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2-16 06:43:58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

人民路邮政储蓄所原名王褚邮政所,位于焦作市王褚乡,当时的网点东邻焦作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南靠商户聚集的果品批发市场,北部商铺饭店林立,所在街道又是一片大的居民区,地理位置的优越给王褚储蓄所的业务发展带来了便利,不仅余额增长稳定,商易通、保险、理财等业务的发展也位居市区各个网点前列,截至4月底,该网点的余额已经达到了3100万元,累计净增602.79万元。

为了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我局领导经过仔细研究,最终在现在的人民路中段选址建设了新的网点,并于5月10日正式将原来的王褚储蓄搬至现人民路储蓄网点,正式对外营业。三个月以来,我们历经了人民路邮政储蓄所的坎坷和成长,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同时给我们更多的是工作上的一些感触。

首先,在这里我要向各位诉诉苦:

自从王褚储蓄所搬迁以来,我们面临的状况可以说是极为严峻。1.余额直线下降,5月19日我们调入人民路储蓄时,余额较原来王储原址时下降了349.06万元,与二季度的形象进度相差了649万元,6月末,二季度余额下降到了2821万元,活期累计下降455.24万元,在市区各网点中排名倒数第一。

2.由于搬迁,大客户不断流失,原来的商易通客户也大多被挖走,很多储户也因为距离太远而选择了其他银行,新网点周边的用户又大都不知道这儿有个邮政储蓄网点。开业初期,来办理业务的客户稀稀落落,甚至在5月底工资时段,当别的网点门庭若市,用户排队排到了马路边时,我们所只有零星的几位用户。为此,我们所的营业员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拿着业务宣传册走社区,访商户,走街串巷的宣传人民路邮政储蓄所,发现员工多的单位,积极宣传工资;遇到转账频繁的商户,主动介绍商易通,碰上想攒钱的用户,推荐适合的保险和定期存款……6、7月的天气,人不动都会出一身的汗,而我们却顶着炎炎烈日,手里拿着小册子,将周边的小区、单位、商户挨家挨户的走了一遍。

3.同行业竞争随处皆是。我们知道,人民路中段这一区银行林立,仅人民路储蓄所周围就有建行、商行、工行等各大银行,行业间的竞争可见一斑。对此,我们积极宣传邮政储蓄各项业务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服务,对没一个用户保持微笑,热心的为用户办理业务,耐心细心的向用户做各项解释、宣传工作。早7点到晚7点,我们的营业元全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能单人临柜,中午就叫来外卖,三口两口的吃完赶快坐下顶台,我们的营业员就是这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同心协力的发展业务。

第二,要为我们局领导的英明决策叫叫好:

作为对抗赛期间表现出色的班组,人民路邮政储蓄所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分不开的。

首先体现在选址上,人民路邮政储蓄位于宏业商务大楼一楼,四周有碧海云天小区、税苑小区、景苑小区等诸多居民区。又毗邻市政府,山阳区政府、教育局、地税、国税局等政府机关,东部有焦作师专、焦作大学校区以及钢材市场,西部有丹尼斯、山阳商城等商业区,在加上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平总体较高,人民路邮政储蓄的业务发展有较大的前景。

其次,局领导积极关心网点硬件设施的配备,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性化关爱,为员工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

最重要的是局领导经常亲临网点视察、慰问,对我们所的业务发展情况,硬件设施配备情况等适时的关心了解,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要向各位领导报报喜;

截止7月31日,人民路邮政储蓄余额较5月19日我们调入以来累计净增513.02万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计划,完成了对抗赛计划数的300%,累计余额达到了3334万元,其中定期累计净增860.2万元,仅搬迁以来就净增了262.79万元,保险完成60余万元,完成计划的88.9%。

除了业务发展上的成绩,我们所营业员的良好服务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除了日常的办理业务外,把用户当亲人是我们所员工的一条准则,处处为客户的利益着想,事事为客户的需求服务,并建立了详细的客户档案,熟悉客户的业务办理需求,让来人民路储蓄办理业务的用户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是在和亲人相处的感觉。优质的服务可以让我们的营业员成为客户口中可爱的小姑娘,也是客户可以信赖的亲人。

最后,不忘记再给我们自己鼓鼓劲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2

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在营业厅陈主任的安排下来到东山分局大客户中心,协助两位营业员进行大客户的业务受理。由于大客户业务数量较大,而且通常在月底比较赶时间,这给受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我还是在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在任务较多的情况下工作的能力。

在这几个月中,中山二路营业厅的各位领导同事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作为新人,刚开始工作时也许在能力上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自己用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弥补,对于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做到了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也感谢中山二路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给我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我还和营业厅的领导和同事形成了较好的关系,为今后工作中的合作打下了好的基矗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业务学习和ibss操作上手都比较慢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3

作为一名刚进联通公司的新员工,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以往是走进联通公司接受服务,感受联通公司上帝般的感觉,而现在我要作为服务者来面对广大的客户群体,来为客户服务,这对我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人生挑战。 我的工作主要是与联通客户直接面对面沟通。也就是要帮助客户可以顺利使用联通公司的服务。联通的客户分布甚广,各行各业的都有,甚至还有国家机关,像国税局、工商局等。

营业员的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很多人都觉得它很隐性,看不到有形的成绩,我却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思,它的喜悦与痛苦都来自于客户。看电视、电影,念书时,好象所有的对错都很清楚,非白即黑,但面对客户的反应,很多时候有理说不清,我得冷静面对他们情绪性的抱怨,甚至是谩骂的字眼。

刚开始我也常想,联通公司又不是我家开的,客户不顺,干嘛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我也常被客户无理的反应搞得郁闷不已。但同时我也拥有笔墨难以形容的喜悦。记得我在做营业员的第二个星期,有位客户不太会使用自己的小灵通,连存电话号码都不知道,我很有耐心地教他操作,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他教会了,听到客户的感谢声音,我差点兴奋地跃起来了。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4

1918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由冯农起草、经法制局审核修改的《邮政储金条例》;国民政府交通部于1919年5月公布了该条例的实施细则;同年7月的北平、天津、太原、开封等十一处邮务管理局分别开始了邮政储蓄金业务。而储金业务所需的经费主要由邮政系统予以支撑,所吸收的存款则大部分用于最优生息业务的投资,且收支大致相抵。此后战乱导致国内经济动荡,加上邮储所确定的经营方针较为审慎,1919~1929年十年间邮政储金共计亏损65万银元。1929年时任邮政总局总办的刘书藩在赴欧、美、日等国考察后,建议效仿西方并将邮政储蓄金汇兑业务剥离出来,另设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次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与邮政总局处于行政平等地位,直属政府交通部。总局成立后,逐步开始参与全方位投资或信贷活动、增加储种和业务网点铺设等,当年就扭亏并盈余560万银元。

时值1933年,在“以邮养邮,邮储合一”的总体诉求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更名为“邮政储金汇业局”,直属邮政总局领导。邮政储金汇业局于1942年并入国民政府的“四行二局”框架,与中国银行、中央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一起,并称为当时金融业的六大支柱。截止1941年年底,国民政府储蓄存款总额达到83 027万元旧币,其中邮政储汇总计25 404万元旧币,市场占有率高达30.6%;超过当时中国银行储蓄存款25 241万元旧币的规模,确立了旧中国第一大金融储蓄机构的地位,并成为了国民政府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和操纵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代金融史中,银行倒闭司空见惯,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但邮政储蓄银行的经营却历来稳健,故其信誉日增,发展势头良好。邮政金融的资产或购买国债,或存放中央银行、或进行抵押质押贷款、或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直接投资。

二、新中国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路径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间,邮政储蓄业务基本处于了停办状态。直到1986年,在中央财政支出日益扩大而收入来源有所缩减的情况下,为减少国家财政对邮政业务的直接补贴,同时也为了推动邮政体系的改革;邮电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了《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联合通知》。通知决定于当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沈阳、石家庄、成都、西安、南京、广州、福州、长沙等十二个城市的邮政局辖内开办一批邮政储蓄网点;即开始办理个人邮政活期、定期储蓄业务。邮政储蓄款交存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支配,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储蓄存款利息,即由邮局直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利率计付给储户,邮局则按实际支付的利息与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并提供给所属邮局限额内的备付金。中国人民银行则根据邮局交存的储蓄款按月累计日平均余额的2.2%付给邮储代办手续费,由开户邮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结算。

从1986年4月1日起,邮电部陆续在全国各地邮电局分期、分批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当时邮政储蓄的业务仅限于为中国人民银行代办储蓄业务并收取其代办费,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邮政储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广大城乡居民也开始认可并接受邮政储蓄;新中国的邮政储蓄业务正式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储蓄业务从1990年开始由代办模式转变为自办模式,邮政储蓄的存款改为全额转存中国人民银行;双方协商确定转存款利率,而邮政储汇局通过邮政储蓄存款的转存利息差作为其营业收入。其储蓄余额规模亦不断扩大,1995年储蓄余额突破1 000亿元,1997年达到了2 645亿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了5%。同时,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工程也开始建设,实现了部分重点城市之间邮政储蓄活期的通存、通兑,并开始尝试办理工资等中间业务。

1998年邮电开始分业经营,独立运行后的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了邮政业务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贡献率最高的高效与支柱业务。此时,邮政储蓄设立了计算机异地交易系统,开通了电子汇兑业务,同时也开展了邮政保险和国债业务;而中国人民银行也统一了邮政储蓄转存的存款利息率,停止了对邮政储蓄转存的活期存款和长期存款利率的硬性划分。

2003年以来,国家对邮政储蓄开始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用”的改革,邮政储蓄业务步入了关键的发展期。原有约8 290亿元的储蓄存款按4.131%的利率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而2004年6月邮政储蓄余额历史上突破了一万亿元大关。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展资金自主运用,邮政储汇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全面与协调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期间,完成了邮政储蓄统一版本、电子汇兑、联网互通,并行联入保险、国债发行与兑付、证券基金,国际汇兑、外币储蓄等多个全国性应用系统,邮政储汇专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本质性改善与提高。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雏形与经营现状

2005年7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邮政体系改革方案》,邮政储蓄银行正式进入了筹备阶段。2006年12月31日,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核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从此,邮政储蓄银行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方面均依法纳入了银行监管体系,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银监会将遵循“资产准确分类、足额计提准备、资本充足、做实利润”的持续监管原则,建立健全邮政储蓄银行以资本为核心的约束机制,重点对邮储资金运用环节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监控与管理。

2006年3月19日,经银监会批准,福建、陕西和湖北三省首批试点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向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同年8月25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浙江、河南、广东、广西、重庆和四川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恢复开办以来首次推出的零售信贷业务,其开展改变了邮储多年来“只存不贷”的历史,建立了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渠道,缓解了农村资金外流的压力;同时也拓宽了邮政金融的资金运用渠道,改变了邮政金融的资产结构,是邮政金融与现代商业金融接轨的重要探索,并逐渐成为邮政金融主要的资产业务。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开业。当时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7万亿元,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五位;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已超过1.4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渠道过往的资金达到1.3万亿元。截至2008年7月,全国已有36家一级分行、316家二级分行和20 089家支行被核准开业;分支机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根据2005年国务院27号文件和银监会的相关规定,中国邮政集团的所有金融业务已划归邮政储蓄银行统一管理,邮政企业接受邮储银行的委托,在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和合同约束的范围内,经办各类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其经营范围正逐步从原有只经营传统的储蓄、汇兑业务的基础上,正向现代商业银行进行全面转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又于2012年1月21日完成股改,登记注册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万多个,服务触角遍及广袤的城市和乡镇;拥有本外币账户数逾12亿户,客户总数近6亿人,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4.5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五位;资产总规模突破4.7万亿元,居全国银行业第六位。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5

根据2005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过去邮政储蓄和普通邮政业务在账务、人员和办公设施上没有分开。自从1998年邮政与电信分开后,邮政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国家取消了对邮政部门的补贴,而邮政储蓄由于可以从人民银行获得远高于储户存款利率的转存款利率,因此利息差额成为邮政部门重要的盈利来源,并用来补贴普通邮政业务。因此这次邮政体制改革触动了很多邮政员工的基本利益,邮政内部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按照银监会制定的改革进程,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在2006年12月挂牌,可到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仍未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仍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出任邮储银行董事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原局长陶礼明出任邮储银行行长。邮政储蓄银行仍然与邮政集团公司保持着紧密联系,缺乏真正的独立性。若邮政集团公司的普通邮政业务继续亏损,国家又不对其进行财政补贴,邮政储蓄银行不可避免地将成为邮政集团公司的“提款机”,这对刚刚组建、缺少盈利方式的邮储银行更为不利。

(二)邮储银行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

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没有上市,并且由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缺少战略投资者,因此资本金较少,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为其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的1/4,资本金数额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邮储银行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逐步扩大,资产规模的扩大也要求注入更多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不仅能增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能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信誉。资本金较少,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都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国内银行通过上市,发行次级金融债券,获得外汇储备注资等方式来增加资本金,而邮储银行在成立开始就面临着资本金的“先天不足”,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没有通过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薄弱

邮政储蓄部门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不是独立法人机构,因此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虽然银监会对邮政储蓄具有监管权利,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比较难,这就造成了“外部监管者”的缺位。邮政储蓄风险不断积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内部稽核力度不够,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因此邮政部门挤占、挪用邮储资金现象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也时有发生。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有助于加强操作风险等风险的防范和银监会的监管,但因为上述历史原因风险防范机制需要时间去完善,在银行成立后短时间内仍会显得薄弱。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须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原则,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然而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所有,邮政集团公司也就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唯一股东,存在着股权结构单一化的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股权透明和股权多元化基础之上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将会影响董事会、监事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履行自身职能,公司内部也缺乏利益制衡。

(四)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5》,2004年邮政储蓄人员为224843人,非正式职工占总人数的53.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7%。邮政储蓄隶属于邮政部门,邮政储蓄与其他邮政部门工作人员混岗作业,尤其是基层从业人员与邮政频繁换岗等问题严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及专业化管理。邮政储蓄由于长期“只存不贷”,因此造成邮政储蓄工作人员缺乏信贷经验,对地区信贷需求不了解,不懂信贷正规程序。另外绝大部分邮政储蓄资金很长一段时期交存人民银行,没有任何风险,因此邮政储蓄相应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五)面临激烈的竞争

外资银行在资产规模、管理体制、金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等方面均要领先于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相对于邮储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外资银行除可以开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也可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混业经营,所以邮储银行在业务范围上要窄于外资银行。(2)在华的外资银行资本雄厚,并且受到母国银行的支持,金融服务水平很高。而邮储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一直都被客户所诟病,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外资银行。(3)外资银行具有良好的激励制度和较高的工资待遇。过去邮政储蓄由于是邮政局内设部门,人事调动都采取上级任免方式,“官本位”现象严重,另外工资水平也要远低于外资银行,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4)外资银行通常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注重成本—收益原则,而邮储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资银行长期与邮政储蓄在储蓄业务上存在着竞争,与邮政储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硬件设备、服务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由于与邮政集团公司共用办公地点,场所普遍小于其他商业银行,安全设施存在着隐患。邮政储蓄过去只能开展对私业务,不能开展对公业务,因此在客户争夺上不如其他商业银行。

农信社是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对手。农信社虽然在资产质量、支付结算体系上不如邮储银行,但是农信社已经在农村开展业务50多年,具有丰富的信贷经验,目前正在加大改革力度,有些地方农信社已经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并逐步实现省内和跨省的通存通兑。邮政储蓄在2006年才开始开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明显要差于农信社。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出路探讨

(一)修改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完善征信体系

由于有些经济法律法规立法较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某些法律条款已经显得过时。另外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比较苛刻,法律之间相互存在着冲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立法部门应该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应该修改《担保法》,放宽对抵押物的限制,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1)培养公民以及企业的信用意识。人民银行、银监会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开展诚信教育,树立“崇尚信用”的良好风气。(2)促进征信法律法规建设。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征信法》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3)建立齐备的信用资料数据库。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及时采集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并实现信用资料全国共享,对所有人开放查询。

(二)国家应对普通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

邮政业务由于资费偏低,一直低于成本,有些农村网点收不抵支。以前,邮政亏损主要靠电信盈利来弥补,1998年邮电分家后,国家向邮政提供财政补贴一直持续到2003年,这以后主要靠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邮政亏损,2006年邮政资费有所上调仍不可彻底解决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为了防止邮政集团公司挪用邮储银行资金,促进邮储银行的初期发展,国家应该对经营成本较大的邮政业务进行适当补贴。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了3.9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8000亿元,这就为恢复对邮政的财政补贴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邮储银行应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形成股东相互制衡的局面,防止单一股东挪用邮储银行资金的现象。

(三)邮储银行应努力增加资本金

由于邮储银行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自身资本金较少,盈利较少,所以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母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必须依靠其他途径增加资本金。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规定目标,邮储银行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增加资本金:(1)邮储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造利润,通过自身积累将一部分利润转化为资本金。由于邮储银行缺少盈利模式,利润留成较少,这条途径将会遇到一定阻碍,影响资本金的增加。(2)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存在着很多想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外金融机构,它们具有资金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邮储银行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吸收战略投资者。这不仅能为邮储银行增加资本金,实现股权多元化,还能利用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来促进邮储银行发展。(3)上市融资。邮储银行应该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争取上市。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在多地进行了上市,股价较高。(4)争取外汇储备注资邮储银行。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家在2007年内将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先前成立的中央汇金公司已经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注资450亿美元,邮政储蓄银行也应该向外汇储备管理部门申请注资。

(四)加强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设

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后,其面临的风险会增加,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将会影响到邮储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保证邮储银行稳健运营,在其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邮储银行对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银行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思想贯穿到银行运作经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把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时时结合在一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拓展部门应及时交流沟通。(2)投入资金改善银行的硬件设备。目前许多邮政储蓄网点存在着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网点设施条件较差。邮储银行应该逐步投入资金,建立起安全保障和监控系统。(3)建立垂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总行、省行和分支行都应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实现垂直领导,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过去邮政储蓄对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新增的信用风险控制不力,所以要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从社会招聘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补充风险管理队伍。

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机制联系紧密,内控是银行治理的关键,只有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地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邮储银行可通过以下途径入手建立内控机制:(1)建立新的规范可行的规章制度。邮储银行应该在过去建立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重新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对影响邮储银行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跟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收集业务资料,建立合适的风险计量模型用来测算风险,提供风险预警。(3)对银行各部门进行授权,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防止出现越权操作的行为,尤其是加强对银行高管的管理,杜绝银行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4)遵循真实性、规范化、谨慎性和监督性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相互制约牵制,要经常对会计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检查。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邮政储蓄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提高人员的学历水平迫在眉睫。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该聘请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其他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邮政储蓄人员进行业务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其掌握金融业务程序、风险防范方法和市场营销知识;其次应该利用其他金融机构撤并的机会,提供良好待遇,吸收其他银行的工作人员,弥补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的短缺;还可以公开招聘金融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的整体学历水平。

(六)发展社区金融,形成自身的特色

2006年3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称邮政储蓄将改造成为社区银行。“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的商业银行,它从其运营的社区吸收资金并运用于该社区,而且不隶属于某一家银行持股公司。社区银行的特征是以私营为主、特定区域经营、规模较小、以特定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改造成为真正的社区银行首先面临法人结构的障碍,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全国性质的银行,而改造成社区银行后,要把地区分行和支行一级变成独立的盈亏核算单位,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不再具有一级法人资格;其次,总行对地方分支行的控制力减弱后,地方分支行又缺乏风险控制能力,这样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宜走社区银行之路。而社区金融是不同于社区银行的概念。“社区金融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一种模式,即以一定社区为中心,将银行零售业务向社区客户纵深拓展,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及人群。社区金融帮助银行细分市场,可以集中精力对某一细分市场中的客户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业务。”(注:徐鑫.关于我国社区银行定义的辨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1).)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自身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邮政储蓄依靠借记卡“绿卡”为居民存取款、消费、转账结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出外务工,子女上学都优先选择“绿卡”,邮政储蓄已经在居民中取得了良好的形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邮政的良好形象与社区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提供灵活便利的金融产品,并不断开拓和培育新客户。二是拥有很多网点,农村网点比重较大,城市网点深入社区。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例如在居民小区设立ATM机。另外邮政储蓄银行应该重视社区中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金融需求,为个体工商户、养殖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短期融资服务。由于国有四大银行重点对象是国有企业,中小企业贷款较困难,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发挥它的区域优势,调查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较好的企业应该满足其贷款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发达的汇兑、结算业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总之,邮政储蓄银行若要与工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竞争,必须以异求存,具有清楚的市场定位才能够立足。

参考文献:

[1]吴瑞玲.浅谈加强农村邮政储蓄网点风险的防范[J].邮政研究,2006(5).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6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诸多挑战,如何把握机遇顺利完成从只存不贷的储蓄机构向商业银行的转型。这就要求邮政储蓄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及发展战略思考。

1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史

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期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回顾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梳理其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98.1.22—1949.10.31):成立邮政储金汇业局,开办汇兑业务及邮政储金业务。第二阶段(1949.11.1—1953.8.31):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由邮政系统接管并受人行委托办理个人储蓄、汇兑业务。第三阶段(1949,9.1—1986.3.31):1953年9月1日,邮政停办储蓄业务。第四阶段(1986.4.1—2006.12.31):全面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由代办转为自办,经批准,着手准备邮政储蓄银行筹建事宜。前四个阶段取得诸多成果: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系统改造工程取得多项突破;业务发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五位;经营模式由代办转为自办;适时调整经营战略,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第五阶段(2006.12.31至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邮政储蓄进入了商业银行发展阶段。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是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是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2008年7月,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的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20089家支行已全部挂牌成立。

截至2008年8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19820亿元,是中国第五大存款机构,邮政绿卡发卡量达2亿张。成为中国第三大发卡银行机构。

2008年,邮政储蓄信息系统实现了公司业务与个人储蓄业务、外币系统与本币个人储蓄业务系统、汇兑系统与公司业务系统的互通,实现了储蓄统一版本的再次升级,实现了储蓄历史数据系统上线及物理大集中,为向功能全面的商业银行转型奠定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由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邮政储蓄银行是一家极具成长潜力的银行,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经营模式、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邮政储蓄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个人金融交易网络。形成全国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高、交易质量最好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优势。

2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分析

2.1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

2.1.1渠道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目前,提供邮政储蓄服务的营业网点有3.6万个,提供汇兑服务的营业网点有4.5万个,其中两万个网点可以办理国际汇款业务。巨大的网络遍布全国,沟通城乡。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我国覆盖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量最多的个人金融计算机网络系统。真正实现了“绿卡在手,走遍神州”。

2.1.2资产优势

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其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约占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并且没有不良资产,为全面拓展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2.1.3信誉优势

多年来,邮政储蓄所提供的基础金融服务已深入人心,享有“绿色银行”的美誉。在网络、产品、客户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成为重要的零售金融机构。通过长期不懈地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邮政金融树立了良好形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1.4成长期优势

该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领域逐步拓展,形成了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品种日益丰富的金融系列产品;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力量。截至2008年8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19820亿元·是中国第五大存款机构;邮政绿卡发卡量达2亿张,成为中国第三大发卡银行机构。

2.2邮政储蓄银行存在的问题

2.2.1网点布局及网点建设尚待优化

在金融市场,城市金融资源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无论从网点布局还是网点的硬件设施,都不如其他商业银行,距真正成为城市金融行业中有一定竞争实力的零售银行、社区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

2.2.2经营模式限制了其发展

出身于邮政企业管理的邮政储蓄经营模式与专业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自主运用资金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结构需要调整。营销机制仍主要为全员揽收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都限制了邮政储蓄银行高效的专业化运作。

2.2.3人力资源紧缺制约了其发展

虽然近年来邮政储蓄已在加强职工金融业务素质培训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仍缺乏懂金融、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银行商业化发展的需要。

2.2.4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自2006年邮政储蓄银行着手进行“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推行,到目前逐步推行以“全员、全面、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风险合规部门的建立,都显示了邮政储蓄银行对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但尚未真正建立起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邮政储蓄银行一方面积聚了一定的网络和产品、品牌优势,也存在着诸如人员素质、网点布局及硬件、经营模式、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定位,怎样发展,都要在充分考虑现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选择。

3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

通过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成长脉络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有成长潜力,但自身优势又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的企业。邮政储蓄银行要想获得稳健发展,应在充分借鉴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结合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及自身特点。笔者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在转型期可通过“三步走”发展战略来完成从一个只存不贷的储蓄机构到专业化现代银行的转型。

3.1探索适合农村的金融业务模式,走好支持“三农”发展这步棋

早在2000年4月19~21日的海口“全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座谈会”上,当时的国家邮政总局就确定了大力发展农村邮政储蓄的战略。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仍然坚持“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明确了邮政储蓄银行的这一社会责任。主要从两方面落实对“三农”发展的扶持。

一是依托网络优势,布局农村金融市场。设立农村金融服务部门,积极完善网络服务功能,面向“三农”开展业务。

邮政储蓄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唯一可以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从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发挥邮政储蓄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出发,应不断完善农村网点功能,增加业务产品,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逐步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开办农户小额信贷、乡镇小企业贷款等业务,全方位地向“三农”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立足城市,面向农村。

在2001年5月的全国储汇局长座谈会上,当时的邮政总局确定了加快城市邮政储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邮政储蓄银行转型初期,在战略布局上实行“立足城市、面向农村”的经营方针。在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网络覆盖面广的业务优势,服务农村、城市社区和中小企业,实现城市、农村协调发展。这是对“依托网络优势,布局农村金融市场”战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依托不断优化的信息技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金融桥梁。

3.2把握城市和农村两大市场。完成由邮政储蓄机构到零售银行的转变

2006年,全国邮政储汇专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公司提出了邮政金融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战略:继续做好做大传统负债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审慎发展资产业务。这是邮政储蓄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探索,更为成功转型打好业务基础。

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之初便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邮政储蓄在前期努力做坚城市和农村两大市场的基础上,变革为专业银行,尤其是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及管理模式变革,要逐步以专业化的金融管理理念管理银行。同时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主要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3.2.1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负债业务方面,要努力实现以储蓄存款为主,向储蓄和理财、结算业务、商务汇款、中间业务等方面并重的转变;资产业务方面。大力发展公司业务存款,循序渐进扩大贷款规模,以保证资产质量。

3.2.2实施错位竞争,服务中小客户,做强城市市场

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业务在金融市场仍将长期处于绝对优势,更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在转型期间,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城市网点建设,优化网点布局,改善网点服务设施,提高网点服务质量,提高城市网点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错位竞争。服务中小客户,要继续整合保险、基金、理财类业务,进一步开发适合高端客户的金融产品,努力探索私人银行发展模式,逐步进军城市高端客户市场。

3.2.3积极学习同业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推行“流程银行”建设

2005年10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指出:“当前几乎所有中资银行的业务流程都存在着重大弊端,仍只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导致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受到人为的限制,出了问题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难以查处。”这是国内金融界第一次明确提出“部门银行”、“流程银行”的概念。此后,“流程银行”理论逐步为国内银行业所接受并着手将其变为现实。

“流程银行”就是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流程化管理的银行。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实践,是一种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具体而言,“流程银行”是指围绕客户的需求,通过根本性变革,建立贯穿前中后台,高效、灵活、创新的各类流程,变革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与考核体系,创新企业文化,体现核心竞争力,并能实现良好经营绩效的商业银行。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仍是“部门银行”的管理模式,而“部门银行”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因此,要积极开展组织形态的创新,将“流程银行”从理念逐步演变成现实,通过优化流程来优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以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更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银行自身的成长都要求其变革为能适应现在竞争环境的“流程银行”。这也正是“流程银行”理念为众多商业银行认可并逐步推行的原因之一。

在此阶段,邮政储蓄银行需要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步增强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积累足够的贷款客户资源和商业化运作经验,通过建设“流程银行”,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的流程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符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能够稳健经营的专业银行管理模式。

3.3从零售银行转向全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真正把邮政储蓄银行做大做强

从长远来说,邮政储蓄的最终选择将是现代化商业银行。

从邮政储蓄银行的实力看,它不可能也不应该永远满足于“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的角色定位,全方位经营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业务将是其必然选择。只有商业化才能使邮政储蓄银行获得与一般商业银行平等的竞争地位和竞争环境。所以,从长期看,邮政储蓄银行将逐步形成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为其最终的商业化奠定基础。在这一阶段,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大“流程银行”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流程再造·实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转变。“流程银行”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提升而不断优化和变革的企业管理模式。在适应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的道路上,“流程银行”建设是一个永久性话题。科学合理的流程结构是银行协调运营的保障体系,集约高效的流程运作是银行价值创造的综合实力,全面有效的流程管理是银行风险控制的有力武器,追求卓越的流程改进是银行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

二是充分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发展经验,发挥网点布局优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实际,将以收费业务为主体的中间业务作为行业业务结构转型的重点并加以推进。

三是借助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长足发展的历史机遇,拓展财富管理业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完善自身商业化运作机制。

目前,国际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比较突出的是资本性、技术性两大脱媒,以及信息化生存、资本化运作、综合化经营、国际化发展四大趋势。这些将必然导致国内间接融资比例下降、批发业务比例下降、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贡献率上升三大结构变化。这些变化对各商业化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了巨大压力。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7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概况

邮政储蓄属于信用储蓄的范畴,指邮政机构面向居民个人、依托邮政网点资源办理的零售各项金融业务,即邮政机构在办理信函、电报、电汇款等传统邮政业务的同时,办理以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各项储蓄存款业务。邮政储蓄创始于1861年英国,之后传入法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大的发展。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非常特殊的发展历程。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继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后的一家全国性、全牌照的第五大商业银行,标志着邮政金融的发展由此揭开了新的历史性的一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现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7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农村网点总数的占2/3以上)、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至2009年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2.4万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储蓄市场占有率接近10%,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3.4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1.3万亿元。邮政储蓄银行的前身是邮政集团下属的邮政储汇局,与其他新成立的银行不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之初就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目前,邮政金融网络已经是全国唯一完整覆盖城乡二元市场、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支相当重要的力量。虽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组建三年,但尚处在从邮政储蓄机构向专业化商业银行的转型阶段,作为邮政改革和邮政储蓄自身发展的产物,由于其组建的特殊性,成立之初就不仅面临着改革初期自身体制、机制的重构,也同时面临着来自市场中内外资银行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的巨大竞争压力。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就成为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发展概述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第一,市场定位。根据银监会的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三农”,是在农村地区开展零售业务的涉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商业银行,其市场竞争力远远低于四大商业银行,因此,选择县域以下区域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避免了以不成熟的姿态应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在邮政储蓄银行取得农村市场优势之后,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因,必然要走向城市,拓宽利润来源,远期市场定位就演变为服务于农村和中小城市的社区商业银行。从四大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看,高端客户个人理财服务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城市中低端客户群则被忽视了,邮政储蓄银行涉足城市,应从差异化角度出发,以中低端客户群为对象,发挥自己的优势,占领中低端平民层,走社区化路线。第二,经营定位。在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体现了“公共性”特点,突破了商业银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其经营定位是坚持其一贯的平民化风格,树立“大众银行”形象。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初期的发展阶段,短期的经营定位立足于个人的零售业务,采取稳健作风,把业务范围立足点确定为风险较小的个人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后,是作为独立法人来面对市场竞争的,从避免竞争、规避风险的角度看,短期的经营定位是正确的,但长期定位就应该以竞争为目标,在稳定个人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对公业务和拓宽中间业务。第三,管理定位。目前世界上约有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邮政储蓄业务,从邮政储蓄与邮政的关系看,邮政储蓄大致可分为四类管理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离管理模式,即成立独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二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混合管理模式;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准商业化管理模式,即邮政储蓄尚未与邮政分离经营,但邮政储蓄资金开始实行自主商业化运作;四是以美、英两国为代表,邮政储蓄退出金融服务市场。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邮政储蓄银行的短期管理定位是准商业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背景和日本模式相同,都带有较强政治色彩。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政府也不断通过行政指令加以规范,突出邮政储蓄的“公共性”。另一方面,资金运营也采用了和日本相同的方式。日本邮政储蓄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债或政府担保的债券,即使在自主运用资金的情况下,仍未改变资金运用理念。从长期看,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商业化进程,行政功能必将弱化,管理模式就必须转化为完全商业银行化模式。目前,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额出资方式组建,股权结构一元化,难以满足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金融公司对资本金的需求,这将制约邮政储蓄的长远发展。从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使股权构成多元化、社会化。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可逐步发展为由中国邮政集团控股、众多企业机构参股的股份制私有化上市公司。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组织架构第一,管理体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根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全额出资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独立核算的法人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采用总分行制的管理模式,实行一级法人制,在北京设立总行,按行政区划在各省区设一级分行,省级以下机构,根据各省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地市二级分行,各县实行派驻制,由各支行派驻。第二,组织架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由中国邮政全资控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所有邮政储蓄业务划归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管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中国邮政之间既有密切的合作,但同时又风险分离,经营权力分离。在上层结构上,邮政与邮政储蓄银行分设,成立以邮政总裁兼任中国邮政银行董事长的董事会,实施上分下合的组织结构;在下层结构上,邮政与邮政银行在机构上可不分设,但邮政银行必须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并强化业务管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享有出资者的权力和义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公司法》赋予的全部权力和义务,履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负责独立的经营和管理邮政金融业务,并接受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8

2008年5月24日,海南省各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全部完成了内部揭牌,这标志着海南省邮政储蓄银行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南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现状

2008年5 月 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改革方案和上级审批,原有的15个对外营业网点中,有两个被规划改革为邮政银行二级支行,另外13个网点由于不具备专业经营的条件暂按原来模式运作、管理。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存不贷的历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从成立伊始仅有的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逐步发展成为以小额信用贷款、商务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等为主渠道的信贷业务体系。随着海南省邮政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不断探索开发中间业务,形成了以工资,理财产品,保险及基金等为主的中间业务体系。在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始终坚持邮政储蓄百姓银行的品牌定位,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并依托其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工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二、存在问题

1.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目前,支行以外的13个网点仅办理储蓄业务和代收话费等中间业务,客户如果需要办理贷款、理财等其他业务,则需到支行网点办理,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给乡镇用户办理贷款等业务造成不便,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普遍存在的混岗作业、频繁换岗,业务人员的业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观念滞后等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邮政储蓄银行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的效率,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成为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共有从业人员105 人,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的金融业务产品逐步面世,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体系也日渐丰富,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然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人员配备显然难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和自身金融建设的要求。据调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该支行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主导,占总人数的78 %,本科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20%,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博士研究生人数为0人;一线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数量较大,高中级管理人员缺乏,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 %。①

3.信贷产品仍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成立之初,仅有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一种信贷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邮政储蓄信贷业务逐步拓展,增加了小额贷款、房贷以及个人商业贷款等三种信贷业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海口支行已经开始试点企业贷款业务,正逐步向各县市支行推广。截至2010年12月末,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 138万元,而同期屯昌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7 206万元,仅占2.5%。由此可见,其贷款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小额农业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项目,2010年末,该项业务的余额为1 400万元,而同期屯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农业贷款余额为13 723万元,① 基本不具备可比性。究其原因:(1)质押物范围狭小,仅限于房产。(2)贷款额度小,审批难。(3)营销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并不清楚此项业务。

4.中间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工资(包括养老金)、理财产品、基金及保险方面,基本没有开发、创新与营销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的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也较低。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基金收入、保险收入、理财产品收入三部分构成,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范围狭窄。2010年,该支行中间业务收入共计25万,其中,基金收入4万元,保险收入19万元、理财产品收入2万元。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共计567万元,其中农行、中行、建行年中间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万元,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辖区金融机构的4%,② 由此可见,中间业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有待进一步发展。 、

三、对策建议

1.推进网点改革,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化经营是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网点少、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基层网点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存折打印机、自助补登折等设备,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同时要扩大投放和合理布局ATM、POS、商务通等自助设备,方便客户,提高效益;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制约,邮政储蓄银行要在短期内实现邮政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的完全分离也不太现实,在当前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实现专业化经营,积极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金融需求;最后,要在加强标准化网点建设的同时,发挥邮银结合的优势发展特色业务,加强对前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

2.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外语、营销等专业人才。一是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制定专门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素质、金融业务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主动适应国际旅游岛的金融需求,积极储备包括外语、营销等在内其他专业人才;三是要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配套措施,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快乐工作;四是要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拓宽员工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支持员工自主学习和提升;五是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中高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培养各个业务战线的领军人物。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发展公司业务,提高国际业务经营能力,加大邮政储蓄银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一,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重点抓住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资金归集类重点客户,大力推广POS收单等业务;第二,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中企业落户的契机,加快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市场营销,真正面向客户,做好公司业务产品的开发工作[1];第三,结合国际旅游岛国际金融业务的需求,发展专业网点,丰富币种和产品种类,开展多币种国际汇款、外币储蓄、外币理财、外币兑换等业务,不断提高国际业务经营水平;第四,发挥邮政储蓄银行放贷周期长、灵活、方便、阳光等优势,开发新的信贷业务产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以信贷资金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第五,特色农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高度重视农户信贷业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形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了解和掌握农户准确信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和营销贷款的针对性,逐步拓宽信贷业务和信贷领域[2]。

4.加大中间业务宣传力度,适时按需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一是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客户,转变其投资理财观念,将理财产品、基金等中间业务做大做强;二是要吸取其他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总体竞争力;三是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的步伐,结合地区特点,及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时扩展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向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86-1.5

一、我国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现状

邮政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邮政金融从事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城乡居民大众。20年来充分利用邮政遍及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不断开发新的邮政金融业务,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客户的需求,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稳步上升。由邮政储蓄业务延伸发展出的各种中间业务包括:保险、养老金、工资、国债、代收代付各种资费等业务目前均已开办,业务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目前邮政储蓄的联网网点是全国统一版本,现行的业务品在系统中业已存在,新业务的开发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和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新业务是从国家局到省局,再到市县局,由上到下层层传达,最终到储蓄网点执行;而距离市场最近,最真切感受客户需求的前台工作人员很少有提出开发新业务的机会。有现业的市县局管理部门负责执行新的业务规定,向上级反馈执行情况,省局再向国家局反馈,往往是有回音的时候早已错过了市场需求。

目前邮政储蓄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原来邮政局的职工,近年来邮政系统也对外招聘了部分专业人员,包括技术类和业务类,在国家局和省局的人员素质较高,在市县局和储蓄网点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根据统计,目前邮政储蓄从业人员当中,日校本科学历人员不足0.3%,日校专科学历人员不足4%,日校中专学历人员不足20%。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在邮政金融系统,最活跃的因素素质低,直接影响了业务发展,对外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低,更是影响了团队的发展速度,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规范行为和基础管理,高层次的营销和拓展很难实现。

邮政储蓄部门作为邮政局的一个科室,人、财、物都是在邮政局体系内统一核算的,邮政储蓄部门只核算从人民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从未核算邮政储蓄运行的成本,所以至今仍得不到邮政储蓄本身的完全财务意义上的经营成果。目前邮政储蓄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本没有一点银行的影子,完全和邮政企业结合在一起,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管理模式,这可以说是不足,但从另一角度讲,这也是好事,邮政储蓄银行从组建开始,就选择最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利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

二、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产权结构。由于邮政储蓄自身的特点,即没有自己的独立核算的财务体系,与邮政企业混业经营,在资产所有权方面是完全归属邮政企业,归属国家的,在组建银行之后,要考虑寻找战略投资者,使投资主体多元化,避免单一产权主体带来的弊端。而邮政企业是国有企业,邮政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我国的政府部门既是产权主体,又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政府的二重角色一方面追求银行经营活动的收益性与安全性是政府作为产权主体的角色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政府从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又希望放松预算约束,要求银行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这会使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就带有政企不分的特征。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在成立之初就要考虑寻找战略投资者,使得投资主体多元化,当然这要在不影响邮政集团公司的控股的前提下。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完善的、清晰的、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效率。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激励相融的机制,健全和完善防范经营者道德风险的内控机制,推动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改革。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的透明度。要改变邮政储蓄银行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框架,按照经济区域划分分支机构,构建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要努力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所需的外部环境,推动金融改革深化,以放松利率管制,完善金融市场为主线,促进金融创新,促进银行体系的良性竞争,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公司治理结构的合法性、合规性纳入检查。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邮政储蓄目前的“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架构与“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竞争趋势不相符合。根据各家银行的经验和国外银行的发展经验,矩阵式,扁平化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主流。邮政储蓄银行要建立以“大总行,小分行,大分行,小支行”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矩阵式管理代替多级管理,通过总、分、支三级经营代替一级经营,通过总行的部门核算,产品核算和分、支行的区域核算代替基层一级核算,形成贯穿全行的,以部门的纵向核算和以分支行的横向核算相结合的、立体型的经营管理体系,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构建与日益开放的金融形势相适应的竞争格局。三、现阶段邮政储蓄在模式转变过程中的管理对策

培训是必须的,要分几个层次进行培训,首先要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银行业管理培训,这要有银监部门组织进行,包括思想意识,风险管理,业务管理,尤其是资产业务管理,金融市场业务,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等,要进行彻底的洗脑,把原来邮政行业的影子全部洗掉,更新为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其次要对中层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业务运行规律,对金融业的认识与熟悉,对银行的初识和认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业务的经营发展与管理,对前台业务的指导与管理等。还要对前台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除了储蓄业务以外的其他银行业务培训,整体上对银行的认识,金融市场的服务礼仪与规范,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金融风险与安全等等。

首先要从理论和意识方面进行灌输,通过持续的,分阶段的,有组织的,有总结和评价的开会宣讲,案例分析,座谈讨论,写心得等方式,使得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执行制度意识得到提升,强化和深入人心,培养一种制度文明。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行为考核,对执行制度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不执行制度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考核,督促从业人员执行制度,而且对执行制度的考核要持之以恒,越来越严格。当然,作为稽查检查人员要强化自身素质,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并能够在制度的执行中,不断的总结,评价,根据业务的发展变化,不断的完善制度。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都以负债类业务为主,近几年开始办理中间业务,2003年以后,国家局和部分省局开始办理种类有限的资产业务。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以后,在资产业务市场准入问题解决后,要尽快探索拓展业务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即:巩固负债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拓展资产业务;巩固农村市场,发展城市市场;巩固现有客户,发展高端客户。

邮政储蓄约从1999年起办理各种中间业务,如保险,工资,国债,代收各种费用,如移动话费,网通话费,电业费,税款等。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中间业务发展,以增加客户资源,提高活期比例,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表外业务,增加非利差收入,减少对利差收入的依赖。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也要重视发展中间办理资产业务对邮政储蓄来说是一种考验,以前只是从2003年开始国家邮政储汇局办理资产业务,而且仅限于大的批发业务,近年,尝试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业务。各省局都没有资金运作权限,有实业的县市局更是没有权限,而且人员储备严重不足。成立银行后,资产业务的市场准入问题解决了,要拓展资产业务。业务。立足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在进行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服务的层次,提供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服务等更具特色的服务,向服务要效益,让服务创造价值,深化服务的内涵,使得邮政储蓄这支后起之秀在金融服务行业引领时尚,创造服务新感觉。

[参考文献]

[1]ISSN1671-1238,王松奇等.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J].银行家,2006(4):23-24.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0

一、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运行一年多了,省市县级分支机构也相继运行了一段时间。从运行效果来看,经营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影响自身发展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实行的是“双线管理体制”,即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及其各省市分公司管费用、管人员(新进人员)、管经营目标。虽然经营权由银行方面掌握,但在“无米之炊”或“少米之炊”面前,经营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出现了经营网点建设停滞、业务创新和发展缓慢、人才培训和引进受阻等问题,再加之一些一、二级分支机构实行“一行两制”的政策,阻碍了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在经营效果、经营积极性、整体竞争力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服务功能欠缺,影响业务拓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的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储蓄的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办理零售类信贷业务和公司业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刘明康主席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邮储银行功能定位在面向三农、服务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全国性零售商业银行。”从中可以看出,邮政储蓄银行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属于利用网点和人员的优势,依靠服务增值的类型。但是长期以来,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中间业务发展也相对滞后,因此就服务项目和功能而言,邮政储蓄银行无疑存在先天缺陷,所以邮政储蓄银行还应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补充完善所需的各种业务服务功能上下一番功夫。

(三)经营主体不清晰,管理难以有效落实表面上看,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层是银行的经营班子,但真正掌握经营权的却是其大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及其各级分公司,因为核算权及相关政策决策权均掌握在大股东手中,银行经营层的有些决策从确定到实施乃至取得效果,停滞时间长,管理不到位,造成了政策执行效率低,因而有些管理措施和宏观目标难以如期实现,影响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持续性发展。

(四)内控框架不完善,经营风险难管控由于原来的邮政储汇局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相对独立的运行管理系统,使得邮政储蓄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部门协调、系统运行困难,削弱了管理力度,导致邮政储汇机构无法像其他金融机构那样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科学、权责分明、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检查监督人员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账平表符,没有风险审查意识,没有“大风险”管理的理念。另外,由于邮政储蓄一直以来就是通过中央银行再存款的方式获取利息差额补贴,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完善内控框架,控制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遵守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大力开展业务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五)邮储银行高管人员的金融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亚待提高由于原邮政储蓄经营机制的非专业化,财务核算包含在邮政业务核算中混业经营,加上对高管和业务监管的偏薄弱,造成了领导者对邮政储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忽视,因此形成了金融业务水平不高、管理能力较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从邮政储蓄的现有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基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旦大规模开展资产经营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为此,应对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和管理人员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适时进行调整和培训,以解决因为高管人员的因素制约邮储银行发展的瓶颈环节。

二、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我国邮政事业和金融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目前,应着手针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务实的对策加以逐步解决。

(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有效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目前,首要的任务是理顺邮政储蓄银行的管理体制,改革“双线管理模式”。首先,应该从明晰产权关系入手,确立国家控股或参股标准,弓队战略投资者,力促股权构成多元化、社会化,增加股东制衡体制,防止形成决策垄断。其次,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构建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序和稳健运行。

(二)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完善服务功能,以服务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首要的是服务水平的竞争,这是由银行业的产品和经营的同质性所决定的。邮政储蓄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发挥邮政储蓄在网点方面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差的劣势,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扩展业务功能,以期提供令人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有其特殊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网点数量、服务农村、中小城市的优势非常明显的条件下,依托这些优势,在面向农村市场、城市社区居民市场方面寻找立身之本。邮政金融从事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城乡居民。邮储银行应该巩固自己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严格内控制度的执行目前,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贷款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将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邮储银行要借鉴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方面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准业务运作中的风险点和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并在运行中不断予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一直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和安全运营的主要问题,作为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更应充分利用其他银行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全面落实国际公认的审慎会计原则和操作风险规范,健全金融管理监督检查体系,切实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在外部监管上,应将国际先进的外部监管原则充分导人邮储银行业务的监管中,积极利用外部监管力量,从基础做起,消除和减少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和非预期损失,使邮政储蓄银行走上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有机结合的良性自律发展道路。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1

据统计,至2006年3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8万亿元,市场占有率升至9.7%,存款余额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列第五位。全国办理邮政储蓄的网点达到3.6万多处,邮政储户数量达到2.7亿户。

长期以来,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吸收的资金转存中国人民银行或拆借给商业银行和用于购买债券,资金得不到合理运用,尤其是从农村大量吸收资金但不回流农村。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正是为了打破这个局面,依托邮政网络经营,合理运用这一巨额资金。2006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消息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并要求在6个月内筹备完成。至此,邮储银行的筹建工作已不存在任何政策。但是,就在邮政储蓄银行即将成立之际,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更好的运用邮政储蓄的资源及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中的定位问题。

二、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邮政金融机构按资金运用业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存银行及其他指定的金融机构方式,中国是典型的代表;二是准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即邮政储蓄尚未与邮政分离经营,但是邮政储蓄资金已开始自主商业化运用,典型代表有日本;三是完全商业银行化经营模式,典型代表有荷兰、新加坡等国家。下面做一比较。

1、日本邮政储蓄金融机构。日本邮政是1875年成为准金融机构。20世纪50年代,邮政储蓄开始独立经营,以平均5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这段时间日本经济由恢复走向起飞,民众储蓄能力不高。另外,民间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邮政储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业务种类不断增加,服务手段和设施不断进步,经营措施更加灵活多样,邮政储蓄成为国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邮政储蓄规模名列世界首位,并赢得了“第二财政预算”的美称。

日本的邮政储蓄机构由邮政省内设的储金局、12个地方性储金中心及遍及全国的24000处邮政局所构成。邮政省储金局是邮政储汇事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制订相关业务经营计划,指导基层单位实施,并管理指导全部业务,邮政储蓄资金转存大藏省的信贷局,大藏省信贷局将这部分资金作为财政投资及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用于对文教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投资和贷款。现在转存到大藏省信贷局的储蓄存款余额约占邮政储金局总资产的98%左右。

与其它金融机构不同的是,邮政储蓄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个人,个人业务的比例是100%,而其它金融机构的这一比例为40%至70%。

2、荷兰邮政银行。荷兰政府于1881年成立了国家邮政储蓄银行。1918年,荷兰邮政汇兑机构成立,开始为对公客户提供邮政支票及汇划转账服务,开创了荷兰最早的无现金转账业务。当时,邮政储蓄银行和邮政汇兑机构均是荷兰国有邮电通信企业下属的两家独立机构。1968年以前,荷兰的邮政、电信以及邮政金融都作为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三个服务部门。1968年,邮政金融服务部门进行了公司化和股份化的改革,至此,荷兰邮政银行成为独立经营、行政上接受财政部监管的金融机构。到1986年,荷兰邮政银行又成为上市公司,但政府仍持有40%的股份。1991年,荷兰邮政银行与本国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及一家商业银行合并,成立了荷兰国际集团(ING),ING是目前国际金融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金融集团。

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年以后,双方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共同建设、管理、拥有和使用网点。荷兰邮政银行考虑到没有自己的营业网点,全部利用控股公司的网点,又带有邮政普遍服务的性质,定位面向大众化,市场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实行标准化、简单化、多样化和层次化。其产品的开发在全国是统一标准的产品,产品的设计因为是面向大众故较为简单,可以象商品一样在营业柜台向大众销售;它既有普通的营业网点,又有专门对大顾客和较为复杂产品服务的顾问网点;它不但销售邮政银行本身设计的产品,而且为集团内的其他金融机构代销产品;其产品的多样化是指既开办储蓄业务,又开办保险业务、消费贷款业务、按揭产品、支付产品等。

3、邮政储蓄发展的国家经验。邮政储蓄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应该操之过急,要在稳中求发展。根据我国的现状,可以先按照日本的经营模式,逐渐放宽经营范围,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等时机成熟后,再过渡到荷兰的邮政银行的经营模式,成为股份制私有化上市公司的形式。

邮政储蓄银行的服务应主要以面向大众为主,利用网点上的资源优势,保持“平民银行”的定位,满足大众的服务要求。

三、对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对于即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我们不应该将其完全作为一个商业银行来对待,邮政储蓄银行应该有着其特殊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优势,和面向农村、中小城市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邮政储蓄银行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依托原有的优势,在面向农村市场、城市社区居民市场方面寻找到立身之本。邮政金融从事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城乡居民。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凭借自己在农村地区的网络优势,有望巩固自己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广大的农民群众也有望从中获益。

1、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方面应坚持“平民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针对城乡居民服务。在经营理念上,明确并非完全以盈利性为惟一目标。其应当在“公共性”上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公共性的实现来达到国民利益的增进,从而激发社会总体的效率提升。当然,强调“公共性”并不是与政府干预划上等号。要正确处理好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储蓄营业网点的关系,完善邮政储蓄银行的内部规章制度。

2、管理结构。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一开始就应该从明晰产权入手,确立国家控股或参股标准,引入战略投资者,力促股权构成多元化、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一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新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初期的稳健运行。

邮政储蓄银行工作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109-0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金融风险又一次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监管层的关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成立不久的一家服务“三农”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才能发挥“后起优势”,达到零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我们认为应当高起点、高质量大量发展中间业务是成立之初的邮政储蓄银行首先应当探讨的课题。

一、理论层面: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内涵及面临的竞争环境

邮政储金融中间业务是指邮政金融依托网络优势,利用自身的经营职能和技术手段,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是利用强大的邮政服务网络以及先进的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向广大用户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鉴于邮政金融的政策界限、人员素质、业务基础、网络架构与风险承受能力,现阶段,邮政金融可选择的初级性中间业务包括收付款项、承销与兑付债券、存款证明业务、保管箱业务;中级中间业务可考虑证、保险等理财型业务以及各类汇总、资金清算等结算型业务,逐步形成以初级中间业务产品为主体,以中级中间业务精品为龙头的多元化产品格局。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认为“企业的获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取决于市场上所存在的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因此企业的竞争战略一定要源于对决定产业结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或削弱基本竞争作用力对其影响,能在竞争中确立其竞争优势。对邮政金融中间业务而言,目前所面临的竞争力量主要是:一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银行业对外开放期限的到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会逐渐增多,他们首先竞争的便是银行中间业务这一领域,并且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的强项。另一种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众多的股份制银行为了增强各自的竞争实力,不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增强生产能力。二是现有银行业间的竞争。为了更多的拓展市场领域,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四大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纷纷改善各自的营业和服务环境,以客户为中心采用人性化服务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理财服务等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户群体。三是替代产品的威胁。随着金融市场资金的活跃,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其他企业代替银行业服务,但是金融客户对服务的方便度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新的行业比金融服务更快更方便,用户便会放弃现在的选择而接受其他行业的服务。四是被服务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目前邮储中间业务中的支付类中间业务由国家定价,绿卡业务资费低于商业银行,类中间业务属免费服务,基金业务由各基金公司定价,用户基本接受现行的定价。只是在免费的代收代付服务方面如果实行有偿服务,此类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明显显现出来,收费的各种阻力会明显增强。

二、现实层面:运城市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稳中有升

运城市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目前开办的种类主要有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业务和类中间业务等在内的20余种中间业务。

邮政储蓄的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11.88%,提高到了2008年的16.34%,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发展,提高了4.46个百分点。2008年存款占比仅次于农村信用社、工商银行。可见,运城邮政储蓄在此三年中更注重存款规模的扩张。(见图1)

运城邮政储蓄在走规模扩张道路的同时,不断调整经营结构和模式,转变收入增长方式,达到“两升两降(不断降低付息成本提升网点自然吸储能力,不断降低业务发展费用提升非利差收入的比重)”的调转结果。(见图2)

从图2邮储活期占比增长走势图中可以看出,活期占比从2005年的25.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3.17%(低于全省邮政储蓄活期比例5.65个百分点),四年提高了17.81个百分点。这是运城邮政储蓄实施“调整转变”的直接效果。

邮政储蓄的存款规模扩张了,存款结构经过四年的努力也有了很大改变,那么在中间业务收益中效果如何呢?截止2008年12月,运城邮政金融中间业务收入(含汇兑)占金融总收入的比重达12.39%。通过对运城两个商业银行2008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调查,分别为5.06%和0.35%。可见运城邮政近几年中间业务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各个金融机构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经营发展的战略而日益重视,必然在运城这个传统的农业区掀起中间业务的争夺战。而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政策支持、硬件设施、网点布局和建设、人员配备和中间业务产品开办方面比邮政储蓄更具有优势,而且在农村市场开发上信用社展现出强劲的势头,今后争夺运城市场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会更加激烈。运城邮政金融业务收入的87.62%来自自主运作资金收入和转存人行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见图3)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截止2008年12月,运城市邮政储蓄(含12个县)中间业务户数达到612.19万户,2008年全年业务量达到860.3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420 万元(不含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占全市金融类业务收入的12.39%,占邮政收入的9.11%。中间业务收入中异地、跨行交易业务手续费收入739万元,占比52.05%,汇兑业务收入381万元,占比26.83%,保费收入242万元,占比17.05%,代收利息税手续费、代收移动话费、代收固定电话费、代收保险费、存款证明等中间业务收入不超过58万元(因目前对中间业务收入核算比较粗放,无法取到确切的明细项目),约占比4.09%。截止2008年12月,全市工资结存户数21.9万户,全年金额20447万元,养老金结存户数4.68万户,全年金额4080万元,均为免费服务。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收入目前主要来源于交易业务手续费、汇兑和保险收入,都是劳动力强度大收益小的传统中间业务和、代收业务,大量的工资服务提供并无收益。而运城邮政储蓄的绿卡业务发展近两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见下表1表2)07/06年全市绿卡交易金额(百万元)及分项占比情况:

表1、表2给我们展示了2007年至2008年运城邮政绿卡业务分项功能的占比情况。2008年交易总额同比增幅126.95%,交易总笔数同比增长98.82%。。截止2008年12月,全市卡户总数达到95.03万户,绿卡消费总金额同比增幅142.16%,绿卡消费业务量同比却下降了20.83%,这说明绿卡的消费功能并未被广大的持卡户所运用。

三、促进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

(一)政策支持策略

2007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挂牌成立,但金融的很多业务种类及中间业务邮政储蓄银行还不能开办。随着城乡居民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邮储代销开放式基金和保险业务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防止现有客户资源流失和开发新客户,缓解自身个人投资理财产品单一的状况,迫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为邮政储蓄银行增加丰富的个人投资理财品种,积极争取储蓄国债的销售资格和在人民银行的政策指导下设立基金,投资外国债和国内成长性好的股票等,减少邮储资金转存人民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性,谋求邮储收益最大化。

(二)细分市场与产品组合策略

与银行传统业务一样,中间业务面对的客户不外乎企事业、机关、团体、部队、城镇居民和农民。目前各家银行无一例外把目标市场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客户阶层。然而这种整齐划一无差异化的目标市场定位,带来了同业竞争的矛盾激化和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所以,邮政金融在中间业务拓展的一开始,在目标市场定位中就应避强击虚,充分发挥遍布全国城乡和各分支机构已有的优势上,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服务,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平民银行、社区银行,并走差异竞争路线。具体而言,邮政储蓄银行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后,邮储在县域金融机构布局中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更为突出,因此对整个邮储系统来说,其现实且合理的选择是应将中间业务拓展的目标市场主要定位在县级单位及居民,重点是分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潜在客户,同时与其他银行竞争城市大型企事业和高收入阶层的中间业务客户。

(三)资源整合策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