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工作方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2:18

语文工作方案

语文工作方案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法制意识,明确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提高文化广播电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美好的语言文字环境,为现代化文明城区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组织机构

成立区文广局“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区文广系统迎接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具体名单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局广播电视科,

局各直属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明确分管领导,落实职能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迎检工作。

“迎评”工作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督促、检查“迎评”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增强各单位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中的规范意识。

三、评估内容

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市语委《市区县和系统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方案》和《区迎接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各委办局、镇、街道工作职责》,结合区文广系统与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明确此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内容:

(一)、规范公务用语

1、在机关内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对公务员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公务员的年度考核之中。各直属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要相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测试水平。

2、在日常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要将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会议用语和交际用语,养成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规范公文用字

1、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年《简化字总表》、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及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年《汉语拼音正词基本规则》,熟悉、掌握规范字和异形字以及汉语拼音的正确使用方法。

2、公文、印章、简报等公务活动用字和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电子屏幕、标语等公示性用字,都要做到规范使用,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避免出现错别字。

3、公文的书写和格式要符合规范,对不符合规范的公文坚决退回重办,确保公文管理规范。

(三)、规范文化广播电视用语用字

1、负责全区各文化、娱乐设施语言文字应用的监督管理,负责大型活动语言文字应用的监督管理。

2、开展对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并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编辑、记者、中文字幕操作者等相关人员的规范汉字能力培训。

3、利用文化广播电视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至8月)

1、根据区语委办有关要求,成立区文广局“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文广系统“迎评”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迎评”工作职责,召开局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直属单位分管领导会议,学习有关要求和评估标准,根据各项指标将评估工作落实到各单位。

2、充分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要意义,了解本系统达标内容,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迎评”工作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营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自查整改阶段:(年9月至12月)

1、根据全区“迎评”工作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自评实测表逐项进行自查整改。

(1)进一步落实本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

(2)进一步完善各项用语用字管理的规章制度。

(3)整理汇总本单位2年至年语言文字工作档案资料。

(4)对管辖范围内的各项用语用字进行自查整改。

(5)依据自查、复查、整改情况填写《自评实测表》,撰写自评报告。

2、做好9月第三周开展的第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相关工作。

(三)、区级自评和复查阶段:(年1月至6月)

1、做好区语委组织人员对本单位进行检查评估的接待和汇报工作。

2、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接受区语委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3、年常规工作资料呈现,可不装订。

(四)、接受市语委评估阶段:(年下半年)

1、做好市级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时的接待和汇报工作。

(1)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宣传气氛。

(2)运用声像、文字、档案资料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本单位语言文字工作情况。

(3)协助评估组考察本单位用语用字状况。

2、参加评估反馈会,听取评估组的评估结论意见。

五、工作要求

语文工作方案篇2

实现初步普及普通话,要做到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全局同志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局主要工作用语和服务用语。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文字政策和文字应用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使用字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使用规范汉字。各类公示牌要文字规范、字型完整。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局机关各科室、区人才服务中心。

三、评估内容及要求

评估内容为对语言文字的管理工作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具体要求见《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

四、评估结论及考核标准

评估结论分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种。

基础性指标中的制约性指标全部达标,非制约性指标得分达到80,且鼓励性指标得分达到50的为“先进”;制约性指标全部达标,非制约性指标得分达到70,鼓励性指标得分在50以下为“达标”;制约性指标任一项未达标,或非制约性指标得分在70以下为“不达标”。

五、评估规程及操作办法

(一)自评整改(20__年9月30日以前)

1、动员部署。通过全局动员部署,使全局同志了解和掌握国家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和评估检查的有关要求,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相应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落实责任分工。

2、向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报局评估实施方案。

3、自查整改。对照《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试行)》进行自我检查评估,按要求逐步改进工作,提高全局对语言文字的管理水平和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

4、在自评整改的同时,按照《武汉市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资料建档说明》及《评估资料建档参考目录》的要求建好资料档案。

5、以文件形式向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交评估申请及自评报告(9月30日以前)。

(二)接受常态评估(10月底以前)

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我局自评整改工作符合要求,通知我局进行“常态评估”,我局接受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不定期随机检查评估。

(三)接受认定评估(11月20日以前)

在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认我局具备接受认定评估条件后,按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确定的评估时间及日程安排,接受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听介绍、查资料、访谈交流、实地检查与测评、汇总评分、分析总结以及集中反馈等认定评估。

(四)接受复评回访(12月20日以前)

语文工作方案篇3

一、 活动时间:2021年3月25日、26日

二、 活动地点:龙游县泽随实验学校四楼多功能厅

二、活动安排:

日期

时间

教师

单位

内容

班级

带队教师

活动主持

3月25日

1:00-4:30

1.《小学里的游戏化教学》读书交流2.金晓芳点评讲座:《游戏化设计的模式》

金晓芳

3月26日

8:40—9:20

华露飞

龙游县泽随

实验学校

《守株待兔》

三(1)班

丁怡喧

9:55-10:35

王叶秋子

龙游县樾园小学

《一起做游戏》

一(2)班

林晨蕾

10:50-11:30

张燕

杭州市外语实验小学

《自相矛盾》

五(1)班

夏欢

11:30-12:30

用 餐

12:40-13:40

上课教师

说课、评课

13:50-16:00

金晓芳

杭州拱墅区教学研究院

《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操作模式》

1. 请承担上课班级的语文老师提前将上课老师的预习篇目及预习单发下去,安排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2. 轮到上课的班级由班主任带队到四楼多功能教室门口等候,保持安静的候场纪律,展现我校学生风采。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坐,请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安排好小组及人数。

三、注意事项:

1校门口保安按标准着装,佩戴好武装带。

2.门口签到:林晨蕾(签到单、笔)

3.开水供应:丁怡喧(开水壶、热水、茶叶)

4.校门口车辆引导:徐斌、姜家楠(本校教师车辆停在校内停车场,听课教师停在校门口停车场以及食堂前小操场,请老师们有序停放)

5.活动拍照、桌牌制作:徐小丹

6.秀米制作:林晨蕾

四、学生常规

为展现我校良好的校风,所以请班主任们要教育好学生遵守学校规章纪律。

1.不在楼道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慢行,不大声喧哗,文明用语。

2.见到老师要行标准作揖礼,礼貌问好。

3.班级卫生、包干区卫生及时清理,不留死角。

4.统一着装,佩戴好校牌、红领巾。

语文工作方案篇4

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广播电视及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为检查评估的重点单位和对象。其中,区政府机关、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商业、邮电、文化、交通、旅游、保险、医院、学校等部门和单位为必查单位,其他行业和部门(车站、码头、银行、体育馆、博物馆、公园等)为抽查单位。

二、评估内容

三类城市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总分计260分,其中主管部门60分,党政机关58分,学校67分,新闻媒体47分,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28分。总得分在208分以上为通过,234分以上为优秀。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7年5月)。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特别是新闻媒体要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省语委关于开展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意见》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社会都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达标内容,增强迎评意识,并指定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07年6月)。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工作,对照《江苏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要素和评分标准》组织力量逐条检查、落实整改;组织对辖区内的街道、公共场所社会用字重点检查和整改,6月30日前完成街道、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整治工作;各责任单位设立宣传标语牌,做好环境布置工作;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完成自评工作,并于7月1日前将单位自评工作的自查材料及迎评汇报材料上报区语委办。

第三阶段:检查落实,进行预评估(2007年7月)。区语委组织对各责任单位特别是重点单位的检查,邀请市语委进行预评估,在完成整改的基础上向省语委提出书面评估申请。

第四阶段:迎检阶段(2007年8月)。做好一切准备,迎接省对我区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

四、保障措施

语文工作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届推普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2020年月日——月日

三、活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拒绝方言,说普通话)

四、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五、宣传周主要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1.一次专题校会,向全体教师解读推普活动方案及落实。

2.

通过小广播、宣传栏、大型宣传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宣传说普通话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及家长学说普通话的热情。营造“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的氛围,在全校、家庭、社会中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处,利用电子屏显示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等宣传标语,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3、向家长宣传,鼓励他们参加有关普通话知识的活动,并在工作、生活中,用普通话、规范字与家人、朋友交流,增强家长与学生对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

(二)利用传媒宣传。

1.一次国旗下讲话。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一个主题班会。以“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各班举行一次“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主题班会,学校德育处组织检查。

3.一次主题黑板报。以“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四)做好系列活动。

1.开展“中国梦”朗读比赛。各班在班级开展“中国梦”朗读活动,低年级以短小精干的诗歌为主,中高年级经典诵读。

2.开展“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规范汉字书写活动。各班在班级开展“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规范汉字书写活动,低年级学生硬笔书法内容:一至两首古诗;中、高硬笔书法内容:紧扣主题字数不超过100。

3.总结评比。对各班推普实际情况作全面检查,如:课间学生交流普通话使用情况;教师讲课普通话使用情况;学生作业规范用字情况等等,对推普工作实施认真,确有实效的班级进行表彰。并要求全校师生,以推普周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时时讲普通话,处处写规范字,持之以恒,并养成习惯。

屿崆小学语言文字推普工作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在金风送爽的九月,我们二小又迎来了全国第17届普通话宣传推广周。从1998年开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推普周从9月15日起至21日,为响应号召,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少先队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同学们要积极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

2.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上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时要使用普通话,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3.在校园里,请时时处处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交际环境。

语文工作方案篇6

三类城市评估的主要内容为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的建立等管理工作情况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情况以及向农村的辐射作用的发挥等,其中工作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要求为关键指标,任一项关键指标未达标准的市暂缓评估。各项评估指标总分为260分,其中党政机关58分,学校67分,新闻媒体47分,公共服务行业及公共设施28分,综合管理情况(主管部门)60分,总得分在208分以上为通过,234分以上为优秀。

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及公共设施是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单位和对象。评估主要采取定点和随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规定如下:

1.综合管理:具体指标要素详见附件一。

2.党政机关:共评估4个单位,其中定点评估市政府机关,市教育行政部门,其余2个随机抽取。具体指标要素详见附件二。

3.学校:随机抽取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高校)各一所。具体指标要素详见附件三。

4.新闻媒体:定点评估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3家媒体。随机检查电视台任一频道的1档新闻节目、1档专题节目、3条自制广告以及所有频道自办栏目的片头;随机检查电台任一频道1个小时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主持)为主的节目;抽看政府网站3个以文字为主的页面。具体指标要素详见附件四。

5.公共服务行业及公共设施:随机抽评1条繁华街道,1家大型商场,1个长途汽车站,1所综合性医院。具体指标要素详见附件五。

二、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市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特别是各新闻媒体,要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和省语委《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意见》精神,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社会都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精神,了解达标内容,增强迎接检查的意识,自觉配合完成达标工作。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

各责任单位根据《姜堰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责任部门任务分解表》,整理、准备有关台账资料,查漏补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1.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姜堰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任务分解表》要求,逐条对照,明确责任,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到位。

2.完成迎评台账资料的准备和自查工作,并于7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及自评表送市语委办公室。

3.各职能部门7月底前分别完成城区内街道和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集中整治(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

通过集中整治,确保各责任单位达到评估指标要求。

1.市语委对各责任单位的台账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全市迎评材料。

2.在市各责任单位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市语委加强重点指导,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查。

3.市迎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迎评推进会,确保各项迎评工作按时完成。

4.9月中旬,分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互查。

5.市语委于9月底组织模拟评估检查。

6.在整改到位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向省提出评估申请。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1.做好接待准备,接受省语委组织的评估检查。

2.按照检查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整改。

三、工作要求

(一)依法制订完善管理措施(4月底前完成)。

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订政府和行业、系统语言文字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在政府相关行政措施中体现对语言文字的管理要求。涉及到的主管部门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建设局、交通局、城管局、财政局、文化局、卫生局、体育局、广电局、人事局、公安局、民政局、经贸委、对外经贸局、法制局、总工会、团委、妇联、人武部、工商局、邮政局、电信(移动、联通)公司、人民银行、 教育局、姜堰镇人民政府等。

(二)建立迎评台账材料(7月底前完成)。

1.各责任单位的台账资料要按照任务分解表的项目和评估指标要素进行准备,并于7月底前报市语委办公室汇总。

2.主管部门的台账资料由市语委办按照省评估指标体系,分类汇总,装订成册。

(三)设置规范用语用字公益宣传牌(8月底完成)。

1.市语委办负责在人民(北、中、南)路、振兴(北、中、南)路、罗塘路、姜堰大道、三水大道、步行街、淮海路、长江路、古田路等路段分别设置永久性公益宣传牌1块,具体地点由市城管局和市语委办统一安排。城区各学校在校园内设置2块以上永久性公益宣传牌。

2.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公共服务行业等都要在本单位设置宣传(提醒)牌。市交通局负责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设置宣传(提醒)牌。宣传(提醒)牌由市语委办统一制作。

(四)强化社会宣传。

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强化迎评的社会舆论宣传,主动积极营造浓郁的迎评氛围。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办法》、《江苏省社会用字管理暂行条例》以及评估的有关标准要求等材料印发到基层单位和学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刊播有关迎评工作信息、动态以及迎评方面的标语、口号、公益广告等,使全体市民都能了解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增强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性和自觉性,共同推进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明确责任

对照《姜堰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责任部门任务分解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分解。

1.市机关、事业单位的用语用字及迎检环境布置等工作由市人事局牵头负责管理和督查。

2.城区人民(北、中、南)路、振兴(北、中、南)路、罗塘路、姜堰大道、三水大道、步行街、淮海路、长江路、古田路等必查路段的不规范用字由市语委办牵头检查,督促整改由市城管局负责,工商、公安、民政、交通、市文明办等部门配合。具体工作由市语委办组织力量检查记录不规范用字,市城管局负责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整改。其他街道由城管部门负责牵头检查,督促整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广告用语用字等进行管理和监督。

3.城区学校、幼儿园的用语用字及迎评环境布置等,由市教育局负责。

4.姜堰电视台、姜堰人民广播电台、市政府网站用语用字及迎检环境布置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对上述单位进行督查。

语文工作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全面落实省、市、区语委关于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要求。以规范用字用语为基础,以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为重点,以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为目标,力争创设一个“人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

二、评估范围及重点

(一)评估范围:区教育局机关及所属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各职业学校。

(二)评估重点:

1.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构、管理措施、制度建设、宣传工作等;

2.普及普通话,主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幼儿园)的规定人员普通话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3.用字规范,主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公文、印章用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用字,名称牌、标志牌、标语(牌)指示牌用字规范准确。

4.教育部门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使语言文字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党政机关评估分值为58分,学校评估分值为67分。具体见《江苏省三类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党政机关指标要素及评分标准》和《江苏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学校指标要素及评分标准》。

三、评估方式

听取局机关有关部门、城区各学校关于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汇报;查阅评估指标要素规定的有关文件、资料;召开群众座谈会,考察本文来源:文秘站 受评单位普通话普及应用情况;对师生以及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规范能力问卷调查或测评;按照指标要素在规定的抽样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逐项检查。

四、职责分工

区教育局机关迎评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各科室按照相应的职能落实有关要求;城区小学、幼儿园迎评工作由教育科负责检查指导;城区中学、各民办学校迎评工作由督导室负责检查指导;区电大、职教中心、进修学校迎评工作由职成办负责检查指导。

五、工作步骤

“迎评”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7月~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上级语委精神,明确工作目标,部署“迎评”工作,参加区语委专题培训;各学校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作班子,明确专干负责,制定“迎评”方案;造浓宣传声势,悬挂或张贴标语,树立永久性标语牌,印发本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措施和本单位用语用字要求,组织有关培训测试;开展推普或迎评知识竞赛活动。各校“迎评”工作方案以及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文件等文字材料,10月底以前报送区语委办。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学校对照《江苏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学校指标要素及评分标准》进行逐项自查,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各学校对未达到普通话等级要求的教职工,组织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对校(报)刊、讲义、试卷以及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进行检查,对学校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等用字进行检查;组织学生开展以“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各学校按照评估要求收集整理相关档案资料,通过自查自评确认达到要求后,向教育局语言文字办公室提出评估验收申请。各学校自评报告11月17日前报送教育局语言文字办公室(教育局语 言文字办公室设在四楼409职成教办公室内)

第三阶段为检查落实阶段(10月~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各科室、各学校根据省语委的指标要素和评分标准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相应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逐条对照,查漏补缺,建立完备的台账资料。教育局将于10月中下旬组织对各学校语言文字迎评工作模拟检查,11月份迎接全区模拟检查。

2.区教育局和学校根据检查评估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

3.教育局负责做好本系统迎评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协调面上的工作,10月25日前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以书面形式直接报送区迎评办。

第四阶段为迎接评估阶段( 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区教育局和各有关学校做好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要求制作宣传标语、宣传展板、固定性宣传牌、高标准完成档案整理工作。

五、保障措施

评估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结合本系统及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迎评”实施方案,周密部署,强化工作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校要按照区“迎评”领导小组和区语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由“一把手”挂帅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指定一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保持与局语委办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协调本单位“迎评”工作。要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迎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工作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落实到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是做好“迎评”工作的基础。各校要围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语言文字工作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定期主办语言文字工作宣传专栏,宣传近期工作动态;要组织教职员工开展语言文字类才艺展示活动,举办演讲、朗诵、书法等专题竞赛,所举办的活动全部用文字材料和音像资料记录保存;要在9月份“第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开展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各校要制作宣传标语,在学校门前和主要街道悬挂。学校内部办公室、会议室、楼道、过道等处要设置“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提示牌。各校要按照“迎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制作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展板,“迎评”时集中展示。

语文工作方案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乡村去城市务工,这使得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由于很多人选择在城市安家,逐渐失去了说方言的机会以及能力,其后代甚至失去了学习方言的途径;同时,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影响。一方面,大多数方言被保存得很好;另一方面,一些濒危的方言由于自身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缺乏相应的表现形式,因而没有受到保护,也就没有得以传承。对此,档案部门早已做出决定,即方言档案化、对方言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现今,采取相应行动对该决定进行有效实施,已刻不容缓。

方言档案化开发利用新思路

方言档案化助力突破语言扶贫大关对于一些不了解当地方言的大学生村官、企业和学校来说,方言是工作的一大障碍。现已提出的方言保护新思路是运用方言进行档案化设计,或制作App,或制作类似于翻译笔的产品来让基层干部更好、更快地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当前为方言档案化发展提供的新思路,主要是与乡村工作相结合的,以便人们可以更多地使用方言,引起人们对方言的重视。将各个地区的方言收录在手机中形成方言档案库,可以让基层干部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和了解人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在方言档案化发展的同时,上述所说的方言收录也可以帮助乡村的农民更好地发展。之前,有许多学者研究过语言扶贫的问题。语言扶贫是指用语言助力脱贫,通过推广普通话等手段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语言使用能力,进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其就业机会,帮助其摆脱贫困的过程。语言产业繁荣推动方言档案化发展语言产业主要是指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语言服务,满足国家和个人对各种语言类产品或者语言服务的多层次需求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语言产业涵盖种类较多,范围较广,贺宏志、陈鹏等学者认为语文能力测评业、语言翻译业、语言出版业、语言艺术业、语言会展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业等都属于语言产业。由此可见,借助语言产业对方言档案化进行开发利用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1.方言档案化促进语言转换,便利沟通交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人们难免会接触到其他语言。因此相关人员研发了各种语言翻译软件来帮助人们进行更好的交流。方言也是如此,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方言,人们并不了解,但是自脱贫攻坚战开始之后,扶贫人员要想了解贫困区人们的困难和需求,要想做好扶贫工作,就需要了解方言,懂得方言,因此,能让方言和普通话互相转化的语言软件的研发是很有必要性的。除此之外,有些方言发音人或保护者非常注重对方言的保护,也希望有这样的语言软件诞生。基于以上情形,可以像那些翻译软件一样设计一个小程序,将档案化后的方言以音像的形式收录在小程序中,以便人们可以在翻译中增加对方言的使用和了解,提高方言的使用频率。如此,将方言档案化与语言产业相结合,从而在方言档案化后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对方言的保护,同时促进方言档案化的发展。

2.方言档案化推动语言出版以及方言有声书的发展

书籍出版是一种能够表达作者思想和文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相对于电子信息来说,人们对纸质媒介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除了那些更喜欢通过纸质书籍来获取知识的人,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电子书来了解事物,因为这样更加地便利。有些地方将收录的方言作为纸质版的方言书籍进行推广,这是用文字的形式对档案化之后的方言进行保护和利用,但是其涉及的受众并不多。因此,可以为方言档案化后的文字产物寻找“方言发音人”来将其转化为电子有声书投放在喜马拉雅等人们熟知的有声书平台上,并配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扩大方言有声书的推广范围,增加其使用人群和知名度。

3.方言档案化借语言会展业推广

语言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语言产业的健康发展。2012年12月1日,首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在京举行,引发了语言产业、语言经济、语言服务等主题领域理论与实践的新探讨、新开拓。基于此,新思路是将档案化后的方言的音像、文字等成果,在网络上开放会展设计专门的网站来收集各省市县的方言。让人们无需去馆内观看语言会展,直接在家中点击地图就可以听到地地道道的方言,这在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对方言的保护和使用。其次可以搭建与其相关的融媒体平台,通过平台将收录的方言进行宣传。

方言档案化联结人工智能共发展

1.结合行为智能技术形成档案馆的“方言管家”

如今,每一台智能手机都有一个私人虚拟助理,如Siri、小艺、悠悠等;高德地图的语音导航系统利用明星语音进行路线导航播报;酒店管理也会用机器人吸引游客入住。让机器人这一人工智能产物成为有趣且称职的“管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可以在档案馆中设置“方言管家”以建设优质智慧档案馆。以上提及的语音导航或机器人都基于人工智能的行为感知技术,其中智能问答技术、TTS(TextToSpeech)技术最为常见。TTS技术即语音合成技术,是指通过机械、电子的方法产生人造语音,其语音通常使用波形合成,先对音素、音调、韵律等进行采样,再用算法实现文语转换。档案馆可以结合当地方言的档案化,把TTS技术、智能问答技术与“方言发音人”录制的真人语音档案结合起来,制作档案馆的“方言管家”,同时为其设置普通话与方言两个版本的语言服务系统,令其承担档案馆大部分服务工作,如引路、推荐特色展馆、打扫卫生、提供饮品等。2.结合认知智能技术构建方言档案体系,形成特色展馆方言档案化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需要利用基于统计的语言分析方法,通过语料库,训练语言模型,反复8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馆藏建设collectionconstruction进行机器学习,以获得方言语言处理和转换的规律;利用知识图谱,形成方言语义关系的数据结构;整合各地方言的区别与联系,构成方言档案数字化体系。对于方言档案体系的开发宣传还需与档案馆密切协作。通过各档案馆间的交流合作,对各地方言进行合理的数字化模型建构,使方言档案数字化体系能够作为特色档案展品展出,或结合“方言管家”,让“方言管家”齐聚一堂,形成图、文、声三者结合的特色展馆,从而展示出语言文化的魅力,让方言档案化体系更加丰富完整,从点到线再到面,从一种方言到另一种方言。

方言档案化开发利用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方言档案化助力突破脱贫攻坚大关用现代技术将方言收录在数据库中形成档案,可以让扶贫工作者利用这一技术将方言实时转化为普通话,便于扶贫工作者开展扶贫工作,更好地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两者相辅相成,扶贫工作者利用方言档案化之后的翻译软件对方言进行转化也是在增加对方言的使用,在增加其使用次数的过程中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语言产业繁荣推动方言档案化发展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不断加快。近年来,语言产业蓬勃发展,它本身以及它的衍生行业皆是如此。用现有技术对方言进行收录并建立方言库,其实就是在利用方言档案化的概念。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运用,档案部门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方言档案,进而实现对方言的保护。语言产业的发展有很多方式和途径,档案化之后的方言可以和语言产业及其他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利用语言产业发展的路径并结合方言档案化,增加人们对方言的使用,进而起到保护方言的作用。而且这种方言保护的途径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更加符合时展的趋势和潮流。方言档案化联结人工智能共发展增加档案馆流量。“方言管家”的出现,对于当地档案馆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能够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方言是一个地域的代名词。于本地居民而言,提供人机交互的方言服务,是一种人性化服务,能使人更有亲近感,且更加生活化,可以改变人们以往对档案馆冷漠、严肃的刻板印象。提升社会档案意识,提升大众对档案的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言管家”是对档案馆的创新。人工智能与通俗文化的碰撞也将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只有增加了档案馆资料的浏览量,人们对档案的关注才会大大增加。关于民众对方言档案化的实例了解,调查显示有79.87%的民众对其不了解或一般了解,这是值得深思的。如果“方言管家”能够激发大众对档案的了解需求,人们便会知道“方言管家”的到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档案工作人员早已对方言进行档案化且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并对其加以利用以传承方言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众明了档案的重要性,从而提升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民众的档案需求。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需要大量的语言训练和机器学习,也需要大量的语言数据。有公司为了开拓人工智能下沉市场曾推出方言TTS技术。而为了使AI表达更自然,则开发了大量数据产品,大量方言词典、文本的音素标注和韵律标注,让人工智能通过大量训练、反复练习,语言表达更加流畅自然、个性化。将方言档案与人工智能结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档案本身具有的完整性优势不言而喻,这将大大节省AI商家制作数据产品之前的数据收集时间。这样既能实现对方言档案的利用,又能使人工智能更加情感化、人性化。虽然对于方言的保护利用了档案化这一新模式,但方言档案化只是众多事物档案化保护和发展的缩影,现如今更值得关注的是档案的社会价值,毕竟从长远来看,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因此,在推动事物档案化发展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档案开发利用新路径,让社会增加对档案使用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了解档案事业,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芷晴.我国方言档案式保护与传承问题探究[J].兰台内外,2020(15):8-9.

[2]俞贺楠.扶贫先过“方言关”[J].中国社会保障,2019(02):30.

语文工作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汉语拼音方案》自公布以来,应用于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小学、儿童入学,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初期阶段,《汉语拼音方案》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通用的课本,一些地区自编的课本,一些实验用的课本,没有不编入汉语拼音教材的,足见汉语拼音在教学教材中运用之何其广泛。本文拟就有关《汉语拼音方案》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及作用作一浅尝性地探讨。以下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应用表现: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上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是中学乃至大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但其根源依然在于小学时期。由于初学汉字艰难,识字阻碍着读书,识字和读书又进一步阻碍着写作。儿童从识字到能够写作,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正好为汉语拼音的推广提供了保障,也就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创建了平台。汉语拼音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初学写作者而言,学了拼音初步以后就进行拼音写话,是提高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初学者把自己想写的东西用拼音拼写下来,从而养成不怕写作的良好习惯,打下自由写作的基础。在拼音写话的底子上,只要改换一下文字符号,用汉字代替拼音,就成了汉字写话。能写汉字就尽量写汉字,实在不行,就以拼音代替补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写不出汉字而思想无法表达,甚至束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话”,反对用他人的字句“作文”。从汉字“作文”入手学习写作,不仅由于汉字不够用而限制了写作,往往还会养成一种习惯:只能用读过的文章中间的字句来编织,不能用自己的言语来书写。一提起笔,就只想到现成的文章中去发掘和搜集材料,不善于动脑,自我造句。如此,长此以往,就会养成“抄袭”作文的不良的习惯。从拼音写话入手,便于从一开始就养成能说能写,敢说敢写的好习惯,别人文章里的字词句必须经过消化方可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当然,写作内容及主旨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生活、知识背景和思想是否丰富,而在生活经历、思想及知识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就取决于学生自己是否能说敢写了。养成自由写作、敢于言语的好习惯,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夫。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逻辑和修辞的加工。

通过以上两种有关汉语拼音在写作方面的辅助作用的展现,我们不难发现,汉语拼音在提高写作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辅助作用,才能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有助于普通话的教学

学校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基地,因而,推广普通话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诿的责任,《汉语拼音方案》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为普通话设计的,不是为古汉语和方言设计的,如果说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规范还可以借助于汉字,那么,语音的规范就非依靠《汉语拼音法案》不可了。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国各民族互相交际的语言。普通话是以汉语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而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按照北京音系列出21个声母,35个韵母,并且规定出几条拼写的简单规则,容易学,也容易掌握。而作为汉语的《汉语拼音方案》在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是书写普通话的方案,拼音字母是普通话的音素字母,是通俗化的语言学符号,是进一步学习国际音标的准备。普通话教育本是“口耳”之学,有了拼音字母就变成“口耳手”的并用,多官并用可以加强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拼音字母对于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如下帮助:1.对普通话语音进行书面的分析和拼合;2.用看着读的方法来学习普通话;3.用听着写的方法来学习普通话;4.自己拼写以后自己检查看发音是否正确;5.依靠拼音读物自学普通话。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重要场所,语文教学更应以普通话为主导,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也要重视普通话的教学,而这两者又离不开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来给汉字注音和用拼音字母拼写汉语。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积极倡导和推广普通话,是当前语文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结束语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生活和国际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辉煌的功绩,得到了人们的积极肯定。我们坚信,在新的征程上,《汉语拼音方案》必将扬帆远航,为汉语、为汉字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不朽的汉语真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而对于文教科技工作者而言,《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有利无弊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工具,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战线的每一位工作者必须认清《汉语拼音方案》的时代意义,使这一现代化的语文工具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语文工作方案篇10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65年了。6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言生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回顾65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一路走来的不平凡历程,可以总结语言文字工作成功的经验,也可以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对当前和今后国家的语言文字决策具有特殊意义。65年来,国家在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方面有许多重要举措,产生了许多重要事件,本文择其要者,略述其事。为了论述方便,我们参考学界意见,将65年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奠基时期、拨乱反正时期、稳步推进时期和实施国家语文战略时期。

一、奠基时期(1949―1966)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各项事业都以崭新面貌蓬勃发展起来。语言文字工作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从1951年6月开始连载吕叔湘、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并发表《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1952年2月,新中国第一个主管文字改革研究工作的机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开始研究中国文字拼音化方案和汉字简化方案。这一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是贯彻主席关于文字改革的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要根据现有汉字制定。为了加强对文字改革工作的领导,1954年10月,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奠基时期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重要事项如下。

1.召开两个会议。1955年10月15日,教育部和文改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文改会主任吴玉章作《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的报告,教育部部长张奚若作《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的报告,会议决定把《汉字简化方案》提交国务院审议。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在北京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副所长吕叔湘作《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学术报告,全面阐述了现代汉语规范的一系列问题。两个会议为奠基时期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指明了方向。

2.一个指示、两个报告。为了推动文字改革工作,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1958年1月,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议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1958年2月,吴玉章作了《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三个文件明确提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个任务,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它们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字改革的纲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简化汉字。1956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人民日报》刊载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全文。《汉字简化方案》的与推行,是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它在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64年5月,经过修订的《简化字总表》。

4.整理异体字。异体字是形体不同但意义相同的字。吕叔湘先生说过,作为现代文字工具,异体字实在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应当彻底整理。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收异体字810组,淘汰异体字1055个。异体字的整理提高了汉字的规范化程度,减轻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5.推广普通话。1955年10月,文字改革会议提出推广普通话的任务,明确了“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普方针。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是新中国推广汉民族共同语的纲领性文献。这个指示发出后,成立了中央推普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等部委相继发出通知,一场全民性的推普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6.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拼音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大批语言学家投入拼音方案的研究。经过多次修订、完善,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比历史上的其他拼音方案都要优秀,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1]。

二、拨乱反正时期(1977―1985)

1.《中国语文》复刊。十年“”,语言文字工作遭受重大损失。1978年,语言学界有重要地位的刊物《中国语文》复刊,标志着语言文字工作迈出了拨乱反正的步伐。

2.《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按照当时汉字要继续简化的指导思想,1977年12月,《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1978年陆续开始试用。后由于批评意见较多,停止试用,直到1986年被废止。“二简”出台较草率,试用急促,在汉字规范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训值得吸取。

3.《现代汉语词典》出版。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1956年开始编写《现代汉语词典》,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先后担任主编,1960年印出“试印本”,1978年出版第1版,到2012年已经出版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辞书,特别是它根据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继续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经过“”十年的破坏,奠基时期取得的语言文字成绩几乎损失殆尽,所以这一时期在努力恢复50年代制定的正确的语言文字大政方针,最重要的是两个:一是继续推广普通话,二是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了宪法。

5.《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普通话中异读词(有两种不同读法但意义相同的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这是推广普通话的一份重要的规范的文件。

6.“文改会”更名“国家语委”。198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机构名称的改变,标志我们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认识的调整,由原来以“文字改革”为核心转变为以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核心。新名称比原来名称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统筹兼顾语言文字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稳步推进时期(1986―1999)

1.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1986年1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是距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30年后又一次载入当代语言文字史册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前30年的语言文字工作,客观评价了语言文字工作成绩和失误,明确了今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向和任务[1]。

2.《简化字总表》重新。为了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在废止“二简”的同时,1986年10月,国家语委重新了《简化字总表》,本次的字表对1964年字表作了少量修订。重新《简化字总表》对巩固简化字地位、规范社会用字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一批语言文字字表、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用字,国家语委等部门陆续了一批规范、字表。1988年3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通用字规定了现代汉语用字的范围,常用字则明确了日常应用的汉字数量。两个字表在出版印刷和文化教育方面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标点符号用法》(1951年制定,1990年修订)、《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一批规范也相继。现代汉语的一些重要字表、主要规范,经过这一时期的建设,基本齐备,为新时期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4.开展普通话测试,设立推普宣传周。新时期为了把推普活动推向纵深,1994年10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从1995年期,开始对教师、师范院校学生、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普通话测试,在教师等特殊行业推行普通话持证上岗制度。1997年的国务院办公会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确定为推普宣传周。

四、实施长远语文战略时期(2000―)

进入21世纪,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始着眼长远,统筹综合,进入语言文字长远战略时期。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00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努力营造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祝贺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法诞生》。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对过去数十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一个肯定和总结,使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引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进入长远战略时期。

2.制定国家语言文字“五年规划”。2001年7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的通知》(2001―2005),2007年4月印发《关于印发的通知》(2006―2010),表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像经济工作一样进入常规的“五年规划”时期。

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常规。2006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新闻会,首次《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以后形成惯例,每年一次。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对我国当年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面总结,目的是引导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4.《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汉字规范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1年启动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经过多次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2](国发[2013]23号)指出: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通用规范汉字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个字表的功能,使当今的汉字规范有了明确的统一标准,是当前汉字规范的最新标准。

语文工作方案篇11

关于双语审判工作的调研报告

库伦旗人民法院院长 伊日乐图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人口17.6万,蒙古族占全旗总人口的56%,其中纯蒙古族地区就有两个,人口约3万人。为落实宪法第134条规定“法院审理案件要保证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库伦旗人民法院切实把尊重和保证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抓好双语审判作为开展好审判工作的重点,发挥民族地区法院特点,推出一系列措施方便少数民族当事人参与诉讼,使双语审判工作有序开展。

一、双语审判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院设有职能部门14个,派出人民法庭3个,全院共有干警6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警46人,审判员28人,其中蒙汉兼通的有20人,占审判员总数的71.4%,书记员共14人,蒙汉兼通书记员的有9人,占书记员总数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类一审及执行案件千余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语的案件为400件左右,约占受理案件总数的39%。

针对地域文化特点及我院民族语言审判资源优势,我院以落实诉讼原则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突破口,从方便蒙古族当事人进行诉讼着手,深入开展并探索双语审判的模式。

(一)开展双语司法服务。

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也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入口,为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院选配了法律知识较为丰富、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担任庭长、副庭长,开展双语接待和立案工作,对于不通晓汉语的蒙族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登记立案等相关工作,并相应配套印制了蒙汉双语诉讼指南,同时,将诉讼费收费办法以双语方式上墙。在蒙古族聚居的苏木乡镇设立特色法庭—额勒顺法庭,法官和书记员全部是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干警,年均审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当地农牧民大多不懂汉语,双语法官的合理配置不仅为当事人在法律咨询、案件信访、起诉、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当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其他审判庭人员配置中,必须有一名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保证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能和蒙古族当事人进行交流指导的法官。我院还不断加强蒙文巡回审判工作,在苏木所在地设立审判点,在嘎查村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聘请当地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蒙古族农牧民为调解员,将法律送到蒙古族农牧民的家中。这些做法受到了广大蒙古族当事人特别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农牧民的欢迎。

(二)强化双语司法实践

建院以来,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庭审,尤其近年来,我院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亮点工程,不断加大蒙文庭审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中,全面开展蒙文庭审活动。一是运用蒙语进行庭前指导。包括庭前用蒙语送达举证须知及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在当事人及时了解案由、开庭时间及地点的基础上进行举证指导。二是用蒙语驾御庭审。运用蒙语告之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进行举证、质证、答辩和陈述,运用蒙语归纳争议焦点。对当事人双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审理。三是针对当事人双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告之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为当事人聘请翻译等,并保证做到整个庭审过程的透明。四是在庭审中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并以此为法官和当事人的亲和点,做好调解工作。

(三)加强双语裁判文书的制作

我院坚持运用蒙汉两种语言进行裁判文书的制作,专门聘用了兼通蒙汉双语打字的工作人员,并首先保证蒙语裁判文书的核稿、发文,并专职一名党组成员签字把关,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定期对蒙古族文字法律文书进行抽查、评比,不断提高法官运用蒙语进行裁判和制作法律文书的积极性。不定期的开展蒙文裁判文书的评比活动,利用各种方式,提高蒙文裁判文书的质量。

(四)抓好双语人员的培训和养成

我院深刻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蒙语法官的培训工作,鼓励蒙语审判人员的学历教育,组织并参加自治区的双语培训班,定期开展蒙文审判的工作交流会,倡导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要求审判庭通晓蒙语的法官帮助本庭其他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并专门购买了蒙文打字软件,安装到各庭室的电脑中,进行蒙文打字的培训。目前就有八名书记员已经能够在庭审中熟练操作蒙文打字,保证了蒙文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

(五)开拓双语信息化平台。

我院开通了内蒙古法院系统首家蒙文网站。这个蒙文版管理系统的版面共分为法院概况、工作动态、信息简报、优秀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五个区域,各区域文字全部为蒙文。点击蒙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法院各类案件的审判动态,查询各种审理和执行案件的公告,还可查阅部分生效裁判文书,加强蒙文审判的业务交流,特别是可以查阅蒙文法律法规,蒙文法官可以迅捷地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极大地方便了蒙文案件的审理,同时,也为蒙古族法官的教育、学习和 成长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促进了双语法官的培养。

二、双语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干警队伍司法水平较低。我院双语法官及书记员的人数比重较大,但缺乏统一准确的翻译用语,导致裁判文书的术语表达不准确。审判人员的翻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参差不齐。虽然立案送达的法律文书如传票、权利义务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已经印制了蒙文翻译,但从措辞和词语搭配还不是非常规范,特别是缺少全国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统一的尺度。

(二)、翻译人员短缺。目前,我院没有专职翻译人员,只能由懂得蒙汉双语的法官开展双语审判,但是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能足以胜任。对于当事人双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或当事人一方为汉族,另一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当事人时,因为没有翻译进行庭审翻译,案件审理非常困难。这既不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延长了审判时间,降低了审判效率,从审判工作需要上看,我们急需专职的翻译人员。法院专职翻译是否能设立专项编制,法院内部能否设立兼职翻译人员,如何设立值得探讨。

(三)、法院经费紧张。我院受理的蒙文案件较多,从立案到执行各种相关文书都是蒙汉双语制作,这导致诉讼成本过大、办公办案艰难。尤其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提供的都是汉文法律文书,如果当事人是蒙古族看不懂不接收,由检察院还是法院提供翻译权责不明。蒙文裁判文书送达后,执行机关不予接收,导致罪犯无法交付执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翻译和制作两种文字的裁判文书,这样就会增加诉讼成本,上级机关能否在开展蒙文审判上,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和照顾。

(四)、缺少标准工具书。在审判实践中缺少法律法规的标准蒙文翻译版本,缺少蒙文工具用书,这很容易造成文字歧义,虽然我院坚持使用蒙汉双语制作裁判文书,但是如果能够确定蒙古语的规范用语和翻译标准,将大大提升司法工作的效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我院的努力才能克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要充分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审判执行和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双语审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结合我院实际,只有抓好双语审判工作,才能更加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才能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才能使人民法院更能高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院审判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双语审判工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审工作公正高效发展。

(二)坚持“分类指导、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

双语审判工作不仅涉及到案件审判程序、实体等一系列的审判问题,还包括法官队伍编制、法院经费配备、科学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政务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比较敏感的原则问题。我们认为确立本地区双语审判体制既要考虑到确保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权利和依法公正审判这两层基本因素,也要考虑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现实应用情况。既着眼于双语审判的特点和地区实际,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语审判队伍建设:比如选拔优秀的、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有志于服务当地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免试、降低高考分数线等方式使其进入民族大学专项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对毕业后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双语法律大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子女到省会城市读书就业等优惠政策。比如在民族地区政法各类选拔和考录中,设法增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在司法考试中,定向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大幅度的降低分数线的招考政策;对长期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并且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在司法考试中进一步放宽条件;应着力培养双语法律翻译人员。在部分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设立翻译处,聘请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需要,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吸引汉族法律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民族语言的培训机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应继续通过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提高这些地区法律职业队伍素质等等。

(三)建立统一的双语审判考核和评估体系?

语文工作方案篇12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15-01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经济管理的教学工作中,是一种引入生活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的教学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结果和学生反响,所以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广度不断拓展。在商务英语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也给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提出更多可能和更多方法。

一、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教学原则

什么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后,引入历史发生过的经典案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但是漫长应用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演变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包括后续的教学拓展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模拟,将这种方法引入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

二、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一)注重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对知识点的硬性掌握,与实际生活应用相脱节,在以往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某一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考试成绩也十分理想,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无法得到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教学工作,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多变的。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模拟情景,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控其变化范围,增强英语使用的信心。

(二)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突出的是实际应用,教师引入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经典案例进行拆解分析工作,在教学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课堂模拟训练,以小组的形式建立实际英语运用环境,教师在一帮为这一环境增加变数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灵活性。在实践过程过后学生开始主动进行思考,实践中哪些地方没有听准、说准、用准,原因是什么等等,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教师不仅能够知道学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哪些地方遇到问题,还能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为实际英语运用环节树立榜样

这里说的榜样是只样本,即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教学法中所讲到的实际案例做相似应用环境引申,找到合适的用语。在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明明学的很好,但不敢说、不会说,这是因为英语笔试与英语听、说是两个互相分开独立思维方式,在实际过程中说的灵活性更大,一般来讲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具有说的能力,但不敢说,因为怕说错,怕构词、语法不够严谨。这样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经典案例的同时不断积累语言发生的预警,记住案例中发生的对话,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模仿其说话方式,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将其由一种语言拓宽至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语境,最后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但能够学会相关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也能为自己的语言学习工作积累一定的方法,实现自学的目的。

(四)教学中双方参与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老方法,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教师在讲解案例时起到教学主导作用,在课堂模拟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时起到辅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交流中完成,实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与教师的身份转变,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重点,将教师与学生双边交流当作教学手段,这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仍处在不断完善阶段,各个地方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地方的不同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都不同,国家尚未对其教育内容作规定,国内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这些绝不能成为商务英语教育结果不理想的理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当下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情况,下文总结出三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望引以借鉴。

(一)案例选择没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案例都适合拿来做教材,在选取案例时我们应该做到普遍化,使案例具有情景代表性。

(二)课堂模拟内容没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漫无目的地开展模拟课堂,使课程拓展广度和深度均没有针对性和局限性,随意而为。

(三)案例教学法万能论。虽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其并不是万能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种方式共同使用,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做具体分析,最终使教学工作有效果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对这种方法盲从。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案例教学法规划时,要提高选所选案例的质量,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确定案例范围,在模拟实际情景环节要做到内容有控制性、有针对性,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总之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商务英语教学工作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其合理完善和改革。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