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品德合集12篇

时间:2022-04-29 00:38:43

大学生思想品德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1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览各类书籍,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背景知识。

在生活上,我诚实守信,待人友好,乐于助人,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工作上,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友爱,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完成各项工作。

这几年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2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1、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指的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得到提升。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思想品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关键,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2、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教育事业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人才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大学生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才可能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而加大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这个过程的必经途径和关键的一步。把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做到高效教育,才能保证他们不断提高。不仅仅是学校,各级政府也应该知道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认真的实践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所在。首先,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受到其直接的影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性工作,关系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高校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健康价值观的吸引,以致意志消沉,甚至是迷失方向,对学习、对事业、对生活失去希望,提不起精神,可能向迷茫的人生走近,所以十分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再次,这是中央的政策召唤。曾高屋建瓴的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阵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以及现代化建设效果,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因此加大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题中之意、是重中之重。

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现状

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人成长需要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陈旧,方法和形式过于单一。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本内容没有更新,教师的教授方法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多是空乏的说教,一味的讲解而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而导致学生只懂得理论而没有实践,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第二,学校重视智育轻德育,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科目;即使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也只是达到了教书的目的,并没有完成育人的任务,。第三,教育途径和机制还不够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顺畅运行。当前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着缺乏对学生德育的全面而有效的评价、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队伍和激励保障机制。

三、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对策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我认为应该下面三个方面进行:1、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气质、精神品格、人文价值于一身。例如,坚持不懈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爱国为主题的民族情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民族骨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内涵,以此来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可以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他们成人和成才。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公德教育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管理措施两方面入手。过于看重思想教育而忽视必要的具体的管理措施,学生就会明知应该为之而不为,不能把文明行为内化成自觉的行动;只有将习惯的培养和具体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很多实例证明,公德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关键一步,是学生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其中之一。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加强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设施建设,使学生尽早使用和接触接触科学技术,在校园环境中接受熏陶和启迪。3、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理论固然重要,实践也必不可少。实践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多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是很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学生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参与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校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完善,将思想品德教育一步一步的改革深化。同时,在心理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争取达到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形式之下的效果。根据上面的叙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它是学生学习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各高校加大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度是十分必要的,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的任务艰巨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肖魏.关怀伦理学对西方道德教育领域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2)32-33.

[2]岑国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实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102-103.

[3]罗建平.高等学校设置思想品德课的原因史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2004(3)65-66.

[4]罗建平,蒋笃远.高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有无研究对象值得商榷[J].思想教育研究,1985(2)88-89.

[5]张向占.“与时俱进”与高校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2004(5)123-124.

[6]林一鸣.略论状态和谐下的大学班集体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2).

[7]宁峥嵘,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

[8]杨洁,宋文敬.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18).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3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5-0064-0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社会的、积极的、美好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一、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联系 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指出,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1〕。高校体育文化则是高校广大师生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体,具有独立性与集体性特征,具有教育、娱乐、激励、审美等功能。加之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高校的一切都必然打上育人的烙印,高校体育文化与培养人才、特别是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密切联系。

1.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

《辞海》将“体育”一词界定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措施,锻炼人的身体,从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智育密切联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重要方面之一。《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从两者对“体育”一词的界定可以看出,育人是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与德育、智育关系密不可分。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锻炼为主要形式,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育人活动,也必然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各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运用体育本身具有的教育因素,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体育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将单纯的体育课程向体育思修课程过渡,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2.高校体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第5期

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也磨炼意志,陶冶性情,将自身潜在的压力和心理情绪通过运动得以舒缓调节,可见,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形成和锻炼大学生高尚情操,磨炼品格意志的。大学生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感受到的是不断超越的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精神以及团结友爱的精神,特别是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的竞争精神,更是呼唤着大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完善,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美的无限追求。

大学校园中的体育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必然会发生联系。例如一场体育比赛,常常牵动着众多师生的心,观众与运动员在呐喊声中经受着道德和情操的洗礼,在娱乐中一起经受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的熏陶。校园体育赛事所追求的是真善美、诚实劳动与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要求参与者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精神互相了解,强调集体主义、团体的功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身心、思想、道德、品德得到净化和升华。因此,高校体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二、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涵盖体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包括体育观念、思想、精神、道德以及体育行为习惯等。体育制度文化包括教学、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竞赛、交流等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场馆、器材、设施等与体育有关的实物。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高校体育文化从上述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

1.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4

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体制导致高校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目前,我国内地高校基本上都把专业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业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没有设立专门心理健康机构,手段和方法不得当且陈旧,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的要求,致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远远落后学生的实际,针对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不能很好地解答,某些方面的回答没有说服力,这就使学生在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不能很好地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不能很好地贯穿到专业知识教学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1]12。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只是单纯地理论说课,没有和学生互动起来,大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多元性的文化导致学生缺乏清醒的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网络建设的全面普及,文化的多元性日益突出。国际竞争早已从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扩大到国家文化层面。尽管多元性的文化交流、创新和科技知识的进步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多元性的文化不断冲击下,也出现了西方的功利主义侵入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现象。同时,由于我们应对问题的不及时性及方法的不得当,导致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上出现了扭曲,不能正确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不良导致保障机制的缺失

一方面,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团体活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影响面较窄;另一方面,各高校不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既不能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优势,又不能保持和外校的联系,使教师资源不能满足本校的需要。同时,高等学校缺乏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严重脱节,且硬件建设落后于软件建设。

三、导致大学生思想品德缺失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大发展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社会上的一些腐朽思想也给大学生们造成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有很多负面作用,这就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今社会上的道德品质败坏、惟利是图、、钱权交易等现象严重侵蚀着大学生们的思想[2]4-5。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只能是先富带后富,不可能一下子全富起来,这就导致东西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伦理思想随着外来思想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都随之而改变。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竟然在这些变化下显得无能为力,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难适应这种社会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大学生的交往面越来越宽,网上收发邮件、聊天和购物也变得十分方便。大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更多的陌生人。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网络环境极其复杂,这与现实社会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分辨其真伪。同时,由于色情广告、暴力信息等的传播,导致大学生道德品质进一步下降,违法乱纪现象横生。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播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人们很难找到信息的者、传播者,造成网络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犯罪手段各式各样,如虚假信息、、病毒攻击等[3]2-3。尽管大学生们的互联网犯罪现象并不是很多,但不加以管制和预防,这种现象将会很快蔓延。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过度依赖,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偏差,个人修养很难提高。

(二)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等学校环境的变化,尽管给高校教育提供了契机,但也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目前,高校的教育改革只能使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家庭高额的教育投资使学生养成了效益观念,而弱化了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原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了,这就要求对旧体制进行变革和完善。总体上来说,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陈旧,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倾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大学生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4]20-21。

(三)家庭因素

我国的家庭在培养人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由于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平时和孩子们很少沟通和交流,一旦他们出现了思想上的波动就难以制止。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偏执过激的极端思想,往往是一个小问题就与别人发生冲突。此外,现在的家庭都是封闭式的,很少与外界交流,这就造成了学生封闭思想的养成,这种叛逆性格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时代,他们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努力学习是主要目的,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们大多具有爱国精神和进步思想,但部分学生在思想品质方面存在着缺陷。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识别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思潮的冲击,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重视程度

利用“两课”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历史和现实国情,增强大学生们的爱国意识、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并树立遇到挫折不动摇的思想。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念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十分重要的。学会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人,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树立的正确的价值观[5]2。同时,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好好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联系起来

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但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要依靠个人修养,二者相互促进,互相补充。我国现实社会是法治社会,大学校园也应成为规约健全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使他们在合规的范畴内活动。对学生本人而言,外因毕竟是强制的,这需要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内因才起作用[6]3。因此,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依靠自觉自愿的行为来完成,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道德建设更具有实际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并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风范教育着每一个学生。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就不能在学生中树立很高的威信,道德品质教育就无法进行。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人都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这就导致他们失去应有的耐心。同时,教师的道德水平不高,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有性格偏执现象,那么他们在道德教育中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6]1-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团支部活动、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同时,应当在思想道德范畴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先进、鄙视落后的良好风气,把思想道德教育和完美人格化教育及正确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5

大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500字范文一:大学三年是我一生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跨入大学的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这一信念作为人生的又一座右铭。

大学三年里,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即思想道德。大学三年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参加学校及系上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我曾参加党校系统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智,即科学文化知识。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大学三年,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体,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大学三年里,我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IT人士,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500字范文二: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大学四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一、政治思想方面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二、思想品德

《政治思想方面自我鉴定》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矗.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品德自我评价500字范文三:我是一名XXX年即将毕业的大专生。通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为自己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矗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使我在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本专业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做好了准备。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 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心,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目标。我相信:努力一定能赢得精彩!塑造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6

有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设置招聘条件时出台一些“障碍性”、“歧视性”就业政策,严重干扰了就业市场的自主调节功能,阻碍了人才的自由竞争。一般表现为待遇好的用人单位出现生源、学校、性别、学历等等歧视性招聘条件,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此外,在个别领域仍然存在“就业垄断”、“就业世袭”、“萝卜招聘”等潜规则现象。比如众多招聘会上难见到电力、石油、煤炭、铁路等垄断性行业提供岗位,各类招考舞弊丑闻屡见媒体。这种现象虽属个案,数量少,但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就业秩序的公平,损伤了大学生对平等就业、追求高质量就业的梦想。

2、就业结构的不合理

大学生就业已实现“双向选择”市场化,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设置随其变化的力度不够。在教育结构上,存在学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有的学校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脱离市场的现象比较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学生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很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还何求就业质量如何。近年来,一种情况是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度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导致学生未就业先失业。

3、劳动关系的不和谐

就业主客体间劳动关系和谐,就业就稳定,就业质量就会提升。但当前劳动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用工不规范,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别民营企业的社保制度、劳动制度执行不够好,损害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就业质量低下。如存在劳务派遣内部用工、无规范劳动合同等现象。第二,大学生“跳槽”频繁,企业受损。由北大清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3年内,变动2次以上工作的占57%,变动三次工作的占32%。

4、就业能力的不理想大学生就业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奉献精神、诚实守信、责任感、奋斗精神等思想品德素质存在缺失;二是基础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求职能力,处理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三是基本知识储备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应变适应能力不足。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举措

1、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法律法规

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一方面坚持阳光就业方式,强化对用人单位用人行为的监管,特别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根除潜规则现象,给大学生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建立事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法律法规,规范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增加招聘程序、反歧视、终身雇佣和新人采纳的条款,对各种就业歧视的现象,依法予以严惩,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2、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结构改革

实现合理的就业结构为实现合理的就业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结构改革。工作理念方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避免结构性的就业困难。工作机制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工作内容方面,制定相应的学生培养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多设置一些实用性、技术性、复合性的课程,缩小课堂与岗位的差距。教学方式方面,多走出课堂,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大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入对各用人企业进行用工调查,听取对求职人员的要求,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工作创新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技能比赛和技能培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部分工作岗位,以增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3、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法律意识

培育大学生良好品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是将企业知法守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增强用人单位遵法守规的行为意识,促使其依法规范用工,改善劳动者工作条件及各种应享有的合法权益,摒弃损害他人权益的用工行为,使劳动者能安心,坐得稳;二是要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与措施培育其良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契约意识,使其具备工作的恒心、良心和奋斗毅力;三是劳动执法的力量要跟上,让人们相信法制的力量,用普遍的法制代替个体的自觉。

4、进一步做好“三个结合”,培养理想的就业能力

(1)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质。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就业能力的关键体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效的。优秀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在素质,表现为奉献精神、责任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奋斗精神等方面,当下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在大多数情况下看的比专业素质更重要,甚至看做是录用的首要标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促大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首先,改进“两课”教育教学方式,从理论、思想上提高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其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实际,营造正能量舆论氛围,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

(2)与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

提高学生求职综合能力。就业能力在择业竞争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锻炼、发展自己的求职综合能力。社会实践则是培养、锻炼、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通过顶岗实习、勤工助学、社会服务、大型文体活动组织等锻炼平台,促使学生全面认知自己,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检验自己,改善自己,明确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努力提高求职综合能力。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7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及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了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上,我热爱自己的专业。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览各类书籍,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和背景知识。

在生活上,我诚实守信,待人友好,乐于助人,一直以来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工作上,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友爱,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完成各项工作。

这几年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8

一、师德建设是培养有道德有素养学生的前提条件

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最高执行者,高校教师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传播人。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素质教育的中流砥柱。教师在各方面或显性或隐形的对学生起着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学术、素质这些方面。这些引导作用不单纯体现在学科成绩上,对他们步入社会后的做人素养也有极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潮流之下,人类文明的进步思想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开放。高校教师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小,师生之间代沟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可逾越。这就使得倡导高校师德建设很有必要。当今,高校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严苛遵守职业道德,才能承受得住这个社会带来的舆论压力。当今社会,教育界亟需一场文化改革,而倡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需要也呼之欲出。

加强师德建设,正面引导高效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社会有利的高素质人才。

二、抓紧师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良好措施

教师职业道德是谓师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教师必须履行的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深入来讲,师德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工作原则上,这些综合素养都会在教师的为人处事的细枝末节中流露出来。教师师德的整体水平直接反应出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问题。评定一个学校德育教育的好坏就是看这个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程度的高低。反言之,如果学校所培育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那么这个学校的师德建设水平就一定是合格的。历来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其中施教者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引导地位,即在师生德育建设工作中,教师的师德状况占主导因素,这是由教育是以人传人、由上及下传递的,所以受教者会不由自主的向传播的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的模仿,包括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做人原则、思想品德方面。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之源。

当今社会,师德建设提上议程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教育师资队伍对师德的认知能力日渐提高。但并不是说我国的师德建设就登峰造极无可挑剔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把教师职业当做纯赚钱的手段之一,只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责任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耐心等有违师德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一旦看到有利可图,部分师德教育欠缺的教师就会发生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是极其有害的,必须杜绝不论是学术上还是人格上误人子弟的现象发生。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育事业当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发展,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保证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不做危害社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而目前高校师德建设的最大矛盾就在于,校园教育要求与社会要求不同步,传统文化已经与现代文明出现了代沟,所以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就加大了高校德育建设的困难度。这就要求学校对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建设有更科学先进的方法。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上,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的新时代人才。高校教师对学生在施教过程中有目的性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加以影响,并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把思想道德品质理论落实到生活中,培养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而不是空有道德知识而依然随意的我行我素。这样一个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方案就要求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自身有高素质品质,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有担当,还要有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实行。

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就是加强师德建设,这是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把为人师表的作用发扬光大,坚持自律,以优良的道德风范去培育和引导下一代新人,做到有文化、有纪律。这种优质师德品行的养成,不单是教师个人的自身修养决定的,也有与之相符合的规范制度约束,长期沉淀形成的。所以,高校在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自省自律的时候,需要尽量建立相关师德考核评价制度体系,从而形成师德建设即靠个人素养又靠外力约束的高效机制。坚持学术、师德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体制。育德育人与传道授业是水融、唇齿相依的。师德建设体制的形成将会对教学科研、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等发展前景有连环反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效德育工作中,加强师德建设,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约束力度,发挥对提升整体学校教学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师寓德于教学之中,形成综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润物无声,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达到高效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1.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 索,2007(2)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9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HtTp://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404-03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是指体育本身具有教育因素,如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田径可以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球类可以培养集体主义、遵守纪律的精神……。二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体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竞赛方法可以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顽强拼搏、集体精神等等。

但是,我国大多数研究是比较分散、独立的教学经验总结、感性探讨的成分居多,而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及其效果,尚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作为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中心)课题:“21世纪初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与发展影响的研究”,我们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试图研究这个问题,供我国教育决策部门、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1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1.1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影响非常突出表1的调查表明,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影响非常突出。其中,75.4%(31%+45.4%)的大学生和88%(44.0%+40.0%)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是良好以上(很好+良好);79.2%(22.5%+56.7%的大学生和100%(50%+50%)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影响是良好以上,专家组的评价高于学生组。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劳动能力、吃苦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心。体育教育是一种身体教育,体育活动需要大学生付出身体上、精神上的努力,需要承受运动负荷,在体育练习中会产生肌肉酸痛、身体疲劳等,也会伴随心理反应,如怕苦、怕累、怕痛、怕伤等思想,体育教学对学生磨练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提供了天然的场所,也为教师应用体育手段教育学生提供了极佳的机会。这种锻炼效果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非常高的认同。

1.2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协调精神压力、培养良好情绪的影响非常明显我国的材料表明:“在大学生中,1/4的人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精神障碍是近20年导致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1]北京市的调查表明:“尽管有65.8%的小学生、31.4%的中学生在学校感到很愉快,但仍有34.2%的小学生及高达68.6%的中学生感觉一般。”[2]杨德广等调查上海大学生表明: “大学生情绪愉快的占41.72%,一般占34.69%,烦恼占20.33%。”[3]

表1调查显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协调精神压力、培养良好情绪的影响非常明显。77.2%的大学生和100%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协调精神压力的影响是良好以上;74.9%的大学生和87.5%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影响是良好以上。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情绪、协调精神压力的重要场所之一,它具有健身、游戏、娱乐等功能,可以使学生宣泄不良情绪、抒发感情,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完善学生人格。体育教学还对提高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的作用,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2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明显

2.1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合作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影响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组织纪律是现代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素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的基本生存技能。

表1显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的影响明显。其中,70.8%的大学生和72%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在良好以上;70.5%的大学生和100%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影响是良好以上。 体育活动是全世界通用的身体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的群体性、流动性有利于人们相互认识与交流。体育教学有大量的分组练习,小组比赛,其依赖性、竞争性、群体性,都为学生学习怎样同别人相处、怎样对群体目的做贡献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实践场所,也为学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恰当的场合与时机。

2.2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组织纪律的影响明显许多教师认为,当今大学生的组织纪律不如以前,表现在上课迟到和旷课、开会缺席、集体活动懒散,这种现象难于管理、教育。表1显示,70.4%的大学生和76%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影响在良好以上。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体育教学需要学生服从集体活动纪律、需要遵守规则、服从杰出的领导、尊重权威、公正感,可以学会无怨恨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受到了组织纪律教育,又认同了纪律教育的必要性。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3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影响积极

表1显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积极。其中,58.5%的大学生和72%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是良好以上;65.5%的大学生和96%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在良好以上。

体育教学中有大量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素材。如讲述中国体育的历史,介绍中国运动员的拚搏精神等等,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组练习、分队比赛,形成了学生群体活动的环境,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精神的影响,可以从中体会到体育比赛中对队友、对手的尊重和关心,通过比赛学会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日益关心,学会与他人遵守体育规则、个人服从整体的观念。当然,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局限性,如本身以身体活动为主,课时少等。但是,体育教学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4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影响良好

表1显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影响良好。其中,61.9%的大学生和70.9%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影响是良好以上。体育教学中有大量的公德教育素材,如:搬运体育器材,爱护体育场地,维护场地卫生,练习时互相尊重和谦让等,教师都会发现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丢失体育器材、损坏体育设施、不讲公共卫生等,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公德意识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此可见,我国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明显的,效果是积极的,且根据自身特点影响力度也不同:最明显的是心理因素(意志品质、吃苦耐劳、协调压力、调节情绪),其次是社会适应能力(合作、人际关系、组织纪律),再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后是公德意识。体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5体育教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良好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学理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有,教材内容、学生兴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等。同样,影响思想品德的因素如下:

5.1教学效果之一,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得到肯定表2的调查表明,82.8%的大学生和79.2%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是良好以上。说明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了非常高的认同感。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就判定是体育教育的失败。客观地说,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如营养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生活习惯、体育活动等等。学校体育又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因此,由体育教育来承担主要责任是不客观的。可见,学生和专家都对此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5.2教学效果之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良好表2的调查显示,76.7%的大学生和75%的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良好以上。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体育教学是可以磨练意志、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心态、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 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前面已经有充分的论证。

5.3体育教师和大学生的关系融洽,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良好氛围师生关系越融洽,越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表2可见, 77.5%的大学生和92%的专家认为师生关系良好。体育教师和大学生的关系相当融洽,主要原因在于在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学生喜欢体育课等。如各种各样的体育选项课、选修课,提高课,民主的师生关系,公平竞争的体育环境等,都是促成师生关系融洽的因素。

5.4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良好,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表2显示,69.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德育方法良好,25.7%和5.2%的大学生认为方法一般和不好。48%的专家认为教师的德育教学良好,44%和8%的专家认为方法一般和不好。虽然专家认为德育方法问题不少,教学效果下降,但是多数专家和学生的结果趋向一致,体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直观,身体语言有利于师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又容易暴露一些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劝解、疏导。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指责对方、粗言秽语、甚至动手伤人,有的内部埋怨、攻击裁判等等,这些问题的暴露,正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时机,使学生理解体育精神,体会体育的教育价值。

5.5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积极,最喜欢的公共基础课是体育课本次调查表明,78.4%大学生喜欢体育课,18.8%的大学生表示一般,2.7的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我国大学的主要公共基础课有体育课、英语课、政治课等等。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最喜欢的公共基础课是体育课,占28.8%;其次是英语课,占21.8%;再其次是政治课,占3.3%。可见,体育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深受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6体育教材受欢迎、学生有兴趣,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天然条件学生们天生好动,参加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育课具有娱乐、健身、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体育课以独特的运动魅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特点、健身娱乐的运动效果、体育精神的潜移默化,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这是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天然条件。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优良品德影响良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思想教育方法合理、学习态度积极、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教材内容等。说明我国大多数大学体育教师坚持教书育人,按教育规律办事,工作认真负责,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项目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生和专家的肯定。

6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施教者只教不育,或者不能从正面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也可能对学生没有影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从调查看,仍然有一些大学生和专家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佳,虽然是少部分学生,也要引起重视。一些体育教学存在思想性不足、只教书不育人、放任自流、见物不见人、甚至误导的问题。许多学生反映,如一些体育教学只注重技术练习和身体练习,注重比赛胜负,忽视思想教育和体育道德提示;一些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自私自利、持强凌弱、小团体主义、盲目的明星崇拜,以及狭隘民族主义等倾向;一些学校体育比赛存在着弄虚作假、攻击裁判、球场暴力等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看不到问题,或错过了教育的时机,就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效果,可见,体育教师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按教育规律办事,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就达不到教学效果,这些应该引起教育者的思考和警惕[4-6]。

7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和很高的贡献率,体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本调查也为我国大学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研究还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知、情、意、行、信的高度统一和即时反馈,给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条件。但是,教育者如果不能从正面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优良品德,也可能对学生没有影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志馨.四分之一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专家开出六良方[N].辽沈晚报,2004-10-9.

[2] 鲍东明. 我们离素质教育有多远?专项调查有答案[N].中国教育报,2002-1-20.

[3] 杨德广,晏开利,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55.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58-02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生命线。中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里的“真人”指的就是做人要有“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底线和良好的政治修养。当今社会进入转型的重要阶段,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唯我独尊,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冲击校园,又因为一些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对社会认识不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弱,进而导致自身道德观念不强,道德素质偏低,容易做出一些有失道德的事情。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是市场经济存在的负面影响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负面效应而产生的爱财如命、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安于享受等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二)思想认识水平欠缺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学校园,始终存在部分大学生上课讲话、看小说、发短信、睡觉、吃东西等不良现象,甚至有的认为大学就是天堂,天堂里就有无限的自由。例如,“占座”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晚自习开始了,人没到,有纸条、书本“占”着座位,后来的同学只能“望座兴叹”。更有甚者,“座无虚席,人不过半”,晚自习都快结束了,不少被“占”的座位还空着。“占座”事情虽小,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无可奈何。这充分说明了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把自己还当作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只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希望别人确信自己是对的,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基本道德意识缺失

以“节约”为例,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但是各种浪费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却屡有发生。

1.浪费粮食。有些大学生吃饭是袖珍型的,很挑剔,虽然食堂的饭菜不能与家里相比,但也不至于咬不烂、嚼不碎。据不完全统计,一个食堂学生每天的剩菜剩饭可以养一头猪,还保证三个月出栏。想想农民伯伯在田地里一锄一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就这样被正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浪费了,这种现象是基本道德严重缺失。

2.浪费水。“水是生命之源”,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有部分大学生不懂得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大学校园里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现象,他们上完厕所就会立刻冲厕所,但是关水龙头却不及时。当问起他们时,他们就说,这地方就是水多,又不要钱。我们国内好多地方生活用水缺乏,媒体上总有报道,而那些生在福中的人却不知福。

3.浪费金钱。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从小是“宽松教育”,对于“节约”概念淡漠,甚至美其名曰“年轻便是资本,理应享受生活”。以这样的生存格言为基准,以致吃、穿、用、住崇尚奢侈品,不惜花费金钱满足自己。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某些大学生已经丧失了“节约为美”的思想道德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而言,这个根本任务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可以看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性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品位和思想面貌。

(一)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的。但随着竞争意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品质问题上的困惑和无法取舍日趋明显。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学习、生活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地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一定要形成目标递进层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通过编发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纲、举办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讲清形势和任务,讲清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讲清工作措施和责任,做到形势清楚,任务明了,目标明确。

(三)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机构,帮助特殊学生群体化解心理压力。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要配备好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职教师,并调动他们从事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保持健康的情绪,锻炼自己性格,学会自我调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参加体育锻炼。

(四)把握和突出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简短的20字概括了基本的道德规范,既包含了基本的道德内容,也体现了时代特色。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基本道德规范不光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更应该是大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党的十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大学生更应率先垂范。

三、新形势下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良好育人环境

道德品质教育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需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良师益友的引导。中国道德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历史,并以其厚重、博大、深远影响着现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首先,大学生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全社会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利用新闻、网络、文艺、出版等阵地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宣传社会、高等学校、家庭中道德品质高尚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国家要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

其次,要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严格管理机制,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并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第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书香门第出才子。”此话深刻道出家庭文化及作风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和影响。

因此,只有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才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专职辅导员、共青团干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党政领导及学校群团组织负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培养一批学术视野开阔,政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在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声誉的同时,整合力量,强化优势,完善措施,加强培育拔尖人才,建设教学骨干队伍及学术梯队,为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和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提供队伍支撑。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适合教师特点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办学理念,形成积淀厚重清新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文明风尚,为师生追求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开展积极向上、各具特色的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把德智体美劳有机统一起来,贯穿于文化活动之中。加强硬件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简洁、实用、素雅、美观的物质文化。要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完善相关机构,根据实际需要,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将错误观点和言论扼杀在摇篮。

(四)重视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把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作为终极目标。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建立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家境贫困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才就业。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积极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通过优质服务及积极引导,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到实处,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品德篇1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着变化,在使得经济水平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加剧的情况。社会阶层分化所导致的不同家庭之间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慢慢影响到社会的各方各面。众多学者也分别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但目前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现状研究较少,不利于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对此,本文拟对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帮助。

一、不同家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一)阶层意识分化严重

近年来,大学生中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意识。而校园内,可以明显的发现穿着高档用度奢侈的学生往往会集一起,大众消费的学生也自聚一方。这无疑是阶层分化的具体表现。阶层分化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而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仇富心态,不利于和谐校园氛围的维护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人际交往短缺

现阶段,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仅凭借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览尽世事、丰富业余。可以说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麻烦: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不但影响了大学生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阻碍了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利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相互了解,进一步加大了大学生阶层分化。

(三)价值观社会化

现阶段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呈现多元化倾向。大学生涉世不深,还未形成自身稳固的价值观,其思想、行为易为社会风气所影响,呈现随波逐流的特点。现阶段,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合理利己主义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大学生将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相结合,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但由于个体在家庭背景、成长际遇上的差异,容易在信仰、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四)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大学生,不论家庭背景条件,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大多为独生子女,为家庭成员所珍爱。即使非独生子女,在少子化的当今社会,家庭养育更趋于宠溺。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大部分大学生呈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不但缺乏关心他人、换位思考的精神,更缺乏必要的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加之部分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考,有时为了逃避责任甚至会逾越法律底线,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二、贫富差距加剧背景下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策分析

(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积极引导,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有很大帮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充分考虑学生家庭背景,尊重学生,以教育、关怀为主。引导学生对贫富差距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加强集体生活建设

加强集体生活建设,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通过开展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广阔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并培养其合作意识及互助能力。通过丰富的校园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自己的同时,促使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建立起必要的理解和尊重,以使其能够换位思考、相互理解。

(三)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提升自身个人魅力,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对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根据学生现实需求,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者:蒋力 单位: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