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2:38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36-02

1 前言

新课标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制作简单的动画,并理解其中的原理。动画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加工、组织、体验以及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从实践中提炼的一些实用策略。

2 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

在学习“动画基础知识”时,这一课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但是由于其抽象、枯燥的学科特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典故、故事、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本节课可以引进典故进行授课:斯坦福和科思在美国酒吧,针对“马奔跑时是否始终都有一蹄着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那么如何验证这个结论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介绍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做法,经过连续拍照显示,马在奔跑的时候,始终都有一个蹄子着地,胜负已分。此后有人发现:通过快速拉动粘连在一起的照片,相片中静态的马变成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电影的雏形。当学生为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惊讶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教材推荐的软件,了解马为什么能够奔跑,这样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积极开拓进取,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3 解决共性问题,有选择地探究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学生在操作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实这种问题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对共通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课堂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1]。

在刚学Flash时,一般会从简单学起,要求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进行练习,如在画板上绘画。一般教材中都会有探究的课程,如要求学生绘制“春景”,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铅笔”“橡皮擦”“颜料桶”“线条”等工具。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是十分复杂的。那么绘画的结果毫无悬念,学生的绘画大多没有美感。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工具属性不了解,无法合理运用每一个工具。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时要有针对性,设计的课题要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熟练运用每一个工具的目的。

4 巧用思维导图,降低学习难度

理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概念会一直贯穿于动画学习的始终,因此不懂什么是帧和帧的用法,就无法学会使用Flash,由此可以看出概念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急于求成,直接跳过概念的学习,只注重最后的动画效果,忽视操作过程中的科学性。如果无法从系统上和整体上把握概念,基础没有打好,就更不用提创新了,不能举一反三,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动画,稍有改变或者遇到复杂的动画就无法正确分析,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和激情,课堂效率低下,成绩下降迅速[2]。

通过概念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作品,对于其中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改正,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图示的方法表达概念,通过图示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认真学习和探讨概念的深层含义,能够举一反三,带领学生运用图示的方法对概念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5 创设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

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并且在情境中提出一些富有启示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工具的使用,使学生的动画制作过程更加简单、便捷,那么如何将工具转化为元件呢?这将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上古神话,天上曾经出现10个太阳,并且一模一样。那么动画制作过程中如何制作出10个太阳呢?需要一个一个进行绘制吗?此时将“元件”引入到课堂学习中,将绘制好的太阳转化为元件后,自动入库,此后可以进行多次使用。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将“元件”引入课堂,知识的学习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此外,10个太阳出现在舞台时,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经过元件的调用可以设置不同属性的太阳,以表示特殊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获取知识,不但能够牢牢掌握,而且能够举一反三,遇到复杂的动画也能够正确进行分解。由此真正学会动画制作,明白其中的原理,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3]。

6 整合其他学科,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层动画是动画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使得动画轨迹变化多端,效果多姿多彩。但是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就是教材没有进行详细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这要求教师运用课程整合的思路进行教学,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动画制作过程中,解决动画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新的知识,完成动画的制作。

其实很多学科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动画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引用地理方面的知识,对火星运行的轨道是否是圆的提出疑问:如何在封闭的曲线上找到轨道运行的起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地理学习的科学依据,从信息技术中寻找其中的科学道理,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拓宽知识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动手能力。教师要在关键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要将结果或者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7 对照比较内容,提高自我感悟

不同动画在制作方面既有相关性,又有相似性,同样也有相差性和相异点。这时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再进行比较,了解其中的异同,认识其本质。初学者常常喜欢用逐帧动画的制作方式来突显动画效果。俗话说“有对比才有差异”,同样是绘画日出,逐帧动画制作与动画补帧制作输出的动画效果是不同的。逐帧动画在制作过程中比较繁琐,并且输出的文件量大;但是动画补帧只是需要建立开始帧和结束帧,中间的部分软件会自动进行填补,十分便捷。充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异,加深对动画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分层图和动画结束的比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动画制作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主题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学会动画制作,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且不断进行探索。

8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践中的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并且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辅导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成才,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动画制作教学策略与实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119-120.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2

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迅猛发展,教育体制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课堂教学更应当摒弃传统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现状,应当对课堂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

和其他学科有本质的不同,历史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所讲解的都是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案例,大有一种博古通今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多优势,尤其是在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回顾上,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让一些历史事件的回顾变得更加直观。总结下来,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的知识都是源于课本,很难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一方面,教师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方能找到拓展课本教学内容的方法;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拓展,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相关的搜索,然后对一些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的筛选,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案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这样的拓展教学,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显得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同,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展示出来,多媒体天然的集音、形、色于一体的教学特点,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学往往都是灌输式的,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制约。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课件分享给学生,便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查找资料,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有利于历史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搜集大量信息,通过拓展历史教学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等方式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不再适应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局面,而是需要通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教学课件制作的方式、音频视频的融入方式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误区

凡事皆有两面性。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会失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下来,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存在如下误区:1.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一般都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很多教师存在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辅助作用,而让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而是简单地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得初中历史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变成“机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2.过度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忽视质量。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关注的应当是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现形式,忽视实质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思想,因为,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重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学的质量而非形式。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整合,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上结合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优势,分析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区,供广大教师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文清.浅谈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反思.中小学电教,2009.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3

第一,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科技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而不愿尝试改革的现象相当普遍,往往由于技术问题,这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中难以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操作不熟练,影响了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教学的程度和范围.目前,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并会使用一些信息处理软件,如Word、Excel、Internet等,但与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第三,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认识不到位,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不高,形式化的现象严重.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上课时再逐一播放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把黑板变成电子白板而已,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形式的多样化,使用的课件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课堂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或信息资源的机械呈现.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减弱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主要表现在:(1)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2)课件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而是网上下载得来的,不经修改,不符合所任教的学生实际,也不明白制作的原理,只会生搬硬套,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3)课件制作的画面背景复杂,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却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课件;(4)制作课件时,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5)课件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6)编写和制作课件没有进行细节设计,只注重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挖掘,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被削弱了,体现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关键在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现代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仅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而且需教师更新观念.为此,农村初中学校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1)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2)信息技术能力培训;(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如,组织教师集中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市级、区级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请专家到校进行技术培训等.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4

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另一类为信息技术课程。它们研究的对象有所区别: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所需课程领域,为其他课程服务,如PPT、绘图软件等;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对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概论等一系列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的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活动,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性质

1)技术性。适应时展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10.3969/j.issn.1671-489X.2014.17.083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大部分都含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数据。例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计算机数据编程、软件开发的内容等,这些内容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2)基础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为基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应用却很广泛。基础性体现在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这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信息化时代中,人们逐渐开始在网上进行聊天、购物等,这些都慢慢成为一种主要的人们生活的方式。

3)层次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突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也不完全相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对教学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例如:七年级与九年级在教材编写中,有所侧重,体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

4)实践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适当渗透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相关的实践环节。例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中的某一软件时,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才能够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性能,光凭理论是无法了解软件的全部信息的。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及其理念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内容、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方案、理念、结构、目标、标准等一系列内容。从各个环节进行开发,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形成每校不同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体系。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下。对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初中生的飞学习基础与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的激发,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要对信息技术市场中的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变化,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找准开发的切入点,既符合学生学情,也符合社会对信息发展的要求。设定可行性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仅要考虑目标的难度与先进性,还要符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的实际,要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编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运用图像、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一系列方式进行表达,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要多样化,如网络教材、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推广的前期,要开展相关的教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发现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质量。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完善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规范,评价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实验结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结果,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完善。

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教育方法、内容以及实践研究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与内容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利用通信技术对一些问题、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通过教材和课程开发的学习,应当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其他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学会选择对于自身学习有帮助的信息资源,提升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的技能。例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的操作、简单的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通过对每个知识块进行合理的拓展与延伸,设立可以开展相关活动的课题。在解决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加工处理调查所获取的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对课题学习结果进行发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地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初中其他学科课程,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难点在于实践,通过多角度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的质量,这活动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同时,需要对实践的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然后利用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有效的完善,边实践,边总结。比如,某校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网络信息平台这一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对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环境进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对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数据进行传输与交流,体验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共享。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5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初中新课改的背景。目前许多国家达成共识:未来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在价值观和学习观、思维和生活方式、知识和能力、体魄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应达到新的水平。

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初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对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

新课程不再立足于初一新生的“零起点”,而是认为他们在初中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也是大势所趋,未来的初一新生应该都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目前,至少是前一至两年,初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在初中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网上聊天和玩游戏,极少数学生学过网面制作和动画制作,并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初中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根据新课程的教学需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初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我认为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初一新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两类,A类学生是大部分在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而B类则为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对这两类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

A类是大部分学生,初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初一必修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B类学生是初一新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硬件的原故,很多乡镇初中没能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他们没有学习初一新课程的基础。在初一必修课的前半个阶段,我们要更多的关心这些学生。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和A类学生有所区别,让他们通过学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除了A、B两类学生,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新课程强调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

对于初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6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课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当中,可以直观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教材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的课件;二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物理实验效果,提供很多现实中无法体验的实验情景,有利于学生记住实验步骤,理解并掌握实验过程和结论;四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才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助推器,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耗时太长

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欠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投影仪影像失真,画面不清晰,投影使用之后不及时关机,或者出现人为故障等,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物理教师来说,制作好的课件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一个好的课件需要精心构思和收集大量的资料,这就导致教师在课件上耗费过多的精力,从而减少了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精力。

2.2 课件使用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科学地使用课件,导致教学效率较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硬件设施摆放不科学。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室中,计算机一般都被摆放在一角,教师授课时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交流理所当然地减少。

二是课件结构安排不灵活。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播放方式和程序一般都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然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样的教学就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大大降低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是课件内容太杂乱。很多教师因为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段,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和动画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2.3 过分重视课件使用,导致课堂教学评价不合理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很多优势,很多教师就一味地使用课件授课,学校领导也将它当作授课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物理演示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可以直接演示,但是很多教师却选择用课件授课。

二是用影片代替实验。很多教师认为影片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然而学生不能亲自动手感觉实验的真实性,这就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是电教满堂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各种媒体,导致学生眼花缭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难以体现,信息技术也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3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就需要严格遵循二者整合的原则。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努力学习电教理论,熟练掌握各种电教媒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授课。另一方面,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各种原则和规律:一是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坚持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时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其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并做出调整;三是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四是符合教学规律,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五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六是正确掌握应用媒体的时机,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

3.2 课前精心制作,课中科学使用,课后合理评价

首先,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包括:写好教案,理清思路;熟悉操作,运用自如;精心制作,恰到好处;等等。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如果可以用实验代替,就没必要用课件展示。其次,在使用课件授课时,教师应站在大屏幕与讲台之间,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不同内容的课件,让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课堂反映进行选择。再次,教师还需要根据物理教材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不必要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能把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衡量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它仅仅是辅助物理教学的一种手段。

如在学习“浮力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浮力现象的场景,如气球在天空中漂浮,船只在海面上航行,潜水艇在海底上下沉浮,等等。在播放的同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体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这样就轻松引入新课。再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影片,比如蜜蜂蛰人、蚊子叮人等的细节镜头来导入新课,细节观察肯定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信息来源

一方面,网络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下载优秀的课件或习题资源,经过加工整理,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看有关物理发展动态,了解到物理学科发展的时势形式,下载最新的物理试卷和相关试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这就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动态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网络环境还可以给物理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面临很多挑战。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找出更多的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虹.电视录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5(4).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7

【中图分类号】G57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09-02

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村英语教师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将教师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详尽的分析,加深了农村初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农村初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促进了农村学生对循着知识的发展脉络,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较差的状况,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促进农村学生尽快对英语知识进行内化,使农村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农村学生可以根据基础教学的需要,借助课本学习知识。也可以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借助各种虚拟手段,共享适应初中生学习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对网络中获取的内容进行信息整合,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借助信息技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技术使抽象的初中英语知识具象化,变成农村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农村学生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信息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知识范围也更为广泛,课堂的结构则更趋向开放。

(二)农村英语教师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继续以前的教学角色、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话,很难想象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提高,怎样才能使农村初中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以前,农村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往往沉醉于知识的传达,较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教师需要转变角色,适应自己在课堂中指导者的新角色,借助各种教学手段的创新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

因此,农村教师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自主学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了解更为便捷的网络搜索方法,从而为农村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课件。农村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农村学生主动学习,为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

二、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8

一、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

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对现代信息技术要求不同,有的地理教学内容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掌握,如,地球的公转运动可充分利用动态的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动态中感知新知识地球的公转的特点。有的地理教学内容则不需要用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甚至不用课件也完全可以,或只需运用简单的投影手段就好达到教学效果。如,地图一节的比例尺的讲解和运用就是只需举例运算使学生达成熟练掌握比例尺\用的基本技能。

二、不同的年龄阶段决定了选择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

班级不同,学生学习状况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不一,如,初一学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较你,而初二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要比较娴熟,在地理课上,初一学生的地理课上设计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准,要符合初一学生的要求,教学互动要要求也比较低,要满足初一学生会用的、能用的要求在而只能设计简单的操作技术。

三、不同的课型决定了选择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

一堂课的课型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在教学设计中也会有很大偏差,因此,根据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需要设定自己的地理教学课型是常规课还是探究课还网上研究学习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课型的不同要求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也不同,如运用网络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不仅仅要多媒体课件的配合,还要学生会熟练运用电脑知识,运用电脑为地理教学服务,而练习课则可以用一般投影方式达成学生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四、不同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条件决定了选择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

各级各类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装备不足,有的装备先进,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不同特点利用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优的学校,在地理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如移动多媒体、手提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为初中地理教学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9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不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板书,将教师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详尽的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借助信息技术,初中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技术使抽象的英语知识具象化,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得信息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知识范围也更为广泛,课堂的结构则更趋向开放。

(二)教师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自主学习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了解更为便捷的网络搜索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课件。教师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

(三)学生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在初中的语言课堂中,学生要能够利用课堂所创设的英语学习环境,来构建知识的认知过程,达到语言运用练习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技术特有的声、光、图片、色彩、动画、影像等一体化的效果,让学生通过感官刺激,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因此,科学技术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在现代网络教育发达的情况下,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制作信息技术课件,不断充实初中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制作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件,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比如应用幻灯片制作课件、PPT课件等。教师要借助开放的网络环境,学会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自己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件,借鉴教育资源库中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课件,对自己的课件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思想。教师是英语课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初中英语课程的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营造现代教育的技术及资源环境,建设起现代化的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转变了学生角色。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使教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内化。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料或是自己所查找的信息资源进行个别化或协作式的交互英语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方式在课堂呈现较大的信息量,加快学生的反馈速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当今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既给教师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更具备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潜能。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一样,信息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学科,只有经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合理开发,才能充分的发挥其潜能。更明确的说,信息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能否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切实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特质。为了更好地管理课堂教学并兼顾知识的传授,用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也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抛弃陈规,放开视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10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别是在操作环节,较为繁琐,学生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并且在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安排较少,教学时间有限。微课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媒体,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自然优势。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信息技术普及的需求,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在初中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是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应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步骤进行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使用微课视频,十分灵活,可以随机重播、暂停、快进或倒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再次,是优化教学方式的需求,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是如此,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或手段,以视频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与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与计划。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模式的具体应用

1.课外学习,掌握核心知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执行与深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倡新式课堂,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课外学习。课外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与预习,来掌握核心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编制为微课模式,且通俗易懂,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例如,在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时,教学重点为媒体的两种含义以及媒体的应用,难点则为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多媒体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视频内容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此来告诉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多媒体技术。

2.导入新课,让情境更生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微课来导入新课程,能够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良好的开始十分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微课将教学内容中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有效整合,可以集中呈现给学生,然后再配上教师的讲解与字幕,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注意力。例如,在《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把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的过程录制成为一个微视频,把教学内容综合到一起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能够详细了解图片处理的步骤与流程,再加上教师的解说,能够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也能够得以有效提升,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少都想跃跃欲试。特别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教学中,使用微课导入,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识。

3.帮助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现阶段,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逐渐应用与推广,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特别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由于微课教学模式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案例设计、软件操作、PPT设计与制作等,都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逐步探索与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其案例设计与传统课堂相比差别较大,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了解微课的功能与意义。在软件操作方面涉及到的软件较多,像智能手机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学院模式与数码摄像机拍摄等,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PPT设计与制作也较为复杂,一个优秀的微课课件应该是完美无瑕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PPT时,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课件要有启发性与悬念性,页面布局合理,从美学角度来搭配文字、图片或留白等,不至于学生会出现审美疲劳。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技术,教师在运用的时候,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优化或改善教学手段,重视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艳.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43-144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11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0902

作者简介:彭丹(1983-),女,河南固始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材及国家精品课程;成晓娟(1986-),女,山西交城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1中外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1.1中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的规定,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纲要还规定了我国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其中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为:

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②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③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④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⑤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2美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实行地主分权制,各地(州、行政区、学区、学校)都有教育自,教育目标、内容、课程及教科书等也都因地区(甚至学校)而异,信息技术教育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多元化格局。

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联合有关团体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其中的“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和“全体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详细规范了师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构成和要求,对美国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体化促进作用。美国各州也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落实,一些州还制定了适合本州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标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内容。

虽然各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与课程内容不一,但是总体看来,美国各州中小学各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基本一致,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①了解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③理解并能运用编程的基本原则;④端正使用计算机的态度。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初中学生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能用文字处理软件写学期论文,用数据存储系统保存数据文件,利用数据库获得信息以及用电子表格作预算。

1.3英国初中阶段信息通信技术课程

英国的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目前已经成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是最早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国家课程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提出并实践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国家。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规定了英国中小学各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把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名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其宗旨在于突出强调包括internet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的个人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发展中起到的综合作用。

英国根据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程度不同将ICT课程实施过程划分成4个学段,将ICT课程学习划成8个等级,这8个等级规定了学生在知识、技能、理解力和综合4个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或表现,并规定4个学段分别应该达到的相应学习等级。在前3个阶段,等级标准是评估学生ICT能力及其表现的主要依据;第4阶段则以国家资格考试作为评估学生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

其中相当于我国初中阶段的学段是第3阶段(11-13岁),要求达到等级五、六级。该学段具体的要求如下:

学生能更独立地使用信息资源和ICT工具,对ICT如何促进他们的工作,以及何时、如何使用ICT有更深刻的理解,在ICT的使用中做到更专注、更高效和更精确,并且能够借助ICT完成一系列更加复杂的任务。

1.4台湾地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资讯教育”,即信息教育。台湾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为标志,从理念到方法上都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信息教育是纲要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纲要新思想的指导下,台湾信息教育的理念被确立为: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应用与分析的能力,更要养成学生创造思考、问题解决、沟通合作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发展健全的国民。

台湾将学习阶段段划分为5个,前4个学段都会独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其中第五学段(相当于大陆的高中阶段)虽然不独立开设,但是课程纲要中提倡并鼓励学校在此学段设计好信息与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教学,使学生能够把以往学年所学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学习活动中。

其中,相当于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段的第四学段(七一九年级),其信息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为:①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输入和输出等基本设备,有应用自由软件的概念;②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相关设备,以及图形、影像、文字、动画、语音的整合应用;③认识程序语言、了解其功能与应用,有开放规格、自由软件的概念;④能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图表制作。尽量使用自由软件;⑤能利用简报软件编辑并播放简报内容。尽量使用自由软件;⑥能利用因特网、多媒体光盘、影碟等进行数据搜集,并结合己学过的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⑦了解网络犯罪型态,避免误触法网及受害;⑧适时应用信息科技,透过网络培养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⑨建立科技为增进整体人类福祉的正确观念,善用信息科技作为关心他人及其它族群的利器。

2中外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比较的启示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和地区的明显不同,下面我将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安排及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

2.1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的启示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体现最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虽然也提到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更多的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对于在其他学科领域如何用、为什么用的内容涉及很少,有些教材几乎没有提到。美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这方面提出希望学生能利用获得的技能来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更注重其他学科的内容。

中外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都提到要培养信息时代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感态度,提倡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材编写中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灌输和操作训练的编写思想和方法,更加注重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台湾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升到人文关怀的高度,如“建立科技为增进整体人类福祉的正确观念,善用信息科技作为关心他人及其它族群的利器”,不再仅仅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利器。这是其它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目标所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中,也应注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编写和选取上应注重提倡学以致用,倡导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2.2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分析,可以总结出国内外都提倡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信息技术的知识不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的,而是面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以实际案例为组织主线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亲自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们感受使用到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利用无处不在。

同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小学阶段的自然延伸,又是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的恰当表达,更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前期准备。以上4个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都倾向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高中阶段开始涉及到的程序设计并能为他人所用。因此,信息技术教材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规划、设计、制作、评价作品,更加注重方法和理念的传授,以及对作品的全局把握。这样既很好地延伸了小学阶段的简单软件应用,也为高中阶段的综合能力培养做好了前期准备。

因此,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活动设计方面的启示是,以实际案例为活动的组织主线,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设计、制作、评价作品。参考文献:

[1]彭邵东.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评述[EB/OL].,20080612.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EB/OL].http://省略/20020327/3023657.shtml,20080510.

[3]隋清江,张进宝,黄荣怀.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J].学科教育,2004(7).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篇12

司马迁曾说:“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受外界不同因素以及自身理解能力差异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水平不一致。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所致,较早地接触了信息技术设备,能提前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的接受比较容易。而极少部分学生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甚至对打字这一基本技能都无法掌握。因而,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级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保证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学生积极地去学习信息技术,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枯燥、难度大的实践课程,虽然当代的学生多半比较崇拜科学技术,但是真正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枯燥的,有关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解读、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Excel表格的制作等,都是需要反复实践操作的,这样便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创造一个高效课堂。

三、以学生为主体是高效课堂的表现

教师只是教育行为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开拓学生的智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比如,依据江苏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编辑。然后以小组互助的方式进行考核,或者运用角色互换法,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制作讲义PPT,自己上台授课。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完整的掌握课程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四、合理的学习评价是高效课堂的要求

积极的评价会使人进步,消极的评价会束缚人的前进。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行为中的一把戒尺,积极的评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更有兴趣,而消极的评价则会使学生感到颓败,会使学生下意识地抵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信息技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具体的学习情况、掌握的技能状况以及上课的认真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而且,信息技术教育者不仅应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更应该对尚有缺陷的学生提出鼓励和建议,这样才能真实地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不断的反思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作为一个优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高效,反思自己的授课氛围是否活跃,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显著等,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因为各种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各种状况不断出现,往往跟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所差异。只有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从而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不断运转。

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目的

不同于其他语数外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课程上课地点的根本原因。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唯一标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者也都是采取前二十分钟讲解理论知识,后二十五分钟让学生自行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比如,Word软件中如何准确地运用复制、移动功能,根据苏教版的内容,单纯讲解无法有效地区别这两种功能的运用差异,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误将移动功能当作复制功能使用,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对两种功能予以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初中信息技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