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7 07:53:14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篇1

小学美术主要由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以及心境共鸣四个阶段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各种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获得不一般的艺术感受,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1.以故事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故事串联到教学过程中,会更容易吸引住孩子们,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们的快速学习。对于比较形象化的课文可以自编故事,用一些孩子们熟悉或喜爱的动物加以特定的情节把整个故事拟人化,与儿童更加贴近,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方便孩子们对课程的快速学习。

2.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

3.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

4.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力。

创意美术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34-01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任务就是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1.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 例如,《聚聚散散》一课,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野藤明珠》墨彩,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就是乱画。为了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就从多方面讲解了作品的寓意。是孩子们明白了"聚"与"散",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看画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用笔和着色有什么特点?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看到了单纯黑白色彩,有的感受到了线条强烈扭曲;有的领略到平静水面泛起涟漪;有的感受到烟花像树藤,弥漫环绕不分你我。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从而可以启发学生们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想象力,认识与理解艺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如,《吉祥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创设情景,指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欣赏分析一下吧。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的踊跃回答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3.小组合作是创造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造力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如,让学生们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时老师根据各组不同问题,予以指导。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 这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看着学生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请学生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这么好的作品,美在哪里?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 通过提问、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4.美育可以陶冶心灵,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感召力

如果说美育使学生的品格纯洁、高尚,进而身心得到美化,那么,教师本身就是美育教育的化身。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美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维交融在一起。在教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受到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创意美术教案篇3

基础图案课程在我国美术院校中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在长时间的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基础图案课与三大构成课逐渐形成了平行的教学状况,而发展的趋势又是基础图案课越来越让位于三大构成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基础图案课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多数的教学都是由临摹传统图案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变化最后再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形式,走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和误区,成了单一模式化的基础图案教学。在临摹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没有真正理解传统图案中的妙处。写生变化也因缺乏多元想象的创造性思维,成了简单的再现和机械的变化。这样势必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冲击。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想象设计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在多年的基础图案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感受。我们的中学教育结果是让学生一想到美术就是素描、色彩进入高校后学生也很少接触到中国的传统图案,而我国的传统图案又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由于课时所限又难以系统学习,就把重点集中在某一个时期,某一内容的学习上,再进行有目的的临摹。认识传统重在创新,这是基础图案乃至整个艺术学都应追寻的一个原则。比如学习唐代图案,先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经济鼎盛,对外交流频繁在大力发展国内文化的同时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形成了线条丰富、造型饱满、色彩富丽的唐代装饰纹样风格。让学生大量查找阅读有关唐代的知识,同时给他们办讲座,看光盘等方方面面来理解唐代的装饰形式和内涵,造型和色彩之间微妙的关系。然后再进行临习,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构思,造型的神似,抽象的造型,色彩的组织及形式美的规律……这些都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图案艺术中展现了出来。对后面的基础图案的创造产生重要的启发。

我们对基础图案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前人的知识,而是掌握其创造的规律。拓宽思维,认识形式美的规律,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传统的继承是实现创新发展传统而不是传统本身。在历史上看创新最终要实现的是与传统的融合而不是抛弃。正如唐代的装饰图案是在北魏、隋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退晕的手法加以运用朱红、曙红,又吸收了波斯、印度纹样使唐代的图案设计语言得到了丰富。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开图案的写生变化课,“师法自然”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罗丹曾经说过“但愿‘自然’成为你唯一的女神”。这就告诉我们艺术的构思和灵感来源于我们对自然的学习。对自然观察越细,思考越深入,我们的设计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越丰富。

例如一学生以百合花为母题设计基础图案,但直至画完,他连百合花的产地、性情、科目、寓意、生长规律等一概不知其祥。只是在现成的图案书中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结果设计的图案画面很热闹而心理却空的很。对这样的设计者来说自然界中的百合花怎能成为你的“女神”呢?没有想法就是对自然的无知。构思和想法是对某一自然事物多方面了解、比较、联想您才能分辨出典雅与高贵、古朴与恬淡、端庄与冷峻等诸多的美感细微差别。

我在上基础图案课时让学生临习完传统图案后就开始向自然学习,让学生们查找大量图片特别是摄影图片,观看电脑素材库里的图片和电视中表现自然界中的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短片。就是不能看图案作品集、范画之类,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首先防止学生东拼西凑,不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界中所包含着无限的形式美感。这也是我们学习基础图案艺术的目的所在。从而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自己的基础图案作品之中。

再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从日常生活的周围寻找美的东西,相信自己的审美创造力,在大量的形象感受中比较、选择自己感觉最美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样的思路使学生自由创作,他们主动的去创作这样他们就会有一定的表现欲,同时这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这也为了以后学习专业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养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

一开始学生学习基础图案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绘画的思维方式,而基础图案设计是与绘画构思不尽相同的。它是由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创造想象与严密推理相交叉。在上基础图案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先由具象造型到意象造型再到抽象造型这样一个教学程序。这样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象形是从自然事物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的认识,强调准确和深入精细的描绘,从而掌握“再现”自然的技巧。同时从自然形态的内部结构特征中提高对意象形的表现能力。意象形是从具象形到抽象形之间分解出来的一个层次。意象造型的练习是从自然物象中吸取素材进行形意结合的再创造练习。它与抽象形相比,强调本身的形象与主观意识的结合,能够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构思能力。抽象形是相对具象形而言的,看上去好像只是纯粹的点、线、面构成或者是几何形体构成,看不出具体的客观物象只是从自然形态之中演化而来,是间接的,象征的表现而已。从几何形的空间分割及组合中寻找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造型规律。

这三种造型训练纵向与横向的交叉运用,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飞跃,最大限度的开拓想象空间。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基本审美规律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基础图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是学生明确基础图案造型的各种途径是相互渗透混合使用的。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我们必须的艺术修养。在基础图案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传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基础图案设计中的创造能力。创造是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走向未来的。历史上每个时代的图案创造也都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寻找创意灵感。现代的基础图案教学应以古为鉴,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基础图案作品以满足各类艺术设计对基础图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田旭桐.装饰图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创意美术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7-01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它作为人类交流自己的思想活动,传递美学思想的工具,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学形式十分的简单,内容也相当的单调,老师只是为学生进行示范,并没有想到把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作为教学授课的内容。我认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美术的形式感和现代性,更应当有意识地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努力把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吉祥图案引入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当中。从而使美术课堂更加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美术教学体系,真正的使中国自身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不幸的是,现代的很多年轻老师,大学教授接触的西方的美术教学方式比较多,以至于他们一味的崇拜西方的美术教学理念,对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没有任何接触。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美术教师利用实际行动,把传统吉祥图案穿插运用在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包含的特点,了解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通过将传统图案运用在美术教学的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发掘出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美术之间的结合点。

二、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很好的运用于美术教学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大量的传统吉祥图案和具有现代特色的图案资料。采用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争取让他们自己找出两种不同图案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由老师通过将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特色的图案进行对比的方法,跟学生一起寻找并总结归纳两者的共通性,传统图案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美术教学当中。首先,传统吉祥图案比较注重表达形式的完整性和装饰性,这就使得它具有强列的图形感以及形式美感。并且,传统吉祥图案比较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求整体统一,局部变化,更加突出对比与调和。传统吉祥图案在组织过程中,更加要求形和形之间的呼应和穿插关系。传统吉祥图案在构图手法上,多采用对称和均衡的手法。对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包括:简单的左右对称,中心对称以及曲线对称等,这种对称形式可以产生连续图案,从而给人一种和谐端庄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以及整齐划一的美感。这些仅仅是从传统吉祥图案挖掘出的冰山一角,把这些内容形式当做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来教授是完全可以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兴趣,更能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其次,传统吉祥图案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充分的利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最后,传统吉祥图案包含着人们吉祥美好的意愿,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通俗性。传统吉祥纹图被人们深深喜爱的原因。因此,传统吉祥图案所包涵的吉祥寓意同样适合现代美术的追求形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美术教学中。

三、巧妙地把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由于许多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传统吉祥物的应用研究还停留于最初阶段,研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教师在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美术教学的结合问题中,表现出一味的生搬硬套,并没有让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巧妙地实现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教师教授课程的重难点。这不仅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精神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而且教师应该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逐步开挖和恰当的改造,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复制,真正的让传统吉祥图案变成学生们进行学习创新的桥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

巧妙地把传统图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应该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再创造和对其美好含义进行不断延伸。如何将传统吉祥图案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地通过现代美术教学讲述清楚,而不是单纯的照搬,更要消除生硬感,就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的传统吉祥图案创造出能适合现代化生活的新图案。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教授一些拆分、切割和构成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把传统图形打散,错位组建,切割变异等手段,使学生能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提取得到新的图案元素,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提取得到的图案元素经过一些处理手段(比如元素置换,提前联想、想象,部分添加等手段)对传统图形进行新的组建。通过对原来传统图案的不断分解、图案元素转变和重新构建所得新图案的现代感,运用到现代美术教学当中。

传统吉祥图案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新的创新点正在被人们广泛摸索应用,而且,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它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被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吕中元,彭年生.中国标志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l(2).

[2]陈勤建,尹笑非.中国吉祥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创意美术教案篇5

关键词:传统吉祥图案;职业技术学校;应用

前言

传统吉祥图案充分地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吉祥图案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人们,深受人们的喜欢。因此,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吉祥图案进行教学,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极大地作用。下文主要针对于传统吉祥图案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传统吉祥图案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推动了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课程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吉祥图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美术的现代性与形式进行反复强调,还要充分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应尽最大的努力将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现代美术教学中,其不仅可以为美术课堂增添文化色彩,还能与西方的美术形成对比,扩展学生的视野。此外,部分年轻的教师过于崇拜西方美术教学思想与理念,在教学中没有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没有将传统吉祥图案应用于教学中,影响到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提高。针对于此种情况,这便需要美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地将传统吉祥图案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在其基础上,可以真正地让学生了解传统吉祥图案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传统吉祥图案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传统吉祥图案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中,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挖掘课堂资源,应从传统吉祥图案造型层面为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质量,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2.1丰富教学内容,挖掘课堂资源

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应利用传统吉祥图案丰富教学内容,充分的挖掘课程资源,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传统吉祥图案的图片与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学习的热情。其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促进教学资源的挖掘有着极大地作用。

传统吉祥图案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爆竹、儿童抱鲤鱼的传统吉祥图案,充分地体现出古代人们追求年年富裕的美好愿望。通过这样的传统吉祥图案,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师将这样的传统吉祥图案引入到美术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

2.2从传统吉祥图案造型层面进行全面分析

不同的传统吉祥图案,有着不同的造型,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为此,学生应对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进行深刻的了解,其中包括:应对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思想进行了解,应了解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与价值。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吉祥图案进行教学,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传统吉祥图案的外形,优美线条,所涉及的空间层次,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与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极大地意义。其次,应让学生学会对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进行欣赏,并能够体会到传统吉祥图案造型给学生带来的乐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造型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美术基础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最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勇于创新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满足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3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吉祥图案,满足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需求

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准备多种传统的吉祥图案与相关资料,积极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尽最大努力地让学生能够找出传统吉祥图案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其次,教师应把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特色的吉祥图案进行比较,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总结出这两种吉祥图案的独特风格。例如: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对称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韵律与节奏感,传统吉祥图案主要注重表达方面的完整性等,通过对比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与风格,还能满足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学习需求。此外,传统吉祥图案具有较为显著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层面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行反映。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充分地运用了一些具有象征价值的表现手法,传统吉祥图案包含着人们许多愿望,具有一定的通俗性。因此,传统吉祥图案所蕴含的寓意与价值,非常符合现代美术所追求的标准。所以,在美g教学中应用传统吉祥图案,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美术学习能力有着极大地作用。

3总结

在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传统吉祥图案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勇于创新教学方案,转变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利用现代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传统吉祥图案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应用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美术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晓剑,杨阳.民间美术吉祥图案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5,(03):41.

[2]林树强.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48,150.

创意美术教案篇6

笔者在受聘担任县小学美术教师“一、三、五”工程考核评委时,听了一位年轻美术教师的说课。在他的说课内容中,要求学生对手帕的设计,不仅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还可以粘贴、剪纸等形式出现。对于采用绘画和粘贴的创作形式,大家都表示可以接受,但对于采用剪纸的创作形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剪纸的形式不行,因为“如果手帕制作后的成品像剪纸的话,那么这手帕还具有手帕的功能吗?”一派则说“手帕的制作形式丰富多样,这是非常大胆的想象和创意。”……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给予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挖掘深刻,这是非常好的,我们要给予鼓励。

事后,我翻阅了教科书,在前面的课程内容里面,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了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的学习,本课的学习要求也是通过对手帕的制作,进一步巩固适合纹样等图案知识。我们的教师遵纲循本固然是可以接受的,也没有错。美术教学,并不是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现在看来,似乎我们仍然没有完全理解。

善待案例:这个案例很新鲜

一直以为这样的观念已经不再新鲜,甚至有点陈旧。可是,在经历了以上的事件以后,我忽然觉得这样的观念很新鲜。

由此我感到,许多美术教师对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的理解,竟然只是“手帕的功能不能丢失”——学生的标新立异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我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的学习,如果学生以常规的思路学习美术知识,那就是剥夺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权利,折断了他们能想象的翅膀,而应该鼓励越新奇越好。因为,我们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也不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师的任务。退而言之,即使我们的专业美术人士,如果没有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怎么会有后来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呢?

若以正常的思维考量,理所当然地得出的结论是“色彩鲜艳的手帕、奇形怪状的手帕”。对学生这么好的创意不加以表扬,而大谈“能用、耐用”,是不是想做个裁缝师傅带出一群机械劳动的小裁缝呢?教师如此的教学行径,岂不是对美术教育、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杀戮呢?

追溯案例: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我一下子难以回答了。如果没有当时几位评委的争辩,我想不会在意这个细节,即使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案例。手帕剪了是充满新意的,然而手帕剪了之后将会有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对于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时间的保障,要想使美术的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程度只能是一种奢望。尽管美术学习很难形成大多数的学生持久的知识记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愉悦、形成的观察方法、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样将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

手帕剪了,会有人说是窗花,是剪纸。那么我也可以说是大山,是江河,是湖海。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我们教学生学会了剪手帕,并不仅仅就是剪几个手帕而已,而是教给了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享受。才有了“镂空”手帕,而不会只有“能用和耐用”的手帕。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会吸灰尘再利用的粉笔”,“会根据不同视力自我调节明暗的台灯”,“自己会射门的足球”等富有创意、大胆独特的构思和更多无限的思索空间的出现。

手帕剪了,不仅仅是窗花、剪纸,理所当然还会是大山、江河和湖海了……

思量案例:手帕应该“剪”给学生什么

创意美术教案篇7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创意美术教案篇8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学校在专业技术涵养较强学科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美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逐渐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提高创新意识,真正树立为学习而学习的良好思维意识。

一高职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步,针对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高职学校的对象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文化课程并不突出,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在于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意识与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不断追求自身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发展。很多高职学校在美术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成果,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讲解形式为主,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现阶段,高职学校对于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教学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很多学校对美术专业不够重视,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做好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导致学生基础技能不过关,甚至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第一,教学教材与教学设计更新较慢。在对高职学校的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教材用的时间过长,很多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没有很好地把握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没有足够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中,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与学习兴趣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不利,严重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而言,充满趣味与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才能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教学方案不到位、学生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的美术项目学不致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学生美术实践时间与基地有限。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深入灌输,对高职学校美术专业的学习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及学习实践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阻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实践时间的安排非常有限,实践基地十分缺乏,课程安排上仅仅局限于几项常考项目,像素描、摄影等专业性教学的学科大大减少,有时会选修这些课程,由于教师教学的不专业造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这些项目,使得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兴趣深入学习。

三高职美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高职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对美术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将美术教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到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行美术学习的创新理念的发展,通过加强实践学习,促进自身各项素质的发展,真正将美术发展成自己的优势学科。第一,开发美术实践教学资源。高职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实践教学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教学方案策划中,要及时根据教学方案的调整,加强学生实践课时的安排,做好学生学习项目的安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实践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知,增加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帮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走进美术世界,积极开发一切有利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习思路,根据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疑惑,给予正确的解答,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提高美术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二,加强案例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实践教学中,加强对案例教学方案的实施。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加强课堂的实践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想法进行案例中所存在问题的解答,增强学生的美术设计意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勇于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真实内涵。案例教学,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加强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调整,引导学生积极反馈,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第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体系,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往往是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脱节。在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师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安排教师去实践基地学习,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变化,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积极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高标准要求,真正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姗姗.对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8)

创意美术教案篇9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无法与兴趣保持长久的密切。而兴趣又是引起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比如在学习“重复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以图案是由简单图形构成而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此节课的内容就是用简单的图形来创作图案,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重复组成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去设计并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二、鼓励学生创新

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在学生创作绘画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的设计真独到,有创意”“你的想法真不错”等等,通过语言上的鼓励,激发起学生对创新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以自身的示范作为例子当成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只要求学生去模仿课堂中的示范画,学生容易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三、打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而产生共鸣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为了研究而忘记时间,而且还可以从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亲和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仔细观察,打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实物演示、生活情境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美术的教育中感觉美并领悟其中的内涵,为激活美术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创意美术教案篇10

图案是一门装饰艺术,是制造某一物品之前所要进行的图样和方案的设计,十分接近现在人们所说的设计艺术的概念。而图形是图案的雏形,后者最明显的变化是比前者多发展了现代工业化的设计理念。图形存在的历史很久远,是人们通过绘、写、刻、印等手段进行特殊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视觉表现形式,它具有说明某种事物或表达、传递某种信息的作用,是人类意识物化的表达,也是人们最早的交流方式之一。图形的发展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用棱角分明的石头在不同的地方留下符号、笔画、纹理等,以便与同伴分享关于此地的各种信息。而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经过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文字及图形。老子曾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将精妙、深邃的道理寓于图案的造型创作之中,再以形象或图式作为媒介表达出来,这充分说明了图形具有记录与传承文化的能力,也是人类意识主动对物体进行深层艺术文化改造活动的体现。现代图案设计可以说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它既包括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也被现代建筑装饰、商品工业、平面设计等现代科学应用,属于文化与科学的双重范畴。因此,在现代图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其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保留其艺术价值时,要积极地传承图案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意义及造型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文化的积淀会根据不同时间、地域、宗教等因素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图腾及纹样,而我们有义务了解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意义,它们是当时社会某些精神文明的物质体现,这对我们鉴赏艺术作品有很大帮助,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更能提升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得到更好的创新视角。而实用性则更注重商品的市场需求方向,找准主流与支流的需求量,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

2.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服务于人的创作观念中。它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以鉴赏美的艺术,也需要学生清楚地掌握事物的规律,以便于利用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艺术改造。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过:“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基础课程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学会对事物的形状、大小、方向建立多角度的观察和临摹,有助于发现其潜藏的内部联系与秩序,从而进行反复的训练,逐步获取把握全局、将杂乱快速整理为有序状态的能力。而这种由“质”到“量”的变化,足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技法有效增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发了创造性设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专业设计的教学就更为复杂,对全局观念更为注重。艺术设计从手工化到现代工业化的转变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艺术专业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与工业化的背景条件。其实,现代图案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拥有诸多的契合点,图案的形态、构成、色彩等基本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有较高的启发作用,可以说图形设计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基础的训练平台,而拥有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图案设计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获得指导艺术创作服务于人的设计灵感。

二、现代图案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1.把握造型美的规律

《图案基础》一书描述:“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面的统称。”可以说,图案是艺术设计中包含审美与实用的部分。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取材于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再通过美学的规律进行编排创作,对称、均衡、反复等都是常见的艺术创作手法,线描、淡彩等是常见的创作形式。图案创作不是胡乱编造,而是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自然形态,再升华为概括或变形的艺术形象。所以一些经典的图案往往既包含了物质文化的积淀,也有长久以来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些创作规律或是对美的认识。在图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并知晓其创造美的规律与途径,如在图案造型的学习中,最常见的是去繁、夸张、求全、组合、巧合、寓意等。这些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运用,绘制出风格迥异的图案设计形象。去繁的手法能将主题特征高度集中,使形象更为简明扼要;求全能通过一部分反映整体,以小见大;巧合是对几种形象的结构形式进行融合,增加艺术作品的美观与趣味。这些艺术手法完全适用于艺术设计,不论是平面艺术或是装饰艺术,其造型美的规律是相通的,最终都是要完成对美的创造。因此,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在艺术作品的造型方面获得技巧上的帮助,并熟练地运用到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中。

2.创造性思维与设计灵感

艺术的美是多面的,或细腻含蓄,或奔放粗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欣赏。而创造艺术的过程更是千姿百态,这个过程受到创作者本身的阅历、文化、技艺的限制,更受到其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寻求艺术灵感的助推力,具有帮助其顺畅完成从物质生活向精神艺术转变的加工任务。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如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盒子,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现代图案设计拥有对物体进行审美加工的能力,这源于其要求设计者必须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因为它的创作灵感是源自生活的,然后再把事物转化为美的艺术品,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如此,这种观察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事物的形态、特征,从而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合适的创作灵感与艺术手段。艺术需要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支撑其物质形态,鲁道夫•阿斯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道:“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者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圆圈代表什么?是月亮、车轮、硬币、纽扣,是一切圆形物体的可能。那么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圆圈又代表了什么?在对图案的绘制中,富于联想能让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解读,让其具备更多的意义,也为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乐趣。

3.寓情于物的创作形式

世界是多元化的,而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独具匠心的表现方式,艺术则是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真实反映。中国的图案设计讲求寓情于景的委婉表达,对自然素材的特征进行取舍、提炼,美化其艺术形态,保存其精神,使之获得更凝练、更出神、更纯粹的艺术造型。而这些造型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之前原有物体的部分性质,更使观者形成了对某一物体的刻板印象,获得想到某物就产生某种情感的效果。如我国的民间图案“岁寒三友”“五福捧寿”等,都表现了独特的寓意。在图案设计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图案背后所隐藏和蕴含的人文知识,也要对这些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有极高的要求。这些图案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巨大的启发,很多传统纹样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广告设计,正是这些充满特殊意义的造型设计给艺术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内涵和赞赏。而寓情于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教学领域,通过对图案设计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化知识,也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形式,能熟练地提取前人留下的关于造型美的规律。

创意美术教案篇11

装饰图案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妆点美化人们的生活。严格地讲,装饰图案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分属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商业美术、建筑美术,等等。“装饰图案”一词中的“图案”二字,是外来语,是日文的译音。在西欧称作Ornament或de-Coration,即装饰之意。它属于装饰性美术设计的范畴。我国传统称打扮、修饰。“人靠衣装,马靠鞍装,佛靠金装”。这说明装饰图案在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在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设计时代的到来,图案基础教学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注重知能统一、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生。搞好图案基础教学,首先应该对图案基础课有新的认识。

1.对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的新认识

1.1生活是源泉。艺术作品的素材应该,而且必须从生活中去取得,这样才能显示其旺盛的生命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自然界这一浩瀚的海洋中,无论是有机的和无机的,无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包含着自然美的因素,诸如我们在装饰图案造型和构成法则中的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均齐,乃至音乐中节奏、旋律等优美而动人的规律,只要你去追求、去探索、去分析和研究,都能将这些美的因素揭示出来。罗丹曾经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

1.2写生素材。写生素材分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直接来自生活,以写生手段所取得的创作素材。间接素材:(1)借鉴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以“临摹”手段采取写生手段所得,是“源”。(2)观摩、欣赏、背诵、默记,通过“记忆”的方式积累素材,是“流”。

1.3写生和变形。摄取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还取决作者审美观的支配,必须加强艺术素养,否则会将象形与奇形、常态与变态、美与丑混为一气。在写生和搜集素材中的过程,应该健美、向上、具有生命活力,避免病态、颓废、离奇、消沉、恐惧等现象的出现。

1.4观察与感受。观察感受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对写生对象的描绘的程度。所谓:“绕树三周,静观终日。”说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认真细致观察和研究的态度。

1.5整体与局部。从写生中收集图案素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以小观大,要小而全,要拣芝麻更要抓西瓜。不要包罗万象,但必须有整体观念。

1.6写生与写意。写生就要写意,在写生中求得写意,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追本求源、抓形求神是必不可少的。“形”是可见的具象,“神”是内在琢磨不定的。“抽象”容易写“形”难。所谓“要‘离’而得似”,“离形”的“形”是指外表而言,但“离形”不能“离神”,而“离神”正是为了达到“神似”。[2]在装饰图案写生变形中也强调这一点。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曾说:“贵在似与不似之间。”[3]

1.7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从构图出发,求全着想。根据装饰的目的要求,在收集素材的写生过程中,可采取、挪用、接用、拼凑等手段,如可任意将花冠、花蕾、叶片乃至枝干蔓滕相互挪用和拼凑使用。但必须在条件相近和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在装饰图案写生过程中,要讲实用主义,只要为己所用,就可以“不择其手段”,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就是方法之一。

2.在图案基础教学中的研究

2.1图案基础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掌握传达主题的方法。首先应该加强“秩序化”的训练。这是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按秩序排列的,“秩序”同时也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它包括规则、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当我们把人为的混乱作整齐序列的处理以后,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就会由复杂变得简略,由困难变得方便。所以秩序化地概括归纳我们眼中的世界,有时成为一种美感的需要。

2.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观念性造型原理的训练,唤醒学生心灵中的“内在视觉”,用心画画,启发他们以“知性的眼光”去观察、想象和创作。人们都希望追求艺术之中的理想境界,民间艺人剪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眼睛,而是取决于内心,即大脑中积蓄的有关动物的知识,换言之,他们不是“看着剪”而是“想着剪”,是心灵创造的过程。

2.3在教学中,兴趣相当重要。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课题设置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包含在课题中的目标要求、方法程序、体裁、技能效果等方面,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其他课程配合的情况,设定若干随堂或课下的图案训练项目,每次课程学习都在愉快繁忙的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渡过,每一项训练都有明确的命题、训练目的、完成时间,等等。

2.4我在教学中还利用大量的课件,分析有创意、有突破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将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讲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想办法“求异”,讲求创新。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学会抽象,意味着学会概括。抽象到极致或许成为符号,任何自然的再造的传统的现代的,通过整合都将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新的形式,创造出美的图案。学生体会到了综合创造联想,从此就不再受对象的限制,走上自由设计之路,会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审视周围的一切,体会精彩的世界。启迪性的课题训练,创造了联想的可能,改变了长期以来模仿、僵硬、单调的图案教学,走进了全新的创作空间,摆脱了图案教学中令师生尴尬的处境。

3.结语

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在图案基础教学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图案设计内容、形式、风格要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欣赏水平,甚至于应领导时代的潮流。

装饰图案设计是一项创意性活动,是集感觉感悟、构思创意于一体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不仅要更新知识和参加设计的实践,而且要研究怎样设计一些有益、有趣的课题,使学生的图案能力得以巩固提高。

创意美术教案篇12

一、启发诱导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之初,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临摹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学生只注重绘画的技巧,而忽视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要求他们画出一些具体的有个性特点并赋予想象力的作品,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感到无从下手。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注重通过启发诱导的形式,去培养学生,是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大胆想象。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激活他们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艺术表现力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教育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把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教师在图案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图案设计,色彩可以缤纷一些,如漫画和卡通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师要时时刻刻考虑着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思维,大胆的进行创作,不应该随便否定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元素,美术是抽象的,美术作品也是具有多样性的,美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欣赏和评判,太多的要求和限制会扼杀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的作品缺乏自身个性特点与活力。不管学生的作品在教师眼里是美或丑,它都是有学生的个人感情在里面,有着其自身的含义,反映了学生的内在想法,也融入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在进行讲评时要注意学生作品的优点,积极鼓励他们,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的激励会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大胆、积极主动地创造作品,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才会得以发展。教师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具有责任感的心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充分的了解学生,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充分发挥。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有的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不注重专业知识的革新,多年的教学采用同样的模式,用的工具书也比较陈旧。这样做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授的知识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对基础课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教学方式死板,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教学方法。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地改变,所以要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一些媒体、网络、美术的专业刊物,定时的革新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是多多参加一些专业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会,互相交流一下教学经验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五、优化并创新教学形式

1.扎实理论知识的讲解

有的学生在学习图案这门课程前,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基础图案了解不多。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对图案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补充。教师要对纹样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它们的概念、特点和它们的色彩搭配技巧,等等。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纹样与纹样之间的差异,此时就要求教师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循序渐进的图案创作

教师在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用较少的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提高知识面,积累一定量的素材知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教师让学生在第二阶段进行自主的创作,当然创作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起先可以让学生找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并加以创新,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的作品。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一定素材的积累,在技能掌握上也更熟练了。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自主的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具有创作性质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方案,最后进行对比并选择,教师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找出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做,能让学生创作的难度降低,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教导。在教学实践中,直接让学生进行创作不如循序渐进的效果来得好。

六、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的个体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及学生的具体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水平、智力情况,每个人是不平衡的,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地进行写生活动,多观察生活,多创新和探索生活,让学生认真地认知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真实的事物比静止的客体要更加的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这样学生对形象地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快而且更加准确。

总之,如今的中职美术具体要求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就业需求也在时刻地变化着,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探索,寻找最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发展。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每次反思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不断地改进中,积极探索。努力革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