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2 09:24:35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1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55-05

我国新生儿学科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大幅提高,新生儿死亡率由1991年的33.1‰下降至2011年的7.8‰,降幅明显。但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开放,新生儿科医疗服务资源越显匮乏。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广东省二线城市发展极具代表性的区域,医疗机构学科建设颇具规模。本研究通过对佛山市南海区开设产科的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现状调查,对其新生儿病房的布局、建设、技术、设备、人员配置等情况作了全面的调研和评估,为加强广东省二线城市新生儿病房医疗服务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佛山市南海区所有开设产科的医疗机构,包括三甲综合医院和妇幼专科医院,二甲综合医院,一甲医疗卫生院,共有17家。调查时间为2016年11月1~15日,本次调查研究覆盖全区所有开设产科的医疗机构。

1.2调查方法

由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医院是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设计《2016年南海区新生儿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置及培养、开展的技术项目、业务量及技术指标、科研工作等。该调查表的Alpha信度系数与效度KMO系数均在0.8~0.9之间。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数据统计周期为2015年10月~2016年9月,针对各医疗机构新生儿科的布局、建设、技术、设备、人才等情况作全面的调研。参与调查的医院指定负责人,对各医院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发放设计好的调查表,由各医院负责人收集、总汇、审核相关资料,并做好填报工作,对有疑问的问卷进行复核。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新生儿专业归属

佛山市南海区17家开设产科的医疗机构中,三甲医院2家(11.8%)、二甲医院8家(47.0%)、一甲医院7家(41.2%),其中开设产科但未开设新生儿科或新生儿病区的有1家(5.9%),设立新生儿科病床但归属于儿科的有11家(64.7%),独立设置新生儿科的有5家(29.4%),其中O置NICU的有3家(17.6%)。

2.2新生儿科(病区)的业务情况

病房收治病种前三位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前三位死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3%)、新生儿重度窒息(26.7%)、早产儿和极地出生体重儿(20%)。新生儿窒息死亡率0.8%。

2.3新生儿病房和NICU开放床位数及年住院量情况

17家医疗机构中三甲医院、二甲医院、一甲医院新生儿科床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4.4%、50.4%、25.2%;年住院总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0.7%、47.0%、22.3%。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床位、NICU床位均数及平均年住院量均明显高于二甲医院(P

2.4人员配置情况

佛山市南海区5家独立开设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为125张,而人员配置中,护士总数与开放床位比为0.82:1,医护比为1:2.49;新生儿科医师中高级职称占68.3%,住院医师仅占31.7%,中高级职称比例明显高于住院医师比例(X2=10.98,P

2.5产儿科合作,产房、手术室新法复苏及设备情况

各级医疗机构新生儿新法复苏的开展及产儿科合作率高达94.1%,但空氧混合仪、T-piece复苏器的普及率仍较低,分别为35.3%和29.4%。见表3。

2.6医疗设备情况

各级医疗机构配置率最高的医疗设备是温箱、光疗仪、复苏囊及喉镜等基本治疗和抢救设备,佛山市南海区尚未配置价格高昂的一氧化氮治疗仪。见表4。

2.7新生儿科技术开展情况

各项治疗技术的开展率为0%~94.1%,开展率最高的为新生儿气管插管术,各项诊断技术开展率为5.9%~88.2%,最高的为微生物培养。见表5。

3讨论

我国新生儿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为儿科学、围产医学最为活跃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佛山市南海区的新生儿病房建设初具成效,新生儿诊疗服务已达到一定水平。

调查显示,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病房建设覆盖率较高,17家开设产科的医疗机构中,设新生儿科(病房)的有16家,达94.1%,个别二甲医院已建立较成熟的NICU,显示出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学科向着独立学科方向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尚未实施统一的新生儿科分级标准,本次研究也是按照医院级别分层,发达国家已建立较成熟的新生儿病房分级制度。封志纯也提出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希望能对推动我国新生儿学科的建设和规范发展做出贡献。

规模方面,平均新生儿病房床位15.6张,平均NICU床位1.0张,总体来说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病房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各级别医疗机构间差距较大。从各级医院新生儿床位开放及收治病人数来看,二甲医院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医院,分别为50.4%及47.0%,这表明二甲医院在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科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员配备方面,2010年卫生部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指出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要求,到2015年,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护士配置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其中,三级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二级医院应不低于0.6:1。佛山市南海区5家独立开设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护士总数与开放床位比为0.82:1,体水平已达到其中三甲医院的要求。但本研究中计算的是新生儿科护士总数与注册床位比,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存在加床现象,实际开放床位数远超过注册床位数。因此,如果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计算,则护床比的真正比率偏低。医护比为1:2.49,超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对医护比1:1.2的要求,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明显低下,香港地区、日本、泰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为1:4以上;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医护比1:6以上。按照我国卫生部等级医院标准要求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的比例为1:3:5:7,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科医师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仅占31.7%,低年资医师偏少,后备力量不足。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增加,儿科医生短缺形势更加严峻。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的基本要素,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佛山市南海区新生儿科仍需增加医护人员配置的投入,在新生儿科医生就业和从业方面给予优惠,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否则将影响本区新生儿科发展。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2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围产期诊疗空间设计

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 围产期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婴儿及母亲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围产期保健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母亲、胎儿和新生儿进行一系列的保健工作,使母亲健康和胎儿、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得到很好的保护。

围产空间主要包括两大区域:产科区域和新生儿区域。

产科区域位于门诊大楼的B部区域的二到六层,B部为妇产科住院部,共设有11层,一层为综合病区(47床),二层三层为产科病区(每层47床),四层为产科房区(24床),五层为LDR区(20床),六层为产科病区(47床),七到十层位妇科病区(每层47床),十一层为妇科VIP区域(21床)。共394床。地下一层为预留病床(47床),地上394床,地下47床,共441床。

新生儿病区位于门诊大楼的C部区域的三四层,C部为儿科住院部,共设有十一层,其中三层为新生儿病区,四层为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区位于儿童住院部内对于儿童住院部内,对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和控制都较为方便,同时通过走廊可以同B部的产科联系,新生儿出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图2)

产科是医院中专门为女的一个部门,主要为产前和生产的孕妇及新生儿提供各种检查治疗。

近些年,产科发展出了FCMC新模式,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和婴儿监护整合在一个连续的家庭生活周期之中,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生命活动,使用“待产一分娩一恢复一产后(LDRP)房间”或“待产一分娩一恢复(LDR)房间”,替代产妇需多次转移的产科医疗服务的传统模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采用LDR产房加普通产房的设计,满足了各个层次的患者需求。

产房、新生儿区域最重要的就是洁污流线分离的处理,设计采用双廊道设计,其优点是可以使洁污流线彻底分离,缺点是一部分病室没有采光,可以把对采光要求不高的空间置于此区域。(如图3)婴儿出生后的28天为新生儿期,此时器官发育不够完善,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要特别注意保护。

二、结论

本文通过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研究和分析,寻求一种新型的围产期空间,其应该为环境人性化、尺度适合化、空间家庭化,流线安全化。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或许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希望这篇论文的某些观念和见解,能够对围产期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设计人员创新性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为妇女、儿童营造更加健康、美好的医疗空间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参考文献

理查德 L 科布斯. 医疗建筑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M]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0

托尼 蒙克.医院建筑 [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董黎,吴梅编,医院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朱智贤著,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德]菲利普・莫伊泽尔著,付天海译,专科医院专科门诊,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赵铭.议现代儿童医院设计中人性化环境空间的营造[J].建筑与环境,2011年第一期

崔轶 著.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设计方法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4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3

车丽芬 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呼吸、消化等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龚代贤 男,上海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肥厚症、小儿急性肠套叠。

耿昌平 男,江苏南京市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对小儿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及脑外科等疾病的诊治工作,能开展高难度手术。

郑珊 女,上海市枫林路183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小儿普外科及新生儿外科。

郑训淮 男,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39号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擅治疾病: 一、新生儿外科:食道闭锁、肠闭锁、胃肠穿孔、闭锁等;二、普外科:先天性原结肠、胆总管囊肿等。

朱光连 男,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主治医师、教授。通晓小儿外科各专业,专长小儿普外及小儿胸外科。

谭国华 男,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南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 、 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外科疑难病症及疑难手术。

董倩 女,山东青岛市胶州路1号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侧重专业为小儿普外和小儿肿瘤,特别对小儿胆道疾病及小儿肿瘤的诊治、研究等有较深的造诣。

曹兰芳 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风湿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

东北地区

李权 男,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长期从事临床小儿外科工作,尤其在小儿普外科和新生儿外科方面业绩突出,开展多项新技术。

陶文芳 男,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 擅长各类小儿外科病。

马瑞雪 女,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小儿髋脱位及小儿骨病

孙莉莉 女,长春市北安路69号长春市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诊断和手术治疗颈椎和胸椎的食管气管瘘。

冯畹兰 男,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小儿先天畸形等。

杨志明 男,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小儿先天性畸形等。

西南地区

何德麟 男,桂林市乐群路15号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外科 主任医师。擅治疾病: 小儿基本外科、腹部外科和新生儿外科(含外科感染、损伤、肿瘤、梗阻、畸形、功能障碍等),如各类消化道闭锁、狭窄,新生儿梗阻型肝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或各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蒋爱民 男,成都市儿童医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诊治小儿外科疾病,尤其擅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如肾、输尿管及尿道的畸形、肿瘤、感染及疝等。

王明和 男,四川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对小儿泌尿外科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彭明惺 女,四川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主攻小儿骨科学。

华南地区

刘威 男,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中路318号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擅长小儿心胸外科疾病的治疗,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胸部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欧正武 男,湖南省长沙市韶山中路65号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临床30余年,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乙肝、急性肾炎及难治性肾病,疗效甚高。

陈翔 男,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

余孝良 女,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熊正东 女,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呼吸、哮喘。对小儿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心功能改变,以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其防治的研究有独到之处。

易者文 男,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肾病、遗尿、流感。

李云 男,湖南省长沙市解放中路与蔡锷路交汇处湖南省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对儿科急诊抢救及疑难病例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灭活卡介苗皮上划痕治疗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赵锡慈 女,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多年来从事儿科疑难病专家门诊。

陈干生 男,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神经专业的临床与研究。

西北地区

孙天辉 男,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擅长于诊治儿科多发病常见疾病和疑难复杂病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同时抢救新生儿和儿科其他危重疾病。

关梅玮 女,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各类小儿科疾病。

苏怡凡 女,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主攻小儿肾脏和小儿神经专业。

熊海金 女,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对健康儿童血清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研究和妖骨碱性另酸酶早期诊断先天性佝偻病的临床研究有一定经验。

李恭才 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小儿外科临床研究诊治工作。在小儿先天性畸形及小儿肿瘤的防治特别是小儿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

张志芬 女,甘肃兰州甘肃省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儿科专业31年,在新生儿各类疾病、肾小球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阿布都 男,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擅治疾病: 擅长小儿外科。

张宪生 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着重于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研究。

戈东东 女,宁夏自治区银川市玉皇阁北街102号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儿科各种急症:高热、抽搐、中毒、循环和呼吸衰竭;新生儿疾病;小儿营养缺乏性疾病;小儿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结缔组织系统各种疾病;小儿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华北地区

鲍秀兰 女,北京市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儿童甲状腺疾病、垂体侏儒、矮小儿童、小儿癫痫、脑瘫及智力低下的诊治。

魏珉 女,北京市协和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小儿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等小儿肾脏病、各种免疫性疾病、新生儿疾病、遗传代谢病的诊治。

李振东 男,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外科疾病。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成长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卫生为儿童机体健康提供了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卫生机制、体制的改革,妇儿科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实,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政府指令90%以上的患者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诊,中国县级区域卫生面临挑战,特别是妇产科、儿科面临诸多问题,怎样面对挑战,怎样服务好妇女儿童,笔者以为在中国县级区域整合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妇儿科,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尤其必要,值得全社会思考。

1 整合人力资源

发展妇儿医学事业,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医患双方是事业的主体,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满意是医护人员的服务宗旨,但重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为重要,在信息方面,医方是主体,没有身心健康的医护人员怎样来服务好患者呢?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现状,深入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目前我国儿科医生7万多,需要30万左右,儿科医生肩负了巨大的负荷,特别表现在县级区域[1]。县级区域人口不多,城区人口10万左右,因此,整合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妇儿科,建立妇女儿童医院,会使妇儿医护人员集中,形成拳头作用,避免医护人员过度劳累,身心伤害。避免人员过度分散而降低服务质量,同时真正意义上形成高、中、初级人才队伍,切实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县级区域缺乏专业毕业、资深的专业人才,有一些医院没有儿科,或走过场,没有儿科开展妇产科就违规,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有一些医院挂一个招牌,因人员不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医护人员应对日常工作,已身心疲倦,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长期面对疲劳战,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讲课等没有更好精力参与,更淡不上教学、科研。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形成培训、学习、进修、教学科研的正规化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并加大培训力度,让在职医护人员更多接受在岗培训,不断提升其医疗护理水平,革新其医疗护理理念,以从根本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针对县级区域医疗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现状,可以向区级医院申请进修名额或是邀请相关教授入院开展培训工作。

3 整合设备资源

县级区域除县医院外,很少有CPAP,有创呼吸机的医疗机构,可想而知医护人员方怎样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众所周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综合反映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之一,建立妇女儿童医院使医护人员都拥有高端设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与纠纷。不过由于县级区域医院资金较为短缺,因此设备的引进需要分步骤进行,同时需要积极的拓宽医院融资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充分借助社会、政府力量不断革新医院设备,以保障患者治疗的硬件条件。

4 完善服务内容

县级区域医疗机构妇儿专业服务内容分散,医护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从事很专业的医疗工作,极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纠纷,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医患和谐。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设立预防、保健、妇儿科门诊部、妇科、产科、普儿科、新生儿听力筛查室、新生儿病房、NICU、PICU、教学科研室。形成教学-科研-临床的正规化运行机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自患者入院起至出院时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方案,全面落实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工作,医院所有员工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情况的出现,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规范自身日常操作,降低医疗事故的出现率,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形成服务网络

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可以形成县、镇、乡、村的网络结构,定期巡查、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特别有力于双向转诊,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服务网络的构建需要得到全体医疗工作者的重视,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相对而言较为平庸,因此上级医院需要定期安排相关医生深入乡村开展会诊,在会诊的同时对乡村医生医疗技术进行指导,不断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

6 避免医疗事故与纠纷

妇儿科工作极具特殊性[2],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疗事故与纠纷80%与医务人员精力不足有关[3],建立妇女儿童医院必将缓解人力资源不足所致的医务人员精力不足,医护人员素质会大幅度提高,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抢救与转运,有高端设备的支撑会降低患者死亡率,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医护人员规范行医,患者便利就医,医疗事故纠纷明显减少,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妇儿医学事业必将长足发展。因此,在进行医务人员排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休息质量。如果医务人员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在工作中出现过度疲劳的情况势必会加大医疗事故风险,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在进行医务人员排班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内大型医院的排班模式,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时间,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于部分医务人员相对紧缺的医院,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招聘,扩大在职医务人员规模,保证患者就诊时随时有医务人员候诊[4]。

7 政府的支持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升级,加大改革力度的新机遇,卫生事业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已有新的亮点,中国县级区域妇女儿童医院是否能够成立,需要政府支持,值得全社会关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职儿科注册医生共计6万余人,与国际标准的30万相去甚远,这种情况不仅加大了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一现状,政府需要充分重视儿科治疗工作,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加大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扩大我国儿科医生规模,以充分满足我国目前儿科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不断革新儿科医疗设备,确保儿科治疗的硬件条件能够为现阶段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协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国县级区域建立妇女儿童医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我国广大妇女儿童得到良好医疗护理服务,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提高传染病、遗传病的治愈率,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青华,李慧民,刘晓红.妇女儿童权益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04:72-76.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90-02

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着儿童疾病预防、诊治、治疗和康复等任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国已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使得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的开展将使原来就满负重荷的儿童医疗保健系统承担更加沉重的任务。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近几年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依然要面对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出现“儿科医生荒”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1]。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儿童医疗保健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是广东省改革开放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展快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其对于儿童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在儿科现有医生数量与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预测中,医生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每千名儿童医生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儿保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人员主要集中在二级及以下卫生机构;高学历高职称儿保医务人员数量少;医护比例配置不合理。

截止2011年底,在常驻人口的统计中,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医生数量为0.46人,与上海每千名儿童拥有1名儿科医生相比较,差距超过一倍;广东省每千名儿童拥有病床1.44张,这个数据在全省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中仅占6.9%,与我国占总人口17%的儿童数量不成比例。又因为广东省流动人口多,实际上儿科的病床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而广东省儿科医生数量逐年下降,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0.43个儿科医生,缺口约20万人。广东省仅广州市的儿科医生缺口就已经突破2000人。

2.政府对妇幼保健院投入不足,缺乏合理科学的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儿科职能未完全发挥。在三级儿童医疗网络架构中,妇幼保健院在儿童医疗保健任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了承担了对托幼机构的儿童保健管理,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的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在促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上都较好[3]。但部分妇幼保健院仍存在一些问题。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少,医护比不合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医护人员培训机会和时间偏少,儿科医护人员能力提高受限。在全国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重“妇”轻“幼”的畸形发展格局的情况下,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科失守,也加重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3.儿科医师人才队伍短缺,培养机制缺失,流失严重。首先,从1999年开始,我国为拓宽儿科医生的专业面,借鉴美国的经验而停止了儿科专业的招生,只有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才有儿科专业方向。这种改革措施失去了儿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影响了部分儿科医生的来源[4]。第二,儿科医生招聘难。培养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起码需要8~10年左右的磨炼,培养周期长,回报却很低。第三,在每年的医学研究生招录时,儿科专业上分数线的名额都未能招满,只能等别的专业落榜者转专业,故这部分人专业思想不稳定。改革开放后,许多综合性医院甚至把儿科“抛弃”,少数综合医院中的儿科保留下来的,都是缘于政府的压力或是医院等级评审。儿科是一个需要其他部门补贴的科室,让许多儿科医生无法接受被“扶贫”的感觉,不少人选择了“逃离”,而坚守者整天疲于奔命[5]。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儿科医生流失率持续走高。

4.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利用流向不合理,过度利用与利用不足同时存在,民众缺乏正确的儿童就医观念。民众对儿科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医观念和行为却存在偏差。一是民众对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信任度较高,对社区医院和相当一部分综合医院儿科的信任度低;二是社区医院、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网络不健全,缺乏适用于患者家属的正确的就医引导,缺少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三是患者家属因缺乏正确的就医引导,普遍不信任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而制度上也缺乏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加重了“儿童看病难”。

二、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调整卫生投入和支出结构,将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方法,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政策实施所需资金。各级政府在安排年度卫生投入预算时,要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增加儿童医疗卫生投入占总卫生投入的比例。尽快设立儿科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统筹用于全省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加大投入,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的新机制。对于部分保健院未有儿科床位设置,建议各级政府及早提出对妇幼保健院儿科专科建设的规划,尽快落实规划提出的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政策落实的资金。增加妇幼保健院专项资助,用于儿科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同时加强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儿童医疗保障人员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对儿科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增加学习儿科的内容及时间,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

3.加强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医生工作量大,但年收入相对较低等因素是儿科医护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为留住儿科医护人才,可通过完善广东省儿童医疗保健医护人员的薪酬体系,调整儿科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比如,适当提高儿科诊疗费用、体现儿科医生医疗服务复杂性的价值、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编制数等积极措施加以解决目前难题。各级医院内部可以从职称晋升、奖金分配、进修学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此来稳定及壮大现有的儿童医疗保健队伍。重视儿科医生需求量日趋增长的现状,由省政府统筹领导,各市根据实际需求和现有供给等制定区域内的儿科人才培养计划,并纳入全省的卫生人才规划中。下大力气引进和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医德高尚的科学领军人才,具体可以通过高校的“订单式培养”,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儿科医生,做好人才储备以保障未来儿科医生数量能满足需求。

4.试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分级诊疗模式双向转诊机制。建议全省的市、区两级政府参照广东省家庭医师制试点方法,制定辖区内的家庭医师试点单位,通过制定各级医院儿科出入院标准和就医报销比例,加快形成基层儿科处置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主要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合理分工的诊疗模式,推进双向转诊的建立。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大力宣传“小病在基层”、“就近择医”、“不盲目扎堆大医院”等就医观念,逐渐增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逐渐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儿童医疗服务新格局。简化儿科医生办理多点执医的程序,鼓励各区辖区内儿科医生多点执医,使得儿童即使在基层卫生机构也能享受和大医院相同的诊疗水平。

5.构建广东省儿科专科服务政府补偿机制。第一,儿童医疗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原则,广州市各大医院应该将儿科设为公益性临床科室,特别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生队伍,应增加其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可效仿公共卫生经费拨款的模式发放,其薪酬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解决。第二,广东省各大综合医院要对儿科的经济核算予以扶持,保证儿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平均收入。只有这样,儿科医生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从而避免儿科医护人员流失,从源头上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第三,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调整儿童医疗收费水平。由于儿童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对于儿童医疗服务定价也应区别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服务。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儿科项目的收费水平,使儿科医生的医疗服务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儿科补偿机制的建立可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按照适当的比例共同给予补偿。

参考文献:

[1]向伟.中国卫生人才亟需补上儿科医生缺口[J].中国卫生人才,2013,(2):13.

[2]崔霞.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6

牟玲女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85号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治疗小儿发疹性传染病、肠道感染性疾病、乙型脑炎以及其它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王淑清女 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山路82号黑龙江省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遗传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孟宪国男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20号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内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治。

洪月子女 长春市红旗街6号吉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各种肺炎、腹泻、肾炎、过敏性紫癜、肺含铁血造素沉着症,病毒性脑炎,小儿哮喘,血尿等疾病。

胡克恒男 长春市新民大街1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张晓娴女 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23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所专长。

华南地区

陈翔男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

许雪娥女 湖南长沙市湘雅路141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消化营养。

张宝林男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湘雅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发育与出牙问题、乳糖反应等儿童常见疾病。

余孝良女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擅治疾病: 小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易者文男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擅治疾病: 小儿肾病、遗尿、流感等疾病的诊治。

李云男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急诊抢救及疑难病例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灭活卡介苗皮上划痕治疗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冯志明男 广州市多宝路63号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教授。能熟练处理儿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新生儿疾病有较高的诊治能力。

林明辉男 广州市昌岗路250号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儿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尤其对新生儿疾病诊治有较丰富临床经验。

罗玉桃女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中路318号广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儿内科工作五十多年,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培郁男 广西南宁市南京路39号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儿内科疾病。

刘义男 广西南宁市滨湖路6-1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长为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华东地区

杜洪蓉女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重危病的施救工作,以及普通儿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专家门诊时间: 星期一上午

俞善昌男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小儿哮喘。

周苓怡女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常见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对小儿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颇有研究。

门诊时间: 星期三

王岱明男 上海市枫林路183号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陈舜年女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上海二医大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 新生儿、儿科急救及消化专业。

林致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童肾脏病诊治及疑难杂症诊治。

宫道华女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金宏英女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主攻小儿肾病的防治研究和儿科疾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肥胖症的防治研究。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杨丽媛女 山东省济南市建国小经三路2号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专业及小儿神经、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汤仲英女 安徽合肥市望江东路39号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擅治疾病:儿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侧重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尤其对哮喘疑难性咳嗽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徐英美女 南京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对儿科各类疾病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类新生儿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新生儿急危症等。

唐月华女 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能很好诊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等疾病。

西南地区

何师亭男 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颠痫、脑瘫儿童心理障碍多动症,学习困难等疾病诊治。

唐素霞女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有系统的儿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对小儿血管瘤、淋巴癌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王敏琴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各类新生儿疾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李炜如男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疾病:新生儿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姚裕家女 华西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儿科学尤其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在新生儿感染,窒息缺氧脑损伤,黄疸和早产儿疾病的诊治,危重新生儿的救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方慎钧女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诊治新生儿专科及呼吸专科疾病。

华北地区

郭异珍女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对小儿神经和儿童发育学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钱培德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348号河北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儿科、新生儿急救、遗传等疾病的诊治。

王先觉男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治小儿血液病,尤其对小儿白血病及小儿肿瘤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孟繁杭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早期临床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

西北地区

张明男 甘肃省人民医院儿内科教授。擅长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哮喘及儿童保健等。

亢秋芳女 西安市第一医院儿内科教授。对新生儿疾病有独特的见解。

张兰萍女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小儿肾病的中西医治疗。

李大中女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惊厥、各种类型癫痫、脑性瘫痪、脑发育障碍、中毒性脑病后遗症等有独到之处。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7

二、教学安排的比较与分析

美国儿科教学目的之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是主要内容,疾病方面则强调了解即可,儿科医师培养主要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然而目前我国儿科系大部分取消,且住院医师培训尚未完善,实习要完成很多内容。我国内外妇儿是临床核心课程,临床医学的教学主要由理论课和临床实习两部分组成,不同学制课时和时间安排略有不同。以我院五年制本科生为例,理论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共54学时,大课教学,内容涵盖总论到各大系统常见病,课程结束后一次笔试,记为儿科学理论学习成绩。临床实习安排在第期和第十学期,与内、外、妇产科学等学科统一轮转,时间为4周。实习结束后评估,主要为专业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芝大在第三年临床实习中共8周儿科。理论在实习中以小课分专题讲,病房门诊各一月,实习期间理论与实践结合式学习。第四年毕业前如果对儿科有兴趣,可再次选科实习。安排紧凑,内容多,自主学习比重大,实习时间也较长。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各亚专科齐全,学生实习机会多,师生互动特别多。8周学习结束,学生多已能了解儿童发育特点,会与孩子打交道,因此喜爱儿科的多。相比我国,强调儿科特点不足,或课堂讲后无实践,学生很快遗忘。由于我儿科医师不看正常儿童只有患儿,且儿科病种集中,季节性强,学生实习所见疾病有限。例如,冬季实习的四周里只看到肺炎哮喘。特别是没有见过相对年龄阶段的正常儿童,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发育的正常与否,导致对儿科有畏惧感。

三、教学内容的比较

在美国儿童健康随访是儿科门诊工作重点,医生责任有儿童福利和权利维护等。教学内容按专题编排,如保健、生长、发育、行为、营养、防护、青春期问题、新生儿问题、常见急慢性疾病、儿科急症等,涉及到儿童医疗服务多方面。我国教学重点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对儿童特有的生长发育、保健等所占比例小。另外我国目前儿科教学多只有内科部分,其他均属专科。而美国儿科教学则有外科如矫形,急腹症,还有眼耳鼻的体检、儿童常见急症皮肤疾病等。这些也与我医疗服务体系实际状况分不开。由于是发展中国家,各地医疗资源差别悬殊,多仅为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健康意识增强,儿科医师职责也必需改变。

四、教学形式的借鉴

(一)教学资源。

美国无指定材,但教学资源丰富,除教科书之外有网络资源等。专业书籍,例如《尼尔逊儿科学》专业书籍外,提供多个网址供学生自学。此外还有网上模拟病人案例。在Pritzker医学院两个月的儿科轮转实习中,大小查房,病例讨论,读书报告,老师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我国目前儿科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五年制与七八年制稍有不同,此外学生可以找到的资料较少,也缺乏权威性。

(二)教学安排。

在美国有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但更多是学生自学。芝大每周有一次讲座(1小时),一个主题。如心脏病学,皮肤病学,儿科急症,新生儿问题等。PPT形式,老师主讲,相关主题会涉及多个疾病,但点到为止,老师课上引导,提供参考文献及网址,学生课后自学。一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学生至少要花4个小时的课后时间消化吸收。相比我国儿科理论课时看来多,但病种少,且多与内科重复。好老师能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但学生被动学习,一到临床则不知所措,且逐渐失去自主探索能力。

(三)小组讨论式学习。

芝大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小组讨论学习。每组10人左右,每次一个主题,10个左右的病例形式的相关临床问题。如健康指导专题涉及内容包括新生儿日常护理、儿童安全防护、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铅中毒等。课前问题提供给学生,课上每人轮流解答问题,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倾听者。讨论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知识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病房晨会学习。

每天一小时晨会,着重临床思维训练。主要是由医生和医学生参加,也有为住院医师培训设计的,实习生自由旁听。住院医提供病例,学生提出鉴别诊断,初步处理意见;住院医列出检查结果,用药后反应;学生提出进一步诊断处理,教师点评。步步引导学生临床思维,最后住院医用准备好的幻灯介绍这一疾病。这是疾病的学习,更是基于临床的思维训练。

(五)病房查房学习。

每日上午查房学习。由主治医及不同年资住院医,实习医学生,社工组成团队,查房形式和我国相似:夜班住院医汇报病情,上级医生指导治疗,提出检查措施,出院计划等。学生同时在病房接触病人,与病人及家长沟通交流,学习对病人的关爱和保护、与同事协作等。住院患儿多为病情危重患儿,往往涉及多专科合作,学生在查房中受益匪浅。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8

目前,北京市设有儿科病床的医院共有92所,其中三级医院24所,二级医院33所,一级医院25所,未评级医院10所。

全市儿科实有床位3074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的3.2%,其中三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2059张,二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703张,一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130张,未评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182张。

北京市的专科儿童医院有5所,分别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三甲、公立非营利医院,编制床位970张,实有床位970张;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三甲、公立非营利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有床位430张;

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104张,实有床位89张;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26张,实有床位26张;

北京清河圣地妇儿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20张,实有床位20张。

2011年,全市儿科实有病床使用率为92.95%,其中,北京儿童医院实有病床使用率为104%;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实有病床使用率为98.84% 。全市儿科编制病床使用率为89.26%,其中,北京儿童医院编制病床使用率为104%;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编制病床使用率为102%。

通过对三级医院就诊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有71.4%的住院患者来自京外,相当于970张病床中的693张是为京外患者服务;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有40.7%的住院患者来自京外,相当于414张病床中的169张是为京外患者服务。

目前,在专科儿童医院中,仅这两家专科儿童医院有862张病床服务京外患者,占全市儿科病床的28%。此外,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中儿科病床亦有相当比例服务京外患者。

存在的问题

*儿科机构设置仍需完善

2010年底,全市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开设儿科的有67所,其中只开设儿科门诊的有29所(三级6所,二级23所),开设儿科门诊及病房的有38所(三级16所,二级22所);按综合医院设置标准设置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医院不足综合医院数量的一半。

目前,经过几年的完善,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儿科门诊,但仍有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未开设儿科病房。

*专科儿童医院人满为患

2011年,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诊疗总人次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就诊量的43.6%和52.0%。

儿童患者在这两所儿童专科医院集中就医,造成这两所医院挂号难、住院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也带来了医院附近交通拥挤、停车困难等社会问题。

*优质儿科病床资源超负荷运转

11所医院的1261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在100%以上,占全市儿科病床的41%;15所医院的1744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在97%以上,占全市儿科病床的57% 。北京安贞医院的82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高达196%;北京儿童医院的970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达到104%。

*儿科资源结构布局不合理

资源过度集中在专科儿童医院,5所专科儿童医院实有床位1519张,占全部儿科床位的49.4%。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两家医院实有床位1384张,占全部儿科床位的45%。

资源过度集中在高层级医院,基层儿科资源极其缺乏;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远郊区县儿科资源缺乏。

优化儿科,规划布局

*加强儿科资源规划

现已初步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提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建设。

区域卫生规划正在制订过程中,拟增设两所儿童医院,同时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儿科的建设,提高全市儿科服务的整体能力。

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提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儿科建设和儿科医师的培养。

目前正在准备适时编制北京市儿科专项发展规划,从资源数量、结构、布局以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更深层次的研究规划。

*优化儿科资源结构

在优化儿科资源结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资源数量;新增儿科资源重点向基层倾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院;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

就目前来看,儿童医院的建设明显受到儿科人才短缺的制约,硬件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是人才的短缺并非在短期内就能解决。

*调整儿科资源布局

推进儿童专科医疗机构的布局调整,通过增加和引入资源等方式满足儿童专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诊疗需求;

新增儿科床位资源重点向资源短缺的城市发展新区和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功能拓展区配置;

调整部分中心城区优质儿科资源向郊区疏解;

新建两所专科儿童医院,新建两所重点是儿科的综合医院新院区。

计划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新建儿童医疗机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东)正在选址,拟规划100亩以上土地用于建设,床位规模在500张左右;

北京儿童医院在京西选址建设新院区(西),目前正在选址,拟规划150亩以上土地用于建设,床位规模在800张左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南)重点发展儿科,将该院的儿科迁到大兴院区,该项目规划占地108亩,总床位为1500张,其中规划儿科床位400张;在北京北部选址建设一所重点突出儿科的医院,初步意向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回龙观地区建设,总床位为800张,儿科病床规模在200张左右。

*提高儿科服务能力

综合医院均需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儿科,并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

2015年,儿科服务床位数占比达到4%,2020年达到5%;

2015年,全市儿科床位规模逐步达到0.2张/千人口。

儿科发展政策策略

*制订出台新政策

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出台《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21号 );

2011年,北京市卫生局出台《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的通知》(京卫妇精字〔2011〕10号);

将在儿科人才培养、儿科学科扶持、儿科医疗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出台新措施。

《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儿科设置: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

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儿科建设,未设置儿科的16所综合医院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

只开设儿科门诊、尚未设置儿科病房的29所综合医院应于2012年底前开放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床位数不得少于编制床位数的2%;

综合医院儿科急诊24小时开放。

此外,《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还在加强儿科队伍建设、吸引并留住儿科人才,建立儿科专业国际交流与培训机制,加强儿科住院医师培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的通知》指出: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参与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

每个区县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均有一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儿科发展。

*加大儿科投入力度

加大对儿科诊疗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

改善儿科的工作条件,充分挖掘儿科服务潜力。

*加强儿科建设,督促考核

将儿科设置与发展纳入医疗机构校验、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和管理评价体系、院长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及医院评审评价体系。

*优化流程,挖掘服务潜力

通过优化就诊流程、预约挂号、分层挂号、延长服务时间等手段挖掘儿童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在优化就诊流程方面,以发烧儿童患者为例:把就诊“顺行”改为“并行”。以前的流程是排队叫号、排队化验、排队等着医生诊断;现在可以先给孩子“试表”,同时在试表处就可以给孩子开出所需的化验单,这样在等待医生叫号就诊的这段时间就能完成检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数据抽样采集显示,每个患者平均在医院的时间为128分钟,比旧流程少用了36分钟。

预约挂号采用医师工作站、预约中心窗口、114电话预约、网站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时间为3个月。就诊当日,家长凭预约条或短信提示挂号就诊。开展预约挂号政策之前,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队伍长达百米甚至几百米,经常排到院外二环辅路上;开展预约挂号等措施之后,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大厅挂号队伍明显变短,每个队伍不到十人,大大缩短挂号时间。

分层挂号可采用分时段分层挂号、不同楼层开设挂号处、不同科室开设挂号处等多种方式。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9

这些都是儿童专科医院院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回答这些问题,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专门策划了一场名为“区域儿科中心的定位与发展”的圆桌论坛,以期通过与全国知名儿童医院院长访谈,为区域儿科中心的设立建言献策。

倪鑫:当前儿科医院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应对挑战的出路何在?

黄国英:目前儿科医院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来自医疗服务的供需失衡。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公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儿科医学人才日益紧缺。

公众看病一般会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品质,二是便捷程度,三是服务价格。

就医疗品质而言,各家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其直观表现为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但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儿科门可罗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众对综合性医院或社区医院儿科的医疗品质不信任。

目前,社区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患者为了避免在社区医院或综合性医院遇到困难后再转诊到专科医院,很多人选择一步到位,直接到儿童专科医院就诊。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儿童看病难的程度。

白继庚: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根本办法是,合理配置儿科医疗资源并加快儿科医生培养。但这也是最难实现的目标。

儿科医师的成长非常困难,一方面由于医学院儿科系学生本就为数不多,而另一方面,因为待遇低、风险高等因素,真正从事儿科工作的医学生更是寥寥。目前的教育体系未能培养出社会期望的儿科医生数量。这个问题应该得到广泛关注。

于广军:在人力资源紧张和经济运行的压力下,儿童专科医院高负荷运转,其承担的任务已远超出供给能力。从表面而言,这是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只要培育足够的儿科医师便可解决问题。但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目前,儿科医生待遇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儿科医师的待遇问题与医院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但决定因素还是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

目前虽然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其影响力度有限。而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才是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并最终引导医生选择儿科的根本办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才是解决儿童看病难的治本之策。

倪鑫:构建区域儿科医疗中心是缓解儿科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构建要点有哪些?

黄国英:缓解儿童专科医院发展困境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增加政府投入、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儿科医生、建造更多儿科医院、开展多层次医疗服务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需要。但是如何通过构建区域儿童医疗服务中心来解决当前的困境,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区域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应该以区域内某一医疗机构为主体,通过带动区域内儿科医疗服务资源,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并且能获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构建区域性儿童医疗服务体系有很多工作要做。首要一点,政府层面要使区域性的儿科资源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提供分层次分级别的儿科医疗服务,使百姓相信到任何地方看病,都能解决问题。

白继庚:随着医改的推进,上述儿科困境或许可以得到解决,但“等要靠”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我们需要做自己可为之事。

站在省域的角度,每个省都有一个实力较强的儿科医疗机构。在区域内建立儿科医学中心十分必要,既可以带动本区域的儿科学科发展,同时也是保障区域儿童就医保健的重要基础。

若想构建区域儿童医疗服务体系,需要首先建立危重症转诊网络。例如,山西省面积并不大,救护车3小时即能到达最远距离。现在,以山西省儿童医院为中心,我们建立了连接全省大部分区县医院的危重症救治网络,并借助救护车车载设备,建成并完善了医疗救治网络,初步解决了危重症初生婴儿的转运问题。

其次,为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儿童医学中心可以在各地级市或较重要的县开设分中心,使儿童医学中心的技术力量快速下沉到基层,促进资源更为合理的分布,以此带动儿科医疗机构和县级儿科医疗机构的发展。一个区域儿科医疗服务体系,既要有中心,也要有中间层和末端。如此,整个体系才能使得儿童医疗资源覆盖整个区域。

于广军: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还可以提升带动专科医疗技术水平。

从实际工作而言,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承担四方面任务。其一是医疗救治,包括疑难重症的抢救和高端技术的使用等。其二是预防保健,包括网络指导、筛查和二级预防。其三是教育培训。其四是技术研发。

尽管设置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操作过程仍有问题需要讨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区域。比如全国需要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要设置几家儿童医学中心?这些问题都有待合理规划。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均衡,所以在设置区域医疗中心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倪鑫:如何看待区域儿科中心的纵向与横向整合?

黄国英:区域性儿科医疗中心应该是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整合。其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目前可行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本地区的医联体。此种医联体是从人事、财务和收入等各方面紧密联合的组织。通过紧密结合,该联合体可以盘活区域内的存量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的矛盾。

其二是区域性儿科医疗中心。在此层面,若想完全实现人事、财务和风险分担的紧密联合比较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辐射。虽然此种组织不能形成实体机构,但在人才培训、技术辐射等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其三是联合全国优秀的儿童专科医院,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形成部级儿科医学中心。这些代表部级儿童专科水平的医院,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如何将这些儿童专科医院以某种形式整合在一起,冲刺世界一流,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白继庚:尽管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有很多好处,但实施难度较大,时间成本也很高。对此,山西省通过建立妇幼保健院协作体系,对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目前该协作体系已经涵盖了山西省135家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在人才培训、信息平台搭建、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意义。5年来,接受三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千人。这不仅推动了山西省妇幼人才的发展,还推动了远程医学和教育的发展。

于广军:横向联合涉及综合医院儿科的定位问题。现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动提出与我们进行合作。如果该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定位为解决儿童常见病,两者就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儿童医院在麻醉科、影像科等方面较为薄弱,因而综合性医院可以作为儿童专科医院的规培基地。但如果该综合性医院将儿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发展,那么合作可能相对就少了。关键是定位要取长补短。

倪鑫:在当前激烈的医疗竞争中,儿童专科医院应如何确立自身的发展优势?

黄国英:中国儿童专科医院的发展速度很快。3年前,其数量还只有50余家,2013年就增至92家。不过,即使儿童医院增加到400家,也难以满足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不同忽视。

在区域医疗体系中,儿童专科医院要定位于解决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等医疗任务。而社区医疗机构则要力主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做好患者康复工作。此外,在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儿童专科医院还要在制定诊疗标准、规范诊疗行为、在职培训和临床科研等方面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医改提出,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的服务量将达到20%。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医疗市场,给公立儿童医院带来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竞争。

为此,在考虑如何保持优势的问题上,我们考虑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而是要更多考虑合作问题。

我们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应对竞争,比如通过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使医护人员在有稳定、合法和安全的第二战场同时,还可以盘活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共赢。上海国际儿童医院的建立将吸引一大批医护人员。

倪鑫:若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并不断强化学科竞争力。

比如为了更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新设了儿童眼科和耳鼻喉科。考虑到晚婚晚育人群日益增多,我们重点关注遗传病和出生缺陷等领域。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下,医院还积极开展感染控制工作,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有效减少医疗事故。此外,医院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10

针对邵阳地区新生儿医疗市场的需求,我们在99年在全市各大医院中率先建立了风险大、责任性强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几年来治愈了各种新生儿早产儿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曾成功救治的一位孕期只有26周,体重仅850克的早产儿是目前邵阳市救治体重最轻、孕期最短的早产儿。我们还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停止40个小时的新生儿,为我市重症患儿的救治工作再创奇迹。从2002年至现在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数百例,抢救治愈率高达95%以上,新生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如此之高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医院,标志着我市在新生儿抢救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99年11月份,我参加了湖南省第一期小儿脑瘫康复诊断治疗学习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无数的小儿脑瘫的患儿不能说话及站立行走,病人终生痛苦,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想为什么不能够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患儿变成一个完全健康的小孩呢?给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带来幸福。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儿科发展的空间。凭着责任感和这个难得的机遇,我从学习班归来后,立即组织儿科的医务人员开展了这一科研项目的探索,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开展了以《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为课题的研究,从出生日至3个月的小儿,我们开始随访、诊断与治疗。这个新项目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治愈了1000多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孩子赢得了健康的生命,为患儿家庭驱散了忧愁的愁云,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也为科室拓宽病源,提高了“两个效益”。2002年这一成果获得了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于同年11月在新宁山山举行,并在全市推广应用。2003年10月18日创建了邵阳市唯一的一家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超早期诊断治疗脑瘫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其康复的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一科研项目又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科学进步奖入选国家卫生部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基金奖的评审中。

二、加强横向联系,扩大行业影响

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们科室与上级医院如省儿童医院、湘雅附一、附二、附三及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渠道,并与下级的市县以及镇区医院建立较为广泛的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多渠道、多种方式建立业务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几年来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下级医院进行讲课、会诊,为他们提高诊疗水平,排忧解难,不收取任何报酬,树立科室和医生良好的形象。坚持接诊转入我科住院的危重患儿,在转运病儿时,不管什么时间接到电话,我们都坚持及时出诊,不仅免收出诊费用,还减免出车费用,减轻病人负担。对下级医院转诊的患儿,我们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使其尽快康复。这些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儿科每年的病人数不断上升,住院患儿每年达2000多人次,床位使用率在100%以上。而且不少的病儿都是县市区和乡镇医院转送我科的。

三、爱岗敬业,团结进取,一心一意为了科室的发展

娴熟的技术源于高度的奉献精神。儿科患者众多,工作繁重,已是全院皆知,尽管如此,作为科室主任,我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了病人,我从医二十多年来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只要病人需要,我时时刻刻都把自己当做值班医师随叫随到,以院为家,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医疗事业上。特别是担任科主任以来,从未休过探亲假及工休假。2000年初,武冈老家的母亲脑溢血病危,当时我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一例体重950克的早产儿,为了挽救宝宝的生命而没有请假回去照看母亲,最后宝宝获救了,而我的母亲却离我而去,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在我的带动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都乐于吃苦,乐于奉献,没有一个喊苦叫累,加班加点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特别是彭新平副主任、谢剑平副主任、黄桂珍副主任医师以及肖成平主治医师经常是二十四或四十八小时在科室吃住,连续工作,没有向医院提出任何要求。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县、区、乡医院来电话要转诊患儿,医务人员都坚持及时出诊,没有和医院要任何报酬。很多医生、护士为了病人的健康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忘我工作,甚至忘记自己的孩子与家庭。这就是我们儿科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白衣天使的光彩,实现最高的人生价值。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11

随着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儿童就医难问题日益凸显。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显示,2011年全国儿科医师约9.6万,儿科床位约20.5万张,全国79家儿童医院中,76%在大中城市。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则显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余人。以此计算,我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43名,拥有床位0.93张。1999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了儿科学专业,而新的儿科医师培养机制尚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儿科医师和儿童医疗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健康需求。

一、加强儿科医师培养

1.加强医学院校儿科医师培养力度。结合我国目前儿科医师现状,医学院校应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积极研究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的可行性,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加大儿科学专业教育,以满足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医师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4+1”或者“5+3”模式,分别培养本科和硕士层面儿科医师。同时,完善儿科学硕士和博士教育机制,加快儿科学高层次学历教育,提高儿科学科技含量和科研水平,满足儿科学专业发展需求。

2.加强儿科医师在职规范化培训。结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对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在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儿科医师在职培训制度,将儿科医师接受在职规范化培训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作为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不断提升儿科医师诊疗水平。根据儿科医师的资历、专业和技能,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儿童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努力降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最大限度提高儿童疾病诊疗技术和救治能力。

3.加强基层全科医师儿科专业知识培训。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全科医师培养和转岗培训工作,将儿科学相关知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例会制度,重点掌握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要结合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制度要求,重点做好体弱儿管理和危急重症儿童的转诊工作。

4.完善儿科医师城市支援农村制度。建立和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引导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进入县(市)级医院、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扩大服务能力及辐射能力,提高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把城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医师工作,作为对城市医院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城市儿科医师到农村医疗保健机构服务作为晋升技术职称的必要条件,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城市医院和儿科医师对口支援农村儿科学建设,对农村儿科医师进行传帮带。同时建立完善城市医院接收农村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医师进修学习制度,为农村医疗保健机构儿科医师拓展视野、提升诊疗技能创造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法律赋予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医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技术,而且要掌握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要求,根据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原则,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因此,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是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政府应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一方面加强儿童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建设,另一方面完善儿科医师队伍建设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1.加强儿科医疗专业机构建设,为儿科医师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儿童专科医院数量少、城乡分布不均、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力量薄弱,是造成儿科医师队伍发展缓慢、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快儿童专科医院建设、充实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科专业力量,不仅是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儿科医师队伍、吸引儿科医师人才的根本保证

2.优化医院管理体制,合理提高儿科医师队伍待遇。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逐步完善符合儿科学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儿科绩效考核制度,摒弃单纯以经济收入为主要考核目标的管理体制,突出以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管理体制。

儿科医学和儿科学的区别篇12

作者已经从事30年的四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矫形外科专业。在上万例手术治疗的病人中,14岁以下的小儿肢体畸形约占40%,深感我国小儿肢体畸形程度、肢体残缺的发生原因与类别、患者的地区分布、经济状况、就医需求等,与欧、美等经济、科技发达国家比较有很大不同,特做如下分析建议,与同道商榷。

1 要读懂国情,了解中国小儿骨科疾病的基本状况与社会需求

1.1 临床骨科医生首先必须解读国情、扎根于国学文化的土壤,谁读懂了中国的传统与演变趋势,谁真正了解大众的需求、意向,将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谁就会成功。

1.2 中国3亿小儿的数量接近北美的人口,其中运动系统疾病的比率是多少?专职从事小儿骨科与小儿运动医学的医生又有多少?“县(包括县级市)”的医院,是中国最基本的面向基层病人的行政单位有多少设立小儿骨科?没有经过正确治疗的小儿骨科疾病有多少?目前尚缺乏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宏观调查数据。

1.3 小儿骨与关节疾病、畸形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

小儿麻痹后遗症,延迟治疗的脑瘫肢体畸形,延误治疗的髋关节脱位,延误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数以百万计,而西方国家已十分少见了[1]。由此决定了中国小儿骨科事业发展、教学要求、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否与国际接轨,怎样接轨?

1.4 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延误治疗或不正确治疗的小儿骨科病人多

这类地区居民科学素养差,难以正确获得就医的正确信息,多有乱求医的经历。医院普遍缺乏小儿骨科专业,大骨科医生的技术理念与学术水平,也比经济发达地区的骨科医生有差距。致使很多小儿骨科疾病与肢体畸形早期没有获得正确的外科治疗,给后期矫形外科治疗增加了困难。

1.5 小儿四肢骨与关节畸形的矫正,缺乏强大的经济市场推动

由于用药少,手术中放置的昂贵的内置材料少,必然缺乏医药、器械厂商的强大推动,加之从事小儿骨科专业的医生少,难以召开规模宏大、气派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这是近10余年来小儿骨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 从生物骨骼的起源、演变看肢体损伤与重建的发展史

2.1 生命体的骨骼起源

1)生命(原核细胞——细菌),起源于38亿年前。

2)形成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约起源于35亿年前。

3)具有完整细胞核功能的“真核细胞”起源于20亿年前。

4)具有骨骼结构的生物:震旦虫管-小壳化石等,起源于5亿年前。

5)滑膜关节约起源于2亿年前。

2.2 生物界骨与关节发生与演变的基本历程

软体动物外骨骼动物内外骨骼兼有的动物

骨骼肌出现

脊椎动物(后进化出四肢和滑膜关节)

海洋脊椎动物终于登上大陆

启示:从低级生物到高级生物的演变,直到进化成人类,首先是骨骼出现,结构与功能重建的演变过程。大自然为人类肢体损伤、残缺的修复与重建,奠定了根本的生物学基础与活力,离开了这个基础无法谈科学技术的应用、医生智慧与临床技能的发挥。

3 用生物进化的理论探索人类骨科疾病的产生、发展的原因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动物结构与形态的演变主要来自于新功能的需求与定向的运动。人类早期奔跑的能力定型了人体的解剖,形成人类今天的样子。幼儿的坐立、奔跑过程,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躯体形态的发育。由此说明直立行走的人类,起源于东部非洲大草原的原因。当人类脑、手的发育区别于脊椎动物之后,颈椎病、脊柱疾患以及髋、膝、足关节畸形的发生均与直立行走有密切的关系[2]。

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的理论和仿生学的角度,从儿童发育过程与直立行走的运动力学,分析下肢骨关节功能的演变,畸形发生与运动系统疾病产生与发展的自然背景,可提出符合儿童发育学要求的重建下肢功能的医疗模式。

4 倡导“小儿骨科自然重建理念”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能像成人那样对损坏的骨与关节进行组织替代与重建,如人工关节置换。骨科自然重建理念的提出,不仅开阔了Ilizarov技术医学与哲学交融的思考层面,充分调动医生的智慧,顺应小儿生长与组织重塑的巨大潜力而修复肢体残缺。“自然重建理念”符合现代医学和谐发展的价值理性、决策理性。

“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是对骨科替代重建理论体系的一种补充和纠偏,也为骨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其发展趋势,符合由目前的替代外科时代(replacement surgery)向再生医学时代(regenerative medicine)发展的方向。自然永远是宇宙的本性或本原。人类既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任何创伤和疾病都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治疗疾病的医疗模式就应当遵循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自然重建理念”的提出与诠释为小儿骨科创伤、疾病的矫治,提供了符合生物学的理论依据[3]。

5 树立微创理念,重视手术技巧的磨练与医学美学要求

小儿骨与关节畸形的术前检查、治疗决策、手术操作较少需要高、顶、尖的设备与器械,真、善、美是一切工作的最高追求,审美意识是微创外科的根基,是小儿骨科医生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肢畸形矫正的手术过程与治疗结果,主要取决于术前决策,医生的临床经验,规范操作,临床技能与智慧的发挥,因此,医术与艺术,学术与文化交融,方能激发医生的潜能,体现出美的工作旋律,才能感受到医疗工作的快乐。

6 真正理解与正确应用现代骨外固定技术体系

以Ilizarov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骨外固定技术,将时间一空间(外固定器械构型的改变),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因素去调控,体现了时空哲学观。多种动物肢体的牵拉试验与临床实践证明:血管、神经、骨与软组织,都能在牵拉下再生。组织再生的机理是:组织受到持续牵拉后局部的潜能细胞被激活,干细胞也发生凝聚,首先出现微循环重建,而后出现组织再生,称“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H)”。

Ilizarov技术体系的正确应用与新近研究,开辟了小儿重度肢体残缺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新纪元。这一正确应用,对重度四肢残缺的治疗效果出现了革命性变化。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与专科管理模式、学术牵引力、骨科发展导向,不利于这个简单、有效、医疗费低的治疗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