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02 14:28:52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1

证券公司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公司办公室在公司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昆制订的工作计划,着重在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昆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有八个方面值得认真昆总结。 一、转变观念,干部员工岗位竟聘上岗,人事管理合同化,建昆立适应新型经营机制需要的人事劳资制度。 今年公司完成脱钩转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用人制度改变,昆八月份按照辽证总公司的部署,本溪分公司在除班子成员和财务经昆理以外的全体职工中,进行了干部和一般员工竟聘上岗工作。确立昆了以中层干部和员工层层聘任,对全体员工进行合同管理的新型人昆事管理制度。为了理顺与总公司的劳资管理工作,本着尊重历史又昆着眼将来的态度,在办公室起草,领导班子研究,并征得广大职工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辽证本溪分公司工资套改方案。通过竟聘和昆劳资改革,极大地转变了全体职工头脑中旧的用人观念,大家即感昆到了竟聘带来的压力,也看到了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希望。通过竟昆聘和劳资改革,点燃了优秀职工的工作热情,对一般职工和落后人昆员也起到了鞭策作用。通过竟聘和劳资改革,完成了人事管理向合昆同化的转变,为公司更进一步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减员增效,合理设置岗位和人员。 从年初开始,公司领导班子就确立了减员增效,合理设置岗位昆和人员的工作思路。公司领导较早地预见到了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昆在减员增效工作上,决心坚定,态度坚决,使这项工作得到顺利完昆成。今年以来,公司陆续裁减了13名临时员工(北地5人:陈瑞权、昆高玉芝、王莉、栾丽琳、刘洁;永丰2人:高景荣、郑春艳;办公昆室1人:王冬丽;财务1人祝增光;顾问4人:唐有民、苗儒生、周昆方陵、高洪军。),并按合同管理规定,辞退了两名试用不合格的昆职工:高润、。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公司领导不断根据昆工作任务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合理的调配人员,截止到年底部门间昆的人员调配达到了25人次,其中:北地交易部13人次(高平2次、昆刘玫1次、王俊民1次、于洪2次、蒋彦莉1次、李萌春1次洪平1次、昆刚希正2次、安俊1次、孟宪峰1次),永丰交易部7人次(于洪1次、昆蒋彦莉1次、李萌春1次、兰天1次、徐洋1次、范军1次、孙旭涛1次)昆,电脑部5人次(王俊民1次、安俊1次、孟宪峰1次、范军1次、孙昆旭涛1次)、业务部12人次(高平2次、洪平1次、刚希正2次、于洪昆2次、李宏2次、刘玫1次、王东1次、宋志红1次),财务部7人次昆(王东1次、宋志红1次、黄宝军1次、李宏1次、李阳1次、于洪1次、昆贺佩秀1次),办公室6人次(姚进1次、兰天1次、吴秋月1次、徐昆洋1次、黄宝军1次、李阳1次)。通过减员增效,合理设置岗位和昆人员,保证了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并为年度利润计划的实现起到昆了添砖加瓦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年初公司领导提出的强化内部管理的要求,办公室起草制昆定了《辽证本溪分公司岗位责任制》、《辽证本溪分公司经营管理昆工作考核奖罚办法》,转发了《辽宁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文明服务言昆行规范》、《辽宁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请假管理暂行办法》、昆《辽宁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人事管理条例》、《辽宁证券有限责任公昆司员工出勤打卡暂行办法》。通过这些制度在全体职工中的下发执昆行,使公司员工在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昆制度化。办公室制度考核小组对照制度逐条落实逐条检查,发现问昆题严肃处理,工作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落实考勤制度上,全年共进行昆了76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违反规定**人次,罚款****元。昆按章奖励**人次,****元,考勤工作的落实为各部门抓管理工作提昆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在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中,办公室与财务部配合,进行了一次内昆部审计工作,对两个交易部和电脑部的内部帐务进行全面审计,发昆现问题9条,并进行了处理。审计结束后,为两个交易部统一规范昆了帐务和报表。 四、协调内外关系,保证办公室协调服务工作不出差错。 在办公室今年的工作中,对内对外的协调工作占了很大的比重,昆在对外方面,我们积极与总公司、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沟通情况,昆及时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项任务,如向两交易所报送年检材料、昆向证监会上报送许可证申请材料、完成总公司下达的自检自查工作昆等等,保证了公司经营的正常运行;在对内工作方面,我们以及时昆服务为工作目标,在文件报刊收发、打字复印、印鉴管理、车辆保昆障、物品领用等方面都做到了及时周到,为其它部门工作的完成提昆供了保障。四月份的销毁转让券工作,是对公司各部门协调工作的昆一次大检验,由于领导得力,各部门积极配合,使得销毁工作圆满昆完成,办公室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办公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办公的规范化程序化工作,在文昆件的收发、打字、复印、车辆调用、物品的领用方面都强调了程序昆和规范,使这些工作与上年相比都有所加强。 在档案整理工作中,我们接受了市档案局的工作意见,整理完昆成了公司文书档案。在整理文书档案的同时,办公室还起草了本溪昆证券公司公司志,公司志对我公司从一九八八年成立至今的情况进昆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记录,形成了近四万字的文字材料,是我公司昆的一部重要史志。 在文秘总务工作中,办公室认真起草公司各类文件31份,及时昆收发、传阅、归档各类文件资料12卷,打印各种材料184份,复印材昆料95200余份,负责征订、收发、整理各种报刊杂志53种。 在人事劳资工作中,办公室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种工资报表的昆编制、人员情况变动后工资的调整、工资套改方案的制定、调出调昆入人员档案传递和工资确定、人事档案的整理、养老保险金住房公昆积金的提取与核算等项工作。 在物品管理方面,今年我们对办公室仓库进行了调整,对出入昆库物品实行了出入库单制度,配合财务部门开展费用核算,分清各昆部门费用。全年共入库物资3.75万元,出库物资2.50万元。固定昆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盘点工作,按照年初的计划进行了一次盘点,昆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在车辆管理与保障方面,主要是确定专人负责,确保了运款用昆车、总经理用车、保障部门一般用车的实现,在行车安全和保持车昆况完好两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绩。在行车安全方面,要做到昆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开“英雄车”,不酒后驾车,限制了疲劳昆驾驶,恶劣天气减少出车。参加了各种车辆保险。在保持车况完好昆方面,抓好了一年一度的车辆年检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车辆进行昆全面检测,为安全行车提供了保证。平时对发生的小毛病都认真对昆待,及时处理,决不拖延。保持车辆的整洁,严格限制外借车辆。昆全年共安全行车10.6万多公里,没有发生重大行车事故。 六、“三防一保”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 “三防一保”工作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社会治安昆不好,金融案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作为现金流动量很大证券公司,昆抓安全保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办公室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一方面经常提请公司领导抓安全昆抓防范,对公司职工的思想状况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职工思想状况昆进行分析,做好教育防范工作;另一方面,经常与公安局二处保持昆联系,及时了解和通报社会治安情况,金融安全角势,做到心中有昆数,及时地提早地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使不法之徒知难而退。 对经济警察的管理,我们提高了对经警的要求,及时组织学习昆上级文件和通报社会治安情况,组织经警武器射击训练两次,防火昆训练一次,经警责任心得到了提高,在处理股民纠纷和维护交易秩昆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车辆运款方面,办公室司机与经警和有关部门人员密切配合,昆安全、及时地完成了十多亿元的运款运券任务。 七、组织多种多样的职工福利和各种丰富多彩活动。截止到今昆年年底共组织各种福利10余次,金额*万元。今年以来,公司还组昆织业务技能竟赛一次,爱岗敬业演讲一次,内控制度学习答题一次,昆旅游活动两次,文体活动三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八、几点体会和不足 一年来的工作,有许多体会和不足,主要有以下3点。 1、要提高责任心和全局观念,强调以身作则。提高责任心和昆全局观念,一方面是指在办公室工作中,许多工作是没有事先安排昆和没有预见到的,公司的大事小事,其它部门不管的都是办公室的昆事,不能与其它部门相互推委,办公室要主动地想着办;另一方面昆是指办公室同事间的工作,能相互补位的要相互补位,不能相互补昆位的,要相互提醒协助完成工作。强调以身作则,是指办公室人员昆在与外单位办理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公司形象,要严格要求自己;昆在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要起表率作用,做到正人先正己。 2、办公室工作要条理清晰,要有计划,要明确分工和责任。昆由于办公室大部分工作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工作要计划好,安排好,昆不能等着来什幺工作再去作什幺工作,没事就闲着,那样不但很多昆工作做不好,还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抓计划工作还要抓全公司昆各部门的计划工作,督促各部门按计划完成任务。分工明确和责任昆清楚实际上是计划到人的体现,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该干什幺,负昆什幺责任,那样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任务。其实昆许多工作没做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责任者没有感到那份工作就昆是自己的,这就是责任不明,分工不清造成的。 3、要加强对职工的各项考核工作,要抓职工的岗位素质教育。昆今年办公室虽然抓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但工作开展的远远不够,许昆多考核项目还没有抓起来,明年要根据新的制度,大胆地抓好这项昆工作。抓职工岗位素质教育,包括提高办公室职工的素质,要有竞昆争意识和危机感,多组织了解外面的情况,多组织业务学习。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2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 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

证券公司的创新力。证券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外资券商的进入,中国券商传统的业务收入将出现逐渐减少的态势,这就需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利用目前管理层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在创新业务上多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像qdii之类的业务,中国部分券商已经拿出自己成熟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当前的国内市场,还要重视对国际证券市场的研究,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资本市场。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证券公司的服务特点,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尽快完成理念确定、理念渗透到理念外化为品牌的过程。其次,建立长期导向的公司文化,使公司能够在一个共同思想平台上发展。第三要通过制度与规则的执行,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团队的行为规范,让这种规范逐步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公司理念和精神通过公司员工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3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 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证券公司的创新力。证券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外资券商的进入,中国券商传统的业务收入将出现逐渐减少的态势,这就需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利用目前管理层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在创新业务上多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像QDII之类的业务,中国部分券商已经拿出自己成熟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当前的国内市场,还要重视对国际证券市场的研究,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资本市场。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证券公司的服务特点,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尽快完成理念确定、理念渗透到理念外化为品牌的过程。其次,建立长期导向的公司文化,使公司能够在一个共同思想平台上发展。第三要通过制度与规则的执行,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团队的行为规范,让这种规范逐步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公司理念和精神通过公司员工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4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 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

证券公司的创新力。证券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外资券商的进入,中国券商传统的业务收入将出现逐渐减少的态势,这就需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利用目前管理层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在创新业务上多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像qdii之类的业务,中国部分券商已经拿出自己成熟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当前的国内市场,还要重视对国际证券市场的研究,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资本市场。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证券公司的服务特点,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尽快完成理念确定、理念渗透到理念外化为品牌的过程。其次,建立长期导向的公司文化,使公司能够在一个共同思想平台上发展。第三要通过制度与规则的执行,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团队的行为规范,让这种规范逐步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公司理念和精神通过公司员工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鑫. wto后过渡期: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维[j].商业经济,2007,(5).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5

证券公司内控机制是指证券公司为实现其经营目标,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和组织安排,建立对证券公司所涉风险的有效预防、管理、控制和处置的机制。其核心理念是保护投资者的资产安全。

根据1998年5月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SecuritiesCommissions,简称IOSCO)技术委员会的《证券公司及其监管当局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引》(RiskManagementandControlGuidanceforSecuritiesFirmsandTheirSupervisors)的规定,一个完整的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1]:

(一)内控机制的环境

1.监管当局需建立一种机制保证其监管对象具备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控制的制度。监管机制不必规定具体和详细的控制措施,但应给证券公司提供一般的指引。

2.证券公司和监管当局需确认,证券公司已建立起由高级管理层监督的控制,且已明确规定控制的责任。

(二)内控机制的性质和范围

1.证券公司指引和监管当局的指引应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控制。

2.证券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包括对账薄、记录的规定和职责分离的控制,以保护证券公司和客户的资产。

3.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及控制应当包括对整个证券公司和单个交易台限额、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三)内控机制的实施

1.证券公司高级管理层对业务单位的控制指导,应包括最高层的总指引以及面向较小经营单位和单个交易台的具体而详细的指引。

2.证券公司应当具备、监管当局应要求证券公司具备有关控制程序的书面文件。

(四)对内控机制的核查

1.证券公司和监管当局需确认,由管理层建立内控制度,它能持续有效地运作。

2.证券公司和监管当局需建立制度,以检验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得到执行。检验程序应包括独立于交易柜台及业务收入方的内部审计和独立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管当局应通过检查进一步验证控制制度。证券公司需确认,审计部门和监管当局的建议得到妥善执行。

3.证券公司和监管当局需确认,建立的控制制度能适应新产品和工业技术的发展。

(五)内控机制中的报告程序

1.证券公司需建立、监管当局应要求建立制度能将内控制度中心的实质性不足和控制失效等情况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监管当局报告。

2.证券公司应准备向监管当局提供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简而言之,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控制、资金控制和会计系统控制以及内部电脑信息管理制度等。证券公司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不仅有利于证券公司防范和化解风险,而且有利于其利用风险获得风险收益。

二、中国有关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立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证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证券公司以投资者资产安全为中心的内控制度的建设。自1999年来,中国证监会先后了《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月20日)、《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谈话提醒制度实施办法》(2001年1月10日)、《关于对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进行规范的通知》(2001年4月12日)、《关于证券公司担保问题的通知》(2001年4月24日)、《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2001年10月9日)、《证券公司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8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年12月15日)、《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营业部内部控制若干措施的意见》(2003年12月15日)、《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2004年10月9日)、《关于证券公司2004年度会计审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1月19日)、《关于督促做好证券公司2004年度会计审计工作的通知》(2005年1月19日)、《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日),《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6月1日)以及《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2008年8月1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建设的监管与推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体上而言,我国有关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备,亦即基本上达到IOSCO的要求,即监管当局建立一种机制保证其监管对象具备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控制的制度,监管机制不必规定具体和详细的控制措施,但应给证券公司提供一般的指引。但是就行业实践而言,我国证券公司的内控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中国有关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只经历了短短近20年的历史,发展快。在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证券法律及法规比较滞后的环境下,我国证券公司的管理重心多在于开拓市场和扩大业务,而对内控机制建设缺乏动力。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证券公司的内控机制存在以下弊端:

(一)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缺乏良好的基础环境

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环境成为影响证券公司良性运行的一个基础性环境。其首先表现是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优越性未能体现。大多数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权责分工不明,管理上严重失衡。要么一股独大,要么内部人控制。这种治理结构往往使公司缺乏独立、客观的决策系统,造成某些重大决策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治理结构的缺失,很多证券公司目前仍未建立风险控制委员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以对业务部门或管理部门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和防范。

(二)证券公司内控制度内容过于简单和滞后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简单复制,缺乏与自身经营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规定,导致这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控制力度。另外,就制度的修订完善而言,不少证券公司的内控制度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已有内控制度一般都是为常规业务类型而设计,因此可能会对非常规的、新兴的、未能预料到的业务失效。在经常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为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力,证券公司势必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或增设分支机构,或增加新的业务品种等业务创新,但证券公司常因不能及时对原有内控制度进行维护从而对新增业务内容失效。

(三)有关具体业务的内控制度缺位

从具体业务而言,经营性风险主要包括证券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经纪业务风险和其它经营风险。[2]目前,在这几项传统业务中,证券公司内控制度的实施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证券承销业务风险是综合类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它是指证券公司在承销股票上市或者进行并购业务时面临的一系列风险,主要包括包销风险、违约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以及项目陷阱风险等。这些风险在我国许多证券公司的投行业务中已经显露出来,如证券公司在承销某只股票的发行时,项目选择、发行窗口、市场营销、资金准备等某个环节发生问题或准备不足,都会造成承销风险。自营业务风险的内控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投资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相应的项目评估标准,经验式决策仍然成为自营业务的主流决策方式。另外,由于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经纪业务风险也成为证券公司最为主要的风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与利润的60%来自于经纪业务,因此,经纪业务的风险也就构成证券公司的主要风险。由于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监控效果欠佳以及忽视对营业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致使营业部门经常出现挪用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或证券,以及违规向投资者出售高息债券等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

(四)财务管理方面的内控机制问题突出

1.财务管理、财务收支核算、预算管理、会计督导等制度未得到确实履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会计报表失实,违反了《会计法》、《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及其他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随意开立银行户头,很多户头未纳入账内核算或不核算。

3.资金流出渠道众多,公司总部缺乏有效控制。如大量证券资金流出的渠道不仅仅存在于公司本部层面,在各独立核算二级部门、证券营业部以及控股子公司都存在资金随意划转的现象,公司本部对于各单位的资金缺乏有效监督。

4.各证券营业部各自为政,利用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账户,随意进行违规资金拆入和拆出。

(五)电脑信息系统控制不力

目前,很多证券公司电脑信息系统控制不力,导致重要原始数据如投资者委托指令、账户资料、资金情况被证券营业部篡改,造成投资者资金损失;投资者的股东账号和交易密码被证券营业部盗用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严重侵害了投资者的财产权。此外,网络维护、网络质量安全问题缺乏程序性和制度性保障,如行情不能及时显示、通讯线路出现问题、信息滞后时间过长或网络传输非正常中断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证券公司的业务量和盈利水平。

四、完善中国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法律思考

(一)完善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证券公司内控机制的前提与基础。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科学的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运作系统、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前,证券公司应严格按照《证券法》、《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相互制衡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实施严格意义的总经理责任制[3]。既要避免一股独大,又要避免内部人控制。

(二)确立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

证券公司要建立与内部组织架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从董事会、管理层、各业务部门或从职能部门一直到各个风险控制单元或关键控制点的多级控制结构,同时也包括了总公司或母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风险管理框架[4]。尤为重要的是,在董事会中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对其设定明确的工作职责、议事范围、程序和规则,由其负责对公司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控制。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证券公司日常的风险管理工作以及与公司内部稽核部门的沟通,是公司中识别、防范、控制和规避风险的领导机构。

(三)完善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

1.业务控制

(1)建立业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证券公司应按业务分别设立承销业务预警指标体系、委托理财业务预警指标体系、经纪业务预警指标体系、自营业务预警指标体系和创新业务预警指标体系,强化风险管理的预警作用。承销业务的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承销股票、债券的收益率指标、包销有价证券的资金占用指标、收购兼并佣金指标等;委托理财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资金收益率、跌价损失率、现金留存比率等;自营业务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股票占用资金比率、债券占用资金比率、自营跌价损失比率等;经纪业务的预警指标应包括佣金变动幅度、投资者下降比率等。

(2)建立中国墙制度②由于综合性证券公司可以同时从事多项证券业务,如证券经纪业务、投资者买卖证券、为投资者经营投资组合证券、互助基金经营管理、承销私募或公开募集的证券等等。综合性证券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使得利益主体也随之多元化。这样,利益冲突就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两种:一是证券公司的自身利益与其对投资者的受托义务之间的冲突。例如,作为包销人或包销集团,可能指使基金部门订购其所包销的新证券;作为市场的发行人,可能指使充当佣金经纪人的业务部门将滞销的证券向投资者兜售;作为佣金经纪人,为多捞佣金可能利用投资者账户作过度交易,或挪用所保管的投资者证券进行倒卖。二是证券公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者所负受托义务的冲突。例如,经纪部门可能会通过提前提供某种信息或建议、或以较优惠的价格执行指令等方法优待大投资者或更有价值的投资者;投资业务部门可能会敦促基金管理部门在涉及本证券公司的公司投资者的收购中支持其中一方;投资业务部门或承销部门可能会向关系较好的投资者泄露有关某一公司的非公开信息使其从中牟利等。

目前,我国《证券法》要求综合性证券公司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也必须贯彻分业管理的原则,做到:第一,综合性证券公司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的分业管理体系。第二,必须将其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开办理,业务人员、财务账户均应分开,不得混合操作。但是,我国的上述规定尚不具体和完善,并不足以有效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因为上述规定,只是为信息的隔离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并不能等同于信息的隔离③。由此可见,我国证券立法应及早吸纳美国有关中国墙的信息隔离制度,通过立法来确认这一自律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董事会的建设

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主要应当考虑保证其在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有效地行使经营决策权。重大机构设置活动、对外担保、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由有关部门进行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项目报酬与风险,报告总经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后实施。重大经纪业务、资金借贷和大额现金支付、资产调整、营业部的设置必须经总经理或董事会核准。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在年度中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成绩,纠正问题,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同时,为了防范和管理证券经济业务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根据交易特点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防范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保密制度,事先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新的电子交易方式风险。

(4)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

制定统一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投资者资金的存取程序及授权审批制度,对投资者的开户资料制定统一保管制度;实行证券交易法人集中清算制度,严格资金的及时清算和股份的交割手续,防止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发生。

2.资金控制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贯穿于证券公司各个内部控制环节当中的,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根据资金管理的这一特性,证券公司管理层应根据资金的流向层层审批,严格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重大资金投向的集体决策制度。对外开办的每一笔资金业务都应当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对特别授权的资金业务要经过特别批准;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于年底考核各责任单位资金循环的成本与效益,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此外,证券公司还应按中国证监会2004年10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的通知》的规定,实现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杜绝挪用投资者(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投资者委托管理的资产及投资者托管的证券等行为,确保投资者资产的安全完整。

3.会计系统控制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6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 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7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 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

[1] [2]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8

全面预算管理具备了激励、控制、评价等方面的作用,由最初的协调计划职能转变为全面贯彻企业经营方针战略的职能,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企业日渐增多,众多证券公司也在其中。预算管理工作在证券公司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空间,对提升证券公司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众多证券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仍是按照传统的体制方法,制度弹性差,此种情况下编制的预算经不起市场考验。

一、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原则

证券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是证券公司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公司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总体安排,它能够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全面整合公司的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等,然后通过一系列诸如预算编制、预算的控制、预算的评估和分析、持续经营的改善等手段来实施证券公司的战略目标。

证券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坚持下面几点原则:1.坚持整体参与原则。发动企业各级员工、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先分级编制再逐级汇总,上下统一结合起来,解决预算过程中信息不全面不对称的缺陷。2.坚持实事求是的预算需求原则。各部门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拟定合理的预算额度,按照保守性和谨慎性的原则编制费用、收入、成本的预算。3.坚持编制实施者权责相符、公司效益至上的原则。各级预算编制人员及部门都应赋予一定的编制授权并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在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后,最大限度上实现证券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4.预算编制还要遵照可行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因此,预算的编制要重视其可行性,确保其能够在实践的指导中应用起来。

二、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的三大组织体系:一是决策体系。公司对预算管理进行决策的最高部门是董事会,它负责审议公司年度预算草案,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二是执行体系。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总裁、财务工作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成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拟定公司年度预算政策、审批各职能机构上报的预算决算方案、协调解决预算中的问题,预算执行涉及总部所有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等。三是监督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对预算工作进行良好的监督,监督职能主要有稽核部门承担,它对预算核查中发现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完善。

三、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的手段措施分析

(一)预算管理实施的手段措施

1.预算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公司各项费用之间的关系,可宜采用零基预算方法重点控制公司的可变费用,以零为出发点编制各项费用预算,从最根本上分析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另外还要注意预算方式的弹性,要和收入预算保持联系;证券投资、受托资产管理、证券承销业务、买卖证券等业务是证券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证券行业受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影响比较大,各证券公司对经营前景的观点认识不同,相互矛盾的情况经常出现,预算编制的准确度不能保证。

2.组织实施的同时监管调控。应将预算目标从纵向和横向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环节,组成全面的预算执行体系,各预算部门认真落实实施目标要求;归属于正常的年度预算支出的不能作为调整项目不能追加指标,只有因为受经营条件、市场、政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时才可以申请调整原有的预算编制。

3.考核评价。期末应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的参考指标有:税前利润、市场占有率、客户开户数、项目成本等,严格的考核机制需要对管理经营指标进行量化并设定权重,然后根据综合量化情况对预算进行评价。

4.提高全员预算管理的观念。动员全体员工加强预算管理意识,以身作则遵守操作流程,针对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规范预算管理的行为规范。

5.构建预算调整体系。发生特殊事项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时,可调整预算。预算执行单位需要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管理委员会审核调整预算表,在符合公司生产经营现状的情况下做出调整策略安排。

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是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及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包括业务成本、收入、费用等的预算;资本预算是对于期内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权益性资产、固定资产等的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翔实的反映了企业各项信息,此预算主要包括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

(二)证券公司预算管理手段实施流程

1.初始制定准备阶段:首先是明确预算部门有哪些,例如经纪部、资产管理部、信息技术部、稽核部等部门。然后召开董事会议依照预期的经济形势及公司当前发展战略,制定出下个阶段的预算编制要求及原则,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再把最高决策层下达的要求和指标进行分解,详细落实到下属的各执行部门,各执行单位在结合本部门的经营情况制定出本部门的预算方案,继而上报给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第三步,管理领导小组对下属各个执行单位的预算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审核,并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坚持的总体原则是收支尽量保证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第四步,领导小组将各执行单位重新修改的预算计划进行综合,上报给最高决策层即董事会,董事会再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制定出整个公司的年度预算方案,然后下达各部门执行。

2.预算编制执行阶段:在各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实践执行过程中,应适时建立起预算执行状况反馈机制,跟踪分析各部门的执行差异、进度、详细情况等,并将具体的反馈信息总结上报给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证券公司总部应该对每个季度乃至每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对外报告其审计监督结果和审计政策,以此保障编制的预算切实而又高效的被加以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的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有利于保障证券公司实现预期收益,同时又防患未然降低公司风险,全面的预算管理在公司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作用,能够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控制公司现金流、利润和开支,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员工之间协同作业,稳步的获取经济效益,证券公司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景川龙.信息化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3(05).

[2]陈宏.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3]张素会.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11(12).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9

(一)证券业反洗钱的法律制度概况

我国证券业反洗钱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反洗钱法》、《刑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上述法律制度赋予了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识别客户身份、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保存等反洗钱义务,在证券业建立起了以证券公司为义务主体的反洗钱框架。

(二)证券公司概况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4家,其中,注册资本50亿(含)以上3家,20亿(含)-50亿16家,10亿(含)-20亿32家,10亿以下的53家。

(三)反洗钱监管体系概况

根据《反洗钱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范围内,对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到证券业来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证券公司总部的现场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内证券分公司、证券营业部以及上级行授权的证券机构的现场检查,这种监管安排,可以归纳为“属地监管”模式。

二、我国证券业反洗钱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将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纳入反洗钱体系

我国目前的证券登记结算采用“中央登记,二级托管”的方式。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主要职责为:1.证券账户、结算账户的设立; 2.证券的存管和过户;3.证券持有人名册登记;4.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交易的清算和交收;5.受发行人的委托派发证券权益;6.办理与上述业务有关的查询;7.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我国目前所有上市证券以及部分未上市的证券(股份)均登记托管在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结算机构拥用每一个投资人证券账户持有与变更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于开展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分析和行政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未将登记结算机构纳入反洗钱体系,使反洗钱主管部门和反洗钱中心不能充分掌握大量的有用信息,对于以后的可疑交易分析和行政调查等工作非常不利。

(二)没有将证券交易所纳入反洗钱体系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并按照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对异常的交易情况提出报告。”赋予证券交易所上述职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掌握着每个投资者的证券持有及变更资料,证券交易所根据上述资料和自身所掌握的撮合成交等信息,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掌握证券市场的交易状况,发现大量的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证券交易所为了履行监控职责,也开发了专门的监控系统,并通过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发现了大量的违法违规线索。实践证明,这一机制是非常有效的。

证券交易所的监控和异常交易报告机制,与反洗钱的可疑交易报告是非常类似的。与证券公司相比,证券交易所掌握大量的信息,在发现可疑交易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我国的证券反洗钱体系中并未纳入证券交易所,未要求证券交易所承担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和协助反洗钱调查义务,这将直接影响到反洗钱主管部门和反洗钱中心的可疑交易分析和反洗钱行政调查等工作。

(三)未针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作出特殊的反洗钱安排

从2007年8月份起,证券业将全面推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第三方存管的基本框架为:1.实行多存管银行制;2.证券公司是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会计记账主体,存管银行担任出纳的职能;3.证券公司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明细账提供给存管银行;4.存管银行为客户提供查询,同时发挥总分核对职能;5.实行全封闭的银证转账。通过上述措施,从制度上防范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按照一般的反洗钱理论,洗钱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处置、分离和整合。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实施第三方存管后,证券公司不再以现金作为交易媒介,客户的现金将直接存入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内,因此,证券业已不适用作为洗钱的第一阶段(处置阶段),最大的可能是被用于洗钱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即分离和整合阶段。洗钱分子往往会通过复杂的证券交易改变脏款的形式,隐瞒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更方便、更隐蔽、更有效地将犯罪收益融入到一般经济体系中。

我国目前的反洗钱体系中,没有针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下证券业的潜在洗钱风险作出特殊的反洗钱安排,很多证券公司对自身所面临的洗钱风险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究,这些都可能会影响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属地监管的模式不适合人民银行人员配置和证券公司内控结构的现状

1.不适合人民银行各级反洗钱机构的人员配置现状

按照属地监管的模式,我国的104家证券公司总部均应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监管,而目前总行反洗钱局在人员配置上显然无法完全适应这样的职责要求。同样,各地分支机构也监管着数量庞大的证券营业部,如北京地区的证券营业部有174家,如此大的管理宽度,各地人民银行也很难全面地履行职责。

2.不适合证券公司的内控结构现状

由于我国的证券公司最初主要是由信托、银行的证券营业部组合而成,证券公司的组织结构大都以营业部为主体,内部控制曾经非常松散,产生了大量的风险。为了加强内部控制,各证券公司积极改造内部工作流程,加强业务整合。目前,基本实现了前台业务(经纪、自营、受托、投行)各自分离,(清算、财务、资金划付、风控)和后台(稽查、IT技术部门、考评、人事等)深入到每一个前台业务模块,为前台提供服务并控制前台运作风险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的这一变革,使营业部的独立性大大弱化,很多营业部的公章都已经被总公司上收,其所有行为均受到公司总部的严格控制。

由于各营业部已基本丧失独立性,它很难按照当地人民银行的部署开展反洗钱工作,只能请示其总公司,由其总公司做出安排。由于各地人民银行部署工作的要求和步骤并不一致,各证券公司总公司需要不断调整工作安排,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如果总公司向营业部下放权力,则很可能会造成内部控制的失控。

三、完善我国证券业反洗钱体系的建议

(一)适时将登记结算公司和交易所纳入反洗钱体系

鉴于登记结算公司和交易所在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和配合反洗钱行政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总行尽快与证监会进行协商,将登记结算公司和交易所纳入反洗钱体系。具体实现方案有两种:一是新的规章,将登记结算公司和交易所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具体规定他们应承担的反洗钱义务;二是由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与他们签订合作备忘录,实现信息互换和交流。但是,由于《反洗钱法》对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的使用有明确的保密要求,要想实现这一方案,必须在法律上寻求新的突破。

(二)加强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下洗钱特征的研究,积极指导证券公司开展反洗钱工作

由于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下,证券业只能被用于洗钱的第二阶段(分离)和第三阶段(整合),这与银行业的洗钱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建议总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证券业的可疑交易特征,以更有效地指导证券公司开展工作。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10

    各证券公司:

    为规范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加强对证券营业部的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证券营业部内部控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证券营业部的人事管理

    (一)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负责人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直接委派、垂直管理,并建立公司总部与上述人员的直接、有效沟通渠道。

    (二)证券营业部财务部、电脑部负责人对营业部的合规经营负有监督与约束责任。证券公司应加强对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并于次年4月底前将考核结果报证券营业部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三)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负责人应当在证券公司范围内实行定期岗位轮换,轮岗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对于已实行集中交易的证券营业部,经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同意后,轮岗周期可适当延长至5年。证券营业部其他重要岗位应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在证券营业部范围内实行岗位轮换。首批轮岗应先行安排在上述岗位任职时间超过3年的人员。

    对于跨省区证券营业部之间实行轮岗确有困难的证券公司,在征得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同意后,可以不实行轮岗,但必须每年对相关证券营业部进行全面的现场稽核,稽核报告应向公司总部和证券营业部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四)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财务部负责人离职,应由证券公司总部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在离任审计结束前,被审计人员不得离岗。离任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证券营业部的下列事项:有无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情况;有无为客户透支情况;有无挪用客户债券的情况;有无非法融资情况;有无超范围经营情况;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员在各审计事项中的责任情况。

    (五)证券公司必须实行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以及客户部负责人的强制休假制度。在强制休假期间,证券公司监督检查部门可对其负责工作进行现场稽核。对于未实行轮岗制的证券营业部,必须将强制休假和现场稽核相结合。

    (六)证券公司应加强对证券营业部关键岗位负责人的外事档案管理。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以及客户部负责人持有护照的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必须向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其有效联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号码、固定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地址)、家庭住址等信息也应报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二、明确证券营业部的岗位设置和责任

    (一)证券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证券营业部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应按照不同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二)证券公司应积极发展集中交易等模式,控制证券营业部风险,减少证券营业部需要人工直接介入的业务岗位。在证券营业部的关键岗位建立双人负责制度。直接与资金、有价证券、重要空白凭证、印章等接触的岗位及涉及信息系统技术安全的岗位,必须实行双人负责制;客户存取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划转、转托管和撤销指定交易等岗位必须实行一人办理,一人复核的柜台双人负责制。

    (三)证券营业部要实行恰当的责任分离制度,现金、有价证券等的保管应与账务记录相分离。

    1、重要空白凭证、空白合同、空白授权书和重要印章的保管与登记、使用相分离。空白的凭证、合同、授权书等文书不得事前加盖印章,证券公司总部应定期检查证券营业部文书的使用、登记及管理情况。证券公司应明确各类印章的使用权限和程序,健全印章的保管和使用登记责任制度。

    2、证券营业部的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相分离;

    3、差错损失的确认与核销确认相分离;

    4、电脑人员、会计人员之间及与其它业务人员之间职责不能交叉。

    三、加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一)每家证券营业部开设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超过5个。

    (二)证券营业部必须将不低于70%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上划证券公司总部。

    (三)证券公司总部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证券营业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将证券营业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全额临时上划至公司总部等方式进行压力测试。对于未实行轮岗制的证券营业部,证券公司应当每月进行至少一次的压力测试。

    四、建立健全证券营业部稽核制度,加大现场稽核力度

    (一)证券公司应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和风险预警体系,该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控证券营业部大额资金活动和交易业务活动,并能对异常资金流转和交易提出警示。

    (二)证券公司稽核部门原则上应每年(最长不得超过2年,但未实行轮岗的证券营业部必须每年至少一次)对证券营业部的经营情况进行一次现场稽核。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证券公司合规经营的情况,要求证券公司增加稽核次数。

    (三)证券公司应将在对证券营业部稽核中发现的问题报送相关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将所有营业部的稽核报告在公司总部存档备查,并于每年4月底前将公司上一年度对证券营业部的总体稽核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报送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四)证券公司应当将稽核结果与人员考核相结合,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惩处。

    五、其他要求

    (一)证券公司应建立对证券营业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证券营业部如发生因技术故障、自然灾害、资金兑付困难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正常交易的重大事件,应立即向证券公司总部和证券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处理完毕应向上述部门报送处理报告。

    (二)证券公司总部应建立由专门部门对重要客户的定期回访制度。

    (三)证券营业部应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其《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提供给投资者的风险揭示书和业务合同文本中明示证券营业部无权在《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业务范围之外与投资者签订业务合同,并由投资者签字确认。

    (四)证券营业部应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证券营业部和公司总部的投拆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和其它相关信息,以利于投资者的投诉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处理。

    (五)证券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证券营业部内部控制制度,并报证券公司注册地和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六)证券公司应于每年末将所属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证券营业部电脑部、财务部负责人的委派和轮岗情况向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

    六、尚未完成分业的证券经营机构,比照本意见的要求执行。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11

一、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

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99年相比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净资产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施,面临较大风险:

(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已经被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易被发现。(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返佣的帐务处理有的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3)提供担保。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4)三方监管。有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一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协议不受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系统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随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目周期长,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前景不够,推荐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券商包销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B股市场将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造成违规违法的风险。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业务风险,很多新的交易品种即将推出,但由于业务新、经验少,容易出现。同时它在能够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李森事件”把百年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就是典型的案例。第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司未来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200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同时该业务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券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100亿元。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10%。按此,其年成本在10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20%,损失应超过15%达8.5亿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10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失2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20.5亿元,对该证券公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开展,但业务量较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一)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不仅在风险管理的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科学认识,风险管理的经验是在惨痛教训中积累的,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组织架构上的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各证券公司,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如美林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名公司副总裁具体分管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事务,由其领导公司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风险等。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为风险与信用管理机构。而我国多数证券公司未建立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或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三)管理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的证券公司对风险不仅能定性,而且能量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量分析风险。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在,很少有证券公司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多是仅凭经验判断风险,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四)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8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民币,下同)为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5618亿元、3448亿元。1999年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90余家,累计总股本为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3.184亿元。这样的规模难以适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较大风险的现状,更不要谈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了。

三、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对措施

(一)树立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国外证券公司实践来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其认为业务的主要风险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在整个证券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风险的警示;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为此,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三)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证券公司应当运用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VaR风险管理技术(或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首先是各业务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是对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它包括风险所在、风险所引起损失的时机、可能发生的损失原因、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损失预测的可信度、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损失应对措施等。其次是整体风险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最终都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公司整体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安全性指标:对外担保比例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0%;自营股票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自营债券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50%等。(2)流动性指标:流动资产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长期投资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30%。(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公司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完善以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1).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公司要对营业网点合理安排,防止盲目扩张。建立和完善交易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营业部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加强财务稽核和现场监督。

(2).承销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业务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承销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执业水准。

证券公司年度工作总结篇12

一、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

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影响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99年相比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净资产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施,面临较大风险:

(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方法已经被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易被发现。(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返佣的帐务处理有的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3)提供担保。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4)三方监管。有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一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协议不受法律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系统网络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目周期长,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不够,推荐企业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券商包销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b股市场将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造成违规违法的风险。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中国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目前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业务风险,很多新的交易品种即将推出,但由于业务新、经验少,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它在能够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李森事件”把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就是典型的案例。第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200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同时该业务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券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100亿元。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10%。按此计算,其年成本在10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20%,损失应超过15%达8.5亿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10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失2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20.5亿元,对该证券公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开展,但业务量较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一)科学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不仅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科学认识,风险管理的经验是在惨痛教训中积累的,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组织架构上的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各证券公司,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如美林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名公司副总裁具体分管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事务,由其领导公司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风险等。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为风险与信用管理机构。而我国多数证券公司未建立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职能的部门,或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三)管理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的证券公司对风险不仅能定性分析,而且能量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量分析风险。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在中国,很少有证券公司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多是仅凭经验判断风险,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四)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8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民币,下同)为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5618亿元、3448亿元。1999年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90余家,累计总股本为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3.184亿元。这样的规模难以适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较大风险的现状,更不要谈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了。

三、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国外证券公司实践来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其认为业务的主要风险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在整个证券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风险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为此,风险管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三)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证券公司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性。var风险管理技术(或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目前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首先是各业务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是对证券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它包括风险所在、风险所引起损失的时机、可能发生的损失原因、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损失预测的可信度、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损失应对措施等。其次是整体风险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最终都可能通过资产体现出来,因此,对公司整体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资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安全性指标:对外担保比例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0%;自营股票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30%,自营债券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50%等。(2)流动性指标:流动资产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长期投资余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30%。(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公司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完善以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1).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公司要对营业网点合理安排,防止盲目扩张。建立和完善交易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营业部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加强财务稽核和现场监督。

(2).承销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业务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承销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自律、提高执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