职称必须副高以上。职称上一个台阶,工资即福利待遇也跟着提升。

综观世界文坛,似乎只有中国大陆文坛有此制度,这与我国特殊的政体、国情是分不开的。

从本质上来讲,评职称要参加行政部门组织的职称考试,是一种行政许可,是人才管理、评价行政化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资质,没有通过职称考试,就无法获得相应的中、高级职称,由此影响聘任。

在反思中前进的“作家职称”制

古往今来,多少传世名作被我们所钟爱。有多少传世名作是依靠职称写出来的?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职称之说。但是,却没有因为一部书的作者是朝廷官员而成为名著。能够流传开来的恰恰是草根作家书籍。蒲松龄一生多次应试,可是屡屡受挫。正是因为他的草根身份,才有了《聊斋志异》。没有身份的作家,没有名头所指望,他们不能与其他人比名气、比身份,能够比的也只是手中的笔。

恰恰是没有了很多可比性,才让他们的创作少了功名利禄的骚扰,没有了功名利禄的写作,才是真性情的写作,真性情的写作也就有了群众基础。

他们虽然不能像有身份的人那样刻印更多书籍,使用更好纸张,可是他们的书籍却都成了名著。说到这里,还不得不说写出了《西游记》的吴承恩。由于一生贫寒,他的书籍多散落民间,没有一次像样的刻版印刷,却比那些刻版印刷的豪华书籍还有受众。

现代职称体系非常精细,偏偏遇上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个三级作家又怎么会心服口服于跟一个二级作家存在一级差距?即使把此制度放在古代,估计也会有不少文人志士“就范”吧。何况中国人好面子,为了面子不择手段者不计其数,中国文人也不例外。现代的职称考试与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及人才的工作能力到底有没有必然关系,比如,当作家的应该由作品说话,与他能不能说英语,会不会计算机,有什么关系?一个能写出伟大作品的作家,因为不能通过计算机考试,就不能评高级职称?该不该加入一些文章即兴创作之类的考量?这都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整个文坛需要反思

篇10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可相似,一方面职称评定大大地调动了广大高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审标准等方面又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申报与其他高校申报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地位和学术水平的,其申报条件通常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师资格、学历及任职年限、外语水平等,这些条件既是基本条件又是硬性条件;评审条件则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科研业绩等;职称评定是一种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与教师的成长以及高校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实际操作中又存在一定的问题。

(1)普遍性问题

在职业院校中,职称评定最大的问题在于“评”与“聘”不分,职称评审功利化、行政化严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将所有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等级与工作待遇相关联起来。这种做法通常能在极短时间内收到实效,其收益和回报等也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等级提高后,却又缺乏与之配套的考评措施的监督机制,从而容易使教师职称评定的思维和行为趋于功利化。比如在评职称之前,被评定教师为了达成目标,刻苦钻研,但评定目标达到之后,很多人基本上就不再做任何与科研有关的工作了,也不,更不搞学术,停留在原有的学术水平上沾沾自喜。这是及容易带来学术腐败,弄虚作假等严重后果的;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区别不大,在教师职称评聘权力和利益分配上,趋于行政化。从那些评定的条框中可见,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硬性要求中,除去对教师的德、能、勤等作出具体要求,更关键的是在于个人的业绩,也就是说,主,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趋于业绩化。此外教学与科研所花费的时间不平衡,容易使教师忽视了教学工作,一门心思评职称。而一些教学能力强又具有感染力的老师,他们又经常困于科研业绩达不到评定的要求而不能参与或评不上高级职称,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陷入恶性循环状态。

(2)特殊性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和教师职称评定的历史原因,致使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自身特殊性,因而高职院校职称评定也必定会面临一些特殊问题。对于副高以上职称的申报和评审,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采用标准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并未考虑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所在,特别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所在。而高职院校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教学能力及其业绩的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技能水平的提高。毕竟高职的含义更多在于技术上的提高,而非仅仅是学术和职称上的提高。例如,对于高职院校的示范操作课老师,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其动手能力和示范操作、指导的能力,更加趋向于实践。因此,与高校一个模式的评价机制明显与高职院校教师所要求的特殊性相背离,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评定肯定不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甚至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反抗和反对,或者直接放任自流。

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问题的原因

我国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作用重大。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重重,其导致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与高职院校的特点不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有名无实等。

(1)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与高职院校的特点不符

凡是有关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文件和政策中,对其科研成果的要求是占主导地位的,而教学则排在其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的产生。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对于那些教学效果欠佳甚至是没有太多教学效果的老师,他们通常会因其科研工作业绩好或者比其他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强而顺利地评定职称。而有些教学质量高的老师,却因为科研业绩不佳而无法晋级职称,这两者之间的弊端非常明显。而评定标准中,教学能力至多仅作为其破格晋升的参考指标。这种标准明显是显失公平的。

(2)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有名无实

评职称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教师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二是教师的任职资格。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其实很难于衡量。而对教师的任职资格评审,对聘任职务起着及为重要的参考作用,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反应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被评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技术水平。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设置要以实际需要为考量条件,并明确其职责和任职条件。否则容易让人误认为评职称就是评职务;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经常性地将评与聘混淆在一起,这种相互混合的后果必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侧重职称评定,过度关注职称是否得到提升。从而也将过度关注竞争对手也就是其他同事的职称评定情况。

(3)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集中评审是高职院校职称的评定最为主要和常采用的方法之下。即由申报者上交材料,然后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将所有上交的材料集中审阅,然后以无记名方式就合格与不合格等标准进行投票,当场表决。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科组的成员放在一起评定者的专业一致,其评审就比较客观公正,而各级评委会对晋升的人数有着硬性要求,也就所说的指标标注。但在地实际操作中,其评审对象专业不可能一样,专业五花八门,而大部分评委专业方向也不可能都相同,其投票选择就必定很容易受其他人的盲目性引导,导致了投票的盲目性产生,影响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公平性和客观性,从而也导致了评定工作的先进行无法实现。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对策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主张废除职称评定,实行岗位聘任制度,其强调的是按照需要设立岗位,然后进行公开招聘,直接聘任。另一种不主张废除职称评定,但是要看是否有岗位,主要还是要考查竞聘这个岗位相关人员的条件,即要实行评与聘分开。本文认为,不论如何进行评定改革,高职院校的职称评聘必须要有明确的导向,即要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主导评定目标,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评定指标体系建设

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并安置学生稳定就业,为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而努力,并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力资源而作贡献,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高职院校办学的重点之重点。所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就必须要与这一宗旨完全吻合;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评定系统,应重点关注教师在教室里与教室外的能力,重点关注其实践和动手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实践两方面能力,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考核力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职称评审,引导教师队伍转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提高其培养技术性合格人才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完善聘任与聘管制度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教职工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行为导向上,这是促进高职院校平稳发展的主动力。高职院校要根据行业性特点来建立规范的聘任与聘管制度,走正规职称评审和聘任流程,制定具体的聘前、聘中、聘后实施规则;聘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杜绝“关系户“,岗位设置要符合现实需求,更要求科学合理,量化考核指标的制定要考虑全盘,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均需要考虑到位;聘中采取按岗、择优原则实施聘任,使广大教师在被聘用后能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及时作出调整,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工作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聘后,应该更加重视动态管理工作,对在竞聘中取得上岗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签订聘约制度,并颁发聘书,同时建立单位和被聘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在聘书颁发时要共同商定聘期,要绝对地废除职务终身制;一切在岗人员均要实行岗位工资制,使岗位与工资待遇对接。

(三)建立职称评聘监督机制

众所都知,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其评聘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原则,按原则办事,同时为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要相应地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也就是说要设立第三方监督审查机构。比方说,学校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立职称评聘监督委员会,对广大教师对职称评审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查看相关评定者的资料、下发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形式来获得相关资讯,全面掌握职称评审工作进展情况。从高职院校的能够从具体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力求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人力资源,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总结

高职院校职称评定的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教师职称评定的难度,但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职称评定时,一定要通盘考虑,兼顾特殊情况,照顾一般情况,从而使职称评定能圆满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作者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1.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另外,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构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在运行机制方面,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单位职工吃“大锅饭”, 职工收入差、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水土资源的综合收益率低,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因人设事,因人设岗,造成了人员臃肿且人才比例失衡的问题。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2.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2.1事企分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2人员分灶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2.3管养分离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实行科学定岗,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剥离出来,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财政部门商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非农业用水与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要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3.结论

全面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创新,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一项势在必行、十分紧迫的大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可以从事企分开、人员分灶、管养分离几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篇12

一、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广播电视台现有人数557人(含内退和其他人员、不含部门和栏目聘),在岗人数516人,其中在岗的事业编272人、企业编65人、台聘179人。

从业人员学历:研究生6人(均为党校在职研究生);本科218人;大专173人;大专以下119人。

专业技术职称:高级20人(其中正高1人);中级94人;初级179人。

年龄:30岁以下128人;31-40岁229人;41-50岁119人;51岁以上40人。

二、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广播电视台拥有三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和一个网站,内设21个部门,涉及记者、编辑、导演等十多个岗位,自办栏目共有30多个。随着节目栏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从而出现人才匮乏、事业发展受阻的现象。剖析当前我台人才结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制约因素:

(1)人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我台大专以上学历约占全台人数的71.3%,整体素质正在不断加强和提高,但在这些人员中大多数是非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毕业的,有许多一线记者、编辑是专业不对口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制约了节目质量精品化;

(2)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缺乏,高层次广告经营人才、高级文艺编辑、非线编优秀技术人才、大型节目撰稿人、大型文艺晚会主持人等方面人才空白。电视新闻男播、男主持已空岗两年多,这在全国省会城市台实属罕见;

(3)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不足,占总人数的52.6%,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20人,且45岁以上占多半,不少同志已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其中正高职称的只有1人,这在省会城市台中是少见的。并且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放在合适的技术岗位方面考虑不多,做得不够;

(4)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竞争、流动的机制和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解放思想,建立科学的人事人事人才管理机制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直接影响到能否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媒体市场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1、要创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要突破“有高学历、有高职称才是人才”的局限,重新认识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把凡是能够为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视为必需的人才。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造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际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对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在编人才与台聘人才都一视同仁。按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岗位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才而用,用其所长、挖其所能,实事求是地善待人才,合情合理地使用人才,使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职工个人的利益与单位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树立起台兴我荣、台衰我辱的思想观念和敬业爱岗、以台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为建立科学的人事人才机制奠定思想基础。

2、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健康科学、行之有效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人事人才管理依靠制度来规范。多年来,××广播电视台注重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创新,在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相关栏目推行制片人制,重要节目(栏目)实行首席记者、责任编辑和主播制度,优秀主持人实施年薪制,行政管理方面也实行了主管制。在广播旅游频率(广播95.4频率)试行总监负责制运营,下放权力,总监对节目质量、广告效益、人员调配等负总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营,为人事人才管理迈出了关键一步。下一步要积极稳妥地根据广播电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与创新,取消原有的工资发放渠道,积极推进二次分配,实行岗位管理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同岗同工同酬,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质加薪,搞活内部分配,打破传统分配模式,逐步建立起积极畅通、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局(台)对工资收入实行总量上宏观监控,微观操作上下放分配权限,鼓励能实行目标量化管理的业务部门实行第三次分配,收入上不封顶,下保最低工资(以××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准),对优秀人才、关键岗位人员和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分配倾斜,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

3、要科学评价和使用人才,积极推进评聘分开和聘用合同制管理

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扩大干部竞争上岗的层次和范围,允许台聘人员竞聘中层干部,把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作为评价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优秀中层干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事业单位要实行评聘分开,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增强职称评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动员更多人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过少、技术含金量低等局面。同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要与岗位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科学设岗、按需设岗,唯才是用、唯能重用,通过公开竞岗,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对于高学历低能力或高职称低水平的同志要实行“低聘”,对能力强、业务精、业绩突出的底学历或低职称人员实行“高聘”,彻底打破光看学历和职称、不管水平能力的传统模式。

为了使干部使用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进入长效的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和团队合作精神,配套建立分配制度,做到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激活人才使用机制。要全面实行聘任制,《劳动合同书》签订率努力达到100%,确定双方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实现由身份管理和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度,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安全感和创造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4、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