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11-13 10:40:12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20xx年是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一年,新的院领导班子重新考虑科学的分配方案,结合儿科目前实际情况,对今年全科工作做以下安排:

一、杜绝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院、科室形象。

1、加强医护质量管理,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继续熟悉掌握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各级医护人员岗位职责,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3、提高服务意识,树立全科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树立儿科服务新形象。

二、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基本技能及操作的练习,特别是心肺复苏操作的复习及巩固,提高危重病儿的抢救能力;

2、学习儿科新知识新进展。充分利用医院华西远程教育平台,争取各种培训及讲座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让科室诊疗技术尽快更新;

3、结合本科实际,着手对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范的制定,推广临床路径工作;

4、组织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拒绝滥用抗菌药;

5、加强新生儿相关知识学习及技能培训,争取新生儿病房能投入使用。

三、开拓市场,加强宣传,扩大儿科影响力。

1、加强雾化治疗宣传,扩建门诊留诊病房,方便患儿及家长就诊方式选择;

2、利用医院宣传平台,多种方式下乡及社区宣教,提高科室及医院知名度。

四、学生带教工作。

1、加强实习生管理,严格考勤;

2、强调带教老师责任,相关知识认真讲解,操作要放手不放眼;

3、带教老师加强学习,以适应重医教学基地角色。

总之,全科每位医护人员都应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加强学习,努力完成医院及医务科下达的各项任务。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第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三五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杜绝科室医护人员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医院规定从严处理。进一步推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儿科改革,严格按照二甲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科室,做到科室持续改进。

第二、儿科今年仍存在合法执业医师严重不足的情况,儿科医师队伍的建设仍是20xx年的重中之重,科室拟通过多渠道引进儿科人才,如:科室进一步加强培养科内儿科医师队伍,对需考证医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与支持;向医院争取儿科专业医生,在本县或县外医院引进有证儿科专业医生等;并向医院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呼吁儿科医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第三、加强业务学习,对疑难病例及多发病例,典型病例及时科内学习讨论,坚持科内讲课制度,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学术活动,申请外派进修人员,引进新技术新疗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在工作之余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开阔视野,涉猎儿科领域新近展。在新的一年里,积极拓展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CPAP辅助通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建设,探索开展新生儿相关业务,努力与产科沟通合作,在拓展儿科业务的同时为医院产科保驾护航,也为我县新生儿提供就医方便。

进一步开展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申请增加新生儿蓝光治疗仪,提高疗效,进一步提高静脉穿刺水平,继续推广静脉留置针,减少患儿痛苦;条件许可,尝试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开展,继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

2021儿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进一步巩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成效,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提高护理管理品质,根据优质护理服务规划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按照医院优护方案,拟定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二、实施措施

(一)继续完善修订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继续完善修订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督查整改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二)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和专科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按照新生儿科培训计划分层对全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

3、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三)严格遵守《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并按其要求规范管理。

1、新生儿科护士必须持证上岗,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2、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应及时补戴,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3、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6、制定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并有效落实。制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四)夯实基础护理,切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患儿,防止或减少输液外渗,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改变排班方法,实施责任制排班模式,弹性排班。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的工作,切实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患儿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六)定期满意度调查

1、患儿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听取家属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2

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自201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为核心,以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为保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妇幼健康服务,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二、行动目标

自2018至2020年,通过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

三、行动范围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

四、行动内容

(一)妊娠风险防范行动。

1.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备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为重点,制订孕产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媒体,制作参与科普节目,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使每个孕产妇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提升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

2.做好备孕咨询指导。将妊娠风险教育作为孕妇学校开班第一课。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汇集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心理、中医等专业力量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综合评估妇女基础健康状况、生育能力和年龄等因素,客观告知妊娠几率和风险,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高龄高危妊娠风险。

3.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作出明显标注。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4.提供生育全程服务。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儿童保健等内容,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连接“一条龙”服务链。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严格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综合防控措施。指导产妇分娩后及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合理控制生育间隔。

(二)危急重症救治行动。

5.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妊娠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

6.查找救治薄弱环节。每半年组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等业务科室和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召开至少1次联席会议,梳理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孕产妇用血、转运等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7.针对死因完善预案。结合区域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以及本机构实际,针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主要死因建立抢救流程与规范,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职责任务,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医患沟通和媒体沟通机制。

8.建立救治协调机制。设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协调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鼓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分娩时机,儿科医师按照院内会诊时限要求准时到达。

(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9.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产科、儿科应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医疗质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

10.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产科探视管理,新生儿在院期间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识别、交接有登记。规范处理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和死胎(死婴)。加强新生儿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

11.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

12.定期报送母婴安全信息。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定期报送住院分娩、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数据以及服务资源数据,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第一时间通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四)专科能力建设行动。

13.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产科、儿科专科诊疗水平。综合性医院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重点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娩量较大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促进孕产妇和婴幼儿安全应用中药。加强危急重症中西医临床协作,提升诊疗救治能力。

14.促进保健专科发展。开展妇幼保健专科示范单位建设,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人才建设,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等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广应用中医防病保健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15.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确定技能培训主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应当努力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短。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16.推进科研攻关和临床转化。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在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出生缺陷防治、早产风险提示、早产儿救治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进产后出血防治、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便民优质服务行动。

17.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

18.推进全面预约诊疗。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预约诊疗率≥70%,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对预约孕产妇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19.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规范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

20.倡导温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分娩镇痛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

五、行动步骤

(一)2018年工作安排。

1.2018年1-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部署相关工作。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行动计划和当地实际,制订本省(区、市)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动员部署、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要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制订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2.2018年6-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二)2019年工作安排。

1.2019年1月,总结2018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8年度情况,部署2019年工作。对2018年度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19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三)2020年工作安排。

1.2020年1月,总结2019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9年度情况,部署2020年工作。对2019年度示范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20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4.2020年10-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母婴安全行动计划3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推进母婴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行动要求

(一)细化落实行动措施。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确定部分重点联系医院,强化督促指导,定期了解工作进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建立重点联系单位制度,督促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委管医院要发挥“国家队”表率作用,省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要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深入挖掘、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单位,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单位组织系列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3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 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 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 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 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4

(一)妇女保健

1、孕产妇保健管理率100%,其中,孕产妇早孕建卡率>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高危孕妇筛查率>30%;高危孕妇专案管理率100%;产妇产后访视率>98%;孕产妇产前筛查率≥90%。

2、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持证执业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80%;剖宫产率二级医院控制在40%以下、一级医院控制在20%以下。

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10万以内。

4、妇女病普查率>85%,治疗率100%。

5、全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控制在7/万以内,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100%,凭证分娩率100%,凭证取环率100%。

6、免费婚检率>90%。

(二)儿童保健

1、新生儿访视率>99%,0-2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体弱儿检出率达省定标准,体弱儿专案管理率100%,体弱儿恢复率≥70%;0-3岁儿童发育筛查率>60%;高危婴幼儿管理率100%,转诊率>50%;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80%。

2、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率>95%,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3%。

3、围产儿死亡率<8‰,婴儿死亡率<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出生缺陷发生率<5‰。

4、7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率>80%。

5、幼儿园儿童健康建档率为100%,卫生保健合格率100%。

(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目标人群知晓率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100%。

2、目标人群叶酸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100%,叶酸服用率≥90%,叶酸服用依从率≥70%。

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分别>70%,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80%,梅毒疑似阳性、阳性随访率100%。

4、全区“两癌”筛查不少于1.5万人,目标人群“两癌”治疗率≥95%。

二、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强化行业监管,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为

按照《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管力度,对从事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继续实行准入管理。妇幼保健所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有助产机构进行一轮摸底调查与技术服务质量评审,根据助产机构年接产量、房屋设施、人员配备等情况,适时开展产科资源整合,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对房屋、设备、人员不达标单位将取消相应执业资质。对从事母婴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执岗不一”现象进行重点检查。开展“两非”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幼保健服务正常秩序。认真贯彻执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水平。

(二)注重内涵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功能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区妇幼保健所要抓好等级保健所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服务环境,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各医疗单位要认真对照“市一级医院妇女保健及妇产科建设标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细则”等要求,配足配齐妇产科设施设备;辖区服务人口达5万人及以上的镇卫生院要合理规划、科学设置、配足人员、优化流程,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年底前建成儿童保健数字化门诊,改善服务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区妇幼保健所、镇卫生所、镇卫生院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定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继续实行新上岗人员进修制度、妇儿保人员上岗证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妇幼人员“三基”知识考核、“三基”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全区妇幼卫生专业队伍人员素质。各镇医院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妇幼人员,并且做到人员相对固定,在定员定岗的基础上,对母婴保健服务人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综合考核,工作实绩与报酬直接挂钩,在保证队伍稳定的前提下,注重人才培养,提升妇幼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技能,切实发挥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作用。

三是强化科研工作。根据国内外妇幼保健研究进展及动态,结合我区妇幼卫生工作实际,由区妇幼保健所牵头,在全区推广1-2个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开展妇幼保健专项工作调查研究,有目的地开展1-2项科研课题,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三)落实关键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根据《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对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抓好对高危孕产妇、高危婴幼儿和体弱儿的筛选、评估、干预、转诊等专案管理,提高流动孕产妇、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建立健全妇幼卫生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常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领域,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全程系列优质有效服务。区妇幼保健所作为全区妇女、儿童保健服务与指导中心要制订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做好对镇村两级指导、督查和质控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增服务项目执行情况的督导;镇卫生所要组织做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反馈和对镇医院、村服务站的妇女儿童管理督查工作;镇卫生院要落实妇女儿童首诊负责制,并填写各类表、卡、册;村卫生服务站要做好妇女儿童保健摸底调查、服务动员、数据上报工作,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健全项目管理组织,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农村孕产妇住院财政补助人均不低于500元,严格执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和限价收费的政策,进一步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结报流程。强化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规范管理,确保目标人群补服叶酸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依从率全面达标。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重大项目,确保检测、治疗、随访到位,资金补助到位。重点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继续在三院、二甲人民医院、六院、七院、八院、区妇幼保健所等六家单位实施此项工作,在去年基础上有计划地实现镇级全覆盖,每镇完成目标任务数不少于800人,确保全区完成不少于1.5万目标任务。各相关单位要按上级有关要求,及早策划,精心组织,落实人员,做好目标人群摸底调查,加强技术培训,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是巩固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科学管理。今年,利用妇幼信息网络,全面实行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信息套打模式,进一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的服务内涵和工作实度。区妇幼保健所对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加大对镇、村的上传信息监管,并做好工作量、网络数据统计。镇卫生所要利用网站查询功能掌握辖区服务人群接受管理情况,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并对镇、村两级服务单位进行网络监管。镇卫生院要利用妇幼保健软件系统对辖区孕产妇、儿童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管理功能。

四是抓好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各单位要把提高产科质量作为加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产时医疗保健和分娩监护,要成立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抢救小组,建立产科应急绿色通道,规范转诊流程,不定期组织产科急救演练,不断提高产科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孕产妇和新生儿急重症救治等专项技术服务质量评价,促进医疗保健核心制度的落实。镇卫生院要规范执行高危孕妇专案管理、高危孕妇转诊制度,严格产科手术分级管理,未经区卫生局许可的镇医院不得开展剖宫产手术,加强剖宫产手术管理,有效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确保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落到实处。全面落实爱婴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母乳喂养率。

五是规范开展妇幼保健专项工作。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组织足够人力,严格按照服务流程,规范提供服务,如期完成辖区内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普治、集体儿童体检、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微量元素检测及妇女儿童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等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是抓好优生优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各镇要认真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落实区卫生局与各单位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加强药物流产技术规范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操作常规,杜绝计划生育手术事故,积极做好育龄妇女节育知情选择,凭证分娩,凭计划生育专用证明取环、输卵(精)管吻合术和5个月以上引产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填写、上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台帐、报表。任何机构和人员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和服务工作,依法加强对生殖技术使用的监督管理。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5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和主体,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关键,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对保护劳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免疫预防工作这个重要前提下,一是要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财力与物力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逐步列入经济发展规划,使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有强有力的后盾保证;二是要实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考核监测,而有效地落实这些重要的管理内容,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规范的平台,这个平台,笔者认为应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及预防性卫生工作的特点

根据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今后将把发展城市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完全依靠医院卫生模式的局限与弊病已现端倪,这种只依赖于医院从事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局限也越多地被从业人士所提及或探讨。尽管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仅是一个初级模式,甚至有些粗放,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它可作为一种医院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延伸或补充。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相对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成必然。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新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具有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是一个有利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平台。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方法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进一步搞好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使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1],应充分掌握好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区人群分布的特点,特别是流动人员的情况,拟定好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1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及指标要求

2.1.1常规免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一、三、五为接种时间,1.5―2岁组百白破、麻苗加强在每次接种中进行,脊灰苗、白破、麻苗7岁组加强按麻疹项目要求进行,在接种时间之前注意通知超时没来接种儿童。

2.1.2乙肝疫苗的管理及接种实施要建立乙肝疫苗、注射器的专帐登记和使用核销制度,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统一回收、处理各接种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及时转录其他单位转移来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的接种信息;要及时掌握社区新出生儿童信息,进行访视并动员新出生儿童家长在孩子满月就前来中心建卡建证。

2.1.3麻疹项目工作继续按项目实施要求完善相关资料,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搞好各小学完成查验接种证及补种、补证工作,首针补种、补证率≥95%;全程接种率≥95%。

2.1.4卡证管理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5%,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月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100%,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

2.1.5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7岁以下流动儿童建卡率≥95%,五苗单苗接种率≥95%,每年开展2次流动儿童调查及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接种抽样调查,做好外来流动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工作〔2〕。

2.1.6定点接种:

2.1.6.1抓好和完善定点接种,对一年来定点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认真评估,对定点接种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2.1.6.2对定点接种点设施的投入,配置好相应物资。

2.1.6.3加强对定点接种人员的培训,接种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

2.1.6.4进一步搞好定点接种点的建设,按定点接种点实施规范的要求建立的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逐步按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达到定点实施规范的要求。

2.1.6.5按定点接种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按时两月上报接种成果报表。

2.1.7计免资料管理:

对上级印发的文件、计划、通知及各种资料做好收发登记。

掌握如下资料:(1)以社区为单位的总人口数、性别构成、零岁组月龄构成,0-7岁年龄构成;(2)行政区划及托幼资料;(3)社区防保网络人员分布;(4)接种器材帐目登记;(5)各种生物制品的领发登记;(6)每次冷链运转的接种成果报表;(7)疫情疫点调查处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针对疾病的个案登记资料;(8)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文件、通知、总结、检查记录等资料;(9)完成上墙资料。2.1.8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

2.1.8.1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吻合率100%;

2.1.8.2出生儿童月内上卡率达100%;

2.1.8.6资料上报免疫规划科在接种完成后3天内将接种针次登记;月龄组报表在每单月的5号前上报,一年级儿童数定时上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在年初上报,工作总结、计免档案管理资料于每年2月底上报。

2.2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宣传

2.2.1免疫规划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计免宣传,重点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出墙报12期,计免宣传日(4月25日)在街头进行计免宣传咨询、下发宣传资料。

2.3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督导

按照分级督导的原则办事处督导组对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全年督导4次以上,并作好相应的工作计划,督导后作好督导记录和总结。

2.4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监测

温度监测:在每月三次运转做好接种前后冷葳包内温度监测,每日监测两次(上午10时、下午4时),做好登记。

2.5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相关疾病的监测

2.5.1全社区卫生人员必须及时报告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并协助区域疾控中心采集合格标本,收集病例资料。

2.5.2麻疹(1)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24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主动监测:每旬至少1次深入辖区进行麻疹主动监测。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实例情况

笔者的工作单位是在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面以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情况为例介绍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的实际工作,可以看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完整实施细节,从而对此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实际的认识。

2010年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40多位医务人员,社区管辖范围处于城郊结合部,人员流动大,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一些社区居住人员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一些人还误认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事,这给开展了社区内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龙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省、市、区疫苗管理会议精神,做好疫苗接种各项管理工作。把好疫苗质量关,规范从南明区疾控进疫苗,加强内部专人管理,确保冷链及质量。做好计免日常散居儿童(有户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包括通知、资料报表整理汇总上报。完成7岁以下儿童、周岁内儿童建卡率≥95%、“七苗”全程接种率≥95%,周岁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95%、及时率≥68%。

4.问题的探讨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思路作指导的,这是一种投入小,见效快,经济实用,覆盖而广大,受惠人群比例高的一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现今阶段下,依据国家开展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指导思想,对城市社区中开展卫生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医院为疾病的诊治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时,将这种重复性、季节性的计划免疫的预防性工作从医院分离出来,放在地缘网络节点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能够惠顾更多的人群外,还有易于控制管理的特点,更能适应于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要求〔3〕。当然,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有一定优势,会因居民的相对固定集中和人员素质高对医疗保健以及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理解与渴望而利于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而处于城郊结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会因为那里的人群流动大,居住分散,以及流动人群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认识的误区而使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遇到更大困难。我们的社区就经常在实际工作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这些都是要在实际工作加以认真考虑和解决的。笔者认为,对此需不断加强宣传与引导工作,让各类人群都充分理解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义,深入人心,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另一方面,现在各大医院人满为患,除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需求增加外,更多是由于医院的资源配置出现了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医院来说,主要是应当承担起疾病的治疗、病人的康复等技术性强的关键性医疗任务,而应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此类重复性而且已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交与相关机构完成。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卫生体制模式的限制,有关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面的工作却是由医院内的一个计划免疫科来完成。除了占据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外,一个计划免疫科来应对众多的需要计划免疫的人群,有些捉襟见肘,即使将若干医院的计划免疫科加在一起考虑,力量单薄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很显然,若干医院的计划免疫科的规模比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和的规模来说就小得多了。同时,在集约、幅射以及回访上,医院模式也不能与社区模式相比的。或许,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医院更愿意放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而专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相比较面言,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个由国家政策为导向的,以医疗免疫体系为后盾作技术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必就不能够胜任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笔者认为,如今我们的免疫规划工作已深入人心,方便群众,更好的服务群众。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强化宣传和引导力度,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思维模式形成定式,让更多的人群在考虑儿童免疫时首先想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考虑医院,以此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接纳与涵盖更多受益人群,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当然,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运作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模式也会有一些不足。比如:在疫苗的冷链接转运上、在疾病的监测上以及在受疫人群的数理统计分析工作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有待于提高,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计划免疫部门以及疾控给予相关的技术培训与支持,只是这些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至于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参考文献: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6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的监管力度。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镇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镇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总之2021的妇幼工作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需要我们再总结16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强项,改进弱项,我们相信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够达标。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为落实医院年度计划,我科下一步要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针对筛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计划与重点安排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意识,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产后2--4天进行听力筛查,保证筛查质量,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3.继续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杜绝一切不良事故的发生。

5.因新生儿听力筛查需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完成;

有时一个要反复多次的筛查,造成家长堆积,等待时间过长,致使家长们烦躁不安、容易发生争执,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所以急需给我们增加人员,更新我们的仪器设备。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一、工作计划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力争实现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搬迁。

(二)大力引进人才,补充后备力量。

(三)加强妇科设施管理。

(四)提升新生儿监护水平。

(五)完成化验室检验设备的更新及增设

二、工作目标

(一)做好医院整体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开展妇幼保健和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三)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管理。

(五)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三、具体要求

(一)临床医疗工作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共2页,当前第1页1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

2、加强两个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3、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

4、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

(三)行政管理工作:

1、搞好医院文化建设。

2、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教育。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后勤供应。

2、逐步改善医院环境。

3、加强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

四、主要措施

(一)行政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与创新,抓好两个效益,保持医院稳步发展。

2、加强院科两级管理,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

5、加强群团组织工作,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6、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业务管理

1、妇幼保健: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

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质量指标。

(1)保健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村卫生院、所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例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妇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2、临床: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妇科: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同时充分利用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设备,开展对宫劲癌及艾滋病预防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确保医疗安全。

(2)产科:加强孕期监护,完善孕产妇管理,特别是高危管理,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力争创建产科ICU,更好的发挥我院在全县孕产妇抢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化验室:按国家认证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室的改造,开展微量元素、电解质、细胞涂片、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新型化验项目;

(4)辅助科室:加强与临床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提高辅助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B超室开展乳腺超声检查;

(三)经济管理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2、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3、搞好院科两级核算,控制医疗成本。

4、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查。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全力保障后勤供应。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7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的监管力度。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镇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镇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总之2021的妇幼工作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需要我们再总结16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强项,改进弱项,我们相信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够达标。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为落实医院年度计划,我科下一步要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针对筛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计划与重点安排如下:

1.加强领导,强化意识,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产后2--4天进行听力筛查,保证筛查质量,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3.继续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加强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杜绝一切不良事故的发生。

5.因新生儿听力筛查需在安静睡眠状态下完成;

有时一个要反复多次的筛查,造成家长堆积,等待时间过长,致使家长们烦躁不安、容易发生争执,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所以急需给我们增加人员,更新我们的仪器设备。

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一、工作计划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力争实现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搬迁。

(二)大力引进人才,补充后备力量。

(三)加强妇科设施管理。

(四)提升新生儿监护水平。

(五)完成化验室检验设备的更新及增设

二、工作目标

(一)做好医院整体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开展妇幼保健和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三)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管理。

(五)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三、具体要求

(一)临床医疗工作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共2页,当前第1页1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

2、加强两个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3、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

4、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

(三)行政管理工作:

1、搞好医院文化建设。

2、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教育。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后勤供应。

2、逐步改善医院环境。

3、加强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

四、主要措施

(一)行政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与创新,抓好两个效益,保持医院稳步发展。

2、加强院科两级管理,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

5、加强群团组织工作,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6、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业务管理

1、妇幼保健: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

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质量指标。

(1)保健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村卫生院、所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例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第二季度对妇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2、临床: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妇科: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同时充分利用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设备,开展对宫劲癌及艾滋病预防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确保医疗安全。

(2)产科:加强孕期监护,完善孕产妇管理,特别是高危管理,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力争创建产科ICU,更好的发挥我院在全县孕产妇抢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3)化验室:按国家认证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室的改造,开展微量元素、电解质、细胞涂片、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新型化验项目;

(4)辅助科室:加强与临床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提高辅助检测技术水平和质量。B超室开展乳腺超声检查;

(三)经济管理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2、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3、搞好院科两级核算,控制医疗成本。

4、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查。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全力保障后勤供应。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8

二孩政策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更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对医疗机构来讲,面对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2015年布局,成为医院是否能够及时、安全应对“二孩时代”的关键之年。

“全面二孩”带来的那些事儿

对于医院来讲,首先需要面对承载量的问题。

据统计,按现行生育政策可生育二孩的约有5000多万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可生育二孩的目标人群约9000多万,短期内出生人口将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大城市。以北京为例,2016年出生人口可能达30万人左右,而广州将面临两三年内或迎20万出生人口的局面。

医院在加大承载力的同时,亟需应对医务人员人手不足。

“儿科医生荒”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起,儿科医生的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10万人;按照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核算,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6名儿科医生。参照美国1.46名的比例,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至少在20万。

与此同时,医院在忙于“备战”高分娩量的同时,也要应对女性医务人员备孕“二孩”带来的相关问题。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在目前的1200多名护士中,正在怀孕或者休产假的达到100多人,“二孩”生育高峰的到来,也让医院需要有所侧重地调配人手。

面对高龄产妇、高危孕产妇的增加,加强质量管理责任更加重大。

在北京,截至2015年9月30日,申请“单独二孩”的孕龄妇女中,“70后”育龄妇女,36~45岁的育龄妇女比例将近1/5。在上海,自“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家专科医院的高危孕妇平均增加20%左右。

据专家介绍,高龄产妇出现妊娠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增高,再加上,我国剖宫产率较高,生育间隔过短容易产生子宫破裂等危及母亲生命的并发症,如何减少生育风险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工作重点。

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政府、医院管理者面前。

统筹布局 未雨绸缪

就在“二孩政策”出台不久,2015年12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大保健”的思维,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推进内部业务部门改革重组,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全面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管理,提升“全面二孩”时代的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在这之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也印发了《2015年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方案》,要求做好相关专业医师转岗儿科医师的培训工作。

在国家出台政策的同时,各省市也在积极规划备战即将到来的生育高峰。

截至2015年10月31日,山东省为全国申请单独两孩最多的省份,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山东省各医院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对此,山东省正在着手修改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指导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合理、及时扩充床位,并且动态、实时地公布机构床位等服务情况。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为应对“单独二孩”带来的出生人口增长,北京未来三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增加产科床位1000余张,可增加约7万人次分娩量。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广州将设置16家妇幼保健机构,每个区(县级市)各建设1家儿童医院。到2020年将会新增广州市第二儿童医院,规划床位800张。与此同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区分院预计于2016年10月投入使用,规划床位500张。

面对儿科医生匮乏的局面,武汉地区从源头抓起,创造环境培养儿科医生。就在2015年12月26日,江汉大学儿科临床学院落户武汉市儿童医院,从2016年开始,进行儿科方向的联合定向培养。据悉,联合培养的儿科硕士将采取“四证合一”的方式,毕业合格可以拿到毕业生、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至少能够节约2年时间。

上海市也于2015年12月28日《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面向本市优化上海高校布局结构,加强儿科、产科等紧缺人才培养。截至目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和复旦医学院都已经增设了儿科专业。

各医院“八仙过海”

对于医院来讲,政策实施的同时,也在通过多种渠道储备人才。

在山西省,目前还没有医学院校培养儿科本科毕业生。为了解决实际需求,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跨省求才,专门去有儿科专业的外省市医学院进行招聘预签约。在院内,为了留住人才,医院给予儿科建设政策倾斜,并确保儿科医生的经济收入处于中上水平。

储备人才的同时,医院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安全生育”。

对此,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山西省首家“妊娠合并糖尿病专科门诊”,专门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生活干预、饮食指导,降低分娩风险以及提升新生儿健康。与此同时,医院开设了“再生育门诊”,帮助有需求的女性提供咨询以及指导。

天津市咸水沽医院开设了助产士门诊,由助产士每周抽出两天半的时间对前来咨询的孕妇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分娩技巧。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体检中心则推出湖北省首个“二孩体检”套餐,为计划二胎的高龄妈妈进行针对性的孕前体检:套餐不仅包含了常规的肝、胆、脾等基础项目,对准备生育二胎的夫妻还有一个综合身体检测,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龄孕妇,进行提前干预。与此同时,套餐内还设置了针对优生优育、卵巢储备功能的相关项目检查,从而提升优生优育水平。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9

随着医学理念的转变,对医疗机构妇科产的概念认识已经突破了基于医学角度的妇科疾病咨询、诊疗及分娩生产,而逐渐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也融入到妇产科工作中。近年来,据我国门诊和社区研究发现,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一直维持在30%~50%高位,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也在一些地区和人群呈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育龄妇女健康和出生人口质量。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经验,以医院妇产科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妇产科平台对女性尤其是孕龄女性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并参考长期跟踪随访结果评价了教育前后效果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9年3月~2011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集的3228例孕产妇和未婚育龄女性体检者(侧重于流动人口、低学历人群和新婚夫妇)临床资料。其中孕产妇1218例,育龄未婚女性及配偶体检者2010例。

1.2 方法 抽调资历丰富的妇产科工作者组成宣传材料编写团队,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围生育期注意事项、典型的生殖健康疾病等进行整理,据此编写新婚保健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生殖健康手册、妇产科常见多发病指导等,或制作有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的光盘,以及实物形式的避孕节育用具。宣传教育方式:

1.2.1 以妇产科门诊为中心,在候诊过程中,对群体播放健康教育电视宣传,此外在随后接触的位置配备宣传资料方便就诊人群随意拿取和翻阅。利用医院和妇科产天然优势开展专门的生殖健康咨询门诊,随时解答每一位咨询者问题,接诊人员做好咨询问题记录并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另外,还可以利用医院在社会的影响力,将咨询门诊移出医院,移到社区、学校、广场、大型工厂(特别是女职工多)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面对面咨询服务。还可以利用各类媒体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公益宣传,这样既能树立医院证明形象,还能服务于受众。

1.2.2 诊疗过程中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传教育。①诊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病种和病情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于治疗后发放生殖健康知识书籍、影像制品;②对孕产妇而言,分孕早、中、晚三个阶段开展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初诊时侧重发放关于孕产妇保健知识手册,之后定期开展生育健康知识讲座;③对新婚夫妇,婚前和孕前对其进行知识、优生优育知识、性病防治知识、避孕节育知识、男性参与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等教育,同时开展各种新婚话题讨论,授课前后以问卷抽查方式了解知晓情况,同时发放新婚保健手册,提供婚前咨询服务;④对计划生育宣传可从计划生育手术术前咨询和术后服务二个方面来开展。术前咨询侧重于尝试讲解,如宫内节育器的避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器术后避孕方法的选择,还有3种终止早期妊娠方法的利弊;术后服务则侧重于术后卫生、营养、休息、性生活、用药、避孕等知识。对2年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接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的人群随机抽取3228例作为样本,3228例样本在接受教育前后均在门诊备案,并建立联系方式。为检验效果,每年随访抽取的3228例调查对象,参考流行病调查方法制作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问卷或调查对象复查结果作为对比依据。

1.3 效果评价 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知识知晓率、婚前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以及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变化。妇科疾病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取白带进行病原学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经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流行病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 1年后随访,3228例调查对象教育前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统计如下表1.

表4 2年期随访内,教育前后围生儿死亡情况比较

年度 围生儿总人数(n) 围生儿死亡人数(n) 死亡率(‰)

2009-2010 381 7 18.4

2010-2011 514 2 3.8

表5 2年期随访内,教育前后病残儿出生率情况比较

年度 围生儿总人数(n) 病残儿人数(n) 病残率(‰)

2009-2010 381 11 28.87

2010-2011 514 7 13.62

3 讨论

妇产科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意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受制于专业权威健康知识获取渠道单一的影响,健康宣传教育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近几年,虽然我国女性生殖健康医疗水平和人口出生质量改善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然而由于人口数量多、地区差异和后天影响因素,我国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仍在一些地区和部分人群居高不下。分析原因,主要为缺乏基本的妇科知识、生殖医学和妇幼保健知识等。据统计[4],在广大农村地区或城市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对妇产科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这种现象在教育程度偏低的人群中同样明显。这种情形很可能导致一些育龄未婚男女不知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至将疾病隐患拖延到分娩期,导致出现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风险。考虑到妇产科是育龄妇女分娩前必然接触的最后一关,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力量和重心集中到妇产科门诊,利用妇产科天然优势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到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降低遗漏率,而且宣传教育的到位率和效果更佳。本文表1-表5统计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结论。

本文在对抽取的3228例调查对象背景,以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前后效果对比发现,流动人口和学历层次低的人群无论是教育前,还是教育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婚检率、孕检率以及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表现均差于本地人口和学历相对高的人群。原因可能是,流动人口由于其流动的特殊性,得不到最基本的妇科及生殖健康知识的宣教,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渠道。而关于高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与学历水平关系,学者而路平等[5]报道,孕产妇保健质量与其文化素及配偶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妇产科开展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时,应重点对以上特殊人群进行干预,以提高其知晓率,并最终实现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的整体下降。

参考文献:

[1]冯瑞兰.清丰县住院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18(6):217-218

[2]叶运莉,刘娅,张俊辉,吴志荣泸州市育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1(3):16-19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0

为帮助全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解除疾患的折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实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愿望,民政部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以下简称“明天计划”),为城乡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0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这项工作任务重,涉及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也涉及到各级卫生部门和众多的医疗、康复机构。为确保“明天计划”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好残疾孤儿的手术康复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民政、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明天计划”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明天计划”是一项惠及全国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改变他们一生命运,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是民政、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行动,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民政、卫生部门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好“明天计划”的实施,确保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各级民政、卫生部门在实施“明天计划”过程中,要本着对残疾孤儿生命健康负责的精神,主动加强沟通与联系,协调工作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在孤儿的体检筛查、手术定点医院的选定、手术医生和术后护理人员的指派以及节省医疗费用开支等环节上,一定要密切合作,充分协商,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把《“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实施方案》(民函〔20**〕106号)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严格把关,选好定点医院。为确保残疾孤儿手术康复的成功,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认真选择好实施手术康复的定点医院。按照《“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民发〔20**〕98号)的要求,卫生部门要精心挑选那些医术高超、声誉良好、设备齐全、专业特长突出的医院,与民政部门一道研究确定专门的定点医院,共同授予“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定点医院”的牌匾。

四、全面筛查,选定手术对象。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定点医院对本地有关社会福利机构在院的残疾孤儿进行一次全面的筛查,将筛选出来的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予以登记造册,并根据病患情况和医疗救治能力,编制20**-20**年分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到救治医院、社会福利机构和民政系统康复用品生产单位,并报省级民政、卫生部门审批,同时报民政部、卫生部备案。

五、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各定点医院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传统,以对残疾孤儿的诚挚爱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组织精干的医护力量,认真会诊和制定手术康复方案,严密组织实施手术和护理康复工作,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争取最大限度地改善残疾孤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计划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康复医学治疗早期介入、自制康复用品、发挥社会福利机构医疗保健人员在后期康复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等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开支,取得疗效好、费用低的结果。

六、精心护理,加强康复训练。定点医院完成矫治手术后,要挑选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精心进行必要的在院护理和康复,社会福利机构要积极提供必要的协助。孤儿完成医院治疗护理及必要的康复后,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及时将孤儿从医院接出,不得将经治孤儿滞留于医院。经治医院应当对术后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康复用品的调制等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1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总方针,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为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市场为导向,不断增强医院整体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保障我县广大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深刻领会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任务,推进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为我院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XX省《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钢要》以及XX市妇幼卫生发展规划,以科学建设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十三五”期间努力把妇幼保健院建设成为科学,规范,功能齐全人员结构合理,技术水平较高,保健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集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全市一流妇幼保健服务基地,保健工作不断创新,医疗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收入稳步上升,在“十二五”的基础上逐年上升15%,力争到2020年业务收入突破4000万元。

三、整体规划

(一)妇幼保健规划

1、主要健康指标

①平均期望寿命:在201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增加1-2岁。

②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10%。

③孕产妇死亡率: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25%。

2、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

①保障妇女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权利,提高妇女预期寿命,帮助残疾妇女康复,提高妇女常见病普查率,降低患病率,预防和减少农村妇女妇科病,碘缺乏病,流动人口妇女享有户籍所在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0/10万以下。

A、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

B、住院分娩率100%。

C、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D、新法接生率100%。

E、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以上。

③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

④提高妇女生殖保健水平,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与生育保健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0%以上,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逐年降低。

⑤控制妇女艾滋病和性病新发病例,至2020年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感染艾滋病及梅毒的孕产妇采取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达到90%以上。艾滋病及梅毒感染的孕产妇用药率达90%以上,预防艾滋病及梅毒知识知晓率城市达100%,农村达95%。

⑥提高妇女的健身意识,增强妇女身体素质。

⑦加强妇女期的保健宣传,提高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⑧提高宫劲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降低死亡率。

3、儿童健康重要目标

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A、推行一级防治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的宣传及健康教育,开展婚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等服务。

B、落实二级防治措施,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

C、加强三级防治措施,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做好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

D、孕妇叶酸服用率达85%。

②保障孕产妇女安全分娩,降低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率。

③降低儿童死亡率,到2020年将婴儿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15年的基础上下降10%。

A、降消新生儿破伤风。

B、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应达到100%,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C、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及5岁以下儿童肺炎,腹泻的管理,降低新生儿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肺炎,腹泻等原因构成为主要的死亡率。

D、加强儿童安全教育,降低儿童意外死亡率。

E、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

④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增强儿童体质。

A、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以2015年为基础下降1/4。

B、将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C、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D、0-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

E、适时、合理添加辅食,减少儿童维生素A、D缺乏症。

⑤加强儿童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和增长,艾滋病孕产妇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90%以上梅毒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治疗率达90%以上。

⑥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到2020年托幼机构管理率达85%以上。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十三五”期间,继续做好院内,院外、社区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在今后五年中,医院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改革医院管理制度,改善医疗环境普及健康技能,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改进医护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把本院建设成本市一流的健康促进医院。

(二)项目工作

“十三五”期间,继续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项目”,在做好上述项目的同时,争取增加“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及“免费婚前检查项目”,提高两癌筛查率及婚前健康检查率,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工作。继续开展已婚妇女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三)、学科建设规划

1、儿科:

①目前儿科仍停留在二级分科,儿科医生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特长不突出,在今年五年中,儿科医师进修应专科细致化。

②开设新生儿科,选派2名医师和2-4名固定护理人员进修新生儿科,进修人员返回后制定和完善新生儿病区诊疗、护理、管理章程,推广新生儿诊疗技术,为新生儿病区工作做好技术准备,开展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能早期识别新生儿外科疾病。

2、妇产科:目前我院妇产科专业基础扎实,梯队合理,在我县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重点建设,开展了新的业务项目“腹腔镜”和“无痛人流”,为了更好的提供技术服务,满足广大孕产妇的需求,在“十三五”期间,准备开展“导乐分娩”。

3、保健科:“十二五”期间,我院保健科通过医院等级达标及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后,在原来孕产期保健门诊及儿童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生儿两病筛查、儿童心理行为智力检测、听力筛查、口腔保健等新业务,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需要,在“十三五”期间仍将作为重点建设的学科,开展新的业务,拟增设新的保健科室有:产后康复科、乳腺科、小儿骨密度测定、眼保健科。

1、医技科:

①.检验科:检验科目前的发展已显示出良好的态势,目前我院检验科除常规的检验项目外,已能开展液基细胞学检查、HCG测定,优生四项,白带五联检,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肺炎支原体及新生儿溶血三项等检验项目,在未来五年中,检验科将引进新设备开展支原体及衣原体、女性内分泌激素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等新业务,加强检验科的硬件建设,建艾滋病筛查室。

②B超室: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人员,添置新设备,开展四维彩超,提高胎儿畸形的诊断率,早发现胎儿先天缺陷,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为孕妇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

(四)人力资源规划: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大临床培训的力度,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积极开展优秀人才引进工作,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

(五)文化建设规划:严格管理,强化医院内涵建设,加大质量管理,注入人文关怀,突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医德教育,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推行“人性化,”服务理念,努力形成人性化服务。

儿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2

会议要求地方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因地制宜,6月底前制定好实施方案,要以文件的印发为契机,全面推动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在京举办

5月24日,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会议由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高血压联盟北京办公室、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支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吴良有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秘书长张新华教授,以及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多位专家,基层医生代表,出席会议。

王陇德院上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提醒全社会关注血压、关注慢性病、关注健康。我国慢性病防控能力薄弱,经过几代卫生工作者的努力。高血压“三率”不断改善,但仍不理想,需要覆盖全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刘力生教授认为,慢性病的防控是全社会、政府的责任,不是医务人员本身的责任。

常继乐表示,慢性病是个人生活方式疾病,全社会要把慢性病当成过街老鼠,人人防控,人人抓。此外,朱鼎良教授、潘长玉教授、吴良有处长等与会专家也就优先解决的学术问题和推广实施的政策问题建言。

霍勇教授指出,在管理慢性病中,专科医生及专家、相关专业机构发挥的力量只占少部分,患者及高危个体和基层医疗服务才是关键。张新华教授报告了世界高血压联盟全球血压筛查行动年度总结,并对在血压筛查行动中表现优秀的机构进行表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