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调查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3-01-30 01:03:55

农资调查报告

农资调查报告篇1

我们将农业和农村人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是指在市、县(市、区)及乡(镇)涉农机构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职人员;另一部分是农村实用人才,主要是指农村中具有农民身份的“两委”组成人员,取得农民职称和绿色证书人员,种植、养殖业大户,农村个体工商户,能工巧匠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4187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672人,占人才总数的16%;专业技术人员3515人,占84%。按隶属关系分,市属539人,占人才总数的12.9%;县市区属1992人,占47.6%;乡镇属1656人,占39.5%。

年龄结构方面,35岁及以下的1713人,占人才总数的40.9%,;36—45岁的1372人,占32.8%;46—55岁的844人,占20.2%;56—60岁的258人,占6.1%。

学历结构方面,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3人,占人才总数的0.3%;大学本科606人,占14.5%;大专1331人,占31.8%;中专1856人,占44.3%;高中及以下381人,占9.1%。

职称结构方面,具有高级职称的407人,占人才总数的9.7%;中级1058人,占25.3%;初级2050人,占49%;其他672人,占16%。

(二)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63529人。其中“两委”组成人员34496人,占13.1%;取得农民职称的22275人,占8.5%;取得绿色证书的3713人,占1.4%;种植、养殖业人才103286人,占39.2%;农村个体工商户40587人,占15.4%;能工巧匠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76395人,占29%。

年龄结构方面,35岁及以下的93373人,占人才总数的35.4%,;36—45岁的87793人,占33.3%;46—55岁的52731人,占20%;56—60岁的22041人,占8.4%;61岁及以上的7591人,占2.9%。

学历结构方面,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095人,占人才总数的1.2%;中专9449人,占3.6%;高中60013人,占22.8%;初中及以下190972人,占72.4%。

职称结构方面,共有22275人取得农民职称,其中取得农民高级技师职称的118人,占有农民职称人才总数的0.5%;取得农民技师职称的1272人,占5.7%;取得农民助理技师职称的3962人,占17.8%;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的16923人,占76%。

二、工作措施及基本经验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兴农”战略,坚持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和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加大农业、农村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逐步培养造就了一支以市、县(市、区)、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以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干部、能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专业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把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年7月开展的全市人才普查工作中,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在《德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中,也提出了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切实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禹城、临邑、宁津等市(县)还成立了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平原县设立了小康工委,将“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了全县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健全培养机制,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工作。针对基层农业、农村人才学历低,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多数没有受过全面、系统教育的实际,全市各级认真做好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培养机制、拓宽培训渠道的工作,深入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工作。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由市涉农部门牵头,采取重点培训和经常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快了他们知识更新的步伐。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各县市区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以县办职教学校为龙头,乡镇成教中心学校、农业广播学校为骨干,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格局。一是搞好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为切实解决好我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基本技能的现状,自**年起,由市农业局牵头,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先后培训3.2万人。**年,临邑县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全市首家省级党员干部科技示范基地,先后举办培训班、讲座30多期,培训各类农村人才4000多人次。近期,武城县组织50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二是搞好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人才的致富本领。深入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系统地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基本掌握了1-2项专业技能。平原县从**年初开始,在农村实施“每户一名致富能人”培训工程,使每户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

(三)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改革,有效激发人才活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全市涉农部门把深化内部改革,作为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措施来抓,人才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禹城市将各乡镇设立的农业站所均改组为经济服务组织,推向农村一线,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三农”。市农科所将原有的十多个科室合并为科研、开发和机关服务三大中心,科研力量得到了加强。二是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示范作用。为充分发挥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全市上下先后开展了“农村科技大王”评选工作,共有309人获“农村科技大王”称号,其中省级的3人,市级的45人,县(市、区)级的261人。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事业的同时,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是创建载体,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建立规范的专业协会和各项创业示范载体,引导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业协会经济组织及创办示范园区,为各类人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优化人才环境,为农业、农村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制订优惠政策,多方位提供支持帮助。通过制订政策,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创办领办科技实体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审批、办证、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在职称评定上,对在农业一线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直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减免费用。二是落实待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人才的社会地位。注重把那些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农业、农村人才选拔进乡村“两委”班子中;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技术过硬、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及时充实进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三是大力宣传,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通过新闻广播、制作专题片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了优秀人才的影响力,提高了广大农民对知识和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我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仅占全市同口径人才总量的2.3%,与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619人,仅占全市的2%;具有高级称职的407人,仅占全市的4%。缺乏国内省内公认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2、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传统农学、动物学、植物学、林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学等专业毕业的人才较多,占70%以上,而掌握园艺、园林规划、环境保护、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且多数人才都集中在市、县两级,占60%以上,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3、知识老化,后备力量缺乏。我市现有的高学历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基层经验丰富,但所学知识已经老化。又由于参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毕业的大学生或因为待遇低不愿来,或因为编制原因进不来,人才队伍日趋老化,存在后继乏人现象。

4、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人才待遇低,大部分县市区及乡镇的农技人员都不能足额领到工资,基本生活难以保证。致使一些业务骨干或弃农从商,或外聘打工,新进的毕业生也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跳出“农门”,造成农口人才严重流失。

5、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由于投入不足,办公和科研条件简陋,科研设备陈旧,实验基地缺乏,有的县级涉农部门甚至连必要的化验、检测设备都没有,科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致使农业科技成果层次低,转化速度慢。

6、服务网络不健全,科技推广效果不明显。当前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总体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状态,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中,乡镇一级已基本停顿,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主要服从于乡镇的统一安排,农技推广工作则无暇顾及;村一级基本消失,队伍空白。

(二)农村实用人才

1、人才总量虽然较多,但综合素质偏低。全市的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人口总数的6%,所占比重还比较合理,但是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27.6%,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2%,中专占3.6%,高中占22.8%;取得农民职称的仅占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8.5%,取得绿色证书的仅占1.4%,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2、知识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中大多是从事种植、养殖及手工艺等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占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68.2%,而商贸、流通、信息、农业管理及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匮乏,而且他们中大多是自学成才,没有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许多实用技术和经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缺乏新知识、新技术的指导,从而制约了自身水平的提高。

3、中青年人才中外出务工多,“空壳村”现象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别的不断扩大,在农村中学历层次比较高、年轻力壮的农村实用人才大多选择外出打工,到城市谋求发展,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及老弱病残,勉强维持基本生产,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4、培训渠道单一,针对性不强。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然成长、自我发展状态。由于人员分布松散,技术种类繁多,空闲时间不定等因素,在培训时间上主要选择以短期培训为主,在培训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共性知识的讲解,培训的连续性、针对性较差,培训效果不明显,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5、思想观念保守,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经济上,基本上是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人不愿把自己的“绝技”轻易传授给别人,在实现个人发展、发家致富方面虽表现突出,但在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方面效果不明显。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人才观念滞后,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和农村人才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其作为一种人才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还没有真正形成,还没有把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也没有把农业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纳入整体社会人才资源开发的范畴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对农业和农村人才工作被动应付,主动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够。

2、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不健全。对人才的选拔、使用和评价,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职称、重学历,不注重对贡献和业绩的考核,人才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在人才的流动上,人才仍然归部门、单位所有,流动渠道不畅,条块分割。在人才的培养上,机制不健全,手段落后,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由于缺乏必须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农村实用人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然、无序发展的状态,政策支撑少,获取知识的渠道窄,队伍发展壮大缓慢。

3、人才政策不到位,激励机制不灵活。对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培训、选拔使用、评价激励、待遇保障等,还没有形成专门的政策体系,缺乏鼓励各类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存在着平衡照顾、论资排辈、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不能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不断涌现和健康成长。

4、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环境不够优化。对人才工作讲得多,做得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没有把人才工作真正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订的各项人才政策和规划,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重使用,轻培养,在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舍不得投入,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没有系统的培养规划。

四、对策与建议

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7%左右,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农业经济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可以讲,农业兴则全市兴,农民富则全市富,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市的小康。而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建设小康德州的目标,关键还是要靠人才。农业、农村人才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开发农业、农村人才资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首先,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起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才新理念。要顺应时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摈弃旧的思想观念,把那些具有一定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优秀农民,纳入人才的范畴,拓宽人才工作的范围。第二,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发展靠人才支撑,政绩靠人才创造。农业、农村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要顺利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就必须认真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兴农战略,大力开发农业和农村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农业和农村人才结构,持续壮大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第三,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明确职责,健全机构,逐级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财政、劳动、教育、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新格局。在乡镇设立人才工作站,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和服务,搞好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努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人才作用,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持久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新机制,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一是要加强规划的制定工作。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需要,科学预测人才资源供需情况,确定人才资源合理开发的战略规划,实现人才资源与农村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二是要建立起农业、农村人才动态信息库。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对农业、农村人才进行科学界定和分类,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类人才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登记建档。三是要建立起科学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要结合我市实际,按照“既有利于提高农村人才积极性,又体现职称评审严肃性”的原则,制定我市的《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与晋升办法》,建立起适合我市农村特点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四是要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县、乡两级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和奖惩。

(三)整合资源,注重培养,源源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输送合格人才。要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在巩固现有培训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新的培训渠道,完善培训手段,丰富培训内容,努力构建起覆盖广泛、效果明显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网络和基地。要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针对农村初中或高中毕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知识素养和谋生技能的现状,对现行农村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兴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帮助农村学生丰富社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可在现有每县一处职业中专学校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达到每个乡镇一处的目标。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要抓好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制订鼓励政策,引导他们在职自学、继续深造,加快他们知识更新的步伐。二是要抓好岗位培训。以市涉农主管部门为主,对本系统在职人员按专业职务、学历层次等不同情况,分期分批地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的本领。三是要加强图书资料库的建设。市、县两级涉农部门都要拿出专项资金,购置一批与本行业有关的书籍或刊物,建立图书资料库,方便他们及时“充电”。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作用,增加电子图书数量,开办远程职业技术学校。四是要加强试验基地建设,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农村实用人才,要结合他们的岗位性质、职业特点及对知识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或编辑书籍,广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经历和先进事迹,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到各地巡回演讲,引导有志于成才的优秀农民树立起只要肯努力,“我也可以成才”的信心;要通过典型示范、组织农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先进农村参观学习等形式,让他们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激发他们“我也要过上美好生活”的动力;要通过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新技术、新技能集中培训,专家讲座,能工巧匠带徒,专家田间地头指导等形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农资调查报告篇2

一、信用社基本情况

__镇座落于__市西郊,交通发达,经济活跃,是全县经济文化重镇。全镇辖21个村(场),三个居委会,居民总户数11908户,总人口51561人,其中农村居民7482户,21630人,稻田面积28167亩,20__年人平纯收入3500元。近年来,在信用社的支持下,__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良种猪、湘黄鸡、农产品加工和瓜果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民营经济和教育已形成地方特色,财税收入占全县的七分之一。

__信用社有营业网点5个,员工29人,其中信贷员7人(含代办员1人)。20__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697万元,本年增加100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113万元,全年累放贷款5317万元,累收4753万元,净放563万元,贷占存比例66.4。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576万元,本年压缩346万元,年末不良贷款占比50.4,较年初下降13.6个百分点。财务总收入31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279万元。贷款收息率5.5,总支出269万元,实现利润50.3万元,较上年增盈33万元,信用社通过调整经营思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信用社增效的三赢目标,信用社已实实在在地成为支农的主力军。

二、农户资金需求状况

调查人员分成两个组与__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松山、神山、龙唤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座谈,并抽样对上述三个村30户农户和__镇不同类型的10个民营企业进行了资金摸底测算和征求对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意见。

据对松山、神山、龙唤三个不同类型的30户农户和44镇10户民营业主的资金摸底测算,全镇农户种、养、加和民营经济尚有资金缺口2900万元。从数额上看,其需求分布状况是:一般农户备耕资金需求1400万元,占48.3,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种养加大户贷款需求分别为1400万元和8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需求500万元,占17.2,个体私营经济贷款需求600万元,占20.7,产业结构调整和其他行业各需求200万元,分别占6.9。从时间和行业上看,一般农户20__年1—5月需求资金的有3000户,金额900万元,分别占总农户和总需求的40.1和31。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求的有200户,金额250万元,种养加大户需求的有700户,金额500万元,其他经济类的有300户,金额150万元。粮食生产需求250万元,公司加农户模式养鸡需求50万元,良种猪生产需求550万元,瓜菜生产和农机具需求50万元。

从资金需求状况分析,资金缺口最大的主要是农村的种养大户和规模民营企业。如松山村9个村民小组295户,有236户从事规模养猪,其中200户需求贷款达200万元,占该村农户的67.8/,占全镇总需求的6.9。被调查的3个村共需借贷的有650户,需求面39,需贷款金额399万元,其种粮只需24.8万元,占需求量6.2,规模种养共需331.2万元,占需求量83。10个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主共需资金1697万元,其需求量占58.5。

三、信贷资金需求的新特点

本次从座谈和农户走访采集的信息表明,__镇20__年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呈现“四多四少”的新特点,其表现为: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增多,粮食生产资金需求减少。按调查测算全镇信贷资金总需求2900万元,其中粮食生产所需信贷资金仅250万

元,户平334元,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种养贷款就达500万元,分别占需求总量的8.6和17.2。特别以松山村为龙头的良种猪养殖所需资金达450万元以上。2、种养加大户资金需求增多,松散型经营户资金需求减少。44镇近几年来,良种猪生产发展速度逾来逾快,20__年出栏8万头,20__年预计达10万头以上。特别是随着广西桂林巨东勤业养鸡公司落户44,“公司 农户”新兴产业模式正在被广大农户接受,农民养鸡积极性空前高涨,预计全年可出棚肉鸡100万羽以上,所需信贷资金将成倍增加。而传统单一的农业户除少数因小孩上学、建房和其他特殊因素尚需小量贷款外,大部分农户资金均能做到自给。

3、民营经济资金需求增多,作坊式经营户资金需求减少,44镇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化工、饲料及农产品加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临街经商户仅门面就达1000间左右,大部分小型零售和家庭经商户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已基本能自己调节资金,信贷资金需求较少,即使需要,一般也是季节性的如春节临时增加仓储所需,随着乡镇企业、国营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规模民营户的不断崛起,民营经济大户的资金需求十分旺盛。从被调查的不同类型的10户分析,这些户20__计划实现产值2.5亿元,全年共需投入流动资金3510万元,向信用社申请贷款1697万元。如黄华成的雁泰饲料厂,集饲料生产、养猪和贩猪为一体,现拥有年产8000吨猪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出栏20__头的现代化猪场一座,并在广东建立了稳固的牲猪销售网络,计划年销良种猪3.6万头。三项可创值5800万元,利润55万元,该户向信用社申请贷款40万元。

4、教育、科技型新兴产业资金需求增多,传统型产业资金需求减少。44镇目前已大步跨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一般传统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逾来逾旺。44镇内有大中专院校、重点中小学校多处,各类在校寄宿学生近万人,已成为本地一项产业。镇党政领导要求信用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促进教育产业的稳定发展来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繁荣。加速富民强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种养业的飞速发展,农村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龙唤村的精品瓜果协会、松山村的养猪协会、桂林巨东勤业养鸡公司落户44,连接了协会、公司与农户产业链条,更紧密型的产供销关系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腾飞的翅膀。这些新兴的组织在带动新一轮产业格局形成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更大需求。

从本次座谈和调查中发现,党政领导和农户在对信用社过去服务“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信用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办法,因户制宜,增大规模种养农户的授信贷额度,短期贷款额度扩大到5万元以内,进一步简化农户担保手续,解决担保难的矛盾;二是迅速改善信用社的服务设施,开通汇兑结算网络,实行电脑通存通兑,增强信用社吸纳资金和核心竞争的能力,方便客户异地存取;三是信用社要跳出传统支农圈子,从服务大农业的视角在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对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信用社的支农思路和资金安排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态势和旺盛的信贷资金需求趋向,20__年信用社支农的基本思路是:

农资调查报告篇3

一、调查与评价过程

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9年1月至2月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以及试点经验总结、业务培训等。2009年3月全面启动调查工作,全国累计1.2万人次参与本次调查工作,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0万余份。至2009年12月,31个省区市(除上海市和自治区外)全部完成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各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2010年1~3月,我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校正、分析、总结,完成了全国秸秆资源数据的汇总工作。

二、主要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是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论上该地区每年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因为农作物分布的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大致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

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不同地区同一作物草谷比可能不相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种植类型,其草谷比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同种作物,其丰、平、歉年的草谷比也是有差异的。本次调查采取实测草谷比的方式进行测算。

据调查,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风干,含水量为15%)。

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2.05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25%;麦秸为1.50亿吨,占18.3%;玉米秸为2.65亿吨,占32.3%;棉秆为2584万吨,占3.2%;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为3737万吨,占4.6%;豆类秸秆为2726万吨,占3.3%;薯类秸秆为2243万吨,占2.7%,具体见图1。

从区域分布上看,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2.33亿吨和1.93亿吨,占总量的28.45%和23.58%;其次为东北区、西南区和蒙新区,分别约为1.41亿吨、8994万吨和5873万吨,占总量的17.2%、10.97%和7.16%;华南区和黄土高原区的秸秆理论资源量较低,分别约为5490万吨和4404万吨,占总量的6.7%和5.37%;青藏区最低,仅468万吨,占总量的0.57%。

二是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秸秆收集以及运输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枝叶脱落而造成损失。考虑到收集过程中的损耗,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并不相同,受作物品种、收集方式、气候等原因的影响,与收集技术和收集半径等因素有关。

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56%、17%,保护性耕作面积持续扩大。

本项目通过对我国各地农作物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的留茬高度进行了调查,估算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87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83.8%。

三是我国秸秆未利用资源量为2.15亿吨。

长期以来,秸秆一直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保证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宝贵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等,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秸秆的传统利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作为肥料使用量约为1.02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33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4.78%;作为饲料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30.69%;作为燃料使用量(含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为1.29亿吨,占18.72%;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为1500万吨,占2.14%;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为1600万吨,占2.37%;废弃及焚烧约为2.15亿吨,占31.31%。具体见图2。

1、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还田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形式。过腹还田实际是秸秆经饲喂后变为厩肥还田,统计时通常归入饲料用途,不计为秸秆还田范畴。本部分仅讨论秸秆直接还田。

2002~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6亿元,累计建设256个部级、31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为3.58亿亩,约占当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3%,秸秆利用量约1.02亿吨。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秸秆直接还田量居全国前三位。

2、秸秆养畜

秸秆是草食性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据专家测算,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但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单纯饲喂这种饲料,牲畜采食量不高,难以满足维持需要。而经过青贮、氨化等科学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是秸秆饲料化的主要技术途径。

自1992年以来,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我部共同组织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选择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基础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县级),建设秸秆青贮氨化设施、配备秸秆处理机械、畜舍等,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2001至2009年项目实施第二阶段统计数据显示,项目直接投资共建成青贮氨化池667.5万立方米,建设氨化站165个,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小型饲料加工机械4.96万台套。目前我国秸秆饲用量已从1992年项目建设之初的1.1亿吨上升至2009年的2.11亿吨,经过青贮、氨化等手段处理的秸秆处理利用率由21%上升到44%。秸秆养畜的主要省份是河南、黑龙江、河北等省。

3、秸秆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能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气化和液化等。长期以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传统炊事和采暖用燃料。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煤、油、气和电等商品能源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秸秆仅在传统利用地区(如三北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部)、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人群中使用,目前利用量约为1.23亿吨,主要为黑龙江、吉林、四川、辽宁等省。

近年来,我部积极支持开展了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体成型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了一批试点。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地区已累计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50处,秸秆热解气化站856处,固体成型加工点102处、年产成型燃料30万吨。秸秆直燃发电也迈出可喜步伐,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40多个,分布在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河南和新疆等省区,总装机容量约82万千瓦。据测算,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量约640万吨。

4、秸秆种植食用菌

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此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约1800万吨,秸秆利用量约1500万吨。

5、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等,或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我国秸秆工业利用量约1600万吨。

6、秸秆废弃及焚烧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液化气等商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直接用作燃料的秸秆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秸秆作为肥源的用量减少。不少秸秆被弃于田头和路边、村前和屋后,最终被付之一炬,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我国每年废弃焚烧的秸秆总量约2.15亿吨。

秸秆焚烧的污染和安全问题相当突出。目前焚烧的秸秆主要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三大类。秸秆焚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省、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焚烧秸秆发生在收获期与下一个播种期之间,时间短,处理量大。麦秸焚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稻草焚烧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浙江、湖北、上海、江苏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10~11月;玉米秸焚烧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市,多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四是13个粮食主产省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亿吨。

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提供了全国80%的商品粮。据调查,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6亿吨,占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的73.2%。其中,河南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为8438万吨,其次为山东、黑龙江和河北,分别为8182万吨、6920万吨和6176万吨。

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1.3亿吨,占全国稻草理论资源量的63.4%;麦秸为1.3亿吨,占全国麦秸理论资源量的88.0%;玉米秸总量为2.2亿吨,占全国玉米秸理论资源量的81.5%;棉秆总量为1417万吨,占全国棉秆理论资源量的55.8%;油料作物秸秆总量为2815万吨,占全国油料作物秸秆总量的75.3%。

农资调查报告篇4

根据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求,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年龄和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湘中,是典型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辖区面积1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4万亩,林地120万亩;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0,农村劳动力52.2万人,且每年新增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XX县农村劳动力为52.2万人。其性别构成为男30.8万人,女21.4万人,分别占劳动力的59,41;文化结构为初中以下5.7万人,初中29.8万人,高中以上16.7万人,,分别占总劳动力数的11,57,32;年龄结构为18岁—25岁15.7万人,25—35岁13.1万人,35—45岁13.1万人,45—55岁12.5万人,分别占总劳动力数的30,25,21,24。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5.1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28.9,劳均年收入2900多元。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为27.9万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为11.3万人,短期外出务工(6个月以内)为3.2万人;在外出人员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者13.2万人,占47.2,人均年收入120__-40000元。

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地点分布为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厦门、昆明、西安、拉萨;中越、中缅、中苏边境城市和劳动力资源少或劳动力素质极低沙特阿伯、阿联酉、埃塞俄比亚等国。

根据统计分析,我县外出农民工有以下特点:

(一)外出农民工素质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出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上的万16.7人,占32;初中文化的29.8万人,占57;小学以下的5.7万人,占11。二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少,只有2.9万人,仅占外出农民工的10.4。

(二)从业单一。在建筑业和加工业从事体力劳动是我县外出农民工的主要职业,共有19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68.4。

(三)外出务工长期的多,短期的少。全县长期外出务工20.5万人,占74.8;短期外出务工7.4万人,占25.2。

(四)从业地点相对集中。我县外出农民工相对集中在广东省,共有17.1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61.2,其余的10.8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38.8,散布在本省、浙江、福建及其他省区。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我县外出务工的27.9万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0.4。

(二)外出农民工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在建筑业、加工业等职业中从事体力劳动是我县外出农民工的主要职业,共有19.8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71.1,人均月收入900——1000元。

(三)对农民工有序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一是对农民工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各级财政没有资金投入,造成农民工岗前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就业难度大。二是农民工就业盲目无序,缺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信息的合理流动、有序就业。三是对外出农民工,特别是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承包土地的使用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土地撂荒和土地纠纷。

四、对策及思路

一、依托阳光工程,不断挖掘地方特色。

阳光工程在我县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逐步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平台。从近二年的培训转移就业农民学员来看,所开展的专业培训有:汽车驾驶、建筑、电工、焊工、计算机应用、餐饮等。XX是全省的农机大县,也是全国有名的“小农机之乡”,农机生产企业达到三百多家,每年所需的从业人员要三万多名,我们可以全力打造“农机加工”树本地特色品牌,扩大本地就业。家政服务行业社会需求层次很多,我县涉及这方面的人数偏少,还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在低层次上我县劳动力没有竞争优势,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在高层次的需求领域同别人开展竞争,打造XX品牌。还可以利用已输送至国外从事建筑业的有利条件,重点培育和打造“建筑湘军”,树境外劳务输出品牌。

二、强化技能培训,定向打造劳务品牌。

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劳动保障、科技、教育、建设、财政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全力配合农业部门,切实做阳光工程各项工作。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阳光办的领导下,可以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不同层次上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初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新办企业所需增加的劳动力;中级培训可以对熟练工在原有技能上的新突破,

以满足企业技改或熟练工自身发展的需要;高级培训则主要面向省内、国内、外劳动力市场,让我县农民走出去后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强化市场导向,引导形成劳务品牌。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强>:请记住我站域名/

农资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农户的组织形式

在参加调查的20户农户中,有5户是养鱼协会或养鸡合作社的会员,其余的15户都是一般农户。据这5户协会会员反映,协会在提供技术支持、购买药品、销售等方面起了较明显的作用,克服了单户农户生产抗风险能力弱和销售渠道窄等种种弊端,极大程度的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销售等多方面问题,确保了农户收入的实现。

(二)农户的生产项目和资金需求状况

农户的生产项目中,有5户从事农业传统生产养殖,其中的大部分农户目前在种植养殖方面是没有资金需求的,但是在去年或前年在种植养殖方面有过少量的资金需求,只有1户在过去和目前都存在其它方面资金需求,主要是用于修房。目前存在养殖方面的资金需求自有1户,主要是为了投资奶牛养殖。

另外有5户是从事规模养殖业,主要生产鱼苗、水花或鸡。这5户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在养殖方面,希望扩大养殖规模。

调查的农户中有4户是在煤厂上班,同时从事少量的种植养殖活动。在养殖方面有资金需求的有3户,其中有2户是计划投资奶牛养殖,另一户打算扩大羊的养殖规模。另一户主要在其它方面有资金需求,主要想投入铅矿厂。

未从事农业生产养殖的农户有6户,包括开片石厂、铅矿厂、鞋材加工厂以及从事运输业的。这些农户在其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希望增加投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

总之,从农户经营项目、资金需求来看,一般从事传统农业养殖种植的农户,在种植养殖方面的资金需求比较小或基本没有,只在修房等其它方面存在着资金需求。调查发现,没有从事规模化种植的农户,从事规模化养殖的农户在扩大养殖规模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在工厂上班兼顾农业养殖种植的农户的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养殖方面,也有极少数在投入厂矿方面存在资金需求。另外,从事副业的农户在资金需求方面较大,普遍存在投入经营项目的资金需求。

(三)资金需求额与授信额

从事传统农业养殖种植的农户,在种植养殖方面的资金需求较少并且额度较小,一般在3000-5000之间,只在修房等其它方面存在着资金需求,这方面的资金需求相对大些,大多集中在10000左右。调查发现,没有从事规模化种植的农户,而从事规模化养殖的农户在扩大养殖规模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资金需求视其自有资金和养殖规模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需求额在5-10万的占大部分,仅2户的资金需求额在200万左右,而这两户的自有资金投入是100多万。在工厂上班兼顾农业养殖种植的农户的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养殖方面,在养殖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7-10万元,也有极少数在投入厂矿方面存在资金需求,其资金需求在10万元左右。另外,从事副业的农户在资金需求方面较大,普遍存在投入经营项目的资金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从6、7万到20、30万不等,需求额6-10万的占部分,需求额20多万的仅有一户。

作为信用村的村民,信用社对农户的授信额一般是3万元,只有一户是1万元。调查发现,从事农业传统生产养殖以外的农户普遍觉得授信额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其全部资金需求。

(四)农户用信和资金缺口情况

农资调查报告篇6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兴起以及苏浙地区的试点情况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在农村信用社逐渐异化、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以及农业银行商业化并逐渐疏远“三农”的背景下,农民为解决农村“微型融资”严重不足而自发创建,并逐步得到党和国家政策支持和确认的社区互“微型金融服务组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7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紧接着2月4日又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以下简称《示范章程》),并确定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开展试点。3月8日,按照新规则正式注册的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同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这两份中央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农民自发阶段进入到政府推动阶段。随后银监会颁布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监发〔〕13号以下简称《意见》)。

截至7月底,省已有6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其主体形式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同期,地区有农民资金互助社107家,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主体形式是在乡镇范围内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正在试点的有90家,共吸收农民社员9.2万户,吸纳社员股金及互助金8.59亿元,投放互助金余额7.01亿元;其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目前已发展12家;其三,在贫困地区,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由财政扶持性融资15万元,村经济合作社再按照1∶1或者1∶2配套,组建资金互助社,目前,此类互助合作社在滨海县已建成5家。

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及典型案例

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依托合作社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主体形式是在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一种方式是在贫困地区,依托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由政府扶持性融资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二是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资金互助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中,含“1+1”(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由核心成员作为发起股东成立资金互助社),“1+2”(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根据社员出资额,形成不同圈层的合作金融机制,如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组建风险救助基金)模式,以及合作社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之间形成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互助机制。从试点情况看,农民合作社内部发展的资金互助社,目前大多尚未登记注册,还不具备合法地位或法人资格,运行和管理都比较困难。

案例1:“1+1”模式:市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由8户花木种植大户发起,于2月28日经婺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社员发展到230户,合作社第四次到工商局重新登记注册,注册资金为14.28万元。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35户,人口1100人,种植面积8000余亩,示范基地三处,面积130亩,品种60多种,现有花木估价约8233万元。三年多来,该社相继被评为市先进专业合作社,省林业示范专业合作社。9月,在市农业局支持下,该专业合作社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社采取股份制:按照该资金互助社章程的规定,凡是本合作社社员,均可自愿加入资金互助社,每个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1000元;合作社内的小企业社员可以自愿入股加入资金互助社,入股金额起点为2万元。单个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本社股金的10%。社员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予(限于本合作社内),但是理事长、监事和经理持有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为保证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稳定,社员退股必须同时满足本社当年盈利、退股后本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等多个条件。该专业合作社有43名社员自愿参加资金互助 社,共吸收基础股金48万元,加上该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东的20万元,共计基础股68万元,另外,向合作社社员吸收存款余额76万元。累计向本社社员贷出互助金118万元,主要用于扩大苗木种植、承包绿化工程、营销流动资金等项目。调查当日,该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库存现金27万元。

案例2:“1+2”模式: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的风险救助和资金互助

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跨乡镇的专业合作社,4月成立,1月1日施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后重新注册登记,注册资金30万元。600余户社员分布在7个乡镇42个行政村,主要种植番茄,面积285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示范先进专业合作社、市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该社建有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该社设有两种互助资金:第一,风险救助基金。基金会由本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参与,参与成员按照蔬菜种植面积,每亩每年出资30元方能享受救助资格。目前共筹集基金15万元,其构成是:合作社成员出资12万,农业局拨款1万元,慈善会出资2万元。风险救助金存入信用社慈善会账户。设立风险救助金目的在于稳定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对合作社成员在蔬菜生产中遭受自然灾害后的救助、风险补偿,以及业务担保。第二,资金互助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于6月27号召开动员大会,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截止调查当日,该资金互助社已筹集资金70万元,主要来源于以下途径:一是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农业银行融资贷款33万,以合作社集体股东名义入股资金互助社;另由合作社法人担保,各社员可贷5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社员入股金或作他用,剩余的2万元作为集体入股;二是合作社65户核心成员入股11万元(65户每户固定股600元,计3.5万元,核心成员共种植150亩蔬菜,每亩出资500元,计7.5万元);三是非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社筹资26万元。社员入股最多不超过总股份的20%,最少200元/股。社员贷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股金的社员贷款,根据贷款金额的不同,需要3人-5人联保,期限为一年;另一种是有股金的社员贷款,以股金担保,按股金1∶1贷款,也可借用别人的股金抵押(即内部股金可以互相抵押)。目前,资金互助社已贷出6万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案例3: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活动: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

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于,目前合作社成员270户。养蜂业季节性强,成本投入集中在年底,一般的养蜂户每年总投入约需15万元左右。这么大的投入,特别需要合作社的融资服务。一般而言,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和核心成员,都在专业农产品的经销上占据优势,并以此为纽带连接专业户,因此具备向成员提供融资服务的条件。其办法是:合作社领头人及核心成员一次向蜂农出借资金2万-3万元的无息借贷,同时取得向借款人赊购蜂蜜产品的权利;蜂农承诺来年向出资人赊销蜂蜜产品而取得融资资格;蜂蜜产品最终销售后,翌年底,出资人和借贷人再进行资金结算,补齐余缺。

(二)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不依托合作社,而以乡(镇)或行政村地域范围为边界,以“进入自愿、退出自由”和“民办、民管、民受益、民担风险”为原则组建资金互助社。市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采取这种形式,比如建湖县冈西镇农民资金互助社、阜宁县新沟镇丰庆农民资金互助社、东台市三仓镇农民资金互助社。这种资金互助社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10名以上发起人发起,由上级农办或农业部门审批同意并作为主管单位,然后再到县级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它的发起人资格和机构设立条件都符合《暂行规定》,按照《示范章程》运营;其不是经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是经过上级主管单位批准;不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而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机制及其评价

(一)机构设立基本符合银监会的《暂行规定》

上述案例中,无论是的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还是市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地域边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发起人的条件、注册资本、社员资格以及吸纳互助金的办法等基本符合《暂行规定》,如“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发起方式设立”。“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本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超过5%的应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但是,资金互助社没有“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也不是在工商局注册的“独立的企业法人”。

(二)股金设置的多样化

从全国的资金互助社而言,一般设有四种股金,即资格股(基础股)、投资股、流动股、国家社会公共股。但在苏浙地区一般为互助金基础股、核心成员的投资股和社员储蓄金(流动股)三种,尚未确立国家社会公共股的位置。如《瑞安市梅屿树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章程》规定,本社农户成员资格股为200元/股;单户的投资股不得超过本社总股金的10%,发起人的股金在发起时最高可达20%,在五年内达到10%的比例。资格股在两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投资股在一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流动股按约期支付,同时承担经营风险责任。股金决算后分红。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设定

一是社员贷款额度一般不得超过本人股金的5倍。如果借款额度5000元及5000元以下,且借款额度不超过其股金的社员可进行信用贷款;超过股金额度的借款。单笔投放资金一般5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10万元。投放期3个月、6个月不等,最长的不超过1年。充分体现了“小额、短期”的特点。二是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确保资金充足率不低于8%,资产投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备付金比率不低于15%。严格互助金投放手续程序及回收责任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监事会负责本社内部稽核工作;定期进行债权债务及财产清查。

(四)企业治理结构、资金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逐步规范

资金互助社一般都设立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及营业厅等机构,定期召开各项会议。通过这四位一体且有效运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效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在资金安全上防范比较严格,比如: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货币统一存入雅畈信用社,以理事长姓名开户,密码由出纳设置;在信用社只设立账户,主要业务由互助社自行办理。市的资金互助社大多有自己的经营场所,对其安全措施全部按照金融部门的相同要求配置到位,监控24小时保证开机。规范会计核算,当天业务当天核对盖章,实行“人防”到位,确保资金运营的安全。

(五)实行有差别的利率

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存贷款利率比信用社的活期利率高出一个档次,即信用社6个月的利率互助社作为3个月的利率;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利率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出10%,即0.506%/月;冈西镇资金互助社向社员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按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贷款利率的95%执行。

四、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互助社的条件和社会定位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如何确认哪些专业合作社具备筹建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按照《暂行规定》,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有以下方面: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问题在于:这一规定是否同样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和社区合作内发展的资金互助社?另外,按照《暂行规定》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界定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却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银监会的《暂行规定》和《示范章程》,应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社区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和新政村范围组建的资金互助社都应该纳入规章的调节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二)如何选择资金互助社的不同模式和控制规模

在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成立资金互助社,这样融资规模较大,帮扶农民的作用更大;鼓励成立时间长、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多、赢利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内部设立资金互助社,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促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通过投资与融资实现双赢,将供、产、销紧密联系起来,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时成立资金互助联合会,互助的平台将明显扩大,调剂规模更大,覆盖成员面更广,利用经营季节的错位来满足社员不同时节的资金需求。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可以成立政府资助型的互助社,通过政府搭建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务。另外,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控制至关重要。规模太小,资金少,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致使互助社覆盖面不广,对农民帮扶有限;规模和区域过大,就会失去信息灵通和地缘、人缘等优势,同时如果资金链因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动而在某个环节上出现断裂,将导致社员大范围的贷款拖欠,甚至可能出现大范围呆坏账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的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运营和监管机制

农资调查报告篇7

【正文】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开展疫情期间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及价格情况调查监测的通知》要求,菏泽市发改委组织曹县、定陶区、巨野县等县区对所辖区域当前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和价格情况开展了调查。据调查,目前我市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除粮食作物价格涨幅较大之外,其他各类物资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农户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防疫和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1、主要防疫物资。各县区所辖乡镇、村庄沿街店铺、超市、药店等均正常营业,口罩、酒精、药品等主要防疫物资供应充足,价格较去年疫情初发期大幅下降,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之前的价格水平,特别是“医用外科口罩”价格低于疫情之前。

2、米面粮油。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小幅上涨,主要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民积极准备年货,需求量增加所致。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各国进出口受阻,粮食供给紧俏,种养户、收购商贩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均对粮价上涨抱有较高预期。

3、肉禽蛋奶。肉禽蛋奶等副食品价格涨跌不一。猪肉价格2020年全年动荡上涨,目前农贸市场猪肉均价每斤28元左右,超市猪肉均价31元左右。在猪肉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牛羊肉价格目前也在高位运行,平均价格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上涨。以羊肉为例,本地羊肉好吃不膻,养殖量相对较少,当地需求量及外销量大,目前曹县带骨羊肉价格每斤在40元以上,较前段时间的37.5元和去年同期的35.5元均有所上涨,郓城县羊肉价格2020年12月份每斤逼近50元,目前回落到43元/斤,和去年同期的42元基本持平。鸡蛋价格进入1月份后一度快速上涨,最高达到5.9元/斤,之后又迅速回落,目前每斤价格约为4.0-4.5元。

4、蔬菜。蔬菜价格同比高于上年,主要是今年各种蔬菜总体供应量有所下降,加之年关将近,与疫情关联度不大。

5、日用品。日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与往年相比未出现明显异常。

二、农产品生产有序,销售物流畅通,无滞销情况

我市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暂未受到疫情影响,也不存在滞销等情况,目前处于农闲阶段,农户以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活动为主。物流交通状况良好,没有出现封路、封村等阻碍交通的情况。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主要是当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选择此时出售可以获得更高收益,为春节和来年各项农业生产做准备。售粮渠道仍以粮贩上门收购为主,目前玉米价格上涨明显,调查日各县区的收购均价在2.7元/公斤以上,较去年同期上涨52%,玉米价格上涨直接拉高了精饲料价格,推升了农户的养殖成本。

三、农资、种子价格稳定,饲料价格上涨,农民备耕积极

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和种子供应量充足,价格稳定。农户一般会在春节之后给小麦追肥且需求量不大,因此当前并不是化肥交易旺季,农户购买意愿不强,尿素、复合肥等化肥价格有一定幅度下降。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粮食作物价格涨幅较大,拉动饲料价格明显增长。

农资调查报告篇8

为掌握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基础,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依据,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条件,发展劳务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期,xx省xx县劳动保障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乡村基层,采取每个乡镇随机抽查1个自然村的方式,分4个调查组进行了历时3天的调查。通过认真仔细地调查和分析,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一、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结构及转移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与结构

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总人口为7092人,其中劳动力人数为4362人,占总人口的61.51%;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2.1%,女劳动力占47.9%;农村富余劳动力1441人,占劳动力资源数的33%,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1035人,占71.8%,女劳动力406人,占28.2%;从农村富余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16—35岁之间的男劳动力797人,占77%,36—60岁之间的男劳动力238人,占23%;16—35岁之间的女劳动力307人,占75.6%,36—50岁之间的女劳动力99人,占24.4%;从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1322人,占91.7%,高中、中专以上文化119人,占8.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和县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据此次调查统计,从抽查的11个自然村来看,有1050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3%。

从转移途径和方式看:中介组织推荐197人,占18.76%;自由外出(含老带新、亲朋好友引荐、广告信息引导和自发性结伴外出)853人,占81.24%。曾经参加培训的235人,占22.4%,未曾参加培训的815人,占77.6%。

从转移去向看:京津地区207人,占19.71%;长江三角洲地区207人,占19.71%;珠江三角洲地区147人,占14%;省内东部地区294人,占28%,其它地区195人,占18.57%。

从转移人员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类看:男777人,占74%,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577人,占74.3%,在36—60岁之间的200人,占25.7%;女273人,占26%,其中在16—35岁之间的207人,占75.8%,在36—50岁之间的,占24.2%。小学文化107人,占10.2%;初中文化856人,占81.5%,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87人,占8.3%。

从职业、工种及收入分类情况看:建筑工229人,占21.8%,月收入1100元左右;电汽焊工54人,占5.1%,月收入1200元左右;电子231人,占22%,月收入1050元左右;服装31人,占3%,月收入860元左右;汽车驾驶26人,占2.5%,月收入1500元左右;保安22人,占2.1%,月收入850元左右;铁路施工7人,占0.7%,月收入1160元左右;缝纫25人,占2.4%,月收入750元左右;食品加工42人,占4%,月收入760元左右,机械(车工钳工)14人,占1.3%,月收入1100元左右;其它369人,占35.1%,平均月收入800元左右。

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特征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xx县农村外出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外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省内东部等地区,其它地区不到20%。

3、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特点。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一般而言,农村家庭劳动力较多,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较长,反之则较短。据调查,xx县外出兼业劳动力占外出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以上。

4、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是工作难找,钱难赚,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据调查统计,从事此类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外出劳力的70%以上。

5、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身份正由单纯的打工者向农业开发大户、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部分外出务工劳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视野拓宽了,知识增多了,有了一定资金积蓄,他们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纷纷返乡搞各种开发,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上仍存在盲目性。自改革之初,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农村外出人员最主要的方式,同时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76%。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无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如务工证、计生证),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其结果是皆因各种原因或“无业”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农村劳动力就业尚没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如在就业机会上,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且就业也相对不稳定;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不仅大大低于城市职工,而且没有保障。近几年,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有些地方并未完全落实。

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初中文化以下的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1.7%,高中文化、中专以上文化只占8.3%,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各地经济发展的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对流动人口的控制以及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对素质较低的纯体力型民工做了一些限制,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二是近几年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工矿企业不景气,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接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日趋减少,同时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城市面临安排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

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1、健全组织,搞好服务。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转移就业仍将是解决就业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具体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2、下大气力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和劳动教育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农资调查报告篇9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在农村信用社逐渐异化、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以及农业银行商业化并逐渐疏远“三农”的背景下,农民为解决农村“微型融资”严重不足而自发创建,并逐步得到党和国家政策支持和确认的社区互“微型金融服务组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7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紧接着2月4日又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以下简称《示范章程》),并确定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开展试点。3月8日,按照新规则正式注册的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同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这两份中央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农民自发阶段进入到政府推动阶段。随后银监会颁布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监发〔〕13号以下简称《意见》)。

截至7月底,省已有6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其主体形式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同期,地区有农民资金互助社107家,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主体形式是在乡镇范围内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正在试点的有90家,共吸收农民社员9.2万户,吸纳社员股金及互助金8.59亿元,投放互助金余额7.01亿元;其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目前已发展12家;其三,在贫困地区,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由财政扶持性融资15万元,村经济合作社再按照1∶1或者1∶2配套,组建资金互助社,目前,此类互助合作社在滨海县已建成5家。

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及典型案例

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依托合作社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主体形式是在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一种方式是在贫困地区,依托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由政府扶持性融资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二是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资金互助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中,含“1+1”(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由核心成员作为发起股东成立资金互助社),“1+2”(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根据社员出资额,形成不同圈层的合作金融机制,如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组建风险救助基金)模式,以及合作社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之间形成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互助机制。从试点情况看,农民合作社内部发展的资金互助社,目前大多尚未登记注册,还不具备合法地位或法人资格,运行和管理都比较困难。

案例1:“1+1”模式:市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由8户花木种植大户发起,于2月28日经婺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社员发展到230户,合作社第四次到工商局重新登记注册,注册资金为14.28万元。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35户,人口1100人,种植面积8000余亩,示范基地三处,面积130亩,品种60多种,现有花木估价约8233万元。三年多来,该社相继被评为市先进专业合作社,省林业示范专业合作社。9月,在市农业局支持下,该专业合作社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社采取股份制:按照该资金互助社章程的规定,凡是本合作社社员,均可自愿加入资金互助社,每个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1000元;合作社内的小企业社员可以自愿入股加入资金互助社,入股金额起点为2万元。单个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本社股金的10%。社员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予(限于本合作社内),但是理事长、监事和经理持有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为保证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稳定,社员退股必须同时满足本社当年盈利、退股后本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等多个条件。该专业合作社有43名社员自愿社,共吸收基础股金48万元,加上该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东的20万元,共计基础股68万元,另外,向合作社社员吸收存款余额76万元。累计向本社社员贷出互助金118万元,主要用于扩大苗木种植、承包绿化工程、营销流动资金等项目。调查当日,该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库存现金27万元。

案例2:“1+2”模式: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的风险救助和资金互助

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跨乡镇的专业合作社,4月成立,1月1日施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后重新注册登记,注册资金30万元。600余户社员分布在7个乡镇42个行政村,主要种植番茄,面积285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示范先进专业合作社、市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该社建有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该社设有两种互助资金:第一,风险救助基金。基金会由本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参与,参与成员按照蔬菜种植面积,每亩每年出资30元方能享受救助资格。目前共筹集基金15万元,其构成是:合作社成员出资12万,农业局拨款1万元,慈善会出资2万元。风险救助金存入信用社慈善会账户。设立风险救助金目的在于稳定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对合作社成员在蔬菜生产中遭受自然灾害后的救助、风险补偿,以及业务担保。第二,资金互助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于6月27号召开动员大会,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截止调查当日,该资金互助社已筹集资金70万元,主要来源于以下途径:一是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农业银行融资贷款33万,以合作社集体股东名义入股资金互助社;另由合作社法人担保,各社员可贷5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社员入股金或作他用,剩余的2万元作为集体入股;二是合作社65户核心成员入股11万元(65户每户固定股600元,计3.5万元,核心成员共种植150亩蔬菜,每亩出资500元,计7.5万元);三是非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社筹资26万元。社员入股最多不超过总股份的20%,最少200元/股。社员贷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股金的社员贷款,根据贷款金额的不同,需要3人-5人联保,期限为一年;另一种是有股金的社员贷款,以股金担保,按股金1∶1贷款,也可借用别人的股金抵押(即内部股金可以互相抵押)。目前,资金互助社已贷出6万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案例3: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活动: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

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于,目前合作社成员270户。养蜂业季节性强,成本投入集中在年底,一般的养蜂户每年总投入约需15万元左右。这么大的投入,特别需要合作社的融资服务。一般而言,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和核心成员,都在专业农产品的经销上占据优势,并以此为纽带连接专业户,因此具备向成员提供融资服务的条件。其办法是:合作社领头人及核心成员一次向蜂农出借资金2万-3万元的无息借贷,同时取得向借款人赊购蜂蜜产品的权利;蜂农承诺来年向出资人赊销蜂蜜产品而取得融资资格;蜂蜜产品最终销售后,翌年底,出资人和借贷人再进行资金结算,补齐余缺。

(二)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不依托合作社,而以乡(镇)或行政村地域范围为边界,以“进入自愿、退出自由”和“民办、民管、民受益、民担风险”为原则组建资金互助社。市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采取这种形式,比如建湖县冈西镇农民资金互助社、阜宁县新沟镇丰庆农民资金互助社、东台市三仓镇农民资金互助社。这种资金互助社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10名以上发起人发起,由上级农办或农业部门审批同意并作为主管单位,然后再到县级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它的发起人资格和机构设立条件都符合《暂行规定》,按照《示范章程》运营;其不是经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是经过上级主管单位批准;不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而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机制及其评价

(一)机构设立基本符合银监会的《暂行规定》

上述案例中,无论是的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还是市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地域边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发起人的条件、注册资本、社员资格以及吸纳互助金的办法等基本符合《暂行规定》,如“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发起方式设立”。“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本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超过5%的应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但是,资金互助社没有“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也不是在工商局注册的“独立的企业法人”。

(二)股金设置的多样化

从全国的资金互助社而言,一般设有四种股金,即资格股(基础股)、投资股、流动股、国家社会公共股。但在苏浙地区一般为互助金基础股、核心成员的投资股和社员储蓄金(流动股)三种,尚未确立国家社会公共股的位置。如《瑞安市梅屿树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章程》规定,本社农户成员资格股为200元/股;单户的投资股不得超过本社总股金的10%,发起人的股金在发起时最高可达20%,在五年内达到10%的比例。资格股在两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投资股在一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流动股按约期支付,同时承担经营风险责任。股金决算后分红。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设定

一是社员贷款额度一般不得超过本人股金的5倍。如果借款额度5000元及5000元以下,且借款额度不超过其股金的社员可进行信用贷款;超过股金额度的借款。单笔投放资金一般5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10万元。投放期3个月、6个月不等,最长的不超过1年。充分体现了“小额、短期”的特点。二是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确保资金充足率不低于8%,资产投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备付金比率不低于15%。严格互助金投放手续程序及回收责任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监事会负责本社内部稽核工作;定期进行债权债务及财产清查。

(四)企业治理结构、资金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逐步规范

资金互助社一般都设立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及营业厅等机构,定期召开各项会议。通过这四位一体且有效运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效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在资金安全上防范比较严格,比如: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货币统一存入雅畈信用社,以理事长姓名开户,密码由出纳设置;在信用社只设立账户,主要业务由互助社自行办理。市的资金互助社大多有自己的经营场所,对其安全措施全部按照金融部门的相同要求配置到位,监控24小时保证开机。规范会计核算,当天业务当天核对盖章,实行“人防”到位,确保资金运营的安全。

(五)实行有差别的利率

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存贷款利率比信用社的活期利率高出一个档次,即信用社6个月的利率互助社作为3个月的利率;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利率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出10%,即0.506%/月;冈西镇资金互助社向社员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按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贷款利率的95%执行。

四、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互助社的条件和社会定位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如何确认哪些专业合作社具备筹建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按照《暂行规定》,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有以下方面: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问题在于:这一规定是否同样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和社区合作内发展的资金互助社?另外,按照《暂行规定》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界定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却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银监会的《暂行规定》和《示范章程》,应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社区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和新政村范围组建的资金互助社都应该纳入规章的调节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二)如何选择资金互助社的不同模式和控制规模

在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成立资金互助社,这样融资规模较大,帮扶农民的作用更大;鼓励成立时间长、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多、赢利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内部设立资金互助社,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促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通过投资与融资实现双赢,将供、产、销紧密联系起来,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时成立资金互助联合会,互助的平台将明显扩大,调剂规模更大,覆盖成员面更广,利用经营季节的错位来满足社员不同时节的资金需求。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可以成立政府资助型的互助社,通过政府搭建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务。另外,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控制至关重要。规模太小,资金少,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致使互助社覆盖面不广,对农民帮扶有限;规模和区域过大,就会失去信息灵通和地缘、人缘等优势,同时如果资金链因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动而在某个环节上出现断裂,将导致社员大范围的贷款拖欠,甚至可能出现大范围呆坏账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的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运营和监管机制

农资调查报告篇10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是在农村信用社逐渐异化、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以及农业银行商业化并逐渐疏远“三农”的背景下,农民为解决农村“微型融资”严重不足而自发创建,并逐步得到党和国家政策支持和确认的社区互“微型金融服务组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7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紧接着2月4日又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以下简称《示范章程》),并确定在省(区)开展试点。3月8日,按照新规则正式注册的吉林梨树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同年10月12日,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要求,“抓紧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这两份中央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由农民自发阶段进入到政府推动阶段。随后银监会颁布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监发〔〕13号以下简称《意见》)。

截至7月底,省已有6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其主体形式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同期,地区有农民资金互助社107家,包括三种类型:其一,主体形式是在乡镇范围内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正在试点的有90家,共吸收农民社员9.2万户,吸纳社员股金及互助金8.59亿元,投放互助金余额7.01亿元;其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信用合作,目前已发展12家;其三,在贫困地区,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由财政扶持性融资15万元,村经济合作社再按照1∶1或者1∶2配套,组建资金互助社,目前,此类互助合作社在滨海县已建成5家。

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及典型案例

苏浙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基本类型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依托合作社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主体形式是在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一种方式是在贫困地区,依托村级集体合作经济组织,由政府扶持性融资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二是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资金互助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中,含“1+1”(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由核心成员作为发起股东成立资金互助社),“1+2”(在一个专业合作社内,根据社员出资额,形成不同圈层的合作金融机制,如组建资金互助社,另外组建风险救助基金)模式,以及合作社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之间形成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互助机制。从试点情况看,农民合作社内部发展的资金互助社,目前大多尚未登记注册,还不具备合法地位或法人资格,运行和管理都比较困难。

案例1:“1+1”模式:市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

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由8户花木种植大户发起,于2月28日经婺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社员发展到230户,合作社第四次到工商局重新登记注册,注册资金为14.28万元。目前,该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35户,人口1100人,种植面积8000余亩,示范基地三处,面积130亩,品种60多种,现有花木估价约8233万元。三年多来,该社相继被评为市先进专业合作社,省林业示范专业合作社。9月,在市农业局支持下,该专业合作社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社采取股份制:按照该资金互助社章程的规定,凡是本合作社社员,均可自愿加入资金互助社,每个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1000元;合作社内的小企业社员可以自愿入股加入资金互助社,入股金额起点为2万元。单个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本社股金的10%。社员持有的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予(限于本合作社内),但是理事长、监事和经理持有股金和积累在任职期限内不得转让。为保证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稳定,社员退股必须同时满足本社当年盈利、退股后本社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等多个条件。该专业合作社有43名社员自愿参加资金互助社,共吸收基础股金48万元,加上该专业合作社集体股东的20万元,共计基础股68万元,另外,向合作社社员吸收存款余额76万元。累计向本社社员贷出互助金118万元,主要用于扩大苗木种植、承包绿化工程、营销流动资金等项目。调查当日,该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库存现金27万元。

案例2:“1+2”模式: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的风险救助和资金互助

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跨乡镇的专业合作社,4月成立,1月1日施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后重新注册登记,注册资金30万元。600余户社员分布在7个乡镇42个行政村,主要种植番茄,面积2850亩。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示范先进专业合作社、市示范性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该社建有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该社设有两种互助资金:第一,风险救助基金。基金会由本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参与,参与成员按照蔬菜种植面积,每亩每年出资30元方能享受救助资格。目前共筹集基金15万元,其构成是:合作社成员出资12万,农业局拨款1万元,慈善会出资2万元。风险救助金存入信用社慈善会账户。设立风险救助金目的在于稳定合作社成员,主要是对合作社成员在蔬菜生产中遭受自然灾害后的救助、风险补偿,以及业务担保。第二,资金互助社。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于6月27号召开动员大会,开始筹建资金互助社。截止调查当日,该资金互助社已筹集资金70万元,主要来源于以下途径:一是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农业银行融资贷款33万,以合作社集体股东名义入股资金互助社;另由合作社法人担保,各社员可贷5万元,其中3万元作为社员入股金或作他用,剩余的2万元作为集体入股;二是合作社65户核心成员入股11万元(65户每户固定股600元,计3.5万元,核心成员共种植150亩蔬菜,每亩出资500元,计7.5万元);三是非专业合作社社员参与资金互助社筹资26万元。社员入股最多不超过总股份的20%,最少200元/股。社员贷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股金的社员贷款,根据贷款金额的不同,需要3人-5人联保,期限为一年;另一种是有股金的社员贷款,以股金担保,按股金1∶1贷款,也可借用别人的股金抵押(即内部股金可以互相抵押)。目前,资金互助社已贷出6万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案例3:以“赊销赊购”为纽带的融资活动: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

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于,目前合作社成员270户。养蜂业季节性强,成本投入集中在年底,一般的养蜂户每年总投入约需15万元左右。这么大的投入,特别需要合作社的融资服务。一般而言,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和核心成员,都在专业农产品的经销上占据优势,并以此为纽带连接专业户,因此具备向成员提供融资服务的条件。其办法是:合作社领头人及核心成员一次向蜂农出借资金2万-3万元的无息借贷,同时取得向借款人赊购蜂蜜产品的权利;蜂农承诺来年向出资人赊销蜂蜜产品而取得融资资格;蜂蜜产品最终销售后,翌年底,出资人和借贷人再进行资金结算,补齐余缺。

(二)在乡(镇)或行政村范围内组建的农村社区性资金互助社

不依托合作社,而以乡(镇)或行政村地域范围为边界,以“进入自愿、退出自由”和“民办、民管、民受益、民担风险”为原则组建资金互助社。市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采取这种形式,比如建湖县冈西镇农民资金互助社、阜宁县新沟镇丰庆农民资金互助社、东台市三仓镇农民资金互助社。这种资金互助社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单元,10名以上发起人发起,由上级农办或农业部门审批同意并作为主管单位,然后再到县级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它的发起人资格和机构设立条件都符合《暂行规定》,按照《示范章程》运营;其不是经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是经过上级主管单位批准;不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而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机制及其评价

(一)机构设立基本符合银监会的《暂行规定》

上述案例中,无论是的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还是市以乡镇或者行政村为地域边界组建的资金互助社,其发起人的条件、注册资本、社员资格以及吸纳互助金的办法等基本符合《暂行规定》,如“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农村地区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发起方式设立”。“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本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单个农民或单个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农村资金互助社股金总额的10%,超过5%的应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社员入股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但是,资金互助社没有“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也不是在工商局注册的“独立的企业法人”。

(二)股金设置的多样化

从全国的资金互助社而言,一般设有四种股金,即资格股(基础股)、投资股、流动股、国家社会公共股。但在苏浙地区一般为互助金基础股、核心成员的投资股和社员储蓄金(流动股)三种,尚未确立国家社会公共股的位置。如《瑞安市梅屿树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章程》规定,本社农户成员资格股为200元/股;单户的投资股不得超过本社总股金的10%,发起人的股金在发起时最高可达20%,在五年内达到10%的比例。资格股在两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投资股在一年后方可申请退股,流动股按约期支付,同时承担经营风险责任。股金决算后分红。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设定

一是社员贷款额度一般不得超过本人股金的5倍。如果借款额度5000元及5000元以下,且借款额度不超过其股金的社员可进行信用贷款;超过股金额度的借款。单笔投放资金一般5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10万元。投放期3个月、6个月不等,最长的不超过1年。充分体现了“小额、短期”的特点。二是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确保资金充足率不低于8%,资产投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备付金比率不低于15%。严格互助金投放手续程序及回收责任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监事会负责本社内部稽核工作;定期进行债权债务及财产清查。

(四)企业治理结构、资金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逐步规范

资金互助社一般都设立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及营业厅等机构,定期召开各项会议。通过这四位一体且有效运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分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形成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效能,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在资金安全上防范比较严格,比如: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货币统一存入雅畈信用社,以理事长姓名开户,密码由出纳设置;在信用社只设立账户,主要业务由互助社自行办理。市的资金互助社大多有自己的经营场所,对其安全措施全部按照金融部门的相同要求配置到位,监控24小时保证开机。规范会计核算,当天业务当天核对盖章,实行“人防”到位,确保资金运营的安全。

(五)实行有差别的利率

婺雅花木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的存贷款利率比信用社的活期利率高出一个档次,即信用社6个月的利率互助社作为3个月的利率;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的贷款利率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出10%,即0.506%/月;冈西镇资金互助社向社员收取的资金占用费按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贷款利率的95%执行。

四、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确认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互助社的条件和社会定位

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那么如何确认哪些专业合作社具备筹建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按照《暂行规定》,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条件有以下方面: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章程有10名以上符合规定社员条件要求的发起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注册资本;有符合任职资格的理事、经理和具备从业条件的工作人员;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有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问题在于:这一规定是否同样适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和社区合作内发展的资金互助社?另外,按照《暂行规定》设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界定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却在民政部门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银监会的《暂行规定》和《示范章程》,应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专业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社区合作社内的资金互助社、不依托合作社在乡(镇)和新政村范围组建的资金互助社都应该纳入规章的调节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二)如何选择资金互助社的不同模式和控制规模

在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成立资金互助社,这样融资规模较大,帮扶农民的作用更大;鼓励成立时间长、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多、赢利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内部设立资金互助社,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促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通过投资与融资实现双赢,将供、产、销紧密联系起来,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必要时成立资金互助联合会,互助的平台将明显扩大,调剂规模更大,覆盖成员面更广,利用经营季节的错位来满足社员不同时节的资金需求。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可以成立政府资助型的互助社,通过政府搭建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平台,为贫困农户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务。另外,资金互助社的规模控制至关重要。规模太小,资金少,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致使互助社覆盖面不广,对农民帮扶有限;规模和区域过大,就会失去信息灵通和地缘、人缘等优势,同时如果资金链因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剧烈变动而在某个环节上出现断裂,将导致社员大范围的贷款拖欠,甚至可能出现大范围呆坏账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的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运营和监管机制

农资调查报告篇11

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几个垌面村地处城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在思孟和木榔两村发展了1000亩蔬菜基地。思孟村还是岑溪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全村荔枝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思英和上奇两街座落在市十里长街边,是我镇的主要工业园区,也是3000亩速生丰产林(马占相思)基地。六田、六凡两村位于义昌江畔,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土纸加工业比较发达。黄沙、大锦、寮田、垌尾、山心这五个山区村则具有山区优势,是松脂、玉桂、八角、药材的主要产区,其中黄沙村的八角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我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在今年的镇十二届人大会上就提出了我镇“优势在区位,难点在农业,出路在招商”。为此我镇注意充分利用各村(街)的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如上奇街和思英街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就采取了个人、集体、外商一起上的办法,营造了速生丰产林3000亩。目前,这些速生丰产林长势旺盛,已初具规模,预计到XX年可有1200亩投产,产值达万元。

二、我镇农业招商引资的薄弱环节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招商引资投资规模较小,引来的一些外商基本上都是一些个体老板,资金少,投入不足,主要是投资承包、开发山庄等方面,真正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没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计划经济的痕迹较重。如政府一心想促进农民增收,可是却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农民种这样种那样。虽然种植的时候市场的价格不错,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不但农民得不到利益,也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政府的信誉也受到了挫伤。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我镇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由于乡镇的财力有限,目前的财政仅仅是勉强维持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发放,根本没有余力去投入招商引资的宣传。至今我镇的电脑还没有上网,也没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对外宣传自己和信息来源的渠道都比较狭窄。三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影响了外商投资农业的信心。

三、我镇农业招商引资下一步的计划

为切实扭转我镇农业招商引资的不利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农资调查报告篇12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11月中国农业行业共披露184起VC(风险投资)或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到50.19亿美元。但农业投融资规模相对于整个VC/PE市场较小,2011年农业行业披露57起案例、投资总额24.15亿美元,分别仅占所有行业投资总量的4.8%和9.3%。不过,由于投资者对农业企业成长前景的认可以及在流动性过剩以及热门领域投资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农业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凸显。2010年农业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投资数量及规模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1年11月份,已披露40起案例,投资总额达5.64亿美元。

另外从资本市场方面来看,2006至2011年11月份农业行业共有41家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达到48.44亿美元。其中31家企业为A股上市,另外10家则选择以香港为主的境外资本市场上市。2010年16家企业上市融资17.93亿美元,仅占同期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融资规模的3.3%和1.7%。相较于整个资本市场,农业企业IPO同样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2011年11月份已有7起IPO。

与中国农业投资的增长相对应,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科院5月13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报告分析指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86年,与法国相差64年,与日本差60年,与韩国差36年。

大佬玩“跨界”,农资行业投资潜力大

2012年3月1日,武钢集团在新闻会上宣布“十二五”期间将计划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而其中就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以及买地种菜。此消息一出,“钢铁侠养猪”立刻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此前,企业(大佬)玩儿“跨界”务农屡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自2006年起,先后就有IT界精英、地产大鳄、金融大鳄等国内外资本频频涉足中国农业。其中,有养猪的、有种菜的、有产化肥的、有加工饲料的等等,几乎涉及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根据由陕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科技部农村中心、清科集团共同编写的《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2011》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114起VC/PE投资案例中,农林牧渔以及上下游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均有所涉及。其中,农资行业(严格意义将为涉农行业,而并非农业,由于其更具备第二、三产业的特征)披露的案例数为26起,位居各类二级行业之首;种植业次之涉及投资案例为23起,绿色、有机的种植以及从事生物农药、有机肥料领域较受青睐;畜牧业,包括禽蛋类、牲畜类,这一领域共披露了21起投资案例,涉及的金额为2.31亿美元;林业则披露了13起案例,涉及金额1.50亿美元;渔业仅披露了9起投资,但受中国渔业集团2010年2季度的大额融资,致使渔业披露的总投资金额达到了2.55亿美元。另外,有一些并未被分类的领域,比如农产品初加工、农业物流等,也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金源农业等,这些领域虽然案例较为分散,但是也不乏大额投资。

而从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农资类企业仍然是上市数量最多的领域,与投资及并购情况都比较吻合。但是吸引了VC/PE很高的投资热情的种植业上市企业数量却落后于畜牧业、渔业等细分领域。

另外,从投资币种的情况来看,114起投资案例中,81起为人民币投资,案例数占比达到70%,投资金额占比为40%。另外的30余起外币投资案例,则共涉及投资金额10.66亿美元,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高达60%。

农业投资东部集中度较高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部的114项投资案件中,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东部省份的投资集中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以投资金额计,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北京、福建、安徽、江苏,除北京以外,均属于华东地区;以投资案例数计,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北京、江苏、安徽、湖南。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12年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间,全面履行世贸承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将进一步降低外资的准入门槛。

目前来看,由于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且力量薄弱,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我国的农产品收入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对农产品的制约。致使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对此,有专家表示,稳定波动,最好的方式是投资那些相对成熟的全产业链公司。“位于上游的农业种植养殖波动性很大,好的时候很挣钱,价格不好的时候有可能要赔钱,不管如何波动,作为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控制上游才能保证下游做深加工企业的稳定性,因此全产业有竞争优势。” 另外,国家现在对种植和养殖有许多减免、补贴等优惠,如果做全产业链,利润率会有所提升。

友情链接