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习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4:25

双语学习计划

双语学习计划篇1

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乡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就是要通过“双语”学习,使少数民族干部能识读 汉语资料,便于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相互开展交流、增加沟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双语”培训的目标任务

“双语”学习培训以乡镇机关站所少数民族干部为重点。培训时间从20__年11月份开始,拟定一次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今后每年,通过“双语”培训,使乡镇机关站所少数民族干部具备基本的“双语”能力,能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

三、“双语”培训的主要措施及步骤

(一) 运用多种培训方式,灵活组织培训。

主要采取脱产培训并结合自学方式进行。

脱产培训:主要针对乡镇机关站所的干部,参加县组织部按计划安排到我县委党校的“双语”培训班学习。

自学:针对所有乡镇干部。我校对参加学习的干部学习 “双语”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效果,并把学习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

四、培训效果的考核

为确保学习培训效果,建立健全乡镇机关站所“双语”学习考核制度。培训班结业前,都要进行考试,检验学习效果。为切实促进乡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双语”考核不合格者,并进行补学补考。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党校把“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要求,同部署,同落实。统一思想,提高对抓好“双语”培训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双语”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每期培训班都要派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使培训学习能够严格纪律、有序进行。

2、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按照我校的培训计划,抓好每一期的培训工作。充分考虑站所干部的工作具体情况,力求做到统一规划,合理设置班次,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双语学习计划篇2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双语学习计划篇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自2013年与美国蒙哥马利奥本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环境科学专业,核心专业课程采用“三分之一”机制,即三分之一课程全中文授课,三分之一双语授课,三分之一外教全英文授课,具体课程的授课教师由双方学校考核师资力量共同确定。2015年度拟定5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派教师授课,这5门课程是“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毒理学”、“环境气象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

二、基于学生需求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1.学生需求模块。模块的设计从教学开始前就将学生纳入教学的设计中,极大刺激学生对未来课程的学习投入度,设计上着重2项内容的执行,一是召开专业课程说明会,二是进行《课程学习期望》调查,从而获得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期望与想法。具体为: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召开专业课程说明会,详细向学生介绍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外文教材及配套中文教材情况,同时发放期望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涉及:学生自评英语熟练程度、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简述、期望学习到的专业内容、期望的教学方法、期望的考核方式5大主要内容,涉及课程开设前、课程进行中、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教学的相关期望。授课教师将调查表回收后进行整理,从而为教师执行模块的设计提供基础

2.教师执行模块。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是本模块设计的主要原则,模块设计兼顾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施,并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教学各相关环节设计上教师须掌控以下主要内容。

(1)双语教学类型。学生通过1年的学习后,全部取得大学英语四级合格成绩,达到双语课程学习必须具备的英语水平,但采用何种双语教学类型则必须结合课程语言特点,即明确课程语言是内容强制词汇居多,还是内容兼容词汇居多。内容强制词汇是密切反映学科知识的语言和词汇,是学习相应学科知识必须具备的,学生不掌握这些语言就无法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而内容兼容词汇是指学生可通过一定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习得的语言和词汇,但并不是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所必需的。本研究将5门双语课程词汇按课程分别建立语料库,并使用WordsmithTools4软件,统计每门课程内容兼容词汇和内容强制词汇覆盖率。

5门课程以“环境规划与管理”内容兼容词汇覆盖率15.17%最高,以“环境毒理学”内容强制词汇覆盖率12.27%最高。参照程昕对双语教学类型的划分,这5门课程可采用3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对内容兼容词汇较多的课程宜采用强化型双语教学模式(授课语言90%为英文),内容强性词汇较多的课程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授课语言90%为中文),内容兼容词汇和内容强制性词汇相对居中的课程适合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授课语言中英文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因此,“环境规划与管理”采用强化型双语教学模式,“环境毒理学”和“环境气象学”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而“环境工程学”和“环境监测”则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鉴于双语教学所用教材均为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一般是专业领域内的资深学者所著,图示、案例、习题设计较好,在教学方法上可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热点问题,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穿插使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和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版教材每章都是通过案例将规划中遵循的原理进行阐述,并附有完整的案例资料。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案例,通过英语分析与讨论,吸引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并突破原有知识的范围,从中学会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各教学方法的使用中,还需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提高学生对内容强制词汇的理解速度。

3.考核方式。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和考查,且通常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这一考核方式有着较多的优点,但随着高校鼓励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它也逐渐被新的方式替代,例如,有条件的开卷考试、团队作业、阶段性多次数考核、模拟表演等等。这些考核方式也可应用到双语课程的考核中,突破“一张试卷一间教室”的约束,使得考核变得有趣。这些考核方式的考核语言一般选择是英语,因为考核突破有限时间有限辅助工具的限制,学生可以广泛查阅资料、用充足的时间准备考核所需资料,减轻了学生对即时语言短缺的问题,更有利于评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支撑模块。

(1)专家团队支撑。专家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中外双方学校优势,确定双语课程设置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审核任课教师拟定的教学计划、教材、课堂双语教学类型、考核方法等,辅助任课教师将学生提出的各项教学期望,有效的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有效教学与满意教学的效果。同時,专家团队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采用随堂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与学生互动,与教师交流,对教学过程相关环节进行必要的校正。

2.网络平台支撑。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较多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同时还需留出足够的时间预习新内容。双语课程的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有大量的生词和专业词汇,学生还需查阅字典,才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这无疑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加强课后的辅导就势在必行。利用当前流行的QQ\微信\微博网络平台,教师可在课后与学生互动,辅导答疑,建立相应的讨论组、微信群、微博号等,将已完成的授课内容实时更新与学生交流共享,同时,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在讨论组中与教师沟通,将自己的课程作业等发送给教师批改等等。学校构建Blackboard网络平台则更好,集成多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展示、作业、测评、辅导答疑等多个教学环节提供支持,且有学术诚信保障系统,是双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双语学习计划篇4

一、引言

由高校和行业联合实施的“卓越会计师计划”旨在使大学生成为会计行业中的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满足市场转型对卓越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卓越会计师必须要国际化,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使用双语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均得到提高,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跨文化素养,这对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一直在摸索双语教学,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探讨双语教学评价模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双语教学评价展开了研究。国外通常通过双语教育预期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Buggs,1975)。预期评价即评价是否具备双语教育的基本条件;过程评价旨在通过改进双语教学计划,开展全过程监控,以实现双语教育的效果;结果评价旨在客观鉴定双语教育的绩效。Buggs (1975)认为双语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双语能力与各学科成绩的评价”、“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态度评价”、“对双语师资的评价”、“对双语教育社会背景的评价”和“对双语教育本身的评价”五方面内容。也有双语教育家认为双语教育评价应该重点关注双语教育的效果(Fred Genesee,1984;Siguan & Machey,1987;Swain & Lapkin,1985)。Swain & Lapkin(1985)认为双语教育评价应该主要考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双语教育计划的评价和对学生智力与认知水平发展的评价”。某些国内一线双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研究了某一课程的评价(朱爱萍,2006;何艳,2011;姚清铁,2012)。也有学者就某一专业学科的双语教育展开研究(王志莉、陈、黄亮,2007;孙鹏云,2010;肖琳,2011; 肖凯,2013;折媛、杨军、张朝晖、杨双平,2013),或者主要从双语教学的实施条件、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双语教学评价指标和体系展开了深入研究(苏秦、杨鹏、张陵,2002,孙超平,2005;禹晓成,2007;张静、赵静、张进明,2007;王韶辉、史仪凯,2007;王莉颖,2008;饶泓、胡清、陈炼,2009;桑庆兵,2010;姚中青,2011;左鹏、奚红妹,2011;张立倩,2013)。王斌华(200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双语教学不同步已成为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培养国际化卓越会计师的过程中,探讨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二、国际化卓越会计师培养双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卓越会计师双语教学评价目标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缺乏系统性评价、不区分课程性质、忽视实践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环节、考核方式单一,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全程性评估、过程性监控、实时反馈,在教学条件、教师素质、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都不完善。

(一)教学条件评价方面

我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评价中忽视了对教学条件的系统评价。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强,而在双语教学评价时没有将实践教学条件纳入其中,例如双语的实验软件、国际化的实习单位等。从理论教学来看,也没有将教辅材料全面纳入评价系统,例如双语教材、案例、习题评价等。

(二)教师素质评价方面

在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双语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少把教师的素质纳入其中。教师必须既对专业知识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还要有较好的科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双语课程有兴趣。而青年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高,但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相对欠缺;专业知识面宽、经验丰富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一般只考虑英语能力,让青年教学担当了双语教师,教学效果难免会受到影响。

(三)教师教学环节方面

在会计双语教学评价中,主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评价,忽视实践教学评价;没有考虑不同课程的特殊性,采用单一的评价理论模式;忽视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评价;教学内容方面有的双语教师侧重于词汇的讲授、听写,或者翻译课文等,把专业英语当成英语课来上,忽视了专业知识,而在双语教学评价时也难以反映。

(四)教学对象评价方面

在卓越会计师培养的双语教学评价中,没有将教学对象的原有专业知识水平和外语能力纳入考核范畴。在制定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时,忽视了对教学对象原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考核,而采用单一的评价体系,依靠一次闭卷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考虑学生的进步水平和基础差异。这样势必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在现有的双语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作为卓越会计师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实践能力评估,而且往往仅仅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本门双语课程的掌握情况,即使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也无非是通过出勤和课后作业的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外文文献的查阅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综合学生的会计专业学科知识、外语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三、应用CIPP模型设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

鉴于上述国际化卓越会计师培养双语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本文应用CIPP评估模型对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设计。CIPP评估模型包括: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

(一)背景评估

双语教学的背景评估即从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根据社会需求和双语教学状况所制定的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教育部的双语教学评审指标主要就是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开展的。目前高校为培养国际化卓越会计师,要从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角度明确双语教学需求,设定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体系,为进行双语教学评价,就应该从这些方面探讨其必要性;同时为满足教育的社会适用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应综合考虑社会需求、教学对象的特定水平和教学目标,以及存在的差距,综合评估其可行性。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基本政策支持、教学目标的层级式设定。

(二)输入评估

输入评估主要考查各种双语教学资源配备,包括现有教学条件和外部资源的协助。双语教学输入评价的主要内容围绕双语教学投入的各种资源展开,包括各种人力和物力――师资水平、教学对象水平、教学大纲和计划、教辅材料等各种教学条件。

(三)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形式较为多样,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可以通过随堂听课、学生座谈、中期检查、教学档案检查等进行。课前准备评估主要是教学方案的评估;课中教学环节评估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态度展开;课后辅导可以通过课后答疑、作业批改等完成。

(四)成果评估

双语教学成果评估是重中之重,主要评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除了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外语能力应用水平(听、说、读、写)的提高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包括课外学习、进步、跨文化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非智能因素。

四、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上述CIPP模型对国际化卓越会计师培养的双语教学评价指标设计,本文构建一个比较详细的评价体系模型(见图1)。

(一)背景评估指标内容

1.政策支持。双语教学的背景评估首先从基本政策支持入手,包括从宏观政策、学校政策等方面来考查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正常教学的开展。宏观政策方面主要考虑教育部制定的相关双语教学政策;学校政策可以从基本双语教学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入手。

2.社会需求和教学目标。国际化卓越会计师的培养是基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的,要培养具备“掌握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与能力、成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四维目标有机结合的人才。双语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目标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价值判断。

(二)输入评估指标内容

1.教学条件。开展培养国际卓越会计师的双语教学必须具备基本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材使用与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用于传播学术知识,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载体,因此必须评估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和课程设计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情况。实践性教学环境是保障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网络教学环境能保证学生实时通过网络查阅教学通知和学科发展动态等,并可与教师课程资料咨询。

2.师资力量。双语师资队伍是保障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语能力、教学水平、职业素养等。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主要从学位的获取、会计准则和知识的掌握、学术水平的提高、学科前沿的洞察。外语能力主要考查留学经历、是否具备用外语授课的能力等。教学水平主要考查教学经验、有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教学方法等。职业素养主要考查教学态度、教学热情等。

3.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评价也是在双语教学评价环节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语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已经掌握的会计专业课知识;外语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通过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进行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是否能积极主动投入双语学习。

(三)过程评估指标内容

1.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学方案的制定,主要考查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大纲和计划、教学内容等。教学目标是否定位为培养掌握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师、是否掌握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学理念主要考查是否注重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是否注重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是否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大纲和计划主要考查安排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评估主要考查该专业知识是否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教学内容是否适中。

2.课中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内容和进度是否适度,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是否具有学习主体意识。

3.课后辅导评价。主要包括面对面答疑、网络交流、作业批改等。

(四)结果评估指标内容

结果评估主要是评估双语教学效果。为培养卓越的国际化会计师所开设的双语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从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培养、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目标开展。专业知识的评估,主要通过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评估学生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是否达到会计双语课程规定的要求,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考查实践能力的提高。外语语言能力主要考查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目标主要考查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巧、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是综合德、知、行、思各方面的综合能力。J

参考资料:

双语学习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矗

二、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XX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XX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中找到更好的方向,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相信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的,这是我们一直要做好的事情,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报的!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的教研工作将继续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坚持“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策略,通过一系列扎实的教研活动,努力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锤炼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的目的。

二、工作重点

1、注重实效,深化课程改革

以各级科研课题为笼头和契机,科学推进课程研究与改革。力争老师们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或收获。

2、加强建设,改进课堂教学

抓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扎实的集体备课。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区市各级教研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和自身修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老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着力打造中青年骨干教师,建立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教师队伍。

3、实施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力争管理规范科学,帮助老师们牢固树立教学的规范意识,加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检查测评等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重视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带领各教研组、各科任老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三、工作措施

1、以课题为突破口,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对课题研究加强管理力度,实现分层管理,有效展开相关教研活动,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困惑,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本期重点督促数学组、英语组整理、收集课题资料,做好课题中期阶段小结工作。

2、继续扎实常规教研,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体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落实,要求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形式上做到有学习,有反思,有讨论。同时还要注意做到“两结合”:个体钻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研讨结合,促进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3、以“优秀教师经验转化”为抓手,开展行动研究。组织老师们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深入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做好常规教学的监督、调控。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进行检查,并予以指导,促进教师反思、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育行为,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5、以期中测试为契机,帮助教师熟悉、把握教材,改进教学,提升水平。特别是期中检测结束后,每位教师要结合测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对自己的前期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感悟方法,思考困惑和改进之处,同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6、以新进教师培训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协作。学校将以“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为宗旨,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的学术氛围。各师徒结对教师主动沟通、积极交流,探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多进行课堂教学的互听互评活动。各教研组要及时指导,组织教师积极探讨教学方法,相互借鉴教学经验,引导教师用思考的目光审视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7、以学科活动为平台,各级教研工作为主线,展示我校师生风采。

各教研组设计别具特色、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科活动,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和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对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语文组主要搞好学生课外积累、学科竞赛等活动。数学组主要做好学科竞赛培训、口算速算、小专题研究等活动。英语组主要做好校园英语环境营造、学科竞赛培训、等活动。综合组组织好校园阳光体育、田径队训练、校运会、等活动。每一位老师要积极撰写论文、教学故事、教学案例,对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力争取得优良成绩。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计划【3】

“双语教育在苏州”活动成功开展后,双语教学正在受到各所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双语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以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几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获得了一些经验。如今,我们正在以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创新、独特的工作思路,在双语教学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本学期双语教研组将对双语教学实验的进一步深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小学双语教学自身的特点,结合几年来的双语教学经验,特制订本学期双语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研时间及要求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教研组长考勤制度,如果教师有特殊事情不能参加教研活动,应在前一天通知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记好出勤记录。

二、本学期双语教学要求

1.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每位双语老师坚持写双语教案,可以逐年段的增加双语读本的使用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渗透的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实验。关于双语的使用量,针对组内教师的水平和所教授学年段、学科的特点,初定为每学期完成两篇比较有质量的教案设计。

双语学习计划篇6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9——2010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

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9——2010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rdqu

o;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双语学习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8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5.校企互动开放办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为培养“过得硬”的软件人才,学院积极与国内外IT企业开展多途径合作,采取建立项目库、案例库以及聘请企业教师等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输送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学院与IBM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IBM联合创新研究院、IBM POWER SYSTEM教育中心,与东软集团等5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室。学院在IBM、阿里巴巴、淘宝、百度、东软集团、中软国际、达内、北京亚思晟、沈阳华信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学院还与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13所大学、1个教育机构以及台湾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进行了包括联合建立实验室、专业共建、师资培训、专家讲学、实习就业、联合培养、课程引进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妍. 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双语学习计划篇8

双学计划

很多德国的大学、学院和专业学校都为双学计划提供形式多样的机会:

一是整合了双学计划的培训与学习的项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学术文凭,并通过由指定的专业学校举办的考试,从专业培训学校毕业。

二是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各半的统一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术理解的水平,并通过工作获得实践技能。

三是为了在职的专业人士而设的项目,一般由个人的公司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到达更高水平的学术里程碑。

国际学生

留学德国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毫无疑问地,国际经验、新的语言、各种新颖实用的津贴可以帮助你发展职业生涯。正如实践经验在你的学业生涯上一直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论其国籍,每个国际学生有权获得在德国的双文凭。

双学计划的优势在于,它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学术和实践意义,它还使一些公司与学生签订合同,产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的雇佣关系。

为了达到你所选择的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提前做好准备非常重要。通过项目所获得的文凭相当于学士学位,还有一些硕士学位通过在夏季完成公司指定的实习任务来获得。

选择学校

德国有类型众多、教育质量卓越的高校,92%是公立的,7%是私立的,其中又分为大学、应用科学大学、艺术、电影、音乐学院。

研究型大学,教学重点在学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相互转化,一般都有很强的研究重点,并提供最广泛的专业科目和最好的高等教育设施。只有这种学校才能授予博士学位。有些大学专门研究某领域,例如科技、教育,就被命名为“科技大学 (TU)”或者“教育大学(PH)”。 还有的专攻某一学科,例如 Hanover Medical School、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Hanover German Sport University Cologne。

应用科学大学,注重科学的实践方法,课程更多地涉及实际经验而非理论背景,学科范围并不广泛,主要集中某特定专业领域,例如科技、工业、公共事务、媒体等。实习阶段是几个星期至一个学期,在学生所属的公司完成。

合作教育大学,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受到实用性强的教育,并且尽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它的课程就把学术学位和职业培训联合在一起。

艺术、电影、音乐学院,是未来艺术家的摇篮,培养画家、音乐家、建筑师、演员、设计师,还有艺术学者、艺术老师。它通常要求申请者有特别的艺术天赋,并且在入学考试中有所表现。不过,有些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有时也能在没有大学入学资格的条件下开始一门课程。

合作公司

很多很好的德国公司为不同的双学计划提供就业机会。德国的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官方网页提供合作公司资料,对于有兴趣参加计划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数据。

双学计划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合作的公司会和学生签订合同并且资助他,所以选拔学生时有一套分类的流程。为了不错过截止日期,在高中毕业后18个月之内,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有哪些专业学校并作出选择,最好在开学前12-14个月,向企业递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需要:个人简历、推荐信、照片、文凭(高中学历证书)、一所德国大学的录取证书、德语能力证明。

学位要求

双学计划对申请者的基本要求是有一所德国大学的录取证书、相当于高中毕业证书,并有较高的德语语言技能。德国大学的文凭无条件接受,而其他中等教育机构的文凭需要验证再获得批准,学生原籍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认证学历。德语语言技能需要提供一个证书,也可以通过歌德学院获得。

双学计划为双重义务的践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经验,学校和公司都希望能成功地规划学生的课程表。

财务优势

双学计划的一大优势是,当你和一所公司签订了合同,公司根据你的工作给你支付薪水,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你求学阶段的经济负担。薪水多少因人而异,但是它至少相当于一个德国学生的薪水。你还有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一些国际研究基金提供奖学金用于资助国际学生。然而,你的财务问题必须在入学前整理。

To Cdo List

选择在德国的大学或学院,以及合作公司

按照德国大学指定部门的要求确认的证书

德国语言技能相关证书以及认证

双语学习计划篇9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随着旅游业全球化、综合化、市场化、创新化的快速发展,旅游涉外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对国际化、复合化、全面化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旅游专业作为培养旅游岗位群人才的载体,其毕业学生必须既熟知世界各国的文化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地用外语直接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并提供优质服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专业双语教学理念

(一)以旅游行业需要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旅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旅游行业需要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一些与涉外性较强、使用大量国际专业术语的课程,我认为应该首先开设双语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旅游业的最新进展,向学生传达最新的国际前沿动态理念,及时更新课件,补充最新的旅游行业的专业词汇、专有表达法和特殊句型。

(二)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认识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并且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增强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从对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调查来看,在高职学生入学之初的专业介绍中,要让学生明确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大学三年双语教学计划进程安排,鼓励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打好英语功底,这对将来有效开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另外,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出发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三)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相互衔接的教学理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与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缺乏全局统筹、整体规划;英语教师和专业课程双语教师是两班人马,各自为战,极少进行沟通和交流。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深入开展,有必要对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整体规划,对教学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深层思考,以利于我国外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整体规划的展开。

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旅游业涉外性质的从业需要,对旅游类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但事实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对双语课程缺乏兴趣。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仍将大学英语AB级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水平、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法宝,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基础本来就薄弱的学生上双语课程没有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教学计划不够科学。实施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效整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进度,否则将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双语师资相对匮乏。目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在内的双语教师师资匮乏是很多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难题,表现在:能上双语课程的教师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开设更多双语课程的需要;双语教师缺乏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因此在讲解中不能很好地阐释文字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涵义。

(四)双语实践缺乏环境。旅游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现实中语言和旅游环境的双重缺失,使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大、学习任务重,需要付出超过其他课程若干倍的时间和精力。

三、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措施

(一)针对专业,制订双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针对旅游类专业及旅游类课程体系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设双语课程。从大一至大三的六个学期中,每学期适当选择一至两门专业基础课或方向课进行双语教学,如大一开设《旅游学概论》、《客源国概论》部分章节的双语教学,大二开设《现代饭店管理》、《导游业务》部分章节的双语教学,到大三的《模拟导游》、《前厅客房服务》、《酒店礼仪》等开设全课程的双语教学。

(二)加强培训,提高双语师资水平。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瓶颈问题除引进外籍教师外,更重要的是整合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资源,通过对外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对专业教师配备语言助手等措施解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师应查阅外文文献资料,不断积累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相长,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由于双语课程的特殊性,其备课量往往是一般课程的数倍,双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政策、资金上有所倾斜。

(三)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果没有实践,旅游类双语教学的效果就得不到强化。旅游类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口语能力,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专业英语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其自主性。例如:在礼仪课双语教学中,可以运用大量的中英文案例、格言、名言,突出礼仪在生活中、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礼貌待人、礼貌待客的意识;采用实训、情景、表演、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对于难点内容,则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更应重点安排大量实践课时,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旅游专业群的实践和外语交际环境,通过建设实训场所、实习基地、增加见习次数,多带学生到旅游岗位的第一线,广泛接触外国游客,加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和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技能,使其在求职就业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双语学习计划篇10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本文由收集整理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转贴于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文做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双语学习计划篇11

2009年2月10日

当代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学校变革的实质就是引导学校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新机制。目前,教育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进入提高质量、让所有的孩子上好学,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学校教育处于整体转型,宏观——微观(课堂、教师、学生)、外部——内部、表面——纵深、局部——整体。由此形成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路,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内涵丰富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具备丰富内涵的现代人。

一、观念的转变是无止境的

1.观念不是一切,但却是一切的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那种对外界的变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的态度以及我行我素的错误做法是影响工作向前推进的“大敌”,必须得到纠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执行力,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学习。当前,在教育的实践层面上如何理解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历史任务,怎样使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走向教育实践是当务之急。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神圣地位发生了动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每个人将同时是教师和学生。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就是对话、交流、讨论,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的质量。“居高临下”,缺乏平等精神的教学,不但会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害于学生健康品质的养成。因此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作为教育的目的所在。

2.阳光心态,工作观念的转变——工作可以快乐着。幸福是一种感觉,是由心态和思想决定的。“心可以为天堂,也可以为地狱”(收废品骑三轮车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喜好与人争斗的“武士”的故事、三个泥瓦匠的故事)。所以我们教师要改变心态,阳光工作。上学期,我们开展调研,到十八小就明显感到他们的老师非常阳光,老师每天把好的心态感染给孩子,孩子的身心也会健康成长。

而我们的很多老师经常摆不好自己的心态,关键是没有横向、纵向比较。自治区教育厅对第三个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周期调研督察后认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全区8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由自己‘买单’”,而我市教师继续教育完全由政府“买单”。即使是这样,我们的个别教师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只讲权力不讲义务;不懂得自尊与尊重他人;不讲公正,缺乏责任感;不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要制定长效机制,让青年教师到南疆艰苦地区体验那里的教学和生活,接受锻炼。

二、切实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具备的核心领导力就是要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领导力。

因为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各门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由于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决定了校长必须具有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做课标学习的先行者;

我们已经通过学科教研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标解读、学习,然而收效甚微,原因何在?通过调研,发现关键是目前许多校长还没有成为课标学习的先行者,没有主动担负起学习课程标准、宣传课程标准、解读课标、执行课标的责任,而是把这种责任委托给管教学的领导或教研组长,因此给教师可能留下的印象是:这件事可能重要但不紧迫,甚至这件事根本没必要的信号。这实际上是校长责任的一种缺失,也是领导力的缺失。因此,校长只有深刻理解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取得领导课程教学的话语权。

做执行课标的守法者: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明确意志。作为校长要坚守教育理想——没有任何利益可以高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作执行课标的“守法者”,以此感染带动教师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建立基于课标的管理、评价制度: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就是新旧课程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破立并举,边破边立”,一方面要改变代表旧课程文化的过时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坚决摈弃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做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的制度和文化。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学生选课与自主发展制度、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等。

优化实施新课程的内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新课程实施的社会环境,赢得社会对课程标准的认同和支持。

三、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向学业失败现象作斗争

导致学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竞争、强调分数和选拔,用学习成绩和分数对学生严加筛选,结果是在学校和班级内部导致差异和排斥,这不能不说是导致学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负载了大量的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些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是外部强加给的——没有快乐。学生普遍不爱学习,学校教育存在的价值如何体现。终身教育已成共识,而终身教育首先要保证青少年从小就爱学习和学会学习,如果学生普遍都不喜欢学校和老师,或者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这个学校和老师就是失败。《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有句话:“成功的基础教育能够激起继续学习的欲望”。学校教育必须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每一个青少年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由于学业失败而导致处境不利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对学校和教师而言,关注差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是一种修养,一种襟怀,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

美国学者贾尼斯•萨博认为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两类不同的孩子,一类被称为“聪明的孩子”:他们能知道答案,能理解别人的意思,能很快抓住要领,完成作业,乐于吸收知识,善于操作,长于记忆等。另一类则被称为“智慧的孩子”:他们能提出问题,能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寻找课题,运用知识,善于发明,长于猜想等。

要使我们的学生创造力得以发挥出来,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一个脑子里塞满知识的孩子是没有创造力的,因为它缺乏一个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思考的空间。没有创造力,对这个孩子来讲是个“匠”,不是“师”。对科学来说,它是个科技人才而不是科学家;对建筑来讲,它是泥水匠而不是建筑师,他以后只能是个执行者而不是设计者。

所以,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在指导和评价教学工作时都要旗帜鲜明地引导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要改革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目前我们的教研,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很少关注和研究由于课程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学情的变化,如: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变化。教学研究更应在关注教师教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法,关注由于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学生学情的变化。加强学法指导,促进中小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引导学风建设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要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尝试,如“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试验与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实验与研究;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与研究;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与研究;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与研究等。克一中鲍玉菊老师:“2008年化学必修课模块探究的实验与研究”;尤其是准东一中英语教师张芹的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已经见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应该大力褒奖和推广。建议教研所和准东中学要很好地总结出经验并推广。

上学期,我们已在六中和十一小选点推广了赵雨林“3A双赢学习方法”,这学期要加大推广面。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踏实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更多的中小学生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改革评价方式,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做分数的奴隶,要下决心、出实招,改变目前教师和家长离开了分数就不会评价学生的现状。要研究在80%的高中入学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阶段入学时的导向作用。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平时评价的导向作用。

1.要尽量减少大量的重复性的机械式训练,增加能够凸现学生创造力的作业训练。

2.要在平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有创意的思维并能及时给以肯定和评价。

四、双语教学

1.自治区“双语”教学发展情况。

学前“双语”教育:从2004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全面规划部署了全区“双语”教学工作。自治区确立了全面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重点扶持全区七地州及九县市农村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发展思路。全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由2007年的9.3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43.82万人,其中七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伊犁、塔城、阿勒泰)及九县市(托克逊、吐鲁番市、伊吾县、巴里坤县、木垒县、温泉县、若羌县、尉犁县、和静县)农牧区少数民族在园幼儿由8.35万人增加到34.91万人。对全区及七地州和九县市2328所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机构的基本建设、学前接受“双语”教育的幼儿伙食、教材、教师工资、教学资源库建设等计划投入资金37.5亿元。今年国家发改委已落实下达2亿元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南疆三地州214所“双语”幼儿园的基本建设,目前已全面启动。

内地新疆高中班:党中央、国务院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内地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年招生规模已由2000年1000人扩大到2008年的5412人。截止到2008年9月,内高班已累计完成9届共2.4万人的招生任务,在校生规模达到1.75万人,办班城市达到28个,办班学校50所。2004年至2008年,已有共6000多名内高班学生毕业并在当地参加高考,其中95%以上的毕业生顺利升入内地高校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疆内初中班:为不断缩小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自治区党委、政府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办班模式,从2004年秋季起在克拉玛依等8个城市开办了疆内初中班。内初班招生规模由2004年的1000人扩大到2006年的5000人。截止到2008年9月,已累计完成5届共19000人的招生任务,现有在校生15000人,办班学校17所。

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自1989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协作计划已连续实施了5起,累计完成招生任务近2.3万人,培养毕业生1万余人。目前,以协作计划、内高班计划等形式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达1.9万余人,涉及内地190多所高校。

近年来,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的力度不断加大,内高班、内初班“民考汉”、“双语”班类别考生人数增长也相应加快。为适应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了有关招生政策,如:提高内高班、内初班“民考汉”和“双语班”类别招生录取比例。2005年内高班“民考汉”招生计划占招生总计划的比例从2004年的25%提高到30%,2007年提高到35%,2008年提高到38%。“双语”班的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35%。二是在实施第五次协作计划期间增加“双语班”招生计划并每年单独下达招生计划。“双语班”类别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360名增加到2008年的430名;“民考汉”类别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606名提高到2008年的805名。2009年将启动实施第六次协作计划,还将进一步加大“民考汉”和“双语班”类别的招生计划比例。

2.我市“双语”教育推进情况及工作重点。

不断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并力争有所突破是我们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民汉学校要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目前,少数民族学前幼儿在册入园率已达85%,但出勤率不高,今年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2008年秋季小学1—3年级全部进入除母语外其余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目前,克拉玛依区少数民族小学共有8所。2008——2009学年度全区双语班共计39个,其中,一年级预设13个班,二年级有13个班,三年级有12个班,四年级有1个班。

白碱滩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共有3所。2008——2009学年度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班共计24个,其中,小学部13个(一年级预设5个班,二、三年级分别为5个和3个班)。中学部11个(初一年级预设4个班,初二、初三级分别为4个和3个班)。市教育局直属少数民族中学二中、八中2008——2009学年度双语班共计21个。

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现状

据2008年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在职教师总计834人(不包括中小学133名汉语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241人,占教师总人数28.9%。其中,全市少数民族小学在职教师共有418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09人,占小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6.1%;少数民族中学在职教师共有416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32人,占中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31.7%。

从对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和直属中学二中、八中的摸底调查情况来看,少数民族中小学在职教师总计602人(不包括中小学102名汉语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150人,占教师总人数24.9%。其中,少数民族小学在职教师共有303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76人,占小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5%;少数民族中学在职教师共有299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有74人,占中学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4.7%。

以上数据表明,不论是在全市还是在部分少数民族中小学中,虽然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比例都高于自治区14.74%的比例。但是,克拉玛依推进双语教学与其他地、州、市相比,起点高,要求也高,这样的比例,离我市20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据我们调查了解,由于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汉语水平偏低、教学能力偏低等原因,不少学校只有靠聘用教师,才能把课开齐,仅克拉玛依区外聘双语教师就多达40人,占教师总数的35%。但是,由于目前聘用教师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大、更换频繁(有的学校聘用教师只工作两三个月就走了),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带来了家长的不满,从而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这一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随着双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学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将会愈显突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也会因此而受到制约。

今年是我们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落实少数民族“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十分重要的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具体有这样几项大的工作:

1.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工程,改善“双语”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改造完成克二中,分流部分汉族中学生到二中就读,使其恢复成民汉合校;改造完成克五中,将现由白碱滩区政府管理的十二中、十四中的中学部分划出与克五中合并,使五中变为一所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将十二中的小学部与十八小合并,十四中小学部与十九小合并,使其分别变为民汉合校。

2.坚持把“双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学前。要落实“双语”教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学工作。按照“双语”教学规划,2009年全市少数民族幼儿入园率必须达到95%以上,并要在不断提高出勤率上下功夫。

3.坚持从小学一年级逐年过渡,按照规划要求,今年小学将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全面实施双语教学。

5.坚持“双语”教学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强化汉语教学,在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为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切实抓好抓实“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文科教师的专业和汉语培训工作,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在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有汉族中小学必须承担起应尽的义务,为双语教学推进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在办好疆内初中班、高中班的基础上,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其办学经验,为全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五、“两基”迎“国检”工作

今年九月份,我市将要迎接“国检”,过两天要专门召开全市的推进会,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大家要按照会议要求,认真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各项工作,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完成。

六、家庭教育工作

双语学习计划篇12

[作者简介]刘艳娥,湖南理工学院体育系讲师;史湘平,湖南理工学院教授,湖南 岳阳414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96―03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立足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这一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双语人才。知识源于客观实践,能力源于自主锻炼,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考察领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1]4号文件)明确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与关键……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行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双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与特色,各高校在推行双语教学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就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措施,但就如何加强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变局部监控和单视角监控为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和动态监控等方面的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本文主要从双语教学的“掌握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来探讨我国高校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乔伊斯、韦尔等人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上教学模式并不纯粹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既突出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又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John B.Caroll和Benjamin Bloom提出的用以设计教学程序的框架结构,它为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提供了一种简洁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掌握学习”的核心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不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不在于其智力因素,而在于不能获取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特点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最佳学习机会);只要创造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条件,以班级群体教学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和个别化矫正性教学帮助,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从而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二、双语教学及其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号)文件中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人其中,并且指出“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双语教学是指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影印教材,授课过程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而作业、考试50%采用外文(英语)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不光是着眼于双语课程数量的增加,更要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监控,提高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其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等也与传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是指监控主体通过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双语教学工作质量、教学产品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双语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提高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双语教学决策、改进双语教学工作、调整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提供双语教学科研资料等;其监控方法依据监控程序可划分为信息收集、处理以及结果反馈与调整控制。

根据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渐进性特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前期监控、过程监控和后期监控。阶段不同,其监控的对象、范围和依据等也各有差异。前期监控主要着眼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充实完善和双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对双语教师资格、双语教学大纲、双语教材、授课计划、教案、讲稿等实施检查、督导与评估。而双语教学过程构成了双语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考察对象和决定性的因素。双语教学过程监控实际上是对师生间双语思维活动的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各个环节及其信息传播绩效实施动态的监测、调节与控制,主要考察教师的师德、课堂内容组织、授课方式以及教师双语教学的有效性风格体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合理性、综合性、实效性等进行督察与评价。此外,双语教学作为一个循环式、渐进性提高的整体系统,对双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估、反馈、激励和强化提高的后期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后期监控时应注重公正、客观和反馈矫正,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双语教学督导专家等评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三、“掌握学习”理论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的启示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外语(主要是英语)水平,培养双语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语言、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地用外语来解决实际问题,即达到“学会用外语表达”和“用外语学会知识”的双重目标。我国高校目前的双语课程主要面向非外语专业学生,由于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外语水平、教材体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充分利用外语这种媒介性、辅手段来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并不在多数,这与双语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不协调的。而“掌握学习”理论注重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

学习机会,重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强调个体差异的个别矫正教学,并利用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期望,让学生对学习持有足够的信心。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中国学生从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中寻求突破,对我国双语教学及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获得、评估、监控、反馈等有着潜在的借鉴意义。

(一)“掌握学习”模式中的“学生观”对双语教学质量前期监控的指导

双语教学要求提高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素养,应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掌握学习”模式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学生的智力差异不是学习结果好坏的绝对影响因素,学习效果还受到学生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的学习和所受教育质量的差异造成的,只要正视这种客观的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手段与方法,这种差异就会动态缩小。

高校双语教学面对同等教育环境和条件下的大学生,过分区分学生智力差异意义不大,关键要重视影响学生双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实施对高校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期监控主要是对从事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及其双语教学行为等进行监察、督导与测评,考察教师是否具有双语教学资格,是否师德高尚,是否具有全面教育的科学学生观,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客观的测评手段掌握学生的双语学习现状及个体差异,将所有的学生都置于自己的关爱视野,使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信任与激励;检查教师的双语教学大纲的制订、双语教学材料的选编、双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双语授课计划的安排、双语教案或讲稿的组织编排等是否能够立足于双语教学的整体进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计划地合理调节教学的内容、节奏与层次,“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切实可行的帮助,在教师的主导下,增强自信心与积极主动性,愉快地“掌握学习”,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层级目标;同时,将监控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客观的发展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双语教学工作者,以便不断完善双语教学的细节,为双语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掌握学习”模式中的“目标观”对双语教学质量过程监控的意义

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和规划教学进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明确、具体、可观察和测量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前提。双语教学目标将双语教学理念汇入双语教学内容,是合理选择双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以及灵活有效采取多种双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准绳,也是适当处理双语教学材料、设计双语教学效果测评标准、确定双语教学策略的依据,对整个双语教学过程起着统领性和导向性作用,直接决定了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在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实施过程监控的实践操作中,一是要考察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是否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循循善诱;二是考察教师对双语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充分利用外语(英语)语言的媒介作用,根据学科的知识系统特点与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双语学习的实际水平,从“掌握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双语课堂教学的教、学、考、评、矫多极目标体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型、挂图、幻灯、录音、录像等综合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反馈、巩固强化等不同层次安排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通过理论讲解、提问、组织讨论等多样化的思维交流形式积极开展课堂互动,适时传授学科专业知识,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双语思维和双语双边或多边交流,从而减少双语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确保双语教学单元目标的实现和总体双语教学效果的达成;三是考察评价学生的双语课堂表现,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对集体教学下的分层施教、个别辅导、分层练习、弹性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核等个性化双语教学的欢迎程度与“掌握学习”程度。所有这些“掌握学习”理论强调的因素均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监控也有着很好的启发。

(三)“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观”对双语教学质量后期监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