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15:54: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生物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调查表、笔、放大镜 、照相机 、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石榴花
石榴花是淄博第十五中学的校花,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它格外的喜欢,平时更加保护它。你知道吗?她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不信你听我说:
【学名 】punic a granatum
别名 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山力叶
【生物学分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
花语 成熟的美丽:
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而雌花和雄花比较容易分出,因为雌花比雄花大而且漂亮,但是雌雄花都很好看,花色多为红色或白色。都能招蜂引蝶。远远望去,就像成熟的女人穿着彩色的裙子在那里翩翩起舞,十分还看。
所以,它的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 a 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 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 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蜡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繁殖】
常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扦插,春季选二年生枝条或夏季采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均可,插后15-20天生根。分株,可在早春4月芽萌动时,挖取健壮根蘖苗分栽。压条,春、秋季均可进行,不必刻伤,芽萌动前用根部分蘖枝压入土中,经夏季生根后割离母株,秋季即成苗。
【栽培】
露地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生长过程中,每月施肥1次。需勤除根蘖苗和剪除死枝、病枝、密枝和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盆栽,宜浅栽,需控制浇水,宜干不宜湿。生长期需摘心,控制营养枝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价值和用途】
花石榴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小盆盆栽供窗台、阳台和居窒摆设,大盆盆栽可布置公共场所和会场 ,地栽石榴适于风景区的绿化配置。
石榴作为药用,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古医籍均有记载。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认为石榴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润肺、涩肠、止血等功效。其中,药用最多的是石榴皮,多炒后应用。石榴花,有止鼻阻、吐血及外伤出血的作用,亦可治自带过多。外用则可治中耳炎。石榴嫩叶健胃理肠、消食积、助消化,外用可治疗眼疾和皮肤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石榴皮内含有“石榴根皮碱",对各种杆菌和皮肤其菌都有抑制作用。酸石榴含有较多的蹂质,有收敛杀菌效果,可治腹泻、荆疾,并可开胃口、助消化。石榴树的根皮,有鞍质,有驱除综虫和蛔虫作用。
果实可供食用;果汁可酿酒; 果皮及根皮有收敛止泻、杀虫作用; 也可作黑色染料;叶炒后可代茶叶。
【实用便方】:
1.口臭、口腔炎:石榴1个,剥皮取子,捣烂加水煎汁,含后咽下,日数次。
2.脱脏:石榴皮30克,明矶15克,水煎,洗患处。
3.中耳炎:石榴花,熔干,加冰片少许,研细末,吹耳内。
4.久泻久病:陈石榴皮,熔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米汤送服,1 日2次。
5.肾结石:石榴根皮、金钱草各30克,水煎服。
6.烫火伤:石榴皮适量,研细末,与芝麻油调均,涂患处。
7.外伤出血:干石榴花、白菜等份,晒干研末,敷伤口,外用敷料压迫即可。
8.湿彦、癖子:鲜石榴嫩叶,水煎,洗,患处。
月季花
月季,别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属蔷薇科,常绿小灌木。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现各省都有栽培。月季花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耐旱、耐寒。月季花为我国原产品种,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月季花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在17至18世纪输入欧洲,他们用欧洲种月季进行反复杂交。经过二百多年创造了二万多个园艺品种。花月季,特大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和藤本月季。
【月季花的作用 】
月季花的根叶、花可供药用,有活血、解毒、消肿之效;有香气的品种还可提取香精
【形态特征】
蔷薇属植物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攀绿状植物。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花单生或排成伞房花序、圆锥花序;花瓣;枚或重瓣。有多种花具有香气。在开花后,花托膨大,即成为蔷薇果,有红、黄、橙红、黑紫等色,呈圆、扁、长因等形状。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羽状小叶3~5枚,花常数朵簇生,微香,单瓣,粉红或近白色。花期10月。如香水月季,由月季与巨花蔷薇天然杂交而来。枝长,常带攀援性,小叶5~7枚,表面有光泽,新梢、嫩叶常为古铜色。花有粉红、浅黄、橙黄、纯白等色,芳香,生长季节开花不绝。而现代月季是经多次杂交、长期选育而成的杂种月季品种群。灌木或藤本;叶较厚、较大而表面光泽;花蕾多卵圆形,花形丰富,复瓣至重瓣,淡香至浓香。连续开花,而以5~6月及9~10月为盛花期。
【产地·需要温度】
几乎遍及亚、欧两大洲,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course of “pathogenic organism and basic medical immunology”
--investigation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of the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ursing school
li wen-min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ursing school, 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investigation through 5 aspects related to nursing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sycholog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basic learning ability,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metho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and requirem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question of learning "pathogenic biology and basic medical immunology " cours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learning efficiency: stimulating learning motivation, improve th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knowledge reserves, increas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to cultivate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teach students to learn; improve the teaching design, increase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guide the process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school of nursing;course of “pathogenic organism and basic medical immunology”;investigation report of course
《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是护理专业岗位基本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能为岗位综合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相长,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护理学院2012和2013级共6个班的学生。被调查的学生有3种不同的类型:二年级学生,一年级已经结业的学生,一年级正在学习未结业的学生。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2%来自文科生,32%来自理科生,6%来自中职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表360份,收回350份,有效率为97.2%。问卷共40个选择题,2个开放问答题。涵盖了以下5个方面: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学生学习后的效果等。经过spss和excel软件分析,除了2个选择题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问题无显著性差异。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是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学习的课程,问卷问题涵盖了以下5个方面: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学生学习后的效果等。
2.1 对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2.1.1 学习动机的调查:
此题为多选项,72%认为对后续课程有帮助,69%认为对工作有帮助,41%为了能及格,20%对本课程很感兴趣,13%想获得奖学金,13%继续升本,6%要回报家长。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认识较清楚,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作准备,这是学生的长期动机;同时学生还有短期动机,考试能及格;少数优秀学生想继续升本(长期动机)或获得奖学金(短期动机)。
2.1.2 学习心理的调查:
1)对本课程的兴趣:62%的学生有兴趣,21%没有兴趣,而影响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上课有些内容听不懂,占75%。
2)对本课程的学习信心:43%的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有信心的,33%的学生信心不足,表示有点信心。
3)本课程没学好的主要原因:66.4%认为自
己努力程度不够,15.8%认为自己学习基础较差,15%的认为学习方法不当,2.8%认为教师没讲好。 4)遇到困难时,解决的办法(多选):68.8%的与同学交流,61.8%的在课本中找答案,27.8%的在网上找答案,20.8%的与老师交流。
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有较浓的兴趣,也有较高的信心。当上课时听不明白、理解困难、不懂的问题积累较多时,学生无法获得成就感,学习信心就会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上课听不懂又有以下原因: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来自文科,学习前的生物、化学等科目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与生物、化学关联较多的章节听不懂;其次,教材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授课时也偏重于学科的系统性,讲得过深和过广;再次,理论和实验课时较少,比例不够适当,有些内容无时间展开详细解释,无时间开展学习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热情不够。
没学好的原因97.2%的学生归因为:自身努力不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这种自我归因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因自信心不足而产生自卑进而放弃学习[1]。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方向;学习也缺乏适度的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愿努力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喜欢采用单一的学习方法,不知道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的章节学习方法的不同,习惯形象思维,单调的、机械地死记硬背、重复记忆。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多数学生找同学讨论或在课本中寻求答案,这样解决问题,方便快捷,值得提倡。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手机可以随时上网,在网络中寻求答案也方便全面。找老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唯一途径。
2.2 对学生相关知识基础的调查与分析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是否学习过相关的知识,如是否学习过细胞、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的相关知识;是否听说过消毒、灭菌等词语;是否学习过抗原、抗体;是否知道过敏反应,疫苗的作用;是否会使用显微镜等。在这些问题中,除了对抗原、抗体、过敏反应等词语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从没接触过外,其它题目有50.5%~71.6%的学生选择了曾经学习过,但有些已经遗忘。这说明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知识绝大多数学生是储备不足,教学难度较大。
2.3 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一般学习习惯、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力等部分来调查。
2.3.1 一般学习习惯的调查:
1)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和目标:41.3%的学生从来没有过,37.3%的学生虽然制订学习计划,但从没有执行过,只有21.4%的学生已经制定学习计划,并能较好的执行。
2)预习和复习:只有4.3%学生课前预习,23.5%的学生课后复习,28.1%的学生很少预习和复习,43.1%的学生只是到了考前才复习。
3)上课记笔记:50.8%的学生偶尔记笔记,45.9%的一贯认真记笔记,4.6%的认为书上都有,没有必要记笔记。
4)完成作业:68.5%的学生表示能及时认真完成作业,25.7%的有时拖拉,7.6%的经常抄袭他人作业。
2.3.2 注意力的调查:45.2%的学生一节课可以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24.5%的学生只能集中20分钟以内。41.9%的学生感兴趣的,能吸引注意力的才能坚持听课。
2.3.3 记忆力的调查:3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记忆力较差,学习到后面的内容,前面的就已经遗忘,前后不能联系,最想提高的是记忆能力。
2.3.4 逻辑思维力的调查:32.1%的学生认为自己最想提高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课程内容除了不能纵向联系外,也很难学科间进行横向联系,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较差: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的认为没有必要,从来不制定;有的制定了也从未执行,成为一纸空文。预习、复习、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部分学生上课只是在书上简单的偶尔划划、少数学生甚至不带笔,书上空白;能系统的在笔记本上记笔记或课后整理笔记的学生较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方法,原因可能有:①入校前,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②上大学轻松,学习目标为能过就行,平时得过且过,考前才复习。③对学生课程总体评价单一,缺乏过程评价。
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学生注意力能集中30分钟以上,能把握课堂中的主要时间段,掌握学习重点。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很多:就寝很晚,基础较差
听不懂,玩手机等等。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内容没有消化,记忆学习内容当然会困难。医学知识是个复杂是体系,有很多记忆的内容,本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大部分学生最希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其次,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逻辑思维的前提。
2.4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方式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2.4.1 教学方法的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占32.4%,其次喜欢模拟情境法,占27.5%,23.2%的学生喜欢讲授法。 43.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满意,25.1%表示非常满意。
2.4.2 教学方式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认为图片丰富,信息量大,但44.3%的学生认为放映速度较快,不方便记笔记。
2.4.3 课堂上师生交流情况调查:在课堂上只有22.4%的学生很愿意与老师交流,36%的学生比较愿意,而16.5%的学生不愿意。当教师提问时,39.6%的学生表示通常知道怎样回答但不愿回答,22.3%是点名后被迫回答,只有20.1%的学生是思考后并积极答。小组成员之间,84.4%的学生表示能愉快合作,很好完成学习任务。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已经不能再占领课堂,吸引学生。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喜欢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喜欢与教师和同学多边交流,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间的积极性表现不高,部分学生是观望,没有胆量交流。这种意识和行为上的矛盾在课堂上表现突出,使得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有时无法很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不太方便学生记笔记,对于惯于传统板书的学生很不适应。大部分学生只能将重点草草的划在书上,以便课后整理笔记。整理笔记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的过程,但花费的时间较多,学生往往不愿整理或不能坚持整理笔记。
2.5 学生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考核的调查与分析
2.5.1 学习效果的调查:学生希望达到的效果是:63%的认为应掌握大部分知识点,22.6%的认为应掌握每个知识点,14.4%的及格就行。34.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学习成效不满意,30.6%的比较满意,30.3%的有一点满意。实验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44%的学生认为实验学时较少,30%的认为实验原理没理解,不知为什么这样做,14.3%的认为实验器材不足,11.7%的是怕做错了而不愿意做。
2.5.2 学习考核的调查:63%的学生喜欢过程考核。在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中(多选),56.3%的学生最喜欢笔试,其它的依次是实验报告(44%)、作业(40.4%)、小组课外活动(38.5%)、实验技能考核(38.2%)、小组专题讲座(38.2%)、口试(13.8%)等。过程考核中,学生们平时成绩较高,而结业笔试成绩较差,究其原因,58.6%的学生认为平时理论学习不扎实,花的时间较少;22.7%的认为平时每项考核,时段较分散,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得较好。
大部分学生期望达到的学习效果:掌握大部分知识点,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但只有34.8%的学生认为自己达到了预期效果。所有学生都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多数学生努力程度不够,如对于本课程,多数学生每星期最多看1小时的课本(每周4学时),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实验时间较少,动手机会较少是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不懂实验原理,没有动脑深入思考,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步骤盲目地机械地照搬也是动手能力差的另一原因。
大部分学生喜欢过程考核,原因为:①过程考核开展的活动丰富,如课外活动、专题讲座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获得了较高的平时成绩。多数学生特别不愿口试,因为在教师与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时容易紧张,甚至一时语塞,一片茫然,不容易取得好成绩。平时理论知识所化时间较少,学得不扎实是笔试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与前面分析的相似。
3 结论与对策
3.1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意识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反映[2]。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学习的意义,解决为什么学,与护理行业职业发展前景、社会发展、个人发展计划紧密相连,使每位学生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对前途充满信心。在新生入校时引导每位学生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进行正确的职业教育,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促使其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以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加强知识储备,增加学习信心
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的知识建构。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知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不能学,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但多数文科生原有知识储备相当缺乏,听课困难,导致畏难情绪很严重。少数学生甚至不愿听,放弃学习。这时,任课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其增加学习信心;同时建议开设选修课程,补习相关知识如生物、化学等课程。除此以外,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够用、听懂为原则适当调整教学难易程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加能学好的信心。
3.3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
当成绩不理想,自己预期学习的效果和现实学习结果相差较大时,学生就会对自己不满,这时少数学生能作出学习上的调整,但大部分学生不知怎样改变目前的学习状况。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任课老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 也要适时地根据课程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方法[3]。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学习动机的强弱[4]。讲授本课程时,尽量要求学生课后能整理笔记,并且定期检查。通过过程考核,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在课堂上,用语言、动作、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授课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如在讲授细菌的总论时,注重形象思维,多看图片;讲授细菌各论、病毒各论、寄生虫时,要求学生列表比较这些庞杂的细菌,抓住致病性的特点;教授免疫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逻辑思维、判断和分析。通过平时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当然,学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是引导,长期的养成要考学生自己实践,当习惯成自然后,是会终身受用的。
3.4 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真正参与时,表现又不是很积极,仍旧较为被动。要改变这种矛盾,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艺术,丰富教育信息,使教学活动及实训活动尽可能地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现实参与感[5]。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摆脱心理障碍,走出自己的圈子,融入到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和同学、老师交流与合作,发表自己的观念,敢于动手操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彻底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以下方法可以解决多媒体教学笔记难记得问题:讲解重要部分时,可以稍作停顿,让学生们有时间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定时抽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结合(因多媒体屏幕占据黑板位置,建议教室另配白板)。
3.5 引导过程考核,全面发展提高
近几年本课程的过程考核中,笔者把本课程划分了5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模块规定不同的权重,其中学习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50%,期末笔试占50%。。评价考核由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测评、学生自评和互评。采用了口试、综合性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ppt制作、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过程评价的优点: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本课程还要继续完善过程考核:使项目更丰富、提升学生各种素质;使评分更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通过过程考核,使学生从中品尝学习的乐趣,树立对本课程的学习信心,增强创新与合作的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4 结语
此次调查的学生虽然分了大一、大二不同年级,但因大三学生实习,缺乏对大三学生的调查。样本量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的问题没有反应出来。由于能力有限,问卷中有些问题提出也不太合理。但此次调查还是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改进,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传月.高师学生教育学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调查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06,10,21:75-78.
[2]潘淑.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5.
[3]龚建国,李莹.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效果原因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05,12下:57-60.
[4]刘达.激活学习动机:基于学生需求的解读[j].沧桑,2008:216-217.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97-01
为了充分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物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中学生物课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寻找促进中学生物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措施,于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4月27日,对我县初中生物课教学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查,发现中学生物教学状况令人堪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我县18所初级中学中12所学校的375名学生和20名生物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师生访谈。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1调查数据运用数学中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7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是93.1%;发放生物学教师调查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是95.2%;调查学校12所。调查范围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县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现状。
2.2基本情况分析
(1)师资状况:
我县有初级中学18所,现有生物专业教师38人,实际专业授课教师13人,兼其它课的14人,不授生物课的11人。存在这种现象:生物专业的教师不教生物,教生物的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
(2)学生情况:
数据统计说明,学生初上中学时对生物课很有兴趣,学习认真,成绩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成绩明显出现下降现象。
(3)教学状况:
①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制约实验教学
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对生物学实验重视不够,面对学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不能满足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对不容易成功或较复杂的实验,大多数教师都不去做。调查表明,师生实验操作技能呈现出下降趋势,部分学校学生实验操作缺失,实验教学教研几乎是空白。
②实验室建设落后,缺少应有的仪器、药品。
调查显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滞后,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部分学校配备的仪器药品经过数年使用消耗,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进行必要的添置补充,造成原有仪器药品种类减少,许多新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又没有增购,导致一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不能进行。
③实验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调查显示,对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投资状况不容乐观。有75%的教师回答是“好几年没有购置生物学仪器和药品了,生物学常规仪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生物学实验经费好几年都没有了”。
3.针对目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我县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改善实验条件。
主要是实验室的房屋修建和仪器药品的购买问题。对于实验房屋建设来说,实验室必须具备,以满足分组实验的根多需要。仪器和药品必须定期(每学期或每学年)添置。易消耗的玻璃仪器和药品要不定期购买补充,避免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2)筹措必需的实验经费。
通过多种办法解决实验经费不足或没有实验经费的问题,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的生物课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生物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