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5-15 10:45:45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1

一、2020年整体工作情况

(一)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

我科承担省市需节点完成的考核指标一项,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新开工任务96户目标任务。3栋17层回迁楼主体已全面完工,正进行外墙保温抹灰工作。

(二)房地产相关业务情况

1.共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我科负责市本级)103个,总面积63.79万平方米,共计5584户。

2.办理二级及以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绥中县暂定级资质除外)共计44件,其中动态核查13件,资质定级1件,资质变更7件,重新核定14件,新设立3件,资质换证4件,资质降级1件,资质注销1件。

3.共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我科负责市本级)2184户,总面积24.4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共计14.15亿元。

(三)防控、防疫工作情况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迅速落实省、市、局、中心各级防疫工作,认真落实科室体温检测、问询登记和来葫返葫人员信息,并及时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疫情的防控工作,下发防疫通知,统计开发企业人员来葫返葫的具体情况,指导企业防疫工作。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保持思想不松懈,体温筛查、行程码等各项防控举措不间断。并按照要求,科室人员每天将相关体温等信息报送辽事通;对到科室进行咨询、办理业务的群众,按要求做好行程码扫码工作,对不是绿码及高风险来葫人员做好报告、隔离工作。

(四)科室业务、理论学习情况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站位。充分利用党小组学习、党课学习、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大家更加牢固坚持“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服务意识,铸牢思想防线。真正形成理论知识常态学,科室干部带头学,科员认真积极学的良好氛围,保证了政治学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是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服务本领。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好笔记,使大家切实能够知法、懂法,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并通过钉钉等应用,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并进行相关知识答题考试;对科室承担的业务进行了系统梳理,整理了每项业务办理的法律依据、需提供的材料及模板、办理流程图等,由业务熟练的同志给大家授课,极大的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经常警示教育,时刻警钟长鸣

本着对单位负责、对同志负责、对家庭负责的态度,为使科室每名同志都不掉队,我科结合理论学习、党团活动和平时工作,采取看警示片、学习典型安全、社会时事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利用近几年来我市各单位,特别是我局内部出现的几起双规和严重违纪事例,进行现身说法,做到警钟长鸣。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不足

化工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为13001.94万元,计划2021年11月30日前竣工,现阶段工程资金缺口较大,需政府解决资金以保证后续工程进度。

(二)房地产项目商品房库存大,去化周期长

首先,因为过度开发,导致库存较大。由于部分开发企业对市场研判不准,定位不清,在个别区域内过度开发,特别是在某些工业园区开发,造成商品房库存较大,去化周期长。

其次,因为人口外流,导致刚性购房需求减少。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市每年人口外流在5000人左右,多为高学历人才,伴随而来的是退休后投奔子女,造成人口继续外流;农民工外出务工,多在务工地购房,导致本地刚性购房需求减少。

第三,因为经济下行,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房价增长速度是远远超过了居民工资的增长速度,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另外,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房住不炒”,老百姓买房更为理性,所以人们在购买房子的时候会更加地慎重。

(三)科室人员的业务素质发展不均衡,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考公务员、人员退休、人员交流等原因,科室人员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调整,调整比例达到了50%以上,造成部分新到岗人员业务不是特别熟练,也因为事业单位改革,很多人员和岗位进行了调整和重组,大家正在适应期,造成部分人员进取精神和工作劲头不足,为企业和百姓服务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通过抓紧、抓早,实现抓实、抓好。一方面要做施工的质量、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的安全施工,另一方面做好节点的监督工作,确保工程能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实施。

(二)开展科室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宪法、建筑法和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按时参加司法局组织的全市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结合部门网站和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掌握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铸牢了遵纪守法防线。同时为提高大家的服务本领,我科结合自身业务,准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人员与岗位更好的匹配。

(三)搞好科室政治建设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2

论文摘要:一直以来.公司房地产仅仅被视为是一般建筑,但是往往对公司的发展甚至生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跨国)公司的快速增长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房地产投资得到了不断的增长。为了有效管理公司的房地产投资组合,公司成立了专I"1部门.组织了专业人员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文中对此作出了分析除了对公司房地产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还为目前正面临着相似增长路径的公司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建议

1什么是公司房地产

公司房地产(CorporationRealEstate.CRE)指的是非房地产公司所拥有的土地和建筑物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很多非房地产公司出于经营.投资或者公司发展的目的而投资于公司房地产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房地产已经成为很多公司最大的资产项目自20世纪初.公司房地产相关的活动已不仅仅是企业活动.而开始慢慢在经济管理和学术界有了独立的地位同时.公司的不断增长.以及相应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投资组合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对公司房地产进行专业管理的迫切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对公司房地产管理的角度有所改变。一方面.企业尽量合理化自身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外包相关的工程和建筑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对公司建筑的架构和形象越来越重视。大多情况下.部门地位的转变会引发公司房地产角色的转变。曾经许多企业拥有很庞大而集权化的公司房地产管理部门.而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将房地产责任和相关活动分散化,只保持数量有限的工作人员,负责企业、区域或国家房地产资源和能力的管理。本文将对公司房地产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2从大规模生产时代至20世纪70年代

早期的公司.企业家拥有企业的所有资源,需要自己雇用人员去实现其企业目标。企业并不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足以达到控制传统生产线的目的。在工业革命期间.以及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时代起初阶段,大多数公司都对自己的增长前景相当看好.管理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生产机制的效率上。公司成长的优势主要在于大规模的生产,即规模经济。而机械化的生产过程正为公司迅速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为了扩大生产。许多传统的、家族式企业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以筹集所需资金。

20世纪初在荷兰.大多数企业不是由荷兰政府创建就是由家庭创办.其生产规模和活动内容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或者市场.并且基本只在本国国内运营。由于企业规模和生产活动范围的局限.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是扁平的。集权化的结构,企业的战略基本定位于生存和扩大组织规模。由于环境相对稳定的,对组织的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很显然.功能性的组织架构使很多公司的生产、销售和相关工程有了紧密的联系,企业领导者/创始人能够控制几乎所有的企业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公司十分重视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支持。随着组织整体的增长,一些企业活动的功能被独立划分出来,形成了企业的独立部门。

鉴于对公司房地产的需求不断的增长,同时又缺乏一个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企业不得不自己管理房地产以及其他资源。20世纪3O年代初,已有不少工业企业建立了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完整的房地产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部门涉及很多技术学科,雇用专业的建筑师以及工程师。关于成立专门公司房地产部门.最有名的论点如下:

(1)从技术上和财政上控制所有建筑相关的活动;(2)标准化的建筑设计;(3)保证人力资源的供给:(4)通过公司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创造并维持一个公司的形象

3经济体系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规模不断增长,商业活动在地域上不断得到蔓延和扩张.导致了越来越多样化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为了适应企业的地域性扩张.公司开始由传统的功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地域型组织结构。与此同时.公司开始将企业总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下放到各个当地组织和分/子公司企业的不断扩张.不但导致了总部对房地产的进一步需求.同时也需要对企业总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行再思考。总部存在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为各工程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而是建立内部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所需服务以及场所。比较集权化的总部相关部门通过授权当地执行部门作出投资决策.或者决定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但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均由当地有关部门自行作出决策。房地产相关事宜往往由相关工程师支持当地公司管理者进行处理。因此,对当地公司的房地产及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司总部的房地产部门的职责越来越多的局限于规则的制订以及投资的审批上.并且这些部门的作用正不断减弱。

直到20世纪60年代.希望扩大自身建筑面积的公司不得不自己动手建造.雇用所需工作人员进行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随着持续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司房地产,这引发了企业对现行公司房地产战略的重新审视。由于缺乏替代性融资手段。

企业被迫收购物业的所有权。为了取得收购所需要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动用股本或者从金融机构借人资金。然而企业的重点在于发展.集中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其核心经济活动.这就引发了对租赁的需求.并因此促成了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的出现

420世纪80年代至今

直至2O世纪8O年代.房地产部门通过有效管理其房地产项目及投资.不断得益于租金收入的增加和资产的增值.公司房地产对企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自80代后期以来,这一地位完全改变了。20世纪8O年代引发了房地产管理方法的新突破(Ebert,1993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房地产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产价格被市场歪曲反应。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翻。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房地产价值大幅下跌,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除了房地产价值被高估以外.房地产市场还面临着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结果。由于过剩的供给。在1986年至1993年间,资产贬值最高达到了50%(Louargand和lambert,1996)。公司重组.员工下岗,企业开支计划重新制订。激烈的竞争和改革的潮流迫使企业重整其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结果导致了数千名员工被裁员.数以千计平方米办公楼和生产车间被处置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后.作为企业第二高成本的房地产引起了很高关注。公司房地产价值可高达企业总资产的20%~25%,而花在房地产上的相关费用更是高达总收入的5%~8%(Vea1e.1989)八十年代初无疑是公司房地产投资管理的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企业战略思维的转变和房地产需求的变化都改变着公司房地产管理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房地产业界一直被企业内部设置所影响国际化不仅开辟了新的机会.也使企业面临着众多困难.如何管理全球性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是一个新的问题兼并、危机和重组都要求公司不断反思其内务活动。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

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

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

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

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处理与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把握内部房地产资源和能力发展的方向企业经营者应该在内部房地产部门和外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之间作出慎重的选择。公司房地产部门应有计划地利用房地产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核心业务的一个补充而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作为平衡企业整体协同和部门自治的有效武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企业的高效率运作作出贡献综上所述.总结公司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如下: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3

自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对公司房地产管理的角度有所改变。一方面.企业尽量合理化自身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外包相关的工程和建筑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对公司建筑的架构和形象越来越重视。大多情况下.部门地位的转变会引发公司房地产角色的转变。曾经许多企业拥有很庞大而集权化的公司房地产管理部门.而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将房地产责任和相关活动分散化,只保持数量有限的工作人员,负责企业、区域或国家房地产资源和能力的管理。本文将对公司房地产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2从大规模生产时代至20世纪70年代

早期的公司.企业家拥有企业的所有资源,需要自己雇用人员去实现其企业目标。企业并不需要复杂的组织结构.足以达到控制传统生产线的目的。在工业革命期间.以及20世纪初大规模生产时代起初阶段,大多数公司都对自己的增长前景相当看好.管理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生产机制的效率上。公司成长的优势主要在于大规模的生产,即规模经济。而机械化的生产过程正为公司迅速发展创造了机会。因此,为了扩大生产。许多传统的、家族式企业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以筹集所需资金。

20世纪初在荷兰.大多数企业不是由荷兰政府创建就是由家庭创办.其生产规模和活动内容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或者市场.并且基本只在本国国内运营。由于企业规模和生产活动范围的局限.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是扁平的。集权化的结构,企业的战略基本定位于生存和扩大组织规模。由于环境相对稳定的,对组织的结构没有太大的要求。很显然.功能性的组织架构使很多公司的生产、销售和相关工程有了紧密的联系,企业领导者/创始人能够控制几乎所有的企业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公司十分重视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支持。随着组织整体的增长,一些企业活动的功能被独立划分出来,形成了企业的独立部门。

鉴于对公司房地产的需求不断的增长,同时又缺乏一个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企业不得不自己管理房地产以及其他资源。20世纪3O年代初,已有不少工业企业建立了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完整的房地产部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部门涉及很多技术学科,雇用专业的建筑师以及工程师。关于成立专门公司房地产部门.最有名的论点如下:

(1)从技术上和财政上控制所有建筑相关的活动;(2)标准化的建筑设计;(3)保证人力资源的供给:(4)通过公司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创造并维持一个公司的形象

3经济体系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规模不断增长,商业活动在地域上不断得到蔓延和扩张.导致了越来越多样化的公司房地产投资组合。为了适应企业的地域性扩张.公司开始由传统的功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地域型组织结构。与此同时.公司开始将企业总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下放到各个当地组织和分/子公司企业的不断扩张.不但导致了总部对房地产的进一步需求.同时也需要对企业总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进行再思考。总部存在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为各工程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而是建立内部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所需服务以及场所。比较集权化的总部相关部门通过授权当地执行部门作出投资决策.或者决定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但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均由当地有关部门自行作出决策。房地产相关事宜往往由相关工程师支持当地公司管理者进行处理。因此,对当地公司的房地产及其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司总部的房地产部门的职责越来越多的局限于规则的制订以及投资的审批上.并且这些部门的作用正不断减弱。

直到20世纪60年代.希望扩大自身建筑面积的公司不得不自己动手建造.雇用所需工作人员进行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随着持续的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司房地产,这引发了企业对现行公司房地产战略的重新审视。由于缺乏替代性融资手段。

企业被迫收购物业的所有权。为了取得收购所需要的资金,企业不得不动用股本或者从金融机构借人资金。然而企业的重点在于发展.集中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其核心经济活动.这就引发了对租赁的需求.并因此促成了专业的公司房地产市场的出现

420世纪80年代至今

直至2O世纪8O年代.房地产部门通过有效管理其房地产项目及投资.不断得益于租金收入的增加和资产的增值.公司房地产对企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自80代后期以来,这一地位完全改变了。20世纪8O年代引发了房地产管理方法的新突破(Ebert,1993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房地产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产价格被市场歪曲反应。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翻。

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房地产价值大幅下跌,同时也影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除了房地产价值被高估以外.房地产市场还面临着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结果。由于过剩的供给。在1986年至1993年间,资产贬值最高达到了50%(Louargand和lambert,1996)。公司重组.员工下岗,企业开支计划重新制订。激烈的竞争和改革的潮流迫使企业重整其业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结果导致了数千名员工被裁员.数以千计平方米办公楼和生产车间被处置压缩人力资源成本后.作为企业第二高成本的房地产引起了很高关注。公司房地产价值可高达企业总资产的20%~25%,而花在房地产上的相关费用更是高达总收入的5%~8%(Vea1e.1989)八十年代初无疑是公司房地产投资管理的一个真正的转折点企业战略思维的转变和房地产需求的变化都改变着公司房地产管理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房地产业界一直被企业内部设置所影响国际化不仅开辟了新的机会.也使企业面临着众多困难.如何管理全球性的房地产投资组合是一个新的问题兼并、危机和重组都要求公司不断反思其内务活动。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

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

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1所示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间.一大批房地产对外转移.无疑给公司房地产转型提供了很好支持越来越大的赢利压力、来自股东和金融市场的压力.以及被收购的危险.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最大化股东收益成为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加盈利能力也意味着必须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保底收益.企业不得不裁减大批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削减库存,增加设备使用率,出售回报率低的资产,再造生产过程。在所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司房地产业界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专业化、公司设置的过渡和转型.以及相应的职员和支持部门角色和职能的变化.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其房地产5公司房地产的未来

通过观察众多公司的转型过程.不难发现:非房地产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其房地产投资的管理.纷纷建立内部房地产管理部门(CREM),并制订房地产策略[61。通过公司房地产部门的建立.加强同外部各方的合作.企业加强了对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此外.对于房地产资产的管理.企业往往从4个不同的角度人手转变对房地产的认识.平衡四个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企业获得最大的增值.这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1所示

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处理与外部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把握内部房地产资源和能力发展的方向企业经营者应该在内部房地产部门和外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之间作出慎重的选择。公司房地产部门应有计划地利用房地产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核心业务的一个补充而公司房地产技术支持.作为平衡企业整体协同和部门自治的有效武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企业的高效率运作作出贡献综上所述.总结公司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如下: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4

房地产企业成本的核算,是房地产企业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房地产企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具有多样繁杂的特点,这就给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代表国家的相关税务机关,从而参与到企业的内部分配工作当中,这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财务会计角度方面来看,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并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因而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就会导致一定的混乱现象。选择良好的成本核算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自身效益。房地产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式时,通常情况下,会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有效结合自身的利益,随机进行选择,这对于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政策性不稳、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选择

第一,单位成本的方法。单位成本法,主要是将单位商品房的面积,当做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重点对象。房地产企业根据单位成本和楼盘建造过程中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对商品房每一平方米的面积进行平均分摊。这种单位成本的方法,是在对企业的整体销售收入进行有效的确认,同时还对房地产商品房的建设成本进行结转,其中主要是通过按照商品房的实际销售面积进行计算的。

第二,计划成本的方法。计划成本法,主要是将总体的预算成本和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开发总面积之间,进行比例计算,从而对已经出售的商品房的总体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将预算的总成本和计划收入之间的比例,对房地产商品房的销售部分进行核定,当商品房楼盘建设完工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成本差异的调整工作。

第三,分类系数的方法。分类系数法,主要是将房地产企业的各个开发项目进行归类,其中使用的归类根据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费用,归类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不同开发项目价值成本的计算工作。使用分类系数的方法,进行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建立在对项目开发费用进行归类集合的基础之上。根据开发产品的不同价值系数,对开发项目的成本计算分配率,由此能够有效计算出不同类别开发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四,收入百分比的方法。收入百分比法,主要是将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配比,以及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作为主要的计算要求,将销售的单位商品房作为主要的核算对象,同时将商品房面积和销售单价,作为计算每一个销售单元的预计收入的基础,从而按照房地产收入的具体实现程度确定其总体的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方式选择及对所得税的影响

1.企业所得税的内涵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国内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利润,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内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这些组织和企业都是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房地产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对于国家财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受到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经营效果越好,产生的所得税也就越多,反之,则会越少。

2.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不同选择对所得税的重要影响

(1)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方式对所得税产生的积极影响。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核算方式上有很多自由选择的空间,这也就给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房地产成本核算方式选择得好,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而在所得税方面,企业选择良好的成本核算方式,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所得税的支出。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是企业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必须缴纳的税种,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造成重要的影响。房地产面临着较大的竞争挑战,想要逐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不断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前提下,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成本,换取较大的收益。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企业内部所得税的计算工作时,需要综合企业所有的投资成本和收入情况。在对成本和收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计算之后,才能够有效继续相关税收的计算工作。因而做好房地产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所得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5

一、基本情况

(一)总量完成情况

——建筑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季度,全市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年度计划的18.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实现结算利润2.1亿元;实交税金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5%和28.5%。全市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5万人,同比增长13%。

——房地产销售完成情况:1-2月份,我市共销售新建商品房35.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1%;其中销售新建住宅34.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6.5%。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344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

(二)结构状况分析

——建筑业企业结构现状: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共有419家,其中总承包企业195家,专业承包企业217家,劳务分包企业 27家,一级企业20家,二级企业110 家,基本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主体,劳务分包为依托的结构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深化内部改革,构筑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工作开展情况

——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建筑业发展。一季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抓好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引导企业拓宽经营领域,积极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2013年一季度,共办理三级企业晋升二级9家,其中5家总承包企业资质三级升二级,4家专业承包企业三级升二级,帮助41家企业完成资质变更。

——规范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地入枣企业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年初,我们组织开展了外地入枣企业备案管理专项检查,积极引导企业认真办理基本建设程序,及时准确掌握全市建筑行业企业基本数据。同时,对进枣企业的诚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和违规处罚力度。继续加大《外地入枣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执行力度,及时公布并更新外地入枣施工合格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审查合格企业14家。认真落实“外地入枣施工企业备案抵押金制度”,为防止外地入枣施工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等违规违法行为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运行特点

(一)建筑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综合实力不强。我市建筑业企业总体资质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缺少核心竞争力,一、二级资质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在市场分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改善。目前,房屋和市政工程是***市建筑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6.1%。而其它专业型行业仅占***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左右,可见,房屋建筑工程产值的快速增长仍是建筑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建筑行业发展多元化格局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市建筑行业拥有工程建设类专业人员2万人左右,随着***市建筑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以及从部分建筑业企业配备的情况看,远远不能适应***市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

四是市场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建筑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垫资、押金、压价、让利、明招暗订等不规范行为,导致了企业利润低,发展相对缓慢。

(二)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资金链紧张,项目工程进度放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一段时期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上游银行信贷紧缩、下游销量下滑资金回笼减缓的双重压力,融资难度加大。由此对项目的工程进度造成了直接影响,一些企业采取了放缓施工进度,加快资金回笼的办法来应对目前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是新建商品房销量增长。一方面刚性需求在今年初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去年前两个月销量基数较低,造成了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量同比增幅较大。

三是市场供应充分,房价较为稳定。2月底,市场上获准销售的商品房485.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8%。其中住宅36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9%。我市房价也因此保持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关于建筑业经济的建议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鼓励企业不断拓展市场范围,在站稳本地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实施产业竞争战略,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健全多层次的竞争体系,提高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议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发展创新、循环经济的目标,科学制定建筑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宏观体系上指导工作开展。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深入调研建筑企业发展现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建立经济激励政策,通过财政支持激励企业的建筑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创新,同时,通过加大人才开发和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储备库,加快企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为建筑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设立建筑产业化科技专项,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快对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将建筑产业化作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

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积极引进外地建筑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完善监管方式,积极发挥建筑行业协会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健全监管体系。以强化资质动态管理为手段,继续开展施工队伍专项整顿,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二)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市场监管等手段,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鼓励自住改善性住房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确保房价平稳。

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加大对委托房地产开发经营权属地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促进房地产开发监管重心下移和执法关口前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建设,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程监管。

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研判。结合房地产数据统计和各类执法检查,掌握全市房地产市场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市场形势,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积极研究相关对策,为科学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依据。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6

房地产行业已经发展为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则是房地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只有控制好成本,企业才能有盈利空间,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尤其在目前房地产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优于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企业就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房地产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成本控制的重点贯穿项目各环节

房地产企业的产品是地产项目,各开发项目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产品各异,与普通工业企业产品相比成本控制有很大的不同。工业企业产品一旦投产,产品定型,产品设计结束,销售渠道也基本确定,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材料采购及提升生产效率上面。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的重点则始终在项目取得、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结束,下一个项目又重复一个完整开发的全过程。如果有新产品又将重新设计销售,各个开发阶段又要重新循环一次。

(二)成本管理工作相对复杂

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不完全相同,即开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的复杂性。房地产企业由于开发产品多样,开发产品相对独立,成本管理工作是否有效,没有单一的产品成本参照,导致成本节约评价比较困难。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比工业企业相对复杂的成本管控措施与评价体系,才能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三)成本管理水平对成本金额影响较大

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资金投入量大与开发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一个项目的成本影响非常巨大。例如,产品设计阶段一个有效的设计优化,可能减少大量的工程量,节约建造成本;产品销售的一次有效创新,可以加快项目销售速度,节约大量销售成本及财务成本。成本管理的好坏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影响较大。

(四)各成本管理阶段相互影响明显

房地产项目各开发环节成本管理影响效果明显,如设计环节成本管理不到位,势必影响施工环节的建造成本及洽商数量,造成建造阶段成本提高,如果建造阶段管控不到位、施工质量不好、施工拖延,必然造成销售困难,减慢销售节奏,提高销售成本。因此,房地产企业各成本控制部门相互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成本控制中注意各部门的协作。

二、目前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存在于房地产企业土地获取、设计、招标采购、施工、销售、成本核算及考核的各个开发链条与管理环节。目前,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土地获取缺乏项目可行性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从土地获取阶段开始的,土地获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后期经营及盈利能力。以前房价涨势迅猛时,只要能取得土地,房价的涨幅很快就会覆盖土地成本,企业肯定能取得较高的利润。土地获取随机性强,获取土地根本就没有详细的前期调研及严格的可行性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一些亏损的项目,往往是在土地获取阶段根据房价大幅上涨阶段的经验,预计了一个较高的售价,没有认真测算比较贴近现实的预计销售价格及可接受土地价格,导致获取土地价格过高,最终的销售价格远低于土地获取阶段的预期价格。因土地价格的过高,导致开发成本加大,项目出现严重亏损。

(二)规划设计不合理

规划设计阶段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对预计方案在设计阶段的最终实现,是房地产开发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规划设计阶段的定位是否准确,房屋功能是满足客户需求,是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销售价格及销售目标,能否将成本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的关键。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由于设计能力不足,将大部分的设计工作交由设计院实施,但对设计院最终的设计成果往往缺乏审核能力。有时由于设计院的设计水平不高,导致最后的设计不合理,不必要功能没有有效缩减,使用材料成本过高,整体上,房屋造价在设计阶段就偏高。由于设计不合理,后期变更洽商率较多,影响施工进度,建造成本大幅提高,超出原有设计成本限额。

(三)招投标管控不严

在各项招标阶段,选取的招投标对象能力各异、参差不齐,有些中标单位可能施工能力不足,就会耽误项目开发工期,拖后开盘销售时间,还会增加各项管理费用及成本支出,或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增加后期维修成本,最后损害开发企业声誉。在施工招标阶段,招标文件不够完善,工程量清单不全面、不准确,导致所签订的合同不严谨,后期施工单位抓住所签订合同的漏洞,大幅增加变更洽商,使最终结算价格大幅超过原合同价格,使企业开发成本增加。

(四)工程施工管控不到位

工程施工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力量薄弱,管控不到位。各项变更、洽商管理混乱,变更洽商审批流程不够明确,导致有些变更洽商在施工管理阶段只有工程管理部门知晓,设计及成本管理部门并不知晓。在工程结算阶段,这些变更洽商又都被施工单位拿出来交到成本结算部门,由于变更洽商发生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变更洽商的真实性或工程量等都很难准确判断,造成互相扯皮,最终结果是变更洽商失去控制,最终结算成本费用大幅度提升。

(五)销售费用控制不严

销售推广费用上限没有明确的规定,销售费用使用也没有明确的使用效果考核办法。由于管理粗放,有时虽然花费了大量销售费用,但推广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在迫于销售压力的情况下,一味增加销售费用的投入,导致销售费用大大增加。

(六)成本核算停留在成本反映阶段

财务及合同管理部门对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只是停留在成本的反映阶段。成本管理只是成本实际发生后的记录,没有分析实际发生的成本是否合理,是否超出本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控及考核措施缺失或流于形式,不能发现开发过程中成本是否偏离预定目标并采取纠偏措施,导致成本最终超标,也不知道过程中哪里出了问题。各个部门不能很好地明确自己的责任,企业长时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方式,导致成本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制度建设

成本管理水平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成本管理意识不到位。成本管理的意识还停留在房地产暴利时期的水平,致使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目前,在各项成本高企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是提高利润率,这是在残酷的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建立一套全面覆盖、有效实施的成本控制制度,落实成本控制各个环节的责任,做到事前有指标、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靠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及有效的成本管控制度,可以把总成本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

(二)完善土地获取阶段的投资分析

土地获取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对可开发业态及房屋售价作出准确的估计,土地获取阶段的销售、成本、利润分析不能随意进行,要有较强的预期严谨性。土地获取阶段的投资盈利分析中,房屋开发类型必须根据地块规划指标,由设计、销售、成本、财务多部门经过多轮讨论作出各部门都认为可行的方案,不能只由土地获取部门一个部门来决策。根据房屋开发类型方案并结合周边相同类型房屋售价及房价走势作出房价销售预期,以售价推算出可承受的土地价格,只有这样,土地获取后开发成本才不会超标。土地获取阶段各部门应有明确的分工,并落实责任,不能出现土地获取成本过高无法落实责任的问题。

(三)提高设计部门人员素质,各部门配合细化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期开发建设阶段成本高低,如果设计完成,依靠后期施工环节大幅节约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以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力量比较薄弱,设计工作主要由设计院完成,而如今要使设计环节能够符合业态及国家规范要求,又要节约后期建造成本。所以,开发企业首先要加强自身设计部门的水平,聘任设计专业出身、有房地产开发经验的优秀人才,组建相应的设计部门,这样既便于与设计院沟通,指导设计院设计工作,又能够审查设计院设计成果的优劣,发现问题,减少后期设计变更,节约后期变更成本。其次,设计开始前,最好能够在符合项目定位的前提下,找多家设计院提供多种设计方案,房地产企业设计、营销、成本、工程等部门参与,筛选出最优方案。在最终方案确定后,设计部门在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召集相关部门跟进设计结果,在设计阶段对最终方案进一步优化,在满足客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去除不必要功能,选用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使设计功能无浪费,施工材料成本最优,减少施工阶段变更洽商。

(四)建立合作单位数据库,细化标底及合同条款

房地产企业应在招标前对所要投标的单位进行详尽的考察,招标时设立必要的投标门槛,使不达标的企业不能投标。企业内部要建立合作单位数据库,掌握合作单位总体情况。对长期信用良好、工程施工优秀的企业要加强合作,投评标阶段要设立相应的加分项,增加合作良好的企业的中标概率,对于那些信誉不好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禁止这些企业投标,避免后期给企业增加意外成本,造成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在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的过程中,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核对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及全面性,避免后期出现漏项导致变更,而增加后期结算成本。合同签订过程中,应与施工单位签订限定总价的合同,如非要签订浮动总价合同,应当详细规定合同价格浮动的条件及相应的标准,使合同总价控制在一定范围。

(五)加强施工管理,理顺变更洽商审批流程

在施工过程中,相应的变更洽商在所难免,公司内部也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变更洽商认定机制,保证变更洽商符合公司管理规定,变更洽商必须经过合理的审批后,施工单位才能施工。最终结算阶段,只有经过公司正规审批程序的变更洽商才予以承认,未经正规审批的变更洽商不予认可,严格审批流程,保证变更洽商的真实性及工程量的准确性。

(六)严控销售费用总量,建立推广效果奖惩机制

销售费用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根据项目业态及销售额,提取一定比例的销售费用,设定销售费用限额,并在销售费用各个功能如咨询费、推广费、销售佣金等功能方面进行分配,将这些费用与相关单位等工作效果与实际销售效果进行挂钩,并制定相应的推广效果考核办法。销售费用支出后要定期进行考核,费用花出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对于因市场原因导致的要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对于因销售部门及合作单位自身原因导致的,要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严格控制销售费用的使用总额及效果,对于长期不能满足销售推广需要的合作方要有清退机制,只有这样,销售费用才能在控制总额的同时达到推广效果。

(七)加强成本核算,变事后反映为事前有指标,事中有控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制度,项目总体的成本及项目年度的成本总额都要有比较详尽的预算,预算要层层下达,责任成本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个人。第二,要建立成本定期汇报分析制度,成本核算部门不能只是一个已发生成本的反映部门,应将已发生成本与总体预算及月度、年度成本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分析成本节约及超支原因。对于有效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要坚持及推广,必要的要形成制度,对于成本超支的,要找出原因,改进成本控制方法,形成事中控制成本的有效机制。第三,要推进信息化管理,以前成本核算管理粗放与信息化不足有较大关系,由于信息化不足造成各部门成本数据相互割裂、数据不共享,数据标准不统一,过程中对某项成本分析取数困难或不同部门出具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一致,导致成本控制是否有效无法确定,成本控制水平裹足不前。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成本管理平台已趋于成熟,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尽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统一成本管理平台,便于自身的成本核算、反映及决策分析。

(八)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考核机制

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要有考核奖惩机制,才能得到执行,成本管理也是如此。房地产企业在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责任成本考核机制。至少每年要根据成本实际运行情况与年度预算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公司考核制度规定,对各部门责任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奖惩,做得好的要进行奖励,做得差的要进行处罚。只有建立健全成本考核机制,才能调动各部门实施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成本控制才能落到实处,成本才能切实降低。

四、结束语

目前,成本控制已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房地产企业要保持利润并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利用好各项成本管理工具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房地产开发各个环节注重成本控制,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水平,使自己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在实现企业自身利润要求的同时,提高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总体成本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铁房地产集团北京顺捷金海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纯.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8(23).

[2] 陈素芳.房地产成本管理及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2).

[3] 田林永.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2).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一)税务部门存在的问题

1、税收政策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国税发[2003]83号文不完善。完工结转的时点不明确、期间费用的扣除不统一。国税发[2006]31号文下发前,各地根据自行对政策的主观理解去执行,带来完工确认的时间不一致,收入结转不一致。预售期间发生的期间费用是否应并入当期申报,执行口径也不统一,影响到房地产税收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2)现行所得税政策对成本分摊与相应售价时间的配比没有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当期准予扣除的开发产品销售成本,是指已实现销售的开发产品成本,其可售面积单位成本按成本对象总成本除以总可售面积取得。由于现行政策对可售面积单位成本的对象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如,在商住楼建设中,有的企业底楼营业用房用来出租或自营。为使建造成本在所得税前尽早扣除,企业按整幢楼作为成本对象计算分摊成本。这样一来,住宅房与营业用房的单位成本一致,但营业房的实际售价一般是住宅房的3~4倍,造成利润在住宅房与营业用房之间分布不均,为房地产企业延迟纳税提供了可乘之机。(3)对账证不健全拟实行核定征收的,实际操作有难度。总局31号文明确规定:新办房地产企业事先不得直接核定征收。那么,对通过核查后拟核定征收的企业如何核定应缴税款,在实际征收时操作难度较大。

2、国税部门自身征管力量不足。当前国税部门具有一定房地产管理经验的人员很少,专职管理更难以到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质量。

3、管理难和沟通难不利于房地产管理。(1)房地产企业管理难。房产开发周期长,少则三、四年,多则十年以上,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多,工程建设编制的预算、签订的合同、变更书、各级项目审批部门的批文等,企业没有作为税务机关必须审核的资料妥善保管,或者无法提供,造成税务部门对成本确认困难,加之跨年度审核工作量大、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变更频繁,资料保管不善,带来审核工作难以到位。(2)房地产业各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沟通不到位,国地税分设,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及各自为政,使国家税务总局提倡的实行房地产企业一体化管理难以在短期内完全到位。

(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申报方面普遍存在故意少申报收入,多申报成本、费用,少计当期应纳税所得的现象。

1、隐匿预收房款。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预收购房者的预付款挂在“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上,或记入“短期借款”等科目,账面不反映收入;二是用自收凭证收取预收房款,存入非基本账户或其他银行卡上,故意打埋伏,这种做法隐蔽性较强。当然开发企业最终会因购房者需要开具发票而作收入处理,但明显减少了当期收入,减少当期应纳税金;三是将预收的定金以购房者的名义存入银行改头换面不作预收款申报收入等。

2、延迟结转销售收入。大多数开发企业都以办理竣工决算为收入结转的时点,通过延迟办理竣工决算拖延收入结转的时间,或者部分开发企业以款项收齐开具正式发票为结转收入的时点,收入确认由企业人为控制,这两种做法在房地产企业较为普遍。国家税务总局[2006]31号文件明确了完工产品的三个条件,新的文件基本遏制了企业故意延迟结转销售收入的现象。

3、成本费用支出不实。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多、构成复杂、专业性强。因此,虽然大多数企业成本费用的列支取得的票据是合法的,但税务部门审核时对其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准确界定。

4、人为地多结转销售成本。一是加大前期开发成本费用。现有的大部分开发企业均为项目开发,开发项目虽不大,但多数分期滚动开发,这就给企业人为加大前期开发费用有机可乘;二是按预算预估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会十分注重资金使用效率,在未形成工程决算时,一般不会按合同总价款全额支付工程款项。因此,开发企业也就无法取得对方的全额票据,他们会从自身利益考虑,根据已付的工程款计算开发成本,或者按工程预算计算开发成本。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一)明确税收政策,加强预售房款结转收入管理。房地产企业结转销售收入时间应以单项工程验收合格时间为准,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企业将预收房款结转销售收入并开具销售发票,企业不得提前或延迟开票。为控制企业销售收入结转时间,可通过与规划建设部门的定期联系通报,掌握各地房产竣工验收情况,对已验收合格的房产,及时督促企业结转收入。

(二)严格政策界限,加强成本管理。总的原则是严格按照税法要求,成本费用的列支必须真实、合法。支出凭证的合法性是首要前提,更要注重审查支出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虚开代开,人为加大成本费用的现象发生。

1、对房产已交付使用,但未竣工备案的,应督促企业将预收房款转入销售收入,并按规定预转成本。已结算的按结算金额结转销售成本,未结算的依预算合同数加合理成本费用预提成本,同时应附详细项目说明材料,如补充合同、经双方签字认可的已付工程款的工程进度款审批单等,经税务机关审核后批准执行。

2、对房产已交付使用,且工程通过整体综合验收的,应按本汇算年度内取得的结算发票结转成本;无法取得发票的,税务机关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商品房平均利润水平按核定利润率征收。

3、明确对房地产成本分摊与相应售价时间的配比要求。进一步细化成本计算方法,如商住楼,要求企业对底楼营业用房和住宅房按售价折算成系数进行成本归集,尽可能使销售价格与成本结转互相配比,使利润在住宅房和营业用房的分布基本均衡。

(三)加大核定征收力度。通过日常巡查和评估,经常性地对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税收政策执行的辅导和检查,对房地产企业尽量采取查账征收方式,最大限度用足、用好税收政策,真实体现房地产盈利率较高的客观现状。对屡查屡犯、财务核算确实不健全的企业,按收入额核定征收,对企业的核定征收从项目开始到销售终结执行到底。考虑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及与总局38号文核定征收办法不相矛盾,总局应制定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具体办法,作为核定征收办法的特例,便于基层一线人员在实际执行中有法可依。

(四)监控评估和稽查有机结合,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从开发初期到项目竣工,税务机关应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时上报项目开发、销售情况,以便实施过程监控。建立企业日常监控管理动态台账,逐户分季度反映企业预售收入纳税情况、账面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及税务机关调整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检查、调查,对应缴未缴的税款进行补征。

2、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按季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依托计算机技术,根据房地产行业纳税情况的历史数据,开展行业税收负担率、成本利润率、销售收入利润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发现指标异常的企业,列入评估对象,实施及时控管。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8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是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认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管理作为落实企业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具体工作来抓;要从推进依法治税、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的高度出发,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地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企业所得税征收工作,不得随意变通,少征税款,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努力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倡导的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重要措施。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契税征管为把手,积极探索将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纳入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逐步理顺管理机构,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切实解决多头管理造成的信息不畅通、管理不到位、政策掌握不一致的问题,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为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三、加强管户管理,夯实征管基础。各级地税机关要抓住征管软件全面上线的契机,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管户清查工作,认真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工作。要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点,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所得税管理制度,逐户按项目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档案和管理台账,按月份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管户管理的各类信息,动态跟踪所得税缴纳情况。在此基础上,加强征、管、查信息传递,严格对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开展纳税评估,发现异常及时与企业进行纳税约谈,对重大偷漏税问题,要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四、规范票据使用,加强源泉控管。今后,在全省范围内,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房产时必须使用由地税机关监制的《*省××市地方税务局统一收款收据》(以下简称《统一收款收据》),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自制收据收取预售房款逃避税收的现象。同时,严格不动产销售发票的管理,纳税人在办理产权手续时必须凭地税机关监制的《统一收款收据》换取不动产销售发票。对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实现以票管税,从源头上遏制房地产开发商隐匿收入,逃避税收的行为。

五、加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力度,堵塞管理漏洞。对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各地地税机关应当按规定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济适用房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3%;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位于太原市城区和郊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15%;位于其他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10%;位于其他地区的,应税所得率不得低于7%。经济适用房项目必须符合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的有关规定,必须出具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9

一、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土地、土建、设备费用,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下面将针对这三大成本进行分析。

1、土地、土建、设备费用

这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体内容,大致占总成本的80%。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费用。土地费用的大小是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预期利润的最主要经济指标。土地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置换成本、批租费用、动迁费用、拍卖佣金、契税等。房产商在决定是否开发一个项目前,都必须将预计的土地费用通过土地面积和容积率的换算,计算出未来所开发的每平方米商品房所占的土地成本(俗称楼面地价),以此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

2、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

主要是指水、电、煤气、小区绿化和道路、大市政和公建配套费。学校、医院、商店等生活服务性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其他收费项目中有些虽然属于押金性质,如档案保证金、绿化保证金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大多难以全部收回。这类收费项目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许多收费项目由垄断性经营企业或事业单位执行,任意性很强,标准普遍偏高。配套及收费项目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大的一块费用支出,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10%~15%。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减少这部分费用支出,是降低开发成本取得经营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

3、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

房地产开发与其他一般行业相比,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投资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大多数开发企业必须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需要,这样就产生数额较大的利息支出。如何把这部分费用核算好,对合理控制开发成本、体现经营成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房地产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

1、针对不同房地产企业特点进行成本管理

根据我国房地产企业经营业务的繁杂程度可以分为综合型、精细型、积极型和简化型四种类型,每类房地产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同,导致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视不同房地产企业成本特点而进行相应的成本管理。

(1)综合型房地产企业。企业特色以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为主,覆盖了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涉足设计、施工、装修、园林、酒店、学校、旅游等。该类企业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物资集中供应管理。其成本管理包括:一是采取低地价,大规模的投资策略。二是控制设计成本。三是物资集中供应管理,大宗物资都通过集团采购中心进行集中采购,降低材料成本。四是以低价换周转,项目价格经常是周围可比项目一半,批次日均销售率达到78%,年度平均积存率仅为2.5%。五是对业务链条进行整合,不仅是产品设计,从建筑施工、物业管理到酒店经营等均有涉足,而这些大盘规模通常在几千亩以上,建筑面积达几百万平米,如此庞大的建筑项目也便于实现规模化复制以及降低采购成本。六是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有效监控资金运动,通过使用信息化工具实现跨银行、跨单位全面的集成统一的资金情况查询,实时查询账户余额,迅速掌握各分公司资金流量、流向的动态监控和管理,对重大资金调度或支出、对一些异常情况实现自动监督。

(2)精细型房地产企业。企业特色以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为主,从施工企业转型而来,具有较强施工管理能力。在这种房地产企业中成本管理应注重:一是建立全集团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对每个项目选择相应的预算分类和标准,建立对应的预算,预算成本将控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二是分项目、分职能部门编制年度资金计划和月度计划,通过审批后的资金计划严格控制项目的付款过程。三是预算控制精细到分部分项上。四是建立预算预警,系统支持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提示。五是全面的材料管理,与主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幅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材料的使用通过领料单进行管理,对超供材料进行扣款处理(按全额累进扣款或超额累进扣款,设置起扣点、加价比例),保证材料最大限度地应用。

(3)积极型房地产企业。企业特色以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为主,有关联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该类型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适度灵活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注重工程细节。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了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同时为了缩短工程工期存在“边预算、边施工”的情况。二是动态成本涉及合同订立、合同结算、合同付款、非合同费用等,实时反映项目的最新动态,并随时检查是否超出目标成本。三是成本在地块、期、区的分摊,主要适用以下原则:受益原则,按受益该成本的地块、期、区分摊;均摊原则,在所有地块、期、区分摊;属地原则,在工程所在的地块、期、区分摊。四是引入定额(基准价)体系,按照不同的产品设置多套定额,一般使用“地区产品通用”定额,再加上指标数据,就可以快速产生初始版本的目标成本,以利于快速的可行性研究决策。五是严格控制付款的审批权限,防止失控风险。

(4)简化型房地产企业。企业以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为主,设计、施工等核心工作外包,在这种企业中应该以宏观成本管控为主,兼顾工程进度和质量。具体包括:一是建立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对每个项目,都建立对应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将控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二是动态成本核算,动态成本涉及合同订立和变更、合同结算、合同付款、非合同费用等,实时反映项目的最新动态。三是成本管理工作按标准流程进行。四是关注总体成本的控制。五是责任成本,在总体成本控制的框架下,按专业分工将总成本分解到专业细项,分配给具体的专业部门,然后配备相应的检查机制,辅以绩效考核制度,使每个专业部门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降低成本。

2、制定成本计划,执行全过程成本管理

(1)制定成本计划。主要包括制定项目成本计划和期间费用计划两部分。制定项目成本计划具体包括:一是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论证确定项目的总投资目标,项目批准立项后,该项目总投资目标可确定为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这种计划总成本对以后每一步设计与计划起着总控制作用。二是逐层分解总成本计划目标。通常按项目结构对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进行分解,将总成本拆分到各个成本对象,作为项目单元设计的依据或限制,对项目单元的功能、质量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总成本分解过程中,应注意各成本限额之间的平衡,以保证项目成本在项目内的合理配置。这种合理配置是项目系统协调与均衡的保证,是实现项目总体功能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之间均衡的保证。三是成本估算。随着项目的深入、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的细化,可以按结构图对各个成本对象进行成本估算,并以此估计值和限额值相比,结合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四是调整成本计划。通常按结构图由下而上对成本估算进行逐层汇总,并与原成本计划目标对比,衡量每一层单元计划的符合程度,以此决定对设计与计划的修改与补充,形成由下而上的反馈与调整过程。

(2)全过程成本控制。对项目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实行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是开发商对开发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活动的核心。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项目策划和投资决策阶段。在该阶段开发商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总体控制。二是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中成本管理的重点,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一般采用限额设计方式保证有效的成本管理。三是动迁阶段的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涉及动迁工作,一方面,应聘请独立的评估咨询机构按政策进行评估,确定补偿标准和额度,以利于动迁职能部门、动迁公司和评估机构三方的相互制约;另一方面,要强化动迁收尾的管理和控制。四是招投标与合同洽商阶段的成本控制。这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管理和结算。五是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编制或修订成本计划、编制工作流程、落实管理人员的职能和任务;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将工程费用变化大的部分和环节作为重点成本控制对象;详细进行工程计算,复核工程付款账单,严格经费签证;注重合同的修改和补充工作。施工阶段的设计变化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项工作应有一个严密的管理控制体系。六是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结算工作的突出特点是大量性、集中性、复杂性。为避免结算时产生主观上的错误和漏洞及客观上的疏忽,应建立结算原则会议确认制、二次复核制、审计和奖惩机制。

3、逐步引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制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按规范的成本结构树层层分解;再通过将预算计划落实到部门与行动上,把目标变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把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企业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以达到不断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提高客户价值,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要求房地产企业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上一台阶,并真正实现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度过当前的危机。

【参考文献】

[1] 王中伟: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优化控制[j].开发与建设,2006(2).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10

“营改增”政策下的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在范围和职能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更加努力,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房地产建筑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其影响,并不断强化对其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从传统的缴纳营业税转移到缴纳增值税的转变,从而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利用更多发展的机遇。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

任何事均有着其两面性,具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正面的影响往往是企业的发展机遇,而负面影响主要是对企业带来的挑战,所以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对挑战的应对和完善。就其正面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减轻企业的税负方面。房地产建筑企业施工中所需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较多,且属于固定资产,并占企业资产的份额较高,传统的房地产建筑企业在购买新的机械设备时,往往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更多的是采取租赁的方式进行,但是租赁不仅费用大,而且质量受其影响较大。此外,房地产建筑企业现有的招投标方式使得其缴纳的税赋较多,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重复缴税的问题,进一步将企业的税赋降低。

(二)负面影响

在分析正面影响的基础上,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因而必须强化对其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负面因素的完善,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营改增”背景下的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受到的影响作出以下总结。

1. 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变得日益复杂

房地产建筑企业会计主管工作是对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所以一般会计核算人员的职责更加重大。就笔者自身的实践来看,随着“营改增”的实施,房地产建筑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面临的影响比以往更加复杂。传统营业税的缴纳主要是在计提的基础上进行缴纳并实施会计核算,而增值税的实施使得会计人员必须核算每个环节,尤其是劳务派遣性质的人员、设备、材料以及产品的验收计价,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自身变得日益复杂和细化,进而增加工作量,这也对会计主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困难也在加大。就房地产建筑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对经营活动情况掌握和监督,而且还要进行投资和筹资等工作。就近两年来“营改增”在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实施情况来看,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尤其是在收入与效益方面。

2. 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面临的具体影响

一是在核算企业的资产总额时,房地产建筑企业往往在固定资产方面所得到的增值税发票被抵扣之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总额,加大企业负债率。

二是在核算企业收入时,实施增值税之前,会计核算人员主要是结合建筑工程的造价与利润进行营业税的缴纳,但是增值税的实施使得其属于价外税,导致整个工程造价没有包含增值税,加上有的未取得正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难以抵扣而出现重复缴税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时受到的影响。因为没有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属于税前价,所以在纳税时以实际成本以及进项税为主。然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房地产建筑企业进项税与销项税的抵扣之后才计算,且二者差距越大,增值税就缴纳的越多,加上企业的成本又与原材料控制和人员成本控制为主,但是在诸多时候往往难以开具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其存在票控难度较大的情况。

四是在核算企业的现金流和效益时,由于现金流增减往往与税赋增减为反比,房地产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成本和收入以及营业税等方面的变化,传统的营业税征收,往往由于税金预交制的影响而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企业在缴纳税金时需要根据进度百分比来确定,且其税金往往比应缴纳税金高,所以企业缴税的比例较高,而这就会对后续的施工建设带来影响,尤其的流动资金的减少,导致工程难以高效的运行。但是如果采取“营改增”,房地产施工企业一般采取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按合同段确认收入并分别开具发票,不会因为“营改增”而全部改到工程完工之后才交税,“营改增”的主要影响还是在确认收入的同时可以抵扣当期或前期的进项税额,进而避免由于预交现金而对工程进度带来影响,促进现金流量的增加。

五是会计主管参与供应商选择及合同制定时,“营改增”前主要是通过总价上看供应商的优劣,而“营改增”之后就需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考虑。因为供应商的选择关系到企业实际成本的高低,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不能光从总价上看供应商的优劣,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成本。

二、完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分析了“营改增”对房地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其正面作用的发挥,就必须在负面影响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具体来说,就应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总览全局,切实意识到“营改增”对房地产建筑企业带来的影响

作为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主管,即是企业财务领导,又是财务部全体财务人员的表率,所以必须紧密结合“营改增”对房地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及管理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就必须结合其影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财务管理方案,对各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从而更好地在会计核算中促进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这就需要会计主管具有较强大局意识,在总览全局的形势下,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针对性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营改增”对房地产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二)完善制度,确保会计核算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

在对“营改增”背景下的房地产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方案明确的前提下,为了确保会计人员的职责得到高效的落实,就必须对房地产建筑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这就需要根据增值税的有关项目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优化,同时对会计人员职责进行明确的前提下,还应为了确保制度的落实采取闭环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在下达财务管理方案中,由每个会计人员提出自身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和及其对应细化方案,并将自身所细化的方案上交到财务部门,由会计主管和财务总监对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批示,通过审批之后,由会计核算人员负责对本职工作的实施,会计主管对整个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从而更好地找出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作为根据,切实加强会计制度的完善,从而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政策的变动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优化方式,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鉴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作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房地产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核算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加上“营改增”之后需要从传统的整体性核算转移到单独性核算上来,所以应及时的组织企业的财会人员及时的加强有关“营改增”政策的学习,只有加强对其专业培训,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合作,及时安装和发行发票税控系统,尤其是在发票取得和发售方面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才能更加快速高效的达到新旧税务机制的转换,并结合税务要求对会计人员结构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尽可能地确保其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积极应对,快速适应新政策新市场下的生产环境

一是房地产建筑企业应紧密结合“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尽可能地在政策得到支持,才能更好地缓解企业生产压力,在“营改增”政策所创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了促进房地产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会加强“营改增”优势的利用,及时的更新和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营改增”所涉及的是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营改增”的实施主要是将企业税负减轻,促进我国税务制度的不断完善,所以房地产建筑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必须具有前瞻意识,积极满足税务改革的需要,加强现代化、新型化财会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营改增”之后企业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供应商选择及合同制定环节,作为会计主管为了更好的考虑企业成本,具体就是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取得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而从一般纳税人采购取得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则能抵扣进项税额。以总价210万元的供应商总价来看,若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取得的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因为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企业的实际成本就是210万元,而如果是从一般纳税人采购取得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虽然总价是222万元,但企业的实际成本才200万元,比从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的实际成本要低10万元。因而只有考虑到成本问题,才能快速的适应新政策新市场下的生产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必须对现有的财务工作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所以对于财务工作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的面对影响,积极地将其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应对不良影响,正确利用正面影响,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的适应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快速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茹.探讨“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5(01).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11

(一)努力克服经济危机影响,实现了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1、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增长。按照连承敏书记关于“将*房地产打造成为全国同类城市最好的房地产”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紧密结合当前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市房地产业发展2009—2010年工作要点》(临政办发[2009]53号),明确了2009年-2010年全市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预计2009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25%,开发项目施工面积达到165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竣工面积3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5%,销售面积3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6%。

2、房地产业企业迅速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房地产业开发企业发展到357家,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10家,三级企业68家,四级企业95家,暂定级企业181家,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在全市开发企业当中,市外投资企业65家,占开发企业总量的18%。

3、开发项目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许可管理为抓手,严把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入口关;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为抓手,严把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出口关,有效解决了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全年共签订开发项目建设合同书62份,颁发开发经营许可证62份,批准开发经营面积298万平方米。

4、全面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率先在全国开展公布商品房开发成本构成工作,先后于今年1月5日和7月16日通过《*日报》公布了中心城区高层商品住宅和多层商品住宅开发成本构成的开发成本构成;实行了房地产开发统计季报制度和商品房交易情况周报制度;开展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信用评价工作;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行业和谐与社会稳定。

5、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及时研究制定2009年城市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计划和安置房建设计划;加大对县区工作指导力度,县区拆迁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沂水县建设局和临沭县房地产管理局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城镇房屋拆迁管理规范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6、物业、评估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年底,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到150家,直接从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近1万人,房地产评估机构发展到21家,从业人员140多人。举办了《*省物业管理条例》专题培训班,培训九县物业管理企业和全市三级以上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负责人245人次。开展了房地产估价报告检查,使房地产估价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年底,预计市区范围内200个村居已完成改造的村居累计达到61个,正在改造的村居累计达到106个,未进行改造的村居还有33个;拆除房屋面积累计达到171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面积累计达到1086万平方米。其中,本年度完成改造的村居18个,启动改造的村居增加12个,拆除房屋面积29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面积171万平方米。市区已经完成改造的棚户区累计达到81个,拆迁房屋面积39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屋489万平方米。其中,今年启动了小埠东社区二期改造等5个棚户区项目,拆除房屋面积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面积39万平方米。

1、研究制定了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要点。为加快推进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年初及时研究制定了《*市2009-2010年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要点》(临政办发[2009]52号),该要点进一步明确了2009年-2010年市区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措施、政策措施、管理措施。

2、点面结合,强力推进。今年重点推动南关社区、前岗头社区、梨杭社区、七里沟社区、安康社区(原*啤酒厂青年路家属院)、滨河美域(*区第二食品厂家属院)等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了新华社区、五里堡社区等旧村改造项目。及时组织调查摸底,研究批复改造方案,协调办理审批手续,组织实施拆迁建设,加强统计调度与宣传,严格执行季度统计与通报制度,有效地推动了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的开展。

3、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建设拆迁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市直部门和区政府及单位对金雀山路西延与原临西八路拓宽改造等道路建设拆迁工作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具体负责开展*路拓宽工程拆迁工作,此项工作可望于年前完成。

4、组织开展陶然路西段道路拆迁建设结算工作。组织协调市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和*、*区政府及相关街道、村居对陶然路西段拆迁建设成本进行核算,此项工作可望于年前完成。

5、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关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要求,对市区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进行认真总结,整理内业资料,安排检查路线,配合检查验收,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为创城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积极开展房地产业协会工作。

1、继续用心办好协会会刊《*房地产》(双月刊),办好协会网站--*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为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准确、及时的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开展国家、省级优秀住宅小区推荐与市级优秀住宅小区评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广厦奖”、省级优秀住宅小区评选活动,开展市级优秀住宅小区评选活动。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小区规划建设水平,提高楼房施工质量,推动住宅产业化各项技术应用,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全市有八个住宅小区参加各级优秀住宅小区的评比,其中有三个住宅小区被推荐参加全省优秀住宅小区评选。

二00九年,市建设局开发办所承担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大企业偏少小企业偏多;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不够完善,部分项目存在大配套不落实、小配套不到位的问题;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住宅产业化、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二0一0年工作打算

(一)努力改进加强房地产业管理工作

1、完善政策措施,促进行业发展。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进一步细化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考核标准,通过对企业队伍素质、经济实力、开发业绩、经营行为等情况综合考核,评定企业综合信用等级,依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提高企业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从资质管理、信用评价等方面,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坚决取缔一批常年无开发项目的弱小企业,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的路子,选取部分社会信誉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全市三级以上开发企业有现在的81家发展到100以上。

2、完善管理程序,加强项目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物业管理条例》,改进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开发项目建造过程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开发企业搞好开发小区红线内外大小配套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开发项目综合验收备案制度。要求开发商严格按照审批的项目规划和签订的开发建设合同对配套设施进行开发建设,对没有按照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进行建设的,或是配套不齐全的开发建设项目不予验收备案。

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在土地进行拍卖前,提出开发建设条件,从源头上对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住宅性能认定、一次性装修、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住宅节能等工作提出要求,提高新建开发小区建设水平。

3、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提高住宅小区建设水平。以创建国家、省、市优秀住宅小区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的强制性标准,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水回用、地源热泵和智能化等住宅产业化新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

4、做好房地产统计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工作,在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行业统计年报、季报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房地产开发行业统计月报制度,及时对房地产业运行形势进行分析,及时房地产市场行情,并提出行业发展对策,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强力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

1、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居改造现状,编制市区城中村改造与棚户区改造规划及年度计划,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分解落实到区、街道和村居;指导编制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总体策划方案;及时组织调查摸底,研究批复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总体策划方案;协助办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拆迁、建设审批手续。

2、进一步加强统计宣传,搞好调查研究。严格执行市区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工作季度统计、通报制度,努力营造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社会氛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3、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措施。建议市政府组建*市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建*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两个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强对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业的领导;继续制定完善鼓励支持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的优惠政策,调动各级政府、村居和企业及单位的改造积极性。

(三)大力开展房地产业协会工作

1、提供信息服务。认真抓好协会会刊《*房地产》编辑出版和*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网站建设,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开发经营等方面的信息。

2、提供学习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举办培训班与高峰论坛、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考察,对企业经理、经营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各类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

房地产企业工作总结篇12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切实解决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困难,增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活力,为全市房地产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支持、服务和保证房地产业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要内容

(一)规范涉企审批行为

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和规范,要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七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豫政〔20*〕53号)和省政府“两转两提”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通知》(豫转提发〔20*〕2号)文件精神,严格对照清理标准,从审批部门、审批对象、审批依据、审批内容、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等方面,认真组织实施涉及房地产行业行政审批事项的全面清理工作,不符合规定的审批事项予以取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压缩时限,最大可能地提高审批效率。(牵头单位:市编办)

(二)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严查乱收费问题,检查有关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房地产企业负担。(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物价局)

(三)整治房地产企业治安环境

建立整治房地产企业治安环境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欺行霸市、寻衅滋事、强装强卸、恶意阻工等违法行为,依法对扰乱企业治安环境的行为予以严惩。积极构筑企、警、地共建的治安环境长效机制,为房地产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治安环境。(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鼓励、保护、引导房地产企业合法经营,整治房地产企业违法经营行为,重点对房地产企业违法广告、合同欺诈、无证销售、一房多卖、违规交房等行为进行查处,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牵头单位:市房管局)

(五)督查保障性住房建设

监督检查廉租住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建设配套资金到位落实情况,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回购资金)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管理经费到位情况和廉租住房建设(房源筹集)情况,监督检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供应及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房管局)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

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工作。

(二)综合治理阶段(7月至10月)

1.全面清理和摸查。按照统一组织、双向清理、分级实施的原则,7月底前,由各牵头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和房地产企业,对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行政审批和收费进行双向清理。向本级房管部门报送清理报表(见附件),澄清底数。由各级房管部门负责汇总,市优化办负责督办,8月底前逐级上报清理情况。10月底前,相关部门对经批准保留的项目进行程序优化,向社会作出承诺,规范行政行为。

2.综合解决问题。综合治理阶段,各单位要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任务,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主动深入房地产企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特别是涉及房地产业行政审批和收费的职能部门,要做到主动自查自纠和边清边改,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不合理的收费标准,自觉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房地产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清理中要如实反映情况,同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主动纠正,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3.动态跟踪问效。在组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导,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对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单位,及时给予表扬;对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工作不负责任、进展迟缓、成效差的单位,要提出批评;对清理不仔细,填报内容不全甚至虚报、瞒报的,责成重新清理申报;对企业反映的典型问题或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查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三)总结巩固阶段(11月至12月)

各地组织对清理结果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逐单位、逐项目检查,巩固成果,防止棚架。按照实施意见的内容要求,对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深入调研,查遗补缺,建章立制。对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12月5日前,向市房管局、市优化办报送书面总结报告。

五、相关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