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3篇

时间:2023-01-12 11:56:59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因素 分析

摘要: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问题是直觉决定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更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3篇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篇1

儿科的患者均是儿童,由于其年龄原因,无法准确的描述自身病情,且病情变化较快,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更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当前,儿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护理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改善措施,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确保儿科护理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临床护理治疗与护理满意度,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儿科所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阶段的护理措施安排,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其中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为第一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为第二护理阶段,该护理阶段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该院两个阶段儿科由于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这些安全隐患问题探讨出相关防范对策。

1.2护理措施

1.2.1第一护理阶段组

第一护理阶段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从医嘱给予相关处理[1]。

1.2.2第二护理阶段组

第二护理阶段组在给予常规儿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展开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所有合理要求,并且以温和态度为其解答疾病相关疑惑,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1.3统计方法

该组实验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在第一护理阶段中由于护理人员态度恶劣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其他因素所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其次则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欠缺,责任感不强,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第二护理阶段组中,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有所降低,与第一护理阶段组进行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日渐激烈的发展趋势,患者对于自身就医权利的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这便是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考量一个科室质量工作的优劣与否,最为关键的参考数据便是该科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这也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依据[6-7]。通过翻阅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得知,近年来医院儿科的护患纠纷事件越来越多,例如说患儿滑到、坠床、烫伤,甚至是窒息等事件在临床中屡见不鲜,而护理则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义务[8-9]。儿科与其他科室略有不同,患者的年龄与疾病均具有特殊性,这便导致该科室的工作性质是具有高风险性的[10-11]。所以,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2-13]。针对于各种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因素应当制定规范、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缓和医患关系。经该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得知,国家在为护理人员给予丰厚福利待遇的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改变服务态度,强化业务能力,为患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儿科的护理工作有别于其他科室的临床护理,其年龄具有特殊性,所以抵触情绪也要强于其他科室的患者[14-15]。在这种背景环境下,人性化护理服务更能发挥其作用,减少其心理负担,增强其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参与一些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及知识水平的相关培训,只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才能够取得患者及其家长的信任,改善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通常来说,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含众多方面,如若将其总结分析,医院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其一,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相关文书的书写能力,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质量进行讨论分析,定期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其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其二,增强法律观念意识。护理人员应当完全做到知法律、懂法律、会用法律。以此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其三,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操作相关技能,这些都是在患者危急时刻能够抢救生命的关键手段;其四,加强护理人员的礼仪态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如若护理人员出现任何失误都应当主动对患者辨识歉意,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以此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经该组实验研究可知,第一护理阶段出现了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90例儿科安全隐患事件中有40例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引发的,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4%;因为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25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27.77%;由于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12例,占据13.33%;由于护理人员素质能力欠缺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4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4.44%;由于环境管理不完善而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为3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3.33%;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为6例,占据安全隐患事件总例数的6.66%。第二护理阶段中出现了30例安全隐患事件。两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该次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欠缺是导致儿科出现安全隐患事件的首要原因,将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责任意识问题均是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基于此探讨出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应当加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问题是直觉决定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更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几率更大,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当中,更应当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从而减少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刘颖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篇2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而儿科科室,患者年龄较小,疾病发展迅速,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较为担心,情绪上难免有一定波动,从而使儿科科室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对于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是儿科护理人员尤为注意的地方,现针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试验组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儿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6岁,平均(5.2±1.5)岁。试验组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1~7岁,平均(5.5±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20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总结,调查并记录患儿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照组患儿由普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试验组患儿由经防范对策加强后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防范对策如下:①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注意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减少患儿的意外发生。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相比于正常成人的护理工作,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减轻护理工作的强度可减少患儿意外。③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借助患儿家属以对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准确地对患儿病情作出判断,避免患儿意外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对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发生护理意外的有42例,不安全因素中护理态度不端正引起的20例,责任意识模糊17例,业务水平不精3例,工作不积极2例。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护理态度不端正,责任意识模糊,业务水平不精,工作不积极导致。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发现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为34.0%,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于儿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一定的安全意识,对于护士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做好相应的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健康知识教育、入院患儿接待工作,还需要处理好医生对患者治疗叮嘱。由于在儿科这样护理工作中,患者家属较多,床位之间的转换速度较快、病情变化多端、医生叮嘱多的特点,因此在这样繁杂的工作中,极容易产生记录错误以及阴差阳错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护士严重缺乏工作责任心,未曾严格按照医院规定来工作,对于患者的床号、用药量、姓名、药品浓度都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甚至错误地认为这些工作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患儿健康影响重大。在本次研究中,对20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态度不端正与责任意识模糊为影响患儿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其中业务水平不精在相关报道中也被列为主要不安全因素,而我院只有3例,这可能是与我院所有临床护理人员在上岗前均需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实践培训有关。另外,沟通不畅也被认为是导致护理意外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张慧敏等研究显示,患儿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属与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其沟通能力。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护理意外无1例,这可能是我院在患儿入院后均由护士长向患儿家属告知注意事项并与其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沟通有关。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在对于儿科护理的工作中,有效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对于护理人员业务的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从而减少意外的发生。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者中应该把护理安全当成应该重视的问题。

作者:李少媚 邓彩素 李友芬 杨淑燕 单位:广东省英德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篇3

由于儿科所面对的患者都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好奇心比较强的低龄幼儿,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的体现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状况的研究,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儿科患者234例,对其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234例患者中,男148例,女86例,平均年龄为7岁,其中在2~6岁的年龄段中患者最为集中。所有的患者均采取住院治疗。参与这234例患者护理的护理人员共有18名,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有14名,本科的有4名。1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8岁。

1.2方法: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探究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方法,对于在234例患儿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用相关的统计手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在对我院儿科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在这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存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其中由于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不畅所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0例(34%),由于护士专业水准不能够达到护理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54例(23%),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有38例(16%),由于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自身行为所引起的护理安全隐患的有40例(17%),由于其他因素而引起的安全隐患的有8例(3%),其余7%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安全隐患。在对234例患儿的护理过程的安全隐患研究可以发现,导致儿科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的沟通没能够很好的实现。

3讨论

儿科安全隐患的存在对于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体现有着重要影响,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造成儿科护理存有安全隐患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时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患者家属不能及时的把患儿的情况反映给儿科护士,那么就有可能致使患儿的在用药过程中产生问题。同样如果护士不能够及时的把儿科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及时的告知患儿家属,那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影响患儿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还有护士自身综合素质不能够达到儿科护理的要求,这种要求的达不到主要表现在护士在对患儿护理过程中不能够细致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致使患儿的病情不能够及时的被医师知晓,对患儿治疗过程的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除此之外,造成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另一原因就是儿科护士的专业素质不达标,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其对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要求将会更高,但是目前我国儿科中还存有许多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对于婴幼儿静脉穿刺技巧还不能够熟练掌握的情况,这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护士的责任心缺乏也是导致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本研究还可以发现在导致患儿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另一原因就是患者家属的看管不到位。在儿科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安全事故就是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从床上掉到地上或者摔伤,造成这种安全事故和患儿自身年龄小,好动等因素分不开,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家属的看管不当而导致这种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家属在照顾患儿过程中应该更加细心,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儿科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其护理人员应该更加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儿科护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首先是应该提升儿科护士沟通能力,这种沟通既包括语言沟通又包括非语言沟通。儿科护士只有实现和患儿家属以及患儿的良好沟通,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其次就是儿科护士专业技能的提升,所谓的专业技能不仅只包括护士的静脉穿刺等基本护理,还包括护士对于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了解的过程。②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体系。依据儿科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的组织人员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建立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对于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除此之外,对于某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因素,医院也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提供最优质的条件。③减少家属因素所导致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目前家属看管不当还是导致儿科护理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使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医院必须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的把患儿病情的状况通知家属,从而减少家属的不安感,为家属能够专心照顾患儿创造条件。除此之外,也要及时的把患儿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告知家属,从而使得家属能够对于某些不安全因素足够重视,进而减少因家属的因素而引起的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护理安全的实现是促进儿科护理水平得以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为儿科护理安全的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元凤.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38-39.

[2]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3,10(1):94-95.

[3]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预防[J].护理研究,2012(14):1288.

[4]唐代玲,李晓莉.护士安全用药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18):1652-1653.

[5]郭敏.浅谈儿科护理工作风险意识及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2,4(2):189-190.

[6]程爱萍.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3,13(11):1910-1911.

作者:李美荣 单位:汝南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