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2:28

网红经济论文

网红经济论文篇1

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促进银行的经济发展,是商业银行进步与发展的主要依托。虽然当前“网红经济”金融在规模总量、产品、服务内容、客户数量等方面与银行零售业务差距仍然很大。[1]“网红经济”在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新的形式,不同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精神的新兴领域,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网红经济”网络形式和网络财务。“网红经济”的金融营销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竞争,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而且在具体的机制建设与资源调整和创新等方面,要通过多角度的服务,提高竞争力。

二、网红产业链资金流分析

在整个网红产业链条中,参与方包括各类直播平台、网红本身、网红经纪公司、供应链提供商以及粉丝群体。其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网红由于某领域特长成长于各类社交平台,之后逐渐向综合性社交平台汇集;而网红经纪公司签约具有可变现价值的网红,为其提供社交账号运营管理以及对接供应链广商的工作;最终网红所推广的产品依靠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变现。

(一) 网红与网红公司 1、雇佣水军提高网红知名度

随着诸多的直播平台跟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涌现出一批网红跟主播。评价一位主播主要就是看他们的粉丝量,看过直播的都知道经常有水军带节奏,就是网红公司跟公会包装旗下的主播跟网红请来捧场跟制造话题,给主播点取关注的,这样一来网红名声就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雇佣这些水军所需要的资金则需要从当前的利润或者贷款来实现。

2、找大主播PK

网红公司会帮助网红主播联系一些经济利益的公益事业,去打造他们的知名度,当有了一定量的真实粉丝后,网红公司会帮助主播进行谈合作成为签约主播。之后再花钱找其他大的主播进行pk,拼礼物,其实很多礼物都是公会刷的,通过pk赚取大主播的流量,3个月到半年时间如果此主播确实有能力,那将成为一大主播了。这样公会跟公司就开始赚钱了。刷礼物也是重要的一项支出,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

3、网红赚取提成

平台合作的工资,礼物提成,公司的市场部会给网红拉广告,赚取广告收益,开网店,通告网红效应卖货。网红公司与网红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这样的分配过程则需要银行机构在背后支撑,银行系统能够自动核算出各自分配并将资金流转入他们各自的账户,方便了网红与网红公司之间的收益分配。

4、转会费与签约费

当有一些主播变大之后,网红公司跟他的身份不再匹配,就会卖给大的经纪公司或者卖给平台,一次性赚取转会费跟签约费。这样庞大的资金流入也需要妥善的保存与管理,或者再投资于新签约的网红,或者存入银行进行理财,增加现金流入。

5、培训费用

网红公司可以开设网红主播培训学校,现在市面上这类的培训很少,将来也是一大趋势。比如游戏主播的游戏培训,舞蹈唱歌的舞蹈唱歌培训,直播说话聊天方式等等。这样的培训活动花销巨大,却也提高网红质量,而且在经营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对外进行培训赚取培训费用,这样的投资资金的流出大概率有更多的资金流入相匹配。

(二) 网红公司与供货商 1、根据客户需求反推供应链

网红电商在前期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会借助微博等大流量平台调查粉丝意愿,与其产生强互动,在产品上架之前,从产品款型到配件等细节,会根据粉丝的评论和点赞来确定现阶段人们的口味偏好及价格接受程度,这种根据测款来上新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2、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

主要有网红公司下属的经纪公司以及电商运营公司来负责,前者主要把握网红整体的内容和路线,而电商运营公司需要负责供应链的产品包装设计,售后,与一定规模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整个供应链的闭环,获得稳定的货源,并通过良性的货品规划和量化生产节约成本。(根据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精准粉丝的利润转化率大概在每10万粉丝会带来近100万的利润)

3、供应链整合与转型

现在网红公司的新运营模式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运作,通过多品种快翻单的需求来迎合现在的快时尚模式。网红公司在获得后续利润后会进一步加深涉入供应链,整合自己的专属生产体系,进一步增加粉丝粘性。

(三)网红与粉丝之间 1、网红与粉丝之间资金流运转分析

从“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首先网红通过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的积累大量的粉丝;然后对粉丝的特定需求及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将这些网红们将粉丝流量变成了实在的销售业绩(图2.3)。

图2.3 “网红经济”模式分析[1]

2、网红吸引并维护粉丝

网红要想吸引粉丝必须付出成本进行内容制作和产品设计,进一步根据网红的个人专长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这就是网红发展前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也是网红的启动资金。另外网红必须加强粉丝粘性和提升粉丝忠诚度,线上经常做一些转发抽奖,礼品赠送的活动去回馈粉丝。[2]

3、粉丝流量变现带来回馈

网红粉丝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常消费。这种粉丝消费带来的流量变现为网红创造了盈利。网红经济中粉丝消费的形式有如下几种:粉丝打赏和内容付费,将粉丝引流到电商平台消费,网红直播营销,广告及周边衍生品:

(四)直播平台根据硅谷动力的数据显示,2019国内市场直播企业前五十名之中,二十家涉及娱乐型直播业务占比最高,代表性的为映客直播以及抖音。占比第二高的是游戏类直播,代表性的为斗鱼直播以及虎牙直播。[7]。直播平台在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以下为当下市场直播平台中常见的八种盈利模式:

1. 打赏

打赏是最常见的盈利模式之一。粉丝打赏所花费的金额直接被直播平台获取,而后根据平台与网红之间的合约在基础工资之上给网红提成作为奖金。

2. 广告

广告模式盈利来源于广告费用。直播平台在直播当中植入广告,或页面上有专门的广告位提供。首页推送的主播也可以视作广告的一种,主要是主播通过给直播平台缴费购买首页推送。

3. 导购

导购是网红在直播中通过口头营销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淘宝店,并且与直播平台按既定比例分成。通常为厂商付钱让网红在直播平台给观众介绍产品。

4. 付费直播

有两种主要盈利方式:一种是主播开通直播需要付费,由直播平台提供更高级的直播服务。另一种是观众看直播需要付费,由主播设置入场费用,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

5. 会员

和付费直播相似,有主播和观众两种盈利途径:主播付费办理会员可以开放更多的功能,如提高聊天室人员等。从观众角度:一些主播会有需要观众付费的会员或者粉丝团资格才可观看的视频或者直播。

6. 合作

直播平台与一些厂商合作,如游戏厂商,在直播的界面嵌入链接,点击可下载游戏,而后盈利由直播平台与游戏厂商分成。又比如和竞猜平台合作,在直播平台嵌入对游戏或体育赛事的竞猜,观众下注,直播平台与竞猜平台分成。

7. 版权

对于一些能带来比较大流量的直播录像进行二次利用,将版权出售给一些发行方,从而获利。

8. 付费教育

是一种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售卖课程,学生付费,最后收入由直播平台与校方或者老师进行分成。

相比数量多,但是每一笔收入却不是很高的盈利模式,直播平台却有几个比较大的支出,往往导致直播平台从财务报表上看经常入不敷出,比如在2019中国直播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斗鱼直播[7],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为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8]。以下为直播平台的成本以及支出:

1. 主播签约费用

主播签约是直播平台一个比较大的支出。例如已经宣布破产的熊猫TV曾经以五年三亿人民币的价格签约PDD。虎牙直播在上市的前期因为相对缺乏足够数量的知名网红,在2018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二十一亿元人民币[9]。所以直播平台的主播签约费用虽然高昂,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支出。

2. 带宽成本

带宽成本随着视频以及直播的清晰度提高而上升。由于近几年云服务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并且对于带宽的需求逐步增加,直播平台的议价权也有所上升,可以预见未来带宽成本会逐步缩小。

3. 运营推广

运营推广对一些游戏类直播平台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例如2016年熊猫TV 买下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承办权,准备期间为了达到要求,创始人王思聪花掉七千万元人民币注册了多家公司。

4. 技术支持

稳定的直播画面一直是直播平台的关键点,为了保证这一点,直播平台需要聘用大量技术人员。

三、营销策略分析

(一)网红与网红公司对于网红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部分的产业链中主要的金融需求及服务包括贷款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以及收入核算业务等。基于这些金融业务需求所进行的营销策略包括:

1、 放宽网红经济公司的贷款条件

网红公司在前期的培训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既定利润的情况下需要贷款来进行资金周转,因此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对网红经纪公司的贷款条件,可以通过对该公司网红的粉丝量以及带货能力等进行评估而不是单单依靠抵押物的价值来进行放款。

2、 利用大数据方便进行核算业务

网红经济论文篇2

现如今,网红借助于微博微信的优势传播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吸引粉丝的关注,无论是papi酱的短视频广告贴片,还是王思聪女友雪梨的淘宝店引发的粉丝购买热潮,都使“网红经济”这种盈利模式显示出新的活力。可以说,互联网群体传播的自发性、情绪性特点是促使网红迅速蹿红的催化剂,是促进“网红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播形态。

一、微博、微信:全民传播的优势平台

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全民传播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以微博为例,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利用转发、评论和点赞制造热门话题和热门搜索的舆论影响力,使热搜和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资本的属性,上榜意味着能够得到更多的媒体关注和粉丝关注,从而引起新媒介环境下更多的注意力投入,进而带来广告或媒体的融资,这为网红能够借助大流量开放平台得以深入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上的支持,也使“网红经济”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经济发展的新样态。

以被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为例来分析“网红经济”最合适不过了。日前,Papi酱获得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1200万元,估值10亿人民币;4月21日,papi酱的视频广告贴片招标会召开,最终以2200万成交,创造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价格最高的奇迹。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媒体圈,使“网红经济”在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时代下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网红也被赋予了更多产业链式的附加价值。其实最初,papi酱只是在微博上用小咖秀来进行模仿式的表演,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这种原始积累使她拥有了基础粉丝群,这部分粉丝相对固定,流动性不会太大,是引爆后来井喷式传播的重要节点。微博具有多元的传播特性,受众覆盖面相对广泛,门槛较低,话语权也开始往下层转移,网民通过评论和对评论的点赞的方式既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又完成了自身对大媒体环境的融入,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更容易通过转发、点赞产生自发式的群体传播现象,这也是Papi酱迅速蹿红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的媒介环境为平民阶层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风口”,但是等风来的过程我们无法预知,只能预测。Papi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她的成功存在着很多偶然性的因素,是各种条件共同合力的结果。不过,充分利用好大流量的网络开放平台,集结并发挥网友影响力,是提升网红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二、UGC的个性化内容打造热门IP资产

UGC即用户自产内容,Papi酱的所有视频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她用一种吐槽的形式来引起大家的共鸣,“制作的视频节目选题设计出众、表现自由率真,既具有接地气的草根气质,又满足了年轻人的娱乐需求,使年轻人完成了与一个有趣的人“社交”。”①papi酱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她称自己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大龄剩女的形象,对社会中各种常见的问题进行讽刺式的吐槽,对问题进行碎片化处理的同时又在短视频中整合分享,在生活压力极大的现代生活中,她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洪口,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极具爆发力和影响力。

Papi酱UGC的个性化内容形成了她的IP资产,尤其在获得融资之后,其背后的衍生文化产业链条就会愈加丰富,其中通过广告招标的方式变现是“网红经济”最典型的表现。“网红经济”具有极强的品牌传播价值和营销价值,在这里作为个体的人被放大,并放到中心注意力的位置,是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核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网红是需要担当风险的,因为网红是在互联网这种特殊的媒介下产生的,依托于特定的粉丝群体,而这些粉丝群体的黏性、忠诚度、转化度都因人而异,如果papi酱的创作能力降低,那么她的粉丝群可能就会流失,这样投资的风险就出现了。所以,“网红要红得持久,必须具备既持续稳定又新意迭出的创作能力,要有对社会现象的精准分析和表达。”②

所以,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时代,原创的内容还是引起网友关注的一个关键点,在大IP的争夺热潮中,市场的风口和泡沫同在。我们要抓住时代的脉搏,既看到“网红经济”的巨大潜力空间,同时也要做好资源整合的创新,推动网红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互联网情绪化的传播方式推动“网红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群体传播有情绪化的特质,开放的舆论环境和话语场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一个地方,而各种评论和点赞会将舆论场上的情绪迅速放大,往不同的集群中扩散,继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Papi酱的视频是有负面情绪的,但是她通过变声、搞笑以及场景的不断变换将短视频的节奏、风格把握的十分到位;她集中分析了在生活中令大家崩溃的各种普遍性问题,并集中力量整合抛出,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比如“微信有时候真让我崩溃”“少年们,要勇敢面对双十一”“papi酱的新年灵魂鸡汤等”不仅在微博上获得了超高的播放量和点赞量,也在微信公众号上收获了大批的粉丝,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互联网群体传播情绪化的特点使网红更容易在网络情绪的推动中积聚人气,从而更具有营销的价值,加剧“网红经济”的资本积累,进而使其更有投资回报率和产业链发展的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情绪化的传播很容易使内容的传播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网民的不满,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6年4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表示,papi酱系列视频因主持人存在表述粗口、侮辱性语言等问题,被勒令整改。对此,papi酱也做出了回应,表示要做一个正能量的papi酱。所以,面对当下的大环境,我们还是要对内容作出严格的把关,避免低俗、负面的东西在大众间的传播,只有以正能量的情绪作为催化剂,才能使“网红经济”的发展走向更加长远的道路。

综上所述,“网红经济”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和升级空间,未来得发展还不可预知,但是仍需要更多地法律道德规范的制约。总之,我们既要从表面的内容构造、形式样态来分析网红的蹿红,又要懂得其背后的传播规律,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新型的经济样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注解:

① 刘阳.“网红经济”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N].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第017版).

② 温济聪.网红经济的春天来了吗[N].经济日报,2016年4月5日(第011版).

参考文献:

[1] 刘阳.“网红经济”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N].人民日报,2016年3月31日(第017版).

网红经济论文篇3

当人们还以为“网红”只是一起娱乐圈事件之时,阿里CEO张勇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出惊人之言:“网红经济的时代即将来临!”对此,有人评论说,“不是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快。为何昨天还是‘花瓶’的网红,今天却一跃成为互联网电商模式的中流砥柱?”互联网家电品牌SKG一直倡导的大社群经济也许能给出答案。

不能否认的是,网红经济已经实打实地成为一种拉动互联网电商增长的主要模式之一。而且它的可复制性、操作难度甚至比构建粉丝更强。单单这一点,就会得到无数品牌方的追捧。互联网家电品牌SKG对此曾有过非常深度的观察。他们发现,无论是粉丝,还是网红,背后的根源都在于社群。社群的产生将极让产品和消费者的联系不再试单纯功能上的链接,产品被赋予了产品更多的灵魂,如身份、标签、文化、逼格、魅力等,从而建立起感情上的连接。

SKG认为,网红经济的勃兴,同样是大社群经济的另一种延伸。网红们表面看是“貌美如花”,但在关注者、粉丝的眼中,她们却是理想生活模式的具像化代表。

其实,粉丝文化在社群经济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网红现象其实就是粉丝文化的一种。只是这些网红并不一定要是大红大紫的当红明星,但他们一定或有颜值优势,或身怀绝技,就像SKG找的“网红”一样。

网红经济论文篇4

1前言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网红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同时,网红也随着自身的某些特有气质或特点与网民的审美、娱乐、刺激以及臆想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共振效应,有意或无意间被网民追捧、关注,自身效应被放大,产生流量。而网红经济,正是找准了这个契合点,通过某种方式开展运作,将商品销售与网红直播结合,有效地把网红流量转化为产品销量,从而产生经济效应的活动。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一个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和新鲜感的群体,是极度依赖网络、关注互联的一个年轻群体,很容易被网红经济影响,左右消费行为,从而影响自身正确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毕业后人生规划和长远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为理性地分析网红经济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利弊,同时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网红经济研究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提供有力的学术理论支撑,笔者采取随机调查问卷的方式,选中304个调查对象,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系统分析,结合网红经济的运行模式,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进行总结阐述,科学地论述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多种影响。

2网红经济的特征与调查对象情况说明

2.1网红经济的特征

对于网红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其有一个相同之处,可理解为网红是一个借助某类网络平台,通过自身在某种领域中的特质与网民或粉丝间的“动平衡”,达到互动反馈博得关注的个人或团体。网红经济是借助网红知名度或影响力,通过网红或背后团队的运作,采取一种变现渠道,最终达到经济转化、实现效益的一种营销模式或商业经济模式。(1)特质定位,精准营销。在网红经济时代,某个网红的粉丝或追捧网民是其顾客,这类粉丝或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欣赏网红身上的某些特质,针对这个特质,开展定向分析,准确把握粉丝或网民的需求,精准定位营销,开展销售推广。网红在这种模式下,其实扮演着产品代言或销售经理的角色,通过网红的精准营销、定位投递,打破了传统营销模式,拓宽了营销渠道。(2)粉丝黏性,思维引导。网红经济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以网红为辐射中心的粉丝或网民,他们对网红乃至网红的一言一行、一衣一裤都喜爱,在网红推介产品的时候很容易接受;同时,网红的穿衣和言行对粉丝或网民而言,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正如爱屋及乌,所说所做在粉丝或网民面前都有一定指导价值。(3)场地轻便,成本低廉。开展网红经济,主要依赖互联网自媒体或直播平台,而大多数自媒体平台或直播平台都是免费的,除去网红、运行运作费用,无广告投放、市场维护等费用;同时,场地具有轻便性,不特别受制于场地限制,网红根据自身情况可自行选取场地开展直播。(4)定向定投,库存程度低。网红开展精准营销活动过程中,不需要提前备好待销售的货物,只需要展示产品样品,因此商品的库存程度低,成交一单,直接邮寄一单;同时,网红通过将自身某种特质放大,把商品融入其中,在博取粉丝或网民们的关注时,激发粉丝或网民的购买欲望,从而形成定向订单,参考进行产品再生产。

2.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说明

在开展网红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调查活动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查内容从高校学生是否关注网红、关注的类型、月度生活费多少以及消费情况和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等方面入手,共设计17道题,具体调查网红经济时代下的高校学生消费情况。同时,采取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重点研究网红经济影响对应消费项的程度及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1)性别构成。此学术研究样本以昆明多个重点高校为主、外加收集其他省市高校大学生的数据,总共发放30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4份。通过汇总数据并分析,得出男生133名、女生177名,在总调查人数中分别占比43.75%和56.25%。(2)高校学生所关注的网红类型。高校学生在关注网红类型方面,在304个调查对象中显示,关注颜值型、逗趣视频型,所占比例高达73.68%;同时,即使当前不关注网红的高校学生,也更偏向于在未来某个时间关注原创视频类型和学习干货类型。(3)年级分布。调查样本显示,参与本课题调研的年级构成具体是:大一学生占24.02%,大二学生占24.34%,大三学生占27.96%,大四学生占23.68%。

3高校学生消费数据统计分析

3.1月度可支配费用

本次调研主要从四个层面开展,月度可支配费用在1000元以下的仅29人,占比9.54%;1000~2500元以上的共计236人,占比77.36%;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39人,占12.83%。

3.2关注自媒体情况

对高校学生使用自媒体的分布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的首选自媒体是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选择使用的达223人,占调查总数的73.36%;其次选择的是微博,人数达180人,占59.21%;排第三位的是B站,选择人数110,占36.18%,而后依次是朋友影响或推荐、QQ、淘宝、微信等平台;剩余7.56%的都是在不关注网红以及通过其他渠道的。

3.3在网红领域的消费情况

在关注网红的高校学生中,有21.38%表示他们总是在网红电商、直播等领域购买。26.32%表示经常购买,52.3%表示很少或几乎不买。

3.4性别影响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5.44%的高校女生会在网红的影响下购买推荐的产品,仅有24.56%表示购买产品不受其他因素影响。58.65%的高校男生会在网红的影响下购买推荐的产品,有41.35%的表示购买产品不受其因素影响。

4网红经济运行模式

网红经济的运行模式,根本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网络红人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和自身存在的某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或喜爱的特质,成为网络上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或认可度的“公众人物”,也可以叫作关键意见领袖(KeyOpinionLeader),而后依托这种网络效应,围绕某类群体所关注的内容,即客户关注的内容,不对强化粉丝或网民对网红的黏度和认同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关系,进而宣传推广专业的事物,最终通过引导或感染粉丝或网民的某些行为或思维,达到网络流量到网络销量的转化,实现经济变现。[3-4]换而言之,无论是怎样的网红经济,都从属于典型的声誉经济、注意力经济。对于网红背后的经纪人或者是宣传推广公司,从网红的挖掘、培养、打造到网红流量提升,最终实现商业价值,这个过程,也是在经营网红在网络世界的注意力。

5网红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经上述调研分析,网红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消极影响,二是积极影响。

5.1消极影响

(1)促进了大学生超额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升速度。大学生是一个正在积聚思维,不变思辨的群体,思想观念意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红的消费引导,在其宣传下,大学生在网红经济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升高,整体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发生频率。(2)盲目消费,计划性失真。在社会发展组成要素中,高校学生的意志力相对薄弱,经不起诱惑,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很容易被网红的广告和宣传所吸引,购买自己不需要或者没有接触过的产品,“探索”一些自身本没有必要接触的产品。(3)理性消费淡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许多高校学生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等方面,更热衷于去追求高档次消费或产品,在网红经济“强心针”的进一步促进下,这些需求进一步被放大,进而高校学生理性消费意识被淡化,甚至失去自我判断、自我辨别能力。(4)注意力分散,重心转移。在极度关注网红经济产品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时间精力过多消耗在虚拟世界的产品信息上,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心偏移,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

5.2积极影响

(1)合理对比,有效规划。随着各类短视频以及多方面新颖和潮流产品信息的汇入,商品信息获取渠道增加,同类但不同特色的产品逐步突显,高校学生可以进行合理的比对和规划,并对自己所期待的产品的功能和特色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分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一款产品。(2)创业创造,推动经济发展。在网红经济影响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多样的网络渠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产品信息,做出分析和比较,而后加强高校学生自身网络创业热情,间接推动了高校学生网红创业的诞生。(3)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便捷地传播方式,自身体验过的网红消费,使网络流量观念在高校学生中得以快速提升。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网红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思维越来越被社会群体所接受,网络经济通过网络流量为媒介,进而实现流量到销量的转变,开拓了高校学生视野,为其步入社会拓展了思维观念。

参考文献:

[1]郑文聪.“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2(6):14-15.

[2]唐江山,赵亮亮,于木.网红经济思维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李天昀.社交应用背景下的网红传播与生产机制[J].艺术评论,2016(7).

网红经济论文篇5

注意力经济时代,催生网红经济

据报道,“网红”店主张大奕在微博上有193万粉丝。2014年5月开了一家淘宝店,上线不足一年做到四皇冠。2014年5月成为淘宝店主的董小飒,是直播平台的网络主播,每一次线上直播都能获得百万人次的围观。在粉丝的支持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董小飒的淘宝店已经是三个金皇冠的店铺,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六位数以上。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学、音乐、游戏、主播、创业、传统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网红。但是现在的网红已经不再单纯地指上一个时代的网络红人了。上一个时代的网红,粉丝是碎片化的,没有良好的变现措施。而2.0时代的网红,有积聚粉丝的微博、微信、淘宝、直播、短视频等平台,这足以让“老一代”网红眼红不已。在这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网红经济逐渐显露并火热起来。

移动智能化时代,助力网红经济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你会时不时习惯性的掏出手机,不自觉的打开微信微博的app,打开刷新,尽管你在几分钟前刚刚打开过。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智能手机。但信息大爆炸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如何有效地获取关注度是网红需要面临的问题。

从最初信息载体是文字的网络社交时代,到信息载体是声音、图像的网络社交时代,再到,现在短视频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络社交时代。载体不断发展变化,使得其更具优势。视频兼具了感染力强、形式内容多样、肆意创意种种特征,又具有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例如互动性、主动传播性、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

观察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不难发现多数网红是在微博火热起来的。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之后最有潜力的是微信、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随着唱吧、美拍、小咖秀、秒拍等视频社交平台的快速崛起。直播、和短视频带动了网红经济,成为了下一个“批量”造就网红的平台。papi酱、雪梨、小智等网红通过社交平台沉淀关系,在积累人气与粉丝的同时,也为这些网络平台创造着巨大的流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门槛降低的同时,人们的注意力也再不断转移。当初凤姐、芙蓉姐姐、犀利哥等火热的时候,可足够让我们讨论好些天。但在如今这个最不缺信息,注意力就是金钱的时代。许多网红火得了一时,但火不了一阵,人们讨论的焦点在不断变化。信息爆炸会消解人们对网红的认知。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机遇,但对网红来说是个考验。

网红行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网红经济论文篇6

一、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红色文化旅游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和繁荣地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操作价值。

(一)红色文化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2011年3月,在湖南调研时明确指出: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由此可见,红色旅游景点不仅仅是旅游场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1]。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红色文化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繁荣的新活力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往年的旅游发展状况统计来看,红色文化旅游在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发展势头良好,增长强劲。随着经济、社会效益及政治影响驱动,红色文化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给旅游市场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红色文化旅游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红色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振地方文化、发展未来文化和经济的宝贵资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一发展趋势下,红色文化旅游之于社会的作用表现为一种“绿色生产力”。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庆红岩联线旅游开发现状概述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大量文化遗迹。重庆历来重视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形成了“红岩联线”等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红岩联线”是以抗战历史为主线的纪念性博物馆,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区。“红岩联线”将歌乐山烈士陵园、新华社旧址、红岩革命博物馆等景点景区进行有效整合,以红岩革命博物馆、新华社旧址、歌乐山烈士陵园为核心,串联市内其他旅游景区,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最后是充分依托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岩图书、红岩影像、红岩纪念品、红岩村住宿等红岩系列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产业要素集聚[2]。 但“红岩联线”的旅游开发还存在公众参与度不高、旅游场域红色文化内涵缺失、品牌传播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旅游品牌塑造和旅游吸引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关于重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的思考――以红岩联线为例

(一)依托公众参与的红色文化旅游保护开发

景区周边居民是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的依靠力量。“红岩联线”拥有15个主要展览陈列馆,分布在重庆渝中区和沙坪坝区,其中“渣滓洞”和“白公馆”等热门景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够便利,虽然有景区观光车可以让游客方便进入各景区,但仍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周边居民提供的吃、住、行等服务是对景区配套服务的补充,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有很大影响。然而过去的旅游开发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影响了旅游的吸引力。因此,在旅游开发决策过程中,增加居民的决策权力,改变政府作为唯一决策主体的地位,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公平原则,即“多方参与、多方保护、多方受益”的思想[3],居民可以发挥红色文化旅游保护开发的积极性,使红色文化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二)红色文化与旅游场域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开发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不仅仅是遗留下来的先进思想精髓,也应成为重振地方文化,发展未来文化和经济的一种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增加区域收益的同时也加速红色文化体系的形成;而通过挖掘、塑造独特的红色文化内涵可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在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场域的融合互动。红岩联线景区的灵魂是“红岩精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挖掘“红岩精神”的文化内涵,开发出更多的旅游创新体验产品,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充分激活与释放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三)“互联网+”为平台的红色文化旅游传播体系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泛渗透为标志,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营销创新、传播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移动计划。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日益重视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互联网+”模式的决心[4]。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年轻人是网络的原住民,网络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要把握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未来,就要吸引住移动互联时代的年轻人,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旅游传播的主体力量和主要对象。“红岩联线”在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APP等平台力量推广传播红色文化,让互联网走进红岩文化旅游传播中,实现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旅游产品与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丰富传播手段、增强传播力度、实现立体化、网络化传播,使互联网成为红岩联线文化资源保护、有效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平台,成为红岩联线旅游衍生品研发、营销的推广手段,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助跑利器。

参考文献:

[1]尹晓颖,朱宏.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02).

[2]吴明.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红岩联线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

[3]刘海洋.论社区参与视域下红色旅游产品之创新――以吉林省为例[J].学术交流,2012(02).

网红经济论文篇7

“口红效应”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电影产业中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异军突起,电影投拍量、影院银幕数量、票房数值及观影人数均成倍数级增长,《捉妖记》20.6亿元票房更是一跃成为华语电影NO.1。毫无疑问,“口红效应”的最大显性受益者是电影产业。其实,“口红效应”在流行音乐市场上的表现亦不容小觑。如果说电影市场上有《捉妖记》值得一提,那么今年的流行音乐市场上诸如李志、“好妹妹”等冲破既定模式、杀进工体并异乎寻常的爆红的局面,此等“作妖记”则更值得大书特书!

当然,就事论事的“大书特书”已然够多,我们还是不妨抛开经济原因,也撇开市场运作的偶然性,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列举几个促成“口红效应”的潜在因素。

网红经济论文篇8

然而当下,广电总局对多部粗俗网络节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应该是对现在的网红的无序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整治令对于有众多低俗恶趣味、爆粗口、涉黄等网络病的不健康的类似直播平台的网红们的发展应该是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的。

网红经济的前世今生

网红其实是早已有之,当然在没有众多资本涌入的网红时代,网红还仅是作为娱乐大众的角色存在的。

网红经济,狭义理解是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根据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红又分成三代:一、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二、图文时代的网络红人;三、宽频时代的网络红人。

网红不是新事物,只是载体变了

我们知道的网红很早就出现了,比如很早之前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网络小胖、龅牙哥、凤姐、犀利哥甚至奶茶妹妹都可以算网红。他们的成名方式包括艺术才华成名、搞怪作秀成名、意外成名、网络推手成名等等。

那时候的网红没有今天成为一个极强的概念性的话题现象,在于当时期的网红,被网民消费病毒式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缘于社会转型期间网民情绪的一种自然表达,继而被病毒式传播,彼时的网红往往成为大众嘲讽和解构的对象。

但今天的网红不一样,今天的网红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且在网红背后,多有资本利益方在推动。在资本市场,永远在追逐新的概念,所谓的网红更多的是粉丝经济的变种,它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资本全力在背后打造网红的背后其目的就是迅速获利。

资本市场有个周期性的规律是挖掘新概念,从互联网思维、O2O经济,到微商经济、P2P模式、IP概念、网红经济莫不如此。目前挖掘出“网红经济”,是缘于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步入到平缓期,资本逐利的惯性上来讲,它需要更具想象空间的投资渠道与项目快进快出获利。而网红经济可以迅速变现的暴利符合资本市场迅速圈钱的逻辑。Papi酱在优酷平台上发布40多个原创短视频获得1200万元融资之外,网红迅速变现的暴利屡屡出现,比如静言股市在优酷自频道单场直播收入88万、金融圈里某美女券商分析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路演和观点分享,直播20分钟,粉丝刷礼20万元等诸如此类网红事件屡见不鲜。

日前在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会上,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提出了一个观点,网红是2016年最激动人心的现象。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成为网红。如果不具备成为网红的能力、潜力、魅力、影响力,那就不要创业了。徐小平拿papi酱举例,大家每天狂热期待着她的节目,这不仅是一个品牌,还是一个娱乐现象。他指出,在俞敏洪、陈欧的时代,先有商业、先有现金流,然后有品牌。品牌是靠创业者艰苦奋斗,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而网红时代,我们是先有品牌,先占领人心,确立魅力人格体,然后再给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产品。

观点合理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徐作为知名投资人的身份的这番论述,可以想见资本市场对于网红的热衷,其实就是网红可以实现迅速变现的暴利的原因。

而资本市场通过网红概念炒作一轮,可以带动影视文化、动漫音乐、通信、互联网零售、电商等多个板块的概念股大涨,带动所谓的“二次元经济”、“粉丝经济”概念持续火爆,资本方就能从中持续获利。比如我们看到日前网红市场规模过千亿,不少网红概念股一路涨停,就是资本方推动网红经济背后可迅速获利的本质。

网红经济的困惑与走向

正如导语所提到的广电总局的专项整治,当下的一些低俗的网络病,制约了网红的行业发展。另外网络经济因为缺乏合理的商业化手段,目前大多数还处于烧钱模式,因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具体说来,即当网红成为风投竞相追捧的新概念,网红背后的平台价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但资本追捧网红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大量网红涌现,竞争日趋激烈,为迎合低俗趣味,许多直播平台的网红为吸睛为导流获取用户,不断打擦边球触碰底线来搏名获利,导致平台方触碰政策红线的风险也与日俱增,由此导致政策层面对其约束。

比如不久前,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9158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查处名单。显然,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存在高度契合的利益关系,对于打擦边球的游戏,资本方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由资本驱动的网红的背后,就是整个网红经济病态式发展的根源。前面说到政策钳制网红的问题,我们拿直播平台的网红为例,当更多社会资本和创业公司都进入直播市场,网红的红利可能由于政策而趋于边缘化。

网红缺乏新的商业化的手段

同时,大多数多数网红并没有新的商业化的手段。当前网红的变现还主要停留在卖周边产品(化妆品、服装等),到微电影、电视剧、综艺、电影、广告等。当然,许多网红依赖于此确实赚钱了,比如广告模特张大奕在淘宝开店,凭借400万微博粉丝导流,店铺的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一些电竞主播依靠平台签约费、电商分成、流量广告合作等方式也日进斗金。但目前除了服装行业、网络直播、广告等领域,网红很难从其他领域真正获利。papi酱目前也表示拿了投资后商业化也还没想的很清楚。

网红经济对于创业者的警示

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要积累粉丝称为网红本身是一道极高的门槛,加之网红目前的变现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而缺乏资本推动的网红往往会呈现昙花一现的结局,网红未来被政策钳制的可能性大增,而可商业化的网红,往往是拥有资源和资本的大佬在背后助推,能跨越产业链和平台、未来可从内容生产者向用户经营者转型。

但对于缺乏资本与资源助推的创业者,想成为网红的机会与概率并不大,因为目前的网红群体已出现内部分层,形成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事实上其理性程度远超想象,在直播网红之外的多数领域,用户还是会选择为优质产品买单,而不是为网红本人买单。

网红缺乏更多的变现模式

另外,当今的“网红”和淘宝、广告、套现、融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本市场利益链上的一环,它并不适合多数领域的创业者。创业者在各种资本市场环节与条件缺失的情况下,想成为网红只能是无米之炊,反而将自身陷入各种成名博眼球的误区之中,而忽略本身的产品战略与用户经营。创业者要脱颖而出,品牌与定位差异化是核心,但当创业者太多,网红不够用的时候,就会走入同质化,继而网红会逐步蜕变成为一种负面词汇与形象,而且创业者是网红的这种标签反过来还将可能伤害产品品牌本身。也就是说,创业者应该做网红,做不了网红的就不要创业的言论其本质是本末倒置。

从目前来看,网红的变现模式多数就是承担一个导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向粉丝卖广告或者电商经营,但这种形式本身不具备持久性,也不是对供应链生产效率的改善,更解决不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问题,更无力改善库存、资金链等创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理性的创业应该是唯产品和服务

我们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创业者的本质工作都应该通过产品体验、细节、规划研发、应用场景的创业与快速迭代等系列产品能力去把用户之根吸附的更深。创业者的核心始终要解决产品创新、资金、技术、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获取、运营等环节的问题。理性的创业者也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有长期经营自身品牌的决心和能力,而不是思考如何先打造好个人形象、博取眼球先吸粉的问题,更不是思考如何成为网红,快速圈快钱走人。

但是从当下行业内的众多网红发展情况,不少网红卖衣服门槛低,挣钱快,转化率高,复购率高,资本变现能力强。这反映出网红的共性问题是:大多数打算趁自己还红的时候,捞一笔走人。这是暴发户,而不是企业家。从这个意义来看,网红创业更像是一种玩票和忽悠。

网红经济论文篇9

而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最近风头正劲的一位网红——主打短视频吐槽的papi酱。这个号称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以平均半周更新这一条有笑点的视频,在每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能通过打赏的形式获得成千上万的直接收入。之后融资1200万,首次广告拍卖价2200万,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彻底将网红经济引爆到当前最受关注的风口之上。

从吸睛到吸金,网红正在去贬义化

实际上,在网红这一个概念出现之前,网红就已经出现在了互联网中。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早期的dodolook、芙蓉姐姐到凤姐,乃至到打色情擦边球的兽兽,当时大多数都是以炒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走可爱俏皮路线的dodolook,同时期的网红几乎都以审丑和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

这都可以概括的成为网红1.0时期,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红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关注度,然后借助关注度,向别的领域拓展,网红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变现环节及其薄弱。

此时的网红更多的寄生于传统媒体,门户和论坛博客之上。而这些在那时看来,不过是旁门左道而已。也正是如此,那时候即便是当时最为优质的网红dodolook——这位从2005年左右因为制作搞笑短片而火遍互联网的美少女——在那个蛮荒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达到了现象级的网红,并且借此想要拓展到娱乐圈,成为一个明星,但却未能挤入主流的娱乐圈中,最终难逃销声匿迹的命运。而其他如凤姐、芙蓉姐姐不得进行更大痛苦的转型,勉强刷着存在感,而依赖色情获得人气的兽兽之流更是昙花一现,为人所不齿。

之后微博的兴起,开启了网红2.0时代。

朝阳V姐、外围、嫩模、传统秀场主播们成为所谓网络红人的主力军。并且将吸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郭美美、干露露成为最为著名的一批网红,其次是主打美色经济的秀场主播们。

此时的网红们已经又有了一定的变现能力,但是,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网红与低俗媚俗绑定到了一起,使得网红一词被彻底贬义化。加上各种最美XX的泛滥和说教,网红开始引起大众的反感。所以,虽然此时网红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但不论是相比网红初期还是后面的3.0时代,这个时期依旧是网红最为低谷的阶段。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兴,美拍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手机短视频和全场景直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红诞生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开始从负面的沼泽中艰难挣脱。

大众也开始越来越接受“网红”这一概念,网红逐渐去贬义化。加上网络监管的加强和网民的审美水平增高,单纯的依靠低俗媚俗成为网红已经极为困难。这促使一系列优质有趣或者具有审美情趣的网红相继诞生。

这些新网红因自身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使得网红正式进入了3.0的吸金时代。他们或生存于美拍等直播短视频的平台之上,依靠平台变现,或生存于社交媒体之上,依靠结合自身优势做电商变现。

15分钟成网红的前提是需要内容积累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两句话已经被彻底实现。而这一著名的15分钟定律更是被奉为网红界的圭臬。但是事实上,这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因为想要成为网红,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十五分钟。这看似十五分钟的爆红,可能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

正当红的papi酱很容易让老网民想起曾经的在10年前火爆一时的dodolook。可以这么说,伴随着网红3.0时代的到来,papi酱几乎复制了当年的网红1.0时代的前辈dodolook的成名路径,成为的16年第一网红。

但很显然,今时往昔不同,papi酱赶上了网红经济爆发的前夕,并幸运的成为网红经济最终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名利双收。而曾经在网红1.0时代造成现象级的dodolook,在网红大潮重新爆发后,也开始借助美拍平台,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甚至依靠其话题扩散能力,重新回流了人气,成为网红3.0时代的新网红。两人之间的角色变迁,颇有一种宿命论的味道。

而抛开宿命论,纵观papi酱的成名路线,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内容积累期。在早期,Papi酱的微博多为段子和gif,直到去年7月开始陆续发短视频,但都是相对常见的无厘头恶搞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风格不断迭代,也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直到2015年10月开始,她开始利用变音器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

在那之后,papi酱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并最终引爆互联网成为了现象级网红。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很难说,papi酱经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并且最终爆红于网络。

而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络美少女dodolook,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建立起强大人气,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在网红经济即将爆发的时期,dodolook很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坚持在美拍发60秒日常,几乎从未间断。

到如今,其美拍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2.9亿,共3万人参与她所发起的这个话题,导致这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新的一种新走向。而借助如今重新凝聚的强大影响力,dodolook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MV,广告代言、出版书籍《I’m dodolook》,不论是人气还是市场前景,相比以前,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而正是其对优质内容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让这位过气网红有机会依靠平台重新崛起。

所谓的长期积累,其实本质上是网红自身的一种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papi酱输出的内容极具个人特色,可以说成是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传递,而dododolook也是如此。

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最早一批的网红中,为什么只有dodolook能够重新依靠内容积累崛起,而芙蓉姐姐和凤姐只能跨界转型?这其实非常的简单,因为前者是生产内容,输出价值,而后两者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吸睛模式,并无固定的价值输出。

网红经济是不是一种短命模式?

事实上,关于网红经济的争议,自这一概念崛起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有一个最为激进的问题,网红经济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和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成为一种短命模式,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

目前来看,网红可能会从火热爆发期进入一个稳定期,但要说其是短命模式,还有待推敲。因为作为一种能从1.0进化到3.0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论是从产业链完善度还是从变现能力上来说,网红经济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方向,不像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计接达58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多大呢?对比越来越火的电影票房市场,580亿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网红经济将会持续走红下去。而这种持续,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方式。

1.网红经济将会稀释明星经济

网红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经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形成个人品牌价值,然后依靠粉丝的流量变现。而明星经济的模式是依靠粉丝的流量来面向B端进行一系列的变现。即使粉丝会为其消费,也间接的需要经过B端这一渠道。

而网红经济则不同,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那么,网红的变现能力相对明星,到底有没有可比性?有一个信息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据媒体报道,王思聪的前女友,电商网红雪梨的一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而范冰冰一年的收入也才1.3亿元。

由于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这种造星能力,不是传统明星公司能够比拟。

因此在未来,随着网红的崛起,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网红,而这个网红,他的朋友可能完全都不认识。

2.网红模式变现手段与影响

目前来看,网红经济主要模式分为电商,广告,直播这三大类。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11”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这必然会对以小量多样、低库存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比如H&M、Zara。因为网红经济比快时尚更快、更合身,为顾客量身打造的服务和互动。

而广告投放,目前也是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质上来说,网红的广告变现,分为内容+广告和人+广告两种方式。所谓的内容+广告,是在网红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加入广告内容。而人+广告的方式,则是和明星代言一样,网红本人对产品进行广告代言。由于网红代言成本相对明星代言更低,势必会冲击到明星代言这一领域。

而除了网红+电商,和网红+广告,由于网红和直播的天然共生性,通过直播工具作为粉丝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让粉丝打赏也将是网红经济的重要变现方式。实际上,由于视频直播的不可控性,让这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处在各大商业模式的鄙视链最底端。

网红经济论文篇10

以吐槽为特征的短视频“papi酱”,在推出仅半年后就获得资本的青睐(估值3亿元)、并迅速进行商业化变现,这无疑将网红经济瞬间上升到现象级的高度。在此之前,大众对网红的认识,无非是刷脸、做秀和互撕以吸引关注度,商业变现渠道也无非是淘宝卖货、自媒体和主播分红等小打小闹式的赚钱方式,而上升到风险资本参与、一本正经地召开广告拍卖会,“papi酱”可谓中国网红经济的头一遭。

网红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对潮涌而来的新媒体的顺应,更是对传统传播渠道的脱魅。而由“papi酱”所带来的商业变现升级,则必将催生出更多的特征不一的网红以及聚焦网红经济的风险资本。

但是,在网红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之际,研判其核心的商业变现路径,我们或许应有超越商业本身的社会学思考。

其实,所谓的网红变现路径,无非是通过个体极致的形象和观点辨识度,吸纳大量的粉丝人群,然后再进行商品或娱乐的变现,也就是说,其核心依然是基于流量的商业变现,亦或是基于注意力基础上的商业变现。至于罗振宇将其上升到“魅力人格体”,这只不过是文化商人在秀自己的修辞能力而已,因为其归根到底依然是注意力经济,而无关于什么“魅力人格体”。试问,将网红变现路径从流量变现或注意力经济上升到所谓的“魅力人格体”,那么,包括罗振宇、papi酱、王思聪在内的一线网红,其魅力人格究竟是什么?其人格究竟有什么魅力?难不成扮高雅、吐槽、炫富已成了当下时代最吸引人的人格表现?当然,在扮高雅、吐槽和炫富言行的背后,其是存在内在性格逻辑的,也彰显了一定的价值观。但是,基于网红瞬间而红、转瞬又极易消逝的特征,而个体的魅力人格又必须经过多年才能积淀而成,所以,硬生生地将网红变现路径上升到“魅力人格体”的高度,是不符合事实逻辑的。

传播就是传播,商业就是商业。极致的个体形象和言论,是符合传播学理论的,根本无关于什么魅力人格,也无关于什么道德高度。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能力本身就代表了流量,将这种流量转化成商业变现,其本身也没什么不妥之处,根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魅力人格的高度以傲娇。

网红经济论文篇11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其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潮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络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目前的网红们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像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论文篇12

借助网络“吸粉”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发挥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自称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嗅觉一贯十分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papi酱获得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潮起难免潮落

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潮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红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目前的网红们既靠颜值也靠神技,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像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很多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自由与约束并存

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