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首件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1-11 17:15:55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1

1、工程概况

六丙公路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境内,起于怒江州州府六库,止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是云南省道S228线瓦贡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线路全长292公里,可研估算投资218亿元。工程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六库至新村)全长14.7km;二期工程(新村至碧福桥)全长约76km;三期工程(碧福桥至丙中洛)全长约200km。

先行启动的一期工程全长14.68Km,总投资6.73亿元,已于2010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2、首件工程认可制在六丙公路的做法

根据业主“质量创优,树精品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四保一创”、标准化施工管理的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业主组织对“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工程范围和实施步骤、程序进行了细化,主要内容如下:

2.1成立首件工程认可制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

总监办成立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组长的首件工程领导小组,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控量测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在总监办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首件工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由总监办发文成立,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驻地办,负责首件工程认可和评审等日常事务协调、组织。总监办负责A类首件工程的认可,负责组织召开现场会或邀请专家评审等措施来评价首件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或优良工程,其工艺技术是否可以推广。施工单位和监理应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施工和监理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由监理下达指令,开始批量生产。驻地办负责B类首件工程的认可,负责A类首件工程的初审。项目业主负责首件工程认可相关问题的协调、仲裁。负责检查考核首件工程认可制的落实情况。监理单位负责首件工程的方案审查、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监理责任人落实、过程督促、试验检测、评价报告编制、组织评审认定。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主体,是首件工程认可的直接责任单位,对完成的首件工程自我评价,编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包括施工工艺、技术指标、自检资料、质量保证措施、技术、质量及安全责任人。设计单位在A类首件工程认可中须对施工过程设计意图和相关工艺、技术要求的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小组裁定。 第三方检测、监控量测等相关单位在A类首件工程认可中均需完成各自的工作并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小组裁定。

2.2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工程范围

2.2.1.临建工程:炸药库*、材料库*、拌合站*、T梁场*、钢筋场*、油库、设备停放场、试验室*、项目部驻地、班组(劳务队)驻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变压器架设安装、三级配电)。

2.2.2.路基工程:河塘清淤回填*、软基处理*(常规处理及特殊处理,如碎石桩软基处理)、台背回填*、路基填筑*(普通及不同压实度标准、不同填料填筑)、新旧路基连接*、挖方边坡*(土、石)。

2.2.3.路面工程:底基层*、基层*、透层及下封层、下面层、中面层、上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路缘石预制及安装*,中分带加填土。

2.2.4.桥涵工程:挖孔桩基础*、钻孔桩基础*、承台*、立柱(墩柱)*、墩(台)帽*、梁板预制*、梁板安装*、新旧梁板连接、上部结构现浇*、悬臂现浇*、体系转换*、桥面铺装*、施工缝凿毛、防水层、防撞护栏*、伸缩缝安装*、橡胶支座安装及更换、旧结构物加固补强、圆管涵*、盖板涵*、箱涵*、倒虹吸、通道的接长和新建、首次使用的模板、支架、运输安装设备设施等。

2.2.5.隧道工程:大管棚*、小导管(首个循环)*、洞身开挖*、喷射混凝土、砂浆锚杆、中空锚杆*、格栅网架支护(首个10米)、工字钢支护(首个10米)、二次衬砌*、仰拱混凝土浇筑*、防水层、防火涂料*、电缆沟、装饰工程。

第十四条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防护栏栅*、波形梁*、防眩板

2.2.6.防护排水工程:挡墙(片石混凝土、浆砌片块石、锥坡)、护坡(喷射混凝土、植草、草灌、浆砌片石网格*、框格梁锚索*、框格梁锚杆*、三维植被网等)、抗滑桩、预制块制作及铺砌*、中分带绿化、截水沟、排水沟、边沟、盲沟、渗井。

2.2.7.房建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预制、管线预埋、水电安装*、防水*、装饰工程。

2.2.8.机电工程:管路埋设*、电缆(光纤)敷设、设备安装。

2.3首件工程认可制的实施步骤

2.3.1.编制清单:各施工单位根据监理单位批准的项目划分和本办法“首件工程认可制”工程范围编制首件工程项目清单报总监办审批,审批后报项目业主备案。

2.3.2.选定:各施工单位根据审批的项目清单和施工时序在每一类型的分项工程中选定第一个施工的项目作为本单位的首件工程,编制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项目部会审后报监理单位审批。危险性较大、工艺复杂或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技术的首件工程,需要报母体单位或外请专家审查。

2.3.3.方案会审:监理单位收到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后,A类首件工程监理单位须组织相关单位会审,B类首件工程由监理单位内审,审查意见以正式意见批复。

2.3.4.方案交底:施工单位收到监理单位审查批复意见后,编制培训课件资料,组织培训和技术交底,A类首件工程须组织两级技术交底,两级技术交底原则上应由项目总工主持实施,除项目技术人员外,第二级交底应有施工队伍的技术负责人、操作工人参加。交底内容包括:

(1)工艺方法、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质量要求、施工技术安全、环保等;

(2)机械设备安排、操作规程;

(3)材料规格、数量、质量及使用要求;

(4)测量放样,尺寸、高程和施工过程控制;

(5)试验检测项目、标准、试验配比等。

2.3.5.方案实施:施工单位在完成施工准备、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后,向监理单位申请开工,监理单位须对安全技术措施、备用方案、作业环境、材料、设备、人员、测量、试验等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方案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逐项检查验收,达到条件后准许开工。实施过程中承包人要详细记录操作程序和有关数据,收集整理视频和图片资料并及时纠偏,监理单位需要全过程监督。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24

道路施工的软基加固施工技术其本质是对道路软基的处理技术,根据工作实际和道路施工发展现状可知我国道路软基加固技术的种类非常多,基于文章篇幅的考虑本文主要探讨复合地基加固法里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和碎石桩加固技术[1]。

1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在道路软基施工中的运用

1.1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理论分析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将调配制作好的水泥浆以高压的方式强制喷进道路软基土体,破坏软基土体的结构发生水化、硬化作用,形成泥浆和土体充分粘合的复合地基,提高道路软基的承载力,进而实现加固道路软基的目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运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高压旋喷机,它主要是由旋喷钻杆、高压设备、浆液搅拌机、排污泵、配套设备等组成。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施工灵活、无震动、无噪音且加固效果好等,它的缺点是高压旋喷机比较贵,道路软基加固施工的成本较高,且这种技术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经验或者缺乏责任心,将严重影响道路软基加固效果。高压旋喷加固技术比较适合道路软土层厚度在24m以上的软基加固处理,高压旋喷布设方式一般是正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布置[2]。

1.2 实例分析

(1)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确定。某道路工程属于总工程的第9标段的第二工区,道路全长35.7公里。道路工程的施工难点是沉降施工、施工噪音处理和桥头跳车问题,如果选用其它加固技术容易引出施工附近居民、单位的投诉、索赔。施工单位相关负责部门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评价法对该工程进行评价后,建议使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进行该标段工区的道路软基处理。

(2)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基于经济的考虑该标段工区的软基加固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法,钻孔采用旋转振动钻孔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是先通过实验确定水泥浆的配置比参数,配置好水泥后在现场进行首件试桩。试桩技术参数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首件基桩施工全程由相关技术人员和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控制首件基桩的施工质量。首件基桩施工结束后该施工单位对其进行首件基桩施工总结并编制总施工进度计划,优化基桩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参数,将施工总结和施工进度计划上交监理单位和业主,经双方签字后开始大面积施工。实际施工中施工技术流程是制作水泥浆,然后钻机钻孔至设计要求,将水泥浆由泥浆管运输至高压旋喷管,按照设计速度进行提升、旋转。参考该标段道路基加固技术的设计参数,高压旋喷加固技术施工的允许偏差。

2 碎石桩加固技术在道路软基施工中的运用

2.1 理论分析

碎石桩软基加固原理是利用卵石、黏性土。碎石等主要材料置换道路软基中的软土,形成复合地基加固碎石桩,提高道路软基的土体强度,减小软土地基土体空隙的可压缩性,达到加固道路软基的目的。下表1是碎石桩三种加固原理:

碎石桩加固技术比较适合加固松散粉细砂、粉土、粘土等土质成分的道路软基,但是一些研究者认为碎石桩也适合加固抗剪强度在15kPa~20 kPa之间的道路软基,同时还适合加固地下水位比较高的道路软基。碎石桩加固技术的布置形式一般是矩形和三角形,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捷、施工成本低等,按照施工工艺方法可将其分为振冲、干法振动、沉管、强劣置换以及射水成孔袋碎石桩[3]。

2.2 实例分析

某道路工程隶属总道路工程的第13标段的第5工区,该标段道路全长16.8m。该施工单位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评价法对该标段工区的软基加固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运用振冲碎石桩加固技术。该道路工程的施工方案是先对该工段进行平整清理,然后由地质勘探技术人员进行地质勘察,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然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收集道路地基加固资料,对施工单位的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施工前培训,熟悉各种技术文件,放线观测,并做好现场临时辅助设备的布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流程是先进行道路地基振冲成孔,然后提前制作、配置好的碎石桩料填进钻孔。在填料时需注意填料和振动密实同时进行,直到碎石桩达到设计的密实电流值方上提振冲器,然后反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碎石桩完成为止。在进行道路软基碎石桩振冲密实加固时需先护壁再成桩,其具体做法是在振冲成孔时不能一步到位,应先在软基上部土层钻孔,然后提出振冲器将碎石料填入钻孔,填满之后再将振冲器就位进行钻孔,钻孔时需密实边成孔,将碎石料挤进孔壁加固成孔壁强度,预防成桩过程中发生孔壁坍塌事故。

3 结束语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高压破坏道路软基土体的结构,将水泥浆强制与道路软基土体充分结合形成加固的复合地基。碎石桩主要是通过碎石料置换道路软基中的土体,它的施工工艺是钻孔、填料、密实形成碎石桩。碎石桩加固技术的效果不如高压旋喷桩,但是它的施工成本低。此外道路软基加固技术还有CFG桩、抛石挤淤结合强劣置换法等,这些加固技术各有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参考文献: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3

总体设计管理

钢铁企业总体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八部分。红线管理红线管理是总体设计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体项目红线突破的问题以及红线范围模糊导致设计交叉、施工交叉等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红线管理,笔者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明确单体项目用地红线定义、红线范围坐标、标高。单体项目用地红线是指经过甲方批准的总体设计文件中规定的单体项目用地范围,单体项目内所有建构筑物、设备、建构筑物及其设备基础、管线及其管线附属设施等均在红线范围内。管理者应将单体项目用地红线图、用地红线定义及其设计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给相关设计单位及甲方。其次,单体项目用地红线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修改,如果必须修改,有关设计单位必须提出充分理由,并以书面形式报甲方及总体设计管理单位进行全面研究决定。当确定修改时,总体设计管理单位应将修改后的红线坐标及时提給甲方及各相关设计单位进行备案,并按调整后的红线进行设计。再者,对于近期和远期用地范围也应通过红线进行严格控制。最后,结合不同的设计分工范围来划定红线范围,避免设计交叉和施工交叉。接口管理接口管理可以说是总体设计管理中很重要也是工作量很大的一部分。按照不同功能分区将接口划分为厂内与厂外的接口、全厂项目与单体项目间的接口以及各单体项目间的接口。按照接口内容接口划分为原燃料接口、能源介质接口、铁路接口、道路接口等。如何有效地进行接口管理呢?首先,在施工图开展前总体设计管理单位应及时与甲方结合已经审批的《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中相关接口标准,尤其对能源介质名称、参数、接口位置、接口数量、接口处标高以及接口处计量方式等作详细说明。然后,制定统一的接口表格,便于接口资料的汇总、整理。最后,要配合甲方定期召开接口协调会,最终的接口必须是甲方及相关设计单位签字确定的。运输设施管理铁路特种物料铁路:重点核查铁水、钢渣、脱硫渣、铸余渣等高温液态物料的运输通道宽度、纵坡及安全间距;普通物料铁路:核查铁路建筑限界、铁路净空高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道路重点核查全厂主干道与单体项目道路接口数量、主干道预埋套管、主干道开挖、交通拥堵地段会车场地等。胶带机通廊重点核查胶带机通廊敷设路由及其与全厂架空管道竖向交叉问题。运输设备重点核查铁路、道路运输设备数量及其技术参数是否与批准的总体设计文件一致。其次核查全厂采制样设施、全厂计量设施的数量及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平面管理首先,核查由甲方提供的各单体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是否与总体设计文件一致,若不一致必须及时将意见以书面形式提给甲方及相关单体项目设计单位。其次,重点核查全厂施工生产基地、施工道路、大临设施、全厂性办公生活福利设施、全厂检化验设施、全厂维修设施、全厂性供配电设施、全厂性热力设施、全厂性燃气设施等平面位置是否合理。最后,核查单体项目间建构筑物与全厂性煤气、天然气、氧气管道、高压电缆以及高温液态物料等的安全距离。竖向管理首先,根据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全厂粗平土图》核查各单元场地竖向衔接是否合理、配合业主搞好土方调运和动态平衡工作,使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场地处理整体费用最低。其次,针对现场施工遇到的具体问题,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向甲方提出经济可行的处理建议。会签管理为保证各单体项目对外接口的准确性,必须制定跨项目相互会签制度。资料管理资料管理是总体设计管理中很容易忽略的一点,但是资料管理对于总体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往来资料进行有序的归档整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电子版动态总图管理全厂电子版动态总图是总体设计管理的基础,该图必须及时反映各单体项目的最新总图,保持电子总图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为总体设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要想快速将各单体项目总图更新置换到全厂总图上,需要总体设计管理者制定详细的绘图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各设计单位。以上是总体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虽然笔者将其分成了八部分,实际上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彼此密不可分的,所以一定要统筹管理,不能以点代面。以上管理内容都可在制定《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时编写进去,作为各设计单位设计的依据。

总体设计管理的实施步骤

总体设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就必须明确总体设计管理的职责、权限范围以及管理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其畅通有序地进行。根据总体设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可将总体设计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阶段总体设计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施工图开展前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以规范、指导被管理对象。《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是传统的《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与总体设计管理技术的融合与统一。该规定针对总体设计管理的内容、方法、管理中需注意的问题等对传统《工厂设计统一技术规定》的内容进行扩容补充,同时对总体设计管理输入的附图、附表等资料的内容、深度、格式等也进行规定。该阶段具体分三步走:首先,提出管理细则文件。施工图开展前将《总体设计管理统一技术规定》以文件形式提给各设计单位及甲方作为设计及管理依据。其次,接收设计文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各设计单位最新设计资料绘制全厂总体设计管理图纸。最后,提出总体设计管理文件。将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全厂竖向布置图、全厂主干道布置图、全厂综合管线图等全厂性动态电子版文件定期地提给甲方及各相关设计单位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适时控制、监督、管理阶段根据定期接收的设计文件,及时更新全厂总体设计管理图纸,以会签手段对文件和图纸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展开全面而系统的管理。发终版图收尾阶段根据甲方提供的各单体项目终版施工图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和全厂综合管线图。

作者:李俊霞 甘清明 范新库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4

1.1路基施工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就是指工程施工前所做的一切工作。它不仅在开工前要做,开工后也要做,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铁路路基施工准备包括线路中线、水平、界桩的测量、复核、护桩设置、填料复查、试验、排水、防护措施、拆迁、填筑工艺、技术资料等等。施工准备是全场性施工准备的继续和具体化,要求做得细致,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途径。

1.2路基填筑。要应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支挡、防护、加固工程要及时、紧密配合进行,以免造成病害,以免暴露过久、失稳出现坍塌,影响质量。

1.3砂垫层施工技术要求。砂砾材料,可使填土荷载均匀地作用于软土地基上并使地基中孔隙水排出,起到增加地表强度,加快软土地基固结的作用。首先,砂垫层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使地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排水固结。其次,砂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大于百分之六,且不含有机物质、垃圾等杂质。第三,砂垫层的压实质量达到中密以上,并符合有关要求。第四,砂垫层采用分层压实法施工,可适当加水,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试压确定。第五,在砂垫层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做堤坡脚的砌石防护,并同时做好反滤层,以免砂子向两侧流失和保持路堤坡脚整齐完好,保证排水畅通。这些都对提高基础下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比较经济易行的地基加固措施。

2路堑施工工艺

2.1施工前对工点进行地形和施工地质复查核对。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定的生产定额、材料消耗定额、人员和设备配备与费用定额等资料为依据进行编制,如地形地质资料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提交建设、设计单位处理。

2.2路堑施工应先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路堑开挖方式应按地形情况、岩层产状、路堑断面及其长度并结合填方调配合理确定。

2.3路堑应尽量保持坡面平顺。当路堑边坡设有边坡平台时,应按设计要求修建边坡截水沟并设4%向路基侧沟排水坡度。同时,边坡高度大于十五米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当岩层风化破碎、节理发育时,根据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另外,我们还要结合机械化施工的工艺特点,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和坡脚预加固技术。

2.4天沟、侧沟、截水沟及吊沟施工,要求沟基稳固,沟型整齐,沟水排泄不得对路基产生危害。

2.5路堑边坡,特别是膨胀土路堑边坡,当堑坡开挖发现地下水发育时,应在相应位置采取排水措施。或结合骨架护坡改成支撑渗沟式拱型截水骨架护坡。

3挡土墙和预加固桩施工工艺

3.1挡土墙施工。挡土墙主要是用来支撑陡坡以保持土体稳定的一种构造物。首先,挡土墙基础施工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采用分段跳槽开挖,跳槽开挖长度一般为12米至20米;当地形陡峻、堑坡较高或浸水地段挡土墙施工时,跳槽开挖长度不宜大于6米至9米,墙基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倾斜基底时应挖凿,不得用填补方法筑成斜面,以保证墙身稳定,这不仅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还保证了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其次,挡土墙临时开挖边坡应尽可能与墙背一致,如有超挖或坍塌,挡土墙中回填土的换算内摩擦角应不低于挡墙设计的计算内摩擦角,否则应回填片石,以保证墙身稳定。第三,挡土墙基底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工地设计组联系、研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处理措施。

3.2加固桩施工工艺。首先,路基支挡加固施工总工序应遵循:先分极开挖桩顶及桩顶以上各级边坡,并分级施工各级边坡上的防护工程;再跳桩开挖施工锚固桩,待桩身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分级开挖桩前土石方,最后施工桩前挡墙。其次,桩孔应分节开挖,做好护壁,灌注桩身砼前应检查净空断面、凿毛砼护壁。第三,桩孔施工前应整平地面(桩顶高出既有地面时,应选用纺织袋土垫道或脚手架形成施工廊道,施工中应备好井下排水、通风、照明设施,并做好井下作业撤出人员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4其他施工要点分析

4.1原地面处理。首先,施工前应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其次,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当不符合时,应及时反馈。同时,对于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第三,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第四,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并整平碾压,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2m。

4.2地基处理。首先,开工前对地质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验证地质资料。邻近既有线施工,局部需要开挖既有路基时,应加强对既有路基的临时防护和稳定观测,确保运营安全。其次,砂垫层施工技术要求。一是砂垫层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二是砂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大于5%。第三,抛填片石施工技术要求。片石必须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直径不得小于30cm。片石抛投应自地基中部向两侧逐行进行。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机械碾压紧密。抛石的边坡应大致平顺,凹坑和过陡处应补抛填足。与上部非渗水土填料之间应加设垫层。

4.3砂、碎石垫层(含反虑层)处理。首先,施工前应对砂、碎石垫层的范围和厚度进行核实。其次,所有砂、碎石垫层(含反虑层)材料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三,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百分之五。第三,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超过百分之六,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5

Abstract: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various stages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standards is the final aim of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Technology;scientific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然而工程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多数仍处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中,施工技术控制与施工技术要求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具有涉及面广、区域跨度大、工期长、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等特性。因此,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是整个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控制。

1 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内容及其原则

公路工程建设的作业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工期长、管理难度大等施工特点决定了公路工程施工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统筹技术操作,才能顺利地保障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公路施工建设中应开展的技术活动主要包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工程进度分析,建立技术档案,组织工程验收等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及技术的科学化改进与合理化建议等。公路施工技术控制贯穿了公路施工的各个阶段,在工程施工中应把握以下原则:首先,应严格按照科学技术的要求对施工工艺、机具的操作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应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其次,要把握经济的原则,将施工技术工作与经济效益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全面分析,重点施工路段反复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最后,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最大效益,应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实现施工各单位和各阶段的协调一致。

2 公路施工技术的科学控制与实施

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应当建立科学的控制体系,针对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及工程施工前后的技术控制要点有序管理,加强各施工阶段的交接检验过程控制,真正实现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控制。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在我国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在业界的重视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我国施工技术整体的管理模式仍然属于传统型的粗放式管理,管理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施工参数的控制。再加上公路施工工程非常庞大,涉及很多其他分包商,而且分包商良莠不齐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加大了技术管理工作的难度,极大得影响了施工技术的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想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我们应该从意识上,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路工程施工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企业力量建立现代化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2.1 施工准备阶段

公路施工前的技术控制工作是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其工作水平往往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工程建造水平和施工质量。前期的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及施工的不利因素等,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为公路工程的施工做好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的准备,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建立相应的技术责任制和技术管理制度,图纸审核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的建立,技术交底制度的建立及工程验收制度的建立等。可以说,公路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是后期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基础。在施工的前期技术准备中,应根据现场地质勘测报告并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进行技术准备,在充分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2 施工过程阶段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重点是对施工工艺参数的控制,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对未能按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改进,确保工期的顺利完成。施工过程的技术问题要在施工前向施工队伍进行交代,例如:公路加宽部位的土基填前处理。按照土基的地质状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水田区应填筑石渣,且石渣的砾石含量不小于70%,石渣的厚度也要保持在50cm以上,之后进行碾压到标准要求;软土质路段在采取插板排水后填筑50cm以上的沙砾或石渣。挖方路段除了采取机具处理后,还应该进行人工整形,保证道路边线与坡面的设计要求,路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排水设施的设置,防止积水,保障降水的及时排除,下路床施工石质挖方段最大限度地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并清净表面松动浮石。路基工程施工时,应该根据原始的地形合理设置完善的临时排水系统,防止在路基范围内出现积水,更不允许原有道路路表水流入新加宽的路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公路施工技术控制的重点内容之一,混凝土的配比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对混凝土防撞墙等薄、曲构件,应采取科学的振捣工艺,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气泡、砂漏等外观缺陷。

2.3 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施工竣工后的技术控制主要是竣工报告和其它技术文件的总结与完善。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控制主要包括:公路施工单位组织试验人员对工程进行预验收,进行以试通车为主的试验检查,检查验收中施工单项工程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应严格填写竣工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和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与实际的施工过程为基础进行技术总结,将工程施工中的记录完善成一套完整达标的竣工资料;依据设计图纸核算工程量,同时对施工中产生的设计变更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汇总,为工程的竣工结算奠定基础;交工验收时,应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移交相关技术文件,包括竣工资料和竣工图纸。

3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是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路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体系,在贯彻实施以往先进技术经验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补充当前技术的不足;安装实际需要,建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健全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合理地与施工作业相结合,同时确保工程施工与技术研发工作的有序进行,最终实现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与施工管理的有效性,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淑琴,姜君.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4(2):25.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6

浅论小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浅论小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浅论小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u教 育网

小水电工程一般地处野外,施工条件较差,可变因素多,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从多年来小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在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导流方案!"本地小水电工程以引水式迳流电站居多数,多位于山谷、河岸阶地上,在施工全过程都存在施工的导流问题。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年限、洪水、造价等因素,统筹规划、全面安排,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导流方案。#"对小型水电工程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错开洪水期施工,这样导流建筑物结构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也低。当无法避开洪水期时,也应结合地形,尽量避开洪水主流,以减小导流渠、围堰等工程量。$"导流建筑物应尽可能与永久性建筑物结合布置。如渠首导流堤,既可用于施工导流,又是渠首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堤两用,既节约了资金,又缩短了工期,体现了经济合理的要求。%"通常引水渠首和发电厂房、尾水部位常出现基坑排水。常用的方法有:(!)配置离心泵抽水;(#)开挖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管。对此要根据地形条件、排水量及电源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的排水措施,选用排水通畅、投入小、运行管理方便的措施。二、主体工程施工的系统观念!"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主要分布在渠首引水渠、压力前池、压力管泄水陡坡和厂房、尾水等部位。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清理。主要机械有反铲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等。土方运输主要为自卸汽车运台土。土方回填以人工机械配合进行。

厂房基坑包括下镇墩、主付厂房和尾水池、进厂路几部分,因此,在电站土方工程中其开挖难度最大。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投资,拟采取机挖汽运的方法分层开挖。由地面逐层开挖至厂房地坪,然后可局部开挖下镇墩、设备基础、尾水室、主付厂房墙、柱基等部位,付以人工清挖成形。自卸汽车倒土后,推土机平整作业场地,并利用厂房弃土修筑厂区防洪堤。土方开挖时,应结合地形情况,修整交通道路,便于施工运料。#"砌体施工。引水渠首、前池、陡坡等部位采用砌体较多。均采用&!'细石砼座浆砌卵石,原浆勾缝。卵石表面洁净,无风化,粒径为$()%(&*。细石砼采用拌合机拌料,人工运输。$"砼及砼施工。小水电工程砼及砼多采用现浇砼。使用自卸汽车运砂砾料,拌合机拌和,人工运料,振动棒振捣,并及时洒水养护。钢筋的制备、安装、模板作业、砼的制备应符合现行《水工建筑砼及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电站机电设备均布置在主付厂房内,主厂房设有梁式起重机,机电安装工作在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屋面封顶起吊设备可正常操作时进入安装。(#)金属结构制作加工和安装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且与土建工程协作配合进行。三、施工总布置!"施工交通。自厂区沿压力管、泄水陡坡、引水渠线布置简易施工道路。一般压力管线与泄水陡坡共用一条施工道路。#"总体布置。因小水电规模较小,为便于施工与管理,在施工布置分区上,结合交通、用水、用电等条件,一般早引水渠首布置一处临时生活区、施工点;在前池部位布置一处施工点;在厂区,集中布置施工库房、材料加工场地,并及 早完成生活管理区砖混住房的建设,供施工、管理人员使用。$"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可从厂房旁输电线路接口,降压后施工使用。施工用水:引水渠首、厂房、尾水渠等施工用水可直接取自河床,压力前池、压力管施工用水可从北一支渠引入蓄水池供给。%"施工用电。在生活区和施工现场就近布设施工兼运行用电线路。自渠首至前池、厂房,结合生活区、施工点,要合理预计施工高峰期用电负荷。四、环境保护!"本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降比大,四季多风。水电站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兴建占用土地的影响、工程兴建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工程兴建期、施工期和运行期污染对下游用水的影响。同时,水电站工程引水渠线局部挖深较大,高边坡土体在风蚀、雨蚀作用下易产生塌岸、滑坡造成水土流失和威胁工程安全运行,但通过放置稳定边坡可避免上述危害;穿越冲沟时,通过设置完善的防护工程,可有效拦截泥沙和疏导来水,并能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不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小水电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施工占地范围有限,工期施工人员少,工程施工对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微。工程兴建后将充分考虑厂区及渠道沿线绿化建设,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五、施工总进度自施工队伍进入工地,应首先完成临时生活区、施工点、施工库房、材料加工场地的建设,抓紧完成防洪导流和引水渠、压力管、厂房、尾水渠等主要土方工程,同时完成厂区施工排水,保证厂房正常施工,早日进入厂房安装调试,使电站处于试运行状态并早日竣工。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7

    小水电工程一般地处野外,施工条件较差,可变因素多,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从多年来小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在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导流方案!"本地小水电工程以引水式迳流电站居多数,多位于山谷、河岸阶地上,在施工全过程都存在施工的导流问题。因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年限、洪水、造价等因素,统筹规划、全面安排,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导流方案。#"对小型水电工程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错开洪水期施工,这样导流建筑物结构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也低。当无法避开洪水期时,也应结合地形,尽量避开洪水主流,以减小导流渠、围堰等工程量。$"导流建筑物应尽可能与永久性建筑物结合布置。如渠首导流堤,既可用于施工导流,又是渠首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堤两用,既节约了资金,又缩短了工期,体现了经济合理的要求。%"通常引水渠首和发电厂房、尾水部位常出现基坑排水。常用的方法有:(!)配置离心泵抽水;(#)开挖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管。对此要根据地形条件、排水量及电源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的排水措施,选用排水通畅、投入小、运行管理方便的措施。二、主体工程施工的系统观念!"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主要分布在渠首引水渠、压力前池、压力管泄水陡坡和厂房、尾水等部位。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清理。主要机械有反铲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等。土方运输主要为自卸汽车运台土。土方回填以人工机械配合进行。

    厂房基坑包括下镇墩、主付厂房和尾水池、进厂路几部分,因此,在电站土方工程中其开挖难度最大。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投资,拟采取机挖汽运的方法分层开挖。由地面逐层开挖至厂房地坪,然后可局部开挖下镇墩、设备基础、尾水室、主付厂房墙、柱基等部位,付以人工清挖成形。自卸汽车倒土后,推土机平整作业场地,并利用厂房弃土修筑厂区防洪堤。土方开挖时,应结合地形情况,修整交通道路,便于施工运料。#"砌体施工。引水渠首、前池、陡坡等部位采用砌体较多。均采用&!'细石砼座浆砌卵石,原浆勾缝。卵石表面洁净,无风化,粒径为$()%(&*。细石砼采用拌合机拌料,人工运输。$"砼及砼施工。小水电工程砼及砼多采用现浇砼。使用自卸汽车运砂砾料,拌合机拌和,人工运料,振动棒振捣,并及时洒水养护。钢筋的制备、安装、模板作业、砼的制备应符合现行《水工建筑砼及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电站机电设备均布置在主付厂房内,主厂房设有梁式起重机,机电安装工作在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屋面封顶起吊设备可正常操作时进入安装。(#)金属结构制作加工和安装可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且与土建工程协作配合进行。三、施工总布置!"施工交通。自厂区沿压力管、泄水陡坡、引水渠线布置简易施工道路。一般压力管线与泄水陡坡共用一条施工道路。#"总体布置。因小水电规模较小,为便于施工与管理,在施工布置分区上,结合交通、用水、用电等条件,一般早引水渠首布置一处临时生活区、施工点;在前池部位布置一处施工点;在厂区,集中布置施工库房、材料加工场地,并及 早完成生活管理区砖混住房的建设,供施工、管理人员使用。$"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可从厂房旁输电线路接口,降压后施工使用。施工用水:引水渠首、厂房、尾水渠等施工用水可直接取自河床,压力前池、压力管施工用水可从北一支渠引入蓄水池供给。%"施工用电。在生活区和施工现场就近布设施工兼运行用电线路。自渠首至前池、厂房,结合生活区、施工点,要合理预计施工高峰期用电负荷。四、环境保护!"本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降比大,四季多风。水电站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兴建占用土地的影响、工程兴建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工程兴建期、施工期和运行期污染对下游用水的影响。同时,水电站工程引水渠线局部挖深较大,高边坡土体在风蚀、雨蚀作用下易产生塌岸、滑坡造成水土流失和威胁工程安全运行,但通过放置稳定边坡可避免上述危害;穿越冲沟时,通过设置完善的防护工程,可有效拦截泥沙和疏导来水,并能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不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小水电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施工占地范围有限,工期施工人员少,工程施工对周围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微。工程兴建后将充分考虑厂区及渠道沿线绿化建设,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五、施工总进度自施工队伍进入工地,应首先完成临时生活区、施工点、施工库房、材料加工场地的建设,抓紧完成防洪导流和引水渠、压力管、厂房、尾水渠等主要土方工程,同时完成厂区施工排水,保证厂房正常施工,早日进入厂房安装调试,使电站处于试运行状态并早日竣工。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8

2013年,国家启动了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经过市发改委等部门的积极争取,首钢老工业区成功获批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批试点,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政策,为破解首钢土地开发再利用难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自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石景山区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大服务业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加强,区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首钢老工业区的调整改造,对于全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促进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功能有舍有得、产业有进有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和首钢的品牌优势,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带动整个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京西绿色发展新区,营造绿色低碳、宜业宜居环境,力争将首钢老工业区打造成为全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一、加快功能、产业双转型,打造全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首钢老工业区位于长安街西沿线,毗邻永定河,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首钢钢铁冶炼环节全面停产后,随着永定河的持续治理,区域生态优势将有效释放。本市“十二五”规划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定位为未来承载首都经济发展的四个高端产业新区之一,彰显了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意见》围绕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提出有序开展土地开发再利用、先行建设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构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加强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五大任务。为确保任务实施到位,围绕土地供地方式、土地收益使用方式、投资建设资金来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企合作和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六项政策保障措施,有力保障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顺利开展,助推区域快速融入首都城市建设发展体系,并在生态智能、低碳循环、和谐宜居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落实首都功能战略定位的践行者。

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求,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招商、高效率服务,以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为重点,着力实施城市功能精细再造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两大战略性任务,把建设“五个之都”的理念融入其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的产业形态;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贯穿其中,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有益经验,做好整体规划布局,分时序推进开发建设,适度预留发展空间;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态度,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以生态园区和智慧园区建设为核心特征,努力将首钢老工业区打造成为落实首都战略定位的践行区、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力争成为中国第一个C40(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样板区。

二、努力破解土地、资金两大难题,推进区域建设发展

为顺利推进区域开发,亟需破解的是土地由传统工业用地向服务业用地变性的体制机制瓶颈。按照国务院9号文精神,着眼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结合首钢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遵循首钢发展历史沿革,综合考虑前钢铁主业经营困难,搬迁中富余人员安置、外埠企业划转支出等高额的历史成本难以消化问题,《意见》围绕土地开发、供地方式和土地收益使用提出三大政策,着力实现开发主体的资金自我平衡、自我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在土地开发上,优先保障首钢总公司在京发展新产业用地需求的原则,采取自主开发建设、产业定向开发和土地开发上市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首钢老工业区土地开发再利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引入中央企业、大型金融机构及外资企业等企业主体合作发展。在土地供应方面,提出对首钢改造利用老工业区土地发展符合规划的现代服务业,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同时,在首钢老工业区试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意见》指出,支持首钢总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创新业务,充分利用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中期票据和项目收益性票据等融资工具,进行多种渠道融资。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按照现行体制及政策,进一步加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倾斜力度,优先支持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市相关部门设立的科技、文化等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近三年安排22项重点工作,实施43个重点项目

为落实好《意见》,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市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了《实施计划》,围绕落实《意见》中的五大任务,提出了近三年需完成的22项具体工作,涉及43项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780亿元,撬动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中,政府投资约120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改造及部分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社会资本投资660亿元,主要投向重点地块开发和产业培育项目。经过前期大量工作,政府主导推进的重点骨干基础设施项目,如长安街西延、西北热电中心等项目,以及首钢主导的改造类产业项目,如西十筒仓改造项目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首批新建和改造类产业项目,占首钢老工业区核心区总建筑体量的1/4左右。

此次出台的两项政策文件,既有宏观指导和政策保障,又有近期实际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虚实并重,远近结合,助力推动首钢老工业区建设发展。

四、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

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配套。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要高标准超前规划和建设区域基础设施,统筹处理好局部与系统、地上与地下的关系,相互衔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后发优势,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功能承载力。

2011年以来,市政府坚持以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核心,统筹推进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工作,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夯实基础设施,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大力实施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完成了永定河上游山峡段和中游城市段治理,再现了首都的母亲河昔日胜景。连续几年投资支持西部区县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和平原造林等生态工程,三年来完成人工造林25.34万亩。高品质建成丰台园博园、房山滨水森林公园、门头沟万亩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公园。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西部地区产业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和最有价值的一张名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轨道交通不断加密,1号线、14号线西段已建成通车,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开工建设。莲石路、阜石路等9条快速连接中心城的通道陆续通车,长安街西延开工建设。供热、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不断升级,西北燃气热电中心一期顺利投产,替代了原有的石景山热电厂,亚洲最大的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厂――鲁家山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已点火试运行。政府大规模投入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下一步,要加快推进首钢老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构建交通骨干路网框架,强化首钢老工业区与周边地区和中心城区的联络和体系衔接,提升区域城市功能承载力。加快建设S1线、地铁6号线西延,实施丰沙铁路入地改造。建设长安街西延、北辛安路、古城南街、锅炉厂南路,构建“五横六纵” 骨干路网,同时加快晾水池东路等次干路建设,完善微循环道路系统。

五、严格产业准入门槛,积极培育“高精尖”产业

首钢主厂区停产四年来,政府努力引导和培育区域新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国家和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多项优惠政策,同时首钢老工业区被认定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政策“高地”。市政府积极搭建市场化投融资平台,联合石景山区、首钢总公司、京煤集团共同创建了“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其中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成为西部新兴产业引入培育的投融资平台。西十筒仓改造项目成为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首个试点项目,分别获得中央专项资金和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各支持2600万。

首钢老工业区未来的发展不能再走原来的老路发展工业,更不能搞房地产,要严格产业准入门槛,积极引入和培育“高精尖”产业,培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区域政策优势,突出科技、文化双创新,以吸引创新要素和产业链高端环节为导向,聚焦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华商侨商等国内外优势资源落户,引进和培育金融保险、商务、设计、咨询等生产业,打造全国制造业总部基地。发挥首钢技术优势,引导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展示交易中心、产业创新联盟等集聚发展。未来将以高端产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吸引各产业联盟、国际组织、专业协会以及国际顶尖企业入驻。围绕大数据、智能家居、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深入挖掘首钢老工业区工业遗存的历史价值,鼓励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新兴特色服务业,规划建设首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支持首钢总公司建设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教育、城市停车等方面的公用设施,发展城市综合服务产业。配套生活业,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适度承接首都核心区及朝阳、海淀等资源聚集区的功能和人口,严格控制新增外来人口。根据《2014年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格禁止和限制不符合要求的产业项目。

六、首钢深化改革,加快调整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首钢总公司作为北京建厂历史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申奥成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首钢实施了钢铁业向河北的搬迁调整,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主厂区钢铁主业实现全面停产,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带动了河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9

Abstract: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ype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logistics zone, this articl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stage construction; with the author's design practice,from entrances and exits, building and yard layout,internal traffic, stage alterations to construction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operation period, this article is discussed the logistics zone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General Arrangemen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deas, solved the problem of stage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it could be a reference of most of the logistics zon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logistics zone;stage construction;implement with step by step;general arrangement;layout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082-03

1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

物流园区是政府从城市总体功能布局、整体利益出发,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主要目的而兴建的。物流园区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高新区一样,是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的物流用地空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园区既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组织管理节点,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物流功能集结区,又是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运输组织、信息组织、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配送、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协调区。正是因为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和流通渠道建设诸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国内外的各级政府都对其十分关注和支持。

经过十多年发展,国内的物流园区开发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各地政府落实中央政府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制定 “实施细则”,都把物流园区列为重点项目;其次是各类企业纷纷参与建设。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最后是传统批发市场提升改造物流功能,物流园区与商贸市场和工业园区融合配套。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移带动物流格局改变,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物流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目前已经涌现出一批运营较好的物流园区。如上海外高桥、上海西北、北京空港、浙江传化、济南盖家沟、苏州物流中心等。这些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物流园区的分类与开发建设模式

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划分物流园区类型,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货运服务型;(2)生产服务型;(3)商贸服务型;(4)综合服务型。

目前的物流园区中的货运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占地大,规模大,一般由政府统一规划,企业参与,分期分步实施。

2.1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

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政府统一规划、政府背景的经济开发区主导开发建设;(2)政府统一规划、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开发建设;(3)政府统一规划、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建设;(4)政府统一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建设;(5)物流企业自主开发。

2.2 目前物流园区主流开发建设模式与分期开发

物流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上述各种模式均在实践中进行过探索,随着实践经验和认识的进一步提升,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开发逐渐成为开发模式的主流。政府在对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基础上,以有实力的投资开发企业为主体,考虑园区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的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期分步开发规划。

物流园区发展迅速,规模也不断扩大,动辄几百亩,甚至几个平方公里,分期建设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如何做到合理利用土地又能满足整体规划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设计过大量物流园区,小到几万平米,大到几个平方公里;由于物流园区投资大,用地也经常是分批拿到的,所以基本都需要考虑分期建设。分期建设不仅与项目规划初期时的策划关系密切,而且与工程总体设计阶段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后者直接关系到了工程建设的操作层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过程中的实例,分析物流园区总体设计中如何考虑分期建设。

3临港新城某物流园区分期建设条件下的总体设计

3.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临港新城两港大道和同顺大道交叉口西北角,规划为物流用地。基地地块靠近道路立交,纬5路和同顺大道边界比较规则,其余边界均不规则。

由于业主先拿到一期土地使用证,后期用地还在申办中,所以首期开发是必须严格按照一期用地红线控制。二、三、四期用地仅有面积要求,没有明确分界线。二期将在首期建成后约两年才开始建设,三期、四期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建设时间。

一期开发用地建成运营后,约两年后二期建设才开始,以后各期建设分界线需根据每一期业主要求的面积要求结合规划布置灵活划分。业主除了要求后续开发不能影响前期建成部分的使用外,对地块的利用率也有很高的要求。

整个基地用地面积:33.8万m2,仓库建筑面积:7.1万m2,办公面积:4000m2,堆场面积:11.0万m2,修、洗箱面积:4000m2;其中一期工程用地面积:6.1万m2,仓库建筑面积:1.5万m2,办公面积:2000m2,堆场面积:1.3万m2,修、洗箱面积:500m2。本工程用地红线图详见图1。

3.2本工程分期建设的特点

本物流用地分期建设的情况是非常典型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期用地有严格红线范围的要求,并且与后续建设相隔时间较长。这就要求设计在进行首期规划时必须考虑它的独立性,功能应齐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它与后续建设的衔接问题,最终要形成一个整体的物流园区。

(2)二、三、四期只有大概功能和面积方面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设计较大的自由度,但是并不能只满足面积要求即可,由于在这几期建设中都存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建设时已经有建成部分在运营,如何做到后续建设不影响建成部分的运营是关键问题。

3.3 本工程分期建设条件下的总体设计方案

3.3.1总体设计基本思路

在设计中首先分析基地周边道路情况和预计车流量,选择基地的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出入口的位置要兼顾分期建设的要求。基地的主要车行和人员出入口均设置于纬5路,其中一个车行出入口需位于一期用地范围内,另外一个车行出入口设置于后期用地范围内,且位于比较均衡的位置。人员出入口设置在后期用地范围内,一期车行和人员出入口暂时混用。

基地建筑物平行于纬5路和同顺大道布置,堆场沿着不规则的用地边界布置,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了一期以外,后期建设范围内的分期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实际面积指标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仓库附属的办公建筑贴临仓库设置,分散的办公附属设施有利于就近管理,也有利于分期开发建设。

3.3.2一期总平面布置

由于首期开发用地范围和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已经确定,且与后续开发用地分界线为斜线,为了提高首期土地利用率,主要仓库和附属办公建筑物沿同顺大道和纬5路布置,建筑物的形态和路网关系协调,且符合仓储建筑的布局形态特点,以及满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需求。在斜线位置布置堆场,而堆场靠近用地红线的位置设置为道路。一期仅设置一个出入口,车行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暂时共用。变电所与地面建筑物合建,达到建设运营初期的供电要求。一期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2。

3.3.3二期总平面布置

二期建设时根据总体规划路网规整的要求,对一、二期分界点线处的堆场进行增建,并对堆场部分进行局部改建,做到了工程量最小。二、三期的分界线根据库房和堆场规模要求确定于园区内部道路的东侧。

二期出入口与一期出入口共用,经过初步核算,通行能力和消防要求均能够满足要求。主要仓库沿纬5路布置,堆场临近不规则用地边界布置,以达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二期的变电所设置和供电模式与一期相同。二期建成后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3。

3.3.4三期、四期总平面布置

三期总平面布置延续二期的设计思路,规整用地边界,实现设施与先期实施范围的共用互连互通。考虑到基地规模逐渐较大,增设第二个车行出入口,并在靠近立交的地方设置基地变电所(变电所靠近冷藏箱堆场)、泵房,以及停车场等,有效的利用了土地不好利用的边角部位。三期建成后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4。

四期总平面增设一个人员出入口,以及利用三角地增设一个空箱堆场,至此整个基地的功能逐渐完整。四期建成后的整体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5。

3.4分期建设条件下的总体设计要点总结

3.4.1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交叉改建工程量最小

基地总体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将分期交接处的改建工程量减小到最小,有利减少工程投资。

3.4.2基地出入口设置

基地出入口应该在总体设计阶段考虑周全,出入口的位置、宽度等指标满足近远期的使用要求,在最后一期实施完成后,使得基地融为一体,看不出有分期建设的“痕迹”。

3.4.3内部交通

内部交通近远期结合,运营交通、建设期交通互不干扰,后续建设不影响已建成部分的正常运营。

3.4.4建筑物、堆场布置

基地建筑物和堆场的布置在总体设计阶段整体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分期建设的要求。仓库尽量靠规则区域布置,堆场靠近不规则区域布置,停车、绿化和附属设施(变电所、泵房等)布置在更为不规则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变电所位置也应考虑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位置。

3.4.5办公等附属设施与仓库建筑的关系

办公等附属设施在仓库建筑内设置,有利于就近管理,且与分期建设要求相符。当基地需要设置集中的办公建筑时,办公建筑应设置于靠近基地主要出入口附近,且在整个基地内的位置比较均衡。若本项目需要设置集中办公楼,本项目一期用地比较靠南面,且前两年为过渡期,可以不设置集中办公楼,集中办公楼可以在二期或三期地块内考虑。

3.4.6施工便道与规划道路的结合

施工时的便道、辅道尽量利用规划道路,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结合。当规划道路未实施时,先行实施道路的基础部分,临时用作施工便道,后期实施面层,避免重复建设。

4总结

物流园区的规模大、投资高等特点决定了物流园区分期实施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总体设计的精心控制下,充分考虑分期实施的要求,就能做到近远期兼顾,建设和运营互不干扰,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推进。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1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Huaian - Lianshui highway B section across the new long railway overpas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ersonnel arrangement, material selection, mechanical configuration and system of qual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control, the control effect of quality, schedule and safety.

Keywords: scientific management; strict control of proces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概况

淮安~涟水一级公路路线起点位于淮安市健康路与翔宇大道相交的水渡口环交处,向东与新长铁路、宁连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交叉后,沿盐河与废黄河之间布线,止于涟水县城,接327省道。HL-QH-B标段跨新长铁路立交桥,与宁淮一级公路成平面交叉。全长776.0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跨新长铁路大桥具体桩号为K3+409.626—K4+185.626,上部结构采用22跨35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全桥共分四联,分左右两幅,跨径为35米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176片,C50预制混凝土7411立方,C50现浇混凝土1010立方,钢筋1935吨,钢绞线420吨。整个工程不论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达到了优良工程的要求。

二、加大投入,确保工程进度

项目投入的大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保证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满足施工要求和提高材料设备利用率是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树立品牌工程,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进场以来,项目部根据施工阶段和工程特点,将整个桥梁施工过程分为6个作业队,其中桩基施工1个作业队,下部结构2个作业队,预制箱梁2个作业队,预制箱梁出坑及安装1个作业队。在桩基队分成两个钻孔作业区和一个灌注作业区,下部结构分为立柱和墩台帽两个作业区,每个作业区安排配套的人员和机械设备,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平行流水作业程序。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有:25T汽车吊2台,HB50和HB60砼输送泵各1台,砼运输车4台,JS1000型砼拌和楼2台,3T装载机2台,GPS20型钻机12台,预制梁出坑龙门2台套,安装架桥机1台套。充足的人员和设备为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科学管埋、严控过程

1.坚决按照ISO9002标准进行质量策划

项目部依照ISO9002质量保证模式及参照ISO/DIS9001:2000标准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覆盖整个施工作业每一环节、每一过程,以此为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履行质量承诺、有效开展质量活动的行为准则。

2.明确目标、缜密计划、严控过程、严格考核

明确目标。项目部以“一流的内在质量、一流的外现质量、一流的档案资料,将跨新长铁路立交桥建成国优精品工程”的目标作为施工行动指南,以指挥部每月下达的目标责任状为基础;以“单位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100%”的质量目标为落脚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计划缜密。不管是工程量的安排还是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我们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管理。首先编制了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明确了各分项工程的开工和结束时间,编制了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超额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目标任务,达到了宏观控制的目的,理清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思路,为实现目标提供了保障,通过计划的细化,各项工作的落实,使我们真正做到了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度、以季度保年度的计划目标。项目部经常组织全体职工召开动员会,明确任务的艰巨性,明确当前的指导思想,任务详细分解到每一个施工段落、每一个施工层次,并与施工负责人及施工队签定目标责任状,增强每个人的紧迫感、责任感。

重过程,踏踏实实规范化施工。项目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在桥梁施工中坚决执行项目领导盯岗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过程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部位。不留任何质量隐患。在开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全体技术人员及现场施工负责人认真分析工程特点、研究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始终坚持在施工一线,从基础施工到模板安装再到最后砼浇注都盯在现场。从标高轴线、模版的表面平整度、缝隙和相互间的搭接、钢筋的尺寸、规格、数量等一些细小部位入手,认真检查,逐一核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彻底消除质量隐患。

完善自检体系、加大自检力度。经理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施工负责人为组员的自检小组。自检小组每月不定期对施工质量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分内业资料、实物工程、现场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及任务落实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质量管理考核细则》,采用积分方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当月兑现。检查施工质量,时刻提醒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踏踏实实搞好工程质量。

检查在于落实、总结在于提高。项目部每一项工作都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加以改过、扬长避短;总结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利用,进一步提高。因此项目部要求每一件首件工程、每一次会议、每一个方案、每—项成果都必须有总结。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部根据标准要求和项目施工特点,首先建立以项目部、各科室及施工作业队为核心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经理是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是项目质量管理的执行人,质检员是工程质量的最终执行者。领导层职责与质量的关系分明,逐级签订质量责任状。

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施工队长和技术员三级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通过技术交底、现场会、观摩、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活动,加强对施工队长、技术人员以及各班组长的质量意识教育,明确各级技术人员的质量岗位责任。

建立了质量目标动态考核体系。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逐月分解落实到班组负责人,由总工程师制定对班组长及技术人员的考核办法,对他们进行“业绩”考核(百分制),考核内容主要以质量目标落实情况为主,考核结果与本人当月的奖金挂钩,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为工程质量全面创优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抓住焦点,突出重点、消灭盲点、克服缺点

抓焦点:即抓业主关注的焦点。项目部根据指挥部每月工地例会会议纪要,认真分析,以此作为项目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突出重点:即突出主体桥梁工程重点。本项目工程主体是桥梁,规模大,可视性强,施工现场管理点多面广,每一部分全部集中精力是不现实的,但根据不同阶段,突出重点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消灭盲点:针对思想不重视,组织不力,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督不力,出了问题处理不及时等现象,项目部严格控制、加强管理,切实做到不留盲点。

克服缺点:在施工中,部分一线技术人员较为年轻,施工经验相对较少;部分具体操作人员技术熟练水平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章办事自觉性较差。针对以上情况,项目部认真分析、大胆用人、严格奖罚制度,要求全体施工人员克服困难、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

四、优质高效、力求创新

关键工序开工时,项目总工必须亲临现场进行技木交底,在取得首件工程成功的基础上,召开班组长、技术人员及主要操作手参加现场会,明确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捡测要求、质量控制要点及施工管理要点。

(1)在钻孔桩施工中,严格要求各钻孔作业队,规范施工牌和墩号牌,施工期间正值霉雨季节,施工场地又为耕植土,要求每台钻机每天将“两牌”擦拭干净,及时排水,保持现场整洁,确保文明施工;桩基定位采用“三对中”方法,即护筒埋置中心桩位对中、钻杆中心对中,钢筋笼就位对中,保证桩基偏位符合规范要求;在水下混凝土灌注之前,注意导管埋深、孔深、导管长度、沉淀厚度、泥浆比重,首盘混凝土方量、钢筋笼长度、混凝土配合比等符合施工技术标准;混凝土的灌注是桩基施工的重中之重,专门配备了一个施工多年并有一定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区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经东南大学检测,所有钻孔桩均为A类桩。

(2)在墩柱施工中,采用精加工一次到顶的钢模板,确保墩柱内实外光、接缝平顺;对各墩台进行标识,既便于施工又便于领导检查工作。

(3)在预制箱梁的施工中,全部采用精加工的组合钢模板,完善接缝处理,严防漏浆现象发生;绑扎钢筋时,认真检查预应力管道的位置及坐标,张拉前检查钢绞线强度是否满足条件。安装前对各龙门和架桥机严格按安检部门要求进行安全检测和标定。

五、严把材料关

加强原材料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实体。特别是水泥、钢材、钢绞线、锚具、橡胶支座等材料管理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优先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厂家,质量保证资料要齐全(原件、复印件、执行标准、生产许可证号、加盖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产品质量检验专用章)。

2.进场材料均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等,按规定的频率、取样方法、数量进行自检,自检不合格不准进场使用。

3.分类、分开批次、分场地保管,标注名称、规格、产地、检验状态、建立台帐、专人保管。

4、使用已经自检并合格的材料,专人发放和领用,办理发放领用手续,建立使用台帐,记录用于构件名称、部位、数量。从省质检站和指挥部各阶段抽查结果显示,我项目部采购和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质量过硬,合格率达100%。

六、彻底消灭质量通病

为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加大现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根据省高指汇编的《高速公路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在施工管理和质量监控中时刻警示,对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超前预防和主动监控,同时针对质量通病成立了质量活动领导小组,从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各环节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找出了产生质量隐患的结症所在,明确了解决办法和措施,按规定时间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加强宣传与交流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11

2 船闸工程设计

2.1船闸总平面布置

施桥三线船闸闸位根据现有施桥船闸通航建筑物布置,位于现有一线船闸西侧,2闸中心距为100m。三线船闸级别为二级通航建筑物,设计最大船舶吨级为2 000t。船闸规模为23m×260m×5m(口门宽×闸室长×门槛水深),上、下游主导航墙各长70m,上、下游靠船段各长400m,上、下游远调码头靠泊长度分别为200m,110m,下游待泊锚地靠泊长度为980m。弯曲半径R=700m。上游引航道为独立引航道,下游为与一线船闸共用引航道。船闸引航道布置采用不对称形式,船闸进出闸方式均为直进曲出。

2.2 输水系统型式

本船闸承受双向水头,正向最大设计水头6.19m,反向最大设计水头2.86m;输水采用短廊道集中输水加三角钢闸门门缝输水的组合型式。

2.3结构设计

(1)上、下闸首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构、三角型闸门,输水系统采用环形短廊道集中输水结合三角门门缝输水的形式。上、下闸首宽均为53.8m,长度为29.8m。(2)闸室采用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闸室净宽23.0m,长260m,分段长度20m,两端部为10m。沉降-伸缩缝设紫铜片和JSP水膨胀橡胶2道止水,缝内采用聚乙烯板填充。(3)上、下游主导航墙为直线布置型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驳岸采用C20空腔式素混凝土重力式结构。(4)上、下游靠船墩采用C20空腔式素混凝土重力式。兼顾考虑船闸基地锚泊区的布置,除常规的空腔式素混凝土重力式靠船墩结构外,下游靠船墩增加A型和B型2种墩式结构型式。(5)上、下游远调站各设靠泊码头1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6)下游待泊锚地设在远调码头的下游侧对面(航道左岸),选用C20空腔式素混凝土重力式结构。

2.4 闸阀门及启闭机型式

上、下闸首工作闸门为钢质弧形三角门,阀门为钢质平板提升门,闸、阀门启闭机均采用液压直推式启闭机。

2.5 桥梁工程

(1)公路桥。原桥位改建的施桥运河大桥,桥梁总宽为12m,荷载标准为公路-II级,通航净高不小于7m。(2)闸区工作桥。船闸闸区工作桥在上闸首附近跨越3座船闸,桥梁总宽为5m,荷载标准为公路-II级,通航净高不小于7m。

2.6 电气工程

(1)供配电系统中,供电外线采用2路10KV供电外线。配电房选用1台400KVA干式变压器作为主电源,选用2台200kW进口发电机为备用电源。(2)船闸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结构。集中/现地,自动/手动相结合。

2.7 房屋建筑与景观绿化工程

本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包括综合办公楼、配电房、宿舍及食堂、机房、远调码头站房等单体工程,闸区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包括闸区的景观绿化、上、下游远调码头处的景观绿化,以及船闸围墙等附属设施的布设等。

3 设计特点及创新

(1)总平面布置根据外部建设条件,布置合理,功能齐全。施桥三线船闸受一、二线船闸和北侧水利枢纽的制约,闸位选在一线船闸西侧,此布置与规划水利设施协调,同时减少征地数量。船闸闸管区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一线和二线船闸之间,方便船闸运行调度管理,闸区交通道路呈环状布置,交通便捷。闸管区景观设计按园林化格局进行布置,增加景观效果。待闸锚地容量考虑江面大雾等恶劣天气时船舶在长江口门处待泊量大的特点,尽量增大停泊水域面积(水域面积114 000m2),以改善口门处恶劣气候条件下出现船舶堵塞现象,保证正常情况下过闸船舶的畅通。(2)加强对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质量通病防止措施。①闸首输水廊道由于闸首长度较长且形状复杂,出现廊道裂缝属施工中的常见病,设计在总结以往船闸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在边墩大体积混凝土部位设空箱,在边墩上、下游端切角以减少圬工数量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产生的温度应力。采取在边墩侧墙中部及廊道转弯段设置施工宽缝措施,以减少裂缝产生和控制裂缝开展宽度。②为避免底板跨中裂缝产生,闸首、闸室底板沿纵向分为3块浇筑,设施工宽缝,减少跨中弯矩。为避免闸室墙倒角部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在闸室墙根部墙高2/5范围内采用加密构造钢筋措施。(3)采用三角门缝输水和短廊道组合输水型式,达到理想的输水条件,提高船闸通过能力。施桥三线船闸最大设计水头6.19m,为缩短灌水时间,改善船舶在闸室内的停泊条件,上闸首输水系统充分利用帷墙空间作为消能室,改变三角门常规敞开式简单消能型式,从而改善船闸灌水时间的水力条件。(4)提高船闸水工结构的耐久性。针对检修门槽、闸室结构沉降缝、主辅导航墙等易受船舶撞击、难以修复的情况,增设钢板护面、角钢护角、钢护木,提高了船闸结构的耐久性。(5)闸门机电控制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启闭机采用电比例泵实现无级变速,并运用先进和技术成熟的位置传感系统实现闸门高精度同步运行。使用压力、流量、位置等多种传感器参与系统控制,真正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并且首次在启闭机油缸的2腔分别设有监控的传感器,以随时监控启闭机运行各阶段的情况。电气采用先进的PLC设备,组成集散型控制系统,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模块化电路设计,主要电器元件为国际先进产品,运行安全可靠。

路基施工首件总结篇12

沉降观测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通过对沉降监测点定期监测高程,由被监测点的高程变化计算累计沉降量、沉降差、沉降速率,据此推断沉降变形对建筑物的破坏影响程度,为建筑物整体稳定性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报。沉降观测方法有多种,目前以精密水准测量为主。沉降观测时,将沉降监测点设置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位置,沉降观测所用的水准基准点一般选址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由水准基准点定期对沉降监测点进行观测,通过观测点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1现代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程序和步骤

1.1基准点埋石与监测点标志

对于施工现场来说,可以就地取材,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准点埋石。其中深埋钢管水准基点埋石如图1所示。沉降监测点应埋设在建筑物重要结构位置,如承重柱或承重墙基础位置。基准点要设在沉降影响之外,一般会避开地基开挖处、地面沉降区和震动区,基准点埋深至少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图1沉降观测基准点埋石示意图(单位:mm)

1.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堆料及施工人员容易干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因此固定优化的观测路线尤其重要。根据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位置制定出水准观测路线。规范要求在高层建筑物周围至少应布设三个基准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在观测过程中,区域内架设仪器应能后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水准点,场区内闭合水准路线优于其他形式,多选择闭合水准路线以便检校。

1.3沉降观测的外业实施

在建筑物基础开始时应进行首次观测,对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埋设好的沉降观测点进行监测。首次监测的结果是整个沉降观测的关键,后期的所有观测数据都要与首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直至整个过程结束。因此,首期观测精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一般同期观测2次~3次后确定。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结构每升高一层,沉降观测尽量紧跟观测一次。若建筑物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3个月观测一次。

1.4数据分析统计

沉降观测过程中记录各次观测值,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以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作为最终结果。若使用电子精密水准仪,可以利用电子仪器自动记录的功能进行保存原始数据,每测一次导出数据进行保存。电子精密水准仪数据可以通过平差软件进行结果输出,使效率大大提高,避免人为计算误差。通过平差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规范要求最终应提交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和等沉降曲线图,这两幅图应根据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绘出;基础数据是汇总各点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然后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对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进行分析,将建筑物的沉降预计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部门。

2现代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保障条件

2.1精密的测量仪器。

沉降观测属于高精度观测,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加载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0.05~0.1,故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现代电子水准仪可以满足以上需要,例如天宝的DINI03,徕卡的DNA都是高精度电子水准仪,每千米往返中误差可达±0.3mm,水准尺也应使用标准配套的高精度铟合金条码水准尺。在首次观测前要对仪器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包括轴系、成像各方面要求。测绘管理条例要求高精度仪器每年应经计量单位鉴定。日常使用仪器应由专人保管并负责定期检校。

2.2专业的测量人员。

测量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主要测量人员应取得测量员资格证书。测量人员能熟练掌握仪器,熟悉测量理论;有一定的现场观测经验,明白各施工阶段的内容,能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需求,合理安排观测时间及观测程序。

2.3合理的观测时间。

高层建筑物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首次观测是整个观测过程的重点,首次观测结果将会影响整个沉降过程甚至导致整个观测无效。建筑物的各阶段的复测也根据施工情况定时进行,合理安排观测时间才能准确的反映沉降情况。另外,观测周期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周期约为每月1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载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

2.4严格的等级要求。

根据工程需要,沉降观测精度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等适用于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3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1mm;二等适用于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三等适用于一般性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滑坡监测,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1.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5mm;四等适用于观测精度要求不高的建筑物、滑坡监测,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2.0毫米,相邻点高差中误差1.0毫米。

3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周期长,而且工程繁琐;因此对沉降观测提出较高的要求:

1)合理规划沉降观测工作,制定明确的观测方案和计划;2)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合理布设基准点和监测点;3)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4)观测过程中固定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设备做定期检查和检校;5)电子仪器设备应由相对应的监测数据存档,数据为原始数据不可更改;6)相关分析软件应有专业数据分析厂商提供,分析结果应及时汇报相关部门。

4总结及展望

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一项特殊测量工作,工作特点是过程繁琐、要求精密、连续性较强、要求认真对待,另外,沉降观测要求高精度测量仪器、熟练负责任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的施测程序。沉降观测数据是施工及后期阶段实际沉降量的汇总,能够反映建筑物各阶段沉降变化情况并预计沉降趋势。虽然对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都做了相应要求,但两者之间仍有偏差,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计算假设条件较为理想,很多时候与施工条件相差较大,施测阶段各种不可预计的因素导致偏差较大。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仪器设备在沉降观测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在许多重要建筑物中已应用了静力水准仪、垂直位移监测传感器等,另外,还有全站仪、GPS等设备在这方面的应用研究。这些设备的应用虽然可以减少劳动强度,也为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考虑到设备投入维护费用,以及精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以上方法仍在研究发展阶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